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贿赂:原因与对策方法
浅析商业贿赂犯罪的成因及预防对策
![浅析商业贿赂犯罪的成因及预防对策](https://img.taocdn.com/s3/m/7756c917bdd126fff705cc1755270722182e595f.png)
浅析商业贿赂犯罪的成因及预防对策第一篇:浅析商业贿赂犯罪的成因及预防对策我国改革开放以后,经济竞争日渐激烈。
由于市场机制不健全,拜金主义和“官本位”,“权本位”等腐朽文化思想的影响以及管理法规的滞后等原因,曾在我国计划经济体制下几乎绝迹的商业贿赂行为又重新出现和泛滥,成为严重破坏经济秩序,腐蚀干部队伍,侵蚀党的肌体,为广大人民群众切齿痛恨的社会公害,运用党纪、法律手段有效制裁商业贿赂行为,维护党的形象,保障经济健康发展,是非常必要和迫切的。
笔者现就国有企、事业单位商业贿赂犯罪的成因及预防对策,谈几点自己的肤浅看法。
一、商业贿赂犯罪产生的原因(一)唯利是图是从事商业贿赂的主观动机。
竞争,是市场经济的灵魂,它始终激烈地存在于市场商品交易之中。
一些参与竞争的经营者为了通过“捷径”,取得比其他经营者更大的优势,往往抛开应有的商业道德,违背正当的竞争规则,利用少数人的贪财心理,暗中以金钱或其他好处贿赂交易对方的负责人或对交易有影响的其他个人。
追根求源,经营者愿意冒违法犯罪的风险,直接暗中给付对方单位或个人好处,或者唆使雇员在业务活动中,以回扣开路进行交易,其目的是为了取得交易机会,从而获取更多的利润。
收取回扣方为牟私利,置国家利益、公众利益于不顾,其贪婪动机更是显而易见的。
可见,唯利是图则是从事商业贿赂者的主观动机。
(二)供求失衡是产生商业贿赂的市场条件。
随着经济发展,我国的市场已由过去计划体制下商品短缺的卖方市场,逐渐转变为今天市场经济条件下,商品品种数量繁多的买方市场。
尤其在国外商品大量进入国内市场之后,现在已很难找出使用货币买不到的商品。
众多的货物在供买方选择之时,市场总会千方百计使商品循环流通,其中包括了合法与非法渠道。
可以认为,商业贿赂是供求失衡状态下,市场代谢的扭曲,然而,人们追求的供求平衡,只能是暂时的、局部的,供求矛盾却是永恒的。
为此,商业贿赂的产生,有其普遍的市场条件,制止商业贿赂的工作,也就成为一项长期而又艰巨的任务。
商业贿赂整改措施对策之我见
![商业贿赂整改措施对策之我见](https://img.taocdn.com/s3/m/f5c85805777f5acfa1c7aa00b52acfc788eb9f7b.png)
反商业贿赂的重要性与紧迫性
重要性
反商业贿赂是维护市场经济秩序、保障公平竞争、促进企业健康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推进反 腐败斗争、建设廉洁政治的重要内容。
紧迫性
随着商业贿赂手段的不断翻新,反商业贿赂工作面临严峻形势,必须加大力度、加快进度,切 实维护市场秩序和公平竞争环境。
02
商业贿赂的原因分析Fra bibliotek市场竞争压力
02 诚信意识不足
企业缺乏诚信经营的理念,容易滋生贿赂等不正 当行为。
03 内部管理松懈
企业管理层对内部管理不够重视,容易使员工产 生违法违规的侥幸心理。
监管制度漏洞
法律法规不完善:商业贿 赂相关法律法规存在漏洞 ,给不法分子留下可乘之 机。
监管力度不足:监管部门 对商业贿赂的打击力度不 够,使企业产生贿赂行为 的成本较低。
信息披露不透明:企业内 部及行业间的信息披露不 充分,为商业贿赂提供了 掩护。
针对以上原因,应采取相 应的整改措施和对策,从 源头上遏制商业贿赂行为 的发生。
03
商业贿赂整改措施
完善企业内部管理制度
建立健全反商业贿赂制度
企业应制定明确的反商业贿赂政策,明确禁止员工接受或提供贿 赂,并对违反者进行严厉处罚。
强化市场监管
加大对不正当竞争行为的打击力度 ,维护市场秩序,降低企业通过贿 赂获取市场份额的诱惑。
培养健康企业文化,弘扬诚信经营
树立诚信经营理念
企业应树立以诚信为核心的经营 理念,通过诚信经营赢得市场和 客户的信赖,从而降低通过贿赂
获取利益的动机。
加强内部管理
建立健全企业内部管理制度,防 止员工利用职权进行贿赂。同时 ,加强对员工的教育和培训,提 高员工的道德意识和法律意识。
如何治理商业贿赂(治理商业贿赂的措施要求和办法)
![如何治理商业贿赂(治理商业贿赂的措施要求和办法)](https://img.taocdn.com/s3/m/bf14012653d380eb6294dd88d0d233d4b14e3fe3.png)
如何治理商业贿赂(治理商业贿赂的措施要求和办法)(2023年7月1日施行,2023年3月1日第一次修订)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公司的商业经营行为,加强内控机制的规范化、制度化建设,树立诚实守信、守法诚信、优质服务为核心的经营理念,切实维护公司的良好形象和信誉,建立公司治理商业贿赂、腐败的长效预警机制,保护公司利益,特依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制定本细则。
第二条本细则适用于公司所有涉及对外经济往来行为,包括但不限于营销、采购。
第三条本细则适用对象为公司所有员工及利益攸关者,即所有与公司有业务来往的客户、供应商、服务商、承包商。
第四条反商业贿赂反腐败的目的:(一)预防和治理商业贿赂腐败行为,规范公司员工及利益攸关者的行为,防范法律风险,为企业的长远发展保驾护航;(二)进一步完善公司反商业贿赂相关制度建设,提高员工的法律意识;(三)提高员工素质,自觉防范和抵制商业贿赂行为,维护公司的形象和声誉。
第五条防治商业贿赂管理工作遵循统一领导,分级负责,严密组织,综合治理的原则。
第二章禁止商业贿赂行为第六条商业贿赂,是以获得商业交易机会为目的,在交易之外以回扣、促销费、宣传费、劳务费、报销各种费用、提供境内外旅游等各种名义直接或间接给付或收受现金、实物和其他利益的一种不正当竞争行为。
第七条本司的任何对外商业活动中,禁止以下行为:(一)违反规定以附赠形式向对方单位及其有关人员给予或索取现金或物品;(二)以捐赠为名,通过给予财物获取交易、服务机会、优惠条件或者其他经济利益;(三)提供违反公平竞争原则的商业赞助或者旅游以及其他活动;(四)提供各种会员卡、消费卡(券)、购物卡(券)和其他有价证券;(五)提供、使用房屋、汽车等物品;(六)提供干股或红利;(八)其他违反法律、法规的行为。
第九条开展反商业贿赂反腐败活动工作的主要内容:(一)建立治理商业贿赂领导机构,开展治理商业贿赂工作。
(三)在落实反贿赂反腐败的过程中,由公司管理部门到其它部门进行明查暗访,及时了解预防商业贿赂的苗头,研究开展预防商业贿赂的对策和措施。
政府采购中存在的商业贿赂问题及其原因和对策
![政府采购中存在的商业贿赂问题及其原因和对策](https://img.taocdn.com/s3/m/7191a625b4daa58da0114ab8.png)
税一 量流 失 ,败坏 社 会 道德 和 行 收大
C ,使 国家 集体 利益 受 损 ,破坏 了单 益
位 内部 管理 制 度 。六 是商 业 贿赂 使一
小 部分 人通 过 不正 当手 段致 富 ,加 大
业 风气 。五 是受 贿者 暗 中 出卖单 位利
和 人类 进步 都会 产生 极大 的 负面影 响 。 政府 采 购商 业贿 赂 的危 害性 主 要表 现 为:
一
是造 成 企业 或 供应 商之 间 竞争 不平 等 , 坏 破 了社会 主 义市场 公 平竞 争秩 序 , 市场 竞 争 陷 使
入 贿赂 、 情及 关 系网 的恶性 循 环 。二是 妨 碍 人
・
、
’ 亿政 府 采购 领 域 中荇 前 I
的全 面实 施 ,政 府采 购作 为资 金量 大 、支付有 保障 的 商 品交 易 ,倍受 国内外 供应 商 的重视 ,
甚至 有 人认 为 , 一次 中标 , 活 一 间厂 ” “ “ 救 , 获 取政 府采 购项 目 , 决一 年生 产任 务 ” 受经 济 解 。
利益 驱动 , 不法 分子 不择 手段 , 过各 种途 径 , 通
巧取 豪夺 ,以获得 中标 机 会 。 第 二 , 审 专家 原 因。政 府采 购评 审是 确 评 定政 府 采购是 否 中标 的关 键环 节 , 评审 专家 对 评 审结果 起 着决 定作 用 。 有些 专家 工作 不 负责
c G~ h 。 . r … . I P t 00 4 f 2 6.
