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文言文复习第2讲文化常识共18页
高考语文文言文文化常识(最全版)
高考语文文言文文化常识(最全版)高考语文文言文文化常识(最全版)年龄称谓在古代,人们根据年龄不同,使用不同的称谓。
例如,2至3岁的儿童被称为“孩提”,3至8或9岁的儿童被称为“垂髫”,8或9岁至13或14岁的少年被称为“总角”,10岁以下的儿童被称为“黄口”,13或14岁至15或16岁的女子被称为“豆蔻”,15岁的女子被称为“及笄”,20岁的男子被称为“弱冠”,30岁的男子被称为“而立”,40岁的男子被称为“不惑”,50岁的男子被称为“知天命”,60岁的人被称为“花甲”,70岁的人被称为“古稀”,80岁的人被称为“耄耋”,90岁的人被称为“鲐背之年”,100岁的人被称为“期颐”。
地理常识在古代,中国被称为“九州”,包括冀州、徐州、兖州、青州、扬州、荆州、梁州、雍州和豫州。
黄河中下游地区被称为“中原”,狭义上的中原指今河南省。
古人认为中国四面环海,因此称国境之内为“海内”,称天下或全国为“四海”。
在古代许多文章中,“江河”一词专指长江和黄河。
长江以东地区被称为“江东”,又称“江左”,长江以南地区被称为“江表”。
五岳分别是东岳泰山、南岳衡山、西岳华山、北岳恒山和中岳嵩山。
南京又称为“建康”、“金陵”、“江宁”、“白下”等,扬州又称为“广陵”、“维扬”,杭州又称为“临安”、“武林”,苏州又称为“姑苏”、“平江”。
相传神仙所居住的山有“蓬莱”、“方丈”和“瀛洲”。
中国被古人称为“赤县神州”,“六合”和“八荒”都泛指天下。
三国指东汉后分裂成的魏、蜀、吴三个国家。
潼关以西的关中地区被称为“三秦”。
古人以山南、水北为阳,以山北、水南为阴。
官职变化在古代,人们根据不同的情况使用不同的词汇来描述官职变化。
例如,“任”指担当或担任,“授”指授予官职或任命,“除”指任命或授职,“拜”指授予官职,“征”指征召,特指君召臣,“辟”指中央官署征聘人才并任以官职。
推荐:荐举品行端正的人,任命为官。
“(荀)XXX。
”推荐:由地方向中央推荐品行端正的人,任以官职。
【精选】高考语文第二轮复习第二部分专题一文言文阅读2文化知识课件
三甲若干名,统名“同进士出身”。二、三甲的第一 名皆称为传胪。一、二、三甲统称进士。
方法二 联想记忆法 识记文化知识要进行相关的联想,或相似联想,或 相反联想。如记忆官职变动:
这样举一而反三,触一而发十,便能较系统地记住 许多知识。
编后语
听课对同学们的学习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课听得好好,直接关系到大家最终的学习成绩。如何听好课,同学们可以参考如下建议:
(2)九品中正制。又称九品官人法。朝廷选择贤能、 有见识的官员任命为所在州郡的“中正”官。州设大中 正,郡设小中正。中正官负责品评和他同籍的士人。 “品”就是等第,分为九等,主要依据士人的家世资历 和德才来评定。
(3)科举制。以明清为例,当时的考试分为四级:童 生试—乡试—会试—殿试。
生试,又叫小考,考中者俗称秀才,通称生员。 童生试包括三个阶段:县试、府试、院试。院试合格者 算是通过了童生考试,可以进入府、州、县学去学习, 才有资格参加之后的科举考试。
思路就是我们思考问题的步骤。例如老师在讲解一道数学题时,首先思考应该从什么地方下手,然后在思考用什么方法,通过什么样的过程来进行解 答。听课时关键应该弄清楚老师讲解问题的思路。
三、听问题。
对于自己预习中不懂的内容,上课时要重点把握。在听讲中要特别注意老师和课本中是怎么解释的。如果老师在讲课中一带而过,并没有详细解答, 大家要及时地把它们记下来,下课再向老师请教。
