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单元运算定律的备课

合集下载

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运算定律》大单元集体备课 全部教学设计

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运算定律》大单元集体备课 全部教学设计

三、单元整体教学思路单元结构图及课时安排课时教学设计课时本单元第1课时课题运算定律教学内容分析人教版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教科书第八册第三单元第17-18的内容,本节课是学生学过的加法计算和验算的基础上进一步探究的内容,也是以后进行简便计算的基础。

教材中采用了不完全归纳推理,安排了学生生活中熟悉的行程中问题,让学生通过比较讨论、观察、发现不同解法之间的共同特点,从而推导出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

练习中让学生体会运算定律的应用,不仅能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同时也增强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

示机会。

3.导入新课。

师:前面我们学习了加法的运算定律,而且发现在计算过程中合理使用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可以使计算变得简便。

那减法运算中会不会也存在某些规律呢?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连减的简便计算”。

(板书课题:连减的简便计算)[设计意图:简要说明教学环节、学习活动等,组织与实施意图,说明活动对目标达成和学生发展的意义,说明如何在活动中达成目标,关注课堂互动的层次与深度学生的数学学习是运用已有知识不断获取新知识的过程,而复习铺垫则能激活学生处于“休眠”状态的旧知识与经验,促进知识的迁移。

这里通过“凑整”的对口令游戏和对加法的运算定律的简单回顾,引发思考,为学生的主动发展创设空间,实现高效课堂。

]【环节二:自主活动,探究新知。

】1.在解决问题中初步理解减法性质。

(1)创设问题情境。

课件出示教科书P21例4的主题图。

师:同学们还记得那个骑自行车旅行的李叔叔吗?看,李叔叔在查阅旅游资料。

你从图上了解到什么数学信息?要我们解决什么问题?预设:我了解到李叔叔看的这本书一共有234页,他昨天看了66页,今天又看了34页。

要求的问题是李叔叔还剩多少页没看。

(2)尝试解决问题。

师:请同学们自己试着解决这个问题,然后把你的想法说给小组的同学听一听。

小组汇报:每个小组推选两人同时汇报,一人说想法,另一人在黑板上列出对应的算式。

预设:生1:从这本书的总页数里先去掉李叔叔昨天看的66页,再去掉今天看的34页,然后算出还剩多少页没看。

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七节《运算定律-复习课》集体备课 记录表

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七节《运算定律-复习课》集体备课 记录表
a÷(b×c)=a÷b÷c
针对性巩固与练习
简便计算
1、173+57+43+27
2、128-73-27
3、128-(28+63)
4、128-28+72
5、 25×32
6、 75×101
7、 1800÷25÷4
的性质
连减的性质:一个数连续减去两个数,等于从被减数里减去这两个数的和。a-b-c=a-(b+c)
反之:a-(b+c)=a-b-c
3.乘法的运算定律
乘法交换律:两个数相乘,交换两个因数的位置,积不变。a×b=b×a
乘法结合律:三个数相乘,先乘前两个数,或者先乘后两个数,积不变。(a×b)×c=a×(b×c)
乘法分配律:两个数的和与一个数相乘,可以先把它们与这个数分别相乘,再相加。a×(b+c)=a×b+a×c或者(a+b)×c=a×c+b×c
4.除法的性质
除法的性质:一个数连续除以两个数等于被除数除以这两个数的乘积。
a÷b÷c= a÷(b×c)
反之:一个数除以两个数的积,等于这个数依次除以这两个因数。
小学数学集体备课记录表
学科
数学
年级
四年级
时间
地点
主备人
参加
人员
备课主题
运算定律复习课
重点
难点
重点:五个运算定律理解和运用
难点:乘法分配律的灵活运用
重难点
突破及
措施
(主备人)
1.加法的运算定律
加法交换律:两个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a+b=b+a
加法结合律:三个数相加,先把前两个数相加,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和不变。 (a+b)+c=a+(b+c)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运算定律与简便计算》(第8课时)说课稿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运算定律与简便计算》(第8课时)说课稿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运算定律与简便计算》(第8课时)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运算定律与简便计算》第8课时,主要学习乘法分配律。

本节课的内容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加法交换律、结合律以及乘法交换律、结合律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

乘法分配律是数学中重要的运算定律之一,对于学生形成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的基本技能,以及进一步学习代数知识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运算基础,对加法、乘法的运算规律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乘法分配律的理解和应用还需要进一步的引导和培养。

此外,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能存在对运算定律的死记硬背,而缺乏对运算规律的深入理解。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理解乘法分配律的含义,并能够运用乘法分配律进行简便计算。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分析、归纳等方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合作交流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理解乘法分配律,并能够运用乘法分配律进行简便计算。

2.教学难点:学生对乘法分配律的理解和运用,特别是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如何灵活运用乘法分配律进行简便计算。

五.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教学法、小组合作学习法等,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合作交流。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实物模型、算式卡片等辅助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六.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一个实际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如何简化计算过程,从而引入乘法分配律的概念。

2.探究新知:学生通过观察、分析、归纳等方法,自主探究乘法分配律的含义和运用。

3.讲解示范:教师通过讲解和示范,帮助学生理解乘法分配律的本质,并指导学生如何运用乘法分配律进行简便计算。

4.练习巩固:学生通过自主练习和小组讨论,巩固对乘法分配律的理解和运用。

5.拓展提高:学生运用乘法分配律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和创新意识。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运算定律与简便计算》(第2课时)教案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运算定律与简便计算》(第2课时)教案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运算定律与简便计算》
(第2课时)教案
一、教学目标
1.知道“乘法的交换律”和“乘法的结合律”的概念。

