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历史模拟题三
2024届河南省名校联盟高三下学期考前模拟大联考(三模)文综试题-高中历史
2024届河南省名校联盟高三下学期考前模拟大联考(三模)文综试题-高中历史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单选题1.中华文明探源工程冲破西方“文明三要素”(冶金术、文字和城市)的桎梏,提出“以王权和国家的出现作为进入文明社会的关键标志”的中国方案。
据此,下列遗址可以作为中华五千多年文明史证据的是()A.姜寨聚落遗址B.良渚古城遗址C.二里头遗址D.殷墟遗址2.秦简《为吏之道》把忠信敬上、孝敬父母作为官吏的必备品格和行为准则。
睡虎地秦简中亦记载有父亲以不孝罪状告儿子,得到官府支持的判例。
材料反映了当时()A.礼法并用加强社会治理B.儒家学说成为主流思想C.整顿吏治加强专制统治D.以法治国缓和社会矛盾3.如图为在地处丝绸之路南道的交通要冲的尼雅遗址汉代墓中,发现的皇家官府织造的“五星出东方利中国”织锦护臂,这是新疆地区发现的最早的“中国”二字。
新疆博物馆将其作为“镇馆之宝”,主要原因在于此文物见证了汉代()A.丝绸之路的开通和繁盛B.官营手工业的高超技术C.西域地区中华文化认同D.中央政权有效管辖西域4.如表关于“杯酒释兵权”故事的不同记载,对此合理解释是()A.个人记载具有较强主观性,可信度差B.司马光的记载最为详细,可信度最高C.三则史料互相佐证,证实故事可靠性D.故事演变反映对宋初集权措施的反思5.如表为1753—1851年广西人口、耕地面积以及地丁银情况。
上述材料可用于说明()A.清朝摊丁入亩税制改革B.高产作物促进人口增长C.太平天国运动爆发原因D.专制统治导致政治腐败6.如表为张謇的1911年辛亥日记中高频词统计(含“笺注”中相关电文)。
这反映了()A .近代中国社会激荡转型B .民主共和逐渐深入人心C .实业救国思想开始出现D .君主专制思想根深蒂固 7.如表中高考作文题目折射的社会现象,表述正确的是( )A .AB .BC .CD .D 8.14世纪,英国埃尔顿庄园的领主把19个茅舍农告上法庭,他们被指控没有将牧草装上马车。
山东省潍坊市2022届高三历史5月模拟考试三模试题
山东省潍坊市2022届高三历史5月模拟考试(三模)试题注意事项∶1. 答卷前,考生务必将学校、班级、姓名、考号、座号填写在相应位置。
2. 考生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纸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画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
不按以上要求作答无效。
3. 考生必须保证答题纸的整洁。
考试结束后,将试卷和答题纸一并交回。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西周至春秋时期,史籍中常有"国人皆咎公""以说、(悦)于国人""国人不欲,故出(驱逐)其君""盟国人于毫社""国人助之"等记载。
这表明该时期A.宗法分封制逐渐崩溃B.民本思想成为社会主流C.君主的权力受到制约D."国人"的经济实力强大2.表1为东汉获乡论支持者仕进途径表。
这些史实可用来说明,东汉时期A. 地方舆论影响人才选拔B.察举制度得到了完善C. 乡论支配国家统治秩序D. 社会阶层间流动固化3. 马球,又称"击鞠""击球",源于中亚波斯。
唐朝初年,这项运动传入中原地区后,上至王公贵族,下至民间百姓,甚至妇女都成为参与者。
这可以说明唐朝时期A.开放与兼容的社会氛围浓厚B.崇武尚文成就了盛世局面C. 丝绸之路开始传播东西文明D.妇女的政治地位得到提升4. 清代"衣食"漕事者甚众,除直接参与漕运的运丁和水手,辅助漕粮运输的纤夫和脚夫,还有对运河进行日常维护的浅夫,围绕漕事逐利的商贩。
漕运成为运河沿岸乃至于更大区域的社会各阶层谋生牟利的社会场域。
这反映了清代漕运A.导致了重农抑商政策松动B.带动了区域经济发展C.缩小了南北间的经济差距D.影响了大众出行方式5. 戊戌变法前后,因日源词"领土"的输入。
高三历史 仿真检测配套课时检测(三)(含解析)
仿真检测(三)(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60分)1.(2012·温州十校联考)隋唐时期确立和完善的三省六部制使中央机构分工明确,当时人们根据具体职能把“六部”分别概括为“富”“贵”“威”“严”“贫”“贱”六字。
结合当时社会背景分析“贱”最有可能描述的是( )A.工部 B.礼部C.户部D.兵部解析:选A 本题主要考查六部的职能。
工部负责的是工程建设;礼部掌管国家典章法度、祭祀、学校、科举、接待外宾等事务;户部,掌管天下土地、户籍、赋税、财政收支等;兵部,掌管武将选用、兵籍、军械、军令等。
其中地位最低的是工部,因此,“贱”最有可能描述的是工部。
2.(2012·儋州四校联考)有学者认为:如果说梭伦改革是调和平民与贵族关系的话,伯利克里的改革则完全是有利于平民的,全体公民在政治上的平等使权势者操纵和对抗法律的难度和风险都增加了。
下列改革措施支持“完全是有利于平民”这一观点的有( )①五百人议事会和陪审法庭向所有公民开放②十将军委员会向所有公民开放③实行公职和公共参与活动的津贴制度④创立“陶片放逐法”A.①②③B.①③C.①②④D.③④解析:选B 到伯利克里时期,雅典的十将军委员会仍不对所有公民开放,排除②;“陶片放逐法”创立于克利斯提尼时期,故排除④。
3.元朝人曾作《木棉歌》:“秋阳收尽枝头露,烘绽青囊翻白絮,田妇携篮采得归,浑家指作机中布。
大儿来觅孺,小儿来觅袴。
”材料最能表明元朝( )A.棉花开始在中国种植B.资本主义萌芽已经产生C.农民过着自给自足的生活D.家庭手工业占据主导地位解析:选C 棉花原产于印度,汉朝时已经在中国西域(今新疆)地区种植,A项错误;资本主义萌芽的特点在于存在着雇佣关系,由题干的诗歌中无法得出存在雇佣生产关系的结论,B项错误;D项无法由题干信息中得出,可以排除。
