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课标版高中语文必修1—5文言文学习重点梳理
必修一至必修五文言文知识梳理
必修一至必修五文言文知识梳理必修一至必修五文言文知识梳理文言文一(一)劝学一、实词1、学不可以已(停止)2、金就砺则利(靠近,接近)草创未就(完成)诸侯各就国(回到封地)侯嬴乃谢客就车(登上)就极刑而无愠色(遭受)3、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快,引申为洪亮)4、而致千里(达到)则两将之头可致于麾下(送到)致意(表达)致食客三千(招引,引来)乃治灵公之贼以致赵盾(牵连)5、非能水也,而绝江河(横渡)6、驽马十驾,功在不舍(停止)7、用心一也(因为)用之所趋异也(因为)二、虚词1、于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从/比)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引出对象)2、而冰,水为之而寒于水(转折)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递进)则知明而行无过矣(并列)吾尝终日而思矣(修饰)吾尝跂而望矣(修饰)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修饰/转折)顺风而呼(修饰)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因果)蟹八跪而二螯(并列)3、焉积土成山,风雨兴焉(兼词,“于之“)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语气词)4、之青,取之于蓝(代词)輮使之然也(代词)不如须臾之所学(助词,定中之间,无义)蚓无爪牙之利(定后标志)非蛇蟮之穴无可寄托者(的)三、常见的文言句式翻译1、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状语后置)译:2、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定语后置)译:(二)师说一、实词1、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岂,难道)2、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惑矣(糊涂)3、作《师说》以贻之(赠送)二、常用词1、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用来…的)圣人之所以为圣(…的原因)2、是故无贵无贱(所以,因此)3、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不一定)4、如是而已(罢了)三、虚词1、而人非生而知之者(承接)惑而不从师(转折)吾从而师之(承接)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并列)小学而大遗(并列)则群聚而笑之(修饰)2、之古之学者必有师(的)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主谓取独)师道之不传也久矣(主谓取独)圣人之所以为圣(主谓取独)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宾前标志)巫医乐师百工之人(类,这一类)六艺经传皆通习之(音节助词)作《师说》以贻之(代词)3、其其闻道也固先乎吾(代词)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代词)其皆出于此乎(推测,大概)其可怪也欤(那)吾其还矣(祈使,还是)尔其无忘乃父之志(祈使,一定)其孰能讥之乎(反问,难道)4、于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比)而耻学于师(向)于其身也(对于)其皆出于此乎(从)不拘于时(被)5、乎生乎吾前(在)其闻道也固先乎吾(比)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语气词)其皆出于此乎(语气词)6、乃今其智乃反不能及(竟然)7、焉犹且从师而问焉(代词)四、常见文言句式翻译1、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宾语前置)译:2、不拘于时(被动句)译:3、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至必修五文言文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至必修五文言文知识点总结14.相道:悔相道之不察兮(观察,选择道路)15.及:及行迷之未远(趁着)16.止息:驰椒丘且焉止息(停下来休息)17.初服:退将复修吾初服(当初的衣服,比喻原先的志向)18.岌岌:高余冠之岌岌兮(高耸的样子)19.游目:忽反顾以游目兮(放眼观看)20.缤纷:佩缤纷其繁饰兮(繁多)21.未变:虽体解吾犹未变兮(不会改变)二、通假字1.错:偭(miǎn)规矩而改错(通“措”,措施)2.邑:忳(tún)郁邑余侘(chà)傺(chì)兮(通“悒”,忧愁苦闷) 3.圜:何方圜之能周兮(通“圆”)4.离:进不入以离尤兮(通“罹”,遭受)5.章:芳菲菲其弥章(通“彰”,明显,显著)6.反:延伫乎吾将反(通“返”,返回)三、一词多义1.长:①长太息以掩涕兮(副词,长久)②长余佩之陆离(使……加长) 2.善:①亦余心之所善兮(以为是好的)②谣诼(zhuó)谓余以善淫(擅长) 3.以为:①制芰(jì)荷以为衣兮(用……做)②余独好修以为常(认为)4.修:①余虽好修姱(kuā)以鞿(jī)羁兮(美好)②退将复修吾初服(整理)③余独好修姱以为常(美,美好)5.虽:①余虽好修姱(kuā)以鞿(jī)羁兮(惟,只是)②虽九死其犹未悔(即使,纵然)四、词类活用1.鞿羁:余虽好修姱(kuā)以鞿(jī)羁兮(名作动,约束)2.淫:谣诼谓余以善淫(动作名,淫荡的事) 3.群:鸷鸟之不群兮(名作动,合群)4.死:伏清白以死直兮(为动用法,为……而死)5.屈、抑:屈心而抑志兮(使动,使……受委屈,使……受压抑)6.步:步余马于兰皋兮(使动,使……步行)7.高:高余冠之岌岌兮(使动,使……加高)8.长:长余佩之陆离(使动,使……加长)五、古今异义1.浩荡:怨灵修之浩荡(①古义:荒唐。
②今义:形容水势广阔而壮大) 2.工巧:固时俗之工巧兮(①古义:善于投机取巧。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至必修五)文言文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至必修五)文言文知识点总结《烛之武退秦师》知识点一.一词多义“之”①公从之(代佚之狐的建议)②许之(人称代词,郑文公)③将焉取之(增加的土地,代词)④子犯请击之(秦国,代词)⑤臣之壮也,犹不如人(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⑥邻之厚,君之薄也(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⑦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以”“而”①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之,是寡人之过也(连词,表承接)②敢以烦执事(介词,拿)③越国以鄙远(连词,表承接)④因人之力而敝之(连词,表转折)⑤以乱易整,不武(介词,拿、用)“焉”①子亦有不利焉(语气词)②焉用亡郑以陪邻(疑问副词,何)③朝济而夕设版焉(兼词,“于之”,在那里)④将焉取之(疑问代词,哪里)“其”①以其无礼于晋(代词,郑国)②君知其难也(代词,这件事)③吾其还也(表商量或希望语气)注:思考练习三中“若、说、辞、鄙、微”自己整理到积累本上。