2.能够进行两位数乘一位数的简便计算。

3.能够在实际问题中应用乘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

二、教学重点
1.掌握乘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的概念及运用。

2.进行两位数乘一位数的简便计算。

三、教学难点
1.灵活运用乘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解决问题。

2.进行多步计算时的策略运用。

四、教学准备
1.课件:包括乘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的讲解及例题。

2.习题册:准备练习题供学生练习。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
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学过的内容,复习乘法的基本概念和计算方法。

(二)讲解
1.介绍乘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的概念,提供简单例子进行解释。

2.讲解两位数乘一位数的简便计算方法,并进行示范操作。

(三)练习
1.让学生针对乘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做练习题。

2.给学生时间进行两位数乘一位数的简便计算练习。

(四)应用
布置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乘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解决问题。

(五)总结
总结本节课学习的重点内容,强调乘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的重要性。

六、课后作业
1.完成习题册上与本课内容相关的习题。

2.思考如何应用乘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

七、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教学方法是否能够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思考?是否能够达到教学目标?
以上是本节课的教案内容,希望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乘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并能够熟练进行简便计算。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运算定律》单元备课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运算定律》单元备课

第三单元《运算定律》单元备课四2 廖晓萍教学内容和作用本单元的内容分为两节,第一节是加法运算定律及其应用,其中包括连减中的简便计算;第二节是乘法运算定律及其应用,其中包括算法的合理选择与灵活应用。

总共也就是加法交换律、结合律,乘法交换律、结合律与分配律这五条运算定律。

本单元所学习的五条运算定律,不仅适用于整数的加法和乘法,也适用于有理数的加法和乘法。

随着数的范围的进一步扩展,在实数甚至复数的加法和乘法中,它们仍然成立。

因此,这五条运算定律在数学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教材编排特点(1)集中编排,突出整体。

本单元将运算定律的知识集中在一起加以系统编排,并且将减法中“连减的性质”与除法中“连除的性质”也渗透穿插在内,这样便于学生感悟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与区别,有利于学生通过系统学习,对四则运算中的相关运算性质有一个比较完整的认识,有利于学生构建比较完整的知识结构。

(2)结合情境,突出意义。

在运算定律的呈现过程中,教材不是仅仅给出一些数值计算的实例,让学生通过计算,发现规律,而是结合学生熟悉的问题情境,为学生理解运算定律的意义提供支持。

如加法运算定律,教材安排了李叔叔骑车旅行的场景;乘法运算定律则安排了同学们植树的问题情境。

这样便于学生依托已有的四则运算意义,理解运算定律的内涵。

同时,教材在练习中还安排了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借助解决实际问题,进一步体会和认识运算定律,理解定律内涵。

(3)体现灵活,突出思维。

以往的教材,运算定律与简便计算教学较为注重算法技巧,本单元在编排中,则有意识地改变这种倾向,着力引导学生将运算定律的学习与简便计算应用及解决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结合起来,关注方法的灵活性,注意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从而发展学生思维的灵活性,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目标1.使学生探索和理解加法交换律、结合律,乘法交换律、结合律和分配律,并能运用运算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计算。

如,128-(28+72)(这个还好,减去和可以分别减)但学生容易写成128-28+721280-(280-53)这个要注意去括号里面的减号要变号。

人教版数学四下第三单元《运算定律》单元教学设计

人教版数学四下第三单元《运算定律》单元教学设计

人教版数学四下第三单元《运算定律》单元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数学四下第三单元《运算定律》主要包括乘法分配律、乘法结合律和除法的性质三个部分。

本单元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理解并掌握运算定律,能够运用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计算。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的基本运算,对于运算定律有一定的认知基础。

但是,对于乘法分配律、乘法结合律和除法性质的理解和运用还需要进一步引导和培养。

三. 教学目标1.理解乘法分配律、乘法结合律和除法性质的含义。

2.能够运用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计算。

3.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乘法分配律的理解和运用。

2.乘法结合律的理解和运用。

3.除法性质的理解和运用。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教学法和小组合作法进行教学。

通过设置问题情境,引导学生主动探究运算定律;通过分析具体案例,让学生理解并掌握运算定律;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PPT。

2.教学案例。

3.小组合作学习资料。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PPT展示一些实际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运用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计算。

例如,妈妈买了一些苹果和橙子,一共花了50元,其中苹果每千克10元,橙子每千克5元,问妈妈买了多少千克的苹果和橙子?2.呈现(15分钟)通过PPT呈现乘法分配律、乘法结合律和除法性质的定义和公式。

引导学生初步理解运算定律的概念。

3.操练(20分钟)针对每个运算定律,给出几个具体案例,让学生分组讨论并解答。

例如,根据乘法分配律,计算以下表达式:1.25 × (4 + 3)2.12.5 × (0.2 + 0.3)根据乘法结合律,计算以下表达式:1.12 × 15 × 202.0.12 × 15 × 20根据除法性质,计算以下表达式:1.100 ÷ 25 ÷ 22.100 ÷ (25 × 2)4.巩固(10分钟)针对每个运算定律,给出几个综合问题,让学生独立解答。

(完整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运算定律》集体备课

(完整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运算定律》集体备课

(完整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运算定律》集体备课第三单元运算定律1、教学内容:本单元的主要内容是加法、乘法的交换律与结合律,乘法对于加法的分配律以及这五条运算定律的一些比较简单的运用。

