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2示范教案:7-2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 第2课时

合集下载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二7.2《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优秀教案(重点资料).doc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二7.2《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优秀教案(重点资料).doc

第三课时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举例说明共同进化和生物多样性形成的原因。

二、过程与方法体验生物进化过程,运用生物进化观点解释一些生物现象。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形成生物进化的观点和生物进化理论在发展的观念学生准备:搜集有关生物多样性及其成因的资料。

教学过程续上表课堂作业1.对以自然选择学说为核心的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正确理解是()①环境改变使生物产生适应性的变异②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③变异是不定向的④变异是定向的⑤自然选择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定向改变并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A.②④⑤B.②③⑤ C.①②④D.①③⑤2.鹰和高山松鸡通过捕食与被捕食的关系进行()A.能量交流 B.相互竞争 C.相同进化 D.相互选择3.下列表示进化关系的各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厌氧→需氧 B.无性生殖→有性生殖C.原核细胞→真核细胞 D.细胞外消化→细胞内消化4.四个生物群落分别包含若干种群,右图中给出了这些种群的密度(每平方米的个体数),当受到大规模虫害袭击时,哪个群落不易受到影响()A.群落甲 B.群落乙 C.群落丙D.群落丁5.在一个海岛上,一种海龟中有的脚趾是连趾(ww),有的脚趾是分趾(WW.Ww),连生的脚趾便于划水,游泳能力强,分趾则游泳能力较弱。

若开始时,连趾和分趾的基因频率各为0.5,当海龟数量增加到岛上食物不足时,连趾的海龟容易从海水中得到食物,分趾的海龟则不易获得食物而饿死,若干万年后,基因频率变化成W为0.2,w为0.8。

请问:(1)该种群中所有海龟所含的基因称为该种群的。

基因频率变化后,从理论上计算,海龟种群中连趾占整个种群的比例为。

(2)导致海龟种群的基因频率变化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海龟种群是否发生了变化,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这种基因频率的改变,是否产生了新的物种___________。

高一下学期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二第七章第2节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教案

高一下学期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二第七章第2节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教案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教学设计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解释种群、种群基因库、基因频率等概念。

2.说明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

二、过程与方法运用数学方法讨论种群基因频率的变化。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形成生物进化的观点和生物进化理论在发展的观念。

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1.种群、物种、基因频率、隔离等概念。

2.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在生物进化过程中的作用。

教学难点1.基因频率的概念。

2.自然选择对种群基因频率的影响。

教学突破通过具体实例,归纳种群的概念要点,进而提出种群基因库的概念,重点指出基因频率是分析和描述基因库中基因组成的重要概念,并指导学生练习计算基因频率的方法。

通过计算基因频率分析影响其发生变化的因素,进而讨论自然界中基因频率的改变是一定发生的,也就是说种群的进化是必然的。

教法与学法导航教法:谈话法、讨论法、讲授法等。

学法:阅读分析法、计算探究法、讨论交流法等。

教学课时3课时。

教学内容教师组织和引导学生活动教学意图第1课时一、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与生物进化引入复习达尔文进化论并导入新课。

承上启下问题探讨(一)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主要观点,请同学们利用该学说分析案例。

案例:有一种蛾的翅色是浅色(基因型为ss),偶然出现一黑色的变异个体(基因型为Ss),且S对s是显性,若黑色翅比浅色翅更适应环境(1)这一有利变异的个体能永远生存下去吗?(2)该个体中的有利基因S,如何保留?(3)即使Ss的个体能够繁殖,后代都是黑色个体吗?(分组讨论,提问学生代表)思考讨论,并回答问题通过讨论分析认识到研究生物进化必须要研究种群的基因库组成和基因频率变化。

例3、男性中红绿色盲发病率7%,女性中发病率为已知人群中,伴X隐性男性患者的比例为p,则可认为这个人群中此基因频率为p,由此可计算女性中患病的频率为p2。

例色盲:男性中红绿色盲发病率7%,女性中发病率为(7%)2≈0.5%。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二第七章第2节《现代生物进化论主要内容》教学设计课件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二第七章第2节《现代生物进化论主要内容》教学设计课件

第2节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教课方案桑植县第四中学王巧英一、设计思想提升每个高中生的生物科学修养是课程标准实行中的核心任务。

依照生物课程标准的要乞降多元智能的主导思想,种群基因频次的改变与生物进化的教课主要经过问题议论、小组合作研究、数学计算等一系列活动发展学生的语言、人际、逻辑--数理、空间、自然察看等智能。

生物学教育的基本任务是培育和提升学生的生物科学修养。

二、教材剖析1、教材剖析《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是必修二《遗传与进化》第七章的第二节,是本章的核心内容,也是对从前学过的生物学知识的综合应用。

本节课的核心是介绍现代生物进化理论。

本节与生物的遗传变异、环境对生物的影响、种群的特色、免疫与病原体的抗性等亲密有关。

本节内容有几组重要的看法:种群与物种、基因频次与基因型频次、基因库与基因文库、物种形成与生物进化、地理隔绝与生殖隔绝等。

应加深对基本看法的理解和掌握。

2、学情剖析:本节内容是在学生在初中已学习了生物进化的凭证、历程和自然选择学说等内容。

本节课经过实例对达尔文的生物进化理论进行修正,帮助学生建立生物进化理论是不停被修正、增补而完美起来的看法。

对种群、基因频次这两个看法学生难以理解,学生的生物分类有限,关于“种”认识不清。

基因频次看法比较抽象,但基因频率的计算和基因型频次的计算是进行“思虑与议论”的基础。

此外学生第1页的知识迁移能力比较单薄,性染色体上某基因频次的计算等存在困难。

3、考情剖析:本章主要利用新资料考察对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的理解以及在实例中的剖析、应用,和对基因频次变化的特色与有关计算。

