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习课件】13 二轮专题复习 地理过程分析
高三地理第二轮专题复习PPT课件
注意:我们在区域定位时要多种方法相结合,
找到最佳方法。
.
10
二、空间定位能力的培养
1.构建网格状的“心理地图”
2.叠加自然地理要素
在头脑中建立起一个粗略的“心理地图”。对于世界地 图和中国地图,我们要把握一些关键的经纬线通过的地形区, 在脑海中形成一个网格状 。
哈的 孙湾
东欧西西伯 .平原利亚平原
E
31
北冰洋
00
阿
北 冰
N洋
英 吉 伦敦利海峡
比利牛斯山地中海特拉斯山脉撒沙哈漠拉
几 内 亚 湾大西洋
S
.
32
阿尔泰山
900E
西
西
喜
伯
北
利 亚
冰平
N洋 原
阿 尔 泰 山
马
昆 仑
拉 雅 山恒河
印 孟加 度
山 青藏高原 三角洲拉湾 洋S
.
2
区域地理的考试方向
解决区域“在哪里”、“有什么”、“为什么”和“怎么办” 的问题
区域
在哪里 有什么 为什么
怎么办
位置 事物分布 联系与差异 环境与发展
区域特征 人地关系 区域差异 可持续发展
.
3
区域地理的解题思路
1、确定空间位置 2、分析区域特征(自然和人文) 3、分析区域差异和联系 4、分析区域发展优势、问题和方向
高三地理第二轮专题复习
区域空间定位
区域空间定位
近年来高考试题中往往从地理空间 手,要求考生对试题中给出的地理信息 进行正确的空间定位,再以此为基础, 分析、推理其他特征。如果空间判断错 误,则一切都无从谈起。因此,如何正 确判断地理事物的空间位置,掌握地理 事物的空间结构特点及空间联系的规律, 已成为地理应考的首要问题。
2023年高考地理复习过程性问题分析(课件)
随着非洲板块及印度洋板块北移,地中海不断萎缩,里海从地中海分离。有学者研究表明,末
次冰期晚期气候转暖,里海一度为淡水湖。当气候进一步转暖,里海北方的大陆冰川大幅消退后,
其补给类型发生变化,里海演化为咸水湖,但目前湖水盐度远小于地中海的盐度。下图示意里海
所在区域的自然地理环境。
(1)板块运动导致的山脉隆起改变了区域的地貌、
地理过程性分析
自然地理
自然地理
(1)大气受热过程:主要包括太阳辐射、地面辐射、大气逆辐射等 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和对地面的保温作用等。
自然地理
(2)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主要包括近地面冷热不均引起的大气垂直 运动、同一水平面上气压高低的变化、空气的水平运动、等压面的弯曲 变化及热力环流的典型案例(如山谷风、城市风、海陆风等)的形成过 程。
★地貌的形成过程
6.花岗岩峰林
地下炽热岩浆入侵地壳薄弱的黄山地区形成花岗岩; 花岗岩体发生间歇抬升随着地壳的强烈隆升,花岗岩体受外力风化、 剥蚀; 形成千姿百态的花岗岩峰林景观。
★地貌的形成过程
7.石蛋
花岗岩“石蛋”是花岗岩球状风化的产物。一般认为花岗岩在抬升过 程中先产生节理(花岗岩体中存在着一定走向的裂隙,地质学上称节 理),当岩石出露地表接受阳光、空气、冰楔、生物、水等风化时, 由于棱角突出,易受风化(角部受三个方向的风化,棱边受两个方向 的风化,而面上只受一个方向的风化),故棱角逐渐缩减,最终趋向 球形。这样的风化过程称为球状风化或石蛋化。
次冰期晚期气候转暖,里海一度为淡水湖。当气候进一步转暖,里海北方的大陆冰川大幅消退后,
其补给类型发生变化,里海演化为咸水湖,但目前湖水盐度远小于地中海的盐度。下图示意里海
所在区域的自然地理环境。
《高中地理二轮复习》PPT课件
中国交通图
中国地形图 中国气候图 中国河湖图
中国农业图 中国工业图 人口城市图
中国资源图
中国分区图
h
38
以中国政区图为基础,不断建构中国空间图
h
39
四、区域地理的学习方法
(1)正确处理必修3教材与初中教材的关系
(2)准确把握必修3教材的思维方式
从必修3教材的知识体系看思维方式
必 •• 区区域域地环境理与环发境展与人类活动
3.水源充足,便 于灌溉
2.地形平坦适 季风水田农业
宜耕作
