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届高考地理一轮同步训练6:地球的圈层结构行星地球(包括地球和地图)阶段质量检测

合集下载

地球的圈层结构测试卷(含答案解析)

地球的圈层结构测试卷(含答案解析)

第一章行星地球1.4地球的圈层结构同步测试【巩固教材-稳扎稳打】1.地球的圈层结构包括_____和_____两大部分。

()A.地壳与地幔B.内部圈层与外部圈层C.生物圈、岩石圈D.水圈与大气圈2.地球内部圈层的划分依据是()A.对火山喷发物的研究 B.通过打深井而获得的信息C.地震波的传播速度变化而形成的不连续界面 D. ABC都可以3.有关地震波的说法,正确的是()A.地震波分为纵波和横波B.横波的传播速度较慢,可以穿过固态、液态、气态三态物质C.纵波的传播速度较快,可以穿过固态、液态、气态三态物质D.纵波传播的速度随经过的物质不同而发生变化,而横波不变4.古登堡界面是()A.地壳和地幔的界线B.地幔和地核的界线C.岩石圈和地幔的界线D.上地幔和下地幔的界线5.有关岩石圈的叙述,正确的是()A.岩石圈属于地壳的一部分,是由岩石构成的B.岩石圈是由地壳和上地幔顶部(软流层以上)部分组成C.岩石圈与生物圈关系密切D.岩石圈的上部是软流层6.地球的外部圈层包括()①大气圈②水圈③生物圈④岩石圈A. ①②③B. 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重难突破—重拳出击】1.横波只能穿过地壳、地幔和内地核,据此判断:地球内部圈层中物质为液态的是() A.上地幔B.下地幔C.外地核D.内地核2.有关地球外部圈层的说法,正确的是()A.大气圈是由大气组成的简单系统B.水圈是一个连续不规则的圈层C.生物圈包括大气圈的全部、水圈的全部D.地球的外部圈层之间关系密切,但和地球的内部圈层没有关系3.地球上岩浆的发源地一般认为是在()A.外地核 B.岩石圈下部 C.软流层D.地壳下部4.下列地区中,地壳厚度最大的是()A.青藏高原B.东北平原C.太平洋D.四川盆地5.大气圈的主要成分是()A.氮和氧B.气体和悬浮物C.氢与氦D.碳与氧6.水圈是由地球表层水体构成的连续但不规则的圈层,它包括()①地表水②地下水③大气水④生物水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 ①②③④7.下列关于生物圈的叙述,正确的是()A.是地球上所有生物的总称B.包括大气圈的底部、水圈全部、岩石圈上部C.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D.包括大气圈全部、水圈及岩石圈上部8.下列现象与对应圈层不正确的是()A.极光——大气层B.流星现象——大气层C.印度洋地震——岩石圈D.赤潮——水圈【巩固提高—登峰揽月】1.读图1-16回答下列问题。

高考一轮复习同步练习地球的圈层结构

高考一轮复习同步练习地球的圈层结构

高考一轮复习同步练习地球的圈层结构This manuscript was revised by the office on December 10, 2020.第一章第五节地球的圈层结构一、选择题(2010·南通调研)右图为“地球圈层结构示意图”,读图回答1~2题。

1.图中数码所代表的地球圈层正确的有 ( )A.①为地壳B.②为岩石圈C.③为软流层D.④为下地幔2.下列有关地球圈层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有( )A.①圈层气温随高度增加而递减B.②圈层的厚度陆地较海洋大C.③圈层横波不能穿过D.④圈层的物质状态为固体解析:图中①为大气平流层,②为地壳,③为软流层,④为外核,⑤为内核。

平流层(①层)气温随高度增加而增加;外核(④层)的主要成分虽以铁、镍为主,但却是液态,③层横波能穿过。

答案:读某地地震波速度随深度的变化图,回答3~5题。

3.图中曲线表示的地震波是 ( )A.纵波B.横波C.纵波和横波D.无法判断解析:本题考查地震波的类型、特征及应用。

从图中可知此地震波传播速度在3~6 km·s-1之间,速度较慢,为横波。

答案:B4.该地莫霍界面大约位于地下 ( )千米处千米处千米处 900千米处解析:此波速度在5千米深处突然变大,说明莫霍界面大约位于地下5千米深处。

答案:A5.在莫霍界面以下 ( )A.纵波和横波传播速度都增加B.纵波传播速度下降,横波传播速度增加C.纵波和横波传播速度都下降D.纵波传播速度增加,横波传播速度下降解析:本题考查地震波的传播及地球圈层的划分。

莫霍界面约在地面下平均33千米处(指大陆部分),是地壳和地幔的分界面,在此界面下,纵波和横波的传播速度都明显增加。

答案:A6.地质学家常利用地震波来寻找海底油气矿藏,下列四幅地震波示意图中表示海底储有石油的是( )A.①B.②①C.③①D.④解析:横波传播速度比纵波慢,且横波不能在液态中传播,故A正确。

答案:A读我国大陆部分地壳厚度线图,回答7~8题。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同步练习:1.4《地球的圈层结构》1含答案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同步练习:1.4《地球的圈层结构》1含答案

