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册平行线的特征_八年级数学教案_模板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册平行线的特征_八年级数学教案_模板
教学目标]:1、经历观察、操作、推理、交流等活动,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推理能力和有条理表达的能力。

2、经历探索平行线特征的过程,掌握平行线的特征,并能解决一些问题。

[教材分析]:
教材设置了一个通过测量探索平行线特征的活动,在活动中,鼓励学生充分交流,运用多种方法进行探索,尽可能地发现有关事实,并能应用平行线的性质解决一些问题,运用自己的语言说明理由,使学生的推理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得到提高。

[教学重点]
平行线的特征的探索
[教学难点]
运用平行线的特征进行有条理的分析、表达
[设计理念]
为学生提供充足的探索与交流的时间和空间,重视学生在实际操作以及在操作过程中的思考,使学生的空间观念、推理能力得到培养。

[教学过程]
一、巩固旧知,问题引入。

巩固平行线的判定方法,并引导学生分析平行线的判定是由一些角的关系得出平行的结论在学生分析的基础上,提出若交换判定中的条件与结论,能否由“两直线平行”得出“同位角相等”等一些角的关系,从而引入课题。

二、实验验证,探索特征。

1、教室的窗户的横格是平行的,请看老师用三角尺去检验一对同位角,看看结果怎样?(教师用三角尺在窗户上演示,学生观察并思考)
2、学生实验(发印好平行线的纸单)
(1)已知,a//b,任意画一条直线c与平行线a、b相交。

(2)任选一对同位角,用适当的方法实验,看看这一对同位角有什么关系
(要求学生多画几条截线试试,鼓励学生用多种方法进行探索)
3、实验结论:
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同位角相等。

简记为“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识记该性质,并讨论在这个特征中,已知的是什么,结论是什么?它与前面学过的“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有什么不同?
4、问题讨论:
我们知道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不但形成有同位角,还有内错角、同旁内角。

我们已经知道“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同位角相等”。

那么请同学们想一想: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内错角、同旁内角有什么关系呢
如图,已知直线a//b,思考∠1与∠2、∠2与∠3之间有什么关系?为什么?
(小组讨论,给予充足的时间交流,可引导学生
与同位角进行比较,从而得出结论,关注学生在
此能否积极地、有条理地思考)
结论:“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
(识记这两个性质,并思考已知什么条件,得出什么结论,与“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有什么不同。


5、归纳平行线的三个性质及三个判定
三个性质:
三个判定:
三、例题学习,实践运用。

(一)找找看:
如图所示,AB∥CD,AC∥BD,分别找出与∠1相等或互补的角。

(学生可通过讨论交流找到所有的答案,
并标注在图中)
(二)做一做:
如图,一束平行光线AB与DE射向一个水平镜面后被反射,此时∠1=∠2,∠3=∠4,
(1)∠1、∠3的大小有什么关系?∠2与∠4呢?
(2)反射光线BC与EF也平行吗?
先由学生回答,用自己的语言说理,然后再出示以下说理过程,由学生说明每一步的理由。

(1)AB∥CD→∠1=∠3→∠2=∠4
(2)∠2=∠4→BC∥EF
(三)考考你:
如图是举世闻名的三星堆考古中发掘出的一个梯形残缺玉片,工作人员从玉片上已经量得∠A=115°,∠D=100°。

已知梯形的两底AD//BC,请你求出另外两个角的度数。

(学生尝试用自己的方式书写说理过程)
(四)填空:
已知:如图,∠ADE=60°,∠B=60°,∠C=80°。

问∠AED等于多少度?为什么
∵∠ADE=∠B=60°(已知)
∴DE//BC()
∴∠AED=∠C=80° ( )
(通过填空题,检验学生对平行线的判定与性质的区分)
四、课堂小结:
1、说说平行线的三个性质是什么?
2、平行线的性质与平行线的判定的区别:
判定:角的关系平行关系
性质:平行关系角的关系
3、证平行,用判定;知平行,用性质。

五、课后作业:
教材62页1、2、3题平行线的
知识结构:
重点与难点分析:
本节内容的重点是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定理.本定理是证明两条线段相等的重要定理,它是把三角形中角的相等关系转化为边的相等关系的重要依据,此定理为证明线段相等提供了又一种方法,这是本节的重点.推论1、2提供证明等边三角形的方法,推论3是直角三角形的一条重要性质,在直角三角形中找边和角的等量关系经常用到此推论.
本节内容的难点是性质与判定的区别。

