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环境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究 黎泳伦

合集下载

环境工程专业人才培养路径探究

环境工程专业人才培养路径探究

环境工程专业人才培养路径探究作者:李珊珊来源:《卷宗》2016年第11期摘要:随着人类的文明进步,自然生态不断招到破坏,环境问题逐渐得到重视,人们的环保观念开始不断增强,环保事业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和环保相关的职业越来越受到重视和关注。

在这样的大背景下,中职环境工程专业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空间,逐步向国际化、现代化和综合化迈进。

本文以环境工程专业的未来发展为切入点,详细的阐述了环境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方法和途径。

关键词:环境工程专业;发展趋势;人才培养;方法和途径环境问题成为现代人必须面对的首要问题。

与环境相关的产业和专业,都炙手可热。

要想从根本上解决环境破坏带来的困扰,不但要让人们了解环境保护的重要性,爱护我们的自然环境,还要研发环保产品和掌握环保技术,控制环境污染的蔓延,改善人类生存的环境问题。

这些技术的取得都离不开专业技术人才的培养。

职业技术院校在培养环境工程人才方面有非常艰巨的任务,根据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对环境专业的人才进行教育培养,从而使他们具有环保意识和环保能力,直至掌握环保技术。

本文从客观的角度探索了环境工程专业人才的培养方法和途径。

1 经济发展和市场对环境工程教育的发展要求1、以的市场需要为导向,发展专业方向从现在我国中职职业教育的情况来看,环境工程专业的课程设置和培养目标远远超出我们国家的环保技术水平,与现实职业需要脱轨。

在这种情况下,要想让中职环境工程专业存在下去,就必须进行教学改革,以市场需要的人才培养目标导向,重新确定中职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和育人模式。

调整环境工程专业的课程设置,制定人才培养计划,既有前瞻性的教学设置,又有符合社会经济发展的现实课程。

可以把环境工程专业继续细化,具体到环保设备、工业环保、环境管理等,这样更符合当前的社会需要,使学生的就业渠道增多。

2、拓宽就业渠道,为地方经济建设服务百年大计,教育为本。

古人先贤留下了因材施教的教育思想,成为素质教育的思想根本。

环境工程专业实践应用型人才培养路径探索

环境工程专业实践应用型人才培养路径探索

环境工程专业实践应用型人才培养路径探索随着环境问题日益突出,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在这个背景下,环境工程专业成为了备受关注的热门专业之一。

环境工程专业的教育目标是培养掌握环境污染控制和治理技术、能够从事环境监测和评估、具备绿色化工、环境设计和生态建设的应用型人才。

环境工程专业的实践应用型人才培养路径探索是高等教育改革和教育质量提高的一项重要任务。

在环境工程专业教育中,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是非常重要的。

实践性教学是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途径之一。

环境工程专业的实践教学包括学生实习、毕设、课程设计等环节。

通过这些实践教学,可以使学生更好地了解环境工程专业中包括污染防治、废物综合利用、环境监测、环境工程设计等方面的工作内容和实践经验,提高学生对专业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能力,锻炼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技术能力,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然而,单纯的实践教学还不能满足当前市场对环境工程专业实践应用型人才的需求。

为了真正培养出具有实践能力的环境工程专业人才,需要在实践教学中引入一些新的元素和方法,例如行业企业参与、社会服务需求研究等。

在实践教学中引入企业合作,可以增加学生与企业的接触,使学生了解企业的运作模式和管理机制,更好地掌握企业需求,逐步养成适应企业环境的能力。

通过社会服务需求研究,可以更好地了解市场和社会环境对环境工程专业实践应用型人才的需求,进一步提高培养的针对性和实际效果,帮助学生更好地为社会服务。

此外,环境工程专业人才应该具备全球视野和创新能力。

为了培养具有全球视野的人才,可以引入国际化课程和交流项目,在实践教学中增加国际化元素,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流能力和技能。

创新能力是环境工程专业人才的重要能力之一,而开展创新实践教学是培养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

在实践教学中,可以引导学生实施市场营销策略,开发新型环保产品或服务,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综上,环境工程专业的实践应用型人才培养路径探索是大学教育改革和教育质量提高的重要任务。

环境工程专业发展趋势和人才培养途径探索

环境工程专业发展趋势和人才培养途径探索

环境工程专业发展趋势和人才培养途径探索摘要:随着我国群众环境意识的加强,日益突出的社会环境问题受到广泛关注和重视,我国的环境事业也在不断发展。

为了适应经济发展和环境事业的需要,我们的环境工程不断完善和发展,因此,需要加大对环境工程专业人才的培养工作,加强学校和环保企业的合作,了解现代环保企业的人才的实际需求,并且不断创新教学方式,制定合理的教学策略,为环境事业的发展培养更多的专业人才。

本文主要根据新时期环境工程系的社会发展趋势,简述了培养环境保护人才的方法。

关键词:环境工程专业;发展趋势;人才培养;途径探索由于社会经济飞速发展,我国人民生活质量也不断提升,环境问题和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因此,环境问题成为人们生活中关注的重要问题。

现阶段我国的环境工程事业刚刚开始,在环境管理过程中仍然存在很多的问题,而且在环境人才培养方面没有加大力度,因此需要大批环境工程人才参与到我国环境过程中来,共同发展壮大环境事业,所以,我们应该结合环境工程专业的发展趋势,制定合理的培养策略,加强对环保人才的培养力度,扩展培养途径。

一、我国环境工程专业的发展趋势目前我国的环境问题越来越受到重视,社会对环境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

此外,环境工程超越学科,涉及到的范围很广。

对能力强的理工科学生来说是一个很有新引力的专业,当然,所有热爱环境工程的学生都要学习环保知识,保持专业性和创新精神,学习当地的专业知识,才能在今后发挥自己的优势,将自己的价值发挥到最大程度。

我国政府重视环境保护,加强环境工程教育,培养更多的优秀环境工程人才,为祖国的环境问题做出贡献。

目前,社会上的环境企业需要招聘很多的环境工程专业人才,这不仅满足了国民经济建设对绿色人才的需求,还提高了人才的就业机会。

随着对环境保护理念的深入理解和对环境问题认识的有效加强,学生对未来环境工程专业的需求将大幅增加,环境问题将成为更加重要的一部分。

二、我国环境人才培养的有效途径(一)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提高人才专业水平新时代的环境工程人才要提高自己的专业知识水平。

