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课议课的六大关键环节及实施策略
如何进行有效的观课,议课
议课的活动不是就行为讨论行为,而是通过询问把支撑行为的背后的缄默的教育观念揭示出来,在对话中围绕这些观念和想法展开讨论,使参与者能够在想明白的基础上做正确。议课中的分享,平常的评课,往往是上课教师先说课,然后是其他老师评课。在其他老师评课时,上课老师只能“虚心接受批评”,无法说明自己的意见。议课需要充分听取上课教师的意见,不把授课教师置于被评价的定位,不让授课教师在议课中“失语”。
不是分享行为,而是分享彼此的思想,分享议课中所产生的新思想。议课需要一种“同在共行”的立场、思维和表达方式,“同在”是不把自己当成局外人,而是设身处地,站在另外一方的立场将心比心地同情对方,理解对方。“共行”就是把授课教师的问题当成自己的问题,共同研究问题、解决问题,在解决问题中共同进步。这里的“同在共行”就是让提意见者不要只是成为批评者,而要首先成为建设者,在增加教学内容和环节的时候,先做减法,然后再做加法,以保证新的教学设计具有实践操作性。
观课议课,教师专业成长的有效策略
观课议课,教师专业成长的有效策略
1. 引言
1.1 观课议课,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性
观课议课是一种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活动,通过观看他人的教学
实践、互相交流和分享经验,教师可以不断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和专
业素养。观课议课为教师提供了一个学习和成长的平台,让他们可以
借鉴他人的成功经验、发现自己的不足之处,进而改进和完善自己的
教学方式和方法。通过观课议课,教师可以开阔眼界,深化对教学工
作的认识,提高对教学理论和实践的理解水平,不断改进自己的教学
方式,为学生提供更加优质的教育教学服务。观课议课对于教师的专
业成长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是教师在职业生涯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通过参与观课议课,教师可以不断自我完善,实现自身的教育教学目标,提高自己的专业能力和综合素质,为教育事业的发展做出更大的
贡献。
1.2 观课议课对教师专业成长的促进作用
观课议课对教师专业成长的促进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通过观察他人的教学实践,教师可以学习到不同的教学方法和策略,
拓展自己的教学思路,提高教学水平。观课议课可以帮助教师及时发
现自身存在的教学问题和不足,促使其进行自我反思和改进,有针对
性地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观课议课还可以促进教师之间的交流和合作,共同探讨教学难题,分享教学经验,形成良好的师德师风。最重
要的是,观课议课可以激发教师的专业发展动力,使其不断追求进步和成长,从而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学品质。观课议课对教师专业成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促进作用。
2. 正文
2.1 确定观课议课的时间和频率
确定观课议课的时间和频率是实施有效观课议课的第一步。教师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工作安排和课程安排,合理安排观课议课的时间。一般来说,可以选择在课余时间、假日或者集体备课时间等空闲时间进行观课。观课议课的频率可以根据教师个人的需求和实际情况来确定,一般来说,建议每个教师至少每学期观看一至两节课程。这样可以确保教师们有足够的时间来进行观课,并及时总结反思,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教师还可以根据自己的专业发展需求来合理安排观课议课的时间和频率,比如在需要提高某一方面教学技能的情况下,可以增加观课的频率,加强对相关课程内容的学习和研究。确定观课议课的时间和频率是教师专业成长的第一步,只有合理安排时间和频率,才能确保观课议课的效果和成效。
观课议课是实施新课标的重要途径
观课议课是实施新课标的重要途径
随着新课程标准的不断推进,学校教育改革也步入了快速发展的阶段。而在实施新课程标准的过程中,观课议课被认为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途径。本文将从观课议课的概念、实施方式以及重要性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观课议课的概念及实施方式
观课议课是指教师们通过观察同行的课堂教学,进行学术交流、研讨和学习的一种方式。在观课的过程中,教师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同事的教学方法、策略和技巧,从而更好地改进自身的教学方式。议课,则是指通过与同行交流讨论的方式来共同研究教学问题,以求达到教学效果的提升。
