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红 生死场
「名家作品」萧红《麦场》(《生死场》)小说阅读理解与答案解析(常州期初)
(江苏省常州市2022-2023学年高三下学期期初学业水平监测)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18分)麦场萧红全个村庄在火中窒息。
午间的太阳权威着一切了!一只山羊在大道边啮嚼榆树的根端,黏沫从山羊的胡子流延着。
城外这条长长的大道,被榆树打成荫片。
走在大道中,像是走进一个荡动遮天的大伞。
山羊却睡在荫中,白囊一样的肚皮起起落落。
菜田里一个小孩慢慢地踱走。
在草帽盖伏下,像是一棵大形菌类。
捕蝴蝶吗?捉蚱虫吗?小孩在正午的太阳下。
很短时间以内,跌脚的农夫也出现在菜田里。
一片白菜的颜色有些相近山羊的颜色。
跌脚的农夫早已看清是自己的孩子了,他远远地完全用喉音在问着:“罗圈腿,唉呀!……不能找到?”这个孩子的名字十分象征着他。
他说:“没有。
”菜田的边道,小小的地盘,绣着野菜。
经过这条短道,前面就是二里半的房窝。
土屋周围,树条编做成墙,杨树一半荫影洒落到院中,麻面婆在荫影中洗濯衣裳。
正午田圃间只留着寂静,惟有蝴蝶们为着花,远近的翩飞,不怕太阳烧毁它们的翅膀。
一切都回藏起来,一只狗也寻着有荫的地方睡了!虫子们也回藏不鸣!汗水在麻面婆的脸上,如珠如豆,渐渐侵着每个麻痕而下流。
她的身子向前连续伏动,汗流到嘴了,她舐尝一点盐的味,汗流到眼睛的时候,那是非常辣,她急切用湿手揩拭一下,但仍不停的洗濯。
她的眼睛好像哭过一样,揉擦出脏污可笑的圈子,若远看一点,那正合乎戏台上的丑角;眼睛大得那样可怕,比起牛的眼睛来更大,而且脸上也有不定的花纹。
裤子在盆中大概还没有洗完,可是搭到篱墙上了!也许已经洗完?麻面婆做事是一件跟紧一件,有必要时,她放下一件又去做别的。
邻屋的烟筒,浓烟冲出,被风吹散着,布满全院。
烟迷着她的眼睛了!她知道家人要回来吃饭,慌张着心弦,她用泥浆浸过的手去墙角拿茅草,她贴了满手的茅草,就那样,她烧饭,她的手从来不用清水洗过。
她家的烟筒也走着烟了。
“他妈的,给人家偷着走了吧?”麻面婆听着丈夫骂,她走出来凹着眼睛:“饭晚了吗?看你不回来,我就洗些个衣裳。
浅论萧红《生死场》中的女性悲剧命运及其现代意义
浅论萧红《生死场》中的女性悲剧命运及其现代意义萧红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备受瞩目的女作家之一,她的作品《生死场》描写了中国传统社会中女性的悲剧命运,反映了当时社会对女性的不公平态度。
本文将以《生死场》中的女性悲剧命运为切入点,探讨其中蕴含的现代意义。
我们来了解一下《生死场》这部小说。
《生死场》讲述了一个女子静秋的命运,她因为家庭的贫困被迫与一个瘸子结婚。
在这段婚姻中,静秋遭受了丈夫的虐待和歧视,她的人格也逐渐受到了摧残。
最终,她怀有身孕,但却因为无法承受身心的折磨而选择了自杀,以求解脱。
小说中对静秋的描写,使得读者感受到了这位女子的悲惨命运,以及传统社会对女性的束缚和压迫。
在当时的中国社会,封建思想根深蒂固,妇女地位低下且受到限制。
女性被视为家庭的附庸,她们的人格和自由常常受到忽视和侵犯。
《生死场》中的女性形象,正是对这一社会现象的生动再现。
静秋所遭受的种种不公,是无数中国女性命运的写照。
她们或被迫婚姻、或受男性暴力、或无法选择自己的人生,受尽委屈和折磨。
这些悲剧并非孤立的事件,而是反映了当时整个社会对女性的不公平对待。
《生死场》中的女性悲剧命运并非仅仅停留在历史的舞台上,而是对当代社会依然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
尽管中国社会经济发展迅猛,封建思想逐渐淡化,但女性地位和权益的保障仍然面临挑战。
女性权益和地位问题依然存在,体现在许多方面,比如职场歧视、家庭暴力、性别歧视等。
通过改革和取缔性别歧视,提高女性地位和权益,促进性别平等,仍是当代社会亟需解决的问题。
在当代社会,我们应当通过多种途径来保障女性的权益和地位。
需要加强对性别平等和女性权益的宣传,提高社会对女性问题的关注和重视程度。
在学校、媒体、社会中,普及性别平等观念,促进男女平等,尊重女性人格和价值。
需要通过制定法律和政策来保护女性的权益,提高女性地位,纠正各种形式的性别歧视和不公平待遇。
社会应当加强对家庭暴力问题的管理和预防,给予受害者更多的支持和保护。
浅论萧红《生死场》中的女性悲剧命运及其现代意义
浅论萧红《生死场》中的女性悲剧命运及其现代意义《生死场》是著名作家萧红的代表作之一,它描绘了20世纪初中国社会的残酷现实和女性的悲剧命运。
在小说中,萧红以细腻的笔触刻画了女性们在家庭、婚姻、社会等方面所遭受的苦难和艰辛,展现了女性在男权社会中所遭受的不公和压迫。
本文将就《生死场》中的女性悲剧命运及其现代意义展开探讨。
小说中所描述的女性命运,可以说是充满了悲剧与苦难。
从女主人公小云、明娘、秧儿到其他的女性角色,她们在这个故事中都经历了种种不幸的命运。
她们在家庭中承担着繁重的家务劳动,受尽了丈夫和家庭成员的虐待和压迫,她们没有自己的人生和自由,生活得十分苦痛。
小说中的女性形象无一不显示出她们在男权社会中的无助和悲剧。
在小说中,小云是一个具有独立意识和不甘屈服于命运的女性形象,但她最终也无法摆脱厄运的困扰。
她在家庭中遭受丈夫的压迫和虐待,无法得到婆婆和姑爷的支持和理解,最终走上了不归路。
明娘则是一个不幸的女性形象,她被迫嫁给了不爱的男人,终日受尽欺凌和折磨,悲惨的命运着实令人心痛。
小说中的其他女性形象,如秧儿,她也是一个无辜受害的女性形象,她被迫堕入火坑,最终无法逃脱悲惨的命运。
通过描绘这些女性的悲剧命运,萧红深刻地反映了旧中国男权社会对女性的压迫和剥削,同时也呼吁人们对女性的关爱和尊重。
小说中的女性形象是对旧中国社会中普遍存在的女性苦难的真实写照,也是对现代社会中依然存在的一些女性问题的深刻探讨。
在当下社会,尽管女性地位有所提高,但依然存在着性别歧视和不公平待遇,许多女性仍然是家庭中的弱势群体,她们承担着繁重的家务劳动,面临着职场上的不公平待遇,甚至遭受家暴和性骚扰。
小说《生死场》中描绘的女性悲剧命运也能引起我们对当代社会中女性命运的深思。
通过深入了解女性在家庭和社会中所承受的压力和不公,我们可以更好地关注并尊重女性的地位和权益,努力消除性别歧视和不公平待遇。