卓越工程师教育背景下环境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卓越工程师教育背景下环境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第36卷㊀第4期㊀吉㊀林㊀化㊀工㊀学㊀院㊀学㊀报Vol.36No.4㊀2019年4月JOURNALOFJILININSTITUTEOFCHEMICALTECHNOLOGYApr.㊀2019收稿日期:2019 ̄01 ̄11基金项目:2018年吉林省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ꎻ吉林省高等教育学会高教研究课题(1900266)作者简介:陆文龙(1980 ̄)ꎬ男ꎬ吉林镇赉人ꎬ吉林化工学院副教授ꎬ博士ꎬ主要从事环境污染控制理论方面的研究ꎮ∗魏岩莉ꎬ王鑫垚ꎬ岳俊辰:吉林化工学院2016级学生㊀㊀文章编号:1007 ̄2853(2019)04 ̄0025 ̄04卓越工程师教育背景下环境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陆文龙ꎬ魏岩莉∗ꎬ王鑫垚∗ꎬ岳俊辰∗(吉林化工学院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ꎬ吉林吉林132022)摘要: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 是我国高等工程教育的重大教学改革项目ꎮ我院环境工程专业作为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专业ꎬ针对 卓越计划 的几个关键环节ꎬ提出了创新人才教育培养模式㊁优化教育教学内容等改革措施㊁转变人才教育培养理念㊁创立专业人才培养标准ꎮ在实践的过程中做了一些有益的探索ꎬ以促进高等工程教育校企联合㊁工学交替㊁课程体系改等方面的发展ꎮ关键词:卓越工程师ꎻ环境工程ꎻ人才培养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志码:ADOI:10.16039/j.cnki.cn22-1249.2019.04.008㊀㊀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 (简称 卓越计划 )贯彻落实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重要内容ꎬ也促进了我国由工程教育大国迈向工程教育强国的重要发展[1ꎬ2]ꎮ此计划意在培养一大批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㊁创新能力强的高质量的各种类型的工程技术优秀人才ꎬ为国家走新型工业化发展道路㊁建设创新型国家和人才强国战略服务ꎬ对促进高等教育面向社会需求培养人才ꎬ全面提高工程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示范和引导作用[2]ꎮ吉林化工学院的环境工程专业主要以出色的环境工程师作为教育培训试点ꎬ以培养学生创新力和实践能力为主体ꎬ通过创新力和实践能力培养环境工程专业人员的素质为中心进行改革ꎬ构建出有创新力和实践能力一系列课程ꎬ培养出高水平教师团队以及人才教学体系ꎬ建立高效的教学及管理制度ꎬ建立教学实验改革示范基地及高效教学运行及管理制度ꎬ这套教学探索出来能符合我国国情且颇有成效的环境工程毕业生自我创业模式ꎬ能够培养出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都强的应用型人才ꎮ一㊁ 卓越计划 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大教改项目㊀㊀随着形势变化以及特别是社会对环境工程专业本科人才的需求状况改变ꎬ针对环境工程本科学生的专业特点和对人才培养模式相结合的条件下ꎬ在我学校教育理念的基础上确立ꎬ以实际工程为背景ꎬ以环境工程技术为主导㊁结合我校环境工程的具体优势和特点ꎬ重点培养学生德㊁智㊁体㊁美等全面发展㊁具有环境问题的解决能力和环境工程实践能力㊁具备对突发事件的初步应变能力㊁从事环境工程方面的设计㊁开发㊁生产㊁管理㊁维护和技术支持的环境工程专业性技术人才ꎮ我校将环境工程教育与经济㊁科学㊁社会㊁人文㊁环境㊁法律㊁自然㊁道德等教育相结合融为一体ꎬ将具有环境工程专业扎实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ꎬ熟悉本行业相关标准㊁培养具有较强的水污染控制㊁大气污染控制㊁固体废弃物处理处置等环境工程项目研发能力㊁设计能力ꎬ组织规划㊁监督实施㊁日常管理等能力ꎬ环保设备的开发研制能力ꎮ根据教育部环境工程专业教指委的标准要求ꎬ完善建设体系与改革以 宽基础重交叉强实践重创新 为原则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㊁实践能力为目标进行具体优化建设体系[3ꎬ4]见图1ꎮ图1㊀课程优化建设体系(一)加强专业课程强化化学类和工程类基础课程ꎬ加强工程类传统课程ꎮ以水污染控制ꎬ大气污染控制㊁固体废物处理与资源化㊁噪声污染控制工程等污染治理技术为主ꎬ以环境管理为辅的专业ꎮ将生物技术㊁物理化学处理技术㊁新型材料技术㊁生态技术㊁膜科学与技术等应用于环境污染控制ꎬ尤其是化工污染控制领域ꎮ通过基础理论和工程实践的有机结合ꎬ培养大批能够胜任环境污染控制㊁环境技术开发㊁科学研究㊁评价咨询和管理等工作的高素质应用型专门人才[5]ꎮ环境工程专业适应环境保护和生态文明建设需求ꎬ培养社会责任感和审美情趣ꎬ具有扎实的环境工程专业理论基础㊁较强的实践能力㊁创新精神素和创业意识ꎬ在环境保护及相关领域从事生产运行㊁工程设计㊁技术开发㊁科学研究㊁环境检测㊁评价咨询等工作的面向生产㊁管理一线的现代工程师和管理者[6]ꎮ环境工程类基础课程是为了满足环境污染控制技术发展的需要巩固工程类传统课程ꎬ也是为了提升工程治理的工程能力ꎮ具体详尽的做法为化学类设置分析化学㊁无机化学㊁有机化学㊁物理化学课程并扩充生物化学课程以适合环境污染生物控制技术的展开ꎬ工程类的基本课设置工程力学㊁工程流体力学等课程[7]ꎮ(二)增强专业基础课程增强专业基础课程的学习ꎬ这对完善学生的知识体系㊁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有重要作用ꎮ掌握分析化学㊁物理化学㊁有机化学㊁工程力学㊁电工学㊁测量学㊁工程制图㊁环境监测与评价㊁环境工程学科的基本理论知识ꎻ掌握水污染控制工程㊁大气污染控制工程㊁噪声污染控制工程㊁固体废物处理处置工程的基本原理和设计方法ꎬ具备污染物监测和分析㊁环境质量评价㊁环境监测㊁环境规划与管理的初步能力ꎬ进一步了解环境科学与技术的理论前沿和发展动态ꎮ(三)强化基础课程解决实际问题强化基础课程就是利用基础课程的原理搭建学习平台ꎬ运用数学统计理论㊁数学模式和规范的评价规则ꎬ形成一套能够全面㊁准确地评定环境质量的评价方法ꎮ设立 提高本科生创新能力ꎬ工程实践ꎬ 的教学课题ꎬ对环境工程专业毕业生的社会需求训练和培养学生的环境工程自主设计能力㊁工程调试与施工能力ꎬ以及环境影响评价报告的自主分析与编写能力等以提升解决实际环境工程的工程能力与创新能力ꎮ(四)重视创新创业特色讲座全面开展面向创新创业的特色讲座ꎬ由校企联合培养校内导师具有高级教师担任ꎬ本课程的实习导师校外导师由著名企业中具有高级技术职称的专家或有丰富经验ꎬ责任心强的技术专家担任ꎮ带领学生了解企业基本情况介绍和规章制度学习ꎬ包括企业的类型ꎬ业务范围ꎬ各类事项等ꎮ同时让学生更加详细了解企业相关的各类知识培训ꎬ包括产品知识㊁基本技能等ꎬ可以采用授课㊁见习等多种方式[8]ꎮ积极组织有创业经验的教师作为学生创业课题的专业指导教师ꎬ这种方法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而且可以教会学生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为一体的方法ꎮ二㊁培养卓越工程师的校内外实践教学基地建设(一)构建科学合理的实践教学体系㊁建立可衡量的毕业要求㊀㊀目前我校已与校外各大企业包括城市污水和工业废水处理㊁废气污染控制㊁固体废物管理等不同领域的研发㊁设计和运行管理企业建立起了密切联系ꎬ他们已在我校环境工程专业实践教学过程中发挥了巨大作用ꎮ根据我院特点和环境工程专业建设需要ꎬ从废气㊁固体废物和工业废水控制与治理实践教育入手ꎬ树立以 能力培养为中心ꎬ基础训练㊁学科训练㊁综合训练㊁创新训练为抓手 的教育理念ꎬ确立 教学㊁科研㊁服务㊁合作紧密结合ꎬ以教学为中心ꎬ以科研提升教学ꎬ以服务促进教学ꎬ以合作推动发展 