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言调查 意在流言之外——中外流言调查节目对比
流言
流言是一种极为普遍的社会心理现象。
流言一经发生,传播极为迅速。
尤其是那些攻击流言、恐怖流言,对个人和社会都会发生消极影响。
(一)流言的定义及其类型分析流言是提不出任何信得过的确切根据,而在人们中相互传播的一种特定的虚假信息。
流言与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个人生活都密切相关。
流言与时局,流言与股市,流言与物价,流言与现行政策,流言与大众传媒,流言与企业形象等等,都是公关工作中值得研究的课题。
国家和社会在面临政治混乱、自然灾害、战时或大规模种族对立时期,企业面临公关危机之时,流言最易产生,而且往往是此起彼伏,不可等闲视之。
流言的类型大致上有:1、愿望流言。
愿望流言反映人们某种要求、期望、未实现的梦想以及未满足的需求。
愿望流言是凭常识就能推测到这些流言将被有目的地、故意地传播给宣传对象。
例如,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有人散布流言说:“圣诞节前要结束战争,””“两个月内德国要发生武装政变”、“日本的储油只够用六个月”、“希特勒死了”等等。
结果大众受到这种愿望流言的影响,等待着真实消息的公布。
事实上公众最终是大失所望。
2、恐怖流言。
恐怖流言反映出人们内心的恐怖情绪。
这种流言常见于社会紧张时期(自然灾害、战争、政变等),以及人们对某些事物产生明显的恐怖和悲观绝望的时候。
例如,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曾一度相传“太平洋舰队在珍珠港全军覆没”,使美国公众人心惶惶。
又如,在前苏联,社会上流言很多,说什么食品要涨价了,许多人闻此大为惊慌,连不急需的食品也盲目购进,结果市场真的发生了变化,有些商品脱销,有些商品价格上涨。
研究发现,有时人们对官方宣传的信任度下降,反面对流言深信不疑。
3、攻击流言。
攻击流言与恐怖流言相似,一般产生于社会紧张时期,通常起因于群体之间的矛盾,其作用在于制造分裂。
例如,当进步势力掌握政权时,它的反对派常常会利用这类流言对当局发动攻击,造谣惑众以引起公众的不满。
在激烈竞争的市场环境之下,也可能产生攻击流言。
神探夏洛克——精选推荐
神探夏洛克编辑词条《神探夏洛克》(英语:Sherlock)是一部英国电视连续剧,是亚瑟·柯南·道尔爵士的夏洛克·福尔摩斯系列侦探小说的现代化改编。
本剧由史蒂芬·莫法特和马克·加蒂斯创建,班尼迪克·康伯巴奇饰演夏洛克·福尔摩斯,马丁·弗瑞曼饰演约翰·华生。
继2009年未播出的试播集之后,各90分钟的第一季三集在2010年7月、8月于英国广播公司第一台和英国广播公司高清台播出,第二季的三集于2012年1月播出。
2012年5月,第二季将在英国广播公司美国台和PBS频道在美国播出。
剧情介绍神探夏洛克(Sherlock)是由英国BBC电视台拍摄的迷你电视剧,该剧于2010年7月25日在BBC1台及BBC高清台首播,于2012年1月1日推出第二季。
讲述了21世纪繁华热闹的伦敦大都市中,时尚的大侦探夏洛克·福尔摩斯和他的得力助手华生所经历的一系列危险的、不同寻常的历险。
夏洛克·福尔摩斯,一个家喻户晓的名字,他曾经无数次的被搬上银屏,全世界一次又一次为这个聪明,倨傲,不可一世却又很寂寞的天才侦探所折服。
而来自福尔摩斯家乡的BBC当然不会错过这个机会,推出了三集迷你电视《神探夏洛克》,虽然是翻拍,可这次的故事却完全不同,神探活跃的地方依旧是伦敦,但是时间却从19世纪来到了21世纪,《神探夏洛克》里的福尔摩斯是属于这个时代的。
《神探夏洛克》由本尼迪克特·康伯巴奇饰演大侦探夏洛克·福尔摩斯,马丁·弗里曼饰演他一生的好友兼伙伴约翰·华生医生。
全世界因为他们的演绎,又掀起了疯狂的福尔摩斯热潮:剧情在下议院被讨论,全球都在Twitter相关信息,甚至连男装潮流都受到了影响。
2010年8月28日,BBC一台的Controller Jay Hunt在爱丁堡电视节上宣布,《夏洛克》将会推出第二季,仍然是三集90分钟电视剧。
第十六章流言和舆论
第⼗六章流⾔和舆论第⼗六章流⾔和舆论流⾔和舆论这⼆者是社会⽣活中最常见的社会现象之⼀,也是民众评价活动的两个主要类别。
也有的学者把它们归类于⼀种分散的集群⾏为⽅式,即通过信息传播影响的集群⾏为。
它们是脱胎于传播活动的,其⽣命都是由传播活动授予的。
它们的⽣命在于流传,思想上的共鸣使⼈们相信所传播的内容。
⼀旦有关某⼈或某事的流⾔和舆论在⼈们的⾔谈活动中失去了市场,其寿命也就趋于中⽌。
流⾔和舆论是⼀种极为普遍的社会⼼理现象,所发⽣的连锁反应也是极为迅速的。
第⼀节流⾔⼀、流⾔的基本概念(⼀)流⾔的定义1.流⾔的界定关于流⾔,西⽅学者⼀般有⼏种界说。
特·希布塔尼对流⾔下了⼀个充满活⼒的定义:“流⾔是在⼀群⼈议论过程中产⽣的即兴新闻。
”他认为,流⾔起源于⼀桩重要⽽扑朔迷离的事件;在相互传播事件信息并加以评论时,这⼀群⼈逐步得到了⼀个或⼏个解释,于是流⾔就产⽣了。
