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2016学年高中历史 专题二 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专题检测 人民版必修1
高中历史 专题二 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跟踪检测(含解析)人民版必修1-人民版高一必修1历史试题
专题二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1.“鸦片战争成为中国历史的转折点。
从此西方侵略者纷至沓来,穷凶极恶地发动一次又一次对中国的战争,迫使清政府妥协就X,把中国一步一步地推入半殖民地的深渊。
”这一认识( B )A.违逆历史事实B.符合唯物史观C.夸大历史影响D.强调民族抗争解析:鸦片战争后,英国强迫清政府签订《某某条约》,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列强强迫清政府签订《条约》等不平等条约,中国丧失了更多的领土和主权,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日本强迫清政府签订《马关条约》,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了;1900年八国联军发动侵华战争后,列强通过《辛丑条约》进一步控制了中国,清政府完全成为西方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变成了“洋人的朝廷”。
由此可见,列强通过侵略战争,强签不平等条约,把中国一步一步地推入半殖民地的深渊,符合唯物史观,故选B。
上述认识符合历史事实,排除A;上述认识符合历史影响,排除C;上述历史认识,突出列强侵略,没有强调民族抗争,排除D。
2.对“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最准确的理解是( C )A.一半是封建社会,一半是殖民地B.封建经济与资本主义经济各占一半C.大部分主权丧失,封建经济为主D.地主阶级与资产阶级共同统治的社会解析:半殖民地,指部分丧失国家主权,半封建社会,指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过渡,封建社会体系不完全瓦解,是不完全的封建社会和不完全的殖民地社会,故选C;A是对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机械的错误理解,排除;B是对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片面理解,排除;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包含政治、经济、文化和军事等方面的丰富的内涵,D只是涉及到政治方面,排除。
3.“务须让西方列强进入中华帝国的北方口岸和首都。
马戛尔尼那时的岁月已经远去,如今法英两国要与天子本人,而不是地方代表,要在朝廷宫中,而不是在总督府等衙门,继续商谈已从帝国南部或中部重镇开始的关系。
高中历史 专题二 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 2.2 中国军民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跟踪检测(含解析)人
中国军民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训练点1 三元里抗英1.1841年,广州三元里民众在抗击英军侵略的檄文中写道:“……天朝茶叶大黄各样药品,皆汝狗邦养命之物,我天朝若不发给,尔等性命何在?”对此分析正确的是( C ) A.体现了三元里民众强烈的反帝情绪B.说明中国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开始解体C.反映当时的中国人对英国缺乏了解D.正确认识了中英贸易中中国的优势地位解析:1841年资本主义处于自由资本主义阶段,没有进入帝国主义阶段,故A项错误;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开始解体的表现是农业与家庭手工业相分离,传统农业、手工业破产,中国成为西方国家原料产地和商品销售市场,材料没有体现该信息,故B项错误;材料认为,天朝茶叶大黄各样药品等是外国的养命之物,反映当时的中国人对英国缺乏了解,夸大了中英贸易中中国的优势地位,故C项正确,D项错误。
2.近代中国人民的抗争,将永远地铭刻在中国人民心中。
下列纪念碑或碑刻所承载的历史事件,本质上的相似之处是( B )A.抵制西方资本主义B.反对外来侵略C.反对封建统治D.维护封建经济解析:虎门销烟是反对英国的经济侵略,三元里人民抗英是反对英国的军事侵略,两者都是反侵略,故选B项。
训练点2 左宗棠收复新疆3.“(左宗棠)维护祖国统一大业之奇勋,捍卫边疆之殊功,可与张骞、班超并驾齐驱!”文中这样评价左宗棠是因为( C )A.左宗棠主张放弃西北塞防 B.左宗棠以武力收回了伊犁C.左宗棠率军收复了新疆D.左宗棠在新疆建立了行省解析:“捍卫边疆之殊功”说明左宗棠率军收复了新疆,C正确;A、B、D错误,排除。
4.左宗棠收复新疆,被誉为“中国人的气质”。
当时的英国人曾这样评价:“乾隆时代一支由中国人领导的中国军队所取得的最辉煌成就。
”下列有关收复新疆的史实,正确的是( D )A.左宗棠制定“先南后北,缓进急战”的策略B.1876年,向南疆推进,消灭了阿古柏的主力C.1880年,左宗棠在喀什噶尔建立抗俄军事基地D.1881年,中俄签订《改订条约》等条约收回伊犁解析:左宗棠确定了“先北后南,缓进急战”的策略,故A项错误;1876年,收复了北疆大部分领土,第二年向南疆推进,阿古柏兵败自杀,故B项错误;1880年,左宗棠在哈密建立抗俄军事基地,故C项错误;1881年中俄签订了《改订条约》等条约,中国收回伊犁,故D项正确。
【学练考】2015 2016新高考人民版历史必修一 专题二 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
一│ 课前梳理 ► 知识点二 瓜分狂潮与民族危机 1.瓜分中国 马关条约 》 (1) 背景:西方国家向帝国主义过渡;《____________ 的签订。 (2)方式:强占租借地、划分“势力范围”。 (3) 过程:三国干涉还辽;德国强占 ________(1897 年 11 胶州湾 月);俄国占领旅顺口和大连湾(1897年12月)。 (4)影响:中国陷入从半殖民地沦为殖民地的严重危机。 2.“门户开放”政策(1899年9月) 美国 。 (1)提出的国家:________
一│ 要点探究 例1 近代中国社会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这一社会形 态的形成是一个动态的历史过程。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 题。 (1) 近代中国第一个不平等条约是什么?它的签订对中国 社会性质有何影响? (2) 日本通过《马关条约》割占了中国哪些领土?中国社 会性质又有何变化?
