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椎病的影像学研究

合集下载

颈椎病的影像学

颈椎病的影像学

颈椎病的影像学颈椎病是指颈椎结构和功能的疾病,其症状通常包括颈部疼痛、肩颈僵硬、头昏眼花等。

为了确诊和评估颈椎病的程度,影像学在临床上起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介绍常见的颈椎病影像学检查方法及其意义。

一、X线检查X线检查是最常见和最基本的影像学方法之一,也是诊断颈椎病的首选方法之一。

通过X线片,可以了解颈椎的解剖结构、骨质情况和骨突的位置,以及椎间盘的变化。

X线检查能够评估颈椎的稳定性和脊柱的整体结构,对于骨质增生、椎间盘突出、椎管狭窄等常见的颈椎病病因有较好的诊断价值。

此外,X线检查还可以帮助评估颈椎病患者是否存在颈椎前凸、后凸等姿势异常。

二、CT扫描CT扫描是一种通过多次X线照射并利用计算机重建断层图像的影像学技术。

相比于X线检查,CT扫描在诊断颈椎病方面更为精确。

CT扫描能够提供更详细的骨质结构信息,并可以观察骨质增生、脊柱畸形、椎间盘突出等病变的细节。

此外,CT扫描还可以了解椎间盘的情况,确定椎间盘突出的方向和程度,以及判断椎管狭窄的情况。

CT 扫描在术前评估和手术引导中具有重要作用。

三、MRI检查MRI是一种利用核磁共振原理进行成像的非常规影像学技术。

相对于X线和CT扫描,MRI具有更高的分辨率和对软组织的更好显示效果。

在颈椎病的诊断中,MRI被广泛应用。

MRI可以准确显示椎间盘的结构和变化,包括脱水、膨出和突出等;同时,MRI还可以显示颈椎周围软组织的病变,如肌肉劳损、韧带松弛和颈椎关节的炎症等。

此外,MRI对神经根受压的情况也有很高的敏感性。

因此,在诊断颈椎病时,MRI是最常用的影像学方法之一。

综上所述,颈椎病的影像学检查在诊断和治疗过程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X线检查能够提供颈椎的整体结构信息,CT扫描能够观察细节病变,MRI则能够准确显示软组织病变。

根据临床需要,医生会根据患者的病情选择合适的影像学检查方法,以帮助诊断和评估颈椎病的程度。

这些影像学检查在临床实践中不仅有助于确定诊断,还可以指导后续治疗的选择和评估疗效。

颈椎病的影像学

颈椎病的影像学

颈椎病的影像学颈椎病是一种常见的病症,主要表现为颈椎疼痛、僵硬和肩背部不适等症状。

影像学检查在颈椎病的诊断和治疗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介绍常用的影像学技术及其在颈椎病中的应用。

1. X线检查X线检查是最常用的影像学检查方法之一。

它可以显示颈椎的骨结构,并评估骨质的情况。

通过X线片,医生可以观察到颈椎间的间隙、椎间盘的高度和退变情况,以及椎间关节的变化。

这些信息有助于判断颈椎是否存在退变、骨质增生等问题。

2. CT扫描CT扫描能提供更为详细的颈椎图像,它可以在不同平面上观察颈椎的解剖结构。

CT扫描对于评估颈椎骨质的病理改变和椎间盘退变程度非常有效。

此外,CT扫描还可以检测椎管狭窄和椎间孔狭窄等病变,这些病变可能会导致神经根受压和疼痛。

CT扫描在颈椎手术之前的规划过程中也是必不可少的。

3. MRI检查MRI检查在颈椎病的诊断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它可以提供更准确的图像,能够显示软组织结构,如椎间盘、神经根和颈椎周围的韧带。

MRI对于评估颈椎椎间盘突出症、颈椎骨质病变、颈椎关节炎等病变非常有价值。

此外,MRI还可以评估脊髓和颈椎神经根的压迫情况,帮助医生做出正确的诊断和治疗方案。

4. 骨扫描骨扫描可以评估颈椎骨质的代谢活动和病变。

它通过注射一种放射性示踪剂来观察颈椎骨骼的代谢情况。

这种技术对于评估颈椎病的早期改变和骨质增生非常有帮助。

5. 磁振弹性成像(MRE)磁振弹性成像是一种新兴的影像学技术,可以检测和评估颈椎病中的软组织刚度。

它通过检测颈椎软组织在磁场中的振动来得出颈椎刚度及其分布图像。

这种技术对于评估颈椎椎间盘退变和颈椎关节病变非常有潜力。

总结:颈椎病的影像学检查是诊断和治疗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环。

不同的影像学技术在对颈椎病进行诊断和评估时各有优劣,并可以相互补充。

医生根据患者的病情和临床需要选择合适的影像学检查方法,以便更好地判断颈椎的病变情况,并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

有效的影像学技术可以促进早期诊断和治疗,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颈椎病的影像诊断

颈椎病的影像诊断
22
颈椎病的诊断必须具备的条件:
1. 有颈椎病的临床表现;
2. 影像学证实颈椎间盘或椎间关节有退行性变;
3. 影像学表现与临床症状一致。
如果仅有影像学表现、颈椎间盘或椎间关节退变, 而无临床症状,应该诊断为“颈椎退行性变”; 因为55岁以上人群80%影像学表现有颈椎退行性 变,而大部分无临床症状.
14
钩椎关节:由下位椎体外侧缘中后部向 上突出的钩 突(唇状)及与其相对应的上位椎体的外缘构成; 正位呈“托盘状”,左右对称。
15
8、颈椎的生理曲度: ☆ 颈椎前突,最突点一般位 于C4,
故颈椎病多发生于 C4上下方;
☆ 颈椎的前突距离测量:枢椎齿突后上缘向下至第 七颈椎体后下角划一连线,该线至C1—7椎体后线 的最宽距离,正常为12mm+-5mm。
之间基本平行。
18
9、颈椎韧带:颈椎周围的韧带对维持的内外平衡 起着重要作用;如果颈椎病无骨质改变时,而血
管、神经、韧带(尤其是黄韧带)受压或扭曲
(如某一椎体旋转)产生充血水肿,病史长者可 以纤维化,出现颈椎病症状。
椎体前有前纵韧带:
椎体后有后纵韧带:
椎体两侧有椎旁韧带:
椎弓间有黄韧带:
横突间有横突间韧带:
切凹增生征 正常下关节突
40
(五)椎间孔变窄变形:骨性椎间孔变
形、变小的原因主要是上关节突肥大和钩椎关 节增生; 平片斜位能显示椎间孔的骨性狭窄, “8”字形(系钩椎关节和上关节突同时增生) “3”字(系钩椎关节增生) 反“3”字形(系上关节突增生)。 CT和MRI可清楚显示椎间孔变窄;
41
椎间孔变形:主要表现前后径变小。 C4上关节突肥大、
35
小关节积气,关节面硬化 C3下关节突变尖硬化