二、教材分析:1、有关运算定律的知识相对集中,有利于学生形成比较完整的认知结构。

将有关运算定律的知识集中于一个单元,加以系统编排,便于学生感悟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与区别,有利于学生通过系统学习,构建比较完整的知识结构。

2、从现实的问题情境中抽象概括出运算定律,便于学生理解和应用。

本单元教材的一个鲜明特点是,不再仅仅给出一些数值计算的实例,让学生通过计算,发现规律,而是结合学生熟悉的问题情境,帮助学生体会运算定律的现实背景。

这样便于学生依托已有的知识经验,分析比较不同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引出运算定律。

同时,教材在练习中还安排了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借助解决实际问题,进一步体会和认识运算定律。

3、重视简便计算在现实生活中的灵活应用,有利于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本单元的第三小节,改变了以往简便计算以介绍算法技巧为主的倾向,着力引导学生将简便计算应用于解决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同时注意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

这对发展学生思维的灵活性,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都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三、教学目标:1、使学生经历探索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以及乘法运算定律的过程,理解并掌握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初步感知加法、乘法运算律的价值,发展应用意识。

2、使学生在学习用符号、字母表示自己发现的运算律的过程中,初步发展符号感,初步培养归纳、推理的能力,逐步提高抽象思维能力。

3、使学生在数学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进一步增强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信心,初步形成独立思考和探究问题的意识和习惯。

四、教学重难点:1、重点:使学生理解并掌握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能用字母来表示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重点突破乘法的分配律。

2、难点:使学生经历探索加法结合律和交换律的过程,发现并概括出运算律,对于乘法分配律不仅要让学生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做到熟能生巧。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运算定律》单元教学计划及教案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运算定律》单元教学计划及教案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运算定律》单元教学计划及教案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运算定律》主要内容包括乘法分配律、乘法结合律和加法结合律。

这些运算定律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四则运算,而且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加减乘除的基本运算,但对运算定律的理解和运用还不够熟练。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通过生动的实例和有趣的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和发现运算定律,从而提高他们的运算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理解和掌握乘法分配律、乘法结合律和加法结合律,能运用这些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计算。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分析、归纳等方法,培养学生发现和运用运算定律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克服困难的意志。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理解和掌握乘法分配律、乘法结合律和加法结合律。

2.难点:运用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计算,以及发现和运用运算定律的能力。

五. 教学方法1.采用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实例引入运算定律,使学生能更好地理解和运用。

2.采用发现教学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和发现运算定律,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3.采用合作学习法,鼓励学生分组讨论和交流,提高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生活实例和图片,用于导入和讲解运算定律。

2.准备练习题和测试题,用于巩固和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

3.准备黑板和粉笔,用于板书和演示。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生活实例,如购物时如何计算总价,引出乘法分配律。

让学生观察和思考,发现其中的规律。

2.呈现(10分钟)讲解乘法分配律的概念和运用。

通过多个例子,让学生理解和掌握乘法分配律。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分组进行练习,运用乘法分配律进行计算。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4.巩固(5分钟)讲解乘法结合律和加法结合律的概念和运用。

小学四年级数学《运算定律》教案

小学四年级数学《运算定律》教案

小学四年级数学《运算定律》教案教案名称:小学四年级数学《运算定律》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理解加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掌握乘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

2. 过程与方法:通过数学游戏、实例推导、小组合作等多种形式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将数学运算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乐趣。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真正理解加法和乘法运算定律的含义和作用。

2. 教学难点:能够通过实际问题应用运算定律解决问题。

三、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运用数学游戏的形式,让学生回顾之前学过的加法和乘法知识,并通过回答问题或解决问题来巩固旧知识。

2. 学习加法的交换律(10分钟)让学生思考下面的问题:“2+3= ? ,3+2= ?”,观察结果是否相同,由此引导学生发现加法的交换律:加法运算中,加数的顺序不影响运算的结果。

通过实际举例让学生感受交换律的作用,例如:“3个苹果+5个苹果=8个苹果,5个苹果+3个苹果=8个苹果,无论先加哪个数,最后结果都一样。

”3. 学习加法的结合律(15分钟)让学生思考下面的问题:“2+3+4= ? ,4+2+3= ?”,观察结果是否相同,由此引导学生发现加法的结合律:加法运算中,加数相同的几个数,可以按任意顺序相加。

通过实例让学生理解结合律的含义和作用,如:“小明用2元买了一支铅笔,之后又花3元买了一根橡皮,最后花4元买了一本书,共花费多少钱?2+3+4=9;小明又花4元买了一本书,先花了4元再花2元再花3元,还是花费多少钱?4+2+3=9。

同样的数按不同顺序相加,结果都一样。

”4. 学习乘法的交换律(10分钟)让学生思考下面的问题:“2×3= ? ,3×2= ?”,观察结果是否相同,由此引导学生发现乘法的交换律:乘法运算中,因数的顺序不影响运算的结果。

通过实际举例让学生感受交换律的作用,例如:“5个鸡蛋共有35个鸡蛋黄,那么是先分2个蛋子还是先分3个蛋子,得到的结果都是一样的。

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小学数学下册教案 人教版】

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小学数学下册教案 人教版】

备课教案教学内容第三单元运算定律课时课时一: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主备人数学教研组所在学校教材分析本单元主要从加法交换律、结合律。

使学生运用运算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运算。

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算法的意识与能力,发展思维的灵活性。

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能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引导学生探究和理解加法交换律、结合律。

能力目标能运用运算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运算。

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算法的意识与能力,发展思维的灵活性。

情感目标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能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探究和理解交换律、结合律。

