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六单元 自主阅读 诗词四首 夜雨寄北教学课件

合集下载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诗四首》精品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诗四首》精品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诗四首》精品教案一、教学内容1.《静夜思》——李白:通过对月夜景物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2.《夜雨寄北》——李商隐:借助夜雨景象,抒发了诗人对远方友人的牵挂。

3.《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王维:以重阳节为背景,描绘了诗人对故乡亲人的思念之情。

4.《渔家傲·秋思》——范仲淹:通过描绘秋天景色,表达了诗人壮志未酬的忧愁。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四首诗歌的主题、意境和表达手法。

2. 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对古典诗词的鉴赏能力。

3. 增强学生的文学素养,激发他们对古诗词的热爱。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四首诗歌的意境、表达手法及背景知识。

2. 教学重点:《静夜思》中月亮的象征意义;《夜雨寄北》中夜雨的寓意;《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中重阳节的习俗;《渔家傲·秋思》中景与情的交融。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文、笔记本、字典。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多媒体展示四首诗歌的插图,让学生观察并猜测插图所对应的诗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新课导入:介绍四首诗歌的作者、背景,引导学生了解诗歌的创作情境。

3. 课文学习:(1)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四首诗歌,理解诗意,感受诗歌的意境。

(2)交流讨论:分组讨论,分享对四首诗歌的理解和感悟。

(3)教师讲解:针对四首诗歌的难点和重点进行讲解,解析诗歌的表达手法。

4. 例题讲解:以《静夜思》为例,分析月亮的象征意义,引导学生理解其他三首诗歌中的意象。

5. 随堂练习:让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分析四首诗歌中的意象,并进行小组讨论。

7. 课堂拓展:推荐与四首诗歌相关的其他作品,鼓励学生在课后阅读。

六、板书设计1. 《诗四首》2. 内容:四首诗歌的作者、、重点词语及表达手法。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分析《夜雨寄北》中夜雨的寓意。

(2)解释《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中重阳节的习俗。

第六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夜雨寄北》课件(共23张ppt)

第六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夜雨寄北》课件(共23张ppt)

小结:
这首诗通过归期的问询和回答,抒发诗人 (游子)漂泊在外的孤寂、归期无期的无奈、 苦雨深秋的落寞和相见共语的期盼之情。
06 课堂练习
1.想象将来与亲山夜雨时
2.表达诗人思念朋友,渴望团聚的诗句是:


何当共剪西窗烛 却话巴山夜雨时
3.设想未来相逢景象,表达深沉离情的句子是: ,
02 写作背景
李商隐的一生是不幸的。他刚刚踏入仕途,就被卷进了牛、李(牛僧孺、李德裕)的 朋党之争中。852年随柳仲郢入蜀,实属迫不得已。
李商隐对妻子的爱很真挚,他们结婚不到12年,妻子便死了。就是在那12年中,由 于诗人到处飘泊,也不能和妻子经常团聚。俗话说:小别胜新婚。李商隐与妻子的分别 却常常是久别,因而对夫妻恩爱、相思情长就体会的更深、更强烈。
李商隐
君问/ 归期/ 未有期,
巴山/ 夜雨/ 涨(zhǎnɡ)秋池。
何当/ 共剪(jiǎn)/ 西窗(chuānɡ)烛, 却话/ 巴山/ 夜雨时。
04 整体感知
题 解 诗人在巴蜀,亲友在长安,因此诗题 为“寄北”。
“夜雨”指在秋天的夜晚下雨,表示时间。 “寄北”即寄北方的友人,交代写作对象。 “北”是指长安,因在蜀地之北故称。
仕途多艰,妻子早逝,心境是悲凉的。几年以前,当他在徐州卢循正幕府时,他颇 为踌躇满志。“且吟王粲从军乐,不赋渊明归去来。”(《赠四同舍》)到四川以后, 这种乐观情绪消失了。“三年苦雾巴江水,不为离人照屋梁。”(《初起》) 他断绝 了与外界的交往,甚至与同府的幕僚也没有什么交谊。
03 朗读诗歌
夜雨寄北
01 作者简介
李商隐,字义山,号玉溪生, 唐代诗人。曾任县尉、秘书郎等 职。因受牛李党争影响,被人排 挤,潦倒终身。其诗揭露和批判 当时藩镇割据、宦官当权和上层 统治集团的腐朽糜烂。

