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形记导学案+答案

合集下载

6.14.2 《变形记(节选)》导学案(1)-部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6.14.2 《变形记(节选)》导学案(1)-部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12.2《变形记》导学案班级:组别:姓名:1.认识小说所揭示的西方现代社会“现代人的困惑”问题。

2.领会寓真实于荒诞的隐喻表现手法,学习细节描写的真实细致。

语言建构与运用:注意解决语言障碍,要注意翻译语言的特点。

思维发展与提升:品味语言,赏析小说中富有特色的人物刻画,领会寓真实于荒诞的隐喻表现手法,学习细节描写的真实细致。

审美鉴赏与创造:欣赏作品中极度夸张以及怪诞离奇的表现手法,理解小说荒诞情节和真实细节的统一。

文化传承与理解:认识小说所揭示的西方现代社会“现代人的困惑”(异化)问题,思考人的生存问题,培养高尚的审美情趣,提高欣赏外国优秀文学作品艺术美的能力。

1、对作品塑造的人物形象分析;2、深入把握小说主题。

[语言建构]一、读准字音(一)单音字窘.迫( ) 咯噔.( ) 宥.( )黏.性( ) 下颚.( ) 闩.死( )门扉.( ) 窥.视( ) 嘈.杂( ) [答案] jiǒng dēng yòu nián è shuān fēi kuī cáo(二)多音字1.组词辨析法中⎩⎪⎨⎪⎧中.肯( )中.庸( ) 解⎩⎪⎨⎪⎧通俗易解.( )浑身解.数( ) 弄⎩⎪⎨⎪⎧弄.堂( )舞文弄.墨( ) 澄⎩⎪⎨⎪⎧澄.澈( )澄.沙( ) [答案] zhòng zhōng jiě xiè lòng nòng chénɡ dènɡ2.语境辨析法(1)这封邮件本来由我通过快递转.( )给了他,但过了几天,邮件又原封不动地回到我手里,弄得我真有点晕头转.( )向。

(2)见到格里高尔的样子,母亲惊倒在地,脸完全埋.( )在里面;父亲则握起了拳头,大声地埋.( )怨不停。

[答案] (1)zhuǎn zhuàn (2)mái mán二、写对字形⎩⎪⎨⎪⎧烦zào( )不安zào( )热 ⎩⎪⎨⎪⎧hú( )形gū( )独 ⎩⎪⎨⎪⎧bào( )怨bào( )酬 ⎩⎪⎨⎪⎧遮bì( )bì( )端 ⎩⎪⎨⎪⎧chǎo( )鱿鱼chǎo( )嚷 ⎩⎪⎨⎪⎧dān( )搁虎视dān dān( )( )[答案] 躁 燥 弧 孤 抱 报 蔽 弊 炒 吵 耽 眈 眈三、积累词语1.理解辨析(1)变换·变幻“变换”指事物的一种形式或内容换成另一种。

《变形记》学案附阅读答案

《变形记》学案附阅读答案

《变形记》学案(附阅读答案)(2) 《变形记》学案(附阅读答案)(2)文章来自:《变形记》学案课型:新课学科:语文主备人:欧阳莉莉从备人:高一语文组年级:高一班级:学生姓名:审核:学习目标:1.了解卡夫卡的创作以及其作品的主要倾向。

2.简单了解西方现代主义创作思潮。

3.理解《变形记》的中心思想、荒诞的故事情节,以及小说里展现的西方现代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人与社会的关系、人与物的关系。

4.理解人变成虫有何象征意义。

学习重点:理解《变形记》的中心思想,分析主人公格里高尔的心理活动、心理变化,初步探讨人异化的根源。

学习疑点:《变形记》里展现的西方现代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人与社会的关系、人与物的关系。

学法指导:1查阅有关资料,如西方现代文学史、西方现代哲学、西方现代心理学。

把《变形记》放在西方现代派思潮的大背景去阅读、去思考。

可以适当了解西方现代派的流派、创作主张、代表作家、影响等。

2运用历史学、政治学知识,结合工业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给人类带来的影响去理解人与人、人与社会、人的物化(异化)等问题。

