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 人口与地理环境

合集下载

高中地理必修Ⅱ(鲁教版)“第一章人口与地理环境第一节”不同版本间的教材对比分析

高中地理必修Ⅱ(鲁教版)“第一章人口与地理环境第一节”不同版本间的教材对比分析

高中地理必修Ⅱ(鲁教版)“第一章人口与地理环境第一节”不同版本间的教材对比分析不同版本教材的比较:第一章人口与地理环境第一节一、不同版本教材对课标的呈现分析不同人口增长模式的主要特点及地区分布。

举例说明地域文化对人口或城市的影响。

人教版中图版湘教版鲁教版人口的数量变化人口的自然增长(读图思考、活动、阅读)人口增长模式及转变(读图思考、案例、活动)人口增长的模式及地区分布世界人口增长人口增长模式(探索、学习指南、阅读、名词链接、读图、案例研究、思考、复习题)人口增长模式人口增长(活动思考)“高—高—低”模式(阅读、活动探究)“高—低—高”模式(阅读、活动实践)“低—低—低”模式(阅读)人口增长与人口问题世界人口增长的历史轨迹(知识窗)人口增长模式第一阶段原始低增长阶段第二阶段加速增长阶段第一阶段增长减缓阶段第一阶段低速增长阶段(活动)不同国家的人口问题(活动)二、不同版本教材的结构编排虽然各版本对课程标准的体现有其共性方面,但不同版本所选择的案例不同,描述的次序也有所不同。

分析不同人口增长模式的主要特点及地区分布。

举例说明地域文化对人口或城市的影响。

(1)选用不同的案例作为导入,说明人口增长的现象。

其中,人教版、湘教版和鲁教版均采用1999年中国人口已达60亿的案例作为导入,而中图版以探索欧洲和中国人口增长的比较为引入。

(2)不同版本教材的人口增长模式是不同的,人教版为“三种模式”,原始型、传统型、现代型;中图版为“三阶段”,高高低模式、三低模式、介于二者之间的过渡模式;湘教版为“三种模式”,高高低模式、高低高模式、低低低模式;鲁教版的“四阶段”原始低增长阶段、加速增长阶段、增长减缓阶段、低速增长阶段。

各种阶段分类方法都是有一定依据的,但根据课标的指导,只需要把主要的人口增长模式各阶段的主要特点阐述清楚即可。

(3)中图版第一节节后的案例探究采用的是新中国成立后的人口变动,湘教版则是以我国历史上人口数量的变动为例,人教版则探讨芬兰人口增长模式的转变。

新教材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二册第一章人口与地理环境 知识点考点重点难点归纳总结

新教材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二册第一章人口与地理环境 知识点考点重点难点归纳总结

第一章人口与地理环境知识点总结第一节人口分布 (1)第二节人口迁移 (6)第三节人口容量 (12)第一节人口分布一、世界人口分布1.衡量:人口密度。

2.特点:极不平衡。

(1)表现①从世界上看:在占地球陆地面积10%的土地上,大约居住着世界90%的人口。

②从各大洲看:世界人口在各大洲的分布状况差异很大,亚洲占比最大。

③从各国看:目前,中国人口最多,其次为印度,13个国家人口超过1亿。

④从城乡看:总的趋势是城镇人口比例逐渐上升,乡村人口比例逐渐下降。

(2)规律世界人口集中分布在北半球中低纬度近海平原地区。

1.自然地理条件(1)气候:人口主要分布在温带和亚热带的湿润、半湿润地区。

(2)地形:人口主要分布在平原和丘陵地区,山区人口较为稀少。

(3)水资源:对人口分布的影响很大。

一般来说,沿河、沿湖地区人口稠密,干旱地区的绿洲人口集中,农牧业发达。

(4)土壤:更多的是通过农业发展间接地起作用。

(5)矿产资源:开发吸引人口聚集。

2.人文地理环境包括经济、社会、历史、文化和科技等因素。

其中,经济因素对人口分布具有决定性影响。

(1)采集—狩猎社会和农业社会,人口分布表现出相对分散而均衡的特点。

(2)农业社会以后,人口分布格局呈现点、轴集中态势。

(3)国际贸易的发展,使海岸带人口变得稠密。

世界人口分布特点世界人口分布的基本特点是人口分布地区不平衡,人口稠密区绝大部分位于北半球中低纬度的近海平原地区。

其分布特点分析如下:[归纳提升]1.影响人口分布的因素当今世界的人口分布状况,是自然和人文两方面多种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

(1)自然地理条件综合思维:分析评价影响人口分布的因素影响人口分布的因素包括自然地理条件和人文地理环境。

自然地理条件主要指气候、地形、水文、土壤、植被等。

其评价性语言是:凡气温适宜、降水适中、河湖众多、水源充足、地势低平、土壤肥沃的地区,人口数量多,人口密度大。

人文地理环境包括经济发展水平、交通、政治、科技、历史、宗教、军事等。

统编鲁教版高中必修第二册地理《第一单元 人口与环境 综合与测试》必备知识点集体备课教案教学设计

统编鲁教版高中必修第二册地理《第一单元 人口与环境 综合与测试》必备知识点集体备课教案教学设计

高中地理新教材合格考必修二知识点总结第一单元人口与环境第一节人口分布一、知识梳理1.人口分布的衡量指标:人口密度:是衡量人口分布的主要指标,它反映一定地区的人口密集程度,是指单位土地面积上居住的人口数。