第六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夜雨寄北》课件(共35张ppt)2022-2023学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第六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夜雨寄北》课件(共35张ppt)2022-2023学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王湾《次北固山》:乡书何处达? 归雁洛阳边。
笛声
它吹奏出文人的心曲,在不 断演绎中被赋予羁旅思乡、悼念 故人、等丰富的情感内涵。
李白《春夜洛城闻笛》:谁家玉笛暗飞声, 散入春风满洛城。
杨柳
汉代以来,常以折柳相赠来寄 托依依惜别之情。 汉代就有《折杨 柳》的曲子,以吹奏的形式表达惜 别之情 。
李白《春夜洛城闻笛》:此夜曲中闻折柳, 何人不起故园情。
长安
巴蜀
诗人在巴蜀,亲友在长安,因此诗题为“寄北”。
题目解说
《夜雨寄北》,诗题也作“夜雨寄内”, “内”即其夫人。现传各本多作“夜雨寄 北”,“北”即北方的人,或为妻子,或为 友人。有人认为该诗是写给长安友人的;但 以诗之内容,按“寄内”来解读,似乎更确 切。
读准节奏
夜雨寄北
李商隐 zhǎng
翻译诗歌
你经常问我什么时候回家,我没有 固定的时间回来;今晚巴山下着大雨, 雨水已涨满池子。
何时你我能重新相聚,在西窗下同你 一起秉烛夜谈;再来叙说今日巴山夜雨 的情景。
意象
意象是诗歌中熔铸了作者主观情感 的客观物象,不仅包含诗中所写的景、 物,也包含人物形象。
找出《夜雨寄北》中出现的意象:
人: 君 景:巴山 夜雨 秋池 物:西窗 烛
月亮
在远离家乡,远离亲人者的 眼里,月亮寄托着恋人间的苦苦 相思,或蕴含着对故乡和亲朋无 限的思念。
李白《静夜思》:举头望明月, 低头思故乡。
王安石《泊船瓜洲》:春风又绿江南岸, 明月何时照我还。

“客”字点明了游子的身份,一 种在他乡找不到归属的情感跃然 纸上
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独在异乡为异客, 每逢佳节倍思亲。
合作探究
3、“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中“何当” 体现出主人公一种怎样的心情?

课外古诗词诵读——夜雨寄北 课件(共14张PPT)

课外古诗词诵读——夜雨寄北 课件(共14张PPT)

重点解读
巴山夜雨涨秋池 写眼前景象,使已跃然纸上的愁苦交
织于巴山的夜雨,融入涨满的秋池。
“涨”字,既写出巴山水注秋池的夜雨 景象,又表现诗人愁思之绵绵深重。
重点解读
何当共剪西窗烛 何当:什么时候。剪烛:形容深夜秉烛长 谈。此句设想日后重逢的时候。 却话巴山夜雨时 向“君”追话今夜“我”思“君”而不得归 的情景。“巴山夜雨”重出,令人的思绪在现实 与想象中徘徊。
何当/ 共剪/ 西窗烛,却话/ 巴山/ 夜雨时。
重点解读
1.君:对对方的尊称,于现代汉语中的“您”。 2.归期:指回家的日期。 3.巴山:指大巴山,在陕西南部和四川东北交界处。这 里泛指巴蜀一带。 4.秋池:秋天的池塘。 5.何当:什么时候。
重点解读
6.共:副词,用在谓语前,表示动作行为是由两 个或几个施事者共同发生的。可译为“一起”。 7.剪西窗烛:剪烛,剪去燃焦的烛芯,使灯光明 亮。这里形容深夜秉烛长谈。(“西窗话 雨”“西窗剪烛”用作成语,所指也不限于夫妇, 有时也用以写朋友间的思念之情。)
重点解读
您问我的归期,但我的归期没有定,现在我 是独居在巴山的旅馆里,面对不停夜雨,只见秋 天的池水往上涨。什么时候才能够与您在家中西 窗下面一起剪烛长谈,又说起我独居巴山的旅馆 中面对夜雨的情景。
重点解读
君问归期未有期
一句之中两个“期”字,先停顿后转 折,一问一答,一扬一抑,思念友人、 欲归不得的愁苦跃然纸上。
新课标 人
语文
7年级/上
夜雨寄北
七年级语文上人教版 教学课件
作者简介
李商隐(约813—约858),字义山,号 玉谿生,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人, 唐代诗人。李商隐是晚唐乃至整个 唐代为数不多的刻意追求诗美的诗 人。他擅长诗歌写作,骈文文学价 值也很高,和杜牧合称“小李杜”, 与温庭筠合称“温李”。

八年级语文上册《夜雨寄北》教案

八年级语文上册《夜雨寄北》教案

八年级语文上册《夜雨寄北》教案
八年级语文上册《夜雨寄北》教案
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第六单元雨中情思—诗词五首—夜雨寄北
实验区优秀教学设计——《诗词五首》
诗词五首
一、熟读背诵四首诗词。

二、找出每首诗词中的关键句,进行品味,体会作者感情。

1画出每首诗词中描绘的意象。

2标出中心词语,体味诗词语言的妙处,感受作者寄予的情感。

三、比较探究,进一步体会诗词创设的意境和作者的感情,体会不同作者、不同流派的.创作风格。

1比较《夜雨寄北》和《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两首诗,同样是写雨景,但所抒发的感情截然不同。

