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升格本科院校英语教师语用能力调查研究_陈锋_杨秋萍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升格本科院校英语教师语用能力调查研究
陈锋,杨秋萍
(广西民族师范学院外语系,广西崇左532200)
摘要:培养学生的语用能力是英语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而在外语课堂环境下,学生语用意识的培养和语用能力的提高主要依赖教师的教学。

通过问卷的形式对目前新升本科院校外语系教师的英语语用能力进行调查,结果发现目前一些新升本科院校部分英语教师的语用能力不高,仍需要加强学习,以利于英语教学质量的提高和应用型人才的培养。

关键词:英语语用能力;语用语言能力;社交语用能力;英语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8891(2014)03-0082-03
A Report on English Teachers’Pragmatic Competence in a Newly-Authorized College
CHEN Feng,YANG Qiu-ping
(Department of Foreign Languages,Guangxi Normal University for Nationalities,Guangxi Chongzuo,532200)
Abstract:This article investigates some English teachers’pragmatic competence including pragamalinguistics and sociopragmatics by using a test paper.Then,the results of the test were analyzed and discussed from social and cultural differences.Finally,it puts forward some suggestions on how to improve English teachers’pragmatic competence.
Key words:English pragmatic competence,pragmalinguistics,sociopragmatics,English teaching,teacher
在英语教学中,除了进行语音、词汇、语法、语义等语言系统的教学外,还应注重语言使用规则的教学。

语言使用本身也是有规则可循的。

语言使用除了受到自身语言规则的影响之外,还受到社会因素的影响。

比如,年龄、社会阶层、教育背景、性别等因素。

教师在英语课堂教学中处于主导地位。

在外语环境下,学生语用意识的培养和语用能力的提高主要依赖教师的教学。

因此教师自身语用能力的高低对于学生语用能力的提高就具有关键意义。

一、语用能力
从以往对于语用能力的论述,可以看出对于什么是语用能力,人们有不同的见解。

Canale和Swain指出语用能力是社会语言能力的一部分,而社会语言能力、语法能力、策略能力又是交际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1]1-47。

Thomas在研究跨文化语用失误时指出语用能力由两部分组成:语用语言能力(pragmalinguistics)和社交语用能力(sociopragmat⁃ics)[2]91-112。

刘绍忠认为语用能力是听话人对语境的认识能力和在对语境认识的基础上理解别人意思和意图的能力,并且能够准确表达自己的意思和意图的能力[3]24-31。

以上对于语用能力的论述可以说是角度各异,但Thom⁃as对于语用能力的定义影响较大。

比如,何自然和阎庄的中国学生在英语交际中的语用失误——汉英语用差异调查,就是根据他们的定义而设计的[4]52-57。

此文也是立足于Thom⁃as对语用能力的划分,通过问卷形式调查了新升格本科院校英语教师的英语语用能力。

二、测试情况
测试的对象是某新升格本科院校外语系的一些英语教师。

利用了一次会议间隔时间,恳请一些出席会议的教师帮忙填写了问卷调查。

在对教师发放问卷之前,先对学生进行了两次预测,发现了一些问题。

最后就问卷的题量和难度进行了调整。

因为教师平时很忙,所以问卷的题量不能太大,不能占用教师太多的时间,否则教师的配合度就会降低,影响问卷
的效果。

难度上要适中并且符合语言使用实际情况。

比第31卷第3期广西民族师范学院学报Vol.31No.3
收稿日期:2014-01-03
基金项目:本研究是广西民族师范学院科研基金资助项目的成果之一,项目编号:2012XYYB201。

作者简介:陈锋(1982—)男,安徽蚌埠人,广西民族师范学院外语系讲师,研究方向为语言学,语用学、社会语言学和英语教学;杨秋萍(1982—),女,甘肃天水人,广西民族师范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二语习得,语料库语言学。

-
-82
如,何自然和阎庄的中国学生在英语交际中的语用失误——汉英语用差异调查,不定项选择题难度太大,学生的正确率只达到了46%。

此次问卷采用了其中的一些题目进行
测试,发现有些题目正确率达到了100%,有的则是0。

这表明题目编排没有区分度,调查结果可信度较低。

在对学生语用能力进行测试时,笔者曾采用综合表现评价法——详细内容请参考《新升格本科院校非英语专业大一学生中介语社交语用能力调查研究》[5]146-148。

通过让学生就一个给定话题自编并表演对话的方式来评价学生的语用能力。

这样可以了解言语行为的全貌。

但对老师却没有采用综合表现评价法的条件。

虽然这是一个非常好的方法。

笔者最终采用了选择题和填空题相结合的方式设计了问卷。

发放问卷37份,最后收上来30份有效问卷。

下面笔者将根据测试结果对问卷进行分析。

测试项目系列1,教师社交语用能力调查:称呼语的使用。

例题1.A girl meets her teacher.
Xiao Yun:a.“Good morning ,teacher.”
b.“Good morning ,Mr Lou!”
这道题属于日常生活中最为常见的问候语。