埃·莫兰认为,流⾔可以没有任何事实来源或事实依据,“谣⾔没有任何根据,这⼤概才是谣⾔最难以推翻的定义了”。
由此,莫兰认为:流⾔给⼈⼀种社会精神病的形象。
他甚⾄称流⾔是⼀种“精神癌症”。
奥尔波特和波斯特曼认为,流⾔是与当时事件相关联的命题,是为了使⼈相信,⼀般以⼝传媒介的⽅式在⼈们之间流传,但是却缺乏具体的资料证实其确切性。
这些说法,有其合理之处,但都不够正确。
我国学术界⼀般把流⾔定义为“没有事实根据的、捏造的消息”。
①综合上述这些定义,我们这样定义流⾔:流⾔是指传路不明、传⽆根据的⾔论,在微观层⾯上理解就是指对某个在社会上⽆⾜轻重的⼈的私⽣活或个⼈事件所产⽣的谣⾔,在宏观层⾯上理解则是关于社会的某个公共事务,即有社会影响的社会的或⾃然的现象,所产⽣的谣⾔。
2.流⾔与谎⾔、传闻、闲话、谣⾔之⽐较为了更具体地理解流⾔的规定,还需要把流⾔与谎⾔、传闻、闲话、谣⾔等作⼀些基本的对⽐。
谎⾔,辞海的定义是“假话,骗⼈的话”,⽽流⾔也是缺乏事实根据的假消息,在这⼀点上看,流⾔与谎⾔有其共通之处,即⼆者的内容所涉及的对象与事实都不⼀样,都是虚假的。
公务员行测真题类比推理试卷每日一练(591)
公务员行测真题类比推理试卷每日一练一、单选题(共计40题,每题1分) 1.单选题出其不意:正中下怀:攻其不备正确的一项是( )。
A.初生牛犊:胆小如鼠:胆小怕事B.处心积虑:想方设法:费尽心机C.闲言碎语:弦外之音:流言蜚语D.声色俱厉:和颜悦色:正言厉色2.类比推理练习排练:演出:节目A.革命:建设:改革B.起草:发表:文章C.发烧:咳嗽:感冒D.调查:走访:问卷3.单选题平板版画:铜板版画A.单色版画:佛教版画B.石板版画:木板版画C.现代版画:传统版画D.凹版版画:凸版版画4.单选题观:看A.火:暖B.水:船C.近:远D.叫:喊5.单选题讷言敏行:《论语》A.草木皆兵:《三国演义》B.运筹帷幄:《左传》C.食言而肥:《史记》D.饮鸩止渴:《后汉书》6.单选题拘泥:潇洒A.粗犷:精致B.帅气:促狭C.勤俭:消费D.才华:粗鄙7.单选题婚礼:司仪:宾客A.教学:学生:教师B.诉讼:法官:原告C.新闻:主持人:记者D.球赛:裁判:球迷8.单选题大豆:豆油:压榨A.茶叶:茶水:冲泡B.水泥:房屋:建造C.布料:成衣:缝制D.太阳:阳光:辐射9.单选题嘈杂:环境安静A.疲劳:驾驶安全B.粗心:头脑清醒C.迟缓:工作效率D.温暖:抵御寒冬10.单选题殚精竭虑:鞠躬尽瘁A.绞尽脑汁:有心无力B.卧薪尝胆:含辛茹苦C.博闻强识:孤陋寡闻D.见微知著:一叶知秋11.单选题平板版画:铜板版画A.单色版画:佛教版画B.石板版画:木板版画C.现代版画:传统版画D.凹版版画:凸版版画12.单选题雕塑:绘画A.政体:民主B.政治:信仰C.力学:光学D.样本:范例13.单选题( )对于探月相当于北斗三号对于()A.玉兔二号;通信B.嫦娥四号;导航C.长征五号;短信D.绕月卫星;授时14.单选题针线:布料:服饰A.剪刀:彩纸:窗花B.刻刀:玺印:玉石C.玻璃:窗户:窗框D.鸡精:乌鸡:鸡汤15.单选题微信群之于( )相当于()之于教学A.符号;黑板B.点赞;教师C.社交;教室D.红包;奖励16.单选题( )对于纸张相当于衣服对于()A.书籍,布料B.树木,裤子C.宣纸,保暖D.笔墨,服装17.单选题花海:书山A.怒火:苦雨B.车流:人潮C.雪白:麦浪D.龙舟:木马18.单选题策划:编排:直播A.测试:上线:研发B.育苗:移栽:收割C.学车:年检:考证D.选房:入住:装修19.单选题树叶:季节与( )在内在逻辑关系上最为相似。
中西方新闻报道比较
中西方新闻报道比较篇一:中西新闻报道比较中西新闻报道比较摘要:由于中西历史人文、意识形态的不同,中西新闻媒体对新闻的报道,在角度、内容、方式、思想上有很大差异。
本文重要针对中西媒体对灾难新闻的报道,来做对比,探讨中西方新闻的差异性和共同点。
关键词:灾难新闻报道差异性共同点主要内容:灾难事件无论是对西方媒体还是中国媒体都是非常重要而常见的报道,灾难性报道指媒体对天灾人祸所进行的报道,这些报道由于其事发突然,影响重大,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由于中西媒介各方面的不同有所差异,有所相同。
一中西媒介对灾难新闻报道的差异性:1、信息发布的时效性及公开性信息发布方面表现为信息发布的快速性和公开性。
这一点西方记者向来比较注意。
西方国家非常看重媒体的社会环境监测功能,同时媒体最关注的也是这种突发性、灾害性的事件,只要发现有涉及公共安全或者涉及人们生命财产安全的异常情况,媒体就会积极行动起来。
他们秉承的理念是“不怕一万,就怕万一”,因此无所不能的西方记者甚至连捕风捉影的灾难也要报道出来,哪管它仅仅只是传说呢。
像美国炭疽袭击,最后就证明多是谣言或恶作剧。
中国新闻界向来是以正面宣传为主,像灾难这样的“负面报道”要遵从统一口径,等到政府批示之后才开始报道,时效性明显不强。
但是近年来已经有了很大改观,以5·12地震为例,新华社在地震发生18分钟后就发布了第一条确认地震的报道。