教学难点熟练运用运算定律探究和理解交换律、结合律,能运用运算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运算。

教学准备教学课件、课本。

教学过程教学内容学生活动补充、总结第一课时:一、主题图引入观察主题图,根据条件提出问题(1)李叔叔今天一共骑了多少千米?(2)李叔叔三天一共骑了多少千米?等等。

引导学生观察主题图教师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板书。

二、新授练习本上用自己的方法列出综合算式,解答黑板上问题。

教师巡视,找出课堂上需要的答案,找学生板演。

学生观察第一组算式,发现特点。

引导学生观察第一组算式,总结出:40+56=56+40板书定义试着再举出几个这样的例子。

根据学生的举例,进行板书。

通过这几组算式,你们发现了什么?学生发现规律:两个加数交换位置,和不变。

这叫做加法交换律。

教师根据学生的小结,板书。

你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示出加法交换律吗?板书:a+b=b+a学生用多种形式表示。

符号表示:△+☆=☆+△引导学生观察第二组算式,总结出:(88+104+96)=88+(104+96)学生观察第二组算式,发现特点。

学生继续观察几组算式。

小组活动,出示:(69+172)+28 69+(172+28)155+(145+207)(155+145)+207通过上面的几组算式,你们发现了什么?学生总结观察到的规律。

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_____运算定律与简便计算教案

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_____运算定律与简便计算教案

第三单元运算定律与简便计算一、教学内容:加法运算定律,乘法运算定律和简便计算.二、教学目标:1,使学生经历探索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的过程,理解并掌握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初步感知加法运算律的价值,发展应用意识.2,使学生在学习用符号,字母表示自己发现的运算律的过程中,初步发展符号感,初步培养归纳,推理的能力,逐步提高抽象思维能力.3,使学生在数学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进一步增强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信心,初步形成独立思考和探究问题的意识和习惯.三、知识基础:学生在前面的数学学习中,已经接触到了反映这五条运算定律的大量例子,特别是对于加法,乘法的可交换性,可结合性,这些经验构成了学习本单元知识的认知基础.教学重点:使学生理解并掌握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能用字母来表示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教学难点:使学生经历探索加法结合律和交换律的过程,发现并概括出运算律.四、教学重,难点:能运用运算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运算.五、采取的措施:1,有关运算定律的知识相对集中,有利于学生形成比较完整的认知结构.2,从现实的问题情境中抽象概括出运算定律,便于学生理解和应用.3,重视简便计算在现实生活中的灵活应用,有利于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第一课时加法交换律教学内容:书第27-28页例1及练习五1-3题,教参第53-54页。

教学目标1. 通过尝试解决实际问题,观察、比较,发现并概括加法交换律。

2. 初步学习用加法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计算,并用来解决实际问题。

3.进一步培养观察、概括和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通过尝试解决实际问题,观察、比较,发现并概括加法交换律;2. 教学难点:初步学习用加法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计算,并用来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主题图教学时间:学情分析:教学过程:(一)基础训练【口算】48+36=75-29=21×3=52÷6=88÷4=60+70=150-90=4000÷5=3000+140=60×8×0=【解答题】(只列式不计算)学校里原有77棵梨树,12棵杏树,又栽了23棵桃树。

第三单元《运算定律》大单元(教学设计)

第三单元《运算定律》大单元(教学设计)
(4)除法性质的运用:在连续除法运算中,如何运用除法性质进行简化。
难点举例:将a ÷ b ÷ c转化为a ÷ (b × c)的形式,并进行计算。
(5)混合运算顺序的掌握:在解决四则混合运算问题时,如何正确把握运算顺序。
难点举例:解决类似a + b × c ÷ d这样的复杂计算问题,确保运算顺序正确。
第三单元《运算定律》律》是三年级数学的第三单元,本章节主要围绕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的运算定律展开,具体内容包括:
1.加法运算定律:重点讲解加法交换律、加法结合律,使学生能够灵活运用这些定律进行简算。
2.减法运算定律:介绍减法的性质,引导学生掌握减法的运算规律。
在实践活动方面,我觉得计算游戏的设置很受学生们的欢迎,他们参与度很高。但在操作过程中,有些学生过于关注游戏过程,而忽略了运算定律的运用。针对这一问题,我会在下次活动中,适时提醒学生们关注游戏背后的运算原理,引导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运算定律。
在接下来的教学中,我会针对本次教学反思的内容进行调整和改进,力求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运算定律,提高数学素养。同时,我也会继续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不断优化教学方法和策略,以期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3.乘法运算定律:包括乘法交换律、乘法结合律和乘法分配律,让学生熟练运用这些定律进行简便计算。
4.除法运算定律:讲解除法的性质,帮助学生掌握除法的运算规律。
5.混合运算:教授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让学生能够在复杂的计算中正确运用运算定律。
本章节的教学设计将紧扣教材内容,以实用性为导向,帮助学生熟练掌握运算定律,提高计算速度和准确度。
(2)减法性质的灵活运用:在减法计算中,如何将减法性质应用于简化计算。
难点举例:将a - b - c转化为a - (b + c)的形式,并进行计算。

数学四年级下《运算定律》教案

数学四年级下《运算定律》教案

数学四年级下《运算定律》教案教学目标:1.学生能够理解并掌握加法交换律、结合律和乘法交换律、结合律、分配律的基本概念。

2.学生能够在实际运算中运用这些定律,简化计算。

3.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数学应用能力,提高对数学的兴趣。

教学内容:1.加法交换律、结合律和乘法交换律、结合律、分配律的定义和特点。

2.定律的实际应用和计算例子。

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理解并掌握加法交换律、结合律和乘法交换律、结合律、分配律的基本概念。