一、研透高考真题,知道文化知识考哪些 古文化知识题是 2014 年大纲卷新出现的题型,2015 年全国卷开始采用,并沿用至今。随着 2017 年《考试大 纲》明确规定“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知识”——古 文化的传承将会越来越受重视,考查学生阅读涉猎面和 综合素养的题型将会越来越受到推崇。
高中文言文阅读文化常识ppt(共18张)
第二节 文化常识
从2015年开始,新课标卷对文言文阅读的考查出 现了新的变化,即由对文言实词的专门考查,转为 对古代文化常识的考查,这就为学生指出了备考方 向。古代文化常识主要涉及到称谓官职、天文历法 、风俗礼仪等方面,这就需要在平时的复习中分门 别类地积累记忆。
古代文化常识题是2014年大纲卷新出现的题型, 2015 年 新 课 标 全 国 卷 开 始 采 用 , 并 沿 用 至 今 。 随 着 2017年《考试大纲》明确规定“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 文化知识”——古代文化的传承将会越来越受重视,考 查学生阅读涉猎面和综合素养的题型将会越来越受到 推崇。
考题示例
1.(2017·全国卷Ⅰ)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
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B )
称谓 A.以字行,是指在古代社会生活中,某人的字得 以通行使用,他的名反而不常用。
B.姻亲,指由于婚姻关系结成的亲戚,它与血亲 礼俗 有同有异,只是血亲中的一部分。
C.母忧是指母亲的丧事,古代官员遭逢父母去世 时,按照规定需要离职居家守丧。
C.庙号是皇帝死后,在太庙立室奉祀时特起的名号, 称谓 如高祖、太宗、钦宗。
D.太子指封建时代君主儿子中被确定继承君位的人, 有时也可指其他儿子。
考题示例
5. (2015年全国卷Ⅱ)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
C 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古代男子有名有字,名是出生后不久父亲起的, 称谓 字是二十岁举行冠礼后才起的。
文
文言
化 常
文
识阅
读
1.《劝学》以“雕刻打磨”为例,从正面来论证坚持学习的重要 性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
2.《离骚》中屈原表达自己失意苦闷、走投无路的两句是 “________,_________”。
2019-2020年高考语文第二轮复习第二部分专题一文言文阅读2文化知识课件
对文化知识的考查,大多停留在识记层面上。因此,
掌握一些识记技巧对应考是十分必要的。常用的方法有
以下两种:
方法一 分类串记法
高考对古代文化知识的考查多涉及思想文化(诸子百 家的代表人物或著作)、古典文学(文学流派、作家、作品)、 姓名称谓(姓名字号、亲属称谓等)、礼制官制、天文历法 (天文学名词、历法)、地理交通(地理名词、交通工具)、
建筑(住宅布局及名称)和科举制度等。这就要求我们 在平时的学习中关注中国古代文化知识,通过查找资料 等方法,分类积累并串记相关的文化知识。
[示例]
串记中国古代的选官制度 (1)察举制、征辟制。汉代,选官制度实行察举制和 征辟制。所谓察举,就是由地方长官(多为郡守)在他们各 自管辖的地区内考察、选取人才,推荐给朝廷。征辟, 主要包括皇帝征聘与公府、州郡辟除两种方式。征辟一 般对被辟除者的资历不限制,只看才学,是当时一种比 较自由的仕宦途径。
2019/6/9
最新中小学教学课件
14
谢谢欣赏!