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32分钟后直播《关注四川地震特别节目》。
36分钟后,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之声》中断原有节目插播地震消息,19时电台推出特别直播《汶川紧急救援》,全面关注灾情和救灾工作。
"胸大无脑"VS"大屁股更聪明"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胸大无脑"VS"大屁股更聪明"导语:胸大无脑这句话属实把所有大胸女人给得罪了,胸大的女人因为胸部过大被招致无脑的非议,实属委屈。
后来又有传言,大胸妹和大屁股妹现在非但胸大无脑这句话属实把所有大胸女人给得罪了,胸大的女人因为胸部过大被招致无脑的非议,实属委屈。
后来又有传言,大胸妹和大屁股妹现在非但不无脑,居然智商要更高?这让在图书馆努力修炼内在美的MM情何以堪呐!现在就为你解开真相!流言一:“美女无胸,胸大无脑”。
这句话不知得罪了多少女童鞋,虽然不知道有没有科学依据,但是还是被无数人经常挂在嘴边。
疑点一:“胸大无脑”,这句话是从哪儿来的?调查结果:扯淡这事儿,自古就有了。
这句话的起源是一个古时的“太平公主”,由于自身胸部平平,发自肺腑妒嫉大胸之人,所以为了凸显自己,于是广造谣言,才有“胸大无脑”一说。
疑点二:为什么大家都认同胸大无脑?胸部跟智商真的有关系吗?调查结果:胸部跟大脑:“俺俩真不是亲戚!”胸大的女人因为胸部过大被招致无脑的非议,实属冤枉。
胸部和脑是两个完全不同的器官,分别属于两个完全不同的系统。
比较弱智的推理就是:估计是胸部占据了太大的比例,吸收了过多的营养,从而导致脑部发育不良。
很多的女性朋友很注重胸部的保健,从吃激素、木瓜、猪脚煲花生到往肉体内注水、隆硅胶从穿丰胸内衣、悄悄使用各种杯垫到擦抹各种丰乳霜、勤于做各种丰胸保健操,无论有无效果,乐此不疲。
胸大了,脑汁都用在这方面了,脑便小了。
对于胸部大的女人,男人关注的是女人的胸部,输入的信号是女人的性感的体态,关注的重点也是女人的身体因素,对这方面的信息既然就完整并进一步强化,而她们的智力因素等就容易被忽略;反过来,对于胸部小的女人,男人们就不太关心她们的胸部,转而关心她们的智慧、处事方式等,欣赏的是她们的办事能力和工作成效。
结果就会得出胸大的女人头脑简单的结论。
最终结论:很多寂寂不知名的女同事女同学,昔日的机场拔地而起跃为极地高峰,追求者顿时蜂拥云集,所谓胸部和脑的同步发育,共谋发展。
央视财经频道《是真的吗》实验调查破解网络流言------
央视财经频道《是真的吗》实验调查破解网络流言------话题1 长颈鹿走路“顺拐”?网友热议呆萌的长颈鹿无疑是我们人类的好朋友,可是,你真的了解它们吗?记者在网上搜索了解到,有人提出了这样一个有趣的问题:长颈鹿走路是不是“顺拐”?对于我们人类来说,所谓的“顺拐”就是走路同手同脚。
看似一个无厘头的问题,却引来了网友的热烈发言,有反对的认为,牛马羊等四蹄动物走路时并不顺拐,长颈鹿为什么要顺拐呢?但也有网友表示赞同,因为长颈鹿走路时是同一侧的两条腿一起向前迈。
长颈鹿走路“顺拐”,是真的吗?记者调查“顺拐”走路可稳定重心防摔倒带着大家的疑问,记者来到了北京市野生动物园,找到了长颈鹿生活的野生动物放养区,并找来了一些食物,引诱其中一只长颈鹿边走边吃。
喂食中记者发现,长颈鹿前进时为同一边的两条腿一起迈步,确实是“顺拐”。
那么,这样的情况是不是巧合呢?随后,记者又观察了另外8只长颈鹿,发现它们在行走时都是同一侧的两条腿一起向前,然后再迈出另一侧的两条腿,因此,长颈鹿确实是用“顺拐”的方式走路。
那么,长颈鹿为什么要用这样的方式走路呢?动物园的专家告诉记者,长颈鹿的个子太高,体重较大,并且因为脖子向前伸长,其身体的重心是向前倾的,如果长颈鹿像马、羊等动物那样走路的话,就会跌跟头。
当长颈鹿的前肢迈步后,同一侧的后肢立即跟进,就可以在一瞬间与一侧的前后肢形成一个三角形,稳住中心。
因此,长颈鹿“顺拐”走路是为了在行走过程中保持身体平衡。
在拍摄过程中记者还发现,长颈鹿在奔跑的时候不是“顺拐”。
对此,专家的解释是,动物在奔跑的过程中,体重的60%由前肢支撑,这样的姿势也是为了保持其重心平衡。
同时专家还表示,除了长颈鹿,大象、骆驼有时候也会“顺拐”走路,其目的都是为了保持身体的平衡。
话题2 饮料也会发光?网友热议饮料能发光,难道是有毒?近日,一组发光的饮料照片在网络上热传,不少网友纷纷点击浏览。
这组照片讲述的是有人将一种“神秘液体”倒在一个杯子中,然后在紫外线灯的照射下发出蓝色的荧光,最后照片中的人还将这杯液体一饮而尽。
中美电视剧中角色撒谎现象对比研究
Ma os Is u e.T e ’n s ! maSl :“t b f t hr s or h , i ’a e u ,
《 绝望主妇》 D s rt H ue is ( e ea os v ) p e we 上例中的 G b ee为 了摆脱她 婆婆 Ma aSl , afl i m o s为她和 i 情人 Jh o n幽会争取更多的时间 , 就撒谎说要 商场人多拥挤 , 她去那里要一个 多小 时才 能回。这是典型的利 己谎言。 b 利他谎 言 .