一│ 要点探究 [答案] (1)《南京条约》。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 建社会。 (2)台湾及其附属岛屿、澎湖列岛、辽东半岛。中国半殖 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 [解析] 本题考查对主要不平等条约的掌握。第(1)问根 据“近代中国第一个”可以判断出是《南京条约》,然后联系 所学知识答出其对中国性质的影响。第(2)问考查对《马关条 约》的掌握,首先答出其割地的内容,然后答出其使中国半殖 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
一│ 课前梳理 课前梳理
► 知识点一 国门洞开 1.背景 (1)西方:19世纪上半期,西方资本主义迅猛发展,急需 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 (2)中国:封建社会末期,国力渐衰,内部危机严重。 2.过程 (1) 发 动 侵 华 战 争 : 1840—1900 年 列 强 先 后 发 动 了 鸦片战争、 第 二 次 鸦片战争 、 中法战争 、 中日甲午战争 、 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高中历史 专题二 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测试题 人民版必修1-人民版高一必修1历史试题
专题二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1.日本在一份文告中宣示:“为帝国之存于东亚之安宁,我们必须对该两国宣战。
”而一本历史著作提到:“日本为了快速跨出南进步伐,控制南太平洋,声称不惜与两国一战。
这两份资料中所指的两国是:A.中、美 B.中、苏 C.美、英 D.美、苏2.某年,中国发生重大事件,引起苏联关切;《消息报》指出该事件将打击中国反日力量的团结;《真理报》更认为该事件将造成中国分裂,使日本进一步侵略中国。
此一重大事件为何?A.甲午战争,日本要求中国割让辽东半岛及某某B.袁世凯称帝,日本提出二十一条要求作为交换C.五四运动,学生认为政府对日软弱,主X抗日D .某某事变,X学良要求停止剿共,以共同抗日3.“春愁难遣强看山,往事惊心泪欲潸。
四百万人同一哭,去年今日割某某。
”该诗中的“去年”是指()A.1840年 B.1900年 C.1937年 D.1895年4.20世纪初,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突出表现在()A.严禁中国人民反帝 B.中国内地全部开放C.同意拆毁大沽炮台 D.惩办反帝爱国官吏5.东北民歌《松花江上》唱道“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从那个悲惨的时候,脱离了我的家乡,抛弃那无尽的宝藏,流浪!流浪!整日皆在关内流浪。
”那个悲惨的时候是指()A.九·一八事变B.一·二八事变C.七·七事变D.八·一三事变6.“鸦片战争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近代文明”的观点之所以错误,是因为它( )①未认识到殖某某义的侵略本质和残酷性②只看到了“船坚炮利”和科技文明③夸大了殖某某义传播文明的作用④贬低了中国人民的抗争与探索A.①②③④B.①②④C.①②D.③④7.一名日本人在某某拿到了清政府准许其办工厂的营业执照,这一现象最早可能出现在A.1840年 B.1860年C.1895年D.1921年8.鸦片战争前夕,林则徐致信英国女王,表示相信英国政府是受到英驻华商务监督义律的欺骗而走上歧途的,恳请她制止鸦片贸易。
高中历史专题二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测试题人民版必修1
【成才之路】2015-2016学年高中历史专题二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测试题人民版必修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共5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50分)1.(2015·河北正定中学)1906年美国人安德鲁发表文章时说:“文明国家在与清国签署条约时,表达了要保留对驻上海和清国其他城市的本国公民行使司法权的愿望”。
西方列强这一愿望的实现是通过( )A.中英鸦片战争B.第二次鸦片战争C.中日甲午战争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答案】 A【解析】分析题干,其中“对驻上海和清国其他城市的本国公民行使司法权”实际指的是西方列强在中国攫取的司法主权,即领事裁判权,外国人在中国犯法,由外国政府按其法律处理,中国无权干涉。
这一特权是鸦片战争后签订的《南京条约》附件中规定的,所以应选A。
2.中英《南京条约》规定中国开放五口作为通商口岸,其中“福州靠近盛产红茶的武夷山;上海地处长江入海口且临近富饶的江浙”。
英国选择这些城市作为通商口岸的主要目的是( )A.倾销鸦片B.传播宗教C.输出资本D.打开市场【答案】 D【解析】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目的就是打开中国市场,倾销产品,掠夺原料。
材料中所列城市都是为之服务的,所以选D。
3.下面漫画所提供的信息,主要揭示了《南京条约》的签订( )A.是英国为打开中国市场而签订的B.是英国侵略中国的不平等条约C.清政府是一个卖国求荣的政权D.使中国社会开始沦为半殖民地社会【答案】 B【解析】图中的“平等谈判”是关键信息,它恰恰揭示了这一条约的不平等性质。
4.1877年,何如璋出任清政府第一任驻日使臣。
他指出,日本政府对欧美各国的“新拟约稿”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欲加外货进口之税,一欲管外国流寓之人。
”为此中国应当“窃拟日本改约之时,我国亦当及此”。
在他看来,不平等条约中危害最大的内容是 ( )①准许取得居住权②协定关税③片面最惠国待遇④领事裁判权A.①② B.③④C.①③ D.②④【答案】 D【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准确理解史料的能力。
人民版必修1课堂设计高中历史专题二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专题检测
高中历史专题二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专题检测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60分)1.鸦片战争打开了中国的大门。
“打开大门”指的是( )A.外国人可以进入中国进行贸易活动B.中国失去了香港岛C.中国被迫开放五处通商口岸D.外国公使可以进入中国2.有人说:“通商卖国李鸿章,战死沙场邓世昌”,与这两人都有关的战争是( )A.鸦片战争B.甲午战争C.八国联军侵华D.中法战争3.左宗棠病逝后,清廷赐给左宗棠的谥号为文襄公。