维普资讯
。
. .
 ̄ ti u i n n rb to
提高有效中标率 ;强化政府采购的管
浅谈商业贿赂的危害及整治对策
![浅谈商业贿赂的危害及整治对策](https://img.taocdn.com/s3/m/496ef576a26925c52cc5bfd9.png)
浅谈商业贿赂的危害及整治对策蔡银武中国有色金属工业昆明勘察设计研究院【摘要】商业贿赂行为是新形势下出现的一种经济犯罪,严重影响工农业生产和整个社会的经济秩序,相当程度地破坏了正常的商品交易秩序,极大地妨碍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
文章剖析了商业贿赂的概念及特性、阐述了商业贿赂对国家市场经济秩序危害的主要表现,据此提出了商业贿赂治理的对策。
【关键词】商业贿赂概念特性危害对策一、商业贿赂的概念及特性商业贿赂是在商业活动中,经营者为销售或者购买商品、提供或者接受服务而采用在帐外暗中给予对方单位或者个人财物或者其他利益,以获得交易机会或有利于交易条件的不正当竞争行为,是贿赂的一种主要表现形式,他可谓是廉政建设的毒瘤,十分严重地腐蚀着干部队伍,严重影响党的良好形象。
特点非常具有隐蔽性,以排挤竞争对手为目的,其一犯罪分子通过秘密的方式向个人或单位支付财物,其所支付的金额款项以伪造财务会计帐薄等非法形式进行掩盖,因此商业贿赂行为十分隐蔽、且不易查处。
其二通常以财物贿赂对方单位或者个人。
如假借促销费、宣传费、赞助费、科研费、劳务费、咨询费、佣金等名义,或者以报销各种费用等方式,给付对方单位或者个人,以现金或实物或提供国内外各种名义的旅游、考察等等,具有手段越来越隐蔽且手段多样化、花样不断翻新的特性。
商业贿赂作为是一种特殊的贿赂,只有在商品流通领域才存在。
首先,商业贿赂的直接目的是促成交易,也就是说商业贿赂的主体是从事商品交易的经营者,既可以是卖方也可以是买方;其次,商业贿赂在主观上是故意而自愿的,行为目的是争取交易机会,获得经济利益;从客观行为的表现来看,客观上表现为经营者给予对方单位或者个人以财物或者其他利益,通过秘密的方式向有关人员支付的款项或者提供的优惠,并达到一定数额,具有很大的隐蔽性。
第三、商业贿赂行为侵犯的客体是国家市场经济秩序,破坏社会风气,以不正当手段取得交易机会,损害了其他合法经营者的公平经营权。
二、商业贿赂对国家市场经济秩序危害的主要表现首先,商业贿赂从根本上扭曲了公平竞争的本质,干扰了企业间正常公平的竞争,使价值规律和竞争规律无法正常发挥作用,让诚实信用经营的企业成为受害者,损害其合法权益,导致优质品牌产品敌不过劣质冒牌产品,极大挫伤优秀企业的积极性,直接影响企业生产技术进步和产品质量的提高,阻碍经济的健康发展和市场机制的正常运转,破坏了市场交易秩序。
治理商业贿赂面临的问题及对策
![治理商业贿赂面临的问题及对策](https://img.taocdn.com/s3/m/1d06add050e2524de5187e27.png)
的 重 大 决 策 ,工 商行 政 管理 部 门作 为 商 品 上 可 能有 多 个 销 售 方在 销 售 不 同 资 料 等 ,在 证 据 确 凿 的 情 况 下 ,进 行
政 府 市 场 监 管 和 行 政 执 法 的 专 门 机 种 商 品 时 对 其 进行 商 业贿 赂 ,或 者 是 立 案 查 处 。 但这 些 举 报 证 据 只 是 涉 案 关 ,必 须 认 真研 究 商 业贿 赂行 为 的特 销 售 方 在 同一 商 品 上 对 多 个 销 售对 象 罪 证 的冰 山一 角 ,执 法 人 员根 据 此 类
规 监 用 以 下 方 式 达 成 目的 : 1 账 外 暗 中 法 》 定 “ 督 检 查 部 门有 权 查 询 、 度 。 .“
回扣 ” ,往 来 钱 款 不 入 账 ,或通 过 开 复 制 与 不 正 当 竞 争 行 为 有 关 的 协 议 、 设 “ 外账 ” 账 、设 立 “ 金 库 ” 等 途 账 册 、单 据 、文 件 、记 录 、 业 务 函 件 小
二 、 当 前 商 业 贿 赂 执 法 办 案
径 获 得 非 法 利 益 :2 巧 立 名 目 入 账 , 和 其 他 资 料 ”,但 却 未 明确 规 定 检 查 工 作 存 在 的 薄 弱 环 节 . 即以 “ 宣传 费 ” “ 务 费 ” “ 续 对 象 在 拒 不执 行 此项 条款 时 ,检 查 部 、 劳 、 手
维普资讯
市场监管
2 0 — 07 1
同题 及 对 策
口 明 平 凯 治 理 商 业 贿 赂 是 党 中央 、国 务 院 耗 、红 票 冲 账 或 以 “ 费 ” “ 品 者 带 来 销 毁 或 隐 匿 证 据 的 可 乘 之 机 。 餐 、 礼 为 深 入推 进 反 腐 倡 廉 ,完 善 社 会 主 义 费 ” “ 旅 费 ” 等 票 据 顶 账等 方 式 , 二是 调 查 难 。多 数 情 况 下 ,执 法 人 员 、 差 市 场 经 济 体 制 ,整 顿 和 规 范 市 场 秩 使 得 账 目收支 持 平 。三 是 违 法 案 件 的 根据 举报 人 提 供 的 直 接 违 法证 据 ,如 序 ,促 进 我 国经 济 社 会 健 康 发 展 做 出 复 杂 性 。 具体 表 现 在 受 贿 方 在 同一 类 行贿 受贿 记 录 、账 外 账 目或相 关 照 片
[关于工商治理商业贿赂存在问题及对策]治理商业贿赂
![[关于工商治理商业贿赂存在问题及对策]治理商业贿赂](https://img.taocdn.com/s3/m/adb0f8db4b73f242326c5fc4.png)
[关于工商治理商业贿赂存在问题及对策]治理商业贿赂关于工商治理商业贿赂存在问题及对策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商业贿赂违法行为也愈演愈烈,对市场经济发展具有较大的负面影响,违反公认的商业道德和公平诚信原则,从根本上背离了市场经济对公平竞争的要求,破坏了正常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妨碍资源的合理配置,为假冒伪劣产品大开方便之门,损害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损害投资环境,毒化社会风气,已经成为市场经济健康发展的严重阻碍。
工商行政管理部门作为维护市场经济秩序的行政执法部门,在查处不正当交易行为、治理商业贿赂工作中担负着重要的职责。
如何充分发挥职能作用,依法治理商业贿赂,是当前各级工商部门必须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
一、商业贿赂的概念商业贿赂是贿赂的一种形式。
《反不正当竞争法》第八条对商业贿赂行为作出了禁止性规定,即:“经营者不得采用财物或者其他手段进行贿赂以销售或者购买商品。
