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3.1《仰望天空》教案
三年级科学下册新教科版《3.1仰望天空》教案
三年级科学下册新教科版《3.1仰望天空》教案一. 教材分析《3.1仰望天空》是三年级科学下册新教科版的一课,主要让学生通过观察天空,了解天空中的各种现象,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科学思维。
本课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密切相关,易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材以天空中的物体和现象为主线,引导学生探究天空的奥秘。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思考能力,对周围的世界充满好奇。
但学生在观察天空时,可能只注意到一些表面的现象,对于天空中的规律性东西还不够敏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帮助他们发现天空中的奥秘。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天空中的各种现象,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
2.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发展学生的科学思维。
3.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讨论等方式,探究天空中的奥秘。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通过观察天空,发现天空中的各种现象。
2.难点:培养学生对天空现象的探究能力和科学思维。
五. 教学方法1.观察法:让学生观察天空,发现天空中的各种现象。
2.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彼此的观察和思考。
3.讲授法:教师讲解天空中的奥秘,解答学生的疑问。
六. 教学准备1.准备天空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
2.准备观察天空的道具,如望远镜、画纸等。
3.准备教学PPT,展示天空中的各种现象。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天空的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关注天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提问:“你们注意过天空中的哪些现象?今天我们要一起来探索天空的奥秘。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PPT展示天空中的各种现象,如太阳、月亮、星星、云彩等,同时讲解这些现象的产生原因。
引导学生认真观察,并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观察天空,用望远镜、画纸等工具记录下自己看到的 sky phenomena。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4.巩固(5分钟)教师邀请几名学生分享自己的观察成果,让大家一起交流学习。
教科版小学科学新版三年级下册科学第三单元第1课《仰望天空》教案
观点,达成共识。
6.了解和意识到太阳和月球是我们生存的天体环境的一部分,太阳和月球与地球朝夕相伴,
对生活在地球的人类有很大影响。
重点
知道太阳和月球相同点和小向点。
难点
理解模拟实验的一般过程以及模拟实验结果对探究问题的解释。
通过模拟实验,来找一找原因。
实验目的:探究月球和太阳大小不同却看起来大小差不多的
原因。
实验材料:观察纸筒、大小/、同的两个圆纸片。
实验猜想:可能和有关。
实验设计:找到合适的位置和距离,观察当两个圆纸片看起来
大小差不多时,它们与观察位置的距离。
学生进行
模拟实验。
观察纸筒大小不同的圆蛾片
实验步骤:
(1)选择合适的观察位置,保持观察纸筒的位置不变。
研讨:通过我们的初步比较,你知道太阳和月球有哪些相同 和/、同?
1.相同点:都是球体、都仕太阳系、都与地球后管切的关系、 都有引力。
2.不问点:太阳质量巨大、引力大、恒星(发光发热)、地 球围绕太阳运转、表向由大里至『工和氢气组成
月球质量小、引力小、真空、地球的卫星(围绕地球运转)、 本身不发光发热、表向由岩石构成
行。观看太阳、地球、月亮是怎么转动的?视频资料。
探索:分享我们知道的太阳和月球的知识。
1.分享太阳的知识。认识太阳。太阳位于太阳系的中心,它
的质量占太阳系总质量的99.86%,其他天体都围绕太阳公转。
同时太阳还是整个太阳系中唯一能够自身发光的恒星。太阳
是一个炽热的气态星球,表面温度大约是6000摄氏度。它所 发出的光和热,照亮和温暖着整个太阳系。太阳是太阳系的
们都知道什么?它们有什么相同和/、同?
教科版三年级下册《科学仰望天空》教案
教科版三年级下册《科学仰望天空》教案一. 教材分析《科学》教科书三年级下册的《仰望天空》一课,主要让学生通过观察天空,了解天空中的物体和现象,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科学思维。
这一课内容丰富,贴近学生的生活,能够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描述能力,对天空中的物体和现象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他们对天空的认知还比较片面,缺乏系统性和科学性。
通过这一课的学习,可以帮助学生建立科学的天空观,提高他们的观察和思考能力。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观察天空,了解天空中的物体和现象。
2.培养学生观察、描述和思考的能力。
3.帮助学生建立科学的天空观,提高他们的科学素养。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通过观察天空,了解天空中的物体和现象。
2.难点:培养学生观察、描述和思考的能力,帮助他们建立科学的天空观。
五. 教学方法1.观察法:让学生观察天空,描述天空中的物体和现象。
2.讨论法: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观察心得和思考。
3.讲授法:教师讲解有关天空的知识,引导学生进行思考。
六. 教学准备1.准备天空的图片或视频,用于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
2.准备有关天空的资料,用于教师讲解和学生阅读。