颈椎病的影像学

颈椎病的影像学

05
颈椎核医学检查
骨显像
总结词
骨显像是一种放射性核素成像技术,通过显示骨骼的形态和 代谢状况来诊断颈椎病。
详细描述
骨显像通过静脉注射放射性核素标记的药物,利用其在骨骼 中的聚集和代谢来反映骨骼的生理和病理状态。在颈椎病诊 断中,骨显像可以检测颈椎骨质增生、椎间盘突出等病变, 有助于确定病变范围和严重程度。
T2加权像
01
总结词
显示病变信号
02
详细描述
T2加权像主要用于显示病变信号,能够清晰地显 示出颈椎间盘退变、突出、脊髓受压等病变。
压脂像
总结词
区分病变与正常组织
详细描述
压脂像通过抑制脂肪信号,能够更好地显示病变组织与正常组织之间的差异,有助于诊断颈椎病变。
04
颈椎血管造影
椎动脉造影
椎动脉造影是通过向椎动脉内注射造影剂,使椎 01 动脉显影的技术。
侧位片
总结词
显示颈椎的侧面结构
详细描述
侧位片是颈椎病影像学检查的重要方法之一,主要显示颈椎的侧面结构,包括颈 椎的侧方曲度、椎间隙和椎间孔等。侧位片可以观察颈椎的排列顺序、曲度和骨 质增生等情况,对于颈椎骨折、脱位和颈椎病等疾病有较好的诊断价值。
斜位片
总结词
显示颈椎的斜面结构
详细描述
斜位片是颈椎病影像学检查的重要补充,主要显示颈椎的斜面结构,包括椎间 孔和椎弓根等。斜位片可以观察椎间孔的大小、形态和骨质增生等情况,对于 颈椎病和颈椎间盘突出等疾病有较好的诊断价值。
于早期发现和诊断。
06
颈椎影像学诊断与鉴别诊断
颈椎病与颈椎骨折的鉴别诊断
颈椎病
颈椎的生理曲度可能发生改变,如颈椎前凸消失或反曲; 颈椎间盘可能发生退行性改变,如间盘高度降低、真空 征等;椎间隙可能变窄。

颈椎病的影像学

颈椎病的影像学
颈椎病的影像学
内容提要
颈椎病的影像学检查方法及价值 颈椎病的影像学表现 影像学在颈椎病术后评价的应用
颈椎病(Cervical Spondylosis)定义
(由2008年第三届全国颈椎病专题座谈会修订)
颈椎椎间盘组织 退行性改变
出现与影像学改变 相应的临床表现者
继发病理改变累及 其周围组织结构
动态MR 黄韧带的变化
4 颈椎椎体骨赘、钩椎关节、椎小关节退变
椎体骨赘
或骨桥形成
CT、MRI 椎体后缘的骨赘
椎管狭窄及颈髓受压
椎体前缘的骨赘
食管
食管受压
左侧钩突肥大
钩椎关节退变表现为颈椎钩突肥大、变尖增生以及骨赞形成,其钩椎关节间
隙变窄,关节面显示硬化。
CT扫描可观察到钩突增生肥大引起的
3.发展 (1)原因: ①甲午战争以后列强激烈争夺在华铁路的 修。筑权 ②修路成为中国人 救的亡强图烈存愿望。 (2)成果:1909年 京建张成铁通路车;民国以后,各条商路修筑 权收归国有。 4.制约因素 政潮迭起,军阀混战,社会经济凋敝,铁路建设始终未入 正轨。
髓核与母椎体体分椎离体,上形、成下游缘离出体现半 小结节,圆多形位缺于损硬影膜,外X线间及隙C,T可 偶尔位于见硬其膜边下缘骨。质硬化,T1、
T2 MRI信号与椎间盘相 似。
椎间盘突出、硬膜囊前后受压
MRI、CT椎间盘突出
脊髓异常信号
颈椎间盘突出脊髓受压时,MRI可见受累颈髓弯曲、变形,向后移位, 其内出现斑点状异常信号,提示脊髓水肿、囊性变等。
1 颈椎生理曲度异常
颈曲变小、变直、反弓 多采用Borden氏测量法 正常C值7.6~12.2mm 防止军人位、低颏位 青少年颈椎病的主要影像学特征(100%)