的多元化功能定位ꎬ加强实验教学与科研的结合ꎬ提高实践教学的科62㊀㊀吉㊀林㊀化㊀工㊀学㊀院㊀学㊀报㊀㊀2019年㊀㊀学成果[9]ꎮ实践教学与科学研究㊁生产实际的紧密结合ꎬ不仅能帮助学生掌握基本实验方法和技能ꎬ而且有助于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工程实践能力ꎮ充分利用学校的人才引进政策ꎬ加大人才引进力度ꎬ通过企业实习㊁校企共建实验室工程实践㊁校企产学研研发课题㊁专项培训等多种渠道ꎬ努力提高实践教学师资队伍的工程能力ꎮ同时ꎬ从合作企业聘请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专业技术人员和良好管理能力的高技能人才或技术专家担任兼职教师ꎬ加大力度引进企业兼职教师ꎬ企业兼职教师可从事部分章节的理论课讲授㊁工程实践㊁毕业设计㊁专业能力培训指导等[10]ꎮ现有校内外实习基地ꎬ其中种类㊁数量和条件基本满足需要ꎮ实时和实习基地保持联系ꎬ促进了解ꎬ交流经验ꎬ加强管理ꎬ提升质量ꎮ实践教学管理制度健全ꎬ确立了学校㊁院系㊁基地三级为一体管理体系ꎬ严格执行实践教学管理制度ꎬ实现强化实践教学前宣传动员与岗前技能培训ꎬ规范考勤制度ꎬ开展实践教学中期检查ꎬ实施理论与技能完美结合的毕业综合考试制度ꎬ技能考试不通过者应不予毕业ꎮ(二)制定合理的培养目标㊁建立主干课的课程体系㊀㊀我校环境工程专业旨在培养具有坚实的基础理论和广泛环境工程的专门知识ꎬ具备水㊁气㊁固体废物等污染防治知识的工程型人才ꎬ在国家通用标准的指导下ꎬ按照行业专业标准的基本要求ꎬ制定以下培养规格和要求ꎻ掌握从事工程技术工作所需的扎实的工程科学自然科学基础知识:包括高等数学㊁物理㊁化学㊁生物知识ꎬ计算机基础等计算机知识ꎬ工程制图㊁工程力学㊁流体力学与流体机械等工程基础知识ꎮ掌握一般人文和社会科学知识:包括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㊁形势与政策㊁科学与人文等ꎮ掌握环境工程专业基础知识与技术理论:包括环境工程原理㊁环境工程微生物学㊁环境监测㊁水污染控制㊁大气污染控制㊁固体废弃物处理及处置㊁物理性污染控制等专业理论知识ꎮ熟悉环境工程领域的技术标准㊁基本工作流程:熟悉行业技术标准㊁规范㊁行业背景ꎬ了解行业的基本业务流程㊁工作纪律与工作内容ꎮ此培养模式下的突出特点是在广泛的通识教育㊁学科基础教育与工程实践平台之上开展实现教学与实践模式相结合ꎮ实验㊁工程实践一直与理论教学齐头并进做到两方面并举㊁并重㊁并行ꎬ其中理论教学的进行体现为通识教育 ̄学科基础教育 ̄专业教育与实践教学的进行体现为认识 ̄实验 ̄实践 ̄综合能力培养ꎮ(三)加强工程实践能力培养随着不断的深入学习ꎬ使学生由科学理论和实践课程学习逐步转入有针对性的能力和素质的培养ꎮ进一步强化实践教学实验㊁工程实践统筹安排工作提高效率形成以工程应用能力培养为主线的三阶梯实践教学体系ꎬ见图2ꎮ整个培养教育依靠东北炼化环保设计研究院这一工程实践技术平台通过参与工程项目设计㊁建设与环评创办以及实际工程中的问题研究等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两大能力ꎮ在实践教学上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实行全开放式的实验模式ꎮ图2㊀实践数学体系㊀㊀在工程实践等方面建立环境工程的实践基地以方便学生进厂实习ꎬ用实际课题及科研项目做毕业设计及论文并参与社会实际工程项目ꎬ使学生能在真实的工程环境中得到学习和锻炼ꎮ这种模式主要培养学生 就业竞争能力 ꎬ强调 发展后劲 精神ꎬ在教学中培养创新思维㊁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ꎮ培养计划从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上逐一体现 实施工程教育突出工程实践 丰富学生72㊀㊀第4期陆文龙ꎬ等:卓越工程师教育背景下环境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㊀㊀㊀毕业设计的课题ꎮ三㊁结㊀㊀语环境工程专业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是将人才培养创新模式融入整个教学过程中建设起来的ꎮ学校积极开展人才培养模式改革ꎬ并提出了环境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ꎮ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以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应用型人才为培养目标ꎬ努力培养适应区域经济发展和行业企业需要的应用型高级工程技术人才ꎮ参考文献:[1]㊀林健.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 通用标准研制[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ꎬ2010ꎬ23(4):73 ̄80. [2]㊀易兵ꎬ曾永卫ꎬ李靖ꎬ等.应用型卓越工程师培养的探索与研究 以湖南工程学院为例[J].湖南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ꎬ2015ꎬ25(3):100 ̄105. [3]㊀林健.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 专业培养方案研究[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ꎬ2011ꎬ46(2):13 ̄17. [4]㊀林健.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 专业培养方案再研究[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ꎬ2011ꎬ24(4):45 ̄50. [5]㊀孙颖ꎬ安俐静ꎬ于泓.职业胜任力视角下对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 的调查与思考[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ꎬ2015ꎬ28(3):37 ̄42.[6]㊀陈立波ꎬ董春欣ꎬ陆文龙ꎬ等.环境工程专业 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 实习基地建设的几点思考和作法[J].吉林化工学院学报ꎬ2018ꎬ35(12):9 ̄12. [7]㊀张益ꎬ陈军斌ꎬ刘易非ꎬ等.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 学校标准制定与实践[J].石油人力资源ꎬ2017(3):70 ̄73.[8]㊀朱正伟ꎬ李茂国.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2.0的思考[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ꎬ2018(1):46 ̄53. [9]㊀王宏宇ꎬ冯军ꎬ陈炜ꎬ等.以产业集群为载体突破卓越计划实施的阻力[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ꎬ2018(1):67 ̄70.[10]朱婧ꎬ陈学慧ꎬ张志刚.基于卓越工程师计划数学能力培养的探索[J].高教学刊ꎬ2018(6):80 ̄82.ExplorationofTalentsTrainingModeofEnvironmentalEngineeringSpecialtyintheContextofEducatingandTrainingOutstandingEngineersLUWenlongꎬWEIYanli∗ꎬWANGXinyao∗ꎬYUEJunchen∗(CollegeofResourcesandEnvironmentalEngineeringꎬJilinInstituteofChemicalTechnologyꎬJilinCity132022ꎬChina)Abstract:TheprogramofeducatingandtrainingoutstandingengineersisamajorteachingreformprojectofhigherengineeringeducationinChina.Environmentalengineeringmajorinourinstituteꎬasapilotmajorꎬinvolvesitselfintoeducatingandtrainingoutstandingengineersbyintroducinganewtalenttrainingmodeꎬoptimizingtheteachingcontentꎬtransformingeducationconceptandformulatethestandardsofcultivatingpersonnel.Intheprocessofpracticeꎬtheattemptsinthepromotionofschool ̄enterprisecooperationꎬthecombinationofworkandstudyꎬcurriculumsystemreforminhigherengineeringeducationareprovedtobebeneficial.Keywords:outstandingengineersꎻenvironmentalengineeringꎻtalentcultivation82㊀㊀吉㊀林㊀化㊀工㊀学㊀院㊀学㊀报㊀㊀2019年㊀㊀。

