课堂教学设计表(数学)

合集下载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第四单元 结构化思维课堂课时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表(教师个体备课表,表3)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第四单元  结构化思维课堂课时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表(教师个体备课表,表3)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结构化思维课堂课时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表(教师个体备课表,表3)

3.结构化思维课堂课时教学设计表

(教师个体备课表)

学科数学年级四年级备课教师课时安排1 课时

课题:小数的意义

学习目标:1、在生活情境中了解小数的产生,体会数学与自然及人类社会的密切联系,了解数学的价值,增强对数学的理解和应用数学的信心。2、通过探究小数与分数、整数的内在联系,理解小数的意义。3、通过分析、对比、概括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初步渗透对应思想和分类思想。达成评价1.在学生初步认识一位和两位小数的基础上,进一步把认数范围扩展到三位小数。2.使学生明确小数表示的是分母是10,100,1000,的分数,并了解小数的计数单位及单位间的进率。

先行组织:

新知建构

问题与活动(做什么、怎么做)嵌入评价(做到什么程度)

活动1 小数的产生和意义量一量:请同学们动手量一量课桌的边长,说说长、宽分别是多少米?学生动手量,教师巡视观察。提问:你的桌子边长是整米数吗?学生讨论发言。任务一:教学例1。活动1:认真观察老师手中的米尺,你发现了什么?活动2:我们把1米平均分成了多少份?每一份是多长?小结:我们把1米平均分成了10份,每一份是1分米。(1)如果用“米”做单位,每一份用分数表示是多少米?(用分数表示是110米。)用小数表示是多少米?(用小数表示是0.1米。)(2)这样的3份是多长?(这样的3份是3分米。)用分数表示是多少米?(用分数表示是310米。)用小数表示是多少米?(用小数表示是0.3米。)(3)这样的7份呢?(这样的7份是7分米。)用分数表示是多少米?(用分数表示是710米。)用小数表示是多少米?(用小数表示是0.7米。)活动3:观察这组分数和小数有什么联系?学生集体回答。活动4大家再观察,把1米平均分成了100份,现在的每一份是多长?(每一份是1厘米。)活动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2.1.2《进位加》教案(表格版)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2.1.2《进位加》教案(表格版)

进位加

这个算式的个位相加是什么样的情况,你会计

捆,

捆了?

引导学生根据摆小棒的过程,尝试用竖式

师生共同总结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法的笔现个位相加等于12,比10

大,思考计算方法。

3.小组合作,试做后汇报

做法。

方法1:数一数。

方法2:用小棒摆一摆。3

捆小棒与3捆小棒合起来

是6捆,就是60根。5根

小棒和7根小棒合起来是

12根,60根加上12根就

是72根小棒,所以

35+37=72。

……

4.明确:7根加上5根是

12根,把10根小棒捆成1

捆,12根就变成了1捆零

2根,和6捆加在一起就

变成了7捆零2根。

5.用竖式计算,并交流计

算过程,明确个位相加满

十要向十位进1。

6.交流算法后明确:当个

位相加满十的时候,要向

十位进1,十位相加的时

候,要加上进位的1。

3.

说一说计算过程。

25+38=

67+16=

29+48=

28+46=

程。

4.

一辆玩具车

架玩具飞机

明买了一辆玩具车和

一架玩具飞机,一共

花了多少钱?

38+46=84

口答:一共花了

元。

固提。分1.完成教材第14页“做

一做”。

2.下面的计算对吗?先

判断,再把错误的改正

过来。

1.独立完成,并说一说是

怎么计算的。

2.

过程:第一题中个位相加

满十没有向十位进位;第

二题中个位的

5.

堂 1.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引导学生回顾总结。

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

35+37=72

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加起,个位相加满十,向十位进1。

妈妈去超市买水果,买水果花了45元,还剩下39元,妈妈原来一共有多少

结构化思维课堂课时教学设计表(教师个体备课表,表3)第一课时 笔算三位数乘两位数

结构化思维课堂课时教学设计表(教师个体备课表,表3)第一课时  笔算三位数乘两位数

3.结构化思维课堂课时教学设计表

(教师个体备课表)

学科数学年级四年级备课教师课时安排1课时课题笔算三位数乘两位数

学习目标

1.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2.理解和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法则,并

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达成评

1.解并掌握三

位数乘两位数

的笔算方法。

2.各部分积的

定位.

