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语言信息结构视角重新认识_把_字句_陆俭明

合集下载

构式语块句法分析法和教学法(陆俭明)

构式语块句法分析法和教学法(陆俭明)

“构式—语块”句法分析法和教学法*苏丹洁陆俭明中山大学国际汉语学院北京大学汉语语言学研究中心/中文系提要本文就汉语语法研究与教学提出三个观点:第一,语法研究、语法教学不能囿于“主—谓—宾”“施—动—受”这一传统的句法研究和教学思路。

第二,在语法研究中要树立“从认知角度去认识语言共性和个性”这一观念。

第三,“构式—语块”分析法和教学法是一种新的补充性的句法研究与教学的理论和方法。

这一方法建立在人类认知和语言的共性基础之上,在分析和教授一些汉语句式方面,优于传统的思路。

文章对上述观点与方法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进行了论述。

关键词认知共性语言共性构式语法“构式—语块”理论语法研究与教学一传统的语法分析思路在第二语言教学中遇到的问题目前的语法理论,不管是形式派、认知派还是功能派,基本上都是从古希腊语言学传统发展而来的,只是每一流派的研究角度、所用术语、所要达到的期望值不同而已。

它们在对句子结构的描写上,都离不开这样一种思路———句法上的“主—谓—宾”(主语—谓语—宾语)、语义上的“施—动—受”(施事—动作—受事),但这一思路难以涵盖、解释一切句法结构。

我们看到,当前发展迅速的应用语言学对其提出了不小的挑战。

请看下面两个例子。

1.1存在句第二语言教学中的问题现代汉语里有一种存在句,其格式是:处所成分+动词+着+名词语①。

或码化为:NPL +V +着+NP 。

例如:A 组:(1)门口站着三个孩子。

B 组:(5)墙上挂着两幅地图。

(2)教室里坐着许多学生。

(6)花瓶里插着一束玫瑰花。

(3)床上躺着一个病人。

(7)门上贴着一副对联。

(4)桌子底下趴着一条小狗。

(8)柱子上刻着一个“忍”字。

755*①本文初稿曾在北京语言大学对外汉语研究中心与杭州师范大学联合举办的“汉语国际教育‘三教’问题学术研讨会———第六届对外汉语国际学术研讨会”(杭州2009.10)上宣读,与会学者提出了不少宝贵的意见,《世界汉语教学》匿名审稿专家也给予了许多中肯的修改意见,在此一并致谢!本次发表对初稿作了较大的改动,本文错谬之处是作者的责任。

陆俭明_对“NP+的+VP”结构的重新认识

陆俭明_对“NP+的+VP”结构的重新认识

3
与 L.Bloomfield 向心结构理论之间的矛盾,就都没有了。

按上述认识,现代汉语里主谓结构跟结构助词“的”构成的名词性“的”字结
构可以有两种类型:
甲类:结构助词“的”字附在主谓词组的后边,如“妈妈买的”、“张三写的”
和“叶子宽的”、“个儿高的”等;
乙类:结构助词“的”字插在主谓词组的主语和谓语的中间,如“春天的到来”、
“她的走”和“长城的伟大”、“柠檬的酸”等。
从语法上看,这两类“的”字结构,都是由主谓结构跟结构助词“的”构成的,
都是名词性的;从表述功能看,它们都表示指称。但是,它们在语法功能、表述功
能等方面都有重要的区别:
(a)从语法上看,甲类“的”字结构除了作主语、宾语外,还可以作定语、
中心语、谓语等。以“妈妈买的”和“叶子宽的”为例,请看实例:
传统的看法
现在的看法
整个结构性质
名词性

词性
内部结构关系
偏正结构
“的”
字结构
结构的中心词
动词或形容词
“的”
显然,按传统认识来分析“这本书的出版”、“春天的到来”、“她的走”和“长 城的伟大”、“柠檬的酸”这样一类结构所存在的两个矛盾:(1)整个结构性质(名 词性)与作中心语的词语的性质(动词性或形容词性)之间的矛盾,(2)这类结构
五 我们曾用上述分析与观点给外国留学生讲解“这本书的出版”、“春天的到来”、 “她的走”和“长城的伟大”、“柠檬的酸”这样一类结构,效果相当好。因此,本
5
文所得结论对于对外汉语教学中有关结构助词“的”的教学,将会有一定的参考价 值。
对“NP+的+VP”结构的重新认识à
A New Approach to Analysis on Chinese "NP 的 VP" construction

第十三届全国语言学暑期高级讲习班-构式语法理论有待深究的几个问题-陆俭明

第十三届全国语言学暑期高级讲习班-构式语法理论有待深究的几个问题-陆俭明

目前国内外对构式的理 解主要源于 Goldberg 下面 两段话——
第一段话
C is a CONSTRUCTION iffdef C is a form-meaning pair <Fi, Si> such that some aspect of Fi or some aspect of Si is not strictly predictable from C‘s component parts or from some other previously established constructions.( Goldberg 1995)
该怎么认识?
许多人,包括 Goldberg 本人 在内,将第一层意思看作构式首 要的本质特点,其实这是一种错 误的认识。为什么?
该怎么认识? 须知,形式和意义配对,这是 任何事物的共同性质,而非构式 的特性。
由于Goldberg太看重第一 层意思,以致Goldberg(2003, 2006)将语素、词等都视为构 式。其结果:
Kim took the rose into the house. [Caused motion致使]
Rachel took the wall down. [Resultative结果]
21
测试结果,受试者所得 的答案相同:大部分人都 按构式分类,而不是按动 词分类。(董艳萍、梁君英2002)
22
第一,造成构式的形式不同 质。试想: 语素层面的构式形式是什么? 句法层面的构式形式是什么?
第二,语素的音和义的关系 不是组合关系,而只是一种表 征关系,或者说是一种象征关 系。语素里不存在组成成分。
第三,这与Goldberg(1995)第 三章 3.1 所强调的“最大经济性原 则”相矛盾,也与她所完全接受 的 Haiman(1985)的意见,即 认为“不同构式的数量应尽可能 最小化”的观点,是相矛盾的。

重视语言信息结构研究开拓语言研究的新视野_陆俭明

重视语言信息结构研究开拓语言研究的新视野_陆俭明

当代修辞学2017年第4期(总202期)重视语言信息结构研究开拓语言研究的新视野*陆俭明(北京大学中国语言学研究中心/中文系,北京100871)提要“摆脱印欧语的干扰,用朴素的眼光看汉语”是上个世纪80年代初朱德熙先生发出的关—于汉语语法研究的呼吁,学界纷纷响应,走出了种种探索的路子。