•难点:在实际运算中运用这些定律,并能够正确判断运算结果的正确性。

教具和多媒体资源:1.黑板2.投影仪3.教学软件:数学计算器或相关的教学APP。

教学方法:1.激活学生的前知:通过回顾之前学过的加法和乘法知识,激活学生的前知。

2.教学策略:采用讲解、示范、实例演示和小组讨论相结合的方法进行教学。

3.学生活动:组织学生进行练习、小组讨论和实际问题的解决。

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日常生活中的例子导入,如购物时计算找零、计算时间等,引出加法和乘法运算的定律。

2.讲授新课:详细讲解加法交换律、结合律和乘法交换律、结合律、分配律的定义和特点。

通过实例进行说明,让学生更好地理解。

3.巩固练习:给出一些练习题,让学生自己进行计算,然后小组讨论答案,最后由教师进行点评和纠正。

通过反复练习,让学生掌握定律的应用。

4.归纳小结:总结本节课学到的知识,强调定律的重要性和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5.布置作业:布置相关练习题,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

同时,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在实际问题中更好地运用这些定律。

6.评价与反馈:通过课堂练习和小组讨论的表现,评价学生对运算定律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针对学生的表现,给予及时的反馈和指导,帮助他们更好地掌握定律。

7.教师自我反思:对本节课的教学过程进行反思,总结教学经验,思考如何改进教学方法和提高教学效果。

同时,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为后续的教学做好准备。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运算定律与简便计算》(第1课时)教案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运算定律与简便计算》(第1课时)教案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运算定律与简便计算》(第1课时)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掌握加法换序律和乘法交换律的概念及应用方法。

–能够在日常生活中灵活运用加法换序律和乘法交换律进行简便计算。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观察、总结、归纳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逻辑和操作技巧。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了解数学是一门实用的学科,培养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加法换序律和乘法交换律的概念及运用。

–灵活应用加法换序律和乘法交换律进行简便计算。

2.教学难点–综合运用加法换序律和乘法交换律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准备1.教材:《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材第三单元。

2.教具:小黑板、彩色粉笔、课件等。

3.教学环境:整洁、安静的教室。

四、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通过口算练习,复习上节课所学内容,引导学生回顾加法和乘法的基本运算方法,为本节课的主题做铺垫。

二、新课讲解1.引入新知识:介绍加法换序律和乘法交换律的概念,通过实例让学生初步理解这两个定律的作用及意义。

2.示范运算:在小黑板上演示几个简单的运算例题,引导学生熟悉运用加法换序律和乘法交换律的方法。

3.练习巩固:让学生自主完成几道练习题,检验他们对于加法换序律和乘法交换律的掌握程度。

三、课堂互动•开展小组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他们分享在日常生活中运用加法换序律和乘法交换律的经验和方法。

•学生展示:请一些学生到黑板前展示自己解题的思路,鼓励他们展示自己的解题技巧。

四、作业布置•布置当堂作业:让学生完成本节课留给的作业,巩固加法换序律和乘法交换律的应用。

五、教学反思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注意到学生在理解加法换序律和乘法交换律时存在一定困难,部分学生在运用定律解决问题时还有些犹豫。

下节课我将通过更多的实例练习和生活应用来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这两条定律的应用方法。

同时,我也会根据学生的学习状态和表现及时调整教学策略,使教学效果更加显著。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3运算定律《乘法分配律》教案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3运算定律《乘法分配律》教案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3运算定律《乘法分配律》教案一、教学目标1.理解和掌握乘法分配律的基本概念;2.运用乘法分配律解决实际问题;3.发现乘法分配律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二、教学准备1.教材: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2.教具:小黑板、彩色粉笔、练习册;3.教师准备好相关教学案例和练习题。

三、教学过程1. 导入环节1.教师简要介绍乘法分配律的概念,并引出本节课的话题;2.让学生回顾乘法的基本运算规则。

2. 讲解乘法分配律1.通过例题和练习,向学生解释什么是乘法分配律;2.解释乘法分配律的具体应用,让学生理解其重要性;3.请学生举一些实际例子,说明乘法分配律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3. 练习1.布置练习题,让学生独立或小组完成;2.督促学生认真思考和应用乘法分配律,解答练习题。

4. 拓展应用1.让学生动手尝试不同的问题,运用乘法分配律解决;2.提出挑战性问题,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学习兴趣。

5. 总结1.审查学生完成的练习题;2.强调乘法分配律的重要性;3.结合讨论,让学生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

四、课后作业1.完成练习册上相关练习;2.思考并总结乘法分配律的应用场景;3.准备下节课的知识预习。

五、反思与改进1.教学过程中是否能够引导学生充分思考;2.学生对于乘法分配律的理解程度;3.下次课如何更好地引导学生掌握乘法分配律。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应当能够掌握乘法分配律的基本概念并能够灵活运用,同时能够将所学内容在解决实际问题中应用。

希望学生能够在日常生活中发现乘法分配律的应用,进一步加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小学四年级数学第三单元《运算定律

小学四年级数学第三单元《运算定律

小学四年级数学第三单元《运算定律》备课教学教案三篇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发现并掌握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学会用字母表示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

在教学过程让学生感受简便计算的乐趣,培养学习数学的积极情感。

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小学四年级数学第三单元《运算定律》备课教学教案三篇,希望能帮助到大家!第1 课时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一、教学内容: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P17——P18二、教学目标:1、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发现并掌握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学会用字母表示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