在实施观课议课的过程中,首先要明确观课和议课的目的。观课的目的是为了了解其他教师的教学方法、技巧和策略,增强互动、交流和沟通的能力。而议课的目的是通过互动、交流和讨论,寻求更好的教学改进经验。其次,需要确定观察的重点和评价标准,建立和完善课堂观察记录表,并在观课之后进行评价和总结,以便更好地改进教学方法和策略。最后,需要确定好观课和议课的频率和形式。一般情况下,可以选择定期组织课外跨学科、跨年级交流,或者每周例行性组织教师进行观课、集中讨论。
二、观课议课在新课程标准实施中的重要性
对于新课程标准的实施而言,观课议课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首先,观课议课可以帮助教师深入理解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和精神,掌握新课程标准的教学要点、策略和方法。在观察同行的教学时,教师可以了解同行是如何贯彻新课程标准的,从而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其次,观课议课可以促进教师之间的合作和互助。通过观课和讨论的过程,教师可以相互借鉴、交流和分享心得,取长补短,共同提升教学水平和教育质量。此外,教师之间还可以建立起紧密的联系和互助网络,形成学科组、备课组、授课组等合作小组,共同研究教育问题和解决教育难题。
观课议课的实施步骤
观课议课的实施步骤
1. 确定观课议课的目的和重点
•确定目的:明确观课议课的目的是为了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促进教学改进,还是用于课程评估等。
•确定重点:确定观课议课的重点是关注教学设计、教师的授课方法,学生的学习情况,还是关注课堂环境等。
2. 选择合适的观课方式和主题
•观课方式:确定是现场观课还是录像观课,在确定观课方式时需要考虑教师的个人情况和学校的资源情况。
•观课主题:确定观课的主题,可以针对特定的课程内容、教学方法、教学问题等进行选择。
3. 制定观课议课的计划
•确定观课时间和地点:与教师协商确定观课的时间和地点,确保不会影响教师的正常教学活动。
•制定观课议课表:根据观课主题和重点,制定详细的观课议课表,包括具体的观察项目和分析的问题。
•通知相关人员:及时通知参与观课的相关人员,包括观课组织者、观课教师、观课记录者等。
4. 进行观课记录和观察
•观察教师的教学内容和设计:关注教师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资源使用等方面的情况。
•观察教师的授课方法和技巧:关注教师的教学方法、教学技巧、师生互动情况等方面的情况。
•观察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参与程度:关注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兴趣、学习表现等方面的情况。
•记录观察结果:详细记录观察到的教学情况,包括教师的优点和不足,学生的表现和问题等。
5. 学者分析和讨论
•分析观察结果:对观察到的教学情况进行分析,找出其中的问题和不足。
•讨论改进策略:与教师及相关人员进行讨论,提出改进教学的具体策略和建议。
•撰写观课议课报告:将分析和讨论的结果整理成观课议课报告,包括观察结果和改进策略等内容。
观课议课心得体会模板
观课议课心得体会模板
观课议课是学校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观察别人的课堂教学过程和思考别人的教学设计思路,有助于提升自己的课堂教学水平。以下是针对观课议课的心得体会模板,供参考:
一、课堂教学观察
1. 教学目标:观察教师的教学目标是否明确,是否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学习能力,是否与教材内容相符。
2. 教学环节:观察教师的教学环节是否合理有序,是否能够引导学生逐步深入理解知识,思维逐步深化。
3. 学生参与情况:观察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参与程度,是否积极主动,是否能够达到预期的学习效果。
4. 教师教学方法:观察教师的教学方法是否灵活多样,是否能够根据不同学生的需求和特点进行个别化教学,是否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5. 教师语言表达:观察教师的语言表达方式,是否能够清晰准确地传达知识内容,是否能够引发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二、教学设计分析
1. 教学目标分析:对比观察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思考教学目标是否明确具体,是否能够达到预期的效果。
2. 教学内容分析:对比观察教学内容和教材内容,思考教学内容是否能够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是否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 教学手段分析:对比观察教学手段和学生的反应,思考教学手段是否能够引起学生的积极参与,是否能够达到教学目标。
4. 教学评价分析:对比观察教学评价和学生的实际表现,思考教学评价是否能够准确反映学生的学习情况,是否能够指导学生的学习方向。
三、心得体会总结
1. 教学亮点:总结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闪光点,如语言表达准确、方法灵活多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等。
