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部分古诗赏析删改稿

合集下载

小学四年级课外古诗文阅读赏析和点评

小学四年级课外古诗文阅读赏析和点评

独坐敬亭山唐李白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诗文赏析:这是一首山水诗。

诗人按照从上到下,从远到近的顺序写了敬亭山的鸟、云和山。

诗的前两句看似写眼前之景,其实写尽了伤心:天上几只鸟儿高飞远去,直至无影无踪:寥廓的长空还有一片白云,却也不愿停留,慢慢地越飘越远,似乎世间万物都在厌弃诗人。

“尽”“闲”两个字,把读者引入一个“静”的境界:仿佛是在一群山鸟的喧闹声消除之后格外感到清静:特别的清幽平静,尽既有消失的意思,又有慢慢消失在天际的感觉。

尽和闲,这两个词对“独”有意境上的烘托作用。

是写“动”见“静”,以“动”衬“静”。

烘托出诗人心灵的孤独和寂寞。

暗示了诗人在敬亭山游览观望之久,勾画出他“独坐”出神的形象,为下联“相看两不厌”作了铺垫。

诗的后两句,运用拟人手法写诗人与敬亭山相知情意,鸟儿飞走了,白云飘远了,诗人只有静静地凝视着敬亭山,敬亭山也一动不动的看着诗人,此时此刻,诗人觉得,世界上大概只有敬亭山愿意和我作伴吧。

“只有”两字更突出诗人对敬亭山的喜爱。

芙蓉楼送辛渐唐王昌龄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诗文赏析:这是一首送别诗,全诗构思新颖,诗文写了诗人在芙蓉楼送辛建的的事,着重写自己的高风亮节。

前两句写了苍茫的江雨和孤峙的楚山,烘托送别时的孤寂之情; “寒雨”因为心中惆怅才觉得雨寒,“楚山孤”友人离去以后,自己感到如楚山一样孤寂。

这两个词语写出了诗人依依不舍的感情后两句自比冰壶,更展现了诗人开朗的胸怀和坚强的性格。

屹立在江天之中的孤山与冰心置于玉壶的比象之间,又形成一种有意无意的照应,令人自然联想到诗人孤介傲岸、冰清玉洁的形象,使精巧的构思和深婉的用意,融化在一片清空明澈的意境之中,天然浑成,不着痕迹,含蓄蕴藉,余韵无穷。

塞下曲唐卢纶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

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

诗文赏析:这是一首边塞诗,写了镇守边关的将士,在月黑风高的夜晚,追击逃兵的故事。

古诗三首修改稿

古诗三首修改稿

杜甫(712-770),字子 美, 是我国文学史上杰出 的现实主义诗人。
其诗显示了唐代由开元 盛世转向分裂衰微的历史 过程,故被称为“诗史”。
诗风“沉郁顿挫”, 诗人被看作一代诗宗,被 誉为“诗圣”。 有《杜工部集》传世。
杜甫的诗歌: 青年时期 《望岳》(25岁,共三首,分咏东岳、 西岳、南岳。现存最早的杜诗) 《春望》(被安史之乱叛军所俘,带回长安) 安乱时期 《石壕吏》“三吏”“三别”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安史之乱平息) 《蜀相 》 《春夜喜雨》 《江畔独步寻花 》 成都时期 《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老年时期 《登高》《 登岳阳楼》 《江南逢李龟年》
刚长起来
神入其中
领会意境
请用“不必说…… ,也不必说…… , 单是……”的句式改写颔联、颈联和尾联。 不必说几只早到的黄莺争相在向阳 的树枝上宛转歌唱,新来的燕子忙着在 谁家的屋檐下啄泥筑巢;也不必说绚丽 的野花即将令人眼花缭乱,初生的嫩草 刚能遮没马蹄;单是湖东绿杨垂阴下的 白沙堤就让我流连忘返。
王安石,字介甫,号半山, 北宋政治家,当过宰相,在宋 神宗支持下实行改革,历史上 叫做“王安石变法”。 王安石又是文学家,是唐宋 八大家之一,他十分注重修辞, 据说,他的名句“春风又绿江 南岸”经过几十次修改才选定 “绿”字,千百年来传为美谈。
写作背景 • 王安石写此诗时三十岁,由宁 波县令改任舒州通判,他向往 “见日升”,“身在最高 层”,其政治雄心于此已现 端倪。
登飞来峰
宋-王安石 飞来山上千寻塔, 闻说鸡鸣见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 自缘身在最高层。
诗句诠释:
我登上飞来峰上的高塔,听 人说清晨鸡鸣时从这儿能看到太 阳升起。 我不怕浮云遮蔽我观望的眼 睛,因为我认为自己站在千寻塔 的最高处。

一年级古诗修改终极版分解

一年级古诗修改终极版分解

一年级古诗目录1.《江南》(汉乐府) (2)2.《长歌行》(两汉时期) (3)3.《咏鹅》(唐)骆宾王 (4)4.《风》(唐)李峤 (5)5.《登鹳雀楼》(唐)王之涣 (6)6.《鹿柴》(唐)王维 (7)7.《一去二三里》(宋)邵康节 (8)8.《春晓》(唐)孟浩然 (9)9.《画》(清)高鼎 (10)10.《村居》(清)高鼎 (11)11.《江雪》(唐)柳宗元 (12)12.《静夜思》(唐)李白 (13)13.《所见》(清)袁枚 (14)14.《画鸡》(明)唐寅 (15)15.《小池》(宋)杨万里 (16)江南(汉乐府)lián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鱼戏莲叶间。

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

注释:田田:荷叶茂盛的样子。

可:适宜、正好。

译文:在江南可以采莲的季节,莲叶是多么的茂盛秀丽。

鱼儿们在莲叶之间嬉戏:一会儿嬉戏在莲叶东面,一会儿嬉戏在莲叶西面,一会儿嬉戏在莲叶南面,一会儿嬉戏在莲叶北面。

本篇通过对莲叶和鱼儿的描绘,令人好像能听到声音,见到采莲人,亲身来到江南采莲,感受到一股勃勃生气,领略到采莲人内心的欢乐。

长歌行(两汉时期)zhāo xī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

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

kǒng kūn huācuī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

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tú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注释:葵:“葵”作为蔬菜名。