前者雨景既是现实,又是惆怅心理,抒发的是思乡思亲的孤独愁苦之情。

后者运用一系列动词描绘大雨时的情态,表现了作者陶醉其中的喜爱之情。

2比较李清照的《声声慢》与毛泽东的词《浪淘沙·北戴河》,体会婉约词派和豪放词派(可把毛泽东归入此派)的不同风格。

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内容上:婉约词题材较窄,多抒儿女题材广泛,多写豪壮之举。

风格上:婉约词委婉绮丽,豪放词恢宏昂扬。

在朗读时,婉约词应语调低缓,感情委婉;豪放词要语调高昂,感情豪壮。

四、结合“阅读练习·探究”栏目练习一,将四首诗词中描写的雨景与本单元其他课文描写的雨景比较,寻找其相似之处,加以体会。

21教育网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立即下载。

第六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夜雨寄北》课件(共15张)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第六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夜雨寄北》课件(共15张)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理解诗歌
•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 诗人想象了怎样的场景?这样的场景具有 怎样的特点?体现了诗人怎样的心 (2)温馨欢乐 • (3)表达了作者与妻子相见共语的期盼以及
夫妻间刻骨的相思。
理解诗歌
• 从整首诗来看,作者运用了怎样的写作手法? 抒发作者怎样的情感?
2.赏析“巴山夜雨涨秋池”中的“秋”

“秋”字点明了季节,渲染了凄凉的气 氛,烘托了作者漂泊在外的孤寂、落寞 和归期无期的无奈,与下文想象团聚后 的幸福欢乐形成对比,突出了作者与妻 子相间共语的期盼,以及夫妻之间刻骨 的相思。
3、诗人为什么重复“巴山夜雨”?你怎样理
解?
• 第一个实写,巴蜀地区夜雨涨满秋池的景 象;第二个是虚写,是想象和妻子团聚剪烛 西窗、共话今宵的情景。虚实结合,把眼前 的凄苦兑换成未来团聚的欢乐。表达出诗人 漂泊在外的孤寂、落寞和归期无期的无奈。 突出了作者与妻子相间共语的期盼,以及夫 妻之间刻骨的相思。同时,形成一种回环往 复的美感。
夜雨寄北
学习目标
1.结合书下注释理解诗意,体会诗歌 中的情感;
2.掌握“涨”和“秋”的表达效果。 3.掌握全诗借景抒情的表现手法。
知人论世
李商隐(813—858): 字义山,晚唐时期诗人, 与杜牧合称“小李杜”
李商隐有广阔的雄 心壮志,可惜时运不佳, 他的诗多写时代离乱、 个人失意的感慨,尤以 缠绵深挚的爱情诗和借 古讽今的咏史诗最有特 色。
诗人怎样的心情?
• (1) 漂泊在外,归期无期。
• (2)因为巴山夜雨使秋池涨满,有家难回。
• (3)漂泊在外的孤寂、落寞;

归期无期的无奈
• 2.哪一个字最能体现诗人这样的心情?

《夜雨寄北》教学教案

《夜雨寄北》教学教案

《夜雨寄北》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夜雨寄北》。

(2)理解并掌握诗中的关键词语和典故。

(3)分析并欣赏李商隐的诗风格和艺术特色。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诗歌内容。

(2)学会运用诗词欣赏的方法,培养审美情趣。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诗人对友人的真挚情感和离愁别绪。

(2)领略中国古典诗词的魅力,增强民族文化自信心。

二、教学重点1. 诗歌的字词理解与背诵。

2. 诗歌意境的感悟和审美能力的培养。

三、教学难点1. 诗中典故的理解。

2. 诗歌艺术特色的鉴赏。

四、教学准备1. 教师讲义:《夜雨寄北》原文、注释、译文及相关背景资料。

2. 多媒体设备:用于展示图片、播放音乐等。

3. 学习任务单:用于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探讨。

1. 导入新课(1)图片展示:展示一幅夜雨图,引导学生进入诗歌情境。

(2)复习旧知:回顾李商隐的其他诗作,引导学生了解其诗风。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夜雨寄北》,感受诗歌的韵律美。

(2)学生自读注释,理解诗歌内容,解答疑问。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让学生探讨诗中的典故和意象。

(2)分享成果:各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讲解。

4. 诗歌解析(1)解析诗中的关键词语和典故。

(2)分析诗人的情感和诗歌的艺术特色。

5. 欣赏与感悟(1)让学生发挥想象,描绘诗中的画面。

(2)分享感悟:让学生谈谈对诗歌情感的理解和体会。

6. 应用拓展(1)让学生尝试创作一首以“夜雨”为主题的诗歌。

(2)推荐阅读其他李商隐的诗作,拓展知识面。

7. 总结与反馈(1)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

(2)学生反馈:了解学生的学习效果,为后续教学提供参考。

1. 课堂表现评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2. 作业评估:检查学生提交的作业,评估其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3. 小组讨论评估:评估学生在合作探讨中的表现,包括思考问题的深度、团队合作能力等。

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六单元 自主阅读 诗词四首 夜雨寄北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

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六单元 自主阅读 诗词四首 夜雨寄北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

