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高三化学二轮复习专题:实验化学解析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验化学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7小题,共28分)

1.下列实验“操作和现象”与“结论”对应关系正确的是( )

操作和现象结论

A

向装有Fe(NO3)2溶液的试管中加入稀H2SO4后,在试管口观察到红

棕色气体

HNO3分解生成了NO2

B

向淀粉溶液中加入稀H2SO4,加热几分钟,冷却后再加入新制

Cu(OH)2浊液,加热,没有砖红色沉淀生成

淀粉不一定没有水解

C

向无水乙醇中加入浓H2SO4,加热至170℃产生的气体通入酸性

KMnO4溶液,红色褪去

使溶液褪色的气体是乙烯

D

常温下,向饱和Na2CO3溶液中加少量BaSO4粉末,过滤,向洗净的

沉淀中加稀盐酸,有少量气泡产生

证明常温下K SP(BaSO4)>

K SP(BaCO3)

A. A

B. B

C. C

D. D

【答案】B

【解析】解:A.装有Fe(NO3)2溶液的试管中加入稀H2SO4后,酸性条件下亚铁离子与硝酸根离子发生氧化

还原反应生成NO,NO被氧化为二氧化氮,可知结论不合理,故A错误;

B.淀粉水解后在碱性条件下检验葡萄糖,则没有加碱不能检验,由操作和现象可知淀粉不一定没有水解,

故把正确;

C.乙醇易挥发,乙醇、乙烯均使高锰酸钾褪色,则该实验不能说明有乙烯生成,故C错误;

D.向饱和Na2CO3溶液中加少量BaSO4粉末,Qc(BaCO3)>Ksp(BaCO3),则生成BaCO3,碳酸钡与盐酸反

应生成气体,该实验不能比较K SP(BaSO4)、K SP(BaCO3),故D错误;

故选B。

A.装有Fe(NO3)2溶液的试管中加入稀H2SO4后,酸性条件下亚铁离子与硝酸根离子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

NO,NO被氧化为二氧化氮;

B.淀粉水解后在碱性条件下检验葡萄糖;

C.乙醇易挥发,乙醇、乙烯均使高锰酸钾褪色;

D.向饱和Na2CO3溶液中加少量BaSO4粉末,Qc(BaCO3)>Ksp(BaCO3),则生成BaCO3,碳酸钡与盐酸反

应生成气体。

本题考查化学实验方案的评价,为高频考点,把握物质的性质、反应与现象、沉淀生成、实验技能为解答

的关键,侧重分析与实验能力的考查,注意实验的评价性分析,题目难度不大。

2.下列实验操作能达到实验目的是( )

选项实验目的实验操作

A配制SnCl2溶液将SnCl2固体溶于适量的蒸馏水

B AlCl3溶液制备无水AlCl3向AlCl3溶液中加入盐酸后直接蒸干

C检验溶液中的SO42−离子向溶液中加入盐酸酸化的氯化钡溶液

D

除去KNO3固体中少量的

NaCl

将固体溶解后蒸发浓缩,冷却结晶,过滤、洗

涤、干燥

A. A

B. B

C. C

D. D

【答案】D

【解析】解:A.配制SnCl2溶液时,先将SnCl2溶于适量稀盐酸,可抑制Sn2+水解,而最后加入少量的锡粒,

作还原剂,防止Sn2+被氧化为Sn4+,故A错误;

B.HCl易挥发,向AlCl3溶液中加入盐酸后直接蒸干,无法制备无水AlCl3,故B错误;

C.检验溶液中的SO42−离子,向溶液中加入盐酸酸化的氯化钡溶液,生成的沉淀可能为AgCl,干扰了检验结

果,无法达到实验目的,故C错误;

D.KNO3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大,而NaCl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不大,可将固体溶解后蒸发浓缩,冷却结晶,

过滤、洗涤、干燥的方法除去KNO3固体中少量的NaCl,故D正确;

故选D.

A.Sn2+水解,且Sn2+易氧化为Sn4+,应该用稀盐酸配制,再加入少量锡粒;

B.氯化氢易挥发,加热氯化铝溶液最终得到氢氧化铝,无法获得氯化铝;

C.应该先加入盐酸,然后再加入氯化钡溶液,否则生成的沉淀可能为氯化银;

D.硝酸钾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大,而NaCl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不大,则利用冷却、结晶法分离.

本题考查了化学实验方案的评价,题目难度中等,涉及盐的水解原理、离子检验、物质分离与提纯等知识,

明确常见化学实验基本操作方法为解答关键,试题培养了学生的分析能力及化学实验能力.

3.某溶液中有Mg2+、Fe2+和Al3+三种离子,若向其中加入过量的氢氧化钠溶液,微热并搅拌,再加入过

量盐酸,溶液中大量减少的阳离子是( )

A. Al3+

B. Mg2+

C. Fe2+

D. 三种离子都减少

【答案】C

【解析】解:混合溶液中加入过量的NaOH并加热时,生成Mg(OH)2、Fe(OH)2沉淀和NaAlO2,

Fe(OH)2沉淀在空气中不稳定,迅速氧化生成Fe(OH)3,

再向混合物中加入过量盐酸,则Mg(OH)2、Fe(OH)3和NaAlO2与过量酸作用分别生成MgCl2、AlCl3、FeCl3,

则减少的离子主要有:Fe2+,

故选C.