《地球的圈层结构》习题一、单选题1.下图示意地球圈层构成,图中A、B、C分别是( )A.水圈、生物圈、岩石圈B.生物圈、岩石圈、水圈C.岩石圈、水圈、生物圈D.生物圈、水圈、岩石圈2.下列地区中地壳厚度最小的是( )A.喜马拉雅山B.内蒙古高原C.四川盆地D.大西洋3.岩石圈的范围是指( )A.整个地壳B.软流层和地壳C.地壳和上地幔层D.地壳和上地幔的顶部4.地震发生时,坐在湖中小船里的人( )A.先感到上下颠簸,后感到左右、前后摇晃B.只感到上下颠簸C.先感到左右、前后摇晃,后感到上下颠簸D.只感到左右、前后摇晃5.有关地球结构的叙述,错误的是( )A.岩石圈在软流层以上B.海洋地壳较薄,大陆地壳较厚C.横波可以通过地球的外核D.莫霍面和古登堡面是划分地球三个主要内部圈层的界面读“某地地震波速度随深度的变化图”,完成(1)~(2)题。

6.该地的莫霍面大约位于地面以下多少千米处( )A.5B.17C.33D.29007.该地可能是下列________地方( )A.东非大裂谷B.青藏高原C.南极点D.太平洋下图为“地壳结构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8.图中的各层中,构成地壳的是(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①②③9.图中的各层中,在海洋底部显著变薄甚至缺失的是( )A.①B.②C.③D.①②10.北京时间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04秒,在四川省汶川县发生里氏8.0级特大地震。

正行驶在三峡库区的游轮接受到的地震波是( )地震波速度与地球内部构造图A.P波B.S波C.P波和S波D.接受不到二、填空题11.读“地壳与地幔结构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

(1)A是________层,B是________层,D是________层,E+D+C是________,F+E+D+C是________。

(2)地壳结构由图中字母________表示的圈层组成。

A+B+C合称________。

(3)被认为是岩浆发源地的圈层是________层,在图中用字母________表示。

高中地理一轮复习 地球的宇宙环境和地球的圈层结构 基础知识及典型例题

高中地理一轮复习 地球的宇宙环境和地球的圈层结构 基础知识及典型例题

宇宙中的地球一.天体及天体系统宇宙间物质的存在形式:星云、恒星、行星、卫星、流星体、彗星、星际物质等自然天体和各种人造天体等。

判断天体的依据:1、在宇宙空间(地球大气层以外)2、独立存在的物质(不是依附在其它天体上、不是现象)。

天体系统:运动中的天体相互吸引、相互绕转,形成天体系统二、太阳系及地球的普通性与特殊性1.普通性运动特征:同向性近圆性共面性结构特征:与太阳系其它行星有许多相似之处(体积、质量、密度、组成物质等都不特别)2.特殊性——存在生命(1)外部条件——“安全”和“稳定”(2)自身条件——三个适中(特殊性)三、航天发射基地选址的条件2.发射时间、方向和回收场地选择(1)发射时间:冬季,便于航天监测网对飞船的监控、管理和回收;晴朗的夜晚,便于定位和跟踪观测(2)发射方向:与地球运动方向一致(向东),向东发射可充分利用自转线速度的作用,节约能源。

(3)回收场地:地势平坦—视野开阔,便于搜救;人烟稀少——有利于疏散人群;气候干旱——多晴天,便于跟踪搜救。

地质条件稳定。

无大河、湖泊,少森林的地区。

我国的航天回收场地选在了内蒙古自治区的中部地区。

3.我国的航天发射基地:甘肃酒泉山西太原四川西昌海南文昌太阳对地球的影响太阳辐射及其对地球的影响1.概念:太阳辐射是太阳以电磁波的形式向宇宙空间放射的能量。

2.波长范围:在0.15~4微米,分为紫外光、可见光、红外光三部分。

3.能量分配:太阳辐射能主要集中在波长较短的可见光波段。

4.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①太阳辐射为地球生物的生长发育提供光和热;②太阳辐射为地球提供动力和能源。

③太阳辐射影响地理环境的形成和变化。

太阳辐射分布规律全球的太阳辐射分布①分布规律:全球年太阳辐射总量大体从低纬向高纬递减,南、北半球纬度值相同的地区太阳辐射量随月份变化的规律相反,且不同季节表现出的结果并不相同。

②分布图示(如图注:横剖面表示的是某一时间太阳辐射随纬度的分布情况,纵剖面表示的是某一纬度太阳辐射随时间的变化情况)我国年太阳辐射总量的时空分布(1)时间:我国大部分地区位于北半球的中纬度,夏季正午太阳高度角大,光照时间长,各个地区的太阳辐射能夏半年多于冬半年。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讲练测专题02宇宙中的地球及地球的圈层结构(讲)(含解析)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讲练测专题02宇宙中的地球及地球的圈层结构(讲)(含解析)

专题02宇宙中的地球及地球的圈层结构(讲)【构建知识网络体系】一一知识纵横联系融汇贯通横向联系纵向联系【直击真题剖析高考】一一感受真题体会命题方向(2015?上海卷)下图所示为某天日、26、从该日起大约经过4天,在上海能够看到的月相是(A、新月B 、上弦月 C 、满月D 、下弦月C 、12 天D 、16 天27、假设一个月内会发生月食现象,则月球从图示位置开始,到出现月食,大约需要的天数是(【答案】26、B 27、C试題分忻:26.冃璘察地公转周期釣為谢天,公转方向与业球绕日公转方向相同,光自西向东-在北极上空俯视即务图中逆时针方向.从该日起d天后,月地违线和日地吐绣大体垂直,此时月相应为上弦月-B正确-m在望月即阴历"时]日月地三者处于T直线上地球居中,月球位TW的本影中时.出现月食现象. 结合月球公转周期可知釣辽天后出现月勲c IE确"考点:月球公转运动。

