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分级诊疗和双向转诊“新政”出妙招 医院有“分 …
分级诊疗、双向转诊工作实施方案
分级诊疗、双向转诊工作实施方案咱就直接进入主题哈。
分级诊疗、双向转诊这事儿,说大不大,说小不小,关键在于怎么做。
今天,我就结合自己10年的经验,给大家梳理一下分级诊疗、双向转诊的工作实施方案。
一、明确各级医疗机构职责1.基层医疗机构:主要负责常见病、多发病的诊疗,以及慢性病的健康管理。
基层医疗机构要承担起居民健康“守门人”的角色,引导患者合理就医。
2.二级医疗机构:主要负责常见病、多发病的诊疗,以及部分专科疾病的诊断和治疗。
同时,承担起基层医疗机构的业务指导和培训任务。
3.三级医疗机构:主要负责疑难杂症、危重病的救治,以及医学科学研究。
同时,对下级医疗机构进行技术支持和指导。
二、建立双向转诊制度1.基层医疗机构向二级医疗机构转诊:对于基层医疗机构不能确诊或治疗的病例,应主动向上级医疗机构转诊。
转诊前,基层医疗机构要充分了解患者病情,确保转诊安全。
2.二级医疗机构向三级医疗机构转诊:对于二级医疗机构不能确诊或治疗的病例,应向上级医疗机构转诊。
同时,二级医疗机构要承担起对基层医疗机构的业务指导和培训任务。
3.三级医疗机构向下级医疗机构转诊:对于病情稳定、可以康复的病例,三级医疗机构要向下级医疗机构转诊,确保患者得到连续、系统的治疗。
三、优化医疗服务流程1.建立预约挂号制度:各级医疗机构要推行预约挂号,方便患者就医。
同时,鼓励患者通过互联网、手机APP等方式预约挂号,减少排队等待时间。
2.完善会诊制度:各级医疗机构要建立会诊制度,对于疑难病例,要及时组织多学科会诊,提高诊断准确率和治疗效果。
3.加强信息共享:各级医疗机构要实现信息共享,确保患者病历、检查检验结果等信息的实时传输,方便患者就诊。
四、加强政策宣传和培训1.政策宣传:各级政府、医疗机构要加强分级诊疗、双向转诊政策的宣传,提高群众知晓率,引导患者合理就医。
2.业务培训:各级医疗机构要加强对医务人员的业务培训,提高医疗服务水平,确保分级诊疗、双向转诊工作的顺利实施。
医院关于印发分级诊疗及双向转诊实施方案的通知
医院关于印发《分级诊疗及双向转诊实施方案》的通知医院各科室:根据《关于印发分级诊疗工作实施方案(试行)的通知》、《重庆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办公室关于做好高血压、糖尿病分级诊疗试点工作的通知》、《重庆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办公室关于印发部分单病种转诊指征和双向转诊流程图的通知》精神,我院深入贯彻落实“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的分级诊疗制度,促进“首诊在基层、大病在医院、康复回社区”的就医格局,满足老百姓的就医需求。
结合我院与基层医疗机构医疗资源占有情况、专科优势、人才特点、救治能力等实际情况,开展我院与基层医疗机构“医联体”协作模式,并与基层医疗机构签订双向转诊协议,特制定《自治县人民医院分级诊疗及双向转诊实施方案》。
请科室认真组织学习并组织实施。
人民医院分级诊疗及双向转诊实施方案根据《自治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分级诊疗工作实施方案(试行)的通知》等文件精神,为建立健全各级医疗机构之间分工合理、服务规范、分级诊疗、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的新型医疗服务管理机制,引导一般常见病、慢性病、康复等患者下沉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就医,结合我院及基层医疗机构资源占有情况、专科优势、人才特点、救治能力等实际情况,满足病人就医需求,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全面贯彻**精神,认真落实**决策部署,立足我县经济社会和医药卫生事业发展实际,遵循医学科学规律,按照“以人为本、群众自愿、统筹城乡、创新机制”的原则,以提高基层医疗服务能力为重点,以常见病、多发病、慢性病分级诊疗为突破口,完善服务网络、运行机制和激励机制,引导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形成科学合理就医秩序,逐步建立符合我县市级情况的分级诊疗制度及双向转诊制度。
二、基本原则(一)资源共享。
通过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实现我院与基层卫生资源共享,促进卫生资源有效利用,提高基层诊疗能力和水平。
(二)患者自愿。
坚持以人为本和群众利益导向,充分尊重患者的知情权和选择权。
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的分级诊疗模式。
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
的分级诊疗模式。
基层首诊:指患者在就诊时首先到达的是基层医疗机构,如社区
卫生服务站、乡镇卫生院等。
基层医疗机构通过开展常见病、多发病