反映了中英招呼语使用上的差异。

在英语文化中,人们可以直呼对方的名字,或者Miss/Mr/Mz 加姓氏亦可,或者使用Sir/Mad ⁃am 。

在问卷调查中,有3个老师,选了a ,占到了10%.这个用法有广泛争议,曾出现在中学英语教材中,被广泛使用。

李悦娥指出这个表达方式不够恰当,有时会被对方误以为忘记了自己的姓名,而显得不够礼貌[6]28-31。

出现这种社交语用失误,表面上看是因为英汉在称呼语上差异。

但深层次上却反映了不同的文化信念。

当然也是由于传统英语教学不注重语言使用规则的教学,课本的编排上也有许多不符合英语实际的表达。

以至于使一些老师在面对跨文化交际的语境中,至今还受到汉语负面迁移的影响。

从文化上看,中国属于集体主义文化。

在这种文化影响下,人们重视自己在集体中的位置和与他人的关系,人们通过使用适当的称呼语,来表明自己与对方的关系,在集体中的地位。

比如,在中国亲属关系称呼语使用泛化现象,也就是利用称呼语来称呼非亲属成员。

大伯可以称呼所有与自己父亲同辈年长者。

英语国家文化主要属于个人主义文化,在这种文化中,人们以个人为中心,强调独立自主,追求人人平等。

中国文化属于高权力距离文化。

张红玲指出有三种关系可以作为衡量一个社会权力高低的标准,即父母和子女,教师和学生,上级和下级之间的关系[7]36-37。

在中国,尊敬父母、老师和上级是传统美德。

天地君亲师。

在中国,老师的称呼目前也出现泛化的倾向。

称呼对方老师是对对方非常的尊重,把对方放到了仅次于亲人的位置。

而英语
国家文化则属于低权力距离文化。

在这样的文化影响下,大家是平等的,朋友般的关系。

这种文化反映在称呼语上,就是英语国家的人们可以直呼权力高于自己的人,而在中国则是一种冒犯。

因此,在进行跨文化交际时,一定要注意母语文化与目的语文化之间的差异。

这种差异植根于民族文化信念系统,体现于日常语言使用之中。

测试项目系列2,社交语用能力和语用语言能力:言语行为的使用。

例题2、你和你的朋友在上自习,你要写东西,发现自己忘了带笔,你朋友正好有一只钢笔,你需向你的朋友借一只钢笔。

你会说(请用英语写下):_____.
在表达这个“请求”时,有18个老师使用了规约性间接请求言语行为,例如,Can/May you lend me your pen?或者是,Can/May i use/borrow your pen?即通过询问的方式来表达请求。

这种表达方式较为礼貌,一般不用于朋友之间。

朋友之间,在两人关系比较融洽的情况下,我们一般用直接请求言语行为:Give me a pen.即可。

很多老师使用这类规约性间接请求言语行为,表明他们没有意识到要在不同的情境下使用不同的言语行为。

根据Austin 和Searle 的言语行为理论,可以将言语行为分为三类:直接言语行为、规约性间接言语行为和非规约性间接言语行为[8][9]30-57。

规约性间接言语行指那些由于社会和文化的规约,某些言语行为已经固化为另一种言语行为。

例如,在听到下面这个句子时,听话人已不关注其字面意义“询问”,而是把它当成一种“请求”:Can you lend me a pen?只要对其字面意义做一般性推断就可推出其言外之力。

然而非规约性间接言语行为还没有固化为另一种言语行为,听话人无法从语言形式本身推断说话人意义,只能借助语境进行推断。

例如:I want to write a paper ,but where is my pen?此话语的暗含意义无法从其字面意义中直接得出,话语的语言形式本身也无特别明显的特征,听话人只能结合语境,通过推理才有可能确定话语的真正含义。

现将请求言语行为按礼貌程度举例如下(一般情况下,句子结构越复杂,就越礼貌):
1.Give me a pen.
2.Can you lend me a pen?
3.I want to write a paper ,but where is my pen?
人们在日常交际中,一般根据说话人与听话人之间的社会距离远近、社会权力高低和言语行为本身的强加度等来选择相应的表达方式。