有人评论说:“绝口不谈和议事,千秋唯有左文襄。
”那么,这则评论主要是针对左宗棠( )①镇压太平天国运动②收复新疆③在哈密建立抗俄基地,为对俄谈判提供军事支持④击败阿古柏,夺回北疆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4.1951年,周总理指示“圆明园遗址要保留,地不要拨用了”。
保留圆明园遗址是因为它( )①是近代资本主义列强侵略中国的历史见证②是爱国主义教育基地③具有热爱世界和平、进行国际友好交往的教育功能④标志着封建专制堡垒的土崩瓦解A.①② B.①②③ C.③④ D.①②③④5.读下图中的历史信息,引起该事件发生的直接原因是( )法国明信片上列强瓜分中国漫画A.鸦片战争B.太平天国运动C.甲午战争D.义和团运动6.促使近代西方列强认识到中国民众“尚含有无限蓬勃生机”“瓜分一事,实为下策”的历史事件是( )A.三元里人民抗英斗争B.义和团运动C.辛亥革命D.抗日战争的胜利7.义和团运动期间,《中外日报》一篇文章说:“夫中国外交之起,出于不得已而成互市(对外通商)。
其间丧权辱国,赔款割地,盖无约(条约)不损,无战不败。
故其时通国君臣民上下,以复仇为雪耻,以积愤思报怨,以下令逐客(驱逐外国人)为最快人意,以闭关绝市为复见太平。
其处势应变,虽曰非宜,其抗志负气,殆非无取(可取)。
”该材料不能表明的是( )A.作者正确揭示了义和团运动的原因B.义和团斗争方式不当C.义和团反抗侵略的精神值得赞扬D.作者有盲目排外的倾向8.台湾义士邱逢甲上奏朝廷:“万民誓不从日,割亦死,拒亦死,宁先死于乱民手,不愿死于倭人之手……”与这段话反映的史实有关的不平等条约是( )A.《南京条约》B.《马关条约》C.《辛丑条约》D.《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9.读右图,这是1899年在河北、山东一带广为流传的漫画《射猪斩羊图》,图中的猪羊喻指传教士。
专题二 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 单元检测
专题二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单元检测一、选择题:(共50小题,每题1分,共50分)1、中国近代史以鸦片战争为开端主要是因为A.中国第一次被西方国家战败B.长期闭关锁国状况被打破C.社会性质开始发生根本变化D.民族矛盾取代了阶级矛盾2、在《南京条约》的下列条款中,对中国民族经济危害最大的是A.割香港岛给英国B.开五口通商口岸C.英商进出口关税由双方协定D.赔款2100万银元3、《马关条约》中最能体现外国资本主义对中国侵略进入新阶段的是A、增开通商口岸B、赔款白银二亿两C、割台湾等地给日本D、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设立工厂4、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写道,三次灾难性的战争使中国受到了巨大的刺激:第一次是1840~1842年同英国的战争,第二次是1856~1860年同英法的战争,第三次是1894~1895年同日本的战争。
这三次战争影响的共同之处是A.中国逐步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B.清朝中央机构完全半殖民地化C.通商口岸的开放由内地向沿海扩展D.列强侵略以资本输出为主5、中国近代落伍的根本原因是A.外国列强的入侵B.中国封建制度腐朽C.中国缺少外援D.列强相互勾结6、近代中国社会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下列对这一社会现象的认识不正确的是A.形式上独立自主,实际上为资本主义间接统治B.政治是半殖民地,经济上是半封建C.“半殖民地”是指丧失了部分的国家独立自主权D.“半封建”是指既保存了封建主义,又发展了资本主义7、某导游带领一群学生到博物馆参观,在向同学们解说近代列强是如何一步步侵略中国,如何不断侵占中国权益时是这么说的:“起初①美国提出了…利益均沾‟的…门户开放‟政策;接下来②取得了…片面最惠国待遇‟和…领事裁判权‟;后来③各国派兵保护东交民巷使馆界,界内不许中国人居住;最后④外国可以在中国开设工厂。
”显然导游把列强取得这些特权的顺序弄错了,那么符合史实的顺序是A.①②③④B.②①④③C.②④①③D.③④①②8、鸦片战争前夕,林则徐致信英国女王,表示相信英国政府是受到英驻华商务监督义律的欺骗而走上歧途的,恳请她制止鸦片贸易。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一专题二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单元测试题含答案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一专题二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单元测试题含答案1.甲午中日战争后,帝国主义对中国资本输出的主要方式有()①强迫清政府向各国借款②争相在中国修筑铁路③夺取采矿权④争相在中国开办工厂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答案】D(点拨:本题以帝国主义对我国经济侵略的形式为切入点,旨在考查对基础知识的再认与再现能力。
2.沙俄借以侵吞中国乌苏里江以东大片领土的不平等条约是()A.中俄《瑷珲条约》B.中俄《北京条约》C.中俄《勘分西北界约记》D.中俄《改订条约》【答案】B3英国通过虎门条约取得了“领事裁判权”,这意味着( )A.中英两国之间的贸易纠纷由英国领事解决B.英国领事享有对《南京条约》的解释权C.中国的司法主权遭到破坏D.英国领事可以决定中国的关税税率【答案】C4.1899年,美国向英俄等国提出“门户开放”照会,其中规定“各國货物,一律按中国现行税率征收关税。
”美国提出这条规定的目的在于()A.利用经济优势排斥欧洲列强B插足其他列强在华“势力范围”C取消列强在华侵略特权D独享列强在华侵略权益【答案】B(点拨:本题侧重于考查同学们对“门户开放”政的理解,美国在承认列强既得利益的前提下,要求列强对其开放势力范围。
) 5“门户开放”政策的提出,被看作是美国侵略中国新阶段的标志,主要是因为该政策()A.得到了列强的认可B.表明美国承认列强的在华特权C.可使美国在华获得的权益居于列强之首D.有利于美国加快侵华步骤【答案】D(点拨:此题主要考查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比较历史事件的能力。
19世纪末美国经济实力跃居资本主义各国之首,因而在侵华问题上也就不再追随西方列强,开始有了独立的政策,也就表明美国加紧和扩大了侵华步骤。
)6.《辛丑条约》规定拆毁大沽炮台,并允许帝国主义在北京至山海关铁路沿线驻军。