的诊治,为患者提供初步的医疗服务和疾病筛查,并根据患者的病情
进行初步治疗或转诊。
双向转诊:基层医疗机构对于无法诊治或需要进一步诊疗的患者
进行转诊至二级或三级医疗机构。
反之,二级或三级医疗机构也会将
一些已经得到诊治或需要继续在基层进行管理的患者进行双向转诊。
急慢分治:根据患者的病情,将疾病分为急性病和慢性病,并在
不同的医疗机构中进行治疗。
急性病主要在二级或三级医疗机构中诊
治,慢性病则会在基层医疗机构中进行长期管理。
这样可以有效减轻
三级医疗机构的压力,同时提高慢性病的管理水平。
上下联动:不同级别医疗机构之间通过信息化系统实现数据共享、
病例交流、诊疗指导等,形成上下级间的协作关系。
通过上下联动,
患者在不同医疗机构之间可以流动,实现转诊和共享优质医疗资源。
这样可以确保患者在不同级别医疗机构之间得到连续、协调的医疗服
务。
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的分级诊疗模式
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的分级诊疗模式现代医学发展迅速,为了提高医疗质量,降低医疗费用,推进分级诊疗制度的落实,我国提出了“。
这一模式旨在通过引导患者按疾病轻重缓急就近就医,实现基层医疗资源的有效利用,提高医疗效率,降低医疗负担,提升患者就医体验,进一步完善我国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
在传统医疗模式下,患者在生病后往往直接到大型医院就诊,这导致了医院看病难、排队时间长的问题愈加突出。
同时,基层医疗机构的服务能力得不到充分发挥,部分基层医疗资源得不到有效利用,造成医疗资源的浪费。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国提出了分级诊疗模式,引导患者按病情轻重缓急到不同级别的医疗机构就诊,有效调配医疗资源,提高医疗效率。
基层首诊作为分级诊疗模式的重要环节,被赋予了更多的责任和使命。
基层医疗机构通过加强医师队伍建设,提升医疗技术水平,改善医疗服务质量,为患者提供贴心、便捷的医疗服务。
患者在有病情发生时,应首先到基层医疗机构就诊,通过基层医生的初步诊断和治疗,减轻患者的病痛痛苦,降低就医成本,避免不必要的医疗资源浪费。
在基层首诊的基础上,双向转诊成为分级诊疗模式的关键环节。
双向转诊是指基层医疗机构与二级或三级医疗机构之间建立起互相转诊的机制,将需要更专业、更复杂治疗的患者转诊到相应的医疗机构就诊,将病情稳定或病情轻微的患者转诊回基层医疗机构,实现资源优化配置,提高医疗服务效率。
急慢分治是分级诊疗模式的另一特点,根据患者的病情轻重缓急,将患者区分为急性病患者和慢性病患者,采取不同的治疗措施和管理方式。
对于急性病患者,应立即进行诊断和治疗,争分夺秒,挽救生命;对于慢性病患者,应进行规范、持续的治疗和管理,避免病情恶化,减少不必要的医疗费用。
上下联动是分级诊疗模式的重要保障措施,不同级别的医疗机构之间应建立起紧密的协作机制,实现信息共享、资源共享、协同治疗,为患者提供全程、全方位的医疗服务。
卫生部门应加大对医疗机构的指导和监督力度,确保各级医疗机构都能够按照分级诊疗模式的要求,提供规范化、高效化的医疗服务。
讲义-分级诊疗与双向转诊
分级诊疗与双向转诊一、什么是分级诊疗?分级诊疗制度,就是要按照疾病的轻、重、缓、急及治疗的难易程度进行分级,不同级别的医疗机构承担不同疾病的治疗,实现基层首诊和双向转诊。
二、意义建立分级诊疗制度,是合理配置医疗资源、促进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均等化的重要举措,是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建立中国特色基本医疗卫生制度的重要内容,促进医药卫生事业长远健康发展、提高人民健康水平、保障和改善民生。
三、主要内容(内涵)――基层首诊。
坚持群众自愿、政策引导,鼓励并逐步规范常见病、多发病患者首先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就诊,对于超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功能定位和服务能力的疾病,由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为患者提供转诊服务。
――双向转诊。
坚持科学就医、方便群众、提高效率,完善双向转诊程序,建立健全转诊指导目录,重点畅通慢性期、恢复期患者向下转诊渠道,逐步实现不同级别、不同类别医疗机构之间的有序转诊。
――急慢分治。
明确和落实各级各类医疗机构急慢病诊疗服务功能,完善治疗—康复—长期护理服务链,为患者提供科学、适宜、连续性的诊疗服务。
急危重症患者可以直接到二级以上医院就诊。
--- 上下联动。
引导不同级别、不同类别医疗机构建立目标明确、权责清晰的分工协作机制,以促进优质医疗资源下沉为重点,推动医疗资源合理配置和纵向流动。
图1-2分级诊疗中的医疗机构功能定位"双向转诊",简而言之就是"小病进社区,大病进医院",积极发挥大中型医 院在人才、技术及设备等方面的优势,同时充分利用各社区医院的服务功能和 网点资源,促使基本医疗逐步下沉社区,社区群众危重病、疑难病的救治到大 中型医院。