比较影像学在诊断颈椎病中的应用

比较影像学在诊断颈椎病中的应用

摘 要 :颈椎病是临床常见的一种疾病, 随着影像学的发展, 检查方法不V- 富, t 然而在这众多方法中最佳的诊断依据却 -
不明显 。该文通过 引入 比较影像学来分析各型颈椎病影像检 查的优势与特 点, 以利 于临床找 出各 型颈椎病 的最佳 影像
诊 断方案 , 做到有的放矢 , 优化选择 安全、 准确、 简便 的检 查方法, 而完善颈椎病的诊 疗体 系。 从
关键词 : 比较影像学; 神经根型颈椎病; 交感型颈椎病; 椎动脉型颈椎病; 脊髓型颈椎病 中图分 类号 : 3 2 R 1 文 献标 识码 : 文章编号 :0 80 0 ( 0 8 1-7 8 2 A 10 -8 5 2 0 ) 1 2 - 2 0
上下关节突的形态 与颈椎椎间盘膨出及 突出情况判断神经 颈椎病为中老年人的常见病 和多发病 , 其中 以神经根 型 、 后径 、 椎 出3 MR 发现神 动脉型 、 脊髓型 、 交感型颈椎病症状较重。在诊治过程 中, 如果仅 根是否受压 , 1孔 处是否狭 窄。据最 新数据显示 , I 靠 问诊和特殊检查 , 而不做 有针对性 的影像 学鉴别检查 , 则不易 经根 出口孔 狭 窄 的 敏感 度 、 异 度 和 精 确 度分 别 为 8 . % , 特 89 91 45 , 明确诊断 , 加之临床表现随病程的进展 而不同 , 给颈椎病 的诊 断 9 . %和 9 .% J而以椎体 与椎 弓根结合部椎 管内板为起点 ,
方 磊 房 , 敏 ,张琴明 , 刘玉超
203 ; 047 (. 1上海 中医药大 学附属 岳 阳中西医结 合医 院 20 06级硕 士研究 生 , 海 2 03 ; 上 04 7 2 上海 中医药大学 附属岳 阳中西 医结合 医 院 , 海 . 上 3上海 中医药 大学 2 0 . 05级博 士研究 生 , 上海 20 3 ) 04 7

颈椎病主要影像学的检查方法和价值研究

颈椎病主要影像学的检查方法和价值研究
带 钙化 等 。此外 更重 要 的是 可 以 除外 其他 颈 部疾 病 相 鉴别 , 颈椎 先天 如 畸型、 骨折 脱位 和肿 瘤 、 核等 。 结 3 2 C 扫描 对椎 间 盘 和骨 组 织 显示 较 好 , . T: 且能 避 免 结构 重叠 , 能 准 确地 显示 出普 通 X线 检查 不易 发现 的病 , 可直 接显示 椎 间盘 变性 、 管 椎 内韧带 变化及 其 硬脊 膜囊 、 经根 与 关 节 的情 况 。横 断层 图 象 可 以清 晰 神 地见 到 硬膜鞘 内外的 软组 织和蛛 网膜 下腔 故能正 确 地 诊断 椎 间盘 突 出症 神经 纤 维瘤脊 髓 或延髓 的 空洞症 对 于颈椎 病 的诊 断 及 鉴别 诊 断具 有一 定 的 价值 。 3 3 MR ; 有清 晰 的高分 辨率 , 软组 织 的显示 较 好 , . I具 对 因而 有利 于 发 现颈 椎的早 期 病理 变化 、 小变 化 和 发生 在 小关 节 上 的改 变 。能 清 晰 微 显示 脊髓 组织 受 压情况 , 间盘突 出 的位置 、 位方 向、 小 。 管 内 的脊 椎 移 大 椎 髓 、 经 根受压 情况 。 神 3 4 脊髓 造影 : 脊 髓型 颈椎病 的诊 断及 除外 椎 管或 椎管 内 占位性 . 对 病 变有 帮助 。 3 5 X线椎 动 脉造影 ( R : . X A) 对椎 动 脉型颈椎 病 和是 否 为血 管本 身 疾 患相 鉴别 。 此外, 如数 字减 影血 管 造 影 ( s 、 颅多 普 勒超 声 ( C 、 部 彩 D A) 经 T D) 颈 色 D p l 显像 ( D I 、 维 彩 色 超 声 血 流 成 象 技 术 等也 在 临 床 有 所 o pe r C F)三 应用。 4 在 颈 椎病治 疗 中 的意义 颈 椎病 的流 行病 学表 明 , 由于 电 脑的 普及 , 们生 活 、 作 环境 的改 人 工 变 , 得 颈椎病 的 发生越 来 越 平凡 , 使 如何 能 尽 快尽 早 的发 现 颈 椎 病 , 以及

颈椎病患者DR诊断的影像学分析

颈椎病患者DR诊断的影像学分析

颈椎病患者DR诊断的影像学分析【摘要】目的:分析颈椎病患者DR诊断的影像学应用价值。

方法:研究对象为 2021 年 9 月至 2022 年 3 月在我院接受数字化平板X线摄影机(DR)检查的颈椎病患者 60 例。

通过观察患者骨质增生、椎间隙狭窄、曲度异常、韧带钙化、颈椎序列不稳、关节突退变具体情况,来明确DR诊断的价值。

结果:本组病例DR结果为:30例为曲度异常、50例为骨质增生、49例为椎间隙变窄、18例发生关节突退变、21例韧带出现钙化、20例为颈椎序列不稳。

结论:用DR影像学诊断颈椎病后,可以清楚地显示患者的病情,根据患者实际情况,可以辅以张口位、双斜位及过屈过伸位片进行观察,能为临床治疗提供更丰富的影像学依据。

【关键词】颈椎病;DR;价值分析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和电脑、智能手机的普及,越来越多的人在日常生活中依赖电子产品,逐渐成为“低头族”。

长期的低头动作导致微循环缓慢和疲劳出现,并引发颈椎病。

并且随着时代的发展,颈椎病患病人群逐渐年轻化[1]。

颈椎病是一种常见的多因素疾病,不同的病人有不同的症状,所以临床表现也不同。

颈椎病患者会出现麻木、头晕等症状。

在严重的情况下,它会导致脑衰竭甚至瘫痪。

颈椎病的主要类型有颈椎型、神经根型、交感型、髓系型、椎动脉型、混合型等[2]。

颈椎病严重影响人们的生活质量,给家庭带来巨大的经济负担。

因此,及时有效的DR影像诊断是帮助医生了解患者病情的关键,是临床诊断的重点。

本研究主要探讨DR影像学诊断对颈椎病患者的临床价值,研究选取2020年9月至2021年9月在我院接受DR影像学诊断的6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具体研究内容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2021 年 9 月至 2022 年 3 月在我院接受影像学检查的颈椎病患者60例,其中男性39例,年龄34~68岁,女性21例,年龄32~63岁。

