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在观察实践中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数学实践作业
如何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如何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数学课标》指出:在数学学习中,要丰富学生对现实空间及图形的认识,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发展形象思维。
空间观念是在空间知觉的基础上形成起来的,是几何形体的大小、形状及其相互位置关系在人脑中的表象及想象。
儿童随着空间观念的积累,可以逐步形成空间想象力。
因此,重视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既有助于学生更好地认识世界,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又为今后进一步系统学习几何知识打下良好的基础。
下面就对如何培养小学生的空间观念谈点自己粗浅的体会。
一、利用实物演示,引导学生观察几何图形来自丰富的现实生活。
进行图形教学,首先要从小学生生活熟悉的实际事物引入。
例如:在一年级学生第一次认识三角形,老师拿着学生带的红领巾问:“这是什么形状?你们还见过哪些东西的形状也是三角形的?”唤起学生已有的经验。
然后教师根据学生所说的,拿出实物进行观察,认识三角形的特征。
又如:在高年级学习“圆的认识”时,由于他们已有丰富的生活经验,可以列举如钟面、方向盘、车轮……等实物。
教师可以通过车轮的转动,借助多媒体课件演示帮助学生认识圆的要素——圆心、圆的半径、圆的直径。
二、联系生活经验和生活情境1、发展空间观念要与现实生活紧密联系。
学生的空间知识来自丰富的现实原型,与现实生活关系非常紧密,这是他们理解和发展空间观念的宝贵资源。
我们在生活中接触到的都是物体,因此,孩子们刚入学,在学习“空间与图形”这一领域的内容时,是先从认识物体,学习立体图形开始的,再学习平面图形,最后再进一步研究立体图形。
这就是从学生的经验出发来安排教学内容。
在学习方向与位置时,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太阳从东方升起”,清早带学生到操场,让学生面向太阳升起的地方,这就是东方,背后就是西方,面向东,右侧就是南方,左侧就是北方。
利用生活经验,确定东方后,认识其它三个方向。
在教学图形的变换时,利用学生常见的生活现象,认识平移与旋转,如缆车的行进,升降旗等现象认识平移,风车的转动,直升飞机螺旋桨的转动都是旋转现象。
数学实践活动方案
数学实践活动方案•相关推荐数学实践活动方案(通用15篇)为了确保事情或工作安全顺利进行,常常需要提前制定一份优秀的方案,方案属于计划类文书的一种。
优秀的方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数学实践活动方案,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数学实践活动方案篇1活动内容:设计围墙、篱笆。
适用年级:四年级以上。
活动目标:(一)知识训练点。
1.巩固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及面积的计算方法。
2.使学生能根据乘、除法的含义及实际情况预算所需材料。
(二)能力训练点。
1.在操作、观察、想象等学习活动中,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2.培养学生综合运知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3.培养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的意识与能力,并培养其优化意识。
4.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
(三)德育训练点。
培养学生的协作意识与协作能力。
活动准备:教师准备多媒体软件一套。
学生每组准备房子、围墙(可拼拆)、门等模型。
活动过程: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1.教师叙述:小强的奶奶家最近盖了新房子,(屏幕显示房子)新房子所占地面呈长方形,长15米,宽5米。
这几天,小强的奶奶正寻思着要砌围墙,她准备围出一个长20米、宽10米的长方形,连围墙上的铁门也买好了,铁门宽2米,但是,她还没想好究竟怎么砌。
同学们,今天我们都来当“小小设计师”,帮小强的奶奶出出主意,好不好?2.让学生充分发言。
然后教师概括:对学生提出的合理化建议予以肯定,同时指出:今天这节课重点来研究一下围墙的位置。
二、协作研讨,探求方法1.小组活动。
发给每个小组房子、围墙(可拼拆)、门的模型,让学生互相合作,动手操作,设计围墙的位置。
2.小组汇报。
每个小组派一名代表上台演示,并说明自己的设计方案,根据学生演示在电脑上显示出实物图,并抽象出平面示意图。
估计可能会有以下几种方案(阴影部分表示房子,粗线表示铁门):3.深入研究。
(l)猜一猜。
请学生猜一猜,小强的奶奶会选择哪一种方案,并初步说明理由。
怎样在几何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怎样在几何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几何直观与推理能力。
一、所谓空间观念,就是指在空间知觉的基础上形成的关于物体的形状、大小、相互位置关系的表象。
学生具有良好的空间想象能力,这对于他们学习其他方面的知识也有很大的辅助作用。
那么,几何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呢?我是这样做的。
1、根据学生的心里特征和认识规律,采用直观手段让学生在实践操作中逐步发展空间观念。
例如,我在教“平移和旋转”这节课时,让学生看一看图案中,感受该图是由哪个图案平移得到的,然后让学生用平移的方法画一画,设计不同的图案,这样做显然能让学生在从生活中获得感性材料,动手实践操作及实际运用所学知识的过程中更好地理解平移,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
2、设计一些简单的操作活动,深化知识培养学生空间想象能力。
教学中我提供尽可能多的机会让学生动手操作,动脑思考,学生在动手做的过程中经历获取知识的过程,就发展了空间观念。
3、发展学生的数学语言,发展空间观念,学生思维正处于直观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度阶段,对几何图形的认识主要依赖于观察,实验和必要的动手操作,再通过语言的内化去获得表象,掌握几何图形的特征形成空间观念,教学中我大多都是让学生通过看看,摸摸,画画,剪剪等活动帮学生认识图形,从而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例如在教学“从不同方向看”、“展开与折叠”这两节内容都是要求学生通过画图来解决问题的。
4、另外在培养学生的识图能力中,还可以改变其本质属性使学生正确辨别图形,形成知识体系,如“截一个几何体”一节,借助多媒体,通过形象的动画,该截面经过三个面,就可以得到一个三角形,截面经过四个面就可以得到一个四边形。
那么学生自然就会得出截一个六面体最多可得六边形,截N面体最多可得N边形,这样引导学生分析,比较各图形间的联系,可使学生建立新的知识结构。
5、如果用运动变化观点组织教学,就为学生正确理解和掌握概念形成正确的空间观念铺平道路。
在“角的度量与比较”这节教学中,我让学生动手制作角的学具,用两个木条,把它们一端钉在一起,让学生观察形成不同的角,由此得到:角还可以看成是一条射线绕着它的一个端点旋转而成的。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摘要:数学空间观念是学生在对数学知识探索过程中所必须要具备的一种重要能力。