在帐外暗中给予对方单位或者个人回扣的,以行贿处;对方单位或者个人在帐外暗中收受回扣的,以受贿论处。
经营者销售或者购买商品,可以以明示方式给对方折扣,可以给中间人佣金。
经营者给对方折扣、给中间人佣金的,必须如实入帐。
接受折扣、佣金的经营者必须如实入帐。
” 由此可知,商业贿赂就是指在市场交易中,经营者采用财物或其他手段在帐外暗中给予对方单位或者个人利益,以获得交易机会或有利于交易条件的不正当竞争行为。
二、商业贿赂现象的成因(一)不良经营者的不正当竞争手段。
企业与其他经济组织的财产权在经济体制改革中逐渐得到确立,企业与其他经济组织独立核算、自负盈亏、自主经营,初步形成了市场竞争的格局。
由于每个经济主体有着自己的独立经济利益,在竞争中,不良经营者就会实施商业贿赂,争取交易机会和交易条件。
(二)我国市场体系还处在发育不成熟阶段。
新旧体制转轨时期,由于管理经验不足,行政干预经济的现象依然存在。
在原料和辅助材料短缺的条件下,企业与其他经济组织的各种手段获得行政的支持,获得项目、获得物资成为必要和可能,这也使得商业贿赂得到滋生。
商业贿赂原因与对策
![商业贿赂原因与对策](https://img.taocdn.com/s3/m/67c5ea02b9f3f90f77c61b99.png)
商业贿赂:原因与对策关键词: 商业贿赂/原因/对策内容提要: 从犯罪学或刑事政策的角度,探讨对我国反商业贿赂之由来、商业贿赂现象之原因以及有效遏制商业贿赂的途径。
研究认为,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人情世故”、我国垄断行业太多、追求最大化利益、供求关系不平衡是产生商业贿赂的社会、制度、心理、市场原因。
而有效治理商业贿赂,必须借鉴国外反商业贿赂经验,综合治理,多管齐下。
近年来,“商业贿赂”乃是新闻媒体和社会生活中使用频率最高的词汇之一。
显然,商业贿赂并非什么新鲜事物,而是古已有之。
本文并不打算对商业贿赂问题进行完整全面研究,而仅是从犯罪学或刑事政策的角度,对我国社会中的商业贿赂现象之原因与如何有效遏制商业贿赂进行粗线条的探讨。
有必要说明,本文所称“商业贿赂”,泛指发生在经济交往或者商业领域的行贿与受贿,而不是指刑法学上相对于普通贿赂犯罪的商业贿赂犯罪。
一、中国反商业贿赂之由来商业贿赂(bribery in business),意指发生在商业领域的贿赂,是相对于普通贿赂而言的一个概念。
现代商业贿赂行为是随着商品经济的产生而发展起来的一种违法行为,最初出现在19世纪中叶的西方经济活动中,其起源是西方国家的铁路运输部门为增加货运量而付给托运方或其代理人一定数额的回扣,本质上是一种为了获得高额利润而采取的一种不公正竞争措施。
2003年以来,发生在中国的几件具有重大意义的几其商业贿赂事件引发了中国全社会对商业贿赂的严重关注:其一,2003年以来。
一场关于医生收受“红包”的是否触犯中国刑法的讨论在国内各种媒体展开讨论,并由此引发了卫生系统反商业贿赂斗争的序幕。
其二,2003年12月,云南省对外贸易经济合作厅原党组书记、厅长彭木裕因在审批昆明沃尔玛管理服务有限公司项目时,默认其妻收受昆明沃尔玛管理服务有限公司董事邹丽佳价值10万元人民币的“礼物”,被判处有期徒刑5年。
2004年3月,世界500强之一的默沙东(MSD)公司解雇了20多名中国分区副经理和医药代表,原因是“假以学术推广的名义报销娱乐费”。
我国商业贿赂现状、原因及对策研究
![我国商业贿赂现状、原因及对策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8a073712b7360b4c2f3f6405.png)
我国商业贿赂现状、原因及对策研究摘要: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入,商业贿赂深深渗透于商业、教育、医疗等诸多领域,并有不断蔓延之势,治理商业贿赂问题迫在眉睫。
这与我国市场经济转轨时期的法律制度、经济体制、监督管理和社会历史等方面的原因直接相关,因此,我国应从上述几方面入手,着力建立起反商业贿赂的全方位综合治理体系。
关键词:商业贿赂;现状;原因;对策三十多年的改革开放,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同时腐败行为的日益猖獗也为进一步深化改革带来了巨大的阻力。
商业贿赂作为腐败的一种形式,不仅破坏了正常的市场秩序,而且为腐败行为产生和经济犯罪提供了“温床”,使得收受贿赂、贪污腐败成为许多行业的潜规则,导致商业风气败坏、干部队伍腐蚀,从而严重影响经济健康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
一、我国商业贿赂现状1.案件数量日益增多,涉案数额巨大根据监察部向《中国经济周刊》披露的数据显示,2005年8月-2009年12月,全国共查处商业贿赂案件69223件、涉案金额165.9亿元人民币,平均每月查处的商业贿赂案件超过了1300件,而每天案发超过40件。
据统计,在2011年1至11月,全国共查办商业贿赂案件1.48万件,涉案金额42.8亿多元。
2.公务人员涉案比例高,多部门官员联手腐败成腐败新特点据相关资料显示,2011年全国共立案侦查贪污贿赂大案18464件,涉嫌犯罪的县处级以上国家工作人员2524人,其中厅局级198人,省部级7人。
据一位反腐专家统计,2009年落马的仅省部级高官就已达15人之多,这个数字足以刷新改革开放30多年来高官落马的年度纪录。
另外,多部门官员联手腐败已经成为不可忽视的问题。
3.越来越多的商业贿赂涉及跨国公司值得注意的是,在商业贿赂的高发地带,跨国企业的身影愈来愈多。
国内民间经济分析机构安邦集团公布的一份研究报告显示:跨国企业在华行贿事件一直呈上升趋势,中国在10年内至少调查了50万件腐败事件,其中64%与国际贸易和外商有关。
治理商业贿赂面临的问题及对策(精选多篇)
![治理商业贿赂面临的问题及对策(精选多篇)](https://img.taocdn.com/s3/m/af843efac0c708a1284ac850ad02de80d5d8065e.png)
治理商业贿赂面临的问题及对策(精选多篇)第一篇:治理商业贿赂面临的问题及对策治理商业贿赂面临的问题及对策治理商业贿赂是党中央、国务院为深入推进反腐倡廉,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整顿和规范市场秩序,促进我国经济社会健康发展做出的重大决策,工商行政管理部门作为政府市场监管和行政执法的专门机关,必须认真研究商业贿赂行为的特点和规律,解决好惩治和预防工作的难题,不断提高行政执法能力和水平,切实维护良好的市场经济秩序。
一、商业贿赂行为的主要特点与执法办案的难点市场交易活动中,经营者通过给予财物等手段获取交易机会或其他利益的商业贿赂行为,具有以下显著特点:一是违法行为的隐蔽性。