60例患者中,脊髓型颈椎病28例,椎动脉型颈椎病21例,交感神经型颈椎病11例。

颈椎病的影像诊断

颈椎病的影像诊断
颈椎病的影像诊断
一 定义及分型
❖ 定义:系指颈椎间盘变性及其继发的一系 列颈椎退行性病变刺激或挤压邻近的血管或 神经所引起的临床表现称颈椎病.
❖ 分型:脊髓型 神经根型 交感型 椎动 脉型
正常颈椎的影像表现
❖ 大体表现 ❖ 平片 ❖ 常规脊髓造影 ❖ CT及CTA ❖ MRI
三 颈椎退行性疾病
❖ 颈椎间盘突出症 ❖ 颈脊椎关节病
颈椎间盘突出症
❖ 占椎间盘突出症的10%,好发于C5-6及C6-7 ❖ CT表现:椎间盘膨出,膨出间盘边缘超出椎
体后缘2mm。 椎间盘突出,分为“软突”和“硬 突”。 MRI表现:突出物与变性间盘信号一致,有
窄颈与椎间盘相连或与间盘分离, 和CT所示软突对应;突出物呈不 均匀低信号,与CT所示硬突对应。
四 颈椎椎管狭窄及颈椎病
❖ 颈椎狭窄症系指椎管及椎间孔狭窄压迫了脊 髓或神经根所引起的临床表现。
❖ 由于颈椎退行性变引起的椎管狭窄症即为脊 髓型或神经根型颈椎病。
❖ 椎管狭窄分类
先天性
合并于全身骨骼发育障碍 合并于先天性脊柱畸形 发育性椎管狭窄
后天性
退行性病变 、骨折或脱 手术后 、OPLL 、氟骨 症、强直性脊柱炎 、 肥 大性骨关节症。
水肿---长T2,略长或等T1信号。病灶边缘模糊。 坏死---不均匀长T2信号,略长T1信号,病灶边缘欠清
楚。 囊变---信号同CSF,病灶边缘清楚。
神经根型颈椎病
常规脊髓造影:一个或几个水平神经根鞘袖充盈 不良、变形、缺损或消失。
CTM及MRI: 前根及/或后根,联合后的神经根 受压,水肿增粗。
于4mm
硬膜囊及脊髓呈新月形,脊髓矢状径小于等发育性椎管狭窄Fra bibliotek颈椎病密切相关。

中老年人颈椎病100例X线表现

中老年人颈椎病100例X线表现

中老年人颈椎病100例X 线表现郁文明吴从健1(湖南师范大学医学院放射科,湖南长沙410006)〔关键词〕颈椎病;X 线表现;临床表现〔中图分类号〕R44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9202(2012)02-0408-02;doi :10.3969/j.issn.1005-9202.2012.02.0961长沙市第一医院放射科第一作者:郁文明(1968-),女,讲师,主治医师,硕士,主要从事骨关节医学影像学研究。

颈椎病是中老年人的常见病,其诊断主要依据临床症状、体征和X 线表现,其中X 线平片诊断颈椎病意义重大。

笔者收集了2008年4月至2010年4月确诊的100例颈椎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X 线表现。

1资料与方法1.1对象100例患者经X 线检查确诊,其中男62例,女38例,男性患者显著多于女性(P <0.05),与从事的职业关系比较密切。

年龄41 71〔平均(52.2ʃ10.9)〕岁,其中41 50岁21例,51 60岁34例,61 71岁45例。

1.2临床症状患者多表现为颈部不适,伴放射性肩臂疼痛、麻木,头晕、恶心、心慌失眠,胸闷气短等症状。

其中,颈、肩、背、枕部疼痛62例;手臂麻木24例;头痛、眩晕14例。

发病前均无外伤史。

1.3检查方法100例患者均常规摄取颈椎正侧位和双侧斜位X 线片,部分病例摄取颈椎过伸屈位片。

同时对X 线征象(椎体边缘骨质增生、钩椎关节增生、椎间隙变窄、椎间孔缩小、韧带钙化、颈椎屈度改变等)进行记录和分析。

2结果大多数患者以骨质增生为主,有90例患者,占90%;椎管前后径变小共计86例(86%),颈椎曲度后突27例(27%),钩突增生66例(66%),椎间孔变小40例(40%),骨刺突入椎间孔37例(37%),椎间隙变窄33例(33%),韧带钙化25例(25%),椎体半脱位8例(8%),甲状软骨钙化患者最少1例(1%)。

X线征像分析:(1)椎体边缘骨质增生。

探讨不同的影像学方法诊断颈椎病的临床价值

探讨不同的影像学方法诊断颈椎病的临床价值
查 结 果显 示 , 这 5种 方 法 的诊 断 灵敏 度 都 在 9 O 以上 , 同 时 不 同 类 型 的 颈 椎 病 患 者 的 影 像 学检 查 图像 各 有 不 同 , X 线 平 片检 查适 用 于 神 经 根 型 的颈 椎 病 检 查 , C T 和 MR I 检 查都适 用于脊 髓型 的颈椎病 检查 , C T A 和 MRA 检 查 更 适 用 于椎 动 脉 型 的 颈椎 病 检 查 。 另外 还 发 现 针 对食 道 压 迫 型 的颈 椎 病 检 查 可 以采 用 X 线 平 片检 查 结 合 食 道 造 影 。
结论
针 对 不 同类 型 的 颈 椎 病 患者 采 用 最 佳 的 影 像 学检 查 方 案 有 利 于提 高 诊 断 的 正 确 率 , 缩短临床诊断 时间, 有 利
【 关键词】 颈椎病 ; 电 子 计 算 机 x射 线 断 层 扫 描 ; 磁 共振成像 ; C T 血 管造 影 ; 磁 共 振 血 管 造 影 D 0I : 1 0 . 3 9 6 9 / j . i s s n . 1 6 7 2 - 9 4 5 5 . 2 0 1 3 . 2 0 . 0 2 8 文献标志码 : A 文 章 编 号 : 1 6 7 2 9 4 5 5 ( 2 0 1 3 ) 2 0 — 2 6 9 4 — 0 2
( M RA)i n 2 O 11, we r e a n a l y z e d. Re s ul t s Th e d i a g nos t i c v a l ue s o f t he s e f i v e e x a mi n a t i o n we r e a l l m or e t ha n 9 0 .
g r a p h y ( CT ) , ma g n e t i c r e s o n a n c e i ma g i n g( M RI ) , CT a n g i o g r a p h y( CTA ) a n d ma g n e t i c r e s o n a n c e a n g i o g r a p h y

