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课议课的六大关键环节及实施策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6-2017学年度第二学期武屯中学校本研修三

观课议课的六大关键环节及实施策略

题记:教学是一种不断产生遗憾,不断产生反思的行为,是一种永无止境的追求。评课是一种诊断和激励,是零距离的智慧碰撞,是提升观念、调整教学、发展能力的有效平台。

观课即课堂观察,是指教师或研究者凭借眼、耳、手、脑等自身的感官及相关的辅助工具(观察量表、录音录像设备等),直接地(或间接地)从课堂情景中获取信息资料,从感性到理性的一种学习、评价及研究教育教学的过程。议课即课堂评价,对所收集的课堂信息提出问题,发表意见,与执教教师展开对话、平等交流,反思自己教学,促进相互成长的过程。其中包含了课堂诊断过程,所以,观课议课实际上就是课堂观察、诊断与评价,中心环节包括课前会议、课堂观察、课后评议三个阶段。

观课议课是日常的课例研讨活动,也是一种团队合作,这种同伴互助的活动能极大地改善教研组的教研方式和教研文化,使每一个个体都参与其中,并感受到团队的专业力量和专业关怀。通过实践探索,笔者认为观课议课(课堂观察、诊断与评价)的关键环节有6个,即“选择合适的观察视角、制作科学的观察量表、记录详实的课堂现象、整理丰富的课堂信息、进行正确的课堂推论、作出客观的课堂评价”。各环节的操作要求及实施策略阐述如下,愿与同行交流。

环节一:选择合适的观察视角

课堂观察的要素应包括教师、学生两个大方面,其中,教师方面应包括教材整合、教学设计、教学方法、教学活动、教学机智、学习监控、教师语言(指示语、提问语、评价语、过渡语、总结语等)、板书设计、媒体运用、情感投入等要素;学生方面应包括学习方式(自主、合作、探究等)、学习方法、学习状态、思维表现、学习习惯、学习行为、课堂气氛、学习效果等要素。

操作要求:

(1)观察视角的选择主要取决于观察目的。教研组应根据教研活动的主题、内容、需要、侧重点等确定观察视角,再分配给每个观察者。

(2)观察视角必须是可观察的现象。可观察、可记录、可解释是观察视角的基本特征。如师生之间的提问与应答、阐释与分辨、辅导与练习、教材整合与教学手段的运用等。同样,所确定的观察点还必须是可记录的和可解释的。

(3)观察视角符合观察者和被观察者的双向需求。要根据观察者、执教教师以及合作体的需要确定观察点。处在不同发展阶段的教师关心的问题不同、需求不同,因而确定的课堂观察点就不同。实际上,观察者和被观察者的需求往往不尽一致,这就需要在课前会议中通过协商来确定观察点。

实施技巧:教师可以根据自己的知识经验、爱好特长、理论水平等选择最熟悉的要素,确定观察视角。

环节二:制作科学的观察量表

在确定课堂观察视角后,设计合适的观察量表,是教师的一个重要任务。课堂观察量表的设计不仅仅是技术问题,也需要课程理念、理论素养、教学价值等的支撑,它是一个研究课堂、理解课堂的过程。

操作要求:

(1)根据确定的观察视角进行维度分析。如观察提问,可以从“提问的数量”、“提问的认知层次”、“问题的目的指向”、“提问的方式”、“学生回答的方式”、“学生的回答类型”、“教师理答的方式”等方面进行分析。

(2)根据观察需要设计观察量表。确定了具体的维度后,就要着手设计可行的量表。其基本要求如下:

第一,定量和定性相结合。以观察提问为例,如果观察“提问的数量”,应采用定量的观察方法;观察“情境创设的效度”,应采取定性的观察记录方式;观察“学生活动创设与开展的有效性”,需要采用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第二,量表的设计要遵循两个标准。即效度标准和实用性标准。效度标准是指所选择的观察指标必须比较全面地揭示我们所要观察的内容。这就要求所选择的观察指标既要有代表性,又不能相互涵盖。实用性标准是指所选择的观察指标要简洁,便于速记、反思,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如“提问与回答”量表如下。