(2013上海卷)(一)荷兰某机构计划2023年把志愿者送上火星,这个计划可行吗?专家认为技术上很难。

1 •火星虽为地球近邻,实际上路途非常遥远。

已知火星绕太阳运行的轨道半径平均为 1.52天文单位。

则速在轨道上自西向东运行。

当地球从A运行至B时,月球正好自M1至M2绕地球公转了一周。

地球到火星的最近距离大约为A. 0.52天文单位B.1 天文单位C.1.52 天文单位D.2.52 天文单位2. 志愿者飞往火星途中会遇到的主要困难是①宇宙空间强辐射②火星引力强大③火星大气层稠密④环境长期失重A. ①③B. ②④C. ②③D. ①④【答案】1.A 2.D【解析】1. 火星距离却吐匕地球远.地球萬太阳的距离为L个天文单位,火星绕太阳运仔的轨道半径平均为1-52夭文单位,则地球到牝星的最近距离犬约沟6 £2个天文单位.乙志愿看飞往火星途中会遇到痢主要圉难是宇宙空间强辐射.环境长期失重.火星大气层密度低于地球大气层n 【考点定位】该题结合宇宙探索考查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时分层集训6地球的圈层结构中图版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时分层集训6地球的圈层结构中图版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时分层集训6地球的圈层结构中图版(建议用时:40分钟)A组跨越本科线下图为地球内部圈层结构的局部图。

读图,回答1~3题。

1.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地壳在海洋中常常缺失B.横波在②层传播速度比③层快C.②是软流层D.①层和②层属于地壳2.岩石圈的范围是指( )A.莫霍面以上部分B.①②的全部和③的顶部C.①②的全部和③的大部分D.①②③的全部3.在地球内部,地震波传播速度变化最大的地方是( )A.莫霍面附近B.上、下地幔之间C.古登堡面附近D.内、外核之间1.D 2.B 3.C [第1题,①层和②层位于莫霍面以上属于地壳。

第2题,岩石圈的范围是指地壳和上地幔的顶部。

第3题,在地球内部,地震波传播速度变化最大的地方在古登堡面附近,此处横波完全消失,纵波传播速度明显下降。

]读地震波波速与地球内部构造图,回答4~5题。

【导学号:29790022】4.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纵波和横波波速都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大B.①和②之间是古登堡界面C.在深约2 900千米处横波突然消失D.地核是岩浆的主要发源地5.某地地下30千米处发生地震,这时地面上的人、附近不远处的飞鸟和池塘里的鱼,都会感到( )A.先上下颠簸,后左右摇摆B.先左右摇摆,后上下颠簸C.P波,上下颠簸D.S波,左右摇摆4.C 5.C [第4题,由图可知,横波在到达液体处就消失了,纵波的传播速度也突然降低;①和②之间是莫霍界面;上地幔中的软流层是岩浆的主要发源地。

第5题,横波只能在固体中传播,纵波的传播速度快于横波,因而三者都会感到纵波(P波),且上下颠簸。

] (2018·昆明模拟)下图为某区域地壳厚度等值线图。

读图,回答6~7题。

6.关于图示区域的说法,正确的是( )A.地壳厚度自南向北增加B.地壳厚度最大的地区海拔最高C.断层分布的区域均位于板块的消亡边界D.两地地壳厚度的差异不等于其相对高差7.若绘制地壳厚度剖面图,其10 km处可以表示( )A.海平面B.莫霍面。

高中地理必修一同步练习:1.4《地球的圈层结构》7 Word版含答案

高中地理必修一同步练习:1.4《地球的圈层结构》7 Word版含答案

《地球的圈层结构》同步练习读我国大陆部分地壳厚度线图,回答1-2题。

1.图示地区的地壳厚度 ( )A.由西向东逐渐增大B.由北向南逐渐增大C.由东向西逐渐增大D.由南向北逐渐增大2.若绘制地壳厚度剖面图,其0千米为 ( )A.海平面B.岩石圈底部C.莫霍界面D.软流层中部答案 C C3.地质学家常利用地震波来寻找海底油气矿藏,下列四幅地震波示意图中表示海底储有石油的是( )答案 A读“我国大陆部分地壳厚度的等厚度线分布图”,回答4-5题:4.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图中“40”等厚度线大约为我国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分界线B.图中“52”等厚度线大约位于我国地势第二级与第三级阶梯交界处C.我国地壳厚度呈现出自东南向西北由薄到厚的变化趋势D.青藏高原、内蒙古高原、东北平原的地壳平均厚度由厚到薄答案 D5.下到剖面图中,能正确表示a-b沿线地壳厚度变化趋势的是 ( )答案 A读“某地地震波速度随深度的变化图”,回答6-7题。

6.该地莫霍界面大约位于( )A.5千米处 B.17千米处 C.33千米处 D.2900千米处7.该地可能位于( )A.40°N,116°E B.30°N,90°WC.南极点D.180°,0°答案 A D下图是某地某日垂直温度变化(℃/100米)时空分布图。