3.准备记录卡片,用于学生记录观察和思考的结果。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天空的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观察天空,提出问题:“你们看到了天空中的哪些物体和现象?它们是什么样子的?”2.呈现(10分钟)呈现有关天空的资料,引导学生了解天空中的物体和现象,如太阳、月亮、星星、云彩等。
同时,引导学生思考这些物体和现象的特点和变化。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观察,记录天空中的物体和现象。
教师巡回指导,引导学生进行准确的观察和描述。
4.巩固(5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观察心得和思考。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评价和总结。
5.拓展(5分钟)引导学生思考天空中的物体和现象与人类生活的关系,如天气预报、导航等。
三年级科学《仰望天空》教案(教科版)
三年级科学《仰望天空》教案(教科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观察天空,了解天空的常见现象,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2. 让学生认识太阳、云、星星等天空中的常见事物,增强学生对自然环境的认识。
3. 培养学生用科学的方法探究天空现象,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4. 培养学生热爱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
二、教学内容1. 天空中的常见现象:日出、日落、云彩、星星等。
2. 天空中的常见事物:太阳、云、星星等。
3. 天空现象的探究方法。
三、教学重点1. 让学生通过观察,了解天空的常见现象。
2. 让学生认识太阳、云、星星等天空中的常见事物。
3. 培养学生用科学的方法探究天空现象。
四、教学难点1. 让学生用科学的方法探究天空现象。
2. 培养学生热爱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
五、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天空现象的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
2. 学生准备观察天空的记录本。
3. 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带领学生观察天空,引导学生关注天空的常见现象。
2. 学生分享自己观察到的天空现象。
二、新课导入(10分钟)1. 教师展示天空现象的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引导学生认识太阳、云、星星等天空中的常见事物。
2. 教师讲解天空现象的探究方法。
三、课堂探究(10分钟)1. 教师提出探究任务,让学生分组观察天空,记录下自己观察到的现象。
2. 学生分组观察天空,并进行记录。
3. 各组学生分享自己的观察成果。
四、总结与拓展(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天空现象的特点。
2. 学生分享自己的感受,表达对自然环境的热爱。
3. 教师提出保护环境的倡议,引导学生树立环保意识。
五、课后作业(课后自主完成)1. 学生根据自己的观察记录,绘制一幅天空图。
2. 学生家长参与评价,共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科学素养。
六、教学评价1. 通过学生的观察记录和天空图,评价学生对天空现象的理解和认识。
2. 通过课堂讨论和分享,评价学生对天空现象的探究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仰望天空(教案)三年级下册科学教科版
《仰望天空》教学设计【教材分析】《仰望天空》选自教科版科学教材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太阳、地球和月球》的第 1 课。
本课作为单元的起始课,首先是以简笔画的形式,让学生画一画写一写已经知道的关于地球和月球的知识。
学生将通过图画、知识分享会、视频简介和模拟实验三种学习形式,收集和了解关于太阳和月球的更多特征信息,记录在活动手册的维恩图中。
《仰望天空》总的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聚焦,太阳和月球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点;第二部分探索,学生围绕“太阳比月球大的多,但为什么它们看起来一样大?”这个问题开始探索,主要渠道以模拟实验来验证他们的观点;第三部分研讨,初步了解了太阳和月球的相同点和不同点,研讨得出太阳到地球的距离比月球到地球的距离远,导致我们的视觉差以为太阳和月球一样大。
最后知识延伸“关于太阳和月球,你还想知道什么?”充分调动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学情分析】为了更了解学生的前概念,在本课教学之前,我对学校40名学生进行了一次课前调查。
通过课前调查,我发现大部分想学生对太阳,地球和月球有了一定的了解,但是了解程度程度参差不齐,了解的内容较为分散,学生对于太阳和月球在广度和深度上理解得并不充分。
大部分学生对太阳、地球、月球的了解比较浅显,概念比较模糊。
三年级孩子已经初步具备了根据已有经验对问题做出简单的推测的能力,也了解了需要通过事实依据来验证自己的推测,但如何用实验结果来验证自己的推测能力需要学习支架,特别是实证方法是如何准确实现证据的收集。
其次是观察与描述的能力,语言描述实验现象的能力也需要进行概括和归纳的训练。
【大概念与课程标准】大概念:在太阳系中,地球、月球和其他星球有规律地运动着。
课程标准:1.知道月球是地球的卫星。
2.描述月球表面的概况。
3.知道太阳是一颗恒星。
【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目标1.了解太阳是--颗恒星,太阳给地球带来光照和热量。
2.了解太阳和月球都是球体,但是它们的表面各不相同。
3.理解太阳和月球到地球的距离不同。
2020新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下册《3.1.仰望天空》教案含教学反思
2020新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下册《3.1.仰望天空》教案含教学反思一. 教材分析《3.1.仰望天空》这一课是2020新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下册的第一课,主要让学生通过观察天空,了解天空中的各种现象,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探究欲望。