夜雨寄北1教学目标1、参看注释,了解诗句意思,大致理解诗文所描述的情景。

2、扣词想像,深入感悟诗人当时的离愁和对家人的深切思念。

3、有感情地朗读诗文,熟读成诵。

2学情分析学生对作者的写作背景、思家念亲之情理解的不够深,对诗歌的跳跃性大的特点不适应,所以,学生对本文的理解有一定的难度。

3重点难点教学重点:通过想像诗句描绘的景象,感受雨夜里诗人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写夜雨及欢聚的情景对表达情感的作用。

4教学过程活动1【导入】夜雨寄北一、导入:中国被称为诗的国度,在这里面不仅留下的诗篇浩如烟海,其中更是名家辈出。

我想这其中大家最为了解的应该就是李白与杜甫吧。

其实,除了这两位之外,还有许多著名的诗人,其中就有被称为“小李杜”的李商隐和杜牧。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李商隐的一首诗《夜雨寄北》。

活动2【讲授】夜雨寄北二、1、出示课题并解题:夜雨,下雨的夜晚,点明了时间。

这首诗是寄给友人的(或妻子的)。

当时诗人在巴蜀,友人(或妻子)在北方的长安,所以说“寄北”。

2、李商隐(813-858):字义山,号玉豀生,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人。

是晚唐时期很有影响的一位著名诗人,他的诗现存的有600余首。

李商隐有“欲回天地”的雄心壮志,可惜“运与愿违”,他“一生襟抱未尝开”,他的诗多写时代离乱、个人失意的感慨,尤以缠绵深挚的爱情诗和借古讽今的咏史诗最有特色。

3、唐宣宗大中五年至大中九年,即公元851年—855年,李商隐在东川(今四川三台)节度使柳仲郢的幕府中担任书记(相当于现在的秘书)之职。

秋雨绵绵中的一天,他收到远在长安的友人(妻子)的来信,问他何时能回长安。

友人(妻子)情意殷殷的千里来信,激起了诗人无限的感慨,诗人依窗观雨景,吟成了此诗。

4、出示教学目标:(同上)活动3【活动】夜雨寄北三、诵读课文:1、在那个雨夜,诗人李商隐在信中给妻子讲了些什么呢?先听老师来读读。

2、同学们自由读。

3、指名读,齐读。

4、齐背。

5、指名背。

第六单元课外古诗词 夜雨寄北 课件(共16张PPT) 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第六单元课外古诗词 夜雨寄北 课件(共16张PPT) 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散文阅读过关测试把握文章线索(一)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棉花的味道①棉花的籽儿发芽后,母亲就忙碌起来,锄草、松土、施肥,像照顾自己心爱的孩子一样细致。

两个多月后,棉花长得有几尺高了,翠绿的叶子如张开的小手掌,在风中轻轻摇摆。

母亲说,该给棉花“打顶”了。

她熟练地掐住棉花秆顶部的一部分,稍一用力,“咔嚓”一声将它折断,对着一棵棵棉花“狠下杀手”。

在这块棉地里,母亲不知倾注了多少汗水!可她为何又要毁掉它呢?我着急地大叫:“妈,棉花会死掉的。

”母亲轻轻一笑道:“傻孩子,这时舍不得打顶,以后我们就收不到多少棉花。

”②看到那么多被母亲折断的棉枝七零八落掉在地上,我心痛极了,执拗.()地要求母亲分两棵棉花给我种植,并坚持不给它们“打顶”。

③母亲的抉择是对的,“打顶”后的棉花长得枝繁叶茂,开满了白色、粉色的花,而那两棵没“打顶”的棉花主秆长得太高,阻碍了侧枝的生长,侧枝少而且短,虽然看上去绿叶葱茏,却只有稀疏几朵花开。