读图,完成8-10题。

8.该日此地发生大气逆温现象的时段是( )A.8∶00~16∶30 B.17∶00~23∶00C.16∶30~7∶00 D.23∶00~5∶009.发生大气逆温现象的最大高度约为( )A.500米B.100米 C.350米D.150米10.当某地大气发生逆温现象时( )A.空气对流更加显著B.抑制污染物向上扩散C.有利于成云致雨D.减少大气中臭氧的含量答案 C C B2011年3月11日13时46分,日本本州岛仙台港以东130公里处发生里氏9.0级地震,震源深度10千米。

高中地理 1.4地球的圈层结构同步训练(6)中图版必修1

高中地理 1.4地球的圈层结构同步训练(6)中图版必修1

【步步为赢中图版】必修一1.4地球的圈层结构同步训练(6)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72分)下图为“地球圈层结构示意图”,读图回答1、2题。

1. 图中数码所代表的地球圈层不正确的有 ( )A. ①为大气平流层B. ②为岩石圈C. ③为软流层D. ④为外核2. 下列有关地球圈层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有 ( )A. ①圈层气温随高度增加而递减B. ②圈层的厚度陆地较海洋大C. ③圈层物质可能是液态D. ④圈层的物质状态为固体3. 某地地下30km处发生地震,这时地面上的人、附近不远处的飞鸟和池塘的游鱼,都会感到 ( )A. 先上下颠簸,后左右摇晃B. 先左右摇晃,后上下颠簸C. 上下颠簸D. 左右摇晃4. 有关地球外部圈层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大气圈是由大气组成的简单的系统B. 水圈是一个连续不规则的圈层C. 生物圈包括大气圈的全部、水圈的全部D. 地球的外部圈层之间关系密切,但和地球的内部圈层没有关系读我国大陆部分地壳等厚度线图,完成5~7题。

5. 图示地区的地壳厚度( )A. 由西向东逐渐增厚B. 由北向南逐渐增厚C. 由东向西逐渐增厚D. 由南向北逐渐增厚6. 图中M和N所位于的地形区分别是 ( )A. 塔里木盆地、吐鲁番盆地B. 青藏高原、四川盆地C. 黄土高原、汾河谷地D. 四川盆地、大别山区7. 若绘制地壳厚度剖面图,其0千米为 ( )A. 海平面B. 岩石圈底部C. 莫霍界面D. 软流层中部2006年11月13日备受国际地质科学界关注的世界第一口白垩纪大陆科学钻井“松科1号”完成钻探,深度5 000米,其目的是研究白垩纪的重大地质事件与气候变化。

据此回答8、9题。

8. 此井的钻探深度达到 ( )A. 地壳B. 地幔C. 地核D. 软流层9. 根据材料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地球各圈层之间没有联系B. 只有大气圈与岩石圈有联系C. 地质钻探是研究地球内部圈层的主要办法D. 地球各圈层相互联系10. 地质学家常利用地震波寻找海底油气矿藏,下列四幅地震波速度示意图中,表示海底可能储有石油的是 ( )11. 水圈是由地球表层水体构成的连续但不规则的圈层,它包括 ( )①地表水②地下水③大气水④生物水A. ①②③B. ①②④C. ②③④D. ①②③④读秀丽的黄果树景观图。

高三地理一轮复习讲练必修一 第一章 行星地球 第三节 地球的圈层结构含详解

高三地理一轮复习讲练必修一 第一章 行星地球 第三节 地球的圈层结构含详解

第三节地球的圈层结构【考纲要求】1. 高考要求:地球的圈层结构及各圈层的主要特点2. 热点:(1)结合地震灾害考查地震波的特点及地球内部圈层的划分。

(2)结合地理环境的整体性考查地球外部圈层之间的联系。

【考情分析】1.考点分布:2011全国卷,1~2、2007上海,60~622.高考命题趋势:地球内部圈层结构,水圈、大气圈、生物圈的特点【自主学习】1.地球的内部圈层(1)划分依据:地震波__________的变化。

①地震波的分类及特点类型传播速度能通过的介质共性A表示横波较____ 固体传播速度都随所通过物质的性质而变化B表示纵波较____ ________________ ②不连续面及波速变化代码名称深度波速A波B波C ________ 地面下平均33千米处(指大陆部分)传播速度都________D 古登堡界面地下2 900千米处______传播速度突然下降(2)C以上为______,C、D之间为______,D以内为地核(由E____和F____组成)。

(3)岩石圈由坚硬的岩石组成,包括和上地幔顶部(软流层以上)。

2.地球的外部圈层(1)A大气圈:由气体和悬浮物组成的复杂系统,它的主要成分是________。

(2)B________:由地球表层水体构成的________但不规则的圈层。

(3)C__________:地球表层生物及其生存环境的总称,占有________的底部、______的全部和________的上部。

知识拓展地球外部大气层的作用(1)形成适合生物呼吸的大气,尤其是氧气;(2)吸收紫外线,减轻其对生物的伤害;(3)减少小天体对地球的撞击。

(4)使地表昼夜温差适中。

【学习探究】〖互助学习〗根据自主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分组讨论以下几个问题:1.有人用“半熟的鸡蛋”形象地比喻地球的内部圈层结构,你认为合理吗?2.地壳、地幔、岩石圈、软流层有什么区别和联系?3.为什么说生物圈是自然地理环境系统中最活跃的圈层?〖思路点拨〗点拨点一 地球内部圈层的划分及特征依据地震波在地球内部传播速度的变化,地球固体表面以下可划分为地壳、地幔、地核三个圈层。