本科院校环境工程专业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思考

本科院校环境工程专业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思考

本科院校环境工程专业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思考摘要:培养创新人才是高等教育工作者的重要任务和使命,也是本科院校在日益竞争激烈的高校发展状况中的唯一出路。

社会发展需要创新人才,高校是培养创新人才的重要基地。

通过改变教育观念、提高教师综合素质、改革教学方式和搭建产学研平台的培养模式,提升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了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关键词:环境专业;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本科高校新建本科院校一般为近十多年通过院校合并或学校升格而成立的高等院校。

面对日益激烈的社会人才竞争和就业压力的社会状况,办学形势严峻。

专业的出路在哪里?怎样才能找准自己的定位,办好专业?这将是高等教育工作者的重要任务和使命。

以培养创新人才为目标,加强学生实践环节的训练和动手能力的培养,大胆改革传统的教育教学模式,变以教师为主体为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

引导学生个性发展,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不断满足创新型国家的发展需求,必将是新建设本科院校的出路。

本文结合自己教学的实践,对为什么培养创新人才和高校对创新人才培养的使命以及如何培养等热点问题进行了深入思考,希望对高校的教育教学改革提供一些参考,推动科学、合理的教学模式的建立。

一、社会发展需要培养创新人才江泽民同志于1995年在全国科学技术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继续推进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建设创新型国家,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开创科学发展、社会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局面。

1.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民族进步的灵魂就是民族进步的根本、基础、核心,就是民族的生命力所在。

在民族进步的各种要素中,创新是决定性的因素。

创新表现在人类活动的各个领域,在生产领域中的创新最为重要。

在创新的推动下,生产力得到了大力的发展,生产关系也得到不断发展,生产力的创新带动社会各个领域的进步,促进社会发展和民族的进步。

新形势下环境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究

新形势下环境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究

新形势下环境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究摘要:在新形势之下,对于环境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也提出了能够符合社会发展趋势以及具备相应创新能力的具体要求。

在环境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之中,应该明确教学目标并进行课程体系的优化,完善教学管理体系和人才评价体系,加强师资团队的告诉志华建设效率,并整合多种社会资源,为学生提供能够进行社会实践的教学基地,进而使环境工程专业的学生理论知识体系更加完善,并且在进入工作岗位之前就能够有着丰富的社会实践经历,使其能够与当前社会发展的根本形势和需求相符,实现培养高素质应用型创新人才的教学目的。

关键词:新形势;环境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一、环境工程专业的实际情况随着我国可持续性发展战略的深入部署,国家对于环境保护工作也日益重视起来,我国各级政府、科研单位以及相关企业都在不断加大环境保护基础设施的建设力度,从而提升社会环境保护设施的建设效力,打造高效而节能的社会环境。

据科学研究表明。

我国目前环境工程专业的学生每年毕业生可以高达几万人,而当前专业的就业率仅仅在百分之45左右,这就说明了环境工程专业人才的培养模式与当今社会的实际需求严重不符,导致出现人才出现过剩的情况。

目前环境工程专业要求了学生不仅能够具备污染物控制设备设施的运行管理能力,同时应该具备能够在相关单位以及企业进行规划和设计工作的能力。

虽然说当前我国各大高校的环境工程专业在教学目标上稍有差异,但是教学内容都包含了化学知识、工程知识以及环境工程的专业知识。

这也就导致了专业在进行人才培养时,学生的知识背景几乎千篇一律而缺少专业特色,在实际工作之中,更容易被思维定势所左右,因此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之中,应该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以及创新思维能力,从而使学生能够有着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全面提升环境工程专业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1]。

二、环境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一)明确教学目标并进行课程体系的优化高校的办学宗旨和对于专业的定位将直接关系到专业的可持续性发展。

优化实验教学,培养环境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

优化实验教学,培养环境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
要 的意义。
关 键 词 :实验教 学体 系;环境工程 专业;应 用型人 才 ;优化 中 图 分 类 号 :G 4 0— 0 1 2 :G 4 2 1 文 献 标 志 码 :A d o i :1 0 . 3 9 6 9 / j . i s s n . 1 6 7 2— 4 5 5 0 . 2 0 1 3 . 0 2 . 0 4 8
第 1 1 卷 第 2期 2 0 1 3年 4月
实验科学与技术
E x p e r i me n t S c i e n c e a n d T e c h n o l o g y
Vo l _1 1 No . 2
Ap r . 2 0 1 3
优 化 实 验教 学 ,培 养 环 境 工 程 专 业 应 用 型 人 才
Ab s t r a c t :Ai me d a t t h e e x i s t i n g p r o b l e ms o f e x p e i r me n t h o u r s we r e n o t e n o u g h, e x p e r i me n t c o n t e n t w a s n o t r e a s o n a b l e, e x p e ime r n t t e a c h i n g mo d e l w a s s i n g l e i n t h e s p e c i a l i t y o f e n v i r o n me n t a l e n g i n e e r i n g ,n e w i d e a s w h i c h o p t i mi z e d t h e e x p e r i me n t t e a c h i n g s y s t e m w e r e c o me u p w i t h . Th e s e i d e a s a r e a s f o l l o ws :o p t i mi z i n g t h e e x p e i r me n t c o u r s e s s y s t e m ,u p d a t i n g a n d i n t e g r a t i n g t h e e x p e ime r n t c o n — t e n t ,i mp r o v i n g t h e e x p e i r me n t t e a c h i n g me t h o d, c o n s u mma t i n g t h e e x p e r i me n t me i r t s y s t e m a n d i mp r o v i n g t h e e x p e i r me n t t e a c h i n g c o n d i t i o n s . T h e e x p e r i me n t t e a c h i n g s y s t e m w h i c h wa s o p t i mi z e d p l a y e d a v e r y s i g n i f i c a n t r o l e i n c u l t i v a t i n g t h e a p p l i e d t a l e n t s o f e n v i - r o n me n t l a e n g i n e e in r g s p e c i a l i t y w i t h a s o l i d f o u n d a t i o n, w i d e c a l i b e r ,e n o u g h p r a c t i c e ,g r e a t a b i l i t y a n d h i g h q u a l i t y . Ke y wo r d s :e x p e ime r n t t e a c h i n g s y s t e m; e n v i r o n me n t a l e n g i n e e i r n g s p e c i a l i t y ;a p p l i e d t a l e n t ;o p t i mi z i n g

新阶段我国环境工程人才培养之我见

新阶段我国环境工程人才培养之我见

新阶段我国环境工程人才培养之我见摘要:伴随着我国环境工程产业规模的进一步扩大以及整体结构的渐次优化,作为助推环境工程行业系统发展的重要组件的人才资源的需求量也呈现持续迅猛的增长。

