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 麻叶洞天同步检测试题 新人教版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
高中同步测试卷·人教语文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高中同步测试卷(六) Word版含答案
高中同步测试卷(六)阶段性综合检测(A卷)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第Ⅰ卷(阅读题,共70分)甲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中国文学经典之“道”观文学经典是一个历史的动态的概念,其经典作品的确立是一个动态衍变的历程,然而透视经典生成和变化的历史痕迹,不难发现总有一些潜在的内核在这种变化中化为一种准则与范式,这就是文学经典之“道”,犹如自然之道,万物之母。
正因为有了文学经典之“道”的潜移默化、导向与规范,所以至今很多经典能够穿越时空依旧存在。
中国文学经典之“道”,实际就是内化于中国人心中的儒、道性根源。
传统的儒家之仁义、智慧、孝慈、忠臣的哲学思想,使中国文人有了入世、建功立业的理想与抱负,“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这样的理念使中国文学史上出现了很多爱国题材的作品,并一直被誉为经典,如屈原的《离骚》、岳飞的《满江红》、文天祥的《过零丁洋》等。
又如讲述英雄造反起义的《水浒传》,其内核也都是塑造、歌颂忠君爱民之事,“替天行道”的梁山宗旨、招安思报效朝廷的思想最终都是以儒家思想为旨归。
传统道家主张的“无为而无不为”、崇尚自然的哲学思想,使中国文人远离庙堂而退隐山林,回归自然,这为中国文人在精神上提供了可以喘息、聊以安身的家园。
入世之不得,壮志之未酬,尚能在自然界中找到生息之处,获得精神的寄托与愉悦。
这就导致中国文人注重对自然山水风光的描写,从而出现了许多经典的作品,如陶渊明的《归园田居》、柳宗元的《小石潭记》、王安石的《石钟山记》等,然而这些对自然的优美描写之中却也隐含了归隐之郁郁不得志的无奈与苦闷。
无论是儒家源于好学、行仁和人群的和谐;还是道家重个体自由理想、精神超越,重逍遥自在、无拘无碍、心灵与大自然的和谐,都对历来的文人在建构审美人格境界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这种对审美人格理想与境界的追求,逐渐成为文学经典审美理想与境界的追求,通过长期的潜移默化,文学经典这种审美意识成为沉淀在个人心灵之中的无意识,甚至中华民族和华夏文化传统的无意识。
2019-2020学年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同步导练课后针对训练17-麻叶洞天
课后针对训练17 麻叶洞天一、语言文字应用1.下列各句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A .乱石轰驾B .行人之负载者,接踵而至C .于是辟成一衖D .不得半车炭之价直解析:A 项“驾”通“架”,C 项“衖”同“巷”,D 项“直”通“值”。
答案:B2.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初觅炬倩.导 倩:美 B .窍.启于上 窍:窟窿 C .上穹.下狭 穹:高广 D .第.干燥无水 第:但 解析:A 项,倩,请或央求。
答案:A3.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 A.⎩⎪⎨⎪⎧水穷.于下图穷.而匕首见 B.⎩⎪⎨⎪⎧吾探吾胜.耳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C.⎩⎪⎨⎪⎧乃度.此内洞之一关项王自度.不得脱 D.⎩⎪⎨⎪⎧余各谢.之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 解析:A 项,均为形容词,尽。
B 项,名词,胜景/动词,禁得住;C 项,动词,过,度过/动词,揣度,估计;D 项,动词,感谢/动词,谢罪,道歉。
答案:A4.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A.⎩⎪⎨⎪⎧亦俱以炬应,而.无敢导者然其下甚燥而.平 B.⎩⎪⎨⎪⎧问余乃.儒者,非羽士乃.始以炬前向 C.⎩⎪⎨⎪⎧童子之.牧者蚓无爪牙之.利 D.⎩⎪⎨⎪⎧余两人乃以.足先入后蛇伏以.进 解析:C 项,定语后置标志;A 项,转折连词,却/并列连词,而且;B 项,是/才;D 项,介词,把/连词,表修饰。
答案:C5.从句式角度看,下列句子中不属于倒装句的一句是( )A .窍启于上B .行人之负载者C.经崖前入于大涧D.古之人不余欺也解析:A项,介词结构后置;B项,定语后置;D项,宾语前置。
答案:C二、课内文本阅读阅读课文第2-5段,完成6-10题。
6.下列各项中,加点字注音不正确的一项是()A.历级转窦.窦:dòuB.由其隙皆可攀跻.而上跻:jīC.庋.出如榻庋:qìD.时余所赍.火炬已去其七赍:jī解析:C项,“庋”读ɡuǐ。
高中同步测试卷·人教语文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高中同步测试卷(十一) Word版含答案
高中同步测试卷(十一)第十单元人文心声(时间:150分钟;分数:150分)一、语言基础(15分,每小题3分)1.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待夏潦.已过,六月方栽者潦:雨水大B.无稽.之言,剿袭之说稽:根据C.究.其所以纷纶究:探究D.东坡之词旷,稼轩之词豪.豪:豪爽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活用类型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 A.上.称帝喾,下道齐桓B.光绪十七年六月在伦敦使署,公度自序.C.马牛而襟裾..D.朱陆异同,干戈..门户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与现代汉语中的意思最相近的一项是()A.不如见诸行事..之深切著明也B.煤炭居十七..C.虽源流..不异,而所遇不同D.未有不切于人事..者4.对下列句中加点的“之”字的用法,分类正确的一项是()①无往而不著此乐天之.色彩②非是而欲餍阅者之.心③目击之.而身历之.④而悟于张道士之.一言⑤而以道士之言,一朝而舍之.⑥其谁信之.哉⑦而《红楼梦》之.解脱,自律的也⑧彼等明知其害,交施之.而交受之A.①②④/③⑤⑥⑧/⑦B .①②④⑦/③⑤/⑥⑧C .①②④/③⑤⑥/⑦⑧D .①②④⑦/③⑤/⑥/⑧5.下列句子的句式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 .故一优美,一宏壮也B .此子书之一变也C .恐为晏、欧诸公所不许也D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寒波澹澹起,白鸟悠悠下。