4.(2012·北京东城区调研)冯天瑜在主编的《中华文化史》中提出,中华传统文化在春秋战国时期表现为“以民本思潮和专制主义为两翼的百家争鸣的私学文化”。
高三高考历史模拟试卷(附答案)
高三高考历史模拟试卷(附答案)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4分)梁启超说:“吾中国社会之组织,以家族为单位,不以个人为单位,所谓家齐而后国治是也。
周代宗法之制,在今日其形式虽废,其精神犹存也。
’’梁启超认为()A.宗法制度最早起源于周代B.宗法制度影响至今C.家方是最基层的政权组织D.族比国家更重要2.(4分)汉代继承了秦朝抽取人头税的做法,规定:年龄在15到30岁之间的未婚女性需缴纳5倍于常人的人头税。
这主要反映了汉代()A.鼓励人口生育B.女性社会地位低C.社会矛盾尖锐D.政府管理能力差3.(4分)《清明上河图》是北宋画家张择端的名画,如图所示。
图中城门不设任何城防工事,没有驻兵,而是在城门内侧设了一间税务所。
这反映了当时()A.重农抑商政策被摒弃B.民众的税收负担沉重C.城市的经济职能增强D.财政困难和军备废弛4.(4分)明代继承了元朝的行省制,行省之下有府、州、县,县是中央政府任命官员的最基层单位。
每个县有一个县官,根据省籍回避制度,必须由非本省出身者担任。
明代推行“省籍回避制’’()A.激化了社会矛盾B.有利于中央集权C.净化了官场风气D.推动了地区交流5.(4分)如图是1840﹣1894年间洋(机)纱(此时国内也逐渐开始自己生产机纱)与土纱使用量情况表。
这表明当时()A.自然经济已经解体B.消费仍以土布为主C.近代化因素在增加D.国内市场不断扩大6.(4分)中国早期的马克思主义者郑超麟在回忆录中写到:“中华民国八年,写成世界公历是最容易记忆的……当代中国的集体意识,可以说,是在这一年觉醒的;我个人的小小意识则确实是在这一年觉醒的o“这一年()A.新民主主义理论正式提出B.马克思主义在中国进一步传播C.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D.知识分子群体发起白话文革命7.(4分)1955年,一本面向农村的宣传读物上说:“(有些人)看到食糖、食油供应不够充分,就埋怨政府重工业发展多了,要求多发展轻工业,这是不对的。
2022届海南省琼海市高三三模历史试题
海南省琼海市2022届高三三模历史试题一、单选题1.下表是《左传》中关于周、郑关系的一些记载,这反映出当时A.诸侯交战此起彼伏B.分封制度遭到破坏C.中央集权受到挑战D.君主专制日益衰落2.考古工作者在关中地区的富平、陇县、扶风、咸阳、长安、渭南等地,先后发现大批的汉代铁制农具,其中有铧、犁、锄、铲、镰等。
据此可知汉代A.冶铁技术得到发展B.铁农具在全国普及C.精耕细作开始出现D.小农经济日趋成熟3.金世宗时创建女真进士科,金章宗时加试骑射。
河南发现的《女真进士题名碑》用女真文字记录“十五日试策,十七日试论、诗”。
这表明金朝科举制度A.由女真人独创后来推广至中原B.推动汉人学习和使用女真文字C.以程朱理学的解释作答题标准D.模仿汉制但是保留其民族特色4.明代后期和清代前中期长三角地区急递铺(传递军政信息的基层驿传机构)数量有所增加,且主要集中在松江府和苏州府嘉定一带(今上海境内)。
该现象反映了当时A.邮驿体系日臻完善B.交通运输方式的变革C.海外贸易不断拓展D.加强海防建设的需要5.容闳为中国近代留美第一人。
19世纪40年代他提出“以西方之学术,灌输于中国,使中国日趋于文明富强之境”;六七十年代协助曾国藩赴美购买机器,提出幼童出国留学计划;90年代支持维新变法运动;1908年坚定地走上革命道路。
容闳的一生致力于A.国家出路的探索B.对工业化的追求C.学习西方的文明D.争取民主的斗争6.1912年1月。
南京临时政府内务部总长程德全发布保护人民财产令五条,其中涉及保护满人财产的条款有“前为清政府官吏所得之私产,现无确实反对民国证据,已在民国保护之下者,应归该私人享有”。
该法令旨在()A.尽快恢复社会秩序B.促进民族工业发展C.加快推进革命进程D.加速促进民族融合7.下表是新中国成立以来为纪念抗日战争胜利所发行部票(部分年份)的统计。
其中60周年的纪念邮票与之前相比,其主题最主要的变化在于A.肯定了美苏两国对中国抗战的援助B.突出了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中的地位C.肯定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正义性D.强调中国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作用8.20世纪80年代,外汇市场存在官方汇价市场和外汇调剂市场,外汇调剂市场中人民币兑美元的汇率明显高于官方汇价市场。
高考历史模拟试卷(含答案)
高考历史模拟试卷(含答案)一、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20分)1.1917年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总统______ 提出了“十四点”和平计划。
A.威尔逊B.罗斯福C.特朗普D.奥巴马2.1921年7月至1922年1月,英美日法德等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代表在瑞士洛桑举行的经济会议是______ 会议。
A.华盛顿B.维也纳C.巴黎D.洛桑3.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下列关于相互轰炸事件的叙述错误的是______。
A.1940年7月德国空军轰炸了英国的港口和机场,英国空军对柏林进行了报复性轰炸。
B.1941年6月德国发动猛烈轰炸,试图摧毁苏联的重要城市列宁格勒,但未能如愿。
C.1942年4月日本大举对达尔文、布里斯班等地进行轰炸并大胆试图在澳大利亚登陆。