然而由于环境工程人才资源的数量的局限性、人才资源自身利益需求的多元性以及行业系统在人才资源培养管理上尚存在的阶段的缺陷不足等因素要件的综合制约影响,使得新阶段背景下环境工程行业系统在吸引人才、培养人才、保留人才上已经遭遇了短暂性的瓶颈困境。

环境工程的行业系统和产业人才都需要进行换位思考,从根本的症结出发,通过一系列行之有效的人才培养机制的改进、人才培养方法模式的更新以及人才培养适配体系的创设,从而实现人才培养体系与环境工程产业效益的协调双赢。

关键词:新阶段形势;环境工程人才培养;瓶颈问题;改进措施人才资源培养不仅仅作为维持环境工程产业机器正常运转的重要组件之一,而且也是环境工程运营系统整合资源配置、提升核心竞争力的重要途径与可行方式。

尤其在当下日新月异的环境工程产业经济格局下,环境工程系统的人才资源培养体系产生了一系列诸如人才培养结构有待改进、自备人才流失率升高以及人才培养适配机制亟需完善等集中性的阶段性问题。

环境工程的领导管理层需要适时快速地转变既有的人才培养理念,合理有效地改进升级现有机制体系,进一步拓宽扩展人才培养的方法途径,深入挖掘人才资源的自身潜质,稳步增强工程系统的“软性竞争”实力,从而助推环境工程系统快速、稳定、协调地发展。

环境工程人才培养在新阶段背景下的内涵特征从新阶段背景下环境工程产业科学发展的战略要求出发,人才资源培养逐渐呈现出规模化、市场化、产业化的态势导向。

环境工程的人才培训机构通过具有计划性、针对性、统筹性的一系列执行管理手段和方式的制定实施,诸如培训新进人员的基本素质、锻炼培训人员的职业技能与实践水平、奖惩工程人员的实际表现、调整员工的人事安排等等,合理有效地进行人才资源的系统配置,充分有效地调动工程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发挥工程人员工作能动性的既定目标、从而实现整个环境工程系统运转的正常化、集成化、效率化。

环境工程专业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探索

环境工程专业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探索
教 育历史 的发 展而不 断发 展 的。 对应 用型创 新人 才的界定 ,除 了要满 足应用 型人 才 的内涵
校人 才培养供 给与 就业需 求存 在结构 性短 缺 。因此培 养适 应 中国现 阶段 经济 发展需要 的应 用 型创新 人才 .成为 摆在
高校教 育教学改革 的重要课 题 。
而应用 型创新 人才 培养模式则 是指 高校 为 了培养所 谓
的“ 应用 型创 新 人才 ” , 在 教 学 实 践 过 程 中 不 断 尝 试 各 种 方 案, 从 中积 累经验 与 教训 , 然后 对这 些 经验 进行 抽 象 , 从 而
也就难 以适 应经济社会 的发展 。受到 儒家文化 的影响 , 高校 的教 育还 是普 遍遵 循 “ 循 规蹈 矩 ” 的教 育模 式 , 并 不 重视 学 生 的创新 意识 、 创新精 神 和创新 能力 的培 养 , 人才 的培养 理 念没有 跟随时代 的变化 而变 革 。不 利于 高校 应用 型创新 人 才的培养 , 不利于 高等教育 的改革 。
想政 治理论 课在地 方高校 应用 型创新 型人 才培养 中 的潜在 功能 : 张金 萍[ 6 ] 等提 出高校 应与政 府主管 部 门和 相关企业 组
2 . 1 高校的人 才培养理念 滞后 高校 的管理层 和领导对 于应用 型创 新人 才 的理解还 不 够全 面 , 还没 有将应 用型 创新人 才 的培养 纳入 教学体 系 巾 。 高校 的专业设 置 、招生 规划 与人才 培养 通常 是 以市 场需 求 为导 向, 衡量 高校人 才培养 效果 的一 个重 要指标 是就业 率 。
的样式 或标准 。目前 , 应 用型创新人 才培养模 式很难有 一个
统一标 准 。创新 意 味着变 化 、 差 异化 。 这 需要 高校根 据我 国 经济社 会 的发 展不 断调整人 才培 养模 式 .使 培养 出来 的专 业人才 能适应社会 经济 的需要 。

环境科学与工程专业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探索

环境科学与工程专业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探索

环境科学与工程专业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探索1. 引言1.1 研究背景随着全球环境问题日益严重,对绿色可持续发展人才的需求与日俱增。

环境科学与工程专业作为解决环境问题的重要学科之一,其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创新变得尤为重要。

当前,我国环境科学与工程专业人才培养存在着一些问题,如理论与实践脱节、创新能力不足等,导致学生在面对真实环境问题时缺乏实际解决能力。

急需建立一种更适应行业发展需求、注重实践教学和创新能力培养的人才培养模式。

环境科学与工程专业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探索,旨在通过对现有人才培养模式的分析,结合需求分析和实践教学的创新思路,探讨如何更好地培养具备环境问题解决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应用型人才。

这不仅符合高等教育改革的要求,也为行业人才培养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通过本研究的探讨与总结,将有助于推动环境科学与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不断优化与完善,为行业发展提供更多优秀人才支持。

1.2 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环境科学与工程专业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旨在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具有解决实际环境问题能力的复合型人才。

通过研究,我们希望能够深入了解当前人才市场对环境科学与工程专业人才的需求特点,分析现有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之处,探索基于实践教学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并结合案例分析和经验总结,评估实践效果。

最终,我们将提出针对环境科学与工程专业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建议,以及展望未来研究方向,旨在为该领域的人才培养工作提供参考和借鉴。

通过本研究的实施,希望能够促进环境科学与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优化和完善,为培养更多优秀的应用型创新人才做出贡献。

1.3 研究意义环境科学与工程专业是一个涉及多领域知识的学科,对于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具有重要意义。

当前,环境问题的日益突出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环境科学与工程专业人才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

在这样的背景下,研究环境科学与工程专业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意义显而易见。

环境工程专业“卓越工程师计划”的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环境工程专业“卓越工程师计划”的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环境工程专业“卓越工程师计划”的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作者:李茹民温青李占双刘琦来源:《教育教学论坛》2016年第33期摘要:“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是我国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和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的一项重要举措。

本文探讨了基于“卓越计划”的环境工程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

文中分析了目前培养模式的基本情况,提出了基于“卓越计划”的环境工程专业创新型、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模式以及具体的实施方案,对培养执行“卓越计划”的环境工程专业的本科生的工程知识、工程素质和工程能力有一定帮助。

关键词:卓越计划;培养模式;环境工程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33-0168-02“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以下简称“卓越计划”)是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和《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要(2010~2020)》而提出的高等教育重大改革计划。

该计划一经推出,得到全国各高校的热烈响应,参与高校众多。

但是,该计划从2010年开始启动,相应的实施办法和执行方案也在逐步的完善过程中,如何将“卓越计划”中的教育教学理念真正的落实,是摆在每一所高校、每一个专业面前的急需解决的问题。

本文以我校环境工程专业基于“卓越计划”的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为例进行探讨。

一、培养标准和培养方案(一)培养标准我校环境工程专业培养标准的制定以国家《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通用标准》和华盛顿协议ABET标准为指导,旨在为培养环境工程专业的本科生卓越工程师培养提出其应达到的知识、能力与素质的专业培养标准。