母亲指着那两棵棉花对我说:“看到了吧,有时候该舍弃的东西就要舍弃,否则会失去更多。

”④不久,母亲棉田里的花谢了,一个个壮实的棉桃长出来。

八月,棉桃如石榴一般张开了小嘴,煞是好看,几天后,雪一般的棉花灿然盛开在枝头。

⑤午饭后,酷热难忍,母亲却顶着毒辣辣的太阳去摘棉花。

她挽着一个大竹篮,走进棉田里,双手快速地采摘着棉花,汗水湿透了衣衫。

天空湛.()蓝湛蓝,一望无际的棉田如一片无垠的雪地,身穿浅蓝布衫的母亲被白色的棉花簇拥着,如一位神奇的织女在灵巧地编织一张巨大的白毛毯。

⑥一天夜里,我看见母亲站在院里安静地望着天上。

明月皎洁,一片一片的白云层层叠叠,整齐排列在深蓝色的夜空,月光如水一般倾泻而下,母亲的脸显得格外柔美,她喃喃道:“天上的云真好看啊,像棉花一样。

”母亲读书不多,却能用最熟悉的东西、最贴切的比喻描绘眼前的美景,繁重的农活、生活的磨砺使母亲像大多数农妇一样唠叨、凡俗,但她心里却同样有对美的无限憧憬。

第六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夜雨寄北》课件(共20张ppt)2021-2022学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第六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夜雨寄北》课件(共20张ppt)2021-2022学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诗家总爱西昆好, 独恨无人作郑笺。
李商隐
夜雨寄北
李商隐
1、了解诗人,理解诗句的含义。体会诗中蕴含的作者的思 想情感。 2、理解诗歌中“虚实结合”的写法,并能运用到写作中。 3、品味语言,体会诗歌的意境美,学习赏析诗歌。
李商隐(约813年-约858年),字义山,号玉溪生,晚唐著名诗 人。曾任县尉、秘书郎等职。因受牛李党争影响,被人排挤,潦倒 终身。
君Hale Waihona Puke 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2.写出了对未来欢聚的向往之情的诗句是: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二、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3-4题。(5分) 夜雨寄北 李商隐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3.“巴山夜雨涨秋池”一句通过写实,营造了怎样的气氛?(2分)
黑夜迷茫、秋雨绵绵,渲染出诗人漂泊在外不得归家的孤独、凄 凉。
实景描写
3、“巴山夜雨涨秋池”一句通过写实,营造了怎样 的气氛?
黑夜迷茫、秋雨绵绵,渲染出诗人漂 泊在外不得归家的孤独、凄凉。
4、“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写法有何特 点,体现出主人公一种怎样的心情?
后两句写因思念而设想日后重逢的情景。这是诗人对 重聚的渴望,是想象之景。用未来的欢乐衬托出今夜的孤 苦。
体现主人公当时急切回家见妻的心情,突出今夜 的心境之郁闷、孤寂和内心的相思之苦。
虚景描写
1、近体诗一般要避免字面重复,诗中“期”“巴山
夜雨”重复出现,有什么作用?
两个“期”一问一答,写出诗人羁旅难归 的愁苦;“巴山夜雨”一个是写实,一个是想 象的温馨画面,重复出现形成时间和空间回环 往复的意境美。
当时诗人在巴蜀,妻子在 长安,所以说“寄北”。

八年级语文精品课件 夜雨寄北

八年级语文精品课件 夜雨寄北
4
古诗朗读停顿的划分方法:
以《夜雨寄北》为例
按音节划分:君问 / 归期 / 未有 / 期, 巴山 / 夜雨 / 涨 / 秋池. 何当 / 共剪 / 西窗 / 烛, 却话 / 巴山 / 夜雨 / 时.
按意义划分: 君问 / 归期 / 未有期, 巴山 / 夜雨 / 涨秋池. 何当 / 共剪 / 西窗烛, 却话 / 巴山 / 夜雨时.
5
李商隐
(813—858):
字义山,是晚唐时
期很有影响的一位
著名诗人,他的诗
现存600余首。
李商隐有广
阔的雄心壮志,可
惜时运不佳,他的
诗多写时代离乱、
个人失意的感慨,
尤以缠绵深挚的爱
情诗和借古讽今的
咏史诗最有特色。
公元851年--855年,李商隐在四川节度使的幕府中担任秘书之
职。秋雨绵绵中的一天,他收到远在长安的妻子(友人)的来信,问
l 古体诗也叫“古诗”、“古风”,唐代人把 产生于唐以前的诗称为古体诗。古体诗的特点是: 篇幅长短不拘,每句字数不限,不讲求对仗、平仄, 用韵比较自由。
l 近体诗又称“今体诗”,是在唐代出现的一 种新体诗,其形式整齐,节奏和谐,但限制也多: 字数、 平仄 、用韵 、格式等都有一定的规定。近 体诗包括:律诗和绝句两种。
12
赵翼论诗(一)
满眼生机转化钧, 天工人巧日争新。 预支五百年新意, 到了千年又觉陈。
13
14
任意寻找你觉得写得精彩的地方朗读三遍(同 桌协商,一人读,一人评,比比哪组精彩!)
*用“美,你看(听)______”的句式,读给大家听。
*用“好,好在_______”的句式,进行评点,可以从 用词、句式、修辞、写法、结构等方面进行评点, 说得越多越好。

第六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夜雨寄北》课件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1)