商业贿赂行为因其破坏法律规定的市场公平交易原则,贿赂行为通常掩饰于“招投标”等正当的竞争形式之下,贿赂过程非常隐秘,他人难以知晓。
二是违法手段的多样性。
交易双方通常采用以下方式达成目的:⑴.“账外暗中回扣”,往来钱款不入账,或通过开设“账外账”、设立“小金库”等途径获得非法利益;⑵.巧立名目入账,即以“宣传费”、“劳务费”、“手续费”等项目入账,使非法所得合法化;⑶.无中生有做假账,通过虚报损耗、红票冲账或以“餐费“、礼品费”、“差旅费”等票据顶账等方式,使得账目收支持平。
三是违法案件的复杂性。
具体表现在受贿方在同一类商品上可能有多个销售方在销售不同种商品时对其进行商业贿赂,或者是销售方在同一商品上对多个销售对象进行贿赂。
这在医药行业表现尤为突出,一家医院在选择进院药品时,由于药品种类繁多,可能出现多个药品厂家或医药公司同时与该院发生贿赂和受贿关系。
另外,商业贿赂协议往往依靠所谓中间人的参与和支持而达成。
因此,一个案件的一条线索可能牵动很多隐蔽的涉案对象甚至是涉案群体,案中案的情况非常普遍。
商业贿赂这些特点给执法办案工作带来以下突出的困难:一是取证难。
除商业贿赂隐蔽性因素外,法律本身对行使执法权限规定不细,造成对商业贿赂行为取证难并成为办理此类案件的突出问题。
商业贿赂的成因及治理对策
![商业贿赂的成因及治理对策](https://img.taocdn.com/s3/m/38f66616a300a6c30c229fad.png)
商业 贿赂 是贿 赂 的一种 形式 . 根据 我 国
《 反不 正 当竞 争 法 》 的规 定 , 业 贿 赂 , 指 商 是
在市 场交 易 活动 中 . 营 者为 销售 或者 购买 下 , 经 同行 竞争 成 为必然 。在 供过 于 求 的买方 商 品 而采 用 财物 和 其 他 手段 贿 赂 对 方单 位 市场 ,企业 为 占得 先机 就必 然各 想 高招 . 甚 和 个人 的行 为 。这里讲 的“ 物 ” 是指 现金 至不 择手段 。另 一 方 面 . 国的资 源相 对 紧 财 . 我 和 实物 ,包括 经 营者 为销售 或 者购 买商 品 , 张 , 会 的 总需求 与 总供 给存 在相 当大 的 缺 社 口 , 而 形成 了供 不 应求 的卖 方 市 场 . 发 从 诱
9 2
l 科论 社 学坛 会
维普资讯
经济 ・ 管理
干 预程 度 增大 , 共权 பைடு நூலகம்运 行 不 规 范 、 公 不透
长期存在 , 如 , 际存 在 的 “ 例 实 以风挡 罪 ” 以 “ 罚代刑 ” 的影响 。“ 以风挡 罪” 是把商业贿赂犯
商
业
产 者 奋 发努 力 . 动着 生 产 力 的迅 速 发 展 。 推
类 市场 的混 乱状 况 . 行贿 受贿 违法 犯 罪分 使
但 正 如任何 事 物都 有积 极 面 、消 极 面一样 , 子 有可 乘之 机 . 害 国家 和人 民 的利益 。三 损 这 种 内在 的特 性 也 为用 贿 赂 手 段 追求 自身 是 在不 完 善 的市 场 体 系 中 .政 府 对 经 济 的
“ 其他 手段 ”是 指提 供 国 内外 各 种名 义 的旅 性 因素 指 的 是市 场 的一 种 最本 质 的 内生 因
反商业贿赂工作的意见和建议
![反商业贿赂工作的意见和建议](https://img.taocdn.com/s3/m/5d16fc844128915f804d2b160b4e767f5acf8022.png)
反商业贿赂工作的意见和建议关于反商业贿赂工作的意见和建议一、当前商业贿赂的严重性及影响商业贿赂作为市场经济的顽疾,严重破坏了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侵害了其他合规企业的正当利益,毒化了社会风气,阻碍了诚信、创新、效率等核心价值观的形成。
对企业而言,商业贿赂增加了企业运营成本,破坏了企业的健康发展;对社会而言,商业贿赂扭曲了资源配置,破坏了公平、公正的市场环境,降低了社会整体福利。
因此,我们需要下大力气治理商业贿赂问题,打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
二、商业贿赂产生的原因商业贿赂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首先,激烈的市场竞争是导致商业贿赂的重要原因。
企业为了在竞争中占据优势,不惜采取不正当手段获取资源。
其次,部分企业缺乏有效的内部控制机制,为商业贿赂提供了可乘之机。
此外,法律法规的不完善也是商业贿赂得以存在的原因之一。
三、反商业贿赂的意见和建议1. 完善法律法规:建立健全反商业贿赂的法律体系,明确商业贿赂行为的法律责任,加大对商业贿赂行为的处罚力度,形成有效的震慑力。
同时,要完善举报机制,保护举报人的合法权益。
2. 强化监管力度:政府和监管部门应加强对市场活动的监管,严厉打击商业贿赂行为。
在项目招投标、政府采购等领域要重点监督,切实维护公平竞争的市场秩序。
3. 建立诚信体系:推动企业建立诚信体系,完善内部管理制度,从源头上预防商业贿赂行为的发生。
同时,建立企业诚信档案,记录企业的诚信状况,对存在商业贿赂行为的企业进行公示和惩戒。
4. 提高员工素质:加强员工法律法规教育和诚信意识培养,让员工充分认识到商业贿赂的危害性。
同时,要建立健全员工行为规范和奖惩机制,鼓励员工自觉抵制商业贿赂行为。
5. 鼓励社会监督:鼓励社会各界积极参与反商业贿赂工作,形成全社会共同抵制商业贿赂的良好氛围。
同时,要充分发挥媒体和舆论的监督作用,对商业贿赂行为进行曝光和谴责。
6. 国际合作与交流: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学习借鉴国外反商业贿赂的先进经验和做法。
商业贿赂的成因探析与对策建议
![商业贿赂的成因探析与对策建议](https://img.taocdn.com/s3/m/80dd82df360cba1aa811dab2.png)
陷、 专门立法缺 失、 刑法有关罪名存在不足 、 法主体分散 和执 法手段 单一等 问题是我 国商 业贿赂形 成的 主要 原 因。 执 法律方 面存在 的缺 失, 打击商业贿赂行为难 以奏效 。对此 , 使 应采取 建立举 报人 制度 、 大经济处罚、 加 继续推行 阳光工 程、 加强单行反商业贿赂立法 、 改刑 法相 关条款、 修 重点打击单位贿赂等措施 , 遏制商业贿赂 。 [ 关键词 ] 商业贿赂 ; 市场竞争 [ 中图分类号] 9224 I 2 .9 ) [ 献标识码 ] 文 A [ 文章编号 ]0 8 60 20 )4 0 8 —0 10 —27 (060 — 0 1 3
维普资讯
经济法研究
山东财政 学院学报 ( 月刊 双
20 06年第 4期( 总第 8 4期
商业贿赂 的成 因探 析 与对 策建 议
闫 宝龙 石 磊
