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护女书文化的视角和策略_试谈江永妇女节日文化及歌舞习俗的传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27卷第2期湖南科技学院学报 Vol.27 No.2 2006年2月Journal of Huna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Feb.2006
保护女书文化的视角和策略
——试谈江永妇女节日文化及歌舞习俗的传承
赵荣学
(永州市文物管理处 / 永州市博物馆,湖南 永州 425000)
摘要:作为一种独特地域性别文化现象的女书,其赖以生存的土壤和根基是女书流传区域内的独特妇女文化传统,而对江永上江圩等地传统妇女节日文化尤其是歌舞习俗的有效保护和科学传承,越来越成为原生态保护和传承女书文化的关键和当务之急。
关键词:女书;江永;妇女;节日文化;歌舞;原生态保护
中图分类号:G2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219(2006)02-0031-02
湖南江永的“女书”文化是一个整体文化现象。
其核心是作为一种独特字样的妇女文字,而其赖以生存的土壤和根基则是女书流传区域内的独特妇女文化传统。
这个传统建立、生长、托附在一个个活生生的妇女身上,在一个个当地独有的妇女文化习俗中孕育和流转。
妇女们在女红工艺的习得和训练中描摹女书,在女书学堂的唱合应答中传诵女书,在独处“高楼”的寂寞孤苦中吟读女书,在斗牛节的热闹中比试女书,在吹凉节的姊妹相聚中歌咏女书,还在花山庙、龙母庙的乐神曲和女书传人亡故后的登仙乐中焚化女书。
相思泪在《三朝书》中滴落成一朵朵纤巧的花蕊,织锦和花带掩饰不了女人的卑微和自恋。
姑娘要出嫁了,歌堂便热闹起来,火塘的柴薪便笑将起来,年长者的歌声从没有过的快活起来,姊妹、妯娌的嗓子通宵达旦地嘹亮、清越而又哽咽、悲伤起来,笑了又哭了,痛苦过后又欢乐开了……二十四抬的花轿颠了一路一山一水,十八姑娘的盖头红了前前后后几多个时辰!而那绣在帕上的、写在纸上的和画在扇面上的女书,就在陪嫁的挑箱内跟定了新嫁的姑娘,播撒到了远远近近的地方……
就在这样一幅奇异而秀美的湘南民俗画卷中,女书千百年的流传了下来,顽强而奇妙。
我们当以一个什么样的文化视角去解读它?用什么样的意识去保护它?采取什么样的策略去传承它?
一把恢复和传承江永妇女节日文化,作为
女书文化保护的根本
任何一种文化现象的萌芽、形成和变异、衰亡、发展,都是其文化母体内各种因素综合作用而分娩的产物,所以我
收稿日期:2005-12-10
作者简介:赵荣学,湖南省永州市文物管理处处长兼永州市博物馆馆长,副研究馆员。
们在现实条件下探讨女书文化的保护或者传承,千万不可仅只盯住外形酷似蚊子脚的女书文字本身,而要放到整个女书文化流传区域特别是是核心区域内江永文化特别是上江墟妇女文化各种文化特质的内在联系和相互作用上,从中找出女书得以历经古老岁月却能生生不息的原由来,进而选准最能为当地妇女接受的方式来调动自主传承的积极性,实现女书文化的原生态保护和传扬。
在所有的文化特质中,节日文化是区别不同文化现象的最具有代表性的标尺。
作为特定历史背景、独异地域条件和特色经济类型交相作用的产物,江永妇女节日文化集中体现了江永妇女的群体地位、性别意识和心路历程,反映了江永妇女的文化自觉、精神自慰和情感自怜,成为凝聚姊妹、结交同年(老庚)、团结女性、表达意愿、释放压力和争取重视的纽带和桥梁,更成为女书得以在江永一带萌生和播散的媒介。
无论是每年4月初八的斗牛节,7月15的吹凉节,抑或是嫁女时的做歌堂,敬神时的赶庙会,都把女书的创作、展演、比试、歌咏、诵读作为中心内容和特色环节。
结合现有的女书史料,我们可以推测甚至断言:这些节日产生的时候,也可能是女书萌芽的时候;这些节日最兴盛的时候,也就是女书最流行的时候;这些节日冷落的时候,也就是女书走想衰亡的时候。
没有妇女传统节日,女书的使用就没有了意趣,没有了载体,没有了场合,没有了动力。
变得孤独、零散、低水平而且缺乏生气,也就失去了流传久远的泉源。
从功能人类学的角度探讨,女书是为着江永特异妇女节日而留存;从文化人类学的进化观点分析,女书当在江永特异妇女节日文化的变迁中完善。