这一规定主要是为了( )A.对清政府实行“武装”监督B保护列强对中国的商品输出C.保护外国铁路公司的利益D.解除中国的武装【答案】A(点拨: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期间,清政府也曾进行了抵抗,对八国联军造成了打击,在战争结束后,列强为了更好地控制清政府,避免再次受到抵抗,对清政府进行武装监督。
高中历史 专题二 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专题质量检测(二) 人民版必修1-人民版高一必修1历史试
专题质量检测(二)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6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共6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60分)1.如下图,对年代尺上提供的时间,解读准确的是( )A.1842年,中英之间爆发鸦片战争B.1895年,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C.1901年,八国联军火烧圆明园D.1901年,中国被迫签订《辛丑条约》答案 D解析中英之间爆发鸦片战争的时间是1840年;1895年,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了;1860年,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1901年,中国被迫签订《辛丑条约》,故D项正确。
2.有人曾对中国近代史上的一场战争发出这样的感慨:“从前我国还只是被西方大国打败过,现在竟被东方的小国打败了,而且失败得那样惨,条约又订得那样苛刻,这是多么大的耻辱啊!”这场战争是( )A.第一次鸦片战争 B.八国联军侵华战争C.中日甲午战争 D.第二次鸦片战争答案 C解析由材料“现在竟被东方的小国打败了”可知,这场战争是中日甲午战争,故选C 项。
3.近代列强在中国获取利益的过程中,《马关条约》的独特性主要体现在( )A.割地方面 B.赔款方面C.通商方面 D.投资方面答案 D解析独特性是指《马关条约》与其他不平等条约相比较而体现的不同点,《马关条约》允许外国人在华投资设厂,这是帝国主义阶段列强经济侵略由以商品输出为主转为以资本输出为主的重要表现,故是其独特性的表现,D项正确。
4.有学者认为,“三元里人民抗英,主要是英军侵犯了他们的切身利益,不具备卫国的觉悟,因此三元里人民的行为实际上是一场保卫家园的战斗,而不是一场投身于保卫祖国的战斗”。
据此得出的结论是( )A.三元里抗英只局限于保卫家乡不值得称颂B.三元里抗英客观上具有爱国主义的色彩C.三元里抗英体现了民众爱国爱家的朴素情怀D.三元里抗英主观上洋溢着爱国主义色彩答案 B解析材料强调三元里人民抗英的主观出发点只是“保卫家园”而不是“保卫祖国”,故C、D两项错误;三元里抗英是值得称颂的,A项史观错误;虽然三元里抗英不是“卫国的觉悟”,但在客观上表现出抵御外侮的爱国精神,故B项正确。
2016学年高中历史 专题二 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专题检测 人民版必修1
【创新设计】2015-2016学年高中历史专题二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专题检测人民版必修1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4分,共60分)1.费正清在《中国:传统与变迁》中写道:“我们在重新审视鸦片战争时,也很有必要将之放入现代历史发展大潮的背景中进行考察。
……如果不是英国,那么别的国家也会这么做的,至于英国在华贸易的重点是鸦片而非茶叶或其他什么商品,这只是历史的巧合罢了。
”下列对该材料的理解准确的是( )①鸦片战争的爆发是历史的巧合②鸦片成为引发战争的原因是个偶然③鸦片战争的爆发与世界历史发展大潮密切相关A.①②③B.②③C.③D.①②答案 B解析作者把鸦片战争放到时代的全球化角度上重新观察,认为鸦片贸易只是偶然因素,而西方工业化国家最终打开中国大门是必然趋势。
据此可以判断,只有②③正确。
2.英国的格雷斯顿曾这样评价鸦片战争:“在人类历史中,我从未见过如此不正义并故意要使国家蒙受永久耻辱的战争。
飘扬在广州城头的英国国旗只是为了保护一桩可耻的交易进行的。
”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支持英国对华发动正义的战争B.为英国发动战争作辩护C.未看到英国发动战争的真实目的D.支持中国的反侵略战争答案 C解析题干中“如此不正义”、“保护可耻交易”表明作者从道德角度不赞成英国发动战争。
故排除A、B两项;格雷斯顿在评价中仅从道德角度含糊其辞,没有说明英国发动战争的根本目的:打开中国市场。
故答案选C项;D项题干没有体现,排除。
3.1880年,薛福成写道:“中国立约之初,有视若寻常而贻害于无穷者,大要有二:一则曰,一国获利各国均沾也。
……一则曰,洋人居中国不归中国官管理也。
”在他看来,对近代中国“贻害于无穷”的是( )①开设工厂②协定关税③片面最惠国待遇④领事裁判权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答案 B解析“一国获利各国均沾也”指的是片面最惠国待遇。
“洋人居中国不归中国官管理也”指的是领事裁判权。
所以选B。
学练考高考历史专题二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主题测评人民版必修1
【学练考】2015-2016高考历史专题二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主题测评人民版必修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第Ⅰ卷60分,第Ⅱ卷40分,共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共6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60分)1.下面两幅图片中的情景应出现在哪两次战争期间( )①鸦片战争②第二次鸦片战争③中日甲午战争④八国联军侵华战争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 ②④2.与“春愁难遣强看山,往事惊心泪欲潸。
四百万人同一哭,去年今日割台湾”一诗相关联的历史事件是( )A.中日甲午战争 B.八国联军侵华战争C.日俄战争 D.抗日战争3.“从此之后,清政府被称为‘洋人的朝廷’,对外国人唯命是从。
1900年以前,清政府对列强有时有一点抗拒。
……(此后),再不敢对列强有任何反抗,成了列强的忠实走狗。
”这种变化( ) A.纵容了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B.大大加快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进程C.是由八国联军侵华和《辛丑条约》的签订促成的D.迫使美国提出“门户开放”政策4.1860年英法联军侵华时,英国人可以轻易地雇到中国劳工为侵华战争工作;但到1884年中法战争时,香港的苦力却拒绝帮法国人船只装货。
