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重五步_教研范式构建的实践研究
五步法开展研究型实践教学
中国科教创新导刊I 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8N O .32C hi na Educa t i on I nnov at i on H er al d科教研究教学是师生科学、文化、艺术和情感的交融。
搞好教学,需要教师不断研究学科发展和课程体系、研究教学方法和授课艺术、研究授课对象(学生)、提高自身的修养和素质,在此基础上创建新的教学模式、进行科学的课程建设、教材建设,以及新的教学方案和方法的设计与创新。
根据这一理念,我们在本科教学中,将实践性教学和研究性教与学有机地结合起来,开展创新型实践教学,总结出了研究型实践教学的五步法,激活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的动机,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调动学生自觉吸收与建构新知识的积极性,达到培养学生研究能力,增强学生社会竞争力的目的。
同时,也促进教师不断深入进行科学研究和教学研究,真正实现教学相长。
1“五步法”开展研究型实践教学是培养能力型人才的教学新模式在实践性和实验教学中,我们按照“明确研究问题”、“确定研究目标”、“撰写研究方案”、“开展研究活动”和“组织交流讨论”五个步骤深入进行研究型实践教学,对开拓师生的研究视野和科学思维,紧密师生的联系和情感,充分发挥教学资源的功效,变“要我学”为“我要学”,促进积极的学风、校风建设起到很好的作用。
五步法开展研究型实践教学的方法和步骤如下。
1.1根据每一次的教学内容,明确所要研究的关键问题开展研究型、实验目的、材料用具、设计思路、设计方案、实验结论以及感受和想法实践教学,首先要依据教学内容,明确和选择一个或几个研究问题。
教师可将研究型实践教学内容事先简单地向学生公布,或向学生明晰地介绍所要进行的探究性实践内容的背景知识,并对要解决的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可能途径作适当提示。
学生可根据教学要求、结合自己的专业、知识结构和志趣选择不同的研究型内容;并在充分预习与复习,掌握实践教学内容所涉及的相关知识,了解实践教学的材料、条件和步骤等的基础上,分头查阅资料,写出研究方案和研究步骤与过程。
五步教学法课题研修
浅谈五步教学法在课堂上的时间设置摘要:“五步教学法”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合作探究能力、语言组织能力、创新思维能力。
本文讲述了“五步教学法”在数学教学中各环节的时间。
关键词:五步教学法;数学教学;自主学习。
为打造以学生为主的高效课堂,把课堂还给学生,把时间留给学生,让学生学会探究,学会交流,学会合作,敢于提问,勇于质疑,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合作探究能力、语言组织能力、创新思维能力。
以达到“解放教师,解放学生,解放学校,打造高效课堂,提升学校竞争力”的教学改革目标。
我校大力提倡改变其传统的教学模式和大胆学习“五步教学法”的五步教学模式,结合本校实际,我们确定了自己的五步教学模式,即:兴趣导入,明确目标———自学指导,问题思考———展示质疑,自学交流——自学检测,精讲释疑——达标测评,小结提升。
我们备课组通过一段时间的时间与探究发现该教法效果很好,不仅解放了学生,开发了学生,提升了学生,而且使课堂的教学容量大大提高了!以下本人就该教法在实践中的一些认识及课堂上每一步的时间设置与大家分享:五步教学的第一个环节是兴趣导入,明确目标,顾名思义,目的是教师要激发学生的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入新课,并明确教学目的。
时间大约五分钟。
五步教学的第二个环节是自学指导,问题思考,大约十分钟左右。
目的是教师出示自主学习学案,学生自主学习相关内容,并独立完成学案上的问题。
该环节要求学生把自主学习中遇到的疑点、难点、重点问题标出,以便于下一环节通过与小组同学进行讨论探究,共同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与思路。
教师也通过巡视了解学生对学案完成的情况,了解学生自学掌握知识的情况,以便于教师对哪些知识可以不讲,哪些知识必须详细讲解做到心中有数。
五步教学的第三个环节是展示质疑,自学交流,大约十分钟左右。
该环节要求学生把自主学习中遇到的疑点、难点、重点问题提出,通过与小组同学进行讨论探究,共同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与思路。
由每个小组选派的学生按问题顺序讲解答案,教师待一个问题讲解结束后让学生再讨论,从而达到“生生互动”、“师生互动”,让每个人都成为交流者,最后教师总结明确,画龙点睛。
五步教学法研究心得体会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有幸参与并学习了五步教学法的研究。
在研究过程中,我深刻体会到了五步教学法在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方面的独特优势。
以下是我对五步教学法的研究心得体会。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五步教学法的第一步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创设情境、提问引导等方式,激发学生对知识的渴望,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
我认为这一步至关重要,因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让学生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他们才能主动去探索、去发现。
二、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五步教学法的第二步是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在这一环节中,教师不再是知识灌输者,而是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通过小组讨论、合作探究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创新意识和自主学习能力。
实践证明,这种教学方法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培养他们的综合素质。
三、注重学生实践能力培养五步教学法的第三步是注重学生实践能力培养。