易与遗传变异及种群相联系综合考察。

三、教法与学法1教法:本节课主要采纳以“累积与娴熟”教课原则为基础,适合地加以讲解法、议论法、比较概括法、综合剖析法等。

2、学法:对照有关看法等基础知识,并作出相应的概括,深入理解,形成正确的生物进化观。

四、教课目的.1、知识与技术(1)解说有关看法。

高中生物人教版必修二 遗传与进化高中必修2第7章第2节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教案2

高中生物人教版必修二 遗传与进化高中必修2第7章第2节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教案2

生生互动
教师解难
生物进化的实质:种群基因频率发生变化的过程

当堂训练
某植物大种群中,AA个体占16﹪,aa个体占36﹪。该种群随机交配产生的后代中,AA个体百分比、A基因频率和自交产生的后代中AA个体百分比、A基因频率的变化依次为 ( C )
A、增大、不变、不变、不变
B、不变、增大、增大、不变
C、不变、不变、增大、不变
D、不变、不变、不变、增大




检测提问
1现代生物进化理论为什么以种群为基本单位研究?
2什么是种群?种群有什么特征?种群在基因组成上是一成不变的吗?
3什么是基因库?一个种群中的基因频率如何计算?教生生互动教师解难

读书自学
阅读课本P115“思考与讨论”,回答
检测提问
1完成课本表格。
2此结果出现的前提必须是什么种群?需满足什么条件?
如果在灰色翅(基因型为aa)昆虫的群体中偶然出现一只绿色翅(Aa)的变异个体,且绿色比灰色更不容易被敌害发现。
该变异对生物的存活有什么影响?
学习目标
1、解释种群、种群基因库、基因频率等概念。
2、运用数学方法讨论种群基因频率的变化。
明确学法
阅读、思考、小组讨论。

读书自学
阅读课本P114-115,回答
优质资料---欢迎下载
年级
高一年级
科目
生物学
课题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
第1课时
课时安排
3课时
授课时间
教学目标
1、解释种群、种群基因库、基因频率等概念。
2、运用数学方法讨论种群基因频率的变化。
教学重点
解释种群、种群基因库、基因频率等概念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二第七章第2节《现代生物进化论的主要内容》教案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二第七章第2节《现代生物进化论的主要内容》教案

