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路原理实验讲义答辩
半导体集成电路原理与设计—第五章答辩
止的状态。随着输入电平的进一步升高,由于T2管的截止,或输出端始 终维持在高电平;但或非输出端情况要复杂一些,从图中可以看出特性 曲线继续向下倾斜。主要原因如下:在晶体管工作过程中,其线性区到 饱和区过度所引起的VBE变化非常小,只有0.1V左右,所以T1发射极电 位会随着输入电平的增加而升高,集电极电流也随之增大,因此或非端 的输出电平会不断下降,表现为曲线不是平直的而是向下倾斜的。
* RC和RE:阻值小,但比值对输出电平有影响,所以要求 精度及比值,所以采用胖形结构,且排列方向一致 * R1、R2、R3、R4:阻值大,所以采用瘦型结构;其中R1 和R2的比值影响参考电压的大小,所以对比值要求精度高, 采用宽度相同、排列方向相同的长条行结构 * RB:阻值大,精度要求不高,采用基区沟道电阻
1区:输入电压在输
入低电平的最小值 VILmin和最大值VILmax 之间变化时,定偏管 T2导通,输入管T1截 止。此时或输出端保 持低电平VOL不变, 而此时或非输出端维 持高电平VOH。
2区:定偏管和输入管同时导通,但它们的导通状况不同。当输入电压
高于VILmax且低于参考电压VBB时,T2管开始导通,而输入管T1倾向于截 止,因此或端的输出电平要低于或非端的输出电平;当输入电压高于 VBB并低于VIHmin(输入高电平的最小值)时,T2管开始截止,而输入管 T1导通,此时或输出端电平要高于或非端输出电平。输入电平从VILmax 增加到VIHmin时,输出电平发生转换,即或非输出由原来的高电平输出 转换为低电平输出,而或输出端由低电平输出翻转为高电平输出。
• 参考电压源
要求:具有高的稳定性。 数值:高低电平中心,使高低电平的噪声容限基本相等。
《电路原理》实验讲义-2014
目录实验一基尔霍夫定律 (1)实验二线性有源一端口网络的研究 (3)实验三 R、L、C元件性能的研究 (7)实验四一阶、二阶动态电路 (11)实验五 RLC串联电路的幅频特性与谐振现象 (16)实验六二端口网络的研究 (20)实验一 基尔霍夫定律一、实验目的1. 熟悉电路分析实验箱、实验仪表的操作。
2. 验证基尔霍夫电流、电压定律,加深对基尔霍夫定律的理解。
3. 加深对电流、电压参考方向的理解。
二、实验原理基尔霍夫定律是集总电路的基本定律。
它包括电流定律和电压定律。
基尔霍夫电流定律(KCL ):在集总电路中,任何时刻,对任一结点,所有支路电流的代数和恒等于零。
基尔霍夫电压定律(KVL ):在集总电路中,任何时刻,沿任一回路所有支路电压的代数和恒等于零。
三、仪器设备 1. 电路电子综合实验箱 一台2. 直流毫安表二只3. 数字万用表一台图1-1四、实验内容与步骤 1. 实验前先任意设定三条支路的电流参考方向,可采用如图1-1中1I 、2I 、3I 所示。
2. 按图1-1所示接线。
3. 按图1-1分别将1E 、2E 两路直流稳压电源接入电路,令1E =3V ,2E =6V ,=1R 1K Ω、=2R 1K Ω、=3R 1K Ω。
4. 将直流毫安表串联在1I 、2I 、3I 支路中(注意:直流毫安表的“+、-”极与电流的参考方向) 5. 确认连线正确后,再通电,将直流毫安表的值记录在表1-1内。
6. 用数字万用表分别测量两路电源及电阻元件上的电压值,记录在表2-1内五、实验报告要求1. 选定实路电路中的任一个结点,将测量数据代入基尔霍夫电流定律加以验证。
2. 选定实验电路中的任一闭合电路,将测量数据代入基尔霍夫电压定律,加以验证。
3. 将计算值与测量值比较,分析误差原因。
实验二 线性有源一端口网络的研究一、实验目的 1. 验证戴维宁定理2. 测定线性有源一端口网络的外特性和戴维宁等效电路的外特性。
二、实验原理戴维宁定理指出:任何一个线性有源一端口网络,对于外电路而言,总可以用一个理想电压源和电阻的串联形式来代替,理想电压源的电压等于原一端口的开路电压oc U ,其电阻(又称等效内阻)等于网络中所有独立源置零时的入端等效电阻eq R ,见图2-1。
电子课程设计答辩问题
电子课程设计答辩问题一、教学目标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掌握电子课程的基本知识和技能,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电子设计与实践。
具体目标如下:1.知识目标:学生能够理解电子元器件的基本原理和特性,掌握电子电路的设计方法,了解电子工程领域的最新发展。
2.技能目标:学生能够熟练使用电子工具和设备,进行电子电路的搭建和调试,具备一定的电子项目设计与实施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学生能够认识到电子技术在现代社会中的重要性,培养对电子工程的兴趣和热情,树立正确的科学态度和创新精神。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电子元器件、电子电路设计、电子项目实践等。
具体安排如下:1.电子元器件:介绍电子元器件的基本原理和特性,包括电阻、电容、电感、二极管、晶体管等。
2.电子电路设计:讲解电子电路的设计方法,包括放大电路、滤波电路、稳压电路等。
3.电子项目实践:安排一定的实践项目,让学生动手搭建和调试电子电路,提高实际操作能力。
三、教学方法为了实现教学目标,本课程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讲授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实验法等。
具体运用如下:1.讲授法:用于讲解电子元器件的基本原理和特性,以及电子电路的设计方法。
2.讨论法:引导学生对电子工程领域的最新发展进行讨论,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3.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具体的电子项目案例,让学生学会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中。
4.实验法:安排实践项目,让学生动手操作,提高实际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实施,本课程将准备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选用权威、实用的电子教材,为学生提供系统、科学的学习资料。
2.参考书:提供相关的电子技术参考书籍,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
3.多媒体资料:制作精美的电子课件和教学视频,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4.实验设备:准备充足的实验设备,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动手实践,提高实际操作能力。
