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面平行的性质定理教学内容
高中立体几何教案5篇
高中立体几何教案5篇第一篇:高中立体几何教案高中立体几何教案第一章直线和平面两个平面平行的性质教案教学目标1.使学生掌握两个平面平行的性质定理及应用;2.引导学生自己探索与研究两个平面平行的性质定理,培养和发展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两个平面平行的性质定理;难点:两个平面平行的性质定理的证明及应用.教学过程一、复习提问教师简述上节课研究的主要内容(即两个平面的位置关系,平面与平面平行的定义及两个平面平行的判定定理),并让学生回答:(1)两个平面平行的意义是什么?(2)平面与平面的判定定理是怎样的?并用命题的形式写出来?(教师板书平面与平面平行的定义及用命题形式书写平面与平面平行的判定定理)(目的:(1)通过学生回答,来检查学生能否正确叙述学过的知识,正确理解平面与平面平行的判定定理.(2)板书定义及定理内容,是为学生猜测并发现平面与平面平行的性质定理作准备)二、引出命题(教师在对上述问题讲评之后,点出本节课主题并板书,平面与平面平行的性质)师:从课题中,可以看出,我们这节课研究的主要对象是什么?生:两个平面平行能推导出哪些正确的结论.师:下面我们猜测一下,已知两平面平行,能得出些什么结论.(学生议论)师:猜测是发现数学问题常用的方法.“没有大胆的猜想,就作不出伟大的发现.”但猜想不是盲目的,有一些常用的方法,比如可以对已有的命题增加条件,或是交换已有命题的条件和结论.也可通过类比法即通过两个对象类似之处的比较而由已经获得的知识去引出新的猜想等来得到新的命题.(不仅要引导学生猜想,同时又给学生具体的猜想方法)师:前面,复习了平面与平面平行的判定定理,判定定理的结论是两平面平行,这对我们猜想有何启发?生:由平面与平面平行的定义,我猜想:两个平面平行,其中一个平面内的直线必平行于另一个面.师:很好,把它写成命题形式.(教师板书并作图,同时指出,先作猜想、再一起证明)猜想一:已知:平面α∥β,直线a 求证:a∥β.生:由判定定理“垂直于同一条直线的两个平面平行”.我猜想:一条直线垂直于两个平行平面中的一个平面,它也垂直于另一个平面.[教师板书]α,猜想二:已知:平面α∥β,直线l⊥α.求证:l⊥β.师:这一猜想的已知条件不仅是“α∥β”,还加上了“直线l⊥α”.下面请同学们看课本上关于判定定理“垂直于同一直线的两平面平行”的证明.在证明过程中,“平面γ∩α=a,平面γ∩β=a′”.a与a′是什么关系?生:a∥a′.师:若改为γ不是过AA′的平面,而是任意一个与α,β都相交的平面γ.同学们考虑一下是否可以得到一个猜想呢?(学生讨论)生:如果一个平面与两个平行平面中的一个相交,也必与另一个平面相交.” [教师板书] 猜想三:已知:平面α∥β,平面γ∩α=a,求证:γ与β一定相交.师:怎么作这样的猜想呢?生:我想起平面几何中的一个结论:“一条直线与两条平行线中的一条相交,也必与另一条相交.”师:很好,这里实质用的是类比法来猜想.就是把原来的直线类似看作平面.两平行直线类似看作两个平行平面,从而得出这一猜想.大家再考虑,猜想三中,一个平面与两个平行平面相交,得到的交线有什么位置关系?生:平行师:请同学们表达出这个命题.生:如果两个平行平面同时和第三个平面相交,那么它们的交线平行. [教师板书]猜想四:已知:平面α∥β,平面γ∩α=a,γ∩β=b.求证:a∥b.[通过复习定理的证明方法,既发现了猜想三,猜想四,同时又复习了定理的证明方法,也为猜想四的证明,作了铺垫] 师:在得到猜想三时,我们用到了类比法,实际上,在立体几何的研究中,将所要解决的问题与平面几何中的有关问题作类比,常常能给我们以启示,发现立体几何中的新问题.比如:在平面几何中,我们有这样一条定理:“夹在两条平行线间的平行线段相等”,请同学们用类比的方法,看能否得出一个立体几何中的猜想?生:把两条平行线看作两个平行平面,可得猜想:夹在两个平行平面间的平行线段相等. [教师板书] 猜想五:已知:平面α∥β,AA′∥BB′,且A,B∈α,B,B′∈β.求证:AA′=BB′.[该命题,在教材中是一道练习题,但也是平面与平面平行的性质定理,为了完整体现平面与平面平行的性质定理,故尔把它放在课堂上进行分析]三、证明猜想师:通过分析,我们得到了五个猜想,猜想的结论往往并不完全可靠.得到猜想,并不意谓着我们已经得到了两个平面平行的性质定理,下面主要来论证我们得到的猜想是否正确.[师生相互交流,共同完成猜想的论证] 师:猜想一是由平面与平面平行的定义得到的,因此在证明过程中要注意应用定义.[猜想一证明] 证明:因为α∥β,所以α与β无公共点.又因为a α,所以 a与β无公共点.故a∥β.师:利用平面与平面平行的定义及线面平行的定义,论证了猜想一的正确性.这便是平面与平面平行的性质定理一.简言之,“面面平行,则线面平行.”[教师擦掉“猜想一”,板书“性质定理一”] [论证完猜想一之后,教师与学生共同研究了“猜想二”,发现,若论证了“猜想四”的正确性质,“猜想二”就容易证了,因而首先讨论“猜想三,猜想四”] 师:“猜想三”是类比平面几何中的结论得到的,还记得初中时,是怎么证明的?[学生回答:反证法] 师:那么,大家可否类比初中的证明方法来证明“猜想三”呢?生:用反证法:假设γ与β不相交,则γ∥β.这样过直线a有两个平面α和γ与β平行.与“过平面外一点有且只有一个平面与已知平面平行”矛盾.故γ与β相交.师:很好.由此可知:不只是发现问题时可用类比法,就是证明方法也可用类比方法.不过猜想三,虽已证明为正确的命题,但教材中并把它作为平面与平面平行的性质定理,大家在今后应用中要注意.[猜想四的证明] 师:猜想四要证明的是直线a∥b,显然a,b共面于平面γ,只需推导出a与b无公共点即可.生:(证法一)因为a∥β,所以 a与β无公共点.又因为a α,b β.所以 a与b无公共点.又因为a γ,b 所以a∥b.师:我们来探讨其它的证明方法.要证线线平行,可以转化为线面平行.生:(证法二)因为a α,又因为α∥β,所以a∥β.又因为a γ,且γ∩β=b,所以a∥b.师:用两种不同证法得出了“猜想四”是正确的.这是平面和平面平行的性质定理二.[教师擦掉“猜想四”,板书“性质定理二”] 师:平面与平面平行的性质定理二给出了在两个平行平面内找一对平行线的方法.即:“作一平面,交两面,得交线,则线线平行.”同时也给我们证明两条直线平行的又一方法.简言之,“面面平行,则线线平行”.[猜想二的证明] 师:猜想二要证明的是直线l⊥β,根据线面垂直的判定定理,就要证明l和平面β内的两条相交直线垂直.那么如何在平面β内作两条相交直线呢?[引导学生回忆:“垂直于同一直线的两个平面平行”的定理的证明] γ,生:(证法一)设l∩α=A,l∩β=B.过AB作平面γ∩α=a,γ∩β=a′.因为α∥β,所以a∥a′.再过AB作平面δ∩α=b,δ∩β=b′.同理b∥b′.又因为l⊥α,所以l⊥a,l⊥b,所以l⊥a′,l⊥b′,又a′∩b′=β,故l⊥β.师:要证明l⊥β,根据线面垂直的定义,就是要证明l和平面β内任何一条直线垂直.生:(证法二)在β内任取一条直线b,经过b作一平面γ,使γ∩α=a,因为α∥β,所以a∥b,因此l⊥α,a α,故l⊥a,所以l⊥b.又因为b为β内任意一条直线,所以l⊥β.[教师擦掉“猜想二”,板书“性质定理三”] [猜想五的证明] 证明:因为AA′∥BB′,所以过AA′,BB′有一个平面γ,且γ∩α=AB,γ∩β=A′B′.因为α∥β,所以AB∥A′B′,因此AA′ B′B为平行四边形.故AA′=BB′.[教师擦掉“猜想五”,板书“性质定理四”] 师:性质定理四,是类比两条平行线的性质得到的.平行线的性质有许多,大家还能类比得出哪些有关平行平面的猜想呢?你能证明吗?请大家课下思考.[因类比法是重要的方法,但平行性质定理已得出,故留作课下思考]四、定理应用师:以上我们通过探索一猜想一论证,得出了平面与平面平行的四个性质定理,下面来作简单的应用.例已知平面α∥β,AB,CD为夹在α,β间的异面线段,E、F分别为AB,CD的中点.求证:EF∥α,EF∥β.