(. 东财政 学院 , 东 济 南 20 1 ;. 南 市委 党校 , 东 济 南 20 1) 1山 山 5042 济 山 504
说, 用于回扣的所有费用要占到药品零售价 的 7 %。 0 在旅游行业 , 一些旅游团的导游存在着严重收受 回
扣的现象 , 他们 以可以买到团体票为借 口, 带领游客 参 加一些 自费活动和购物活动 , 并私 自增加观光项
目, 以便从 中收受 回扣。当导游或 司机 的进店次数
和 购 物额 累积 到 一 定 数量 时 , 还会 有 除 回扣 以外 的 奖励 , 的 回扣率竞 高 达近 5 %。 有 0
商业贿赂破坏 了公平竞争和正常交易秩序 , 所
商业贿赂的防范措施
![商业贿赂的防范措施](https://img.taocdn.com/s3/m/dccbdf27c5da50e2524d7fd2.png)
商业贿赂的防范措施商业贿赂的防范措施为切实抓好商委系统治理商业贿赂专项工作,进一步规范公路施工市场秩序,维护公平竞争,深入推入反腐倡廉工作,根据《集团有限公司开展治理商业贿赂专项工作实施办法》精神,结合我分公司工作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充分认识开展治理商业贿赂专项工作的重要意义商业贿赂是指经营者为获取私利而采用财物或者其他手段贿赂对方单位或个人的行为。
商业贿赂违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原则,破坏市场秩序,妨碍公平竞争和资源的合理配置,影响投资环境,损害交通建设的健康发展;增加企业经营成本,造成国家税收减少和公共财产侵吞;为不严格施工开了方便之门,直接侵害国家的利益。
商业贿赂败坏社会风气,腐蚀党员、干部和企业从业人员,成为滋生腐败行为和经济犯罪的温床。
山东高速和集团公司高度重视治理商业贿赂工作。
我们应该清楚地看到,公司工程项目分散,职工流动性强,经营开发任务重,涉及的劳务队伍和敏感环节多,治理商业贿赂是我们所面临的一项重要任务。
我们要从政治和全局的高度,从改革发展的角度来认识商业贿赂的严重性和危害性,进一步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认真扎实、切实有效地开展专项治理工作。
二、开展治理商业贿赂专项工作的总体要求和指导原则(一)总体要求: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压滤机滤布厂家认真落科学发展观,按照《山东省路桥集团有限公司开展治理商业贿赂专项工作实施办法》的要求,结合七公司的实际工作,以自查自纠不正当交易行为、依法查处商业贿赂案件、建立健全防治商业贿赂的长效机制为主要内容,切实开展治理工作,铲除商贸系统滋生商业贿赂的土壤和条件。
(二)指导原则:1、标本兼治,综合治理。
综合运用教育、经济、纪律和行政等多种手段进行治理,既要坚决纠正、从严惩治,又要深入探索有效预防的措施。
2、统筹部署,有序推进。
通盘考虑,精心组织,稳步推进。
3、突出重点,注重实效。
结合交通施工建设实际,对各项目部与地方政府、与业主切身利益密切相关、严重破坏市场秩序的突出问题从严治理。
商业贿赂整改措施对策之我见
![商业贿赂整改措施对策之我见](https://img.taocdn.com/s3/m/d1c1ae652e60ddccda38376baf1ffc4ffe47e286.png)
01
02
03
加强执法队伍建设
提高执法人员的专业素质 和执法能力,确保执法工 作的有效开展。
建立信息共享机制
加强各部门之间的信息共 享和协作,形成打击商业 贿赂的合力。
开展专项整治行动
针对重点领域和行业,开 展专项整治行动,严厉打 击商业贿赂行为。
提高法律意识与教育
1 2
加强普法宣传
通过各种渠道和形式,加强对公众的普法宣传和 教育,提高公众的法律意识和素养。
商业贿赂往往导致产品质量下降、价格虚 高等问题,损害消费者权益。整改措施可 以加监管,保障消费者权益。
促进经济发展
树立良好形象
商业贿赂不利于企业长期发展,通过整改 措施可以规范市场秩序,促进企业提高产 品质量和服务水平,推动经济发展。
政府和企业采取整改措施可以树立良好形 象,提高公信力和声誉,有利于吸引投资 和拓展市场。
社会监督力量参与与支持
鼓励社会监督
通过媒体、公众等社会力量,对商业贿赂行为进行曝光和监督,形 成广泛的社会监督网络。
建立举报奖励机制
设立举报奖励基金,鼓励知情人士积极举报商业贿赂行为,对提供 重要线索的举报人给予奖励。
保护举报人权益
建立健全举报人保护机制,确保举报人的个人信息和权益得到有效保 护。
信息共享平台搭建与数据整合分析利用
搭建信息共享平台
建立跨部门信息共享平台,实现信息互通、资源共享,提高信息 利用效率。
数据整合分析
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整合分析,挖掘商业贿赂问题的规律和特点, 为制定更加精准的打击策略提供依据。
强化数据安全保护
加强数据安全保护,确保信息不被泄露和滥用,保障企业和个人的 合法权益。
规经营。
对治理商业贿赂整改措施的几点思考
![对治理商业贿赂整改措施的几点思考](https://img.taocdn.com/s3/m/32577a745627a5e9856a561252d380eb62942337.png)
加强监管力度
建立专门的监管机构
设立专门的监管机构,负责监督和管 理商业贿赂行为,确保相关法律法规 得到有效执行。
加强监管力度
加强对商业活动的监管,对涉嫌商业 贿赂的行为进行调查和处理,及时曝 光和处理相关案件。
建立诚信体系
建立诚信档案
为相关企业和个人建立诚信档案,记录其商业活动和行为,作为评价其诚信度的依据。
个人诚信缺失
一些人缺乏诚信意识,为了个人私利而不顾企业利益和社会 责任,采取商业贿赂等不正当手段。
治理商业贿赂的整改措施
完善法律法规
制定和完善相关法律法规
针对商业贿赂行为,制定更加具体、明确的法律法规,明确界定商业贿赂行为的性质、范围和处罚措 施。
强化法律责任
加大对商业贿赂行为的法律制裁力度,提高违法成本,形成有效的威慑力。
推行信用奖惩机制
对诚实守信的企业和个人给予奖励和优惠,对失信行为进行惩罚和限制,形成有效的激 励机制。
提高道德素质
加强道德教育
通过各种途径加强道德教育,提高企业 和个人的道德素质,增强自律意识。
VS
树立良好榜样
表彰诚实守信的企业和个人,树立良好的 社会榜样,引导更多人自觉遵守商业道德 规范。
04
提高道德素质
01
总结词
加强道德教育
02
详细描述
通过学校、社会等渠道,加强 对公民的道德教育,培养正确
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念。
03
总结词
倡导诚信经营
04
详细描述
倡导企业诚信经营,强化企业 内部管理,杜绝商业贿赂行为