朝露:清晨的露水。

晞:天亮,引申为阳光照耀。

布:布施,给予。

德泽:恩惠。

秋节:秋季。

焜黄:形容草木凋落枯黄的样子。

华:同“花”。

百川:大河流。

徒:白白地。

译文:早晨,园中有碧绿的葵菜,晶莹的朝露在等待阳光照耀。

春天的太阳散布恩惠,所有生物因此都呈现出一派繁荣生机。

常常担心肃杀的秋天来到,花和叶都枯黄衰败了。

千万条大河奔腾着向东流入大海,什么时候才能回头西归呢?如果年轻力壮的时候不知道图强,到了老年头发花白,一事无成,悲伤也就没用了。

此诗将“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的人生哲理,寄寓于朝露易干、秋来叶落、百川东去等鲜明形象中,劝人要珍惜青年时代,发奋努力,使自己有所作为。

《小学生必背古诗文75首》释文、赏析(修订版)

《小学生必背古诗文75首》释文、赏析(修订版)

《小学生必背古诗文75 首》释文、赏析1赋得古原草送别唐·白居易【释文】古原上的野草多么旺盛,年年枯败呵又年年重生。

熊熊野火不可以将它烧尽,春风吹过它又重获生命。

草香无边洋溢古老道路,一片绿色连结远处荒城,又要送别朋友去远游呵,春草旺盛仿佛满含深情。

【赏析】这是白居易青年时代的作品,也是传诵千古的名篇。

诗人将春草和送别有机地联合起来,表达了送别友人时的恋恋不舍之情。

首句紧扣题目,写出眼前风景,同时又交待出送别时的特定环境 : 古原上青草旺盛,正是一派春日情形。

次句进一步写出原上野草的生长规律,暗寓深长的叹息。

三、四两句由上句生发开来,颂扬了春草坚强的生命力。

野火虽烧而“不尽”,春风吹过则“又生”,野火之貌似强盛,春风之温润激烈,春草之坚强坚韧,作者仅用寥寥10 个字就精华地表现了出来,进而使这两句诗成为寓意深刻、极富真理的名句。

五、六两句进一步描绘春草的勃勃活力 : 无边的野草的芬芳播散在古老的道路上,阳光下的绿色无边无际,远远连结着荒芜的古城。

“接”二字用得生动形象,十分精当。

最后两句补足“侵”“送别”之意,感情深邃但其实不伤心,表现出青年诗人爽朗踊跃的情怀。

2鹿柴唐·王维【释文】空阔的山中看不见人,不过听见说话的声响。

斜阳的光芒映入深林,从头照耀在青苔之上。

【赏析】这首诗是王维的名作之一,写出了作者在山间别墅所察看到的山空林深、斜阳返照的傍晚景致,表达出自己淡泊闲远的内心感觉。

前两句写凑近夜晚的时候,空阔的山间已经看不见游人的踪迹,不过从树林深处,还隐约能听到一些断续的话语声。

这里的“响”,不是喧杂的意思,而是声音的意思。

用一个“响”字烘托,更显出空山深林的清静。

后两句写斜阳的余晖,横斜地透过茂密的树林,从头照耀在切近地面的青苔上。

因为林深树密,绿荫如盖,白日的阳光没法穿透。

一个“复”字流露出,只有早晚横射的光芒才能进入林中。

这样一形容,更增加了一种沉静幽静的感觉。

这首小诗,经过描绘山林景致的“静”,来表达诗人心境的“静”,情形交融,语重心长。

小学五年级课内课外古诗词及赏析

小学五年级课内课外古诗词及赏析

五年级课内外古诗词50首课内:1、示儿 [ 宋 ] 陆游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诗意】原本知道死去之后就什么也没有了,只是感到悲伤,没能见到国家统一。

当大宋军队收复了中原失地的那一天时,你们举行家祭时不要忘了告诉我!【诗人简介】陆游,字务观,号放翁,南宋爱国诗人。

【背景】他出生在北宋灭亡之际,一生辅佐高(宋高宗)孝光宁四代皇帝,致力于抗金斗争,希望能收复中原。

虽然频遇挫折,却仍未改变初衷。

【赏析】第一行表现了诗人死无所畏的生死观;第二行描写诗人的悲怆心境;第三行表达了渴望收复失地的信念,虽然沉痛,但也有必胜的信心。

第四行表达诗人坚定的信念和悲壮的心愿,体现了陆游爱国、报国之情。

【情感】爱国激情执着、深沉、热烈、真挚!2、题临安邸宋·林升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诗意】西湖四周青山绵延楼阁望不见头,湖面游船上的歌舞几时才能停休?温暖馥郁的香风把人吹得醉醺醺的,简直是把杭州当成了那汴州。

【诗人简介】林升,字云友,又字梦屏,生活在南宋孝宗时期,是一位擅长诗文的士人。

【背景】此为写在南宋皇都临安的一家旅社墙壁上。

【赏析】第一句描写祖国大好山河。

第二句用反问语气表达愤慨之情。

后两句讽刺当政者纵情声色的腐朽本质,表达对他们不思收复失地的愤怒以及对国家命运的担忧。

【情感】对统治者苟且偏安的愤怒之情。

3.己亥杂诗作者:清龚自珍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

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

【诗意】只有狂雷炸响般的巨大力量才能使中国大地发出勃勃生机,然而社会政局毫无生气终究是一种悲哀。

我奉劝上天要重新振作精神,不要拘泥一定规格以降下更多的人才。

【诗人简介】龚自珍,字璱(sè)人,号定庵(ān),又号羽琌山民,清代改良主义的先驱者。

【背景】龚自珍处在封建主义腐朽没落的时代,他宣传变革,终因揭露时弊,触动时忌,不断遭到权贵的排挤和打击,辞官南归,在途中写下315首《己亥杂诗》,多咏怀和讽喻之作。

部编小学一年级课本古诗词赏析

部编小学一年级课本古诗词赏析

部编一年级课本古诗词赏析一、部编版一年级上册古诗词赏析《咏鹅》——唐·骆宾王1. 原文及翻译-原文:鹅,鹅,鹅,曲项向天歌。

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翻译:“鹅!鹅!鹅!”面向蓝天,一群鹅儿伸着弯曲的脖子在歌唱。

雪白的羽毛漂浮在碧绿的水面上,红色的脚掌划着清波,就像船桨一样。

2. 赏析-生动的描写:这首诗开篇连用三个“鹅”字,形象地模拟出鹅的叫声,使人如闻其声,如见其形。

接着“曲项向天歌”,描绘出鹅伸长脖子朝天鸣叫的姿态,一个“曲”字,把鹅的形态之美生动展现出来。

“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细致地刻画了鹅在水中的样子,白色的羽毛与绿水相映衬,红色的脚掌在清波中划动,色彩对比鲜明,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使画面极具美感。