在这一环节中,教师通过设计实践活动、开展实验、参观考察等方式,让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这样不仅有助于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还能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
我认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只有将知识与实践相结合,才能真正发挥出知识的价值。
四、关注学生个性发展五步教学法的第四步是关注学生个性发展。
在这一环节中,教师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关注每个学生的成长。
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兴趣小组等,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
我认为,关注学生个性发展是教育的重要任务,只有让每个学生都能在适合自己的领域得到发展,才能真正实现教育的公平。
五、加强师生互动,构建和谐师生关系五步教学法的第五步是加强师生互动,构建和谐师生关系。
在这一环节中,教师与学生平等交流,关心学生的生活、学习,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
我认为,和谐的师生关系是教育成功的关键,只有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才能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受到关爱,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
总之,五步教学法在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方面具有显著优势。
"二重五步"教研范式构建的实践研究
体来 说 , 如果 把课 前 、 课中、 课后 三 个 环 节作 为 一 个 课 堂 教学循 环 系统 的话 .则充 分体 现 了教 学环 节 的
二重性 。
的积 极实 践 . 逐 步完 成 自由个 性 和健康 人格 的确 立 ,
在课 堂教学 中 . 学生 的 主体 应该 得 到充分 的体 现 : 另
一
研究 过程 中 . 教 师可 以不断地 更新 教学 理念 。 改善 教
学行 为 。 同时形 成 对教 材 、 教 学对 象 、 教 学 方法 等 独
方面 . 教 师通 过教 育教 学活 动 . 让 每个 学生 都能 感
受到 自主 的尊严 , 感 受到 心灵成 长 的愉悦 。 在课 堂教
立 和创造性 的见 解 “ 同课 异构 ” 重在 教师 自主建 构 ,
真正体 现 的是教 师教学 个性 的二重性
学中. 教师 是平 等 中首席 . 既是 学 生学 习活 动 中合 作
配 角地位 现代 的校 本教研 要 呼唤教 师教研 自主意
识 的觉醒 . 变“ 被 教研 ” 为“ 主 动教研 ” 。 让 所有 教 师都
成 为教 研 活动 的发 起 者 、 积极 参 与 者 、 紧密 合 作者 , 激 发每个教 师对 教学 的使命 感和 责任感 .从 而达 成
一
种 价值 观 、 使命 感 的利益共 同体 。
“ 二重 ” 体现 之三 : 课堂教 学 三维 目标 的二重 性 。
一
范全 区校本 教研 活动起 明显 的推动作 用 教研之 本原是 教学 的研究 .更 明确 地说是 课 堂
五步教学法探究与实践
《五步教学法探究与实践》课题研究结题报告我校教科室《五步教学法探究与实践》课题组,在全体成员的共同努力下,经过两个学期的探究与实践,圆满组完成了课题任务,达到了预期的目标,现将课题研究的过程和结论进行归纳总结。
一、课题研究的过程简介1、课题产生的背景和课题名称随着新一轮普通高中课程改革的进程,我校课程改革也在不断深入,2012年8月,教导处提出了进一步深化课程改革,高一年级试行“五步教学法”(预习——讨论——讲解——练习——总结)的改革措施。
这表明我校课程改革进入了实质性阶段,开始了新的历程。
同时感觉到“五步教学法”真正成为一个教学方法(或教学模式),需要弄清很多问题,需要探索与实践。
为了配合教导处积极推进学校的课程改革,全面有效地实施“五步教学法”,教科室决定组建课题组,重点探索和实践使用“五步教学法”的途径和方法,为我校的课程改提供科学依据。
为此,我们把课题命名为《五步教学法探究与实践》。
2、课题研究的意义和目的课堂教学改革是新课程改革的切入点,也是新课程改革的主阵地。
课堂教学改革需要三个转变,即教学观念的转变、教学方式的转变和评价方式的转变,其中教学方式的转变是重点。
我们在课题论证时发现,在“一切为了学生发展”的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和“自主、合作、探究”的课堂教学理念的指导下,“五步教学法”能够达到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关注每一个学生发展的新课程实施的要求,对改进“老师讲,学生听”的传统模式,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具有深远的意义。
通过课题研究,我们探索了“五步教学法”的理论依据,使用途径、方法和课堂教学评价,其中重点研究和实践了使用途径、方法。
我们采取了“行动研究”研究的方法,努力做到实践中探索问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课题组探究过的问题归结起来有以下8种:(1)怎样命名“五步教学法”及其五个环节?(2)“五步教学法”的含义(包括理论依据)是什么?(3)“五步教学法”中教师和学生的角色是怎样的?(4)“五步教学法”的使用方法(技巧)是怎样的?(5)怎样评价“五步教学法”的课堂教学?(6)怎样了解学生?(7)怎样编写和使用“导学案”?(8)怎样进行班级小组建设?我们通过这些问题的探究和实践创建了“五步教学法”模式,达到了改变课堂教学方式,提高课堂教学效益,推进课堂教学改革,为创建我校课堂教学模式提供科学依据的课题目的。
五步教研_引领教师成长
五步教研,引领教师成长◆在新课程改革过程中,我校不断实践逐步提出“五步”校本教研法,即内容由教师提出,过程由教师完成,结论由教师归纳,实践由教师执行,经验由教师推广。
教研活动采取五个步骤:第一步:提出问题。
教研活动内容的确立,由任课教师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提出在教学实践中急待解决的问题,再由学科组全体成员共同商讨,确立一个大家共同面临急待解决的共性问题作为本学科组的教研课题。
第二步:解决问题。