”无我之境也二、阅读理解(53分)(一)阅读下面的课内文言文,完成6~10题。
(22分)词以境界为最上。
有境界则自成高格,自有名句。
五代、北宋之词所以独绝者在此。
有造境,有写境,此理想与写实二派之所由分。
然二者颇难分别。
因大诗人所造之境,必合乎自然..,.所写之境....,.亦必邻于理想......故也。
有有我之境,有无我之境。
“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
”“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
”有我之境也。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寒波澹澹起,白鸟悠悠下。
高中同步测试卷·人教语文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高中同步测试卷(一) Word版含答案
高中同步测试卷(一)第一单元入门四问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第Ⅰ卷(阅读题,共70分)甲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回归经典阅读曹文轩我们应当将阅读看成是一种宗教,一种超越任何宗教的一个宗教,把阅读看作是一个宗教行为。
一个正当的、有效的阅读应当将对经典的阅读看作是整个阅读过程中的核心部分。
人民教育出版社联合几家出版社共同推出的“语文新课标必读丛书”,一共是六十种,乍一听是否觉得这么多的书对于孩子来说是不是太沉重了,可是我们如果把它反过来问一下,一个孩子,他念了三年初中,又念了三年高中,这六年的时间里,看上六十本书,每年才十本,每个月才不到一本,还多吗?多看这六十本书与加重他们的负担是毫无关系的。
因为这些书仅仅是供他们阅读,而并不是作为课程被要求的,这种情况下的阅读其实是在缓解学习的紧张。
何谓经典?在阅读中,所谓的经典就是那样一种东西,是至高无上的。
这里的阅读是一种仰视,就是事情到这里为止不能再过去了,就像来到一座高山下面。
经典肯定是与时间有关系的,对于现在的东西,它可能成为经典。
经典的作品肯定是能说出一些东西来的,不是不能把握的,比如说它的艺术性,比如说它反映的那个问题代表了人类存在的基本状态,等等。
对时尚文字的阅读是必要的,但一个人倘若将时尚文字作为阅读的全部,那么这种阅读注定是一种低质量的阅读。
而事实是现在的阅读不论是成人的,还是孩子的阅读,往往为时尚的文字所包围,使他们无法接受经典,特别是孩子。
这个现实是应当被我们关注的。
大家都知道,今天的社会是一个以享乐主义为主流思想的社会。
大家看看今天为孩子所制造的文字,大部分是缺少经典的许多宝贵的品质的——它的忧郁感、它的悲悯、它的雅致、它的美感、它的圣洁、它的庄重和意境,等等。
大家去看看现在的少年儿童读物里边,经典的品质都是很少的,或者说是不具备的。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习题15麻叶洞天
基础夯实1.下列句中加点字字音有误的一项是()A.不粘者,禾曰秔.(háng)B.泥滓成枵.而去(xiāo)C.待夏潦.已过(lǎo)D.六日刈.初禾(yì)解析A项,“秔”应读“jīng”。
答案A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方语..百千,不可殚述方语:方言。
B.收实甚少,滋益..全无滋益:滋养。
C.锻工先择坚硬条木,烧成火墨..火墨:木炭。
D.西洋诸国别.有奇药别:别的。
解析D项,别,另外。
答案D3.与“乘其出火之时”中的“之”用法一样的一项是()A.均之.二策B.农家勤苦,为春酒之.需也C.师道之.不传也久矣D.惑之不解解析A项,代词;B项,结构助词,“的”;C项,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D项,宾语前置的标志。
答案B4.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古今同义的一项是()A.凡治铁成器..B.与炊炭同形而分类..也C.凡熟铁、钢铁已经..炉锤D.凡秧田一亩所生秧,供移栽..二十五亩解析A项,古义,成为器物;今义,比喻成为有用的人。
B项,古义,种类不同;今义,根据事物的特点分别归类。
C项,古义,已经经过;今义,表示动作、变化完成或达到某种程度。
答案D5.下列各句中没有词类活用现象的一项是()A.非无稽之说.也B.最早者春分以前,名.为社种C.地无霜雪故.也D.其炎.更烈于煤项,说,动词活用作名词,说法;B项,名,名词活用作动词,称为;D项,炎,形容词活用作名词,火焰。
能力提升一、阅读鉴赏(一)导学号54950036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第6~9题。
凡稻种最多。
不粘者,禾曰秔,米曰粳;粘者,禾曰稌,米曰糯(南方无粘黍,酒皆糯米所为)。
质本粳而晚收带粘(俗名婺源光之类),不可为.酒,只可为粥者,又一种性也。
凡稻谷形有长芒、短芒(江南名长芒者曰浏阳早,短芒者曰吉安早)、长粒、尖粒、圆顶、扁面不一。
其中米色有雪白、牙黄、大赤、半紫、杂黑不一。
湿种之期,最早者春分以前,名为社种(遇天寒有冻死不生者),最迟者后于清明。
高中仿真检测新人教版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语文试卷(一)含答案解析
加油!有志者事竟成答卷时应注意事项1、拿到试卷,要认真仔细的先填好自己的考生信息。
2、拿到试卷不要提笔就写,先大致的浏览一遍,有多少大题,每个大题里有几个小题,有什么题型,哪些容易,哪些难,做到心里有底;3、审题,每个题目都要多读几遍,不仅要读大题,还要读小题,不放过每一个字,遇到暂时弄不懂题意的题目,手指点读,多读几遍题目,就能理解题意了;容易混乱的地方也应该多读几遍,比如从小到大,从左到右这样的题;4、每个题目做完了以后,把自己的手从试卷上完全移开,好好的看看有没有被自己的手臂挡住而遗漏的题;试卷第1页和第2页上下衔接的地方一定要注意,仔细看看有没有遗漏的小题;5、中途遇到真的解决不了的难题,注意安排好时间,先把后面会做的做完,再来重新读题,结合平时课堂上所学的知识,解答难题;一定要镇定,不能因此慌了手脚,影响下面的答题;6、卷面要清洁,字迹要清工整,非常重要;7、做完的试卷要检查,这样可以发现刚才可能留下的错误或是可以检查是否有漏题,检查的时候,用手指点读题目,不要管自己的答案,重新分析题意,所有计算题重新计算,判断题重新判断,填空题重新填空,之后把检查的结果与先前做的结果进行对比分析。