本节课的内容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紧密相连,易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材中提供了丰富的图片和实例,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思考能力,他们对天空有一定的了解,但可能没有系统地思考过天空中的各种现象。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能够更加全面地认识天空,提高观察和思考能力。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观察天空,了解天空中的各种现象。
2.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探究欲望。
3.提高学生的观察和思考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通过观察天空,了解天空中的各种现象。
2.难点: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探究欲望,提高学生的观察和思考能力。
五. 教学方法1.观察法:让学生观察天空,了解天空中的各种现象。
2.讨论法: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观察心得。
3.讲授法:教师讲解天空中的各种现象,解答学生疑问。
六. 教学准备1.准备天空的图片和实例,用于展示和讲解。
2.准备观察天空的工具,如望远镜等。
3.准备小组讨论的模板,方便学生分享观察心得。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天空的图片和实例,引导学生关注天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展示天空中的各种现象,如太阳、月亮、星星、云彩等,让学生观察并说出它们的特点。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观察天空,用望远镜等工具进行实地观测,记录下自己观察到的现象。
4.巩固(5分钟)学生分享自己的观察心得,讨论天空中的各种现象,加深对天空的了解。
5.拓展(5分钟)引导学生思考天空中的现象与人类生活的关系,如天气变化、导航等。
6.小结(5分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天空中的各种现象及其重要性。
7.家庭作业(5分钟)布置观察天空的作业,让学生继续关注天空,培养观察习惯。
温州市新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下册第三单元第1课《仰望天空》教案
温州市新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下册第三单元第1课《仰望天空》教案一. 教材分析《仰望天空》这一课主要让学生从生活的角度来认识天空,了解天空中的常见物体,如太阳、月亮、星星等,以及它们的基本特征。
通过对天空的观察和探索,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思考能力。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具备一定的生活经验和观察能力,对天空中的物体有一定的了解。
但在观察和描述天空时,可能会存在一定的模糊性和主观性。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进行有序观察,培养学生的观察和表达能力。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认识天空,了解天空中的常见物体及其基本特征。
2.培养学生观察和思考能力,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
3.培养学生有序观察、合作学习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天空中的常见物体及其特征。
2.培养学生有序观察、合作学习的能力。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情境,引导学生关注天空,了解天空中的物体。
2.观察法:引导学生有序观察天空,培养学生观察能力。
3.合作学习法:分组进行观察和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天空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
2.准备观察天空的工具,如望远镜、纸笔等。
3.提前安排好户外观察时间。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视频等资源,引导学生关注天空,激发学生对天空的好奇心。
2.呈现(5分钟)展示天空中的常见物体,如太阳、月亮、星星等,引导学生了解它们的基本特征。
3.操练(15分钟)分组进行户外观察,让学生亲自观察天空,记录下自己看到的物体及其特征。
4.巩固(5分钟)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的观察成果,互相交流,巩固对天空的认识。
5.拓展(5分钟)引导学生思考:天空中的物体有什么作用?它们与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关系?6.小结(5分钟)总结本节课的收获,强调观察天空的重要性,激发学生对科学的热爱。
7.家庭作业(5分钟)布置观察作业:让学生在课后继续观察天空,记录下天空中的变化。
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下册第三单元《3.1仰望天空》教案
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下册第三单元《3.1仰望天空》教案一. 教材分析《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下册第三单元《3.1仰望天空》》是一节科学课,主要让学生通过观察天空,了解天空中的物体和现象。
教材中包含了丰富的图片和实例,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思考能力,他们对于天空中的物体和现象有一定的了解,但可能缺乏系统的认识。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观察、思考,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天空中的物体和现象,如太阳、云、星星等。