观课议课的基本流程
观课议课的基本流程
第一步:课前会议。确定观察对象、观察者、观察内容及目的,据此设定观察点,并对观察者进行分工。【案例4】基于课堂观察的课前会议
【案例4】基于课堂观察的课前会议
课前会议的基本环节
一、上课教师陈述:
1、本课的内容主题是什么在该课程中的关系与地位怎样
2、介绍一下本班学生的情况,包括学优生与学困生座位在哪里
3、想让学生明白什么难点在哪里准备如何解决
4、介绍一下本课的大致结构,包括创新点与困惑。
5、将如何、何时知道学生是否掌握了打算让其掌握的东西
二、观察者提问与上课教师进一步说明。
三、双方就上述问题商议,确定观察点。
第二步:观察对象备课,形成教案;观察者个人或教研组根据所分担的观察点,制作科学易行的观察量表。第三步:课中观察。执教者实施课堂教学;观察者根据观察量表走进课堂,进行现场观察记录。
第四步:观察者对记录的课堂量表中的信息进行汇总、整理、诊断、分析,在此基础上,形成评课稿。
第五步:课后评议。执教者进行反思性说课;观察者根据课堂教学情况,从每一个观察角度出发,进行说明,作出分析评价,并提出整改建议。
【案例5】基于课堂观察的课后会议
【案例5】基于课堂观察的课后会议
课后会议的基本环节
1、上课老师陈述:
(1)这节课是怎样获得成功的学习目标达成了吗
(2)谈谈各种主要教学行为(如情景创设、讲解、对话、小组讨论、指导和资源利用等)的有效性(3)谈谈有无偏离自己的教案。如有,请继续说说有何不同为什么
2、观察者从不同的角度报告并交流课堂观察的结果及简要结论。
3、协商得出几点结论和行为改进建议(成功之处;个人特色;改进建议)。第六步:总结。活动总结,形成书面材料。
观课议课的策略和方法课件
04
CATALOGUE
观课议课的实践与反思
04
CATALOGUE
观课议课的实践与反思
观课议课实践的意义
提高教学质量
增进教师之间的合作
通过观课议课,教师能够深入了解学 生的学习状况和需求,从而调整教学 方法和策略,提高教学质量。
观课议课需要教师之间的合作和共同 探讨,有助于形成良好的教师合作关 系,促进学校整体发展。
根据反思结果,制定针对性的改进 措施,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和教学质 量的提升。
课堂实录反思法
课堂实录
使用录音、录像等手段记录真实 的课堂教学过程。
反思分析
对课堂实录进行反复观看、分析和 反思,发现教学中的问题与不足。
制定改进措施
根据反思结果,制定针对性的改进 措施,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和教学质 量的提升。
的团队精神和合作意识。
观课议课与学校文化建设
营造研究氛围
观课议课活动可以营造一种积极向上的研究氛围 ,鼓励教师们不断探索新的教学方法和策略。
提升学校形象
通过开展观课议课活动,可以展示学校对教师专 业发展的重视,提升学校的形象和声誉。
促进学校发展
观课议课活动有助于发现学校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为学校的进一步发展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建议。
况以及课堂氛围等信息。
开展议课活动
观摩结束后,参与观课的教师 就所观察到的教学情况展开讨 论和评价,提出改进建议。
如何进行有效的观课、议课
如何实行有效的观课、议课
如何实行有效的观课、议课,谈谈我的一些体会:
一、有效的观课议课从营造氛围开始
1、培育民主、互助、和谐的团队精神和平等民主的教学研究文化,营造平等对话的研究氛围。
2、议课不是对课堂教学下结论的评课,议课要对课堂教学的问题和现象“议”。它有一个策略就是直面问题,议课中的问题不能带到对教师的评价和奖惩中去,这样才能“议”起来。
二、有效观课议课从观课准备开始
1、提前协商观课主题。在课前充分沟通和交流,使授课教师和观课者在课前达成充分理解和信任,并形成共同的观课议课主题。
2、让授课教师先做观课说明。观课说明并不需要以前“说课”那样对教学的各个方面实行说明,而主要介绍教学背景、教学设想和主要的教学活动,介绍自己的不同常规的教学创新。授课教师说明后,观课教师能够询问、提问或建议。
三、有效观课要致力于发现课堂
1、需要观察课堂上发生了什么,观察的对象不但有教师,而且包括学生。
2、需要推断执教老师的教学行为背后的想法(不能等到议课时再问授课老师,就算要问,自己也要先想一想),需要判断执教老师的教学行为是否收到了预期的效果,需要思考效果与行为之间有什么样的联系。
3、要思考,假如我来执教,该怎么处理。
4、要思考在议课时,需要交流什么。
四、追求有效、高质量的议课
总会存有这样那样的心理隔阂和障碍,要消除这种隔阂,最好的就是同情和理解。
2、有效的议课要触及深层次的东西。观课议课要促动教师反思。议课时,能够先让教师分析教学设计与教学效果之间的差距以及原因,以及对某些调整的思考。
如何观课议课
如何观课议课
观课议课,是参与者在观看教学案例后,相互提供课堂信息,围绕共同关心的问题进行对话交流,以改进课堂教学效果、提升教学质量、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一种研修活动。它能帮助参与者发现和讨论更多的教学可能和实现条件,使更新教育理念、改善教学行为、提高教学效益等方面实现整体提升,具有诊断、导向、引领、管理和鉴定等作用。
那么,如何观课议课才能使教师研修真正做到行之有效呢?