亲爱的朋友,你们好!经过两个月的学习,你们一定有不小的收获吧,用你的自信和智慧,认真答题,相信你一定会闯关成功。
相信你是最棒的!2017-2018学年高中语文仿真检测新人教版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一)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共150分。
考试时间150分钟。
第Ⅰ卷阅读题(70分)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唐代丝绸之路与中西文化传播丝绸之路到唐代时已发展到历史上的极盛时期。
通过丝绸之路的商品贸易往来,唐文化无所顾忌地大量吸收外域文化。
隋唐时期涌入中国的外域文化规模确乎巨大,南亚的佛学、医学、历法、美术、音乐,中亚的袄教、景教、摩尼教、音乐、舞蹈,西亚的伊斯兰教、医术、建筑艺术,等等。
高中同步测试卷·人教语文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高中同步测试卷(十四) Word版含答案.doc
高中同步测试卷(十四)模块综合检测(B卷)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第Ⅰ卷(阅读题,共70分)甲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人类审美意识的发展,首先表现为审美视野的逐步扩大。
在自然美领域,从对动物的审美到对植物的审美,对山水的观赏由“比德”到“畅神”的转变,都可以看出这一点。
处于狩猎生活时期的欧洲原始洞穴画作者,尽管生活在不乏美丽植物花卉的环境里,但他们着意描绘的只是经常与之周旋的野兽形象。
我国仰韶彩陶,已有鱼、鸟、蛙等自然物的形象,但它们都是脱离各自的生存环境被加以表现的,几何化的写意手法和强烈的变形处理,表明这些自然物已变成象征符号,还谈不上自身的美。
周秦以后,山川草木开始作为人的生活背景获得了自身的审美意义,然而人们主要是从“比德”的观点去欣赏它们的。
那时的人习惯于将自然物的某些特征比附于人的道德、情操,使自然事物的属性(物理属性、化学属性、生物属性)人格化,人的品性客观化。
自然物的美丑,就按其所比附的道德情操的价值来评定。
这实际上是一种“美善相乐”的观点。
孔子的“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的提法和《荀子》一书中所记的孔子“以玉比德”的观点,都可看成代表。
这种用自然物比附人的德行的观点,虽仍有其片面性,却标志着人们对自然美的感受,已同实用感相分离,转为道德情感的满足,表现了历史的进步。
《诗经》常以鸟兽草木比兴,作为抒发情意的借用物。
《离骚》以香草喻君子,以萧艾喻小人,都表明“比德”观念对艺术创作有着广泛的影响。
由于艺术作品中大量出现以物喻人的形象,所以就使自然物往往附着了传统的隐喻意义,如松柏喻坚贞、兰竹喻清高,直到今天还影响人们对这类自然物的欣赏。
对自然物的“畅神”审美观,是晋宋以后盛行起来的。
同“比德”不同,“畅神”强调的是自然美的欣赏可以使欣赏者的情感得到抒发,得到满足,从而精神为之一畅。
它所尊重的,已不是自然物身上被人为外加的道德伦理价值,而是它自身的足以令人舒畅怡悦的审美价值。
新人教版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试卷
长沙市第21中学高二期中考试卷语文(《中国文化经典》)满分150分时量120分钟命题人:冯力文注:请把答案写在答题卷上!第Ⅰ卷(共15分)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6分,每小题3分)1、读下文,选出画线文句翻译正确的一项(3分)子曰:“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述而》A、作为君子,应当有宽广的胸怀,可以容忍别人,容纳各种事物,不计较个人厉害得失.心胸狭窄,与人为难,与己为难,时常忧愁,局促不安,(就不可能成为君子)。
B、作为君子,应当有宽广的胸怀,可以容忍别人,容纳各种事物,不计较个人厉害得失.小朋友,(因为无知)心胸狭窄,与人为难,与己为难,时常忧愁,局促不安。
C、作为君子,应当有宽广的胸怀,可以容忍别人,容纳各种事物,不计较个人厉害得失.如果心胸狭窄,与人为难,与己为难,时常忧愁,局促不安,就长不成人。
D、君子的心里,应当是平坦的。
心胸狭窄,与人为难,与己为难,时常忧愁,局促不安,(就不可能成为君子)。
答:1、A;2、读下文,选出画线文句翻译正确的一项(3分)大学之道(1),在明明德(2),在亲民(3),在止于至善。
知止(4)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5).物有本末,事有终始。
知所先后,则近道矣.A、大学的根本宗旨在于弘扬光明正大的品德;在于使人亲近;在于使人停止“至善”。
B、大学的根本宗旨在于弘扬光明正大的品德;在于使人弃旧图新、去恶从善;在于使人知道要达到的最高境界“至善”。
C、大学的根本宗旨在于明白德育;在于使人弃旧图新、去恶从善;在于使人知道要达到的最高境界“至善”.D 、大学的根本宗旨在于弘扬光明正大的品德;在于使人弃旧图新、去恶从善;在于到达善良之地。
答:2 、B晋灵公不君《左传》①晋灵公不君:厚敛以雕墙;从台上弹人,而观其辟丸也;宰夫胹熊蹯不熟,杀之,置诸畚,使妇人载以过朝。
赵盾、士季见其手,问其故,而患之。
将谏,士季曰:“谏而不入,则莫之继也。
[最新]人教版高中语文《中国文化经典研读》测试题
⑧这一点,中国的学者是感觉到了的。
⑨冯友兰先生说:“基督教文化重的是天,讲的是‘天学’;佛教讲的大部分
是人死后的事,如地狱、轮回等,这是‘鬼学’,讲的是鬼;中国的文化讲的
是‘人学’,注重的是人。”
⑩事实上,孔子就是这种意见的代表者。“子不语怪、力、乱、神”,就是证
明。他自己还说过:“未知生,焉知死。”
②遂
扶以下
C .①盛服将朝,尚早,坐而假寐
②过而能改,善
莫大焉
D .①宦三年矣,未知母之存否
②问其故,而
患之
7、下列内容可以反映赵盾是“古之良大夫”项是(
)
(1)盛服将朝
( 2)宣子骤谏
( 3)见灵辄饿,问
其病
(4)宣子曰:“呜呼!‘我之怀矣,自诒伊戚’,其我之谓矣!”