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与生物进化一、教学目标确实定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认为,生物进化的根本单位是种群,生物进化过程的实质就是种群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的过程.因此,要使学生到达?生物课程标准? 规定的“说明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的要求, 理解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与生物进化的关系,本单元的教学,应该使学生能够解释种群、种群基因库和基因频率三个根本概念.依据?生物课程标准?提出的“用数学方法讨论基因频率的变化〞的活动建议,依据学生已有的孟德尔遗传定律的知识根底和水平根底, 以及使学生能定量讨论种群基因组成特点、定量讨论基因频率的变化等,本单元的教学,应该使学生学会基因频率的计算方法.自然界中,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受多种因素的影响, 但最普遍、最根本的影响是突变和基因重组.因此本小节教学,要使学生能够解释突变和基因重组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的原因.生物进化过程的实质就是种群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的过程. 其中“定向〞改变是通过自然选择的作用实现的,因此,教学应该安排学生探究“自然选择对种群基因频率变化的影响〞的活动,使学生能够举例说明自然选择作用可以使种群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本小节内容理论性较强,逻辑严密,安排有学生讨论和探究活动,是开展学生科学分析问题的水平和探究水平的良好载体, 因此,本小节教学,应该使学生尝试和模仿探究问题的过程和方法,促进学生养成分析问题的科学思维习惯.二、教学设计思路本小节内容理论性较强,前后顺序逻辑严密,以系列的问题推进教学进程, 以教师讲解、讨论、探究的方法处理教学内容是可行的.大致思路如下.1.通过问题讨论引入本课.通过讨论,使学生发现自然选择学说的局限性, 使学生领悟到对自然选择学说的修正是必然的,并引出种群的概念.2.通过讨论种群与物种的区别和种群与生物进化的关系, 使学生理解,种群是繁殖的单位,是生物进化的根本单位.3 .如何描述种群的遗传组成?通过讨论使学生理解基因库和基因频率的含义和计算方法.4 .首先依据孟德尔遗传定律,计算亲子代问基因频率,然后,讨论在自然界 中,基因频率为什么不可能稳定不变,理解可能引起基因频率改变的因素.5 .从分析影响种群基因频率的因素入手,引出变异和自然选择对基因频率的 影响,并得出突变和基因重组可产生进化的原材料,但不能决定进化的方向.6 .通过探究“自然选择对种群基因频率变化的影响〞, 使学生理解在自然选 择的作用下,可以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导致生物进化.本小节教学安排2课时. 三、教学实施的程序 第1课时上节课我们学习了 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主要 观点,下面请同学们依据该 学说的根本观点,分析下面 的情境:“如果在灰色翅〔基因 型为aa 〕昆虫的群体中偶然 出现一只绿色翅〔基因型为 Aa 〕的变异个体,且绿色比 灰色更不易被捕食.那么, 昆虫的翅色将怎样变化?〞结合学生的讨论,提出 质疑: 该绿色个体一定能被选 择下来吗?为什么?如果该绿色个体能很好 生活下来,它体内的A 基因学生讨论熟悉到,绿色 个体即使不被捕食者捕食, 也可能因其他原因中途天 折.学生讨论答复出只有通 过有性生殖,才能将基因传 给子代,将基因A 保存下来.学生依据孟德尔定律, 分析子代的基因型和表现 性.教师的组织和引导学生活动 教学意图学生自由讨论,并发 表自己的看法.通过该问题讨论,使学生发现自 然选择学说中某些观 点与现代遗传学所揭 示出的遗传和变异的 本质之间的矛盾,体 会对自然选择学说的 修正是必然的.怎样才能传递给子代呢?如果Aa与其他个体交配生殖,后代还会是绿色的吗?讨论发现,出现有利变异个体内的有利基因只有在群体中,通过有性生殖才能世代延续,另外有利变异个体的后代不一定能真实遗传.因此,研究生物的进化, 仅仅研究个体的表现型是否与环境相适应是不够的,还需要研究群体的基因组成的变化,这个群体就是种群.怎样的一群生物个体可以称为种群呢?一个生物“种〞或“物种〞与种群有何区别呢?人们为什么要提出“种群〞这个概念呢?归纳出:自然界的物种实际上是以一个个种群存在的,种群是物种繁衍、进化的根本单位.它为研究生物与环境的关系和物种的变化带来了方便.性状是由基因限制的, 研究生物的进化必须研究种群的基因组成和变化.如何学生阅读教材.学生讨论并自由发表看法.引导学生讨论出:物种可以分布在自然界不同的区域,只有在可以发生随机交配、繁衍,使基因能够世代传递的一定区域内的同种全部个体的集合才是一个种群.学生讨论〔可以没有结果〕.学生阅读教材有关部分.学生计算,并介绍计算结果和方法.学生计算通过问题探讨,使学生初步了解, 研究生物的进化,仅仅研究个体的表现型是否与环境相适应是不够的,还需要研究群体的基因组成及其变化.引入种群的概念.使学生知道什么是种群.通过比拟,使学生初步理解种群和物种的区别,理解种群的概念.使学生初步熟悉到种群是生物进化的根本单位,并熟悉到, 提出新的概念在研究中的意义.使学生熟悉到为什么要提出并研究基因库和基因频率.使学生初步分析种群的基因组成和变化 呢?由此人们提出基因库和 基因频率的概念.什么是基 因库?基因频率的含义是什 么?请学生计算下面假设的 种群的一对等位基因的基因 频率: 某昆虫种群中,绿色翅 的基由于A,褐色翅的基由于 a,调查发现,AA Aa 、aa 的个体分别占20、60、20, 那么A 和a 的基因频率各是 多少?计算得知,该种群基因A 的频率为50%基因a 的频率 为50%如果让该种群随机交 配,依据孟德尔遗传定律, 子一代、子二代的基因型频 率和基因频率又会怎样呢?从后代的基因型频率和 基因频率的计算结果中,发 现了什么现象?如果种群基因型频率和 基因频率世代稳定不变,生 物将无法进化,显然与事实 不符.自然界种群的基因频 率能世代不变吗?为什么?显然,同时满足以上5 学生讨论,并答复出: 基因频率在亲子代问是稳定 不变的,基因型频率到子二 代也会稳定下来. 学生讨论,通过相互 补充,归纳出保证种群基因 频率稳定不变的5种因素: ①该种群非常大;②所有的 雌雄个体都能自由交配;③ 没有迁入和迁出;④自然选 择对不同表现型的个体没有 作用;⑤这对基因不发生突 变和携带这对基因的染色体 不发生变异. 学生讨论答复出: 变异是绝对会发生 的. 变异是引发基因频 率改变的根本原因. 理解基因库和基因频 率的概念.使学生学会计算 基因频率的方法〔变 换数据,防止学生照 书答复〕.学会计算基因频 率和基因型频率的方 法.使学生发现基因 型频率和基因频率的 变化规律.使学生能够领会 到自然界的种群发生 变化是必然的.使学生理解,种 群的前后代基因频率 的改变是必然的,初 步理解改变的根本原 因是变异.组成的改变一样吗?为什么?在自然情况下,突变的频率很低,且多数有害,对生物进化有重要意义吗?自然界生物进化是有方向的,生物具有普遍的适应现象.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的变异有方向吗?它们会使生物产生适应性吗?生物进化的方向是什么因素决定的呢?请探究下面问题.如何解释桦尺蟆种群中s基因的频率越来越低的现象?大家提出的解释或假设合理吗?下面我们可以创设一个情境,探究假设的合理性.明确探究任务,提出具体要求.指导学生讨论、计算,将结果填写在表格中.分析计算结果,给你什么启示?环境对桦尺蟆产生了怎样的影响?在自然选择由于只有基因发生改变才能出现新基因,才能丰富基因库,改变基因频率.重组可以增加基因型的种类.学生阅读教材有关局部.学生答复下列问题.学生讨论,并答复出, 突变和重组都是随机的、不定向的,它只是为进化提供原始材料.学生阅读“探究〞中的资料和提出的问题.学生讨论.学生解释〔假设〕:自然选择可以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学生阅读有关内容.学生阅读教材有关部分,分组讨论情境中的问题.学生计算.学生报告计算结果.自然选择作用可以定向改变基因频率,且环境选择作用越大,改变的幅度也使学生理解突变和重组都是随机的、不定向的,它只是为进化提供原始材料,不能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使学生了解有关事实.锻炼学生作出假设的技能.使学生知道情境, 明确探究的问题.使学生学会用数学方法讨论自然选择作用可以使基因频率定向改变.使学生了解自然选择作用中的选择对象和选择方式.强化本节的主要内作用中,直接受选择的是基越大. 容. 因型还是表现型?最后归纳总结:突变和重组为生物进化提供了原在黑色背景下,浅色桦始材料,自然选择可以使基尺蟆被天敌发现和捕食的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导致几率大于黑色的桦尺蟆,黑生物朝着一定的方向不断色背景不影响桦尺蟆的生进化. 存和繁殖,直接受选择的是布置作业:课后练表现型.习题.。

《第2节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 第2课时》 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2】

《第2节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 第2课时》 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2】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教学设计(第2课时)◆教学目标1.阐述种群、种群基因库、基因频率等概念的内涵。

2.运用数学方法讨论种群基因频率的变化。

3.说明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

4.举例说明共同进化和生物多样性形成的原因。

5.形成生物进化的观点和生物进化理论在发展的观念。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种群、物种、基因频率、隔离等概念。

2.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隔离在生物进化过程中的作用。

【教学难点】1.基因频率的概念。

2.自然选择对种群基因频率变化的影响。

3.隔离在物种形成中的作用。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复习导入:从上节课大家已经知道,自然界种群的基因频率变化是必然的。