实施技巧:一要明确目前课堂教学的追求目标,围绕学校或教研组制定的课堂教学改革的主题,确立观察重点。如构建和谐课堂,需重点观察“师与生、生与生、教学与教材”的关系;基于课程标准下的教学设计需要重点观察课程标准要求、教学设计等。二要具有

先进的教育理念,扎实深厚的专业知识基础,有前瞻性的视野,要深入思考各观察点最需要思量的问题、要素,力求特色,突出创新。如表中粗体部分。

环节三:记录详实的课堂现象

观察者应该在上课开始前进入现场,根据观察任务选择有利的观察位置,以确保能收集到可靠的信息。课堂观察记录的方式有很多种,观察者应该根据具体的观察内容、观察类型,选择有针对性且擅长的记录方式来进行观察记录。总的来说,课堂观察记录方式可分为定量和定性两种。

操作要求:(1)定量的记录方式是预先对课堂中的要素进行解构、分类,然后对在特定时间段内出现的观察量表中的行为进行记录,在观察过程中以合适的时间间隔取样对行为进行记录。(2)定性的记录方式是以非数字的形式呈现观察的内容,包括描述(从空间、时间、环境、行动者、活动、目标、感情等角度描述)、叙述(对观察到的事件和行为做详细真实的文字记录)、图式记录(用位置、环境图的形式直接呈现相关信息)、技术记录(使用录音带、录像带、照片等形式对所需研究的行为事件做现场的永久性记录)。

实施技巧:

(1)定量的记录方式和定性的记录方式应该相互补充使用,必须保证记录尽可能地简洁明了。

(2)所获得的数据、信息应尽可能地反映真实的教学环境和课堂活动,以便进行后续解释。

(3)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后,观察者可以形成适合自己的记录方式,如用一些简短的编码。如果需要记录的数据比较多,还可采用合作记录的方式,确保数据的完整与真实。

环节四:整理丰富的课堂信息

观察者对记录到的数字、文字、图片等课堂信息进行整理,以便进行分析推论。

操作要求:

(1)对于采用定量观察收集的信息,观察者可以通过频率和百分比的计算,绘制出可以说明问题的表格,如下“课堂提问类型”记录表(以近期肥城市联片教研“同课异构”课堂观察活动设计记录的量表为例,以下同);也可以利用Excel等开发数据表,利用电脑进行数据分析。

(2)对于定性观察到课堂现象,可通过文字描述(如下“教学技艺”记录表)、图表等方式呈现相关信息,让人们较为清楚地了解观察情境中发生的事情。如果是合作观察同一个内容,那么在统计或整理所记录的信息时,应在充分交流和讨论的基础上对各自的信息进行必要的合并,然后再根据需要绘制出不同的图表等。

实施技巧:

(1)对记录到的数据进行统计,如总次数或总数量、所占比重或百分比等等。

(2)梳理与观察主题相关联的问题或观点,把具体的事实归纳到相应的问题或观点中去,为下一步的推论做好准备。

(3)为达到课堂评价准确、科学,一般采取定量、定性相结合的方法记录。

环节五:进行正确的课堂推论

推论的过程就是专业判断的过程,是观察者围绕观察视角对观察到的信息进行剖析与反思,对简化了的数字、图表等的具体内涵与现象背后的原因及意义作出解释的过程。

操作要求:

(1)推论必须是基于证据的。课堂观察强调拿证据说话,有多少证据,做多少推论,既不要拔高,也不要低估。

(2)推论要紧扣事先确定的观察点。不能只根据一个点的观察结果来简单地推论课堂的其他方面甚至是整堂课的教学。课堂观察源于课堂,但它只是课堂中的一个点,而非完整的课堂本身。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