五、教学评估为了全面、客观地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本课程将采用多种评估方式,包括平时表现、作业、考试等。
电气工程毕业答辩技巧电路原理
电气工程毕业答辩技巧电路原理一、引言电气工程是一个涉及广泛的学科,毕业答辩是每位电气工程专业学生必须经历的重要环节。
在毕业答辩中,电路原理是一个重要的考核内容,掌握好电路原理知识对于顺利通过答辩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一些电气工程毕业答辩中关于电路原理的技巧,帮助同学们在答辩中取得好成绩。
二、电路原理基础知识在准备电气工程毕业答辩时,首先要扎实掌握电路原理的基础知识。
这包括电路的基本元件、基本定律、戴维南定理、叠加定理等内容。
只有对这些基础知识了如指掌,才能在答辩中游刃有余地回答问题。
三、实际案例分析除了理论知识外,在毕业答辩中还经常会遇到一些实际案例分析题。
这就需要同学们能够将所学的电路原理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中去。
在平时的学习中,可以多做一些相关的案例分析题,提升自己的解决问题能力。
四、图表展示技巧在答辩过程中,图表是很好的辅助工具。
同学们可以通过绘制清晰简洁的图表来展示自己的观点和结论,让老师和评委更直观地了解你的思路。
同时,在图表展示时要注重标注清楚,保证信息传达的准确性。
五、与答辩老师互动在答辩过程中,与答辩老师的互动也是很重要的一环。
同学们要保持自信、礼貌,并且能够清晰地表达自己的观点。
如果遇到问题不清楚的地方,可以主动请教老师,展现出积极向上的态度。
六、总结与展望电气工程毕业答辩是一个展示自己学习成果和能力的机会,通过掌握好电路原理知识并运用相关技巧,相信同学们一定能够取得优异的成绩。
希望同学们在毕业答辩中取得成功,并为未来的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通过以上介绍,相信大家对于如何在电气工程毕业答辩中运用电路原理知识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祝愿各位同学取得优异成绩!。
毕设答辩问题总结
毕设答辩问题总结(总13页)--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请直接删除即可----内页可以根据需求调整合适字体及大小--1.本课题的选课背景、意义等等?2.电路的主要工作原理是什么,元器件的作用等等?3.数码管采用的是什么扫描方式?一位数码管的设计就是采用静态扫描的方式,因为一位数码管是8个段选1个位选,如果采用动态,那就是得用9个IO口,而且程序也比较麻烦,如果选用静态那么位选接电源或地(共阳接电源,共阴接地),段选接IO口,就可以控制显示了,这样只用8个IO口就ok,而且程序比较简单。
多位一体的数码管只能用动态扫描的方式,因为硬件本身就将每个位的段都接到一起了,所以只能动态控制了。
4.蜂鸣器或继电器的驱动三极管为什么选用pnp型的(9012、8550),而不是npn型的(9013、8050)因为单片机刚一上电的时候所有的IO口会有一个短暂的高电平。
如果选用npn型的,即使程序上将IO口拉低,蜂鸣器或继电器也会响一小下或吸合一下,为了避免这种情况发生,就选用pnp型的。
因为我们想控制蜂鸣器或继电器工作单片机的IO口要低电平,这样就避免了,因为我们不可能刚一通电就让蜂鸣器响或继电器吸合。
避免了不必要的麻烦。
5.液晶三脚接的两个电阻是怎么算出来的?经过查阅资料得知(买液晶时给的资料),液晶3脚是灰度调节引脚,灰度正常时是~1V左右,那么可以用两个电阻分压或电位器分压。
电位器得调节比较麻烦,采用10k接电源1k接地刚刚好,也不用调节,焊接好就可以用。
6.为什么继电器吸合或风扇转动时,液晶屏幕会变暗?从问题5中可以了解大概,就是液晶的灰度是电压控制的,当继电器吸合或风扇转动时,需要的电流较大,而我们采用的电源线或电池盒供电会有一定的压降。
这样液晶的3脚采集的电压就高了。
所以灰度就不合适了。
解决的办法是,电源尽量用好一点的,或换粗一点的电源线供电(主要的压降都在电源线上)。
7.超声波测距模块的工作原理?一个控制口发一个10US以上的高电平,就可以在接收口等待高电平输出.一有输出就可以开定时器计时,当此口变为低电平时就可以读定时器的值,此时就为此次测距的时间,方可算出距离.如此不断的周期测,就可以达到你移动测量的值了。
数电课程设计问题答辩
数电课程设计问题答辩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理解数字电路的基本原理,掌握常见数字电路的组成、功能及其应用;2. 学会使用数字电路设计软件进行基本电路设计与仿真;3. 掌握数字电路的测试与调试方法,能分析并解决简单的数字电路问题。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运用数字电路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2. 提高学生动手操作、团队协作和沟通表达的能力;3. 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创新设计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激发学生对数字电路的兴趣,培养其探索精神;2. 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3. 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培养其面对挑战、克服困难的意志品质;4. 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使其懂得尊重他人、分享成果。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电子技术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实践性、应用性为主。
学生特点:学生具备一定的电子技术基础,具有较强的动手能力和好奇心。
教学要求:结合学生特点,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强调学生主动参与,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通过课程学习,使学生能够达到上述课程目标,为后续相关课程的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同时,将课程目标分解为具体的学习成果,便于后续教学设计和评估。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1. 数字电路基础知识:- 数字逻辑基础:逻辑门、逻辑函数、逻辑代数;- 常见组合逻辑电路:编码器、译码器、数据选择器、算术逻辑单元;- 常见时序逻辑电路:触发器、计数器、寄存器。