劇赛为堂 叱和鼻眞垦 彌医疗册男・c -P^E : 1?^ *县级医院县区内堂虹^專磅诲疗.0歷 总危重症型岩处童和血亲 应猜底上 为爲情福定的孚祈賃需乘复•护双向转向流程图表示下转流程图表示上转流程图双向转诊单存根患者姓名性别年龄档窠编号家庭住址联系电话于年月日因病情需要,转入单位科室接诊医生。
分级诊疗及双向转诊制度
分级诊疗及双向转诊制度引言分级诊疗及双向转诊制度是一种组织和管理医疗资源的方式,旨在提高医疗服务的效率和质量,缓解医疗资源紧缺的问题。
该制度通过对患者进行分级诊疗,并在需要时进行双向转诊,使患者能够就近就医,同时确保高水平和复杂疾病的患者能够得到适当的治疗。
本文将介绍分级诊疗及双向转诊制度的基本概念、原则和实施方法。
分级诊疗的概念与原则分级诊疗的概念分级诊疗是将医疗服务按照不同层次的医疗机构进行划分,根据患者的病情和需求,引导患者就近选择适当的医疗机构进行诊疗。
分级诊疗的核心理念是“就近就医、分类诊疗、重病病人先诊断、复杂病先诊断、常见病基层诊断、轻微病急诊遥控”。
分级诊疗的原则分级诊疗的实施应遵循原则:1.主要为了方便患者就近就医,缓解大医院的压力。
2.根据患者的病情和需求,科学合理安排就诊顺序。
3.强化基层医疗机构的服务能力,提高初级医疗资源的利用效率。
4.加强医疗机构之间的合作与沟通,确保转诊的顺畅和安全。
分级诊疗的实施方法病情评估与分级分级诊疗的第一步是对患者的病情进行评估,并根据评估结果对患者进行分级。
常见的分级标准包括患者的疾病类型、病情稳定性、疾病进展速度等因素。
根据分级结果,医生可以为患者提供相应的医疗建议,指导患者选择适当的医疗机构就诊。
双向转诊的管理在患者选择就诊的医疗机构后,如果病情需要进一步诊治或者需要特殊的医疗技术支持,医生可以根据患者的需求进行双向转诊。
双向转诊需要医生事先与受转诊医疗机构进行沟通,在确保受转诊医疗机构有足够的资源和能力进行治疗的情况下,安排患者进行转诊。
双向转诊的管理需要注意转诊时的信息交流和病情资料的传递,以确保患者的治疗效果和安全。
基层医疗机构的培养与支持分级诊疗的成功实施需要加强对基层医疗机构的培养与支持。
政府和相关医疗机构需要制定相应的政策,加大对基层医疗机构的投入,并提供培训和技术支持,提高其服务能力和水平。
此外,还可以通过建立基层医疗机构与高级医疗机构的合作机制,为基层医疗机构提供远程会诊和指导,提高初级医疗资源的利用效率。
分级诊疗制度及双向转诊流程
分级诊疗制度及双向转诊流程随着我国医疗水平不断提高和国民健康意识的增强,医疗资源日益紧缺,医疗费用不断攀升。
于是,政府在实现“健康中国2030”的目标下,提出了分级诊疗制度,以实现医疗资源的合理配置、优化医疗服务体系,促进医患关系的和谐。
同时,随着分级诊疗制度的推行,双向转诊流程也成为医疗服务的一个重要环节。
一、分级诊疗制度1.分类诊疗分级诊疗制度是按照医疗服务能力、技术水平、服务水平等条件,将医疗机构分为不同等级,让患者按照病情选择合适的医疗机构,以最优化地利用医疗资源。
同时,该制度还需要将医生进行分类,让医生按照自己的技术水平接受对应的病人,促进医生专业技能的提升。
2.合理用药在分级诊疗制度下,医生要对患者进行系统和全面的评估,避免过度用药或不必要的检查和治疗,减少医疗费用,提高患者的满意度。
3.医保支付分级诊疗制度也包括医保支付方式的改革,组织公立医院与社会办医疗机构共建医保基金,制定医疗服务价格,建立诊疗药品助手制度等。
这种支付方式的改革能够为患者提供更优质的医疗服务,同时也可以更好地控制医疗费用。
二、双向转诊流程随着分级诊疗制度的推广,医疗机构之间的转诊流程也变得更加重要。
双向转诊流程是指病情较重的患者可以根据自己的病情需要,由低级别医疗机构跨级别转诊到高级别医疗机构,也可以由高级别医疗机构转回低级别医疗机构进行后续治疗。
这种转诊流程能够充分利用医疗资源,降低患者的医疗负担。
双向转诊流程的步骤如下:1.患者就近就医,选择适当的医疗机构。
2.治疗效果不佳或病情较重,需进行跨级别转诊。
3.患者必须准备好医疗证明、身份证明等资料,向转出医疗机构进行申请。
4.转出医疗机构评估患者病情和病史,根据患者的需求,转诊至相应级别的医疗机构,如果患者需要特殊的治疗或手术,医疗机构应当提供详细的转诊资料,包括病史、检查结果等。
5.患者到达接收医疗机构后,进行治疗和康复,然后返回原医疗机构或住院进行治疗。
在康复后,患者可以返回低级别医疗机构或自行选择医疗机构从而结束治疗。
分级诊疗工作制度内容
分级诊疗工作制度是我国医疗体制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核心理念是将医疗机构进行分级,使各级医疗机构分工明确,各自承担不同疾病的治疗工作,从而实现患者到基层首诊和上下级医院双向转诊的合理就医格局。
分级诊疗工作制度主要包括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四个方面。
一、基层首诊基层首诊是指患者在有医疗服务需求时,首先选择基层医疗机构进行就诊。
基层医疗机构主要包括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等,它们是医疗服务体系的基础。
基层首诊的实施有助于提高基层医疗服务能力,促进医疗资源的合理分配,减轻大医院就诊压力,降低患者医疗费用。