3阅读卡夫卡《变形记》的全篇以及他的其他代表作以求更多地了解卡夫卡的创作。

一、课前预习1.《变形记》是讲的人变成虫,同学们回忆一下,还有什么文学作品是讲的人与虫(物)之间的转化的呢?就你认为,说说人变虫有没有可能?2.作者作品介绍:弗兰茨·卡夫卡(1883~1924),奥地利小说家,生前默默无闻,死后却赢得世人惊服,与马塞尔·普鲁斯特、詹姆斯·乔伊斯等并称为西方现代主义文学的先驱和大师。

1909年开始发表作品,1915年因短篇小说《司炉工》获冯塔纳德国文学奖金。

短篇名作有《判决》《变形记》《在流放地》《中国长城》《乡村医生》《致科学院的报告》《饥饿艺术家》《地洞》《猎人格拉克斯》《歌手约瑟芬,或耗子之流》等,长篇小说有《审判》《城堡》《美国》。

他的作品大都是死后由挚友马克斯·布洛德编辑出版的。

变形记导学案答案

变形记导学案答案

变形记导学案答案《变形记》导学案答案一、简答题1. 作者及作品名称:答:作者是弗兰茨·卡夫卡,作品名称是《变形记》。

2. 主要人物:答:格雷格尔·萨姆萨。

3. 故事开头发生了什么事情?答:格雷格尔突然变成了一个巨大的昆虫。

4. 格雷格尔成为昆虫后,他的家人对此作何反应?答:家人对他的变形感到震惊和恐惧,并试图隐瞒这个秘密。

5. 格雷格尔为什么失业了?答:由于他成为了一个昆虫,导致无法正常工作,从而失去了工作。

6. 故事背景描述了一个怎样的社会环境?答:这是一个充满压力和冷漠、缺乏人情温暖的社会环境。

二、综合题1. 格雷格尔的变形对故事情节有何影响?答:格雷格尔的变形引发了整个故事的发展,使得他与家人之间关系紧张,同时也揭示了社会对异类的冷漠和排斥。

这种变形也反映了人类内心的孤独与无助。

2. 格雷格尔与家人之间的关系如何体现了孤独与沟通的困境?答:格雷格尔与家人之间的关系在变形后变得非常疏远,无法真正沟通和理解对方,导致孤独感更加加重。

他们之间的沟通困境也体现了人类在面对异类时的无力和无奈。

3. 《变形记》中的昆虫形象象征着什么?答:昆虫形象可以被理解为格雷格尔对自己的自我认知,也可以代表人类内心的阴暗面和恐惧。

昆虫形象也暗示了人性的扭曲和丑陋,是社会系统的一个缩影。

4. 格雷格尔最终的结局如何体现了个体与集体的矛盾?答:格雷格尔最终死亡的结局表明了个体在面对社会集体时的无力和沮丧,也体现了社会对异类的排斥和剥削。

这种矛盾是对现实社会中个体与集体之间关系的一种批判和反思。

三、细节题1. 指出故事中反映社会压力的细节。

答:故事中反映社会压力的细节包括格雷格尔的失业、家人的不理解、邻居的异样目光等。

2. 格雷格尔在变形后如何处理工作和人际关系的问题?答:格雷格尔在变形后努力工作,但由于身份的变化导致工作无法维持,人际关系也逐渐疏远,最终走向孤独和绝望。

3. 分析一段文字如何反映了主题思想。

变形记节选精品导学案Word版含答案

变形记节选精品导学案Word版含答案

第 11课 变形记 (节选)学习要点 1.掌握本文的字音、词语。

2.赏析人物形象,研究人物命运形成的社会原由。

作者名言1.笔不是作家的工具,而是他的器官。

2.书一定是用来凿破人们心中冰封大海的一把斧子。

3.人只因肩负责任才是自由的。

这是生活的真理。

4.它们 (报纸 )折断了想象力的翅膀。

这是很自然的。

图画技术越完美,我们的眼睛就越弱。