颈椎病患者的X线、CT、MRI影像学表现及诊断价值

颈椎病患者的X线、CT、MRI影像学表现及诊断价值

颈椎病患者的X线、CT、MRI影像学表现及诊断价值摘要】目的总结颈椎病在X线、CT、MRI中的影像学表现及诊断价值,以期提高对本病的认识和诊断。

方法收集近十年来关于颈椎病的影像学文献报道,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 X线平片可观察到颈椎病的大部分征象,特别是颈椎生理曲度的改变,椎间隙狭窄在颈椎病早期诊断中有重要意义。

CT能更准确地显示椎体骨质增生,椎间盘退变和突出,明确椎管狭窄的真正原因。

MRI对软组织分辨率高,能直观的看到椎间盘对硬膜囊、脊髓的压迫。

磁共振血管造影可以清晰显示椎动脉的改变。

结论任何一种影像学检查都有一定的局限性和优势,应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结合体征检查选择合适的影像学检查方法。

【关键词】颈椎病影像学表现及诊断价值颈椎病又称颈椎综合征[1],是因颈椎间盘变性所致病变节段不稳定,或外伤等因素造成椎间盘突出、骨质增生,刺激或压迫临近的神经与其他组织而引起的一系列临床症状[2],好发部位为C4-5.C5-6C6-7[3]。

中老年人是高发人群[4],近年来,随着社会节奏的加快,人们生活压力的增大,以及工作环境的改变,愈来愈多的从事长期低头、伏案工作的人群如学生、教师等开始出现颈椎病的相应症状,颈椎病有年轻化的趋势。

重视颈椎病的诊断和治疗,对于青少年的健康成长,提高中青年人的生活质量以及防止中老年人颈椎病的发生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5]。

随着影像学技术的不断进步,X线、CT、MRI检查已成为诊断颈椎病的主要影像学检查方法。

1.方法通过万方,知网,维普三大数据库,以颈椎病为关键词,文摘中以X线、CT、MRI为索引,年限定在2001年- 2012年,进行搜索,对所得的文献进行分析,得出结论。

2.结果2.1 X线平片表现:A)生理曲度变直[6-9]:颈椎成保护性的变直、后凸、前凸或反弓。

改变原因可能是颈部附近肌肉因神经受刺激引起的反射性痉挛所致。

B)椎间隙变窄[10-11]:椎体间隙变窄、不对称或休蒙氏结节,椎板密度增高等。

对比分析颈椎病的MRI、CT影像学诊断价值

对比分析颈椎病的MRI、CT影像学诊断价值

临床探索对比分析颈椎病的MRI、CT影像学诊断价值马民 (山东省青岛市黄岛区人民医院放射科,山东青岛 266400)摘要:目的:分析颈椎病的MRI、CT影像学诊断价值。

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疑似颈椎病患者92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采用CT检查和MRI检查,对比两种方式检查结果。

结果:两种检查方式诊断颈椎病方面均有较高的检出率,在诊断效能方面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CT检查在固性椎管狭窄、颈椎屈曲度异常、椎间隙狭窄方面的检出率低于MRI,P<0.05;CT在钩突增生、小关节突增生方面检出率高于MRI,P<0.05。

结论:CT与MRI在颈椎病诊断中均具有一定价值,在不同方面的显示各有优劣性,临床应酌情综合使用两种检查方式,为后期医师治疗颈椎病提供有力的依据。

关键词:MRI;CT;影像学;诊断价值颈椎病是骨科常见的一种以退行性病理改变为基础的疾病,又称颈椎综合征,其中包括颈椎骨关节炎、颈神经根综合征以及增生性颈椎炎等[1]。

主要发病原因是颈椎间盘退行性变,其次为慢性劳损、先天性畸形以及发育性颈椎椎管狭窄等因素[2]。

并可根据受累组织,分为神经根颈椎病、交感型颈椎病、脊髓型颈椎病以及椎动脉颈椎病这4中类型。

颈椎病临床常表现为上肢无力、手指发麻、颈背疼痛等,严重时亦可导致患者四肢僵硬、痉挛甚至截瘫或四肢瘫痪等,对患者生活质量造成极大影响[3]。

早期诊断颈椎病,及早进行干预治疗意义重大。

1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选择我院2018年5月至2020年5月收治的疑似颈椎病患者92例为研究对象,所所有患者均采用CT 和MRI检查,其中男49例、女43例,年龄31~57岁。

1.2 方法多层螺旋CT检查:所有患者均行CT检查时确保为同一台CT机,取患者头后仰卧位,电流220~250 mA,层厚5 mm,准直为5 mm,螺距为1.5,将原始图像与重建图像进行结合,多平面、多方位、立体的显示颈椎及周边组织结构,使医师更加准确的对患者颈椎病情况进行判断。

颈椎病在DR、CT、MRI检查中的影像学表现及其防治

颈椎病在DR、CT、MRI检查中的影像学表现及其防治

颈椎病在DR、CT、MRI检查中的影像学表现及其防治摘要】目的探讨数字化X线摄影(DR)、电子计算机体层扫描(CT)及核磁共振成像(MRI)在颈椎病诊断检查中影像学特点,探索其诊断限度及临床防治对策。