主要分布在亚
洲季风区
4.冲积平原 土壤肥沃
6.人们长期 种植经验和
5.充足的劳动力为水 稻生产提供了可能
生活习惯
h
32
四、区域地理的学习方式 (1)正确处理必修3教材与初中教材的关系
• 初中区域地理以区域特征和区域差异现象为主。 • 高三复习的重点应是选择其中典型地理现象或 典型区域为案例,使学生学会运用高中地理的 知识和原理分析研究区域地理现象的成因,掌 握区域研究的思路和方法。
49
结构型统计图表—— 一般以百分比为纵坐标
扇
正 三
形 图
角
坐 标 图
累 加 百
分
雷
比
达
金
图
图
字
塔
图
h
50
相关型统计图表—— 点状图 属性型统计图表—— 气泡图
点状图
气泡图
h
51
组合型统计图表
同一坐标,多组相同图形
同一坐标,多组不同图形
h
52
多个坐标,多组相同图形 多个坐标,多组不同图形
多幅统计图表的组合
22、该时刻太阳直射点的位置在
2013届高考地理第二轮总复习专题导练课件6.ppt
水循环示意图
水循环反映水体间的相互关系,按照发生空间可
以分为三类,一是海陆间循环(最重要),二是海上内 循环(水量最大),三是陆地循环(数量很少)
(1)水循环有四个基本环节,即蒸发、水汽输送、降水、
径流输送。
(2)人类活动主要对径流输送施加影响,如修建水库调节
径流的季节分配,跨流域调水调节径流的空间分布。
的地方向水温低的地方流,则A为暖流,B处海水由水
高,气流上升,多暴雨;“拉尼娜”现象出现时,太 平洋东部则温度降低,气流下沉,降水稀少。
思路点拨:
第 (1) 题和第 (2) 题,主要考查洋流的分布及其
影响,只要弄清图示位置,就可以顺利完成。
第(3)题,需要具备对“拉尼娜”现象的认识才能
完成。“拉尼娜”现象是与“厄尔尼诺”现象相反的自然 现象。 “ 拉尼娜 ” 现象出现时,太平洋西部水温比常
A.纽芬兰渔场
C.秘鲁渔场
B.北海道渔场
D.北海渔场
(3)当“拉尼娜”发生时,往往会出现的现象是( D ) A.热带太平洋东部暴雨频繁 B.南美太平洋沿岸鱼类大量死亡
C.东南亚地区持续干旱
D.亚洲东部沿海台风次数增加
点睛:
“拉尼娜”现象是与“厄尔尼诺”现象相反的自然
现象。“厄尔尼诺”现象出现时,太平洋东部温度升
年高,气流上升,会形成强大的低压区,因此台风
频繁。太平洋东部水温比常年偏低,气流正常,降
水更少。用排除法即可获得答案D正确。
规律技巧总结:寒、暖流及洋流流向的判断:
(1)等温线判断法:由于洋
流比流经的海区水温高或低,
这样就导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海洋表面等温线
发生弯曲,因此根据等温线 的弯曲可以判断洋流的流向。如上右图。等温线的凸 向,即是洋流的流向。图中箭头代表的是洋流的流向, 它与等温线的弯曲方向是一致的。A处海水由水温高
高三地理二轮复习课件
高三地理二轮复习课件一、地理概述地理是一门研究地球表面及其人类活动的学科。
它包括地球的形成和演化、地球的物质和能量、地球的生物圈、人类的社会经济活动等内容。
地理通过研究地球上的各种现象,揭示出地球表面的规律和地理环境对人类的影响,为人类的生产、生活和环境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二、地理知识点1. 地球的形状和尺度地球是一个稍微压扁的椭球体,它的周长大约是4万千米,直径大约是1.28万千米。
地球上的各个地方在纬度和经度上有明确的坐标,通过这些坐标可以确定地球上任意一点的位置。
2. 地球的大地构造地球的大地构造主要分为地壳、地幔和地核三部分。
地壳是地球最外层的岩石层,分为陆地壳和海洋壳。
地幔是介于地壳和地核之间的岩石层,体积最大。
地核是地球的中心部分,主要由铁和镍组成。
3. 地球上的板块运动地球表面的地壳并非一整块,而是由多个板块组成。
这些板块在地幔上移动,形成了板块运动。
板块运动导致了地震、火山喷发等地质灾害的发生,也造就了许多地球上的地貌现象。
4. 自然地理环境自然地理环境包括气候、水文、地貌、土壤等内容。
气候是指某个地区一段时间内的天气状况,它受到纬度、海拔、影响气候的大气循环等因素的影响。