5.表面看来,办公室里的人要尊贵一些,好运一些,但这只是设想。

实质上,他们更孤单,更不幸。

相反,手工艺把人引向人群。

惋惜我不可以到木工铺或花园里干活了。

6.生活中有各种可能性,而在全部可能性中反应出来的不过自己存在的一种没法逃走的不行能性。

7.事实上,作家总要比社会上的一般人小得多,弱得多。

所以,他对人人间生活的艰辛比其他人感感觉更深切、更激烈。

文本导学1. 读准字音(1) 单音字①穹 顶( )②偌 大( )③愚笨 ( ).. .④搔一搔( )⑤叽叽喳 喳 () ⑥蓬( )...⑦朕 兆( )⑧挪 动( )⑨愤懑 ( )...(2) 多音字出差 劳苦. .参差 ①累 累积②差..差池负担..差不多.殷切干劲③殷 .④劲 .殷红刚毅..2. 辨形组词(1) 腼(2)踱湎镀(3) 竭(4)屹遏迄3.理解词义(1)重听:(2)差池:(3)殷切:(4)穹顶:(5)萍水相遇:(6)平常之交:(7)谨言慎行:4.选词填空(1)忠心·由衷①他对党怀有一颗赤胆________。

②我 ________地祝愿生活在阳光下的每个人,都活得幸福。

(2)震动·振动①三鹿奶粉含三聚氰胺的信息________了全国。

②钟摆往返 ________,发出洪亮的声音。

课文描绘了小职员格里高尔异变为甲虫后的心理活动以及起床的困悲伤程。

全文共 15 个段落,依照提示,归纳各层次的主要内容。

整体部分层次主要内容第 1 段变为甲虫后第 2 段的心理活动3~4 段第 5 段第 6 段变为甲虫后第 7 段的心理活动第 8 段第 9 段困难的起床10~ 15 段1.联合课文内容,剖析归纳格里高尔变为甲虫的原由。

新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习作:变形记》导学案

新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习作:变形记》导学案

《习作:变形记》导学案一、新课导入(诗歌导入)1.读诗歌(PPT出示)我想我想把小手,安在桃树枝上。

带着一串花苞,牵着万缕阳光,悠啊,悠——悠出声声春的歌唱。

我想把脚丫,接在柳树根上。

伸进湿软的土地,汲取甜美的营养,长啊,长——长成一座绿色的帐篷。

我想把眼睛,装在风筝上。

看白云多柔软,瞧太阳多明亮,望啊,望——蓝天是我的课堂。

我想把我自己,种在春天的土地上。

变小草,绿得生辉,变小花,开得漂亮。

成为柳絮和蒲公英,更是我最大的愿望。

我会飞啊,飞——飞到遥远的地方。

不过,飞向遥远的地方,要和爸爸妈妈商量商量……2.读了这首诗,你想变成什么?(说一说自己的想法)3.板书习作题目——变形记4.读题思考,初步明确要求。

(要把想到的写下来)二、目标引领知识与能力1.理解“变形记”题目意思,明白这是一篇想象作文。

2.发挥想象,要注意根据题目的要求来想象。

3.在想象中表明自己的观点,流露出真情实感。

过程与方法学会根据题意进行思考,展开丰富的想象。

交流讨论,学会在交谈中学习他人的不同思路。

交流表达,注意一定的顺序层次。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展开丰富的想象,养成形象思维的基本习惯,善于联想,注意与生活实际相联系。