方法分析120例经临床及DR、CT、MRI检查确诊的颈椎病患者的病例资料,对其影像学表现进行回顾性总结分析。

结果DR平片能观察到颈椎病的大部分征象,特别是生理曲度改变、椎间隙狭窄在颈椎病的早期诊断及防治中具有重要意义。

但CT及MRI能更准确地显示椎体骨质增生,前后纵韧带钙化、椎间盘退变和突出,更能明确椎管狭窄的真正原因。

结论 DR平片在颈椎病的初步诊断及临床防治中有重要意义;CT及MRI对颈椎病的诊断及分型能提供更多、更准确的影像学资料,为临床制定防治对策提供了依据和参考价值。

【关键词】颈椎病数字化X线摄影(DR)电子计算机体层扫描(CT) 核磁共振成像(MRI)【中图分类号】R4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3)16-0100-02颈椎病是中老年人常见疾病,多发病,严重影响人群正常的生活与工作;近几年临床证实,发病的年龄有年轻化的趋势。

临床表现除颈肩、臂酸痛、麻木、头疼、头晕外,还有许多特殊的症状。

本文收集经临床和影像检查同时确诊的颈椎病120例,对DR平片、CT与MRI在颈椎病诊断中的影像学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

1 材料和方法1.1 临床资料本组120例中有65例做DR检查,35例做CT检查,20例做MRI检查;其中男63例,女57例,年龄18~77岁,平均年龄47.5岁,病程半年~30年。

其中18~20岁12例,20~30岁20例,30~40岁30例,40~60岁33例,60岁以上25例。

临床上以颈肩部不适、疼痛,放射到头枕部或上肢,眩晕,上肢麻木,甚重者出现双下肢痉挛,行走困难为主要症状。

1.2 方法X线摄影采用PHILIPS DR摄影机,常规摄取颈椎正侧双斜位。

颈椎病的影像学表现

颈椎病的影像学表现

颈椎病的影像学表现摘要】目的研究颈椎病的影像学表现特点,讨论颈椎病的发病机制。

方法以200例颈椎病患者资料为研究对象,对其影像学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颈椎生理曲度改变190例、椎体增生140例、椎间盘突出50例、钩椎关节增生110例、黄韧带肥厚60例、后纵韧带骨化30例、项韧带钙化50例。

结论颈椎病系一退行性变性疾病,影像学主要表现颈椎生理曲度异常,偏侧性骨质增生,椎间盘突出及周围结缔组织退行性改变,临床上引起一系列神经、血管受压症状,影像学分析必须与颈椎平片CT检查相结合综合分析。

【关键词】颈椎病影像学表现分析颈椎病是一种常见病,其发病以中老年为多,近年来发病年龄逐渐年轻化,其病程长,易反复发病,临床症状表现不一,轻则颈后、肩背、上肢酸痛、麻木不适、头晕头痛,重则上述症状明显加重,严重影响人们日常生活和正常工作,已成为一社会问题[1]。

因此,早期准确诊断、早期治疗十分重要。

影像学检查是颈椎病临床诊断的主要依据,其影像学表现多种多样,近年来国内外虽有不少文献报道,但只是对某一征象及某一检查方法的论述,对颈椎病发病机制及影像学表现缺乏系统的对照分析。

本文回顾我院2006年至2007年颈椎病患者200例,对其X线平片及CT进行综合分析,总结了颈椎病的影像学表现,提出了退行性变是颈椎病的发病基础,颈椎偏侧性失稳是引起颈椎病一系列影像学表现及临床症状的主要原因。

1 资料及方法1.1 临床资料本组200例病例,男110例,女90例,年龄20~70岁,临床症状大多以颈后肩背部酸疼不适,单侧或双侧上肢发麻疼痛,部分病例伴头昏、头痛。

病人均多次经颈部牵引治疗,72%的病人有不同程度的症状好转,所有病人均经影像学检查及临床治疗证实为颈椎病。

1.2 检查方法全部病例均拍颈部正侧位、双斜位平片及CT扫描。

颈椎侧位片以上齿列处于水平时为颈椎中间位侧位片。

判断颈椎曲度变直及反曲的测量方法是以C2椎体前上缘和C7椎体前下缘为A、B两点,将A、B两点间相连成a线,然后连接各椎体前缘成弧线c,再由c线的最突出点做c线到a线的垂线,所得值即为颈椎生理曲度值。

颈椎病的CT影像学诊断价值探讨

颈椎病的CT影像学诊断价值探讨
Me t h o d Cl i n i c a l d a t a a n d CT i ma g e s o f 2 0 6 c a s e s o f p a t i e n t s wi t h c e r v i c a l s p o n d y l o s i s we r e a n a l y z e d r e t r o —
关键 词 : 颈椎病 ; c T; 诊 断
中 图分 类 号 : R 4 4 5 . 4 文献标识码 : A
Di s c u s s i o n o n Di a g n o s t i c Va l u e o f CT I ma g i n g i n Ce r v i c a l S p o n d y l o s i s
d i a me t e r o f u n c i n a t e p r o c e s s wi t h h y p e r o s t e o g e n y a t t h e r e a r e d g e,h y p e r p l a s i a o f t h e f r o n t a n d r e a r p a r t s o f
we r e s h ow n a s h ype r pl a s i a a t r e a r e d ge of t he ve r t e br al b o dy,os s i f i c a t i on o f r e a r l ong i t u di na l l i g a me nt ,na r r o w
混合 型 2 7例 , C T 表 现 可 见 以上 各 型 , 无 明 显 特 异 表 现 形 式 。结 论 C T检 查可充 分显示颈椎 椎体及 椎 间隙 解剖 结 构 、 骨质 增 生 的 范 围 和 程 度 、 椎 间盘 的情 况 以 及 韧 带 的 病 变 , 为 临床 分 型提 供 可 靠 、 准 确 的诊 断依 据 。

基于X线平片的颈椎影像学参数研究进展

基于X线平片的颈椎影像学参数研究进展

·专家讲座·基于X线平片的颈椎影像学参数研究进展朱炎杰贺石生*(同济大学附属第十人民医院骨科,上海 200072)摘 要颈椎病发病率越来越高,颈椎牵引是颈椎病最常用的保守治疗方法之一。