随着新课程改革工作的进一步开展,初中数学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时,必须要注重对学生空间观念的培养。
结合当前学生个人实际学习情况,并对学生存在的具体问题进行分析,逐步的引导学生形成空间观念。
这也就要求数学教师能够灵活的调整课堂教学内容,让学生可以有机会得到空间思维的有效训练,对于抽象性较强的数学知识,教师在讲解过程中也可以借助现代信息技术的帮助,并借助典型案例来引导学生逐步形成空间表象。
这样不仅可以增强学生的空间观念,同时也能够激发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探究兴趣,并能够更好的认识世界,利用所学知识,有效的解决日常生活中所遇到的问题。
关键词:初中;数学教学;空间观念;培养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尤其是涉及到几何教学时,教师必须要高度重视对学生空间观念的培养,这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更快的进入到学习状态当中,同时也能够为学生今后步入更高年级打好基础。
这就对数学教师的教学工作提出了更为严格的要求,需要教师在日常教学活动中能够有效的对学生进行空间思维的训练,让学生在遇到抽象性数学内容时都在出现无从下手的情况。
与此同时,在教学模式创新方面,教师也可以借助多元化的教学元素,让学生能够对课堂所学知识产生探究兴趣,并能够透过问题的表象去挖掘其本质,不断的拓展学生个人的空间想象力。
此外,教师也要给予学生更多实践操作的机会,促使学生获取更为直观的感知。
一、分析培养学生空间观念的重要性随着素质教育教学活动的进一步开展,各科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时更应该注重学生核心素养的形成。
尤其是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学生个人在遇到抽象性问题很容易陷入困境。
而有效的培养学生空间观念,能够进一步提高学生对空间信息的掌握能力,同时也对学生个人智力的发展产生非常重要的影响。
让学生在进行数学问题探究室能够具备较强的逻辑思维,并将个人的想法精确的表达出来,有效的提高学生处理问题的能力。
基于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小学数学作业设计的有效性
基于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小学数学作业设计的有效性摘要:小学数学作业的设计策略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途径之一。
本文围绕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探讨了小学数学作业的设计策略,包括激发兴趣、培养思维能力、提高实践能力和加强团队合作。
通过合理设计数学作业,可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他们的未来学习和生活奠定坚实基础。
关键词:核心素养;小学数学;作业设计引言: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是教育的终极目标之一。
数学作为一门重要的学科,在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小学数学作业作为数学教育的一部分,其设计策略直接关系到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
一、趣味型作业,培养优秀数感数学作为一门学科,无疑在学生的学习生涯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而数学的学习,不应只是枯燥的计算与应试,更应该成为一种趣味、乐趣和挑战的体验。
设计趣味型数学作业,不仅可以使学生更加愉悦地投入到数学学习中,还能培养学生优秀的数感。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通过巧妙设计富有趣味性的数学作业,可以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提高他们的学科积极性与创造力,为今后更高层次的数学学习奠定坚实基础。
兴趣是学习的最好老师,也是学生学习的最大动力。
设计富有趣味性的数学作业可以通过生动有趣的题材、新颖独特的题型或者有趣的故事情节来吸引学生,激发他们对数学的好奇心。
比如,在教授加法时,可以设计一个有趣的小故事,通过故事情节的展开,引导学生解决涉及加法的问题,让数学学习不再单调枯燥,而是变得生动有趣。
创造力是未来社会所需的核心素质之一,而数学作为一门具有逻辑性和创造性的学科,可以通过设计富有创意和趣味的数学作业来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通过启发学生解决不同领域的数学问题,培养他们的创意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他们将来的学科学习和实践奠定坚实基础。
数学是一门多层次、多方面的学科,其应用广泛且深奥。
通过设计富有多样性的数学作业,可以让学生接触到更多不同领域的数学知识,拓宽他们的数学视野,培养他们的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一年级 数学实践作业
数学实践作业
第一天:“捉十子”扑克牌游戏
活动目的:
锻炼孩子的数感,培养孩子的心算、速算能力,提高计算水平。
活动过程:
1、把扑克牌中每种花色的1-9取出来,共36张。
2、抽4张牌,可以任意选择其中几张牌,用加、减法运算,凑0、10或20。
评价标准:
30秒内至少完成一个算式。
第二天:“七巧板”创意活动
活动目的:
培养学生空间观念和创意想象能力。
活动过程:
1、家长帮孩子打印“七巧板”图片2-4份,沿边剪下七个平面图形。
2、用七巧板进行创意图案拼摆,粘贴在A4纸上。
(横版,贴2-4幅创意画)
第三天:寻找生活中的立体图形
活动目的:
加深学生对立体图形的认识,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活动过程:
1、找一找、摸一摸
在生活中寻找“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四种立体图形,进行辨认活动。
摸一摸,感受图形特征。
2、搭一搭(可参考数学书72页和90页)
用找到的小立体图形(纸盒或乒乓球等)进行搭建活动,看谁搭的有创意。
浅谈小学数学核心素养下的空间观念培养——以《图形与几何》为例
浅谈小学数学核心素养下的空间观念培养——以《图形与几何》为例引言核心素养下的空间观念是数学教学十大核心概念之一。
所谓空间观念是指学生在空间想象的基础上,在头脑中建立关于物体、图形形状及大小和相互位置关系的表象。
新课标指出,小学阶段要初步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主要体现在学生获得线、角、简单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的形象,建立长度、面积和体积单位的概念,对物体间的方位、距离和大小能进行正确估计,以及从复杂的图形中辨别具有各种特征的图形上。
空间观念在小学数学中占据着重要地位,是学生应具备的一项基本数学素养。
笔者以研究的课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聚焦核心素养实践研究”下的“几何与图形”这一教学内容为例,浅谈教师如何在新理念课堂教学下建立并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一、利用生活经验,培养学生空间观念空间观念的形成和发展离不开丰富的表象和经验的支撑,而这些表象和经验正是学生理解和发展空间观念的宝贵资源[1]。