A.( 1)( 2)( 3) B.(2)( 3)( 4) C.( 1)( 2)(3)(4)
特色的深义文化是三纲六纪等伦理道德方面的东西。
⑦专就佛教而言,它的学说与实践也有知行两个方面。原始佛教最根本的教义,
如无常、无我、苦以及十二因缘等等,都属于知的方面。八正道、四圣谛等,
则介于知行之间,其中既有知的因素,也有行的成分。与知密切联系的行,比
如修行、膜拜,以及涅槃、跳出轮回,则完全没有伦理的色彩。传到中国以后,
5、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公患之,使锄麑贼之
贼:刺杀
B .宣子骤谏,公患之。
骤:急骤,
强烈
C .谏而不入,则莫之继也。
入:纳,指被接
纳
D .秋九月,晋候饮赵盾酒……
饮:给……喝
6、下列四组句子,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高中人教版语文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同步测试卷及答案(12)
高中同步测试卷(十二)阶段性综合检测(B卷)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第Ⅰ卷(阅读题,共70分)甲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守德”如何不再难?最近,社会道德领域的一些现象给人“冰火两重天”之感。
吉林长春一家小馄饨馆的店主,收下乞讨老人捡的游戏币和圆铁片,照样送上热腾腾的馄饨;河南郑州卖馒头的老太7年“无人售馍”,顾客自觉“天下无贼”,使人感到暖流涌动。
而一些老人倒地之后无人救助的场景、佛山“小悦悦”事件的伤痛,又让人颇觉寒意袭来。
其实,在“冰火两重天”的表象背后,是更令人纠结的“道德两难”问题。
当道德面临现实风险,我们能否为道德买单?如果见义勇为可能付出被诬陷的司法代价,老人倒下了扶还是不扶?如果救助伤者可能因救助不当被告上法庭,孩子被撞救还是不救?当经济快速攀升,社会急剧变迁,各种出人意料的道德事件像炸弹一样轰击传统道德理念,我们又该如何坚守道德底线,重构道德世界?这确实是横亘在我们面前的严峻挑战,只有找准这一现实问题的“题眼”,才能找到破解的钥匙。
一方面,馄饨店主、售馍老太同样面临道德风险,却用信任、爱心等朴素的情怀避免了“两难”处境,带来了良性的道德循环,这说明人们并不乏道德良知与勇气,个体的善行也能激发出令人敬佩的道德能量。
另一方面,一系列负面道德事件也在警醒我们,如果好人屡屡受到诬陷讹诈,如果法律在关键时刻不能站在善良这一边,如果社会心理一再被暗示行善的恶果,那么人们即使在情感上渴望扶危济困,在生活中也很可能选择独善其身。
“道德两难”由此向社会现实提出了迫切的问题:营造道德践行的社会环境,解除道德行为的后顾之忧。
让道德不再为难,降低行善所要付出的代价和成本,是破解“道德两难”的现实路径,也是描绘社会道德图景的基础工程。
正反的事例告诉我们,道德不仅是个人的良知与修养,更是社会共同的责任与担当。
[试卷+试卷]高中语文 8.2 麻叶洞天同步练习(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
麻叶洞天一、基础巩固1.对下列各句中的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涧捣.其西,而枣核之支捣:捣毁。
B.妇之炊者停爂.爂:烧火做饭。
C.见余辈皆顶额..称异顶额:以手加额,表示庆幸。
D.前久候以为必堕异吻..异吻:怪物之口。
解析:A项,捣,冲击。
答案:A2.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而”字,用法不同类的一项是( )A.在石隙中转折数级而.下B.由其隙皆可攀跻而.上C.北转而.东D.阔亦如之,然其下甚燥而.平解析:D项中的“而”是连词,表并列;其余为连词,表顺承。
答案:D3.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古今同义的一项是( )A.大岭东转,束涧下流..B.予以为大师..C.其内裂隙既高,东西亦横亘..D.其中..洁净干燥解析:A项,古义:向下流动。
今义:①下游;②卑鄙龌龊。
B项,古义:大法师。
今义:在学问或艺术上有很深的造诣,为大家所尊崇的人。
C项,古义:贯通。
今义:(桥梁、山脉等)横跨;横卧。
答案:D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用法与其他三句不相同的一项是( )A.此必前.通洞外B.大岭东.转,束涧下.流C.樵者腰.镰,耕者荷锄D.乃先以炬入,后蛇.伏以进解析:C项,腰,名词活用作动词,腰里别着。
其他三项属于名词作状语。
答案:C二、阅读鉴赏(一)阅读课内文本,完成第5~8题。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直.北有穴,低仅一尺直:只有。
B.初觅炬倩.导倩:请或央求。
C.可以侧身矫.首矫:抬起。
D.时余所赍.火炬已去其七赍:持,持有。
解析:A项,直,正对着。
答案:A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B.C.D.解析:A项,连词,但,但是。
B项,①介词,到;②介词,在。
C项,①助词,定语后置的标志;②结构助词,的。
D项,①怎么,②为什么。
答案:A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一段中作者说“得麻叶洞”,从“得”字不难看出其欢喜之情溢于言表。
2017-2018学年高中语文选修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检测
第八单元相关读物麻叶洞天一、基础巩固1.下列各句中,加点字读音不正确的一句是( )A.而当门一峰,耸石屼.突屼:wùB.东西亦横亘.亘:ɡènC.不特免揭.厉揭:jiēD.庋.出如榻庋:ɡuǐ解析:C项,“揭”读qì。
答案:C2.下列各句中,加点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去.上清三里去:到B.第.干燥无水第:但C.涧捣.其西捣:冲击D.何以致.之致:表达谢意解析:A项,去:距离。