2. 数字电路设计与仿真:- 设计软件介绍:Multisim、Proteus等;- 基本电路设计与仿真:组合逻辑电路、时序逻辑电路;- 数字电路测试与调试:静态、动态测试方法,常见故障分析与排除。
3. 数字电路应用案例分析:- 实际数字电路系统分析:如抢答器、数字钟、交通灯控制器等;- 创新设计:鼓励学生进行自主设计,培养创新能力;- 团队合作:分组进行项目设计,提高团队协作能力。
教学内容安排与进度:第一周:数字逻辑基础;第二周:常见组合逻辑电路;第三周:常见时序逻辑电路;第四周:设计软件介绍与基本操作;第五周:组合逻辑电路设计与仿真;第六周:时序逻辑电路设计与仿真;第七周:数字电路测试与调试;第八周:实际数字电路系统分析及创新设计。
电路仿真答辩PPT课件
2021/7/2
第4页/共11页
前置放大电路方案
前置放大电路由两级负反馈放大器、差分放大电路组成。在典型情况下,有用信号 的最大幅度可能仅有若干毫伏,而共模的噪声高达几伏,所以放大器输入漂移和噪声等 因素对于总的精度至关重要。因此,前置放大电路应该是一个高输入阻抗、高共模抑制 比、低漂移的的小信号放大电路。
第2页/共11页 图4-1
信号放大器总电路图
2021/7/2
第3页/共11页
RC正弦波振荡电路
仿真数据: F=1kHZ
UB(V) UE(V) UC(V) IC(MA) UO(V) T1
1.737 1.111 2.335 0.612
T2
UBV)
UE(V)
UC(V)
IC(MA)
0.64 1
1.364 0.785 4.198 1大电路
带有电压串联负反馈的两级阻容耦合放大器
第5页/共11页
功率放大器电路方案
功率放大器的主要作用是向负荷提供功率,要求输出功率尽可能大,转换效率尽可 能高,非线性失真尽可能小。这里我们采用OTL功率放大电路。电路原理图如下:
1.静态工作点的调整
分别调整R4和R1滑动变阻器器,使得万用
2021/7/2
第9页/共11页
第10页/共11页
感谢您的观看!
2021/7/2
第11页/共11页
功率放大电路的最大不失真输出功率Po,max、电源供给功率PDC、输出效率 η、直流输出电压、静态电源电流等技术指标。 • 4)整体电路的联调 • 5)应用Multisim软件对电路进行仿真分析。
第1页/共11页
系统设计方案
总体设计框图
信号产生
差分放大 共射级放 大
经典科技感电路毕业答辩工作总结汇报模板
点击 简要文字 ,文字 需概括精炼, 不用多余的文字修饰,言简意赅的说 明该项
点击 简要
点击 简要文字 ,文字 需概括精炼, 不用多余的文字修饰,言简意赅的说 明该项
点击 简要
点击 简要文字 ,文字 需概括精炼, 不用多余的文字修饰,言简意赅的说 明该项
点击 简要
点击 简要文字 ,文字 需概括精炼, 不用多余的文字修饰,言简意赅的说 明该项
c mm d c ns qu t
研究过程及方法
L r m ipsum d l r sit m t, c ns ct tur dipisicing lit, s d d iusm d t mp r.
点击
点击 简要文字 ,文字 需概 括精炼
点击
点击 简要文字 ,文字 需概 括精炼
点击
点击 简要文字 ,文字 需概 括精炼
研究过程及方法
L r m ipsum d l r sit m t, c ns ct tur dipisicing lit, s d d iusm d t mp r.
S
STR NGTH
L r m ipsum d l r sit m t p r m qui p r qu m m t p r qui prm
自由 、改色、 。
点击添加
单击此处 您要的 ,建议您在展示时采用微软雅 黑字体,本模版所有图形线条及其相应素材均可
自由 、改色、 。
04
研究结论
L r m ipsum d l r sit m t, c ns ct tur dipisicing lit, s d d iusm d
研究结论
L r m ipsum d l r sit m t, c ns ct tur dipisicing lit, s d d iusm d t mp r.
电路原理课程设计答辩记录
电路原理课程设计答辩记录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理解并掌握电路的基本概念,包括电流、电压、电阻等;2. 使学生了解并掌握电路的种类、电路图的绘制方法;3. 帮助学生掌握并运用欧姆定律,解决实际问题。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电路的能力,能正确连接电路,进行简单的电路实验;2. 提高学生分析电路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3.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电路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激发学生对电路原理的兴趣,培养其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2. 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使其在合作中提高沟通与交流能力;3. 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使其养成认真观察、准确记录实验数据的习惯。
分析课程性质、学生特点和教学要求:本课程为物理学科中的电路原理部分,具有较高的理论性和实践性。
学生处于初中阶段,具有较强的求知欲和好奇心,但注意力容易分散。
因此,教学要求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其动手实践能力。
课程目标分解:1. 知识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掌握电路基本概念、种类及欧姆定律,达到90%以上的理解度;2. 技能目标:通过实验操作,学生能够正确连接电路,解决简单电路问题,提高动手实践能力;3.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电路原理的兴趣,使其在小组合作中提高沟通能力,养成严谨的科学态度。
二、教学内容根据课程目标,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部分:1. 电路基本概念:电流、电压、电阻的定义及单位;电路的组成部分及各部分的作用。
2. 电路的种类:串联电路、并联电路的特点及应用;电路图的绘制方法。
3. 欧姆定律:欧姆定律的表述、公式及其应用;伏安法测电阻实验。
4. 电路问题分析:运用欧姆定律解决实际电路问题;分析串联、并联电路的电流、电压、电阻关系。
5. 实践操作:动手连接电路,进行简单的电路实验;学会使用多用电表、电压表、电流表等工具。