问题呈现后,教研组要对问题进行分析研究,问题产生的原因是什么?怎样解决这些问题?大家共同参与,通过查找资料或研讨,提出可能可行的解决方法,集中群体智慧设计解决方案,包括在解决这些问题的过程中,我们应该做哪些准备,会出现怎样的问题,遇到新问题我们又该如何解决。
第三步:实践问题。
即将集体研讨的方案付诸教学实践,教师在实施过程中进行记录及分析,对出现的问题进行研究讨论,并灵活调整方案。
第四步:反思问题。
通过一段时间的实践,教师对研究的问题有了更深的理解。
这时教师再坐在一起进行研讨,交流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对研究的问题进行反思与分析,或重新构建实施方案。
第五步:升华问题。
综合大家的经验教训,理论升华为学校解决这一问题的实施方案,执行并进一步实践研究。
任何一项改革都离不开制度保驾护航。
要快速适应校本教研的需要,没有制度约束,完全靠教师自觉行为是不可行的。
单靠个别教师的个人行为去影响全体教师的做法显然不能适应校本教研实施的要求。
为此,我校根据实际情况,制定了确实可行的制度。
一、课题式的管理,规范了教研活动的实施科学的领导与管理,是科研工作顺利进行的保证。
为了进一步贯彻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制度,促进教师专业发展,逐步形成民主、开放、有效的教研机制,进一步改进教学实践,解决学校教育教学面临的问题。
同时充分展示我校教师在实践新课程,落实新理念上的积极探索精神,结合我校近几年教研活动的实际情况和经验,对“五步式”校本教研实行课题式管理,即对教师提出的所要研究的问题实行课题式管理。
“五步推进”主题式教研活动的实践研究
“五步推进”主题式教研活动的实践研究作者:李静慧来源:《学校教育研究》2015年第17期面对教育改革日新月异的变化,学校在教研活动中如何适应新的形势,促进学科教师的主动发展,如何开展好具有本校特色的教研活动,怎么做才能够使教研真正体现以师为本,已成为我们学科教研的一个新话题。
一、主题式教研活动策略(一)总体规划策略以学校教学处为龙头,创新教学研究模式,开展五步推进主题式教学研究活动,即:每学年初学校根据教学整体状况,在调研的基础上提出学年研究主题,通过教师自培、搭建网络平台、本土资源挖掘、专家指导等途径给今后的研究引领方向,分年级分学科确定切入课堂的小的教研主题,通过教研活动中的培训、指导、实践、观摩等,作用于教师的课堂教学,最终形成教研成果。
(二)制度引领策略1.建立教研活动相关制度教研活动一般以教研组为单位,由教研组长组织的教学研究活动。
教研活动是教师之间相互交流、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通过教研活动达到增强教师业务素质,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目的。
为更好的进行教研活动,从活动的内容、形式、评价等方面提出具体要求。
2.建立教研活动推进制度因是主题式教学研究活动,就需要有推进制度保障教研组活动有深度,如主题推进、引领推进、研究推进、互助推进、成果推进等。
3.建立教研资金保障制度加强教学研究,必须要有一定的资金作为保障,保障专家引领的资金到位,保障对教师研究成果评价奖励到位,保障网站建设和维护资金到位。
(三)有效推进策略第一,实施主题发动,形成教研合力。
1.需求调研在新课程实施过程中,每位教师都碰到了许多的问题,大家都有话可说,有困惑可讲,故采用问卷等调研方式能收到我们需要的信息。
在调研对象上,以各教研组长为主,通过教研组长向本教研组成员收集信息,自行整理,初步形成本组的教研需求。
2.提炼主题教学处汇总各教研组需求,分类整理,初步形成学校总体的教研需求,提炼出本学年教学研究主题。
3.主题分析邀请专家指导分析,给主题研究把好方向,帮助大家打开思路,以利于在研究过程中更好地寻求解决问题的相应策略。
关于“五步教研”帮助教师从知道到做到
在我们的园本教研现场,经常听老师们把新观念新做法讲得有理有据,俨然比“专家”还“专家”。
但是当这个特定的研究问题结束后,那些在教研中研讨的理论支撑、实践做法又形同虚设,无法做到,会出现教研成果逐渐消失,甚至回到原来水平的现象。
面对这一现状,作为教研的组织者开始思考:为什么教师知道很多解决教学问题的理论和方法,在实践中却不能做到呢?这不禁使我想起一句话:“你们只是知道,我们却做到了。
”韦尔奇的这句话点拨我:“知道”不等于能“做到”,“做到”才是真正“知道”。
教研成败的关键和根本立足点在于促进教师教育意识和教育观念的深层改变。
为了达到这样的目的,我采取了“五步教研法”,帮助教师不断掌握、运用新的教育理念,从对理念的知道到行动中逐渐做到。
下面,以教研活动“‘课程游戏化’在语言教学活动中的运用”为例,以张老师组织的活动为典型进行说明。
第一步:用新的理念冲击旧观念第一次教研,我们请老师们谈谈自己对“课程游戏化”的认识,旨在用新的理念冲击教师旧的教育观念。
议题一:谈谈你对“课程游戏化”的认识张老师:我觉得“课程游戏化”并不是都要以一种游戏的形式来开展活动,这个游戏化应该是有着多层意义的。
1.从教师主体而言,在组织活动的时候要本着一种游戏的态度,在老师的脑海里就要有一种让孩子在游戏中学习本领的意识。
2.从幼儿主体而言,无论什么形式、什么内容的活动,只要是能够调动幼儿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的,就是幼儿感兴趣的,就是他们的游戏。
3.从物质环境而言,物质环境包括活动时的墙面环境布置、活动主题的环境布置、活动的操作材料和教具提供等,这些都是幼儿游戏化活动的一部分,在课程游戏化的同时也要注重这些方面的设计和组织。
4.从精神环境而言,班级内师幼关系的和谐、温馨是游戏化课程的基础,在活动中教师游戏化的语言,给孩子带来的精神上的引领刺激,都是游戏化活动的组成部分。
总之,课程游戏化并不是单纯指游戏,而是能够通过多种形式、多方面的刺激,让孩子在获得经验、学习本领的过程中愉快、主动参与、积极配合,就是适宜孩子的游戏化活动。
五步教学模式的实践研究
溜滨中心小学“五步教学模式的实践研究”课题阶段性小结2014年秋季本学期,我校的教科研工作重点是积极推进市级立项课题——“五步教学模式的实践研究”的实施。
在三——六年级的语文、数学课堂教学采取五步教学策略,从根本上改变了传统教育“重教师教、轻学生学”的做法,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教师依据学情和学生实际设计自学提纲,学生再依纲自学,这样为学生的自学指明了方向,不是漫无目的的学习,也不是没有老师指导的自学,而是鼓励学生有目的的自主学习。
课堂上侧重让学生小组合作学习,交流讨论疑难,教师则鼓励、指导学生怎样进行合作学习,如何汇报反馈,如何质疑,如何总结等。
根据小组合作后仍存在问题,教师再去启发、点拨学生理解,这时的教,就是和学生一起去探讨问题,交流对话,进行指导。
郭沫若曾经说过,“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自己学习,自己研究,用自己的头脑来想,用自己的眼睛看,用自己的手来做”。
五步教学的宗旨与效果与郭老的思想不谋而合。
本学期,我校在课题研究方面做了有益的尝试。