师:要证EF∥β,根据直线与平面平行的判定定理,就是要在β内找一条直线与EF平行.证法一:连接AF并延长交β于G.因为AG∩CD=F,所以 AG,CD确定平面γ,且γ∩α=AC,γ∩β=DG.因为α∥β,所以AC∥DG,所以∠ACF=∠GDF,又∠AFC=∠DFG,CF=DF,所以△ACF≌△DFG.所以AF=FG.又 AE=BE,所以EF∥BG,BG 故EF∥β.同理:EF∥α.师:要证明EF∥β,只须过EF作一平面,使该平面与β平行,则根据平面与平面平行性质定理即可证.证法二:因为AB与CD为异面直线,所以A CD.β.在A,CD确定的平面内过A作AG∥CD,交β于G,取AG中点H,连结AC,HF.因为α∥β,所以AC∥DG∥EF.因为DG β,所以HF∥β.又因为 E为AB的中点,因此EH∥BG,所以EH∥β.又EH∩FH=H,因此平面EFH∥β,EF 所以EF∥β.同理,EF∥α.平面EFH,师:从以上两种证明方法可以看出,虽然是解决立体几何问题,但都是通过转化为平面几何的问题来解决的.这是解决立体几何问题的一种技能,只是依据的不同,转化的方式也不同.五、平行平面间的距离师:和两个平行平面同时垂直的直线,叫做这两个平行平面的公垂线,它夹在这两个平行平面间的部分,叫做这两个平行平面的公垂线段.两个平行平面有几条公垂线?这些公垂线的位置关系是什么?生:两个平行平面有无数条公垂线,它们都是平行直线.师:夹在两平行平面之间的公垂线段有什么数量关系?根据是什么?生:相等,根据“夹在两个平行平面间的平行线段相等.”师:可见夹在两个平行平面的公垂线段长度是唯一的.而且是夹在两个平行平面间的所有线段中最短的.因此我们把这公垂线段的长度叫做两个平行平面的距离.显然两个平行平面的距离等于其中一个平面上的任一点到另一个平面的垂线段的长度.六、小结1.由学生用文字语言和符号语言来叙述两个平面平行的性质定理.教师总结本节课是由发现与论证两个过程组成的.简单的说就是:由具体问题具体素材用类比等方法猜想命题,并由转化等方法论证猜想的正确性,得到结论.2.在应用定理解决立体几何问题时,要注意转化为平面图形的问题来处理.大家在今后学习中一定要注意掌握这一基本技能.3.线线平行、线面平行与面面平行的判定定理和性质定理构成一套完整的定理体系.在学习中应发现其内在的科学规律:低一级位置关系判定着高一级位置关系;高一级位置关系一定能推导低一级位置关系.下面以三种位置关系为纲应用转化的思想整理如下:七、布置作业课本:p.38,习题五5,6,7,8.课堂教学设计说明1.本节课的中心是两个平行平面的性质定理.定理较多,若采取平铺直叙,直接地给出命题,那样就绕开了发现、探索问题的过程,虽然比较省事,但对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是不利的.在设计本教案时,充分考虑到教学研究活动是由发现与论证这样两个过程组成的.因而把“如何引出命题”和“如何猜想”作为本节课的重要活动内容.在教师的启发下,让学生利用具体问题;运用具体素材,通过类比等具体方法,发现命题,完成猜想.然后在教师的引导下,让学生一一完成对猜想的证明,得到两个平面平行的性质定理.也就在这一“探索”、“发现”、“论证”的过程中,培养了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实施过程中,让学生处在主体地位,教师始终处于引导者的位置.特别是在用类比法发现猜想时,学生根据两条平行线的性质类比得出许多猜想.比如:根据“平行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平行”得到“平行于同一个平面的两个平面平行.”根据“两条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等,得到“与两个平行平面都相交的直线与两个平面所成的角相等”等等,当然在这些猜想中,有的是正确的,有的是错误的,这里不一一叙述.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变化,作适当处理.学生在整节课中,思维活跃,沉浸在“探索、发现”的思维乐趣中,也正是在这种乐趣中,提高了学生的思维能力.2.在对定理的证明过程中,课上不仅要求证出来,而且还考虑多种证法.对于定理的证明,是解决问题的一些常用方法,也可以说是常规方法,是要学生认真掌握的.因此教师要把定理的证明方法,作为教学的重点内容进行必要的讲解,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3.转化是重要的数学思想及数学思维方法.它在立体几何中处处体现.实质上处理空间图形问题的基本思想方法就是把它转化为平面图形的问题,化繁为简.特别是在线线平行,线面平行,面面平行三种平行的关系上转化的思想也有较充分的体现,因而在小结中列出三个平行关系相互转让的关系图,一方面便于学生理解,记忆,同时通过此表,能马上发现三者相互推导的关系,能打开思路,发现线索,得到最佳的解题方案.第二篇:高中立体几何高中立体几何的学习高中立体几何的学习主要在于培养空间抽象能力的基础上,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
面面平行的判定教案
面面平行的判定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面面平行的判定定理及其推论。
2. 培养学生运用几何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提高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二、教学内容1. 面面平行的判定定理2. 面面平行的性质定理3. 面面平行的判定定理的应用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面面平行的判定定理及其推论。
2. 教学难点:面面平行的判定定理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四、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法,讲解面面平行的判定定理及其推论。
2. 运用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问题中的面面平行判定。
3. 利用互动教学法,引导学生参与课堂讨论,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思考面面平行的判定方法。
2. 讲解面面平行的判定定理:结合图形,讲解定理的内涵和外延。
3. 讲解面面平行的性质定理:引导学生理解定理的含义,并学会运用。
4. 应用练习:布置具有代表性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5.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和知识点。
6. 布置作业:布置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活动1. 课堂讨论:邀请学生分享他们在生活中遇到的面面平行问题,以及他们是如何解决的。
2. 小组合作: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解决一个面面平行问题,并展示他们的解题过程。
3. 游戏环节:设计一个面面平行的小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七、课程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讨论、小组合作和游戏环节的参与情况。
2. 作业完成情况:评估学生课后作业的完成质量。
3. 知识测试:通过笔试或口试,测试学生对面面平行知识的掌握程度。
八、教学资源1. 教材:选用权威、易懂的教材,为学生提供系统的知识体系。