2.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和表达能力。
3.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了解天空中的物体和现象。
2.难点: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和表达能力。
五. 教学方法1.观察法:让学生观察天空,了解天空中的物体和现象。
2.讨论法:让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彼此的观察和思考。
3.讲授法:教师讲解天空中的物体和现象,解答学生的问题。
六. 教学准备1.准备天空的图片和视频,用于展示和引导学生观察。
2.准备相关的问题,用于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和视频,引导学生观察天空,让学生说出他们看到的天空中的物体和现象。
2.呈现(10分钟)展示天空的图片和视频,让学生观察并说出他们看到的天空中的物体和现象。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这些物体和现象是什么?它们有什么特点?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彼此的观察和思考。
教师提问,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和表达。
4.巩固(10分钟)教师讲解天空中的物体和现象,解答学生的问题。
学生通过听讲和提问,巩固所学知识。
5.拓展(10分钟)教师提出一些拓展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天空中的物体和现象有什么作用?它们与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关系?6.小结(5分钟)教师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天空中的物体和现象的特点和作用。
7.家庭作业(5分钟)让学生观察天空,记录下他们看到的天空中的物体和现象,并思考它们的特点和作用。
三年级科学《仰望天空》教案(教科版)
三年级科学《仰望天空》教案(教科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天空的基本知识,知道天空中有哪些常见的物体。
2. 培养学生观察天空的习惯,提高对自然环境的认知能力。
3. 引导学生运用科学方法,探究天空中的物体和现象。
4.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提高沟通表达能力。
二、教学内容第1课时:天空中的物体1. 天空中的太阳2. 天空中的云朵3. 天空中的鸟类4. 天空中的飞机第2课时:天空中的行星1. 太阳系的介绍2. 地球和其他行星的特点3. 行星的运动规律第3课时:天空中的星星1. 星星的分类2. 恒星和行星的区别3. 星座的认识第4课时:天空中的天文现象1. 日出日落2. 彩虹3. 流星4. 极光第5课时:天空中的气象现象1. 云的形态变化2. 风的形成3. 雨雪的产生4. 天气与气候的区别三、教学过程1. 导入:引导学生观察天空,分享自己观察到的天空中的物体和现象。
2. 新课导入:介绍天空中的基本物体和现象,如太阳、云朵、鸟类、飞机等。
3. 课堂探究:分组讨论,让学生深入了解天空中的行星、星星、天文现象和气象现象。
4. 实践活动:组织学生进行户外观察,记录天空中的物体和现象。
5. 总结与反思:让学生谈谈对本节课学习的收获,分享自己的观察心得。
四、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积极性和合作意识。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作业中对天空物体和现象的观察记录和总结。
3. 户外观察报告:评估学生在户外观察活动中对天空物体和现象的认知程度。
五、教学资源1. 图片素材:天空中的太阳、云朵、鸟类、飞机等图片。
2. 视频素材:关于行星、星星、天文现象和气象现象的视频。
3. 观察工具:望远镜、相机等。
4. 教学课件:PPT课件,包含天空物体和现象的介绍、知识点讲解等。
六、教学策略1. 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并寻找答案。
2. 利用观察、实验、讨论等教学手段,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合作意识。
2021-2022新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下册3-1《仰望天空》教案
2021-2022新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下册3-1《仰望天空》教案一. 教材分析《仰望天空》这一课主要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天空,了解天空中的各种现象,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通过这一课的学习,使学生能够认识并描述天空中的太阳、云、星星等基本天体,知道它们的特点和变化,从而提高学生的观察和描述能力。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描述能力,他们对天空有一定的认识,但并不全面。
通过前面的学习,他们对科学有了初步的认识,对探索未知充满好奇。
在观察天空的过程中,他们可能会提出一些问题,这也为课堂的展开提供了很好的契机。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认识并描述天空中的太阳、云、星星等基本天体。
2.培养学生观察和描述天空的能力,提高他们的科学素养。
3.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激发他们探索未知的欲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认识并描述天空中的太阳、云、星星等基本天体。
2.难点:培养学生观察和描述天空的能力,以及激发他们探索未知的欲望。
五. 教学方法1.观察法:让学生观察天空,描述所看到的现象。
2.讨论法:分组讨论,分享彼此的观察和发现。
3.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提出问题,激发他们的探究欲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天空图片、太阳、云、星星等天体的图片。