水文涉及到地球上的水资源,包括河流、湖泊、地下水等。
地貌是地球表面的形状,可以分为高山、平原、盆地等不同类型。
土壤是由岩石经过风化和侵蚀形成的,它对植物生长和农业生产有着重要的影响。
5. 人口与经济地理人口与经济地理研究人类在地理环境中的分布和经济活动。
人口地理关注人类在地球上的分布情况,包括人口密度、人口迁徙等。
经济地理研究人类的经济活动,包括产业分布、农业发展、城市化等。
三、地理学的研究方法地理学采用了多种研究方法,包括现场调查、实地考察、统计分析、遥感技术等。
现场调查和实地考察是获取地理信息最直接的方法,通过观察和收集数据,研究人员可以深入了解地理现象。
统计分析是对大量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揭示地理规律和趋势。
高三地理二轮复习微专题地理过程分析以地质过程分析为例公开课PPT课件
【典例呈现】
图8是某群岛附近海域等深线图。喀拉喀托火山于1853年8月26日从水深305米的海底 猛烈喷发,引发的海啸导致澳大利亚36000多人丧生。这次火山喷发后,火山露出海 面,其后又多次喷发。现今该火山海拔813米。
简要说明喀拉喀托火山喷发的原因。
“地质构造和构造 地貌的形成过程”
葡萄的糖分含量越高,酿制出的葡萄酒酒精度越高。葡萄生长过程中,特别是成熟期
的光照及昼夜温差与其糖分积累呈正相关。图5a中甲、乙两地均为优质葡萄产பைடு நூலகம்。图5b
为乙地典型的葡萄种植园景观。世界上酒精度最高(16.2度)的优质葡萄酒就是使用乙
地及其附近所产的葡萄酿制而成的。
(2)分析乙地葡萄种植园地表
鹅卵石堆积的原因。(8分)
“三个技巧”
解题技巧
1.分析地貌景观的位置和地理环境特点,明确 形成该地貌景观的主要地质作用; 2.按地质作用的先后顺序罗列提纲,保证地理 过程合乎逻辑;
3.依据“地理过程要求”完善答案。
“三个问题” 问题呈现形式
直问式、隐性式和间接式
【典例呈现】
某段高速公路(G)经过单面山(顺向山)地区,地质剖面如图8所示。为防止滚石、滑坡等 灾害,对施工立面H进行了加固,还在L坡面上打入“岩锚”。以固定表层岩层。2010年 春,该单面山的上部山体大规模滑落,导致约200米长的公路被毁。分析这次地质灾害 发生的原因。
(1)指出图b中P处的地貌类型,并说明 其形形成成过过程程。(6分)
冲积扇或 洪积扇
概念
冲积扇是 河流出山 口处的扇 形堆积体。 (360百科)
【典题分析】
年降水量仅200mm左右但蒸发量达1600mm的银川平原,因黄河贯穿,湖 泊众多,加之贺兰山的“守护”,盛产稻米、枸杞等名优特产,有着“塞上 江南”的美誉。图a为银川平原及周边区域图,图b为该区域地貌景观示意图。
高考地理二轮专题复习专题十三选修模块课件
【典题导法】 例1(2016 全国Ⅰ)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莫干山近年以“民宿”开发而蜚声中外。“民宿”是指 利用农民空闲房屋,为消费者提供配套乡野休闲、养生
的新型酒店模式。莫干山民宿旅游起步于 2007 年,受 政府政策鼓励,逐步形成了以吸引高消费人群为主体的 旅游目的地。某民宿经营者说:“目前来乡里居住及游 玩的多数来自大城市,以家庭及情侣为主。他们不仅来
尘和酸性气体;自然原 人畜健康,污染土壤、水体、生 术,控制机动车尾气污染,
因:特定的气象和地形
物,腐蚀建筑物
植树造林,加强绿化,合理
条件会加重大气污染
布局工业生产等
固体 废弃 物污 染
人类在日常生活中排 放的生活垃圾和工业 生产活动中排放的生
产垃圾
污染大气、水体、土壤,占用耕 地,影响环境卫生,危害人类健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环境
系统的平衡
3.资源的利用、保护措施 (1)非可再生资源储量有限,在开发利用中不断减少,
无法持续利用,必须实行保护性开发,以便重复利用或尽 可能延长利用期限。
(2)可再生资源利用要采取积极措施,在利用过程中, 促进其存量扩大和质量的提高。
4.矿产资源开发中存在的问题及合理开发与利用的 措施