D.1945年2月美军空军对东京进行了大规模轰炸,实施的是恶性破坏性轰炸。
4.下列叙述正确的是______。
A.中苏两国曾在1969年恶性冲突,发生中苏边界战争。
B.1969年印巴爆发冲突后,中印两国全面破裂。
C.1969年7月20日,阿波罗11号航天器成功将美国宇航员阿姆斯特朗、艾德林登月并返回。
D.1969年3月14日,法国总统戴高乐提出依靠欧洲力量维护世界和平的“欧洲独立方案”。
5.抗日战争时期,联合舰队取得的有关我军主力舰艇的最重要战果是______。
A.击沉了“长江号”B.击伤了“太原号”C.击伤了“山东号”D.击沉了“平海号”6.在辛亥革命前夕,孙中山曾呼吁的法律主张是______。
A.“驱逐鞑虏,恢复中华”B.“宁可草野跑生,不愿官府生熟”C.“废除科举,推行选举”D.“改天换地易主席,恢复中华立统席”7.中国能够在较短时间内抗击美国这类先进国家的原因是______。
A.伟大领袖的指引下B.领袖和指挥部的英明决策C.广大人民的英勇斗争D.先进的武器装备和技术手段8.湖南出现的早期资本主义农民起义______。
A.白莲教起义B.太平天国前期起义C.张献忠大西南起义D.崇祯年间李闯起义9.洛阳起义爆发时间是______。
江苏省盐城市2020届高三历史第三次模拟考试(6月)试题[含答案]
江苏省盐城市2020届高三历史第三次模拟考试(6月)试题本试卷包括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0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共6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 司母戊大方鼎是商王武丁的儿子祖庚或祖甲为祭祀其母亲妇妌而制。
铸造此鼎,采用泥范铸造法,包括制模、雕刻纹饰、翻制泥范、高温焙烧、浇注液态金属等一系列复杂的过程。
这反映了当时( )A. 青铜器开始作为礼制象征B. 人工冶铜方法相当普及C. 官营手工业生产规模庞大D. 青铜铸造工艺水平高超2. 有学者认为,秦始皇分全国为三十六郡,每郡置守,掌民政;置尉,掌兵事;置监御史,掌监察,“这种制度是仿效中央政府的”。
据此可知,在秦朝( )A. 君主专制制度创立B. 三省彼此牵制监督C. “三公”分工明确D. 地方自主权力过大3. 汉武帝元鼎四年(公元前113年),整顿全国币制,将铸币权收归中央,郡国亦不得铸钱。
武帝以后100余年之西汉,共铸铜钱280亿枚,使国家财政得以安定富实。
由此可见,统一货币( )A. 有利于社会经济发展B. 增加了百姓赋税支出C. 消除了地方割据基础D. 空前强化了君主专制4. 北宋儒家学者范祖禹赞扬宋仁宗,认为他“其事有五:‘畏天、爱民、奉宗庙、好学、听谏’,仁宗行此五者于天下,所以为仁也”。
该观点反映了北宋儒学( )A. 具有神化君权色彩B. 批判封建君主专制制度C. 被确立为正统思想D. 继承孟子“仁政”学说5. 军机处始于雍正朝,在乾隆年间获得极大发展并建制化。
军机大臣一般由皇帝选内阁大学士充任,但只要是皇帝的亲信,可以不问出身,一切以皇帝的意志为转移。
这表明军机处( )A. 挑选学识渊博人员入值B. 拥有全国政务的决策权C. 提高了中央行政的效率D. 进一步加强了君主专制6. 近代前期的国人开始从旧梦中惊醒,接踵而来的是新梦想:梦想有西方的坚船利炮,梦想有西方的民主制度,梦想有一种全面的西方式的现代化。
黑龙江省2021届高三历史模拟考试试题(三)(含解析)
黑龙江省高三历史模拟考试试题(三)(含解析)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2小题,共48分)1.战国中期,有的诸侯国国君给予各级官吏不同数量的粮食或钱币,作为俸禄,官位的高低是确定俸禄多少的依据,故这一时期既出现了万石厚禄的高官,也出现了斗食的小吏。
这说明该时期A. 官僚政治取代了贵族政治B. 国君利用利益关系控制官吏C. 中央对国家财政严加管控D. 各级官员按照俸禄划分等级【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侯国国君给予各级官吏不同数量的粮食或钱币,作为俸禄,官位的高低是确定俸禄多少的依据”可知国君通过俸禄加强对官吏的控制和管理,说明国君利用利益关系控制官吏,故选B项;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是在秦统一以后,故排除A项;材料反映的是官吏的俸禄问题,不是对国家财政的管控,故排除C项;官员是按照官位高低确定俸禄多少,而不是按俸禄多少划分等级,故排除D项。
2.董仲舒认为,天是为百姓而生皇帝,而不是为皇帝生百姓。
如果皇帝的统治对百姓有好处,天就允许他继续做皇帝,否则就要剥夺他的皇位。
这一思想A. 具有限制皇权的积极意义B. 论证了皇权的神圣性C. 否定了“天人感应”的学说D. 把孔子的学说宗教化【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如果皇帝统治对百姓有好处,天就允许他继续做皇帝,否则就要剥夺他的皇位”可知董仲舒的思想明显体现了对皇权的限制,故选A项;根据“否则就要剥夺他的皇位”可知董仲舒不是论证了皇权的神圣性,故排除B项;材料中的思想体现了“天人感应”,而不是否定了“天人感应”,故排除C项;材料中的思想是对先秦儒家思想的发展,不是将孔子的学说宗教化,故排除D项。
3.隋朝初年,沿用北朝的州、郡、县三级制,后隋文帝罢去郡一级,改为州、县两级制。
大业年间,隋炀帝又改州为郡,以郡统县,仍然是郡、县两级制。
这种变化说明A. 地方行政制度处于探索之中B. 专制皇权治国具有随意性C. 中央与地方的关系不断变化D. 郡县制正在向行省制转变【答案】A【解析】【详解】题干反映了隋文帝和隋炀帝对地方行政设置的变动,说明隋代在地方行政制度的设置上处于探索阶段,并不是具有随意性,故排除B项;地方行政设置的变动并不能说明中央和地方关系的变化,故排除C项;行省制的设置是在元代,与题意时间不符,故排除D项。