我们也应该关注和关爱那些身处困境的女性,给予她们更多的支持和关怀,帮助她们走出困境,追求自己的幸福和自由。
萧红的生死场赏析【范本模板】
《生死场》共十七章,书中并没有作者集中笔力刻划的主人公,着墨较多的是二里半.王婆和金枝三户劳动人家的一些日常琐碎的事情,着重写了月英、五姑姑的姐姐等几个女人的悲惨遭遇。
前十章描写的是“九.一八”事变前哈尔滨附近的一个村庄“人和动物一起忙着生,忙着死”的生活。
这些看似极为普通的生活却包藏着血和泪的重压。
这些被弃置在荒漠大地的人们,对于生活没有什么过高的要求,但是总摆脱不了穷困的蹂躏和愚昧的捉弄:月英因生病被丈夫折磨致死;年轻的媳妇因难产和受虐待而丧生;王婆因耐不住生活的痛苦而服毒自尽;而金枝的孩子因为丈夫一时气愤而被摔死......他们生活得草率而艰难,同时作品也表现了他们对于这种生活的愤恨与不平.农民们终于在赵三和李青三等人的带动下,组织了“镰刀会”进行了一次自发的反抗地租加价的斗争,斗争虽未正式行动即失败了,然而这次事件所激起的火星,却深深地埋藏在人们心里.作品的后七章,后七章描写“九.一八”事变之后农民历起抗日的经过和情形。
“九.一八”事变后,亡国的现实促使人们从麻木状态中惊醒过来,原来那些似乎浑浑噩噩地生活着的农民们,猛然增加了民族意识,眼光开始转向对国家命运的关注。
萧红在这部共17章8万字小说里,不仅写了奴隶的悲剧及其抗争,但她的更多地投身在奴隶之奴隶-农村贫苦妇女身上,通过与女性生活密切相关的两种体验――生(生育)与死(由疾病、虐待和自残导致的死亡)来反映对于生的坚强及对于死的挣扎的。
《生死场》本文描述了善良无辜的乡村妇女在浑浑噩噩的状态下受尽摧残与折磨后再默默地死的那种无限轮回,着力表现了女性的身体之畸,她们作为男人泄欲的对象和无节制无保障的生育就是她们的生活状况。
首先,萧红是以身体的“畸”变来展现乡村女性可悲的生存状态的,《生死场》前十章中充溢着受病痛折磨所致的身体变形与死亡的毁形的种种可怕之处。
月英是“从前打渔村最美丽的女人",“她是如此温和,从不听她高声笑过,或是高声吵嚷,生就的一对多情的眼睛,每个人接触她的眼光,好比落到绵绒中那样愉快和温暖。
浅论萧红《生死场》中的女性悲剧命运及其现代意义
浅论萧红《生死场》中的女性悲剧命运及其现代意义萧红是20世纪中国文学史上不可忽视的女性作家,她以其深刻的女性视角和对生活的深刻剖析而闻名。
她的作品《生死场》刻画了一群女性在乱世中的悲剧命运,展现了她对女性命运的深刻思考和对社会的批判。
本文将从《生死场》中女性悲剧命运的描写入手,分析其中所蕴含的现代意义。
萧红在《生死场》中刻画了多位女性角色,她们的命运都充满悲剧色彩。
女主人公王小凤就是一个活生生的悲剧,她从小就被贫穷和压迫所困扰,被迫嫁给一个丑陋和邪恶的男人,过着悲惨无助的生活。
她的命运受到了社会和家庭的双重压迫,最终导致她跳河自尽。
除了王小凤之外,小说中还塑造了许多其他女性角色,她们或是受到了家庭暴力的侵害,或是被迫成为性奴,或是被迫背叛自己的爱情和理想。
这些女性的命运都充满了悲惨和不公,让人深感心痛和无奈。
萧红通过《生死场》中的女性悲剧命运深刻反映了当时社会对女性的压迫和歧视。
在20世纪初的中国,女性地位低下,受到严格的束缚和限制,她们缺乏自由,无法追求自己的理想和幸福。
这种社会对女性的压迫和歧视,使得她们无法摆脱命运的枷锁,注定了她们的悲惨命运。
萧红在小说中深刻地揭露了这种不公和不平等,呼吁社会对女性的关爱和尊重。
萧红通过《生死场》中的女性悲剧命运反映了现代社会对女性问题的思考。
尽管时代变迁,女性地位得到了提高,但在当代社会,女性依然面临着各种各样的歧视和压迫。
在职场上,女性难以获得与男性平等的机会和待遇;在家庭中,女性承担着更多的家务和育儿责任;在社会中,女性经常受到性别歧视和暴力侵害。
萧红通过小说中的女性悲剧命运,引发了对当代女性问题的深刻思考,唤起了对女性权益的关注和呼吁。
从《生死场》中的女性悲剧命运中,我们可以看到对自由、平等和尊严的追求。
萧红通过女性的悲剧命运,呼吁人们对自由和平等的珍视,并对压迫和歧视保持警惕。
她在小说中描绘的女性形象,都具有强烈的求生欲和追求幸福的渴望,她们不甘于命运的安排,奋起反抗,为自己的尊严和理想而战。
(新高考)萧红《生死场(节选)》阅读训练精选全文
精选全文完整版(可编辑修改)(新高考)萧红《生死场(节选)》阅读训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生死场(节选)萧红冬天女人们预备夏季的衣裳,男人们计虑着怎样开始明年的耕种。
那天赵三进城,他披着两张羊皮回家。
王婆问他:“哪里来的羊皮?——你买的吗?哪来的钱呢?”赵三像有什么事在心中似的,什么也没言语,摇闪的经过炉灶,通红的火光立刻鲜明着。
他走出去了。
夜深的时候他还没有回来,于是王婆就到打鱼村去了。
赵三阔大的喉咙从李青山家的窗纸透出,王婆知道他又是喝过了酒。
当推门的时候,她就说:“什么时候了?还不回家去睡!”这样立刻全屋别的男人们也把嘴角合起来。
王婆感到不能意料了,青山的女人没在家,孩子也不见。
赵三说:“你来干么?回家睡吧!我就去……去……”王婆看了看赵三的神色,她转身出来,她的心徘徊着:青山的媳妇怎么不在家呢?这些人是在做什么?又是一个晚间。
赵三穿好新制成的羊皮小袄出去,夜半才回来,披着月亮敲门。
王婆只道他又是喝过了酒,但他睡的时候,王婆一点酒味也没嗅到:那么出去做了什么呢?总是愤怒地回来!李二婶子拖了她的孩子来了,她问:“是地租加了价吗?”王婆说:“我还没听说。
”李二婶子做出一个确定的表情:“是的呀!你还不知道吗?三哥天天到我家去和他爹商量这事。
我看这种情形非出事不可,他们天天夜晚计算着,就连我,他们也躲着。
昨夜我站在窗外才听到他们说哩:'打死他吧!那个恶祸。
’你想他们是要打死谁呢?这不是要出人命吗?”李二婶子抚着孩子的头顶,有一点哀怜的样子:“你要劝说三哥,他们若是出了事,像我们怎样活?孩子还都小着哩!”五姑姑和别的村妇们带着她们的小包袱,约会着来的。
踏进来的时候,她们满脸盈笑,但听了这件事,也立刻忧郁起来,一点闲情也没有了。
每个人呆呆地想了想,惊恐地探问了几句。
五姑姑的姐姐,她第一个扭着大圆的肚子走出去,就这样一个连着一个寂寞地走去。
她们好像群聚的鱼似的,忽然有钓竿投下来,她们就四下分行去了!李二婶子仍没有走,她为的是嘱告王婆怎样破坏这件险事。
萧红《生死场》语言特色分析