高考地理(人教版)一轮复习知识点同步练习卷:地球的宇宙环境和地球的圈层结构

高考地理(人教版)一轮复习知识点同步练习卷:地球的宇宙环境和地球的圈层结构

高考地理(人教版)一轮复习知识点同步练习卷:地球的宇宙环境和地球的圈层结构一、选择题(15小题,每题4分,共60分)(2021·重庆一模)2021年6月25日,在日出前可以看到金星与月亮相依相伴,即〝金星合月〞现象。

读太阳系局部区域图,回答1~2题。

1.天亮前后,西方地平线上有时会出现一颗特别明亮的〝晨星〞,人们叫它〝启明星〞;而在黄昏时分,西方余晖中有时会出现一颗十分明亮的〝昏星〞,人们叫它〝长庚星〞,这两颗星其实都指金星。

图中被人们称作〝启明星〞的是( )A.a B.bC.c D.d2.地球是一颗特殊的行星,以下有关其特殊性的构成缘由,表达正确的选项是( ) A.质量和体积小B.与太阳的距离适中C.自西向东绕太阳公转D.温度条件比d行星好【答案】1.C 2.B(2021·九江一中一模)太阳能资源受昼夜、时节、天文纬度和海拔等自然条件的限制,以及晴、阴、云、雨等随机要素的影响。

以下图为某省区年降水量和城市散布图,太阳能热水器在该省区失掉普遍推行。

据此回答3~4题。

3.图中①②③④地,太阳能资源最丰厚的是( )A.①B.②C.③D.④4.推测图中①②③④地,太阳能热水器装置量最多的是( )A.①B.②C.③D.④【答案】3.A 4.B(2021·漳州一模)以下图为某企业消费的一种能互补性应用太阳能和风能的智能化〝风景路灯〞表示图。

读图,回答5~7题。

5.以下城市中应用智能化〝风景路灯〞效果最正确的是( )A.贵阳B.重庆C.呼和浩特D.杭州6.以下城市的智能化〝风景路灯〞在一年中太阳能板摆动幅度的变化最小的是( ) A.哈尔滨B.拉萨C.乌鲁木齐D.海口7.哈尔滨的智能化〝风景路灯〞风力发电效率最好的时节扇叶主要朝向( )A.西北B.西南C.西南D.西北【答案】5.C 6.D 7.A(2021·西南三省三校一模)能够总辐射是思索了受大气削弱后抵达空中的太阳辐射,有效总辐射是思索了大气和云的削弱之后抵达空中的太阳辐射。

人教版高一地理必修一同步精选对点训练:地球的圈层结构综合训练

人教版高一地理必修一同步精选对点训练:地球的圈层结构综合训练

人教版高一地理必修一同步精选对点训练:地球的圈层结构综合训练1.以下图有关地球圈层结构的说法,不正确的选项是()A.大气圈的主要成分是氮和氧B.水圈是延续但不规那么的圈层C.生物圈是地球上一切生物的总称D.各圈层之间是相互制约、相互联络的2021年11月13日新西兰发作8.0级地震,震源深度10km。

此次剧烈地震引发了海啸,但并未形成人员伤亡。

回答以下各题。

2.震源位于地球的哪个局部()A.地壳B.软流层C.下地幔D.地核3.此次地震对以下哪个圈层影响最小()A.生物圈B.水圈C.大气圈D.岩石圈以下图为某一河段的剖面,面对河流下游,左手方视为左岸,右手方视为右岸。

读图,回答以下各题。

4.此河流位于()A.南半球B.北半球C.赤道上D.回归线上5.假定此河流是一条自东向西活动的河流,它哪一岸的河堤需求特别加固()A.南岸B.北岸C.东岸D.西岸读〝某地地震波速度随深度的变化图〞,回答以下两题。

6.该地莫霍界面大约位于地下()A. 5千米处B. 17千米处C. 33千米处D. 2 900千米处7.在莫霍界面以下()A.纵波和横波传达速度都添加B.纵波传达速度下降,横波传达速度添加C.纵波和横波传达速度都下降D.纵波传达速度添加,横波传达速度下降剖析地震波波速的变化以了解地球外部的圈层结构。

读图完成以下两题。

8.以下表达正确的选项是()A.①地壳②地幔③地核B.在①层中的地震波波速随深度加深而增快C.甲波由①层进入②层波速急剧上升D.乙波无法经过地幔9.图中的X处即为()A.莫霍界面B.古登堡界面C.岩石圈与软流层接壤D.内核与外核接壤动画片«喜羊羊与灰太狼»有一集设计喜羊羊〝遁地〞前往地球另外一侧去看看。

他从家中钻上天下一直坚持直线行进并穿越地心。

据此回答以下两题。

10.在它穿越地心前,依次穿越的是()A.地壳―地幔―地核―莫霍界面―古登堡界面B.地壳―古登堡界面―地幔―莫霍界面―地核C.地幔―莫霍界面―地核―古登堡界面―地壳D.地壳―莫霍界面―地幔―古登堡界面―地核11.假设喜羊羊希望应用地震波来寻觅海底油气矿藏,以下四幅地震波表示图中表示海底储有石油的是()A.①B.②C.③D.④2021年1月6日,俄罗斯勘察加半岛上的Tolbachnik火山喷发,浓烟弥漫,火山灰飞溅,读〝Tolbachnik火山喷发景观图〞和〝地球的外部圈层结构图〞,完成以下两题。

