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鸿章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个极为重要的人物
李鸿章
李鸿章不仅是一位影响了近代中国近半个世纪的晚清军政重臣,而且也是一位中国近代史上争议最大的历史人物。
贬之者称其为大刽子手、大汉奸、大卖国贼、誉之者称其为近代化的开创者、奠基人。
功1 为华工争取权利。
李鸿章“我相信美国报界能助华人移民一臂之力,以取消排华法案。
”李鸿章为了废除强加在中国人头上的鸦片贸易还做了许多努力,2李鸿章镇压太平天国等农民起义。
太平天国运动的局限性很明显,不过是以武力实现了改朝换代。
它并不能直接地推动文化和文明的进步,李作为清朝官员,维护其统治是应该的,一定程度上维护了国家完整与安定,使更多百姓免予战乱之苦。
3李鸿章创立了淮军。
李对其严格治理,加大训练强度,整顿军中纪律。
且配有先进武器,成为清朝最强的部队,为清朝防守边疆。
4李鸿章重视知识分子的培养。
李创办了武备学堂、军医学堂等一批新型近代军事学堂,培养了一批掌握近代军事理论、科学技术、工程、外语等专门专业人才5李鸿章有进步思想。
李对时局有明确的看法,并为此提出著名的“千古变局”的命题。
多次强调,中外之局势是“实为数千年未有之变局”,深切认识到中国必须开放,与西方竞争。
6经济上,李鸿章开始注意西方的制度,提出改变传统的思想方法和生产方式、注重商务,强调“自扩利源,劝令华商出洋贸易,庶土货可畅,洋商可少至,而中国利权亦可逐渐收回”,同外国侵略势力进行商战。
轮船招商局和外国船只竞争。
7外交上,“弱国无外交“,虽然几乎所有的卖国条约上都有他的签名,他已经尽到一个外交家的全部努力了。
对外关系交涉的失败是因为中国腐朽的政治制度,贫弱的经济基础和软弱的国际地位,其尽一切可能的维持了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维护了中国的国体大致完整使中国没有像南亚各国那样彻底的沦为殖民地,为中华民族的崛起复兴保留的一份坚实的基础。
不平等条约的签定让李鸿章背负了洗不去的污名,他也是受害者啊!7李鸿章不仅是洋务运动的倡导者,更是实践者。
他主持的洋务事业涉及到军事工业、民用工业、文化教育等诸多方面,是洋务运动的集大成者。
答 李鸿章是近代史上一个极为重要的任务,十九世纪六十年
答: 李鸿章是近代史上一个极为重要的任务,十九世纪六十年代到九十年代中国发生的一切大事几乎都与李鸿章有密切的关系更因为他是洋务运动的首脑和旗帜.
首先,李鸿章的一生中;镇压过太平天国起义,捻军起义,对外签订了<<中法条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等一系列丧权辱国的条约.所以李鸿章被冠以"大官僚买办""卖国贼",地称谓,不可否认,李鸿章的劣迹是理应受到抨击和批判的,但是,从阶级和历史的角度看,他代表的是地主阶级的利益,如岳飞,林则徐,都曾主张并执行了镇压农民起义的政策。
不平等条约的签订,李鸿章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但是我们还应考虑到慈禧和光绪这两个国家的主宰黑锅不能总让李鸿章一人背着。
马关条约
1.《马关条约》和《辛丑条约》的内容。
难怪杜尚
2.这两个条约的签订对中国社会带来了哪些危害?
3.不平等条约的签订,你从中得到哪些启示?
其次,我们运用唯物史观看待任务,李鸿章是使中国迈向近代化的第一人,他开创了一些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如江南制造总局,上海轮船招商局,开平矿务局等。
在一定程度上抵制了外国商品的输入和资本的扩张。
上海轮船招商局
江南制造总局
1.洋务运动的时间和内容。
2.洋务运动的影响。
3.洋务运动的性质是什么?
第三,在中国近代史中,地主阶级的自救运动能救中国吗?。
历史作业:对李鸿章的评价
中国近代历史人物评述——李鸿章一、序言:中国近代史是一部国愤史,民怒史,心伤史,充满着血泪与屈辱。
从1840年第一次鸦片战争到1912年中华民国成立,中国就一直被西方列强欺辱,战败、赔款、割地,是中国严重丧失领土的完整和人民主权。
说起清末的“卖国贼”、“千古罪人”,人们总会想到那个签订了许多不平等条约、只是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晚清权臣李鸿章,这也是世人对他的评价。
但是,当我们站在理性的角度去思考李鸿章时,我们发现,他所处的那个封建旧社会和君主制度的尴尬时代就注定了他不能实现其理想抱负、施展个人才华的个人悲剧,这也是一个民族的悲哀。
纵观李鸿章一生,可圈可点众多。
梁启超在《李鸿章传》中对李鸿章的评价是这样的:“吾敬李鸿章之材,吾惜李鸿章之识,吾悲李鸿章之遇。
”国之大器,生不逢时。
李鸿章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发展应该是功大于过的,他在中国经济和外交的现代化建设上作出了不可磨灭的伟大贡献。
二、人物简介:李鸿章,字少荃,晚年自号仪叟,别号省心,谥文忠。
世人多称“李中堂”。
他是淮军的创始人和统帅,洋务运动的主要倡导者,也是清末的外交家、政治家。
他受业于曾国藩门下,继曾国藩之后担任直隶总督兼北洋通商大臣,并得到西太后的器重,参与掌管清政府的外交、军事、经济大权,成为清末最显赫的封疆大吏。
在太平天国时期,他多次领兵与太平军作战,镇压太平军。
他是一个真正看世界的中国文人与官吏,他开启了中国看世界的大门。
林则徐也是看世界的文人与官吏,但他属于旧时代的文人与官吏,他所开启的战争世界是企图将外国人全部驱逐出中国,所以最后以失败告终。
而李鸿章看的世界比林则徐来得伟大。
他纵观世界各国的发展,深感中国积弱不振的原因在于“贫穷”,得出“现富后强”的认知。
他一手创建出的淮军成为充当国防军角色的常备军,而以他为领袖的淮军也成为了当时实力最强的一个洋务派集团,并在其带领下,开始了中国早期的洋务——自强——近代化运动。
三、生平事迹与功过1、创建淮军咸丰十年(1860年),清政府在太平军的攻击下,失去了整个长江下游的最后一支主力军。
近代史论文:浅析李鸿章的历史功过