本文亦尝试探索一种新的视角——从汉语语言信息结构切入来分析汉语语法。

文章提出要重新认识语言的功能和语言的本体性质。

文章认为,语言最本质的功能是传递信息;语言本身则是一个声音和意义相结合的具有层级性的复杂符号系统。

而之所以如此,正是由“传递信息”这一语言最本质的功能决定的。

文章简要说明句子所传递的信息不等于句子的意义本身,并扼要介绍了国内外对语言信息结构的研究,重点解析了句子结构和句子信息结构之间的关系,说明了研究的实际效应。

文章最后指出,本文仅为引玉之砖,竭诚希望众多学者投身到这一研究中来。

关键词语言信息结构句子信息结构语言的本质功能语法研究修辞研究一、从朱德熙先生的呼吁说起上个世纪80年代初,朱德熙先生发出了“摆脱印欧语的干扰,用朴素的眼光看汉语”的呼吁(朱德熙1984)。

朱先生是基于什么问题发出这一呼吁的呢?我们知道,在我国,汉语语法的系统研究始于1898年问世的马建忠的《马氏文通》,现代汉语语法的系统研究始于1924年出版的黎锦熙先生的《新著国语文法》。

这两部汉语语法著作的共同点,一是模仿印欧语语法;二是运用印欧语语法学的理论方法。

在汉语语法研究的草创时期,这样做不仅无可非议,而且应值得肯定,再说他们也都注意到了一些汉语语法的特点。

从那时起,我国的汉语语法研究基本上是在印欧语语法学思想的指导下逐步向前推进的。

*本文部分内容曾先后在日本大阪产业大学(2016年9月)、澳门大学(2017年4月)举行的相关学术研讨会上发表;曾应邀在西南大学外语学院(2017年4月)、四川外国语大学外语学院(2017年4月)报告过。

试论陆俭明语言研究方法

试论陆俭明语言研究方法

试论陆俭明语言研究方法摘要:本文以现代汉语语言研究有重大影响的语言学家陆俭明的主要著作与研究成果为纲,在整理与归纳其重要思想的基础上,通过对作品研读讨论,总结得出陆俭明先生在语音、词汇及语法三大方面的语言研究方法,即理论创新法、比较分析法、意形互证法,并将其给予完整的阐述和描写,同时对与语言学相关学科方法的难点进行分析与解释,最后在此过程中提出自己的问题和见解。

关键词:陆俭明;语言研究;方法引言陆俭明教授是中国著名现代语言学家,从事汉语语言学习、教学及研究已逾六十五载。

出生于1935年,江苏吴县人。

幼年贫寒度日,节衣缩食求学,新中国的诞生带来了曙光,祖国建设的需要与组织分配的原则使他选择了中文道路,从此开始走上了学习研究汉语的道路。

1960年于北京大学中文系汉语专业毕业。

曾任世界汉语教学学会会长、国际中国语言学学会会长、中国语言学会副会长、北京大学汉语语言学研究中心主任、北京大学文科学术委员会委员,北京大学人文学院学术委员会委员、新加坡教育部课程发展署华文顾问。

现任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代汉语研究专家,兼任国家语委咨询委员会委员以及北京语言大学、北京师范大学、武汉大学、香港中文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等十七所高校的兼职教授。

20世纪以来,世界语言学理论繁荣成势,更迭迅速。

陆俭明教授一生坚持不懈进行语言研究,成果丰硕,影响深远。

上世纪80年代开始,陆教授在现代汉语语法问题上注意到语义问题,并进行了语言本体研究。

自90年代起,在从事本体研究的同时,他自发的开始句法语义研究与中文信息处理问题分析,思考语文教学问题,如对外汉语教学、中小学语文教学等,进一步完善了汉语本体研究,均取得了重大成就。

被誉为“20世纪中国现代汉语语法八大家之一”。

在六十多年的学术研究生涯中,由陆教授独立完成、出版的著作以及与他人合作编写出版的著作、论文集等近20部,其中影响较大的有《八十年代中国语法研究》(1993)、《》发表的学术论文、译文等近300篇。

现代汉语语法研究教程陆俭明读书笔记

现代汉语语法研究教程陆俭明读书笔记

现代汉语语法研究教程陆俭明读书笔记一、导言在现代汉语学习和研究中,语法是一个重要的方面。

语法作为语言的结构和规则,对于学习者来说是一个极具挑战性的领域。

本文将对现代汉语语法研究教程的内容进行阐述和总结,为学习者提供一些指导和帮助。

二、语法学的基础知识1.什么是语法语法是指语言的结构和规则的总称,它包括词汇、句法和语音等方面的规则。

在学习汉语语法时,需要了解语言的基本结构和规则,以便更好地掌握语言的运用。

2.语法的分类语法可以按照研究对象的不同进行分类,常见的分类包括词汇语法、句法语法、语音语法等。

在学习现代汉语语法时,需要了解不同类型的语法,以便更好地理解语言的结构和规则。

三、现代汉语的基本语法规则1.词汇现代汉语的词汇包括实词和虚词两大类。

实词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和数词等,而虚词包括介词、连词、助词和叹词等。

在学习词汇语法时,需要了解不同类型词汇的特点和用法,以便更好地掌握语言的基本结构。

2.句法句法是语言中句子的结构和规则。

在现代汉语中,句子的结构包括主语、谓语和宾语等成分,句子的规则包括语序、省略和倒装等现象。

在学习句法语法时,需要了解句子的基本结构和规则,以便更好地构建和理解句子。

3.语音语音是指语言的音素和音节等方面的规律。

在学习语音语法时,需要了解语言音素的构成和音节的配要规律,以便更好地掌握语言的发音和语音特点。

四、现代汉语语法研究的现状和展望现代汉语语法研究在中国已经有较长的历史,但仍存在许多问题和挑战。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现代汉语的语法规则也在不断发生变化。

因此,现代汉语语法研究需要不断更新理论和方法,以适应新时代的需求。

五、总结现代汉语语法是学习汉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学习者来说是一个需要花费时间和精力的领域。