能说明原因吗?变异对生物进化会产生何种影响?进而引出变异和自然选择对种群基因频率的影响。

二、讲授新课(二)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进化的原材料在三种可遗传的变异来源中,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可以统称为突变。

教师提问:生物自发突变的频率很低,且大多数突变对生物体是有害的,它为何还能作为生物进化的原材料呢?教师展示资料:例如,果蝇1组染色体上约有1.3×104个基因,假定每个基因的突变率都是10-5,若有一个中等数量的果蝇种群(约有108个个体),那么每一代出现基因突变数是多少呢?(学生通过计算得出:2.6×107个,种群中突变的数很大)教师提出问题:基因突变一定是有利或有害的吗?教师展示某海岛上残翅和无翅的昆虫图片和资料,引导学生总结得出:基因突变的有利或有害是取决于环境的。

师生共同总结:种群中突变的特点:突变数很大、随机、不定向。

种群基因重组的结果:产生更多可遗传变异、不定向的变异。

构建模型:突变→新的等位基因→通过基因重组产生多种基因型→种群中出现大量的可遗传变异→变异是不定向的。

教师提出问题:突变和重组都是随机的、不定向的,种群中基因频率的改变是否也是不定向的呢?引出后续内容。

(三)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教师布置学生阅读教材P116~117“自然选择对种群基因频率变化的影响”的内容,根据问题,作出假设,并通过数学方法来进行探究,完成表格。

生物必修二教案2.7.2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2教案

生物必修二教案2.7.2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2教案
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
在自然选择的作用下,具有有利变异的个体更易产生后代,相应的基因频率会__________,具有不利变异的个体很难产生后代,相应的基因频率会___________.因此,自然选择使种群的_____________________,导致生物朝着一定的方向不断进化。
学生以导学提纲为学习路线图,自学教材,勾画圈点,分析归纳,并做好记录。
学生分析
学生在上学期学过突变和基因重组,利用上学期的知识来理解这部分内容比较容易,通过探究实验中数据的计算可以让学生对基因频率的改变有个清晰的认识,本节课相对比较好理解。
学习目标
说明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
重点
突变和基因重组在生物进化中的作用
自然选择对种群基因频率的影响
难点
自然选择对种群基因频的影响
学生自学教材,理解教材内容,并提出问题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合作讨论,并监控各组情况,并记录学生在本环节中的优点和需要改进的地方
学生首先互相交流导学提纲基础题的答案,再对课本中探究实验进行讨论与分析,尽量解决探究实验中的谈论题,小组长组织本组成员对学、群学,讨论解决学习中的疑惑,并将疑问加以记录
小组内讨论核对答案,并尝试解决问题,提出疑问,为下一个环节的展示做好充分的准备
教案模板
课题名称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第二课时)
教师姓名
学生年级
高二
课时
1
课程标准描述
说明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
大纲标准描述
理解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
教材内容分析
本节的主要内容是生物进化的原材料:突变(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通过探究实验来看自然选择对种群基因频率的变化的影响,帮助学生理解自然选择与进化的关系。

(人教版)生物必修二:7-2《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第2课时)教案

(人教版)生物必修二:7-2《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第2课时)教案

第2课时●教学过程[课前准备]1.搜集相关电子图片和生物进化有关的影音文件或f1ash,并制作成教学课件。

2.制定学生课前预习的提纲(1)通读课文。

(2)复习第五章《基因突变及其他变异》,思考知识链接提出的问题。

(3)登陆此站http://[情境创设]复习提问:在自然界中影响种群基因频率改变的因素有哪些?通过学生回答,引出变异和自然选择对基因频率的影响。

[师生互动]引入(复习):通过上节课的学习,大家知道自然界种群的基因频率变化是必然的,为什么?学生回答:影响基因频率变化的五种因素,并指出变异是普遍的,是绝对的,所以基因频率的变化是必然的。

提问:请同学们回忆变异的类型有哪些?学生回答:变异的类型包括:可遗传的变异和不可遗传的变异,其中可遗传的变异包括基因突变、基因重组、染色体变异。

提问:所有的变异都能导致基因频率的变化吗?为什么?学生活动:学生讨论,自由发表看法。

(在此过程中,教师要不断地结合学生的回答进行质疑、启发、引导)教师讲述:不可遗传的变异是在环境因素的影响下表现型的改变,而基因型和基因本身并没有发生变化,所以基因频率并不会发生变化。

而可遗传变异则不同:突变和重组都是基因和基因型发生了变化,进而基因频率也就发生了相应的变化。

得出结论:可见,只有可遗传的变异才能导致下代基因型频率和基因频率的改变。

教师讲述:在三种可遗传的变异中,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可统称为突变。

提问:突变和基因重组对于种群的遗传组成的改变一样吗?为什么?学生回答:不一样。

因为只有基因发生改变才能出现新基因,才能丰富基因库,才能改变基因频率。

而基因重组中基因本身没有发生变化,所以基因频率并没有发生变化,变化了的是基因型频率。

提问:在自然情况下,突变的频率很低,且多数是有害的,对生物的进化有重要意义吗?学生活动:阅读课本上有关内容,即可得出结论。

教师讲述:自然界生物进化是有方向的,生物具有普遍的适应现象。

提问: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的变异有方向吗?它们会使生物产生适应性吗?学生活动:进行讨论。