二.通假字①今老矣,无能为也已(通“矣”)②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通“供”,供给)③秦伯说(同“悦”)④失其所与,不知(同“智”,明智)三.词类活用①晋军函陵、秦军汜南(名词用作动词,驻扎)②既东封郑(封,疆界。
这里用作动词,使……成为疆界)③若不阙秦(使动用法,使……削减)④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形容词作动词,损害)⑤越国以鄙远(名词的意动用法,把……当作边邑)⑥若亡郑而有益于君(使动用法,使……灭亡)⑦烛之武退秦师(使动用法,使……撤兵)四.古今异义①夫人(古义为“那个人”,今义为“妻子”的尊称)②行李(古义为“出使的人”,今义为“出门时所带包裹”)五.特殊句式(1)状语后置(介词结构后置)A.以其无礼于晋B. 若亡郑而有益于君C.佚之狐言于郑伯(2)省略句A.晋军(于)函陵,秦军(于)汜南(省略介词“于”)B.(烛之武)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省略主语)C.敢以(之)烦执事(省略介词宾语,以之)(3)宾语前置夫晋,何厌之有(“之”作宾语前置的标志)《荆轲刺秦王》文言知识点小结一、通假字1.秦王必说见臣说,通“悦”,yuè,高兴。
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一至必修五文言文知识点总结,成才系列
鸿门宴知识点归纳
一、通假字
1.距①关,毋②内③诸侯。
①距,通 “拒 ”,把守。
②毋,通 “无 ”,不要。
③内,通 “纳 ”,接纳,进入。
2.张良出,要项伯。
要,通 “邀 ”,邀请。
3.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倍,通 “背 ”,违背。
4.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 5. 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蚤,通 “早 ”,早些。 不,通 “否 ”。
8.左右既前,斩荆轲 古义:周围侍从。今义:表方向或大约。
三、词类活用现象: 名词作状语
1.进兵北略地 2.此臣日夜切齿拊心也 3.函封之 4.发尽上指冠
名词作动词 1.曰
左右既前,斩荆
2.皆白衣冠以送之
3.乃朝服,设九宾 使动用法 1.使使以闻大王
2.使毕使于前 3.自引而起,绝袖 意动用法
“焉 ” ①子亦有不利焉(语气词) ②焉用亡郑以陪邻(疑问副词,何) ③朝济而夕设版焉(兼词, “于之 ”,在那里) ④将焉取之(疑问代词,哪里) “其 ”
①以其无礼于晋(代词,郑国)
②君知其难也(代词,这件事) ③吾其还也(表商量或希望语气)
注:思考练习三中 “若、说、辞、鄙、微 ”自己整理到积累本上。 二.通假字 ①今老矣,无能为也已(通 “矣 ”) ②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通 “供 ”,供给) ③秦伯说 (同 “悦 ”) ④失其所与,不知 (同 “智 ”,明智) 三.词类活用 ①晋军函陵、秦军汜南(名词用作动词,驻扎) ②既东封郑(封,疆界。这里用作动词,使 …… 成为疆界) ③若不阙秦 (使动用法,使 …… 削减) ④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形容词作动词,损害) ⑤越国以鄙远 (名词的意动用法,把 …… 当作边邑) ⑥若亡郑而有益于君 (使动用法,使 …… 灭亡) ⑦烛之武退秦师 (使动用法,使 …… 撤兵) 四.古今异义 ①夫人(古义为 “那个人 ”,今义为 “妻子 ”的尊称) ②行李(古义为 “出使的人 ”,今义为 “出门时所带包裹 ”) 五.特殊句式 ( 1)状语后置(介词结构后置) A.以其无礼于晋 B. 若亡郑而有益于君 C.佚之狐言于郑伯
高中语文必修1-5全部文言文知识点梳理
高中语文必修1-5全部文言文知识点梳理一、句法知识点:1.主谓宾结构:句子中包含主语、谓语和宾语,宾语可以是动词的直接宾语或者间接宾语。
2.修饰成分:句子中的修饰成分包括定语、状语和补语。
3.状语从句:修饰动词、形容词、副词的从句叫做状语从句。
4.并列句:由两个或多个并列的句子构成,句子之间一般用逗号、顿号或者分号分开。
二、常用的句式和修辞手法:1.并列句句式:A,B(面对选择时常见的结构,如:“或者……或者……”)2.手法手法:夸张、对比、排比、设问、论证等修辞手法的运用。
三、常用的词语和表达方式:1.用“否则、则、必、岂、即……又……”等词语进行逻辑的对比或者推理。
2.使用“曾、或者、良苦用心、岂止……”等词语进行修饰和强调。
3.通过“……不仅如此,还……”等结构进行扩展和详细说明。
四、对古诗文的理解和分析:1.掌握古代文化背景:了解作者、作品和时代的关系,掌握古代文学的基本发展脉络。
2.识别古代文言文的修辞手法:通过对句子、词语和内容的分析,理解古人的表达方式和意图。
3.理解古代文人的思想和情感:通过对作品中的主题、意象和情感的分析,理解古代文人的内心世界。
五、句子成分的分析和理解:1.主语:句子的主语是动作的执行者或者进行动作的人。
2.谓语:句子的谓语是动作的核心部分,描述或者说明主语所执行的动作。
3.宾语:句子的宾语是接受动作的对象,可以是名词、代词、动词不定式或者动名词。
4.定语:修饰名词或者代词的修饰语,用于限定名词或者代词的范围和意义。
5.状语:修饰动词、形容词或者副词的修饰语,用于说明动作的时间、地点、方式等相关情况。
六、句子的排比和对仗:1.排比:将若干个相同或者相近的句子排列在一起,增强修辞效果和语感的平衡感。
2.对仗:将若干个意义相同或者相对反的词语或者句子排列在一起,形成鲜明的对比效果。
七、常见的修辞手法:1.比喻:通过类比的方式,用一个事物来表示另一个事物,以便更好地理解和说明。
高中语文必修1-5全部文言文知识点梳理