基层医疗机构应当具备以下条件:1. 具备基本的医疗设施和设备,能够开展常见的诊疗服务;2. 具备合格的医生和护士,具备相应的专业技术水平;3. 提供便捷的就医环境,缩短患者就诊时间;4. 建立健全的医疗质量安全管理体系,确保患者就诊安全。
二、双向转诊双向转诊是指患者在基层医疗机构就诊时,如遇到难以诊断或治疗的疾病,应当及时转诊至上级医疗机构;而在上级医疗机构治疗结束后,患者可以根据病情需要转回基层医疗机构进行康复和后续治疗。
双向转诊有助于实现医疗资源的优化配置,提高医疗服务效率。
双向转诊的转诊条件如下:1. 基层医疗机构难以诊断或治疗的疾病;2. 需要上级医疗机构进行专业设备检查、诊断和治疗的患者;3. 上级医疗机构认为患者适合在基层医疗机构进行康复和后续治疗的患者。
三、急慢分治急慢分治是指将医疗服务分为急症和慢性病两个领域,分别由不同的医疗机构承担。
急症医疗服务主要由三级医疗机构提供,包括急性病、危重症和意外伤害等;慢性病医疗服务主要由基层医疗机构提供,包括慢性病的预防、诊断、治疗和康复等。
急慢分治的实施有助于提高医疗服务效率,降低医疗费用,减轻患者负担。
同时,有利于各级医疗机构专注各自领域,提高专业水平和服务质量。
四、上下联动上下联动是指各级医疗机构之间建立密切的合作关系,实现医疗信息的共享、医疗资源的互补和医疗服务能力的提升。
“基层首诊、分级医疗、双向转诊、上下联动”制度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概念
“基层首诊、分级医疗、双向转诊、上下联动”制度
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概念
基层首诊是指患者首先去基层医疗机构(如社区卫生服务站、诊所等)就诊,这些机
构负责进行初步诊断和治疗,满足大部分常见病、多发病及一些疑难杂症的需求。
通
过基层首诊,可以提高医疗资源的利用效率,减轻大医院的就诊压力。
双向转诊是指在基层首诊的基础上,当患者的病情需要进一步诊治时,基层医疗机构
会将患者转诊给更高级别的医疗机构(如县级医院、市级医院等)进行进一步治疗和
专科诊断。
基层首诊和双向转诊是“分级医疗”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分级医疗是指根据医疗机
构的不同级别和专业水平,将医疗资源进行合理分配和利用,使每个层级的医疗机构
能够承担相应的诊疗任务,避免资源过度集中在大医院,提高医疗服务的效率和质量。
另外,“上下联动”是指不同级别的医疗机构间建立起紧密的联系和合作机制,通过
信息共享、医疗资源共享、远程会诊等方式,实现不同层级医疗机构间的协作与互动,使患者得到全方位、高质量的医疗服务。
医联体分级诊疗双向转诊服务平台
医联体分级诊疗双向转诊服务平台随着人口老龄化和疾病谱的变化,医疗服务需求不断增加,而医疗资源却不足以满足需求。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国家提出了建设医联体的概念,希望通过医疗资源共享、优化医疗服务流程等方式提高医疗服务效率和质量。
其中医联体分级诊疗是医联体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基层医疗机构发挥作用的关键环节。
因此,在医联体建设中,医联体分级诊疗的双向转诊服务平台的建设显得尤为重要。
内容双向转诊双向转诊是指基层医疗机构向上级医疗机构(如二级、三级医院)转诊患者,同时上级医疗机构向基层医疗机构(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等)推送患者信息、诊疗方案等。
双向转诊的优势在于:•缓解上级医疗机构压力,提高服务效率,同时减少了患者因等待而造成的不便;•将基层医疗机构和上级医疗机构打通,促进医疗资源共享和医疗信息互通;•构建一个有序、科学、高效的医疗服务网络。
服务平台为了实现双向转诊,需要建设一个平台,使得基层医疗机构和上级医疗机构之间能够进行信息交流和诊疗方案推送。
这个平台就是医联体分级诊疗双向转诊服务平台。
医联体分级诊疗双向转诊服务平台包括以下方面内容:患者基本信息平台应该能够收集患者的基本信息,包括患者姓名、年龄、性别、电话号码、身份证号码等,以便于医疗机构进行有效的沟通和记录。
诊疗方案推送平台应该能够接收上级医疗机构的诊疗方案,并将其推送给基层医疗机构。
同时,平台也应该能够接收基层医疗机构的转诊申请,并将其推送给上级医疗机构。
转诊流程管理平台应该始终保持对转诊流程的监控和跟踪,确保转诊流程高效有序。
交流平台平台也应该作为一个交流平台,方便医学专业人员之间的沟通、交流和分享。
实施医联体分级诊疗双向转诊服务平台的实现需要有多个方面的配合。
首先,需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医疗主管部门的统筹规划和主导。
其次,需要信息化部门进行技术支持,建设建设合规的服务平台。
同时,还需要医疗机构之间的合作与配合,保障转诊服务的高效性。
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建设实施方案