萧红《生死场》语言特色分析萧红《生死场》语言特色:不事雕琢,或简、或繁、或浓、或淡而自出新意的语言,烘托出一种动人心弦的艺术气氛《生死场》的语言不从事雕琢,自出新意,语言或简、或繁、或浓、或淡,烘托出一种动人心弦的艺术气氛,构成能够引起读者思想、情绪共鸣的语句。
这些特色,又表现在三个方面。
首先,作品把朴素的描绘和强烈的抒情自然地融化在一起,竭力保持那种物我一体浑然无间的特色。
萧红往往并不过事铺张,而许多极富有表现力、诗一样的句子却已跃然纸上。
如:“四月里睛朗的天空从山脊流照下来,房周的大树群正午垂曲的立在太阳下,畅明的天光与人们共同宣誓。
”这有如用画笔制作出来的风景画。
轻笔淡墨,以意取胜,透露出写意的功夫。
对“阳光”这一景物没有进行细致的描绘,没有忠实于阳光逼真的状态,而是通过主观臆想和情感,使之人格化,通过意念化的联想与想象,去勾画“阳光”的形象,用来烘托人们宣誓场面的气氛,使这个场面显得更庄严肃穆。
再如第十四章《到都市里去》里,写金枝从家乡到都市后孤独的处境:“满天星火,但那都疏远了!那是与金枝绝缘的物体。
半夜过后金枝身边来了一条小狗,也许小狗是个受难的小狗?这流浪的狗它进木桶去睡。
金枝醒来仍没出太阳,天空许多星充塞着。
”作者没有正面地去叙述金枝如何的孤独,而是通过随物赋情的办法,用简练的语言把金枝的孤独处境点了出来:满天星火,闪闪烁烁,但却在天上远人而去,就连没有生命的东西也与金枝疏远了。
其次,多方强调语言的音响和色彩,使语言富于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比如:“高粱地象要倒折,地端为榆树吹啸起来,有点象金属的声音,为着闪电的原故,全庄忽然裸现,忽然又沉埋下去,全庄象是海上浮着的泡沫。
”这是大风雨前几种自然景物的实况摄影,描述得形象、生动,并且很准确。
前两句是两组分镜头镜头所对准的景物:高粱,榆树。
因为风紧,高粱没有粗大的枝干,所以摆动得很厉害,像要把地都倒折过来似的;而地端的榆树,因为有粗大的躯干,在风的作用下,只是枝叶在动。
浅论萧红《生死场》中的女性悲剧命运及其现代意义
浅论萧红《生死场》中的女性悲剧命运及其现代意义萧红是中国20世纪上半叶著名的女性作家,她的作品以其犀利的笔触和对女性命运的深刻揭示而闻名。
她的短篇小说《生死场》描绘了一段女性的悲剧命运,反映了当时社会对女性的歧视和压迫,同时也引发了对当代社会中女性命运的思考和警示。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对《生死场》中女性悲剧命运及其现代意义展开讨论。
我们需要了解《生死场》中女性的悲剧命运。
在小说中,女主人公阿红是一个充满活力和梦想的年轻女子,她迫于家庭的压力嫁给了一个并不爱的男人,并在婚后受尽了折磨和虐待。
阿红在婚姻中失去了自由和尊严,她的生活变得毫无希望和意义。
最终,她选择了自杀,以结束自己的痛苦和折磨。
这样的命运并不罕见,尤其是在旧时代,女性常常是家庭中的弱势群体,她们的命运往往受制于男性的权力和社会的伦理观念。
《生死场》中的阿红就是这样一个典型的形象,她所经历的艰辛和痛苦反映了当时社会对女性的不公和压迫。
即使在当代社会,女性的命运仍然有着诸多不公和困难。
在职场上,女性面临着性别歧视和职业发展的困难;在家庭中,女性承担着更多的家务和育儿责任,却往往得不到应有的尊重和支持。
阿红的悲剧命运在当代社会中仍然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
我们需要思考《生死场》的现代意义。
通过小说中女性的悲剧命运,我们不仅可以反思旧时代对女性的压迫和歧视,也可以深刻地反思当代社会对女性的现状和未来。
从阿红的命运中,我们看到了一个失去希望和自由的女性形象,这正是当代一些女性所面临的困境。
而这些困境往往是由社会结构和价值观念所决定的,因此我们需要思考如何改变社会对女性的看法和态度,为她们创造更多的机会和空间。
阿红的命运也提醒我们女性自身的重要性。
在小说中,阿红在遭遇困境时没有选择逃避,而是选择了自杀,这说明她缺乏内心的坚韧和勇气。
相比之下,当代女性更需要学会坚强和勇敢,不论是在家庭中还是在职场上,她们都需要拥有自己的思想和态度,不被外界的压力和困难所压倒。
萧红《生死场》经典语录
萧红《生死场》经典语录萧红《生死场》经典语录在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肯定对各类语录都很熟悉吧,语录具有语言简洁朴素、生动形象、明白易懂的特点。
你知道什么样的语录才能算得上是走心的语录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萧红《生死场》经典语录,欢迎阅读与收藏。
1、草叶和菜叶都蒙盖上灰白色的霜,山上黄了叶子的树,在等候太阳。
太阳出来了,又走进朝霞去。
野甸上的花花草草,在飘送着秋天零落凄迷的香气。
雾气像云烟一样蒙蔽了野花、小河、草屋,蒙蔽了一切声息,蒙蔽了远近的山岗。
——萧红《生死场》2、时间像蜘蛛缕着丝线那样漫长……——萧红《生死场》3、是山么,是山你就高高的;是河么,是河你就长长的。
——萧红《生死场》这场是死的城廓,没有花香,没有虫鸣,即使有花,即使有虫,那都是唱着别离的歌,陪伴着说不尽的死者永久的寂寞。
——萧红《生死场》4、冬天,女人们像松树子那样容易结聚——萧红《生死场》5、母亲一向是这样,很爱护女儿。
可是当女儿败坏了菜棵,母亲便去爱护菜棵了。
农家无论是菜棵或是一根茅草也要超过人的价值——萧红《生死场》6、芹一个人住在妇产科里,整夜的幽静,只有她一个人享受窗上大树招摇细碎的月影,满墙走着,满地走着。
——萧红《生死场》7、她们的故事便如流水一般地在夜空里延展开太阳的光线渐渐从高空忧郁下来凄沉的阳光等待宏壮悲愤的典礼来临——萧红《生死场》8、她都是像一摊蜡消融下来。
她的性情不好反抗,不好争斗,她的心像永远贮藏着悲哀似的,她的心永远像一块衰弱的白棉。
——萧红《生死场》9、哭声刺心一般痛,哭声方锥一般落进每个人的胸膛。
一阵强烈的悲酸掠过低垂的人头,苍苍然蓝天欲坠了!——萧红《生死场》10、乱坟岗子,死尸狼藉在那里,无人掩埋,野狗活跃在尸群里。
太阳血一般昏红;从朝至暮蚊虫混同着蒙雾充塞天空。
高粱、玉米和一切菜类被人丢弃在田圃,每个家庭是病的家庭,是将要绝灭的家庭。
——萧红《生死场》11、在乡村,人和动物一起忙着生,忙着死……——萧红《生死场》12、深秋带来的黄叶,赶走了夏季的蝴蝶。
从女性视角解读萧红《生死场》中的女性悲剧