在学习现代汉语语法时,需要从基础知识入手,了解语法的基本结构和规则,以便更好地掌握语言的运用。

同时,需要关注语法研究的现状和发展趋势,不断更新理论和方法,以适应新时代的需求。

陆俭明语法研究述评

陆俭明语法研究述评

陆俭明语法研究述评1、关于林俭明语法研究林俭明是20世纪60年代中期著名的中文语言学家。

他通过深入研究和提出五种重要的中文句法结构,即联系,模式,程序,嵌套和多重結構,对标准汉语的句法系统进行了系统性的研究。

他的研究取得了卓越的成绩,把以前研究中文句法'结构形式主义'和'言语行为主义'的偏见打破了,并使中文句法学有了长足的发展。

2、林俭明语法理论基础林俭明语法的基本任务是把汉语句法系统的理论研究作为一项研究任务来完成,并以此作为提出一套中文句法系统的基础。

他考虑到汉语句法在语义和言语行为以及语法结构之间的复杂关系,他的研究重点是在语义和句法之间的关系,因此,他充分发挥了形式主义和行为主义研究中文句法的优势,构成了他一贯追求的重要性质。

对汉语句法系统及其变化过程的研究,也使林俭明语法得到了相当程度的发展和改进。

3、林俭明句法研究的主要成果林俭明语法的主要成果有五:首先,研究了汉语句子中句式类型的分类及其构成,可以让我们更深入地了解汉语语法性质及其变形现象;其次,他提出了一套关于汉语句子语义特性和韵律行为的理论,为研究语义和句法之间的关系提供了有力的理论基础;再次,他研究了汉语句子的句法意义,特别是句子复杂性和多重情况下句子意义的构建;此外,他还研究了隐喻的天生联系理论,为汉语对复杂的隐喻构式作出了重要的贡献;最后,他提出了基于上述研究的模糊理论及其应用,为汉语的句法性质作出了定义,使汉语句法性质有了更丰富的发展。

4、对林俭明语法研究的评述林俭明的句法研究不仅提出了一套中文句法系统,而且还对汉语的句法学习做出了重要的贡献,他的研究将中文句法学从一种受限的形式主义视角转变为一种更加完善的句法学研究,拓展了我们对汉语的理解,也为后来的研究提供了良好的基础。

因此,他的句法研究为汉语研究提供了非常宝贵的贡献,值得反思和学习。

关于语义分析——陆俭明

关于语义分析——陆俭明

关于语义指向分析陆俭明关键词:语义指向、层次切分法、句法结构、语法意义§1. 引言1.1 以布龙菲尔德(L.Bloomfield)为代表的美国描写语言学的语法研究,重在对某一种语言或方言的语法规则作细微的、静态的描写;乔姆斯基(N.Chomsky)所开创的生成语法学则重在从理论上探求人的语言机制和人类语言的普遍语法,并解释这个普遍语法如何在一定的条件下生成为各种各样的人类自然语言。

这是两种不同的研究路子。

这两种研究不应该是对立的,就研究对象来说,它们也有所交叉。

因此,彼此应该互相吸取,相辅相成。

在这里我特别要指出的是,不可忽视描写语法学的存在和价值。

描写语法学还有它存在的价值,并有进一步发展的必要,而在发展过程中它也会不断吸取其他语法理论的合理因素。

应该看到,在对某一具体语言的语法规律作深入、细致的挖掘和描写上,它还会作出其他语法理论所无法完全代替的贡献。

目前中国大陆的语法研究还是以描写语法学为主,主要还是对汉语普通话或某一种方言的语法作细微的、静态的研究、描写,虽然现在也开始出现了对汉语普通话作宏观的、解释性的研究。