《五步教学模式的实践研究》课题研究活动已经进入第三阶段——实践实施阶段。
为此,语、数教研组的工作重心均落在课题研究上。
1、为配合学校课题的验证活动,数学教研组在校级课题验证活动中推出了丁掌珠老师和陈细兰老师这两位教学经验丰富的老教师展示了两节课题验证课,分别是:六年级《百分数的应用(一)》和《百分数的应用(二)》。
两位老教师的验证课对整个教研组起到了引领示范作用,尤其对新教师的触动和带动作用很大。
同时,四年级的蔡希臻老师还执教了《秋游》一课作为课题验证课,向我们示范了《五步教学模式》的应用。
教研组还在低年段开展了小组合作学习尝试。
由二年级的颜筱琳老师执教了《分香蕉》一课,林彩霞老师执教了《分苹果》一课。
两位老师一老一新,向全体数学教师展示了不同的教学风采,抛砖引玉地对小组合作学习进行不同的诠释。
2、语文组本学期的工作重心也落在课题研究方面。
《五步教学法探究与实践》课题研究结题报告
《五步教学法探究与实践》课题研究结题报告《五步教学法探究与实践》课题研究结题报告我校教科室《五步教学法探究与实践》课题组,在全体成员的共同努力下,经过两个学期的探究与实践,圆满组完成了课题任务,达到了预期的目标,现将课题研究的过程和结论进行归纳总结。
一、课题研究的过程简介1、课题产生的背景和课题名称随着新一轮普通高中课程改革的进程,我校课程改革也在不断深入,2012年8月,教导处提出了进一步深化课程改革,高一年级试行五步教学法(预习——讨论——讲解——练习——总结)的改革措施。
这表明我校课程改革进入了实质性阶段,开始了新的历程。
同时感觉到五步教学法真正成为一个教学方法(或教学模式),需要弄清很多问题,需要探索与实践。
为了配合教导处积极推进学校的课程改革,全面有效地实施五步教学法,教科室决定组建课题组,重点探索和实践使用五步教学法的途径和方法,为我校的课程改提供科学依据。
为此,我们把课题命名为《五步教学法探究与实践》。
2、课题研究的意义和目的课堂教学改革是新课程改革的切入点,也是新课程改革的主阵地。
课堂教学改革需要三个变,即教学观念的变、教学方式的变和评价方式的变,其中教学方式的变是重点。
我们在课题论证时发现,在一切为了学生发展的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和自主、合作、探究的课堂教学理念的指导下,五步教学法能够达到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每一个学生发展的新课程实施的要求,对改进老师讲,学生听的传统模式,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具有深远的意义。
通过课题研究,我们探索了五步教学法的理论依据,使用途径、方法和课堂教学评价,其中重点研究和实践了使用途径、方法。
我们采取了行动研究研究的方法,努力做到实践中探索问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课题组探究过的问题归结起来有以下8种:(1)怎样命名五步教学法及其五个环节?(2)五步教学法的含义(包括理论依据)是什么?(3)五步教学法中教师和学生的角色是怎样的?(4)五步教学法的使用方法(技巧)是怎样的?(5)怎样评价五步教学法的课堂教学?(6)怎样了解学生?(7)怎样编写和使用导学案?(8)怎样进行班级小组建设?我们通过这些问题的探究和实践创建了五步教学法模式,达到了改变课堂教学方式,提高课堂教学效益,推进课堂教学改革,为创建我校课堂教学模式提供科学依据的课题目的。
语篇五步整体教学模式及其实证研究
语篇五步整体教学模式及其实证研究五步整体教学模式:有效评估学生可持续学习的未来之路。
五步整体教学模式是一种提高学习效果和持久化记忆效果的教学方式。
本文将介绍它的基本概念,阐明它的效果,以及重要的实证研究。
一、五步整体教学模式的基本概念五步整体教学模式是一种以全面和立体的教学方法,利用语言、图像、文字和音乐,将学习内容有机地整合在一起,以增加学习效果。
它由五个连续步骤组成,即:认知、感知、理解、记忆和考虑。
每一步都是建立在前一步的基础上,让学生深度了解和体验,从而逐步提升学习能力。
二、五步整体教学模式的效果通过五步整体教学模式,学生能够以多种方式接受知识,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对新知识有较强记忆能力。
此外,它有助于持久化记忆,为学生提供一个完整的培训过程,并激发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建立起信心和学习企图。
三、实证研究早期的研究主要是从实验教育得出的成果,主要关注五步整体教学模式是如何影响学习效果。
例如,崔永春等(2004)发表在《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上的一项实证研究发现,接受五步整体教学模式的学生,与传统教学模式进行比较,其学习成绩显著提高了。
Fox等(2005)的实证报告也认为,将五步整体教学模式应用到日常教育当中,可以普及到实验教学乃至大学教育中,从而有效地提高学习的质量和效率。
四、结论五步整体教学模式是当今最常用的教学方式之一,能够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果,以及持久化记忆效果,这一点实证研究验证不疑。
将五步整体教学模式运用到教育课程当中,可以提高学习能力,激发学习兴趣,从而使学习更有效率。
五、参考文献[1] 崔永春. 现代化的教育必备的教学法[J].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2004, 11(2): p105-107.[2] Fox E C, O'neal D H, Chisholm J K. 从实践教育到大学教育: 五步整体教学模式的应用[J]. 教育教学导论, 2005, 21(3):p53-59.。
五步有效教研新模式
一种引领教师专业成长的自主创新之路“五位一体”校本研究模式晋中教研室高德喜张晓刚二零零八年,晋中教育局正式提出开展有效教学活动以来,市教研室小学组经过几年的实践与自主创新的研究,目前推出的一种新型“五位一体”教研模式。
这是晋中市小学有效教学课题研究的一个新成果,是吸收了国内外一些先进的科研成果,总结了数十位优秀教师成长的经验,在此基础上提炼而成的。
五步教研模式具体是:研课—磨课—答课—引课—辩课。
“研课”(lesson study),作为一种教师专业发展的方法,它源于日本。
后来美国和加拿大的许多教师对这种方法也很感兴趣并付诸实践,现在已经发展出专门的研究组织和汇集学术信息的研究网站。
这种深受日本及西方教师欢迎的专业发展模式,以其发展性、合作性和实践性与其他模式迥然不同,值得我们比较和借鉴。
“研课”是与学生学习同步进行、真实地发生在课堂教学情境中的,有五个共同的特征:它们被其他教师观察;它们被教师共同计划,常常需要花费相当多的时间;它们集中了一个特定的教育目标;它们被记录、录音或录像,以供后来反复研究;它们被教师或其他人(如研究者)共同讨论[1]。