究 ) 而视 察 到不 同程 度 的心 理 现实 性及 有效 性 。 ( A- 从 ” “J
t o g h r f il — o sr ce il g c n o i rl e r・ h u h t e a t c al c n t td d ao a n tl e a y rp e i i y— u t l -
( ) maS1 :“ i u , lel em o r r 2 Ma 0 s Wa , h r a yi t odf a i t r l nh ocb ls e .Wh o'yu ut r eo , n o a o ebc . g y n o sdo m f adyucncm ak ” d t j p
的差异 。以求将撒谎现象与文化 相结合 , 到两 国人 民撒 谎 找 倾 向与背景文化 的契合 点。
一
性信息 ” 该信息不一定为假 ) ( 。
二、 谎言分类
在 D P uo的 谎言 分 类研 究 中 , e al 根据 撒谎 者 撒谎 的理
、
谎言的定义
由 动机 , / 谎言被分成“ 己谎言 ”(e — rn dls 和“ 利 sf oet e) 利 l i e i 他谎言”(t r oet e) o e— rn di 。利 己谎言是指“ h i e ls 撒谎者心理 上自 我保护或 者为 了保 护 自身 的利益进 而进行 撒谎 ” 1s (e i
公共关系学复习提纲
公共关系学复习提纲第一章1、公共关系的定义的各流派包括哪些?1.传播沟通说---单向/双向2.组织形象说3.关系说--强调公共关系是一种公众性、社会性的关系或活动。
4.咨询说--侧重于公共关系决策的咨询功能5.管理说--强调公共关系的组织作用和功能,认为公共关系是一种管理职能。
6.传播管理说--管理说与传播说结合,即强调公共关系的传播性质,又强调其对组织的管理行为和职能。
它是一种特定的传播管理行为和职能2、公共关系的本质和公共关系三要素本质:机构组织与相关公众之间的双向传播与沟通。
三要素:3、公共关系与人际关系的区别与联系区别:联系:(1)产生基础都包括业缘;(2)公共关系通常表现为人际关系。
组织整体之间的联系,往往表现为一个组织中的若干人同另一个组织中的若干人之间的联系;(3)人际传播是公关手段之一;公共关系目标的实现,离不开人际关系的协调。
只有协调好组织内外的人际关系,才能产生良好的公共关系效果。
(4)公共关系是从广义的人际关系演化而来的,需要借助人际关系的相关理论进行研究;4、公共关系与新闻宣传的区别和联系区别:联系:1.公共关系与宣传都注重真实性、及时性;2.公共关系也经常借助新闻宣传的时效性强、传播广泛这种特点开展工作,设计新闻,发布信息以吸引媒介报道。
3.公共关系和新闻宣传都要依靠传播媒介,使信息为更多的人所共享。
新闻宣传必须树立公关意识,创造良好的环境,树立良好社会形象以提高效果。
5、公共关系与营销的区别和联系区别:1.公共关系追求的是组织的社会效益和长远利益,目的为通过创造社会效益以获得社会的了解和支持。
市场营销追求目的相对短暂。
2.公共关系涉及除顾客公众以外的各类公众,如员工、投资者、社区邻居、特殊公共组织、政府等。
3.有效的公共关系通过维护和谐的社会关系和政治环境,促进市场营销的工作的开展,但公共关系往往不直接操作某项营销业务,而是从社会公众出发,注重公众情感及信息互馈,为营销人员营造一种友善、信任的环境。
专题06 穿井得一人(解析版)-备战2024年中考语文之文言文对比阅读(全国通用)
专题06 穿井得一人(2023·上海宝山·统考二模)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小题【甲】穿井得一人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
及.其家穿井,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
”有闻而传之者:“丁氏穿井得一人。
”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
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
丁氏对曰:“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
”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
【乙】工之侨献琴工之侨得良桐焉,斫①而为琴,弦而鼓之,金声而玉应②。
自以为天下之美也,献之太常③。
使.国工④视之,曰:“弗古。
”还之。
工之侨以归,谋诸漆工,作断纹焉;又谋诸篆工,作古窾⑤焉。
匣而埋诸土,期年出之,抱以适市。
贵人过而见之,易之以百金,献诸朝。
乐官传视,皆曰:“稀世之珍也。
”工之侨闻之,叹曰:“悲哉世也!岂独一琴哉?莫不然矣!”(选自《郁离子》,有删改)【注释】①斫:欧断。
②金声而玉应:发声和应声如金玉碰撞的声音。
③太常:祭祀礼乐的官署。
④国工:这里指乐师,与下文“乐官”相同。
⑤古窾(kuǎn):古代的款式。
窾,同“款”。
1.【甲】文选自《________》一书,初中阶段我们学过同一出处的作品还有《________》。
2.解释下列加点词。
(1)及.其家穿井( )(2)使.国工视之( )3.用现代汉语翻译【乙】文中的画线句。
贵人过而见之,易之以百金4.【甲】文中,面对“丁氏穿井得一人”的消息,宋君的做法是“_________________”;【乙】文中,面对“献琴被拒”的结果,工之侨的做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自己的语言概括)。
5.下列对两则寓言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甲】文中,对于同一消息,由于传播范围不同,会产生不同的意思。