东北三省三校(辽宁省新课标)高三下学期5月模拟考试(三)历史试题
东北三省三校(辽宁省新课标)2022届高三下学期5月模拟考试(三)历史试卷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1.先秦儒家礼教在对上古时期习俗的继承和周公“制礼作乐”中萌芽。
春秋时,孔子将“仁”的精神镶嵌在礼制规范之中使得儒学礼教理论基本形成;战国时,孟子提出“仁政”、荀子提出“隆礼重法”等思想将其发扬光大。
据此可知,先秦儒学家旨在2.我国各民族在长期的共处中,各民族之间在经济、文化交流和共同的斗争中,先进的优秀的东西不断为大家所认识和接受,并继续发展;落后的低劣的东西不断被抛弃和淘汰,从而使各民族之间共同的东西越来越多,有力地促进了民族关系和谐健康地发展,并最终实现各民族的共同发展和繁荣。
材料旨在揭示3.中唐以后,长江中游地区州县坊市之外兴起许多形形色色的地方市场。
如洞庭湖岸边的渔市,荆州古城濠下以橘为主兼集鱼盐等货的“橘市”,浔阳江早晨最为热闹的菜市,信州版山脚下余之滨以木材贸易为主的汭口市场等等。
这一现象的出现4.有学者对“忠观念”在官修史书中出现的频次进行统计后发现,“忠观念”在汉代纂修的史书中所占的比例为7.97%,在宋代官修史书中所占的比例为15.89%,在清代所修的《明史》中所占的比例为22.71%,越往后世“忠观念”出现的频次越高。
这从本质上反映出5.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一一家训,是先辈留与后人的为人处世宝典。
明代的《何氏家训》要求,“男子要以治生为急,于农工商贾之间,务执一业”;清代的《顾氏家训》告诫后世子孙,“士农工商,须专一业”,还特别规定,对于习贾者,宗族同样给予资助。
这反映了当时6.鸦片战争以前,清政府在东北实行封禁政策。
从19世纪中后期开始,清政府不仅逐渐放弃了封禁政策,命令地方官员“招民试垦”,而且还先后创办了吉林机器局、漠河金矿及一批新式学校。
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7.下表是晚清国人的著作及对外称词统计表(部分)。
湖北省2023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高三选择性模拟考试(三) 历史试卷(含答案解析)
2023届湖北省普通高等学校招生高三选择性模拟考试(三)历史试卷一、选择题1.春秋时期,土地耕作制度从休耕制开始向连种制过渡,出现两者并存的局面,到战国时期连种制占据主导地位。
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井田制的瓦解B.耕种技术的进步C.劳动人口的增长D.小农经济的形成2.秦初,丞相王绾献言“诸侯初破,燕、齐、荆地远,不为置王,毋以填之”。
秦王请群臣议。
李斯曰:“今海内赖陛下神灵一统,皆为郡县,诸子功臣以公赋税重赏赐之,甚足易制,则安宁之术也。
”秦始皇纳其言。
下列表述最准确的是A.秦统一之后始行郡县制B.秦统一后全境推行郡县制C.战国时各国采用分封制D.战国时各国已实行郡县制3.唐代韩愈在《原道》中说:“吾所谓道也,非向(先前)所谓老与佛之道也。
尧以是传之舜,舜以是传之禹,禹以是传之汤,汤以是传之文、武、周公,文、武、周公传之孔子。
孔子传之孟轲。
轲之死,不得其传焉。
”韩愈在此强调A.回归儒学本原 B.儒释道三合一C.儒学传承断绝D.儒学传统久远4.宋朝台谏官“言及乘舆,则天子改容;言及廊庙,则宰相待罪”。
苏轼感叹说:“历观秦汉及五代,谏诤而死,盖数百人;而自建隆(北宋太祖年号)以来,未尝罪一言者”。
材料体现了北宋A.谏诤官与君主矛盾尖锐B.统治者有更多自律反省意识C.理学主张影响施政观念D.台谏制度充分发挥监察效能5.明清之际抨击君主的思潮“无需借助文本的传播,主要是口耳相传,也不受官员士大夫和道德的规范,按照实际生活表现民众的真情实感,编成各种民歌、民谣等,在通衢闹市演唱、传播,以致从官员到民众对皇帝非议成风”。
这实际上是A.人们对当时封建秩序的抵制 B.民众追求民主政治的体现C.封建小农经济逐步解体的反映D.市民文化发展的必然结果6.下表反映出福州茶叶出口量猛增。
造成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最有可能是1853~1859年福州口岸出口茶叶数量(单位:百磅)AC.中国自然经济逐步解体D.福建茶叶生产迅速扩张7.“他们不再热衷于讨论民主政治与君主专制的孰是孰非,转而探索民主社会在中国为什么屡屡失败。
2023年高三历史对接新高考全真模拟试卷(三)
2023年高三生物对接新高考全真模拟试卷(三)(云南、安徽、黑龙江、山西、吉林五省通用)一、选择题:本题共6小题,每小题6分,共36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猴痘是一种病毒性人畜共患病,由猴痘病毒引起。
目前,猴痘疫情已成为“国际关注的突发性事件”,下列有关叙述合理的是()A.猴痘病毒经过细胞间的信息交流侵入人体细胞B.人体被猴痘病毒感染细胞的清除属于细胞凋广C.效应T细胞可将侵入人体的猴痘病毒消灭殆尽D.蓝细菌和猴痘病毒一样只有核糖体一种细胞器【答案】B【解析】病毒无细胞结构,与宿主细胞进行信息交流,但不是细胞间的的信息交流,A项错误:被病原体寄生的细胞的清除属于基因控制的程序性死亡,B项止确:效应工细胞可以使被病毒寄生的靶细胞裂解,但不能消灭病毒,C项错误:蓝细菌属于原核生物,具有核糖体一种细胞器,猴发宣病毒无细胞结构,因此无核糖体2.中国科学家詹祥江及其团队通过整合北极游隼多年追踪数据和种群基因组信息,阐明了气候变化在鸟类迁徙路线形成中的作用,发现一个和记忆能力相关的基因AD-CY8,揭示了长期记忆可能是鸟类长距离迁徙的重要基础。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长期记忆的形成可能与新突触的建立有关B.用标志重捕法能准确计算北极游隼的种群数量C.该研究表明生物的行为由环境和基因共同影响D.可通过构建数学模型研究北极游隼的种群数量变化【答案】B【解析】活动范围一定、活动能力大的动物常用标志重捕法,其步骤是确定调查对象→捕获并标志个体→重捕并计数→计算种群密度。