2.教学道具:太阳、云、星星等天体的模型。
3.分组讨论的准备:每个小组准备一张白纸和彩笔。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天空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天空,让他们说出自己看到的天空中的现象。
教师通过提问,引导学生关注天空中的太阳、云、星星等基本天体。
2.呈现(10分钟)教师展示太阳、云、星星等天体的图片和模型,让学生观察并描述它们的特点。
教师通过提问,引导学生了解这些天体的变化和规律。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彼此的观察和发现。
教师巡回指导,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并帮助他们解决。
4.巩固(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检查学生对天空的认识和描述能力。
新教材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下册:3.1.仰望天空 教案
新教材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下册:3.1.仰望天空教案1.仰望天空【教学目标】1.了解太阳和月球的基本知识。
2.简单比较太阳和月球的相同和不同之处。
3.经历模拟实验,培养细致、认真的观察记录能力,学会运用思辨的方法获得科学概念。
【教学重难点】1.简单比较太阳和月球的相同和不同之处。
2.经历模拟实验,培养细致、认真的观察记录能力。
【教学准备】观察圆筒、大小不同的圆纸片、教学课件等。
【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聚焦问题。
教师导入:我们白天能看到耀眼的太阳,晚上可以看到明亮的月亮。
关于太阳和月球,你们知道什么?它们有什么相同和不同。
二、学单导学,自主探究。
1.分享我们知道的关于太阳的知识。
(1)学生交流后汇报,教师板书。
(2)教师出示课件,展示太阳和月球的图片与相关资料。
(3)教师引导学生归纳得到太阳和月球的感性特征:①太阳、月球都很大,是球体。
②太阳和月球都离地球很远。
③太阳的温度很高。
④用涂黑的玻璃片观察太阳表面有黑斑。
⑤月球会发“光”。
⑥月球表面有明暗区域。
2.简单比较太阳和月球的相同和不同之处。
(1)教师提问:同学归纳了月球和太阳的特征,那么你们再来比较一下月球和太阳的相同和不同之处。
(2)学生汇报结果,教师引导学生用维恩图的形式记下我们观察比较的结果。
3.比较太阳和月球的大小。
(1)教师指导学生仿照课本P44展开模拟实验。
(2)实验中,教师明确实验需要注意的问题:在什么情况下,太阳和月亮一样大?在什么情况下,太阳和月亮大小相差很大?(3)学生开展模拟实验,记录现象并汇报结论。
(4)教师引导学生继续在维恩图中添加我们的比较。
三、深入研讨,建构认识。
1.总结太阳和月球的相同和不同。
(1)教师指名学生:通过我们的初步比较,你知道太阳和月球有哪些相同和不同?(2)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补充总结。
2.补充分享关于太阳和月球的更多知识。
(1)教师提问:关于太阳和月球,你们还想知道什么?(2)教师根据学生的意见,适当补充分享更多关于太阳和月球的知识。
《3.1 仰望天空》学历案-小学科学教科版17三年级下册
《仰望天空》学历案(第一课时)一、学习主题本节课的学习主题是“仰望天空”。
作为《自然科学》学科中的一课,学生将通过观察天空,了解太阳、月亮、星星等天体,探索天空的奥秘。
本课时将着重介绍天体的基本概念和天空中的常见天体。
二、学习目标1. 认识太阳、月亮、星星等天体,了解它们的基本特征和运行规律。
2. 学会使用望远镜等工具观察天体,并能够记录和描述观察结果。
3. 培养学生对自然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索精神,增强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科学素养。
三、评价任务1. 观察能力评价:学生能否准确观察并描述天体的特征和运行规律。
2. 记录能力评价:学生能否正确使用记录表记录观察结果,并能够进行简单的分析。
3. 探索精神评价:学生是否表现出对天体和自然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
四、学习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观看一段关于天空的视频或图片,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谈论自己观察到的天体。
2. 了解天体:教师介绍太阳、月亮、星星等天体的基本特征和运行规律,并引导学生讨论它们的区别和联系。
3. 观察实践:学生使用望远镜等工具观察天空中的天体,并记录观察结果。
教师巡回指导,帮助学生掌握观察技巧和记录方法。
4. 分享交流:学生分享自己的观察结果和感受,教师引导学生进行简单的分析,加深学生对天体的理解。
5. 拓展延伸:教师介绍其他常见的天体和天文现象,如流星、彗星等,拓展学生的知识面。
五、检测与作业1. 检测:通过课堂小测验或问答的方式,检测学生对天体基本特征和运行规律的理解程度。
2. 作业:要求学生回家后继续观察天空中的天体,并记录下自己的观察结果和分析,下次上课时进行交流。
六、学后反思1. 教师反思:教师需要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包括学生的参与度、观察能力、记录能力等方面的情况,总结教学中的优点和不足,为今后的教学提供参考。
2. 学生反思:学生需要反思自己在课堂上的表现,包括自己的观察能力、记录能力以及与同学的交流合作等方面的情况,找出自己的不足之处,以便在今后的学习中加以改进。
2023-2024学年三年级下册科学教科版3.1仰望天空(教案)
本节课的核心素养目标旨在培养学生以下几方面的能力:科学探究能力、观察思考能力及宇宙观念。通过学习“仰望天空”,引导学生主动观察天空中的天体现象,提升科学探究能力,激发他们对自然界的奥秘产生好奇心。在观察和思考的基础上,培养学生对天体运动规律的认知,形成基本的宇宙观念,理解宇宙中天体的相互关系。同时,通过小组合作交流,提升学生的合作沟通能力,培养科学实证意识,使学生在探索宇宙奥秘的过程中,形成持续的科学探究兴趣和科学精神。
-组织学生观看天文科普视频,通过视觉冲击加深对天体运动规律的理解。
-安排实地参观活动,让学生在互动体验中学习天文学知识,提高学习兴趣。
-鼓励学生参加天文观测活动,将理论知识与实际观测相结合,提升观察能力和实践能力。
-推荐学生选择合适的天文在线课程,进行有针对性的学习,满足个性化学习需求。