所以根据给定语境,一般来说Give me a pen.是恰当的表达。

但一些老师,忽视了这些社会因素,犯了社交语用失误。

同时,在图书馆一般要求保持安静,考虑到这个因素,笔者认为1也是最恰当的。


2014年第3期
06月25日出版陈锋,杨秋萍新升格本科院校英语教师语用能力调查研究-
-83
时,笔者发现一些老师,在各种请求语境下使用的都是归约性间接言语行为,语言使用比较单一,也反映了语言语用能力出现了石化现象。

从以上分析,可以得出这样一个结论,那就是外语系大部分教师的语用能力还是较高的。

但部分老师的语用能力有待提高。

外语系教师在语言能力上已经达到了较高的水平,很多人都通过了专业四级和八级的考试,但英语社交语用能力不高。

这反映了外语学习环境下,语用能力并不是随着语言能力的提高而提高,整体上滞后于语言能力。

对于这种情况,原因是多方面的。

首先是传统英语教学遗留下来的问题。

传统英语教学中,教师只注重语言知识的讲授,注重语音、词汇、语法、语义等教学,没有注意到语用知识的教授和学习。

注重听说读写译技能的提高,忽视了英语实际使用能力的培养。

这个通过对教材语用知识的考查可以看出。

目前很多英语教材,语用知识比较少也不够合理。

李怀奎认为,因为英语在中国是外语,学习者语用输入比较贫乏,建议在教材的编写上适当增加语用方面的相关知识[10]254。

其次是对于较落后地区的学校,很难有机会与英语本族语使用者深入交流。

并且教师本身语用能力不高,语用意识不强,对于学生的语用能力的培养就很难去做,即使做了成效也不会高。

三、如何提高教师语用能力
对于如何提高教师的语用能力,笔者提出以下三点建议:
首先,希望国家相关部门,或一些有实力的研究机构能够根据实际的语料,分类整理相应的英语语用语料库,供教师免费使用和检索。

其次,相关教师就语用能力进行中外的合作研究。

英语学习者在跨文化交际中是否得体的使用英语,英语本族语使用者最清楚。

可以与中国的留学生和外籍教师,还有其他工作人员合作,就中国人英语使用中出现的语用失误,进行记录,写下错误的原因,英语本族语使用者是如何使用的,或回答的。

这样最后将这些材料整理成书,供中国的英语教师使用。

同时,按照语言的难易度,分类,编入到中学教材,供学生使用。

最后,要培养教师的语用意识、跨文化交际意识、文化差异意识和增强科研意识。

有了语用意识、跨文化交际意识、文化差异意识,教师才会在日常的生活和工作中,留意汉语和英语的语用差异。

有了科研意识,才能够就汉语和英语的语用差异,收集材料、发现差异、找出规律、应用于教学,最终提高整个英语教学的效率,使学生的交际能力达到更高水平。

四、结束语
对于学生英语语用能力研究的文献很多,而对于教师的研究却很少。

殊不知,教师的英语语用能力的高低对于学生英语语用能力的提高起着关键性的作用,尤其是在外语环境下,学生主要依赖课堂输入。

教师英语语用知识的匮乏,直接影响了英语语用教学的效果。

从调查结果来看,教师总体上的英语语用能力较高,但部分教师有待提高。

这就要求这些教师除了完成自己专业领域的教学科研外,还应注重对语言的研究,尤其是语言使用规律的把握。

参考文献:
[1]Canale,M.,&Swain,M.Theoretical bases of communica tive approaches to second language teaching and testing[M]. Applied Liguustics,1980.
[2]Thomas,J.Cross-cultural pragmatic failure[J].Applied Linguistics,1983(4).
[3]刘绍忠.语境与语用能力[J].外国语.1997(3).
[4]何自然,阎庄.中国学生在英语交际中的语用失误——汉英语用差异调查[J].外语教学与研究,1986(3).
[5]陈锋,邓大飞.新升格本科院校非英语专业大一学生中介语社交语用能力调查研究——以“请求”言语行为使用为例[J].黑河学刊,2013.
[6]李悦娥.“招呼语”语用失误分析及策略研究[J].外语与外语教学,1998(11).
[7]张红玲.跨文化外语教学[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7.
[8]Austin,J.L.How to do things with words[M].New York: 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62.
[9]Searle,J.R Expression and Meaning:Studies in the Theory of SpeechActs[M].Cambridge:CambridgeUniversityPress,1979.
[10]李怀奎.第二语言语用能力研究理论与实践[M].上海:上海交
通大学出版社,2013.
责任编辑:谢雪莲
第31卷广西民族师范学院学报(总第92期)
-
-8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