观课
一、做好观课前的准备
1.确定主题,提前准备
观课议课是一种对话。无论哪一种对话,都要围绕参与者共同关注的问题,才能展开深入的交流。没有深入探讨,就不可能生成有效研究。因此,确定主题是观课前的必备工作。
观课前,参与者集中商讨想要研究的问题。问题可以来源于实践活动中的困惑和困难,也可以来源于教学实验和创新;可以来源于个体,也可以来源于群体。总之,要选取参与者共同关注的问题。这样,参与者就有了相对集中的注意指向和思考方向,可以提前钻研教材和《课程标准》;准备相应观察工具;制订观察计划等,在课堂上集中关注想要解决的问题,使整个观课议课活动目标明确,行动具体,能够切实提高观课议课的质量和水平。
2、聆听说课,领会意图
参与者在观课前要听取授课教师对本节课的设计说明,了解本节课的相关内容。首先,要了解教学背景(包括学习基础、学生状况、特殊学生、目标任务与分解等),增进对课堂情况的了解,加深对本课教学基础和后续发展的理解;其次,要了解授课教师的教学设想和将要展开的主要的教学活动,确定好重点观察的现象和时机;再次,要辩证地看待授课教师不同常规的教学创新,避免带着传统的观念和想法去观察和研究课堂;最后,在授课教师介绍相关情况时,观课者可以询问,也可以提出自己的问题和意见。但一般不主张用过多的不同意见干扰授课教师的设计和信心,特别是在授课教师试图教学创新的时候。如此,不仅体现了对授课教师的尊重,也可避免观课者本人在议课时出现不知所然、随意“盲从”、“迷信”、“失语”等萎靡状态。
观课议课操作流程
滦平四小观课议课活动操作流程
一次完整的观课议课活动应该是一次完整的校本研修活动。观课议课活动可以分成以下几步:
一、观课的准备
1.确定观课主题。充分关注学生学习现状,收集和整理大家在课堂教学存在的困惑和遇到的问题,针对教学内容,确定观课议课重点,使整个观课议课活动目标明确,要求清楚。
2.确定观课内容。在确定献课教师的基础上,围绕观课主题选择确定教学内容。
3.确定观课人员。通常以同学科教研组为单位开展活动。
4.选择观课形式与观课工具,如录像机、照相机、钟表等工具。
5.观课教师与献课教师沟通。观课者一方面可以就献课教师的说课进行咨询,另一方面也可以对即将展开的教学活动提出建议。
6.设计观课量表。观课议课活动主持人召集有经验的教师围绕主题、依据课堂要素,如:教学策略、教师行为、学生状态、师生互动等,参照相关理论进行观课记录表的设计。设计时,主题要明确,角度要适当,方法要简便,要便于教师操作。
缺乏课前沟通协商是传统听课评课活动效益低下的原因之一。观课议课主张课前充分沟通和协商,形成共同的观课议课主题,以引导观课方向。
二、观课的实施
观课不仅是复杂的脑力劳动,而且是一种方法和技能。根据观课需要,观课者携带观课工具进入现场。在观课活动中,观课者把关注焦点集中在预先设定的主题上,围绕相关主题尽可能全面收集课堂信息。并梳理“行为”、“效果”、“关系推测和意见”等内容。
1.进入现场。观察的对象不仅有教师,而且包括学生。
2.课堂观察。需要观察课堂上发生了什么。
3.课堂记录。需要记录课堂上发生了什么。
4.课堂思考。思考执教老师的教学行为背后的想法;思考效果与行为之间有什么样的联系;思考在议课时需要交流什么。
观课议课的基本技能与实施策略
二、观课议课的基本思路与方法
环节二:制作科学的观察量表
操作要求 (2)根据观察需要设计观察量表。