本文所说的语义指向分析就是描写语法学里所运用的一种分析方法。

这是中国大陆在八十年代开始出现的一种新的句法分析方法。

1.2 什么叫语义指向?不妨先看个实例:砍光了砍累了砍钝了砍快了砍疼了砍坏了从格式上看,以上各例都是“动+形+了”述补结构。

但是,其补语成分的语义所指细分析起来会发现它们各不相同。

请看:砍光了[补语“光”在语义上指向“砍”的受事,如“树砍光了”。

]砍累了[补语“累”在语义上指向“砍”的施事,如“我砍累了”。

]砍钝了[补语“钝”在语义上指向“砍”的工具,如“这把刀砍钝了”。

]砍快了[补语“快”在语义上指向“砍”这一动作本身,如“你砍快了,得慢点儿砍”。

] 砍疼了[补语“疼”在语义上有时可指向“砍”的受事,如“把他的脚砍疼了”;有时可指向“砍”的施事的隶属部分,如“砍了一下午,我的胳膊都砍疼了”。

陆俭明《现代汉语语法研究教程》摘要编排版

陆俭明《现代汉语语法研究教程》摘要编排版

陆俭明《现代汉语语法研究教程》摘要编排版现代汉语语法研究教程(第三版)陆俭明著北京⼤学出版社2005年,北京⽬录绪论0.1 关于语⾔0.2 关于汉语0.3 语法到底是指什么?0.4 语法和语⾳、语义0.5 关于语法单位0.6 三组重要的概念0.7句法结构中的两种结构关系第⼀章词类研究第⼀节汉语词类研究1.1 汉语词类问题⼀直被认为是个⽼⼤难问题1.2 关于划分词类的依据1.3 怎样依据词的语法功能来给汉语词分类?1.4 各家词类数⽬多少简析1.5 关于词的兼类问题1.6 汉语词类划分中难处理的问题第⼆章汉语句法分析第⼆节层次分析法2.1 句⼦成分分析法及其局限2.2 句法构造的层次性2.3 关于层次分析法2.4 运⽤层次分析法需要注意的⼏个问题2.5 层次分析法的作⽤2.6 层次分析法的局限第三节变换分析法3.1 层次分析法的局限和变换分析的产⽣3.2 关于“变换”这个概念3.3 变换分析的客观依据3.4 变换分析的基本精神和所遵守的原则3.5 变换分析的作⽤3.6 变换分析的局限第四节语义特征分析法4.1 变换分析的局限与语义特征分析的产⽣4.2 关于语义特征4.3 关于“名词[主语]+动词+名词1+给+名词2”句式4.4 关于“动词+了+时量+了”句法格式4.5 关于“v有……”格式4.6 关于“形容词+ (⼀)点⼉!”祈使句式4.7 关于“名词语+了”句法格式4.8 关于语义特征分析第五节配价分析法5.1 语法研究中的“配价”思想及配价语法分析5.2 “喝啤酒助学⽣”和“喝啤酒的⽅式”在语法上有区别吗?5.3 “VP+的”这种“的”字结构的指称和歧义问题5.4 “放了⼀只鸽⼦”和“飞了⼀只鸽⼦”在语法上有区别吗?5.5 形容词都能受“对……”这⼀介词结构修饰吗?5.6 介词结构“对……”能作什么样的名词的定语?5.7 为什么可以说“他是王刚的⽼师”却不能说“※他是王刚的教师”? 第六节语义指向分析6.1 为什么“只吃了⼀个⾯包”⾥的“⼀”有时能省略,有时不能省略?6.2 语义指向和语义指向分析6.3 是不是每个句法成分都有语义指向的问题?6.4 对于句法成分的语义指向需考虑哪些问题?6.5 对被指向的成分是否会有某些特殊的要求?6.6 “究竞”在句中为什么有时能移位,有时不能移位?6.7 “吃了他三个苹果”到底该看作单宾结构还是双宾结构?6.8 语义指向分析的作⽤第三章范畴研究第七节汉语语义范畴研究7.1 汉语句法研究中所要关注的语义问题7.2 汉语中的数量短语和数量范畴7.3 数量范畴对汉语句法的制约作⽤7.4 领属范畴对汉语句法的制约作⽤7.5 ⾃主范畴对汉语句法的制约作⽤第四章汉语虚词研究第⼋节汉语虚词研究8.1 关于虚词⽤法的研究8.2 关于虚词意义的研究8.3 研究虚词意义的基本⽅法——⽐较分析8.4 虚词研究中的语义背景分析第五章形式学派与功能学派第九节形式学派的研究思路9.1 形式学派内的主要派别9.2 美国结构主义形式学派的语⾔研究9.3 关于切分、语⾔单位同⼀性的认定、分类9.4 再说层次分折9.5 两种描写模型9.6 乔姆斯基形式学派的研究思路9.7 乔姆斯基的思想观点9.8 乔姆斯基理论与汉语研究9.9 ⽤乔姆斯基理论重新分析“NP+的+VP”这⼀名词性结构第⼗节功能学派的研究思路10.1 功能学派的兴起及其渊源10.2 功能学派⾯⾯观10.3 关于主语和谓语、主位和述位、话题和陈述10.4 “我不知道她不在家”和“我不希望她不在家”10.5 关于“汉语式话题句”10.6 汉语和英语在“东西”“南北”说法上的差异10.7 汉语和英语在回答是⾮问句时⽤“是”和⽤“不”的差异10.8 对双宾结构的再认识第六章汉语语法应⽤研究第⼗⼀节中⽂信息处理中的语法研究11.1 关于中⽂信息处理11.2 中⽂信息处理中的“字处理”11.3 中⽂信息处理中的“词处理”11.4 中⽂信息处理中的“句处理”11.5 基于规则的“句处理”策略11.6 基于统计的“句处理”策略11.7 实现中⽂信息句处理的策略第⼗⼆节对外汉语教学中的语法研究12.1 对外汉语教学是国家的、民族的事业12.2 语法教学的定位问题12.3 语法教学教什么?.12.4 语法教学怎么教?12.5 要加强对外汉语教学的基础性研究第⼗三节中学语⽂教学中的语法研究13.1 关于中⼩学的语⽂教学13.2 语⽂教学改⾰肋当务之急——树⽴新的教学理念13.3 语⽂课中讲授语法知识的⽬的13.4 语⽂课中需要讲授哪些语法知识?13.5 语⽂课中怎样讲授语法知识?13.6 针对语⽂教学的语法研究结束语——应有的研究素质索引后记绪论“现代汉语语法研究”课,是在同学们先前学过的“语⾔学概论”和“现代汉语”两门基础课程的有关语法知识的基础上所开设的⼀门专题性的选修课程。

听陆俭明讲座有感

听陆俭明讲座有感

陆老师的讲座分三个部分进行讲述,分别为汉语教学的重点,“把”字句,以及如何进行汉语教学。

陆老师从汉语教学的重点出发,以把字句为例讲述如何运用恰当的正确的理论知识传递汉语知识,最后陆老师在汉语教学方面,老师需要用一定的语言学知识武装自己,以及如何把这些知识深入浅出地运用在自己的教学过程中。

陆老师第一部分强调汉语教学的重点并不是传递中国五千年辉煌灿烂的文化,而是传递最为基本的汉语文字学知识,他还举了一些生动的例子,来说明即使我们这些以汉语为母语的学生,对于汉语的语音,词汇,语法等本体知识还存在一些欠缺甚至是误解。

这就启发我们这些将来会从事汉语教学的学生进行反省。

我们的教学重点是教授汉语本体知识,只有很好地掌握了汉语本体知识,不论是中国学生还是外国学生才能更好地了解中国的传统的文化。

我们从事汉语教学的教师还有学者要承担起这个责任,在汉语基础知识方面,给学生打好基础,这也就对汉语老师在本体知识方面的要求提高了,因为只有教师自己掌握了丰富的理论知识才有可能学生阐释清楚一些问题。

第二部分陆老师简练而明了地讲述了把字句的使用的情况。

他首先讲述了汉语老师在讲述把字句这个基本知识时的一般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关于把字句的基本知识我们本科阶段都有所了解。

陆老师指出这些基础知识大部分是对的,又不是全对的,只有这些知识无法向学生清楚明了地传授这些知识点,有时还会出现一些使用误区。

陆老师又指出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首先是因为教师没有把“把”字句中的实际的语义配置关系讲清楚,二是表示“处置”“致使”“主观认同”这些语法意义并不是把字句的专利,一些主谓宾句和主谓谓语句也是可以表示处置关系的,还有一些表示致使意义和主观认同的并不是把字句。

第三就是没有把把字句的使用语境讲清楚。

接着陆老师就这三方面的弊端用他自己的见解讲述应该用什么样的理论知识和教学方法把把字句这个知识点向学生讲清楚。

第一,陆老师以把字句表示处置意义的句子为例,讲述了把字句中主要牵涉到四个语义成分,即处置者,处置对象,处置方式,处置结果,把字句表示处置意义的句子形式是“处置者+把+处置对象+处置方式+处置结果”,表示“致使”意义和“主观认同”意义的把字句也都可以以这种形式表示。