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定理和判定定理是互逆定理,题设与结论正好相反.学生在应用它们的时候,经常混淆,帮助学生认识判定与性质的区别,这是本节的难点.另外本节的文字叙述题也是难点之一,和上节结合让学生逐步掌握解题的思路方法.由于知识点的增加,题目的复杂程度也提高,一定要学生真正理解定理和推论,才能在解题时从条件得到用哪个定理及如何用.
教法建议:
本节课教学方法主要是“以学生为主体的讨论探索法”。

在数学教学中要避免过多告诉学生现成结论。

提倡教师鼓励学生讨论解决问题的方法,引导他们探索数学的内在规律。

具体说明如下:
(1)参与探索发现,领略知识形成过程
学生学习过互逆命题和互逆定理的概念,首先提出问题:等腰三角形性质定理的逆命题的什么?找一名学生口述完了,接下来问:此命题是否为真命?等同学们证明完了,找一名学生代表发言.最后找一名学生用文字口述定理的内容。

这样很自然就得到了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定理.这样让学生亲自动手实践,积极参与发现,满打满算了学生的认识冲突,使学生克服思维和探求的惰性,获得锻炼机会,对定理的产生过程,真正做到心领神会。

(2)采用“类比”的学习方法,获取知识。

由性质定理的学习,我们得到了几个推论,自然想到:根据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定理,我们能得到哪些特殊的结论或者说哪些推论呢?这里先让学生发表意见,然后大家共同分析讨论,把一些有价值的、甚至就是教材中的推论板书出来。

如果学生提到的不完整,教师可以做适当的点拨引导。

(3)总结,形成知识结构
为了使学生对本节课有一个完整的认识,便于今后的应用,教师提出如下问题,让学生思考回答:(1)怎样判定一个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有哪些定理依据?(2)怎样判定一个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一.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定理及其推论;
2.掌握等腰三角形判定定理的运用;
3.通过例题的学习,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4.通过自主学习的发展体验获取数学知识的感受;
5.通过知识的纵横迁移感受数学的辩证特征.
二.教学重点: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定理
三.教学难点:性质与判定的区别
四.教学用具:直尺,微机
五.教学方法:以学生为主体的讨论探索法
六.教学过程:
1、新课背景知识复习
(1)请同学们说出互逆命题和互逆定理的概念
估计学生能用自己的语言说出,这里重点复习怎样分清题设和结论。

(2)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定理的内容是什么?并检验它的逆命题是否为真命题?
启发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叙述上述结论,教师稍加整理后给出规范叙述:
1.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定理:如果一个三角形有两个角相等,那么这两个角所对的边也相等.
(简称“等角对等边”).
由学生说出已知、求证,使学生进一步熟悉文字转化为数学语言的方法.
已知:如图,△ABC中,∠B=∠C.
求证:AB=AC.
教师可引导学生分析:
联想证有关线段相等的知识知道,先需构成以AB、AC为对应边的全等三角形.因为已知∠B=∠C,没有对应相等边,所以需添辅助线为两个三角形的公共边,因此辅助线应从A点引起.再让学生回想等腰三角形中常添的辅助线,学生可找出作∠BAC的平分线AD 或作BC边上的高AD等证三角形全等的不同方法,从而推出AB=AC.
注意:(1)要弄清判定定理的条件和结论,不要与性质定理混淆.
(2)不能说“一个三角形两底角相等,那么两腰边相等”,因为还未判定它是一个等腰三角形.
(3)判定定理得到的结论是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性质定理是已知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得到边边和角角关系.
2.推论1:三个角都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推论2:有一个角等于60°的等腰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要让学生自己推证这两条推论.
小结:证明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的方法:①等腰三角形定义;②等腰三角形判定定理.
证明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的方法:①等边三角形定义;②推论1;③推论2.
3.应用举例
例1.求证:如果三角形一个外角的平分线平行于三角形的一边,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
分析:让学生画图,写出已知求证,启发学生遇到已知中有外角时,常常考虑应用外角的两个特性①它与相邻的内角互补;②它等于与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要证AB=AC,可先证明∠B=∠C,因为已知∠1=∠2,所以可以设法找出∠B、∠C与∠1、∠2的关系.已知:∠CAE是△ABC的外角,∠1=∠2,AD∥BC.
求证:AB=AC.
证明:(略)由学生板演即可.
补充例题:(投影展示)
1.已知:如图,AB=AD,∠B=∠D.
求证:CB=CD.
分析:解具体问题时要突出边角转换环节,要证CB=CD,需构造一个以CB、CD为腰的等腰三角形,连结BD,需证∠CBD=∠CDB,但已知∠B=∠D,由AB=AD可证∠ABD=∠ADB,从而证得∠CDB=∠CBD,推出CB=CD.
证明:连结BD,在中,(已知)
(等边对等角)
(已知)