在晋中市很多学校的实践中,研课是基于教师自己钻研教材、课标和教参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和学生的认知特点,进行教学设计并实际操作的过程。
研课的过程必须是教师自己有想法,有思路,有方法,在这个基础上,教师本人和同年级组的老师一起研究、交流,明确教学目标,把握教学重点和难点,设计教学过程和教学评价。
比如晋中市小学数学首席教师平遥实验小学苏振希老师,2001年参加全国小学数学比赛的那节课,在校内就研究了20多次,这是典型校内的研课过程。
磨课是近年来很多学校和教师都经历过的一件事情,就是把研课的成果反复推敲试讲过程叫“磨课”。
用“磨”字,道出了其中的反复地修改斟酌和教师的大量创造。
不过,这“磨”字道出了一节成功好课的艰辛和不易。
那么磨课该磨什么?①磨目标——这节课究竟要干什么?目标不宜过于宽泛,应该符合实际。
“学—观—研—行—思五步研修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学—观—研—行—思五步研修模式的探索与实践摘要:针对农村中小学教师培训面临的问题和农村中小学教师独特的学习特征,在充分论证的基础上,构建小阶段、主题化“学—观—研—行—思”五步研修模式。
一轮“五步研修阶段”结束后,根据参训教师反馈,调整下一阶段的研修主题,再进入下一轮“五步研修阶段”。
如此循环螺旋上升,不断提高参训教师教育教学技能。
关键词:五步;研修模式;改革实践安徽省作为中部地区经济欠发达的农业大省,截止到2022年底,农村中小学教师(不含县镇)共计28.09万人,占全省中小学专任教师总数的60.5%。
作为一所举办多年的师范院校,学校清醒地认识到,必须保持教师教育的传统和优势,不断推进教师教育改革。
学校始终坚持“立足安庆,服务安徽,面向全国,为基础教育和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办学定位,不断深化与基础教育界的合作,以“实习支教置换培训”为平台,构建农村中小学教师小阶段、主题化“学—观—研—行—思”五步研修模式,在理论和实践方面做了积极地探索。
一、农村中小学教师培训面临的问题(一)农村中小学教师培训“出不来”的现状农村中小学一线教师由于编制紧缺,教学任务量繁重,一般很难有机会到高校参加培训,吸收新的教育教学理念,反思个人教学方式方法,跟从优秀一线教师实岗锻炼。
尤其置换脱产研修项目一般学习时间比较长,农村教师出来学习的机会就更少了。
还有部分学校将到中心城市接受培训当成一种“休假福利”,将一些并不是教学骨干的“关系户”派来接受培训。
这些行为都严重影响了中小学教师培训质量,特别是严重影响了培训后示范和推广工作的成效。
(二)农村中小学教师培训“大而全”的现状培训院校在设计培训方案时,往往从应然的角度去思考培训内容,很少考虑学员的实际需求,而是想当然的把所有对教师有益的内容,都通过课程形式呈现给学员,培训内容表现为多、杂、乱,没有重点,没有主题。
(三)农村中小学教师培训“不实用”的现状作为长期从事教师职前培养的高师院校,在教师职后培训方面的经验还不够丰富,不了解基础教育改革现状,缺乏基础教育工作经历的“双师型”教师,往往培训内容空洞无物、脱离实际,每每让人昏昏欲睡,较少遇到真正有价值、有针对性、能够解决实际问题的培训。
五步教学法教研活动(3篇)
第1篇一、活动背景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我国教育教学方法也在不断创新和发展。
五步教学法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以其科学性、实用性、创新性等特点,受到了广大教师和教育研究者的关注。
为了更好地推广和应用五步教学法,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我校特举办五步教学法教研活动。
二、活动目的1. 提高教师对五步教学法的认识,掌握其基本原理和操作方法。
2. 探讨五步教学法在实际教学中的应用,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3. 促进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共同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4. 推动学校教育教学改革,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三、活动时间2022年10月20日四、活动地点学校多功能厅五、活动流程1. 开场致辞主持人介绍活动背景、目的和意义,宣布活动正式开始。
2. 专家讲座邀请教育专家就五步教学法的理论、实践等方面进行深入讲解,帮助教师全面了解五步教学法。
3. 案例分析选取具有代表性的五步教学法案例,分析其成功经验和不足之处,为教师提供参考。
4. 互动研讨分组讨论,教师结合自身教学实践,探讨五步教学法在实际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5. 总结与反思总结活动成果,对五步教学法进行深入反思,为今后教育教学工作提供借鉴。
六、活动内容1. 专家讲座(1)五步教学法的理论依据(2)五步教学法的操作步骤(3)五步教学法的优势与特点(4)五步教学法在实际教学中的应用案例2. 案例分析(1)五步教学法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案例(2)五步教学法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案例(3)五步教学法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案例3. 互动研讨(1)分组讨论:如何将五步教学法融入自己的课堂教学?(2)分享经验:教师结合自身教学实践,分享五步教学法的应用心得。
4. 总结与反思(1)总结五步教学法在本次教研活动中的收获。
(2)反思五步教学法在实际教学中的应用,提出改进措施。
七、活动预期效果1. 教师对五步教学法的认识得到提高,掌握其基本原理和操作方法。
2. 教师能够将五步教学法融入自己的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用“五步研究制”扎实推进校本研究
用“五步研究制”扎实推进校本研究用“五步讨论制”扎实推动前进校本讨论"教而不研则浅,研而不教则空'。
这句话是我们数学组参与区校本讨论展现答辩环节时的最终一句话。
的确,通过区第三届数学校本教研展现活动竞赛的绽开,结合学校制定的"五步讨论制' ,我们更加深入到地感受到了"教'与"研'"共生互补'的关系。
新一轮数学课程和教学改革突出强调让同学主动经受观看、试验、归纳、类比、猜度揣测、验证等探究过程来学习几何。
但在实际课堂教学中,老师们感觉几何的教学,许多时候很难组织和指导课堂操作活动,同学理解起来比较抽象。
于是我校数学组全体老师在不断反思自己教学实践的基础上,围绕区数学讨论主题,开展了"同题异构、聚焦课堂'的校本讨论。