-童真童趣:整首诗语言简洁明快,充满了童真。

诗人以儿童的视角观察和描写鹅,将鹅的活泼可爱表现得淋漓尽致,让读者感受到儿童对世界的好奇和热爱。

《江南》——汉乐府1. 原文及翻译-原文: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

鱼戏莲叶间。

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

-翻译:江南又到了适宜采莲的季节了,莲叶浮出水面,挨挨挤挤,重重叠叠,迎风招展。

在茂密如盖的荷叶下面,欢快的鱼儿在不停地嬉戏玩耍。

一会儿在这儿,一会儿又忽然游到了那儿,说不清究竟是在东边,还是在西边,是在南边,还是在北边。

2. 赏析-重章叠句的形式美:诗中采用了重章叠句的手法,“鱼戏莲叶间。

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反复咏唱,不仅增强了诗歌的节奏感和音乐性,而且生动地描绘出鱼儿在莲叶间穿梭嬉戏的热闹场景,让读者仿佛看到鱼儿在莲叶下自由自在、欢快游动的画面,使诗歌充满了动感。

-意境的营造:“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描绘出江南水乡莲叶茂盛、莲花盛开的美丽景象,展现出江南独特的自然风光和浓郁的水乡气息。

这种优美的意境,让读者感受到江南的富饶和美丽,也体现了古代人民对江南的喜爱之情。

《画》——唐·王维1. 原文及翻译-原文: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

25首小学语文常见的古诗词及赏析

25首小学语文常见的古诗词及赏析

25首小学语文常见的古诗词及赏析长歌行汉乐府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

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

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

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赏析:一首劝诫世人惜时奋进的名篇。

全诗借助朝露、花叶、江河等自然景物的兴衰规律,发出时光易逝、生命短暂的感慨,告诫年轻人要发奋努力,趁少壮年华有所作为,不要因虚度时光而悔恨终身。

观沧海【汉】曹操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赏析:这首诗是曹操在碣石山登山望海时,所勾勒出的大海吞吐日月、包蕴万千的壮丽景象,描绘了祖国河山的雄伟壮丽。

全诗既刻画了高山大海的壮阔,更表达了诗人以景托志,胸怀天下的进取精神。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唐】王勃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赏析:送别诗中的名作。

它和一般送别诗充满伤感不同,诗意在于慰勉友人勿在离别之时悲哀,体现出诗人高远的志向、豁达的情趣和旷达的胸怀。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高度概括了“友情深厚,江山难阻”的情谊,使友情升华到一种更高的美学境界。

送元二使安西【唐】王维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赏析:送别诗中的名作。

此诗前两句写渭城驿馆风景,交待送别的时间、地点、环境气氛;后两句用举杯劝酒来表达内心强烈深沉的惜别之情。

全诗情景交融,韵味深永,表现出朋友间的深厚情谊。

望天门山【唐】李白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赏析:这首诗描写了李白舟行江中,顺流而下,眺望天门山所见的壮美景色。

全诗用语豪放,大气磅礴,既赞美了大自然的神奇壮丽,也表达了作者初出巴蜀时乐观豪迈的感情,展示了作者自由洒脱、无拘无束的精神风貌。

春夜喜雨【唐】杜甫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小学六年级下册古诗赏析

小学六年级下册古诗赏析

小学六年级下册古诗赏析
1. 《咏鹅》 - 骆宾王
千古传世之作,流传至今,骆宾王的《咏鹅》以简洁而生动的
文字描绘了一只小鹅的形象。

这首古诗情感真挚,语言优美,富有
童真。

在阅读这首诗时,读者可以感受到骆宾王对大自然的热爱和
对生命的赞美。

2. 《静夜思》 - 李白
作为中国古代文学的瑰宝,李白的《静夜思》以简练而富有意
境的笔触,描绘了一个人独自在月光下的思绪。

这首诗的意境清新,节奏流畅,给人以宁静和舒适的感觉。

阅读这首诗时,读者可以想
象自己站在一个宁静的夜晚,倾听着寂静的声音,感受内心的宁静
与平和。

3. 《登鹳雀楼》 - 王之涣
王之涣的《登鹳雀楼》是中国古代文学中的经典之作。

这首诗以豪迈的气势和丰富的想象力刻画了雄伟壮丽的景象。

通过读这首诗,读者可以感受到作者眼前的雄鹰高飞,展翅欲飞之态,以及高楼耸立的壮观景象。

4. 《夜泊牛渚怀古》 - 杨万里
杨万里的《夜泊牛渚怀古》以古老的牛渚古镇为背景,表达了对古人和古迹的思念之情。

诗中的描写真实而细腻,给人以历史的沉思和思考。

阅读这首诗时,读者可以感受到作者对古镇风貌的细腻描绘,以及对传统文化的珍视。

5. 《春晓》 - 孟浩然
孟浩然的《春晓》以其清新自然的笔调和优美的语言,展现出春天的美好景象。

这首诗描绘了清晨的自然景色,给人以美丽和希望的感觉。

阅读这首诗时,读者可以感受到孟浩然对春天的喜爱和对生命的热爱。

以上是我对小学六年级下册古诗的赏析,这些古诗各有不同的
主题和艺术特点,希望能够帮助你更好地了解和欣赏这些古诗作品。

小学语文古诗赏析(含详细注解)

小学语文古诗赏析(含详细注解)

小学语文古诗赏析(含详细注解)
《登高》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注解:
1. 风急天高猿啸哀:描绘了秋天的景象,风越发凛冽,越高的地方风势越强,引出猿更加哀婉悲伤的啸声。