新教材精创 地球的圈层结构 同步训练鲁教鲁教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 含解析

新教材精创 地球的圈层结构  同步训练鲁教鲁教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 含解析

第一章从宇宙看地球第3节地球的圈层结构一、选择题1.为了研究和了解地震发生机制,寻求监测余震的有效方法,国家地震专家委员会建议在龙门山断裂系实施科学钻探工程。

在其主破裂区、余破裂区以及南端未破裂地区布设三口2 0 00~3 000米主孔科学钻,以加强对比分析和规律总结。

据此回答下题。

大陆科学钻探工程的实施,被称为“伸入地球内部的望远镜”,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我们人类对地球内部结构的研究成果是通过直接观测得到的B.到目前为止,人们对地球内部的认识大多是通过地球物理等间接方法获得的C.大陆科学钻探工程可以揭示整个地球内部的物质组成与结构构造D.科学钻探并不能有效地监测某些地震活动【答案】 B【解析】目前我们人类对地球内部的认识主要是依靠物理方法间接获得的,大陆科学钻探成功后可揭示的只是大陆地壳的物质组成等信息,也可监测地震活动。

2.浅层地能主要指地球浅层地表数百米内的土壤砂石和地下水所蕴藏的低温热能。

据专家测量,我国浅层地表近百米内的土壤每年可采集的低温能量达1.5万亿千瓦,是我国目前发电装机容量4亿千瓦的3 750倍,而百米内地下水每年可采集的低温能量也有2亿千瓦。

由于储量大,分布普遍,被喻为“绿色聚宝盆”。

据此回答下题。

浅层地能存在的内部圈层是( )A.软流层B.地幔C.地壳D.地核【答案】C【解析】根据题干材料可知,浅层地能主要分布在地下几百米内,而地壳的平均厚度为17千米,故浅层地能存在于地壳中。

北京时间2016年12月20日18时4分,在新疆巴音郭楞州且末县发生5.8级地震,震源深度约9 km,震中距且末县城约110 km。

据此回答3-4题。

3.此次新疆地震的地震波传到古登堡界面时( )A.横波速度突然增加B.纵波速度突然增加C.横波突然消失D.纵波突然消失【答案】 C【解析】地震波传到古登堡界面,由于外核可能呈熔融液态,故横波会消失。

4.此次新疆地震的震源位于( )A.地壳B.软流层C.上地幔顶部D.下地幔【答案】 A【解析】此次新疆地震的震源深度约9 km,大陆地壳的平均厚度为33 km,故震源应位于地壳。

高中地理学业水平测试专题训练:地球的圈层结构

高中地理学业水平测试专题训练:地球的圈层结构

高中地理学业水平测试专题训练:地球的圈层结构一、单项选择题1、以下地域地壳厚度最薄的是A.青藏高原B.死海C.马里亚那海沟D.贝加尔湖【答案】1.C【解析】此题考察地壳的厚度。

地壳是有岩石组成的固体外壳,地球固体圈层的最外层,岩石圈的重要组成局部。

其底界为莫霍洛维奇不延续面〔莫霍面〕。

整个地壳平均厚度约17千米,其中大陆地壳厚度较大,平均为33千米。

平地、高原地域地壳更厚,最高可达70千米;平原、盆地地壳相对较薄。

大洋地壳那么远比大陆地壳薄,厚度只要几千米。

所以此题选择C选项。

2、以下现象对应圈层不正确的选项是A.极光——大气层B.流星现象——大气层C.印度洋地震——岩石圈D.赤潮——水圈【答案】2. D.【解析】流星体进上天球大气层,与大气磨擦生热而熄灭发光,构成流星现象;来自大气外的高能粒子(电子和质子)撞击高层大气中的原子生成美丽的极光;岩石圈在内力作用下突然发作断裂,发作地震;赤潮是水体中某些庞大的浮游植物、原生植物或细菌,在一定的环境条件下突发性地增殖和聚集,惹起一定范围内一段时间中水体变色现象。

由此可见,赤潮发作在水圈和生物圈。

读秀丽的黄果树景观图。

回答3~6题。

3.该图景观表达出的地球圈层的个数是()A.2个B.3个C.4个D.5个4.构成该景观的主体要素属于的圈层是()A.生物圈B.水圈C.岩石圈D.地壳5、在景观图中,代表自然天文系统中最生动的圈层的要素是A.瀑布B.岩石C.树木花草D.大气6.该景观的构成进程,充沛说明了()A.图中各圈层都是延续而不规那么的B.图中的各圈层之间是相互联络、相互影响的C.图中的各圈层是独立开展变化的D.图中各圈层的外部物质运动的能量都来自太阳辐射能【答案】3.C4.B5.C6.B【解析】3、景观图中触及的圈层有水圈、生物圈、岩石圈、大气圈;4、该景观的主体要素是瀑布,应归属于水圈;5、自然天文环境中最生动的圈层是生物圈,应选C项;6、该瀑布的构成说明地球的圈层之间是相互联络,相互影响的,它们之间不时停止着物质迁移与能量的转化,其所需能量主要来自三个方面,它们区分是地球内能、重力能、太阳辐射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行星地球(包括地球和地图)(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读图,回答1~2题。