B.【甲】文中,对于同一消息,由于处理方式不同,会产生不同的结果。
C.【乙】文中,对于同一物品,由于使用方法不同,会产生不同的评价。
D.【乙】文中,对于同一物品,由于处理手法不同,会产生不同的价值。
播音主持专业 国内外脱口秀节目语言风格特点及差异
目录摘要 (I)Abstract (II)引言 (1)1. 国内外脱口秀节目话题选择对比 (3)1.1国外话题选择倾向 (3)1.2国内话题选择倾向 (3)1.3国内外话题选择倾向对比 (3)2. 国内外脱口秀节目“符号”对比 (5)2.1语言符号对比 (5)2.2非语言符号对比 (5)3. 国内外脱口秀节目主持人幽默用语策略对比 (7)3.1幽默表达方式差异 (7)3.2国内脱口秀幽默用语策略—以《金星秀》为例 (7)3.3国外脱口秀幽默用语策略—以《艾伦秀》为例 (8)3.4《金星秀》与《艾伦秀》幽默用语对比 (8)4. 国内外脱口秀节目主持人与嘉宾及现场观众互动语言对比 (10)4.1国外脱口秀节目主持人与嘉宾及现场观众互动语言风格 (10)4.2国内脱口秀节目主持人与嘉宾及现场观众互动语言风格 (10)4.3国内外脱口秀节目主持人互动语言风格对比 (11)5. 我国脱口秀主持人专业素养提升方向 (12)5.1整体把握脱口秀节目线索 (12)5.2语言表达灵活性 (12)5.3保持积极的态度及人情味 (13)结论 (14)参考文献 (16)致谢 (18)摘要伴随科学技术的进步和时代发展的步伐,电视脱口秀节目的语言特点和风格等应追随时代发展的潮流,应该同当下网络层面传播和节目等之间形成一定差异性,形成独特的发展模式。
在这种环境中,电视脱口秀节目主持人更应该与时俱进,根据自身实际状况和节目自身特点等寻找观众期许的主持方法和风格等。
在本文中,笔者同国外脱口秀节目和国内脱口秀节目状况相结合,首先对国内外脱口秀节目选择话题中出现的不同进行有效分析,例如,国外脱口秀节目选择话题时的倾向和国内脱口秀节目选择话题时的倾向;其次,笔者在文中选取《艾伦秀》和《金星秀》进行对比,进而对国外脱口秀节目的“符号”和国内脱口秀节目的“符号”比较,这一所谓的“符号”包括两种情况,分别为语言符号、非语言符号;再者,笔者在文中对比分析了国外脱口秀节目主持人和国内脱口秀节目主持人的幽默用语方法,其包含国内外脱口秀幽默用语的策略和幽默表达方式;同时,笔者在文中对比分析了国内外脱口秀节目主持人、现场观众以及嘉宾的互动语言;最后对我国脱口秀主持人专业素养培养方向进行指引,例如对脱口秀节目线索、积极态度和语言表达灵活性等进行整体把握。
国内学者对流言的定义
国内学者对流言的定义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流言,源自英文rumor,是指不经证实的传言或传闻。
国内学者们对流言的定义一直存在多种解释和观点。
在传统意义上,流言是指一种没有经过核实的信息,常常是通过口耳相传,迅速传播出去的不确定信息,可能会引起社会恐慌、矛盾扩大等不良后果。
但近年来,随着网络的普及和社交媒体的盛行,流言的形式和传播途径也在不断变化,进一步扩大了流言的范围和影响力。
据国内学者李华介绍,流言可以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基于真实事实的变形流言,即对真实事件或信息进行加工、夸大或歪曲,以便引起更多关注和议论;另一种是完全虚构的流言,即信息的内容完全是编造的,目的可能是为了达到某种目的或者满足个人的愿望。
这两种类型的流言都具有极大的误导性和危害性,容易在社会中传播蔓延,给人们的生活和工作带来负面影响。
国内学者还从流言的特点和社会表现出发,进一步对流言进行了定义。
据川大学教授张三介绍,流言通常具有以下几个特点:流言是一种没有经过证实的传言或传闻,缺乏事实依据;流言常常是通过口耳相传的方式传播,速度快、范围广;流言具有虚假性、误导性和危险性,可能引起社会动荡、民众恐慌等不良后果;流言往往具有传播速度快、影响范围广的特点,难以及时控制和制止。
综合上述特点,国内学者们普遍认为,流言是一种缺乏证实的传言或传闻,具有虚假性、误导性和危害性,可能引起社会恐慌和不良后果的信息传播方式。
在面临流言传播的挑战下,国内学者们也纷纷提出了应对策略和建议。
加强信息论证和核实。
在接收到信息时,应该尽量核实信息来源和真实性,杜绝对不确定信息的信任和传播。
依法维护自身权益。
对于利用流言进行侵害他人利益的行为,应当维护自身权益,依法维权。
大众也应该提高信息识别能力,辨别真假信息,增强自我保护意识。
建立健康理性的信息传播环境。
媒体和社会组织应该加强自律,抵制不实信息的传播,为公众提供准确、严谨的信息。
国内学者对流言的定义主要包括两个层面:一是基于真实事实的变形流言,另一是完全虚构的流言。
央视财经频道《是真的吗》
摘要《是真的吗》是我国一档新生态生活服务类节目,由央视财经频道和光线传媒联手打造,以互动和求证为定位,通过调查与实验破解网络流言。
自2013年4月28日开播以来便受到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其收视率一路走高,始终位于央视财经频道的首位。
在生活服务类节目日渐沉寂的今天,《是真的吗》犹如一缕清风,使观众眼前一亮,其成功值得关注。
本文共分为五章。
第一章是绪论部分,介绍了本文的研究缘由、现状、意义、所采用的方法以及创新之处。
第二章,本文结合传播学、媒介经济学和社会学等相关理论,对节目产生的背景进行梳理,认为节目是社会和媒介共同发展的产物。
同时,对节目的互动性和求证性进行分析和阐述。
第三章,本文运用内容分析法对节目的选题来源和内容进行定量分析,认为节目选题紧扣民生热点,彰显人文关怀。
第四章,本文运用广播电视新闻学、叙事学等相关理论,结合心理学、色彩学等相关学科知识,从节目样式、编排策略和元素符号三个层次对节目形态进行细致研究。
第三、四章也是本文的核心部分。