浅析李鸿章的历史功过摘要:李鸿章是中国近代史上的重要人物。
“四十年来,中国之大事,无不与李鸿章有关系。
”对这样一个复杂人物的评价,在他盖棺后的近百年来“论犹未定”。
误国、卖国之罪不可否定,但也还有爱国进取之心。
他作为近代中国一位非常复杂的历史人物,在不同时期扮演着不同的角色。
李鸿章虽然难以承载“英雄”桂冠,但为“时势所造”和影响“时势”进程则是不争的事实。
看待一个人应客观更立体,这个擅长外交的李中堂也绝不是一无是处。
如果我们抛弃故有的偏见,客观地考察他的生平,去阅读这位晚清重臣的一生,我想大家会发现一个与以往观点不同的李鸿章。
关键词:李鸿章、洋务运动、近代化、外交、忠臣正文:李鸿章所处的时代是中国遇到三千年未有之变局,海禁大开、强邻环绕的时代,是中华文明遇到西方文明挑战,中国开始重新认识自己,从封建专制国家向近代国家转型的时代。
中国第一支海军,第一批留学生,第一个煤矿,第一个驻外使领馆,第一条铁路,第一个电报,这些第一个无不刻着李鸿章的名字。
第二次鸦片战争,太平天国运动,中法战争,中日甲午战争,义和团运动,这些内忧外患中到处都有李鸿章的影子。
李鸿章的个人命运是末代中国从衰落走向灭亡的见证,是中国逐渐被迫开放的写实,他是中国驶向世界的第一个舵手。
李鸿章是何许人?李鸿章字渐甫,号少荃,1823年(道光三年)生于安徽省庐州府合肥县的一个官僚地主家庭。
1847年在科举的道路上爬上了进士的名位,开始跻身于封建统治者的行列。
从他步入仕途官阶之始,就正是西方列强肆志于东方,“西力东渐”的时代。
李鸿章活跃于政治舞台之日,正值晚清社会从传统向近代、从独立国家向半殖民地演化的过渡时代。
时代造就了李鸿章,而李鸿章也以自己的言行在绚丽多彩的时代画卷上深深地打上了个人的印记。
李鸿章人生旅途,跨越道、咸、同、光四朝,出将入相,“坐镇北洋,遥执朝政”,涉及晚清几乎所有重大历史事件。
他身为清朝“柱石重臣”,植根于封建主义而又倾向资本主义,忠实于传统营垒而又颇具改革精神,所言所行,往往新旧纷呈,中西杂糅,内则“开拓”与“因循”毕具,外则抗争与妥协并存,因而有时是顺乎时代潮流,有时又是阻挡历史车轮。
评李鸿章
评李鸿章李鸿章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位极为重要的人物,如梁启超所说, 19 世纪末“四十年来, 中国大事几无一事不与李鸿章有关系”。
[1]李鸿章作为晚清重臣在官场上吒咤风云,纵横捭阖。
他从事洋务运动30 余年,创办中国近代第一批军事、民用工业,并革新教育,培养人才,堪称中国近代化的第一人。
但与此同时,他签订了许多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其所坚持的中庸的求和外交思想,使他背上了千古骂名。
一、李鸿章的洋务思想李鸿章是晚清洋务派的重要领袖,在19世纪持续将近三十年的洋务运动之中,他扮演了十分重要的角色。
当时中国遭受资本主义列强的侵略,中国成为西方列强瓜分和掠夺的对象,同时国内的农民起义不断爆发,李鸿章将当时局势概括为“数千年来未有之变局”和“数千年来未有之强敌”,这两句话简明扼要,引人深思,深刻地凸显了当时清政府面临的岌岌可危的局面。
而中国唯一的办法就是自强,李鸿章用敏锐的时代眼光,看到在国家面临危局之时,洋务运动可以让饱受侵略和欺凌的古老中国走向富强走向文明,他所说的“我朝数千年来未有之变局,自应建数千年未有之奇业”,体现了李鸿章兴办洋务运动的决心与信心。
李鸿章提出办洋务的总纲是“外须和戎”“内须变法”,这思想贯穿于整个洋务运动时期。
李鸿章认为当时清政府与西方列强的实力过于悬殊,应当避免与西方列强发生军事冲突,同时遵守与西方列强签订的一系列不平等条约,按照条约办事就可以与列强和平共处。
这种思想显然是存在问题的,但是在当时清政府内忧外患的情况下,又必须承认其存在一定的合理性。
当时敌强我弱,清政府妄图改变不平等条约,与西方列强展开斗争显然是不可能的。
而对外保持“和局”的真正目的是为清政府开展洋务运动创造一个和平稳定的环境,通过创办军事工业、近代海军以自强,创办民用企业以求富,增强与洋人抗争的能力。
李鸿章作为洋务派的代表,开始的时候他认为中国只需要学习外国的“利器”和“制器之器”,至于政治、教育、文化等方面则没有必要学习。
近代史论文人物李鸿章
近代史论文人物李鸿章从文献来看,对李鸿章外交思想和策略的把握,既存在着完全否定的意见,也有赞誉有加,甚至把李鸿章奉为中国历史上伟大的外交家的观点。
下面是为大家推荐的近代史论文人物李鸿章,供大家参考。
近代史论文人物李鸿章范文一:晚清风云人物李鸿章李鸿章(1823-1901),安徽合肥人,世人多尊称李中堂,亦称李合肥,本名章桐,字渐甫或子黻,号少荃(泉),晚年自号仪叟,别号省心,谥文忠。
作为淮军创始人和统帅、洋务运动的主要倡导者之一、晚清重臣,他官至直隶总督兼北洋通商大臣,授文华殿大学士。
日本首相伊藤博文视其为大清帝国中唯一有能耐可和世界列强一争长短之人。
著有《李文忠公全集》。
李鸿章是晚清重臣,是中国近现代史上举足轻重的人物。
每当揭开中国近现代史,就不可能不面对李鸿章及其所代表的晚清政府。
纵观李鸿章一生,可圈可点处众多,但是在皇权体制下,没有实现其抱负,这是民族和个人的悲哀。
李鸿章是那个时代的精英。
国之大器,百年不遇。
建国后对李鸿章的评价大有偏颇,往往把李鸿章脸谱化为卖国贼,这个观点和历史是不符合的。
我们应该本着尊重历史尊重现实的态度和原则,来重新审视这一风云人物,做出较为客观公正的评价。
李鸿章是晚清最杰出的外交家,他的后半生致力于中国的外交事业,虽然几乎所有的卖国条约上都有他的签名,但是在当时那种国际大环境下他已经尽到一个外交家的全部努力了。
所有对外关系交涉的失败是因为当时中国腐朽的政治制度,贫弱的经济基础和软弱的国际地位,而这一切归根到底是因为以慈禧为首的满清皇室势力。
这些人为了掩饰自己的无能只能把所有的罪过都推给直接出面做事的下人——李鸿章。
从第二次鸦片战争以后一直到新中国建立这将近100年的时间里以李鸿章为首的一代又一代中国外交家利用纷繁复杂的国际环境尽一切可能的维持了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维护了中国的国体大致完整使中国没有像南亚各国那样彻底的沦为殖民地,为中华民族的崛起复兴保留的一份坚实的基础。