2. 教具:准备相关的几何模型和道具,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面面平行。
3. 网络资源:利用网络资源,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资料和实践案例。
九、教学反思在课程结束后,教师应反思教学效果,思考如何改进教学方法,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效果。
《直线与平面平行的性质》教案、导学案、课后作业
《8.5.2 直线与平面平行》教案第2课时直线与平面平行的性质【教材分析】在直线与平面的位置关系中,平行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关系,本节内容既是直线与直线平行关系延续和提高,也是后续研究平面与平面平行的基础,既巩固了前面所学的内容,又为后面内容的学习做了知识上和方法上的准备,在教材中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
【教学目标与核心素养】课程目标1.理解直线和平面平行的性质定理并能运用其解决相关问题.2.通过对性质定理的理解和应用,培养学生的空间转化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数学学科素养1.逻辑推理:探究归纳直线和平面平行的性质定理,线线平行与线面平行转化;2.直观想象:题中几何体的点、线、面的位置关系.【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直线和平面平行的性质定理.难点:直线和平面平行的性质定理的应用.【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问题1:观察长方体,可以发现长方体ABCD—A′B′C′D′中,线段A′B 所在的直线与长方体ABCD—A′B′C′D′的侧面C′D′DC所在平面平行,你能在侧面C′D′DC所在平面内作一条直线与A′B平行吗?问题2:由直线与平面平行可知直线与平面内的直线关系为平行或异面,那么满足什么条件,直线与平面内的直线平行呢?要求:让学生自由发言,教师不做判断。
而是引导学生进一步观察.研探.二、预习课本,引入新课阅读课本137-138页,思考并完成以下问题1、平面外的直线与平面内的直线有几种位置关系?2、满足什么条件时平面外一条直线与平面内的直线平行?3、用符号语言怎么表示直线与平面平行的性质定理?要求:学生独立完成,以小组为单位,组内可商量,最终选出代表回答问题。
三、新知探究1、直线与平面平行的性质定理四、典例分析、举一反三题型一直线与平面平行的性质定理的理解例1 已知直线m,n及平面α,β有下列关系:①m,n⊂β,②n⊂α,③m∥α,④m∥n.现把其中一些关系看作条件,另一些看作结论,组成一个真命题是 .【答案】①②③⇒④或①②④⇒③【解析】结合线面平行的性质定理,可知①②③⇒④,结合线面平行的判定定理,可知①②④⇒③.解题技巧(性质定理理解的注意事项)(1)明确性质定理的关键条件.(2)充分考虑各种可能的情况.(3)特殊的情况注意举反例来说明.跟踪训练一1、有以下三个命题:①如果一条直线和一个平面平行,它就和这个平面内的无数条直线平行;②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个平面和已知直线平行;③如果直线l ∥平面α,那么过平面α内一点和直线l 平行的直线在α内,其中正确命题的个数为( )A.0B.1C.2D.3【答案】C .【解析】结合线面平行的性质定理,可知过直线外一点,有无数个平面和已知直线平行.题型二 直线与平面平行的性质定理的应用 例2如图所示的一块木料中,棱平行于面.(1) 要经过面内的一点P 和棱将木料锯开, 在木料表面应该怎样画线?(2)所画的线与平面是什么位置关系?【答案】(1)见解析(2)直线与平面平行直线与平面相交.【解析】(1)如图,在平面A′C′内,过点P 作直线EF ,使EF ∥B′C′,并分别交棱A′B′、C′D′于点E 、F .连接BE 、CF . 则EF 、BE 、CF 就是应画的线.(2)因为棱BC 平行于面A′C′,平面BC′与平面A′C′交于B′C′,所以BC ∥B′C′.由(1)知,EF ∥B′C′,所以EF ∥BC .而BC 在平面AC 内,EF 在平面AC 外,所以EF ∥平面AC.BC A C ''A C ''BC AC EF AC ,BE CFAC显然, BE 、CF 都与平面AC 相交. 解题技巧 (性质定理应用的注意事项)(1)欲证线线平行可转化为线面平行解决,常与判定定理结合使用. (2)性质定理中有三个条件,缺一不可,注意平行关系的寻求.常利用中位线性质.跟踪训练二1、如图,AB,CD 为异面直线,且AB ∥α,CD∥α,AC,BD 分别交α于M,N 两点,求证AM ∶MC=BN ∶ND.【答案】证明见解析【解析】连接AD 交α于点P,连接MP,NP因为CD ∥α,平面ACD∩α=MP, 所以CD ∥MP,所以=.同理可得NP ∥AB,=,所以=.五、课堂小结让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主要知识及解题技巧 六、板书设计AM MCAP PDAP PDBN NDAM MCBN ND七、作业课本139页练习4题,143页习题8.5的1、3、7、10、11题.【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性质定理的学习,使学生进一步了解线线平行和线面平行时刻相互转化的,即空间问题和平面问题可以相互转化.《8.5.2 直线与平面平行》导学案第2课时直线与平面平行的性质【学习目标】知识目标1.理解直线和平面平行的性质定理并能运用其解决相关问题.2.通过对性质定理的理解和应用,培养学生的空间转化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核心素养1.逻辑推理:探究归纳直线和平面平行的性质定理,线线平行与线面平行转化;2.直观想象:题中几何体的点、线、面的位置关系.【学习重点】:直线和平面平行的性质定理.【学习难点】:直线和平面平行的性质定理的应用.【学习过程】一、预习导入阅读课本137-138页,填写。
直线与平面平行的性质教案
直线与平面平行的性质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直线与平面平行的概念,掌握直线与平面平行的判定方法。
2. 培养学生运用直线与平面平行的性质解决几何问题的能力。
3. 提高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二、教学内容:1. 直线与平面平行的定义。
2. 直线与平面平行的判定定理。
3. 直线与平面平行的性质定理。
4. 直线与平面平行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直线与平面平行的判定方法,直线与平面平行的性质定理。
2. 教学难点:直线与平面平行的性质定理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四、教学方法:1. 采用讲解法、演示法、讨论法、练习法等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2. 通过实物模型、几何画板等工具,直观展示直线与平面平行的性质。
3.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生活中的实例,引出直线与平面平行的概念。
2. 讲解直线与平面平行的判定方法,引导学生理解并掌握判定定理。
3. 讲解直线与平面平行的性质定理,并通过实物模型、几何画板等进行展示。