1.数学、自然科学和工程学知识的应用能力(对应通用标准2,4,8);2.设计实验方案与实施、实验数据分析与处理的能力(对应通用标准6);3.根据需要,设计一个系统、一个部件或一个过程的能力(对应通用标准5,6);4.在多学科工作集体中发挥作用的能力(对应通用标准5,6,9);5.对于工程问题进行识别、建立方程,以及求解的能力;(对应通用标准2,5);6.对职业和伦理责任的认知能力(对应通用标准1,3);7.有效的人际交流能力(对应通用标准9,11);8.宽厚的教育根基,足以认识工程对于世界和社会的影响;(对应通用标准3,10);9.有关当代问题的知识(对应通用标准3);10.在工程实践中运用各种技术、技能和现代工程工具的能力。

新形势下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环境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新形势下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环境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锋绘2019年第5(下)期96㊀㊀基金项目:周口师范学院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资助(J 2019031).新形势下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环境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李运林㊀朱超胜㊀王㊀萍㊀封文利㊀李志伟(周口师范学院化学化工学院,河南周口466001)摘㊀要:为了更好地适应新形势下社会对应用型环境工程专业人才的需求,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应该转变办学思路,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教学内容,加强校企合作,强化工程实践创新能力,培养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高素质应用型环境工程技术人才.关键词:地方本科高校;环境工程;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㊀㊀教育部㊁财政部㊁国家发展改革委于2015年联合公布的«关于引导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的指导意见»明确指出:应用型本科高校要把办学思路的重心真正转移到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上来,大力加强产教融合和校企合作,重点培养应用型人才.目前,全国约有1200所普通本科高校要向应用技术型转变,教育部牵头组建了应用技术型大学联盟,150多所地方本科院校参与教育部的转型改革.在新形势下,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应当顺应时代潮流,将重点围绕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㊁教学内容㊁工程实践㊁教学管理等方面积极进行改革探索与创新.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环境工程专业人才的需求力度也在与日俱增,呈现出多样化的特点,不仅需要研究型人才,而且需要应用型人才,则培养高素质应用型环境工程技术人才将成为高等教育环境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主导方向.1㊀环境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现状环境工程是一门涉及自然科学技术科学和社会科学的交叉学科,是21世纪科技发展的重点学科之一,而许多高校的环境工程专业未能摆脱优势学科的束缚,如以化学专业为优势学科的高校新建的环境工程专业,培养的毕业生在实验方面能力较强,而相关工程实践能力较弱;以工程类为优势学科的高校新建的环境工程专业,培养的毕业生恰恰相反;部分新建本科高校因缺乏相关学科支持,一味照搬名校的人才培养模式,在环境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方面表现出知识结构不完善㊁实践能力弱㊁创新意识匮乏,适应能力严重不足等问题.因此,亟需建立适应市场需求的应用型本科环境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2㊀应用型本科高校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应用型本科教育是以培养知识㊁能力和素质全面协调发展,面向生产㊁建设㊁管理㊁服务一线的高级应用型人才为目标定位的高等教育.因此,应用型本科高校人才培养目标的确立应满足两个基本条件:2.1㊀适应中国高等教育的发展方向在新的发展阶段,人才培育目标定位的制定必须适应中国高等教育的发展方向,应用型本科高校和应用型人才培养定位是中国高等教育发展选择的必然结果.应用型本科教育是培养面向生产㊁建设㊁管理㊁服务一线的高级应用型人才.因此,需要更新教育观念,跟上中国高等教育发展步伐,从人才培养目标㊁课程设置㊁培养模式和教育体制等方面,制定适应中国高等教育发展需要的人才培育目标定位.2.2㊀服务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应用型人才主要从事与社会生产生活密切相关且能产生社会经济效益的工作.应用型本科教育首先要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其次,应用型本科教育要面向区域,为行业培养专业技术人才.应用型本科高校应立足行业,服务企业,明确目标,以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为导向,培养社会各行业急需的各类应用型㊁行业特色型人才.只有紧密结合区域经济发展和行业企业的需要,合理定位应用型本科高校人才培育目标,培养的人才才能与区域社会经济的发展相适应.应用型本科院校环境工程专业人才培养定位应紧紧围绕未来环保产业发展和地方经济建设的需要,坚持立足区域,培养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面向相关产业㊁工程领域㊁生产㊁建设㊁管理㊁服务等一线,从事解决实际问题,维持工作正常运行,服务环境工程领域内高新技术产业的高等技术型人才.2.3㊀应用型本科高校环境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构建新建本科高校大都定位为应用型本科教育,但实际过程中,由于受传统教学模式的束缚,缺乏实践能力强的教师队伍,教学上存在重理论轻实践,实践环节往往采用认识实习㊁生产实习㊁课程设计㊁毕业实习㊁毕业设计的单一实践教学模式,使得应用型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缺乏创新,偏离了应用型本科教育的目标定位.只有构建较为科学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才可能培养出满足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人才,也才能充分发挥大学应用创新和服务社会的作用.应用型本科高校环境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重点应遵循以下几个方面:(1)深化对环境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内涵的认识,创新人才培养模式;(2)提高环境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使环境工程专业人才能够更好地满足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充分发挥大学应用创新和服务社会的作用;(3)确定以地方产业为导向的培养目标,优化人才培养方案,建立科学完善的课程体系;(4)实践教学的改革创新,构建环境工程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保障体系.(5)掌握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环境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现状,分析影响环境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的因素,有针对性地提出科学的人才培养模式.(6)建立适应市场需求的应用型本科环境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培养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能够解决实际问题,服务环境工程领域内高新技术产业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参考文献[1]郭文显,陈妹琼.新形势下环境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改革探讨 以东莞理工学院城市学院为例.广东化工,2017,16(44):277G278.[2]翟志才,吴家强,韩瑞瑞,等.应用型本科环境工程专业产学结合实践教学改革.教育教学论坛,2018,(44):125G127.。

浅谈环境工程专业特色人才培养特色培育探索

浅谈环境工程专业特色人才培养特色培育探索

浅谈环境工程专业特色人才培养特色培育探索论文摘要:本文通过分析目前环境工程专业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环境工程特色人才培养模式建立的重要性。

然后结合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的实际情况,从培养目标、培养方案、培养模式等方面探讨了可供参考的特色人才培养方式,强调培养方案的实施应从加强基础、优化课程设置以及实践教学等方面入手。

我们也看到本校通过合理的人才培养模式培养了一大批高素质的服务于石油石化行业的特色人才,在环境工程毕业生就业方面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一、引言近几年由于我国资源能源日益短缺以及污染问题不断加剧,国家提出可持续发展战略及能源行业的发展战略,导致环境工程专业人才的旺盛需求。

因此各高等院校纷纷针对各自行业优势设置了环境工程专业。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是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中国化工和教育部共建的唯一一所重点大学,半个世纪以来在石油石化行业中形成了较强的地位和行业优势,因此也形成了具有特色的环境工程专业。

二、环境工程专业教育现状中国的环境工程教育始于20世纪70年代末,由于环境工程高等教育的师资和办学基础条件方面的不同,各高校之间存在很大的差距。

环境工程专业的历史发展历程,从一定程度上也决定了专业的教学计划设置上会出现不平衡的现象。

比如一些院校由于脱胎于原化工、建材等行业,在课程设置上既开设了化学工程、建筑材料类等课程,又开设水污染控制工程、大气污染控制工程、固体废物处理与处置等环境类课程,课程间的重复现象很多,实验室建设也容易出现重复建设的现象。