答案:A3.下列各项中,加点虚词的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A.而.无敢导者而.耻学于师B.时村民之.随至洞口数十人蚓无爪牙之.利C.后蛇伏以.进无以.至千里D.由其.隙皆可攀跻而上爱其.子,择师而教之解析:C项,第一个“以”相当于“而”,表修饰,第二个“以”是“用来”。
A项,连词,表转折;B项,定语后置的标志;D项,代词。
答案:C4.下列与例句加点字用法相同的一句是( )例句:自西而东.A.而耻.学于师B.樵者腰.镰C.后蛇.伏以进D.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解析:B项,名词作动词,和例句一致。
A项,形容词的意动用法;C项,名词作状语;D 项,形容词的使动用法。
答案:B5.下列句子中,含有通假字的一句是( )A.初觅炬倩导,亦俱以炬应B.乱石轰驾,若楼台层叠C.余岂能以身殉耶D.见余辈皆顶额称异解析:B项,“驾”通“架”。
答案:B6.填空。
徐霞客,明代 ________家,________家。
《徐霞客游记》既是一部优秀的________,又是________的佳作集。
答案:散文地理学地理著作游记散文二、课内阅读阅读课文第2~5段,完成7~11题。
7.下列各项中,加点字注音不正确的一项是( )A.历级转窦.窦:dòuB.由其隙皆可攀跻.而上跻:jīC.庋.出如榻庋:qìD.时余所赍.火炬已去其七赍:jī解析:C项,“庋”读ɡuǐ。
答案:C8.下列各项中,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可以侧身矫首..矫首:抬头B.高仅尺许.许:数词,表示大约的数量C.涧底坦若周行..周行:大道,大路D.或.大或小,不一其形或:或者解析:D项,或:有的。
2017年春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习题:15麻叶洞天
春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习题:15麻叶洞天基础夯实 1.下列句中加点字字音有误的一项是()A.不粘者,禾曰秔(háng)B.泥滓成枵而去(xiāo)C.待夏潦已过(lǎo)D.六日刈初禾(yì)解析A 项,“秔”应读“jīng”。
答案A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方语百千,不可殚述方语:方言。
B.收实甚少,滋益全无滋益:滋养。
C.锻工先择坚硬条木,烧成火墨火墨:木炭。
D.西洋诸国别有奇药别:别的。
解析D项,别,另外。
答案D3.与“乘其出火之时”中的“之”用法一样的一项是()A.均之二策B.农家勤苦,为春酒之需也C.师道之不传也久矣D.惑之不解解析A项,代词;B项,结构助词,“的”;C项,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性;D项,宾语前置的标志。
答案B4.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古今同义的一项是()A.凡治铁成器B.与炊炭同形而分类也C.凡熟铁、钢铁已经炉锤D.凡秧田一亩所生秧,供移栽二十五亩解析A项,古义,成为器物;今义,比喻成为有用的人。
B项,古义,种类不同;今义,根据事物的特点分别归类。
C项,古义,已经经过;今义,表示动作、变化完成或达到某种程度。
答案D5.下列各句中没有词类活用现象的一项是()A.非无稽之说也B.最早者春分以前,名为社种C.地无霜雪故也D.其炎更烈于煤解析A项,说,动词活用作名词,说法;B项,名,名词活用作动词,称为;D项,炎,形容词活用作名词,火焰。
答案C能力提升一、阅读鉴赏(一)54950036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第6~9题。
凡稻种最多。
不粘者,禾曰秔,米曰粳;粘者,禾曰稌,米曰糯(南方无粘黍,酒皆糯米所为)。
质本粳而晚收带粘(俗名婺源光之类),不可为酒,只可为粥者,又一种性也。
凡稻谷形有长芒、短芒(江南名长芒者曰浏阳早,短芒者曰吉安早)、长粒、尖粒、圆顶、扁面不一。
其中米色有雪白、牙黄、大赤、半紫、杂黑不一。
湿种之期,最早者春分以前,名为社种(遇天寒有冻死不生者),最迟者后于清明。
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检测:第八单元相关读物麻叶洞天+Word版含答案.doc
第八单元相关读物麻叶洞天一、基础巩固1.下列各句中,加点字读音不正确的一句是( )A.而当门一峰,耸石屼.突屼:wùB.东西亦横亘.亘:ɡènC.不特免揭.厉揭:jiēD.庋.出如榻庋:ɡuǐ解析:C项,“揭”读qì。
答案:C2.下列各句中,加点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去.上清三里去:到B.第.干燥无水第:但C.涧捣.其西捣:冲击D.何以致.之致:表达谢意解析:A项,去:距离。
答案:A3.下列各项中,加点虚词的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A.而.无敢导者而.耻学于师B.时村民之.随至洞口数十人蚓无爪牙之.利C.后蛇伏以.进无以.至千里D.由其.隙皆可攀跻而上爱其.子,择师而教之解析:C项,第一个“以”相当于“而”,表修饰,第二个“以”是“用来”。
A项,连词,表转折;B项,定语后置的标志;D项,代词。
答案:C4.下列与例句加点字用法相同的一句是( )例句:自西而东.A.而耻.学于师B.樵者腰.镰C.后蛇.伏以进D.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解析:B项,名词作动词,和例句一致。
A项,形容词的意动用法;C项,名词作状语;D 项,形容词的使动用法。
答案:B5.下列句子中,含有通假字的一句是( )A.初觅炬倩导,亦俱以炬应B.乱石轰驾,若楼台层叠C.余岂能以身殉耶D.见余辈皆顶额称异解析:B项,“驾”通“架”。
答案:B6.填空。
徐霞客,明代 ________家,________家。