2019/6/9
最新中小学教学课件
15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三甲若干名,统名“同进士出身”。二、三甲的第一 名皆称为传胪。一、二、三甲统称进士。
方法二 联想记忆法 识记文化知识要进行相关的联想,或相似联想,或 相反联想。如记忆官职变动:
这样举一而反三,触一而发十,便能较系统地记住 许多知识。
编后语
做笔记不是要将所有东西都写下,我们需要的只是“详略得当“的笔记。做笔记究竟应该完整到什么程度,才能算详略得当呢?对此很难作出简单回答。 课堂笔记,最祥可逐字逐句,有言必录;最略则廖廖数笔,提纲挈领。做笔记的详略要依下面这些条件而定。
讲课内容——对实际材料的讲解课可能需要做大量的笔记。 最讲授的主题是否熟悉——越不熟悉的学科,笔记就越需要完整。 所讲授的知识材料在教科书或别的书刊上是否能够很容易看到——如果很难从别的来源得到这些知识,那么就必须做完整的笔记。 有的同学一味追求课堂笔记做得“漂亮”,把主要精力放在做笔记上,常常为看不清黑板上一个字或一句话,不断向四周同学询问。特意把笔记做得很
2022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 考点18 文言文之文化常识 知识讲解
文言文阅读了解并掌握古代文化常识✬考点讲义一、考点解读古代文化常识是高考的高频考点,但是由于此题涉及面极广,需要识记的内容非常丰富。
所以,如何识记丰富的古代文化常识,如何形成正确的答题思路和解题方法,显得尤为重要。
只有广积累、勤巩固,才能拓展知识面。
不能仅仅依靠死记硬记,要在发散理解的基础上,巧记善记、记牢记多。
二、知识储备(一)分类储备文学常识文学常识的内容虽然复杂繁多,但是分类却比较清晰,因此,分类掌握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具体的知识点分类如下:山川地理:九州、八荒、六合,山东、山西、河南、河北、关内、关外、江东、江左、五岳、三秦、城郭、山南水北谓之阳、山北水南谓之阴等。
宗法礼俗:宗法类主要有天子七庙、太子、建储、爵号、庙号、追赠、太牢、少牢、郊祭、社日、九族、姻亲等,礼俗类主要有北面、南面、东向、坐、跪、跽、箕、婚礼、丧葬、祭礼等。
文化科举:院试、乡试、会试、殿试、秀才、举人、贡士、进士、解元、会元、状元、四书五经、六艺、五音、经史子集、诸子百家、校、痒、序、学、国子监、祭酒、博士、助教、提学、学政、司业、教授、监生、童子等名号称谓:称谓分为几种情况,第一种情况是直称姓名,第二种情况是称对方的字、号、谥号、斋名、籍贯、郡望、官名、爵名、官地、公、君、吾子、卿等(有时候称呼前加“令”“仁”“贤”字),第三种情况是谦称寡人、朕、孤、仆、不才、不佞、愚、鄙人、敝人(在有些谦称前可以加“家”“舍”字)等,第四种情况是敬称陛下、皇上、大王、帝号、庙号、公、君、足下、丈、大人等。
官职官署:官职主要分中央和地方,中央分三省六部,其中三省指的是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六部指的是尚书省的六个下属部门,分别是: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工部,每个部门各自管辖四司,一共有二十四司等,地方分州、郡、道、路、府、省等。
同时要注意与官职有关系的词语如授、除、擢、迁、贬、启骸骨、悬车、下车等天文历法:天文主要有星辰名称、圭表、阴阳等。
高考语文专题复习文言文阅读之古代文化常识题课件
汇报人:XX 20XX-02-06
目录
• 古代文化常识概述 • 历史文化常识梳理 • 礼仪制度类知识点解析 • 官职地理类知识点梳理 • 宗教哲学类知识点解析 • 古代科技艺术类知识点拓展
01
古代文化常识概述
古代文化常识定义与特点
定义
古代文化常识是指古代中国在文 化、历史、社会、制度等方面的 基本知识和常识。
分析古代礼仪中如何体现尊卑有序原则,如在称谓、服饰、座次等 方面的规定。
尊卑有序的社会意义
探讨尊卑有序原则在古代社会的意义,以及对现代社会道德建设的 启示。
经典名篇中礼仪描写欣赏