短期记忆和神经元的活动及神经联系有关,长期记忆可能与新突触的建立有关。
A、短期记忆和神经元的活动及神经联系有关,长期记忆可能与新突触的建立有关,A正确;B、北极游隼属于候鸟,活动地点不固定,不适合用标志重捕法调查种群密度,B错误;C、根据题意可知,北极游隼的迁徙与气候变化和基因AD-CY8有关,因此说明生物的行为由环境和基因共同影响,C正确;D、研究种群数量变化可通过构建数学模型的方法,D正确。
高三历史模拟考试试卷(含答案)
高三历史模拟考试试卷(含答案) 高三历史模拟考试试卷(含答案)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
1.XXX曾教训自己的太子说:“汉家自有制度,本以霸王道杂之,奈何纯任XXX,用周政乎!且俗儒不达时宜,好是古非今,使人眩于名实,不知所受,何足委任!”由此可以推知当时儒学不能顺应汉朝政治需求。
2.北宋名臣XXX曾当着使者的面把真宗皇帝的手诏烧掉,并让使者回话“但道臣沆以为不可”;另一名臣XXX曾对XXX 皇帝说:“先帝,臣所立;陛下,先帝儿子,做得好,臣便面阔;做得不好,臣亦负惭愧。
”上述现象说明宋代士大夫参与政治决策。
3.下列宋元时期三部重要的农业典籍在对我国古代农业生产技术的记述上带有各自鲜明的特色,这客观上反映了这一时期农业科技最为发达。
4.明代以每纳粮一万石的地区为一粮区,选派当地大户担任“粮长”,负责催征税粮,参与编制赋役黄册和鱼鳞图册,有的还包揽地方事物。
政府还以“税户人才”的名义,选拨优秀粮长为基层官吏。
由此可知“粮长制”的推行适应了强化君权的需要。
5.据不完全统计,1850年的中国总人口量约为4.1亿,1873年下降至约3.5亿,锐减6000余万。
导致这一数据变化的主要因素是持续不断的海外移民。
6.下图是刊登在1910年《神州日报》上的一幅风俗画,画中男子正在张贴的布告上写有“奉旨不缠足”字样。
此画旨在说明清末新政有利于女性摆脱封建桎梏。
B。
自由平等观念逐渐为大众普遍接受。
在中国,自由平等观念的普及与推广与维新变法运动密不可分。
在这一时期,一些进步的知识分子开始提倡自由平等的观念,呼吁废除科举制度、平等课税等措施。
这些观念逐渐渗透到广大民众中,推动了中国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C。
维新变法推动了女性社会地位提高。
在维新变法时期,一些进步的知识分子开始呼吁女性平等,提倡女子教育、女子解放等措施。
这些措施的推行,使得女性在社会中的地位得到了提高,为中国的现代化进程奠定了基础。
D。
2024届江西省南昌市高三下学期第三次模拟测试历史试题(解析版)
2024届江西省南昌市高三下学期第三次模拟测试历史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周初分封诸侯,被封者率本族族人到达封地后,首先要建立一个军事据点即“国”,“国”以外广大田土则称为“野”。
国人是周部族为主体的统治部族成员,野人主要是被征服地区的传统居民。
这种治理模式()A. 加剧了地方的冲突B. 促进了民族认同C. 巩固了西周的统治D. 维系了专制集权【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
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时空是西周时期(中国)。
根据材料可知,周初在分封制的基础上形成了国野制,是周王朝对不同身份的人采取不同的统治政策和剥削方法。
国是奴隶主贵族的政治中心和军事据点,是周王室在分封诸侯或征服异族的过程中建立的,居住着大小贵族和为贵族服务的手工业者、商人等,享有一定的政治和经济权利,同时也肩负着保卫国家的责任,需要服兵役和缴纳军赋,是周朝稳定社会的社会基础。
野人是诸侯国内的被统治者,他们的主要责任就是向周王及诸侯提供劳动产品。
由此可见,这种治理模式有助于周天子巩固西周的统治,C项正确;材料未涉及分封制后期的弊端,体现不出地方冲突加剧的相关信息,排除A项;材料未涉及民族认同的相关信息,排除B项;西周时期并未形成专制集权统治,排除D项。
故选C项。
2. 战国时期,江淮地区有长松、文梓、楩、楠、豫樟,江汉鱼鳖鼋鼍为天下饶,还有珠玑、犀、玳瑁、果、布等,吸引全国各地商人前来贩运,“虽楚有材,晋实用之”。
这反映江淮地区()A. 政治局势相对稳定B. 经济有了长足发展C. 商贸专门市场形成D. 区域长途贩运兴盛【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
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
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战国时期(中国)。
根据材料“江淮地区有长松、文梓、楩、楠、豫樟,江汉鱼鳖鼋鼍为天下饶,还有珠玑、犀、玳瑁、果、布等,吸引全国各地商人前来贩运,‘虽楚有材,晋实用之’”可知,江淮地区物产丰饶,吸引全国各地商人前来贩运货物,可见此时江淮地区的经济有了一定的发展,B项正确;材料侧重的是经济方面,并未涉及政治局势,排除A项;材料并未有商贸专门市场信息的体现,排除C项;区域长途贩运兴盛是在明清时期,排除D项。
(新高考)2022届高三历史第三次模拟考试卷 (三)解析版
(新高考)2022届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卷历史(三)注意事项: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
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4.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第Ⅰ卷(选择题)本卷共16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关于启的继位,古书中有不同记载。
