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商隐、杨亿两首无题诗比较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兩首《無題》詩的比較
(一)李商隱無題詩的特點 1、意境:朦朧美、追求細美幽約的美。
2、象征寄託:對藉以寄託的人物情事描繪的生動性;作品本身性質的兩重性;寄託內容的抽象性;寄託 方式的整體性。
3、比興與用典:傳統比興方式(借物象來托寓某種具體的觀念和人事)與自己所創造的新的比興方式 (通過詩歌的藝術形象來寄寓、傳達某些微妙而不易明言的人生體驗和情緒心理)的混用。同時,詩人 好用典,以用意隱晦的事典文字造就出委婉深曲的朦朧深邃感。
詩歌分析:
首聯以夢起筆,懷王與神女相會即指女主人公夢中與心上人相會, 夢醒後,兩人依舊相隔萬裏。頷聯“桂魄漸虧”、“蕉心不展”都是實景, 但在主人公的眼裏,都帶上了“愁”和“怨”的色彩。同時,“漸虧”和 “不展”也暗示主人公的自身情況,愁緒使人逐漸憔悴。頸聯寫主人公愁 苦的原因:兩人心意相通,卻因對方不在身邊而不能傾吐對心上人的愛戀。 尾聯直接表達主人公的情感無從寄託,只能彈琵琶排遣孤寂無聊的心緒, 因心上人不在身邊,也沒有心思梳妝打扮。
2、在象征寄託上,雖然表達了同樣的情感主題,但李詩更顯蘊藉婉轉,寄託遙深。李詩開篇即言“來是空言去絕蹤”, 讓人感到無限的悲傷;尾聯“劉郎已恨蓬山遠,更隔蓬山一萬重”,由悲傷到絕望,蓬山已是縹緲無望,更何況與相 思之人的距離比蓬山還遙遠。此中的哀傷絕望比楊詩普通的“愁”、“怨”、“恨”更加深沉悲切。進一步想,這不 僅是一種對愛人的思而不得,更有世間萬事萬物皆思而不得的共通感。楊詩則主要停留在簡單的男女相思之情上,詩 中的“恨”不及李詩深沉豐富。
詩歌分析:
這首無題寫一位男子對遠隔天涯的所愛女子的思念。“夢為遠別”四字是一篇眼目。全詩就是圍繞著 “夢”來抒寫“遠別”之情的。不過它沒有按照遠別、思念、入夢、夢醒的順序來寫,而是先從夢醒時的情 景寫起,然後再將夢中和夢後(頷聯)、實境與幻覺(頸聯)糅合在一起抒寫,最後才點明蓬山重隔,歸結 到遠別之恨。
二、《無題》楊億
巫陽歸夢隔千峰,辟惡香銷翠被濃。桂魄漸虧愁曉月,蕉心不展怨春風。 遙山黯黯眉長斂,一水盈盈語未通。漫託鹍絃傳恨意,雲鬟日夕似飛蓬。
注釋: 巫陽歸夢隔千峰:楚襄王夢見巫山神女事。見宋玉《高唐賦》、《神女賦》。 辟惡:《本草》:“麝香辟惡。”辟惡用來祛除惡氣。 南朝梁簡文帝《箏賦》:“年年花色好,足侍愛君 旁。影入著衣鏡,裙含辟惡香。鴛鴦七十二,亂舞未成行。” 桂魄漸虧愁曉月:月中有桂樹,故古人稱月為桂魄。桂魄指月亮。王維詩:“桂魄初生秋露微。”並化用 李商隱詩歌內容,《無題▪重幃深下莫愁堂》:“月露誰教桂葉香”,《對雪》有:“侵夜可能爭桂魄”。 《詩經·小雅》:“如月之恆疏,十五十六日月體滿,從此後漸虧,至晦而盡。” 蕉心不展怨春風:化用李商隱《代贈二首》“芭蕉不展丁香結,同向春風各自愁”。 遙山黯黯眉長斂:遙山即遠山也。《西京雜記》載司馬相如之妻卓文君眉如遠山,稱“遠山眉”。韋莊《荷 葉杯》詞雲:“一雙愁黛遠山眉,不忍更思。”以遠山比眉是自古有之。 一水盈盈語未通:《古詩十九首》“盈盈一水間,脈脈不得語”,李商隱《無題》“車走雷聲語未通”,都是 寫女子傳情不得的苦衷。 鹍弦:鹍雞,古代指像鶴的一種鳥。鹍弦,用鹍雞筋作的琵琶弦,《樂府雜記》:“賀懷智以鹍雞筋作琵 琶弦,用鐵撥彈。” 雲鬟日夕似飛蓬:《詩經·衛風·伯兮》“自伯之東,首如飛蓬。豈無膏沐,誰適為容。”