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建设实施方案为积极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建设工作,加快形成“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的分级诊疗格局,逐步实现全市医疗资源的高效利用,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建设的指导意见》(国办发〔X〕70号)和《X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建设的实施意见》(X政办〔X〕53号)精神,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以党的十九大精神为指导,立足我市医疗卫生事业发展实际,以提高基层医疗服务能力为重点,以常见病、多发病、慢性病分级诊疗为突破口,完善体系建设运行机制和激励机制,引导优质医疗资源下沉,逐步建立符合我市实际的分级诊疗制度,切实促进基本医疗服务的公平可及。
(二)基本原则坚持医疗卫生事业的公益性质;坚持政府主导、部门配合、试点先行、稳妥推进;坚持以人为本、群众自愿;坚持因地制宜,分级诊疗制度与经济社会和医疗卫生事业发展水平相适应;坚持政策导向,推动医疗、医保、医药“三医”联动,提高医疗服务体系整体效率;坚持中西医并重,遵循中医发展规律,促进中西医协调发展。
(三)工作目标通过实施分级诊疗制度,逐步形成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的分级诊疗模式,最终实现小病进社区、大病进医院、康复回基层的就医格局。
X年,各县(市)要以常见病、老年病如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为突破口,启动分级诊疗工作,并结合实际制定各自的分级诊疗实施方案,特别是作为全省县域综合医改试点县的X县,要按全省安排和要求,做好分级诊疗试点工作;X年,分级诊疗试点工作要取得明显进展,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诊疗量增加,就医秩序更加合理规范,分级诊疗病种逐步扩展;X年,完善有关政策措施,扩大分级诊疗开展区域,我市不少于50%的县(市、区)要开展分级诊疗;X年,基本建立符合我市实际的分级诊疗制度,全面实施分级诊疗。
二、工作任务(一)统筹加强城乡医疗服务体系建设1.合理调控医疗资源配置。
编制完成《X市“十三五”卫生计生事业发展规划》、《X市中心城区医疗卫生机构设施布局规划(X—X)》和《X市区域卫生发展规划(X—X年),按人口分布和流动趋势,合理确定医疗机构的功能、数量、规模、结构和布局。
医共体分级诊疗和双向转诊实施方案
医共体分级诊疗和双向转诊实施方案近年来,我国医疗体制改革不断深化,为了提高医疗资源的利用效率,促进医疗服务的均衡发展,医共体分级诊疗和双向转诊成为了当前医疗改革的重要方向之一。
医共体分级诊疗是指通过建立多级医疗卫生机构的分级诊疗制度,让患者在就医时能够根据病情的轻重缓急,选择就近的医疗卫生机构就诊。
而双向转诊则是指在确诊和治疗需要时,患者可以在不同级别的医疗机构之间进行转诊,以便得到更专业和更全面的治疗。
实施医共体分级诊疗和双向转诊方案,有利于解决当前医疗资源分布不均衡的问题。
通过分级诊疗,可以让患者根据病情的轻重缓急,在基层医疗机构就诊,减轻大医院的就诊压力,提高基层医疗服务水平。
同时,双向转诊也能够让患者在需要更专业治疗时能够及时到达更高级别的医疗机构,获得更好的治疗效果。
另外,医共体分级诊疗和双向转诊也有利于提高医疗资源的利用效率。
通过合理分级和转诊,可以避免患者盲目涌入大医院就诊,减少医疗资源的浪费。
同时,也能够提高医疗资源的利用率,让医疗资源得到更合理的配置和利用。
然而,要想有效实施医共体分级诊疗和双向转诊方案,需要政府、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的共同努力。
政府需要加大对基层医疗机构的支持力度,提高其服务水平和治疗能力,同时加强对医共体建设的政策引导和监督。
医疗机构需要积极响应政府的号召,加强内部管理,提高服务质量,为患者提供更好的医疗服务。
医务人员则需要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水平,增强诊疗能力,为患者提供更专业、更全面的医疗服务。
总之,医共体分级诊疗和双向转诊是当前医疗改革的重要方向之一,实施这一方案有利于解决医疗资源分布不均衡和提高医疗资源利用效率的问题。
希望政府、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能够共同努力,有效实施这一方案,为广大患者提供更好的医疗服务。
关于我院实施分级诊疗、双向转诊工作的分析评价与持续改进意见(2015年)
关于我院实施分级诊疗、双向转诊工作的分析评价与持续改进意见我院自今年初正式执行四川省、成都市卫计委分级诊疗、双向转诊工作以来,工作取得了实质性进展,为解决群众反映的“看病难”、“看病贵”,做了一些有益的探索,现将此项工作阶段性总结、分析评价如下:一、自省卫计委召开的全省分级诊疗电视电话会议以后,将卫计委沈骥主任的讲话精神向全院员工做了详细传达,特别强调了做好分级诊疗、双向转诊工作是惠及民生、为国分忧,合理利用医疗资源,深化卫生体制改革,为群众办实事的大事。