必修1《烛之武退秦师》知识点梳理一、通假字1.今老矣,无能为也已(通“矣”)2.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通“供”,供给)3.秦伯说(同“悦”)4.失其所与,不知(同“智”,明智)二、古今异义1.夫人(古义为“那个人”,今义为“妻子”的尊称)2.行李(古义为“出使的人”,今义为“出门时所带包裹”)三、词类活用1.晋军函陵、秦军汜南(名词用作动词,驻扎)2.既东封郑(封,使…成为疆界;东,在东边)3.且贰于楚也4.越国以鄙远(鄙,意动,把…当作边邑;远,远地,形作名)5.烛之武退秦师(使动,使…撤兵)6.共其乏困(乏用—缺少的东西)7.与郑人盟(盟—订(建)立同盟)8.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形容词作动词,损害)四、一词多义封既东封郑(做疆界,动词)肆其西封(疆界,名词)若:若舍郑以为东道主(假如)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似乎)余悲之,且曰:“若毒之乎?”(你)望洋向若而叹(海神名)以为莫己若者(及、比得上)说:秦伯说,与郑人盟(通“悦”)故为之说,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杂说”,文体的一种)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陈述)辞: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
”(推辞)停数日,辞去告辞,(辞别)鄙: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边远的地方(“以……为鄙”)肉食者鄙,未能远谋(浅陋)我皆有礼,夫犹鄙我(看不起,轻视)微: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如果没有)微闻有鼠作作索索:(暗暗的)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稍微、略微)人微言轻(地位地下,卑贱)敝:因人之力而敝之(损害,衰败)曹操之众,远来疲敝(疲惫)许:公曰:“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
”许之(答应,听从) 先生不知何许人也(表处所)杂然相许(赞同)潭中鱼可百许头(约数)五、文言虚词1、以①以其无礼于晋(因为,连词)②敢以烦执事(拿,用,介词)③越国以鄙远(表顺承,连词)④焉用亡郑以陪邻?(表顺承,连词)⑤若舍郑以为东道主(把,介词)2、而①今急而求子(才,连词,表顺承)②夜缒而出(表修饰,连词)③若亡郑而有利于君(表顺承,连词)④朝济而夕设版焉。
新课标人教高中语文必修(一)文言文知识归纳
人教版高中语文总复习必修一文言文基础知识积累【必修一】烛之武退秦师【重点实词】1、贰①从属二主。
(本文: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例:国不堪贰,君将若之何?《左传•隐公元年》) ②离心,背叛(例:夫诸侯之贿,聚于公室,则诸侯贰。
《左传》)③不专一 (例:贰则疑惑。
《荀子•解蔽》)④再,重复。
(例:不迁怒,不贰过。
《论语•雍也》)2、鄙(边境界封疆藩篱)①边邑,边远的地方 (例:《为学》:“蜀之鄙有二僧。
”)(本文:“越国以鄙远”)②庸俗,鄙陋。
(例:《左传•庄公十年》:“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③看不起,轻视。
(例:《左传•昭公十六年》:“我皆有礼,夫犹鄙我。
”)3、许①准许。
(同现代汉语)②答应,听从。
(例:本文:“许之。
”、“许君焦、暇……”)③赞同(例《愚公移山》:“杂然相许。
”)④约数 (例:《小石潭记》:“潭中鱼可百许头。
”许,左右)⑤表处所(例:陶渊明《五柳先生传》:“先生,不知何许人也。
”何许人,何处人)4、阙①què皇宫,引申为朝廷宫阙。
②què城楼城阙。
③quē侵损,削减。
(本文:阙秦)④quē通“缺”5、微①没有(如果没有)(“微斯人,吾谁与归?”) (本文:微夫人之力不及此)②细小,轻微(同现义)③衰败国势衰微。
④精微微言大义(成语)⑤微服暗访:乔装⑥卑贱,人微言轻(低微)《史记•曹相国世家》:“参如微时,与萧何善。
”⑦隐蔽,不显露,悄悄。
见微知著(成语) 微访(暗中查访)6、敝①坏,破旧。
方苞《左忠毅公逸事》:“使史更敝衣草屦。
”敝帚自珍②谦词敝人③疲惫 (例:《资治通鉴》:“曹操之众,远来疲敝。
”)④损害,衰败。
(本文:因人之力以敝之。
) 使……疲敝【重点虚词】1、以①以其无礼于晋——因为,连词②敢以烦执事——以乱易整——拿,用,介词③越国以鄙远——表目的,来,连词④焉用亡郑以陪邻?——表结果,用来,连词⑤若舍郑以(之)为东道主——把,介词2、而①今急而求子——才,连词,表顺承)②夜缒而出——表修饰,连词)③若亡郑而有利于君——表顺承,连词④朝济而夕设版焉。
人教课标版高中语文必修1—5文言文学习重点梳理
人教课标版高中语文必修1—5文言文学习重点梳理一、篇目必修一古代记叙散文《烛之武退秦师》、《荆轲刺秦王》、《鸿门宴》;必修二古代山水游记散文《兰亭集序》、《赤壁赋》、《游褒禅山记》;必修三古代议论性散文《寡人之于国也》、《劝学》、《过秦论》、《师说》;必修四古代人物传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苏武传》、《张衡传》;必修五古代抒情散文《归去来兮辞》、《滕王阁序》、《逍遥游》、《陈情表》。
二、学习重点1.实词、虚词、特殊句式。
必修五的梳理探究“文言词语和句式”可以适当分解,一部分提前到必修一,进行一些讲解,可让学生边学边进行总结梳理。
提前到高一的目的是为了应对高中的考试;此部分内容还需在必修五再次系统总结整理。
2.学习从历史发展的角度理解古代作品的内容价值,从中汲取民族智慧;用现代观念审视作品,评价其积极意义与历史局限。
积极意义容易把握,历史局限可以在以下课文教学中得以体现。
《荆轲刺秦王》的思想狭隘,《过秦论》中“仁义不施攻守之势异也”的历史局限,《陈情表》中李密复杂的思想,三篇文章分别出自必修一、三、五。
其他文言文学习更突出汲取民族智慧。
必修一《烛之武退秦师》古代战争中巧用外交辞令《鸿门宴》司马迁对项羽悲剧性格的揭示必修二《兰亭集序》深沉感叹中所蕴含的积极情绪《赤壁赋》乐观旷达的人生态度《游褒禅山记》执着严谨的治学态度必修三《寡人之于国也》仁政思想的时代意义《劝学》借鉴荀子有关学习的意义和学习态度的论述《师说》从“传道”的高度去认识韩愈反对流俗见解的巨大勇气和斗争精神必修四《廉颇蔺相如列传》人物身上美好的精神《苏武传》新时代如何继承苏武的伟大民族精神《张衡传》张衡的品格和贡献必修五《归去来兮辞》返朴归真的人生志趣与人生境界《滕王阁序》怀才不遇的感慨《逍遥游》庄子追求绝对自由的人生观3.每课需重点掌握的文言实词、虚词、句式实词(大纲要求120个及其他重要的)必修一《烛之武退秦师》朝亡厌既国师微辞鄙过易《荆轲刺秦王》诚说见私乃道顾遗谢被涕《鸿门宴》素善要属举胜安倍复内间当坐(35字)必修二《兰亭集序》是信期修次致诸或类《赤壁赋》望兴徐如绝非固适《游褒禅山记》卒阳盖相孰少奇舍识《孔雀东南飞》堪怜(28字)必修三《寡人之于国也》兵王走知《劝学》利劝假疾就《过秦论》乘却使率族从《师说》若及嘉贻解(20字)必修四《廉颇蔺相如列传》书徒患宜幸悉度故请右即质《苏武传》去负许爱《张衡传》莫迁阴造(20字)必修五《归去来兮辞》胡归再何恨涉《滕王阁序》得穷已《逍遥游》恶数行《陈情表》病除逋寻察治汤(20字)另有大纲中的7字未纳入必修中,但在语文读本中出现《谏太宗十思疏》本克《信陵君窃符救赵》曾、左《六国论》殆弥《伶官传序》贼虚词(大纲要求18个)必修一《烛之武退秦师》因《荆轲刺秦王》以于《鸿门宴》与者为必修二《兰亭集序》所于《赤壁赋》之何《游褒禅山记》其乎必修三《寡人之于国也》之《劝学》焉所《过秦论》而乃也《师说》则之必修四《廉颇蔺相如列传》以因《苏武传》为《张衡传》于必修五《归去来兮辞》以而《滕王阁序》之而《逍遥游》且若《陈情表》以句式(5种特殊句式和固定句式)必修一《烛之武退秦师》宾语前置句判断句《荆轲刺秦王》定语后置句省略句《鸿门宴》被动句状语后置句必修二《兰亭集序》状语后置句《赤壁赋》宾语前置句《游褒禅山记》状语后置句必修三《寡人之于国也》状语后置句固定句式《劝学》定语后置句《过秦论》状语后置句判断句。