《徐霞客游记》既是一部优秀的________,又是________的佳作集。
答案:散文地理学地理著作游记散文二、课内阅读阅读课文第2~5段,完成7~11题。
7.下列各项中,加点字注音不正确的一项是( )A.历级转窦.窦:dòuB.由其隙皆可攀跻.而上跻:jīC.庋.出如榻庋:qìD.时余所赍.火炬已去其七赍:jī解析:C项,“庋”读ɡuǐ。
答案:C8.下列各项中,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可以侧身矫首..矫首:抬头B.高仅尺许.许:数词,表示大约的数量C.涧底坦若周行..周行:大道,大路D.或.大或小,不一其形或:或者解析:D项,或:有的。
高中同步测试卷·人教语文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高中同步测试卷(十一) Word版含答案.doc
高中同步测试卷(十一)第十单元人文心声(时间:150分钟;分数:150分)一、语言基础(15分,每小题3分)1.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待夏潦.已过,六月方栽者潦:雨水大B.无稽.之言,剿袭之说稽:根据C.究.其所以纷纶究:探究D.东坡之词旷,稼轩之词豪.豪:豪爽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活用类型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 A.上.称帝喾,下道齐桓B.光绪十七年六月在伦敦使署,公度自序.C.马牛而襟裾..D.朱陆异同,干戈..门户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与现代汉语中的意思最相近的一项是()A.不如见诸行事..之深切著明也B.煤炭居十七..C.虽源流..不异,而所遇不同D.未有不切于人事..者4.对下列句中加点的“之”字的用法,分类正确的一项是()①无往而不著此乐天之.色彩②非是而欲餍阅者之.心③目击之.而身历之.④而悟于张道士之.一言⑤而以道士之言,一朝而舍之.⑥其谁信之.哉⑦而《红楼梦》之.解脱,自律的也⑧彼等明知其害,交施之.而交受之A.①②④/③⑤⑥⑧/⑦B.①②④⑦/③⑤/⑥⑧C.①②④/③⑤⑥/⑦⑧D.①②④⑦/③⑤/⑥/⑧5.下列句子的句式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A.故一优美,一宏壮也B.此子书之一变也C.恐为晏、欧诸公所不许也D.“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寒波澹澹起,白鸟悠悠下。
”无我之境也二、阅读理解(53分)(一)阅读下面的课内文言文,完成6~10题。
(22分)词以境界为最上。
有境界则自成高格,自有名句。
五代、北宋之词所以独绝者在此。
有造境,有写境,此理想与写实二派之所由分。
然二者颇难分别。
因大诗人所造之境,必合乎自然......故也。
..,.所写之境....,.亦必邻于理想有有我之境,有无我之境。
“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
”“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
”有我之境也。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寒波澹澹起,白鸟悠悠下。
”无我之境也。
【测控设计】2018-2019学年高中语文 8.2 麻叶洞天同步练习(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
麻叶洞天一、基础巩固1.对下列各句中的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涧捣.其西,而枣核之支捣:捣毁。
B.妇之炊者停爂.爂:烧火做饭。
C.见余辈皆顶额..称异顶额:以手加额,表示庆幸。
D.前久候以为必堕异吻..异吻:怪物之口。
解析:A项,捣,冲击。
答案:A2.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而”字,用法不同类的一项是( )A.在石隙中转折数级而.下B.由其隙皆可攀跻而.上C.北转而.东D.阔亦如之,然其下甚燥而.平解析:D项中的“而”是连词,表并列;其余为连词,表顺承。
答案:D3.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古今同义的一项是( )A.大岭东转,束涧下流..B.予以为大师..C.其内裂隙既高,东西亦横亘..D.其中..洁净干燥解析:A项,古义:向下流动。
今义:①下游;②卑鄙龌龊。
B项,古义:大法师。
今义:在学问或艺术上有很深的造诣,为大家所尊崇的人。
C项,古义:贯通。
今义:(桥梁、山脉等)横跨;横卧。
答案:D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用法与其他三句不相同的一项是( )A.此必前.通洞外B.大岭东.转,束涧下.流C.樵者腰.镰,耕者荷锄D.乃先以炬入,后蛇.伏以进解析:C项,腰,名词活用作动词,腰里别着。
其他三项属于名词作状语。
答案:C二、阅读鉴赏(一)阅读课内文本,完成第5~8题。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直.北有穴,低仅一尺直:只有。
B.初觅炬倩.导倩:请或央求。
C.可以侧身矫.首矫:抬起。
D.时余所赍.火炬已去其七赍:持,持有。
解析:A项,直,正对着。
答案:A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B.C.D.解析:A项,连词,但,但是。
B项,①介词,到;②介词,在。
C项,①助词,定语后置的标志;②结构助词,的。
D项,①怎么,②为什么。
答案:A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一段中作者说“得麻叶洞”,从“得”字不难看出其欢喜之情溢于言表。