5.主要生态环境问题的成因、危害与防治措施
1.(2016 全国Ⅱ)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篁岭(下图)是美丽的山居村落,位于婺源东北部。 篁岭因“晒秋”闻名遐迩。当秋日的阳光把晒楼唤醒的 时候,一家家晒楼把鲜红的辣椒,翠绿的豆角,金黄的 玉米、稻谷、黄豆……晒起来,让整个山村变成色彩斑 斓的画卷。篁岭人家“晒秋”没什么讲究,赶上什么就 晒什么,恨不得把整个秋天的收获都晒起来。
分析“篁岭晒秋”的旅游价值及开发的有利条件。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PPT课件)专题13 资源与环境
· 考点32 自然灾害与人类活动(含选修5) · 考点33 自然资源及其利用(含选修6) · 考点34 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含选修6)
考点32 自然灾害与人类活动(含选修5)
节次
考试内容
自然 灾害 对人 类的 危害
8.自然灾害的概念 自然灾害的概念和分类 9.自然灾害的危害 主要的自然灾害及其危害 10. 中国的洪涝灾害 我国洪涝灾害的主要原因
核心知识整合
一、自然灾害概述 1 .自然灾害的主要类型
图13-1-6
核心知识整合
2 .自然灾害的特点
图13-1-7
核心知识整合
3 .世界主要自然灾害的分布
类型
主要分布
气象 灾害
干旱 洪涝 热带气旋
干旱区和半干旱区、季风气候区 亚洲东部和南部、美国东部、欧洲西部 我国东南沿海、日本和东南亚、加勒比海和美国东部沿海
地质 灾害
地震 滑坡 泥石流
环太平洋地震带和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带 主要分布在山区 主要分布在山区
海洋 灾害
风暴潮 海啸
孟加拉国、日本、美国、荷兰等国家 日本、智利、东南亚等一些太平洋沿岸地区
生物
病虫灾
世界重要的农耕区、林区、牧区
灾害 森林、草原火灾 世界重要的林区、牧区
核心知识整合
用水协作协调能力,培育抗旱农作物,等
等。
【解析】从图中②地的气候资料可知,
非洲东部为热带草原气候。干旱的原因应
图13-1-3
根据气候特征从降水变率、降水总量、蒸 发量等方面来分析。农业应对旱灾的措施
近年来,非洲东部不少国家遭受严重的旱灾,简析 ,可从对水资源的开源节流、进行国际合
其大旱的自然原因。应对干旱,这些国家在发展农 作、培育抗旱农作物等方面来分析。
高考地理二轮总复习-专题13-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课件
本题难度不大,主要考查南美洲北部地势、气候 、植被、城市等知识,主要考查考生的区域定位能力 和读图分析能力。特别要注意第(1)题,不要把人文因 素漏了。
我国三大自然区的农业自然条件
东部
季风 区
有利条件
不利条件
①热量充足,降水、地表水、 地下水均较丰富,平原丘陵广 阔,热、水、土条件配合良好, 有利于农业尤其是种植业的发 展;②跨纬度广,自然地带的 多样性和地形、土壤类型的多 样性为农、林、牧、副、渔生 产的全面发展提供了可能;③ 雨热同期,有利于作物生长发 育;④夏季普遍高温,南北温 差小,一年生喜温作物北界大 大向北推移,水稻、棉花种植 均为世界最北
(1)根据你所学的地理知识和图文提供的地理信息,试 确定我国西部以畜牧业为主的牧区和东部以种植业为 主的农区的分界线大致是__________—阴山— __________。 (2)图中牧区①受自然因素影响,畜牧的分布主要呈 __________地带性变化。限制牧区②和③畜牧业发展 的主要自然因素中,牧区②是_______________,牧 区③是____________。
照时数普遍大于东部季风区。夏季气 分地区降水不能满足
西北 温日较差大,有利于植物光合作用产 农作物生长需要;②
①降水变率大,干旱灾害 影响农作物高产稳产,丘 陵山地易受水土流失影响; ②冬半年季风势力强大, 冬季及春秋两季季风转换 季节时,低温影响范围很 广,使得越冬作物及多年 生热带及亚热带作物种植 北界远比欧洲、北美偏南; ③低产土壤广泛分布,还 有面积广大的水土流失严 重的坡耕地