4.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索直线与平面平行的性质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5. 布置课堂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6. 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直线与平面平行的性质在几何问题解决中的重要性。
7. 布置课后作业,鼓励学生深入研究直线与平面平行的性质。
六、教学评价:1. 通过课堂提问、作业批改等方式,评价学生对直线与平面平行概念的理解和判定方法的掌握。
2. 注重评价学生在实际问题中运用直线与平面平行性质的能力,以及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的提升。
3. 结合小组讨论情况,评价学生的合作意识和交流沟通能力。
七、教学反馈:1. 收集学生作业,分析掌握情况,针对普遍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辅导。
2. 听取学生对课堂教学的反馈意见,了解教学方法的适用性,及时调整教学策略。
3. 关注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鼓励表达自己的想法,提高自信心。
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二第2章2.22.2.3直线与平面平行的性质
223直线与平面平行的性质学习目标1. 了解直线与平面平行的性质定理的探究以及证明过 程.2. 理解直线与平面平行的性质定理的含义并能应用.(重点) 3. 能够综合应用直线与平面平行的判定定理和性质定 理进行线面平行的相互转化.(难点) 自主预习。
播新和 zizHi jyt xi口新知初探I直线与平面平行的性质定理 文字语言一条直线与一个平面平行, 面的交线与该直线平行• 过该直线的任意一个平面与已知平符号语言a // a, a? 3, aA b? a /b 图形语言思考:若a // a b? a,则直线a 一定与直线b 平行吗?[提示]不一定.由a / a,可知直线a 与平面a 无公共点,又b? a,,所以a 与b 无公共点,所以直线a 与直线b 平行或异面.口初试身^□1. 如图,过正方体 ABCD-A'B C 'D 的棱BB '作一平面交平面 CDD'C 于EE : 则BB 与EE 的位置关系是()核心素养通过学习直线与平面 平行的性质,提升直观 想象、逻辑推理的数学 素养•A .平行B .相交C•异面D .不确定A [因为BB'// 平面CDD C ;BB 7 平面BB'E'E,平面BB'E^G 平面CDD C=EE 所以BB ' // EE '.]2. 设m、n是平面a外的两条直线,给出以下三个论断:①m// n;②m// a;③n// a以其中两个为条件,余下的一个为结论,构造三个命题,写出你认为正确的一个命题:________ .(用序号表示)①②?③(或①③?②)[设过m的平面B与a交于I •因为m//a,所以m//l,因为m // n,所以n // I,因为n?a, I? a,所以n // a]合作探究。
I星驀养直线与平面平行性质定理的应用[探究问题]1. 直线与平面平行性质定理的条件有哪些?[提示]线面平行的性质定理的条件有三个:(1) 直线a与平面a平行,即a / a;(2) 平面a、B相交于一条直线,即aG b;(3) 直线a在平面B内,即a? B三个条件缺一不可.2. 直线与平面平行的性质定理有什么作用?[提示]定理的作用:(1) 线面平行?线线平行;(2) 画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平行.3. 直线与平面平行的判定定理和性质定理有什么联系?[提示]经常利用判定定理证明线面平行,再利用性质定理证明线线平行.【例1】 如图,用平行于四面体 ABCD 的一组对棱AB , CD 的平面截此 四面体•求证:截面 MNPQ 是平行四边形.[证明] 因为AB //平面 MNPQ ,平面 ABC A 平面 MNPQ = MN ,且 AB?平面 ABC ,所以由线面平行的性质定理,知AB / MN ,同理,AB//PQ ,所以MN // PQ.同理可得 MQ // NP.所以截面MNPQ 为平行四边形.对蕊凍吭 将本例变为:如图所示,四边形 ABCD 是矩形,P ■ 平面ABCD , 过BC 作平面BCFE 交AP 于E ,交DP 于F.[证明]因为四边形ABCD 为矩形,所以BC / AD ,因为AD?平面PAD , BC?平面PAD ,所以BC /平面PAD.因为平面BCFE G 平面FAD = EF ,所以 BC //EF. 求证:四边形因为AD = BC, AD托F,所以BC M EF,所以四边形BCFE是梯形.1.利用线面平行性质定理解题的步骤:2 •证明线线平行的方法:(1) 定义:在同一个平面内没有公共点的两条直线平行.(2) 平行公理:平行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平行.a //a(3) 线面平行的性质定理:a? B ? a//b,应用时题目条件中需有线面aA b平行.【例2】如图,在四棱锥P-ABCD中,底面ABCD是平行四边形,且PA=3,点F在棱RA上,且AF = 1,点E在棱PD上,若CE//平面BDF,求PE : ED 的值.B[解]过点E作EG // FD交AP于点G,连接CG,连接AC交BD于点O, 连接FO.因为EG// FD , EG?平面BDF, FD?平面BDF ,所以EG//平面BDF ,又EG A CE= E, CE//平面BDF, EG?平面CGE, CE?平面CGE,所以平面CGE//平面BDF,又CG?平面CGE,所以CG//平面BDF,又平面BDF A平面PAC= FO, CG?平面PAC,所以FO // CG,又O为AC的中点,所以F为AG的中点,所以FG = GP= 1,所以E为PD的中点,PE : ED= 1 : 1.利用线面平行的性质定理计算有关问题的三个关键点:(1) 根据已知线面平行关系推出线线平行关系.(2) 在三角形内利用三角形中位线性质、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推出有关线段的关系.(3) 利用所得关系计算求值.働跟礙训练I如图所示,在棱长为6的正方体ABCD-A i B i C i D i 中,点E, F 分别是棱C i D i , B i C i 的中点,过A , E , F 三点作该正方体的截面,则截面的周长为 ____________ .6 13+ 3 2 [如图所示,延长EF ,A i B i 相交于点M ,连接AM ,交BB i 于 点H ,连接FH ,延长FE , A i D i 相交于点N ,连接AN 交DD i 于点G ,连接EG ,可得截面五边形AHFEG ,因为几何体ABCD-A i B i C i D i 是棱长为6的正方体,且ii E 、F 分别是棱 C i D i , B i C i 的中点,所以 EF = 3 2,易知 B i M = C i E = QC i D i = 2 A i B i ,又 B i H //AA i ,所以 B i H = iAA i = 2, J 则 BH = 4,易知 AG = AH = 62 + 42= 2 i3, EG = FH =、32 + 22= i3,所以截面的周长为 6 i3+ 3,2]i •在遇到线面平行时,常需作出过已知直线与已知平面相交的辅助平面, 以便运用线面平行的性质.2 •要灵活应用线线平行、线面平行的相互联系、相互转化•在解决立体几 何中的平行问题时,一般都要用到平行关系的转化.转化思想是解决这类问题的 最有效的方法.当堂达标科固观基1 •如图,在三棱锥SABC中,E, F分别是SB SC上的点,且EF //平面ABC,则()A. EF与BC相交B. EF // BCC. EF与BC异面D. 以上均有可能B [因为平面SBC n平面ABC= BC,又因为EF //平面ABC,所以EF // BC.]2 .