二、制定了全院分级诊疗实施方案和《双向转诊证明单》,并将其列入科室和临床医师个人实绩考核的指标内容,职能部门经常检查落实情况。
三、与四川省人民医院城东病区、四川省中西医结合医院、成都市第一人民医院、解放军452医院、华西医院心内科以及锦江区东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70余家个体诊所建立了双向转诊、义务协作关系,为分级诊疗、双向转诊工作打造了坚实平台。
四、通过这些工作,使全院临床医务人员树立了分级诊疗和双向转诊理念和意识,并能在具体诊疗行为中自觉执行。
五、已经取得的工作业绩:2014年至2015年4月我院上转患者 人,主要病种是超出本院综合诊治能力的急性坏死性胰腺炎、终末期肺心病、恶性肿瘤需手术根治者和本院及亲属自愿转出者;收到下级医疗机构转入患者(门诊、住院)共1972例;我院下转病人目前主要是对恢复期患者通过下达出院医嘱和健康教育,嘱其回到社区后继续进行后续康复治疗,并通过出具《住院病人出院病情证明书》的方式,为社区医生制定康复计划提高指导。
六、存在问题:1、上级医院至今尚未向我院下转病人,证明还有待政府主管部门体制机制的建立和执行。
2、我院也尚未实质性向下级医疗机构转诊病人,影响的难点有二:其一,我院本身属基层社区社区医院,服务对象主要来自周边社区的老年群体;其二,患者认为社区卫生机构康复和后续治疗能力差,不愿下转治疗。
七、持续改进措施:1、进一步强化医务人员分级诊疗和双向转诊的意识,把立足点真正转移到心中随时想到为民解难的高度来认识、对待和自觉做好分级诊疗工作。
医疗卫生服务共同体双向转诊管理办法
医疗卫生服务共同体双向转诊管理办法医疗卫生服务共同体是指在一定地域范围内,由相关医疗机构、医疗人员、卫生行政部门等共同组成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
共同体的成立旨在通过优化资源配置、实现医疗资源的共享与协同,提高医疗服务效率,提供更好的医疗卫生服务给患者。
双向转诊是医疗卫生服务共同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指患者在医疗卫生服务共同体内轻微疾病或初步诊断未能确定的疾病时,由首诊医疗机构向专科医疗机构推送病人,以便获得更准确的诊断和治疗方案。
为了规范医疗卫生服务共同体中的双向转诊管理,提高患者就医的便利性和医疗质量,制定以下管理办法:一、双向转诊的适用范围和条件双向转诊适用于疑难杂症、罕见病等需要专科医疗服务的患者,同时患者需经过首诊医疗机构初步诊断,对于疑难病症或需要进一步鉴定的病患,首诊医疗机构应及时推送病人,供专家提供诊疗建议。
二、双向转诊的操作程序和要求1.首诊医疗机构的操作程序和要求:(1)医疗机构应建立完善的患者信息登记系统,及时更新患者的病历、检查检验结果等相关资料。
(2)医疗机构应对于每一例需要推送的病人制定详细的转诊申请,包括病史、检查结果、诊断意见等,并征得患者的同意。
(3)医疗机构应确保转诊申请的快速传递和记录查询,保证转诊信息的安全性和完整性。
2.专科医疗机构的操作程序和要求:(1)专科医疗机构应及时接受首诊医疗机构推送的患者,对患者进行全面的检查和评估,提供专业的诊疗建议。
(2)专科医疗机构应向首诊医疗机构提供详细的诊疗意见和治疗方案,保证转诊患者能够顺利接受治疗。
三、双向转诊的协调机制和监管措施1.协调机制:(2)建立共同的病人信息数据库,包括病例资料、转诊记录等,便于医疗机构的沟通和患者的追踪。
2.监管措施:(1)设立专门的转诊管理部门或机构,负责双向转诊的监管和协调工作,保证转诊的顺利进行。
(2)建立转诊流程评估机制,对转诊过程中的各个环节进行定期的评估,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整改。
“基层首诊、分级医疗、双向转诊、上下联动”制度 基层首诊双向转诊
“基层首诊、分级医疗、双向转诊、上下联动”制度基层首诊双向转诊为合理利用区域卫生资源,加快形成“基层首诊、分级医疗、双向转诊、上下联动”的医疗服务模式,切实降低城乡居民的医疗费用,提升基层首诊率,确保转诊服务规范、落实到位,结合医院实际制定本制度。
<o:p></o:p>一、双向转诊原则<o:p></o:p>(一)患者自愿原则<o:p></o:p>(二)分级诊治原则<o:p></o:p>(三)专科特色原则<o:p></o:p>(四)资源共享原则<o:p></o:p>(五)连续治疗管理原则<o:p></o:p>二、转诊指征<o:p></o:p>(一)上转指征<o:p></o:p>1、临床急危重症,难以实施有效救治的病例;<o:p></o:p>2、不能确诊的疑难复杂病例;<o:p></o:p>3、重大伤亡事件中,处置能力受限的病例;<o:p></o:p>4、疾病诊治超出核准诊疗登记科目的病例;<o:p></o:p>5、因技术、设备条件限制不能明确诊断或处置的病例;<o:p></o:p>6、依据有关法律法规,需转入专业性防治机构治疗的病例。
<o:p></o:p>(二)下转指征 <o:p></o:p>可从上级医院下转至我院进行后续治疗、康复治疗的:<o:p></o:p>1、急性期治疗后病情稳定,需要继续康复治疗的病例;<o:p></o:p>2、诊断明确,不需特殊治疗的病例;<o:p></o:p>3、各种恶性肿瘤病人的晚期非手术治疗和临终关怀;<o:p></o:p>4、需要长期治疗和护理的慢性病病例;<o:p></o:p>5、精神疾病病情稳定可在社区进行恢复性治疗的患者;<o:p></o:p>6、可在我院诊治的一般常见病、多发病病例。