《战国策》记载:“启与支党攻益(禹晚年培养的接班人,而夺之天下,是禹名传天下于益,其实令启自取之。
”汉代《史记》写道:“益让帝禹之子启。
”由此可见()A.历史叙述具有主观性B.离事件更近的《战国策》更接近真相C.历史真相无法考证D.作为正史的《史记》观点更可信【答案】A【解析】对于启旳继位,古书中不同的记载是由于作者立场的不同及视角、史料的差异等而产生的,因此历史叙述具有主观性,故选A项;是否更接近真相,与作者阶级立场、占有史料的多寡等有关,排除B项;C项表述过于绝对,历史的真实性在一定意义上是能够加以考证的,排除C项;正史也存在主观、客观因素,所以其观点不一定可信,排除D项。
2.《汉书·景帝纪》记载:“汉兴,扫除烦苛,与民休息……周云成康,汉言文景,美矣!”“美矣”是因为()A.采取黄老之学B.奉行独尊儒术文化政策C.加强中央集权的结果D.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答案】A【解析】据材料“与民休息”可知采取休养生息的黄老之学,故选A项;汉武帝奉行独尊儒术文化政策,而材料是文帝景帝时期,排除B项;汉初,实行郡国并行制,中央集权遭到削弱,排除C项;秦朝推广郡县制标志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排除D项。
3.唐时,新罗与中国交往频繁,它的典章制度,文字和风俗习惯受到中国的影响,日本多次派遣唐使,全面接受唐文化,国内迅速形成学习唐朝的热潮,史称“唐风文化”实质上反映了()A.中外交流活跃B.唐文化实现了对周边文化的同化C.中华文化的开放性D.先进文明对于周边民族的向心力【答案】D【解析】据材料“新罗……的典章制度,文字和风俗习惯受到中国的影响,日本……全面接受唐文化”可知新罗、日本向唐朝学习先进文明,故选D项;中外交流活跃是表象,不是实质,排除A项;材料中“受到中国的影响”不等于同化,排除B项;中华文化的开放性是表象,排除C项。
高三年级历史模拟试题
高三年级历史模拟试题第一部分:选择题1.马克思主义是人类历史发展的一个里程碑,它在下列哪个国家得到应用?– A. 中国– B. 英国– C. 德国– D. 美国2.第一次世界大战是爆发在哪一年?– B. 1916– C. 1918– D. 19203.中国的五四运动是在哪一年爆发的?– A. 1912– B. 1919– C. 1925– D. 19494.以下哪个国家加入了二战?– A. 中国– C. 德国– D. 美国5.以下哪个事件标志着中国共产党获得国家政权?– A. 五一口号– B. 北京协议– C. 中共一大– D. 解放战争第二部分:主观题请分别回答以下问题:1.为什么马克思主义在中国能够得到应用,对中国有何影响?2.二战对世界历史的影响是什么?3.请简要描述五四运动的原因和影响。
4.请简要描述中国共产党在解放战争中的作用。
5.请简要描述中国共产党在建国初期的发展历程。
参考答案第一部分:选择题1. A2. A3. B4. B5. D第二部分:主观题1.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得到应用的原因有多方面,首先是中国社会的不平等和经济发展的不平衡。
马克思主义提出了无产阶级革命的思想,并强调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这与中国社会的深层次矛盾相吻合,因此,在中国社会主义革命的历史进程中,马克思主义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马克思主义对中国的影响是深远的,它直接导致了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和中国的社会主义革命,使中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发生了巨大变革。
2.二战对世界历史的影响是巨大的。
它导致了全球范围的战争,造成了巨大的伤亡和破坏。
二战结束后,国际格局发生了巨大变化,欧洲的几个大国地位下降,美苏两个超级大国开始了冷战。
此外,二战导致了联合国的成立,推动了国际合作和科技发展。
二战也直接导致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新世界秩序的建立,为后来的经济全球化和国际体系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3.五四运动是中国爱国主义和民主革命运动的高峰,也是现代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点。
2022届河北省唐山市高三三模历史试题
河北省唐山市2022届高三三模历史试题一、单选题1.西汉学者刘向曾说:“田氏取齐,六卿分晋,道德大废,上下失序……上无天子,下无方伯,力功争强,胜者为右”。
这一局面的出现说明A.民族交融不断深入B.奴隶主退出历史舞台C.社会转型趋势初显D.争霸战争进一步激烈2.汉武帝时期,文化繁荣。
气势恢宏,辞藻华美的赋备受推崇;贯通古今,篇幅宏大的《史记》横空出世。
这些都体现出A.儒家思想已成为正统思想B.奋发向上和大一统的气势C.东亚儒家文化圈逐渐形成D.文化认同与多样化的结合3.岭南客家起源于魏晋南北朝时期,宋元之后,随着一些望门贵族和文人骚客来到南方,促使客家文化的最终形成。
客家文化的形成主要得益于A.古代中外交流的加强B.魏晋时期五族内迁的促进C.北民南迁的不断推动D.中原儒家思想的不断扩展4.历史学家王家范指出:“传统中国在城市和市场两个领域的‘赛跑’中最后却成了输家,它走的是一条歧路,没能朝通向‘现代化’的目的地跑去”。
“传统中国没能通向‘现代化’”的主要原因是A.封建自然经济阻碍B.统治者实行重农抑商政策C.手工业技术的缺陷D.城市布局不利于商业发展5.明太祖统治时期,制定了《大明律》,内容集中,条例分明,维护专制统治的同时,还增加了经济立法。