从女性视角解读萧红《生死场》中的女性悲剧一、本文概述《生死场》是中国现代女作家萧红创作的一部半自传体长篇小说,讲述了在20世纪30年代东北农村,一群女性在面对生存、死亡、爱情、家庭和社会等多重压迫下所经历的悲剧故事。
作品以真实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女性在特定历史背景下所承受的无尽苦难和无法逃避的命运。
本文旨在从女性视角出发,深入解读《生死场》中女性悲剧的内涵与成因,探讨萧红如何通过这部作品揭示女性在男权社会中的悲惨境遇,以及她们如何以坚韧和勇敢的态度面对生活的重重挑战。
通过对小说中女性形象的细致分析,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萧红的女性观和她在文学创作中对女性命运的关注与反思。
二、萧红的女性视角萧红在《生死场》中运用独特的女性视角,以女性的细腻情感和敏锐观察力,深入揭示了女性在旧中国东北农村的生活状态和悲剧命运。
她不仅通过女性的视角展现了女性所遭受的苦难和压迫,更通过女性的语言和身体的语言,对男权文化进行了有力的反抗。
萧红以女性的视角描绘了女性在家庭和社会中的地位。
在旧中国东北农村,女性往往被视为男性的附属品,她们的命运被束缚在家庭和土地上。
萧红通过描绘女性在家庭中的辛勤劳作和在社会中的受压迫,让读者深刻感受到女性生存状态的非人性、动物性。
这种描写方式不仅让读者对女性的遭遇产生共鸣和愤怒不平的情绪,同时也激发了读者的女性意识,引发了对女性地位和命运的深入思考。
萧红运用女性的语言来书写女性的身体。
在《生死场》中,萧红以女性的视角和女性的语言,细腻地描述了女性在生育、疾病、劳作等方面的身体体验。
她通过女性的身体语言,将女性的痛苦和苦难呈现得淋漓尽致。
这种描写方式不仅展示了女性身体的脆弱和无力,更对男权文化进行了有力的反抗。
在男权文化中,女性的身体往往被视为男性的私有财产和满足男性欲望的工具,而萧红则通过女性的视角和语言,将女性的身体还原为她们自己的,让女性能够以自己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痛苦和苦难。
萧红在《生死场》中以女性的视角和女性的语言,深入揭示了女性在旧中国东北农村的生活状态和悲剧命运。
生死场
作品介绍《生死场》是萧红一部传世的经典名篇,写于1934年9月。
是鲁迅所编“奴隶丛书”之一。
它对人性、人的生存这一古老的问题进行了透彻而深邃的诠释。
这种对人生的生存死亡的思索,超出了同时代的绝大部分作家。
不过,它在艺术表现上也存在着不足之处,有人称之为文本的断裂。
换言之,小说的后半部,是由人的生存死亡问题而转向了革命前途问题。
鲁迅在为《生死场》作的序中,称它是“北方人民的对于生的坚强,对于死的挣扎”的一幅“力透纸背”的图画。
《生死场》描写了“九·一八”事变前后,哈尔滨近郊的一个偏僻村庄发生的恩恩怨怨以及村民抗日的故事,字里行间描摹着中国人于生的坚强与死的挣扎。
为《生死场》创作的封面,萧红设计了半黑与半红的图案。
在经典的男性批评家看来,触目的红色是人民的鲜血。
而在女性批评家看来,那是女人生产时流的血。
在解读《生死场》的近七十年历史中,民族大义的话语占到了长期的主导。
东北的沦陷使得几乎所有的阅读者都认为这是一个典型的抗日题材作品。
但是,这样的角度却无法解释年轻的萧红为什么如此迷恋描述女性的生育、死亡以及病痛。
当然,激进的女性主义为这一文本的解读提供了一个角度。
但是,这亦并不能解释抗日题材在这里的比重。
而话剧《生死场》的解读在某种程度上提供了另一种解读的版本:即民族国家的话语与女性身体的交结。
即在民族国家话语的掩藏之下,关心的是女性身体本身。
对身体阐释由成业与金枝之间的私会开始。
在不名誉的男女关系中,女性的身体开始变化,同时连带着羞耻、辱骂、焦虑以及恐惧。
她的相好成业,在得知她有了身孕时是诅咒的――你的肚子真不好使,真不争气!她的父母因此而感到的是羞辱,村民们则是耻笑。
在逃离的过程中,因为她的想念母亲,成业愤怒地撕咬的亦是她的身体。
最终,当她在极度痛苦与屈辱中生下女婴时,她的父亲剥夺了这小生命的生存权。
女性的身体在这里是被使用,被咒骂,被毁坏,以及被扼杀。
原本属于人与人之间最欢愉的关系――男女关系因这女性身体的变化及诅咒被笼罩上了巨大的阴影,而这一切的最直接的承受者,则是身体的主人――金枝。
哀其不幸,怒其不争——评萧红《生死场》
2021年第17期百家争鸣395哀其不幸,怒其不争——评萧红《生死场》杨凯茹华南师范大学,广东广州510006没有《小城三月》的凄美爱情故事,也没有《呼兰河传》的童稚回忆,《生死场》中有的只是村庄里终日糊糊涂涂地生存着的人们。
《生死场》前七章主要描绘了在极其贫困的日常生活中东北农民二里半、王婆、老赵三、月英、金枝,他们一切行动以能够满足最基本的温饱为前提,这也导致了他们精神世界极其荒芜,没有半点觉醒;而后七章则集中描述了东北农民的生存受到了战争的极大威胁。
在寻生与求死的选择里,农民们爆发了带有原始色彩的抗争。
“忙着生,忙着死”,这便是《生死场》中所描绘的东北农民们的最真实的写照。
那时那地,乡民们一味埋头于田间,男性辛勤耕作,女性携子拾穗,却因为高昂的地租而差点连肚子也填不饱;毫无节制地生儿育女,为的是传宗接代、多子多福……在这群东北农民的眼中,菜稞面粉、棉鞋棉帽远比活生生的人重要得多。
同样地,对乡民们而言,死亡不过是人生道路上最稀松平常的事情,因此他们也就对死亡麻木了。
在我看来,萧红先生所说的“忙”,或许并不是急迫不停、赶忙的意思,而是一种“麻木”:乡民们盲目地生存着——“在乡村永久不晓得,永久体验不到灵魂,只有物质来充实”。
而处于农民局限性、地主压迫、战争摧毁之下,他们连最基本的温饱需求都没有办法满足,更不要说精神境界的提升了,也就是说精神的荒芜和残缺早就是一个既定的事实,甚至连作为人的本能的舐犊之情都沦落了。
在小说中,萧红先生将人们和动物、植物互喻,甚至把人们等同于动物、植物,深刻地批判着乡民们身上特有的劣根性。
村庄的四季变换、时间流逝也无法引起他们的注意,村里的牧童依旧唱着十年前老掉牙的调调……在这里,乡民们满足着物质上的痛快,却从来没有想过追求精神上的进步,没有半点关于灵魂上的觉醒。
他们不懂得反抗身上的重重大山,他们在地主的步步紧迫之下,有的只有无言的接受和无目的的向前,甚至是一而再再而三地妥协了,连仅有的几棵白菜也得匀出来送给了地主,甚至加租这种无理由的要求也“满心欢喜”地答应了。
萧红的生死场读后感
萧红的生死场读后感《生死场》是中国作家萧红创作的一篇优秀的短篇小说。