(等教对等边)
小结:求线段相等一般在三角形中求解,添加适当的辅助线构造三角形,找出边角关系.
2.已知,在中,的平分线与的外角平分线交于D,过D作DE//BC交AC与F,交AB于E,求证:EF=BE-CF.
分析:对于三个线段间关系,尽量转化为等量关系,由于本题有两个角平分线和平行线,可以通过角找边的关系,BE=DE,DF=CF即可证明结论.
证明:DE//BC(已知)

BE=DE,同理DF=CF.
EF=DE-DF
EF=BE-CF
小结:
(1)等腰三角形判定定理及推论.
(2)等腰三角形和等边三角形的证法.
七.练习
教材P.75中1、2、3.
八.作业
教材P.83 中1.1)、2)、3);2、3、4、5.
九.板书设计
课题:平行线的特征
[教学目标]:
1、经历观察、操作、推理、交流等活动,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推理能力和有条理表达的能力。

2、经历探索平行线特征的过程,掌握平行线的特征,并能解决一些问题。

[教材分析]:
教材设置了一个通过测量探索平行线特征的活动,在活动中,鼓励学生充分交流,运用多种方法进行探索,尽可能地发现有关事实,并能应用平行线的性质解决一些问题,运用自己的语言说明理由,使学生的推理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得到提高。

[教学重点]
平行线的特征的探索
[教学难点]
运用平行线的特征进行有条理的分析、表达
[设计理念]
为学生提供充足的探索与交流的时间和空间,重视学生在实际操作以及在操作过程中的思考,使学生的空间观念、推理能力得到培养。

[教学过程]
一、巩固旧知,问题引入。

巩固平行线的判定方法,并引导学生分析平行线的判定是由一些角的关系得出平行的结论在学生分析的基础上,提出若交换判定中的条件与结论,能否由“两直线平行”得出“同位角相等”等一些角的关系,从而引入课题。

二、实验验证,探索特征。

1、教室的窗户的横格是平行的,请看老师用三角尺去检验一对同位角,看看结果怎样?(教师用三角尺在窗户上演示,学生观察并思考)
2、学生实验(发印好平行线的纸单)
(1)已知,a//b,任意画一条直线c与平行线a、b相交。

(2)任选一对同位角,用适当的方法实验,看看这一对同位角有什么关系
(要求学生多画几条截线试试,鼓励学生用多种方法进行探索)
3、实验结论:
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同位角相等。

简记为“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识记该性质,并讨论在这个特征中,已知的是什么,结论是什么?它与前面学过的“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有什么不同?
4、问题讨论:
我们知道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不但形成有同位角,还有内错角、同旁内角。

我们已经知道“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同位角相等”。

那么请同学们想一想: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内错角、同旁内角有什么关系呢
如图,已知直线a//b,思考∠1与∠2、∠2与∠3之间有什么关系?为什么?
(小组讨论,给予充足的时间交流,可引导学生
与同位角进行比较,从而得出结论,关注学生在
此能否积极地、有条理地思考)
结论:“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
(识记这两个性质,并思考已知什么条件,得出什么结论,与“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有什么不同。


5、归纳平行线的三个性质及三个判定
三个性质:
三个判定:
三、例题学习,实践运用。

(一)找找看:
如图所示,AB∥CD,AC∥BD,分别找出与∠1相等或互补的角。

(学生可通过讨论交流找到所有的答案,
并标注在图中)
(二)做一做:
如图,一束平行光线AB与DE射向一个水平镜面后被反射,此时∠1=∠2,∠3=∠4,
(1)∠1、∠3的大小有什么关系?∠2与∠4呢?
(2)反射光线BC与EF也平行吗?
先由学生回答,用自己的语言说理,然后再出示以下说理过程,由学生说明每一步的理由。

(1)AB∥CD→∠1=∠3→∠2=∠4
(2)∠2=∠4→BC∥EF
(三)考考你:
如图是举世闻名的三星堆考古中发掘出的一个梯形残缺玉片,工作人员从玉片上已经量得∠A=115°,∠D=100°。

已知梯形的两底AD//BC,请你求出另外两个角的度数。

(学生尝试用自己的方式书写说理过程)
(四)填空:
已知:如图,∠ADE=60°,∠B=60°,∠C=80°。

问∠AED等于多少度?为什么
∵∠ADE=∠B=60°(已知)
∴DE//BC()
∴∠AED=∠C=80° ( )
(通过填空题,检验学生对平行线的判定与性质的区分)
四、课堂小结:
1、说说平行线的三个性质是什么?
2、平行线的性质与平行线的判定的区别:
判定:角的关系平行关系
性质:平行关系角的关系
3、证平行,用判定;知平行,用性质。