通常以每平方千米常住的平均居民数量来表示。

计算公式:人口密度=人口数量/面积×100%2.人口分布特点答题模板:(1)人口分布是否均匀(2)分布的方位(疏密,多少);人口主要集中在……3.世界人口分布的特点和规律:特点:目前全世界大约3/4的人口分布在5%的陆地上,具有明显的不均衡特征。

世界人口稠密区:东亚、东南亚、南亚以及西欧和北美东北部等,都是人口稠密区。

至2017年,人口超1亿的国家有中国、印度、美国、印度尼西亚、巴西、巴基斯坦、尼日利亚、孟加拉国、俄罗斯、日本、墨西哥、埃塞俄比亚、菲律宾等。

人口稀疏区:南极洲以及一些荒凉海岛。

规律:北半球中纬度沿海低地平原①主要集中在北半球的中低纬度地带。

②主要集中在距海较近地带。

③主要集中在海拔较低地带。

④主要趋向于城镇地区。

4.热带多雨地区人口分布特点:热带多雨地区,人口最稠密的地方通常不在平原,而在高原和山地。

原因:热带高原和山地的一定海拔范围内,气候凉爽,雨量适中,排水通畅。

此外,这一海拔超出疟蚊分布上限,人们可免受疟疾等疾病袭扰。

5.影响人口分布的因素自然因素(基本因素):气候、地形、水资源和土壤、矿产资源社会经济因素:经济发展水平(最显著)、交通和通信条件、文化教育、政府政策和地方习俗等6.胡焕庸线探究中国的人口分布特点(1)以胡焕庸线(腾冲-黑河一线)为分界线;(2)我国人口的空间分布是东南多,西北少原因:我国东部地区气候适宜,水源丰富,土地平坦肥沃;交通方便,科技水平高,环境可养育的人口多,故人口稠密;而西部地区大多为高原、荒漠,土地可垦殖率低,水资源短缺,生态环境脆弱,生产水平低,环境可养育的人口少,人口分布稀疏。

所以,我国人口分布现状是合理的。

第一章人口与地理环境(知识要点+思维导图)单元总结-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共35张PPT)

第一章人口与地理环境(知识要点+思维导图)单元总结-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共35张PPT)

矿区人口密集形成城市,如攀 枝花、克拉玛依、鹤岗等
知识要点:1.1人口分布
6.影响人口分布的人文地理因素:
知识要点:1.1人口分布
7.我国人口分布 (1)特点:地理分布很不平衡。 (2)规律: ①东部地区人口多,西部地区人口少(最显著特点)。 ②沿海、沿江、沿湖的平原地区人口多,内陆干旱的高山、高 原地区人口少。 ③经济发达和交通便利的地区人口多,经济落后、交通闭塞的 地区人口少。 ④汉族居民集中的地区人口多,大部分少数民族地区人口少。 (3)人口分布地理界线:“胡焕庸线”从黑龙江黑河到云南腾冲 之间连接的直线,以东以南,人口稠密;以西以北,人口稀疏。
北美洲 始终以人口迁入为主
知识要点:1.2人口迁移
4.我国人口迁移:
阶段 古代
迁移方向
迁往社会环境及自然条件 较好的地区
新中国成立到20世 东部人口稠密区迁往东北 纪80年代中期 、西北等地
原因 ①深受统治者及其行政力量的束 缚;②农业经济的脆弱、频繁的 战争和自然灾害 国家实行计划经济体制和严格的 户籍管理制度,开发内地、建设 边疆
学习目标:
①运用资料描述人口分布的特点及其影响因素。 ②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我国人口分布的特点及影响因素。 ③结合案例分析影响人口迁移的原因,归纳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 ④利用人口迁移图分析世界和人口迁移特点。 ⑤了解世界人口增长的特点,掌握影响人口增长的因素。 ⑥结合案例,理解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与人口合理容量的区别与联系。
20世纪80年代中期 山区迁往平原,农村迁往
至今
城镇,贫困区迁往发达区
国家改革开放政策的影响,沿海 经济发达地区需要劳动力;农村 大量劳动力获得解放
知识要点:1.2人口迁移
5.人口迁移的影响:

第一单元-人口与环ppt课件

第一单元-人口与环ppt课件

• ◇经济因素: 价高者得

举例:城市中心区交通便利,对商业活动吸引力大,商业活动
愿意付价高于其他经济活动,所以城市中心一般发展商业区
• 直接影响地租高低的因素:距离市中心的远近、通达度