先行组织:派发学习单、课件

新知建构

问题与活动(做什么、怎么做)嵌入评价任务一:三位数乘两位数笔算

活动1:理解题意

例1 李叔叔从某城市乘火车去北京用了12小时,火车1小时行145千米。该城市到北京有多少千米?(学生先读题,理解题意。)

活动2:估算。

把145看作150,12看作10,150×10=1500,估计有1500千米。

活动3:笔算

(让学生在两位数乘法的基础上试算,看看笔算与估算相差多少,教师巡视指导,板书时同时讲解各部分积的定位。)

145×12=1740

列竖式计算时,先用12个位上的2去乘145得290,表示290个一,01.能根据题意列式计算。

2.会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人教版一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设计(表格式)

人教版一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设计(表格式)

一年级(下)数学

任教班级:

任课教师:

2021年春

小学数学新课标:学段目标(一)

第一学段(1-3年级)

知识技能

1、经历从日常生活中抽象出数的过程,理解常见的量;了解四则运算的意义,掌握必要的运算技能。了解估算。

2、经历从实际物体中抽象出简单几何体和平面图形的过程,了解一些简单几何体和常见的平面图形;感受平移、旋转、轴对称,认识物体的相对位置。掌握初步的测量、识图和画图的技能。

3、经历数据的收集和整理的过程,了解简单的数据处理方法。

数学思考

1、能够理解身边有关数字的信息,会用数(合适的量纲)描述现实生活中的简单现象。发展数感。

2、在讨论简单物体性质的过程中,发展空间观念。

3、在教师的指导下,能对简单的调查数据归类。

4、会思考问题,能表达自己的想法;在讨论问题过程中,能够初步辨别结论的共同点和不同点。

问题解决

1、能在教师的指导下,从日常生活中发现和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

2、获得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方法,知道同一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方法。

3、体验与他人合作交流、解决问题的过程。

4、初步学会整理解决问题的过程和结果。

情感态度

1、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事务(现象)有好奇心,能够参与数学活动。

2、在他人帮助下,体验克服数学活动中的困难的过程。

3、了解数学可以描述生活中的一些现象,感受数学与生活有密切联系。

4、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养成询问“为什么”的习惯。

一年级下学期数学教学计划

一、班级情况分析

孩子们在经过了一个学期的数学学习后,具有一定的观察、比较和有序思考的能力;积累了一些较浅显的生活经验,具有一定的交流合作意识和较好的学习习惯。但是,由于学生年龄小,好说好动,精力难以集中,思维跳跃性大,课堂常规较差,尤其是倾听的习惯还需进一步培养。因此,本学期要立足于端正学习态度,提高积极性,抓好基础知识,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分数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表

《分数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表

“2015年新媒体新技术教学应用研讨会暨

第八届全国中小学互动课堂教学实践观摩活动”教学设计表一、基本信息

二、教学目标

1、采取互动式电化教学,推行引领式教学方式,实践师生互动策略,创造学生在教师引导下的自主探索空间,让学生主动、自制地经历动手操作的过程,初步认识分数,理解几分之一的含义,会读写几分之一,知道分数各部分的名称。

2、在动手操作、观察比较中,培养学生勇于探索和自主学习的精神,初步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

3、让学生充分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积极、愉悦的数学情感,使之获得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

4、通过合作学习,让每一位学生都参与数学活动,培养学生的数学语言表达能力。

三、学习者分析

这部分内容是学生在掌握了一些整数知识的基础上初步认识分数的含义,从整数到分数是数概念的一次扩展。无论在意义上、读写方法上和整数都有很大差异。学生初次学习分数会感到困难。因此,教学中创设一些学生熟悉并感兴趣的现实情境,引发认知冲突,并通过动手操作,帮助学生理解一些简单的分数的具体含义,给学生建立初步的分数概念,为进一步学习分数打好基础。