直线a//平面a, a内有n条直线交于一点,则这n条直线中与直线a平行的直线有()A. 0条B . 1条C. 0条或1条 D .无数条C [过直线a与交点作平面B,设平面B与a交于直线b,则a// b,若所给n 条直线中有1条是与b重合的,则此直线与直线a平行,若没有与b重合的,则与直线a平行的直线有0条.]3. 过正方体ABCD-A1B1C1D1的三顶点A1, C1, B的平面与底面ABCD所在的平面的交线为I,则I与A1C1的位置关系是__________ .平行[因为A1C1 /平面ABCD,A1C1?平面A1C1B,平面ABCD n平面A1C1B= I,由线面平行的性质定理,所以A1C1//IJ4. 如图,在三棱柱ABC-A1B1C1中,D是棱CC1上的一点,P是AD的延长线与A1C1延长线的交点,且PB1//平面BDA1,求证:CD = C1D.[证明]如图,连接AB1与BA1交于点0,连接0D,因为PB i // 平面BDA i, PB i?平面AB i P,平面AB i P n平面BDA i = OD,所以OD // PB i, 又AO= B i O,所以AD = PD,又AC// C i P,所以CD = C i D.。
高中数学必修2《直线、平面平行的判定及其性质》教案
高中数学必修2《直线、平面平行的判定及其性质》教案一、知识与技能:1、理解并掌握直线与平面平行的性质定理;2、引导学生探究线面平行的问题可以转化为线线平行的问题,从而能够通过化归解决有关问题,进一步体会数学转化的思想。
二、过程与方法:通过直观观察、猜想研究线面平行的性质定理,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发展学生的合情推理能力及逻辑论证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知识、合作交流的意识,在体验数学转化过程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培养学生勤于动脑和动手的良好品质。
2重点难点教学重点:线与面平行的性质定理及其应用。
教学难点:线与面的性质定理的应用。
3教学过程3.1 第一学时教学活动活动1【导入】问题引入一、问题引入木工小刘在处理如图所示的一块木料,已知木料的棱BC∥平面A C .现在小刘要经过平面A C 内一点P和棱BC将木料锯开,却不知如何画线,你能帮助他解决这个问题吗?预设:(1)过P作一条直线平行于B C(2)过P作一条直线平行与BC。
(问题引入的目的在于激起学生对于这堂课的兴趣,带着问题学习目的性更强,效果也会更好。
)活动2【讲授】新课讲授二、知识回顾判定一条直线与一个平面平行的方法:1、定义法:直线与平面没有公共点。
2、判定定理法:平面外一条直线与平面内的一条直线平行,则该直线与此平面平行。
(线线平行线面平行)三、知识探究(一)思考一:如果直线a与平面平行,那么直线a与平面内的直线有哪些位置关系?答:平行或异面。
思考2:若直线a与平面平行,那么在平面内与直线a平行的直线有多少条?这些直线的位置关系如何?答:无数条;平行。
思考3:如果直线a与平面平行,经过直线a的平面与平面相交于直线b,那么直线a、b的位置关系如何?为什么?答:平行;因为a∥,所以a与没有公共点,则a与b没有公共点,又a与b在同一平面内,所以a与b平行。
思考4:综上分析,在直线a与平面平行的条件下我们可以得到什么结论?答:如果一条直线与一个平面平行,则过这条直线的任一平面与此平面的交线与该直线平行.(四个思考题的目的在于引导学生探究直线与平面平行的性质定理。
空间的平行关系教案
一、教学内容:空间平行关系的判定与性质,包括:1、线线平行;2、线面平行;3、面面平行。
二、学习目标1、掌握空间平行关系的判定与性质定理并会应用;2、通过对定理的学习,培养和发展空间想象能力、推理论证能力和运用图形进行交流的能力;3、通过操作确认、直观感知,培养几何直观能力;4、通过典型例子的分析和探索活动,理解数学概念和结论,体会蕴含其中的思想方法。
三、知识要点(一)直线与直线平行的判定方法1、利用定义:在同一个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互相平行;2、利用平行公理:空间中平行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互相平行;3、利用直线与平面平行的性质定理:直线和平面平行,经过该直线的平面与已知平面相交,则该直线和交线平行;4、利用平面和平面平行的性质定理:两个平面互相平行,和第三个平面相交,它们的交线互相平行;5、利用直线和平面垂直的性质:垂直于同一个平面的两条直线互相平行;6、利用直线和平面平行的性质:一直线和两相交平面平行,则该直线和这两个平面的交线平行。
(二)直线与平面平行的判定方法1、利用定义:直线与平面无公共点,则该直线和该平面平行;2、利用直线与平面平行的判定定理:平面外一条直线和平面内一条直线平行,则该直线和该平面平行(线线平行,则线面平行)。
3、利用平面和平面平行的性质:两个平面互相平行,则一个平面内任意一条直线都平行于第二个平面。
(三)平面和平面平行的判定方法1、利用定义:两个平面没有公共点,则这两个平面平行;2、利用平面与平面平行的判定定理:一个平面内有两条相交直线分别与另一个平面内两条相交直线平行,则这两个平面平行;3、利用平面与平面平行的判定:一个平面内有两条相交直线分别平行于另一个平面,则这两个平面平行;4、利用平面与平面平行的传递性:平行于同一个平面的两个平面互相平行.5、利用直线与平面垂直的性质:垂直于同一条直线的两个平面互相平行;(四)直线与平面平行的性质1、性质定理:直线和平面平行,经过该直线的平面与已知平面相交,则该直线和交线平行;2、直线和平面平行的性质:一直线和两相交平面平行,则该直线和这两个平面的交线平行。
高中数学 线面、面面平行的判定与性质(教师版)
线面、面面平行的判定与性质(教师版)知识回顾1.线面平行的判定(1)直线与平面平行的定义:直线与平面无公共点. (2)直线与平面平行的判定定理:平面外一条直线与此平面内的一条直线平行,则该直线与此平面平行. 用符号表示为:a ⊄α,b ⊂α,且a ∥b ⇒a ∥α. 2.线面平行的性质直线与平面平行的性质定理:一条直线与一个平面平行,则过这条直线的任一平面与此平面的交线与该直线平行符号语言描述:⎭⎪⎬⎪⎫a ∥αa ⊂ββ∩α=b ⇒a ∥b . 3. 面面平行的判定(1)平面α与平面β平行的定义:两平面无公共点. (2)直线与平面平行的判定定理:下面的命题在“________”处缺少一个条件,补上这个条件,使其构成真命题(m ,n 为直线,α,β为平面),则此条件应为m ,n 相交.⎭⎪⎬⎪⎫m ⊂αn ⊂αm ∥βn ∥β⇒α∥β 4.面面平行的性质平面与平面平行的性质定理:如果两个平行平面同时和第三个平面相交,那么它们的交线平行.符号表示为:⎭⎪⎬⎪⎫α∥βα∩γ=a β∩γ=b ⇒a ∥b . 题型讲解题型一 利用三角形中位线证明线面平行例1、如图,ABCD 是平行四边形,S 是平面ABCD 外一点,M 为SC 的中点.求证:SA∥平面MDB.答案:证明:连结AC交BD于N,因为ABCD是平行四边形,所以N是AC的中点.又因为M是SC的中点,所以MN∥SA.因为MN平面MDB,所以SA∥平面MDB.例2、如图,已知点M、N是正方体ABCD-A1B1C1D1的两棱A1A与A1B1的中点,P是正方形ABCD的中心,求证:MN∥平面PB1C.答案证明:如图,连结AC,则P为AC的中点,连结AB1,∵M、N分别是A1A与A1B1的中点,∴MN∥AB1.又∵平面PB1C,平面PB1C,故MN∥面PB1C.例3、如图所示,P是▱ABCD所在平面外一点,E、F分别在PA、BD上,且PE∶EA=BF∶FD.求证:EF∥平面PBC.证明连接AF延长交BC于G,连接PG.在▱ABCD中,易证△BFG∽△DFA.∴GFFA=BFFD=PEEA,∴EF∥PG.而EF⊄平面PBC,PG⊂平面PBC,∴EF∥平面PBC.