(从市中心向郊区,功能区的分布:商业区、住宅区、
工业区)
• ◇社会因素

影响住宅区分化的主要原因是:收入(常见原因),知

①我国人口多、耕地少,农村多剩余劳动力

②1984年推出“允许农民进入小城镇落户”政策

③城乡和地区之间巨大的收入差距(根本原因)
第二单元 城市的地域结构 第一节 城市地域功能分区 • ☆知识要点: • 1、城市的三种基本功能区:商业区、住宅区、工业区 • ※难点解析: • ★①功能区的形成:同种经济活动需要的发展条件一致,所以同种
• ※难点解析:卫星城的作用——分散城市的职能,起到大城市人口 分流作用
• 第二节 城市地域功能分区的成因
• ☆知识要点:
• 1、影响城市地域功能分区的因素
• ◇历史因素
• ※难点解析:

文化历史较悠久的地区,一般继承和保持城市的原有特色

历史较短,以前土地利用形式未形成较大影响的地区,可以完
全改变昔日的土地利用方式
统;化学方面,化学物质会致癌变、致病变;生物方面,病毒、病
菌、寄生虫卵使蚊子大量繁殖,引起疟疾、乙型脑炎等疾病的流行)
• ※难点解析三:社会经济因素范围比经济因素广,经济因素从属于 社会经济因素。
• 2、人口科学文化素质对环境的影响

文化素质高,资源观(资源利用充分、同时开发新的资
源)、环境观(发展经济的同时注意环 保)、发展观(可

人口分布-高一地理课件(鲁教版2019必修第二册)

人口分布-高一地理课件(鲁教版2019必修第二册)

影响人口分布的因素
影响人口分布的社会经济因素
因素
影响
经济发展水平
经济发达地区,人口多而稠密;经济落后地区,人口少而 分散。乡村人口分布分散,城镇人口稠密
政府政策 短时间内改变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人口分布
历史
历史上人口长期增殖的结果,往往造成在开发较早、历史 悠久的地区,人口一般较多
文化教育 文化教育水平高的地区往往人口分布较多
水资源
稳定的淡水水源是人类生活和生产基本的物质条件,对人口分布影 响很大。江河湖泊沿岸人口较为稠密。
土壤
土壤是农业生产最基本的物质基础。不同土壤自然肥力、耕作性能 不同,而影响人口分布。土壤肥沃,农业发达,人口稠密。
矿产资源 矿产资源的开发使开发地区人口增多。
影响人口分布的因素
社会经济 因 素
主要包括经济发展水平、交通和通信条件、文化教育、 政府政策、宗教、战争、地方习俗以及历史因素等。 其中,经济发展水平对人口分布的影响最为显著。
01
世界人口的分布
世界人口分布的特点
人口分布指一定时间内人口在一定地区范围的空间分布状况。 微信公众号爱上新课标地理课
仔细观察世界人口分布示意图,思考世界人口分布有何特点?
世界人口分布的特点
人口分布一般用人口密度作为 衡量指标。
人口密度:指平均每平方千米内 居住的人口数。(单位:人/km2)
世界人口分布的最显著特点:不均衡性,有明显的稠密区和稀疏区。
影响人口分布的因素
社会经济因 素 经济发展水平
经济发展水平影响人口分布状况
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地区,人口稠密。 如我国东部地区、美国东北部地区和欧洲西部地区。
影响人口分布的因素
社会经济 因 素 生产力水平

超详细的高考备考人文地理与区域发展笔记

超详细的高考备考人文地理与区域发展笔记

超详细的高考备考人文地理与区域发展笔记人文地理与区域发展详细笔记第一单元人口与地理环境一、不同类型国家的人口问题:①大多数发展中国家: 人口增长特点是较高的出生率,低死亡率,较高的自然增长率。

人口问题表现为人口数量过多,人口增长过快、少年儿童比重过大。

产生的影响有加大对资源、环境、就业、经济等的压力,影响经济发展。

措施:实施计划生育。

②大多数发达国家:人口增长特点是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

人口问题表现为人口增长缓慢,人口老龄化。

产生的影响有:青壮年劳动力不足、国防兵力不足、社会养老负担加重。

措施:鼓励生育、接纳海外移民、建全养老保障体系、延迟退休。

③我国的人口问题:70年代实施计划生育,出生率快速降低,目前人口增长特点是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

人口问题有人口基数大,新增人口较多;人口老龄化;空巢老人、留守儿童增多。

影响:青壮年负担过重、社会养老费用增加、老年人生活孤单。

措施:放宽生育政策,延迟退休,健全养老保障体系,积极发展老龄产业。

(注意与发达国家区别)。

二、人口迁移(1)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自然、经济、政治、社会文化因素。

目前影响我国人口迁移的主导因素是经济。

(2)人口迁移对地理环境的影响①对迁入地:缓解劳动力短缺;促进经济发展。

会加重交通拥挤、住房紧张、环境压力、社会治安等问题。

②对迁出地:缓解人地矛盾和就业压力;增加收入,提高居民的生活水平;促进与外界的经济、文化等方面交流。

但会导致人才流失,影响农村经济发展。

三、环境人口容量(1)环境承载力(环境人口容量):是指某一地区所能承载的最大人口数量。

所以,人口数量是衡量环境承载力的重要指标。

(2)人口合理容量:是指一个地区最适宜的人口数量。

环境人口容量大于人口合理容量。

(3)影响环境人口容量的主要因素:①资源(与环境人口容量呈正相关);②科技发展水平(与环境人口容量呈正相关);③地区生活、文化消费水平(与环境承载力呈负相关)④区域开放程度(与环境人口容量呈正相关)其中,资源是制约环境人口容量的首要因素。