1.图中甲地位于新加坡(1°16′N,103°50′E)的()A.东北方B.东南方C.西北方D.西南方解析:从经度上看,新加坡为103°50′E,甲地在51°E以东,故甲地在新加坡西方;从纬度上看,新加坡在1°16′N,而甲地位于25°N~26°N之间,故甲地在新加坡北方。

综合分析,甲地位于新加坡西北方向。

答案:C2.该国国土面积约为()A.0.11万km2B.1.1万km2C.11万km2D.110万km2解析:根据图中比例尺和轮廓可大约确定出该国东西为3×24 km,南北长大约为6×24 km,故面积约为10 368 km2。

答案:B读等高线地形图,回答3~5题。

3.靠近水源、受水患影响最小的居民点是()A.①B.②C.③D.④解析:图中四个居民点均沿河分布,靠近水源,其中②③④三地位于河谷平原地区,地势较低,易受水患影响。

而①地位于地势稍高的鞍部地带,受水患影响小。

答案:A4.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②居民点最容易发展成城镇B.站在M山顶可以通视图中的所有居民点C.图中河流①~②段从西北流向东南D.由⑤居民点取近道攀登M山忽上忽下较耗体力解析:图中最容易发展成为城镇的点应是位于河流交汇处的③地;M点与⑤地之间有山脊阻挡视线。

根据图中指向标的指示,河流①~②段从西南流向东北;由⑤居民点取近道攀登M山时,先穿越山脊再经过河谷,地势起伏很大。

答案:D5.⑤居民点到M山顶的相对高度可能为()A.368 mB.488 mC.678 mD.708 m解析:⑤居民点到M山顶的相对高度h的取值范围:400 m≤h<600 m。

答案:B(2010·北京东城区模拟)太阳是太阳系的中心天体,地球是太阳系的八大行星之一。

据此完成6~9题。

6.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可以描述为()①地球是地月系的中心天体②地球是河外星系的组成部分③地球是距离太阳较近的一颗行星④地球是距离太阳较远的一颗行星A.①③B.②④C.①④D.②③解析:地球与月球组成地月系,地球是地月系的中心天体;地球与其他天体组成太阳系,地球与水星、金星和火星都属于类地行星,它是距太阳较近的一颗行星;地球是银河系的组成部分,不属于河外星系。

答案:A7.太阳活动会引起地球电离层扰动而导致()A.“磁暴”现象B.极光现象C.无线电短波通讯衰减或中断现象D.耀斑现象解析:太阳活动发出的电磁波进入地球的电离层,会引起电离层扰动,从而导致无线电短波通讯衰减或中断。

答案:C8.下列叙述,与地球特殊性成因无关的是()A.地球昼夜交替周期为24小时B.大气的热力作用C.日地距离适中D.地球有一颗卫星解析:地球在太阳系中的特殊性主要表现在有生命物质的存在,其原因是日地距离适中,有适宜的温度;地球昼夜交替周期为24小时,使地球表面温度变化不会过分剧烈;地球大气的热力作用,既降低了白天的最高温度,又提高了夜间的最低温度。

地球有一颗卫星对地球上生命物质的形成和发展无直接的关系。

答案:D9.下列地理事物的形成与太阳辐射密切相关的是()①大气环流②金属矿产资源③地震④风海流A.①②B.③④C.①④D.②③解析:大气运动是地表冷热不均导致的,所以大气环流与太阳辐射密切相关;风海流是由大气环流中的信风与西风导致的,它与太阳辐射有密切的关系。

答案:C(2008·天津高考)读从宇宙空间拍摄的地球和月球照片,回答10~11题。

10.专家认为,地球也应像月球一样,曾遭受许多陨石撞击,而目前陆地表面却很少发现明显的陨石坑。

探究其原因,主要是()A.月球阻挡B.地质作用改造C.地表布满岩石D.地表水体覆盖解析:地表形态是地质作用的结果。

地质作用包括内力作用(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变质作用等)和外力作用(风化、侵蚀、搬运、堆积、固结成岩作用等),在内、外力共同作用下形成了千姿百态的地表形态。

答案:B11.在白天,图中地球上空大片浓密的云层,对其覆盖地区的影响是利于()A.地表水分蒸发B.近地面空气对流C.大气对地面的保温D.紫外线辐射到达地面解析:云层反射太阳辐射,削弱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使地表水蒸发减弱,使近地面温差减小,对流减弱,削弱了紫外线到达地面。

云层增加了大气逆辐射,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加强。

答案:C印度首个月球探测器“月船1号”于2008年10月22日升空,11月8日进入绕月轨道。

其后经过多次机动降轨,使轨道远月点高度从7 502公里降到100公里,近月点高度从200公里降到100公里,由初始的椭圆形工作轨道最终变为圆形轨道。

据此回答12~13题。

12.“月船1号”升空时,地球在公转轨道上位于()①ab段②cd段③gh段④ef段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解析:10月22日处于秋分日与冬至日之间。

从图上分析,地球公转方向为逆时针,应为从北极上空俯视图。

当地轴“右倾”时,b处北极附近出现极昼现象,应为夏至日,顺着地球的公转方向,a、b、c、d依次为春分日、夏至日、秋分日、冬至日;同理可推知g、h、e、f依次为春分日、夏至日、秋分日、冬至日。

答案:D13.“月船1号”在绕月轨道上运行,无动力作用时,其公转速度()①近月点时公转角速度较快②远月点时公转线速度较慢③公转速度始终不变④在圆形轨道上时快时慢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解析:“月船1号”绕月运动特征,应类似于行星的公转运动特征,其在近月点公转角速度和线速度均较快,在远月点公转角速度和线速度均较慢。