练习在正方体ABCD-A1B1C1D1中,E为DD1的中点,则BD1与过点A,E,C的平面的位置关系是______.答案:平行题型二利用平行四边形证明线面平行例1、如图所示,在正方体ABCD—A1B1C1D1中,E、F分别是棱BC、C1D1的中点.求证:EF∥平面BDD1B1.证明:取D1B1的中点O,连接OF,OB.∵OF 12B1C1,BE12B1C1,∴OF BE.∴四边形OFEB是平行四边形,∴EF∥BO.∵EF⊄平面BDD1B1,BO⊂平面BDD1B1,∴EF∥平面BDD1B1.例2、如图所示,已知正方体ABCD-A1B1C1D1中,面对角线AB1、BC1上分别有两点E、F,且B1E=C1F.求证:EF∥平面ABCD.证明方法一过E、F分别作AB、BC的垂线,EM、FN分别交AB、BC于M、N,连接MN.∵BB1⊥平面ABCD,∴BB1⊥AB,BB1⊥BC,∴EM∥BB1,FN∥BB1,∴EM∥FN,∵AB1=BC1,B1E=C1F,∴AE=BF,又∠B1AB=∠C1BC=45°,∴Rt△AME≌Rt△BNF,∴EM=FN.∴四边形MNFE是平行四边形,∴EF∥MN.又MN⊂平面ABCD,EF⊄平面ABCD,∴EF∥平面ABCD.方法二过E作EG∥AB交BB1于G,连接GF,∴B1EB1A=B1GB1B,B1E=C1F,B1A=C1B,∴C1FC1B=B1GB1B,∴FG∥B1C1∥BC.又∵EG∩FG=G,AB∩BC=B,∴平面EFG∥平面ABCD.又EF⊂平面EFG,∴EF∥平面ABCD.题型三利用面面平行证明线面平行例. 如图,在四棱锥中,是平行四边形,,分别是,的中点.求证:平面.答案:证明:如图,取的中点,连接,,分别是,的中点,,,P ABCDABCD M N AB PCMN//PADCD E NE ME∵M N AB PCNE PD∴//ME AD//可证明平面,平面.又,平面平面,又平面,平面.题型四面面平行的证明例1、如图所示,在正方体ABCD—A1B1C1D1中,O为底面ABCD的中心,P是DD1的中点,设Q是CC1上的点,问:当点Q在什么位置时,平面D1BQ∥平面PAO?解:当Q为CC1的中点时,平面D1BQ∥平面PAO.∵Q为CC1的中点,P为DD1的中点,∴QB∥PA.∵P、O为DD1、DB的中点,∴D1B∥PO.又PO∩PA=P,D1B∩QB=B,D1B∥平面PAO,QB∥平面PAO,∴平面D1BQ∥平面PAO.题型五平行性质NE//PAD ME//PADNE ME E=∴MNE//PADMN⊂MNE∴MN//PAD例1、如图所示,长方体ABCD-A1B1C1D1中,E、F分别是棱AA1和BB1的中点,过EF的平面EFGH分别交BC和AD于G、H,则HG与AB的位置关系是()A.平行 B.相交C.异面 D.平行和异面答案:A例2、ABCD是平行四边形,点P是平面ABCD外一点,M是PC的中点,在DM上取一点G,过G和AP作平面交平面BDM于GH,求证:AP∥GH.证明如图所示,连接AC交BD于O,连接MO,∵ABCD是平行四边形,∴O是AC中点,又M是PC的中点,∴AP∥OM.根据直线和平面平行的判定定理,则有PA∥平面BMD.∵平面PAHG∩平面BMD=GH,根据直线和平面平行的性质定理,∴AP∥GH.练习、如图,在三棱柱ABC-A1B1C1中,M是A1C1的中点,平面AB1M∥平面BC1N,AC∩平面BC1N=N.求证:N为AC的中点.证明 ∵平面AB 1M ∥平面BC 1N , 平面ACC 1A 1∩平面AB 1M =AM , 平面BC 1N∩平面ACC 1A 1=C 1N , ∴C 1N ∥AM ,又AC ∥A 1C 1, ∴四边形ANC 1M 为平行四边形, ∴AN 綊C 1M =12A 1C 1=12AC ,∴N 为AC 的中点.跟踪训练1.如右图所示的三棱柱ABC -A 1B 1C 1中,过A 1B 1的平面与平面ABC 交于直线DE ,则DE 与AB 的位置关系是( )A .异面B .平行C .相交D .以上均有可能 答案:B[解析] ∵A 1B 1∥AB ,AB ⊂平面ABC ,A 1B 1⊄平面ABC , ∴A 1B 1∥平面ABC.又A 1B 1⊂平面A 1B 1ED ,平面A 1B 1ED∩平面ABC =DE ,∴DE ∥A 1B 1. 又AB ∥A 1B 1,∴DE ∥AB.2.已知直线l ,m ,平面α,β,下列命题正确的是( ) A .l ∥β,l ⊂α⇒α∥βB .l ∥β,m ∥β,l ⊂α,m ⊂α⇒α∥βC .l ∥m ,l ⊂α,m ⊂β⇒α∥βD .l ∥β,m ∥β,l ⊂α,m ⊂α,l ∩m =M ⇒α∥β 答案:D3、直线a ∥平面α,α内有n 条直线交于一点,则这n 条直线中与直线a 平行的直线( )A.至少有一条 B.至多有一条C.有且只有一条 D.没有答案:B4、给出下列结论,正确的有()①平行于同一条直线的两个平面平行;②平行于同一平面的两个平面平行;③过平面外两点,不能作一个平面与已知平面平行;④若a,b为异面直线,则过a与b平行的平面只有一个.A.1个 B.2个 C.3个 D.4个答案:B5.正方体EFGH—E1F1G1H1中,下列四对截面中,彼此平行的一对截面是()A.平面E1FG1与平面EGH1B.平面FHG1与平面F1H1GC.平面F1H1H与平面FHE1D.平面E1HG1与平面EH1G答案:A6.如图是长方体被一平面所截得的几何体,四边形EFGH为截面,则四边形EFGH的形状为________.答案:平行四边形[解析]∵平面ABFE∥平面CDHG,又平面EFGH∩平面ABFE=EF,平面EFGH∩平面CDHG=HG,∴EF∥HG.同理EH∥FG,∴四边形EFGH的形状是平行四边形.7. 如图所示,在三棱柱ABC-A1B1C1中,AC=BC,点D是AB的中点,求证:BC1∥平面CA1D.证明:如图所示,连接AC1交A1C于点O,连接OD,则O是AC1的中点.∵点D是AB的中点,∴OD∥BC1.又∵OD⊂平面CA1D,BC1⊄平面CA1D,∴BC1∥平面CA1D.8.如图所示,在正方体ABCD-A1B1C1D1中,S是B1D1的中点,E、F、G分别是BC、DC和SC的中点.求证:平面EFG∥平面BDD 1B1.证明如图所示,连接SB,SD,∵F、G分别是DC、SC的中点,∴FG∥SD.又∵SD⊂平面BDD1B1,FG⊄平面BDD1B1,∴直线FG∥平面BDD1B1.同理可证EG∥平面BDD1B1,又∵EG⊂平面EFG,FG⊂平面EFG,EG∩FG=G,∴平面EFG∥平面BDD1B1.9.(本小题满分12分)在四棱锥S-ABCD中,底面ABCD是正方形, M、N分别为AB、SC的中点,SA⊥底面ABCD.求证://MN平面SAD;答案.证明(Ⅰ): E 为SD 中点,连接AE ,NE ,因为M 、N 分别为AB 、SC 的中点,所以AM//EN ,AM=EN ,即四边形AMNE 是平行四边形,所以MN//AE ,可得//MN 平面SAD ;10. 一个多面体的直观图及三视图如图所示:(其中M 、N 分别是AF 、BC 的中点).(1)求证:MN ∥平面CDEF ;(2)求多面体A -CDEF 的体积.答案 由三视图可知,该多面体是底面为直角三角形的直三棱柱ADE-BCF ,且AB =BC =BF=2,DE =CF=2,∴∠CBF =. (1)证明:取BF 的中点G ,连结MG 、NG ,由M 、N 分别为AF 、BC 的中点可得,NG ∥CF ,MG ∥EF ,∴平面MNG ∥平面CDEF ,又MN ⊂平面MNG ,∴MN ∥平面CDEF .(2)取DE 的中点H .∵AD =AE ,∴AH ⊥DE , 在直三棱柱ADE-BCF 中,平面ADE ⊥平面CDEF ,平面A DE ∩平面CDEF=DE .∴AH ⊥平面CDEF.∴多面体A-CDEF 是以AH 为高,以矩形CDE F 为底面的棱锥,在△ADE 中,AH =. S 矩形CDEF =DE ·EF =4,∴棱锥A-CDEF 的体积为2222V=·S 矩形CDEF ·AH =×4×= 解法2:13218222323A CDEF AED BFC A BFCAED V V V S AB S AB ---=-=⨯-⨯⨯=⨯⨯⨯⨯=△△BFC 11如图,在直四棱柱ABCD -A 1B 1C 1D 1中,底面ABCD 为等腰梯形,AB ∥CD ,且AB =2CD ,在棱AB 上是否存在一点F ,使平面C 1CF ∥平面ADD 1A 1?