而且要在有限的教学时间里完成这众多的专业课程,自然是任务繁重、学时紧张,难免是“学习面宽、深度一般”。

进而无暇顾及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和训练,最终造成毕业生的实践技能不能满足企业的用人要求,这成为环境工程专业教学的一大困惑。

各高校应尽快探索出一种适合本校的环境工程专业特色人才培养模式。

三、人才培养(一)人才培养目标环境工程专业从根本上讲是一个多学科交叉的新兴学科,加之各个高等院校的发展方向与原始基础的不同,从而决定了环境工程专业在各个高等院校的专业建设、人才培养模式及培养的环境人才上有较大差别,因此应根据自身特点,结合市场对人才的需求,培养特色型环境治理的技术人才。

关于环境工程技术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之思索

关于环境工程技术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之思索

关于环境工程技术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之思索【摘要】环境工程技术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在当前教育领域备受关注。

本文对该问题展开探讨,首先介绍了背景情况和问题所在,然后阐述了研究的重要性。

在通过需求分析、传统教育模式存在的问题、创新人才培养模式设计、实践教学环节的加强以及综合实践能力培养等方面深入探讨,提出了一系列创新措施。

结论部分总结了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作用及未来发展方向,强调了其在社会发展中的重要性。

该研究为环境工程技术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改进提供了有益的思路和建议,对推动相关教育改革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环境工程技术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创新、需求分析、传统教育模式、实践教学、综合实践能力、作用、未来发展方向、总结1. 引言1.1 背景介绍环境工程技术专业是一门涉及环境保护、资源利用和可持续发展的交叉学科,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社会价值。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等问题日益突出,对环境工程技术专业人才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

如何培养更加适应社会发展需求、具有创新精神和综合实践能力的环境工程技术应用型人才,成为当前教育领域中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传统的环境工程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着理论研究和实践能力培养不足、与企业需求匹配度不高、培养方式单一等问题。

急需对现有的教育模式进行革新和改进,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和水平。

本文将从需求分析、传统教育模式存在的问题、创新人才培养模式设计、实践教学环节的加强和综合实践能力培养等方面进行探讨,以期为环境工程技术专业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模式创新提供一些思路和借鉴。

1.2 问题提出环境工程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目前存在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传统教育模式与实际需求之间存在较大的差距。

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偏重于课堂教学,而忽略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培养。

现实社会对环境工程技术专业人才的需求不仅仅是要求他们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更需要他们具备出色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能够适应不同的工作环境和应对复杂的问题。

关于环境工程技术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之思索

关于环境工程技术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之思索

关于环境工程技术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之思索环境工程技术专业是近年来备受关注的一个专业方向,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环境保护意识的增强,环境工程技术专业的需求量也在不断增加。

目前环境工程技术专业在人才培养模式上还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进行创新和思索。

一、现状分析1.传统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传统的环境工程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主要以理论教育为主,实践教育相对薄弱。

学生大多时间都是在课堂上接受理论知识的灌输,缺乏实际操作的机会,导致学生理论和实践技能的结合不够紧密。

这样的人才培养模式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学生的理论学习需求,但却无法培养出能够快速适应工作需要的应用型人才。

2.环境工程技术专业新技术的发展和需求随着环境保护政策的不断完善和新技术的不断发展,环境工程技术领域对人才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

环境监测、废水处理、大气治理等领域对应用型技术人才的需求愈发迫切。

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已经不能满足社会的需求,必须进行模式创新。

二、创新思路1.强化实践教育,加强实习环节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必须要有扎实的实践基础。

学校应该加强实践教育,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通过开设专业实验课、实践课,引导学生参与科研课题和社会环保项目,提高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

学校还可以与环境工程相关的企业合作,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习机会,让学生能够在实际工作中学习到更多的技能和经验。

2.开设跨学科课程,提升综合素质环境工程技术涉及的知识面广,不仅需要掌握环境科学和工程技术知识,还需要了解相关的法律法规、经济管理等知识。

可以在课程设置上进行创新,开设跨学科课程,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可以开设环境法律、环境政策、环境经济学、环境管理等课程,为学生提供更加全面的知识背景。

3.强化实践研究,鼓励创新精神除了加强实践教育,还应该鼓励学生主动参与科研项目和创新实践。

学校可以鼓励学生参加科研实训计划,引导学生围绕环境工程技术领域的前沿问题进行研究,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科研能力。

环境工程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和实践

环境工程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和实践

环境工程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和实践李林【摘要】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 specialty was characterized by engineering and application, the undergraduate student should have strong abilities in practical operation and innovation ability to solve different environmental issues. Therefore, following aspects were studied, such as building scientific research platform, construction of high level teachers group, strengthening the cooperation with enterprises and strengthening the management of university students’ participation in scientific research and practice, to explore 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 model for the cultivation of the students’ innovation and practical ability.%针对创新实践型人才的需求缺口进行培养是高校人才培养的大势所趋,而创新实践型人才的培养需要认真的落实到教学的各环节才能实现。

本研究从培养方案、教学团队、科研平台、校企合作以及整合资源优化教育条件等方面入手,对环境工程教学体系进行研究,整合师资力量以增强实践教学的能力,构建完整的、有现实意义的实践教学体系。

实施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和实践,使该专业的特色更加凸显,为社会输送更多优秀务实的专业人才。

环境工程专业特色人才培养特色培育探索

环境工程专业特色人才培养特色培育探索

环境工程专业特色人才培养特色培
育探索
环境工程专业是一门综合性强、具有很强社会实用性的学科,其人才培养是解决环境问题的重要途径。

近年来,随着环境问题的日益突出和全社会对环境保护的重视,环境工程专业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同时也面临重大挑战,如何开展特色化、实用化的人才培养,是当前环境工程专业人才培养与学科发展的重要问题。

一、针对环境问题的课程设置
以环境工程专业的核心课程为例,应该是环境科学、环境工程基础、环境监测、环境污染治理、环境生态学、环境管理与法规、水处理工程、空气污染控制等。

这些课程核心奠定环境工程专业人才的基础,最好在课程设计方面加强与实践结合的环节(如实地考察、实验教学等)。

二、加强实习基地合作
在环境工程专业的实习教学方面,实习基地的选择和建设是极其重要的。

一方面,要选取具有一定规模、比较典型、体现前瞻性的企业、事业单位等作为实习基地,这样的实习基地才能给予学生全面、深入、系统的实习训练;另一方面要加强与实习基地的合作,与实习基地建立起长期、稳定、密切的互动关系,建立专业教师队伍的实践性与创新性。

三、综合考核环节的完善
为了确保环境工程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综合考察是必需要的环节。

学校可以考虑草拟出科学、的考察方案,注重综合素质评价、专业技能评价和个人发展评价等方面,使学生全面、系统地体会到学科基础知识、环境工程设计与制造、商业应用,社会实践等方面的知识技能的检验。

总之,培养符合国民经济发展趋势和社会需求的专门技术人才,是高等教育的一项重要历史使命。

面对环境工程专业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和现状,必须采用有效途径,突出特色,严把质量关,为培养出更多的环境工程专业人才做好充分准备和必要的有力保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形势下环境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究黎泳伦
摘要: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生态问题和环境问题也应运而生。

环境
工程在这种大背景下得到了迅速的发展,而环境工程专业的人才也成为了当前炙
手可热的专业性人才。

然而由于我国高等教育规模的不断扩大,其内部发展却相
对落后,导致高等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还存在着诸多的缺陷与问题,这也就要求
了相关教学工作者能够积极寻找环境工程专业人才的培养模式和培养途径,从而
突破当前环境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的瓶颈,促进我国环境工程专业人才综合素养的
不断提升。