《左传》《史记》等史书中的礼仪描写
选取史书中的经典片段,欣赏古代礼仪的庄重、典雅。
《红楼梦》等文学作品中的礼仪描写
分析文学作品中礼仪描写的艺术手法和审美价值。
民间习俗的多样性
阐述民间习俗的丰富多彩,包括节庆、祭祀、婚嫁、生育等方面的 传统习俗。
宫廷礼仪与民间习俗的互动
探讨宫廷礼仪与民间习俗的相互影响和渗透,以及在不同历史时期 的演变。
尊卑有序原则及其体现
尊卑有序的原则
阐述古代社会尊卑有序的原则,即不同身份、地位的人应遵守相 应的礼仪规范。
尊卑有序在礼仪中的体现
地理名称的文化内涵
古代地理名称往往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历史背景,如“中原”、 “江南”等。
著名战役及其地理背景
赤壁之战
发生在三国时期的著名战役,地点位于今湖北省赤壁市西 北,是三国鼎立局面的关键之战。
三国地理形势
了解三国时期的地理形势对于理解战役背景和战略部署具 有重要意义,如三国时期的荆州、益州等地区的地理位置 和战略价值。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课件文言文常识
意译
在理解原文意思的基础上,用现代汉 语的表达方式进行翻译,使译文更加 流畅自然。
保留、替换、调整方法应用
保留法
保留原文中的专有名词、国号、 年号、人名、地名、官名、职称
、器具等,可照录不翻译。
替换法
将文言文中的单音节词替换为现代 汉语中的双音节词,或将古今异义 词替换为现代汉语中的对应词语。
调整法
结合上下文语境理解词义 。结构分析法通过分析句子结构确定词 义。
实词分类
根据词性可分为名词、动 词、形容词、数词、量词 、代词等。
语法分析法
运用语法知识判断词性, 进而确定词义。
虚词作用及举例分析
虚词作用
主要起连接、转折、修饰等作用 ,无实际意义。
“而”字用法
表转折、顺承、并列等关系,如 “学而不思则罔”。
不辨语气,违背情理
要准确把握原文的语气和情感色彩, 使译文在表达上更加贴切、自然。
05
名篇名句默写与赏析
必背篇目回顾与梳理
《劝学》
荀子名篇,强调学习的重要性 和方法,提出“青,取之于蓝
而青于蓝”的观点。
《师说》
韩愈所作,论述教师的作用、 从师的意义和原则,提出“弟 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 子”的看法。
“之”字用法
作代词、助词等,如“辍耕之垄 上”。
“以”字用法
表目的、原因、凭借等,如“以 弱胜强”。
古今异义词辨析技巧
注意词义扩大、缩小或转移现象。
结合具体语境理解词义。
掌握常见古今异义词的辨析方法,如“妻 子”、“交通”等。 多做练习,积累经验。
03
古代汉语句式结构与特点
判断句、被动句识别与运用
《赤壁赋》
苏轼的代表作之一,以赤壁之 战为背景,抒发历史感慨和人 生哲理。
高考文言文复习之文化常识.ppt
⑧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鸿门宴》)
⑧“季父”,即叔父,古人排行有孟、仲、叔、季。“季”,最小的。 ⑨⑨“是社社.稷 稷.之 ”臣,古也时。每何年以都伐要为?祭(《祀论土语地·季神氏和》五) 谷神,以求平安和 丰收。社稷也就成了国家的象征。
-9-
典题 2 科举、学校、音乐、歌赋类 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含义。
①① “六六.艺艺.经”,指传《皆通诗习》之《,不书拘》于《时礼,学》于《余易。》(《《师乐说》》《) 春秋》 六部儒家经典。
② 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寡人之于国也》)
②“庠序”,古代的学校名。殷商时代叫“序”,周代叫“庠”。 ③③“秀后才刺”史,汉臣代荣以举臣来秀选.才拔.。人(《才陈的情一表种》察)举科目,此处指优 秀的人才。与后代科举“秀才”不同。隋代始行科举制, 设秀才科。唐初沿置此科,及第者称秀才。
⑤“既望”,指望日的次日,通常指农历的每月十六日。
-14-
⑥如何四.纪.为天子,不及卢家有莫愁。(《马嵬》)