高三地理 第二轮复习课件13
● (1)杰恩和安娜的农场最可能位于图中的
()
● A.A地 B.D地 C.E地 D.F地
● (2)造成该农场近年来自西部牧场肥育牲畜数量减少的原因主要是 ()
● ①交通发达 ②人们饮食习惯改变 ③腌肉需求量大增 ④节省运费 ⑤饲料作物栽种大幅缩减
● A.①②③④ B.②③⑤ C.②⑤ D.①④
● 特别提醒 ● (1)种植园农业的特点为:①种植单一经济作物,生产规模大;②商品率高,技术水平和管理
水平高。 ● (2)山东寿光种植大棚蔬菜有利的自然条件为: ● ①冬天晴天多,日照条件好;②地处平原,地势平坦,土壤肥沃;③灌溉水源充足。
● (1)甲、乙农业区位的优势是
()
● A.人均耕地多
● A.a
B.b
C.c
D.d
● (2)若图2中箭头线q表示产品流量最大,则该经营方式对应的农业地域类型是 ()
● A.a
B.b
C.c
D.d
● (3)m、n两地均盛产葡萄。两地相比,m地的区位优势是 ()
● A.交通便捷
B.市场广阔
● C.鲜果上市早
D.技术条件好
● 【解析】 第(1)题,图中西欧经济最发达,城市化水平最高,因此c所代表的农业地域类型为面 向城市市场,商品化和集约化程度最高的农业地域类型。第(2)题,图2中箭头q表示产品流量最大, 则该地域类型最可能为商品谷物农业,与图1中b农业地域类型相对应。第(3)题,m、n两地交通、 市场、技术条件差别不大,m地比n地纬度低,鲜果上市时间早,故选C。
运输 条件 ;培
修建水利 工程
降低生产 ,跨
● 特别提醒
● (1)水稻种植业是一种劳动密集型农业,生产过程复杂,劳动强度大,需要大量劳动力精耕细 作;同时单位面积产量高,可缓解人口对土地的压力和对粮食的需求。(2)发达国家畜牧业的 产值高于种植业。干旱和半干旱气候区,植被稀疏,不适宜经营种植业,因而形成大规模商品 畜牧业生产的大牧场放牧业。(3)美国商品谷物农业生产的区位优势为优越的自然条件和便利 的交通动输是基础,地广人稀为农场的大规模生产提供了生产基地,高度发达的工业和先进的 科技是农场现代化生产的保证。
2023新教材高考地理二轮专题复习专题十三综合题满分技法突破题型二原因分析类综合题课件
下图反映2018年该村村民主要收入来源构成。
(1)推测2008~2018年该村农林用地显著减少的主要原因。(6分)
答案:为满足城镇发展的用地需求,部分农林用地转变为城镇建设用地;外来 企业建设需要征用农林用地;村庄道路、住宅等建设占用农林用地。
解析:本题以某村2008年到2018年的发展状况为材料设置试题,涉及城市、人 口、农业、工业等相关内容,考查学生区域认知、综合思维等地理学科素养。第 (1)题,城市化的过程中,城镇用地的增加,使大部分农林用地转变为城镇建设用 地,用来满足城镇的发展。新建企业、外来企业的增加,也需要征用农林用地, 与此同时交通等基础设施的建设减少了农林用地的占比。
题型二 原因分析类综合题
【读设问 研考情】 高考曾这样考过
全国试卷 分值
考查内容
呈现形式
2022·甲卷,36(2)
6分
分析瑞士主要发展低原料消耗 文字、等高线地形
的工业部门的原因
图
2020·Ⅱ卷,37(3)
6分
说明图示区域金矿石出露较多 文字、等高线地形
的原因
图
2020·Ⅱ卷,36(2)
8分
分析该公司在杭州、广州建设 精炼油和小包装产品生产基地 的主要原因
地形地 貌成因
流水 地貌
流水侵蚀:上游深切的V形峡谷、中游曲流的凹岸、 黄土地貌、丹霞地貌、喀斯特地貌(溶蚀) 流水沉积:山麓冲积扇、中游曲流凸岸、中下游冲
积平原、河口三角洲平原、沙洲、河中岛
风成 地貌
风力侵蚀:风蚀蘑菇、风蚀洼地、风蚀柱、风蚀城 堡(魔鬼城)、雅丹地貌 风力堆积:新月形沙丘、黄土高原
文字、城市分布示 意图
2019·Ⅰ卷,37(3)
6分
分析补给类型发生变化后里海 演化为咸水湖的原因
2024届高考地理二轮复习课件+综合思维视角下的地理过程分析-以《水循环》为例
• 从运动过程角度,深刻理解水体运动本质,能有效培养综合 思维,达成地理学科素养目标。(要求高,值得考!)