下列哪一项最能解释这种现象( ) A.1860年中国劳工为英军工作,印证“工人无祖国”的说法B.1884年中国劳工生活已大为改善,无须再替外人卖命C.西方列强一连串侵略中国的行径,激发中国劳工的民族情感D.中法战争波及香港,影响生计,故当地劳工不愿为敌效力5.读右图中的历史信息,引起该事件发生的直接原因是( )A.鸦片战争B.太平天国运动C.中日甲午战争D.义和团运动6.“中共将取消一切推翻国民党政府的暴动政策及赤化运动,停止以暴力没收土地的政策……取消红军名义及番号,改编为国民革命军,接受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之统辖。
”该宣言的发表( ) A.说明中共放弃了武装的领导权B.表明中共犯了右倾机会主义错误C.促成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D.促成了国民革命运动的蓬勃发展7.美国记者史沫特莱曾对一场战役作了这样的报道:“整个华北地区,从晋北山区到东海岸,从南面的黄河到北面的长城,都成了战场……一百团人打击了敌人在华北的整个经济、交通线和封锁网,战斗是炽烈而无情的。
高中历史专题2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学业分层测评5列强入侵与民族危机人民版必修1
专题2 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学业分层测评5 列强入侵与民族危机人民版必修1(建议用时:45分钟)[学业达标]1.(2016·镇江高一检测)中英《南京条约》的签订,对中国而言最严重的后果是( ) A.封建的自然经济解体B.列强大批入侵C.中国开始丧失独立自主的地位D.中国开始卷入资本主义市场【解析】主权是一个国家独立的标志,《南京条约》签订的最大影响是中国社会性质的变化,其中主权丧失是最严重的后果。
【答案】 C2.第二次鸦片战争是鸦片战争的继续,主要是因为( )【导学号:17080026】A.方式相同B.背景相同C.目的和性质相同D.发动战争的国家相同【解析】A、B两项虽为两次鸦片战争的相似之处,但都不能体现这次战争的内在联系;鸦片战争是英国发动的,第二次鸦片战争是英法发动的,排除D项;两次鸦片战争的目的都是为了打开中国市场,都带有侵略性质。
【答案】 C3.(2016·张家界高一检测)翻阅《中国近代史》时,看到有关某不平等条约的一段文字:“割辽东半岛、台湾及附属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日本可以在中国通商口岸投资设厂。
”你推断该不平等条约是( )A.《马关条约》B.《北京条约》C.《天津条约》D.《南京条约》【解析】根据材料关键词“割辽东半岛、台湾及附属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日本可以在中国通商口岸投资设厂”并结合所学可知,这是《马关条约》的内容。
【答案】 A4.清朝进士李希圣曾记录:“……自联军之入城也,时掠取财物,而德兵尤横……夷兵至骑驴上三殿,玉帛图籍焚掠无遗。
……俄、英兵迭居颐和园,及出而薪木皆尽矣。
”材料反映的是哪一次战争( )A.鸦片战争B.第二次鸦片战争C.中日甲午战争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解析】由材料信息“自联军……而德兵尤横……夷兵至骑驴上三殿,玉帛图籍焚掠……俄、英兵迭居颐和园,及出而薪木皆尽矣”可知,此次战争涉及多国侵略者,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与材料意思相符,故选D项。
高中历史 专题2 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专题检测 人民版必修1
专题2 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专题检测(二)一、选择题(共12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英文版《南京条约》第十款的直译为:“中国皇帝陛下同意在所有通商口岸制定一部公平的、正式的进出口关税和其他费用的则例,该则例将公开颁布。
”这一条款在具体实施过程中 ( )A.使清朝在广州的通商旧制得以延续B.为中英平等经济交往奠定基础C.为英国干涉中国关税主权埋下伏笔D.使中国完全丧失了海关管理权答案 C解析首先依据材料判断“制定一部公平的、正式的进出口关税和其他费用的则例”对应的是《南京条约》中“协定关税”一条,接着根据所学,答出这一条的危害是使得中国开始丧失关税自主权,故C项正确;A、B项未能体现“协定关税”给中国带来的危害,故A、B项错误;而D项中国完全丧失海关管理权的标志是海关总税务司的设置,故D项错误。
2.(2018·湖州高一检测)英国首相马麦尊训令侵华将领义律,要占有一些口岸作为居留地,“这些地方应该有良好的海港,并对军事防卫提供天然的便利”,并指出“台湾北端对面的________……是最值得考虑的”……这五个口岸,便成了条约第三款内容了。
材料中的________应是( )A.宁波B.福州C.广州D.厦门答案 B解析首先,《南京条约》确定的通商口岸是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与上海。
而由“台湾北端对面的”,可以判定选福州,故排除A、C、D,故选B。
3.鸦片战争后英国提出了“协定关税”,19世纪末日本提出“在华设厂”,其共同点是( )A.为资本主义国家商品输出创造有利条件B.适应了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阶段性要求C.促进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D.为资本主义国家资本输出创造有利条件答案 B解析鸦片战争是工业革命后列强要求打开中国大门倾销商品,甲午中日战争是经过第二次工业革命后列强要求资本输出,所以这两者的共同点是适应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阶段性要求,因此B项符合题意。
4.(2017·慈溪学考评估)近代某条约规定:“现今中国已开通商口岸之外,应准添设下开各处……一、湖北省荆州府沙市;二、四川省重庆府;三、江苏省苏州府;四、浙江省杭州府。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专题2 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与近代民主革命专题过关检测-高三全册历史试题