人教版必修2生物:7.2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 教案2

人教版必修2生物:7.2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  教案2
板书
设计
一、共同进化
1.生物之间的共同进化
2.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的共同进化
二、生物多样性的形成
1.生物多样性的内容
2.生物多样性形成的进化历程
三、生物进化理论在发展
1.核心:自然选择学说中性突变理论
2.发展:中性突变理论和间断平衡学说
设计意图: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创设情境。
(一)个体进化
分析事例一:
动物学家对生活在非洲大草原奥兰治河两岸的羚羊进行研究时发现,东岸的羚羊群的奔跑速度比西岸的羚羊每分钟竟快13米。为何差距如此之大?
经过观察和科学实验,动物学家 终于明白,东岸的羚羊之所以强健,是因为它们附近有一个狼群,生存时时处于危 险之中。
2.多细胞生物大约是什么时候出现的?它们生活在什么环境中?
3.最早登陆的生物是植物还是动物?为什么?
4.同今天你所看到的地球相比,寒武纪时地球上的生态系统有什么特点?
5.恐龙是什么时候灭绝的?物种灭绝对生物多样性会产生怎样的影响?
6.研究生物进化的主要依据是什么?
7.有性生殖方式出现以后,为什么生物进化速度明显加快了?
过渡:不同生物之间在进化上密切相关,那生物的进化与无机环境的变化 是否也有关系呢?
1.观看植物登陆的影视片段,尝试说出地球环境会发生哪些变化。
2.你还能举出生活中的其他事例吗?
小结:不同物种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这就是共同进化。
不同物种之间影响既包括种间互助也包括种间斗争。
思考:
1.捕食者的存在是不是对被捕食者有害无益呢?
2.你还能举出一些事例吗?
实际上,捕食者一般不能将所有的猎物都吃掉,否则自己也无法生存,这就是所谓的“精明的捕食者”策略。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2第七章第2节《共同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教案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2第七章第2节《共同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教案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2第七章第2节《共同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教案崔玉凤第七章第2节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第二课时)一、教材分析:《共同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是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生物必修Ⅱ——遗传与进化》(人教版)第七章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第二节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的第三部分知识。

本节主要包括共同进化、生物多样性的形成和生物进化理论在发展等知识点。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说明共同进化的概念2、说明生物多样性产生的原因2、能力目标:通过动画、图片观察和文字阅读,发展学生分析资料、交流信息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教学活动,学生形成“生物是进化来的”“生物的进化与环境密切相关”的思想观点,树立辨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观。

三、教学重点难点共同进化概念的理解和生物多样性形成的原因四、学情分析学生对于本节内容了解很少,需要教师准备大量的素材,来让学生了解生物多样性形成的原因。

五、教学方法1、学案导学2、探究法、讨论法、讲授法六、课前准备1.学生的学习准备:预习共同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了解生物多样性形成的原因2.教师的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制作,课前预习学案,课内探究学案,课后延伸拓展学案。

七、课时安排:1课时八、教学过程(一)预习检查、总结疑惑检查落实了学生的预习情况并了解了学生的疑惑,使教学具有了针对性。

(二)情景导入、展示目标。

教师活动:观看BBC演化之旅、未来狂想曲片段,设问:地球上是如何产生如此丰富多彩的生物类型的?学生活动学生根据生活经验进行大胆猜想设计意图: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创设情境教师组织学生反思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并进行当堂检测。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构建知识网络并对所学内容进行简单的反馈纠正(五)发导学案、布置预习到此我们把必修二的内容学完了,下一节我们重点学习必修三稳态和环境,同学们预习人体内环境的导学案,了解人体内环境的组成。

九、板书设计第二节(三)共同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一、共同进化1、生物之间的共同进化2、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的共同进化二、生物多样性的形成1、生物多样性的内容2、生物多样性形成的进化历程三、生物进化理论在发展1、核心:自然选择学说中性突变理论2、发展:中性突变理论和间断平衡学说十、教学反思本课教学不仅在于让学生了解生物多样性如何形成,更在于让学生对生物多样性的现状产生危机意识,从而帮助学生认识到保护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意义,真正把保护生物多样性落实到宣传和付诸于行动上。

人教版高一生物必修二:7.2《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b2教案.doc

人教版高一生物必修二:7.2《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b2教案.doc

第二课时(二)隔离与物种的形成教师展示曼彻斯特地区的桦尺蠖的进化图片或视频,让学生根据桦尺蠖的进化过程分析:是否产生了新的物种,为什么?回答:没有产生新的物种,因为曼彻斯特地区的桦尺蠖是一个种群,个体之间彼此可以自由交配,实现基因交流,并通过繁殖将各自的基因传递给后代。

1.物种的概念提问:什么是物种?物种又是如何形成的?教师让学生在网上查找加拉帕戈斯群岛的地图、各岛屿的植被情况和不同特征的地雀。

然后用地理知识估算岛与岛之间的距离,了解各岛屿的生存条件。

最后让学生根据地雀的特征和岛屿生存条件将地雀安放在适宜的岛上。

讲述:加拉帕戈斯群岛上的14种地雀都起源于同一个物种,是南美雀类的后代。

请同学们分析,它们形态特征形成显著差异的原因是什么?提问:加拉帕戈斯群岛之间的水域起了什么作用。

回答:起到地理隔离的作用。

过渡:一个种群由于地理环境原因被分割成了许多个小的种群——这种隔离称为地理隔离。

被地理条件隔开的小种群的基因组成或基因频率起初就不可能完全相同。

2.隔离在物种形成中的作用提问:根据基因突变的随机性的特点,长期的隔离对不同岛屿上地雀小种群的基因组成有什么影响?回答:由于突变是随机的,被分割的小种群可能会出现完全不同的突变。

由于地理隔离,各种群间没有基因交流,因此一个种群中的突变自然不会引起另一种群的改变。

提问:根据不同岛屿的生态环境特点分析14种地雀形成显著差异的根本原因是什么?12回答:由于地理隔离,各种群生活在不同的生态环境中,因而有不同的选择方向。

即,不同种群选择保留下的基因不同,使分开的种群的基因库组成和基因频率产生了很大的差异。

这就是14种地雀形态特征显著差异的根本原因。

讲述:经过长期地理隔离,不同种群在形态特征。

生活习性上有了显著的差异,若再次相遇仍能交配和繁殖可育后代,这样的不同种群称之为亚种。

如,东北虎和华南虎属于不同的虎亚种。

如果通过长期的地理隔离,使不同种群个体之间形成生殖隔离(不能发生基因交流)。

人教高中生物必修2教案:第7章第2节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1

人教高中生物必修2教案:第7章第2节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1

第7章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第2节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教案目标】1、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2、生物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3、进化的基本单位、原材料的来源、方向的决定、实质;种群、基因库、基因频率、物种的概念;4、物种形成的原因生物进化历程,生物多样性形成的原因【教案重点】1、种群、基因库、基因频率、物种、隔离的概念;2、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隔离在生物进化过程中的作用。