通过描写主人公王小虎在生死场中的遭遇,展现了人性的丑恶、残酷和对爱的坚持与追求。
读完这篇小说,我深受触动,感叹其中所蕴含的强烈情感和深邃思考。
在小说的开头,作者生动地描写了一个血淋淋的生死场景,给人以震撼。
王小虎作为罗炳辉的队伍成员,日复一日地抬着死人的尸首,为一群留有无尽恶臭的死尸的人生存,这样的环境令人不寒而栗。
小说中充满了死亡和毁灭的意象,再现了战争的悲惨和无尽的恶果。
然而,在这个残酷的环境中,王小虎却保持着自己的良知和人性。
面对那些闭目塞听的队友,他始终保持着对爱的深深追求。
他与刘兰秀相恋,并希望能够与她一起远离生死场,过上幸福的生活。
在王小虎心中,爱是一束光,它照亮了他被黑暗所包围的世界,驱散了心中的恐惧和绝望。
然而,小说以一场悲剧收场。
主人公为了爱情付出了惨重的代价,最终在爱情和战争之间做出了抉择。
王小虎的死亡无疑是一个强烈的警示,它揭露了战争对人性的摧残和腐蚀。
正如作者所言:“人是战争造成的,人是死亡辐射的一个粗大的片段。
”这篇小说以其深刻的描写和真实的情感表达,让我思考人性和命运的复杂关系。
战争是人类历史上最残酷的现象之一,它侵蚀了人性,使人们的价值观和道德准则受到极大的考验。
虽然在王小虎身上,作者展现了爱的力量和追求的勇气,但最终他还是无法逃脱死亡的命运。
通过《生死场》,萧红成功地将读者带入了一个充满悲剧和绝望的世界。
她通过生动的描写和细腻的情感表达,让读者深思战争对人类的摧残和对爱情的考验。
在这个世界上,人性的光辉与黑暗并存,而对于生死场中的人们来说,挣扎与坚持变得尤为重要。
读完《生死场》,我深深被萧红的笔触和思想所感染。
她以生动的故事和真实的情感,展现了战争对人性的腐蚀和摧残。
同时,她也呼唤人们对于战争的警惕,对于爱与和平的追求。
这让我对人性和命运有了更深层次的思考,同时对于文学的力量和价值有了更深的认识。
萧红的生死场读后感
萧红的生死场读后感萧红的《生死场》是一部描写中国农村妇女命运的作品,小说以农村的生活为背景,通过女主人公玉兰的一生经历,展现了农村妇女在旧中国社会的悲惨遭遇和坚强不屈的精神。
小说以其深刻的写实主义风格和感人至深的情感,深深触动了我。
《生死场》以玉兰的一生为主线,描绘了她从少女到老妇的一生经历。
玉兰出生在一个贫苦的农村家庭,从小就承受着家庭的压力和社会的歧视。
她的父亲是一个酗酒的废人,母亲则是一个软弱无能的女人。
在这样的家庭环境下,玉兰从小就学会了坚强和勇敢。
她在家务劳动中长大,却始终怀揣着对美好生活的憧憬。
然而,命运对于玉兰并不公平。
在她年轻时,她被迫嫁给了一个丑陋而暴戾的男人。
婚后,她承受了丈夫的虐待和家庭的压力,但她依然坚强地支撑着家庭。
然而,当她终于有了自己的孩子时,却因为家庭的贫困和社会的压力,最终不得不将孩子送给了别人。
玉兰的一生就像是一场无尽的苦难,她的命运被家庭、社会和历史的压力所左右,她的人生充满了无奈和悲惨。
然而,尽管如此,玉兰依然没有放弃对生活的希望和对幸福的追求。
她在生活的磨砺中变得更加坚强和勇敢,她用自己的双手创造了一片属于自己的天地。
小说中的玉兰形象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她的坚强和勇敢让我深受感动,她的命运让我心生悲痛。
在这个世界上,有太多像玉兰一样的女性,她们在家庭和社会的压力下,承受着无尽的苦难,但她们依然没有放弃对生活的追求。
她们是生活中最坚强的一群人,她们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生活的真谛。
通过《生死场》这部作品,我深刻地感受到了农村妇女的悲惨命运和坚强精神。
小说以其深刻的写实主义风格,展现了农村妇女在旧中国社会的命运,让我对中国传统社会的妇女地位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同时,小说中的玉兰形象也让我对生活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她的坚强和勇敢给了我很大的启发,让我明白了生活中的困难和挫折并不可怕,关键在于我们要有勇气和坚持,用自己的双手创造属于自己的幸福。
总的来说,《生死场》是一部感人至深的作品,它通过农村妇女的命运展现了中国传统社会的残酷和妇女的坚强。
浅论萧红《生死场》中的女性悲剧命运及其现代意义
浅论萧红《生死场》中的女性悲剧命运及其现代意义【摘要】《生死场》是萧红的一部作品,描绘了女性在乱世中的悲剧命运。
本文通过分析女性在小说中的命运轨迹和人物形象,探讨了她们在社会中的困境与挣扎。
结合现代女性的处境,探讨了现代社会对女性的影响及启示。
文章总结了女性在《生死场》中的悲剧命运,认为小说对现代女性仍有现实意义,提醒人们珍惜自由与独立,勇敢面对生活中的困难与挑战。
通过对女性命运的深刻探讨,反思历史中的悲剧,也为现代社会的进步和发展提出了一些建设性的思考。
【关键词】女性悲剧命运、萧红、《生死场》、命运轨迹、人物形象、社会定位、现代女性命运、现代社会影响、启示、现实意义1. 引言1.1 介绍《生死场》及其主题《生死场》是中国著名女性作家萧红的代表作之一,该作品描绘了中国农村妇女在特定历史背景下的生存状态和心灵状况。
作品以农村妇女为主角,展现了她们在家庭、社会和政治环境下所受的各种压迫和磨难。
通过对女性的生活轨迹和命运的描写,作者深刻揭示了妇女在封建社会中的悲惨现实,以及她们所遭遇的无情命运。
《生死场》主题深邃,情感真挚,充满了对生命的痛苦和对生存的渴望。
作品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刻的思考,探讨了女性在命运面前的无助和挣扎,展现了她们在恶劣环境下的坚韧和顽强。
作品倡导了人道主义的情感和关怀,呼吁社会尊重和关爱女性,反映了作者对妇女命运的深刻关注和思考。
通过对《生死场》这部作品的介绍,我们可以更深入地了解中国农村妇女的生存状态和命运轨迹,感受到她们所面临的悲惨现实和无情命运。
该作品的主题深刻,对当代社会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引起了人们对妇女地位和命运的重新思考和关注。
1.2 分析萧红作品中女性悲剧命运的重要性《生死场》是著名作家萧红的代表作之一,作品中描写了女性在残酷社会环境下的悲惨命运。
女性在这部小说中呈现出极端的悲剧命运,揭示出了女性在旧社会中的弱势地位和受压迫的现实。