的发生。
05
结论
商业贿赂的危害及整改措施的重要性
商业贿赂破坏市场秩序
商业贿赂整改措施对策之我见
![商业贿赂整改措施对策之我见](https://img.taocdn.com/s3/m/ecaed04ba7c30c22590102020740be1e650eccaf.png)
05
结论与展望
研究结论
商业贿赂问题的严重性
商业贿赂已经成为了商业活动中一个严重的问题,它破坏了公平竞 争的市场环境,损害了消费者的利益,甚至危害到企业的生存。
商业贿赂的隐蔽性
商业贿赂往往以各种隐蔽的方式存在,如提供回扣、好处费等,难 以被发现和取证。
商业贿赂整改的必要性
商业贿赂整改是打击腐败、规范市场秩序、提高商业道德水平的重 要举措,对于促进经济发展、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建立诚信体系
建立诚信档案
为涉案企业建立诚信档案,记录 其违法违规行为及处罚情况,供
公众查询和监督。
加强信用管理
将商业贿赂行为纳入企业信用评 价体系,与银行贷款、税收优惠 等挂钩,促使企业自觉遵守法律
法规。
推行廉洁认证
在招投标、采购等环节推行廉洁 认证,对存在商业贿赂行为的企 业取消资格,维护公平竞争的市
式对违法行为进行惩戒。
强化监管机制
完善监管体系
建立政府主导、行业自律、社 会监督三位一体的监管体系, 实现对商业贿赂行为的全方位
监管。
加强信息公开
推行阳光政务,公开政府采购、工 程项目等领域的招投标信息,增加 权力运行的透明度,防止权力寻租 。
建立举报奖励机制
鼓励群众举报商业贿赂行为,对提 供线索的举报人给予奖励,激发社 会监督的积极性。
建立信息共享平台
总结词
搭建信息共享平台、实现信息共享
详细描述
商业贿赂问题具有隐蔽性和复杂性,建立信息共享平台可以有效地解决这一问题。政府、企业和社会各界应该共 同搭建一个信息共享平台,实现信息共享,以便更好地发现和打击商业贿赂行为。该平台可以包括企业信息公示 、行贿黑名单、司法判决等信息,同时也可以提供举报渠道和法律咨询等服务。
如何治理商业贿赂
![如何治理商业贿赂](https://img.taocdn.com/s3/m/1afcd4f10408763231126edb6f1aff00bed570db.png)
如何治理商业贿赂商业贿赂是一种严重的社会问题,严重影响了公平竞争和市场秩序。
为了治理商业贿赂,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措施和办法。
以下是一些可能的方法:1.加强立法和法律执行。
确立严格的反商业贿赂法律,明确商业贿赂的定义、标准和处罚力度。
加大对商业贿赂犯罪行为的打击力度,同时提高司法机关和执法部门的侦查、起诉和审判能力,加强对商业贿赂行为的打击力度。
2.加强监管和执法机构的建设。
建立健全的监管机构,增加人员数量和培训力度,提高执法部门的素质和专业能力。
加强监管和执法机构之间的合作与协作,形成合力,增加对商业贿赂行为的监督和打击力度。
3.强化企业治理和内部控制。
企业应建立健全的内部控制制度,明确禁止商业贿赂的规定,加强对员工的教育和培训,提高员工的道德素质和法律意识。
建立举报机制,鼓励员工和相关方举报商业贿赂行为,及时发现和查处商业贿赂行为。
4.促进透明和公开。
加强对商业活动的监管和信息公开,提高信息透明度和公开度。
加强对商业活动的监测和监控,建立健全的信息收集和分析机制,及时发现和查处商业贿赂行为。
5.加强国际合作和交流。
商业贿赂往往是跨国性的,涉及多个国家和地区,因此需要加强国际合作和交流。
加强与其他国家和国际组织的合作,共同打击商业贿赂行为,共享信息和经验,加大对商业贿赂犯罪行为的打击力度。
6.建立激励机制和奖惩机制。
为揭发商业贿赂行为的举报人提供保护和奖励,建立奖励制度,鼓励员工和相关方揭发商业贿赂行为。
同时,对商业贿赂行为给予严厉的处罚,加大对商业贿赂行为的打击力度,形成威慑效应。
总之,治理商业贿赂需要多方面的努力,包括法律法规的加强和执行、监管机构的建设、企业内部治理和控制、信息公开和透明、国际合作与交流,以及激励和奖惩机制的建立。
只有通过全方位的治理措施和办法,才能有效打击商业贿赂,维护公平竞争和市场秩序。
商业贿赂整改措施总结
![商业贿赂整改措施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0a42cf7342323968011ca300a6c30c225901f0a7.png)
增强企业诚信意识
发挥社会监督作用
加强企业诚信意识教育,推动企业建立诚信 文化,提高企业对诚信经营的认识和重视程 度。
发挥社会监督作用,鼓励公众举报商业贿赂 行为,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的监督氛围。
06
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建立道德文化
培养积极向上的企业文化,强调诚信、责任和公正,使员工充分认识到商业 贿赂与企业文化的冲突。
建立合规体系
完善规章制度
制定严格的反商业贿赂规章制度,明确行为准则和处罚措施,使员工有章可循,不敢违规。
设立监督机构
建立专门的监督机构,对公司的业务活动进行全面监督,确保合规执行。
严格执法和监督
商业贿赂行为通常会抬高商品或 服务的价格,增加消费者的负担 ,同时也会导致消费者在购买过 程中难以做出明智的决策。
损害企业声誉
商业贿赂行为会给企业带来不良影 响,降低企业的信誉度和形象,对 企业的发展和生存造成威胁。
商业贿赂的成因
01
02
03
利益驱动
企业为了获取不正当利益 ,不惜采取商业贿赂行为 以获得更多的市场份额和 利润。
目的和意义
本文旨在总结商业贿赂整改措施的相关经验和做法,为政府 和企业打击商业贿赂提供参考和借鉴。
通过深入探讨商业贿赂的危害、成因和整改措施,有助于提 高公众对商业贿赂的认识和重视程度,促进市场公平竞争和 经济发展。
02
问题概述
商业贿赂定义
商业贿赂是指企业在商业活动中,为了获得不正当利益,以金钱、物品或其他服 务等形式向交易对方或其他相关人员提供贿赂的行为。
与第三方合作
与第三方合作机构合作,共同 开展反商业贿赂工作,提高工 作效率和质量。
如何治理商业贿赂整改措施
![如何治理商业贿赂整改措施](https://img.taocdn.com/s3/m/6974485a59fafab069dc5022aaea998fcc2240ce.png)
如何治理商业贿赂整改措施第一篇:如何治理商业贿赂整改措施商业贿赂整改措施商业贿赂已经成为影响经济社会正常运行的一大“公害”。
为此,党和国家在反腐败的统一框架下,把开展治理工程建设、土地出让、产权交易、医药购销、政府采购、资源开发和经销六大领域作为2006年专项治理商业贿赂行为的重点,也自然就在情理之中。