陆俭明-再谈语义关系多重性

陆俭明-再谈语义关系多重性

在存在句中,凸显的则 是‚ 存在处所 — 存在方 式 — 存在物‛之间的语 义关系。
在容纳量与被容纳量关 系的句子当中,凸显的则 是‚ 容纳量 — 容纳方式 —被容纳量 ‛之间的语义 关系。
其情况类似于 人类社会中的 人际关系
这种语言现象,我们给它 起了个名字,叫‚词语之间 语义结构关系的多重性‛
南昌大学中文系(2011.3.28)
再谈相同词语之间 语义关系的多重性
陆俭明 北京大学
1
词语间存在着 两种结构关系
语法结构关系 语义结构关系
弟弟
1
.
吃了
一个苹果。
2
1-2 主谓
3
.
4
3-4 动宾
语义上“施—动—受”
弟弟 吃 苹果
句法结构关系直接 受词序影响——词序 变动,句法结构关系 就不一样了。
说明原因
原因之一
一个词的意义,是极为复 杂的,这如同一个词的句法 功能是复杂的一样。
以动词‚吃‛为例
它最基础的意义是‚用嘴咀嚼后将食物咽进体 内‛,而‚吃‛又可以通过隐喻或转喻产生各种 引申含义;在不同的构式中,实际只能实现或者 说凸显词的义项的某一部分内涵。这样,我们就 可以理解: 在‚那个人吃了一锅饭‛中,实现或凸显的是 ‚吃‛的基础意义内涵; 在‚十个人能吃/吃不了一锅饭 | 一锅饭能吃/ 吃不了十个人‛里,实现或凸显的是体现‚吃‛ 的引申义,抽象为一种容纳方式,而作为‚吃‛ 的基础的意义内涵,只是潜在的。
8
相同词语之间,所 形成的语义结构关系 是不是也不止一种?
9
早有人不自觉地 注意到这一点了, 但未见有人正面论 述过。
10
例如,已经有人注意 到,有的句子的歧义现 象是由句子内部语义结 构关系不同引起的。经 典的例子是:

在不断的认知升级中研究和教学——陆俭明教授访谈录

在不断的认知升级中研究和教学——陆俭明教授访谈录

2020年第4期(总第111期)No.42020General Serial No.411海外华文教育OVERSEAS CHINESE EDUCATION在不断的认知升级中研究和教学——陆俭明教授访谈录施今语(爱丁堡大学,英国爱丁堡EH89JU)摘要:本文是对著名语言学家陆俭明教授的访谈。

陆俭明教授首先谈到了自己走上语言研究之路和自己对句法的认知过程,并简要介绍了句法学的发展历程。

然后陆教授讨论了中小学语法教学的历史及基础语文教学的核心问题,着重指出中小学语文要特别重视书面语的学习,培养学生丰富的语感。

在谈及本科生和研究生培养时,陆教授认为,作为一名教师所应教授给学生的不仅止于知识,更是能力。

陆俭明教授还通过实例说明字母词象征文化的碰撞但不会对汉语造成冲击。

最后陆俭明教授提出,兴趣、良好的知识积累与时间管理能力是进行研究的基本条件。

关键词:陆俭明;语言学;句法;语法;基础教育;语法教学;字母词中图分类号:H146;H193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2221-9256(2222)24-0134-11DOI编码:1544095/ki.4ce.2525.54.513时间:2216年8月17日上午地点:北京大学蓝旗营小区被采访人:陆俭明,江苏吴县人,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语委咨询委员会委员,商务印书馆学术委员会委员。

1696年北京大学中文系汉语专业本科毕业并留校任教至今。

曾任教育部普通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北京大学汉语语言学研究中心主任、北京大学计算语言学研究所副所长、世界汉语教学学会会长、国际中国语言学学会会长、中国语言学会副会长、新加坡教育部课程发展署华文顾问。

主要从事现代汉语本体研究和中文信息处理、语文教学、对外汉语教学等方面的现代汉语应用研究。

出版专著有《现代汉语虚词散论》(与马真合著)、《八十年代中国语法研究》《现代汉语句法论》《汉语和汉语研究十五讲》(与沈阳合著)、《现代汉语语法研究教程》《作为第二语言的汉语本体研究》《汉语语法语义研究新探索yQooo-zoio演讲集)、《在探索中前进:21世纪现代汉语本体研究和应用研究》《汉语教师应有的素质和基本功》(与马真合著)和《陆俭明自选集》《25世纪现代汉语语法八大家——陆俭明选集》等;并合作编写出版教材、工具书多部,发表学术论文、译文、序文等352余篇。

亟需解决好中文信息处理和汉语本体研究的接口问题

亟需解决好中文信息处理和汉语本体研究的接口问题

Urgent Need of Cooperation Between Chinese Information Processing and Language Research 作者: 陆俭明
作者机构: 北京大学中国语言学研究中心/中文系,北京100871
出版物刊名: 当代修辞学
页码: 1-9页
年卷期: 2021年 第1期
主题词: 人工智能;中文信息处理;接口问题;特征研究与描写;语言信息结构;边缘结构
摘要:人工智能发展迅速,已经成为当今社会的"明星",各个国家都把发展人工智能作为提升国家竞争力、维护国家安全的重大战略.一般以为语言学会在人工智能研究中派上用场,实际并非如此.人工智能对语言学的研究成果不是不需要,而是用不上.文章就此进行了反思,认为亟需解决好中文信息处理和汉语本体研究的接口问题;为此汉语研究须着力进行以下三方面研究:一是需要加强词语和句法格式的句法、语义、语用的特征研究与描写;二是需要加强现代汉语"边缘(periphery)结构"的研究与描写;三是需要加强汉语语言信息结构研究.。

《现代汉语语法教程》-陆俭明(自用读书笔记)

《现代汉语语法教程》-陆俭明(自用读书笔记)

第一章词类研究词类是指词的语法分类。

所谓“词的语法分类”,是说语法研究中的词类是词按照其各自语法功能的不同而分出来的类别。

对于划分词类,前人曾提出过三种依据:词的形态,词的语法意义,词的语法功能。

但就划分汉语词类来说,最佳的依据是词的语法功能。

如果按照词的形态来进行词的语法分类,适用于印欧语系那样有形态标志和形态变化的语言,但不适合于汉语,因为汉语没有严格意义的形态标志和形态变化。

如果根据词的语法意义来划分,词的意义优两种,一种是概念义(认知义),一种是语法意义(语法范畴义),理论上来说是可行的,但是语法意义层面太多,极为复杂,具体划分起来难易操作(如“事物”与“什么”指的事物,外延很大。

)所以,从现实来说,还是需要根据词的语法功能来划分词类:(1)吕叔湘先生说过“区分词类,是为的讲语法的方便、为了讲语句组织。

”陈望道先生也曾指出“划分词类就是‘为了研究语文的组织,为了把文法体系化,为了找出语文组织跟词类的经常而确切的联系来。

’”是的,划分词类确实就是为了研究语法、讲解语法,如“小王吃苹果”体现了“名词+动词+名词”这种词类序列。

(2)从词的二维关系来看,组合关系/配置关系(横向)和聚合关系/会同关系(纵向),词类确实是按照词在句法结构中起的作用(即词的语法功能)所分出来的类。

(3)依据词的形态分类,实质上就是依据词的语法功能分类。

英语中加后缀s表复数,虽然形态变化,但是在句子里的语法功能是一致的,同时也有单复同形的词语,虽然没有形态变化但功能依旧一样。

我们能根据形态划分词类,是因为形态反映了功能。

形态不过是功能的标志(朱德熙)。

词的语法功能是词的语法意义的一种外在表现,而词的形态又是词的语法功能的外在表现形式。

划分依据:①词充当句法成分的功能,如作主语、谓语等;②词跟词结合的功能,如前加“不、很”或后带“了、着”等;③词所具有的表示类别作用的功能,实际就是词的语法意义,如计数功能、指代功能、连接功能等。

双语教学最需要的是什么?