最后一章,根据前文的系统分析,首先得出节目存在的不足并提出相关的改进建议。
其次,总结个体节目对生活服务类节目的几点启示,为办好生活服务类节目提供有益的借鉴。
经研究,笔者认为,《是真的吗》的成功重在巧妙“混搭”。
节目以“混搭”的方式,为受众呈现了独特的视觉图景,奉上了丰富的精神大餐。
寓教于乐,传递知识信息;正本清源,勇担社会责任,使生活服务类节目真正回归到实用性和服务性的功能本质。
其在适度娱乐、整合资源、革新思维和加快融合四个方面值得当前我国生活服务类节目学习。
关键词:《是真的吗》求证生活服务电视节目Research on CCTV-2 Program “Is it true”ABSTRACT“Is it true” is a new eco-life service program, which is jointly created by the CCTV 2 (Financial Channel) and Enlight Media, to verify network rumors through investigation and experiments, with the program positing to make interactions and verification. Ever since its first release on April 28, 2013, it has received great attention from all sectors of society, and its audience rating has continued to go up. This program has been long at the top in audience ratings, among all CCTV 2 programs.This paper falls into five chapters. The first chapter is the introduction part which introduces the origin of this research topic, research status, significance, methods and innovations. In the second chapter, on the basis of journalism, communication, media economics, sociology and other related theories, the program background and positioning are analyzed. Analytical results show that this program is a product of the joint development of society and the media. Moreover, interactive and vivificated characters of this program are analyzed and elaborated. In the third chapter, the content analysis method is adopted to make a quantitative analysis of the topic selection source and contents of this program and find that this program mainly touches upon hot topics closely linked to people’s liv elihood and show humane care. In the fourth chapter, the radio and TV journalism, the narrative theory, and relevant disciplinary knowledge of psychology and color science are used to conduct a detailed study of the program pattern including its program form, programming strategies and element symbols. The third and fourth chapters constitute the core part of this paper. In the last chapter, based on systematic analyses made in previous chapters, recommendations are put forward to improve deficiencies of the program. Moreover, implications of this program for life service programs in China are summarized, so as to provide useful references for developing life service programs in China.Research proves that the success of the program “Is it true” lies in the artful “mixture of various elements”.By “mixing various elements”, this program presents a unique visual picture to the audience and offers a spiritual feast. This program imparts