如杜娅莉老师执教了《体积和体积单位》;袁舒英老师执教了《平面图形的周长和面积》;罗蔚执教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熟悉》;李飞老师执教了《米的熟悉》;武陵老师执教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熟悉》和《三角形的内角和》等。
我们在这些"同题异构'的课堂教学活动中。
我们通过争论,提炼出具有共性的问题,确定了"让同学在操作探究中,提高学习几何的有效性'的主题,并本着"从问题入手,从需求动身,课题牵引,注意实效'的校本教研思路,以创建学习型教研组为抓手,深入到扎实地开展课例讨论活动。
运用课例"五步讨论法'绽开讨论,详细讨论过程如下:第一步:自行讨论,发觉问题。
校本讨论的立足点应是老师的日常教学实践,解决教学实践中的问题就应成为校本讨论的关键所在。
为此,老师们以讨论者的眼光端详自己的教学实践,在自行研读教材中发觉问题,在课堂教学中发觉问题,在听课对比中发觉问题。
4月初我校全体数学老师对所带班级的几何概念教学进行了自行讨论,发觉问题。
如:杜老师在执教的《体积和体积单位》一课中发觉通过操作,同学还是对体积单位概念的感知比较模糊,无法正确利用体积单位来度量生活中实际物品体积的大小,我们感到在本课教学环节中操作缺乏肯定的实效性。
探究五步教学法心得体会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教学方法也在不断更新和发展。
五步教学法作为一种有效的教学策略,在我国教育界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应用。
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和探索,我对五步教学法有了深刻的认识和体会。
以下是我对五步教学法的探究心得体会。
一、五步教学法的理论基础五步教学法源于美国教育学家布鲁姆的教育目标分类理论,该理论将教育目标分为认知领域、情感领域和动作技能领域。
五步教学法正是基于这一理论,将教学过程分为五个步骤,旨在培养学生的认知、情感和动作技能。
二、五步教学法的五个步骤1. 提出问题:教师通过提问或布置任务,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
2. 探究问题:学生根据教师提出的问题,自主查阅资料、分析问题,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
3. 解决问题:学生在探究过程中,运用所学知识,结合实际情况,尝试解决问题。
4. 表达交流:学生将解决问题的过程和结果进行总结,与他人分享,并接受他人的意见和建议。
5. 反思评价:教师和学生共同对教学过程和结果进行反思和评价,总结经验教训,为今后的教学提供借鉴。
三、五步教学法的实践体会1. 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五步教学法通过提出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等环节,使学生始终保持对知识的渴望和探索精神。
在实际教学中,我发现学生在五步教学法的引导下,学习兴趣明显提高,课堂参与度明显增强。
2. 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五步教学法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鼓励学生自主探究、自主解决问题。
在实际教学中,学生通过查阅资料、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等环节,逐步提高了自主学习能力。
3. 促进师生互动五步教学法中的表达交流和反思评价环节,为学生提供了展示自我、与他人交流的平台。
在这个过程中,师生之间的互动得到了加强,教师可以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为学生提供针对性的指导。
4. 提高教学效果五步教学法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在实际教学中,我发现学生的成绩和综合素质得到了明显提高。
四、五步教学法的改进建议1. 注重教学目标的设定五步教学法要求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要明确教学目标,确保教学过程围绕目标展开。
五步合作探究课堂教学模式的探索
五步合作探究课堂教学模式的探索新世纪对人的素质有了新的要求,突出了探究问题、独立思考的能力,突出了能有效与他人进行沟通交流、团结协作的意识和能力。
而我们的学生在教师以权威自居的“一言堂”教学模式下,只会教师讲我来听,教师说我来做,习惯于服从和听从,这样主体地位被剥夺了,独立思考被扼杀了,心灵自由被禁锢了,造成了我们学生的自主探索精神、合作交流意识消失殆尽。
再者我们以往学习的组织方式主要是以个体学习为主,学生总是处于个体的、竞争的学习状态之中,导致了学生自私、冷漠与狭隘,缺乏合作意识和能力。
于是走向社会后,不适应社会就可想而知了。
随着道德课堂建设的深入,我们进行了五步合作探究课堂教学模式的实践,现将实践中的收获总结如下:五步合作探究课堂教学模式实施的基本步骤:第一、根据导学提纲,自学文本“填鸭式教学”以自身的严重不足已经不适应教育的发展,自主学习已应运而生。
自主学习就是要使学生,不再被动地跟着教师走,跟着教材走,而是发挥其个体能动作用主动地、独立地、有目的地去进行学习。
自主学习不是没有目的的学习,在学习之前必须明确学习的目标,只有这样才能有的放矢,才能更有效地学习。
因此,我们有必要吸取目标教学的合理做法,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身心发展规律和新课程标准、教材的知识呈现方式从知识、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设置三维的导学提纲。
然后让学生根据导学提纲,自学文本。
第二、根据自学情况,小组讨论杨振宁博士指出,如果说在过去还有一个人独立完成诺贝尔奖项工作的话,那么,进入20世纪80年代以来,尤其是进入信息社会以来,没有人们的共同参与、相互合作,任何重大发明创造都是不可能的。
可见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是多么重要,因此,我们的教育教学必须努力创设合作学习的情景。
在这一步课堂教学中学生根据自己通过对文本的学习,主要是在小组中阐释自己对导学提纲的理解和公布探究结果,然后小组讨论每个人的成果。
第三、根据讨论结果,成果展示学生根据讨论的结果,每一小组选择一个同学,代表本组发表与每一个导学提纲较一致看法,组与组之间针对不同的见解去讨论去辩论,从而形成较合理教一致的看法。
问题导入式“五步研究法”的架构与实践