例如,笔者在教学《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时,给学生创设了一个关于当前私家车停车难的问题情境:假如你是设计师,在有限的场地里会怎样设计停车位?问题一出,班级大部分学生都表示要设计成长方形的停车位,也有部分学生根据日常观察,表示可以设计成平行四边形的停车位。
通过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小组讨论、动手操作并计算比较,学生们最终确定平行四边形的停车位是最佳方案,因为这样设计既节约场地面积,又方便停放。
这样的课堂教学模式使学生体会到了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感受到数学就存在自己的身边,有效培养了学生的空间观念。
又如,课题组内二年级教师在教学《角的认识》时,首先给学生出示了钟表、剪刀、红领巾等图片,接着让学生从中找各物体的角,并说明有几个角;在学生初步感知角的基础上,再请学生想一想在生活中还见过哪些角;最后课件出示一些生活中见到的角。
这种方法不仅使学生能联系生活感触到教学内容,而且能很快深入教学内容的实质,对角的形状有了感性的认识,从而构建新的知识,形成空间观念。
小学数学教学如何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小学数学教学如何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新课标指出:空间观念主要根据物体特征抽象出几何图形,根据几何图形想象出所描述的实际物体;想象出物体的方位和相互之间的位置关系;描述图形的运动和变化;根据语言的描述画出图形等。
这让我们对于空间的观念的理解有了清晰的认识。
那我们在具体的课堂教学中如何发展和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呢?一、充分利用视觉思维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视觉是几何知识学习的重要途径,而空间知识与现实世界紧密相连,因此可以通过摆一摆、折一折、拼一拼、量一量等数学活动,引导学生学会观察,思考现实生活中有关空间与图形的问题,在提高学生视觉加工能力的基础上发展他们的空间感。
二、在观察的基础上发挥学生的想象力。
想象具有伴随性,具有隐形的特点。
学生在观察物体、实物及几何图形时,在练习、操作过程中都伴随着想象,这些想象既有助于学生空间观念的建立,又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三、在想象的基础上进行概括和表述。
概括能力是学生构建数学知识结构的必要条件,语言表达能力是学生形成空间观念的必要因素,只有这样才能够使学生把自己的想法直观化,才能真正理解空间形式,也是对学生发展空间观念的高级要求。
四、加强操作体验,获得空间观念。
空间观念的形成,只靠观察、想象还是不够的,教师应该引导学生进行操作活动。
新课标提到: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学生能获得适应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数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
可见数学活动经验在日常课堂教学中是非常重要的,而空间观念的培养,也要通过加强操作体验来落实。
心理学家皮亚杰说过:“儿童的思维是从动作开始的,切断动作与思维的联系,思维就得不到发展。
”几何知识来源于社会实践。
空间想象必须依赖于学生从生活中获得大量感性材料之后,再进行的一项高级的思维活动。
在教学中我们要重视实践活动看,引导学生经常运用图形的特征去想象,解决生活中的各种实际问题,进一步将空间观念应用于实践中去。
总之,在日常教学课堂中培养小学生的空间观念需要经过反复的长期过程,以上四个方面的培养也是相互补充,相互依存,互为促进的一个过程。
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空间观念的案例研究
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空间观念的案例研究作者:张振连来源:《科学导报·学术》2020年第21期摘要:“空间与图形”是《数学课程标准》安排的四个学习领域之一,其核心目的是要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对于小学生来说,他们的思维还处于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的过渡阶段,而空间观的培养,也正是进行抽象思维的培养。
小学生数学空间观念的发展水平直接影响学生几何概念的形成与发展,影响着学生空间想象力的发展水平。
关键词:数学教学;空间观念;培养;案例研究空间观念是在空间知觉的基础上形成起来的,是图形的大小、形状及其相互位置关系在人脑中的表象及想象。
空间观念的培养,依赖于学生多种感官的参与,依赖于空间想象能力的发展。
在小学高年级,如何促使学生获得空间观念的培养,逐步形成空间想象力,发展空间观念,是小学数学教师在“空间与图形“这个学习领域中要研究的问题。
一、联系生活,形成空间观念学生所接触的与空间图形有关的生活经驗是发展其空间观念的宝贵资源。
只有在大脑中具备较为清楚的表象,学生才能脱离实际物体,进而形成清楚的图形。
在”空间与图形”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有效地、创造性地运用教材,遵循学生认知发展规律,创设有趣的问题情境作为学生了解知识、学习知识的有效切入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获得良好的空间认知经验、体验、感悟,因时制宜地建立并形成空间观念。
爱因斯坦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
”如在教授长方体的认识时,我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以及学生的知识储备情况,认识长方体是学生的空间观念由二维向三维发展的转折阶段。
如何引导学生由原有的面的认识过渡到体的认识,形成空间观念,培养空间想象能力是这节课教学的关键。
授课中,我采用切苹果的游戏,导入新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积极思维,让学生在生活中感知面、棱、顶点,进而认知长方体,可谓是,数学学习源于生活,又回归于生活。
二、倡导体验,获得感性认识小学生的思维以直观形象为主,他们对图形的认识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对丰富的实物原型的直觉观察。
《5观察物体(一)》作业设计方案-小学数学人教版二年级上册
《观察物体(一)》作业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作业目标本作业旨在通过观察物体的活动,让学生初步掌握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的方法,理解物体的基本形状特征,增强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空间想象力。
二、作业内容1. 复习旧知:要求学生回顾上一课学习的内容,加深对基本几何图形的认识。
2. 预习新课:学生预习《观察物体(一)》的内容,了解本节课的基本概念。
3. 实践操作:准备一些简单的实物(如积木、水果等),要求学生从不同角度(正面、侧面、斜面等)进行观察,并尝试用语言描述所看到的形状。
4. 绘制草图:学生根据观察结果,绘制出物体的草图,标注观察的角度和看到的形状特征。
5. 完成练习题:布置相关练习题,如让学生根据描述画出相应的图形,或根据给定的图形描述其特征等。
三、作业要求1. 实践操作时,学生应认真观察,尽量从多个角度进行观察,并准确描述所看到的形状。
2. 绘制草图时,要求线条清晰,形状准确,角度标注明确。
3. 完成练习题时,应独立思考,认真答题,注重解题过程的书写。