教学评价与反馈
-天文观测活动:学校或社区组织的星空观测活动,让学生在专业人士的指导下,亲身体验观测天体的乐趣。
-天文在线课程:提供系统的天文在线课程,涵盖从基础到进阶的天文学知识,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
2.拓展建议
-鼓励学生阅读天文学科普书籍,通过文字描述感受宇宙的浩瀚,培养对天文学的兴趣。
-建议学生定期浏览天文杂志和期刊,了解最新的天文发现和技术进展,拓宽知识视野。
-对小组讨论的成果给予肯定,同时指出讨论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如逻辑不清、表述不准确等,并提供改进方法。
-对随堂测试的成绩进行分析,针对学生的错误类型给予指导,帮助学生理解知识点。
-对观察日记和作业的完成情况给予评价,强调记录的重要性,指导学生如何更有效地进行观察和总结。
-教师通过个别交流、书面评语或线上反馈等方式,给予学生个性化的指导和支持,促进学生的持续进步。
新教材(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仰望天空》教学设计.docx
《仰望天空》教学设计【教材简析】本课是三年级下册“太阳、地球和月球”单元的第 1 课。
本单元的教学内容隶属于《义务教育小学科学课程标准》地球与宇宙科学领域,指向“在太阳系中,地球、月球和其他星球有规律地运动着”和“地球是人类生存的家园”两个主要概念。
本单元共有 8 课,第 1~3 课学生将了解太阳和月球的基本特征以及基本的光影关系。
第4~7 课,学生将进一步对月球和地球的基本特征进行认识,同时逐步探索三个天体之间的关系。
第 8 课, 学生将通过制作主题海报对地球加深了解。
本课作为单元的起始课,学生将通过知识分享会、比较图片和模拟实验三种学习形式,收集和了解关于太阳和月球的更多特征信息,记录在活动手册的维恩图中。
聚焦问题“关于太阳和月球,我们都知道什么?它们有什么相同和不同?”充分调动学生的前认知,也揭示了本课的教学重点。
探索部分由三个活动组成,第一个活动是知识分享会,学生分享已经知道的关于地球和月球的知识,并将这些知识点整理在维恩图中。
这是一个单元前测,有利于教师了解学生的认知水平。
第二个活动是通过两组太阳和月球的照片,简单比较太阳和月球的相同和不同之处。
第三个活动是围绕“太阳实际上比月球大很多,但为什么它们看起来一样大?”这个问题来展开模拟实验。
研讨环节,问题一“通过我们的初步比较,你知道太阳和月球有哪些相同和不同?” ,让学生小结本课的收获,问题二“关于太阳和月球,你还想知道什么?” ,鼓励学生根据已知,提出感兴趣的问题。
【学生分析】学生在二年级上册“我们的地球家园”单元中,对地球家园中有什么,太阳的位置和方向,月相变化等方面已有所了解,但在广度和深度上理解得并不充分,而且学生的认知差异比较大,有些学生已经了解得比较深入,有些学生还一知半解,这与学生的课外阅读量有关,同时也是宇宙领域各学段的共同学情。
当学生仰望天空时,依然充满好奇。
在探索方式方面,学生将利用模拟实验的方式来探索三大天体,这对学生充满了吸引力。
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下册3.1《仰望天空》教案
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下册3.1《仰望天空》教案一. 教材分析《仰望天空》这一课是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下册的一个教学内容。
本课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通过观察天空,了解天空中的常见现象,如云、雨、太阳、月亮等,并引导学生运用科学方法对这些现象进行探究。
教材中包含了丰富的图片和实例,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探究能力,他们对天空中的现象有一定的了解。
但部分学生可能对一些天空现象的解释还不够清晰,需要通过课堂学习来进一步理解。
此外,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学习习惯也有所不同,需要在教学中进行个别指导和引导。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天空中的常见现象,如云、雨、太阳、月亮等。
2.培养学生观察天空、提出问题、探究问题的能力。
3.引导学生运用科学方法对天空现象进行探究,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了解天空中的常见现象,并学会观察和描述。
2.难点:引导学生运用科学方法对天空现象进行探究。
五. 教学方法1.观察法:让学生观察天空,发现天空中的现象。
2.提问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3.讨论法: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的观察和思考。
4.实验法:引导学生进行小实验,验证对天空现象的解释。
六. 教学准备1.准备天空现象的图片和实例,用于展示和引导学生观察。
2.准备相关科学实验器材,如放大镜、望远镜等。
3.准备天空现象的资料,用于拓展学生的知识。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或实例,引导学生观察天空,发现天空中的现象。
如云、雨、太阳、月亮等。
2.呈现(5分钟)展示天空现象的图片和实例,让学生进行观察和描述。
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如:云是怎么形成的?雨是从哪里来的?太阳为什么会升起和落下?月亮为什么会变化?3.操练(10分钟)分组进行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的观察和思考。
引导学生运用科学方法对天空现象进行探究,如观察云的变化、实验验证雨的形成等。
4.巩固(5分钟)对学生的探究结果进行总结和归纳,让学生明白天空现象的原理。
【科学】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3.1《仰望天空》教案
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下3.1《仰望天空》教学设计课题仰望天空单元 3 学科科学年级 3学习目标科学知识1.太阳是一颗恒星,太阳给地球带来光照和热量。
2.太阳和月球都是球体,但是它们的表面各不相同。
3.太阳和月球到地球的距离不同。
科学探究1.能通过观察、对比图片的方式收集、加工太阳和月球的信息。
2.尝试用模拟实验的方式去探索宇宙空间问题。
3.能利用维恩图整理信息,比较两个天体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科学态度1.激发学生对天空的好奇心,乐于探索星空。