湘教版(2019)高中地理必修二第一单元 人口与地理环境 知识点

湘教版(2019)高中地理必修二第一单元 人口与地理环境 知识点

2019高中地理鲁教版新教材必修二知识点总结2020.5第一讲 人口与环境1.人口分布及特点(1)特点:世界人口分布的最显著特点是不均衡性,形成明显的人口稠密区和人口稀疏区。

(2)区域分布:⎩⎨⎧人口稠密区:东亚、东南亚、南亚以及西欧和北美东北部等无人长期定居:南极洲以及一些荒凉海岛2.人口分布的规律(1)纬度分布:⎩⎨⎧集中区:北半球中低纬度地带稀疏区⎩⎨⎧ 南北纬60°以上的寒冷地带南北回归线附近的干热地带赤道两侧的湿热地带(2)海陆位置:主要集中在距海较近地带⎩⎨⎧沿海地带人口稠密:世界人口约有一半分布在距离海 岸 200千米以内的地区远离海洋的内陆地区人口稀疏(3)地形:主要集中在海拔较低地带⎩⎪⎨⎪⎧平原地区分布着世界一半以上的人口热带多雨地区人口最稠密的地方多在高原和山地南美洲海拔2 000米以上的高原和山间谷地则形成一些 人口稠密的大城市(4)城乡分布:主要趋向于城镇地区⎩⎨⎧在农业社会,绝大部分人口散居在乡村地区随着工业化推动城镇化,人口不断向城镇地区集聚3.影响人口分布的自然因素(1)气候:主要通过气温、降水等影响人口分布。

气候温暖、降水适中的地区适宜人类居住和生产,人口分布往往较为集中。

(2)地形:地形条件通过影响人类生产和生活,进而影响人口分布。

一般来说,人类活动大多集中在平原及低山、丘陵地区;高山和高原地区人口稀少,甚至无人定居。

(3)水资源:稳定的淡水资源是人类生活和生产基本的物质条件,对人口分布影响很大。

江河湖泊等天然水体能够为人类提供生活水源、便利的水运等,沿岸地区往往人口较为稠密。

在干旱地区,人口集聚区多依水源地呈点状、线状或片状分布。

(4)土壤:不同土壤由于自然肥力、耕作性能不同,开发利用程度也不同,进而影响到人口分布。

例如,黑土分布区土壤肥沃,往往农业发达,人口稠密。

(5)森林、矿产资源等自然因素也影响到人口分布。

4.影响人口分布的社会经济因素(1)经济发展水平对人口分布的影响最为显著。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模块二第一单元人口与地理环境第二讲人口迁移学案含解析鲁教版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模块二第一单元人口与地理环境第二讲人口迁移学案含解析鲁教版

第二讲人口迁移一、人口的迁移与流动(1)概念:人口在地区之间迁出或迁入,而发生居住地的永久性或长期性改变的人口移动现象。

(2)世界人口迁移的阶段划分及特点:阶段影响因素特点人类社会早期(原始社会)自然条件经常迁移流动古代农业社会土地开垦、逃避灾荒、战乱、宗教迫害等15~19世纪地理大发现、新航线开通与殖民主义扩张由“旧大陆”流向“新大陆”,由已开发地区向未开发地区迁移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新兴城市的出现,旅游业的兴起,政治避难,地区经济差异等永久性定居移民比例减少,迁移形式趋于多样化[名师注解]【记】人口迁移是指一段时间内人的居住地在国际或本国范围内发生改变。

一般具备三个条件:【注1】每年春节期间,我国大量的“民工流”不属于人口迁移。

“民工流”虽然在地理空间上发生了位置变动,但绝大多数人的居住地并没有发生“长期性”或永久性改变。

【注2】在影响人口迁移的诸多因素中,经济因素往往起主导作用。

在某种特定的时空条件下,任何一种因素都有可能成为人口迁移的决定性因素。

(3)国际难民与环境移民:2.人口流动(1)概念:因某种原因临时或短期离开原居住地外出活动,而不变更户籍的人口移动现象。

(2)主要形式:民工流和外籍劳工。

,二、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及其影响1.人口迁移的原因(1)最主要原因:地区间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别。