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一至必修五文言文知识点总结wordA4打印版
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一至必修五文言文知识点总结③吾其还也(表商量或希望语气)注:思考练习三中“若、说、辞、鄙、微”自己整理到积累本上。
二.通假字《烛之武退秦师》知识点①今老矣,无能为也已(通“矣”)②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通“供”,供给)一.一词多义③秦伯说(同“悦”)“之”④失其所与,不知(同“智”,明智)①公从之(代佚之狐的建议)三.词类活用②许之(人称代词,郑文公)①晋军函陵、秦军汜南(名词用作动词,驻扎)③将焉取之(增加的土地,代词)②既东封郑(封,疆界。
这里用作动词,使⋯⋯成为疆界)④子犯请击之(秦国,代词)③若不阙秦(使动用法,使⋯⋯削减)⑤臣之壮也,犹不如人(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④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形容词作动词,损害)⑥邻之厚,君之薄也(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⑤越国以鄙远(名词的意动用法,把⋯⋯当作边邑)⑦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⑥若亡郑而有益于君(使动用法,使⋯⋯灭亡)“以”而“”⑦烛之武退秦师(使动用法,使⋯⋯撤兵)①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之,是寡人之过也(连词,表承接)四.古今异义②敢以烦执事(介词,拿)①夫人(古义为“那个人”,今义为“妻子”的尊称)③越国以鄙远(连词,表承接)②行李(古义为“出使的人”,今义为“出门时所带包裹”)④因人之力而敝之(连词,表转折)五.特殊句式⑤以乱易整,不武(介词,拿、用)(1)状语后置(介词结构后置)“焉”A.以其无礼于晋B.若亡郑而有益于君①子亦有不利焉(语气词)C.佚之狐言于郑伯②焉用亡郑以陪邻(疑问副词,何)词,“于③朝济而夕设版焉(兼之”,在那里)④将焉取之(疑问代词,哪里)“其”C.敢以(之)烦执事(省略介词宾语,以之)①以其无礼于晋(代词,郑国)(3)宾语前置)夫晋,何厌之有(“之”作宾语前置的标志②君知其难也(代词,这件事)1《荆轲刺秦王》文言知识点小结2.此臣日夜切齿拊心也一、通假字3.函封之1.秦王必说见臣说,通“悦”,yuè,高兴。
高中语文必修(1-5)教材 文言文知识梳理
因不人武之。力吾而其敝还·之也,。不”仁亦;去失之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
1.对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D )
A.焉用亡郑以陪邻
·
B.以乱易整,不武
·
C.因人之力而敝之
·
D.又欲肆其西封
·
解析 肆:延伸、扩张。
陪:增加 易:替代 敝:损害 肆:肆意
2.分别比较下列每组句子中加点字的意思,对其判断正
确的一项是
( B)
越国以鄙远
既东封郑
朝济而·夕设版焉
又欲肆·其西封
A.“以·”和“而”相同,两个“封”·相同。
B.“以”和“而”不同,两个“封”不同。
C.“以”和“而”相同,两个“封”不同。
D.“以”和“而”不同,两个“封”相同。
乃令张良留谢. : 辞别 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 项王: 请罪,道歉 哙拜谢. ,起,立而饮之:感谢 使君谢. 罗敷:“宁可共载不?”:告诉,问
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 常在沛公也: 意图 (7)意 然不自意. 能先入关破秦:料想
久之,目似瞑,意. 暇甚:神情
5.指出下列加点词语的活用类型并释义 《烛之武退秦师》
“壮士!能复饮乎?”樊哙曰:“臣死且不避,卮酒安 足辞!夫秦王有虎狼之心,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 胜,天下皆叛之。怀王与诸将约曰:‘先破秦入咸阳者 王之。’今沛公先破秦入咸阳,毫毛不敢有所近,封闭 宫室,还军霸上,以待大王来。故遣将守关者,备他盗 出入与非常也。劳苦而功高如此,未有封侯之赏,而听 细说,欲诛有功之人,此亡秦之续耳。窃为大王不取
教
材
必修1 《烛之武退秦师》《荆轲刺秦王》《鸿门宴》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至必修五)文言文考点总结
荆轲逐秦王,秦王还柱而走相当于“地”或不译,表修饰
六、固定用法
1.臣乃得有以报太子( “有以”,意为:有用来……的办法)
2.然则将军之仇报(既然这样,那么)
3.荆轲有所待(有……的)
4.仆所以留者,待吾客与俱事所以不成者,乃欲以生劫之
(复音虚词“所以”常引出表原因、手段等的分句,译为:……的原因。)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至必修五)文言文考点总结
《烛之武退秦师》知识点
一、一词多义
“之”
①公从之(代佚之狐的建议)
②许之(人称代词,郑文公)
③将焉取之(增加的土地,代词)
④子犯请击之(秦国,代词)
⑤臣之壮也,犹不如人(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⑥邻之厚,君之薄也(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⑦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②既东封郑(封,疆界。这里用作动词,使……成为疆界)
③若不阙秦(使动用法,使……削减)
④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形容词作动词,损害)
⑤越国以鄙远(名词的意动用法,把……当作边邑)
⑥若亡郑而有益于君(使动用法,使……灭亡)
⑦烛之武退秦师(使动用法,使……撤兵)
四.古今异义
①夫人(古义为“那个人”,今义为“妻子”的尊称)
2.皆白衣冠以送之
3.乃朝服,设九宾
使动用法
1.使使以闻大王
2.使毕使于前
3.自引而起,绝袖
意动用法
1.太子迟之
2.群臣怪之
四、文言句式:
判断句
1.此臣日夜切齿拊心也
2.今日往而不反者,竖子也
3.事所以不成者,乃欲以生劫之
省略句
1.秦王购之(以)金千斤
高中语文必修1——必修5文言知识梳理
高中语文必修1——必修5文言知识梳理一、通假字(必修1~5)必修一《烛之武退秦师》1、今老矣,无能为也已(通“矣”,语气词,了)2、共其乏困(通“供”,供给)3、夫晋,何厌之有(通“餍”,满足)4、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通“缺”,侵损,削减)5、秦伯说,与郑人盟(通“悦”,高兴)6、失其所与,不知(通“智”,明智) 《荆轲刺秦王》7、秦王必说见臣说,通“悦”,yuè,高兴。