教学大纲安排:第一课时:电路基本概念及电路图绘制第二课时:串联电路、并联电路的特点及应用第三课时:欧姆定律及其应用第四课时:伏安法测电阻实验第五课时:电路问题分析及实践操作教材章节及内容列举:第一章:电路基本概念1.1 电流、电压、电阻的定义及单位1.2 电路的组成部分及各部分的作用第二章:电路的种类2.1 串联电路的特点及应用2.2 并联电路的特点及应用2.3 电路图的绘制方法第三章:欧姆定律3.1 欧姆定律的表述、公式3.2 伏安法测电阻实验第四章:电路问题分析4.1 运用欧姆定律解决实际电路问题4.2 串联、并联电路的电流、电压、电阻关系第五章:实践操作5.1 动手连接电路,进行简单的电路实验5.2 学会使用多用电表、电压表、电流表等工具教学内容确保科学性和系统性,结合课本章节,逐步引导学生掌握电路原理知识,为后续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开关稳压电源答辩
L1 11 1mH
16
D2 1N5820
R6
100¦¸
R5 12 22¦¸
Q1 C6 2.2mF
IRFP250
R7 1k¦¸
14
R10
R8 22k¦¸
200mΩ
15
R3 5kΩ
6
R1
1kΩ Key=A
50%
0
Page 3
制作中期
主要元件
UC3843,IRFP250,FR307 各元器件作用 (1)UC3843 UC3843是近年来问世的新型脉宽调制集成电路,它具有
Page 9
图片及参数
制作中期
Page 10
我们的实验过程
制作中期
Page 11
我们的作品1
制作中期
Page 12
我们的作品2
制作中期
我们测试的结果
Page 13
制作中期
Page 14
我们的作品1
制作中期
Page 15
制作后期
就这样,我们有了作品,也有了PPT 。
我们很强大
Page 8
制作中期
(3)FR307: 二极管和一般开关的不同在于,“开”与“关”由所加电压的极性决定, 而
且“开”态有微小的压降V f,“关”态有微小的电流i。当电压由正向变为 反向时, 电流并不立刻成为0, 而是在一段时间ts 内, 反向电流始终很 大, 二极管并不关断。经过ts后, 反向电流才逐渐变小, 再经过tf 时间, 二极管的电流才成为0, ts 称为储存时间, tf 称为下降时间。tr= ts+ tf 称为反向恢复时间, 以上过程称为反向恢复过程。这实际上是由电荷 存储效应引起的, 反向恢复时间就是存储电荷耗尽所需要的时间。该 过程使二极管不能在快速连续脉冲下当做开关使用。如果反向脉冲的 持续时间比tr 短, 则二极管在正、反向都可导通, 起不到开关作用。 首先进行测试的是FR307二极管,其外形实物图如下图所示,使用 DI-100进行测试,它可以测试快恢复二极管、场效应管(Mosfet)内 建二极管、IGBT基内建二极管。它可以测试二极管反向电流峰值 100A,二极管正向电流30A ,测量精度10nS
电子电路课程设计答辩
电子电路课程设计答辩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理解并掌握电子电路的基本原理和组成;2. 学生能描述并分析不同类型的电子电路元件的功能和特点;3. 学生能运用所学知识,设计并搭建简单的电子电路系统;4. 学生能解释电路图中各个部分的含义,进行电路分析和计算。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独立进行电子电路的设计,具备动手实践能力;2. 学生能够运用电路仿真软件进行电路模拟,提高问题解决能力;3. 学生能够通过答辩形式,清晰、准确地表达自己的设计思路和成果;4. 学生能够与他人合作,共同完成电子电路设计和搭建,提高团队协作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对电子电路产生兴趣,激发探究科学技术的热情;2. 学生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注重实验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3.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验团队合作的重要性,树立团队协作意识;4. 学生通过课程学习,认识到电子电路在日常生活和科技发展中的应用价值,增强社会责任感。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实践性、综合性课程,旨在让学生在掌握电子电路基本知识的基础上,通过设计、搭建和答辩的过程,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学生特点:学生已具备一定的电子电路基础知识,具有一定的动手实践能力,但可能缺乏独立设计和解决问题的经验。
教学要求: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鼓励学生动手实践,关注学生个体差异,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通过课程目标的实现,使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的解决中。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部分:1. 电子电路基本原理:回顾并深入理解电路的基本概念、电路元件、电路定律等,重点掌握欧姆定律、基尔霍夫定律等基本原理。
2. 电路元件及功能:学习并区分各种电子元件,如电阻、电容、电感、二极管、晶体管等,了解其功能、特性及在电路中的应用。
3. 电子电路设计与搭建:根据实际需求,运用所学知识设计简单的电子电路,包括放大器、滤波器、振荡器等,并进行实际搭建。
4. 电路仿真与分析:运用电路仿真软件(如Multisim、Proteus等),对设计的电路进行模拟,分析电路性能,优化电路设计。
测控电路课程设计答辩
测控电路课程设计答辩一、教学目标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掌握测控电路的基本原理和应用,培养学生对测控电路的兴趣和热情,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具体来说,知识目标包括:了解测控电路的基本概念、组成和原理;掌握测控电路的基本设计和应用方法。
技能目标包括:能够使用基本仪器仪表进行测控电路的实验操作;能够根据实际需求设计简单的测控电路系统。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包括:培养学生对科学的探究精神,提高学生对测控技术的认识和评价,使学生明白测控技术在现代社会中的重要性和价值。
二、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测控电路的基本原理、组成、设计和应用。
具体来说,教学大纲如下:1.测控电路的基本概念:介绍测控电路的定义、作用和分类。
2.测控电路的组成:讲解测控电路的四大组成部分,包括传感器、信号处理电路、执行器和控制器。