(2)其他原因:地区间距离、国家政策、文化背景等。

2.人口迁移对地理环境的影响(1)对环境的影响:①迁出地:缓解当地的人地矛盾。

②迁入地:会对自然和生态环境产生深刻的影响。

(2)对社会经济的影响:①建立起一批以移民为主体的国家。

②促进了经济发展。

③促进了文化的交流与融合。

考点一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主旨把握]1.主要因素:经济因素(表现在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

2.其他因素(1)自然环境因素(气候、地形、水和矿产资源等),有时自然灾害也会起作用。

(2)社会文化因素(文化教育、婚姻家庭、宗教信仰等)。

(3)政治因素(国家政策、政治变革、战争等)。

新教材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二册第一章人口与地理环境章末综合检测试卷(两套,含答案解析)

新教材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二册第一章人口与地理环境章末综合检测试卷(两套,含答案解析)

第一章人口与地理环境测评(两套)第一套 (1)第二套 (13)第一套(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读下表(数据统计截至2013年底),完成1~2题。

1.表中()A.天津年净增人口数最低B.吉林的人口死亡率最高C.湖南人口增长表现为“三低”D.广西年净增人口数最高2.北京市人口最高容量()A.小于现有的总人口数B.首要影响因素是科技水平C.与人口合理容量相同D.与地区开放程度呈正相关答案:1.C 2.D解析:第1题,结合湖南省的人口出生率、自然增长率的数值可判断出其人口增长特点为低出生率、低死亡率和低自然增长率;在五省级行政区中吉林省的净增人口数最低,湖南省的净增人口数最高,湖南省的死亡率最高。

第2题,北京市人口最高容量大于现有的总人口数,小于人口合理容量,与地区开放程度呈正相关,其首要影响因素是资源。

下图为浙江宁波市某区域地形剖面和人口分布相对数变化曲线图。

读图完成3~4题。

3.据图分析,影响①②③④四个区域人口分布的主要自然因素是()A.地形B.气候C.河流D.土壤4.人口分布最密集的区域最可能在()A.①B.②C.③D.④答案:3.A 4.D解析:第3题,由图中信息及图名可知,该图反映的是人口分布与地形的关系。

第4题,由图可知,④区域人口分布相对数最大。

为了揭示世界人口的分布状况,著名学者邦奇等人创建了人类大陆图,即在地图上取消陆地和海洋,仅画出人类密集的地区,面积较大的人类密集区称为人类大陆。

世界上共存在四个人类大陆:第一个为东亚和东南亚;第二个是南亚;第三个是欧洲;第四个是北美洲东部。

下图为世界人类大陆图的一部分。

读图,完成5~6题。

5.下列关于B人类大陆形成的原因,说法正确的是()A.社会经济发达B.自然条件优越C.城镇化水平高D.工业发展最早6.D处没有形成人类大陆,但却形成了一个人口孤岛,其原因是()A.位于太平洋中部B.降水丰富,农业发达C.位于亚欧大陆中部D.位于日本群岛上答案:5.B 6.C解析:第5题,B为南亚地区,是世界上古老的文化中心之一,人类在此居住的历史悠久,这里地形平坦,土壤肥沃,雨热同期(热带季风气候),发展农业的自然条件优越。

《人口分布》人口与地理环境PPT课件

《人口分布》人口与地理环境PPT课件
1.1 人口分布
-.
观察全球夜间灯光图,你能说出世界人口分布总体特征吗?
北美地区
欧洲地区
东亚地区
南亚地区
全球夜间灯光地图,就是利用卫星对地球各区域的夜间进行遥感拍照,收集 地面的灯光照明情况,来推测人口分布。一般而言,灯光亮的区域,表面城 市较多,人口分布密集,人口数量大。
01
世界人口分布
概念
人文因素又有哪些影响呢?
社会经济条件
交通发展
历史因素
政治因素
人文因素——经济
经济因素对人口分布具 有决定性影响。
表现在: ①人口分布与经济活动密 不可分。 ②人口分布受经济活动类 型、规模的制约。
人文因素——经济
社会生产方式: ①采集——狩猎社会和农业社会:对土地高度依赖,人口 分布相对分散而均衡; ②工业社会:随着工业、交通、商业的不断发展,人口逐 渐向城镇集中,人口分布呈现出点、轴集中态势;随着国 际贸易的发展,刺激了沿海港口城市的成长,使海岸带人 口变得稠密。
格陵兰岛 人口总数约5.69万人,面积217.56万平方公里,平均每平 方公里0.026人。格陵兰岛是北冰洋和大西洋之间冰雪覆 盖的一个岛屿,位于加拿大东北部,它是目前世界上最大 的岛屿,也是丹麦的一个自治省。格陵兰岛的面积比美国 阿拉斯加州大一些,与沙特阿拉伯面积相当,拥有285万 立方千米的冰层资源,总人口不足5.7万。 福克兰群岛/马尔维纳斯群岛 人口总数3060人,面积1万2173平方公里,平均每平方公 里0.25人。 福克兰群岛是由大西洋南部两个主岛屿和776个小岛屿组 成的,距离阿根廷海岸480公里,它是英国的一个海外自 治地区。其面积相当于美国康涅狄格州或北爱尔兰,人口 仅3060人,岛屿上饲养着583000头绵羊。