这里是用猿的哀鸣表示自己内心的悲愁。

2. 渚清沙白鸟飞回:形象地描绘出了秋天对于河流湖泊的影响,水面清透,沙滩白皑,鸟儿往返于空中。

3. 无边落木萧萧下:落叶飞舞,残秋的风景是让人悲伤的。

落叶代表的是失落,寓示着生命不断的失去,使人感受到失去的恐惧和怀念。

4. 不尽长江滚滚来:长江是中国的最长河流,不断向前,滚滚不息,表达出万物运转不息之意,启示人们要珍惜时间,精进修行。

5. 万里悲秋常作客:秋天寂寞无人,是孤独者的季节,作者本身就是孤独的人,寄托着无尽悲伤。

6. 百年多病独登台:作者已经年逾古稀,常病缠身,山外提卢接受了苦行,这种决心是艰难的,也是独自面对困难的无奈选择。

7. 艰难苦恨繁霜鬓:艰难困苦积蓄成为繁霜的年龄,让人感到一种苍凉的感觉。

8. 潦倒新停浊酒杯:浊酒意为红酒,作者的盛年已逝,不想再去饮酒解忧,潦倒的人寄情于落花,动人心魄。

这篇古诗通过对秋天景象的描绘,表现出孤独无助的内心的情感。

作者的忧愁是与自然的愁相符合的,并引导我们思考生命的意义和长江般向前的前行力量。

三年级级第一课古诗批改记录

三年级级第一课古诗批改记录

诗名:《春晓》
春眠不觉晓
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
花落知多少。

批改记录:
1.在古诗的第一句中,“春眠不觉晓”表达了作者对春天舒适美好的
感受。

很不错!
建议:字迹需要更加工整,符合书法的基本要求。

2.第二句“处处闻啼鸟”,描述了春天早晨鸟儿鸣叫的盛况。

是生动
的描写!
建议:注意字体的平衡,使整个句子看起来更加协调。

3.在古诗的第三句中,“夜来风雨声”很好地传递了天气变化的信息。

很棒!
建议:字体大小有点不一致,请注意调整字体的一致性。

4.对于古诗的最后一句“花落知多少”,表达了生活中的无常和无奈。

很有哲理!
建议:字迹有些模糊,请书写清晰一些。

总结:
另外,在写作时也可以考虑增加一些形象描绘和感情表达,让诗歌更加生动,让读者更能感受到其中蕴含的情感。

同时,再次强调字迹和字体的整洁,这是书写的基本要求,也是展示作品美观的重要一环。

希望同学们在今后的写作中能够不断进步,创作更加出色的作品!。

五年级下册人教版古诗词三首译文和赏析

五年级下册人教版古诗词三首译文和赏析

五年级下册人教版古诗词三首译文和赏析《牧童》唐朝·吕岩草铺横野六七里,笛弄晚风三四声。

归来饱饭黄昏后,不脱蓑衣卧月明。

译文;青草像被谁铺开在地上一样,方圆六七里都是草地.晚风中隐约传来牧童断断续续悠扬的笛声。

牧童放牧归来,在吃饱晚饭后的黄昏时分他连蓑衣都没脱,就愉快的躺在草地上看天空中的明月.赏析:全诗展示了一幅鲜活的牧童晚归休憩图:原野、绿草、笛声、牧童、蓑衣和明月。

诗中有景、有情,有人物、有声音,这生动的一幕,是由远及近出现在诗人的视野里的;写出了农家田园生活的恬静,也体现了牧童放牧生活的辛劳,是一首赞美劳动的短曲。

草场、笛声、月夜、牧童,像一幅恬淡的水墨画,使读者的心灵感到安宁。

《舟过安仁》南宋·杨万里一叶渔船两小童,收篙停棹坐船中。

怪生无雨都张伞,不是遮头是使风译文;一只小渔船里坐着两个小孩子.他们收起了划船用的篙和桨,怪不得没有下雨他们就张开了伞,不是为了遮雨,原来是想借助风的力量来使船前进。

赏析:《舟过安仁》是南宋诗人杨万里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

这首诗浅白如话,充满情趣,展示了无忧无虑的两个小渔童的充满童稚的行为,其行为中透出了只有儿童才有的奇思妙想与聪明。

体现了两小童的可爱与思维的敏捷。

《清平乐·村居》作者:宋·辛弃疾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

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

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

译文:房子是用茅草盖的,屋矮檐低;门前有一道溪流,岸边长满青草,绿水青草相映,更显得碧清可爱.不知是谁家的两位斑斑白发的老夫妻喝过几杯酒后,醉醺醺地用地道的土语对话,互相取悦,语调柔媚亲昵. 大儿子在河东的豆田里锄草,二儿子正在编织鸡笼子,只有我最喜欢的顽皮的小儿子在河边爬着卧着剥莲蓬玩.赏析:《清平乐·村居》描绘了农村一个五口之家的环境和生活画面,借此表现人情之美和生活之趣。

全词以白描手法描述了农村的乡土风俗,作者把这家老小的不同面貌和情态,以及他们的美好的农家生活描写得有声有色,惟妙惟肖,活灵活现,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表现出作者对农村和平宁静生活的喜爱,呈现出一种清新宁馨的风格。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下《古诗三首:寒食、迢迢牵牛星、十五夜望月》赏析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下《古诗三首:寒食、迢迢牵牛星、十五夜望月》赏析

《古诗三首:寒食、迢迢牵牛星、十五夜望月》赏析一、《寒食》赏析《寒食》是唐代诗人韩翃的一首佳作。

此诗前两句写的是白昼风光,描写了整个长安柳絮飞舞,落红无数的迷人春景和皇宫园林中的风光;后两句则是写夜晚景象,生动地画出了一幅夜晚走马传烛图,使人如见蜡烛之光,如闻轻烟之味。

全诗用白描手法写实,刻画皇室的气派,充溢着对皇都春色的陶醉和对盛世承平的歌咏。

从当时皇帝到一般朝士,都偏爱该诗,历来评价也很高。

诗的前两句写的是白昼,后两句则是写夜晚:“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日暮”就是傍晚。

“汉宫”是借古讽今,实指唐朝皇宫。

“五侯”一般指东汉时外戚梁冀等五家,这里借汉喻唐,暗指中唐时期当政的宦官。

这两句是说寒食节这天家家都不能生火点灯,但皇宫却例外,天还没黑,宫里就忙着分送蜡烛,除了皇宫,贵近宠臣也可得到这份恩赐。

诗中用“传”与“散”生动地画出了一幅夜晚走马传烛图,使人如见蜡烛之光,如闻轻烟之味。

寒食禁火,是我国沿袭已久的习俗,但权贵大臣们却可以破例地点蜡烛。

诗人对这种腐败的政治现象做出委婉的讽刺。

二、《迢迢牵牛星》赏析《迢迢牵牛星》是一首汉代文人五言诗,是《古诗十九首》中较为动人的一篇。

诗歌以古代中国民间传说里“牛郎和织女”的爱情故事为背景,写牛郎织女夫妇的隔河相望,抒发了因爱情遭受挫折而痛苦忧伤的心情。

此诗写牛郎织女夫妇的离隔,抒发了因爱情遭受挫折而痛苦忧伤的心情。

牵牛和织女是两个星宿的名称。

在中国古代关于它们的民间故事起源很早,可以追溯到《诗经》时期。

但直到东汉末年到魏期间,牵牛和织女的故事才大概已经定型。

《迢迢牵牛星》即是在这个背景下创作而成的。

此诗感情浓郁,真切动人。

全诗以物喻人,构思精巧。

诗主要写牛郎织女夫妇的隔河相望,抒发了因爱情遭受挫折而痛苦忧伤的心情。

三、《十五夜望月》赏析《十五夜望月》是唐代诗人王建创作的一首以中秋月夜为内容的七绝。

此诗以写景起,以抒情结,想象丰美,韵味无穷。

诗人运用形象的语言,丰美的想象,渲染了中秋望月的特定的环境气氛,把读者带进一个月明人远、思深情长的意境,加上一个唱叹有神、悠然不尽的结尾,将别离思聚的情意,表现得非常委婉动人。