就这样,女书和妇女节日成了互为表里的孪生姊妹,离开了谁都无法有意义的生存。
有鉴于此,我们要把保护和传承女书的着眼点落在江永妇女节日文化的发掘和弘扬上。
一是进行深入的节日文化调查,搞清江永妇女节日文化的种类、名称、起源、历史、内涵、分布、运作等各种特性,特别要考察女书在节日中的功
31
能和作用。
二是要进行影视人类学调查,通过现代媒体和手段,把江永妇女节日文化及时地保存下来,为节日文化的未来发展和传承提供比照依据和基础。
三是通过政府和民间结合的办法,组织节日文化活动,特别是恢复举办已开始失传而又根基深厚的斗牛节、吹凉节、做歌堂、赶龙母庙会和姑婆庙会等,这是对江永妇女的真正的人性关怀,因为她们的要求太强烈了。
四是恢复和建设妇女节日文化场所,在有明确历史根据和文物遗存的基础上,着重恢复在女书文化流传史上具有重要意义的花山姑婆庙和陈堂龙母庙,恢复桐口戏台和普美戏台,从而为江永妇女传统节日文化的恢复和弘扬提供必要的场所和载体。
二把恢复和弘扬女书歌舞,作为女书
文化保护的重点和关键
在江永传统妇女节日文化中,歌舞是不可或缺的内容和程序;而这种歌舞无一例外地以女书为对象和内涵,甚至连形式和方法也是女书式的。
吟咏、诵读、歌唱;同年歌,结交歌,敬神歌;记事歌,诉苦歌,哭嫁歌,哀号歌;恋歌,耍歌,情歌,恨歌;伞子舞,花带舞,织绣舞……歌堂里唱,学堂里歌,节会上舞,庙会上跳。
手中一把女扇,眼里千行女字,心底万千女人事,口中常为女人哭。
载歌载舞,边写边唱,这是女书区别于其他任何一种文字的独特使用方式和传承途径。
值得忧虑的是,歌和舞这种女书使用和传承特别方式,正悄悄地走向消亡,一方面表现在传习和使用女书的人在江永已屈指可数,所以歌舞女书的场景已难得一见;另一方面原汁原味的女书歌舞已难觅踪迹,现在为外人所知的歌舞方式已穿上了现代的外衣。
作为女书原生态文化不可剥离和扰乱的成分,女书歌舞必须进行原生态恢复和重塑,找回本真面目,实现原始回归。
(一)做好女书传统歌舞的发掘和整理
女书歌曲的传统曲牌、唱词、节奏、调式、音准等等是什么,女书舞蹈的传统角色、扮相、服装、道具、程式、韵律、伴奏、乐器、乐师等等有哪些,女书歌舞在做歌堂、上学堂、赶庙会、过节会时有哪些不同的表现形式和种类,它们的功能和作用是不是一样,女书歌舞的教授和学习方式及途径是怎么样的……等等问题,都需要及时组织力量,深入女书流传区域特别是核心地带,进行认真负责的调查、收集、整理并录像保存、结辑出版,确保不致失传。
(二)编排原汁原味的传统女书歌舞,更好地传承女书文化
现代文明的剧烈冲击,已将女书文化逼迫到十分尴尬的境地。
如果说江永妇女传统节日文化的退隐是女书文化面临消亡的主要原因,那么女书传统歌舞的整体性衰落则是妇女传统节日文化风光不再的特别缘由。
节日是表征,歌舞是血液,一种血液枯干的文化是无论如何也不能流传久远的。
所以,建立在现实条件下的女书文化传承,应该把女书歌舞的整体性重塑作为第一要务,在全面发掘和整理女书传统歌舞全部特质的基础上,完整地复原和再造女书系列传统歌舞,纠正目前功利性质的女书歌舞表演倾向,回归到原汁原味的女书传统歌舞上来。
因此,有必要组织力量用科学而又艺术的视角去关照女书歌舞,在传统女书艺人的协助下,利用现代手段,遵循艺术规律和女书特征,围绕女书主题,进行传统女书歌舞的编排,形成一系列传统风味浓郁,艺术品位高超的女书歌舞。
参考文献:
[1]宫哲兵.妇女文字与瑶族千家峒[M].北京:中国展望出版社,1986.
[2]赵丽明,宫哲兵.女书——一个惊人的发现[M].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1990.
[3]宫哲兵.女书[M].台湾:台湾妇女新知基金会,1991.
[4]谢志民.江永“女书”之谜[M].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1991.
[5]赵丽明.中国女书集成[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1992.
[6]杨仁里,陈其光,周硕沂.永明女书[M].长沙:岳麓书社,1995.
[7]宫哲兵.妇女文字与女性社会[M].乌鲁木齐:新疆人民出版社,1994.
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