专题过关检测(二)[学生用书单独成册](时间:45分钟,分值:100分)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2016·某某雅礼中学高三月考)1858年6月签订《某某条约》的消息传到欧洲,马克思就断言:“只要整个文明世界的压力还不能迫使英国不用强制办法在印度种植鸦片和不用武力在中国推销鸦片,那么这第二次鸦片战争将会产生同样的后果。
”这说明( ) A.第二次鸦片战争使英国减少了对中国的鸦片走私B.第二次鸦片战争是第一次鸦片战争的继续和发展C.走私鸦片是英国商品难以扩大其中国市场的原因之一D.扩大鸦片贸易是英国再次对中国发动战争的原因解析:选C。
根据材料信息“第二次鸦片战争将会产生同样的后果”,可知第二次鸦片战争后,英国继续向中国走私鸦片,中国劳动人民购买力低,英国商品在中国市场仍然不畅销,故C项正确。
2.(2016·某某某某高三适应性考试)关于《某某条约》中“协定关税”条款的规定,英国人认为:“同英国臣民进行贸易的中国臣民将不因为他们那方面进行交易而承受特别的负担或特殊的苛捐杂税。
”清政府认为:这个税率(值百抽五)比现有的帝国税率(值百抽二到值百抽四)还高,所以应允了英方的要求。
中英双方不同的认识说明( ) A.英国通过该条款进一步控制中国B.中国日益卷入资本主义市场C.中国逐渐丧失对关税主权的保护D.清政府缺乏国家主权的概念解析:选D。
清政府认识不到关税协定是丧失了关税主权,反而还为获得了比之前更高的税率而高兴,体现了其缺乏国家主权概念,故D项正确。
3.(2016·某某潍坊模拟)1861年,清政府设立总理衙门;1877年清政府在英国设立使馆;1901年,依据《辛丑条约》,清政府设立外务部。
这反映了清朝( ) A.重获国家之独立B.与列强和平相处C.外交迈向近代化D.对世界全面开放解析:选C。
材料中“设立总理衙门,在英国设立使馆,设立外务部”体现晚清政府外交逐渐走向近代化,故C项正确;近代中国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没有独立之言,故A 项错误;列强与中国不可能和平相处,故B项错误;对世界全面开放是在改革开放之后,故D项错误。
高中历史 专题二 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 2.1 列强入侵与民族危机跟踪检测(含解析)人民版必修
列强入侵与民族危机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训练点1 国门洞开1.鸦片战争前,制约英军航行作战的关键是其对中国沿海缺乏地理认知和准确的海图,为此,鸦片战争期间,英军在中国沿海展开大X围水文调查,而这一行为未受到清军的阻止。
这说明( C )A.清政府固守天朝上国思想B.英国殖民侵略准备充分C.清政府缺乏近代海权观念 D.中英之间军事实力悬殊解析:英军在中国沿海展开大X围水文调查,这一行为并没有受到清军的干扰并不能说明清军实力不足,只能说明清政府近代海权观念的缺乏,故C项正确,D项排除;材料没有涉及到天朝上国的思想,故A项排除;根据“制约英军航行作战的关键是其对中国沿海缺乏地理认知和准确的海图”可知英国的殖民扩X准备并不充分,故排除B项。
2.有学者指出:“协定关税和治外法权是《某某条约》中我们近年来认为不平等条约的核心,可是当时的人并不这样看,他们最痛心的是五口通商……”对协定关税和治外法权的轻看说明清朝统治者( D )A.重在防X西方对华经济侵略B.执行传统的抚夷外交政策C.对西方各国给予同等待遇D.近代国家主权意识淡薄解析:该题考查对《某某条约》核心内容的理解和认识。
《某某条约》中的协定关税和治外法权严重践踏了我国的关税自主权和司法主权,当时清朝统治者轻看这一点说明他们没有主权意识,故答案为D项;如果为了防X西方的经济侵略,那更应当重视商品的税收问题,故A项说法错误,排除;B项不符合材料的主要意图,如果是抚夷,那对五口通商也不该痛心,故排除;当时还没有对各国给予同等待遇,排除C项。
3.“鸦片战争使中国的历史进程发生了重大转变”,这主要是因为( C )A.中国第一次被西方国家打败B.长期闭关锁国的政策被打破C.社会性质开始发生根本变化D.民族矛盾取代了阶级矛盾解析:本题考查鸦片战争的影响。
结合所学可知,鸦片战争给中国带来巨大的屈辱和深重的灾难。
从此,中国的大门被迫打开,外患接踵而至,主权和领土完整不断遭到破坏。
高中历史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测试卷
专题二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测试卷人民版必修1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1.陈旭麓在《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中写道:“对于中国来说,这场战争是一块界碑。
它铭刻了中世纪古老的社会在炮口逼迫下走入近代的最初一步。
”这场战争产生的影响是( )A.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B.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C.中国的君主专制制度被推翻D.中外反动势力公开勾结,镇压中国人民的反抗答案:A解析:据材料“中世纪古老的社会在炮口逼迫下走入近代的最初一步”可知这场战争是鸦片战争,其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答案为A项;B项是《辛丑条约》签订后的影响,C项是辛亥革命的成果,D项与之不符。
2.鸦片战争后,清政府的官僚体系发生了一些变化,出现了“五口通商大臣”“总税务司”“总理衙门”等官职或机构。
这些变化( )A.说明原有的官僚体系遭到否定B.是殖民主义冲击专制主义的结果C.是中国社会半封建化的表现D.无益于近代中国的发展答案:B解析:由所学知识可知“五口通商大臣”“总税务司”“总理衙门”和外国交往密切相关,反映了列强对中国的侵略,也体现了中国传统政治结构的变化,故本题选B项。
A项错误,这些变化冲击了旧有的官僚体系,但并没有彻底“否定”它;C项错误,这些变化应该是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的表现;D项错误,虽然这些机构的出现是列强侵略的结果,但是客观上也推动了中国政治的近代化。
3.“许开台湾互市,英、美、法、德相继而来,派领事,划租界,设商行,建栈房,轮船出入,次第渐兴,而交涉亦愈繁。
咸丰九年,设通商总局于道署,由道办之。
”材料显示的情况最早发生于( )A.第一次鸦片战争时期B.第二次鸦片战争时期C.甲午中日战争之后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之后答案:B解析:《南京条约》规定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没有台湾,故A项错误;《天津条约》规定增开沿海沿江十处为通商口岸,其中包括台湾,故B项正确;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发生在光绪年间,与材料中的“咸丰九年”不符,故C、D两项错误。