若存在,求点F 的位置;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答案 存在这样的点F ,使平面C 1CF ∥平面ADD 1A 1,此时点F 为AB的中点,证明如下:∵AB ∥CD ,AB =2CD ,∴AF ∥CD ,∴四边形AFCD 是平行四边形,∴AD ∥CF ,又AD ⊂平面ADD 1A 1,CF ⊄平面ADD 1A 1,∴CF ∥平面ADD 1A 1.又CC 1∥DD 1,CC 1⊄平面ADD 1A 1,DD 1⊂平面ADD 1A 1,∴CC 1∥平面ADD 1A 1,又CC 1、CF ⊂平面C 1CF ,CC 1∩CF =C ,∴平面C 1CF ∥平面ADD 1A 1.12. 如图,在底面是平行四边形的四棱锥P -ABCD 中,点E 在PD 上,且PE ∶ED =2∶1,在棱PC 上是否存在一点F ,使BF ∥平面AEC ?证明你的结论.答案 存在.证明如下:取棱PC 的中点F ,线段PE 的中点M ,连接BD .设BD ∩AC =O .连接BF ,MF ,BM ,OE .13132283∵PE ∶ED =2∶1,F 为PC 的中点,M 是PE 的中点,E 是MD的中点,∴MF ∥EC ,BM ∥OE .∵MF ⊄平面AEC ,CE ⊂平面AEC ,BM ⊄平面AEC ,OE ⊂平面AEC ,∴MF ∥平面AEC ,BM ∥平面AEC .∵MF ∩BM =M ,∴平面BMF ∥平面AEC .又BF ⊂平面BMF ,∴BF ∥平面AEC .13. (北京)如图,在四面体PABC 中,PC ⊥AB ,PA ⊥BC ,点D ,E ,F ,G 分别是棱AP ,AC ,BC ,PB 的中点.(1)求证:DE ∥平面BCP ;(2)求证:四边形DEFG 为矩形;(3)是否存在点Q ,到四面体PABC 六条棱的中点的距离相等?说明理由.答案 (1)证明:因为D ,E 分别为AP ,AC 的中点,所以DE ∥PC .又因为DE ⊄平面BCP ,PC ⊂平面BCP ,所以DE ∥平面BCP .(2)证明:因为D ,E ,F ,G 分别为AP ,AC ,BC ,PB 的中点所以DE ∥PC ∥FG ,DG ∥AB ∥EF ,所以四边形DEFG 为平行四边形.又因为PC ⊥AB ,所以DE ⊥DG ,所以四边形DEFG 为矩形.(3)存在点Q 满足条件,理由如下:连接DF ,EG ,设Q 为EG 的中点.由(2)知,DF ∩EG =Q ,且QD =QE =QF =QG =12EG .分别取PC ,AB 的中点M ,N ,连接ME ,EN ,NG ,MG ,MN .与(2)同理可证四边形MENG 为矩形,其对象线交点为EG 的中点Q ,且QM =QN =12EG ,所以EG 的中点Q 是满足条件的点.。
高中数学面面平行教案
高中数学面面平行教案
教学目标:
1. 了解平行线的概念;
2. 掌握平行线的性质及相关定理;
3. 能够应用平行线的性质解决相关问题。
教学内容:
1. 平行线的定义;
2. 平行线性质: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交错内角等;
3. 平行线的判定及相关定理。
教学步骤:
一、导入(5分钟)
教师通过举例引入平行线的概念,让学生了解平行线的定义,并引出平行线的性质。
二、讲解与示范(15分钟)
1. 讲解平行线的性质和相关定理;
2. 通过示例演示如何判定平行线及如何利用平行线性质解决问题。
三、练习与讨论(20分钟)
1. 学生进行练习,巩固平行线的概念和性质;
2. 学生通过讨论和合作,解决关于平行线的实际问题。
四、作业布置(5分钟)
教师布置相关作业,让学生巩固所学的知识。
五、检查与反馈(5分钟)
下节课开始前,教师对学生的作业进行检查,给予反馈并解决学生在学习中的疑问。
教学资源准备:
1. 教案、讲义;
2. 平行线的相关图形、实物模型等;
3. 作业册及答案。
教学反思:
在教学过程中,要重点讲解平行线性质,并通过丰富的实例让学生加深对平行线的理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同时,要鼓励学生主动思考和实践,培养他们的解决问题能力。
面面平行的判定教案
平面与平面平行的判定(教案)一教材分析本节课是平面与平面位置关系的第一课时,主要内容是两个平面平行的判定定理及其应用,它是在学生学习了空间两直线位置关系、空间直线和平面位置关系之后,又一种图形直角的位置关系的研究,为后面学习两个平面平行的性质以及将来研究多面体奠定了基础。
本节把面面位置关系与线面位置关系类比,把面面平行的判定与线面平行的判定类比,渗透类比的数学方法。
定理的证明和应用体现了线线平行、线面平行到面面平行的转化,体现了转化的数学思想。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解平面与平面平行的判定定理,并会初步运用。
转化与化归思想在解决问题中的运用。
通过问题解决,进一步培养学生观察、发现的能力和空间想像能力。
2、过程与方法启发式。
以实际情景(三角板实验),启发、引导学生逐步经历定理的直观感知过程。
指导学生进行合情推理。
对于立体几何的学习,学生已初步入门,让学生自己主动地去获取知识、发现问题、教师予以指导,帮助学生合情推理、澄清概念、加深认识、正确运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在发现中学习,增强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知识、合作交流的意识,在体验数学美的过程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培养学生勤于动手、勤于思考的良好习惯。
三学生分析立体几何的学习,学生已初步入门,上一届线面平行的判定为学生学习本节的内容打下良好的基础。
高一学生已经有了自己的判断,合作,交流的能力,但是课堂的活动性不强,基于此现象,老师应充分利用自己的教学智慧和课堂组织能力积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的教学中来。
基于以上情况,本人选择了自主探究,合作交流,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实践和思考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四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平面与平面平行的判定定理及应用【教学难点】平面与平面平行的判定定理的探究发现及其应用五教学过程【教学过程】一、知识回顾1、判定直线与平面平行的方法有哪些?①根据定义,即直线与平面没有公共点。
②根据判定定理,即:若线线平行,则线面平行。
立体几何9-4线面、面面平行的判定与性质
则另一条也垂直于这个平面,故选B. 答案:B
15
[例2] (文)在四面体ABCD中,CB=CD, AD⊥BD,且E,F分别是AB,BD的中 点.求证:
为线段CE的中点,所以PN綊12DC.
19
又四边形ABCD是矩形,点M为线段AB的中点,
所以AM綊12DC.所以PN綊AM.
故四边形AMNP是平行四边形.所以 MN∥AP,
而AP⊂平面DAE,MN⊄平面DAE,所以 MN∥DAE.
证法二:取BE中点G,连结GM、GN,
∵GN∥BC,BC∥DA,∴GN∥DA,又
(1)直线EF∥平面ACD; (2)平面EFC⊥平面BCD.
16
解析:(1)在△ABD中,因为E、F分别是AB、 BD的中点,所以EF∥AD.
又AD⊂平面ACD,EF⊄平面ACD, 所以直线EF∥平面ACD. (2)在△ABD中,因为AD⊥BD,EF∥AD,
所以EF⊥BD. 在△BCD中,因为CD=CB,F为BD的中点,
的中点,求证:MN∥平面DAE.