双语教学最需要的是什么?

双语教学最需要的是什么?马真【摘要】时代要求人们从"单言单语"进到"双言双语",因此必须加强双语教学.教学实例证明,双语教学最需要的母语素养有两个方面:一是母语语文素养与能力;二是有关词语、句法格式具体用法方面的语言知识.从篇章的视角进行用法研究,特别是同义词、同义句式具体用法的辨析研究尤其重要.【期刊名称】《黔南民族师范学院学报》【年(卷),期】2015(035)006【总页数】5页(P1-5)【关键词】双语教学;母语素养;用法研究【作者】马真【作者单位】北京大学中文系,北京10087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H09大数据信息化、世界逐步走向经济一体化、国际交通迅猛发展,要求人们从“单言单语”进到“双言双语”,这是社会发展的需要,是历史的必然。

发展和加强双语教学,这不仅逐渐提到了各国政府的议事日程上,也推到了每个人面前。

从国际角度看,双语教学指母语教学与外语教学。

那么在母语教学与外语教学这一双语教学中最需要的是什么?第一需要的是母语语文素养与能力。

不少人面对外语学习,只想着外语学习,而忽视甚至严重忽视母语学习。

其实这是很不恰当的。

无数事实表明,母语素养与能力低下的人,外语水准不会高。

所以,如果想让自己能较为自由地阅读外语专业书刊、甚至想让自己能成为一员译者,那自己的母语,特别是母语书面语,要具有较好的素养,较高的水平。

而要做到这一点,必须加强母语教育。

1999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宣布:从2000年起,每年2月21日为“国际母语日”,并明确设立“国际母语日”的目的:一是保护世界语言多样性;二是让世界各国都深刻认识母语教育是保护世界语言多样性、推进多语教育的基础,必须加强母语教学。

由此可知,在“母语-外语”双语教学中,第一需要的是不断提高母语素养,不断增强母语语文能力,这已经成为学界的共识。

第二需要的是有关词语、句法格式用法的语言知识。

教学实践证明,中国学生错用汉语书面语词,外国汉语学习者在词语或句法格式使用上出现这样那样的偏误,其主要原因,都不是因为学习者不能理解词语或句法格式的基本意义,而是因为没有准确把握词语或句法格式的用法,缺少对词语或句法格式使用的语义背景的深刻认识。

陆俭明汉语和汉语研究十五讲之认知理论与语言认知分析

陆俭明汉语和汉语研究十五讲之认知理论与语言认知分析

陆俭明汉语和汉语研究十五讲之认知理论与语言认知分

汉语和汉语研究十五讲之认知理论与语言认知分析,是我国汉语及汉语研究领域一项重要的理论与方法研究,也是新的语言学和汉语学发展的理论基础。

认知理论的研究强调以人的认知能力为研究的主体,研究语言和语言使用的复杂性,帮助人们研究和理解人们说话的语言能力,可以帮助人们了解说话的过程,揭示语言使用过程中的知识组织结构,从而进一步深入探究人们广泛的语言使用行为。

认知理论的研究从两个方面来看,一是关注以认知程序为基础的语言研究,即语言认知研究;二是关注句法,语法和句子结构的语言研究,即句法认知研究。

认知理论的理论基础清晰,是建立在“认知能力”这一概念上的,认知能力涉及到对语言结构和概念语法,即Cognitive Capacity(CC),它本质上是以“准则”(rule)为基础的行为动力,CC揭示了语言学习的机制和过程,也是认知理论下语言能力的本质。

在CC框架下,不同的语言现象(语言结构和句式)以及不同的语言环境,在语言研究中可以较好地理解并把握。

语言认知分析。

现代汉语陆俭明

现代汉语陆俭明

现代汉语陆俭明现代汉语陆俭明,这是一个关于汉语学习与研究的故事。

它跨越了从古代到现代,从传承到创新,从教育到研究等多个领域。

本文将沿着这一线索,讲述陆俭明先生是如何在汉语研究领域取得辉煌成就的。

陆俭明先生是一位不折不扣的汉语学者,他对于汉语的热爱和对于学术研究的执着,都值得我们学习和敬仰。

他生活的年代离我们并不遥远,但他的学术成就却为我们树立了一座永恒的丰碑。

陆俭明先生早年在中国的外交部门工作,担任过多个重要的职务。

在这个过程中,他深刻地感受到了汉语在国际交流中的重要性。

因此,他下定决心,要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汉语的研究中。

于是,陆俭明先生开始了一系列关于汉语语法和词汇的研究工作。

他深入研究了汉语的语法结构,提出了许多有关汉语语法的新观点和新理论。

同时,他还深入研究了汉语的词汇系统,整理出一部完整的《汉语词汇大辞典》。

陆俭明先生的这些研究成果,为汉语研究提供了宝贵的资料和重要的贡献。

除此之外,陆俭明先生还关注了汉语的语音和文字。

他对于汉语语音的研究成果颇为显著,提出了许多关于汉语声调的重要观点。

同时,他也关注到了汉字的构造和演变。

他深入研究了汉字的起源、演变和未来,提出了许多有关汉字的观点,为汉字的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陆俭明先生不仅是一位优秀的汉语学者,同时也是一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

他曾在中国的某个大学担任过教授,同时还曾在国务院参事室工作。

在这里,他致力于汉语教育的发展和推广,为培养更多的汉语人才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总之,陆俭明先生是一位值得尊敬的汉语学者。

他的研究成果对于汉语研究的发展和推广,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同时,陆俭明先生也为我们树立了一个学习汉语和研究汉语的榜样,我们要继承和发扬他的精神,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学习和研究中去。

陆俭明 谈谈当今的语言研究

陆俭明 谈谈当今的语言研究

谈谈当今的语言研究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2013-10-14上午)北京大学陆俭明Lu_ma2008@一近半个多世纪以来人们对语言和语言研究的新认识语言是什么?语言有什么功用?我们干嘛要研究语言?我们该怎么研究语言?在这些根本性的问题上,近半个世纪以来人们有了新的认识。