高中历史质量检测(二) 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
专题质量检测(二)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1.有人说,“就一般而言,历史事件随着时光流逝而意义日减。
□□战争则不然。
它是中国历史的转折,提出了中国必须近代化的历史使命。
”这里的“□□战争”是指()A.鸦片战争B.第二次鸦片战争C.甲午中日战争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2.近代一有识之士曾说:“一国所得,诸国安然而享之;一国所求,诸国群起而助之,是不啻驱西洋诸国,使之协以谋我。
"上述言论针对的是()A.领事裁判权B.片面最惠国待遇C.居住及租地权D.“门户开放”政策3.下图中的情景反映的是哪一次战争带来的后果( )A.鸦片战争B.第二次鸦片战争C.甲午中日战争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4.20世纪初,北京刚刚引进自来水与电力照明的时候,社会上流行着一些传言:“北京新的供水系统是外国人布下的圈套,供应的水是腐败的;电力是外国人的鬼魂,西方人的阴谋。
”一些电力事故则被当作这一诡计和幽灵的最好注解而大肆宣扬.这一现象深刻反映了( )A.中外民族矛盾尖锐对立B.百姓排斥先进工业文明C.传统生活观念的顽固性D.开明与守旧的思想并存5.徐中约在《中国近代史》中这样评论义和团:“义和团事件明显是由反动的满族朝廷、顽固的保守派官僚和士绅,以及无知和迷信民众的联合力量所推动的。
这种反抗外国帝国主义的感情和愤怒的爆发是愚蠢的、非理性的,但也不能忽视其中所固有的爱国主义成分。
”对此评论理解准确的是()①作者对义和团运动的背景分析符合史实②作者认为义和团运动是全民族广泛参与的群众运动③作者对义和团的评价具有辩证性④反映了作者的主要史观是革命史观A.①②B.③④C.②④D.①③6.某条约规定:“中国认明朝鲜国确为完全无缺之独立自主国……得在中国通商口岸城邑,任便从事各项工艺制造;此外,只要缴交所定进口税,便可将机械装运进口。
”这一条约是()A.《南京条约》B.《北京条约》C.《马关条约》D.《辛丑条约》7.1900年西方国家发行了《迎接龙的挑战》的明信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创新设计】2015-2016学年高中历史专题二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专题检测人民版必修1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4分,共60分)1.费正清在《中国:传统与变迁》中写道:“我们在重新审视鸦片战争时,也很有必要将之放入现代历史发展大潮的背景中进行考察。
……如果不是英国,那么别的国家也会这么做的,至于英国在华贸易的重点是鸦片而非茶叶或其他什么商品,这只是历史的巧合罢了。
”下列对该材料的理解准确的是( )①鸦片战争的爆发是历史的巧合②鸦片成为引发战争的原因是个偶然③鸦片战争的爆发与世界历史发展大潮密切相关A.①②③B.②③C.③D.①②答案 B解析作者把鸦片战争放到时代的全球化角度上重新观察,认为鸦片贸易只是偶然因素,而西方工业化国家最终打开中国大门是必然趋势。
据此可以判断,只有②③正确。
2.英国的格雷斯顿曾这样评价鸦片战争:“在人类历史中,我从未见过如此不正义并故意要使国家蒙受永久耻辱的战争。
飘扬在广州城头的英国国旗只是为了保护一桩可耻的交易进行的。
”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支持英国对华发动正义的战争B.为英国发动战争作辩护C.未看到英国发动战争的真实目的D.支持中国的反侵略战争答案 C解析题干中“如此不正义”、“保护可耻交易”表明作者从道德角度不赞成英国发动战争。
故排除A、B两项;格雷斯顿在评价中仅从道德角度含糊其辞,没有说明英国发动战争的根本目的:打开中国市场。
故答案选C项;D项题干没有体现,排除。
3.1880年,薛福成写道:“中国立约之初,有视若寻常而贻害于无穷者,大要有二:一则曰,一国获利各国均沾也。
……一则曰,洋人居中国不归中国官管理也。
”在他看来,对近代中国“贻害于无穷”的是( )①开设工厂②协定关税③片面最惠国待遇④领事裁判权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答案 B解析“一国获利各国均沾也”指的是片面最惠国待遇。
“洋人居中国不归中国官管理也”指的是领事裁判权。
所以选B。
4.1841年,广东地区张贴了一张布告,威胁外国人说:“如果我们不彻底消灭你们这些猪、狗的话,我们就不是顶天立地的勇敢的中国人。
……我们一定要杀了你们,砍掉你们的脑袋,烧死你们。
”这说明( )A.殖民统治引起人们的不满B.清政府发动人民反抗外来侵略C.中国人民具有反抗精神D.中外矛盾成为社会的主要矛盾答案 C解析A项中的“殖民统治”说法不对,广州此时仅是通商口岸;清政府没有发动人民群众反抗外来侵略,故B项错误;清政府腐败无能,但人民对外国人毫无畏惧,说明中国人民具有反抗精神,故C项正确;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仍是封建主义与人民大众的矛盾,故D项说法错误。
5.甲午中日战争前,中国士大夫普遍认为:“倭不度德量力,敢与上国抗衡,实以螳臂当车,以中国临之,直如摧枯拉朽。
”对材料的认识正确的是( )①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中国长期闭关锁国②说明中国的知识分子仍然固守着天朝上国的迷梦③这种认识在甲午中日战争中被彻底摧毁④“倭”指的是日本国A.①③④B.①②④C.①②③④D.②③④答案 C解析①正确揭示了材料中的现象产生的原因,②③正确反映了甲午中日战争前后思想变化,④“倭”指的是甲午中日战争中国的对手日本国。
分析各选项,正是由于①②原因使甲午中日战争前,中国士大夫对日本没有正确的认识。
③正确,战争失败后给中国的国民以极大地冲击,特别是知识分子开始觉醒,④正确。
本题选C。
6.《马关条约》签订后,列强对华经济侵略进入一个新阶段,这主要体现在( )A.列强强迫清政府承担巨额赔款B.列强势力开始进入中国腹地C.列强从以商品输出为主转为以资本输出为主D.列强开始争夺在华路矿权答案 C解析从19世纪70年代开始,西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及亚洲的日本)开始向帝国主义阶段过渡,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基本完成。
而随着这一过渡,列强对外经济侵略也从以商品输出为主转为以资本输出为主,具体到中国是以《马关条约》的签订为标志的,因为列强从中取得了在华投资设厂的特权。
7.“四月和议成……朝命景崧率军民内渡……日本兵舰大集,先攻基隆……营官包干臣奉命来助战,夺日兵官首级以归,遂报大捷,吏民皆贺。