18
证明:(1)因为BC⊥平面ABE,AE⊂平面 ABE,
所以AE⊥BC. 又BF⊥平面ACE,AE⊂平面ACE, 所以AE⊥BF. 又BF∩BC=B, 所以AE⊥平面BCE. 又(2B)证E⊂法平一:面取BDCEE的,中所点P以,A连E结⊥PAB,EP.N,因为点N
1
2
重点难点 重点:线面、面面平行的判定定理与性质定
理及应用 难点:定理的灵活运用
3
知识归纳
一、直线与平面平行
面面平行判定定理教案
面面平行判定定理教案教学目标:1. 理解面面平行的概念及其判定定理。
2. 学会运用判定定理判断空间中两个平面是否平行。
3. 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教学内容:一、面面平行的定义1. 引导学生回顾平面的定义,理解平面是由无数条直线组成的二维图形。
2. 引入面面平行的概念,即两个平面在空间中没有公共点,且它们的法向量相同或相反。
二、面面平行的判定定理1. 讲解判定定理一:若两个平面的法向量相同,则这两个平面平行。
2. 讲解判定定理二:若两个平面的法向量相反,则这两个平面平行。
3. 讲解判定定理三:若两个平面相交于一条直线,且这条直线的方向向量与其中一个平面的法向量相同,则这两个平面平行。
三、判定定理的应用1. 引导学生运用判定定理判断空间中两个平面是否平行。
2. 给出实例,让学生学会如何找到法向量和方向向量进行判断。
四、练习与巩固1. 布置一些判断面面平行的题目,让学生独立完成。
2. 引导学生总结判断面面平行的方法和技巧。
五、课堂小结1. 回顾本节课所学的内容,让学生掌握面面平行的定义和判定定理。
2. 强调面面平行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评价:通过课堂讲解、练习和巩固,评价学生对面面平行定义和判定定理的理解程度,以及运用判定定理判断空间中两个平面是否平行的能力。
六、面面平行的性质定理1. 引入性质定理:若两个平面平行,则它们之间的距离相等。
2. 解释性质定理的证明过程,引导学生理解并掌握。
七、性质定理的应用1. 讲解如何利用性质定理计算两个平行平面之间的距离。
2. 提供实际问题,让学生学会将性质定理应用于实际问题中。
八、面面平行的判定与性质的综合应用1. 引导学生理解面面平行的判定定理与性质定理之间的关系。
2. 通过实例,讲解如何综合运用判定定理和性质定理解决复杂问题。
九、课堂练习与讨论1. 布置一些有关面面平行的判定与性质的应用题目,让学生独立完成。
2.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解题心得和方法。
2.2.4面面平行的性质定理(1)
A
C
β B
γ
D
例题1 第三步:书写证明过程. 证明:
AB / / DC 过AB,CD可作平面
I AC I BD / /
BD∥AC AB∥CD
A
C
ABCD为平行四边形 AB CD
β B
γ
D
夹在两个平行 平面间的所有 平行线段相等.
练习1:教材
P61
练习
a // b
线线平行
简记:面面平行
例题1(书P60例6)
求证:夹在两个平行平面间的平行线段相等.
讨论:解决这个问题的基本步骤是什么?
第一步:结合图形,将原题改写成数学符号语言;
已知:如图,α ∥β,AB∥CD,A∈α ,
C∈α ,B∈β,D∈β, 求证:AB=CD 第二步:分析,作出辅助线;
D B
例3.在四棱锥P-ABCD中,ABCD是平行四 边形,M、N分别是AB、PC的中点. 求证:MN∥平面PAD.
证明: 如图,取CD的中点E,连接NE、ME, ∵M、N分别是AB、PC的中点, ∴NE∥PD,ME∥AD ∴NE∥平面PAD,ME∥平面PAD 又NE∩ME=E, ∴平面MNE∥平面PAD, 又MN⊂平面MNE, ∴MN∥平面PAD.
2.已知α∥β,AB交α、β于A、B,CD交 α、β于C、D,AB∩CD=S,AS=8,BS=9,
S
CD=34,求SC。
α
A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S
C
A
C
α
β
D
B
β
B
D
小结
空间线面间平行关系转化示意图
判定 判定 性质 性质 判定 性质
面面平行的性质
平面与平面平行性质课程学习目标:1.通过直观感知、操作确认、认识和理解空间中面面平行的性质2.掌握面面平行的性质定理,灵活运用面面平行的判定定理和性质定理,3. 掌握“线线”“线面”“面面”平行的转化.阅读教材后回答:如图,借助长方体模型,我们看到,B′D′所在的平面A′C′与平面AC平行,所以B′D′与平面AC没有公共点.也就是说,B′D′与平面AC内的所有直线没有公共点.因此,直线B′D′与平面AC内的所有直线要么是____直线,要么是_____直线.只要过B′D′作平面BDD′B′与平面AC相交于直线BD,那么直线B′D′与直线BD____猜想:如果两个平行平面同时和第三个平面相交,那么它们的交线_________.符号语言表示为:________________图形语言表示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你的猜想正确吗?已知平面α、β、γ满足α∥β,α∩γ=a,β∩γ=b,求证:a∥b.提示:应用面面平行的性质定理的难点是:过某些点或直线找或作一个___________与两个____平面_____ 应用示例例1.已知:如图,α∥β,AB∥CD,A∈α,C∈α,B∈β,D∈β. 求证:AB=CD.例2 已知平面α、β、γ两两平行,且直线l与α、β、γ分别相交于A,B,C,直线m与α、β、γ分别相交于D,E,F,AB=6,BC=2,EF=3,求DE的长。
例3.设平面α∥平面β,AB、CD是两异面直线,M、N分别是AB、CD的中点,且A、C∈α,B、D∈β. 求证:MN∥α.变式.如图,已知平面α∥平面β,A、C∈α,B、D∈β,E、F分别为AB、CD的中点. 求证:EF∥α,EF∥β.总结提升知识:解法规律:课堂检测: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如果两个平面有三个公共点,那么它们重合B. 过两条异面直线中的一条可以作无数个平面与另一条直线平行C. 在两个平行平面中,一个平面内的任何直线都与另一个平面平行D. 如果两个平面平行,那么分别在两个平面中的两条直线平行2.已知平面α∥β,,有下列说法:① a与β内的所有直线平行;② a与β内无数条直线平行;③a与β内的任意一条直线都不垂直. 其中正确的序号依次是___________________ .3.设平面α∥β,A、C∈α,B、D∈β,直线AB与CD交于S,若AS=18,BS=9,CD=34,则SC=_ .课后反思:。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二 年级学科 数学教学设计
第10章4单元共需3课时,本节为第2课时
授课时间
2017年 月 日
课题
平面与平面平行的性质定理
课 型
新授课
教学
目标
〖知识目标〗掌握平面与平面平行的性质定理及应用
〖技能目标〗数形结合的分析能力
〖德育目标〗培养几何立体思维
教学重点难点关键
〖教学重点〗性质定理
α∩γ=а,β∩γ=ь,
α∥β
则а∥ь
а α
βь
γ
二、求怔:夹在两个平行平面间的两条平行线段相等。
已知:α∥β,АБ和CD为夹α,β在间的平行线段。
求证: АБ=CD
证明:
连结AD,BC
∵AB∥CD
∴AB与CD确定平面AC
又∵平面AC∩α=AD.
平面AC∩β= BC
α∥β
∴AD ∥BC
∴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
〖教学难点〗具体应用
〖教学关键〗具有“启发教学
教 学 环 节 及 教 学 内 容
设 计 思 路
【教学过程】
〖组织教学〗做好课堂教学准备工作, 及时到岗维持课堂纪律
〖引入课题〗复习:
1.判定定理
2.位置关系
〖顺序讲解〗
一、平面与平面平行的性质定理
1、内容:如果两个平行平面同时与第三个平面相交,则它们的交线相互平行。
∴АБ=CD。
D
α A
β B C
三、两条直线被三个平行平面所截,截得的对应线段成比例。
〖巩固练习〗 P96 A2、3
B2、3
结合实际
\
注意作图,
平行平面的画图
共同探讨
结合图形
分析
学生自写步骤
分组完成
课堂小结
思维中要有立体的几何模型,然后把理论定理添加进去。
作业
设置
EX10-6 3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