分级诊疗双向转诊工作实施方案
分级诊疗双向转诊工作实施方案
一、前言
随着我国医疗改革方案的深入推进,分级诊疗成为一项重要的改革措施。
分级诊疗的核心是要求医疗机构和医生将患者分为不同的风险级别,根据需求和情况,将患者引导到最适合他们的医疗机构接受治疗。
分级诊疗是治理医疗乱象的有效手段。
双向转诊作为分级诊疗的重要组成部分,关系到诊疗效果的最终实现,也是门诊患者与住院患者“门前草”与“门内树”的关键之一。
本方案旨在实现分级诊疗双向转诊的有效实施。
二、实施原则
1、以服务患者的需求为导向
2、以患者为中心,推进分级诊疗
3、绿色通道优先保障
4、信息精准化、规范化
三、实施过程
1、双向转诊机制建立
(1)负责单位建立双向转诊机构,确定转诊时间和转诊流程。
(2)制定双向转诊备忘录:按照医疗单位的实际情况,制定双向转诊备忘录,详细说明医疗单位的职责和具体的流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注2016.1.8星期五责编李凤鸾排版李凤鸾美编A 4新闻1+1问政今年建立统一的医疗费用结算拨付制度预留保证金降为5%日前,我市出台《关于进一步做好定点医疗机构医疗保险费用结算拨付工作的通知》。
自2016年1月起,全市建立统一的医疗费用结算拨付制度,每月一结算。
同时,为进一步减轻定点医疗机构资金垫付压力,自本月起,职工和居民医疗保险基金结算定点医疗机构的住院和门诊慢性病发生的医疗费用,预留保证金由原来的10%降为5%。
根据《通知》,各定点医疗机构应按时上报医疗费用审核资料,及时统计汇总当月参保人员的就医情况,核对医疗费用有关数据,以参保人员医疗费用结算时间为序,整理住院和门诊慢性病的结算单据,于次月10日前将有关资料上报社会保险经办机构。
社会保险经办机构按照有关规定进行认真审核,对上报材料不全或不及时的,视情况在下月予以计算;对审核对账有问题的,及时与定点医疗机构进行沟通,一次性告知需补充的相关资料。
根据定点医疗机构的医疗保险信用等级,对医疗机构垫付的医疗费用实行先预拨后审核;对住院和门诊慢性病参保病人较多、医疗费用垫付额较大的医疗机构先行预拨医疗费用;对不合理医疗费用待审核明确后从次月及以后的拨付费用中予以扣除。
同时,今年起,建立全市统一的医疗费用结算拨付制度,实行每月一结算。
定点医疗机构按规定报送材料后,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将上月医疗机构垫付的资金于当月月底前向定点医疗机构拨付到位。
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将基本医疗保险和大病保险纳入一体化结算拨付系统,并将此费用纳入定点医疗机构的总控预算管理,由社会保险经办机构统一结算定点医疗机构的基本医疗保险和大病保险。
此外,社会保险经办机构按上年度月平均支付金额的50%,于每年2月底前向定点医疗机构预拨周转金。
从今年1月起,职工和居民医疗保险基金结算定点医疗机构的住院和门诊慢性病发生的医疗费用,预留保证金降为5%。
我市分级诊疗和双向转诊“新政”出妙招医院有“
分工”,百姓少花钱日前,我市下发《济
宁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
于建立分级诊疗和双向
转诊制度的意见》,明确
一揽子“妙招”来深化医
疗、医保、医药“三医联
动”综合改革,确保我市
城镇职工和居民基本医
疗保险制度规范运行。
不少读者会问:啥是分级
诊疗、双向转诊?将给普通市民就医带来哪些实
惠?两者如何实现协同
运作?不着急,本报一一为您解答。
医保如何支持?药品怎样采购?向上转诊只需补齐住院起付标准差额按照济宁市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办法试行济宁市基本医疗保险定点医疗卫生机构管理办法有关要求对已实行单病种付费改革的个病种参保人员在二级三级医疗卫生机构住院施行按病种费用总额包干探索推进按病种收费方式和单病种付费方式改革的衔接对不同等级医院实行不同报销比例报销政策向基层倾斜同时参保人员因病情需要在本市定点医疗卫生机构转诊转院治疗的向下转诊不再支付住院起付标准费用向上转诊只需补齐住院起付标准的差额部分费用在保证医疗质量基础上同级或上级医疗卫生机构一些检查检验结果在规定有效时限内原则上予以互认以降低医疗服务成本全市医保各定点医疗卫生机构应在住院结算窗口设立转诊转院优先结算窗口转诊转院病人优先就诊及时办理转诊病人的住院手续凡医保定点医疗卫生机构不遵守分级诊疗和转诊转院程序不履行告知参保职工和居民转诊转院义务致使参保人员未及时办理转诊手续或违反转诊程序造成参保人员未按规定享受医保报销的予以通报批评情节严重的取消其医保定点医疗卫生机构资格实行医保资金结算联审制度各级医保定点医疗卫生机构在定期审核结算医保基金时要同时将转诊转院病人的转院手续一并审查对未按要求办理转院手续发生的医疗费用医疗保险基金不予支付医保定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应按上级医疗卫生机构治疗方案和临床需要采取备案采购方式采购药品本报记者万德龙
分级诊疗、双向转诊
有哪些好处?