利用多媒体手段辅助教学,在交互式学习的影响下,充分尊重以学生为主体,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积极主动参与数学活动,亲身经历知识的构建过程。

四、教学重难分析及解决措施

(一)教学重点:学生初步认识几分之一,会读写简单的分数,知道分数各部分的名称。主要通过创设认知冲突让学生感知分数产生的实际意义,借助课件演示把蛋糕的“一半”由一个具体的量抽象成一个数,初步了解分数的概念,建立新的认知平衡。在“找一找”、“折一折”、“说一说”、“涂一涂”、“读读写写”、“找生活中的分数”等数学活动中突出教学重点。

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乘法分配律课堂教学设计表.docx

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乘法分配律课堂教学设计表.docx

课堂教学设计表

课题名称乘法分配律

学科数学授课班级四年(1)班授课时数1设计者所属学校

本节(课)教学内容分析

教材内容:

本节课是新课标人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第三单元的《乘法分配律》例3。

地位作用:

本课的教学内容是在学生已经学习掌握了乘法交换律、结合律,并能初步应用这些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计算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

依据课程标准

学生将进一步学习整数、分数、小数和百分数及其有关运算,进一步发展数感;初步了解负数和方程;开始借助计算器进行复杂计算和探索数学问题;获得解决现实生活屮简单问题的能力。

教学时,应通过解决实际问题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数感,增进学生对运算意义的理解;应重视口算,加强估算,鼓励算法多样化;应使学生经历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数量关系,并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应避免繁杂的运算,避免将运算与应用割裂开来,避免对应用题进行机械的程式化训练。

本节(课)教学目标

知识和技能:

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发现并理解乘法分配律。

过程和方法:

使学生在发现规律的过程中,发展比较、分析、抽彖和概括能力,增强用符号表达数学规律的意识,进-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使学生能联系现实问题主动参与探索、发现和概括规律的学习尘埃,感受数学规律的确定性和普遍适用性,获得发现数学规律的愉悦感和成功感,增强学习的兴趣和自信。

学习者特征分析

一般特征:

心理和年龄特征相差较大,学习水平的参差不齐,个性的发展有待加强,学生普遍存在懒惰思想

初始能力:

自觉性、组织纪律性有所增强,已能学习运用归纳、演绎、类化和对比推理的思维方法

《认识钟表》表格教案

《认识钟表》表格教案

勐海县小学2015年课堂教学赛教学设计表一、基本信息

二、课标解读

课标:认识钟面结构,学会看钟表上的整时,会用两种表示法表示整时。

解读:“认识钟表”这一课是人教版实验教材一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的内容。本节课在学生初步认识钟面的基础上,先让学生弄清时针和分针,再认识钟面的整时数,是学生建立时间观念的初次尝试,也为以后“时、分、秒”的教学奠定了基础。

三、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学生初步认识钟面,学会看钟表上的整时,会用两种表示法表示整时。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交流、操作等活动,培养学生合作意识。使学生能够初步建立时间观念,自觉养成遵守和珍惜时间、合理安排时间的良好习惯。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用所学的知识合理安排自己的时间,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体验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

四、学情分析

钟表在日常生活中是学生经常接触的东西,对于一年级学生来说,已经有了一些钟表的知识储备:如:上学的时间、放学的时间、看动画片的时间……但这些认识是浅显的、感性的,有的还不太准确。所以时间对于学生来说,既熟悉又陌生,熟悉是因为他们的生活、学习离不开时间,陌生是他们认时间、看钟表的方法是零碎的,不具体的。大部分学生基本上能说出钟面上的整时,但无法较完整准确地说出观察方法。因些,在设计本课时,一方面要抓住学生的已有知识背景,挖掘学生的生活经验,另一方面,要引领学生经历认识整时的过程,注重体验和感