问题导入式“五步研究法”的架构与实践第一篇:问题导入式“五步研究法”的架构与实践因为研究目标、行进路径、知识背景和科研能力的不同,大学教授、科研人员做的课题研究与中小学教师做的课题研究应该有所不同,然而,基层学校的一线教师却深受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的影响,走入了经典却又繁琐的教育科研之路,耗费严重,收获甚微。
中小学教师究竟需要什么样的教育科研,这个问题到了非认真思考不可的时候了。
——题记问题导入式“五步研究法”的架构与实践【摘要】长期以来,中小学教师的教育科研特别是课题研究深受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的影响,走入经典却又繁琐的道路。
本文作者在长期的实践中,探索了一套简约而适用的‚问题导入式‘五步研究法’‛,把繁琐的科研方法简化为‚找到问题——分析原因——制定对策——付诸实践——经验总结‛,符合教师需要,深受教师欢迎。
【关键词】问题导入、五步研究法、建构、实践。
【作者】刘永和,南京市教育科学研究所所长,南京市学科教学带头人,南京市教育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南京市教育科学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兼秘书长,南京市社科院兼职研究员。
南京市教育科学研究所从2004年开始提出“个人课题”的概念以及研究方式,2005年对“个人课题”进行深入研究和充分论证,2006年正式启动“个人课题”的申报与研究,2007年第二期南京市教育科学规划“个人课题”申报4200项,申报数占全市教师的10%。
事实证明,“个人课题”受到基层学校一线教师的欢迎,特别是受到广大青年教师的热捧。
于是,“个人课题”的研究问题也就越来越突出,非解决不可。
在两年的“个人课题”研究的实践中,院所的研究模式和学校的研究模式的并行与碰撞,专家的研究方法和教师的研究方法的对峙与比较,理想的指导计划和实际的指导情况的相合与矛盾,让笔者陷入深深的思考。
于是,笔者进行了充分的调查和研究,作了详细的比较和鉴别,为“个人课题”这样的小型的甚至是微型的课题量身订做了一种研究方法,称之为“问题导入式‘五步研究法’”,并用两年的时间,边实践,边思考,边改进,已经逐渐成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重五步”教研范式构建的实践研究◇姚伟斌沈建忠校本教研就是为了改进学校的教育教学,提高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从学校的实际出发,依托学校自身的资源优势和特色进行的教育教学研究。
要实现“有效课堂”,就必须重视校本教研,而校本教研的实施可以通过落实课例研究的“二重五步”教研范式来实现。
规范教研的过程,明确追求目标,合理寻求教研成果,可以很好地促进教研活动的持续和深入,有力地提升教研组和备课组的教研能力,从而对规范全区校本教研活动起明显的推动作用。
教研之本原是教学的研究,更明确地说是课堂教学的研究。
校本教研根在实践中,只有贴近实践,根扎课堂,才能形成源头活水。
传统的教研活动,指令式或命令式的居多,教师往往是处于从属地位或配角地位。
现代的校本教研要呼唤教师教研自主意识的觉醒,变“被教研”为“主动教研”,让所有教师都成为教研活动的发起者、积极参与者、紧密合作者,激发每个教师对教学的使命感和责任感,从而达成一种价值观、使命感的利益共同体。
一、“二重五步”教研范式的“二重”体现“二重”体现之一:“同课异构”教师教学个性的二重性。
同课异构,即以内容相同的教学素材为参照,由教师个体、群体在不同的理念、智慧背景下进行的教学设计和组织。
同课异构实质是不同教师面对同一教学内容,立足各自教学经验,遵循学科规律,借助同伴帮助,筛选多种教学资源,合理构想、设计,并将构想、设计予以优化后付诸实践,从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最终优化课堂教学。
在同课异构的研究过程中,教师可以不断地更新教学理念,改善教学行为,同时形成对教材、教学对象、教学方法等独立和创造性的见解。
“同课异构”重在教师自主建构,真正体现的是教师教学个性的二重性。
“二重”体现之二:“同课再构”教学环节的二重性。
从课堂执教者来说,从第一次课堂设计到重新设计,有认识上的提升;从参与研讨的团队成员来讲,有二次课堂的观察和课后的评价,有对事物重新的认识,有对问题的重新认识和对结果的重新评价。
总体来说,如果把课前、课中、课后三个环节作为一个课堂教学循环系统的话,则充分体现了教学环节的二重性。
“二重”体现之三:课堂教学三维目标的二重性。
一是知识与能力,即每门学科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二重性。
二是过程与方法,即让学生了解学科知识形成的过程,“亲历”探究知识的过程;学会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学会学习,形成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等,体现了过程和方法的二重性。
三是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情感态度,不仅指学习兴趣、学习热情、学习动机,更是指内心体验和心灵世界的丰富;不仅指学习态度、学习责任,更是指乐观的生活态度,求实的科学态度和宽容的人生态度。
价值观,不仅强调个人价值,更强调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统一;不仅强调科学价值,更强调科学价值与人文价值的统一;不仅强调人类价值,更强调人类价值与自然价值的统一。
“二重”体现之四:教师与学生关系的二重性。
新型师生关系中,教师和学生在人格上是平等的、在交互活动中是民主的、在相处的氛围上是和谐的。
一方面,学生在与教师相互尊重、合作、信任中全面发展自己,获得成就感与生命价值的体验,获得人际关系的积极实践,逐步完成自由个性和健康人格的确立,在课堂教学中,学生的主体应该得到充分的体现;另一方面,教师通过教育教学活动,让每个学生都能感受到自主的尊严,感受到心灵成长的愉悦。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是平等中首席,既是学生学习活动中合作者,同时又是学生学习活动中的示范者,还是学生学习中的引领者。
教师发展教学反思84基础教育参考·2013/03二、“二重五步”教研范式的“五步”流程第一步:预课(课前设计)具体做法:主题设想—对话讨论—集思广益—形成预案。
第二步:观课(课堂观察)具体做法:角色定位—课堂判断—问题初现—定向思考。
第三步:议课(课后评议)具体做法:问题呈现—对话讨论—多重评价—再教设计。
第四步:再构(重构演绎)具体做法:角色定位—课堂判断—问题再现—深度思考。
第五步:延伸(课后提升)具体做法:对比研究—互动交流—问题解决—反思提炼。