对策与方法
综
要素综合
合
思
水圈
维
下
整 大气圈
的
体 岩石圈
“ 水
性
土壤圈
循
生物圈
环
”
要素关联
综合思维
本质:自然要素的物质迁移与能量交换
课标与教材
地理Ⅰ
地理Ⅰ
自然地理基础
自然地理基础
“水循环”相关内容的教材阐述
课标与教材
素养[目标]:综合思维(要素、时空、地方)
内容[途径]:水循环(运动)原理及意义
课
1.要素:水圈与其他圈层的关系
标
2.时空:水体循环(运动)原理(过程与空间关系)
3.地方:水体循环(运动)意义(水资源与水生态)
地理要素A 物质/动力来源 状态甲
位置/时刻乙 地理意义/结果
地理要素B
物质/能量迁移 状态乙
“过程模型”
对策与方法
复习策略:
尝试采用“两点一线”复习思路,即从水循环单个环节的过程 分析上入手,逐步形成整体链条,从本质上理解水体运动的规 律和意义。以“降水”环节为例,可进行如下复习指导:
大气层 温度/湿度/大气运动
气态水体 大气运动/海洋为主 气态
地表 水分迁移至地表
液态水体
潜热留在大气,水体动能增加 液态
对策与方法
复习策略:
“两点一线”复习“套路”站在学科思想层面,理论性和操作 性兼具,可以进行迁移,锻炼学生自主构建知识网络的能力。 例如,将“降水”替换为“断层”,可指导学生构建如下复习 活动:
(全国卷地区专用)高考地理二轮复习 专题十三 地理图表分析课件
津卷T9,安徽卷 7、9、10,安徽 T13,浙江卷T9、10,
T23,浙江卷T9、 卷T23~25、28、 江苏卷T17、18、
10、36(2)
29,四川卷T5、6 21~24、28(3)
返回目录
考点考情实录
年份 考点
2012年
2013年
结构图 的判读
安徽卷T24, 浙江卷T36(1), 江苏卷T13、14
18
Ⅱ 4建 131T1TT11, 2336311新 卷T1~, , ((4、3浙,41(T课87安 天 1))41江江、,2), ,标、徽 津,卷苏1山重 四全22卷 卷广T卷东(、庆 川国6TT1东T卷3, 11)卷 卷卷720、(卷T福 、~ 、23)8、、、山1福1庆卷1江82228、 6北东建卷T苏,~,11卷卷卷京T浙~2天110、TTT卷3江3津,813、(1T~、卷、广卷1216)、1T2、T24东,,07、、12、、卷7,海51,17、181T3重、南11,、、、,
【考点透析】
归 纳
1.二维坐标图
总 (1)认清图名及纵、横坐标所表示的地理要素和图注的内
结 容,再根据“点”“柱”或“线”所表示的数值信息分析
其变化趋势。
(2)读图时不仅要注意图中地理事物多少、强弱、增减的
变化,还要进一步区分出发展的不同阶段、增减趋势和程
度。
(3)解读坐标图容易因忽视图中定量信息而判断错误。
新课标全国卷 ⅠT1~3,新课 标全国卷ⅡT1、 2,山东卷T3、4, 安徽卷T29~30, 天津卷T12、重 庆卷T8、9、 13(4)、14(2)(3)
返回目录
考点考情实录
年份 考点
2012年
2013年
2014年
2013版高考地理二轮复习 第2部分 专题1 第5讲 原因分析型、对比型综合题课件
【典例赏析】 [2011· 福 建 文 综 , 37(1)(2)(3)] 下 图 为 R 河 流 域 及 周 边 地 区 图。结合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R河塑造了世界著名的大峡谷,峡谷平均深度达1 600 米。R河中上游地区年降水量约为250~500毫米,下游地区 年降水量一般不足100毫米。甲国在R河干支流上修建了近 百座水库和大型引水工程,促进了该国西部的城市和工农 业的发展。 (1)R河大峡谷呈现出谷底荒漠、北壁林木苍翠、南壁植物 稀少的景观,分别说明其成因。 (2)与甲国西部沿海地区相比 ,R河沿岸地区工业较不发 达,分析其原因。 (3)分析R河河口出现断流现象的人为原因。
【模板典例】
地理要素
比较要素
地 表 环 境 气候(干、湿、热、冷)、植被状况、土地类型(荒
特征
漠、草地、林地、耕地)、河流发育程度等
发源地、流向与注入海洋,长度与流域面积,支
水系特征 流(多少、对称与否)及河网状况,上、中、下游 的划分,流经省区,重要城市和主要地形区等
等 值 线 特 等值线数值高低、延伸方向、弯曲趋势、疏密变
答 案 (1)甲图所示区域农业生产地域类型为商品谷物农 业。特点:农业生产区域化、专业化、机械化、现代化, 粮食商品率高。乙图所示区域农业生产地域类型为混合农 业。特点:农场内土地交替种植小麦、牧草或休耕,可保 持土壤肥力,形成良性的农业生态系统;有种植业和畜牧 业两种农业类型,在时间上可做到忙闲错开,便于合理、 高效地安排农事活动;农场主可根据政府的农产品政策和 市场需求,决定种植与放牧的规模,经济收入比较稳定。
根据分值定要点,要求考生养成要点化答题的习惯,看分 给点,只有给足正确的要点,才有可能得足分;根据内容 定格式是指采取要点纵列化或者采取列表比较,这要根据 答题的内容来定。一般来说,比较异同时列表比较更直观 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8全国Ⅲ卷)下图为春季T时刻亚洲部分地区的海平面气压分布图。
(2)T 时刻该区域的锋面数量发生 了变化。推测 T 时刻前该区域锋面 的数量,并分别说明锋面形成的原因。
3个
在低压(气旋)中,四周空气逆时针 方向辐合,北上的暖空气与南下的冷 空气之间形成锋面,气旋逆时针旋转 运动,(在低压槽线上)形成冷锋和 暖锋两个锋面。冷空气活跃,(冷) 高压内的冷空气东移南下,形成冷锋。
喀斯特地区地下暗河的形成过程;
内陆湖萎缩(咸化)的过程;
植被增多对地表径流的影响;
沿海地区海水入侵的原因;
华北地区土壤盐碱化的过程;
水
泉的形成过程;温泉的形成过程;
昆仑山山麓地带地下水丰富的原因;
松花江春汛的形成原因;
索马里寒流的形成原因;
秘鲁渔场的形成原因;
陆地内循环
水循环过程
海陆间循环
海上内循环
蒸 发 降、 水蒸 腾
水汽输送
水循环促进了水体更新、改造着地表 形态等,它是地球表层最为活跃、影 响最降水为深刻的动力过程之蒸 发一。
下 渗
降蒸 水发
人文地理过程
人口增长模式的演化过程; 城市化的过程; 工业地域的形成过程; 交通的变化对聚落空间形态的影响; 产业结构调整与产业转移 生态环境问题其形成的一般过程; 环境污染形成的过程。
方法四:某一要素的变化,引起区域环境的变化
下图是某海湾围海造陆前后的对比图,指出围填海前后的变化。
湿地消失、山林被破坏、海滩消失、新增人造大堤和填海土地、海湾 消失等。
方法五:人文地理过程要注意比较不同阶段的差异
让过程更美丽,让结果不留遗憾!