4. 作业完成后,要求学生自我检查,确保作业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四、作业评价1. 教师根据学生完成的草图和练习题,评价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空间想象力。
2. 对于描述准确、图形绘制规范、角度标注清晰的学生给予表扬和鼓励。
3. 对于存在问题的作业,教师需指出错误之处,并要求学生进行改正。
五、作业反馈1. 教师将学生的作业进行整理和归类,对共性问题进行集体讲解。
2. 针对个别学生的问题,进行个别辅导,帮助他们解决疑难问题。
3. 鼓励学生互相交流学习,分享观察和绘图的经验,促进同学之间的互动和学习。
4. 将优秀作业进行展示,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自信心。
六、附加建议1. 家长可以陪同孩子一起进行观察和绘图的实践活动,增强亲子互动。
2. 教师可以在课堂上组织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观察经验和心得,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
3. 定期组织学生进行实物观察和绘图的比赛活动,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和学习兴趣。
关注和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关注和 发展学生 的空间观念
文/上海市闵行 区实验 小学 邓 君
【摘 要 】空间观念是 小学数 学教 学的重要 内容 ,是 小学阶段 重要 的数 学学科核 心素养之 一。本文 以 《长 、正 方体的认识 》为例 ,探讨 如何 在 小学阶段 培养 学生的空 间观念 ,在数 学活动 中提 高想 象能 力, 发展 学生思维。
129
! : I —— 教学案例.数学
—
—
关注数学 学习的过程体验
文/上海市嘉定区城中路小学 汪秋岚
【摘 要 】在 “平均数的应 用”中通过 综合 实践 活动强调 学生的 亲身经历 ,要 求 学生积 极参与到各项 活动 中,增强体验 和感 受 ,有助 于数 学方法在 实际生活 中的运 用,有助于 学生对 日常数 量 关 系的灵活处 理 ,掌握各种 解题策路 ,进 而提 高数 学素养。
(上 接 第 129页 ) 行 了课 堂设 计 。
三 、案例反思 1.发展学生空 间观念
学生对 于长 、宽 、高 已经有 了 自己的认识 ,知道 了 长 、宽 、高 的作用及其重 要性 ,能够通过 简图想象完 整 的长方体 ,并动态地想 象为什么正方体 是特 殊的长 方 体 。通过这 样的训练 ,学生的空 间想 象能力得到 了很 好 的培 养 。
二一 、案:_●C例I, 描】l口述—I: 1.常规积 累
(1)复 习 “顶 点 和 棱 的 特 征 ”: 出 示 右 图 ,要 求 学 生 独 立 完 成 填 空 并 要( 替威)一根十{长方体迁鲁要‘ )撮J、( )根
( )十 ’
.
说 一说思考过程 和依据 。 (2)复 习 “面 的特 征 ”:拿 出你准 备 的长方体 ,从
关于如何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六篇】
关于如何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六篇】第一篇: 如何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一、空间观念的含义空间观念是指物体的形状、大小、位置、距离、方向等形象在人脑中的表象。
我们所说的空间,主要是研究客观世界中物体的几何属性与变换,而空间观念则是人们在空间知觉基础上形成的一种大脑表象,它包括对物体的方向、距离、大小和形状的知觉等,空间观念是创新精神的基本要素,它对于人们进一步认识和改造客观世界是非常重要的。
二、空间观念在小学数学课程中的地位和作用《新课标》重点指出,培养小学生的空间观念是小学数学的教学目标之一,空间图形是小学数学新课程中的重要内容之一。
新课标对这部分内容的要求是:能由事物的形状想象出几何图形,由几何图形想象出物体形状,进行几何体与其展开图之间的转化;能根据条件做出立体模型或画出图形,能从较复杂的图形中分解出基本图形,并能分析其中的基本元素及其关系;能描述事物或几何图形的运动和变化;能采用适当的方式描述物体间的位置关系;能运用图形形象地描述问题,利用直观来进行思考。
实际上是一个包括观察、想象、比较、综合、抽象分析,不断由低到高向前发展认识客观事物的过程,从能力方面看就是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三、培养学生空间观念的必要性在小学阶段如何促使学生获得空间观念的积累,逐步形成空间想象力,发展空间观念,是我们小学数学教师在空间与图形这个学习领域中一定要研究的问题。
在教学中应该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因为学生的空间知识主要来自于丰富的现实原型,这是他们理解和发展空间观念的宝贵资源。
我们在生活中接触到的都是物体,因此,在学习空间与图形这一领域的内容时,是从认识物体、学习立体图形开始的,然后学习近平面图形,最后再进一步研究立体图形,为今后进一步系统学习几何知识打下良好的基础。
四、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空间观念的策略如何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在教学活动中注意做到以下几点,可以较大提高学生空间观念的形成和空间能力的培养。
数学实践活动方案
数学实践活动方案关于数学实践活动方案(精选6篇)数学实践活动方案1一、活动目的:通过数学实践活动使学生体会数学与自然,数学与人类社会的密切联系,增进学生对数学的理解,增强学生应用数学的信心,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社会、分析社会、认识社会,初步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去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培养学生勇于探索、勇于创新的精神,数学实践活动方案。
二、活动原则:1、学科性原则:数学实践活动必须紧紧围绕运用数学知识这个中心,必须紧扣数学教材的内容;2、实践性原则:数学实践活动必须以学生的实践活动为主,必须是学生的考察、参观、访问、制作、公益劳动等的实践活动;3、全员参与的原则:数学实践活动应是全体学生参与的活动,决不是教师或个别学生演示,或部分学生操作,其他学生看热闹,只动口不动手的活动;4、知识的应用性原则:数学实践活动要使学生学以致用,教师要挖掘教材中与实际生活有密切联系的因素,让学生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社会,去解决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5、探索创新性原则:数学实践活动是在教师的帮助下,学生自主地实践活动,对于解决问题的思路、途径、方法,教师不必多加限定,让学生充分开动脑筋,大胆地进行尝试,努力有新发明、新创造地完成任务;6、活动多样性原则:数学实践活动方式的多样性包括活动场地的多样性:可以在室内,也可以在室外,可以在课内,也可以在课外,可以在校内,也可以在校外;活动方法的多样性:如参观、访问、思考、制作、观察、实验、调查、讨论、阅读、操作、竞赛、表演等;组织形式的多样性:个人活动、小组活动、全班活动等。
三、活动的内容:小学数学教材第十二册的教学内容包括:百分数比例;圆柱、圆锥、球;简单的统计以及整理和复习等,根据教材的这一教学内容,确定六年级下学期的数学实践活动内容为:1、根据教材百分数的教学内容,进行以《小小银行》为主题的数学实践活动,通过实践活动,使学生了解储蓄的意义及储蓄方面的有关知识,活动时间在三月份,规划方案《数学实践活动方案》。
小学数学核心素养下空间观念的培养