第二,量表的设计要遵循两个标准。即效度 标准和实用性标准。效度标准是指所选择的观 察指标必须比较全面地揭示我们所要观察的内 容。实用性标准是指所选择的观察指标要简洁 ,便于速记、反思,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 • 【案例10】“教材的运用”观察量表及设计 说明
二、观课议课的基本思路与方法 环节二:制作科学的观察量表
实施技巧 (3)其他方面,如教学目标方面要突出“课标要 求”,教师素质方面要突出“教师调控能力”,教 学设计方面要突出“教材整合”、“方法指导”, 课堂活动方面要突出“内涵”,学生学习方式方面 要突出“自主、合作、探究”„„ 【案例15】“教材利用与课程资源开发”观察量 表 【案例16】“教学问题设计与处理”观察量表 【案例17】“教法选择与学法指导”观察量表 【案例18】“学习方式与学习方法”观察量表 【案例19】“学习状态与学习效果”观察量表
【案例20】课堂观察位置选择示意图
二、观课议课的基本思路与方法
环节三:记录详实的课堂现象 (2)进行现场记录 操作要求 • 定量的记录方式是预先对课堂中的要 素进行解构、分类,然后对在特定时间段内出 现的观察量表中的行为进行记录,在观察过程 中以合适的时间间隔取样对行为进行记录。 【案例21】课堂提问记录表 • 定性的记录方式是以非数字的形式呈现观察 的内容,包括:①描述。②叙述。③图式记录。 ④技术记录。 • 【案例22】教学技艺记录表
观课议课操作方法
观课议课操作方法
观课议课是指观察教师上课并进行讨论的一种学习和交流方法。下面是观课议课的操作方法:
1.确定观课目的:首先明确观课的目的,例如是为了学习某个特定的教学方法,还是为了研究某个具体的教学主题。
2.确定观课时间和地点:与被观察的教师协商确定观课时间和地点,并事先通知其他参与者。
3.观课前准备:在观课前做好准备工作,可以预习相关教材和资料,了解教师的教学特点和课程内容。
4.观课记录:观课过程中要进行详细的记录,包括教师的教学方法、教学技巧、学生的反应等方面。
5.观课讨论:观课结束后,组织参与者进行讨论。可以按照时间顺序逐个环节进行点评,也可以按照不同的角度进行讨论,例如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资源等方面。
6.总结和提出建议:根据观课和讨论的结果,进行总结并提出建议。可以从教师的优点和不足之处进行分析,提供改进和发展的意见。
7.分享经验和心得:所有参与者可以分享在观课和讨论中的心得和体会,从中相互学习和借鉴经验。
8.追踪和评估:在观课结束后的一段时间内,可以进行追踪和评估,看是否有改进和发展的进展,并根据需要进行进一步的交流和讨论。
以上是观课议课的一般操作方法,可以根据具体情况进行适当的调整和改进。
谈如何进行有效的观课议课
谈如何进行有效的观课议课
观课议课是一门艺术、一门学问,如何观好课议好课,直接关系到授课教师今后的工作与学习方向。
教师上好课是为了提高课堂教学质量,领导听课是为了了解教师备课程度、上课水平,从而了解学生课堂学习效率、学习效果。领导评课目的是根据听课后的感悟材料来激励教师怎样能更好的备好课、上好课,也是为了督促、帮助课备得不细、课上得敷衍了事这部分教师更好的提高与进步。可以说观课议课都是为教好课服务的。那么如何进行有效的观课议课呢?