3.测控电路的原理:详细解析测控电路的工作原理,包括信号的采集、处理、分析和执行过程。
4.测控电路的设计:教授如何根据实际需求设计测控电路系统,包括硬件选型、参数设计和软件编程。
5.测控电路的应用:介绍测控电路在各个领域的具体应用案例,让学生了解测控技术在实际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三、教学方法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本节课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具体包括:1.讲授法:讲解测控电路的基本概念、原理和设计方法,使学生掌握测控电路的理论知识。
2.讨论法:学生就测控电路的应用案例进行讨论,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3.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测控电路的实际应用,让学生了解测控电路在实际工程中的重要作用。
4.实验法:安排学生进行测控电路的实验操作,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际操作技能。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实施,我们将准备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选用权威、实用的测控电路教材,为学生提供系统的理论知识。
2.参考书:提供相关的测控电路参考书籍,丰富学生的知识体系。
3.多媒体资料:制作精美的PPT、视频等多媒体资料,直观地展示测控电路的原理和应用。
短路电流课程设计答辩题目
短路电流课程设计答辩题目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掌握短路电流的基本概念,理解短路原因及影响;2. 学习并掌握短路电流的计算方法,能运用相关公式进行简单电路的短路电流计算;3. 了解防止短路电流的措施及作用,理解其安全意义。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运用短路电流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电路分析能力;2. 培养学生通过合作学习、讨论交流等形式,提高团队合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3. 培养学生运用计算工具进行短路电流计算,提高计算速度和准确性。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电气安全的重视,增强安全意识,养成安全用电的好习惯;2. 培养学生面对实际问题时,能积极思考,主动探索,形成良好的学习态度;3. 培养学生关注电气领域的发展,激发对科学技术的热爱和追求。
课程性质:本课程属于电学领域,是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的基础课程。
学生特点:学生处于高中年级,具备一定的物理基础和电路知识,具有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
教学要求:结合学生特点,通过讲解、实践、案例分析等教学手段,引导学生掌握短路电流相关知识,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团队合作精神和科学素养。
将课程目标分解为具体的学习成果,便于教学设计和评估。
二、教学内容1. 短路电流基本概念:包括短路的原因、类型及危害;教材章节:第二章第四节“电路的故障及短路”。
2. 短路电流的计算方法:讲解对称短路和非对称短路的计算方法,以及相关公式;教材章节:第二章第五节“短路电流的计算”。
3. 短路电流的影响:分析短路电流对设备、电网的影响,以及防止短路电流的措施;教材章节:第二章第六节“短路电流的影响及防止措施”。
4. 短路电流案例分析:分析实际电路中的短路故障案例,让学生了解短路电流在实际应用中的问题及解决方法;教材章节:第二章实例分析“短路故障案例分析”。
5. 实践环节:组织学生进行短路电流计算练习,以及模拟实验,巩固所学知识;教材章节:第二章实践活动“短路电流计算与模拟实验”。
电气答辩全过程演讲稿范文
大家好!今天,我站在这里,带着对电气工程专业的热爱和执着,以及对自己研究成果的自信,向大家进行电气答辩。
首先,请允许我代表我的团队,向各位评委老师和同学们表示最诚挚的感谢和敬意。
一、开场致辞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我是来自电气工程专业的XX,今天我将就我的毕业设计题目“基于XXX的XXX系统设计与实现”进行答辩。
我的指导老师是XXX教授,在此,我要感谢XXX教授对我的悉心指导和帮助。
二、研究背景与意义1. 研究背景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电气工程领域在各个行业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为了提高电气设备的运行效率和安全性,降低能源消耗,我国政府高度重视电气工程技术的研发与应用。
在此背景下,本研究针对XXX领域,开展基于XXX的XXX系统设计与实现,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2. 研究意义(1)提高电气设备的运行效率,降低能源消耗;(2)提高电气设备的运行安全性,减少故障发生;(3)为我国电气工程领域的技术创新提供有力支持。
三、研究内容与方法1. 研究内容(1)XXX系统的需求分析;(2)XXX系统的总体设计方案;(3)XXX系统关键模块的设计与实现;(4)XXX系统的测试与优化。
2. 研究方法(1)文献研究法:查阅国内外相关文献,了解XXX领域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2)系统分析法:对XXX系统进行需求分析和总体设计;(3)编程实现法:采用XXX编程语言,实现XXX系统关键模块的功能;(4)测试与优化法:对XXX系统进行测试,并对测试结果进行分析和优化。
四、研究成果与创新点1. 研究成果(1)完成了XXX系统的需求分析和总体设计;(2)实现了XXX系统关键模块的功能;(3)完成了XXX系统的测试与优化。
2. 创新点(1)针对XXX领域,提出了一种基于XXX的XXX系统设计方案;(2)优化了XXX系统关键模块的设计,提高了系统的运行效率和稳定性;(3)通过测试与优化,使XXX系统的性能得到了显著提升。
电子课程设计答辩
致谢
• 感谢张志俊、陈勉等各位指导老师和同学的大力支持和帮 助;
• 中南民族大学计算机科学学院9-408实验室;
答辩完毕
谢谢
THANK YOU!