普通高中教科书地理必修第二册第一章人口与地理环境阅读笔记

普通高中教科书地理必修第二册第一章人口与地理环境阅读笔记

普通高中教科书地理必修第二册第一章人口与地理环境阅读笔记本文将为你总结普通高中地理必修第二册第一章《人口与地理环境》的阅读笔记,包括重点概念、关键内容和相关知识点。

1.人口与地理环境的关系-人口与资源:人口数量的增长对资源的利用和供需关系产生影响,如农业、工业、能源等资源的分配与利用。

-人口与环境:人口数量的增加会带来环境负荷,如水资源、土地资源和空气质量等方面的影响。

2.人口变动与人口结构-人口变动:人口数量的变动包括自然增长和外部迁移等因素。

了解人口出生率、死亡率和迁移率的计算和影响因素。

-人口结构:指人口按照年龄、性别、职业、教育程度等特征进行的分类。

了解人口结构的分析方法和意义。

3.人口问题与可持续发展-人口老龄化问题:人口老龄化对社会和家庭养老等方面产生的影响。

-人口流动问题:了解人口流动的原因和类型,如农民工、城市化等。

-城市化问题:了解城市化对土地利用、环境和社会结构的影响。

-可持续发展:人口与地理环境的关系要与可持续发展相结合,通过科学规划和资源利用来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4.地理环境对人口分布的影响-自然条件:地形、气候、水资源等自然条件对人口的分布有重要影响。

-发展条件:不同地区的发展水平和产业结构也会影响人口的分布。

-社会条件:文化、教育和卫生等社会条件也会影响人口的分布。

5.人口与发展战略-人口控制:了解国家对人口数量和结构进行管理和调控措施。

-发展战略:了解国家在人口与地理环境方面的可持续发展战略,如乡村振兴战略、生态文明建设等。

以上就是普通高中地理必修第二册第一章《人口与地理环境》的阅读笔记。

希望对你有所帮助!如有其他问题,欢迎继续提问。

高中地理鲁教版必修二知识点

高中地理鲁教版必修二知识点

高中地理鲁教版必修二知识点高中地理鲁教版必修二知识点第一单元人口与地理环境★人口增长模式的主要特点及地区分布★ 不同国家的人口问题★引起人口迁移的因素①自然生态因素:气候、土壤、水和矿产资源、自然灾害等等②经济因素:地区间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经济发展、城市化、区域开发、大型工程建设等)是引起人口迁移的重要原因。

一般经济落后地区迁出率高,而发达地区迁入率较高。

③政治因素:国家政策(如深圳的崛起)、战争(战争难民)等④社会文化因素:文化教育、家庭婚姻、宗教信仰、种族民族等。

★人口迁移的影响★影响人口分布的地理因素1、自然环境因素:是最基本因素,主要包括地形、气候、水资源和土壤、矿产资源等。

2、社会经济因素:主要包括生产力发展水平、生产活动方式、交通运输条件以及文化教育状况等。

其中,生产力发展水平对人口分布的影响最为显著。

3、政治文化因素:有时甚至可在较短时间内改变人口分布状况。

此外,宗教信仰、文化习俗、科技发展水平、政府的人口与发展政策以及历史因素等,也都对人口分布产生影响。

★我国的人口分布特点①东部地区人口多,西部地区人口少;②沿海、沿江、沿湖的平原地区人口多,内陆干旱的高山、高原地区人口少;③经济发达和交通便利的地区人口多,经济落后、交通闭塞的地区人口少;④汉族居民集中的地区人口多,大部分少数民族地区人口少。

★环境人口容量与人口合理容量。

1、①环境人口容量是指特定地区的资源与环境,在维持最低生存标准的情况下,所能承受的最大人口数量,是个警戒值。

16亿②人口合理容量则是指在环境承载力范围之内,有效和持续地利用资源、环境并获得最大经济效益的情况下,一个地区所能容纳的人口数量。

最适宜人口数量。

8-9亿2、影响环境人口容量的因素:①资源丰富程度②科技发展水平③经济发达程度④对外开放程度⑤人口受教育水平(正相关)⑥消费水平(负相关)。

3、我国的人口合理容量:根据我国的地理国情,坚定不移的实施“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的基本国策,努力提高科技水平,提高资源利用率和资源管理水平,使人口增长与资源利用、环境保护相协调。

高中地理鲁教版必修二知识点

高中地理鲁教版必修二知识点

第一单元人口与地理环境★人口增长模式的主要特点及地区分布特点★不同国家的人口问题★引起人口迁移的因素①自然生态因素:气候、土壤、水和矿产资源、自然灾害等等②经济因素:地区间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经济发展、城市化、区域开发、大型工程建设等)是引起人口迁移的重要原因。