小学语文(四年级)诗词详解(整理版)分析

小学语文(四年级)诗词详解(整理版)分析

一、别董大(二首)【唐】高适【其一】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其二】六翮飘飖私自怜,一离京洛十余年。

丈夫贫贱应未足,今日相逢无酒钱。

词语注释1.董大:指董庭兰,是当时有名的音乐家。

在其兄弟中排名第一,故称“董大”。

2.黄云:天上的乌云,在阳光下,乌云是暗黄色,所以叫黄云。

3.谁人:哪个人。

君:你,这里指董大。

4.翮(hé):鸟的羽翼。

飘飖(yáo):飘动。

六翮飘飖,比喻四处奔波而无结果。

5.京洛:长安和洛阳。

6.曛:日光昏暗。

7.知己:了解自己的人,好朋友。

译文:满天黄云,太阳被笼罩得昏昏沉沉,北风吹来,大雁在纷飞的雪花中向南飞去。

不必担忧您前去的路途没有知己,(凭着你的琴声、你的音乐修养)普天之下谁会不敬重你呢!创作背景:公元747年(唐玄宗天宝六年)春天,吏部尚书房琯被贬出朝,门客董庭兰也离开长安。

是年冬,与高适会于睢阳(故址在今河南省商丘县南),高适写了《别董大二首》。

作品鉴赏:在唐人赠别诗篇中,那些凄清缠绵、低徊留连的作品,固然感人至深,但另外一种慷慨悲歌、出自肺腑的诗作,却又以它的真诚情谊,坚强信念,为灞桥柳色与渭城风雨涂上了另一种豪放健美的色彩。

高适的《别董大二首》便是后一种风格的佳篇。

这两首送别诗作于公元747年(天宝六年),当时高适在睢阳,送别的对象是著名的琴师董庭兰。

盛唐时盛行胡乐,能欣赏七弦琴这类古乐的人不多。

崔珏有诗道:“七条弦上五音寒,此艺知音自古难。

惟有河南房次律,始终怜得董庭兰。

”这时高适也很不得志,到处浪游,常处于贫贱的境遇之中。

但在这两首送别诗中,高适却以开朗的胸襟,豪迈的语调把临别赠言说得激昂慷慨,鼓舞人心。

从诗的内容来看,这两篇作品当是写高适与董大久别重逢,经过短暂的聚会以后,又各奔他方的赠别之作。

而且,两个人都处在困顿不达的境遇之中,贫贱相交自有深沉的感慨。

诗的第二首可作如是理解。

第一首却胸襟开阔,写别离而一扫缠绵忧怨的老调,雄壮豪迈,堪与王勃“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的情境相媲美。

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五课古诗词三首句子赏析

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五课古诗词三首句子赏析

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五课古诗词三首句子赏析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五课《古诗词三首》中,《牧童》和《舟过安仁》诗风轻松诙谐,《清平乐·村居》则恬淡流畅。

那么对于古诗词的句子赏析要怎么做呢?店铺在此整理了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五课《古诗词三首》句子赏析,供大家参阅,希望大家在阅读过程中有所收获!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五课《古诗词三首》句子赏析一、牧童1、“草铺横野六七里,笛弄晚风三四声。

”诗句给我们以视觉和听觉上的感受,放眼望去,原野上草色葱茏;侧耳倾听,晚风中牧笛声声。

一个“铺”字,把草的茂盛和草原给人的那种平缓舒服的感觉,表现出来了;一个“弄”字,更显出了一种情趣,把风中笛声的时断时续、悠扬飘逸和牧童吹笛嬉戏的意味,传达出来了。

草场的宽阔无垠为牧童的出场铺垫了一个场景,笛声的悠扬悦耳,使我们想象到晚归牧童劳作一天后的轻松闲适的心境。

未见牧童,先闻其声,给人无限美好的想象空间。

当然,这里的“六七里”和“三四声”不是确指的数字,只是为了突出原野的宽阔和乡村傍晚的静寂。

2、“归来饱饭黄昏后,不脱蓑衣卧月明。

”诗人笔锋一转,开始写吃饱饭的牧童休息的情景。

把以地为床,以天为帐,饥来即食,困来即眠,无牵无挂,自由自在的牧童形象刻画得活灵活现。

没有家人聚集的场景,没有伙伴嬉戏的情景,吃饱了饭的牧童,连蓑衣都不脱,就躺在月夜里的草地上。

是累了,想躺下来好好地舒展一下身子?是喜欢月夜的景色,想好好地欣赏一下?仰望明亮的月儿,牧童心里会想些什么?或者什么都没想,就睡着了……诗人似乎只把他之所见如实地写了下来,却让我们不禁浮想联翩。

草场、笛声、月夜、牧童,像一幅恬淡的水墨画,使我们的心灵感到宁静。

《牧童》一诗,不仅让我们感到了“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的安然与恬静,也让我们感受到了牧童心灵的无羁无绊,自然放松。