其增加经济法反映了A.重农抑商政策逐渐改变B.专制统治扩展到经济领域C.商品货币关系不断发展D.工商业出现资本主义萌芽6.1880年,洋务派代表人物刘铭传在《铸造铁路意图自强折》中阐述了修建铁路的意义。
甲午战后,中国铁路事业快速发展,但被外国人控制。
铁路的修筑客观上A.推动中国交通运输近代化B.增强清政府对经济的控制C.导致民族危机进一步加剧D.便于列强进一步资本输出7.辛亥革命时期,湖北地区的资本家鲜有直接投身革命活动的,而新式学堂却产生了一批又一批英勇的革命者。
这表明A.青年学生勇于担负民族重任B.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落后C.中国两大社会矛盾趋于汇流D.政府政策不当加剧统治危机动,是一种特征”,但最关键问题是应该向农村进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张学锋在《六朝建康城研究中的史料学问题》一书中指出:“无视各种文献的传承关系,不仔细分析各种文献(尤其是后出文献)的致误原因,即不重视史料批判,按需所取,那么,得出的结论就会违背事实……推而广之,所有的历史研究又何尝不是如此。
”据此张学锋强调的主旨是()A.历史研究应重视分析各种文献的史料价值B.史料批判的关键环节是剖析后出文献C.史料批判即是掌握各种文献间的传承关系D.主观臆断是获取史料价值的致命弱点2.“大宗维翰,宗子维城,各级‘小宗’结合在周王的周围,对周王无限的崇敬,即‘敬宗’;其他各级宗族成员,都要以各级‘宗子’为核心,表示‘敬祖’和‘敬宗’,据此对“敬祖”和“敬宗”的理解正确的是()A.族权与政权合一B.维护了宗法制度C.嫡长子继承制度D.完善了奴隶制度3. 开宝五年(972)十二月,宋太祖对宰相赵普说:“五代方镇残虐,民受其祸,肤今选儒臣牙事者百余,分诊大藩,纵皆贪浊,亦未及武臣一人也。
”贯彻了宋太祖这一统治思想的是()A.枢密院为中书省(即宰相)所制 B.地方设通判负责监督地方官C.科举的录取权由皇帝直接掌握D.增设参知政事、三司使、枢密使4.明中期后,政府在福建漳州征收加增饷,“加增饷者,东洋吕宋(即菲律宾),地无他产,夷人悉用银钱易货。
故归船自银钱外,无他携来,即有货亦无几。
故商人回澳,征水陆二饷(船税与货物税)外,属吕宋船者,每船更追银百五十两,谓之加征。
”加增饷征收反映了当时A.赋役货币化政策成效日益显著B.朝贡贸易受到政府的严格管理C.西方对华货物销售呈滞销状态D.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内在需求5.《荀子·君道篇第十二》中载:“法者,治之端也;君子者,治之原也。
故,有君子,则法虽省,足以追矣;无君子,则法虽具,失先后之施。
不能应事之变,足以乱矣。
”在此,荀子强调的是A.废除严苛的法律,由国君以德治国B.法律应当由进德高尚的君子制定C.执法者素质是有效实施法治的关键D.执法时应将君子与小人区别对待6.南宋熹定二年(1209年),朝廷“赐朱熹溢曰:文。
”;淳祐元年(1241)正月,周敦颐、张载、程颢、程颐和朱熹从祀孔庙,而王安石被移出从祀的行列。
这些作法A.反映理学逐步成为官方正统思想B.旨在恢复孔孟儒学的正统地位C.表明理学已完成神圣化和宗教化D.使儒学从理本论转向了心本论7.史学家樊树志在专著《晚明大变局》一书中指出:江南市镇的优势在于它是一个“网络”,而不是孤立的“点”。
这说明A.“苏湖熟,天下足”格局正在形成中B.晚明政局变化影响了江南经济地位C.大运河航运是江南经济最大的优势D.专业化市镇兴起促进了区域市场化8.陈旭麓在《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中写道:戊戌维新期间,康有为进呈《请断发易服改元折》力主“断发”。
孙中山割辫子于广州起义失败之后,显示了一个革命先行者同王朝的决裂...袁世凯割辫于就任民国大总统前夕,显示了一个“名义上是共和主义者,但内心却是专制君主”的人舍鱼而取熊掌的权衡。
这说明()A.剪辫与否是严肃的政治抉择,有观念变革的意义B.清末出现的“剃发”“蓄发”之争有其历史必然性C.剪辫即可剪断被统治者与清王朝的传统历史联系D.面对民主共和潮流,各派别投机革命以保全自己9.据统计,1830年中国工业生产总值占世界总额约29.8%,尚可称为世界上最大的经济实体,但50年后,下降到只占世界总额的12.5%。
这与蒸蒸日上的欧洲形成鲜明对照。
出现这一鲜明对照的根源在于()A.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B.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C.晚清君主专制制度得到空前强化D.第一次工业革命加快了殖民扩张10.下表1为张仲礼在《近代上海城市研究》中统计的上海进口货物数据表,表中数据的变化能反映A.清政府强化抵制鸦片进口B.近代中国外贸格局发生根本变化C.中国传统纺织业走向衰败D.民族资木主义下业取得较快发展11.1936年12月14日,苏联《真理报》的社论说:“(张学良)本人乃一贯采取不抵抗政策。
现在他乃以抗日运动从事投机,俨然高揭抗日旗帜,实际上则助日本使中国分裂,使中国更加骚乱,成为外国侵略之牺牲品。
”这一评论A.准确指出了张学良发动西安事变动机B.说明西安事变违背国内抗日救亡呼声C.反映了苏联支持中国抗日的基本立场D.对西安事变结局的推断符合历史事实12.袁庚(1917-2016年),被誉为“改革先锋”。
1979年他开始担任深圳特区蛇口工业区管委会主任时,曾提出“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这一极具争议的口号。