knowledge with lively activities, clarifies matters and gets to the bottom of things to bravely assume socialresponsibilities, so that it recovers basic functions of life service programs to reflect the reality and provide life services. Life service programs in China can learn from the program “Is it true” for its moderate ente rtainment, resource integration, innovative thinking and acceleration of the integration pace.Keywords: “Is it true”; Verification; Life Service; TV Program目录摘要 (I)ABSTRACT (II)第一章绪论 (1)1.1 研究缘由 (1)1.2 研究现状 (2)1.2.1 电视生活服务类节目研究概况 (2)1.2.2 电视求证节目研究概况 (4)1.2.3 《是真的吗》节目研究概况 (4)1.3 研究目的及意义 (5)1.4 研究方法 (5)1.5 研究创新之处 (6)第二章《是真的吗》节目概况 (7)2.1 节目基本情况 (7)2.2 节目产生背景 (7)2.2.1 信息爆炸的社会背景 (7)2.2.2 良性管理的政策背景 (8)2.2.3 形态融合的媒介背景 (8)2.2.4 优势平台的频道背景 (9)2.3 节目定位 (10)2.3.1 互动性 (10)2.3.2 求证性 (14)第三章《是真的吗》节目选题分析 (17)3.1 节目选题来源分析 (17)3.1.1 选题具有新闻性 (18)3.1.2 选题具有时效性 (18)3.2 节目选题内容分析 (19)3.2.1 选题着重百科知识 (20)3.2.2 选题倾向理财消费 (21)3.2.3 选题关注公共服务 (22)3.3 选题内容的特点 (23)3.3.1 选题紧扣民生热点 (23)3.3.2 选题彰显人文关怀 (24)第四章《是真的吗》节目形态分析 (25)4.1 宏观:节目表现样式 (25)4.1.1 “娱乐+调查+科普”多样式杂糅 (25)4.1.2 刚柔并济,寓教于乐 (27)4.2 中观:节目编排策略 (28)4.2.1 黄金时段播出 (28)4.2.2 板块式结构,故事化表达 (30)4.3 微观:节目元素符号分析 (34)4.3.1 人物元素 (34)4.3.2 视觉元素 (38)第五章对《是真的吗》节目的思考 (39)5.1 节目存在的不足 (39)5.1.1 部分选题重复化、猎奇化 (39)5.1.2 验证严谨、专业性待提高 (40)5.1.3 品牌价值开发意识缺乏 (40)5.2 节目发展的建议 (41)5.2.1 优化选题 (41)5.2.2 完善团队 (42)5.2.3 延伸品牌 (42)5.3 节目对我国生活服务类节目的启示 (43)5.3.1 适度娱乐坚守功能本质 (43)5.3.2 整合资源打造精品内容 (44)5.3.3 革新思维实现个性发展 (45)5.3.4 加快融合构筑立体传播 (46)结语 (47)参考文献 (49)第一章绪论1.1 研究缘由近年来,互联网的发展打开了信息传输的门阀,未经核实的信息经过社交媒体、门户网站等渠道得以快速传播,流言难以避免,人们渴望得知真相却缺乏资源和途径,因此,求证新闻应运而生。
谣言本身分析
谣言止于理性派在这个Web 2.0 时代,信息流动的速度已经远远超过以往任何一个时代,流水不腐户枢不蠹,这当然是件好事。
但这些迅速流动的信息,不只有用的知识,也有大量的谣言、神话和都市传奇。
谣言因为其本身的传播性,得以在各种社交网站上大规模传播,我们每天接触各种耸人听闻的传说,哪怕你本人不信,但也扛不住周围的亲朋好友不信,如果你妈相信碘盐能防辐射的谣言,说不定你就只能每天吃咸鱼度日了,一不小心躺着也中枪。
于是,如何才能识别与避免传播谣言,对于我们这些希望避免被小道消息打脸的理性派而言,是非常重要的:第一步:保持怀疑万事开头难,首先你应该对你所读,所见,以及从网络或什么其他地方所了解到的一切都抱有适当程度的怀疑心态。
即使有图有视频,也要保持适当警觉,在这个时代,造假实在不是一件难事。
前几年疯传的用四个手机爆米花视频,视频上几乎看不出什么破绽,但粗略地想想也会产生怀疑:手机如果都能爆米花,人脑还能保住吗?手机电磁波能够产生爆米花这么大的能量吗?能量守恒定律肯定是不变的。
不过即使有些事情听起来无比顺理成章,它的真实性也未必就是毋庸置疑的。
比如最近本拉登的死亡消息在Twitter上热议,其中数以千条引用了一句号称马丁·路德·金的名言:我为之前数千条生命的逝去而哀伤,但我不会为一条生命的凋零而欢欣鼓舞——即使它属于敌人。
(I mourn the loss of thousands of precious lives, but I will not rejoice in the death of one, not even an enemy)但不幸的是,金先生从未有过如此言论。
这条伪造名言由于其悲悯的情怀让人格外容易接受,且也相对没什么坏处,所以特别能让人接受。
如果收到一条主题为“恭喜你获赠一台iPad!”的电子邮件,你就应该立刻警觉起来了。
但总的来说,作为一个独立思考的网民,对于以上两类信息都应当保持谨慎。
舆论学复习提纲
一、根本概念●舆论舆论是公众关于现实社会以及社会中的各种现象、问题所表达的信念、态度、意见和情绪表现的总和,具有相对的一致性、强烈程度和持续性,对社会开展及有关事态的进程产生影响。
其中混杂着理智和非理智的成份。