8、使工以药淬火淬,通“焠”,cuì,淬火,烧刃使红,渍于水中。
9、日以尽矣以,通“已”,已经。
10、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陵,通“凌”,凌辱。
11、今日往而不反者反,通“返”。
12、请辞决矣决,通“诀”,诀别。
13、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振,通“震”,震慑。
14、故振慑同上。
15、设九宾宾,通“傧”,傧相(bīn xiàng) ,迎宾赞礼的人。
傧,旧读bìn。
16、图穷而匕首见见,通“现”。
17、秦王还柱而走还,通“环”,绕。
18、秦王方还柱走同上19、荆轲奉樊於期头函奉,通“捧”。
20、秦武阳奉地图匣同上。
21、轲既取图奉之同上。
22、以其所奉药囊提轲同上。
23、卒起不意卒,通“猝”,cù,仓促,突然。
24、卒惶急无以击轲同上。
25、卒惶急不知所为同上。
《鸿门宴》26、距关距,通“拒”,把守。
27、毋内诸侯内,通“纳”,接纳,使进来。
28、张良出,要项伯要,通“邀”,邀请。
29、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倍,通“背”,违背,背叛。
30、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蚤,通“早”。
31、令将军与臣有郤郤,通“隙”,嫌怨,隔阂。
32、因击沛公于坐坐,通“座”,座位。
33、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不,通“否”,如果不这样。
必修二《诗经两首》34、匪来贸丝。
(匪,通“非”,不是。
)35、于嗟鸠兮。
(于,通“吁”,叹词。
)36、犹可说也。
(说,通“脱”,解脱。
)37、隰则有泮。
(泮,通“畔”,边、岸。
)38、岁亦莫止。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1-5册)文言文知识点梳理(教师版)复习课程
二、古今异义
1.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 古义:走投无路,陷于困境。今义:生活贫困,经济困
难。
2.仰天太息流涕 古义:眼泪。今义:鼻涕。
3.丹不忍以己之私,而伤长者之意 古义:品德高尚之人,此指樊将军。今义:
年长之人。
4.今有一言,可以解燕国之患 古义:可以用它来……。今义:表可能、能够、
许可。
5.持千金之币物 古义:礼物 今义:钱币。
7.项王则受璧,置之坐上 (坐 通“座” )
2.然则将军之仇报 (既然这样,那么)
3. 荆轲有所待( 有……的)
4.仆所以留者,待吾客与俱 事所以不成者,乃欲以生劫之 (复音虚词“所以”常引出表原因、手段等的分句,译为:……的原因。 )
5.而卒惶急无以击轲 ( “无以”,意为:没有用来……的办法 )
6.以故荆轲逐秦王 (因此)
《鸿门宴》知识点归纳
<<<<<< 精品资料》》》》》
<<<<<< 精品资料》》》》》
④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形容词作动词,损害) ⑤越国以鄙远 (名词的意动用法,把……当作边邑) ⑥若亡郑而有益于君 (使动用法,使……灭亡) ⑦烛之武退秦师 (使动用法,使……撤兵) 四.古今异义 ①夫人(古义为“那个人” ,今义为“妻子”的尊称) ②行李(古义为“出使的人” ,今义为“出门时所带包裹” ) 五.特殊句式 ( 1)状语后置(介词结构后置)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至必修五文言文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至必修五文言文知识点总结⑦因因遗策(沿袭,动词)因利乘便(趁着,介词)因河为池(凭借,依据,介词)⑧及非及向时之士(赶得上,追得上,动词)及至秦始皇(到,介词)⑨兵赵奢之伦制其兵(军队,名词)收天下之兵(兵器,名词。
)行军用兵之道(军队,名词)四、特殊句式1、判断句①然陈涉瓮牖绳枢之子,氓隶之人,而迁徙之徒也。
2、被动句①为天下笑者②一夫作难而七庙隳。
3、倒装句(1)宾语前置①陈利兵而谁何。
②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③自若也(2)定语后置①铸以为金人十二②伏尸百万(3)介词结构后置①陈涉之位,非尊于齐、楚、燕、赵韩、魏、宋、卫、中山之君也;②锄耰棘矜,非銛于钩戟长铩也;③谪戍之众,非抗于九国之师也五、固定词组且夫:句首助词,表示下文是更进一步的议论,“况且”,“再说”师说一、通假字1、传道受业解惑(“受”通“授”,传授)2、或不焉,或师焉(“不”通“否”)二、古今异义1、古之学者必有师:(古)泛指求学的人;读书人。
(今)指有专门学问的人。
2、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古)特殊指示代词“所”与介词“以”结合,译为㈠用来……办法(方式、工具、依据等);㈡……的原因(或缘由)。
(今)表因果关系的连词。
3、无贵无贱,无长无少:(古)无论,不论。
(今)没有。
4、小学而大遗:(古)①小的方面;②一般指研究文字、训诂、音韵的学问。
(今)对儿童、少年实施初等教育的学校。
5、句读之不知:(古)句子停顿的地方。
(今)看字发出声音。
6、今之众人:(古)一般人、普通人。
(今)许多的人。
7、吾从而师之:(古)跟随。
(今)连词,表目的和结果。
8、师不必贤于弟子:(古)不一定。
(今)不需要。
三、一词多义(1)师1、古之学者必有师(名词,老师)2、吾师道也(动词,学习)3、吾从而师之(意动用法,以……为师)4、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动词,从师)5、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名词,有专门技艺的人)6、十年春,齐师伐我(名词,军队)(2)传1、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动词,流传)2、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动词,传授)3、六艺经传皆通习之(名词,古代解释经书的书)4、朔气传金柝(动词,传递,传送)5、舍相如广成传舍(名词,客舍)其1、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代词,表领属关系,他(它)的,他(它)们的)2、其闻道也亦先乎吾(代词,他,他们)3、其为惑也终不解矣(代词,表远指,那)4、其皆出于此乎(副词,表推测、估计语气,大概,或许)5、其可怪也欤(副词,表反诘语气,难道,真的)6、传其道解其惑者也(代词,前指老师的;后指学生的)7、其出人也远矣(代词,指圣人)8、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代词,指“闻道先乎吾”的人)(5)于1、其皆出于此乎(介词,表动作行为的处所,从)2、拜送书于庭(介词,表动作行为的处所,在)3、学于余(耻学于师)(介词,表动作行为的趋向,向)4、于其身也(介词,表动作行为的对象,对,对于)5、师不必贤于弟子(介词,表比较,比)6、不拘于时(介词,表被动,被)(6)之1、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助词,的)2、择师而教之(代词,他)3、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4、句读之不知(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5、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代词,这类,这些)6、辍耕之垄上(动词,到,往)7、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代词,他)8、师道之不复,可知矣(结构助词。