【教案难点】1、基因频率的概念;2、自然选择对基因频率的影响3、隔离在物种形成中的作用。

【教案过程】一、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与生物进化(一)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1、种群:生活在一定区域的的个体。

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

也是生物繁殖的基本单位学习检测:<1).下列属于种群的是A、一块水田里的全部水稻、水草B、一块稻田里的全部幼蚜、有翅、无翅的成蚜C 、一块朽木上的全部真菌D、一个池塘中全部鱼<2).下列关于种群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同一种群的个体可以自由交配B.种群是生物繁殖的基本单位C.中国大陆上所有老虎是一个种群D. 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3).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 A. 个体 B. 基因 C. 种群D. 群体b5E2RGbCAP2、基因库:一个种群中全部个体所含有的。

基因频率:在一个种群基因库中,占全部等位基因数的比率基因频率的计算:引导学生计算这样一个例子P115:从某种生物的种群中随机抽出100个个体,测知其基因型分别为AA、Aa、aa的个体分别为30、60和10个,问其中A基因频率p1EanqFDPw为多少?a基因频率为多少?基因频率与基因型频率的计算:一、利用种群中一对等位基因组成的各基因型个体数求解种群中某基因频率=种群中该基因总数/种群中该对等位基因总数×100%种群中某基因型频率=该基因型个体数/该种群的个体数×100%例1 已知人的褐色(A>对蓝色(a>是显性。

人教版高一生物必修二:7.2《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a2教案.doc

人教版高一生物必修二:7.2《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a2教案.doc

第二课时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说明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

二、过程与方法运用生物进化观点解释一些生物现象。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形成生物进化的观点和生物进化理论在发展的观念。

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隔离在生物进化过程中的作用。

教学难点:隔离在物种形成中的作用。

教学突破使用教材引语引出物种的概念,并着重引导学生依据物种的定义,举例说明并区分物种。

可以由学生讨论隔离可能的方式,教师归纳出隔离的类型。

组织学生阅读“资料分析”并讨论其中的问题,进而明确隔离在物种形成中的作用。

教法与学法导航教法:启发诱导法、指导阅读法、讨论法等。

学法:阅读分析法、讨论法、比较归纳法等。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制作,课前预习学案,课内探究学案,课后延伸拓展学案。

学生准备:预习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

教学过程续上表1.有关种群和物种的叙述正确的是()A.同一种群个体间可以相互交配产生后代,同一物种的个体间也能相互交配产生后代B.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物种是生物繁殖的基本单位C.种群的基因频率总在是不断的变化发展,物种的基因频率往往保持不变D.种群基因库的基因一般不如物种基因库的基因丰富2.现代进化理论是在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观点,对自然选择学说的完善和发展表现在()①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进化的原材料②种群是进化的单位③自然选择是通过生存斗争实现的④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⑤生物进化的实质是基因频率的改变⑥隔离导致物种形成⑦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A.②④⑤⑥⑦B.②③④⑥ C.①②⑤⑥ D.①②③⑤⑦3.下列有关物种形成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自然选择可以定向改变种群的基因频率,因而可能导致新种的形成B.突变和基因重组可以使种群产生定向变异,因而可能导致新种的形成C.经过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及隔离三个基本环节,能导致物种形成D.经过长期的地理隔离,最后出现生殖隔离,而导致物种的形成4.科学家做了下面的实验:把若干对家蝇分成若干组(每组一对),再将每组的子代分为A、B两部分,用DDT处理每组的A部分,B部分则不接触DDT(如下表所示)。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二第七章第2节《现代生物进化论的主要内容》 教案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二第七章第2节《现代生物进化论的主要内容》 教案

第七章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第2节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一、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说明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

2、概述生物进化理论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

(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形成生物进化的观点和生物进化理论在发展的观念。

(三)、能力目标1、学会基因频率的计算方法。

2、正确应用遗传平衡定律计算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3、通过高考真题练习,提升学生解题能力。

二、教学重点1、基因频率的计算方法。

2、隔离在物种形成中的作用三、教学难点1、学会应用遗传平衡定律解题。

2、隔离在物种形成中的作用。

四、教法讲解与反馈练习相结合五、考情分析考点分布: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Ⅱ)、生物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Ⅱ)。

主要内容:现代生物进化理论与自然选择学说比较、种群与物种比较、基因频率的计算、隔离与物种的形成。

Ⅱ:理解所列知识和其他相关知识之间的联系和区别,并能在较复杂的情境中综合运用其进行分析、判断、推理和评价。

六、教学课时:1课时七、教学过程:中纯合体的比例比上一代增加(1/2)n+1和a的基因频率始终相等强调:(1)一个物种可以包括许多种群。

(2)种群和物种的关系、地理隔离与生殖隔离的关系。

(3)如何判断生物是否属于同一个物种。

(4)如何判断种群是否进化。

引导学生比较巩固练习(11年江苏卷)根据现代生物进化理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自然选择决定了生物变异和进化的方向八、板书设计:第2节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一、基础知识梳理二、考点分析考点1 自然选择学说与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比较考点2 基因频率与基因型频率的计算考点3 隔离与物种的形成考点4 生物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

人教生物必修2导学案:第7单元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 第2课时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一)

人教生物必修2导学案:第7单元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 第2课时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一)

第7单元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第2课时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一)知识点教学突破策略学习技巧点拨种群、基因库、基因频率的概念采取层层设问和结合实例的方法让学生辨析概念,抓住概念的关键词加深对概念的理解 借助实例理解概念运用数学方法讨论种群基因频率的变化根据孟德尔遗传定律,由亲代基因频率,计算子代的基因型频率和基因频率讨论亲子代基因型频率和基因频率的变化一、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1.种群(1)含义:生活在一定区域的①同种生物的全部个体。