预课环节中,教师在充分对话讨论的基础上确定好活动主题和内容。
执教者在集思广益的基础上,形成初步执教的方案,为进一步的议课、研课做准备。
进入课堂现场,先定位好自己的角色,观课时,对执教者的教学行为是否收到预期的效果进行判断,思考执教者实际教学行为背后的想法;思考隐藏在教学行为背后的动机和理念,对教学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初步梳理,并对此进行定向思考。
在课后评议中,参与活动的教师就实际教学中出现的问题与执教者进行对话,并展开讨论,对教学的各环节,包括教学内容的选择、教学目标的达成、教的活动和学的活动组织等在有效教学的视野下进行多重评价,从而设计出再教方案。
再次进入课堂现场,参与活动的教师需重新定位,对执教者的课堂进行再判断,对再教课堂上出现的问题和现象进行深度思考。
最后的评议环节,通过对两重课例的对比研究,互动交流,立足于解决问题,并以此为发轫,反思全过程,启迪新思想,形成新观念。
以上“五步流程”,每一步都建立在前一步的基础上,五步之间为递进关系,呈螺旋型上升趋势。
三、“二重五步”教研范式的主要特点在方法上基于课例研究。
“二重五步”教研范式以“课例”为载体,以解决教学中的实际问题为出发点和归宿点的教学研究。
它围绕如何上好一节课而展开,研究渗透或融入教学过程,贯穿在备课、设计、上课、评课等教学环节之中,活动方式以同伴成员的沟通、交流、讨论为主,以某一课例为参照,由教师个体、群体在不同的理念和不同智慧背景下所开展的集教学设计、磨课和研课于一体的群体教研方式,主要通过“同课异构”、“同课再构”、听课教师评课议课和开课教师自我反思等形式开展。
在实践上坚持以学论教。
即以学生学习的状态来讨论教师教的状态,以学生学习的方式讨论教师教的方式,以学生学习的效果来讨论教师教学的有效性。
也就是关注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表现成为课堂教学评价的主要内容,包括学生在课堂师生互动、自主学习、同伴合作中的行为表现、参与热情、情感体验和探究、思考的过程等等,即使关注教师的行为,也是关注教师如何促进学生的学习、如何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和探究的兴趣等,以评价教师课堂行为表现学生“学”的价值。
在操作上突出对话反思。
日常教研活动中我们往往看到这样的镜头:执教者无法为自己辩驳,只能唯唯点头的无奈;从名师课堂走出,教师满脸的兴奋与激动,却只有三分钟热度便烟消云散……而“二重五步”教研范式是一种基于实践反思的研讨式活动,是真正为教师搭建校本教研的平台,让教师以一个课例为载体,在研究活动中从教学策略、教学方法和组织形式等不同的角度发表自己的观点,也可以研讨教学中的困惑、存在的问题及目标的价值取向等等。
真正以不同观点的交锋,思想碰撞迸发的灵光,让讨论的气氛不断升温,目的是通过执教者与评课议课者多环节的对话及反思来逐渐完善课例,从而让教师在研讨的过程中,强化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养成反思的习惯,加强组内成员之间的合作,促进教师自主地发展。
在形式上强调同行互助。
教学研究应该是一个思想碰撞的过程,教研活动的目的不是欣赏,而是共振。
开课教师需要借助同伴帮助,筛选多种教学资源,合理构想、设计,并将构想、设计予以优化后付诸实践,立足课堂教学,优化教研机制,提高教研效益,教学反思教师发展85基础教育参考·2013/03探索不同“课例”背景下教研活动的结构与时效,寻找不同作用时机、作用手段导致效果不同的规律。
执教者与其他教师形成学习型、研究型共同体,营造平等、民主、互助、共进的学术氛围,从而形成合作互助、和舟共济的教研文化。
在效益上注重思想提升。
“二重五步”教研范式是一种具有实效的教研方式。
它由以教材教法为中心的文本教研转向以师生共同发展为中心的人本教研;由单一封闭的个人研究模式转向多维互动的群体研究模式。
“二重五步”教研范式是用不同的方式方法去解决教学中的实际问题,更关注教师思想的提升和新方法新观念的形成。
在教研过程中,教师可以不断地更新教学理念,改善教学行为,使自己对课堂教学的认识、对教学规律的把握经历“认识—实践—再认识—再实践”的认知建构过程,同时形成对教材、教学对象、教学方法等独立和创造性的见解。
在效果上突出均衡和转型。
“二重五步”教研范式使教研部门的工作职能转型。
教研部门肩负着教学研究、教学指导、教学管理、课程建设等多重任务,通过该教研范式可以整合职能,改善教研现状,既为教师教研提供基础的、先期的行动依据和理论指导,又能从鲜活的教育实践中汲取养料,形成良性循环。
同时,该教研范式还能兼顾区域及校际间存在的差距,凭借贯通的教研网络,使教研的成功经验在薄弱学校快速推广,不同学校、不同教师群体都得到体现时代特点的教研指导帮助。
四、“二重五步”教研范式的实施要素“二重五步”教研范式可以在小型团队、年级备课组、学科教研组、跨学科教研组、联片教研活动中开展。
实施“二重五步”教研范式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确定一个主题。
活动主题既可以是“自下而上”的教育教学实践中发生的真实问题,也可以是教学过程中生成的新问题;既可以是个体的发现,也可以群体的思考;可以是课堂教学中教学目标的达成,重点、难点的化解突破,反馈回授的技巧,媒体的合理使用,教学方法的策略,小组合作学习的效果等等。
对于一些重大的主题还可以适当进行分解和组合。
关注二重建构。
即执教者在初教的基础上,根据团队中其他教师的意见和本人初教的体会,集思广益,进行二度设计。
包括执教者在内的教师团队,在第一轮反思的基础上进行第二次课堂教学,然后再对二次课堂教学进行深入反思。
第一重反思重在明确教学得失,第二重反思重在拓展延伸,有所发现,进而形成新方法、新思想、新观念。
搭建三个平台。
即课堂展示平台、交流对话平台和教学反思平台。
两名或多名教师执教,其他同伴各自明确听课所重点关注的任务:导入、提问、重难点的突破、小组合作学习效果、课堂结构、媒体效益等等,统计数据与分布。
针对课例,听课教师点评,授课教师答辩,教研员或骨干教师在关键点进行专业引领,执教者及其同伴反思改进。
当然,如有必要,还可以借助录像课视频、QQ群、BBS、博客等工具搭建各种网络平台,事后可以通过网络形式互动评价并反思改进。
落实四个到位。
一是职责到位。
明确各方的职责,做好计划制定、过程调控、活动总结等工作。
二是组织到位。
做好方案制定、活动准备、成果推广等工作。
三是考核到位。
对活动的过程与质量实施监控和评价,关注各类教师在活动中的表现,并把活动评价结果与教师的绩效考评、业务进修与晋升评优等挂钩。
四是管理到位。
各校或各教研团队成立工作小组,规范活动过程,教研室对各级活动进行指导和监控。
优化五步流程。
课前设计—课堂观察—课后评议—重构演绎—课后提升,这是教研活动的惯常流程,而真正进行校本教研时可以因校制宜、因课制宜,操作的流程也可以根据需要适当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