答案:A下图中弧AOB是赤道上的一段,A点位于B点的正西方,弦AB的长度刚好等于地球的半径,且赤道上弧AOB所示地区属于3月12日,赤道其余地区为3月13日。

读图回答14~15题。

14.A点与B点之间的经度差是()A.30°B.60°C.150°D.180°解析:此题难度中等,主要通过地球的半径等基础知识,考查空间概念的建构能力。

由情境条件中的弧AOB是赤道上的一段及弦AB的长度刚好等于地球的半径,可以推知,A点与B点之间的经度差是60°。

答案:B15.此时,关于时间的叙述,正确的是()A.伦敦(零时区)时间为3月13日6时B.纽约(西五区)时间为3月12日3时C.北京时间为3月13日16时D.洛杉矶(西八区)时间为3月13日12时解析:此题难度中等,主要通过空间推理,考查考生的时间计算能力。

通过情境中的A点位于B点的正西方及赤道上弧AOB所示地区属于3月12日,赤道其余地区为3月13日等条件,可以推知A点所在经度为180°,则B点为120°W,洛杉矶(西八区)时间为3月13日0时,伦敦时间为3月13日8时,纽约时间为3月13日3时,北京时间为3月13日16时。

答案:C右图是以极点为中心的俯视图,AB是晨线,CD是日界线。

读图完成16~17题。

16.此图显示的是()A.北半球全图B.南半球全图C.东半球全图D.西半球全图解析:由图中的135°W经线及CD为日界线可知,该图的中心点为南极点;由AB是晨线且A、B的经度差为90°可知,最外的大圆为赤道。

故该图表示南半球全图。

答案:B17.此刻北京时间是()A.6月22日11时B.12月22日11时C.6月22日23时D.12月22日23时解析:此时的晨线与赤道交于A点,即45°E经线为6时,可计算出,此时的北京时间为11时;从图中还可看出,南极圈及以内发生了极昼。

故此刻的北京时间应是12月22日11时。

答案:B(2009·广东文基)右图中a为晨昏线,c为经线,b为c线上地球自转线速度最大的点。

读图回答18~19题。

18.当a、c两线重叠时,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北京和海口昼夜等长B.北极圈及其以北有极昼现象C.b地正午太阳高度角达一年中最小值D.此时地球位于公转轨道的近日点附近解析:晨昏线与经线重合出现在春秋二分日,此时全球各地昼夜等长。

答案:A19.下列四幅图中,能正确表示b地水平运动物体方向的是()解析:赤道上无地转偏向力,物体无偏移现象,运动方向保持初始运动方向。

答案:C下表中所列的是一年中甲、乙、丙、丁四地的昼长差(即一年中昼长最大值-昼长最小值)。

根据表中的数据回答20~22题。

20.四地中属于寒带的是()A.甲B.乙C.丙D.丁解析:丁地昼长差为24小时,为极圈内的点,位于寒带中。

答案:D21.四地所处的纬度从高到低的排列顺序是()A.甲乙丙丁B.甲乙丁丙C.丁丙甲乙D.丁丙乙甲解析:根据昼夜长短的变化可知,昼长差从赤道(0小时)到极圈(24小时),逐渐增大。

答案:D22.乙地的最短昼长值是()A.9小时15分B.8小时35分C.10小时25分D.14小时45分解析:因为任何地点夏至日和冬至日的昼长和为24小时,设最长昼长为x,则最短昼长为24-x,利用x-(24-x)=5小时30分,可求出x为14小时45分,最短昼长为24-14小时45分=9小时15分。

答案:A我国某校地理兴趣小组的同学,把世界上四地年内正午太阳高度变化及方向绘成简图(如下)。

读图,回答第23题。

23.当②地正午太阳高度达到最大值时()A.地球公转的速度较慢B.其他三地正午太阳所在方向不同C.该学校所在地天气炎热D.太阳在地球上的直射点将北返解析:②地位于南回归线上,当②地正午太阳高度最大时,也就是太阳直射点在南回归线上时,即12月22日(北半球的冬至日),此时太阳直射点正要北返。

地球位于近日点附近,排除A;此时①③④地正午时的太阳均在南方,排除B;太阳直射南半球,此时北半球是冬季,因此不可能天气炎热,排除C。

答案:D读地球圈层结构示意图,完成24~25题。

24.关于图中各圈层的叙述正确的是()A.A、B、C、D为地球外部圈层,C为生物圈B.地球内部圈层由E、F、G三部分组成C.A、B、C、D、E共同形成了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理环境D.地震波在F、G交界面上,传播速度减为025.一般认为,岩浆的主要发源地是()A.图中C层B.图中G层C.软流层D.下地幔解析:读图可知,A为大气圈,B为生物圈,C为水圈,D为地壳,E为软流层以上的地幔部分,F为地幔,G为地核。

D、E合为岩石圈,大气圈、生物圈、水圈、岩石圈四大圈层相互作用,共同形成了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理环境。

D选项中应是横波速度减为0。

在地幔上部存在一个由塑性物质组成的软流层,是岩浆的主要发源地。

答案:24.C25.C二、非选择题(共50分)26.(17分)中国第一颗探月卫星“嫦娥一号”于北京时间2007年10月24日18时05分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这标志着我国探月工程迈出了关键的一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