悟,让学生掌握看时间的一般方法,然后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行巩固和深化。

五、教学重难点分析及解决措施

教学重点:掌握看整时的方法。

小学数学表格教学设计

小学数学表格教学设计

小学数学表格教学设计

篇一: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设计表 4A1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设计表

2012-2013 年第二学期

1

2

3

4

篇二:新课标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表格教案2 1

2

3

4

5

篇三:小学数学教学设计方案

课题名称《认识钟表》

移秀兰溱潼中心小学

一、概述

· 小学数学一年级

· 苏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84、85页一课时· 认识时针、分针、整时、大约几时· 认识钟表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二、教学目标分析

1、知识与技能:初步认识钟面,会看钟面上的整时和大约几时

2、过程与方法:发展初步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概括能力和合作意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建立时间观念,从小养成按时作息和珍惜时间的良好习惯;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发展初步的数学应用意识。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

本单元在学生掌握20以内数的基础上,联系日常生活的需要认识钟表面上的整时和接近整时。对于一年级的学生来说,时间既熟悉又陌生。有些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认识钟表的经验,但他们认时间、看钟表的方法是零碎的、不具体的;也有些学生在学习与生活中时间观念差,对钟表的知识感到陌生。这就需要在老师的引导下,提升、概括科学地认识钟表的方法,同时,对学生进行珍惜时间的教育,培养学生合理安排时间的良好习惯。

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设计理念:设计本课时力求把新的教学理念融入课堂教学之中,整堂课都以学生自主探究和活动为主,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亲自体验,认识钟表。拟在本课教学中体现以下几点:(一)知识呈现生活化:“数学的生活化,让学生学习现实的数学”是新课程理念之一。新知从生活中自然导出,使学生初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第八单元结构化思维课堂课时教学设计(表格式)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第八单元结构化思维课堂课时教学设计(表格式)

3.结构化思维课堂课时教学设计表

(教师个体备课表)

3.结构化思维课堂课时教学设计表

(教师个体备课表)

3.结构化思维课堂课时教学设计表

(教师个体备课表)

3.结构化思维课堂课时教学设计表

(教师个体备课表)

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下第一单元教学设计(表格版)

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下第一单元教学设计(表格版)

多彩课堂,缔造希望

课题小数的意义(一) 课型新授第 1 课时

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情境,进一步体会小数的意义及其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2.通过实际操作,体会小数与十进分数的关系,了解小数的意义,知道小数部分各数位名称及意义。

3.体会数学的作用,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重点难点1.了解小数的意义。

2. 知道小数部分各数位名称及意义。

过程设计学生活动

一、激趣导入,引入新课。

1.出示数学书,鼓励学生估一估这本书的长和宽各是多少厘米。

2.指导学生用直尺实际测量一下这本书的长和宽。

3.引导学生思考:通过测量,你发现了什么?

4.组织讨论:小数是在什么情况下产生的?

教师小结:在生活中,人们进行测量和计算时,往往不能正好得到整数的结果,这时就产生了小数。

5.交代新知,导入新课:这节课我们来学习小数的意义。

二、动手操作,理解小数的意义。

1.认识一位小数。

(1)引导学生动手把一张正方形纸平均分成10份,思考:将其中的1份涂色,涂色部分用分数表示是多少?用小数表示是多少?如果将其中的3份涂色,涂色部分用分数表示是多少?用小数表示是多少?

(2)引导学生讨论:分数与小数有什么关系?

(3)引导学生说一说,一位小数表示什么?

2.认识两位小数。

(1)引导学生猜一猜:两位小数与什么样的分数有关?

(2)引导学生利用米和厘米之间的关系得出结论。思考:1厘米1.估计数学书的长约是25厘米,宽约是18厘米。

2.同桌合作,测量出数学书的长和宽。

3.思考后汇报自己的发现。

4.小组讨论。

5.明确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1.以小组为单位动手操作。(1)画一画,涂一涂。把一张正方形纸平均分成10份,将其中的1份涂色,用分数表示是,用小数表示是0.1;将其中的3份涂色,用分数表示是十分之三,用小数表示是0.3。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堂教学设计表

”认真倾听别人的意见积极表达自己的意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