若地壳停止运动,贝加尔湖的特征会发生什么变化?
水深变浅,演变为沼泽湿地、甚至消亡。
贝加尔湖(右图)是世界上最深的湖泊,形成于约 2000—2500万年前。监测表明湖盆深度还在加大,贝 加尔湖湖底沉积物巨厚,可达8千米。
3.据材料,推测贝加尔湖湖底巨厚沉积物的成因。
地质时期,由于地壳运动,贝加尔湖所在地区形成断层地堑;地堑周边 地表、地下径流汇入,洼地积水成湖。 注入贝加尔湖的河流携带泥沙在湖底沉积。 由于板块处在持续运动中,湖盆深度持续加大,湖底沉积物沉积空间持 续变大,泥沙等沉积物在湖底持续沉积,故形成厚层沉积物。
流水沉积
乙地位于(罗讷河)河流出山口附近。 河流出山口前,穿行于峡谷,水流急, 可携带砾石;河流出山口后,流速变 缓,携带的砾石首先在此处堆积。
三角洲;冲积扇;冲积平原
地理过程概念
地理过程是指地理现象或地理事物发生、发展的演变过程。
1.认识有限时间段内的变化规律。 在一定的时间间隔内,尽可能详尽地纪录地理现象的依时行为,从中
工业地域的形成 工业联系→工业集聚→工业地域
过程分析例举
方法一:从岩石类型入手,探讨地质作用的先后顺序
1.简述花岗岩球状地貌景观的形成过程。
地壳运动使岩石圈产生缝隙, 岩浆沿着缝隙发生侵入活动, 冷却凝结形成花岗岩; 地壳抬升,覆盖花岗岩的其 他岩石被外力侵蚀、搬运, 花岗岩出露地表; 岩块表层受风化、风蚀剥落, 棱角逐渐消失。
(2018全国Ⅲ卷)下图为春季 T 时刻亚洲部分地区的海平面气压分布图。
(3)预测 P 点将要发生的天气变化。
暖锋过境,降水概率高,可能形成 连续性降水;之后,受单一暖空气 控制,天气转好,气温升高;随后, 冷锋过境,气温下降,风力加强, 可能有降水;之后受单一冷空气控 制,气温较低,天气转晴。
2.对未来可能发生的地理行为进行模拟和预测。
地形雨的形成过程;
我国夏季午后热雷雨的形成过程
大气受热过程
低层大气的直接热源是地面,地面状 况的差异,影响着全球热量时空分布, 热量差异又是不同地方自然地理环境 差异重要成因。
天气过程
天气系统是在大气低环流等的推动下, 运动变化着的,其运低动变化影响着天
气的生消、变化。
自然地理过程
水循环过程;
3.研究地理过程与地理分布之间的耦合关系,从而把地理规律统一于时间 与空间的共同基础之中。
一般来说,某两个事物之间存在的一种互相作用、相互影响的关系。
分析图中古沙洲的演变过程。
在河口地区,由于入海河流落差 小及海水的顶托作用,水流速度 减慢,导致大量泥沙沉积,形成 古沙洲; 受地转偏向力影响,长江河口的 北岸泥沙沉积速度快于南岸; 随着泥沙持续沉积,古沙洲逐渐 与北岸大陆相连。
地理要素 地质地貌
热力环流
水循环
天气系统过境过程
洋流
河口三角洲的生消
沙尘暴 地区人口增长模式 的变化过程
城市化及进程
交通变化对聚落空 间形态的影响
思维方向 内外力相互作用的过程、地壳物质循环 先判断地面状况的性质,结合特点的时间判断其冷热状况,再从冷热不 均→大气垂直运动→水平气压差异→大气水平运动。 把握蒸发→降水→水汽输送→下渗、径流等过程 把握冷锋、暖锋、气旋、反气旋、台风等天气系统过境时的差异。如冷 锋过境时,气温下降、气压上升、风力增大,往往出现雨雪天气。 受盛行风、海陆分布等因素的影响,形成大洋尺度的环流。 受流水沉积、含沙量、海水顶托、海水侵蚀等因素的影响,人类的修建 水库、砍伐上游植被等活动也影响着河口三角洲的生消。 从风力侵蚀到风力搬运。 原始型→传统型→现代型 出生率:高→降低→低死亡率:高→降低 →低 城市用地规模的扩大,城市人口的增加,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上升 ,城市数量增加,区域产业结构、就业结构的转变。 古代:河流地位的变化影响沿河聚落的兴衰。现代:铁路、港口、公路 等的兴建也改变着聚落的空间格局。