2、在探索运算律的过程中,发展分析、比较、抽象、概括能力,培养学生的符号感。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概括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重点:发现并掌握加法交换律、结合律。

难点:由具体上升到抽象,概括出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

四、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五、教学过程(一)导入新授1、出示教材第17 页情境图。

师:在我们班里,有多少同学会骑自行车?你最远骑到什么地方?师生交流后,课件出示李叔叔骑车旅行的场景:骑车是一项有益健康的运动,你看,这位李叔叔正在骑车旅行呢!2、获取信息。

师:从中你知道了哪些数学信息?(学生回答)3、师小结信息,引出课题: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

(二)探索发现第一环节探索加法交换律1、课件继续出示:李叔叔今天上午骑了40km,下午骑了56km,—共骑了多少千米?”学生口头列式,教师板书出示:40+56=96(千米) 56+40=96(千米)你能用等号把这两道算式写成一个等式吗? 40+56=56+40 你还能再写出几个这样的等式吗?学生独自写出几个这样的等式,并在小组内交流各自写出的等式,互相检验写出的等式是否符合要求。

2、观察写出的这些算式,你有什么发现?并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示出来。

全班交流。

从这些算式可以发现:两个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

可以用符号来表示:△ +☆ =☆ +△;可以用文字来表示:甲数十乙数=乙数十甲数。

最新人教部编版六年级上册数学第三单元单元备课

最新人教部编版六年级上册数学第三单元单元备课

最新人教部编版六年级上册数学第三单元单元备课一、教材分析本单元主要教授有关数学的概念和运算,包括整数的加法、减法以及运算规律等内容。

通过本单元的研究,学生将能够熟练掌握基本的数学运算技巧,并能在实际生活中运用这些技巧解决问题。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加法和减法的基本概念和运算规则;2. 能够在解决问题中灵活地运用加法和减法;3. 掌握整数加法和减法的运算技巧;4.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重点1. 整数加法和减法的运算规则;2. 运用加法和减法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难点1. 复杂的加法和减法问题的解决;2. 需要学生综合运用运算规律和思维方法解决问题。

五、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和教材;2. 板书工具和教具;3. 练题和题册。

六、教学步骤第一步:导入通过一道有趣的数学问题引入本节课的内容,让学生主动思考、积极参与。

第二步:概念讲解根据教材内容,结合图示和实例,讲解加法和减法的基本概念和运算规则。

解释运算规律,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

第三步:示范演示通过示范演示一系列简单的加法和减法运算,帮助学生熟悉运算过程和技巧,培养他们的计算能力。

第四步:练巩固提供一些练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并进行互相批改和讨论。

帮助他们巩固所学的知识和技能。

第五步:拓展应用通过一些拓展应用题,引导学生将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中,并进行思考和讨论。

第六步:课堂总结通过简要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强化学生对加法和减法的理解和掌握。

七、教学评价通过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和参与度,以及练题的完成情况,进行教学评价。

通过评价结果,及时调整教学策略,确保每个学生的研究效果。

八、教学延伸为了巩固学生对加法和减法的掌握,可以提供更多的练题,并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运用数学技巧解决问题。

九、教学反思通过对本节课的教学反思,总结教学中的亮点和不足之处,为下一次的教学改进提供参考。

同时,及时反馈学生的学习情况,帮助他们提高学习效果。

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乘法运算定律(二)》简案

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乘法运算定律(二)》简案


发现
问题
课堂上首先继续从主题图引入,引出新的问题“一共有多少名同学参加了这次植树活动?”自主解决这个问题,然后比较两种算法,结果相同,可以用等号连接,从而概括出乘法分配律。接着让学生自己用字母表示这个规律。最后用判断的习题形式巩固这个规律。培养学生数学发现和数学交流的能力;通过巩固练习,培养计算能力和发散思维能力。
课时标题
第(三)单元乘法运算定律(二)






基础
知识
探究和理解乘法分配律。能运用运算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运算。
基本
技能
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算法的意识与能力,发展思维的灵活性。
基本
思想
通过小组合作和讨论交流发现运算定律的过程,渗透集合思想、符号表示思想、归纳思想、代换思想等。
基本
经验
活动
在研究交流的过程中积累思考的经验、操作的经验和和小组合作探究的经验。
提出
问题
分析
问题
解决
问题
情感
态度
在合作探究发现数学规律过程中,培养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激发数学学习的热情。
通过实际问题的探讨,体会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广泛联系,培养数学应用意识。
使学生感悟到数学知识内在联系的逻辑美,提高审美意识。
小学“略备”课时用表(数学)

人教版数学四下第三单元《运算定律》单元教案

人教版数学四下第三单元《运算定律》单元教案

人教版数学四下第三单元《运算定律》单元教案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运算定律》主要包括乘法交换律、乘法结合律和除法的运算性质。

这些内容是学生进一步学习分数、小数和方程等知识的基础,对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运算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加减法的运算定律,对于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有一定的了解,但可能没有深入理解其内涵和应用。

除法的运算性质对于学生来说是一个新的内容,需要通过实例和练习来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和掌握乘法交换律、乘法结合律和除法的运算性质。

2.培养学生运用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计算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乘法交换律、乘法结合律和除法的运算性质的理解和运用。