五、對楊億《無題》詩的評價
楊億此詩用典貼切,對仗工整,語言華麗。詩中的物象能和詩人的情感貼合,表達出真摯動人的情感, 總體上有著較高的藝術成就。但全詩用典過多,文辭繁富,沒有李商隱詩流暢自然的感覺,詩歌情感也較 李商隱單薄,餘韻不足。對於李商隱無題詩中更深層次的表達,如用典的自然無跡創造出的情感氛圍、象 征寄託達到的更加豐富多層的情感表達等,楊億雖然注意到了,也在努力地追求,但仍就無法達到李詩渾 然無跡、深切感人的深度。這些大概與詩人本身的性格特點、經歷遭際還有時代特點都有關係。
楊億(974~1021),字大年,建州浦城(今屬福建)人。太宗雍熙元年(984)年十一,召試詩賦,授 秘書省正字。淳化三年(992)賜進士及第(《宋會要輯稿》選舉九之一),遷光祿寺丞。四年,直集賢 院。至道二年(996)遷著作佐郎。真宗即位初,預修《太宗實錄》。咸平元年(998)書成(《直齋書 錄解題》卷四),乞外補就養,知處州。三年,召還,拜左司諫。四年,知制誥(《武夷新集》自序)。 景德二年(1005)與王欽若同修《冊府元龜》(《直齋書錄解題》卷一四)。三年,爲翰林學士。大中 祥符六年(1013)以太常少卿分司西京(《續資治通鑑長編》卷八○)。天禧二年(1018)拜工部侍郎。 三年,權同知貢舉,坐考成就差謬,降授秘書監。四年,復爲翰林學士,十二月卒,年四十七。謚文 (《宋會要輯稿》禮五八之三)。所著《括蒼》、《武夷》、《潁陰》等集共一九四卷。傳世有《武夷 新集》二十卷,另編有《西崑酬唱集》二卷。《宋史》卷三○五有傳。
古 物
语
李商隱、楊億無題詩比較
目錄
一、詩人簡介 二、楊億《無題》 三、李商隱《無題》 四、兩首《無題》詩的比較 五、對楊億《無題》詩的評價 六、參考文獻
一、詩人簡介
李商隱(約813—約858),字義山,號玉谿生,懷州河內人(今河南沁陽人)。開成進士,曾任縣尉、 秘書郎和東川節度使判官等職。因受牛李黨爭影響,被人排擠,潦倒終身。所作詠史詩多托古以諷; “無題”詩也有所寄寓,至其實際含義,諸家所釋不一。擅長律、絕,富於文采,具有獨特風格,然有 用典太多、意旨隱晦之病。有《李義山詩集》。(新、舊《唐書》本傳、《唐才子傳》卷七)
3、在意象組合與創造上,雖然都注重“以心象融鑄物象”的形象構成方式,但李詩更好地運用了虛實相生的手法,使 無題詩顯得迷離夢幻,詩歌將幻景與實景交織,將幻景與實景對比,在這種張力下將幻夢中美好與夢醒後的痛苦和悵 惘一一呈現,讓人痛徹心扉。楊詩雖然也注意到將自我情感賦予物象,但整體稍微缺乏這種虛實對比的迷離和渾然一 體的效果。
繡芙蓉:《李商隱詩歌集解》:“羽帳、被褥均可繡芙蓉圖案。此言‘麝香微度’,指被褥為宜。”
“劉郎”句:《李商隱詩歌集解》:“劉郎、蓬山雖用漢武求仙事,然僅取其字面,實兼用劉晨、阮 肇事。傳東漢永平中,剡縣人劉晨、阮肇入天臺山採藥迷路,遇二仙女,被邀至仙洞。半載後返故里, 子孫已七世。後重入天臺山訪女,蹤跡渺然。”此以劉郎自指,蓬山指對方所居之處,二句謂劉郎已 恨仙凡路隔,蓬山渺不可即,更那堪遠隔萬重蓬山乎?