李鸿章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个极为重要的人物
李鸿章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个极为重要的人物。
他在就任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期间,几乎处于左右朝局的地位。
我国资产阶级历史学的创始人梁启超早在七十年前就指出:“四十年来,中国大事,几无一不与李鸿章有关系。
……读中国近世史者势不得不口李鸿章”(《四十年来中国大事记》)。
《清史稿》也说他“独立国事数十年,内政外交,常以一人当其冲,……近世所未有也”。
但是,与李鸿章的地位和影响相比,史学界对他的研究是不够的。
长期以来,人们只论及他对内如何镇压太平天国革命,对外如何签订不平等条约,而对他的其他活动或者避而不谈,或语焉不详。
因此,一提到李鸿章,人们自然要说他是刽子手和卖国贼。
显然,这样评价历史人物是有失全面的。
毋庸置疑,对李鸿章镇压农民起义和经手签订一系列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的劣迹,加以抨击和批判是理所应当的。
但在抨击和批判的同时,也需进一步作出阶级的、历史的说明。
必须指出,就镇压农民起义而言,这是他的阶级地位所决定的。
许多历史事实告诉我们,在敌视人民这一点上,一切封建统治者是没有什么本质区别的。
被后人誉为民族英雄的岳飞和史可法,在阶级矛盾激化时,都曾主张并执行了镇压农民的政策。
近代史上的林则徐,在鸦片战争中虽是个抗击外国侵略的英雄,但为了绞杀太平天国革命,他竟不顾病体之难,还以当年出戍时“苟利国家生死外,岂因祸福避趋之”的词句勉励自己,做了第一任“剿匪总司令”。
提出“师夷之长技以制夷”的著名思想家魏源,当太平军危及到他的阶级利益时,也在江苏高邮举办团练,直接参预镇压活动。
地主阶级士大夫是这样,资产阶级维新派代表人物何尝不是如此。
马建忠百般仇视太平军,目之为,“残忍嗜杀”的“流寇”。
戊戌维新运动的领袖康有为,也时刻提醒统治者要防止农民揭竿而起,把自己置于农民起义的对立面。
由此可见,不独李鸿章一人采取了与人民为敌的态度,包括那些曾在历史上有过功绩,而且被后人加以肯定的进步人物,在阶级矛盾激化时,统统都是站在劳动群众的对立面的。
李鸿章历史
李鸿章:晚清政治家与改革者李鸿章(1823年2月15日-1901年11月7日),本名章桐,字子黻,号少荃,晚号仪叟,安徽合肥人,是晚清政治家、军事家、外交家,洋务运动的领导者之一。
他曾任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并参与签订了多个不平等条约,因此在中国近代史上有着重要但颇具争议的地位。
一、早年经历李鸿章出生于一个官宦家庭,他的父亲李文安是清朝的进士。
他自幼受到良好的教育,不仅精通儒家经典,还学习了书法、诗词等。
1840年,他考中秀才,之后进入国子监学习。
然而,鸦片战争的爆发改变了他的人生轨迹。
他投笔从戎,加入了林则徐领导的抵抗英军的行列。
1847年,他考中进士,开始了他的官场生涯。
二、政治生涯李鸿章的政治生涯可分为三个阶段:洋务运动、中法战争和中日甲午战争。
1.洋务运动洋务运动是晚清时期的一场自救运动,旨在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以强国富民。
李鸿章是这场运动的领导者之一。
他主张自强,认为中国要想强大,必须学习西方的科技。
他在直隶总督任内,创办了北洋水师学堂,培养了一批海军人才。
他还推动修建了天津机器局、开平煤矿等一批近代企业,为中国的近代化奠定了基础。
2.中法战争中法战争是晚清时期的一场对外战争。
李鸿章作为北洋大臣,积极参与了这场战争。
他主张和谈,认为战争对中国不利。
然而,由于清政府的腐败无能,战争最终以失败告终。
李鸿章代表清政府签订了《中法新约》,使中国失去了对越南的宗主权。
3.中日甲午战争中日甲午战争是晚清时期的一场重要战争。
李鸿章作为北洋大臣,指挥北洋水师与作战。
然而,由于清政府的腐败无能,北洋水师在战争中全军覆没。
李鸿章代表清政府签订了《马关条约》,使中国失去了对朝鲜的宗主权,并割让了台湾、澎湖列岛给。
三、历史评价李鸿章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个重要但颇具争议的人物。
他的一生,既有推动中国近代化的功绩,也有签订不平等条约的污点。
然而,我们不能否认,他在中国近代史上所起的作用。
他的一生,充满了艰辛与挫折,但他始终坚守着自己的信念,为中国的近代化事业付出了巨大的努力。
李鸿章与中国近代化 ()
李鸿章,字子黻、渐甫,号少荃,晚清军政重臣,淮军创始人和统帅,洋务运动的主要倡导者。
是中国近代历史上极其重要而又十分复杂的人物。
他主管晚清国事数十年,权倾一时,位极人臣,对近代中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然而长期以来史学界对他的评价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一些人认为,李鸿章是一个彻头彻尾的外国侵略者的大买办,出卖国家主权的卖国贼;另一些人认为,李鸿章是一个倾力于国家富强的实干家;各执一辞,大相径庭。
阐述李鸿章对中国近代化的影响。
一、李鸿章的近代化活动中国近代化始于何时?历史学家在近代化的研究中,有从鸦片战争算起者;也有认为是由戊戌变法开始;更多的是从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所谓的同治中兴的洋务运动开始时算起。
我认为后一种比较近乎事实。
讲到洋务运动不得不跟李鸿章联系起来。
纵观整个洋务运动全过程,不难发现,在众多的倡导组织洋务活动的官僚中,与洋务运动相始终的只有李造厂、第一所近代化军校、第一支近代化海军舰队等。
有曾国藩和李鸿章共同创造的安庆内军械所。
李鸿章创办的江南制造总局、轮船招商局。
不但促进了没落王朝的工业化,而且为在财政上捉襟见肘的政府提供了大量稳定的资金。