⑥“四纪”,四十八年。古人以木星绕日一周(十二年)为一纪。
⑦奄奄黄.昏.后,寂寂人.定.初。(《孔雀东南飞》)
⑦“黄昏”,十二时辰之一,是戌时,日落以后天还没有完全黑的时 间,一般是指19点至21点。“人定”,是亥时,夜深人静的时候, 晚⑧上若2潜1师点以至来2,3国.点可。得也。(《左传·殽之战》) ⑧“国”并不是指整个郑国,而是指“国都”“京城”。
”两句写
山势高险,即便是善飞的黄鹤、轻捷的猿猴
都很难越过。
(3)杜甫在《春望》中借花鸟以抒发自己悲愤
高考语文总复习文言文阅读专题二《古代文化常识题》课件(共139张PPT)
C.菽水:豆和水,指粗茶淡饭。多形容清贫者对长 辈的供养,如成语“菽水承欢”。(文中语境:事母以孝闻, 贫无菽.水.,则卖文以养。)
解析:践阼,指即位、登基,并没有“用武力打败 敌对势力,登上国君宝座”的意思。
答案:C
2.(2018·全国卷Ⅱ)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 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豪右,指旧时的富豪家族、世家大户;汉代以右 为尊,所以习惯上称为“豪右”。
B.顿首,即以头叩地而拜,是古代交际礼仪;又常 常用于书信、表奏中作为敬辞。
籍”“坟典”为古代典籍通称。 B.“阙”原指皇宫前面两侧的楼台,又可用作朝廷
的代称,赴阙也指入朝觐见皇帝。
C.“践阼”原指踏上古代庙堂前台阶,又表示用武 力打败敌对势力,登上国君宝座。
D.逊位,也称为让位、退位,多指君王放弃职务和 地位,这里指鲁芝的谦让行为。(文中语境:芝以年及悬 车,告老逊.位.。)
C.茂才,即秀才,东汉时为避光武帝刘秀名讳,改 称茂才,后世有时也沿用此名。
D.京师是古代京城的通称,现代则称为首都;“京” “师”单用,旧时均可指国都。
解析:“师”单独使用不表示国都。
答案:D
3.(2018·全国卷Ⅲ)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 的解说,不正确一项是(3 分)( )
A.陵寝是帝王死后安葬的陵墓,陵墓建成后,还需 设置守陵奉祀的官员以及禁卫。
“2 步法”解决文化常识题 高考命题时所设的 4 个选项多与文本联系不紧密,可 凭积累直接判断,只有个别有时需要借助语境才能推断, 可以说古代文化常识题主考积累识记能力,兼考推断理解 能力。 因此,解答此类题目,可遵循以下“2 步法”:
高考语文文言文重要文化常识总结
高考语文文言文重要文化常识总结文言文重要文化常识总结:一、与政事相关的常用词官员到某地任职,做一些相关的政事,实行一定的政策,会引起各方不同的褒贬评论。
于是官员与百姓、官员与官员、官员与国君(帝王)之间就会有许多“动作”发生。
1.诣:到,去。
2.劝:①鼓励,奖励;②受到鼓励、奖励。
3.课:考核、督促、征收。
4.风、化:教育感化。
5.按、案:巡视,巡行;考察,核实,查明。
6.游:①游玩,游览;②旅行,外出求学或求官;③交际,交往。
7.趣、趋:①小步走,跑;又引申为赶快,迅速。
②通“促”,催促。
8.劾:检举,揭发。
9.白:告诉,报告。
常用于官吏之间。
10.短:进谗言,说坏话。
11.害:嫉妒。
12.闻:①听说,听见;②使知道,报告给……知道。
对于义项③要特别注意。
其中省略的人往往是最高统治者——国君,强化了这一点,阅读时就不至于认为下文中国君和主人公发生的事件显得突兀。
怎么国君知道了并参加进来了呢?其实就是“闻”字在起作用。
如“没死以闻”,“齐桓晋文之事可得闻乎”。
13.折:指斥,指责,驳斥。
14.让:①责备,责怪;②谦让,辞让。
15.党:偏袒,伙同,包庇。
16.矫:假托,假传。
17.质:作人质;抵押。
18.次:①临时驻扎(用于军队);②住宿,停留(用于个人)。
19.输:缴纳(贡品或赋税)——由“输送、运输”引申。
20. 当:判刑,判罪。
后多带表示惩罚意义的词语。
21.坐:①因……犯罪或错误,触犯;②牵连,定罪。
22.多:赞扬,欣赏。
“高、贵”等字,若带宾语,就是意动,也意译为此。
23.少:批评,轻视,看不起。
这是一些常见的单音动词。