(一)先说说对语言功用的新认识以往——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语言是思维的工具,是思维的物质外壳;是记录、传承民族文化和人的认识成果的载体。

以上,体现了语言的工具性。

现在——语言不仅具有工具性,还具有资源性和情感性。

(二)再说对语言本体性质的新认识以往——语言是一个声音和意义相结合的符号系统。

现在——语言该分为内在语言(internal language,简称I–language)和外在语言( external language,简称E-language )。

“内在语言”,是存在于人脑心智中的自然客体,是人类千万年来遗传形成的信息“编码-解码”、“表达-接收”系统,其重要性类似于人的呼吸系统、消化系统等。

“外在语言”,是内在语言的外部表现形式,这就是我们一般所说的是“声音和意义相结合的符号系统”。

(三)最后说说对语言研究的新认识以往——着重于描写,解决“是什么”的问题。

研究分析的方法比较单一,主要从形式的角度加以考察描写。

现在——在描写的基础上,需要进一步对所描写的种种现象作出尽可能科学、合理的解释,解决“为什么”的问题。

既要重视语言的本体研究,也要重视语言的应用研究;语言的应用研究是语言本体研究的试金石;语言的应用研究和语言的本体研究存在着互相推动、互相促进的关系。

在研究分析的方法上,注意多视角、多层面、多方位地考察、描写、分析。

正是基于对语言和语言研究认识的不断加深与更新,语言科学呈现分支学科越来越多的蓬勃发展的态势。

语言本体研究,从大的方面来说,出现了形式语言学、功能语言学、认知语言学等分支学科,相应的,形成了形式语言学派、功能学派和认知语言学派。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语言教学与研究2016年第1期(总第177期)从语言信息结构视角重新认识“把”字句*陆俭明提要 本文首先指出目前“把”字句教学之不足,由此提出从语言信息结构视角重新认识“把”字句的新思路。

文章对语言信息结构作了简要介绍,并提出了汉语句子信息结构所遵循的八个准则。

接着文章从语言信息结构这一视角分析了表“处置”义的“把”字句,指出从信息传递的角度看,表“处置”义的“把”字句的特点在于:(一)要让“处置者”为话题;(二)要让“处置结果”作为信息聚焦点;(三)运用介词“把”其目的是能自由地将“处置对象”引入句子内,同时表示“处置”的强影响性和说话者的主观认定性,由此凸显“处置结果”。

文章最后指出,如果我们能将“把”字句在语言信息结构上与其他句式的差异清楚地告诉外国学生,如果我们能将“把”字句在语言信息传递上的独特性告诉外国学生,这无疑将有助于我们走出“把”字句教学的困境。

关键词 “把”字句;语言信息结构;句子信息结构遵循准则一 从“把”字句教学一直令人有挫败感说起“把”字句在现代汉语中是一种很重要的句式。

无论在汉语句法研究中还是在汉语教学中,“把”字句一直是一个比较受重视的句式。

可是,教学实践告诉我们,外国学生在做“把”字句的造句练习时,一般都能造出符合老师所讲的有关“把”字句的语法规则的“把”字句来;但是在实际说话、写作中,老是用不好“把”字句。

(田靓2012)普遍的毛病是,不该用“把”字句的地方用上了“把”字句,而该用“把”字句的地方却又没有用。

马真(2008)在《在汉语教学中要重视词语使用的语义背景》一文中就曾举过这样两个留学生的很典型的跟“把”字句相关的偏误句:(1)*洪水是退了,但是眼前是一片不好的景象:洪水把村舍的房屋冲倒了一大半,把猪、鸡、羊都淹死了,空气里充满了难闻的臭味儿;洪水把成堆的木材也几乎都冲光了,……。

(2)*玛丽是个勤快的孩子,每天都是她最早起来。

等我们起床,早饭已经被她准备好了,屋子也已经被她整理得干干净净。

马真(2008)指出,就一个个小句孤立来看,都合语法,但是例(1)冒号以后的部分,是要具体描作者简介:陆俭明,男,江苏吴县人,北京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现代汉语本体研究和应用研究,尤其关注对外汉语教学研究。

电邮:lu_ma2008@pku.edu.cn。

*本文得到北京大学中国语言学研究中心承担的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项目“现代汉语构式知识库建设及其应用研究”(项目批准号:13JJD740001)经费的资助。

1绘洪水过后的不好景象,按说应顺着上文的意思,用表示遭受义的“被”字句,不宜用“把”字句,可是却用了好几个“把”字句,使前后文气很不协调、很不连贯。

这个句子宜改为:(1′)洪水是退了,但是眼前是一片不好的景象:村舍的房屋被洪水冲倒了一大半,猪、鸡、羊都被淹死了,空气里充满了难闻的臭味儿;成堆的木材也几乎都被洪水冲光了,……。

而例(2)是该用“把”字句而没有用。

例(2)的后一句是来具体描述说明玛丽的勤快的,按上下文的意思,这里宜用表示积极处置的“把”字句,不该用“被”字句。

该句宜改为:(2′)玛丽是个勤快的孩子,每天都是她最早起来。

等我们起床,她已经把早饭准备好了,还把屋子整理得干干净净。

马真(2008)对上面两句的指误与修改非常正确。

无论在国内的对外汉语教学中、当今在海外开展的汉语国际教育中,还是在华文教学中,“把”字句对教员、对外国学生来说,一直是有极大挫败感的一种句式。

(余文青2000;李宁、王小珊2001)应该说“把”字句是学界研究得比较多的一个句式,那么为什么外国学生老是用不好“把”字句呢?问题的症结在哪里呢?不妨先大致了解一下先前乃至目前“把”字句的具体教学内容。

二 目前汉语教学中“把”字句的教学内容综合各种《现代汉语》教材和汉语教材,到目前为止,汉语教学中所谈论的“把”字句内容,大致如下:(一)介绍“把”字句的基本格式:X把Y怎么样了甲把乙怎么样了名词语1+把+名词语2+动词性词语(二)介绍“把”字句的语法意义———主要讲“处置”义(如“刘老师把词典放在书架上了”“姐姐把我们的衣服都洗干净了”)、“致使”义(如“孩子把爷爷哭醒了”“那一大盆衣服把姐姐洗得累坏了”)、“主观认同”义(如“她把我当作王教授了”)、“不如意”义(如“他把钱包丢了”)等。

)———如果句子表示“处置”义,主语通常是(三)关于“把”字句的主语(即:X/甲/名词语1谓语动词所表示的行为动作的施事,常见的是由指人的名词语充任;如果句子表示“致使”义,主语可以是人,也可以是物,也可以是事件。