此口号A.体现了经济特区开拓创新的实干精神B.拉开了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大幕C.突破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论断D.最早打破“吃大锅饭”的体制弊端13.1939年前,“苏联关于总产品种大约有70%是资本货物(再投资),30%是消费品;而在美国,这一比例大致相反“。
材料信息最能说明()A.美国经济发展速度不及苏联B.新经济政策有利于经济发展C.苏联道路客观上有利于工业D.美国的再投资资本严重不足14.美国总统里根在首次就职演说中说:“就目前的危机而言,政府不能解决我们的问题,政府本身就是问题。
”为此,他采取促进生产复苏的主要措施是A.果断停止政府对市场经济的干预B.大规模减税,并大福增加国防开支C.大规模削减福利开支和紧缩货币D.实行高赤字、高国债、高利率政策15.霍布斯鲍姆在《革命的年代》中写道:“他们并不相信18世纪自负的机械唯物主义(以牛顿以及布莱克和歌德这两个吓唬人的家伙为代表),……因而,我们不能指望他们对资本主义社会提出合情合理的批判。
”文中”他们”为代表的作品A.反映了对“理性王国”的失望B.创作手法怪诞C.真实地描写了社会现实风貌D.集中表现自我16.明代医学家李时珍编撰的《本草纲目》是一部划时代的巨著,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唐宋本所无,金元我明诸医所用者,增入三十九种,时珍续补三百七十四种(药物)。
——《本草纲目·凡例》材料二例如水银,有些道教徒说(包括著名的葛洪和陶弘景)说久服可以长生成仙。
李时珍批驳道:“水银乃-----阴毒之物无似之者。
而《大明》言其无毒,《本经》言其久服成仙-----《抱朴子》以为长生之药。
六朝以下贪生者服食,致成废笃而丧厥躯,不知若干人矣。
方士不足道,本草可妄言哉?”——黄世瑞《儒家思想对李时珍的影响》材料三(《本草纲目》)“上自坟典,下及传奇,凡有相关,靡不备采。
如入金谷之园,种色夺目;如登龙君之宫,宝藏悉陈;如对冰壶玉鉴,毛发可指数也。
博而不繁,详而有要,综核究竟,直窥渊海。
兹岂仅以医书观哉!实性理之精微,格物之通典,帝王之秘箓,臣民之重宝也。
李君用心,嘉惠何勤哉-----故辨专车之骨,必俟鲁儒(代指孔子)。
”——明王世贞《本草纲目·序》请回答:(1)据材料一,指出李时珍的研究方法。
由此分析《本草纲目》反映了明代科技发展的什么特点?(3分)(2)据材料二,指出《本草纲目》的积极作用。
(2分)(3)据材料三,概括《本草纲目》的特点。
指出形成上述特点的主要原因。
(5分)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宋代在传承前代文化的基础上开拓演进,形成了独具风韵的宋代文化。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北宋时,经济发达的浙江嘉兴“诗书礼乐相辉相扶,里之秀民、家之良子弟无不风厉于学”。
经济落后的夔州路和广南东、西路,文化也逐渐得到普及。
如夔州(四川奉节),从前“此邦之人尚不识书”,到庆历年间,“人渐知读书”。
两广地区学校相继建立。
北宋时,三河(河北今县)“村民颇知书,以耕桑为业”。
南宋时,海州睢佑卿“父祖以农桑为业”,他“独亲于学。
作文赋诗,为乡里称道”。
北宋时,饶州帽匠吴翁“日与诸生接,观其济济,心慕焉”,他“教子任钧读书,钧少而警拔,于经学颖悟有得”。
南宋时,鄂州富商武邦宁“交易豪盛,为一郡之甲”,他叫其次子武康民“读书为士人”。
——《宋史资料汇编》材料二宋朝时,城市中坊和市的界限被打破,市分散在城中,“坊巷桥门及隐僻去处,俱是铺席买卖”。
城郊和乡村的“草市”也更加普遍。
全国出现了数十座较大的市镇。
——高中《历史》必修二材料三北宋时,“负担之夫,微乎微者也,日求升合之粟,以活妻儿,尚日那一二钱,令厥子入学,谓之学课。
亦欲奖励厥子读书识字,有所进益。
”臣(北宋国子祭酒邢罱)少时业儒,观学徒能具经疏者百无一二,盖传写不给。
今板本大备,士庶家皆有之,斯乃儒者逢时之幸也。
——《续资治通鉴长编》材料四隋唐均规定:“工商不得入仕。
”(《通典》卷一四)。
……宋太,宗在淳化三年(992)三月二十一日的诏书中,规定:“如工商杂类人内有奇才异行、卓然,不群者,亦许解送”(《宋会要辑稿·选举》)。
甚至还出现“有道释之流还俗赴举”现象。
——《为儒家正声——“重农抑商”非儒家所为》材料五近代学者陈寅恪认为: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
——《邓广铭<宋史职官志考证>序》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概括宋代文化普及的特点。
(6分,两点得全分)2.根据材料二、三、四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宋代文化普及的原因。
(12分,三点以上得全分)3.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简要评述材料五的观点。
(6分)ABADC ADAAC CACBA16.(1)研究方法:将批判继承前人医学成果和自己的发现、研究相结合。
特点:总结性(集大成)。
(3分)(2)批驳神仙方术等迷信思想;体现勇于质疑的科学精神。
(2分)(3)特点:广征博引;详略得当;兼具医儒(不仅是医书,也是儒家格物之学);服务大众(实用性强)。
原因:李时珍勤勉的精神;受理学思想的影响。
(5分)17.(1)特点:文化普及程度较高;从先进地区推广到落后地区;从士阶层推广到农工商各阶层。
(2)原因:统治者重文轻武政策;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市民对文化的需求增强;印刷技术的进步,书籍增多,便宜易得;宋代教育的发展(书院教育);宋代科举取士条件放宽;家庭重视文化教育。
(3)宋词繁荣,话本出现,画学兴起,风俗画流行;理学兴盛对后世影响深远;火药、指南针和印刷术等科技发明形成并外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