我们基本可以按照官员行为、他官(官场)反应、社会评价三个层面来掌握。
二、官职人物常用词语1.表官职的(1)宰相:总揽政务的大官。
宰,主持,相,辅佐。
(2)御史大夫:其权力仅次丞相。
(3)六部:吏、户、礼、兵、刑、工。
(4)三司:太尉,司徒、司空。
(5)中书省:中央行政机要机关。
高考语文总复习附录二中国古代文化常识课件
4.风俗节日 古人对一年中的一些特殊日子作出特殊规定,称为节日,各 有不同的生活方式和风俗习惯,下面对一些主要节日按月加 以叙述。 元旦——中国元旦历来指的是农历正月初一。农历新年的 庆祝活动,多集中在这一天,一向极其隆重,叫作过年。从五代 起有贴春联的习俗。近代普遍使用阳历后,多把阳历的1月1 日叫作“元旦”,而把农历的正月初一叫作“春节”。
3.亲属关系称谓 过去曾有人把中国古代的社会叫宗法社会。宗法是以家族 为中心,根据血统远近区分嫡庶亲疏的一种等级制度。先解 释两个概念: 六亲:父母妻子兄弟。
九族:有两种解释,一是纵向的,指的是高祖、曾祖、祖、父、 自己、子、孙、曾孙、玄孙;一是横向的,指父族四、母族三、 妻族二。古代一人犯罪,常常牵连亲属也被杀戮。所谓灭三 族,包括父母兄弟妻子;所谓诛九族,包括从高祖到玄孙的直系 亲属,以及旁系亲属中的兄弟、堂兄弟等。这是封建专制时 代惨无人道的刑法。
(3)庙号。封建皇帝在谥号前还有庙号。帝王死了之后,在太 庙立室奉祀时追尊的名号叫庙号。从汉代起,每个朝代一般 是第一个皇帝的庙号为高祖、太祖或世祖,以后的承位之帝 为太宗、世宗。如:唐高祖李渊,唐太宗李世民;宋太祖赵匡胤, 宋太宗赵匡义。
(4)年号。年号是封建皇帝纪年的名号。年号是从汉武帝时 开始有的,汉武帝公元前140年即位的那一年称为建元元年,第 二年称为建元二年,等等。新君即位必须改变年号,称为“改 元”。
“家”常用作称比自己辈分高或年长的人,如家父、家母、家 兄。
“舍”常用作称比自己年幼的亲属,如舍弟、舍妹。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常用作称已去世的己方长者,如先帝、先父、先母。 “亡”常用作称同辈的去世者,如亡妻、亡弟。
(2)尊称称谓 自谦称谓是以卑己的方式间接向对方表示礼敬,而尊称称谓 是直接向对方表达敬意。其方法有四种:①称人之字。例:故 今具道所以,冀君实或见恕也。(王安石《答司马谏议 书》)“君实”是司马光的字。②称人以美德之辞、美称词语。 古人多用“君”“子”“公”“先生”等。③称人以爵位、职衔、身 份。④称人以其近侍、所在。这类尊称多用于君王、尊者。 常用的词语有“陛下”“阁下”“殿下”“足下”“执事”等。
高考语文第二轮复习第二部分专题一文言文阅读2文化知识课件-2019
最新中小学教案、试题、试卷、课件
11
三甲若干名,统名“同进士出身” 。二、三甲的第一 名皆称为传胪。一、二、三甲统称进士。
最新中小学教案、试题、试卷、课件
12
方法二 联想记忆法 识记文化知识要进行相关的联想,或相似联想,或 相反联想。如记忆官职变动:
这样举一而反三,触一而发十,便能较系统地记住 许多知识。
最新中小学教案、试题、试卷、课件
5
二、依托教材广泛积累文化知识 对文化知识的考查,大多停留在识记层面上。因此, 掌握一些识记技巧对应考是十分必要的。常用的方法有 以下两种:
方法一 分类串记法
高考对古代文化知识的考查多涉及思想文化(诸子百 家的代表人物或著作)、 古典文学(文学流派、 作家、 作品)、 姓名称谓(姓名字号、亲属称谓等)、礼制官制、天文历法 (天文学名词、历法)、地理交通(地理名词、交通工具)、
最新中小学教案、试题、试卷、课件
9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童生试,又叫小考,考中者俗称秀才,通称生员。 童生试包括三个阶段:县试、府试、院试。院试合格者 算是通过了童生考试,可以进入府、州、县学去学习, 才有资格参加之后的科举考试。
乡试,是科举正式考试的第一级,每三年在各省省 城(包括京城)举行的一次考试,因在秋季八月举行,故又 称秋闱。主考官由皇帝委派。考中者俗称举人,第一名 称解元。
最新中小学教案、试题、试卷、课件
13
谢谢!!!