第一、从观好课入手,记好观课时的第一手材料
第二、从记录的材料中,思考评课时应点评的内容
第三、倾听授课教师的自评,做出对点评内容的取舍
第四、思考以什么方式加以点评,实现点评的目的
第五、加强学习,勤于思考,使点评别有一番风味
有效议课致力理解教学
1.有效议课以平等对话为基础
2.有效议课是基于教学案例的讨论
3.有效议课需要“同在共行”的立场和方式
4.有效议课要致力推进有效教学
5.有效议课要致力发现教学中的关系和可能
观课议课的技巧与策略
观课议课的技巧与策略
一、观察课堂互动
在观课过程中,要特别注意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情况。观察课堂上的提问与回答、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活动,评估课堂互动的频率、深度和广度,以及教师如何促进学生的积极参与和思考。
二、关注教师引导
观察教师如何引导学生学习,包括教师提出的问题、提供的实例、给予的反馈等。注意教师是否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兴趣、启发学生的思维,以及在引导学生探索复杂问题时所采取的策略。
三、评估学生参与
评估学生的参与程度是观课议课的重要环节。观察学生的注意力、提问和回答问题的积极性,以及在小组讨论和其他活动中的表现。分析学生的参与程度是否与教学目标的实现密切相关。
四、深入分析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是影响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在观课过程中,要关注教师采用的教学方法,如讲解、示范、小组讨论、案例分析等,并分析这些方法是否有助于达成教学目标。
五、关注学生反馈
学生反馈是了解教学效果的重要途径。观察教师如何收集和处理学生反馈,如通过问卷调查、小组讨论等方式。分析这些反馈是否有助于教师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效果。
六、全面了解课程设计
了解课程设计的整体思路和框架,观察课程内容的选取、组织结构和进度安排等。分析课程设计是否符合学生的学习规律和发展需求,以及是否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七、探讨教学效果
教学效果是观课议课的最终目的。在观课过程中,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成果,如知识掌握程度、技能提升等。结合教学目标,评估教学效果是否达到预期要求,并探讨进一步提高教学效果的方法和策略。
八、提倡建设性批评
如何来进行观课议课
如何来进行观课议课
第一,要调整进入课堂的状态,必须进入“接下来我要上这节课”的状态,什么样的情况下听课最认真?就是接下来就要上这一课的情况下!有了这种状态,你一定会高度集中注意力,不放过每一个细节,并且会让自己的大脑高速运转起来,积极主动地思考:哪些东西可以借鉴?该怎样吸收改造?假如我来执教,我该怎样处理?这种状态和思考使观课者不做旁听者,而是深入地沉浸课堂中,使观察和研究一节课的过程真正成为自己准备这节课的过程。
第二,观课观什么?首先关注和收集学生在课堂上学习行为和学习效果的信息,尽可能地坐在学生身边去,和学生建立理解信任关系,充分读懂他们的学习活动。其次要围绕主题收集和整理课堂上具有意义的情境和故事,课堂上观察到的教育事实和现象,为议课作好充分的准备,同时也为自己的课堂搜集有用的信息。
第三,在议课过程中,观课者要积极提供自己在课堂上观察到的课堂事实和现象,如:“在课堂上,我发现……”“在课堂上,我注意到……”然后围绕这些事实和现象,展开对话和讨论,商讨可能的教学出路和方法。参与者要知无不言,言无不尽,毫无保留;态度要诚恳,真切地从课堂事实出发,为上课者提供有价值的信息。
第四,观课议课活动的开展一定要有主题,在进行这前,坐下来商量一下:我们准备解决什么问题?走进教室观察什么?讨论问题思考什么?