五、课后作业:
教材62页1、2、3题平行线的
课题:平行线的特征
[教学目标]:
1、经历观察、操作、推理、交流等活动,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推理能力和有条理表达的能力。

2、经历探索平行线特征的过程,掌握平行线的特征,并能解决一些问题。

[教材分析]:
教材设置了一个通过测量探索平行线特征的活动,在活动中,鼓励学生充分交流,运用多种方法进行探索,尽可能地发现有关事实,并能应用平行线的性质解决一些问题,运用自己的语言说明理由,使学生的推理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得到提高。

[教学重点]
平行线的特征的探索
[教学难点]
运用平行线的特征进行有条理的分析、表达
[设计理念]
为学生提供充足的探索与交流的时间和空间,重视学生在实际操作以及在操作过程中的思考,使学生的空间观念、推理能力得到培养。

[教学过程]
一、巩固旧知,问题引入。

巩固平行线的判定方法,并引导学生分析平行线的判定是由一些角的关系得出平行的结论在学生分析的基础上,提出若交换判定中的条件与结论,能否由“两直线平行”得出“同位角相等”等一些角的关系,从而引入课题。

二、实验验证,探索特征。

1、教室的窗户的横格是平行的,请看老师用三角尺去检验一对同位角,看看结果怎样?(教师用三角尺在窗户上演示,学生观察并思考)
2、学生实验(发印好平行线的纸单)
(1)已知,a//b,任意画一条直线c与平行线a、b相交。

(2)任选一对同位角,用适当的方法实验,看看这一对同位角有什么关系
(要求学生多画几条截线试试,鼓励学生用多种方法进行探索)
3、实验结论:
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同位角相等。

简记为“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识记该性质,并讨论在这个特征中,已知的是什么,结论是什么?它与前面学过的“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有什么不同?
4、问题讨论:
我们知道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不但形成有同位角,还有内错角、同旁内角。

我们已经知道“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同位角相等”。

那么请同学们想一想: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内错角、同旁内角有什么关系呢
如图,已知直线a//b,思考∠1与∠2、∠2与∠3之间有什么关系?为什么?
(小组讨论,给予充足的时间交流,可引导学生
与同位角进行比较,从而得出结论,关注学生在
此能否积极地、有条理地思考)
结论:“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
(识记这两个性质,并思考已知什么条件,得出什么结论,与“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有什么不同。


5、归纳平行线的三个性质及三个判定
三个性质:
三个判定:
三、例题学习,实践运用。

(一)找找看:
如图所示,AB∥CD,AC∥BD,分别找出与∠1相等或互补的角。

(学生可通过讨论交流找到所有的答案,
并标注在图中)
(二)做一做:
如图,一束平行光线AB与DE射向一个水平镜面后被反射,此时∠1=∠2,∠3=∠4,
(1)∠1、∠3的大小有什么关系?∠2与∠4呢?
(2)反射光线BC与EF也平行吗?
先由学生回答,用自己的语言说理,然后再出示以下说理过程,由学生说明每一步的理由。

(1)AB∥CD→∠1=∠3→∠2=∠4
(2)∠2=∠4→BC∥EF
(三)考考你:
如图是举世闻名的三星堆考古中发掘出的一个梯形残缺玉片,工作人员从玉片上已经量得∠A=115°,∠D=100°。

已知梯形的两底AD//BC,请你求出另外两个角的度数。

(学生尝试用自己的方式书写说理过程)
(四)填空:
已知:如图,∠ADE=60°,∠B=60°,∠C=80°。

问∠AED等于多少度?为什么
∵∠ADE=∠B=60°(已知)
∴DE//BC()
∴∠AED=∠C=80° ( )
(通过填空题,检验学生对平行线的判定与性质的区分)
四、课堂小结:
1、说说平行线的三个性质是什么?
2、平行线的性质与平行线的判定的区别:
判定:角的关系平行关系
性质:平行关系角的关系
3、证平行,用判定;知平行,用性质。

五、课后作业:
教材62页1、2、3题平行线的
教学建议
根据本节内容的特点和与平行四边形的关系,建议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意以下问题:
1.正方形的知识,学生在小学时接触过一些,可由小学学过的知识作为引入。