白天有牛和牧笛为友,晚上有清风明月相伴,真如世外桃源的生活。

当然,透过诗,我们也看到作者心灵世界的一种追求,对远离喧嚣、安然自乐的生活状态的一种向往。

六年级古诗修改

六年级古诗修改

六年级古诗修改第一篇:六年级古诗修改五(下)。

秋夕唐·杜牧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天阶夜色凉如水,坐看牵牛织女星。

注释:1.秋夕:秋天的夜晚。

2.银烛:银色而精美的蜡烛。

3.轻罗小扇:轻巧的丝质团扇。

4.天阶:天庭上宫殿的台阶。

“天阶”另一版本为“天街”。

5.坐看:坐着朝天看,“坐看”另一版本为“卧看”。

译文:秋夜,精美的银色蜡烛发出微弱的光,给画屏上添了几分清冷之色;一位宫女手执绫罗小扇,轻轻地扑打飞舞的萤火虫。

天阶上的夜色,清凉如水;坐榻仰望星空,牵牛星正遥望着织女星。

赏析:这首古诗写了失意宫女生活的孤寂幽怨。

首句写秋景,用“冷”字,暗示寒秋气氛,也衬托出主人公内心的孤凄。

第二句写借扑萤以打发时光,排遣愁绪。

第三句写夜深了,却仍不能眠,以待临幸,以天街如水,暗喻君情如冰。

末句借羡慕牵牛织女,抒发心中悲苦。

蘅塘退士评曰:“层层布景,是一幅着色人物画。

用“坐看”两字,逗出情思,便通身灵动。

”2.书湖阴先生壁宋·王安石茅檐长扫净无苔,花木成畦手自栽。

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

注释:1.书:书写,题诗。

2.湖阴先生:本名杨德逢,隐居之士,是王安石晚年居住金陵时的邻居。

也是作者元丰年间(1078-1086)闲居江宁(今江苏南京)时的一位邻里好友。

本题共两首,这里选录第一首。

3.茅檐:这里指茅屋檐下,这里指庭院。

4.无苔:没有青苔。

5.畦(qí):被田埂整齐分划成的方块园地。

6.护田:将:携带。

绿:指水色。

这里指护卫、环绕着园田。

据《汉书•西域传序》记载,汉代西域置屯田,派使者校尉加以领护。

7.无苔:没有青苔。

8.排闼:推门闯入。

闼:宫中小门。

据《汉书•樊哙传》记载,汉高祖刘邦病卧禁中,下令不准群臣进见,但樊哙排闼直入,闯进刘邦卧室。

9.送青来:送来绿色。

译文: 茅草房庭院经常打扫,洁净得没有一丝青苔。

花草树木成行满畦,都是主人亲手栽种。

庭院外一条小河护卫着农田,把绿色的田地环绕,两座青山推开门,送来青翠的山色。

三年级语文古诗词及赏析(可编辑修改word版)

三年级语文古诗词及赏析(可编辑修改word版)

部编语文三年级上册古诗及译文所见作者:袁枚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

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

注释⑴牧童:指放牛的孩子。

⑵振:振荡。

说明牧童的歌声嘹亮。

⑶林樾:指道旁成阴的树。

⑷欲:想要。

⑸捕:捉。

⑹鸣:叫。

译文牧童骑在黄牛背上,嘹亮的歌声在林中回荡。

忽然想要捕捉树上鸣叫的知了,就马上停止唱歌,一声不响地站立在树下。

诗词赏析这首诗描写了生活中的一个小小细节,大声歌唱表现的是童心的自由自在,随后的闭口不言也是由于童心所致。

寥寥数语,不仅描绘了儿童瞬间的神态变化,刻画出一个活泼可爱的象,而且使整首诗充满情趣,很有韵味。

ft行作者:杜牧远上寒ft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字词注释ft行:在ft中行走。

远上:登上远处的。

寒ft:深秋季节的ft。

石径:石子的小路。

斜:xiá为倾斜的意思。

深:另有版本作“生”。

(“深”可理解为在云雾缭绕的的深处;“生”可理解为在形成白云的地方)车:轿子。

坐:因为。

霜叶:枫树的叶子经深秋寒霜之后变成了红色。

枫林晚:傍晚时的枫树林。

红于:比……更红,本文指霜叶红于二月花。

白话译文沿着弯弯曲曲的小路上ft,在那白云深处,居然还有人家。

停下车来,是因为喜爱这深秋枫林晚景。

枫叶秋霜染过,艳比二月春花。

名句赏析——“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远上寒ft石径斜”,写ft,写ft 路。

一条弯弯曲曲的小路蜿蜒伸向ft头。

“远”字写出了ft路的绵长,“斜”字与“上”字呼应,写出了高而缓的ft势。

“白云生处有人家”,写云,写人家。

诗人的目光顺着这条ft路一直向上望去,在白云飘浮的地方,有几处石彻成的石屋石墙。

让这片片白云遮住读者的视线,却给留下了想象的余地:在那白云之上,云外有ft,定会有另一种景色吧。

那ft路、白云、人家都没有使诗人动心,这枫林晚景却使得他惊喜之情难以抑制。

为了要停下来领略这ft林风光,竟然顾不得驱车赶路。

前两句所写的景物质已经很美,但诗人爱的却是枫林。

六年级下册语文古诗赏析

六年级下册语文古诗赏析

六年级下册语文古诗赏析第一篇:六年级下册语文古诗赏析七步诗曹植煮豆持作羹,漉豉以为汁。

萁向釜下然,豆在釜中泣。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注:①漉豉(chǐ):豆制品。

②萁(qí):豆茎。

③然:通“燃”。

(1)诗中“泣”字用得极为传神,请作具体分析。

“泣”字使用了拟人手法,极为生动细腻地刻画了诗人面对兄弟残酷紧逼的现实表现出的极度痛苦和悲愤。

(2)如何理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的内涵?1豆茎与豆原本是同根相生,诗人用豆茎与豆比喻同胞兄弟、手足之情。

2面对兄弟紧迫地残酷相逼,诗人极度伤心而又深感无奈.②③①答案第1页,总5页 2.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小题。

鸟鸣涧王维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1、诗人描写了哪些景物?创设了怎样的意境?诗人描写了桂花、春山、明月、山鸟等景物,创设了静谧、幽美、空寂的意境。

2、“人闲桂花落”中的“闲”字很有表现力,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好在哪里?(1)写出了诗人闲适、安逸的情趣;(2)诗人的心境与环境和谐统一,营造了静谧的氛围。

(答出心境、环境,意思对即可)3、“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并请展开联想和想像,用生动的语言描绘这两句所展现的画面。

以动衬静。

月亮爬上山头,清光遍照涧谷,惊醒了树上夜宿的鸟,它们在春涧中不时地喳喳地鸣叫几声。

答案第2页,总5页8.芙蓉楼送辛渐王昌龄(4分)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小题1】一二句是怎样写出了送朋友辛渐时的离情别绪的?(2分)首句写秋雨连江,夜暮降临,以凄清的景物来烘托离情别绪;二句写清晨雾中的远山,显得分外孤独,“楚山孤”象征了作者的离情。

【小题2】这首诗歌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情感?(2分)作者不因流落他乡而改变志节,始终保持着高尚纯洁品格和坚强、乐观的精神。