不过李鸿章始终没有逃脱时代对思维的束缚,李鸿章所建企业皆为官督商办体制,企业初建之时官府没有实力独立创办,便与民资合作。
待企业步入正轨,官府便想方设法排斥民资,形成官府独霸企业。
由于连年战乱政府不断从企业中抽离资金、强加冗员,长期的政策保护又使企业暮气沉沉。
这些重病缠身的企业随着外国势力的入侵和民族资本的崛起难逃悲剧命运。
李鸿章虽然是从科举之道上走出来的封建士大夫,思维上受到了种种束缚,有着一些过失,然而其识见,用梁启超的话说,在同朝大官中“无人可以望李之肩背”,他的功劳也是不可被抹杀的。
1、引进西方军事工业,建设近代化国防。
1862年,淮军首先接受近代军事装备与训练,这是中国陆军近代化的肇始。
1865年,他在上海开办了江南制造总局,同年,接管了天津机器局。
对李鸿章的看法
对李鸿章的看法李鸿章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个极为重要的人物,他生前官至直隶总督兼北洋通商大臣,授文华殿大学士,身后被慈禧太后称赞为“再造玄黄”之人,可以说在当时他几乎处于左右朝局的地位。
著名学者梁启超也曾指出:“四十年来,中国大事,几无一不与李鸿章有关系。
”李鸿章这个人从不同的角度来看有不同的看法,有的人认为他是当时清朝不可或缺的支柱,当然也会有人认为他是卖国贼,有不少人都只看到了他对内镇压太平天国,对外又签订了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的这一面。
在我看来,历史上的各个风云人物,无不有功有过,没有一个人敢说是完美的。
李鸿章当然也不例外,对于李鸿章在镇压农民起义和经手签订一系列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的劣迹,当然是予以否定的,但是如果结合当时他所处的环境来看又是无可厚非的,为了他们的阶级利益时,镇压农民起义又是必须的。
就拿我们的禁烟英雄林则徐来说,在鸦片战争中虽是个抗击外国侵略者的民族英雄,但是为了绞杀太平天国革命,他竟不顾病体之难,还以当年戎马生涯时“苟利国家生死外,岂因祸福避趋之”的词句勉励自己,做了第一任“剿匪总司令”。
戊戌维新运动的领袖康有为,也时刻提醒统治者要防止农民揭竿而起,把自己置于农民起义的对立面。
由此可见,不单单是李鸿章一人采取了与人民为敌的态度,包括那些曾在历史上有过功绩,而且被后人加以肯定的进步人物,在阶级矛盾激化时,统统都是站在劳动群众的对立面的。
所以对于李鸿章来说,有时候做事情都是会明知不可为而为之,这就是他们这些人的宿命。
还有像签订《马关条约》之类的事情如果都算在李鸿章一个人头上也未免太过,他虽然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但是在敌人的坚船利炮面前,无论清政府派谁去议和结果都是一样的,只不过李鸿章正好成了背黑锅的人。
有人说林则徐是近代史上睁眼看世界的第一人,但我觉得李鸿章才是真正意义上睁眼看世界的第一人,他是早期洋务运动的领袖,他很早就提出了:“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外国利器,欲学外国利器,则莫如觅制器之器,师其法而不用其人。
《世纪大讲堂》中国近代史上的李鸿章
《世纪大讲堂》:中国近代史上的李鸿章作者: 发布时间:2008-07-22 来源:翁飞:中国近代史上的李鸿章主持人:欢迎走进《世纪大讲堂》,这里是思想的盛宴,这里是学术的殿堂。
很多人都认为,从1861年开始一直到1901年,是自从清政府建立以来,中国相当关键的一段历史时期。
而在这四十年当中,中国所发生的大事,几乎无一例外地都和一个人的名字有着密切的联系。
这个人就是李鸿章。
从18 62年当上了江苏巡抚,一直到1901年他离开了人世,李鸿章在晚清的社会政治舞台上涉及的领域之广,所经办的事情之多,几乎是同一时代的任何政治家都无法比拟的。
首先,在军事上他创办了淮军和北洋水师,引领着中国军队走上了近代化的道路。
而在经济领域,早期的四大军工企业,他一个人就创办了其中的三个,这当中还包括了著名的江南制造局。
而在外交领域,他更是代表清朝政府经办了许许多多的对外交涉,并且因此获得了卖国贼的罪名。
那么对李鸿章这样一个历史人物,我们应该如何去看待他,如何去评价他。
今天的《世纪大讲堂》,我们就很荣幸地邀请到了安徽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研究员,翁飞先生。
翁先生,您好,欢迎您,请坐。
我想在请翁飞先生给我们进行演讲之前呢,首先来给大家介绍一下翁飞先生。
翁飞简历翁飞先生1954年出生的,1982年毕业于复旦大学历史系,此后曾经担任安徽省社会科学院淮系集团研究中心主任,历史研究所的副所长。
长期从事中国近代史和安徽地方史的研究,特别专攻的是像李鸿章,淮军和淮系集团等等。
在1999年9月到2002年7月期间,翁飞先生在中国人民大学的清史研究所,师从著名历史学家戴逸教授攻读博士学位。
毕业后到安徽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工作,担任学术界杂志副社长兼副总编辑,以及安徽历史文化研究中心的主任。
除此之外,翁飞先生还兼职,包括中国史学会理事,安徽省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委员等等,并在很多大学里兼任教授,像安徽大学,上海大学文学院,以及安徽师范大学社会学院等等。
如何评价李鸿章
如何评价李鸿章李鸿章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个极其重要的人物。
他担任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深得慈禧太后信任。
在职期间,大权在握,翻云覆雨,左右朝廷格局。
与曾国藩、左宗棠、张之洞等人同为清廷重要的汉族封疆大吏。
梁启超曾指出:“四十年来中国大事,几无一不与李鸿章有关系。
……读中国近世史者势不得不口李鸿章。
”(《四十年来中国大记事》)。
《清史稿》说:“独独立国事四十年,内政外交,常以一人当其冲,……近世所未有也”。
然而,李鸿章的地位与影响,在史学界中的研究与评价,不够深入和失之偏颇。