Fe2+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的Fe(OH)2沉淀在空气中不稳定,迅速氧化生成Fe(OH)3,则Fe2+减少,以

此来解答.

本题考查离子之间的反应,明确阳离子与碱反应后的生成物的性质及生成物与酸的反应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注意亚铁离子易被氧化是学生解答中容易忽略的地方.

4.下列实验现象和结论都正确的是( )

选项实验操作现象结论

A将SO2通入酸性高锰酸钾溶液高锰酸钾溶液紫色

褪色

SO2具有漂白性

B向某溶液中滴加KSCN溶液溶液显红色原溶液中有Fe3+无Fe2+

C 将稀硫酸滴入碳酸钠溶液中产生的气体通入硅酸钠

溶液

有白色沉淀生成

证明非金属性S>C>

Si

D 用坩埚钳夹住一小块用砂纸仔细打磨过的铝箔在酒

精灯上加热

熔化后的液态铝滴

落下来

金属铝的熔点较低

A. A

B. B

C. C

D. D

【答案】C

【解析】解:A.将SO2通入酸性高锰酸钾溶液,二者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二氧化硫表现了还原性,故A错误;

B.向某溶液中滴加KSCN溶液,溶液显红色,能够证明原溶液中有Fe3+,但无法判断是否含有Fe2+,故B 错误;

C.将稀硫酸滴入碳酸钠溶液中产生的气体通入硅酸钠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说明酸性:硫酸>碳酸>硅酸,则非金属性S>C>Si,故C正确;

D.将铝箔用坩埚钳夹住放在酒精灯火焰上加热,铝和氧气反应生成了氧化铝,形成氧化膜,三氧化二铝的熔点高于铝的熔点,包住了熔化的铝,所以加热铝箔的时候铝熔化了但是不会滴落,故D错误;

故选C。

A.二氧化硫被氧化,表现了还原性;

B.只能说明溶液中含有铁离子,无法判断是否含有亚铁离子;

C.最高价含氧酸的酸性越强,对应非金属的非金属性越强;

D.氧化铝熔点较高,铝熔化了不会滴落。

本题考查化学实验方案的评价,题目难度不大,涉及漂白性、离子检验、非金属性强弱比较等知识,明确常见元素及其化合物性质为解答关键,试题培养了学生的分析能力及综合应用能力。

5.下列有关实验现象和解释或结论都正确的选项是( )

选项实验操作现象解释或结论

A把SO2通入紫色石蕊试液中紫色褪去SO2具有漂白性

B把浓硫酸滴到pH试纸上试纸变红浓硫酸具有酸性

C将充满NO2的密闭玻璃球浸泡在热水中红棕色变浅

反应2NO2⇌

N2O4的△H<0 D向AgCl沉淀中滴加KI溶液

白色沉淀

变为黄色

溶度积:AgI比

AgCl更小

A. A

B. B

C. C

D. D

【答案】D

【解析】解:A.SO2通入紫色石蕊试液,溶液变红,与二氧化硫为酸性氧化物的性质有关,故A错误;

B.浓硫酸滴到pH试纸,试纸变黑,与浓硫酸的脱水性有关,故B错误;

C.充满NO2的密闭玻璃球浸泡在热水中,颜色加深,说明升高温度平衡向生成二氧化氮的方向移动,则

2NO2⇌N2O4的△H<0,故C错误;

D.向AgCl沉淀中滴加KI溶液,白色沉淀变为黄色,说明AgI比AgCl溶度积更小,故D正确;

故选D。

A.SO2通入紫色石蕊试液,溶液变红;

B.浓硫酸滴到pH试纸,试纸变黑;

C.充满NO2的密闭玻璃球浸泡在热水中,颜色加深,说明升高温度平衡向生成二氧化氮的方向移动;

D.沉淀总是向更难溶的方向转化。

本题考查化学实验方案的评价,为高频考点,涉及物质的性质、化学平衡等知识,把握物质的性质、反应原理为解答的关键,侧重分析与实验能力的考查,题目难度不大。

6.下列实验对应的结论或操作正确的是( )

A B C D

能证明非金属性

Cl>C>Si

实验室制纯净干燥的

乙炔

分离出苯酚与酒精溶液

中的苯酚

实验室用大理石和稀盐酸制

备二氧化碳

A. A

B. B

C. C

D. D

【答案】D

【解析】解:A.装置中盐酸和碳酸钠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只能说明盐酸酸性比碳酸强,但不能说明氯的非金属性强,二氧化碳通入硅酸钠能生成硅酸能说明碳酸酸性强于硅酸,碳酸和硅酸都是最高价含氧酸,能证明碳非金属性强于硅,故A错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