请用自己的语言生动地描述诗歌前两句所展现的送别情景。

【小题2】作者为什么把自己的心称作“冰心”?采用了比喻的修辞(1分),表明诗人的心像玉壶中的冰一般晶莹纯洁(1分);突出了诗人虽遭贬谪却依然坚持操守、冰清玉洁的品质(1分)。

小学语文古诗词改进

小学语文古诗词改进

小学语文古诗词改进《登鹳雀楼》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改进版:
阳光映山巅,黄河水汇成海。

登高遥望远方,心向更高楼层挑战。

《静夜思》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床前月光亮,似地上铺上了霜。

举头望月圆,思乡之情难舍难忘。

《将进酒》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你看,黄河之水从天上骤然而来,汇入海洋任逍遥。

你看,高堂明镜映出白发,朝阳时如黑丝夜却变成雪。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诗歌赏析(小学部分)班级:姓名:咏柳(唐)贺知章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tāo)。

不知细叶谁裁(cái)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翻译】柳树像碧玉装扮成的美女一样,千万枝柳条像她那绿色的丝带。

知道这细嫩的柳叶是谁剪裁的吗?就是那象剪刀的二月春风啊!【赏析】这是一首咏物诗,通过赞美柳树,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无限热爱。

诗的前三句都是描写柳树的。

首句“碧玉妆成一树高”是写整体,说高高的柳树像是碧玉妆饰成。

用“碧玉”形容柳树的翠绿晶莹,突出它的颜色美。

第二句“万条垂下绿丝绦”是写柳枝,说下垂披拂的柳枝犹如丝带万千条,突出它的轻柔美。

第三句“不知细叶谁裁出”是写柳叶,突出柳叶精巧细致的形态美。

三句诗分写柳树的各部位,句句有特点。

而第三句又与第四句构成一个设问句。

“不知细叶谁裁出?”——自问;“二月春风似剪刀。

”——自答。

这样一问一答,就由柳树巧妙地过渡到春风。

说裁出这些细巧的柳叶,当然也能裁出嫩绿鲜红的花花草草。

它是自然活力的象征,是春的创造力的象征。

这首诗就是通过赞美柳树,进而赞美春天,讴歌春的无限创造力。

凉州词(唐)王之焕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rân)山。

羌(qiāng)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翻译】远远奔流而来的黄河,好像与白云连在一起,玉门关孤零零地耸峙在高山之中,显得孤峭冷寂。

何必用羌笛吹起那哀怨的杨柳曲去埋怨春光迟迟呢,原来玉门关一带春风是吹不到的啊!【赏析】前这两句,描写了祖国山川的雄伟气势,勾勒出这个国防重镇的地理形势,突出了戍边士卒的荒凉境遇,为后两句刻画戍守者的心理提供了一个典型环境。

在这种环境中忽然听到了羌笛声,所吹的曲调恰好是《折杨柳》,这就不能不勾起戍卒的离愁。

古人有临别折柳相赠的风俗。

"柳"与"留"谐音,赠柳表示留念。

现在当戍边士卒听到羌笛吹奏着悲凉的《折杨柳》曲调时,就难免会触动离愁别恨。

于是,诗人用豁达的语调排解道:羌笛何须老是吹奏那哀怨的《折杨柳》曲调呢?要知道,玉门关外本来就是春风吹不到的地方,哪有杨柳可折!说"何须怨",并不是没有怨,也不是劝戍卒不要怨,而是说怨也没用。

用了"何须怨"三字,使诗意更加含蓄,更有深意。

芙(fú)蓉楼送辛渐(唐)王昌龄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翻译】昨天晚上,透着寒意的雨洒落大地,迷蒙的烟雨笼罩着吴地江天,清晨当我送别友人的时候,感到自己就像楚山一样孤独寂寞。

洛阳的亲朋好友如果向你问起我。

就请转告他们:我的心依然像一颗珍藏在玉壶中的冰一般晶莹纯洁。

【赏析】这是一首送别诗。

诗的构思新颖,淡写朋友的离情别绪,重写自己的高风亮节。

首两句苍茫的江雨和孤峙的楚山,烘托送别时的孤寂之情;后两句自比冰壶,表达自己开朗胸怀和坚强性格。

全诗即景生情,寓情于景,含蓄蕴藉,韵味无穷。

本诗那苍茫的江雨和孤峙的楚山,不仅烘托出诗人送别时的凄寒孤寂之情,更展现了诗人开朗的胸怀和坚强的性格。

早发白帝城(唐)李白朝(zhāo)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huán)。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chïng)山。

【翻译】清晨,朝霞满天,我就要踏上归程。

从江上往高处看,但见白帝城彩云缭绕,如在云间,景色多么绚丽!千里之遥的江陵,一天之间就回还。

两岸猿猴啼声不断,回荡不绝。

猿猴的啼声还回荡在耳边,轻快的小船已驶过连绵不绝的万重山峦。

【赏析】“朝辞白帝彩云间”,首句写诗人的回想,点出开船的时间是早晨,地点是白帝城。

“彩云间”是写白帝城的高。

彩云缭绕与诗人遇赦的喜悦之情十分和谐。

“千里江陵一日还”,次句写诗人的意愿,形容船行之速,千里江陵只要一天即可到达。

诗人用夸张的手法,写了长江一泻千里之势,同时也抒发了诗人“归心似箭”的心情。

第三、四句形象地描绘轻舟快驶的情形。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两岸猿猴的叫声还没停止,可那轻快的小船已经驶过了千山万岭。

这两句诗人先写猿声,继写轻舟,用一个“已”字把“啼不住”和“过万重山”联结起来,借猿声回响衬托轻舟的快捷,这种修辞手法是十分巧妙的。

诗人急欲东归的心情,洋溢于诗的明快的节奏之中。

全诗写景抒情,写的是轻捷明快之景,抒的是轻快愉悦之情,达到了情景交融的地步。

春夜喜雨(唐)杜甫好雨知时节,当春乃nǎi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zhîng锦官城。

【翻译】好雨似乎领会人意知道季节变化,正当春天万物生长时即降临。

细雨随着春风悄悄地在夜里来到,它默默地滋润万物没有一点声音。

田野的小路和空中的云彩都是那样漆黑,只有江船上灯火独独明亮。

等到明天拂晓看看被淋湿的花朵,整个成都都显得沉甸甸的,那红花一定更加迷人。

【赏析】诗人紧扣诗题的“喜”字,对春雨作了细致入微的描绘。

这首诗,前两句写雨适时而降,其中“知”字用得传神,简直把雨给写活了;三、四两句写雨的“发生”,其中“潜”、“润”、“细”等词语道出了雨的特点;五、六两句写夜雨的美丽景象,“黑”与“明”相互映衬,不仅点明了云厚雨足,而且给人以强烈的美感;最后两句仍扣“喜”字写想象中的雨后之晨锦官城的迷人景象之感。