萧红作品中女性悲剧命运的重要性在于反映了旧时代女性的困境和不公,告诫人们不要忘记过去的历史,珍惜当前的幸福生活。
从《生死场》看萧红对女性生存困境的表现与思考【开题报告】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题目: 从《生死场》看萧红对女性生存困境的表现与思考专业班级: 汉语言071一、选题的背景、意义(所选课题的历史背景、国内外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生死场》是萧红的第一篇杰作, 也是萧红的成名之作。
在鲁迅先生的鼎力相助下, 几经周折, 于1935年12月, 以“奴隶丛书”之三的形式紧随叶紫的《丰收》面世于上海, 从而“给上海文坛一个不小的新奇和惊动, 因为是那么雄厚和坚定, 是血淋淋的现实缩影”, 使年轻的萧红以一个女作家的身份成功地跻身于上海文坛, 并从此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留下了一席之地。
《生死场》正是萧红经历种种困苦后凭借其敏感的心智和热切的才情写成的一部现代文学史上的经典。
《生死场》讲述的是“九一八”前后哈尔滨近郊一个村庄的乡民“生”与“死”的故事。
全书共17章, 近8万字。
小说背景是在20世纪20年代到30年代之间, 前9章主要写东北农村大地上农民近乎原始的生存状态, 描绘出他们如动物一样在自然状态下毫无意义的生和死, 其中女性生活和命运的描写占据了很大篇幅。
小说从第10章起, 描写了“九一八”事变后日寇铁蹄踏入东北, 在民族存亡的关键时刻农民觉醒起来组织抗日斗争。
《生死场》是对于当时社会产生较大影响的一部作品。
多年以来, 关于文本的解读和阐释, 一直众说纷纭, 言说不尽。
最初“抗日文学”说一直是权威阐释, 而其它重要内涵却被忽视了。
鲁迅注重了《生死场》和当下时局的对应关系, 从而突出了《生死场》的抗日内容。
当时鲁迅还没有把民族国家的字眼赋予作品, 而在胡风为《生死场》写的后记里,他把民族国家的字眼赋予了作品, 他以抗日精神和中国农民正在觉醒的爱国意识来读解。
自20世纪80年代起, 国内外批评者运用新的理论重新对小说进行阐释, 逐渐发现了过去被遮蔽的重要内涵, 并阐发出新的意义, 然而却不同程度地存在着顾此失失彼的现象, 尤其是许多研究者盲视了《生死场》中对女性生活内容的描写。
从《生死场》看萧红小说的乡土意识
从《生死场》看萧红小说的乡土意识
《生死场》是中国作家萧红创作的一篇短篇小说,通过描述一个农村妇女的生活遭遇,揭示了乡土社会的种种社会问题。
在这个故事中,萧红通过细腻的文字描写和深入的刻画,展现了她对乡土社会的强烈关注和批判意识。
萧红通过细腻的描写和丰富的细节,展示了乡土社会的生活场景和人物形象。
故事的
背景是中国农村的一个小村庄,而主人公王素英是一个农村妇女。
通过对她的生活情节的
描述,萧红展现了农村人们奋力生活的环境和生存状态。
故事中描写了农村的地理环境、
民风民俗、农田劳作等情景,使读者了解到了乡土生活的真实面貌。
萧红通过主人公王素英的遭遇,深刻地揭示了乡土社会的种种社会问题。
主人公在故
事中所经历的悲惨遭遇,暴露了封建农村的封闭与贫困。
王素英的婚姻遭遇、家庭生活的
艰辛、丈夫的暴力对待以及破碎的婚姻关系,都使得主人公的人生充满了困苦与磨难。
这
些表象背后所反映的是封建社会的失序与混乱,表达了萧红对社会问题的关切和痛心。
萧红通过主人公的命运,呈现了乡土社会中妇女的命运与地位。
故事中,王素英是一
个勤劳善良的农村妇女,她忍受了无尽的痛苦和压抑,但她从不放弃对幸福生活的追求。
她努力工作,不屈不挠地追求着自己的幸福。
由于封建社会的束缚和家庭的压迫,她的努
力最终化为泡影,无法摆脱命运的枷锁。
通过主人公的命运,萧红揭示了封建社会对于女
性的束缚与压迫,对女性权益的关注和呼吁。
《生死场》的文学价值
《生死场》的文学价值
《生死场》是萧红的一部经典作品,具有极高的文学价值。
以下是对其文学价值的简要分析:
1.主题深刻:《生死场》以东北地区一个偏远村子为背景,通过描绘人们生与死的挣扎,展现了生命的脆弱和坚韧。
作品主题深刻,对人性、生存等古老问题进行了深入而深邃的阐释,引发读者对生命和存在的思考。
2.艺术表现力强:萧红在《生死场》中运用了细腻、生动的笔触,通过描绘人物的心理状态、风土人情风俗习惯等细节,让读者感受到作品的真实性和感染力。
同时,作品中的景色描写也十分出色,与作者的情感相融,进一步增强了作品的艺术表现力。
3.反映社会现实:《生死场》以“九·一八”事变前后东北地区的生活为背景,通过描绘人民在抗日战争中的苦难和坚韧,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现实情况。
作品具有历史价值,可以让读者了解那个时代人们的生活状态和精神风貌。
4.对女性命运的关注:《生死场》中描绘的女性形象十分鲜明,她们在艰难的生活中依然保持着坚强和勇敢。
作品对女性命运的关注和对女性意识的探讨,使其具有了深刻的社会意义。
总之,《生死场》是一部具有深刻文学价值的作品,它不仅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现实情况,也引发了读者对生命和存在的思考,展现了萧红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思想深度。
萧红《生死场》读后感
萧红《生死场》读后感《生死场》是中国作家萧红创作的一部长篇小说,描写了20世纪初的中国农村社会的黑暗面和妇女的命运。
小说以林达的视角展开,通过他亲身经历和观察,深刻揭示了封建社会中妇女的悲惨遭遇和无力挣扎的现实,同时也表达了对社会不公和劳动人民痛苦境遇的强烈愤慨。
读完《生死场》,我感受到了作者对生活的深刻洞察和对人性的思考。
首先,小说所展现的农村社会的黑暗面让人深感唏嘘。
小说中描写了农村贫穷、落后、愚昧的一面,以及封建观念对人们生活的压迫和束缚。
女性在这样的社会里处于弱势地位,被男性视为工具和财产,没有人身自由和选择的权利。
林达的妻子贞儿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她被迫结婚,被迫做妓女,最终被强迫卖身给富豪,最后又被迫卖身给穷人。
她的命运完全被封建社会的道德和利益所左右,没有一点主动权和自由选择的机会。
这种对女性的剥削和压迫,让人触目惊心,也让我深感愤怒。