关键词:新形势;环境工程;人才;培养模式
一、环境工程专业现状分析
(一)环境工程人才的就业情况分析
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国家对于环境保护的重视程度也在日益提升,环境保护事业也得到了蓬勃的发展。

而随着党的十八大的召开,制定了大力
推动生态文明建设的简略决策之后,国家的各级政府和科研单位也在不断加大三
废处理的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环保设施的建设,而多种节能减排技术的开发、矿
山生态环境修复的人才需求也在不断的增加。

根据科学调研数据表明,我国环境
工程专业的年毕业人数已经高达几万人,而在这几万的环境工程人才之中,在本
行业之中的就业率却维持在百分之45左右。

也就是说,我国各大高校的人才培
养过程没有与社会发展进行配适,使高校的环境工程人力资源出现过剩的问题[1]。

(二)环境工程专业课体系的建设情况
由于我国环境问题的存在形式较为普遍,这也导致了环境工程专业人才培养
有着一定的多目标性,在进行环境工程专业课体系的建设过程之中,不仅要求学
生能够有着污染物处理设备的运行管理能力,同时也要能够拥有在设计单位、科
研企业以及学校进行环境工程的规划和设计能力,而从当前情况来看,多个高校
之间环境工程专业课体系的建设情况还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性,教学内容往往包括
化学知识、工程知识以及专业知识三方面的内容,导致学生在经过专业学习之后,往往会出现知识面过于狭窄,专业特色不够明显的问题,同时,在定势教育培养
之下,学生知识结构过于单一,理论知识体系往往也不够完善。

这也就要求了各
大高校能够从强化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出发,结合化学实验操作的具体要
求来强化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程度,使学生能够将理论与实践进行有机结合,使学
生能够真正拥有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2]。

二、新形势下环境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要求
(一)明确教学目标并对课程体系进行优化
在新形势之下,环境问题更加复杂且多变,而普通高等院校的环境工程专业
必须能够对社会需求加以明确,对现有的教学体系进行改革和优化,结合市场需
求来培养人才。

高校专业的教学目标将直接关系到专业未来的发展趋势,而各个
专业必须结合我国当前社会的发展战略,根据服务对象和人才培养的具体要求,
使人才培养的规格得到明确。

应该能够培养出适应行业发展和当地经济建设需求
的实用型人才,进而使环境工程专业能够得到可持续的发展。

而这里要注意的是,只有足够优质的教学资源和教育活动,才能够使人才得到更加有效的培养。

教学
工作者应该对学科和课程之间存在的联系与逻辑,对原有的学科体系进行全面的
改良,考虑到理论知识与专业课程之间的契合点,做好理论知识教育与实践教学
之间的平衡。

环境工程本身就是一门更重视实践教育的专业课,而这也就要求了
高校能够根据环境工程的学科特点以及人才的需求,在理论课程上增加与学科人
才培养需求相符的专业特色课程群,从而使交叉学科和边缘学科的知识能够融入
到环境工程专业的教学体系之中,进而实现环境工程人才的全面发展。

在进行课
程体系的优化时,应该考虑到专业的应用性,以实践教学为主要的教学模式,构
建一套能够适应学生发展需求的实践教学平台,通过多元化教学活动相结合的方式,来使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能够得到全面提升[3]。

环境工程专业也应该根据高校所在地区的地矿特征,根据全国环境工程专业
人才培养的基本要求,增设采矿通论、矿山环境治理与生态修复以及固体废弃物
管理等多种具有地区特色的实践课程,使学生能够将知识、实践与日常生活产生
紧密的联系,使学生能够对于专业课知识产生更加深入的了解,同时也能够让环
境工程专业与其他相关专业产生更强的联动效应,促进专业建设的多面性和完整性。

(二)积极开展课外实践活动
为了使学生的科技创新意识能够得到全面培养,学校应该以全程化、分层次
和多平台为基本原则,开展多元化的课外实践活动。

实践活动的设计要突显专业
特色,围绕我国环境工程专业的发展现状以及国内外先进技术和环保理念的发展
情况,以专业技能集训、科技创新大赛以及大学生创业创新竞赛为载体,使学生
能够得到更加系统的科研思维培训,提升其专业知识与实践相结合的能力,为大
学生树立以环境工程专业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并使大学生的团队精神和学
习能力得到全面的提升。

通过课外实践活动的全面开展,大学生的综合素养能够
得到有效的提升,使其能够更加满足当前我国社会对环境工程专业的人才需求。

同时,学校应该积极推动校企联合教育的进程,通过与地方企业的合作,来
为学生提供与社会发展相符的实践机会,从而使学生的综合素养能够得到全面提升。

学校和企业应该能够依托于各自的资源优势,将多种资源进行强势整合,将
课堂传授知识的方式与直接获得实践经验的教学方式进行有机结合,从而使学生
能够得到多元化的培养。

学校应该能够利用企业的技术、设备设施等多种资源,
使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综合素养能够得到全面的提升,学生也可以在课后进入到企
业进行学习和工作,不仅有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同时也能够使学生明确自身
的职业生涯规划,进而提升环境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的效率和质量[4]。

(三)加强师资队伍的素质
环境工程专业的师资力量将决定了环境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是否可行,而
一支理论知识深厚,实践动手能力较强,能够通过环境工程专业知识来解决实际
问题的教师队伍则是当前人才培养模式能够顺利推行的重要前提。

从近几年的实
际情况来看,各大高校开始大量引入国内外优秀的博士来创建高学历的师资队伍,然而从这方面来看,各个高校的环境工程专业却缺乏拥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专业化
教师人才。

这也就要求了高校在引入环境工程教师时,应该将工程实践经验作为
考核教师能力的指标,并将符合要求却缺乏实践经验的教师派送到相关单位进行
锻炼,使其能够拥有与专业要求相符的实践能力,进一步提升环境工程专业的师
资力量。

另外,高校环境工程专业还存在着专业与专业化工程师匹配程度不足的问题,导致师资力量无法满足当前人才培养的具体要求。

这也就需要学校能够对当地的
企业资源加以有效的利用,聘任当地企业之中有着丰富实践经验的工程师来负责
专业课的讲解,并为学生开办专题讲座,使学生能够快速的了解到当前高新环境
工程技术的应用情况,从而提升环境工程专业的教学质量。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新形势下,环境工程专业的人才培养还面临着多种困境,而教
学工作者必须能够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对专业课程体系进行及时的调整与优化,
积极开办多元化的课外教育活动,推动校企联合的进程,并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从而使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能够在学习过程之中得到有效培养,提升环境
工程专业人才的市场竞争力,进而使我国环境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能够得到科
学化发展。

参考文献:
[1]李威. 环保产业人才需求趋势研究分析[J]. 中国管理信息化,2016,(21):247-248.
[2]陈正权,朱德全. 高等教育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目标、内容和路径[J]. 现代
教育管理,2017,(2):23-29.
[3]谢春生,胥家桢,梁建华,等. 环境工程专业就业情况分析及其对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启示[J]. 广东化工,2017,(11):313-314.
[4]纪学忠,赵国忱,米志强. 合作教育模式下学生顶岗实习考核及激励研究[J]. 辽宁高职学报,2012,(5):77-78.。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