江雪(唐)柳宗元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suō)笠(lì)翁,独钓寒江雪。

【翻译】四周的山连绵起伏,空旷的,没有了飞鸟的鸣叫思维方式发送和踪影,所有穿梭在山内外的小路上没有了人的行踪,只有在那宽广平静的江上,一个披着蓑戴着笠的老渔翁,一个人坐在孤零零的船上独自垂钓【赏析】他把自己的感情色彩著在独钓的渔翁身上,使之成为孤高自得的精神化身。

全诗写的是江野雪景,一个“绝”字和一个“灭”字,把一切活动着的事物全从视野中排除了,余下的便是一望无际的皑皑白雪。

在这辽阔、幽冷的画面中心,唯独一只孤零的小船上有一蓑衣笠帽的渔翁在雪峰的寒江边独钓。

全诗都是写景,浑成一气,景中寓情,且“雪”在片尾点出尤觉奇峭。

全诗表达出诗人在政治改革失败后虽处境孤独,但顽强不屈、凛然无畏、傲岸清高的精神面貌。

塞下曲(唐)卢纶月黑雁飞高,单(chán)于夜遁(dùn)逃。

欲将轻骑(jì)逐(zhú),大雪满弓刀。

【翻译】月亮被云遮掩,一片漆黑,宿雁惊起,飞得高高。

在这月黑风高的不寻常的夜晚,敌军偷偷地逃跑了。

将军发现敌军潜逃,要率领轻装骑兵去追击;正准备出发之际,一场纷纷扬扬的大雪,刹那间弓刀上落满了雪花。

【赏析】前两句写敌军的溃逃。

“月黑雁飞高”,月亮被云遮掩,一片漆黑,宿雁惊起,飞得高高。

“单于夜遁逃”,在这月黑风高的不寻常的夜晚,敌军偷偷地逃跑了。

“单于”,原指匈奴最高统治者,这里借指当时经常南侵的契丹等族的入侵者。

后两句写将军准备追敌的场面,气势不凡。

“欲将轻骑逐”,将军发现敌军潜逃,要率领轻装骑兵去追击;正准备出发之际,一场纷纷扬扬的大雪,刹那间弓刀上落满了雪花。

最后一句“大雪满弓刀”是严寒景象的描写,突出表达了战斗的艰苦性和将士们奋勇的精神。

本诗情景交融。

敌军是在“月黑雁飞高”的情景下溃逃的,将军是在“大雪满弓刀”的情景下准备追击的。

一逃一追的气氛有力地渲染出来了。

全诗没有写冒雪追敌的过程,也没有直接写激烈的战斗场面,但留给人们的想象是非常丰富的。

望洞庭(唐)刘禹(yǔ)锡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翻译】洞庭湖的湖光与秋天的月光相融和,水面风平浪静就好像铜镜未磨。

远远望去洞庭湖的山山水水一片翠绿,好似白银盘里托着青青的田螺。

【赏析】这是诗人遥望洞庭湖而写的风景诗,明白如话而意味隽永。

第一句从水光月色的交融不分写起,表现湖面的开阔廖远,这应该是日暮时分的景象,天还没黑但月亮已经出来,如果天黑就看不出两者色彩的融合了。

第二句用镜子的比喻表现夜晚湖面的平静,因为太阳已落,湖水不反光,像镜子没磨时光泽暗淡的样子。

第三句写远望湖中君山翠绿的色彩,这里的“山水”实际只是指山,即湖中的君山。

用“山水”属于古代汉语中“偏义复词”的用法。

第四句再用一个比喻,将浮在水中的君山比作搁在白银盘子里的青螺。

全诗纯然写景,既有描写的细致,又有比喻的生动,读来饶有趣味。

全诗表达了诗人对洞庭湖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浪淘沙(唐)刘禹锡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bǒ)自天涯。

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

【翻译】万里黄河弯弯曲曲挟带着泥沙,波涛滚滚如巨风掀簸来自天涯。

现在可以沿着黄河直上银河去,我们一起去寻访牛郎织女的家。

【赏析】这首绝句模仿淘金者的口吻,表明他们对淘金生涯的厌恶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同是在河边生活,牛郎织女生活的天河恬静而优美,黄河边的淘金者却整天在风浪泥沙中讨生活。

直上银河,同访牛女,寄托了他们心底对宁静的田园牧歌生活的憧憬。

这种浪漫的理想,以豪迈的口语倾吐出来,有一种朴素无华的美。

赋(fù)得古原草送别(唐)白居易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翻译】草原上的野草长得很旺,每年都会经历枯萎和繁荣的过程。

野火也无法将它烧尽,春风一吹,它又生长了出来。

野草的香味远远传来,阳光下,翠绿的野草通向那荒凉的城镇。

又送走了亲密的好朋友,这繁茂的草儿也充满着离别之情。

【赏析】这是一首五言律诗,全诗八句,前六句都是写春草,赞颂它的生长不息的旺盛生机,后两句才点出送别;写春草的笔墨多,写送别的笔墨很少。

粗略一读,似乎是一首赞颂春草的咏物诗,但只要仔细体会一下,便不难知道:诗人只是借春草托寓,赞颂春草的生长不息的旺盛生机,也就是以此来联系到人的坚毅顽强精神,从而更好地突出送别之情的。

写送别虽仅两句,却有画龙点睛之妙。

江南春(唐)杜牧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翻译】千里辽阔的江南莺啼燕语,绿叶映衬红花,处处春意浓,水乡山城,酒店前的小旗迎风轻轻摆动。

昔日南朝建造的一座座寺庙,如今都隐现在一片迷茫的烟雨之中。

【赏析】1.赏析“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诗人抓住典型事物,采用映衬的手法,有红绿色彩、山水、动静、声色的映衬,着重表现了江南春天掩映相衬、丰富多彩的美丽景色,表达了诗人对江南景物的赞美和向往。

2.诗的后两句所写景物有何特点?金碧辉煌、屋宇重重的佛寺,本来就给人一种深邃的感觉,现在诗人又特意让它出没掩映于迷蒙的烟雨之中,这就更增加了一种朦胧迷离的色彩。

3.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江南景物的赞美与神往。

(或答“表达了诗人对风景依旧,物是人非的感慨。

”)观书有感(宋)朱熹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