颈椎牵引前需完善影像学检查,颈椎X线平片检查作为门诊最常用的影像学检查,能够提供大量的影像学参数,为明确病因、评估牵引安全性、对比牵引疗效提供参考。

关键词颈椎病;颈椎牵引;X线平片;影像学参数中图分类号:R681.5+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6-1533(2020)06-0014-03Research progress of cervical vertebra imaging parameters based on X-rayZHU Yanjie, HE Shisheng(Orthopedic Department of Shanghai Tenth People’s Hospital, Shanghai 200072, China) ABSTRACT The incidence of cervical spondylosis is getting higher and higher, and cervical traction is one of the most commonly used conservative treatment methods for cervical spondylosis. Before cervical traction, imaging examination should be improved, as the most commonly used imaging examination in outpatient clinic, X-ray can provide many imaging parameters, which can provide reference for defining the etiology, evaluating the safety of traction and comparing the effect of traction.KEY WORDS cervical spondylosis; cervical traction; X-ray; imaging parameter颈椎是人体脊柱最灵活的部分,同时承受着头部的重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颈椎X线正位、侧位、斜位片及动力位片;X线脊髓造影,评价…
体位、中心线等
显示骨质结构优于MR
(2)颈椎CT平扫 多层螺旋CT薄层扫描、MPR、 3D重建 脊髓造影后CT扫描(CTM) 椎管多层螺旋CT仿真内窥镜成像(CTVE)
CTM有助于了解脊髓及神经根的受压情况
颈椎CT平扫、MPR重建
Ⅰ型 终板内裂隙形成、邻近骨髓内富含血管的纤维 组织形成。T1WI为低信号,T2WI为高信号。 Ⅱ型 骨髓内脂肪替代,T1WI和T2WI信号均增高 Ⅲ型 广泛骨质硬化,T1WI和T2WI信号均降低
髓核T2WI信号减低
椎间盘突出
CT、MRI表现为退变椎间盘呈局限性软组织块影突出或呈盘状超出椎体边周缘,并可见脊神经根或脊髓受压。
按照突出的部位分为: 前突型并不少见,由于纤维环前侧较厚和 前纵韧带较宽关系,这种突出程度并不严 重 中央型 旁中央型(外侧型) 侧方型(远外侧型) 膨出型 脱出型 前突型 许莫氏结节
膨出、脱出及许莫氏结节可 认为是椎间盘突出的一种特 殊类型。
髓核与母体分离,形成游离体小结节,多位 椎体椎体上、下缘出现半圆形缺损 于硬膜外间隙,偶尔位于硬膜下 。 影,X线及CT可见其边缘骨质硬化 ,T1、T2 MRI信号与椎间盘相似。
椎动脉DSA、CTA、MRA、CDFI 主要表现为椎动脉的受压、移位、迂曲、狭窄、闭塞等改变 依据尸体椎动脉外径测量的结果,平均为4.0±0.7 mm
CDFI及TCD均能测得椎动脉血流速度减慢
横突孔 变形 变小
椎动脉MRA 显示受压、迂曲
四、 影像学在颈椎病术后评价的应用
1 X线、CT、MRI常用于颈椎病术后观察支架、人工椎间盘等 手术植入物及内固定器的状况,是颈椎病术后评价其疗效和预 后的重要手段。
椎小关节退变表现为关节突之关节间隙模糊,关节面欠光滑及骨质增生硬化、关节腔内积气、滑膜 囊肿
椎小关节面增生硬化、关节腔内积气
5 颈椎间盘退变(变性、突出)
椎间盘变性 X线仅可显示间接征象,表现为颈椎椎间隙变窄。 CT表现为椎间隙变窄、椎间盘内气体影。 MRI
(1)髓核改变:可见椎间盘高度变扁 早期 T2WI信号减低,晚期T2WI呈高信号 (2)纤维环改变:纤维环撕裂T2WI呈高信号。 (3)终板改变:终板退变分为三型
个体差异及体位摆放不甚精确、组织结构重叠及放大效应,椎间孔X线测量的准确性较低。 通过目测,与上、下相邻的椎间孔或对侧椎间孔对比 。
双斜位椎间孔
CT 3D 显示
C6-7椎间孔狭窄
7 横突孔及椎动脉异常
椎动脉型颈椎病,可表现~~
横突孔异常主要为变形、变小,陈兆秋等提出以5mm作为国人横突孔直径的正常下限。
2 鉴别瘢痕组织和突出复发 颈椎病术后仍会有许多患者症状未得到彻底改善,最常 见的原因是瘢痕组织形成和椎间盘突出复发。 瘢痕组织与椎间盘不易区分,CT、MRI增强扫描可鉴别
瘢痕组织明显强化 其内包绕的神经根呈边界清楚的低信号结构 突出的椎间盘或残留的椎间盘多数不强化 在延迟扫描时出现弥漫的强化或环形强化
主要指下颈椎不稳 颈椎椎前缘、椎后缘及棘突后缘连线连续性中断,台阶征。 下颈椎不稳可测量颈椎水平和角度位移
李家顺认为国人下颈椎不稳的X线诊断标准:水平位移>3 mm或角度位移>10°
屈伸运动MR,C3椎体移位不稳
3 颈椎韧带退变
前纵韧带、后纵韧带及项韧带 黄韧带 肥厚或钙化
钙化或骨化影
MRI横断面呈结节型或V字型,T1WI等信号, T2WI低信号 正常颈椎黄韧带厚度小于1.5mm。(3~5mm?)
参考文献
[1] 李增春,陈德玉,吴德升等.第三届全国颈椎病专题座谈会纪要[J].中华外科杂志,2008,46(23):1796-1799. [2] 赵定麟主编.脊柱外科学.上海,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1996;188-198,210. [3] 李成录.颈椎病临床与多层螺旋CT研究[J].中外医疗, 2008,30(10):156-157. [4] 陈云涛.多层螺旋CT仿真内窥镜在骨性椎管病变诊断中的应用[J].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2005, 12(7): 401403. [5] 陈纲,罗樱,马强华,等.磁共振脊髓水成像在椎管病变诊断中的应用[J].医疗卫生装备,2010,31(4):61-63. [6] 李智斐,钟远鸣,张家立,等.颈椎动态MRI对脊髓型颈椎病手术入路选择的意义[J].