”导致上述历史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北京条约》的签订B.鸦片战争的爆发C.《马关条约》的签订D.第二次鸦片战争的爆发答案 C解析由材料中的“四月和议成”“景崧”“日本兵舰”“基隆”等信息可推断是《马关条约》签订后,台湾人民的反割台抗日斗争,故只有C项符合题意。
8.20世纪初有报道称:各国洋兵“俱以捕拿义和团,搜查军械为名,三五成群,身挎洋枪,手持利刃,在各街巷挨户踹门而入。
……凡银钱钟表细软值钱之物,劫掳一空,谓之扰城。
稍有拦阻,即被戕害”。
这段文字直接控诉了( )A.中日甲午战争中日本侵略军的罪行B.第二次鸦片战争中英法联军的罪行C.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中八国联军的罪行D.鸦片战争中英国在广州的罪行答案 C解析由“各国洋兵”“捕拿义和团”可推断出这一现象是发生在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中,故C项为正确选项。
9.法国政府曾向各国递交一份备忘录,为将要到来的议和定调子。
其中写道:“由于各国使馆希望前往沿海或各国部队想要从沿海前往首都(北京),为了保持道路始终畅通起见,各国对某些地方进行军事占领。
”该条文的核心内容最终写入了( )A.《黄埔条约》B.《天津条约》C.《北京条约》D.《辛丑条约》答案 D解析根据信息“各国使馆希望前往沿海或各国部队想要从沿海前往首都(北京)、各国对某些地方进行军事占领”可知与《辛丑条约》的规定“拆毁北京至大沽的炮台,各国驻兵北京到山海关沿线”相对应。
故选D。
10.现在的学者提出一种观点:“义和团运动,在某种意义上说,是戊戌维新失败后的一种‘反动’。
”这里的“反动”主要针对义和团( )A.抵抗西方列强入侵B.反对君主专制统治C.排斥一切西方事物D.推翻清王朝的统治答案 C解析义和团抵抗西方列强的入侵是积极的一面,排除A项;义和团运动并不反对君主专制统治,排除B项;二者并不存在推翻清王朝统治的问题,排除D项;“反动”指的是其消极的一面,它相对戊戌维新来说,戊戌维新是学习西方的先进事物,而它却是排斥西方的一切事物,故正确答案为C项。
11.以下图片记录了不同战争留下的记忆,按其所对应战争的先后顺序,排在第三位的是( )答案 B解析A、B、C、D四个选项对应的战争顺序是:1894~1895年的甲午中日战争,1900年的八国联军侵华战争,1937~1945年的抗日战争,1856~1860年的第二次鸦片战争。
由此可见,排在第三位的应该是B项。
12.1932年,日本威逼利诱我国优秀短跑健将刘长春代表伪满洲国参加当年的奥运会,刘长春严词拒绝。
刘长春严词拒绝日本的理由最有可能是( )A.伪满洲国复辟帝制,冒天下之大不韪B.伪满洲国为虎作伥,镇压抗日联军C.中国人不应该代表外国参加奥运会D.满洲乃中国领土一部分,应该代表中国参加而不是伪满洲国答案 D解析D项比较准确地概括了日本侵华期间在东北扶植傀儡政权的事实。
13.下面漫画《首挫其锋(1937)》中描绘的是中日两个军人,代表中日双方军队,全副武装的日本侵略者看着手中的怀表计算着时间。
对此表述不正确的是( )A.日军妄图速战速决B.国民党军队积极抗战C.国民政府实施了正确的抗战路线D.正面战场是抗日主战场答案 C解析本题以漫画的形式形象地描述了日本侵略者侵略中国速战速决狂妄计划的破产。
本题从日本侵略者的角度间接考查了国民党正面战场抗战的作用,突出了国民党正面战场初期积极抗战的作用,虽然阻击了日军但并没有阻挡住日军大面积占领中国的状况,这一切都是由于国民政府实施的片面抗战路线造成的。
14.杨奎松在《实事求是地总结抗战史的经验与教训》中说:“抗战之伟大,原本在于近百年来一盘散沙、四分五裂,备受列强欺凌侵略的中华民族,终于有了举国一致奋起抵抗的一天……”这实质上反映了( )A.中国获得了真正的民族独立B.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作用C.中国一直处于分裂状态D.抗战期间各派别彻底放弃前嫌答案 B解析从“举国一致奋起反抗”可以联系到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在抗战中的伟大作用,故选B 项。
A项是影响,与题干材料所反映的问题无关;C、D两项说法与史实不相符,皆排除。
15.有学者认为“抗日战争是中国确立大国地位的起点”。
主要是因为抗日战争( ) A.实现了中华民族的独立B.加速了近代民主革命的进程C.壮大了社会主义力量D.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贡献巨大答案 D解析抗日战争的胜利并没有实现中华民族的独立,也没有壮大社会主义力量,故A、C两项错误。
B项是抗日战争的重要影响,但不符合题意。
中国战场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处于重要地位,由于中国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巨大贡献,才使中国取得了在国际事务中的发言权,故选D。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20分,共40分)1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我们反思这场战争,不是计较一场军事战争的胜负,它不仅仅是一个军事问题,而是一个思想问题,中国文明,经历了内部的改良与革命,还有外来的侵略和支援,从清朝的封闭和黑暗的中世纪文化,重新回到全面开放和多样化的近代文明转型时期。
在近代文明的转型中,世界力图“改变中国”,而我们不能只是仇恨和愤怒,我们不能狭隘地站在爱新觉罗家族政权的立场上,而是应该站在文明中国的立场上。
“清代中国”需要改变,封闭和孤立的、腐朽和没落的,我们自己也在内部改变……从内部改变着“清代中国”,不断催生着一个崭新的新中国。
——裴钰《改变中国——鸦片战争英国出兵170周年反思》材料二凡事都有两面性,尤其在历史这方面,有些事几乎是不可避免的。
从直接的影响来看,八国联军屠杀中国的人民,掠夺中国的财物,逼迫中国要战争赔款,还要中国开通口岸以便他们长时期的在经济上压榨中国……看圆明园和故宫,遭到了严重的破坏,被掠到海外的国宝不知有多少。
但从间接的影响来讲,八国联军的侵略行径也同时惊醒了中国这个东方睡狮,让中国人知道了固步自封的危害,也让那些怀着天朝上国思想的老顽固们清醒地认识到,他们的时代过去了,中国必须向世界看齐。
八国联军敲开了中国的国门,也让中国从此开始现代化进程,开始参与全球化。
也正是由于中国的被侵略,让中国理所当然站在正义的一方,在两次大战中不至于沦为世界所不齿的邪恶轴心国。
(1)材料一中作者的主要观点是什么?对此你如何理解?(10分)(2)材料二中作者认为八国联军侵华对中国的影响是什么?(7分)(3)上述两则材料体现了历史研究中的什么观点?(3分)答案(1)观点:鸦片战争是使中国重新回到全面开放和多样化的近代文明转型时期的转折点。
理解:鸦片战争使中国被迫放弃了闭关锁国的政策,开始面对世界;自然经济开始解体,中国开始由农耕文明向工业文明转变,促进了中国社会的转型;惊醒了部分中国人,使他们开始开眼看世界,面对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