小学数学核心素养下空间观念的培养1. 引言1.1 背景介绍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科技的不断发展,我们越来越感受到数学在我们生活中的重要性。
而空间观念在数学学习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它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数学知识,还能够促进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如何有效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提高他们的数学素养水平成为当前教育领域急需解决的问题。
通过本文的探讨和研究,希望能够为教师们提供一些有效的方法和策略,帮助他们更好地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提高他们的数学核心素养水平,为学生未来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1.2 问题意义小学数学核心素养对于学生的数学发展至关重要,其中包括了对空间观念的培养。
在小学阶段,学生正处于认知发展的关键时期,对空间观念的培养能够帮助他们建立起对物体位置、形状、方向等概念的理解和掌握。
在实际教学中,很多学生存在着对空间概念的认识不清晰、学习兴趣不高等问题,这直接影响了他们在数学学习中的表现和能力发展。
研究如何在小学数学核心素养的框架下有效地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不仅是当前教育领域的一项重要课题,更是为了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提高数学学习效果、促进学生综合素质提升而具有重要意义的任务。
只有通过科学有效的教学方法和策略,才能更好地引导学生建立起正确的空间观念和思维方式,从而为他们未来的学习和发展奠定牢固的基础。
对于小学数学核心素养下空间观念的培养,我们需要深入探讨如何在教学实践中有效地引导学生,帮助他们养成正确的空间观念和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进而有效提升其数学学习的质量和效果。
2. 正文2.1 空间观念的定义空间观念是指人们对于空间的认知、理解和应用能力。
在数学中,空间观念主要是指对于几何空间的认识和理解,包括点、线、面和体等几何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它们在空间中的位置、形状和运动等特征。
空间观念的形成是从婴幼儿期开始逐渐发展的,而小学阶段是培养和加强空间观念的重要时期。
空间观念的定义涉及到几何思维、空间想象和空间表达等方面。
如何培养学生空间观念
如何培养学生空间观念空间是物质存在的一种客观形式,是物质存在的表现.空间观念是由长度、宽度、高度表现出来的客观事物在人脑里留下的概括的形象。
空间观念是创新精神所需的基本因素,没有空间观念,几乎谈不上任何发明创造,许多的发明创造都是以实物的形态呈现的,都是设计者先根据想象画出设计图,然后再做出模型,最后才完善成功的。
如何培养学生空间观念策略一:帮助学生建立模型什么是模型?模型就是人们为了某种特定的目的而对认识的对象所做的一种简单化的描述。
要想建立模型,首先要考察实际问题的基本情形;然后分析、处理数据进行抽象和概括;最后进行推理和求解并得到结论,回到实际问题。
在教学中不能仅仅停留在操作性层面即实物模型,而忽视了猜想层面即思想模型的培养。
大量的探究性活动,有利于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教学中应予以充分重视。
如我在教学“正方形展开图”一课的教学过程中就采用了这一策略,帮助学生提高空间能力。
在教学中,我首先让学生随便剪,要求学生将一个正方形纸盒表面的一些棱剪开,展开成平面图形,不对展开的图形形状提出要求。
然后引导学生思考:1.如果把正方形纸盒展开需要剪开几条棱?2.同一个正方形,沿不同棱展开的图形是否一样呢?有了这些基础后进一步引导学生,根据要求展开正方形能得出下面的两个平面图形吗?要求学生将具体操作与思考结合起来:如何剪?这样剪行吗?下一步怎样剪?策略二:联系生活实际,培养学生空间观念学生空间观念的形成源于学生的生活实践,而学生在学习中遇到的空间知识来自生活中的丰富的实物模型。
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一定要将视野拓展到生活空间中去。
如何联系生活实际,我采用的方法是使用我们祖先的发明――七巧板。
七巧板对数学教学有一定的价值,可以用它进行视图的训练,锻炼学生的识图能力。
让学生在课下亲手制作七巧板模型,一方面培养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同时从图形的本质上了解了七巧板的构成,从而为七巧板的拼图打下了基础。
空间观念的形成是在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初中生有了一定的空间和图形方面的知识,在教学中利用七巧板,可以使用先观察,再思考,最后分析的方式。
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空间观念
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空间观念摘要:小学生处于基础教育阶段,很小就接触到了丰富多彩的各种知识,要想将摄入信息转化为自身的知识,只有了解、理解人类所赖以生存的空间,才能认识现实世界拥有空间观念进而才可能具备创新精神。
而数学学科中有大量的几何知识,这就要求数学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不断进行探索与研究,找到培养学生空间观念的有效策略,并把这些教学策略很好的运用到教学中,才能有意识地培养他们的空间观念。
基于此,本文就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空间观念进行详细探究。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培养;学生;空间观念1 引言数学活动经验是学生知识经验的组成部分之一,特别是在小学学段,相关活动经验的积累是学生学习数学、提高数学素养的重要途径。
小学阶段学习可以建立及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但从教学实践来看,学生在数学课堂上的活动缺乏创新性、主动性,学生数学活动经验的获得也在课堂教学的边缘徘徊。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数学教学已经由重知识传授转向发展学生的能力、培养学生的思维,而在教学过程中也相应的转入了激发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创造力上,但随之而来的一些问题也暴露出来,教师在教学中应采用何种方式培养学生的这些能力成为了目前乃至今后困扰教师们的一个难题。
2 空间观念空间想象力是空间能力的核心部分,而空间观念就是空间想象能力发展的基础。
可以说,人们进行发明创造、探索创新的必备条件就是空间观念。
因此,目前小学数学课程的重要教学任务就是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在空间感觉的观念上形成的物体的形状、大小及其相互位置关系(方位、距离)的表象就是空间观念。
在小学数学的几何初步学习中,学生通过感知实物、模型等过程中也就形成了相应的空间观念,即可以收获线段和简单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的表象,可以对相近的物体间的方位、距离和大小有比较准确估计,从复杂的图形中区分出简单图形。
《课标(2011年版)》将其定义为:根据物体特征抽象出几何图形,根据几何图形想象出所描述的实际物体;想象出物体的方位和相互之间的位置关系;描述图形的运动和变化;依据语言的描述画出物体形状等[1]。