第六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夜雨寄北》课件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1)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李商隐《无题》
夜 雨 寄 北
作者简介:
李商隐(813-858)字义山,号
玉溪生,唐代诗人。曾任县尉、秘 书郎等职。
因受牛李党争影响,被人排挤, 潦倒终身。其诗揭露和批判当时藩 镇割据、宦官当权和上层统治集团 的腐朽糜烂。他的爱情诗和无题诗 写得缠绵悱恻,优美动人,广为传 诵。与杜牧合称为“小李杜”。与 温庭筠合称为“温李”。有《李义 山诗集》传世。
唐宣宗时期,李商隐曾在东川(今 四川三台)节度使柳仲郢的幕府中担 任书记之职。
诗人身处巴蜀,妻子却在长安,秋 雨绵绵中的一天,他收到远在长安的 妻子的来信,问他何时能回长安。诗 人很想回家,但秋雨连绵,无法确定 归期,此时只能苦苦思念亲人,盼望 归期,绵绵的秋雨,激起诗人无限感 慨而写下了这首诗。
寄北,当时诗人在巴蜀,妻子在 长安,所以说“寄北”。
题解
长安
巴蜀
当时李商隐在巴蜀,妻子在长安,因此是“寄北”。
(七言绝句)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再读诗歌,理解诗意
对对方的尊称,
等于现代汉语 指回家的日期。
秋天的池塘。
中的“您”。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泛指川东一带的山。 川东一带古属巴国。
译文:你问(我)回家的日子,(但我的)归期没有定,今晚 巴山下着大雨,秋水涨满了池塘。
2、“巴山夜雨涨秋池”这一景物描写有何作用?
“巴山夜雨涨秋池”,这一景象把归期未有期的沉痛情绪, 渲染得更形象、更浓郁了。 “涨”字,写出巴山水注秋池的夜雨景象,表现了诗人愁思 之绵绵深重。 “秋”字还起着烘托人物心情的作用,黑夜迷茫、秋雨绵绵, 渲染出诗人漂泊在外不得归家的孤独、凄凉。
3、诗中两处“巴山夜雨”所描写的景是否相同?

湖南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夜雨寄北》教案北师大版

湖南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夜雨寄北》教案北师大版

夜雨寄北(唐)李商隐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1]1、寄北:寄赠给住在北方的妻子。

所以也叫《夜雨寄内》2、君:你,指作者的妻子王氏。

一说是友人。

3、问:询问。

4、归期:回归的日期。

5、未有期:意思是还没有一个准确的日子。

未,没。

6、巴山:也叫大巴山,在今四川省南江县以北。

(泛指四川东部一带的山,巴蜀之地)7、夜雨:晚上下雨。

8、涨秋池:秋雨使池塘注满了水。

涨,水位升高。

9、何当:什么时候才能够。

10、共剪西窗烛:在西窗下共剪烛芯.剪:剪去烛花,使烛光更加明亮。

西窗,西窗之下。

这里指亲友聚谈指所。

烛:烛花。

11、却:副词。

还,再,且。

表示小小的转折。

12、话:谈论。

13、巴山夜雨时:意思指巴山夜雨时的心情。

你问我什么时候回家,我没有定归期;今晚巴山下着大雨,雨水涨满池子。

何时你我重新聚首,在西窗之下同你一道剪烛夜谈,再来叙说今日巴山夜雨的情景呢?诗文赏析1 、《夜雨寄北》,选自《李义山诗集》,是李商隐脍炙人口的抒情短章,是诗人写给远在北方的妻子的。

当时诗人被秋雨阻隔,滞留荆巴一带,妻子从家中寄来书信,询问归期。

但秋雨连绵,交通中断,无法确定,所以回答说:君问归期未有期。

这一句有问有答,跌宕有致,流露出诗人留滞异乡、归期未卜的羁旅之愁。

诗人与夫人王氏伉俪情深,时刻盼望能速归故里,与妻子共坐西窗之下,剪去烛花,深夜畅谈。

而此时,只能苦苦思念。

诗只有四句,却情景交融,虚实相生,既包含空间的往复对照,又体现时间的回环跳跃。

“何当”为设想之词,设想由实景而生,所以第二句中的巴山夜雨成为设想中回忆的话题,自然成为“却话巴山夜雨时”这样的巧妙诗句。

李商隐的爱情诗多以典雅华丽、深隐曲折取胜,这首诗,《万首唐人绝句》中题作《夜雨寄内》,“内”就是“内人”,指妻子。

诗人在巴山雨夜中思念妻子,充满了深深的怀念之情。

诗人用朴实无华的文字,写出他对妻子的一片深情,亲切有味。

全诗构思新巧,自然流畅,跌宕有致。

夜雨寄北教案

夜雨寄北教案

夜雨寄北教案一、教学目标•了解诗人李商隐和他的代表作品《夜雨寄北》;•理解诗歌的意境和寓意;•提高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表达能力。

二、教学准备•李商隐的《夜雨寄北》原文及翻译;•讲解PPT;•学生笔记本。

三、教学过程1. 导入和热身教师可以以问答的形式开启课堂,引发学生的思考:“你们对诗歌有什么了解?有没有听说过李商隐?”引导学生回答,培养他们对诗歌的兴趣。

2. 导入课文教师给出李商隐的《夜雨寄北》原文,并带领学生一起读诵。

然后给学生翻译,让他们理解诗歌的意境和寓意。

3. 分析诗歌结构教师给出诗歌的结构图,解析诗歌的押韵和节奏感。

引导学生观察诗歌的结构特点,培养他们对诗歌的鉴赏能力。

4. 阅读理解教师将诗歌分段给学生朗读,然后对诗句进行理解和解释。

通过讨论,帮助学生理解诗人的情感和意境,培养他们的想象力和表达能力。

5. 创作练习教师给学生提供几个主题,让他们尝试自己写一首类似的诗歌。

鼓励学生借用李商隐的表达方式,通过诗歌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

6. 总结和展示教师组织学生分享自己创作的诗歌,鼓励他们展示自己的成果。

同时,教师总结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强调诗歌对情感表达的重要性,并鼓励学生继续探索和欣赏诗歌。