交流什么?大家可以心中有数,如有必要,可作详细而具体的分工,如:一人观察学生发言的范围和次数;一人观察学生活动的次数和效率;一人观察记录教师讲课的时间;一个观察整个班级学生听课的状态;……这样,就避免了盲目性,可以提高研究的质量和效益。
观课议课的六大关键环节及实施策略
观课议课的六大关键环节及实施策略
观课即课堂观察,是指教师或研究者凭借眼、耳、手、脑等自身的感官及相关的辅助工具(观察量表、录音录像设备等),直接地(或间接地)从课堂情景中获取信息资料,从感性到理性的一种学习、评价及研究教育教学的过程。议课即课堂评价,对所收集的课堂信息提出问题,发表意见,与执教教师展开对话、平等交流,反思自己教学,促进相互成长的过程。其中包含了课堂诊断过程,所以,观课议课实际上就是课堂观察、诊断与评价,中心环节包括课前会议、课堂观察、课后评议三个阶段。
观课议课是日常的课例研讨活动,也是一种团队合作,这种同伴互助的活动能极大地改善教研组的教研方式和教研文化,使每一个个体都参与其中,并感受到团队的专业力量和专业关怀。近期,肥城市组织了全市性的以联片教研为平台、以“同课异构”为载体的观课议课活动。通过实践探索,笔者认为观课议课(课堂观察、诊断与评价)的关键环节有6个,即“选择合适的观察视角、制作科学的观察量表、记录详实的课堂现象、整理丰富的课堂信息、进行正确的课堂推论、作出客观的课堂评价”。各环节的操作要求及实施策略阐述如下,愿与同行交流。
环节一:选择合适的观察视角
课堂观察的要素应包括教师、学生两个大方面,其中,教师方面应包括教材整合、教学设计、教学方法、教学活动、教学机智、学习监控、教师语言(指示语、提问语、评价语、过渡语、总结语等)、板书设计、媒体运用、情感投入等要素;学生方面应包括学习方式(自主、合作、探究等)、学习方法、学习状态、思维表现、学习习惯、学习行为、课堂气氛、学习效果等要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6-2017学年度第二学期武屯中学校本研修三
观课议课的六大关键环节及实施策略
题记:教学是一种不断产生遗憾,不断产生反思的行为,是一种永无止境的追求。评课是一种诊断和激励,是零距离的智慧碰撞,是提升观念、调整教学、发展能力的有效平台。
观课即课堂观察,是指教师或研究者凭借眼、耳、手、脑等自身的感官及相关的辅助工具(观察量表、录音录像设备等),直接地(或间接地)从课堂情景中获取信息资料,从感性到理性的一种学习、评价及研究教育教学的过程。议课即课堂评价,对所收集的课堂信息提出问题,发表意见,与执教教师展开对话、平等交流,反思自己教学,促进相互成长的过程。其中包含了课堂诊断过程,所以,观课议课实际上就是课堂观察、诊断与评价,中心环节包括课前会议、课堂观察、课后评议三个阶段。
观课议课是日常的课例研讨活动,也是一种团队合作,这种同伴互助的活动能极大地改善教研组的教研方式和教研文化,使每一个个体都参与其中,并感受到团队的专业力量和专业关怀。通过实践探索,笔者认为观课议课(课堂观察、诊断与评价)的关键环节有6个,即“选择合适的观察视角、制作科学的观察量表、记录详实的课堂现象、整理丰富的课堂信息、进行正确的课堂推论、作出客观的课堂评价”。各环节的操作要求及实施策略阐述如下,愿与同行交流。
环节一:选择合适的观察视角
课堂观察的要素应包括教师、学生两个大方面,其中,教师方面应包括教材整合、教学设计、教学方法、教学活动、教学机智、学习监控、教师语言(指示语、提问语、评价语、过渡语、总结语等)、板书设计、媒体运用、情感投入等要素;学生方面应包括学习方式(自主、合作、探究等)、学习方法、学习状态、思维表现、学习习惯、学习行为、课堂气氛、学习效果等要素。
操作要求:
(1)观察视角的选择主要取决于观察目的。教研组应根据教研活动的主题、内容、需要、侧重点等确定观察视角,再分配给每个观察者。
(2)观察视角必须是可观察的现象。可观察、可记录、可解释是观察视角的基本特征。如师生之间的提问与应答、阐释与分辨、辅导与练习、教材整合与教学手段的运用等。同样,所确定的观察点还必须是可记录的和可解释的。
(3)观察视角符合观察者和被观察者的双向需求。要根据观察者、执教教师以及合作体的需要确定观察点。处在不同发展阶段的教师关心的问题不同、需求不同,因而确定的课堂观察点就不同。实际上,观察者和被观察者的需求往往不尽一致,这就需要在课前会议中通过协商来确定观察点。
实施技巧:教师可以根据自己的知识经验、爱好特长、理论水平等选择最熟悉的要素,确定观察视角。
环节二:制作科学的观察量表
在确定课堂观察视角后,设计合适的观察量表,是教师的一个重要任务。课堂观察量表的设计不仅仅是技术问题,也需要课程理念、理论素养、教学价值等的支撑,它是一个研究课堂、理解课堂的过程。