一般经济落后地区迁出率高,而发达地区迁入率较高。

③政治因素:国家政策(如深圳的崛起)、战争(战争难民)等④社会文化因素:文化教育、家庭婚姻、宗教信仰、种族民族等。

★人口迁移的影响★影响人口分布的地理因素1、自然环境因素:是最基本因素,主要包括地形、气候、水资源和土壤、矿产资源等。

2、社会经济因素:主要包括生产力发展水平、生产活动方式、交通运输条件以及文化教育状况等。

其中,生产力发展水平对人口分布的影响最为显著。

3、政治文化因素:有时甚至可在较短时间内改变人口分布状况。

此外,宗教信仰、文化习俗、科技发展水平、政府的人口与发展政策以及历史因素等,也都对人口分布产生影响。

★我国的人口分布特点①东部地区人口多,西部地区人口少;②沿海、沿江、沿湖的平原地区人口多,内陆干旱的高山、高原地区人口少;③经济发达和交通便利的地区人口多,经济落后、交通闭塞的地区人口少;④汉族居民集中的地区人口多,大部分少数民族地区人口少。

★环境人口容量与人口合理容量。

1、①环境人口容量是指特定地区的资源与环境,在维持最低生存标准的情况下,所能承受的最大人口数量,是个警戒值。

16亿②人口合理容量则是指在环境承载力范围之内,有效和持续地利用资源、环境并获得最大经济效益的情况下,一个地区所能容纳的人口数量。

最适宜人口数量。

8-9亿2、影响环境人口容量的因素:①资源丰富程度②科技发展水平③经济发达程度④对外开放程度⑤人口受教育水平(正相关)⑥消费水平(负相关)。

3、我国的人口合理容量:根据我国的地理国情,坚定不移的实施“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的基本国策,努力提高科技水平,提高资源利用率和资源管理水平,使人口增长与资源利用、环境保护相协调。

新教材高中地理第一章人口与地理环境第三节人口容量学案湘教版必修2

新教材高中地理第一章人口与地理环境第三节人口容量学案湘教版必修2

第三节人口容量一、人口增长1.概况:(1)总趋势:人口不断增长。

2.影响人口增长的因素:(1)主要因素:自然资源、环境条件、社会经济、科技进步、医疗卫生、文化教育、政治制度等。

(2)根本因素: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3.决定一个国家或地区人口增长的指标:(1)出生率和死亡率。

①出生率>死亡率:总人口增加,表现为正增长②出生率<死亡率:总人口下降,表现为负增长(2)迁入率和迁出率。

①迁入率>迁出率:总人口增加,表现为正增长②迁入率<迁出率:总人口下降,表现为负增长二、资源环境的限制性1.原因:(1)社会经济发展对自然资源的需求与日俱增。

(2)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各种资源的人均消耗量也在逐步增加。

2.资源环境的限制性:表现原因影响矿产资源枯竭过度开发和不合理利用森林植被破坏乱砍滥伐限制人类草原退化过度放牧的生存和发展土地沙漠化大面积开垦草原大气、水环境恶化工业生产三、人口合理容量1.人口容量:(1)概念:指在一定的自然资源和经济、社会条件下,一个国家或地区所容纳的人口数量,又可分为人口合理容量、人口最高容量等。

(2)作用:是衡量资源环境承载力的重要指标。

2.资源环境承载力:指一定时期内,在维持相对稳定的前提下,资源、环境所能容纳的人口规模和经济规模。

3.人口合理容量:(1)概念:指按照合理的生活方式、保障健康的生活水平,同时又不妨碍未来人口生活质量的前提下,一个国家或地区最适宜的人口数量。

(2)影响和制约因素:自然资源环境、科技发展水平、地区开放程度、人均资源消费水平等。

(3)特点:临界性、相对性和警戒性。

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1.18世纪中叶后,世界人口增长缓慢。

(×)2.人口政策也是影响人口增长的因素。

(√)3.人口自然增长率下降人口就会下降。

(×)4.影响世界人口数量变化的因素包括出生率、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

(×)2020年3月9日,上海市公布了《2019年上海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公报显示,至2019年年末,全市户籍常住人口1 450.43万人,较上年增加2.86万人,户籍常住人口自然增长率为-2.3‰。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单元 人口与地理环境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6分)
下图为某高一学生绘制的四个国家的人口出生率和死亡率图。

读图,完成1~3题。

1.③国人口自然增长率约为
( )。

A .1%
B .1.5%
C .4%
D .3%
2.影响①国人口自然增长率的主要因素有
( )。

①经济发展水平较高 ②人口受教育水平较低
③医疗卫生水平较低 ④人们的生育意愿较低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3.如上图表示某一国家人口增长转变的四个时期,其先后顺序应为( )。