4、意象的組合方式與創造:“以心象融鑄物象”
(二)共同點 1、都是七律。
2、都認為是寫男女情愛相思的詩歌,均以夢開篇,表達的情感是兩人分別之後的相思。都具有意境朦朧 美的特點。
3、在語言風格上都追求麗藻,用事頗多。
(三)不同點
1、在結構上,雖然都以夢開篇,但李詩較楊詩更為曲折婉轉。李詩圍繞著“夢”來抒寫“遠別”之情的。不過它沒有 按照遠別、思念、入夢、夢醒的順序來寫,而是先從夢醒時的情景寫起,然後再將夢中和夢後、實境與幻覺糅合在一 起抒寫,最後才點明蓬山重隔,歸結到遠別之恨,李詩創造出一種疑夢疑真、亦夢亦真的藝術境界。楊詩則是按照遠 別、思念、入夢、夢醒的順序來寫,未曾打破時間順序,平鋪直敘的手法,以致全詩缺少李詩那種迷離恍惚的情懷。
首句說當初遠別時對方曾有重來的期約,結果卻徒為空言,去後便杳無蹤影;緊接著卻宕開寫景, “月斜樓上五更鐘”,寫夢醒後的情景:遠別經年,無緣會合,夜來入夢忽得相見,一覺醒來,卻蹤跡杳然, 只見朦朧斜月空照樓閣,遠處傳來悠長而淒清的曉鐘聲。夢醒後的空虛證實了夢境的虛幻,正是鐘聲打破了 虛幻,也更加強了“來是空言去絕蹤”的感受。頷聯先追憶了夢中場景,夢中相會又相別,忍不住啼喚,主 人公更加悲泣傷心。於是才會在夢醒後急切地給對方寫信,主人公在強烈思念之情驅使下奮筆疾書,處於一 種不由自主的狀態,這正是所謂“書被催成”,“書被催成”之後,才意外地發現原來連墨也成磨濃,這種 描寫十分的生動傳神,更反映了主人公的相思的銘心刻骨。頸聯對室內環境氣氛的描繪渲染,是實境與幻覺 的交融,很富有象征暗示色彩。殘燭的餘光半照著用金錢繡成翡翠鳥圖案的帷帳,芙蓉褥上似乎還依稀浮動 著麝熏的幽香,剛剛消逝的夢境和眼前所見的室內景象在朦朧光影中融為一片,分不清究是夢境還是實境。 燭光半籠,室內若明若暗,恍然猶在夢中;麝香微淡,使人疑心愛人真的來過這裏,還留下依稀的餘香。 (金翡翠、繡芙蓉本是往昔美好愛情生活的象征,此處便成了離恨的觸媒,索寞處境的反襯。)然而幻覺一 經消失,隨之而來的便是室空人杳的空虛悵惘,和對方遠隔天涯、往事不可複尋的感慨。尾聯借劉晨重尋仙 侶不遇的故事,點醒愛情阻隔,“已恨”“更隔”,層遞而進,突出了阻隔無從度越之恨。
王文君.《李商隱無題詩研究綜述》,《河西學 院學報》,2015年04期。
六、參考文獻
(唐)李商隱著,劉學鍇、余恕誠著.《李商隱詩 歌集解》.中華書局.1988
放 花
(宋)楊億編,王仲犖注.《西昆酬唱集注》.中華 書局.1980
灯 百度文库學鍇.《李商隱詩歌研究》》.安徽大學出版
社.1998
陳伯海著.《陳伯海文集》.上海社會科學院出版 社.2015
張宗福.《論李商隱無題詩的內在意蘊》,《西 華師範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6年 第6期。
三、《無題》李商隱
來是空言去絕蹤,月斜樓上五更鐘。夢為遠別啼難喚,書被催成墨未濃。 蠟照半籠金翡翠,麝熏微度繡芙蓉。劉郎已恨蓬山遠,更隔蓬山一萬重。
注釋: 金翡翠:《李商隱詩歌集解》:“以金繡成翡翠鳥圖樣之帷帳。帷帳上部為燭照所不及,故曰:‘半 籠’。或曰金翡翠指有翡翠鳥圖樣之羅罩,眠時用以罩在燭臺上掩暗燭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