其次,小说对于妇女困境的揭示让我深思。
小说中的女性们都身不由己,无法摆脱贫穷和封建的束缚。
贞儿只能嫁给草包子,做贫苦农妇;风儿只能做村寨的妓女,最终走上了堕落的道路;小福儿也是为了生计而只能去跟随坏男人做妓女。
她们的命运都被社会压迫所决定,无法选择自己的人生。
这让我深感悲凉和无力,同时也让我思考起现代社会中,女性的地位和命运是否真的得到了改善。
尽管现在女性在法律上有了更多的保护和权利,但社会性别歧视和性别刻板印象依然存在,许多女性依然面临着工作、家庭和社会的种种压力和困境。
因此,读完《生死场》,我对于妇女权益的思考和关注也更加深刻。
最后,小说对于社会不公和劳动人民痛苦境遇的揭露和抨击让我深感共鸣。
小说中虽然以妇女的命运为中心,但也贯穿着对社会不公和剥削的揭示和抨击。
小说中描写了农民的困境和水深火热的生活状态,展现了社会底层人民的辛酸和无奈。
比如,林达和兄弟们在地主家务工,辛辛苦苦劳作了一年,却只拿到了一点微薄的饷银,生活依然艰辛。
小说中还描写了地主对于农民的剥削和残酷行径,通过地主的行为,作者表达了对于剥削压迫的愤慨和不满。
生死场人物描写原文摘抄
生死场人物描写原文摘抄
《生死场》是萧红创作的一部长篇小说,讲述了20世纪20年代至30年代东北农村人民的生活状态,展现了乡村人民在封建统治和侵略者的残酷剥削、压迫下所经历的痛苦生活。
在小说中,萧红以生动的笔触描绘了众多的人物形象。
以下是从《生死场》中摘抄的关于人物描写的原文:
“王婆是村里第一个上吊的,并不是她寻死,是命运把她送到死路上去的。
当王婆的丈夫死去的时候,王婆还是个年轻的妇人。
村中的年青人,谁不是来和王婆打趣,王婆虽然笑着,但心里可厌恶他们。
年轻的丈夫死了,她这年轻的心,也就像死了似的,不过她是不能死的,她得挣扎着活下去。
她要养活她的儿子,她的儿子就是她的生命。
”
“金枝的母亲,是一个糊涂的,愚蠢的女人。
她的家就像被狂风吹着的一盏灯,东倒西歪的,几乎要熄灭了。
她并不想到用什么方法,去把灯扶正,只是坐在灯下叹息着,咒骂着,怨天尤人。
”
“成业是村里出名的浪子,他长得高大,眉清目秀,走
起路来,两条腿笔直地向前迈,很有气概。
但是他的父亲,却不把他当个儿子看待。
村里的人们都说,成业是个没教养的孩子,将来一定要闯祸的。
”
这些描写不仅展示了人物的外貌特征,还深入到了他们的内心世界,揭示了他们的性格特点和命运走向。
通过这些描写,读者可以深刻感受到乡村人民的苦难和无奈,以及他们在面对命运时的挣扎和抗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虐人害物即豺狼——浅析《生死场》中的“人”和“动物”刘恋(云南师范大学文学院中文10A)104030027【摘要】认真阅读《生死场》,我们可以发现作品中涉及了种种动物,人的特征与动物的特征紧密相连,把人当做动物来写,用动物来写人物,动物本身着上了现实化的色彩,隐含了一种象征性意义,本文试从用动物来描写人的各种特点,用动物来描写人的生育痛苦,用动物来描写人的生存处境三个方面对作品中的“人”和“动物”进行分析。
【关键词】萧红人动物生死鲁迅说《生死场》“她会给你们坚强和挣扎的勇气”【1】,在《生死场》中,作者以自己独特的感悟,为我们描绘了一幅“原生态”似的悲惨图景。
游走在其中的动物,不得不引起我们的注意,作品中的几十种动物,活灵活现地展现着人物的性格特征,人与动物的互喻互渗,是作品的重要特色,通过动物的隐喻性描写,使作品要表现的“北方人民对于生的坚强,对于死的挣扎”【1】的主题更具深刻性,动物丰富的言外之意使作品本身所要表达的内容超越了故事自身,涉及到了一切生命存在的世界。
作品在人和动物互为背景的的思考中揭示出了人物的心理状态,它不仅写出了像动物一样的人的生命过程,而且也写出了像动物一样的盲目而又惊惧、沉寂而又怯弱的病态人生。
像动物一样的被虐待,自残,然后死亡,透过表面,我们看到了一个个扭曲的,挣扎的灵魂,那压抑的欲望,禁锢的思想,是作品笼罩了一层悲哀。
一、用动物来描写人的各种特点众所周知,人是由猿猴演变而来,人的发展历程与动物的进化历程也存在千千万万联系,然而,进化了的人类依然脱不了与动物的某些特征的相像。
从哲学上来说,人本身具有自然属性,有了与动物一样的自然欲望,食欲、性欲、求生欲,但人之所以为人,还在于人有着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属性,在《生死场》中,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共同作用,自然属性成为主导人生存和生活,并成为人与人之间相互联系的重要条件,社会属性则以一种消极的、附带的背景形式影响着人的存在。
(1)“她的眼睛好像哭过一样,揉檫出脏污可笑的圈子,若远看一点,那正合乎戏台上的丑角;眼睛大的那样可怕,比起牛的眼睛来更大,而且脸上也有不定的花纹。
”[2]P6“头发飘满了脸,那样,麻面婆是一只母熊了!母熊带着草类进洞。
” [2]P7 (2)(3)“让麻面婆说话,就像让猪说话一样,也许她喉咙组织法和猪相同,她总是发着猪声。
” [2]P7(4)“她不和田上的妇女们搭话,经过留着根的麦地时,她像微点的爬虫在那里。
” [2]P10麻面婆是作者重点塑造的形象,(1)中,作者将麻面婆比喻成牛,写出了麻面婆在生活的压迫下,像牛一般地辛劳和惊恐,社会的动乱、精神的困苦,生动地展现了农民的生活状态,(2)中麻面婆还没洗完衣服,又急忙去烧饭,她像一只母熊,照顾着全家的生活,(3)、(4)中,作者把麻面婆的声音形容成猪发声,把她走路猥亵的样子比作虫在爬行,生活所逼,剥削所迫,麻面婆在苦难面前没有反抗,她的形象,反应了当时广大农村人民的苦难境地。
(5)“最后,绞上水桶,他伏身到井边喝水,水在喉中有声,像是马在喝。
”[2]P8(6)“二里半比别人叫出更大声,那不像是羊叫,像是一头牛了!” [2]P8 (7)“他的面孔和马脸一样长。
” [2]P9(8)“他长形的脸孔配起摆动的身子来,有点像一个驯顺的猿猴。
” [2]P27 这几句是描写二里半的,(5)中,二里半寻找丢失的羊寻累了,在繁重的农活之外和各种社会压迫下,心中的压力需要释放,他像马一样竭尽全力想将水一饮而尽。
接着又急切地寻找着山羊,心里的焦急,于是像(6)中一样,喊出牛的叫声,而他自己本身便是像牛一样地勤勤恳恳。
在对待麻面婆的态度上,他有脱去了懦弱和卑微,把脸摆得跟马一样长,在外面收了别人的气,回来便将气撒在了麻面婆的身上,这说明,女人在男权面前永远处于弱势。