2.乐于陈述自己已有的认知,善于倾听与接纳别人的观点,达成共识。
重点 1.通过观察、对比图片的方式收集、加工太阳和月球的信息。
2.利用维恩图整理信息,比较两个天体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难点尝试用模拟实验的方式去探索宇宙空间问题。
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导入新课1、由夸父逐日、嫦娥奔月等神话故事导入,告诉学生自古以来,人们对天空就充满神秘的梦想。
仰望天空,白天,耀眼的阳光普照大地,处处一片生机盎然;夜晚,皎洁的月光撒满天空,与皑皑白雪交相辉映。
在天空中,太阳和月球,总是昼夜交替着。
(播放视频)2、关于太阳和月球,我们都知道什么?它们有什么相同和不同?把你知道的记录在下面的维恩图中。
记录要求:①用铅笔书写②工整③留出空间,以后书写看视频:日月交替景象填写维恩图了解学生的知识储备讲授新课一、科学分享会1、根据填写的维恩图,将你知道的关于太阳和月球的信息与同学们分享。
活动要求:①首先组内分享②其次班级分享③班级分享时,不可重复别人先组内分享,然后班级分享交流分享太阳和月亮的相关信息④实行小组加分制,比比哪组得分最多2、教师根据学生的分享提炼要点板书维恩图。
3、根据各小组得分情况进行评比。
二、在活动中发现1、仔细观察和比较与太阳和月亮有关的照片,在维恩图中更新知识。
第一组照片:【提示】太阳和月亮,两者可视大小是一样的。
第二组照片:【提示】太阳上有“黑子”,月球上的环形山。
三年级下册科学教案3.1《仰望天空》 教科版
1.仰望天空本课作为单元的第1课,学生开始认识太阳和月球。
首先是以分享会的形式,让学生谈谈已经知道的关于太阳和月球的知识,学生将这些知识点整理在太阳和月球的韦恩图中。
这是一个单元前测,有利于教师了解学生的认知水平。
接着通过比较照片的形式,让学生了解太阳和月球的基本特征。
学生围绕“太阳比月球大很多,但为什么它们看起来一样大?”这个问题展开探索,让学生像科学家一样经历利用模拟实验探索宇宙问题的过程,最后学生继续完善韦恩图。
学生将掌握图片比较、模拟实验两种探索天体的学习方法以及利用韦恩图比较事物相同点和不同点的整理知识的方法。
通过本课,学生对于太阳和月球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将会有一个充分的认识。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对宇宙的相关知识十分感兴趣,也很好奇,他们通过书籍、网络等途径,已经对太阳,地球和月球有了一定的了解,例如知道三个天体都是球形的,太阳是十分巨大的,月球本身是不发光的等等。
但学生对这些知识仅限于书面知识的获得,很少通过模拟实验的方式去研究这个问题。
【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目标1.了解太阳是一颗恒星,太阳给地球带来光照和热量。
2.了解太阳和月球都是球体,但是它们的表面各不相同。
3.理解太阳和月球到地球的距离不同。
科学探究目标1.能通过观察对比图片的方式收集加工太阳和月球的信息。
2.在教师的引导下,尝试用模拟实验的方式去探索一个问题。
3.能利用韦恩图整理知识,比较两个天体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科学态度目标1.激发对天空的好奇心,乐于探索星空。
2.乐于陈述自己已有的认知,善于倾听别人的意见。
3.能利用模拟实验收集的证据论述自己对探究问题的观点。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了解科学家利用不同的技术探索宇宙。
【教学重难点】重点:知道太阳和月球相同点和不同点。
难点:学生能利用韦恩图、图片比较、模拟实验等方式通过分享、交流、完善来整理知识,比较两个天体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教学准备】教师:多媒体课件小组:一个圆形纸筒,一个大圆卡片(代表太阳),一个小圆卡片(代表月球)。
小学科学教案: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下册 3-1《仰望天空》教学设计
1.仰望天空【教材简析】本课作为单元的第1课,学生开始认识太阳和月球。
首先是以分享会的形式,让学生谈谈已经知道的关于太阳和月球的知识,学生将这些知识点整理在太阳和月球的维恩图中。
这是一个单元前测,有利于教师了解学生的认知水平。
接着通过比较照片的形式,让学生了解太阳和月球的基本特征。
学生围绕“太阳比月球大很多,但为什么它们看起来一样大?”这个问题展开探索,让学生像科学家一样经历利用模拟实验探索宇宙问题的过程,最后学生继续完善维恩图。
学生将掌握图片比较、模拟实验两种探索天体的学习方法以及利用维恩图比较事物相同点和不同点的整理知识的方法。
通过本课,学生对于太阳和月球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将会有一个充分的认识。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对宇宙的相关知识十分感兴趣,也很好奇,他们通过书籍、网络等途径,已经对太阳,地球和月球有了一定的了解,例如知道三个天体都是球形的,太阳是十分巨大的,月球本身是不发光的等等。
但学生对这些知识仅限于书面知识的获得,很少通过模拟实验的方式去研究这个问题。
【教学目标】科学观念:通过分享会、图片比较、模拟实验的方式,了解太阳和月球的基本知识,对太阳和月球的基本特征有一定的认识,能列举出两个天体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科学思维:能通过观察对比图片的方式收集加工太阳和月球的信息;能利用维恩图比较两个天体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探究实践:通过模拟实验探索太阳和月球的大小关系,并解释相应的自然现象。
态度责任:通过收集、整理太阳和月球的相关知识,愿意分享自己的已有认知,对探索宇宙有持续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教学重难点】重点:知道太阳和月球相同点和不同点。
难点:学生能利用维恩图、图片比较、模拟实验等方式通过分享、交流、完善来整理知识,比较两个天体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教学准备】教师:多媒体课件小组:红黄便签纸各一本,一个圆形纸筒,一个大圆卡片(代表太阳),一个小圆卡片(代表月球)【教学过程】(一)分享会汇总知识——“关于太阳和月球我们都知道什么?”(10分钟)1.猜谜语,激兴趣教师引导:同学们,我们来猜谜语,看谁猜得又快又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太阳和月球,你还想知道什么?