长期以来,人们对李鸿章的了解只停留在他如何镇压太平天国军,签订《马关条约》、《辛丑条约》等一系列丧权辱国的条约。
在人们看来,李鸿章就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大汉奸、卖国贼。
这种评价是非常片面的,对历史人物是相当不公平。
按照唯物辩证史观来说,一切历史人物的评价都要一分为二。
李鸿章镇压太平天国军,签订《马关条约》、《辛丑条约》等一系列丧权辱国的条约等恶行被人们指责,是毋庸置疑的。
但是,站在李鸿章的阶级立场和利益上看,镇压太平天国运动虽不符合历史潮流,但却符合他所在的地主阶级。
身为朝廷命官,一切以清廷利益为重。
太平天国运动威胁到了清廷统治,他必须义无反顾起来镇压。
现代人为什么会反感呢?大多原因是现代人从书上了解清末腐朽的统治,清朝官员们还死守着中间已烂的的苹果,现代人无法理解。
要知道以前的人生活在那么封闭的世界中怎么会想到他们的朝廷快不行了,所以我们也要站在他们的角度看问题。
我觉得现在绝大多数的人在评价人的时候,还是停留在简单的好人和坏人之分,先入为主的观念很难改。
比如林则徐,大家都知是虎门销烟的英雄,但是把他镇压太平天国的事给忘了;康有为,戊戌变法掀开了中国政治改革的帷幕,但是他还在变法中强调要防止农民起义。
如果按照简单的好人和坏人之分,先入为主的观念,他们是好人还是坏人?所以我们不能因一件事就对人一锤定音。
就那些劣迹来看,李鸿章只不过是棋手手中的一枚“棋子”。
中国近代史--人物评价
中国近代历史人物评价——李鸿章晚清权臣李鸿章,他成了中国近代史上最有争议的人物之一。
李鸿章(1823.2.15-1901.11.7),本名铜章,安徽合肥人。
因行二,故民间又称“李二先生”。
淮军创始人和统帅,洋务运动的主要倡导者。
道光二十七年(1847)中进士。
同时,受业曾藩门下,讲求经世之学。
咸丰三年(1853)受命回籍办团练,多次领兵与太平军作战。
1863年和1864年他率淮军攻陷苏州、常州等地,和湘军一起镇压了太平天国。
在中国封建制度中,自秦始皇立郡县制到雍正帝设军机处,中央政权最大限度的集中到了皇帝手中。
专制制度在神州大地上历经二千余年的发展达到顶峰后,终于走向了衰败。
而与此同时,西方资本主义终于摆脱了中世纪的枷锁,释出虎狼本性,以肆志于东方。
青年李鸿章天资过人,志向高远,这可以从李鸿章20岁时所写的一首诗中看出:“丈夫事业最当时,一误流光后悔迟。
壮志不消三尺剑,七彩欲试万言诗。
闻鸡不觉身先舞,对镜方知颊有髭。
昔日儿童今弱冠,浮生碌碌竟何为?(李鸿章:《二十自述》)在军事上,李鸿章东征西讨,剿太平军,定捻军,以其实际行动维护着在风雨中飘摇的清廷。
而在平定内乱的战争中,李鸿章更是认识到了西洋军事的厉害,极力将自己的军队西化。
招揽人才,购买先进武器,雇请外国教官,学习西人军队的战争方式。
李鸿章所处的时代,是中华数千年来未有之时代。
西方的入侵使中国陷入了前所未有的迷茫和混乱。
犹如生来高贵的皇家贵胄,一夜巨变之后成立人人可贱之的贫乞儿。
这样巨大的落差,让整个封建社会上层都无所适从。
面对如此巨变,有人固守成规,有人崇洋媚外。
但以李鸿章为代表的一批志士,明智的看到固步或媚外,都不能真正解决这个国家、这个民族的结症。
对于学习西方,李鸿章从不含糊。
从淮军的建立到北洋水师的建成,再到“求富求强”的洋务企业。
李鸿章竭尽所能的修补着清廷这艘破败的龙船。
自1864年,太平天国运动失败,李鸿章被封为一等肃毅伯,李鸿章开始步入他人生额高峰期。
李鸿章传记读后感
李鸿章传记读后感《李鸿章传》是一部以李鸿章为主角的传记,作者是著名历史学家王国维。
这本书详细记录了李鸿章一生的经历和成就,以及他在清朝政治中的重要地位和影响。
读完这本书,我深深地感受到了李鸿章这位历史人物的伟大和复杂性,也对他的生平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和认识。
李鸿章是清朝末期的一位重要政治家和外交家,他在中国近代史上留下了深远的影响。
他出生在一个贫苦的家庭,但凭借着自己的才华和勤奋,最终成为了一位权倾一时的大臣。
他在政治上有着极高的智慧和手腕,曾多次化解国家危机,保全了清朝政权。
他还在外交上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的成就,为中国的现代化进程做出了巨大贡献。
在读完《李鸿章传》之后,我对李鸿章这个人物有了更加全面和深入的了解。
他不仅是一个政治家,更是一个具有丰富人生经历和情感的人。
他在政治上的才能和手腕是显而易见的,但他在家庭和个人生活中也有着许多令人感动的一面。
他对家人的爱和关怀,以及对国家的忠诚和担当,让我对他产生了更深的敬意和钦佩。
同时,通过阅读这本传记,我也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了中国近代史的复杂和曲折。
李鸿章作为一个历史人物,他的一生经历了中国近代史上的许多重要事件和变革,他也在这些事件和变革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他的人生经历和政治生涯,反映了中国近代史的种种曲折和变化,也让我更加深刻地理解了中国近代史的发展脉络和内在逻辑。
总的来说,读完《李鸿章传》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这本书不仅让我更加全面地了解了李鸿章这位历史人物,也让我对中国近代史有了更深入的认识和理解。
通过这本书,我不仅对李鸿章本人有了更深的了解和认识,也对中国近代史的发展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理解。
希望更多的人能够读到这本书,了解这位伟大的历史人物,也更深刻地认识中国近代史的复杂和曲折。
浅谈对李鸿章的评价
浅谈对李鸿章的评价1000字李鸿章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位重要的政治家、外交家和军事家,他的一生历经起伏,涉及到很多重大事件和历史问题。
因此,对于他的评价也会涉及很多方面。
首先,李鸿章是一位有爱国心的政治家。
他出生在一个贫寒的家庭,受过熏陶的他深知家国天下的重要,对于维护国家的利益努力尽忠职守。