通过引导参保人员合理选择医疗
卫生机构就诊可以推进城市医院与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分工协作机制建
设防止过度医疗减轻患者看病负
担形成基层首诊分级诊疗急慢分
治双向转诊的诊疗模式促进上级公
立医院恢复期康复期病人下转提
高医疗服务的协调性连贯性整体
性实现小病不出乡大病不出县急危重症和疑难杂症到三级医院
的目标并以此缓解市民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婴幼儿等特殊人群
享“就近、就急”原则
参保人员在一级专科医疗卫生机构二级医疗卫生机构仍无法诊治的疾病需要转到本市三级医疗卫生机构诊治的由定点二级医疗卫生机构办理转院手续填写济宁市基本医疗保险转诊转院审批表经二级医疗卫
生机构主治医生和科室负责人签字
定点医疗卫生机构的医保办公室审核盖章定点医疗卫生机构同时将参保人员转诊情况报送当地社会保险经办
机构备案济宁市内的三级医疗卫生机构无法诊治要转到济宁市以外诊治的患者由本市二三级定点医疗卫生机构
办理转院手续填写济宁市基本医疗保险转诊转院审批表并经所属社会
保险经办机构备案后转市外治疗济宁市转外住院患者个人自付比例在原基础上增加此外在济宁市参保的异地就读
大学生在外地务工农民工等经居住地县乡社区医疗卫生机构确认必须向上级医疗卫生机构转诊的特殊急危重症参保患者和参保人员在出差旅游探亲途中突发急危重症患
者可以先按就近就急的原则进行抢
救和住院治疗患者或其家属应在小
时内告知参保人员参保所在地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办理备案手续岁以上老年人岁以下婴幼儿重度残疾人等特殊人群按照就近就医的原则自主选择
定点医疗卫生机构诊治同一疾病再
次入院治疗患者可直接选择原救治
的定点医疗卫生机构进行治疗如癌
症放化疗骨折需拆除钢板等各级医疗机构如何应对“新政”?汶上、任城、兖州试点糖尿病等为主的按病种分级诊疗如何实现这一全新的就医模式该意见在我市的医疗健身方面给出了答案首先试行医师多地点执业制度鼓励我市医师在托管式帮扶协作单位临床重点专科协作单位范围内试点多地点执业放开具有中级以上含中级医学专业技术任职资格从事同一专业临床工作年以上身体健康能够胜任医师多地点执业工作未在医疗卫生机构担任临床医技科室主要负责人以上领导职务最近连续两个周期医师定期考核合格的临床口腔和中医类别的医生可申请多地点执业落实首诊负责制和转诊办理责任制探索建立签约定点服务制度二级三级定点医疗卫生机构在接收参保人员住院时有责任要求患者首先出具转院手续之后办理住院手续特殊急危重症患者除外各级定点医疗卫生机构要根据医院的医疗技术水平和病人的病情收治病人不得以其他任何理由推诿和截留病人鼓励有条件的县市区试行组建紧密型医联体其次探索按病种分级诊疗模式按照常见病多发病和慢性病病人在县级及以下医疗卫生机构诊疗为主急危重症疑难疾病病人在市县级医疗卫生机构诊疗康复期病人回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诊疗的总体原则并依据国家县域内住院诊疗病种参考目录确定本县域内试点病种范围其中汶上县任城区兖州区现行试点以高血压病糖尿病为主的按病种分级诊疗模式其他县市区根据医疗卫生机构服务能力情况确定分级诊疗病种再者严格控制转诊率和平均住院日开展住院业务的乡镇卫生院转诊率不超过乡镇中心卫生院转诊率不超过二级医疗卫生机构转诊率不超过三级医院市外转诊率不超过三级和二级医疗卫生机构平均住院日执行不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的规定一级医疗卫生机构平均住院日控制在天以内本报记者曹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