(2)特点a.是②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

b.彼此之间可以交配并通过繁殖将各自的基因传给后代。

2.基因库与基因频率(1)基因库:一个种群中③全部个体所含有的④全部基因。

(2)基因频率:在一个种群基因库中,⑤某个基因占全部等位基因数的比率。

二、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进化的原材料1.可遗传变异的来源{⑥基因重组⑦基因突变染色体变异}统称为⑧突变2.可遗传变异是进化原材料的原因 (1)可遗传变异的形成 a.基因突变产生⑨等位基因。

b.通过⑩有性生殖过程中的基因重组,可以形成多种多样的基因型。

(2)特点:随机的、不定向的。

三、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在自然选择的作用下,种群的基因频率会发生定向改变,导致生物朝着一定的方向不断进化,即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定向改变。

1.(2014年沭阳期末)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对达尔文学说进行了修改,下列叙述中不是..修改内容的一项是( )。

A.进化的基本单位是种群,而不是生物个体B.自然选择是通过生物过度繁殖而导致生存斗争来实现的C.只要生物基因频率发生改变,生物就在进化D.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将自然选择学说与遗传变异的有关理论联系结合起来2.(2014年遵义期中)某植物种群中AA基因型个体占30%,aa基因型个体占20%,该种群中的A和a基因频率分别是( )。

A.30%、20%B.45%、55%C.50%、50%D.55%、45%3.(2014年重庆期中)下列不能..体现生物正在进化的是( )。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二第七章第2节现代生物进化论的主要内容 教案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二第七章第2节现代生物进化论的主要内容 教案

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与生物进化一、教学目标的确定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认为,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是种群,生物进化过程的实质就是种群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的过程。

因此,要使学生达到《生物课程标准》规定的“说明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的要求,理解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与生物进化的关系,本单元的教学,应该使学生能够解释种群、种群基因库和基因频率三个基本概念。

依据《生物课程标准》提出的“用数学方法讨论基因频率的变化”的活动建议,依据学生已有的孟德尔遗传定律的知识基础和能力基础,以及使学生能定量讨论种群基因组成特点、定量讨论基因频率的变化等,本单元的教学,应该使学生学会基因频率的计算方法。

自然界中,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受多种因素的影响,但最普遍、最根本的影响是突变和基因重组。

因此本小节教学,要使学生能够解释突变和基因重组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的原因。

生物进化过程的实质就是种群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的过程。

其中“定向”改变是通过自然选择的作用实现的,因此,教学应该安排学生探究“自然选择对种群基因频率变化的影响”的活动,使学生能够举例说明自然选择作用可以使种群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

本小节内容理论性较强,逻辑严密,安排有学生讨论和探究活动,是发展学生科学分析问题的能力和探究能力的良好载体,因此,本小节教学,应该使学生尝试和模仿探究问题的过程和方法,促进学生养成分析问题的科学思维习惯。

二、教学设计思路本小节内容理论性较强,前后顺序逻辑严密,以系列的问题推进教学进程,以教师讲解、讨论、探究的方法处理教学内容是可行的。

大致思路如下。

1.通过问题讨论引入本课。

通过讨论,使学生发现自然选择学说的局限性,使学生领悟到对自然选择学说的修正是必然的,并引出种群的概念。

页 1 第2.通过讨论种群与物种的区别和种群与生物进化的关系,使学生理解,种群是繁殖的单位,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

3.如何描述种群的遗传组成?通过讨论使学生理解基因库和基因频率的含义和计算方法。

高中生物必修二第七章第二节教案: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

高中生物必修二第七章第二节教案: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教学设计【教材版本】人民教育出版社高中生物(必修二)第七章第二节: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设计理念】1.让学生了解生物进化理论在达尔文之后的发展,进一步树立生物进化的观点和辩证唯物主义观点,逐渐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2. 使学生初步了解对自然选择学说的修正是必然的,运用生物进化观点解释一些生物现象,形成生物进化的观点和生物进化理论在发展的观念。

3. 研究生物的进化需要研究群体的基因组成及其变化,理解种群的概念,理解基因库和基因频率的概念,运用数学方法讨论种群基因频率的变化,使学生学会计算基因频率的方法。

4.理解科学与社会的关系,并通过学习进化理论的发展过程,加深对生物科学本质的理解和感悟。

【教材分析】1.知识结构分析《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一节是本章的重点,生物进化论不仅是生物学的重要基础理论,也对人们的自然观和世界观有着重要影响。

由于生物进化的证据、历程和自然选择学说等内容,学生在初中已经学过,因此,本章不再简单重复,而是定位在讲述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较为深入地揭示了生物繁衍过程中新物种形成的原理,指出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定向改变”。

本节教材又包括了三小节内容:第一小节《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与生物进化》包括三部分内容: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进化的原材料、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

第二小节《隔离与物种的形成》包括物种的概念和隔离在物种形成中的作用两部分内容。

第三小节《共同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包括共同进化、生物多样性的形成和生物进化理论在发展三部分内容。

2.知识发生发展过程分析本节教材按照新物种形成的环节把知识串联起来: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单位------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进化的原材料------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隔离导致物种形成,紧接着又阐述了任何一个物种都不是单独进化的,而是共同进化的,从而引出了本节的最后一个内容“共同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

生物72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教案新人教版必修2

生物72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教案新人教版必修2

- 1 - / 4
第7章现代生物进化理论
第1节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解释种群、种群基因库、基因频率等概念。

(2)说明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

(3)举例说明共同进化和生物多样性形成的原因。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形成生物进化的观点和生物进化理论在发展的观念。

能力目标
(1)运用数学方法讨论种群基因频率的变化。

(2)运用生物进化观点解释一些生物现象。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
(1)种群、物种、基因频率、隔离等概念。

(2)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隔离在生物进化过程中的作用。

教学难点:
(1)基因频率的概念。

(2)自然选择对种群基因频率的影响。

(3)隔离在物种形成中的作用。

三、教学方法:问题导学法、讲授法、直观法
五、教学过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2课时
●教学过程
[课前准备]
1.搜集相关电子图片和生物进化有关的影音文件或f1ash,并制作成教学课件。