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2009,19(11):832-834. [7] 曹晓建,任亚军,蒋燕妮.椎动脉CT血管成像对椎动脉型颈椎病的诊断意义[J].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版),2006,26(12):1220-1223. [8] 徐德永,栾红梅.椎动脉型颈椎病的MRI应用[J].实用放射学杂志,1997,14(4):224. [9] ORL J Otorhinolaryngol Relat Spec 2000 Mar-Apr;62(2):63-7. [10] 王成林.颈椎生理曲度的X线测量[J].中华放射学杂志,1991.25(2). [11] 税永平.青少年颈椎病的影像学表现(附81例分析) [J].中外医疗,2010.36(25).:14-16. [12] 李家顺,石志才,贾连顺,等.退行性下颈椎不稳征的临床特征与放射学测量(附197例临床报告)[J].中国脊柱脊 髓杂志, 1998, 8(5): 255-258. [13] 陈星荣,沈天真,段承祥,等.全身CT和MRI.上海:上海医科大学出版社, 1994. [14] Yoganandan N,Kumaresan S,Pintar FA.Geometricaland mechanical propert ises of human cervical spine Ligaments[J].J Biomech Eng,2000,122(6):623-629.
神经根、脊髓、椎动脉、交感神经 及脊髓前中央动脉等
一、颈椎病的分型
颈型 神经根型 脊髓型 椎动脉型 交感神经型 其他型(食管受压型、颈椎失稳型、脊髓前中央动脉受压型) 混合型
赵定麟
分型
颈椎病前期 颈椎间盘征期 骨源性颈椎病 脊髓变性期
二、颈椎病的影像学检查方法及其评价
X线 CT MR 血管成像
(DSA、CTA、MRA、CDFI、TCD)
韧带退变
动态MR 黄韧带的变化
4 颈椎椎体骨赘、钩椎关节、椎小关节退变 椎体骨赘
X线 椎体的前后缘、上下缘呈唇样、刺状或骨桥形成 CT、MRI 椎体后缘的骨赘 椎管狭窄及颈髓受压 椎体前缘的骨赘 食管
食管受压
左侧钩突肥大
钩椎关节退变表现为颈椎钩突肥大、变尖增生以及骨赞形成,其钩椎关节间隙变窄,关节面显示硬化。 CT扫描可观察到钩突增生、外、后三侧骨性结构如椎体边缘、椎板、钩椎关节与上、下关节突的 增生,椎间盘偏侧突出等造成侧隐窝空间缩小。
CT及MR显示正常人侧隐窝矢状径一般在5mm 以上,如果小于2~3mm,临床有症状者,即可 诊断侧隐窝狭窄。
椎间孔狭窄
椎小关节、钩椎关节退变及骨刺形成,可使椎间孔变形、变小。 X线斜位片及CT三维重建均可显示 正常人第4~7颈椎椎间孔的前后径平均为6.5毫米土1.0毫米
6 椎管、侧隐窝、椎间孔狭窄
椎管狭窄 颈椎间盘突出 后纵韧带、黄韧带肥厚钙化 椎体后缘、椎板骨质增生
椎管矢径 小于10毫米绝对狭窄 10.1~12毫米为相对狭窄 12.1~14毫米为临界椎管 大于14毫米为正常
椎管比值=颈椎椎管矢径(毫米)/颈椎椎体矢径(毫米) 国人颈椎正常椎管比值为大于0.75,小于0.75为椎管狭窄
脊髓受压,T2WI高信号
脊髓伪影
MRM表现(颈椎间盘突出时)
椎间盘层面高信号脑脊液的腹侧,出现弧形充盈缺损压迹,脊髓或马尾神经根受压移位,蛛网膜下腔部 分阻塞,神经根袖出现移位、变形、截断、消失等征象。 椎间盘突出伴黄韧带肥厚,使造影柱呈串珠样改变。
判断颈椎间盘突出的程度
可测量突出部分矢径的最大值 小于2mm为轻度 位于2~5mm为中度 大于5mm为重度
[15] Cassar-PullicinoVN. MRI ofthe aging andhernating intervertebral disc [J]. EJR,1998, 27: 214-228. [16] 杜育彬,常时新,郝楠馨,等.自动拼接全脊柱磁共振水成像在椎间盘疾病中的诊断价值[J].同济大学学报(医学 版), 2007, 28 (2):89-92. [17] Mizuno J,Nakagawa H,Inoue T,et al.Clnicopathological studyof―snake eye-appearance‖in compressive myelopathy of the cer-vical spinal cord[J].J Neurosurgeon,2003,99(2):162-168. [18] 李晶,宋小燕,鲁燕莉,等. 颈椎病患者MRI T2WI髓内有高信号与无高信号的比较研究[J].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 杂志,2002, 24(10):577-579. [19] Weidauer S, Nichtweiss M, Lanfermann H,et al.Spinal cord infarction: MR imaging and clinical features in 16 cases [J].Neuroradiology,2002,44:851 7. [20] ThelanderU,FagerlundM,Fribergs,et al.Describing the sizeof lumbar disk herniations using computed tomogrphy Acom-parison of differe[J].Spine,1994,19(17)1979-1984. [21] 党耕町,王超,陈仲强,等.比值法与发育性颈椎管狭窄的诊断[J].中国脊柱脊髓杂志,1992, 2 (4):146. [22] 陈兆秋,李文武,刘旭林,等.椎动脉型颈椎病的CT诊断价值[J].实用放射学杂志,1993,9(9):527-530. [23] MullinWJ, HeithoffKB, GlbertTJ,et aMagnetic resoncance evaluation of recurredisc hernation is gadolinium necessary [J]. J Spine, 2000, 25 (12): 1493-1499. [24] Cherubino P, Benazzo F, Borromeo U, et al: Degenerative arthritis of the adjacent spinal joints following anterior cervical spinal fusions: clinicoradiologic and statistical correlations. Ital J Orthop Traumatol 16:533 –543, 199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