(9)“她像一只灰色的大鸟走出场去。
” [2]P15(10)“在星光下,她的连纹绿了些,眼睛发青,她的眼睛是大的圆形。
邻居的孩子们会说她是一头“猫头鹰”。
[2]P10这几句是写老王婆的,她半身痛苦,无处诉说,只能在黑夜里静静倾吐,她惊恐、紧张地生活,在黑夜里,就像猫头鹰一样,尽显自己的本性,诉说自己的痛苦,她失去的孩子,她生活的压抑,使她显得犀利而又无助,这使王婆的动物身份显得更加幽深。
(11)“金枝怕要挨打,连在黑暗中把眼泪也拭得干净。
老鼠一般地整夜好像睡在猫的尾巴下。
” [2]P18(12)“可是金枝好像患着传染病的小鸡一般,霎着眼睛蹲在柿身下。
” [2]P21 (13)“她站起来,一个柿子被踏碎,像是被踏碎的蛤蟆一样,发出水声。
”[2]P22金枝因偷尝禁果,珠胎暗结,却因种种流言不得不独自承受这一切痛苦,她得不到人们的,甚至自己母亲的谅解,只能像老鼠一样苟且偷生地等待着成业上门提亲,当她远远地看见成业时,却像染病的小鸡一样不敢想见,“老鼠”、“小鸡”都写出了金枝挣扎与无助。
(14)“在她生气的时候,上唇特别长,而且唇的中央那一小部分尖尖的,完全像鸟雀的嘴。
” [2]P23(15)“母亲和老虎一般地捕住自己的女儿。
金枝的鼻子立刻流血。
” [2]P23 金枝的妈妈一反母亲疼女爱女的常态,而是像老虎一样扑向自己的女儿,这也是作者想要反映的母性的缺失的一个方面,着意味凶悍的动物,被用来比作母亲,意味着女性在失去青春之后,在人们的眼中,他们就像自己所厌恶的动物一样。
(16)“她的眼睛,白眼睛完全变绿,整齐的一排前齿也完全变绿,她的头发烧焦了似的,紧贴住头皮。
她像一只患病的猫儿,孤独而无望。
” [2]P36 (17)“那天平儿正戏耍在羊背上,再进大门的时候,羊疯狂的跑着是他不能从羊背上跳下,那样他像耍着的羊背上张狂的猴子。
” [2]P42月英本是最漂亮的女人,但现在,她不仅本身是动物,而且还遭受着动物的腐蚀,她全身瘫痪,可她的丈夫却抢走了她的被子,还用砖块围住她,就像(16)中描写的一样,在男权面前,她像一只猫,孤独而无望。
(17)则是描写了平儿放羊回家似的丑态。
通过这些描写,我们找到了人与动物的联系,作者把黑土地上的人和动物紧密连接起来,用动物原始自然的生存状态,暗示了人和动物一样,过着卑微、琐屑的生活,他们只会穿衣吃饭,不会反抗,就像书中所说“在乡村,人和动物一起忙着生,忙着死······” [2]P49,却在这些描写中透出一种苍凉。
二、用动物来描写人的生育痛苦在《生死场》中,作者通过一幕幕生育场景,真是细腻地展现了女性的痛苦,在《在刑罚的日子》中,令我们触目惊心的是那一幕幕血淋淋的生育场面,而就整篇文章来说,作者还描绘了大量的动物生育场面,这就形成了在人与动物生育上的对照描写。
“房后草堆上,狗在那里生产。
大狗四肢在颤动,全身抖擞着,经过一个长时间,小狗生出来。
暖和的季节,全村忙着生产。
大猪带着成群的小猪喳喳的跑过,也有的母猪肚子那样大,走路时快要接触到地面,它多数的乳房有什么在充实起来。
” [2]P46 “等王婆回来时,窗外墙根下,不知谁家的猪也正在生小猪。
” [2]P50“光着身子的女人,和一条鱼似的,她爬在那里······那是女人快生产了,她小声叫号了一阵,可是罪恶的孩子,总不能生产,闹着夜半过去,外面鸡叫的时候,女人突然痛苦得脸色灰白,脸色转黄,全家人不能安定······赤身的女人,她一点不能爬动,她不能为生死再挣扎最后一刻。
天渐亮了,恐怖仿佛是僵尸,直伸在家里······大肚子的女人,仍胀着肚皮,带着满身冰冷无言的坐在那里······一点声音也不许她呼叫,受罪的女人,身边若有洞,她将跳下去!身边若有毒药,她将吞下去······这边孩子落产了,孩子当时就死去!用人拖着产妇站起来,立刻孩子掉在炕上,像投一块什么东西在炕上响着。
女人横在血光中,用肉体来浸着血。
” [2]P46~P48强烈的视觉冲击中,将动物的生产与女性的生育交相对照,女性的生育与动物几乎毫无区别,女性生育如猪狗,劳累如牛马,没有得到应有的关心、同情和照顾,甚至在对比中,女人还比不过动物,远比动物来得更加悲惨凄凉。
五姑姑生育时,她的男人一进来就耍酒疯,,说她装死,还拿起长烟袋砸过来,而其他人则开始为她预备葬衣,她本身忍受着巨大的痛苦,却一声也不敢发出。
女人在生育中必经生理痛苦,而这种痛苦在恶劣的条件下会变得更加糟糕,二里半的婆子,李二婶子,金枝······都在为生育而痛苦着。
“四月里,鸟雀们也孵雏了!常常看见黄罪的小雀飞下来,在檐下跳跃着啄食。
小猪队伍逐渐肥起来,只有女人在乡村夏季更贫瘦,和耕种的马一样。
” [2]P48,人与动物相比,我们只看到女人扭曲抽搐的身体,只看到为迎接新的生命而不得不亲近死亡,人,尤其是女人,果然连动物都不如。
女人罪罚似的生产,似乎与男人无关,我们可处处看到痛苦的妻子和冷酷的丈夫,而女人,他们在长久的屈辱中默坐着。
善良无辜的乡村妇女,只是丈夫的奴隶,男人在她们的身上榨取到了青春的容颜,廉价的劳动力,女人只是他们泄欲的对象,他们从没有吧女人当做人来对待。
在动物参照对比中,女人更显动物性,变成了动物,她们只是生产和生殖的工具,人是动物,动物是人,似乎作者关注的是生活在动物群中的人。
三、用动物来描写人的生存处境在《生死场》中,作者把动物意象中的感情映射到人自身,把动物和人的体验联系在一起,将动物与人事命运相关联,用动物意象来塑造人物,人的性格特点就是那平常的农家动物。
作者将众多的动物意象引进小说,与人的状态结合起来,真正反映了人的生存处境,并以动物的无知、愚昧来象征人性丑陋的一面。
我们了解萧红的一生,命运坎坷,而她本身就是这样一个有着自觉的主体意识和强烈的悲剧意识的作家,书中描绘的惨淡的人生,有何尝不是它自身的写照呢。
我们可以从作品中的人物中寻找出某种动物的特征,提到二里半,我们就会想到山羊;提到老王婆,我们会想到老马;提到金枝,我们会想到小猫,这些动物恰恰是他们人生的写照。
二里半——山羊在《麦场》一章中,就反反复复写了山羊,在作品开头,作者描写山羊悠闲地啃着榆树跟,“山羊嘴嚼榆树皮,黏沫从山羊的胡子流延著。
被刮起的这些黏沫,仿佛是胰子的泡沫,又像粗重浮游著的丝条;黏沫挂满羊腿。
” [2]P5“山羊寂寞著,山羊完成了它的午睡,完成了它的树皮餐,而回家去了。
山羊没有归家,它经过每棵高树,也听遍了每张叶子的刷鸣,山羊也要进城吗!它奔向进城的大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