• 声音信号消失后,由于二极管答单向导通性, C3只能通过 R8进行放电,所以C3上将维持一段时间的高电平,这个高
电平将维持单向可控硅导通,灯亮后所能延时的长短取决 于C3上维持高电平的时间长短,所以选择C3的大小,可以 控制延时的长短。
仿真电路图
实物图
测试效果
存在的问题: • 1.电路焊接技术不熟练,致使电路焊接不够整齐美观; • 2.电路的安全防护措施不够完善,存在触电等潜在危险; • 3.电路设计功能比较单一;
• 为了使声光控开关在白天开关断开,即灯不亮,由光敏电 阻RG等元件组成光控电路,R5和RG组成串联分压电路, 夜晚环境无光时,光敏电阻的阻值很大,RG两端的电压高, 即为高电平,改变R8或c3的值,可改变延时时间,满足不 同目的。
工作原理
计算得
• 整流桥两端电压u=220V*0.9=198V • UR1=R1/(R6+R1)*198V=183V • UR6=R6/(R1+R8)*198V=15V • UC2=UR6=15V • 所以由电源滤波电路原理可得:
总结
• 1.多动手,有时间多到实验室焊接一些比较单点的电路等, 多加练习,提高自己的焊接技术;
• 2.可以选用适当的绝缘材料给电路做一个外壳,这样可以 对使用者起到良好的保护作用;
• 3.多阅读相关方面的书籍和参考资料,增加自己的知识储 备和对电路的敏感性以及思维的创新性。
• 4.通过这次课程设计,锻炼了我们实验操作与动手能力, 同时也检验了我们以前所学的知识的重要性。
半导体集成电路原理与设计—第三章答辩
100 1500
50 1000
如果电路的某些特性取决于电阻的比值,则电阻比的温度系数可以 降低到200×10-6/℃。因为此时两电阻的载流子迁移率、结深、掺杂浓度 等相同,电阻比只取决于两电阻的L/W之比。所以在设计集成电路时,应 尽量采用电路特性只与电阻比有关的电路形式。
•集成电容器
集成电容器单位面积电容量CA较小,而C=ACA,若达到一定容量,需 要较大面积A。
0.9
0.6
流入,从侧面和背面流入很少,
0.3
端头引入附加电阻,使阻值增
20μm
0.1
大。所以引入端头修正因子K1, 0.4
15μm
30μm
~0
K1取值采用经验值。
K1=0.5方,表示整个端头电阻
0.4
50μm
~0
对总电阻贡献相当于0.5方,对
于大电阻,L>>W,K1可忽略 不计。
不同电阻条宽和端头形状的 端头修正因子
(6) 离子注入电阻,薄层电阻RSBI=0.1-20kΩ /□,由于离子注入对掺 杂浓度控制精度高,所以制作电阻精度高,适合制作高精度电阻。
•基区扩散电阻:
电阻体
电阻电 位高端
PN结隔离
基区扩散电阻结构示意图
P型衬底接低电位
• 阻值估算
R=Rѕ L/W
3.1
Rѕ为基区扩散层薄层电阻,W、L为电阻器的宽度和长度。薄层电阻 的扩散是同NPN管的区扩散同时进行的,Rѕ由NPN管的设计决定,只要 芯片上NPN管的参数确定了,Rѕ就确定了。所以说设计基区扩散电阻主 要就是设计电阻的几何尺寸,即确定W和L;另一种表示方法:确定“方 数L/W”与“条宽W”。
(3.2)
即横向扩散因子m=0.55
供配电毕设答辩 -回复
供配电毕设答辩 -回复尊敬的评委们:大家好,我是来自电气工程系的学生。
今天我将介绍我的毕业设计——“供配电系统的设计”,并分享我的设计思路、方法以及所取得的成果。
在现代化社会中,电力已经成为了人们生活和生产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在现代化的城市化发展进程中,供配电系统的设计和规划显得愈加重要和必要。
本课题基于此,旨在探索如何设计和优化现代供配电系统的整个过程。
我简要介绍了供配电系统的基本原理与构成。
在此基础上,我对现有系统的状况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一些改进的思路和方法。
随后,我利用潮流计算分析工具对供配电系统进行模拟和优化,以确保其正常稳定的运行。
在此过程中,我遇到了一些问题,例如:电流不平衡、短路和电流限制等。
但通过对现有问题的深入研究和分析,我终于成功找到了一些解决方案,并将其应用于我的设计中。
我采用了现代化的供配电设备和控制系统,例如变压器、接地保护器、断路器等,以确保系统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在设计过程中,我还进行了许多实验和测试,并获得了一些有趣的发现。
我发现通过合理优化系统,可以大大降低电力损耗和电力负荷。
我也发现了一些要注意的问题,例如额定功率的选择、容量计算等。
最终,我将我的设计成果展示给大家,并通过模拟实验的数据验证,证明了我的系统可以在不同负载和电流变化的情况下稳定工作。
我还对系统的可靠性、安全性、节能性等多个方面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研究。
总体来看,我深入探索了现代供配电系统的设计和优化问题,实践了电力工程的基本理论知识,获得了丰富的经验和技能。
我相信,这些成果将对我未来的电力工程事业和学术研究有着重要的意义和影响。
值得一提的是,本课题还考虑了现代化智能化技术在供配电系统设计中的应用。
我们将潮流计算分析和人工智能技术相结合,利用机器学习算法优化了系统的性能。
这不仅使得系统更加智能化,也提高了系统的运行效率和安全性。
在本课题的研究过程中,我还意识到了供配电系统的可持续性问题。
现代化工业和生产生活带来的高能耗和污染问题使得管理者们必须考虑如何通过节能手段维持其可持续性。
电子课程设计答辩
电子课程设计答辩一、教学目标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掌握电子课程的基本知识,包括电子元件、电子电路和电子仪器的基本原理和使用方法。
学生应能够分析电子电路的性能,设计简单的电子电路,并使用电子仪器进行实验和测量。
此外,学生还应培养对电子技术的兴趣和好奇心,提高科学探究和问题解决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教学内容将根据课程目标进行选择和。
主要内容包括:电子元件的基本原理和使用方法,如电阻、电容、电感等;电子电路的基本原理和分析方法,如串联电路、并联电路等;电子仪器的基本原理和使用方法,如示波器、信号发生器等。
教材将按照章节进行详细讲解,每个章节都会有相应的实验和练习题,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三、教学方法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
包括讲授法,用于讲解基本原理和概念;讨论法,用于讨论和分析实际案例;案例分析法,用于分析电子电路的应用和设计;实验法,用于进行实验和观察电子电路的性能。
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知识,培养实验技能和科学思维。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实施,将选择和准备适当的教学资源。
教材将是主要的教学资源,将提供详细的知识点和练习题。
参考书将提供更多的相关知识和实例,用于学生自主学习和深入研究。
多媒体资料将通过图像、动画等形式展示电子电路的原理和应用,帮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知识。
实验设备将用于进行实验和观察电子电路的性能,提供实践操作的机会。
教学资源的选择和准备将根据学生的实际需求和教学目标进行,以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
五、教学评估本课程的评估方式将包括平时表现、作业和考试等。
平时表现将根据学生的参与度、提问和回答问题的情况进行评估。
作业将包括练习题和实践项目,以巩固学生的知识和技能。
考试将包括期中考试和期末考试,以全面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
评估方式将客观、公正,能够全面反映学生的学习成果。
六、教学安排本课程的教学进度将按照教材的章节进行安排,确保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教学任务。
试讲纯电阻电路答辩问题
试讲纯电阻电路答辩问题
问题一、说明一下将定值电阻换成小灯泡后会出现的现象,并解释这些现象。
【参考答案】将定值电阻换成小灯泡后,按照原来的电路图连接电路,通过调节滑动变阻器调节小灯泡的电压和电流。
在调整过程中,可以观察到小灯泡的亮度在随着电压的增加而增加。
将不同的电压对应的电流记录下来之后分别计算,可以发现小灯泡的电阻是变化的,在逐渐变大。
在调节滑动变阻器的过程中,小灯泡的电压以及电流在逐渐增大,则小灯泡的功率在逐渐增大,所以小灯泡的亮度在逐渐增加。
在小灯泡亮度逐渐增大的过程中,小灯泡的温度在逐渐增高。
测量的电阻逐渐增大也是因为小灯泡温度增加所导致。
问题二、这堂课的难点在哪里,你如何克服?