他反对封建势力的压迫,支持改革开放,积极推动自强运动,不断推动中国现代化进程,为国家的根本利益奋斗终身。
其次,李鸿章是一位杰出的外交家。
他在外交领域陆续取得了许多重大成就,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受度支矿务局指派,与英国达成《马关条约》,这一条约解决了中英两国在贸易和领土等问题上的纠纷,为两国未来的关系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另外,他还成功地让德国,法国等国家与中国达成贸易协议,为清代的经济发展奠定了基础。
除此之外,李鸿章还是一位值得敬佩的军事家。
在他担任大元帅时,与众将士一起在太平天国运动中,击退了太平天主洪秀全以及他的军队,在践行了故国忠诚的同时还保卫了自己的家乡。
而在甲午战争中,李鸿章发挥了重要作用,领导中国的外交谈判,成功让列强停火,保护了中国的领土和主权。
不过,人无完人。
李鸿章虽然在近代的中国历史进程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但还是有一些负面的评价。
有一些人认为,李鸿章是一个忠于清朝封建政权的反动派。
他与列强达成的一些协议,有的对中国是不利的。
此外,他一些行为被视为过度跟随外国势力,蔑视民众的期望,这引起了很多人的反感。
综上所述,李鸿章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位十分重要的人物,他在政治、外交、军事等方面取得了卓越的成就。
他的高尚品德和杰出才能,对于中国改革开放有着不可磨灭的贡献。
但作为一个历史人物,他也是有积极和消极两方面的评价。
无论如何,他的一生充满传奇色彩,发人深思。
如何正确评价李鸿章
如何正确评价李鸿章李鸿章,作为晚清政治舞台上一位极其重要的人物,可谓是“权倾天下,谤满天下。
不同人对他的评价不一,褒贬不同。
那么我们该如何正确评价这一历史人物呢?评价一个历史人物,应该从他所处的时代和他的主要事件来进行客观评价。
李鸿章一开始一因为文学方面的才华被曾国藩赏识,之后担任翰林学士等,却不得志。
太平天国时期,曾国藩是镇压太平天国运动的主要人物,然而身边却无才人可用,之后曾国藩向咸丰皇帝推荐李鸿章,李鸿章因此参与筹备淮军。
在抗击太平天国运动中,李鸿章善于任用人,不计前贤,因此张树生、树珊、周盛波、盛传、藩顶新、刘铭传等一些有能的志士皆进入淮军中,并成为淮军里面的名将。
之后经过多次战役,洪秀全大势已去,太平天国内部更是人心涣散,之后尽管李秀成这位豪杰出来反抗,却仍无法力挽狂澜,最后被擒。
在抗击太平天国起义中,李鸿章极其带领的淮军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李鸿章的军事才能开始被人所知。
李鸿章善于用人,治军严谨,有一定的军事才能,然而太平天国的失败不全是由于李鸿章,太平天国内部自身腐败、幻想用虚幻的力量代替自身的努力,这是他们的悲哀。
也限制了起义的发展。
有人说李鸿章用农民的血染红自己的项戴花,这是无法辩驳的,身处在晚清的李鸿章,这是当时所有封建统治者的污点。
然而李鸿章是不是就是一个十恶不赦的坏人呢,从李鸿章所处的时代背景看,我们不能单纯的用坏人评价他,在那个时代,作为清政府的一名官员,他当然想通过抗击起义维护清朝的统治,实现自己的仕途顺利。
因此梁启超说:吾敬李鸿章之才、吾惜李鸿章之识、吾悲李鸿章之遇。
我们说李鸿章只懂洋务、不懂国务,这是最恰当不过的。
李鸿章等洋务派主张引进西方的武器装备和科学技术、创办近代企业、兴办洋务,这在当时是进步的,然而他没有清楚的认识到当时中国落后于西方国家的根本原因是清政府的体制落后,他们提倡“中学为体。
西学为用,根本原因是为了维护清政府的封建统治,因此洋务企业在管理上十分腐朽,并对外国具有依赖性,以至于洋务运动未能达到自强求富的目标,在甲午中日战争中以失败告终。
李鸿章在中国近代史上的地位及影响
诚如梁启超所言:“李鸿章必为数千年中国历史上一人物,无可疑也;李鸿章必为十九世纪世界史上一人物,无可疑也。
”李鸿章是中国近代历史上极其重要而又十分复杂的的人物。
他是忠臣、儒臣、军事家、政治家和外交家,在晚清宦海中沉浮近半个世纪里,在中国与世界始有关系的时代里,始终处于“千古变局”的各种矛盾旋涡中。
正因为如此,在他死后百年间,对他的研究和评价从未停止,但“盖棺”而“论者犹未定也”。
长期以来国内外史学界对他的评价不一而足,见仁见智。
誉者赞其为“中兴明臣”、“推进中国近代化的代表人物”,毁者则贬之为“卖国贼”、“误国能臣”。
笔者将根据马克思辨证唯物观,客观地对李鸿章在中国近代史上的地位及影响进行阐述。
事物具有普遍联系的特点,凡是一个国家的当前社会现象,一定与这个国家此前的历史有联系;要评价历史风云人物李鸿章,自然要联系中国几千年来政权变化更迭的大趋势及历史发展规律,观察当时中国及世界风云变幻的局势。
因此,笔者认为有必要明确三点:第一,中国近代史始于何时。
史学家在近代化的研究中,有认为始于鸦片战争,也有认为是由戊戌变法开始,也有认为从第二次鸦片战争后的洋务运动开始时算起。
笔者认为始于鸦片战争比较近乎事实。
鸦片战争以来,西方列强入侵略、压迫中国人民,同时中国人民奋起反抗,民族意识觉醒。
第二,李鸿章所处的国家及所生的时代。
李鸿章所处的国家是一个数千年的皇权专制国家,又恰好赶上这种政体的专制程度达到极点的时代;是满洲人统治的汉族国家,而且又赶上满汉杂居多年,汉人的权力开始逐渐恢复的时代。
李鸿章作为清王朝的汉臣,权倾一时,位极人臣,却兢兢业业,没有野心,这正是与他所处的国家及所生时代有关。
第三,当时中国的形势。
在李鸿章初生之时,欧洲大陆局势已经平稳,欧洲各国不在相互对抗侵略,而是专门养精蓄锐,把战略投放到东方;同时,清政府腐败成风,官吏骄纵横行,外国给予的耻辱纷纷到来,百姓苦不堪言,中国内乱时常发生。
这“内忧外患”形势,引发太平军、捻军猖獗,李鸿章建立淮军、兴办洋务、处理外交,帝国主义列强瓜分中国,推动中国历史的发展进程。
李鸿章---一个忍辱负重的名人
李鸿章-----一个忍辱负重的名人中华上下五千年,兴盛如隋唐,衰败如明清。
荣耀而光辉的历史往往被更多人铭记,但失败和屈辱的历史却不应该被遗忘和埋没。