高中语文 直书同步检测试题 新人教版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
高中语文直书同步检测试题新人教版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一、基础巩固1.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夫人禀.五常,士兼百行禀:承受B.如董狐之书法不隐.隐:隐瞒C.足以验世途之多隘.隘:险恶D.历代厚诬,一朝始雪.雪:澄清解析:A项,禀:遵循、秉持。
答案:A2.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古今意思不相同的一项是( )A.故宁顺从以保吉,不违忤..以受害也B.其叙述..当时,亦务在审实C.宁为兰摧玉折,不作瓦砾..长存D.盖烈士..徇名,壮夫重气解析:D项,“烈士”在文中的意思是“有气节、有操守的男子”,现代汉语中的意思是“为正义的事业而牺牲的人”。
答案:D3.下列加点的“之”字,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①人之.所贱,而小人之道也②不践君子之.迹③况史之.为务,申以劝诫④言之.若是,吁可畏乎⑤为于不可为之.时则凶⑥马迁之.述汉非⑦私存《嘿记》之.文⑧虽周身之.防有所不足A.①③④⑥/②⑤⑦⑧ B.①③⑥/④/②⑤⑦⑧C.①④⑧/③⑥/②⑤⑦ D.①④/③⑥/②⑦/⑤⑧解析:①③⑥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④代词,指“直书”这件事;②⑤⑦⑧助词,的。
答案:B4.下列不属于“尊重事实,秉笔直书”表现的一项是( )A.司马迁著《史记》,“不虚美,不隐恶”,被人称为“实录”。
B.齐太史兄弟三人先后被杀,四弟继续书“弑”,终于成功。
C.邵飘萍在“三一八惨案”发生后,坚持披露事实真相,支持民众反帝反军阀斗争。
D.在“文革”中,有些记者不愿与“四人帮”同流合污。
解析:D项,“不愿与‘四人帮’同流合污”不代表“尊重事实,秉笔直书”。
答案:D二、文本研探阅读文本选段,完成5~9题。
夫人禀五常,士兼百行,邪正有别,曲直不同。
若邪曲者,人之所贱,而小人之道也;正直者,人之所贵,而君子之德也。
然世多趋邪而.弃正,不践君子之迹,而.行由小人者,何哉?语曰:“直如弦,死道边;曲如钩,反封侯。
”故宁顺从以.保吉,不违忤以受害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金版学案】2014-2015学年高中语文麻叶洞天同步检测试题新人教版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一、基础巩固1.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束涧下流,夹峙.如门峙:耸立B.水穷于下,窍启.于上启:开启C.初觅炬倩.导,亦俱以炬应倩:依靠D.樵者腰镰,耕者荷.锄荷:背、扛解析:C项,倩:请、央求。
答案:C2.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而”字,用法不同类的一项是( )A.在石隙中转折数级而.下B.由其隙皆可攀跻而.上C.行人之负载者,接踵而.至D.阔亦如之,然其下甚燥而.平解析:D项中的“而”是连词,表并列,其余为连词,表修饰。
答案:D3.下列语句中加点的“以”字,用法不同类的一项是( )A.最后以.重资觅一人 B.余岂能以.身殉耶C.余两人乃以.足先入 D.后蛇伏以.进解析:D项中的“以”是连词,相当于“而”,表修饰,其余为动词,用,使用。
答案:D4.下列语句括号中是省略的部分,补写不正确的一项是( )A.洞口南向,大仅如斗,(我们)在石隙中转折数级而下B.(我)将脱衣入(洞),问余乃(知道我是)儒者,非羽士C.时余所赍火炬已(燃)去其(十分之)七,(我)恐归途莫辨D.兹(你们)安然无恙,非神灵摄服(于你们),(你们)安能得此解析:B项补写的内容不正确,根据前后语境,是那位向导将要脱衣入洞。
答案:B二、文本研探阅读文本选段,完成5~9题。
余两人乃以足先入,历级转窦,递炬而下,数转至洞底。
洞稍宽,可以侧身矫首,乃始以炬前向。
其东西裂隙,俱无入处,直.北有穴,低仅一尺,阔亦如之.,然.其下甚燥而平。
乃先以炬入,后蛇伏以进,背磨腰贴,以身后耸,乃度此内洞之一关。
其内裂隙既高,东西亦横亘,然.亦无入处。
又度第二关,其隘与.低与前一辙,进法亦如之。
既入,内层亦横裂,其西南裂者不甚深,其东北裂者上一石坳,忽又纵裂而起,上穹.下狭,高不见顶。
至此石幻异形,肤理顿换,片窍俱灵。
其西北之峡,渐入渐束.,内夹一缝,不能容炬。
转从东南之.峡,仍下一坳,其底砂石平铺,如涧底洁溜,第.干燥无水,不特免揭厉,且免沾污也。
峡之东南尽处,乱石轰驾,若楼台层叠,由其隙皆可攀跻而上。
其上石窦一缕,直透洞顶,光由隙中下射,若明星钩月,可望而不可摘也。
层石之下,涧底南通,覆石低压,高仅尺许;此必前通洞外,涧所从入者.,第不知昔何以涌流,今何以枯洞也,不可解矣。
5.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直.北有穴,低仅一尺直:只有B.上穹.下狭,高不见顶穹:高广C.其西北之峡,渐入渐束.束:狭窄D.如涧底洁溜,第.干燥无水第:但解析:A项,直:正对着。
答案:A6.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 ①阔亦如之.②转从东南之.峡B.⎩⎪⎨⎪⎧ ①其隘与.低与前一辙②寘诸橐以与.之C.⎩⎪⎨⎪⎧ ①然.其下甚燥而平②东西亦横亘,然.亦无入处D.⎩⎪⎨⎪⎧ ①洞外守视者.,又增数十人②此必前通洞外,涧所从入者.解析:A 项,“之”,①代词,这样;②助词,的。
B 项,“与”,①连词,和;②动词,给。
C 项,“然”,都是连词,表转折关系。
D 项,“者”,①代词,……的人;②代词,……的地方。
答案:C7.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古今意思不相同的一项是( )A .可以侧身..矫首,乃始以炬前向 B .东西亦横亘..,然亦无入处 C .其隘与低与前一辙..D .其底砂石平铺..,如涧底洁溜解析:B 项的“横亘”与现代汉语中的意思不同,这里的意思是“贯通”。