高中必修一至必修五文言文知识点梳理
《烛之武退秦师》学问点梳理教学目标:1.回顾熟识课文内容2.梳理文言学问点并积累记忆教学内容:一、通假字1.今老矣,无能为也已(通“矣”)2.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通“供”,供应)3.秦伯说(同“悦”)4.失其所与,不知(同“智”,明智)二、古今异义1.夫人(古义为“那个人”,今义为“妻子”的尊称)2.行李(古义为“出访的人”,今义为“出门时所带包袱”)三、词类活用1.晋军函陵、秦军汜南(名词用作动词,驻扎)2.既东封郑(封,使…成为疆界;东,在东边)3.且贰于楚也4.越国以鄙远(鄙,意动,把…当作边邑;远,远地,形作名)5.烛之武退秦师(使动,使…撤兵)6.共其乏困(乏用—缺少的东西)7.与郑人盟(盟—订(建)立同盟)8.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形容词作动词,损害)四、一词多义封既东封郑(做疆界,动词)肆其西封(疆界,名词)若:若舍郑以为东道主(假如)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好像)余悲之,且曰:“若毒之乎?”(你)望洋向若而叹(海神名)以为莫己若者(与、比得上)说:秦伯说,与郑人盟(通“悦”)故为之说,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杂说”,文体的一种)与郡下,诣太守,说如此(陈述)辞: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
”(推辞)停数日,辞去告辞,(辞别)鄙: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边远的地方(“以……为鄙”)肉食者鄙,未能远谋(浅陋)我皆有礼,夫犹鄙我(看不起,轻视)微:微夫人之力不与此(假如没有)微闻有鼠作作索索:(暗暗的)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略微、略微)人微言轻(地位地下,卑贱)敝:因人之力而敝之(损害,衰败)曹操之众,远来疲敝(乏累)许:公曰:“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
”许之(答应,听从)先生不知何许人也(表处所)杂然相许(赞同)潭中鱼可百许头(约数)五、文言虚词1、以①以其无礼于晋(因为,连词)②敢以烦执事(拿,用,介词)③越国以鄙远(表顺承,连词)④焉用亡郑以陪邻?(表顺承,连词)⑤若舍郑以为东道主(把,介词)2、而①今急而求子(才,连词,表顺承)②夜缒而出(表修饰,连词)③若亡郑而有利于君(表顺承,连词)④朝济而夕设版焉。
2020-2021学年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1—5文言文知识梳理
高中语文必修1—5文言文知识梳理必修一【烛之武退秦师】一、通假字1、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已”通“矣”,语气词,了)2、共其乏困(“共”通“供”,供给)3、夫晋,何厌之有(“厌”通“餍”,满足)4、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通“缺”,侵损,削减)5、秦伯说,与郑人盟(“说”通“悦”,高兴)6、失其所与,不知(“知”通“智”,明智)二、古今异义1、无能为也已(无能,古义:不能;今义:没有才能)2、若舍郑以为东道主(以为,古义:把……作为;今义:认为。
东道主,古义:东方道路上(招待过客)的主人;今义:泛指设宴请客的主人)3、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行李,古义:出使的人;今义:指外出之人随身携带的物品。
乏困,古义:缺少的东西;今义:疲惫困倦)4、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夫人,古义:那个人;今义:尊称一般人的妻子)三、固定词句1、夫晋,何厌之有(何……之有:表反问的句式,译为:有……的呢)2、佚之狐言于郑伯曰(言于……曰:对……说)3、焉用亡郑以陪邻(焉用:为什么要)四、文化常识1、春秋时期有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位。
春秋初期,周天子分封天下,一般就是功劳大的,分得土地多,爵位就高,就可以分封为公爵,比如晋文公、秦穆公、齐桓公等。
2、子:古代对男子的尊称。
3、寡人:诸侯谦称,寡德之人。
4、执事:办事的官吏,也用于对对方的敬称。
【荆轲刺秦王】一、通假字1、秦王必说见臣(“说”通“悦”,高兴)2、往而不反者,竖子也(“反”通“返”,回来)3、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振”通“震”,害怕)4、燕王拜送于庭(“庭”通“廷”,朝廷)5、秦王还柱而走(“还”通“环”,绕)6、卒起不意(“卒”通“猝”,突然、仓猝)7、日以尽矣(“以”通“已”,已经)二、古今异义1、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穷困,古义:走投无路,陷于困境;今义:生活贫困,经济困难)2、丹不忍以己之私,而伤长者之意(长者,古义:品德高尚之人,此指樊将军;今义:年长之人)3、今有一言,可以解燕国之患(可以,古义:可以用它来……;今义:表可能、能够)4、持千金之币物(币,古义:礼物;今义:钱币)5、秦王方还柱走(走,古义:跑;今义:步行)6、诸郎中执兵(郎中,古义:宫廷侍卫;今义:指中医)7、左右既前,斩荆轲(左右,古义:周围侍从;今义:表方向或大约)8、侍医夏无且以其所奉药囊提轲(提,古义:投击;今义:垂手拿)9、今闻购将军之首(购,古义:重金收买;今义:购买)10、将军岂有意乎(有意,古义:有这个心意;今义:故意)11、樊於期偏袒扼腕而进(偏袒,古义:袒露一只臂膀;今义:偏护双方中的一方)12、北蛮夷之鄙人(鄙人,古义:粗鄙的人;今义:卑鄙的人)13、愿大王少假借之(假借,古义:宽容,原谅;今义:不是自己的,偷别人的)三、固定词句1、臣乃得有以报太子(有以:有用来……的办法)2、而卒惶急无以击轲(无以:没有用来……的办法)3、为之奈何(奈何:如何,怎样)4、荆轲有所待(有所:有……的人、的事、的物)5、将军岂有意乎(岂……乎:是否……呢)6、仆所以留者(所以:……的原因)7、乃遂收盛樊於期头(乃遂:于是、就)8、然则将军之仇报(然则:既然这样,那么……)9、何如?(何如:怎么样)10、终已不顾(终已:始终)11、以故荆轲逐秦王(以故:因此)12、切齿拊心:咬牙切齿,捶胸痛恨,形容愤恨到了极点。