2.运用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计算的方法和技巧。

五. 教学方法1.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通过探究和发现来理解和掌握运算定律。

2.使用实例和练习,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运用运算定律,巩固所学知识。

3.分组讨论和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材和教案。

2.课件和教学素材。

3.分组讨论的道具和材料。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实际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运用运算定律来解决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

2.呈现(10分钟)介绍乘法交换律、乘法结合律和除法的运算性质,并通过实例和图示来解释和展示这些运算定律的应用。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练习,运用运算定律进行计算,教师巡回指导,及时纠正错误并给予鼓励。

4.巩固(10分钟)学生独立完成一些相关的练习题,检验自己对于运算定律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教师选取一些学生的作业进行点评和讲解。

5.拓展(10分钟)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运用运算定律来解决一些更复杂的问题,例如分数的运算和方程的求解等。

6.小结(5分钟)教师和学生一起总结本节课所学的内容,强调运算定律的重要性和应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单元运算定律和简便计算 ( 单元备课)一、教学内容:加法运算定律、乘法运算定律和简便计算。

二、教学目标:1、使学生经历探索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的过程,理解并掌握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初步感知加法运算律的价值,发展应用意识。

2、使学生在学习用符号、字母表示自己发现的运算律的过程中,初步发展符号感,初步培养归纳、推理的能力,逐步提高抽象思维能力。

3、使学生在数学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进一步增强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信心,初步形成独立思考和探究问题的意识和习惯。

三、教学理念:学生在前面的数学学习中,已经接触到了反映这五条运算定律的大量例子,特别是对于加法、乘法的可交换性、可结合性,这些经验构成了学习本单元知识的认知基础。

因此有许多地方放手让学生自己去探索去发现,这样便于开拓学生的思维。

四、教学重点:使学生理解并掌握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能用字母来表示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

能运用运算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运算。

五、教学难点:使学生经历探索加法结合律和交换律的过程,发现并概括出运算律。

六、教学措施:1、有关运算定律的知识相对集中,有利于学生形成比较完整的认知结构。

2、从现实的问题情境中抽象概括出运算定律,便于学生理解和应用。

3、重视简便计算在现实生活中的灵活应用,有利于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七、课时安排:十课时第一课时: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圈头小学:陈玉文教学内容:教科书第27-29页的例题1和例题2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通过学习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加法交换律、结合律。

(2)让学生学会用符号和字母来表示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

(3)能运用这两个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运算。

2、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比较、归纳的方法,来进行教学。

(2)能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算法,发展思维的灵活性。

(3)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抽象概括的能力,引导学生由感性认识上升到一定的理性认识。

(2)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理解和掌握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教学难点:对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的熟练应用。

教师教法:引导法学生学法:讨论法课的类型:新授课教学过程:一、复习:(5分钟)1、口算:37+22 12+41 28+87 0+456回顾:在小学阶段,我们学过加法、减法、乘法、除法这些运算。

这些口算题是什么运算?(加法运算)在加法算式37+22=59中37、22、59分别叫什么?(加数、加数、和)(复习做铺垫,要学生回忆有关加法的一些知识)二、创设情景引出例题:(5分钟)谈话引入:同学们你们喜欢运动吗?课余时间喜欢哪些运动:李叔叔很喜欢骑自行车这项运动,他准备骑车进行外出旅行。

你们看他向我们介绍了一些数据,打开书翻到27页,看看书中的情景图。

观察主题图,从中你可以得到哪些数学信息?可以提出什么数学问题?(1)李叔叔今天一共骑了多少千米?那么这道题该怎样列式呢?有几种不同的列式?请两名同学到上面板书。

40+56=96(千米)56+40=96(千米)(设计理念):因为这课要解决的是加法交换律,因此引入时让学生放手去做,教师不做指导。

三、探究新知:(1)观察:这两个算式有什么联系?(结果都相同,所以我们可以写成:40+56=56+40)(2)提问:你还能再举几个这样的例子吗?(学生举例,教师板书:37+45=45+37 25+49=49+25……)(3)观察:每组算式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数一样,结果一样;数的位置不一样)(4)找规律:同学们通过你们观察到的相同点和不同点以及举得这些例子,你能找出什么规律来吗?用你的话来向同学们说一说。

(5分钟)小结:两个数相加,交换两个加数的位置,他们的和不变。

这就是加法交换律。

两个加数交换位置和不变(板书)这也是我们这一课讲的一个知识点:加法交换律(题目板书)(5)思维拓展:有的同学觉得数学应该简洁,而用文字表达加法交换律比较麻烦,那么怎样表示既简单又清楚呢?能不能用你喜欢的符号或图案来表达这个运算定律,有没有试一试的(这样可以开拓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对知识有更广阔的了解,不局限于一个方面)方法一:甲数+乙数=乙数+甲数方法二:a+b=b+a方法三:△+☆=☆+△练习:我们学会了加法交换律就应该运用,现在做28也做一做。

你根据什么填写的(加法交换律)谈话激起学生兴趣一个知识的点掌握了,有没有信心再学习一个知识点呢?(用语言激起学生的兴趣)(1)看书中29页的例2(10分钟)读懂题意了吗,放手让学生自己理解题意,列式,解答。

板书算式88+104+96=192+96=288(千米)鼓励学生不同的解法。

找到另一种解法:88+(104+96)=88+200=288(千米)(2)比较:这两种解法的结果是否相同?(相同)既然相同我们可以把他们写成一个式子:(88+104)+96 = 88+(104+96)比较:相同点和不同点(相同点:数一样,数的位置一样,不同点:第一个式子前俩个数加括号,而第二个式子后两个数加括号)(3)举一反三:再观察几组式子62+(45+85)(69+172)+28 155+(145+207)(155+145)+207提问:每组中两个算式有什么关系?(相等)(4)归纳规律:这三组中,每一个式子有几个加数?(3个加数)这三组中,左边的运算顺序与右边的运算顺序有什么不同?和怎样?(5分钟)谁能有自己的话说一说你发现的规律?(三个数相加先把前两个数相加,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和不变,这叫做加法结合律。