●舆论领袖指在非正式组织内,其意见、主张能够影响和带动其他社会成员的人物。
他们是靠自身的智慧、信息资源的权威和人格力量来影响他人的。
通常具有德高望重、人际关系和谐、消息灵通、意见独到的特点。
●公众舆论是一种含有多层构造的表层意识,是由公众的各种意见和态度构成的集合体。
根据舆论各局部分解值的大小,可以测算出公众舆论的倾向和影响力,从而有效地把握公众舆论环境。
●刻板成见是人们对特定事物所持有的固定化、简单化的观念和印象,它通常伴随着对该事物的价值评价和好反感情。
群众传播在形成、维护和改变刻板成见方面拥有强大影响力。
●公共领域在私人领域和政治权力之间,有一个区别于政治和市场的空间,人们可对权力机构的政策及其他共同关心的问题进展评判,以维护公众利益。
而为了使公共领域发挥职能,必须有公共媒体。
●拟态环境是由群众传播活动形成的信息环境,它并不是客观环境的镜子式再现,而是群众传播媒介通过对新闻和信息的选择、加工和报道,重新加以构造化以后向人们所提示的环境。
●民意指人民群众普遍的、共同的思想和意愿。
●舆论监视指公众对各种公共权力组织及其工作人员,以及社会公共事务、公众人物等等,自由表达看法,从而对议论客体产生影响的一种方式。
这种监视是一种自在的、无形的精神性力量,监视渠道多样,意见表达包括赞扬、批评两个方面。
●意见的“质〞有时意见虽为很多人所持有,但又被人们所无视,也不能称其为舆论,因为作为意见,其诉求的强度缺乏以引起社会管理者的关注、决策,因此,意见的“质〞也是舆论赖以成立的前提。
二、根本理论三、重要理论和运用四、具体分析舆论生成的模式〔一〕爆米花模式以“爆米花〞模式产生的舆论,声势浩大,带有突然爆发的意味,给人一种措手不及的感觉,舆论在一两天之内出现,此前虽然存在重大舆论的征兆,但意识环境却是平静的。
分析布尔迪厄的《关于电视》
分析布尔迪厄的《关于电视》,并概括《关于电视》的综合观点。
关于电视(法)布尔迪厄我选择在电视上讲授这两门课,是想作一尝试,突破法兰西公学院的限制,面向普通听众。
我确实认为,电视通过各种机制,对艺术、文学、科学、哲学、法律等文化生产的诸领域形成了巨大的危险,下面,我将对有关机制尽量作一简短的描述--若进行深入系统的分析,那需要很多的时间;我甚至认为,与最有责任感的那些记者想的和说的--无疑是非常真诚的--相反,电视对政治生活和民主同样有着不小的危险。
只要分析一下电视在追求最广泛的观众的思想的驱使下,又在部分新闻机构的支持下,给排外主义及种族歧视言行的煽动者们所提供的待遇,看一看电视每天对短浅而又狭隘的民族政治观--就不说民族主义的了--所作的让步,就不难拿出这方面的种种证据。
有人也许怀疑我是在夸大纯粹是法国的一些特殊情况,这里我不妨在美国电视的千种疾病中,提醒大家回想一下电视在O.J.辛普森讼诉案中所起的中介作用,或者最近硬造出来的那一所谓"性罪"的普通谋杀案所带来的一系列难以控制的法律后果。
不过,新近在希腊与土耳其之间发生的一冲突事件恐怕能对收视率的无限竞争所造成的各种危害作出最好的说明:继一私人电视台就荒芜人烟的伊米亚小岛事件所发出的动员口号和好战的宣言之后,希腊各私人电视台、电台纷纷陷入民族主义的疯狂谵语之中,各报也紧随其后,竞唱高调:土耳其各电视台和报纸也出于同样的逻辑,为了争夺观众或读者,展开了战斗。
希腊士兵在小岛登陆,继而多艘舰艇开始出动,一场战争险些触发。
在排外主义和民族主义情绪的大爆发中,无论是在希腊和土耳其所看到的,还是在前南斯拉夫、法国或其他各地所看到的,也许这一新现象的最关键的一点,就是现代的通讯手段在今天这个时代,为充分利用那些原始的感情提供了可能性。
根据我签订的合同,这次讲课是一种电视讲座课,为尽量信守合同,我的讲话应该尽可能让大家听懂。
为此,在不少的情况下,我不得不采取简化或约略的说法。
同治陕西回民战争之梳理
同治陕西回民战争之梳理同治回民战争是发生在陕西、甘肃一带影响深远的大事件,不但改变了陕甘两省的民族构成,对中亚一带的政治局势也有所影响。
在阶级斗争观的影响下,此事被定义为“回民起义”,一定程度上拔高了其历史地位;而因当局的讳言,导致许多人对此事只能听得一些只言片语,并与当代穆斯林恐怖主义组织联系起来,使得对此事的评价有向民族仇恨的方向发展。
限于学力和材料,我不能对这样一件影响深远的事件作出独立的研究,只能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对现有资料做一些梳理。
我所依据的材料是韩敏《清代同治年间陕西回民起义史》,马长寿《同治年间陕西回民起义历史调查记录》,宁夏社科院《西北回民起义研究资料汇编》,复旦大学《中国人口史》。
总的来说,回族学者对此事研究占据了主要地位,出于民族感情原因,他们对回民战争有所回护在所难免,但他们所作的研究资料仍给我们以学习这段历史极大的便利。
例如马长寿《同治年间陕西回民起义历史调查记录》作于1956-1957年,其时许多故老尚存,该书中汇集了陕西各县故老的亲口实录,是一部珍贵的史料。
而其中所表达处的历史观,虽不必认同,但我们可以加以自己的判断。
我在梳理这些材料的过程中,尽量采取公平的态度,以求符合历史事实。
然而人情之故,有表露情绪之处也在所难免。
一、起事原因首先,其内部原因是回汉之间长期积怨。
常常提及的“羊头会”,即因回民所蓄养之羊常到汉人之田地内毁坏青苗,导致渭南、大荔一带的汉族士绅组织起了专门宰杀越界回民之羊的机构,只是众多积怨中的一个。
由于族群隔阂的缘故,“睚眦小忿,本人情所不能无”。
不可否认,因为汉族在政府、军方都拥有广泛的人脉,且人多势众,财力雄厚,对回族的抱以排挤的态度是肯定存在的。
例如泾阳县之富商曾排挤回族的牛羊肉生意,致使回商另立新市,而市井无赖竟至新市宰猪以辱回;再如传说在二华县府,有“回伤汉民一以十抵,汉伤回民十以一抵”的判决,倒也很可能有事实依据。
早在乾隆初年,毕沅任陕西巡抚时,就已经“长安回汉械斗案颇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