四、教学评价•考察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包括对诗歌意境和寓意的理解;•考察学生的创作能力,是否能够通过诗歌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教师观察学生的参与和表现情况,评估教学效果。

五、教学延伸•继续学习其他李商隐的诗歌作品,了解他的创作风格和特点;•学习其他古代诗人的作品,拓宽诗歌鉴赏的视野;•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给予更多创作题材和形式的指导。

以上就是《夜雨寄北教案》的教学内容和步骤。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可以理解并欣赏《夜雨寄北》这首诗,提高诗歌鉴赏能力,并有机会尝试自己创作诗歌。

同时,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表达能力,为他们日后的学习和生活打下良好的基础。

第六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夜雨寄北》课件(ppt)++2022-2023学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第六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夜雨寄北》课件(ppt)++2022-2023学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李商隐身居异乡巴蜀,
写 写给远在长安的妻子(或
作 友人)的一首抒情七言绝
背 景
句,是诗人给对方的复信。 因为长安在巴蜀之北,故 题作《夜雨寄北》。
02 夜 雨 寄 北
君问/归期/未有期, 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 却话/巴山/夜雨时。
君问归期未有期,
巴山夜雨涨秋池。
君:指作者的妻子或朋友。 归期:指回家的日期。 秋池:秋天的池塘。
3.《夜雨寄北》中思念之情,亘古不变,千百年来为 人们所传唱,潇潇夜雨中,李商隐客居寂寞,倚窗伫 立,将相思之情转化为了重逢的希冀: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第六单元 课外古诗词诵读
秋词(其一) 夜雨寄北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潼关
李 商
夜 雨 寄隐北
李商隐,晚唐著名诗人,字义山,号玉溪生、
樊南生。有“七律圣手”之称,和杜牧合称“小
作 李杜”,与温庭筠合称为“温李”。

其诗构思新奇,风格秾丽,
介 尤其是一些爱情诗和无题诗写
绍 得缠绵悱恻,优美动人,广为
传诵。
表现了时间与空间回环往复的意境之美,
达到了内容与形式的完美结合。
根据图片内容背诵诗歌
1.李商隐的《夜雨寄北》中,用未来的欢聚反衬 今夜的愁苦,想象日后重逢时的情景的句子: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2.《夜雨寄北》中暗示诗人仕途失意,羁旅他乡 思归不得的抑郁愁苦之情: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板书设计