(板书)(5)谁会用符合来表示:符号表示:(△+☆)+○=△+(☆+○)(a+b)+c=a+(b+c)(板书)四、巩固练习:以前我们在哪里用到过加法交换律?(在做加法验算时)在哪里用到过加法结合律呢?6+9=5+(1=9)也就是“凑十法”时,(对)这说明知识是融会贯通的在不知不觉中我们已经运用了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

(5分钟)接下来我们做一些练习题:下黑板出示连线题。

重点说最后一题,既用了加法交换律又用了加法结合律。

五、课堂小结(5分钟)今天这节课你们都有什么收获?你能把这些知识运用于以后的学习中吗?板书设计: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40+56=96 (千米)88+104+9656+40=96 (千米)=192+9640+56=56+40 =288(千米)37+45=45+37 88+(104+96)25+49=49+25 =88+200两个加数交换位置和不变,=288(千米)这叫做加法交换律。

(88+104)+96= 88+(104+96)a+b=b+a 三个数相加,先把前两个数相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和不变。

这叫做加法结合律。

(a+b)+c=a+(b+c)、第二课时加法运算定律的运用圈头小学:陈玉文教学内容:教科书第30页例3,“做一做”及练习五的5—7题。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使学生巩固加法交换律、结合律,能够应用运用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进行简便计算。

过程与方法:(1)通过对知识的实际运用来巩固简便计算的应用。

(2)发展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3)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让学生快乐的学习数学(2)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和推理能力教学重点:能运用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进行简便计算。

教学难点:熟练运用加法运算定律教师教法:引导法学生学法:合作法、讨论法课的类型:新授课教具准备:小黑板教学过程:(一)复习(小黑板出示练习题)1、问:什么是加法交换律?什么是加法结合律?用字母表示这两个运算定律。

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有什么区别?(设计意图:提出此问题意在强调二者之间的特点,加法交换律改变的是数的位置,而结合律改变的是运算顺序。

结合律的重要标志是小括号)2、根据运算定律填空:217+348+152=217+( + )(25+68)+32=25+( + )47+56+44=56+( + )通过填空你发现了什么?(后一个计算简单)那么学习了加法运算定律有什么用途呢?(可以使计算简单。

)这一课我们就来学习“加法运算定律的运用”(板书)3、谈话:首先我们应该了解一下什么叫加法运算定律?也就是在运算中,有一种什么变,什么不变的规律,我们把它称作运算定律。

例如:加法交换律中数的位置变了,结果没变。

加法结合律中运算顺序变了,结果没变,所以一个叫加法交换律,一个叫加法结合律。

他们统称为加法运算定律。

(设计意图:这段谈话可以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开阔学生思路、引起学生兴趣,对教学新知可以起到引领的作用。

)我们又知道了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的一些知识,这一课我们就来运用它让一些加法计算简便。

(二)探究新知谈话导入新知:1、同学们,前面我们已经知道李叔叔骑车旅行一个星期,前三天的路程已经求出来了,那么后四天的有什么内容呢?我们一起来看书中的情境图。

看书指名学生叙述。

找出里面的数学信息,请同学们列式。

2、交流算法,随机板书。

学生汇报自己的算法。

115+132+118+85=115+85+132+118=(115+85)+(132+118)学生如果出现: 115+132+118+85 115+132+118+85=(115+85)+(132+118) =200+250教师都应该给与肯定。

提问:为什么要改变加数的位置和连加的顺序,根据是什么?学生可能回答:根据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计算比较简便。

通过学生的汇报,教师做一总结。

这道算式有什么特点呢?首先我们要先观察,看看它里面的数有什么特点。

板书“先观察”。

通过观察我们发现有的数加在一起可以凑成整十数或整百数;板书“凑整法”。

接下来就想用什么运算定律可以把它们凑在一起呢?(对,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板书“想定律”。

当用加法交换律时一定要注意“交换法符号走”,因为算式里面的数和符号是一个整体,不能分开,同学们一定要记住这一点,交换的目的是为了让他们结合,而结合律的标志是什么呢?(加括号),做到这也就水到渠成了,我们就可以用口算计算了。

能用口算的就用口算,这也是对我们能力的一种提高。

但算出结果就没事了吗?(不是,为了保证我们万无一失,我们最后应该验算。

而我们此题的做法是用了简便运算,特别是加法结合律的运用,它改变了此题的运算顺序,因此我们应该按照顺序去验算。

板书“顺验算”。

到此我们的任务才算完成。

说明:当某些加数可以凑成整百或整十数时,运用加法运算定律,可以使连加计算简便。

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有时分开用而有时也可以和在一起用。

(设计意图:虽然大部分学生会运用加法运算定律做题,但他们刚刚接触这个知识点,对这类题的思路不是很明显,因此在学生模糊认识的基础上,老师再加以把此题的思路理清疏通,这样学生印象会很深,而且掌握也很牢固。

)再次强调简便题一些值得注意的地方。

解释疑问:有的学生会说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是两个数和三个数,怎么它是四个数,也能用用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呢?其实几个数都没有关系,只要能使计算简便就可以用这些运算定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