【参考答案】一是实验电路的组装。
看似简单的电路实际上会出现很多问题。
在组装时,由于导线过多且摆放不科学,很容易造成连接错误。
还有就是在连接电表时没有正确选择量程以及连接滑动变阻器时没有调至最大阻值。
应该对学生连接的电路进行检查并提前告知连接电路时容易出错的部分。
也应当推荐便捷不容易出错的连接电路的方法,减少出错率。
二是分析实验数据得出规律。
仅仅做完实验是不够的,能够分析实验结果并得出结论才是一个完整的实验。
实验数据并不都是完美的,
由于存在很多外在内在因素,有些实验数据似乎不是那么容易分析出结论。
这时候要向同学明确实验中存在误差,需要多次测量来排除实验误差的影响。
分析数据时,要观察数据规律以及数据之间的关系。
最终得出结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u 1
(R1+R2)=(1+
R 1
)u1
R
R
2
2
即运放的输出电压u2只受输入电压u1的控制与负载RL大小无关,电路模型如 图1-2(a)所示。
转移电压比
u
R
μ= 2 1 1
u1
R2
μ为无量纲,又称为电压放大系数。
这里的输入、输出有公共接地点,这种联接方式称为共地联接。
(2)压控电流源(VCCS) 将图1-3的R1看成一个负载电阻RL,如图1-4 所示,即成为压控电流源VCCS。
由于运放的“+”端接地,所以up=0,“-”端电压un也为零,此时运放的
“-”端称为虚地点。显然,流过电阻R的电流i1就等于网络的输入电流iS。
此时,运放的输出电压u2=-i1R=-iSR,即输出电压u2只受输入电流iS的控制,
与负载RL大小无关,电路模型如图1-2(c)所示。转移电阻ur m
2
i
4. 令E1和E2共同作用时(开关S1和S2分别投向E1和E2侧), 重复上述的测量 和记录。
5. 将E2的数值调至+12V,重复上述第3项的测量并记录。根据实验数据验 证线性电路的叠加性、齐次性和基尔霍夫定律。
五、实验注意事项 1.测量各支路电流时,应注意仪表的极性, 及数据表格中“+、-”号的记 录。 2. 注意仪表量程的及时更换。 六、预习思考题 1. 叠加原理中E1、E2分别单独作用,在实验中应如何操作?可否直接将不作 用的电源(E1或E2)置零(短接)? 2. 实验电路中,若有一个电阻器改为二极管, 试问叠加原理的迭加性与齐 次性还成立吗?为什么? 3. 各电阻器所消耗的功率能否用叠加原理计算得出?试用上述实验数据, 进行计算并作结论。
测量值
IS(mA) IL(mA)
实验计算值 α
理论计算值 α
(2)保持IS=0.3mA,令RL从0增至4KΩ,测量IL及U2值,绘制负载特性曲线 IL=f(U2)曲线。
RL(KΩ) IL(mA) U2(V) 五、实验注意事项 1.实验中,注意运放的输出端不能与地短接,输入电压不得超过10V。 2.在用恒流源供电的实验中,不要使恒流源负载开路。 六、预习思考题 1.受控源与独立源相比有何异同点? 2.四种受控源中的μ、gm、rm和α的意义是什么?