人教新课标必修1-5文言文知识归纳(共58页)
必修1文言知识归纳《烛之武退秦师》一、通假字1.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已,通“矣”,语气词,了。
)2.共其乏困(共,通“供”,供给。
)3.夫晋,何厌之有(厌,通“餍”,满足。
)4.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通“缺”,侵损,削减。
)5.秦伯说,与郑人盟(说,通“悦”,高兴。
)6.失其所与,不知(知,通“智”,明智。
)二、古今异义1.贰于楚也古:从属二主,动词;今:“二”的大写,数词。
2.若舍郑以为东道主古:东方道路上的主人;今:泛指设宴请客的主人。
3.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古:使者,出使的人;今:指外出之人随身携带的物品。
4.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古:那个人;今:尊称一般人的妻子。
三、词类活用(例句)(一)名词活用1.名词作状语①夜缒而出(表时间,在晚上)②朝济而夕设版焉(表时间,在早上,在晚上)③既东封郑(表处所,在东边)2.名词作动词①晋军函陵/ 秦军汜南(名词用作动词,驻扎)②与郑人盟(名词作动词,结盟、订立同盟)3.名词的使动与意动①既东封郑(封:疆界。
名作使动,使……成为疆界)②阙秦以利晋(利:利益、好处。
名词作使动,使……得利)③越国以鄙远(鄙:边邑。
名词作意动,把……当作边邑)(二)动词的活用1.动词作名词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赐,动词作名词,恩惠)2.动词的使动①若不阙秦(使动用法,使……削减)②若亡郑而有益于君(使动,使……灭亡)③烛之武退秦师(使动,使……退却(撤兵))(三)形容词的活用1.形容词作名词①越国以鄙远(远,远地)②臣之壮也(壮,壮年人)③今老矣(老,老年人)④邻之厚,君之薄也(厚,雄厚的势力;薄,单薄的力量)⑤共其乏困(乏困,缺少的东西)2.形容词作动词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形容词作动词,损害)(四)数词活用且贰于楚也(数词“贰”活用为动词,从属二主)四、一词多义(一)重要实词:1.贰①“二”的大写。
(例:国不堪贰,君将若之何?《左传·隐公元年》)②副职(例:其内任卿贰以上。
高中语文必修1-5全部文言文知识点梳理
必修1《烛之武退秦师》知识点梳理教学目标:1.回顾熟悉课文内容2.梳理文言知识点并积累记忆教学内容:一、通假字1.今老矣,无能为也已?(通“矣”)2.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通“供”,供给)341212345678封若:说:秦伯说,与郑人盟(通“悦”)故为之说,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杂说”,文体的一种)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陈述)辞: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
”(推辞)停数日,辞去告辞,(辞别)鄙: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边远的地方(“以……为鄙”)肉食者鄙,未能远谋(浅陋)我皆有礼,夫犹鄙我(看不起,轻视)微: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如果没有)微闻有鼠作作索索:(暗暗的)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稍微、略微)人微言轻(地位地下,卑贱)敝:因人之力而敝之(损害,衰败)曹操之众,远来疲敝(疲惫)许:公曰:“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
”许之(答应,听从) 先生不知何许人也(表处所)杂然相许(赞同)1、以??2、而??3、焉??4.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代这件事)将焉取之(代土地)5.其以其无利于晋(指代郑文公)君知其难也(这)又欲肆其西封(指代晋国)失其所与(指代自己)吾其还也语气词,(表商量语气,相当于“还是”)6.且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连词,表并列,又)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连词,递进,况且)六、特殊句式1.(介词结构后置)A.以其无礼于晋?B.?若亡郑而有益于君??C.佚之狐言于郑伯?2.(省略句)A.晋军(于)函陵,秦军(于)汜南B.(晋惠公)许君焦、瑕C.敢以(之)烦执事?D.夜缒(烛之武)而出E.(烛之武)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31.2.3.4.5.6.7.8.1.2.3.4.5.6.7.8.1.2.3.函封之4.发尽上指冠名词作动词1.樊於期乃前曰又前而为歌曰荆轲顾笑武阳,前为谢曰左右既前,斩荆轲2.皆白衣冠以送之3.乃朝服,设九宾使动用法1.使使以闻大王2.使毕使于前3.自引而起,绝袖意动用法1.太子迟之2.群臣怪之四、文言句式:判断句1.此臣日夜切齿拊心也2.今日往而不反者,竖子也3.事所以不成者,乃欲以生劫之省略句1.秦王购之(以)金千斤2.欲与(之)俱3.见燕使者(于)咸阳宫4.被动句1.2.1.2.3.定语后置1.2.1、发2、故3、诚诚能得樊将军首如果真的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的确,确实4、度度我至军中,君乃入估计卒起不意,尽失其度常态,气度5、顾顾计不知所出耳只是,不过荆轲顾笑武阳回头大行不顾细谨顾忌,考虑6.为父母宗族,皆为戮没被为之奈何对付,处理乃为装遣荆轲准备乃令秦武阳为副做为其人居远未来,而为留待因为荆轲和而歌,为变徵之声发出7.而可以解燕国之患,而报将军之仇者并且,表递进其人居远未来,而为留待因而,表因果今日往而不反者,竖子也却,表转折于是荆轲遂就车而去就,或不译,表承接1.2.3.4.5.6.三、重点文言实词释义(12个)1.军沛公军霸上:名词作动词,驻扎。
高中语文必修1-5全部文言文知识点梳理