准确把握现阶段商业贿赂的特点,积极探索反商业贿赂对策,不仅是维持市场经济秩序的需要,而且也是将反腐败斗争不断引向深入、促进社会健康发展的必然要求。
为了配合正在全国范围内开展的治理商业贿赂专项工作,使商业贿赂治理工作在法治的轨道内顺利进行,推动治理商业贿赂的长效机制的建立和完善,服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北京师范大学刑事法律科学研究院在已有研究队伍和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成立了治理商业贿赂研究中心。
赵秉志教授任研究中心主任,卢建平教授、李希慧教授任研究中心副主任。
6月6日上午,研究中心在北师大主楼举办第一期治理商业贿赂专题论坛。
高铭暄教授、赵秉志教授、卢建平教授出席论坛并作了主题发言。
左坚卫副教授:从源头遏制商业贿赂商业贿赂“一对一”的行为特点以及行贿受贿双方结成利益共同体的现实,决定了查处商业贿赂的难度较大,犯罪黑数较高。
因此,治理商业贿赂的重点不宜放在惩办已经发生的违反犯罪活动上,而应当防范于未然,从源头上减少商业贿赂发生的机会。
因此,完善监管体系,从源头遏制商业贿赂,是治理商业贿赂的关键。
对此,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
第一,建立严格的市场准入与退出制度在建立严格的市场准入制度方面,最重要的是确立严格而明确的市场准入条件和作为这种条件的体现市场主体的经营资格。
只有取得了经营资格的主体,才能够在某一核定范围内从事经营活动。
建立市场退出制度方面,主要是要做到将那些经营状况和信用状况极差,以及存在商业贿赂行为的市场主体强制性清退出市场。
第二,建立与完善市场主体的信用档案体系(一)加快市场主体信用档案管理立法步伐(二)建立市场主体信用信息数据库在建立与完善市场主体的信用档案体系后,就可以通过对存在行贿记录等失信行为的市场主体进行严格监管,甚至将一些信用极差的市场主体强制性清退出市场,减少商业贿赂产生的源头,有效遏制商业贿赂的发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键词: 商业贿赂/原因/对策
内容提要: 从犯罪学或刑事政策的角度,探讨对我国反商业贿赂之由来、商业贿赂现象之原因以及有效遏制商业贿赂的途径。研究认为,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人情世故”、我国垄断行业太多、追求最大化利益、供求关系不平衡是产生商业贿赂的社会、制度、心理、市场原因。而有效治理商业贿赂,必须借鉴国外反商业贿赂经验,综合治理,多管齐下。
一、中国反商业贿赂之由来
商业贿赂(bribery in business),意指发生在商业领域的贿赂,是相对于普通贿赂而言的一个概念。现代商业贿赂行为是随着商品经济的产生而发展起来的一种违法行为,最初出现在19世纪中叶的西方经济活动中,其起源是西方国家的铁路运输部门为增加货运量而付给托运方或其代理人一定数额的回扣,本质上是一种为了获得高额利润而采取的一种不公正竞争措施。2003年以来,发生在中国的几件具有重大意义的几其商业贿赂事件引发了中国全社会对商业贿赂的严重关注:其一,2003年以来。一场关于医生收受“红包”的是否触犯中国刑法的讨论在国内各种媒体展开讨论,并由此引发了卫生系统反商业贿赂斗争的序幕。其二,2003年12月,云南省对外贸易经济合作厅原党组书记、厅长彭木裕因在审批昆明沃尔玛管理服务有限公司项目时,默认其妻收受昆明沃尔玛管理服务有限公司董事邹丽佳价值10万元人民币的“礼物”,被判处有期徒刑5年。 2004年3月,世界500强之一的默沙东(MSD)公司解雇了20多名中国分区副经理和医药代表,原因是“假以学术推广的名义报销娱乐费”。2004年4月6日,朗讯向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递交汇报文件,指出朗讯将解除其中国区总裁戚道协、首席运营官关赫德及财务主管和市场部经理的职务,理由是他们为合作方提供回扣。2005年5月,美国司法部报告指出,天津德普公司从1991年到2002年期间向中国的实验室工作人员及国有医院医生行贿162.3万美元的现金,用来换取医疗机构购买DPC公司的产品和服务,德普公司从中赚取200万美元的利润。
(三)确立法律至上原则,培养唯法是从精神。现代法治国家的经验告诉我们,有效管理国家的唯一途径就是依法治国。换言之,大到国家的内政外交事务.小到商品交易秩序,只有严格按照法律规定的原则进行,社会事务才能有序进行。因此,应当教育全体国民,特别是教育那些掌控商业交易大权的人士,必须严格约束自己的行为,即自觉把自己的行为控制在法律许可的范围内。如果掌控商品交易大权者自觉在商品交易中依法行事,那些试图通过行贿受贿达到获取非法利益目的者便无法得逞。
上述事件在媒体先后曝光,商业贿赂不仅在社会上成为人们街头巷尾议论的热门话题,而且引起了我国党和国家高层领导及其决策机构的严重关注。尤其是2005年5月德普事件曝光后,同年7月底,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做出批示,要求有关部门拿出方案解决中国的商业贿赂问题。我国反商业贿赂由此提速。2005年8月16日和11月25日中纪委先后两次召开会议,就商业贿赂以及相应的行业自查问题邀请有关部委的纪检部门负责人进行讨论研究。此间,其还牵头在9月成立了由18个部门组成的治理商业贿赂领导小组,并成立了“治理商业贿赂办公室”。与此同时,相关的调研也随之展开。2005年12月2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研究部署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根据此前的调研结果,中央正式决定把治理商业贿赂作为2006年反腐败工作的重点,同时将负责单位从原来的18个增加到 22个。一个包括立法机构、司法机构和执法机构在内的高规格领导小组随之成立。2006年2月15日,温家宝在部署行政监察工作时,要求认真开展治理商业贿赂专项工作,并重点查处政府机关公务员在其中利用行政权力收受贿赂的行为。同年2月24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主持召开第四次全国廉政会议,部署2006年政府系统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治理商业贿赂”成为重点之一。在2006年1月6日举行的中央纪律检查委员第六次全会上,反商业贿赂首度作为反腐败的重要内容被提出,并被确定为 2006年的工作重点。中国的反商业贿赂由此被提高到反腐败的高度。
三、反商业贿赂之对策