其中有这样一位人物,在国家风雨飘渺,衰败到极致的境地,仍然与国同行,直至最终成为了落得满身骂名的“卖国贼”。
他,叫李鸿章。
谈及清朝的历史,是近代、现代中国人记忆最痛恨的历史。
印象最深的无外乎两个人,一个是慈禧,一个是李鸿章。
对于大多数浅显了解历史的人,对李鸿章的印象大概不外乎他签订了无数丧权辱国的条约,是一个叛国者、卖国贼。
因此,成了人尽皆知的名人。
然而,对一个人的评价,仅仅只凭结果,我认为是不太准确的。
对于他是怎样一个人?为什么一次次签订了这样的条约、成了“卖国贼”?应当问个究竟。
在我看来,李鸿章的一生与大清朝晚期的兴到衰是紧密联系的。
就李鸿章个人而言,他是一个极其聪慧、富有才华的人,是一个深谋远虑,能忍辱负重的人。
不论个人、家族或是国家的成败兴衰,都离不开天时、地利、人和的影响。
论天时,生逢清朝晚期,大清朝已从天朝上国的傲气没落到末日临近的暮气,正处在盛极而衰的艰难时刻。
正处在西方列强向外资本扩张,寻求跟大市场的时期。
正是英、法、美、日等国用坚船利炮轰开中国大门,抢占市场,而清朝政府闭关锁国,用长矛、大刀保守市场的时期,实质是先进的资本主义制度对决落后的封建主义社会。
落后就必然挨打。
只有求饶、承认不平等条约求和。
天时不好,所以,签订丧权辱国的条约是时代的必然。
论地利,李鸿章所处的位置十分不利。
大清朝是少数满族人统治多民族的社会。
汉族人口最多,且主要聚居富饶而发达的南方。
清王朝就实施了“以汉制汉”的国策。
按封建主义血统论亲疏。
李鸿章官至直隶总督,虽然得到清廷重用,深得慈禧信任,但他这是主子的奴才,虽然深得两朝皇帝的重用,但他只是忠于君主的臣子,在亲王面前仅是只能作地方官的汉臣。
一句话,只是权力棋局中的一颗棋子任其摆布。
再从职务看,是钦命通商大臣,赋以外事外交职能。
李鸿章与中国近代化
李鸿章与中国近代化20XX年.12·61·务都是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输入的,无不与西洋有着直接的关系,输入的内容无不与工业文明有着直接的联系。
因此,洋务运动的内容体现了近代化的本质——工业化;而且在近代化的模式上,可以归结为外源性近代化道路,这也是由近代中国地国情决定的。
李鸿章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个极为重要的人物,他在担任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期间,几乎处于左右朝局的地位。
我国资产阶级历史学的创始人梁启超早在80 余年前就曾指出:“四十年来,中国大事,几无一不与李鸿章有关系……读中国③近世史者势不得不口李鸿章。
”《清史稿》也说他“独立国事④数十年,内政外交,常以一人当其冲……近世所未有也。
”因此,李鸿章的历史活动,尤其是洋务实践活动,与中国近代化的走向、进程是息息相关的。
展工商业的思想——“欲自强必先裕饷,欲浚饷源莫如振商”,⑦“古今国势必先富而后强,尤必富在民生,而国本乃可益固。
”在洋务派创办的20 多个民用企业中,其中李鸿章于1872 年委派朱其昂在上海成立的轮船招商局,是洋务运动中由军工企业转向兼办民用企业、由官办转向官督商办的第一个企业,也是民用企业中最有成绩的企业之一。
李鸿章在此过程中无疑是扮演了近代化倡导者的角色。
尤其是“官督商办”这一企业形式,在开始是受到私人资本欢迎的。
1875—1894 年间办起的24 家商营近代采矿企业中,便有23 家挂着官督商办的招牌;连反对官办主张商办最力的郑观应亦曾对官督商办一度加以赞扬,寄予莫大希望,并积极参予其事。
因此,“官督商办”企业在早期还是起到促进民族资本发展的积极作用。
从“自强”到“求富”,从仿造枪炮到仿行铁路、电报、开矿、纺织,这就在朝向“采二、李鸿章的洋务实践活动与中国近代化。
用资产阶级的生产方式”的道路即近代化道路上大大前进了一李鸿章(1823—1901)一生的主要行迹不仅仅局限于对内步。
3.派遣留学生,设立翻译馆和各种专门化学校,系统学习西镇压太平天国革命和对外签订不平等条约上,他还是洋务派的代表人物,三十余年时间从事对近代中国产生过重大影响的洋方科学知识,培养造就了中国近代第一代科技人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李鸿章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个极为重要的人物,他就任
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几乎处于左右中国朝局的地位,我国资产阶
级历史学的创始人梁启超早在70年前就指出:四十年来,中国大事几,乎无一不与李鸿章有关。
读中国近代史者势不得不说李鸿章。
毋庸置疑,对李鸿章镇压农民起义和签订了一系列丧权辱国的条约的劣迹加以批评和批判是理所应当的,但是在批判的同时,也该进一步作出阶级的历史的说明,必须指出就镇压农民起义而言,这是由他的阶级地位所决定的。
许多历史事实告诉我们,在敌视人民这一点上,一切统治者是没有什么本质区别的,在阶级矛盾激化时,统治者都是站在人民的对立面的。
既然如此,对身为清朝大官僚的李鸿章的评价怎么能因为他镇压过革命的‘政历问题’而一锤定音呢。
对于他经手签订不平等条约之事,也应作具体分析。
不可否认李鸿章代表清朝与外国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给中国带来巨大的民族灾难。
从签订《马关条约》来说,甲午战争正逢慈禧太后六旬大寿,这个报定‘宁亡外夷,不给家奴’的清朝最高统治者,即主张和解了事,以免影响她的庆典。
在清朝全面战败的情况下,清政府派李鸿章为全权大臣赴日本议和,在日谈判期间,他被刺客小山丰太郎开枪击中左面,血染官服,当场晕倒。
但是他仍然据理力争,可惜城下之盟,他也无回天之力,最终签订了《马关条约》,据说他在签字的最后关头,曾经老泪纵横得对美国使团顾问说:‘万一谈判不成,只有迁都西安,和日本长期作战,日本必不能征服中国,而中国可以抵制到无限期,日本最后必败求和。
《马关条约》签订后在全国引起
强烈的反响,康有为发动了公车上书,掀起了维新变法的高潮。