操作要求:
(1)根据确定的观察视角进行维度分析。如观察提问,可以从“提问的数量”、“提问的认知层次”、“问题的目的指向”、“提问的方式”、“学生回答的方式”、“学生的回答类型”、“教师理答的方式”等方面进行分析。
(2)根据观察需要设计观察量表。确定了具体的维度后,就要着手设计可行的量表。其基本要求如下:
第一,定量和定性相结合。以观察提问为例,如果观察“提问的数量”,应采用定量的观察方法;观察“情境创设的效度”,应采取定性的观察记录方式;观察“学生活动创设与开展的有效性”,需要采用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第二,量表的设计要遵循两个标准。即效度标准和实用性标准。效度标准是指所选择的观察指标必须比较全面地揭示我们所要观察的内容。这就要求所选择的观察指标既要有代表性,又不能相互涵盖。实用性标准是指所选择的观察指标要简洁,便于速记、反思,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如“提问与回答”量表如下。
实施技巧:一要明确目前课堂教学的追求目标,围绕学校或教研组制定的课堂教学改革的主题,确立观察重点。如构建和谐课堂,需重点观察“师与生、生与生、教学与教材”的关系;基于课程标准下的教学设计需要重点观察课程标准要求、教学设计等。二要具有
先进的教育理念,扎实深厚的专业知识基础,有前瞻性的视野,要深入思考各观察点最需要思量的问题、要素,力求特色,突出创新。如表中粗体部分。
环节三:记录详实的课堂现象
观察者应该在上课开始前进入现场,根据观察任务选择有利的观察位置,以确保能收集到可靠的信息。课堂观察记录的方式有很多种,观察者应该根据具体的观察内容、观察类型,选择有针对性且擅长的记录方式来进行观察记录。总的来说,课堂观察记录方式可分为定量和定性两种。
操作要求:(1)定量的记录方式是预先对课堂中的要素进行解构、分类,然后对在特定时间段内出现的观察量表中的行为进行记录,在观察过程中以合适的时间间隔取样对行为进行记录。(2)定性的记录方式是以非数字的形式呈现观察的内容,包括描述(从空间、时间、环境、行动者、活动、目标、感情等角度描述)、叙述(对观察到的事件和行为做详细真实的文字记录)、图式记录(用位置、环境图的形式直接呈现相关信息)、技术记录(使用录音带、录像带、照片等形式对所需研究的行为事件做现场的永久性记录)。
实施技巧:
(1)定量的记录方式和定性的记录方式应该相互补充使用,必须保证记录尽可能地简洁明了。
(2)所获得的数据、信息应尽可能地反映真实的教学环境和课堂活动,以便进行后续解释。
(3)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后,观察者可以形成适合自己的记录方式,如用一些简短的编码。如果需要记录的数据比较多,还可采用合作记录的方式,确保数据的完整与真实。
环节四:整理丰富的课堂信息
观察者对记录到的数字、文字、图片等课堂信息进行整理,以便进行分析推论。
操作要求:
(1)对于采用定量观察收集的信息,观察者可以通过频率和百分比的计算,绘制出可以说明问题的表格,如下“课堂提问类型”记录表(以近期肥城市联片教研“同课异构”课堂观察活动设计记录的量表为例,以下同);也可以利用Excel等开发数据表,利用电脑进行数据分析。
(2)对于定性观察到课堂现象,可通过文字描述(如下“教学技艺”记录表)、图表等方式呈现相关信息,让人们较为清楚地了解观察情境中发生的事情。如果是合作观察同一个内容,那么在统计或整理所记录的信息时,应在充分交流和讨论的基础上对各自的信息进行必要的合并,然后再根据需要绘制出不同的图表等。
实施技巧:
(1)对记录到的数据进行统计,如总次数或总数量、所占比重或百分比等等。
(2)梳理与观察主题相关联的问题或观点,把具体的事实归纳到相应的问题或观点中去,为下一步的推论做好准备。
(3)为达到课堂评价准确、科学,一般采取定量、定性相结合的方法记录。
环节五:进行正确的课堂推论
推论的过程就是专业判断的过程,是观察者围绕观察视角对观察到的信息进行剖析与反思,对简化了的数字、图表等的具体内涵与现象背后的原因及意义作出解释的过程。
操作要求:
(1)推论必须是基于证据的。课堂观察强调拿证据说话,有多少证据,做多少推论,既不要拔高,也不要低估。
(2)推论要紧扣事先确定的观察点。不能只根据一个点的观察结果来简单地推论课堂的其他方面甚至是整堂课的教学。课堂观察源于课堂,但它只是课堂中的一个点,而非完整的课堂本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