2.制定学生课前预习的提纲
(1)通读课文。

(2)复习第五章《基因突变及其他变异》,思考知识链接提出的问题。

(3)登陆此网站/wcl/index.htm和中华博览网进行自主学习。

[情境创设]
复习提问:在自然界中影响种群基因频率改变的因素有哪些?通过学生回答,引出变异和自然选择对基因频率的影响。

[师生互动]
引入(复习):通过上节课的学习,大家知道自然界种群的基因频率变化是必然的,为什么?
学生回答:影响基因频率变化的五种因素,并指出变异是普遍的,是绝对的,所以基因频率的变化是必然的。

提问:请同学们回忆变异的类型有哪些?
学生回答:变异的类型包括:可遗传的变异和不可遗传的变异,其中可遗传的变异包括基因突变、基因重组、染色体变异。

提问:所有的变异都能导致基因频率的变化吗?为什么?
学生活动:学生讨论,自由发表看法。

(在此过程中,教师要不断地结合学生的回答进行质疑、启发、引导)
教师讲述:不可遗传的变异是在环境因素的影响下表现型的改变,而基因型和基因本身并没有发生变化,所以基因频率并不会发生变化。

而可遗传变异则不同:突变和重组都是基因和基因型发生了变化,进而基因频率也就发生了相应的变化。

得出结论:可见,只有可遗传的变异才能导致下代基因型频率和基因频率的改变。

教师讲述:在三种可遗传的变异来源中,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可统称为突变。

提问:突变和基因重组对于种群的遗传组成的改变一样吗?为什么?
学生回答:不一样。

因为只有基因发生改变才能出现新基因,才能丰富基因库,才能改变基因频率。

而基因重组中基因本身没有发生变化,所以基因频率并没有发生变化,变化了的是基因型频率。

提问:在自然情况下,突变的频率很低,且多数是有害的,对生物的进化有重要意义吗?
学生活动:阅读课本上有关内容,即可得出结论。

教师讲述:自然界生物进化是有方向的,生物具有普遍的适应现象。

提问: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的变异有方向吗?它们会使生物产生适应性吗?
学生活动:进行讨论。

学生回答:通过前面相关章节的学习,我们知道突变和基因重组都是随机的、不定向的,所以这种变异不一定会使生物产生对环境的适应性。

教师再次强调,得出结论:突变和重组都是随机的、不定向的,它只能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而不能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

提出问题:那么生物进化的方向是由什么因素决定的呢?(引入下文)
学生活动:阅读课本上P111——探究“自然选择对种群基因频率变化的影响”
教师组织引导学生开展探究活动:教师可以依据教学班的实际情况,以方便学生讨论为原则,将教学班分成若干个小组。

关于探究活动的教学,教师应注意以下几点:
1.指导学生阅读桦尺蠖种群变化的资料(教师可以导读教材相关部分),依据这些事实明确提出问题。

2.作出假设。

针对事实和问题,依据学生已有的知识背景提出假设。

在这里,假设可以是:黑褐色的生活环境,不利于浅色桦尺蠖的生存,对黑色桦尺蠖生存有利,这种环境的选择作用使该种群的S基因的频率越来越低,即自然选择可以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

3.制定探究方案,可以根据学生情况灵活处理。

一般情况下,可以直接使用教材提供的问题情境。

可以先指导学生,依据假设计算第2年的基因型频率和基因频率,即如果第1年种群个体数为100个,当黑色(表现型)个体每年增加10%时,基因型为SS(黑色)个体第2年将会增加到11个,基因型为Ss(黑色)个体第2年将增加到22个,基因型为ss (浅色)个体第2年将减少到63个。

第2年种群个体总数为96个,基因型SS的频率是11÷96=11.5%;基因型Ss的频率是22÷96=22.9%;基因型ss的频率是63÷96=65.6%。

在学生理解了计算方法后,可独立计算以后年份的基因型频率和基因频率,从中找出规律。

4.在分析计算结果的基础上,应要求学生讨论教材中设置的两个讨论题。

使学生理解,
在黑色背景下,浅色桦尺蠖被天敌发现和捕食的几率大于黑色的桦尺蠖,但不影响桦尺蠖的生存和繁殖,直接受选择的是表现型。

教师归纳总结:在自然选择的作用下,可以使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

[教师精讲]
要学习好这节内容,我们必须明确和掌握以下知识点:
1.复习上节知识知道影响基因频率变化的五种因素,明确变异是普遍的,是绝对的,基因频率的变化也是必然的。

2.复习和分析第五章《基因突变及其他变异》中的变异各类型的概念和特点,明确可遗传变异中的突变和重组使基因和基因型发生了变化,进而导致了基因频率和基因型的变化;而不可遗传的变异是在环境因素的影响下表现型的改变,而基因型和基因本身并没有发生变化,所以基因频率并不会发生变化。

由此我们可以得出一个结论:可遗传的变异才能改变种群的基因组成,才能改变基因频率。

3.明确突变和基因重组对于种群遗传组成的改变是不一样的,基因突变使基因本身发生了变化,出现了新的基因,丰富了基因库,改变了基因频率。

而基因重组增加了基因型的种类。

4.复习突变的特点及基因的分离和自由组合定律,明确突变和重组都是随机的、不定向的。

通过以上的四点,我们就可以轻易地得出:突变和基因重组只为生物的进化提供了原材料,而不能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

那么生物的进化方向是由什么因素决定的呢?
通过对书上“探究”内容的计算和分析,我们就可以得出:自然选择可以使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导致生物朝着适应环境的方向发展。

[评价反馈]
(一)判断题
1.变异是生物进化的原材料。

解析:可遗传的变异产生生物进化的原材料。

答案:×
2.有利变异可以使生物更好地去适应环境。

答案:√
3.突变的有害或有利是绝对的、一成不变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