9
图 2-1
测量项目 E1 E2 I1
I2
I3
UAB
UBC
UCD
UDA
UBD
实验内容
(v) (v) (mA) (mA) (mA) (v) (v) (v) (v) (v)
E1单独作用
E2单独作用
E1、E2共同 作用
2E2单独作用
3. 令E2电源单独作用时(将开关S1投向短路侧,开关S2投向E2侧),重复实 验步骤2的测量和记录。
RL(KΩ) U2(V) IL(mA)
2.测量受控源VCCS的转移特性IL=f(U1)及负载特性IL=f(U2) 实验线路如图1-8
图1-8 (1)固定RL=2KΩ,调节直流稳压电源输出电压U1,使其在0~5V范围内取 值。测量U1及相应的IL,绘制IL=f(U1)曲线,并由其线性部分求出转移电导gm。
“+”端输入,则输出信号与输入信号相位相同,故称为同相输入端;若信号从
“-”端输入,则输出信号与输入信号相位相反,故称为反相输入端。运算放大
器的输出电压为u0=A0(up-un)
其中A0是运放的开环电压放大倍数,在理想情况下,A0与运放的输入电阻Ri
均为无穷大,因此有
up=un
u
i p
p
R ip
0
RL(KΩ) U2(V)
7
IL(mA)
4.测量受控源CCCS的转移特性IL=f(IS)及负载特性IL=f(U2) 实验线路如图1-10。
图1-10 (1)固定RL=2KΩ,调节直流恒流源输出电流IS,使其在0~0.8mA范围内取 值,测量IS及相应的IL值,绘制IL=f(IS)曲线,并由其线性部分求出转移电流比 α。
10
实验三 戴维南定理
─有源二端网络等效参数的测定
一、实验目的
1. 验证戴维南定理的正确性。
2. 掌握测量有源二端网络等效参数的一般方法。
二、原理说明
1. 任何一个线性含源网络,如果仅研究其中一条支路的电压和电流,则可
将电路的其余部分看作是一个有源二端网络(或称为含源一端口网络)。
戴维南定理指出:任何一个线性有源网络,总可以用一个等效电压源来代替,
此电压源的电动势Es等于这个有源二端网络的开路电压UOC,其等效内阻R0等于该 网络中所有独立源均置零(理想电压源视为短接,理想电流源视为开路)时的等
效电阻。
诺顿定理:任何一个线性有源网络,总可以用一个等效电流源来代替,此电
流源的数值等于这个有源二端网络的短路电流ISC,其等效内阻R0等于该网络中所 有独立源均置零(理想电压源视为短接,理想电流源视为开路)时的等效电阻。
的读数确定)即为被测有源二端网络的等效内阻值。
(4) 零示法
在测量具有高内阻有源二端网络的开路电压时,用电压表进行直接测量会造
R (Ω)
S
此电路为共地联接。
图1-5 (4)流控电流源(CCCS) 如图1-6所示:
4
图1-6
ua=-i2R2=-i1R1
iL=i1+i2=i1+
R 1
R i1=(1+ 1
)i1
R =(1+ 1
)iS
R2
R2
R2
即输出电流iL只受输入电流iS的控制,与负载RL大小无关。电路模型如图4- 2(d)所示
8
实验二 网络定理的验证
一、实验目的 验证线性电路叠加原理和基尔霍夫定律的正确性,从而加深对线性电路的叠 加性和齐次性的认识和理解。 二、原理说明 叠加原理指出:在有几个独立源共同作用下的线性电路中,通过每一个元件 的电流或其两端的电压,可以看成是由每一个独立源单独作用时在该元件上所产 生的电流或电压的代数和。 线性电路的齐次性是指当激励信号(某独立源的值)增加或减小K 倍时,电 路的响应(即在电路其他各电阻元件上所建立的电流和电压值)也将增加或减小 K倍。 基尔霍夫定律包括基尔霍夫电流定律(KCL)和基尔霍夫电压定律(KVL)。 KCL指对于集总参数电路中的任意节点,在任意时刻,流出或流入该节点电流的 代数和等于零。KVL指对于任何集总参数电路,在任意时刻,沿任意闭合路径巡 行一周,各段电路电压的代数和恒等于零。 三、实验设备
图1-4
3
此时,运放的输出电流
u iL=iR= n
u1
RR
即运放的输出电流iL只受输入电压u1的控制,与负载RL大小无关。电路模型 如图4-2(b)所示。
转移电导
g m
iL u1
1 (S)
R
这里的输入、输出无公共接地点,这种联接方式称为浮地联接。
(3)流控电压源(CCVS) 如图1-5所示
图1-2
4、受控源的控制端与受控端的关系称为转移函数
四种受控源转移函数参量的定义如下
(1)压控电压源(VCVS)
U2=f(U1)
μ=U2/U1称为转移电压比(或电压增益)。
(2)压控电流源(VCCS)
I2=f(U1)
gm=I2/U1称为转移电导。
(3)流控电压源(CCVS)
U2=f(I1)
rm=U2/I1称为转移电阻。
实验一 受控源VCVS、VCCS、CCVS、CCCS的实验研究
一、实验目的 1.了解用运算放大器组成四种类型受控源的线路原理。 2.测试受控源转移特性及负载特性。 二、原理说明 1.运算放大器(简称运放)的电路符号及其等效电路如图1-1所示:
图1-1
运算放大器是一个有源三端器件,它有两个输入端和一个输出端,若信号从
-2(a)所示,在它的外部接入不同的电路元件,可构成四种基本受控源电路,以
1
实现对输入信号的各种模拟运算或模拟变换。 3、所谓受控源,是指其电源的输出电压或电流是受电路另一支路的电压或
电流所控制的。当受控源的电压(或电流)与控制支路的电压(或电流)成正比 时,则该受控源为线性的。根据控制变量与输出变量的不同可分为四类受控源: 即电压控制电压源(VCVS)、电压控制电流源(VCCS)、电流控制电压源(CCVS)、 电流控制电流源(CCCS)。电路符号如图1-2所示。理想受控源的控制支路中只 有一个独立变量(电压或电流),另一个变量为零,即从输入口看理想受控源或 是短路(即输入电阻Ri=0,因而u1=0)或是开路(即输入电导Gi=0,因而输入 电流i1=0),从输出口看,理想受控源或是一个理想电压源或是一个理想电流 源。
转移电流比
α= iL (1 R1 )
iS
R2
α为无量纲,又称为电流放大系数。
此电路为浮地联接。
三、实验设备
序号
名
称
1 可调直流稳压电源
2 可调直流恒流源
3 直流数字电压表
4 直流数字毫安表
型号与规格 0~10V 0~200mA
数量 1 1 1 1
备注
四、实验内容 本次实验中受控源全部采用直流电源激励,对于交流电源或其它电源激励, 实验结果是一样的。 1.测量受控源VCVS的转移特性U2=f(U1)及负载特性U2=f(IL) 实验线路如图1-7。U1为可调直流稳压电源,RL为可调电阻箱。
线求出斜率tgφ,则内阻
ΔU RO=tgφ=
U OC
ΔI
I SC
用伏安法,主要是测量开路电压及电流为额定值IN时的输出端电压值UN,则 内阻为
RO= U OC U N I
N
若二端网络的内阻值很低时,则不宜测其短路电流。
11
图 3-1
图 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