A .①②③④
B .④③②①
C .④②③①
D .①③④②
读人口出生率与死亡率的统计图,回答4~5题。

4.图中①②③④代表的国家中人口增长符合欧洲发达国家现状的是
( )。

A .① B .② C.③ D .④
5.欧洲某国法律规定:对独身者收取高达自身收入5%至10%的税率。

其初衷是 ( )。

A .鼓励生育 B .抑制人口快速增长 C .以税养老 D .平衡人口性别差异
2011年4月11日公布的世界人口排行榜中人口超过1亿的国家如下表。

据此回答6~8题。

A .美国
B .俄罗斯
C .中国
D .巴西
7.下列人口过亿的四个国家中,呈现“西多东少”人口总体宏观分布格局的是
A .中国
B .美国
C .巴西
D .俄罗斯
8.巴西的人口主要分布在高原上而不是平原地带的原因是
( )。

A .巴西高原上物产丰富
B .高原上土壤肥沃
C .高原上水资源丰富
D .热带地区高原上气候适宜,免受疫病困扰
读我国某省区人口密度分布图和该省区人口
年龄结构变化图,回答9~10题。

9.该省区中①地区人口稠密的主要原因是
A.地势平坦,开发历史悠久B.地势较高,土质疏松,便于耕种
C.位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气候适宜D.濒临海洋,海陆交通便利
10.从右上图中可以看出,该省区近三十年来
A.人口自然增长率高,人口增长迅速 B.人口老龄化加剧,死亡率迅速提高
C.人口数量增加减慢,劳动力资源不足D.人口出生率降低,人口增长缓慢
下图为“我国某区域图”,图中箭头为目前正在进行的人口移动方向。

读图,完成11~12题。

11.造成图中人口移动的主要原因是( )。

A.民工流动 B.道路建设
C.水利工程建设D.输气管道建设
12.对图中人口移动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从人口年龄结构上看以青壮年居多
B.从人口受教育程度看以高学历人口居多
C.从人口移动距离看以长距离迁移居多
D.从人口移动形式看以线形分散为主
13.关于下图的说法,正确的是( )。

①拉丁美洲年平均人口自然增长率不断下降
②北美洲年平均人口自然增长率基本没有变化
③亚洲的人口死亡率始终低于同期世界平均水平
④欧洲的人口出生率始终低于同期大洋洲的人口出生率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读右图,a、b、c分别表示0~14岁、15~64岁、65岁及以上三种年龄人口数所占总人口
比重,据此完成14~15题。

14.图中①②③④四个国家中,人口增长最快的是( )
A.①B.② C.③ D.④
15.图中③国65岁及以上年龄人口所占总人口比重大小及应采取的相应正确措施是( ) A.20% 鼓励生育 B.15% 采取移民政策
C.60% 计划生育 D.30% 鼓励人员出国
下图表示“台湾省1951年、1991年和2031年(预测)的人口金字塔图”。

完成6~7题。

16.图中①②③依次表示( )
A.1951年、1991年、2031年 B.1991年、2031年、1951年
C.2031年、1991年、1951年 D.2031年、1951年、1991年
17.从1951年到1991年的人口变化过程能够明显反映台湾省( )
A.人口出生率下降B.平均寿命延长,女性长于男性
C.人口死亡率不断上升 D.平均寿命缩短,女性长于男性
18.右图中甲、乙、丙是我国三个不同地区,有关甲、乙、丙三地区当
今人口迁移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属国际人口迁移
B.迁移方向主要是由城市到农村
C.人口主要由乙、丙迁往甲地
D.人口主要由甲地迁往乙、丙两地
19.下图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部分国家或地区人口移动方向的示意图”。

图中序号与选项排列顺序对应正确的是( )
A.①中国②美国③俄罗斯④拉丁美洲 B.①中国②俄罗斯③美国④拉丁美洲C.①拉丁美洲②中国③俄罗斯④美国D.①中国②拉丁美洲③俄罗斯④美国读“现代化不同阶段的人口迁移模式图”,完成19~20题。

20.曲线②表示人口迁移的主要方向是( )
A.乡村→城市B.城市→乡村 C.城市→城市 D.不固定
21.目前我国国内人口迁移所属的模式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二、综合题(共24分)
22.读“经济发展水平对人口死亡率和出生率的影响图”,回答下列问题。

(12分)
(1)图中人口自然增长率最低的国家是________,其自然增长率是________。

该国最主要的
人口问题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图中人均国民生产总值最低的是________。

其人口自然增长率是________,其主要的人
口问题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图中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较高的国家均为________国家,而较低的均为________国家。

(4)在现代生产力条件下,人口自然增长率与经济发展水平的关系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2分)
(1)世界人口变化曲线与按现有生产水平所需的耕地面积变化曲线,大约在什么年代开始明
显上升?这两条曲线的关系是怎样的?
(2)世界可耕地总面积曲线开始下降的年代大约是________。

该曲线与世界人口曲线变化之
间的关系是怎样的?
(3)A、B、C三条曲线与世界可耕地总面积交点表示环境人口容量是________;A、B、C三
条曲线表示的年代顺延,又可反映环境人口容量的________性。

(4)影响A、B、C三条曲线变化的最主要因素是( )。

A.消费水平的提高B.人口数量的减少
C.科技水平的提高D.人类开发利用资源能力的改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