通过数学游戏培养幼儿的空间观念
通过数学游戏培养幼儿的空间观念数学游戏在幼儿教育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它不仅可以培养幼儿的逻辑思维和数学能力,还可以促进幼儿的空间观念的发展。
本文将介绍一些有趣的数学游戏,通过这些游戏帮助幼儿培养空间观念,并探讨游戏中的空间概念对幼儿认知发展的影响。
一、拼图游戏拼图游戏是培养幼儿空间观念的经典游戏之一。
通过拼图游戏,幼儿可以学习到形状、大小和位置等空间概念。
在拼图游戏中,幼儿需要观察、比较、试错,通过拼合不同形状的拼图片段来完整地组成一幅完整的图案。
这种游戏可以让幼儿感受到物体的大小、形状和位置之间的关系,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和空间思维能力。
二、积木游戏积木游戏也是很好的培养幼儿空间观念的渠道。
幼儿在积木游戏中,可以通过将不同形状的积木堆叠在一起来构建各种不同的建筑物或图形。
通过这个过程,幼儿可以感知到物体的三维结构和空间关系。
他们需要思考如何将积木稳固地堆叠起来,学习到平面、立体和空间位置之间的关系。
这种游戏可以提高幼儿的空间想象力和操作能力。
三、迷宫游戏迷宫游戏是培养幼儿空间观念的一种有趣的方式。
在迷宫游戏中,幼儿需要解决路径问题,通过选择正确的路径来找到宝藏或目标位置。
这个过程中,幼儿需要观察、比较、推理和判断,学习到空间方向、距离和位置之间的关系。
迷宫游戏可以激发幼儿的探索欲望,锻炼他们的空间方向感和问题解决能力。
四、图形拼接游戏图形拼接游戏可以培养幼儿的空间想象力和形状观察能力。
在这种游戏中,幼儿需要根据给定的图形或模板,将不同形状的图块拼接在一起,形成与给定模板相同的图案。
通过这个过程,幼儿可以学习到形状、大小和位置的关系,提高他们的观察能力和创造力。
这种游戏可以锻炼幼儿的专注力和手眼协调能力,同时也能够提升他们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数学游戏来培养幼儿的空间观念是一种既有趣又有效的方法。
这些游戏可以激发幼儿的兴趣和好奇心,引导他们主动探索和学习。
在游戏中,幼儿可以通过观察、比较、推理和实践等方式,逐渐理解和掌握空间概念,并将其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数学教学实践中培养(3篇)
第1篇摘要:数学教学实践是培养学生数学素养、提高学生数学能力的重要途径。
本文从数学教学实践中的目标、方法、评价等方面,探讨了如何有效培养学生在数学学习中的综合素质。
一、引言数学教学实践是数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数学素养、提高学生数学能力的重要途径。
在数学教学实践中,教师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本文将从数学教学实践中的目标、方法、评价等方面,探讨如何有效培养学生在数学学习中的综合素质。
二、数学教学实践的目标1. 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数学教学实践应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包括逻辑推理能力、抽象思维能力、空间想象能力等。
通过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数学的魅力,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2. 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数学教学实践应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使学生能够将数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中,解决实际问题。
通过案例教学、项目学习等方式,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数学应用的方法和技巧。
3.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数学教学实践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
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式学习等方式,让学生在实践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4.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数学教学实践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使学生能够在团队中发挥自己的优势,共同完成任务。
通过团队竞赛、项目合作等方式,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会与他人沟通、协作,培养团队合作精神。
三、数学教学实践的方法1. 案例教学案例教学是一种以实际案例为载体,引导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教学方法。
在数学教学实践中,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选择合适的案例,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数学知识,提高数学应用能力。
2. 项目学习项目学习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通过完成项目任务来学习知识的教学方法。
在数学教学实践中,教师可以设计具有挑战性的项目,让学生在实践中运用所学知识,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幼儿园教育中的数学概念和空间思维培养
幼儿园教育中的数学概念和空间思维培养幼儿园是孩子们接触数学概念和培养空间思维的重要阶段。
通过有趣的教学活动和游戏,幼儿园教师可以帮助孩子们建立起对数学的兴趣和理解,并培养他们的空间思维能力。
本文将探讨幼儿园教育中数学概念的培养和空间思维的发展。
一、数学概念的培养1. 数字与数量的认知:幼儿园教师可以通过一些简单有趣的游戏,帮助孩子们认识数字并与数量相对应。
比如,老师可以用小球或积木教孩子们数数,让他们感受到数字与数量的关系。
2. 形状与几何的认知:在幼儿园的教学中,幼儿园教师可以引导孩子们认识不同的形状,并通过一些手工制作活动让孩子们亲身操作,培养他们对形状与几何的基本认知和理解。
3. 时间与顺序的认知:幼儿园教师可以通过一些日常活动,如早操、上课、午休等,帮助孩子们认识时间与顺序的概念。
同时,可以使用一些线索帮助孩子们记忆并理解时间与顺序的关系。
二、空间思维的培养1. 平面与立体的认知:在幼儿园的教学中,幼儿园教师可以使用一些视觉材料,如图片、模型等,帮助孩子们认识平面和立体。
通过观察和比较,可以培养孩子们对平面和立体的辨识能力。
2. 方向与位置的感知:幼儿园教师可以在教学活动中引导孩子们注意方向和位置的变化。
比如,可以让孩子们进行方向指导游戏,让他们通过指示找到不同的物体或地点,培养他们的方向感和位置感。
3. 空间关系的理解:幼儿园教师可以通过一些群体活动,如排队、排队入场等,让孩子们理解和认识空间中的关系。
同时,也可以使用一些拼图游戏或布置任务让孩子们锻炼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方法与教材选择1. 游戏与实践相结合:在幼儿园的教学中,应该注重采用游戏和实践的方式来教授数学概念和培养空间思维。
通过游戏和实践,孩子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
2. 多种教材的选择:幼儿园教师在教学中可以选择适合幼儿学习的各类教材,如绘本、卡片、益智玩具等。