最新中小学教案、试题、试卷、课件
14
最新中小学教案、试题、试卷、课件 8
(2)九品中正制。又称九品官人法。朝廷选择贤能、 有见识的官员任命为所在州郡的“中正”官。州设大中 正,郡设小中正。中正官负责品评和他同籍的士人。 “品”就是等第,分为九等,主要依据士人的家世资历 和德才来评定。 (3)科举制。以明清为例,当时的考试分为四级:童 生试—乡试—会试—殿试。
高考文言文复习之文化常识 (2).ppt
学案一
学案二
学案三
学案四
学案五
学案六
-19-
答案D 解析 D项,“其职位和俸禄一般要高于闲职太师、太傅、太保” 错,“少保”是“太保”的下一级官职,职位俸禄明显低于后者。 参考译文 黄福,字如锡,昌邑人。洪武年间,由太学生历任金吾前卫 经历。曾上书论国家大计。太祖认为他很奇异,把他越级提升为工 部右侍郎。建文时期,他深受倚重和信任。安南平定后,在那里设 置郡县,命黄福以尚书身份掌管布政、按察两司的事务。仁宗即位 后,黄福被召回,命他兼任詹事,辅导太子。黄福在交阝止共十九年。 到他回来时,交阝止人民扶老携幼奔走相送,呼号哭泣不忍分别。 宣德七年,皇上让黄福到南京任官。第二年黄福兼掌南京兵部。英 宗即位后,加封他为少保,参与辅助南京守备襄城伯李隆处理机要 事务。留都的文臣参与机要事务,就是从黄福开始的。
”两句写
山势高险,即便是善飞的黄鹤、轻捷的猿猴
都很难越过。
(3)杜甫在《春望》中借花鸟以抒发自己悲愤
情感的名句是
“
,
”。
答案 (1)长太息以掩涕兮 哀民生之多艰 (2)黄鹤之飞尚不得过 猿猱欲度愁攀援 (3)感时花溅泪 恨别鸟惊心
-6-
二、掌握两种方法
方法一:结合课文,分类积累 这类知识,散见于我们学习过的课文中,文下一般有注释。对这
-15-
方法二:根据语境,合理推断 高考对文化常识的考查,从命题方式看,其实不主
张“死记硬背”,因为考题放在文本考查,而不是单 独命制一个知识小题;加点的词语均与前后文有密 切的联系,因此,可以根据语境,分析推断。如《孔雀 东南飞》中的“六合正相应”和《过秦论》中的 “履至尊而制六合”中都有“六合”,前者可结合 下文“良吉三十日,今已二十七”,知道是表时间的 名词;后者结合上文“吞二周而亡诸侯”可知是表 示地域的名词,天地四方。
高考文言文复习之文化常识.ppt
-11-
典题 3 称谓、礼仪、典章、制度类 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含义。 ① 设九.宾.于廷,臣乃敢上璧。(《廉颇蔺相如列传》)
①“九宾”,我国古代外交上最为隆重的礼节,有九个迎宾 赞礼的官员司仪施礼,并延引上殿。 ②②“少以牢一”少.牢,.古告代庙帝,请王其祭矢祀。社(《稷伶时官,用传羊序》、)猪各一头。(牛、 羊、猪三牲全备,叫“太牢”。)
古代文化常识
每日一练
1. (2016·全国Ⅱ卷)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
缺部分。 (1)《荀子·劝学》指出,蚯蚓虽然
身体柔弱,却能“
,
”,
是用心专一的缘故。
(2)在《出师表》开头,诸葛亮向后主指出,先
帝刘备过早去
世,“
,
”,正是危
急存亡之时。
(3)在《永遇乐(千古江山)》中,辛弃疾回顾了
元嘉年间的那次北伐,宋文帝刘义隆本希望
⑩⑩“初.初七.七及”下.,九 专.,指嬉农戏历莫的相七忘月。七(《日孔;“雀下东九南”飞,每》月) 的农历十九为下九。 古代以每月二十九为“上九”,初九为“中九”,十九为“下九”。下 九为汉代妇女欢聚的日子。
-13-
典题 4 天文、地理、历法、建筑类 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含义。
①①“永.永和.和九”年,年,岁号在纪癸.年丑.,。东(《晋兰穆亭帝集年序号》;“) 癸丑”,干支纪年,指永和九 年,353年。
”两句写
山势高险,即便是善飞的黄鹤、轻捷的猿猴
都很难越过。
(3)杜甫在《春望》中借花鸟以抒发自己悲愤
情感的名句是
“
,
”。
答案 (1)长太息以掩涕兮 哀民生之多艰 (2)黄鹤之飞尚不得过 猿猱欲度愁攀援 (3)感时花溅泪 恨别鸟惊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