《马关条约》导致国内民怨四起,但又不能指责清政府为慈禧太后倾进国库一心筹办万寿庆典,故将矛头指向了李鸿章,马关条约签定后,将所有致败之由、误国之责都归咎于李鸿章个人,反映了清统治层中既不敢正视腐朽的封建制度是万恶之源,又不敢抨击真正的罪魁祸首慈禧一伙。
对李鸿章的口诛笔伐,虽然有时意气多于冷静的分析,难于对其作出全面而切合实际的估价,但却反映了朝野上下的思想动向,表现了人们对战败乞和的愤慨和国运垂危的关注。
甲午战后,李被解除了位居25之久年的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职务,投置闲散。
他也视马关条约为奇耻大辱,发誓终身再不履日,两年后出使欧美各国回国途径日本横滨,再也不愿登岸,,当时需要换乘轮船,要用小船摆渡,他一看是日本船就不肯上岸,最后没有办法,只好在两轮船之间架了一块木板,75岁高龄啊,在忽忽悠悠的木板上毅然决绝的蹒跚着步子慢慢腾腾的挪过去。
如果说李鸿章一生仅仅局限在对内镇压太平天国起义和对外签订不平等条约,那么他理应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但是在他从政的50多年里,他对中国的近代化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列宁指出:‘判断历史的功绩不是根据历史活动家有没有提供现代化要求的东西,而是根据他们比我们的前辈提供了新的东西。
他为中国的近代化提供了不少新东西,因而对这样一个表现复杂的人物是不能全面否定的。
李鸿章在中国经济的现代化和外交现代化上做出了不可磨灭的
贡献。
李鸿章是最具洞察力的。
李鸿章对时局有明确的看法,并为此提出著名的“千古变局”的命题。
在1865年、1872年和1874年他在致友人的信及若干奏折中,多次强调,中外之局势是“实为数千年未有之变局”,深切认识到中国必须开放,与西方竞争。
这才有了后来洋务运动的兴起。
李鸿章的变局观如实地反映了当时的时代特征,没有强烈的忧患意识,就提不出“数千年未有之变局”的命题,也就不会有对时局的冷静思考。
李鸿章不仅在“洋务”方面表现出了他卓越的才能,也在经济方面做出了他突出的贡献,借着大清国的财力,更是凭借自己卓新的思想与观念,建立了中国第一座机器制造厂,第一所近代化军校,第一支近代化海军舰队……。
李鸿章为大清国国计民生近代化所奠基的所有事业,令他身后的国人一直在受益。
他是对中国近代化产生了至关重要影响的洋务运动的中坚。
李鸿章生逢大清国最黑暗、最动荡的年代,他的每次“出场”无不是在国家存亡危急之时,大清国要他承担的无不是“人情所最难堪”之事,因此,国人在咒骂痛斥他时,确实深深自省,确实不可放弃”国民之责任”。
评价一个人,中国人一向的定论与百年以来的世界舆论截然不同,有人对李鸿间的评价是:知西来大势,识外国文明,想效法自强,有卓越的眼光和敏锐的手腕。
在中国,评价一个人尤其是像李鸿章生成大清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这样的人是很容易同时也是很艰难的事情,但无疑的事,李鸿章肯定是十九世纪,中国近代史上一个举足
随着新史料的大量披露,对李鸿章的评价也会随着研究的深入而不断深化细化,由以往宏观的定性的评判,转向微观具体的、有特指对象的量化分析。
对李鸿章和淮系集团的研究,可以着重剖析这一集团在中国近代社会进程中的功用和地位;李鸿章在近代军事外交每一件具体事情上的具体做法,都有详尽的资料可供研考;再如李鸿章的吏治手段,李鸿章的赈灾举措,李鸿章的富民思想和理财经验,李鸿章的人际关系,李鸿章的教育改革,等等,无论其成败得失,我觉得他山之石,对于今天仍然有着一定的参照作用。
由于很多原因,甲午战争失败了,李鸿章也失败了。
李鸿章失败后,并没有灰心丧气,而是周游世界。
他是中国人中走得最远,走得国家最多的中国文人与官吏。
所到之处受到热烈欢迎。
他在这些欢呼中保持了冷静和尊严。
他更加广泛地了解了泰西诸国的政治,经济,工业,人文,治世之道。
与俄国建立了联盟,也以实业做诱饵,博得了英,比,德,法等国的好感,来华投资者渐多。
我对于他的评价是,尽到了一个对于封建王朝忠臣的心
作为人臣,鞠躬尽瘁。
可是因为做的是少数民族的人臣,
所以汉人一般对这类人都没什么好评价。
但是,我觉得他的确是个有能力的人
李鸿章是晚清最杰出的外交家,他的后半生致力于中国的外交事业,虽然几乎所有的卖国条约上都有他的签名,但是在当时那种国际大环境下他已经尽到一个外交家的全部努力了。
所有对外关系交涉的
失败是因为但是中国腐朽的政治制度,贫弱的经济基础和软弱的国际地位,而这一切归根到底是因为以慈禧为首的满清皇室势力。
这些垃圾为了掩饰自己的无能只有把所有的罪过都推给直接出面做事的下人――李鸿章。
从第二次鸦片战争以后一直到新中国建立这将近100年的时间里以李鸿章为首的一代又一代中国外交家利用纷繁复杂的国际环境尽一切可能的维持了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维护了中国的国体大致完整使中国没有像南亚各国那样彻底的沦为殖民地,为中华民族的崛起复兴保留的一份坚实的基础。
李鸿章当然不是完人,世间本无完人,如果有,也是自欺之谈。
李鸿章像所有伟大人物一样,不在于他自身的成功与失败,而是找到了使中国强盛的事业,并选择了继承者,将这一事业传接下去。
这也是李鸿章留给中国的最有意义的遗产。
我们评价李鸿章,不需要无聊地替他的失败去辨解,去掩饰,去粉刷添彩,也无需大动肝火地去无端指责他的失败。
我觉得李鸿章是中国的文人与官吏。
有中国文人与官吏的主要特征与缺陷,也有中国人的骨气,智慧,胆略,见识。
我们应该把他做为中国人的一部份,去理解他,去批评他,去赞扬他,也要去爱护他,纪念他。
李鸿章是历史人物。
并不是所有的人都能成为历史人物。
成为历史人物的人,必然有在历史上可值得一书的事与绩。
对待历史人物,不能以现在的眼光去强求他要达到某个高度,如果达不到的话,就将之贬得一无是处。
这是一种历史虚无主义的态度。
同时,对历史人物评价,也不能为现时的政治,政党,时事等服务。
搞顺我者荣,逆我者
亡。
历史人物是背景,但不是陪衬。
是事实,不是面团。
对李鸿章也是如此,我觉得一定要以真的事实为基础,而不但以个人的好恶和感情去妄待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