答案:B8.下列对文段有关语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徐霞客和他的随从二人先把脚探进洞中,然后踏着一级一级的石阶,传递着火炬,转了很多个弯儿才到达麻叶洞的洞底。
B .作者在洞中像蛇一样匍匐前进,背部擦着洞壁,腰部贴着地面,身体向后用力翘起,才度过这个里洞的第一关。
C.当作者过了第一关以后,发现那里的石头变化出千奇百怪的形态,纹理也顿时与先前看到的不同,仿佛每一小块儿都具有灵性。
D.叠石的下面,涧底通向南面,覆盖的石头压得很低,仅仅一尺来高;这以前是涧水流入的地方,现在已经干涸了。
解析:C项,“当作者过了第一关以后”表述不当,从下句描写的景物看,应是过了洞中的第二道关口。
答案:C9.把文中画横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其内裂隙既高,东西亦横亘,然亦无入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它那里面的裂缝已高了,东西也贯通了,然而也没有进去的地方。
(2)第干燥无水,不特免揭厉,且免沾污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但干燥没水,不只是避免涉水而过,而且避免了弄脏衣裳。
三、深化扩展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0~14题。
徐霞客者.,名弘祖,江阴梧塍里人也。
高祖经,与唐寅同举除名。
寅尝以倪云林画卷偿博进三千,手迹犹在其.家。
霞客生里社,奇情郁然,玄对山水,力耕奉.母,践更徭役,蹙蹙如笼鸟之触隅,每思飏去。
年三十,母遣之.出游。
每岁三时出游,秋冬觐省,以为.常。
东南佳山水,如东西洞庭、阳羡、京口、金陵、吴兴、武林,浙西径山、天目,浙东五泄、四明、天台、雁宕、南海、落迦,皆几案、衣带间物耳。
有再三至,有数至,无仅一至者.。
其行也,从一奴,或一僧;一仗、一襥被。
不治.装,不裹粮;能忍饥数日,能遇食即饱,能徒步走数百里。
凌绝壁,冒丛箐,扳援下上,悬度绠汲,捷如青猿,健如黄犊。
以崟岩为.床席,以溪涧为饮沐,以山魅、木客、王孙、貜父为伴侣。
粥粥,口不能道词;与之论山经,辨水脉,搜讨形胜,则划然心开。
居平未尝鞶帨为古文辞,行游约数百里,就破壁枯树,燃松拾穗,走.笔为记,如甲乙之簿,如丹青之画,虽才笔之.士无以加也。
游台宕还,过陈木叔小寒山。
木叔问:“曾造雁山绝顶否?”霞客唯唯。
质明已失其所在。
十日而返。
曰:“吾取间道,扪萝上龙湫,三十里有宕焉,雁所家也。
扳绝磴,上十数里,正德间白云、云外两僧团瓢尚在。
复上二十余里,其颠罡风逼人,有麋鹿数百群,围绕而宿,三宿而始下。
”其.与人争奇逐胜,欲赌身命,皆此类也。
已而游黄山、白岳、九华、匡庐,入闽,登武夷,泛九鲤湖;入楚,谒玄岳;北游齐鲁、燕冀、嵩雒;上华山,下青柯枰。
心动趣.归。
则其母正属疾。
啮指相望也。
10.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组是( )A .玄对山水,力耕奉.母 奉:奉养 B .不治.装,不裹粮 治:准备 C .走.笔为记,如甲乙之簿 走:运,拿 D .心动趣.归 趣:情趣解析:D 项,“趣”的意思是“赶快、急速”。
答案:D11.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 ①手迹犹在其.家②其.与人争奇逐胜B.⎩⎪⎨⎪⎧ ①年三十,母遣之.出游②虽才笔之.士无以加也 C.⎩⎪⎨⎪⎧①以崟岩为.床席②秋冬觐省,以为.常 D.⎩⎪⎨⎪⎧ ①徐霞客者.,名弘祖②有数至,无仅一至者.解析:A 项,“其”,①代词,他的,作定语;②代词,他,作主语。
B 项,“之”,①代词,他;②助词,的。
C项,“为”,都是动词,作为。
D项,“者”,①表停顿;②代词,指“山”。
答案:C12.下面六句话分别编成四组,全部表现徐霞客善于游历的一项是( )①奇情郁然,玄对山水②有再三至,有数至,无仅一至者③能遇食即饱,能徒步走数百里④居平未尝鞶为古文辞⑤质明已失其所在。
十日而返⑥其颠罡风逼人,有麋鹿数百群,围绕而宿A.①③④⑥ B.②③⑤⑥C.①②③⑤ D.②④⑤⑥解析:④是写徐霞客的文采情况的,⑥是写雁山山顶情况的,排除这两句即可。
答案:C1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徐霞客奇情充沛,十分喜欢山水。
他种田侍奉老母亲,出钱请人代替服劳役,好像笼子里的鸟一样,窘迫不得舒展,容易触到边沿,经常想着飞走。
从文中的叙述看,徐霞客游览山水很大程度上是天性使然。
B.母亲让他每年的春、夏、秋三季出游,秋、冬天冷的时候,拜望长辈,徐霞客的母亲是一个支持儿子的母亲,她鼓励儿子出游,这对徐霞客的成长来说是十分重要的。
C.他出行,只带着一个奴仆和一个僧人,一根拐杖,一个包袱。
不刻意整束行装,不包裹食物;能忍受饥饿几天不吃饭,能遇到什么食物就吃什么食物,并能吃饱,能徒步跑几百里。
D.游览天台山、雁荡山回来,拜访陈木叔在临海的住处。
陈木叔问他:“到过雁荡山的最高峰吗?”徐霞客不敢肯定地回答。
于是他又重新返回雁荡山,十天后回来把山顶的情况说给陈木叔听。
解析:C项,“只带着一个奴仆和一个僧人”错,应是“只带一个奴仆,有时是一个僧人”。
答案:C14.把文中画横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霞客生里社,奇情郁然,玄对山水,力耕奉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与之论山经,辨水脉,搜讨形胜,则划然心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心动趣归。
则其母正属疾。
啮指相望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在这三个被翻译的语句中,重点是文言实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