必修1《烛之武退秦师》知识点梳理教学目标:1.回顾熟悉课文内容2.梳理文言知识点并积累记忆教学内容:一、通假字1.今老矣,无能为也已(通“矣”)2.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通“供”,供给)3.秦伯说(同“悦”)4.失其所与,不知(同“智”,明智)二、古今异义1.夫人(古义为“那个人”,今义为“妻子”的尊称)2.行李(古义为“出使的人”,今义为“出门时所带包裹”)三、词类活用1.晋军函陵、秦军汜南(名词用作动词,驻扎)2.既东封郑(封,使…成为疆界;东,在东边)3.且贰于楚也4.越国以鄙远(鄙,意动,把…当作边邑;远,远地,形作名)5.烛之武退秦师(使动,使…撤兵)6.共其乏困(乏用—缺少的东西)7.与郑人盟(盟—订(建)立同盟)8.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形容词作动词,损害)四、一词多义封既东封郑(做疆界,动词)肆其西封(疆界,名词)若:若舍郑以为东道主(假如)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似乎)余悲之,且曰:“若毒之乎?”(你)望洋向若而叹(海神名)以为莫己若者(及、比得上)说:秦伯说,与郑人盟(通“悦”)故为之说,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杂说”,文体的一种)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陈述)辞: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
”(推辞)停数日,辞去告辞,(辞别)鄙: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边远的地方(“以……为鄙”)肉食者鄙,未能远谋(浅陋)我皆有礼,夫犹鄙我(看不起,轻视)微: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如果没有)微闻有鼠作作索索:(暗暗的)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稍微、略微)人微言轻(地位地下,卑贱)敝:因人之力而敝之(损害,衰败)曹操之众,远来疲敝(疲惫)许:公曰:“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
”许之(答应,听从)先生不知何许人也(表处所)杂然相许(赞同)潭中鱼可百许头(约数)五、文言虚词1、以①以其无礼于晋(因为,连词)②敢以烦执事(拿,用,介词)③越国以鄙远(表顺承,连词)④焉用亡郑以陪邻?(表顺承,连词)⑤若舍郑以为东道主(把,介词)2、而①今急而求子(才,连词,表顺承)②夜缒而出(表修饰,连词)③若亡郑而有利于君(表顺承,连词)④朝济而夕设版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课标版高中语文必修1—5文言文学习重点梳理
【必修文言】人教课标版高中语文必修1—5文言文学习重点梳理
一、篇目
必修一古代记叙散文《烛之武退秦师》、《荆轲刺秦王》、《鸿门宴》;
必修二古代山水游记散文《兰亭集序》、《赤壁赋》、《游褒禅山记》;
必修三古代议论性散文《寡人之于国也》、《劝学》、《过秦论》、《师说》;
必修四古代人物传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苏武传》、《张衡传》;
必修五古代抒情散文《归去来兮辞》、《滕王阁序》、《逍遥游》、《陈情表》。
二、学习重点
1.实词、虚词、特殊句式。
必修五的梳理探究“文言词语和句式”可以适当分解,一部分提前到必修一,进行一些讲解,可让学生边学边进行总结梳理。
提前到高一的目的是为了应对高中的考试;此部分内容还需在必修五再次系统总结整理。
2.学习从历史发展的角度理解古代作品的内容价值,从中汲取民族智慧;用现代观念审视作品,评价其积极意义与历史局限。
积极意义容易把握,历史局限可以在以下课文教学中得以体现。
《荆轲刺秦王》的思想狭隘,《过秦论》中“仁义不施攻守之势异也”的历史局限,《陈情表》中李密复杂的思想,三篇文章分别出自必修一、三、五。
其他文言文学习更突出汲取民族智慧。
必修一《烛之武退秦师》古代战争中巧用外交辞令
《鸿门宴》司马迁对项羽悲剧性格的揭示
必修二《兰亭集序》深沉感叹中所蕴含的积极情绪
《赤壁赋》乐观旷达的人生态度
《游褒禅山记》执着严谨的治学态度
必修三《寡人之于国也》仁政思想的时代意义
《劝学》借鉴荀子有关学习的意义和学习态度的论述
《师说》从“传道”的高度去认识韩愈反对流俗见解的巨大勇气和斗争精神
必修四《廉颇蔺相如列传》人物身上美好的精神
《苏武传》新时代如何继承苏武的伟大民族精神
《张衡传》张衡的品格和贡献
必修五《归去来兮辞》返朴归真的人生志趣与人生境界
《滕王阁序》怀才不遇的感慨
《逍遥游》庄子追求绝对自由的人生观
3.每课需重点掌握的文言实词、虚词、句式
实词(大纲要求120个及其他重要的)
必修一《烛之武退秦师》朝亡厌既国师微辞鄙过易
《荆轲刺秦王》诚说见私乃道顾遗谢被涕
《鸿门宴》素善要属举胜安倍复内间当坐(35字)必修二《兰亭集序》是信期修次致诸或类
《赤壁赋》望兴徐如绝非固适
《游褒禅山记》卒阳盖相孰少奇舍识
《孔雀东南飞》堪怜(28字)
必修三《寡人之于国也》兵王走知
《劝学》利劝假疾就
《过秦论》乘却使率族从
《师说》若及嘉贻解(20字)
必修四《廉颇蔺相如列传》书徒患宜幸悉度故请右即质《苏武传》去负许爱
《张衡传》莫迁阴造(20字)
必修五《归去来兮辞》胡归再何恨涉
《滕王阁序》得穷已
《逍遥游》恶数行
《陈情表》病除逋寻察治汤
(20字)
另有大纲中的7字未纳入必修中,但在语文读本中出现
《谏太宗十思疏》本克
《信陵君窃符救赵》曾、左
《六国论》殆弥
《伶官传序》贼
虚词(大纲要求18个)
必修一《烛之武退秦师》因
《荆轲刺秦王》以于
《鸿门宴》与者为
必修二《兰亭集序》所于
《赤壁赋》之何
《游褒禅山记》其乎
必修三《寡人之于国也》之
《劝学》焉所
《过秦论》而乃也
《师说》则之
必修四《廉颇蔺相如列传》以因
《苏武传》为
《张衡传》于
必修五《归去来兮辞》以而
《滕王阁序》之而
《逍遥游》且若
《陈情表》以
句式(5种特殊句式和固定句式)
必修一《烛之武退秦师》宾语前置句判断句
《荆轲刺秦王》定语后置句省略句
《鸿门宴》被动句状语后置句
必修二《兰亭集序》状语后置句
《赤壁赋》宾语前置句
《游褒禅山记》状语后置句
必修三《寡人之于国也》状语后置句固定句式
《劝学》定语后置句
《过秦论》状语后置句判断句
《师说》宾语前置句
必修四《廉颇蔺相如列传》被动句
《苏武传》宾语前置句状语后置句
《张衡传》宾语前置句状语后置句
必修五《归去来兮辞》宾语前置句疑问句
《滕王阁序》定语后置句省略句
《逍遥游》宾语前置句
《陈情表》判断句
4.每课的教学重点
文言文的教学重点首先是诵读,在反复诵读的基础上理解、品析。
其次,必备的文言基础知识一定要积累并掌握。
文言文教学一定要处理好“文”和“言”的关系。
必修一课文以叙事为主,故事情节性强,诵读后都要能概括文章的叙事脉络,提要钩玄。
《烛之武退秦师》人物语言中体现古代外交辞令的特点
《荆轲刺秦王》两个场面描写
《鸿门宴》人物性格分析
必修二文章都有写景,但都景中含情,景中寓理,叙、议、抒、描相结合,要知人论世。
《兰亭集序》思想感情的变化原因
《赤壁赋》景、情、理交融
《游褒禅山记》叙议结合
必修三以议论为主,学习使用各种论证方法,与作文教学相结合。
《寡人之于国也》层层深入论证
《劝学》总分总比喻论证
《过秦论》先叙后议举例论证
《师说》正反对比、破立结合的论证
必修四人物传记,感受名人魅力,学习叙事描写的处理方法。
《廉颇蔺相如列传》善于剪裁和组织材料的方法
《苏武传》用语言、细节突出主题,塑造人物
《张衡传》记人叙事详略安排得当的写法
必修五体会不同风格文体的情感表达,披情入文。
《归去来兮辞》情感线索与叙事线索交织
《滕王阁序》融入情感的美读
《逍遥游》奇特的想象
《陈情表》陈情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