这些教材可以让孩子们在活动中自主探索和学习,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参与能力。
二年级数学优秀作业案例设计
二年级数学优秀作业案例设计一、设计目的为提高二年级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提升数学思维能力,特制定本优秀作业案例设计。
本案例设计注重实践操作、探索发现,旨在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数学知识。
二、设计原则1. 针对性:根据二年级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学习需求,设计具有针对性的作业内容。
2. 趣味性:作业形式多样,图文并茂,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3. 层次性:作业难度由浅入深,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
4. 实践性:注重作业的实践操作,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感受数学的魅力。
三、作业内容1. 数的认识:通过数轴、计数器等工具,帮助学生理解数的概念,提高数感。
2. 四则运算:设计丰富的四则运算题目,让学生在练习中掌握运算规律。
3. 几何图形:认识基本的几何图形,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4. 量的计量:学习长度、面积、体积等量的计量单位,提高学生的计量能力。
5. 数据分析:学会收集、整理数据,并能进行简单的数据分析。
四、作业形式1. 书面作业:包括填空题、选择题、解答题等,巩固课堂所学知识。
2. 实践作业:如测量、制作学具等,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3. 探究作业: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猜想等途径,发现数学规律。
4. 合作作业:鼓励学生与他人合作,共同完成作业,培养团队协作能力。
五、作业评价1. 作业批改:教师应及时批改作业,对学生进行个性化指导。
2. 成长记录:记录学生在数学学习中的点滴进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 定期反馈:定期向家长反馈学生在校的数学学习情况,加强家校合作。
4. 优秀作业展示:定期展示优秀作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信心。
六、注意事项1. 作业量适中,避免过度负担。
2. 作业难度要适中,既要保证基础知识的掌握,又要适当提高。
3. 作业布置要具有灵活性,可根据学生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4. 注重作业的趣味性和实践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5. 加强作业评价,关注学生的学习进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数学:在观察实践中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数学实践作业在观察实践中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人教版)二年级上册第67页例1和”做一做”,练习十五的第1题。
教材简析:《观察物体》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上册的一个独立教学内容,它是在学生已掌握了上下、前后、左右等位置关系的知识后来学习的,要求学生认识到,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同一个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初步体会局部与整体的关系;只有把不同的位置观察到的形状进行综合,才会形成这个物体的完整表象。
并让学生能判断出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所得到的形状,初步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为以后学习观察较为抽象的几何图形等知识打好基础,作好准备。
教学对象分析:低年级学生活泼爱动,求知欲强,乐于表现自我,具有一定的生活经验。
他们现在的思维中具体形象思维成份比较多,教学中要加强直观教学,并使学生通过看一看、说一说、摆一摆的实践活动,提高学习兴趣,理解掌握知识,建立空间观念,使所学知识不断内化到已有的认知结构中。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使学生知道在不同的位置上,观察到的物体的形状是不同的;要全面地了解一个物体各个面的特征,要从不同的角度进行观察。
(2)使学生能正确辨认从不同的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能确定看到某一形状所处的位置和角度。
(3)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2.过程与方法目标:让学生经历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形状的过程,体验局部与整体的关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创设问题情境,使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数学学习活动中,感受数学学习的乐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教学重点:正确辨认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
教学难点:(1)对看到的物体相似的面形状的不同特征的认识和区分。
(2)使学生明确要全面地了解一个物体各个面的特征,要从不同的角度进行观察,初步体会局部与整体的关系。
教学关键:使学生通过观察实践活动培养初步的空间观念,能把不同位置观察到的形状进行综合,形成这个物体的完整表象。
并能在头脑中进行“虚拟的移位”,即假设自己站在某一位置,会看到什么形状。
策略与方法引导学生运用观察——思维——表达为一体的探究性学习方式,小组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发现规律,解决问题,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处在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学习过程中。
课前准备:课、投影,茶壶、玩具小汽车等实物。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导入新知师:“同学们照过相吗?”“今天老师为大家带来了几张照片,想看看是什么吗?”(想)教师用课出示本校校园从不同角度拍摄的照片。
学生看了将会很快说出是我们的校园。
师:这些照片相同吗?(不相同)师:拍摄的都是我们的校园,怎么看到的照片会不一样呢?学生可能说出:(1)因为拍摄的地方不一样。
(2)因为拍摄时站的地方不一样。
(3)因为看校园的角度不一样。
……师小结并板书课题:对,因为是从不同的角度拍到的。
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从不同的角度观察物体。
(师板书课题:从不同的角度观察物体)设计意图:通过让学生看校园的照片,利用了学生好奇心理,吸引了学生,激发了其生机盎然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初步感知从不同的角度观察,看到的样子不一样,并自然地导入了新课。