先组内分享,然后班级分享
观察交流,更新维恩图
看视频,描述黑子和环形山形状特点
更新维恩图
看图片谈感受
准备实验材料
小组模拟实验
测量距离大小
试图得出结论
更新维恩图
独立完成
认真听
查阅资料探索
交流分享太阳和月亮的相关信息
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能通过观察、对比图片的方式收集、加工太阳和月球的信息。
2、月亮不会发光,只能反射太阳的光。()
3、月亮离地球比太阳离地球近。()
4、太阳和月亮都是球体,但表面各不相同。()
5、太阳黑子通常不会成群出现。()
6、月亮上的环形山又叫月坑。()
五、拓展提高:日月同辉现象
日月同辉只是一种自然现象。出现日月同辉的现象需要太阳和月亮同时在地平线以上。
日月同辉天象被肉眼直接观测到在大白天看到。
记录要求:
①用铅笔书写
②工整
③留出空间,以后书写
看视频:日月交替景象
填写维恩图
了解学生的知识储备
讲授新课
一、科学分享会
1、根据填写的维恩图,将你知道的关于太阳和月球的信息与同学们分享。
活动要求:
①首先组内分享
②其次班级分享
③班级分享时,不可重复别人
④实行小组加分制,比比哪组得分最多
2、教师根据学生的分享提炼要点板书维恩图。
引导学生实验得出结论。
(1)实验材料
用观察的圆纸筒模拟地球视角,用小圆纸片模拟月亮,用大圆纸片模拟太阳。
(2)实验过程
①一个同学用圆纸筒观察,模拟地球视角
②一个同学举着小圆纸片,模拟月球
③第三个同学举着大圆纸片,模拟太阳,移动,直到1号同学看到它的大小和小圆纸片差不多
④观察三个同学之间的距离
⑤互换角色,进行体验
总结课堂
板书
板书设计
3.能利用维恩图整理信息,比较两个天体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科学态度
1.激发学生对天空的好奇心,乐于探索星空。
2.乐于陈述自己已有的认知,善于倾听与接纳别人的观点,达成共识。
重点
1.通过观察、对比图片的方式收集、加工太阳和月球的信息。
2.利用维恩图整理信息,比较两个天体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难点
尝试用模拟实验的方式去探索宇宙空间问题。
(2)环形山(月坑)是月球表面的显著特征,几乎布满了整个月球表面。月球表面布满大大小小圆形凹坑,称为“月坑”。环形山大小不一,直径相差悬殊,小的环形山直径不足10公里,有的仅一个足球场大小;大的环形山直径超过100公里。
3、在维恩图上记下我们观察比较的结果。
三、模拟实验
1、展示太阳和月亮大小照片。
2、太阳比月球大很多,为什么看上去差不多大小?
(3)怎么测量距离
①用“拃”量:
张开大拇指和中指,两端的距离为“一拃”。
①用“步”量:
每次迈出最大步,两个脚跟之间的距离为“一步”。
(4)得出实验结论
太阳离地球远,月亮离地球近,所以看上去,太阳和月亮大小差不多。
3、继续在维恩图上添加我们观察比较。
四、课堂练习:判断题
1、我们看到的太阳和月亮是恒星。()
3、根据各小组得分情况进行评比。
二、在活动中发现
1、仔细观察和比较与太阳和月亮有关的照片,在维恩图中更新知识。
第一组照片:
【提示】
太阳和月亮,两者可视大小是一样的。
第二组照片:
【提示】
太阳上有“黑子”,月球上的环形山。
2、观看视频,描述一下“黑子”和环形山的形状特征。(播放视频)
【资料】
(1)太阳黑子是太阳表面一种炽热气体的巨大漩涡。因其温度比太阳的光球层表面温度要低1000到2000摄氏度(光球层表面温度约为6000摄氏度),所以看上去像一些深暗色的斑点。太阳黑子很少单独活动,通常是成群出现。
了解黑子和环形山特点
尝试用模拟实验的方式去探索宇宙空间问题。
检测知识掌握情况
拓宽知识面
培养探索宇宙兴趣
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太阳是一颗恒星,太阳给地球带来光照和热量;太阳和月球都是球体,但是它们的表面各不相同;太阳和月球到地球的距离不同。在科学探究中,能通过观察、对比图片的方式收集、加工太阳和月球的信息;尝试用模拟实验的方式去探索宇宙空间问题;能利用维恩图整理信息,比较两个天体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1、由夸父逐日、嫦娥奔月等神话故事导入,告诉学生自古以来,人们对天空就充满神秘的梦想。仰望天空,白天,耀眼的阳光普照大地,处处一片生机盎然;夜晚,皎洁的月光撒满天空,与皑皑白雪交相辉映。在天空中,太阳和月球,总是昼夜交替着。(播放视频)
2、关于太阳和月球,我们都知道什么?它们有什么相同和不同?把你知道的记录在下面的维恩图中。
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下3.1《仰望天空》教学设计
课题
仰望天空
单元
3
学科
科学
年级
3
学习
目标
科学知识
1.太阳是一颗恒星,太阳给地球带来光照和热量。
2.太阳和月球都是球体,但是它们的表面各不相同。
3.太阳和月球到地球的距离不同。
科学探究
1.能通过观察、对比图片的方式收集、加工太阳和月球的信息。
2.尝试用模拟实验的方式去探索宇宙空间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