关于商业贿赂给国家和社会造成的危害,我们可以将其简要地概括为:破坏了市场经济公平竞争的秩序;败坏了中国在国际商业领域的良好形象;削弱了我国的在国际市场的核心竞争力;造成国家与社会大量经济损失;等等。但是问题的关键在于:面对甚嚣尘上的商业贿赂行为,我们必须尽快找到有效扭转局面的措施!不少实务部门的专家与学术界的有识之士提出了诸多遏制商业贿赂的措施。有人建议国家立法机关应当尽快进行专门的反商业贿赂立法;有人则认为我国现行法律制度已经有完善的反商业贿赂立法,无须进行专门立法;还有人从宏观与微观不同角度提出了若干有益的反商业贿赂建议。但是在我看来,综合考虑我国实际情况,我们认为应当重点解决如下主要问题:
(四)从市场供需资源分配来看,供求关系不平衡乃是产生商业贿赂的市场经济条件。尽管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已经较为成熟,生产经营者也在不断提高管理水平和投入产出的风险预测能力,但市场的风云变幻总会给人们造成始料不及的事实发生,无论是供方或需方,都不能总是保证他们的生产经营行为永远保持在良好平衡水平。因为自然的原因或者人为的原因,有些物资可能属于稀有物资,会处于需要大于供给的状态;有些产品又会出现供给大于需求的状态。因此,在商品流通的过程中,为了推销过剩的商品或者买到紧缺的商品,拥有过剩商品的一方或需要紧缺商品的一方就会不择手段。因此,采取商业贿赂行为谋求市场供需资源分配平衡就在所难免了。
(二)严肃认真执行有关国际公约。我国已经在于2003年12月签署《联合国反腐败公约》,全国人大常委会于2005年10月批准联合国反腐败公约。该公约对各类国际性腐败行为(包括国际商业贿赂行为)做出了具体规定。我国一方面应当及时调整国内法律,以与国际法相协调;另一方面,根据“国际法效力高于国内法效力”的原则,对我国的跨国公司违反联合国反腐败公约的行为,应当严格按照该公约严肃惩处。
二、商业贿赂犯罪的原因
犯罪学的研究表面,犯罪的原因是极其复杂的,一个人为什么会犯罪是由多种因素造成的。就商业贿赂而言,其犯罪原因也是极其复杂的。但是,从宏观上言之,我们可以根据中国的情况,将商业贿赂犯罪的原因归主要结为以下几方面:
(一)从历史层面来看,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人情”乃是商业贿赂大行其道的社会原因。众所周知,中国是一个讲究“礼尚往来”的国度,而礼尚往来的核心即是崇尚“人情往来”,换言之,中国人的做人准则要求人与人之间有人情往来。经典名著《红楼梦》中佳句“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更是把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人情世故”上升到了文化哲学的高度。此种传统文化延伸至商业领域,就演变成“如果要从别人那里赚取利润,就要给人家相应回报”的商业哲学理念。由此一来,“如果要从别人那里赚取更大的利润,则应当给予别人更大的回报”便是理所当然的了。这种具有悠久历史的传统使得人们在商业活动中很自然会去考虑送给商业合作伙伴一定好处,特别是在自己有求于人时更会如此。这就使得在商业活动中行贿受贿成为一种普遍认可的“商道”或“潜规则”了。
近年来,“商业贿赂”乃是新闻媒体和社会生活中使用频率最高的词汇之一。显然,商业贿赂并非什么新鲜事物,而是古已有之。本文并不打算对商业贿赂问题进行完整全面研究,而仅是从犯罪学或刑事政策的角度,对我国社会中的商业贿赂现象之原因与如何有效遏制商业贿赂进行粗线条的探讨。有必要说明,本文所称“商业贿赂”,泛指发生在经济交往或者商业领域的行贿与受贿,而不是指刑法学上相对于普通贿赂犯罪的商业贿赂犯罪。
(六)给予新闻媒体更大的自由,发挥舆论监督的特殊作用。众所周知,新闻媒体的主要任务之一就是社会监督。从世界范围的经验来看,凡是新闻自由程度高的国家和地区,社会政策、法律制度的公正性就高;凡是新闻自由小的国家和地区,社会政策、法律制度的公正性程度就低。就反商业贿赂而言,如果允许新闻媒体直接介入,随时将那些见不得人的行贿受贿行为揭露于光天化日之下,使那些人们深恶痛绝的丑行无处藏身,行贿受贿者一经披露,则其马上成为过街老鼠,人人喊打。似此,谁还敢行贿受贿?而且新闻媒体反商业贿赂的成本最低,能够收到其他手段无法达到的效果。
(五)外做法,尽量引入公平自由竞争机制,将带有独占性的服务与一般经营活动明确分开。我国存在的突出问题就是垄断行业偏多!国家有必要加大体制改革力度,加快引入市场竞争机制,使垄断行业失去滥用优势的条件和机会,从而从体制上防止商业贿赂、强制交易等不正当竞争行为产生。
(四)加大反商业贿赂力度,严惩腐败官员。总结中国历史上打击贪污腐败犯罪的经验,一个值得借鉴的做法就是对腐败官员严惩不贷。新中国成立之初,毛泽东主席也曾经运用从严治吏的刑事政策惩治贪污腐败。上世纪50年代,刘青山、张子善因为贪污财物而被处以极刑。此后近30年间,我国党政机关干部两袖清风,在人民群众心目中树立了良好的公仆形象。而今天,我国对贪污腐败行为虽然规定有死刑,但是现在已经较少适用。尽管我并不主张对贪污腐败分子一律适用死刑,然而我认为对其应当加大打击力度,即使不对其适用死刑,也应该多适用无期徒刑,并附加没收或者罚金刑。
文章来源:中顾法律网(免费法律咨询,就上中顾法律网)我爱你@@
(一)借鉴国外反商业贿赂经验,建立健全反商业贿赂立法。我国关于反商业贿赂的刑事法律主要是刑法(第163条、第164条对公司、企业人员的商业贿赂犯罪做了规定,《刑法修正案(六)》已将第 163条和164条的主体范围修改为“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的工作人员”、第385条至393条对国家工作人员和国有单位的贿赂犯罪做了规定)。此外,还有少数行政法律、法规以及经济法律、法规的一些规定。但是,我国对自己的跨国公司的商业贿赂行为如何规制,目前尚无完备法律可资遵循。因此,我认为国家立法机关应当尽快对反商业贿赂进行统一立法,为反商业贿赂提供完备的法律依据。
(三)从行为人内心角度来看,追求最大化利益的巨大内在动力则是商业贿赂的心理原因。趋利避害乃是人的本能。每个人都会选择有利于自己的活动方式。在商业领域,人们往往会挖空心思去追求最大的利益。马克思在《资本论》中引用的一段西方明言极好地说明了人们追求最大利益的心态:“一有适当的利润,资本就会非常胆壮起来。只要有百分之十的利润,它就会到处被人使用;有百分之二十,就会活泼起来;有百分之五十,就会引起积极的冒险;有百分之百,就会使人不顾一切法律;有百分之三百,就会使人不怕犯罪,甚至不怕绞首的危险。”那么,在此种心态驱使下,行为人为了获取最大的商业利益,当然会不择手段——包括使用行贿与受贿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