2.正方形在现实中的实例较多,在讲解正方形的性质和判定时,教师可自行准备或由学
生准备一些生活实例来进行判别应用了哪些性质和判定,既增加了学生的参与感又巩固了所学的知识.
3. 如果条件允许,教师在讲授这节内容前,可指导学生按照教材145页图4-30所示,制作一个平行四边形作为教学过程中的道具,既增强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参与感,有在教学中有切实的体例,使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更轻松些.
4. 在对性质的讲解中,教师可将学生分成若干组,每个学生分别对事先准备后的图形进行边、角、对角线的测量,然后在组内进行整理、归纳.
5. 由于正方形的性质定理证明比较简单,教师可引导学生分析思路,由学生来进行具体的证明.
6.在正方形性质应用讲解中,为便于理解掌握,教师要注意题目的层次安排。

教学引入
师:前面我们已经学习过平行四边形、矩形和菱形,知道矩形和菱形都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他们都具有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同时又都具有各自独特的性质。

师:现在我们来学习一种新的特殊的平行四边形----正方形。

讲授新课
师:正方形我们在小学就已经接触过,首先我们来看正方形的定义。

动画演示:
场景一:正方形定义
师:正方形的定义我们可以分成俩部分来理解:
(1)有一个角是直角的平行四边形叫做正方形。

(2)有一组邻边相等的平行四边形叫做正方形。

师:根据这两部分我们会想起什么?
[学生活动:积极思考,回想学过定义,大部分学生会想起矩形和菱形,小声议论甚至抢答。

]
生:有一个角是直角的平行四边形是矩形,(1)说的是矩形;有一组邻边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2)说的是菱形。

生:正方形既是矩形又是菱形。

生:正方形还是平行四边形。

师:大家想得都不错。

正方形既是矩形又是菱形,根据定义,他还是平行四边形。

师:正方形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

动画演示:
场景二:正方形与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的关系
师:正方形、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他们之间的关系还可以用图1来表示:
图1
师:请同学们回想一下,我们在学习矩形、菱形时,知道矩形和菱形都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他们都具有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同时又都具有各自独特的性质。

师:那么,根据正方形与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的关系,正方形应具有什么样的性质?
[学生活动:回忆矩形、菱形的性质,并逐个验证在正方形上。

]
师在学生活动时要注意观察学生的情况,有疑惑时要注意及时反馈。

师:我们来归纳总结正方形的性质。

动画演示:
场景三:矩形的性质
场景四:菱形的性质
¿场景五:正方形的性质
例题讲解
例1 在已知锐角三角形ABC外边作正方形ABDE和正方形ACFG,求证:BG=CE 分析:据已知条件画出图形,如图2所示,要证明线段相等,与图形可以证明二个三角形全等,即只需证明△ABG≌△AEC.
证明:∵四边形ABDE和ACFG都是正方形
∴AB=AE,AG=AC
∠BAE=∠CAG=90°
∴∠BAE+∠BAC=∠CAG+∠BAC
即∠BAG=∠EAC
∴△ABG≌△AEC ∴BG=CE
图2
说明:应用正方形的性质,可以为证明全等提供条件,要注意等式性质的应用,这与向锐角三角形ABC外作等边三角形的结论完全相同,证法是可以借鉴的。

巩固练习
巩固练习题目可有教师根据学生情况自主选择。

讲解新课
师:正方形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那么根据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和正方形它们之间的关系,怎么判定一个矩形是正方形?
生:证一组邻边相等。

师:怎么判定一个菱形是正方形?
生:证有一个角是直角。

师:怎么判定一个平行四边形是正方形?
生:根据定义,证有一组邻边相等且有一个角是直角。

师:那么,刚才的结论如果用图来表示,是不是如图3所示?
师:图3表现出由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分别得到正方形的三种方法。

这是我们根据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和正方形它们之间的关系得到的,但似乎有缺憾,能不能同样根据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和正方形它们之间的关系把图3补全?
[学生活动:积极思考,部分学生疑惑不解。

]
师点取上等学生回答问题,根据回答得图4。

生恍然大悟。

学生思路得到启发,中上等及上等学生意犹未尽,鼓励他们根据矩形、菱形的判定方法直接得到正方形的判定思路,并要求其举出简单示例。

就势跟进,要求学生思考,给定四边形,有什么样的边、角、对角线条件可判定四边形是正方形?要求给出简单图例,并说出相应证明思路。

为进一步理解正方形的判定方法,可研究以下几个问题:
(3)对角线相等的菱形是正方形吗?
(4)对角线互相垂直的矩形是正方形吗?
(5)对角线互相垂直且相等的四边形是正方形吗?若不是,还需增加什么条件?
(6)能说“四条便都相等的四边形是正方形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