13 二轮专题复习 地理过程分析
地理过程类问题的设问具有隐含性的特征
? 简述渭河平原的成因。 简要说明喀拉喀托火山喷发的原因。(2005年全国I卷)
两大板块互相挤压, 板块界线附近深处岩浆熔融, 沿裂隙上升形成火山喷发。
一句话能说清的事,需要具体描述过程
(2010年全国I卷,36)图a中甲、乙两地均为优质葡萄产地。图b为乙地 典型的葡萄种植园景观。分析乙地葡萄种植园地表鹅卵石堆积的原因。
试简要分析图中所示地区地 理环境演化的过程及各地理 要素的相互作用。
该地地形平坦,距海近,常年受西风 控制,气候温和湿润,大陆东西两岸 植被都为温带落叶阔叶林; 由于地壳运动,使中部地形隆起,从 海洋吹来的湿润西风受到阻挡,大陆 东岸降水减少,植被演变为草原; 随着海拔的进一步升高,地形对西风 的阻挡作用越来越显著,大陆东岸的 降水进一步减少,最后演变为荒漠。
可鲁克湖和托素湖(图甲)位于青海省德令哈地区,被称为“情人湖”,它 们一大一小,靠一条小小的淡水河紧紧相连。这两个湖泊虽然相距很近,有 着相同的生态环境和变迁历史(图乙),但湖水水性质却迥然不同。
有专家认为,随时间推移可鲁克湖很 有可能变成咸水湖,请你为该专家提 供合理的解释。(6分)
(全球变暖背景下,)流域降水减少 而蒸发加剧;两湖之间的地壳继续抬 升,可鲁克湖水无法通过河流向外排 泄;流域内经济发展,生产生活用水 量增大。(2分)
方法二:从内、外力共同作用角度,探讨地理事物形成的原因
据图描述峡湾地貌的形成过程。
该地地质史上曾经被冰川覆盖, 冰川在重力作用下,冰川侵蚀形 成U型谷; 后来气候变暖,冰川消退; U型谷下端被海水入侵淹没,形 成峡湾。
方法三:地理过程的描述要遵循时间顺序
读某假想地域地理环境形成和演变过程示意图。
自然地理过程
岩石圈物质循环过程;
花岗岩变为沉积岩的过程;
火山岛的形成过程; 北美西部海岸山脉的形成过程; 向斜成岭的原因;
地 形
花岗岩球状风化壳的形成过程;
地
冰劈的过程;
质
峡湾的形成过程;
地
三角洲、冲积扇的形成原因;
貌
地上河的形成原因;
由沉积岩构成的桌面山的形成过程;
科罗拉多大峡谷的形成过程;
瀑布的形成过程;
乌拉尔山脉是天然的地理分界线,西坡到处有喀斯特,东坡火山岩和沉积 岩层交替重叠,是整个山脉中最大的复背斜,这里经常有花岗岩露头,形 成孤峰。 2.简述孤峰形成的地质过程。
沉积作用形成大量石灰 (沉积)岩; 地壳运动造成岩层隆起, 并伴随岩浆侵入; 外力作用使岩性较软的石 灰岩被严重侵蚀; 花岗岩裸露形成孤峰。
天坑的形成过程;
地表形态形成过程
地表形态是内外力共同作用的结果, 内外力作用的先后顺序并非一成不变。
自然地理过程
大气受热过程;
辐射逆温的形成与消失;
城市风的形成过程;
副极带低压带的形成过程;
西北季风的形成过程; 西南季风的形成过程; 暖锋过境对天气的影响过程;
大 气
我国寒潮的形成原因;
锋面气旋的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