(四)关于介词“把”的宾语(即:Y/乙/名词语)———通常是谓语动词的受事,而且一般要2求是有定的、已知的;也可以不限于受事。

(五)关于“怎么样”部分,也就是“动词性词语”部分———要求是复杂的,最常见的是一个动补结构,而动词有一定限制,特别是不能是不及物动词。

(六)句子中如果要用到助动词(即能愿动词)或否定词,不能直接放在动词头上,得放在“把”字前边。

此外,在“把”字句研究中,讨论得多的是:(一)“把”字句表示的语法意义———表处置?表致使?表过程?还是兼表?(二)“把”的宾语———一定有定?可以无定?可以通指?是不是次话题?(三)在汉语教学中还有个“排序”问题———先教哪种“把”字句?以上大致反映了汉语学界和汉语教学界有关“把”字句的描写性研究成果。

留学生使用“把”字句出现大量偏误,反映了我们以往“把”字句研究与教学的不足。

“不2足”主要表现在哪里呢?三 以往“把”字句教学内容之不足汉语教学对汉语研究来说是“试金石”。

汉语教学中出现“把”字句教学的困境,反映了我们先前对“把”字句研究、认识之不足。

我认为最主要的一个方面是,没考虑和认识到,表示“处置”义或表示“致使”义或表示“认同”义或表示“不如意”义等,这并非“把”字句的“专利”;即不是只有“把”字句才能表示这些语法意义。

请看:【表“处置—位移”义】———下面三个句子都含有这一语法意义:(3)a.刘老师把词典放在书架上了。

(“把”字句)b.刘老师放了本词典在书架上。

(复谓句)c.那词典刘老师放在书架上了。

(主谓谓语句)【表“处置—变化”义】———下面四个句子都含有这一语法意义:(4)a.姐姐把我们的衣服都洗干净了。

(“把”字句)b.我们的衣服姐姐都洗干净了。

(主谓谓语句)c.我们的衣服姐姐给洗干净了。

(带“给”的主谓谓语句)d.我们的衣服都洗干净了。

(受事主语句)【表“致使”义】———下面两个句子都含有这一语法意义:(5)a.孩子把爷爷哭醒了。

(“把”字句)b.孩子哭醒了爷爷。

(施事宾语句/使成句)【表“认同”义】———下面两个句子都含有这一语法意义:(6)a.我把他认做我的干儿子。

(“把”字句)b.我认他做我的干儿子。

(兼语句/递系句)【表“不如意”义】———下面两个句子都含有这一语法意义:(7)a.我把办公室钥匙落家里了。

(“把”字句)b.办公室钥匙我落家里了。

(主谓谓语句)既然表示“处置”义、表示“致使”义、表示“主观认同”义、表示“不如意”义等,并非“把”字句的专利,那么就带来另一个问题:“把”字句跟其他句式,诸如主谓谓语句、受事主语句、“给”字句、“被”字句等,在表达上有什么差异?具体体现在哪里?这样的问题,以往好像很少有人去深究。

汉语老师当然也就不会给学生讲“把”字句与其他句式之间的差异。

这样,外国学生当然就不会了解到底在什么情况下最好用“把”字句,在什么情况下不宜用“把”字句,当然也就不会正确使用“把”字句了。

如何能使“把”字句教学走出困境?汉语学界多有探讨(崔希亮1995;余文青2000;李宁、王小珊2001;赵春利2006;丁崇明、荣晶2007;陈满华2009;施春宏2010、2011;王占华2011)。

本文拟提出一种新的思路:运用语言信息结构理论来分析。

四 关于语言信息结构理论本文所说的“语言信息结构”是指用语言作为载体而形成的信息结构。

我们知道,语言是一个音义结合的符号系统。

而语言的基本功能是传递信息,因此也可以认为语言也是一个信息“编码—解码”的系统。

语言,作为一个音义结合的符号系统,有其自身的内在规律;而作为3一个信息“编码—解码”系统,也有其自身的内在规律。

对于语言信息结构问题早就有学者注意到了。

从信息传递功能着眼来分析句子结构的奠基者,似当推布拉格学派的创建人马泰休斯(Vilém Mathesius,1882—1945)。

根据刘润清(1995)的介绍,马泰休斯一再强调“语言是一个价值系统”,“语言是交际的工具,思维的工具”,因此,“语言研究应以交际需要为出发点”,“分析语言现象要首先考虑其功能”,“要以功能为依据”。

具体说,“研究语言应从语言功能入手,然后去研究语言形式”,因为“说话人先想到要表达什么,然后才去寻找适宜的语言形式”。

正是基于这样的认识,马泰修斯于1929年提出了“句子功能透视”(functional sentence perspective,捷克语原文为aktuálníěleněnívětné,也有人译为“句子功能前景”或“句子功能观点”)的理论,强调以信息传递这一着眼点来分析话语和文句。

具体说,他把一个句子分为三部分:主位(theme)、过渡(transition)和述位(rheme)。

主位是“话语的出发点”,是“所谈论的对象”,是“已知信息”;“述位”是“话语的核心”,是“说话人对主位要讲的话,或与主位有关的话”,也是说话者要传递给听话人的主要信息;“过渡”是属于“非主位的但又负载最小交际能力的成分”。

例如:(8)He has fallen ill. (他病了。

) 主位 过渡 述位句中的He是主位,是所谈论的对象;ill是述位,是话语的核心;has fallen是过渡,是负载最小交际能力的成分。

新崛起的功能学派就普遍接受了布拉格学派的句子功能前景理论和“主位”、“述位”的概念,只是把“过渡”归入了述位,认为最基本的信息结构是“主位—述位”。

(Halliday 1985)通常所说的“话题—说明”结构(亦称“话题—陈述”结构)是“主位—述位”结构中的一种。

即:(9)He has fallen ill. (他病了) 主位 述位  话题 说明在国内,早在上个世纪40年代,我国学者就有新旧信息的意识。

吕叔湘先生在《从主语、宾语的分别谈国语句子的分析》一文中谈到主语、宾语和施事、受事位置关系时说到: 由“熟”而及“生”是我们说话的一般的趋势。

这不完全是为了听者的便利,说话的人心里也是已知的先浮现(也可以说是由上文遗留下来),新知的跟着来。

大多数句子都是施事者是已知的部分,所施事是新知的部分,例如“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虾米拱起背”,说到第二句“小鱼”已见于上文,“吃虾米”是新添的部分,到了第三句,“虾米”又成了已知的部分,“拱起背”是新添的部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