二、观察实践,探究体验,理解掌握1.本位观察。
让各小组把茶壶放在课桌上,(茶壶的正面、侧面、背面分别对着前、后、左、右四面的同学。
)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一下,你看到了这个茶壶的哪一面,是什么样子?和小组同学说一说”(课出示茶壶正面、侧面、背面图)让学生全班交流,师:“你们看到了什么?和屏幕上哪幅图是一样的。
”学生可能说出:(1)我看到了正面的壶嘴,和第二幅图是一样的。
(2)我看到了侧面,和第一幅图是一样的。
(3)我看到了背面,是壶把儿,和第三幅图是一样的。
(4)我也看到了侧面,不过和刚才那个同学看到的侧面不一样,和第四幅图是一样的。
……师问:“刚才有同学说看到的两个侧面不一样,这两个侧面哪里不一样了。
”学生仔细观察思考后,可能说出:壶嘴和壶把儿的方向不一样,刚好相反。
(设计意图:通过教师提问和学生讨论交流,使他们注意观察到的容易混淆的两个侧面形状的不同,即壶嘴和壶把儿方向不同。
这样就帮助学生克服了认知上的困难,有效地突破了教学难点。
)师:“同学们观察得很仔细。
请看到茶壶正面的同学举手。
看到这个侧面(指图)的举手,看到那个侧面(指图)的举手。
没有举手的同学,你们看到的是哪一面?”设计意图:在以上过程中,通过本位观察、表述看到的物体的样子等活动,让学生体验观察物体的方法。
2、换位观察。
让学生按顺时针方向分别转动到另外三个位置进行观察,直到回到原位为止。
说说每次看到的形状和刚才看到的是否一样?(分组交流)教师适时让学生全班交流,学生可能说出:(1)不一样,我刚才看到了茶壶的侧面,现在看到了正面,和第二幅图是一样的。
(2)我刚才看到了茶壶的后面,现在看到了茶壶的侧面。
……师:“为什么大家后来看到的和开始不一样呢?”“这说明了什么呢?”学生可能说出:(1)因为坐的位置不一样。
(2)因为我们看的面跟开始时不同了。
(3)因为我们观察的角度不同了,所以看到的物体的形状也不同了。
……每个同学说完后,教师都要问问其他同学:“刚才同学说得对不对,好不好?”(让学生自己进行评价,不单独是老师说了算,体现了评价的民主性,达到激励学生创新进取的目的。
)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说出不同的想法,说得不对也没有关系。
(古语云:“亲其师,则信其道。
”这样营造一个和谐民主的教学氛围,才能让学生在身心高度放松的状态下,自由地发表见解,展开讨论。
)通过学生讨论、交流,教师小结,使学生明确: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同一个物体,看到的物体的形状是不同的。
设计意图:通过换位观察,加深了学生自身的感受,使他们亲身体验到观察的角度不同,看到的物体的形状是不同的。
通过学生的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3、辨析观察。
找观察位置。
教师指着某一幅图,让学生说说在什么位置可以看到这一个面。
并请坐在这个位置的同学站起来,说说是不是可以看到这个面。
谁说对了,其他同学为他鼓掌。
设计意图:使学生能确定看到某一形状所处的位置和角度。
4、观察要全面。
电脑显示笔记本电脑的背面,师说:“请你猜一猜,这是什么物体?”学生可能举手回答:(1)洗衣机。
(2)冰箱。
(3)笔记本电脑。
(4)化妆盒。
……学生积极举手,充分发言后,师说:“这只是一个物体,可你们却猜了那么多,谁能想一个好方法,让我们知道它究竟是什么物体呢?”学生思考后,可能和小组同学讨论,并说出:(1)让我们看看它别的面。
(2)老师,你能把它转动一下吗?师说:“好,就按同学们说的,把它转动一下。
(电脑显示动画)现在请你说说这是什么物体?”学生又可能说出:(1)镜子。
(2)化妆盒。
(9)笔记本电脑。
……师:“意见还是不一致,怎么办?”学生可能会说出:再转动一下。
电脑显示动画,转到正面时,有的学生可能就会很高兴地说:笔记本电脑。
师:“猜对的同学呀很高兴,没有猜对的也没关系,因为你们已经动脑去想了,现在请同学们想一想,我们在观察物体时应注意什么?”学生可能说出:(1)观察物体时要全面地看。
(2)要从不同角度去观察物体。
(3)要仔细、认真地观察。
……师:“同学刚才说的都很好,我们要正确、完全地了解一个物体的特征,就要从不同角度、认真、仔细地去观察。
”设计意图:设置悬念,让学生猜一猜,紧紧抓住了学生好奇的特点,学生在猜测的过程中思维异常活跃,从而培养了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同时也渗透了辩证唯物主义的思想:“看问题要全面”。
在学生知道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同一个物体,看到的物体的形状是不同的基础上,又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到:要全面地了解一个物体各个面的特征,要从不同的角度进行观察。
三、实践应用,巩固深化,创新发展1.教科书第67页的例1投影出示例1的情景图,请学生仔细观察,想一想这些图分别是谁看到的,是谁看到的就在下面标出谁的名字。
之后,组织学生汇报交流。
2.引导学生完成第67页的“做一做”。
这摞数学课本的侧面、正面、背面分别是哪个小朋友看到的?让学生连一连。
意图:通过这些学生喜闻乐见,形式多样的基本练习,使学生提高练习兴趣,并扎实巩固所学知识,做到寓教于乐。
3、拓展练习。
师拿出一辆玩具小汽车,放在桌子上,问:“老师想看到你们看到的那一面,你有什么好方法吗?”学生可能说出:(1)把小汽车转动一下就可以看到?(2)老师,你到我们这边的位置就可以了。
(3)老师,你把头伸到这边不就可以了吗?(4)看到你看到的面,想一想我们看到的面,因为它们基本是一样的,只是两个侧面的方向不一样。
师:同学们的方法都好,可现在老师要看到你们那一面,哪一种方法更好些?学生可能说出:把小汽车转动一下这种方法就好。
师:有不同的意见吗?(学生可能没有)师:那如果这是一辆真正的汽车,哪一种方法更好些?学生可能说出:换个位置观察。
其余的同学可能都点头说同意。
师:那我们在生活中观察物体时,要根据实际情况来选择观察方法。
设计意图: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不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它需要一个长期培养训练的过程。
这里教师通过选择典型的题例,创设情境,激活思维,既诱导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又使学生巩固了所学知识,发展了空间观念。
4、作业:教科书练习十五的第1题。
四、全课小结师:“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意图:引导学生自己整理总结所学知识,形成清晰系统的认识。
板书设计:从不同的角度观察物体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同一个物体,看到的物体的形状是不同的。
要全面地了解一个物体各个面的特征,要从不同角度进行观察。
教学设计中体现的主要的教学思想:1.选择学生喜闻乐见的素材,巧妙设计,培养了学生的空间观念。
2.遵循学生的心理规律,创设情境,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3.努力实现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让学生采取观察实践、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正确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
4.设计了不同层次、形式多样的练习,既有利于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又有利于提高学生练习兴趣,拓展其思维,并提高其综合应用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