巴山夜雨 思念亲友 实写


北 剪烛西窗 共话今宵 虚写

这首诗通过归期的问询和回答,
歌 抒发诗人羁旅他乡对家人思念的 主

初中语文《夜雨寄北》(共38张)ppt6

初中语文《夜雨寄北》(共38张)ppt6

是诗人写给远在北方的妻子的。当时诗人被秋雨阻隔, 滞留荆巴一带,妻子从家中寄来书信,询问归期。但 秋雨连绵,交通中断,无法确定,诗人与夫人王氏伉 俪情深,时刻盼望能速归故里,与妻子共坐西窗之下, 剪去烛花,深夜畅谈。 而此时,只能苦苦思念。
夜雨寄北(七言绝句)
你问我回家的日期,我却还没有回家的日期。
重庆摩天大厦
游玩重庆
却 话 巴 山 夜 雨 时 。
何 当 共 剪 西 窗 烛 ,
巴 山 夜 雨 涨 秋 池 。
君 问 归 期 未 有 期 ,
夜 雨 寄 李 商 北 隐
作者简介及题解
李商隐,字义山,号玉溪生,
怀州河内(今河南省沁阳市)人。 在晚唐诗人中,他的诗歌艺术成 就最高,和另一位著名诗人杜牧 合称为“小李杜”,也是唐代诗 人中的“三李”之一(李白、李 贺)。他擅长律诗,绝句。所作 诗歌典雅华丽,形象鲜明,工于 比兴,深于寄托,具有独特的艺 术风格。尤其是他的爱情诗,最 为人传诵,他对后代诗人及词人 的影响很大。主要名篇有:《登 乐游原》、《无题》、《夜雨寄 北》等。 《夜雨寄北》,诗题也作“夜雨寄内”,“内”即其夫人。现 传各本多作“夜雨寄北”,“北”即北方的人,或为妻子,或为友 人。有人认为该诗是写给长安友人的;但以诗之内容,按“寄内” 来解读,似乎更确切。 回首页
何当:什么时候。 剪……烛:形容深夜秉烛长谈。
赏析: “何当共剪西窗烛”,宕开一笔,从眼前跳
脱到将来,从巴山跳脱到北方(长安),写出诗人 的遐想。 “何当”二字, 意思是“什么时候才能 够”,照应首句“未有 期”,既有热切地盼望, 又有难以料定的惆怅。在 情意上,与前两句,似断 非断 。
却话:回叙。
赏析:“巴山夜雨涨秋池”,表面上看,是即景点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精读课文 深入感悟
2、本诗的主题是什么? 表达了游人羁旅巴山的孤寂之感和思乡之情,抒 发了盼望北归团聚、共叙别情的美好心愿。
课堂总结
这首诗从空间上看,此地——彼地——此地,即巴山——西
窗——巴山,往复对照;从时间上看,今宵——他日——今宵, 回环对比,虚实相生,情景交融,构成奇诡的意境。
布置作业
第六单元 · 雨中情思
夜雨寄北
教学目标
1、了解有关李商隐的文学常识; 2、有节奏地诵读诗歌;
3、整体感知诗歌意蕴;
4、理解诗歌内容,领悟诗歌内涵; 5、体会作者的思念之情,培养欣赏诗歌的情感体验。
新课导入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中国被称为诗的国度,在这里面不仅留
下的诗篇浩如烟海,其中更是名家辈出。 我想这其中大家最为了解的应该就是李白 与杜甫吧。其实,除了这两位之外,还有 许多著名的诗人,其中就有被称为“小李
就体会的更深、更强烈。在其笔下就呈现出“春
蚕吐丝”“蜡炬成灰”般的挚着热烈,显示出了 独特的艺术风格。
解题读诗 《夜雨寄北》,“夜雨”指秋天夜里下的雨。“寄北”即寄给北方的友人,“北”是指 长安,因在蜀地之北,故称;一作“内”,即内人、妻子,指寄给在北边的妻子。 题解:秋天下雨的夜里,(我写下这首诗)寄给北方的友人(妻子)。
精读课文 深入感悟
1、“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二句有什么意蕴? 独剪残烛,夜深不寐,在淅淅沥沥的巴山秋雨声中阅读妻子询问归期的 信,而归期无准,其心境之郁闷、孤寂,是不难想见的。作者却跨越这一切
去写未来,盼望在重聚的欢乐中追话今夜的一切。于是,未来的乐,自然反
衬出今夜的苦;而今夜的苦又成了未来剪烛夜谈的材料,增添了重聚时的快 乐。四句诗,明白如话,却何等曲折,何等委婉,何等含蓄隽永,余味无 穷!
尤其是他的爱情诗,最为人传诵,他对后代诗人及词人的影 响很大。主要名篇有:《登乐游原》、《无题》、《夜雨寄
北》等。
背景介绍
《夜雨寄北》是一首脍炙人口的小诗,是诗
人身居遥远的异乡巴蜀写给他在长安的妻子的诗。 李商隐对妻子的爱很真挚,他们结婚不到12年,
妻子便去世了。就是在那12年中,由于诗人到处
飘泊,也不能和妻子经常团聚。李商隐与妻子的 分别却常常是久别,因而对夫妻恩爱、相思情长
细读课文 整体感知
3、“何当共剪西窗烛”—— 什么时候 才能够与您在家中西窗下面一起剪烛长谈。 品评:何当:什么时候。剪烛:形容 深夜秉烛长谈。此句设想日后重逢的时
候。
细读课文 整体感知
4、“却话巴山夜雨时”——再来叙说起我独居巴山的旅馆中面对夜雨的情
景。
品评:却话:回叙。此句向“君”追话今夜“我”思“君”而不得归的情景。 “巴山夜雨”重出,令人的思绪在现实与想象中徘徊。
将本诗改写成一段优美的文字,字数不限,没背会的同学下来将诗背熟!
细读课文 整体感知 1、“君问归期未有期”—— 您问我的归期,但我的归期没有定。 品评:一句之中两个“期”字,先停顿后转折,一问一答,一扬一抑,思念友人、欲归 不得的愁苦跃然纸上。
细读课文 整体感知 2、“巴山夜雨涨秋池”—— 现在我是独居在巴山的旅馆里,面对不停夜雨,只见秋天 的池水往上涨。 品评:写眼前景象,使已跃然纸上的愁苦交织于巴山的夜雨,融入涨满的秋池。“涨” 字,既写出巴山水注秋池的夜雨景象,又表现诗人愁思之绵绵深重。
杜”的李商隐和杜牧。今天,我们就来学
习李商隐的一首诗《夜雨寄北》。
作者简介 李商隐,字义山,号玉溪生,怀州河内(今河南省沁阳
市)人。在晚唐诗人中,他的诗歌艺术成就最高,和另一位
著名诗人杜牧合称为“小李杜”,也是唐代诗人中的“三李” 之一(李白、李贺)。他擅长律诗,绝句。所作诗歌典雅华
丽,形象鲜明,工于比兴,深于寄托,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