三、明确习作要求1.问题引领:自读“习作”要求,说说自读中明白了什么。

2.学习提示:(1)自由轻声读“习作”内容,边读边批注。

(2)同座说说读后明白了什么。

(3)班级概括归纳。

①回读《花之歌》,明白以第一人称展开丰富想象。

②想象自己可以变小,也可以变大。

③想象变形后,自己会做些什么。

④选择题目进行想象。

3.梳理小结:展开想象,假如自己是很小的事物,我们会为人类做些什么;假如我们是很大的事物,我们又可以做些什么。

一种事物,不同的情况和条件下,可以有意想不到的结果。

四、回述课文、例文引路1.问题引领:再读《花之歌》,想想:花儿以第一人称自述,它都做了什么?2.学习提示:(1)课文中的花儿都可以是些什么?(大自然的各种元素,还可以变成礼品盒、花环帽子、祭献的花圈……)(2)说说变成不同的物品后,它都有什么用处,做了些什么。

粤教版高一语文必修4_《变形记(节选)》优教导学案(探究案)

粤教版高一语文必修4_《变形记(节选)》优教导学案(探究案)

《变形记(节选)》优教导学案探究案1、格里高尔的人格形象集中表现在哪两个方面?结合文中相关语句分析。

答:一是挣钱养家,显示他忠厚、善良而富有责任感的个性,二是争取自由,还清父债而追求时来运转的,自由独立,最终在无奈与平和中追求另外一种超脱——死亡。

2、格里高尔一夜之间变成甲虫,你认为是偶然还是必然?答:必然。

原因如下:一是工作的辛苦,饮食的低劣,友情淡薄,心里烦恼。

(文章第四至五自然段相关内容)二是还债的心理压力,受老板的气,使格里高尔生活在重压下。

可见,格里高尔变成大甲虫有社会、家庭、个人心理的原因,是偶然中的必然。

3、作者为何把主人公异化为如此难看的“甲虫”?是作者对甲虫情有独钟还是有其他含义?答:(1)甲虫的特点:爬行慢——而现实生活节奏快,繁忙。

(“起床这么早”、“会使人变傻的”、“人是需要睡觉的”、“闹钟明明是拨到四点钟的”)有厚重的壳——背负着沉重的压力生存/虚伪的外套和面具/如人与人之间重要得多隔膜。

外形丑陋——作者眼中,生活就是丑陋的。

(2)其他的如梁祝化蝶之类,寄寓的是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浪漫主义的写法。

4、题为《变形记》,此处“变形”一词很值得探究,它至少可以包含三个层面的内容。

提示:1.小说主人公格里高尔生理上的变形。

2.当时社会人们心理上的变形。

3.卡夫卡在这篇小说中运用的变形的艺术手法。

(此处“变形”是指卡夫卡采用一套有别于传统的叙述方式和技巧,通过变形把描写的客观对象加以“陌生化”的处理,让人们习以为常的生活披上一层奇异的色彩,以此来促使人们从不同角度重新思考同一事物,进而探究其本质。

卡夫卡在作品中用变形荒诞的形象和象征的手法来表达他对社会、对人的思考,在荒诞的故事背后是并不荒诞的情感表达,寄寓的恰恰是卡夫卡对当时社会的深刻洞察和痛彻的思索。

1/ 1。

变形记教师版 导学案

变形记教师版 导学案

《变形记》导学案教师版班级:小组:姓名:评价:一、学习目标:1、了解卡夫卡的创作以及其作品的主要倾向。

2、简单了解西方现代主义创作思潮。

3、理解《变形记》的中心思想、荒诞的故事情节,以及小说里展现的西方现代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人与社会的关系、人与物的关系。

4、理解人变成虫有何象征意义。

二、学习重点:理解《变形记》的中心思想,分析主人公格里高尔的心理活动、心理变化,初步探讨人异化的根源。

三、学习疑点:《变形记》里展现的西方现代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人与社会的关系、人与物的关系。

四、学法指导:1、查阅有关资料,如西方现代文学史、西方现代哲学、西方现代心理学。

把《变形记》放在西方现代派思潮的大背景去阅读、去思考。

可以适当了解西方现代派的流派、创作主张、代表作家、影响等。

2、运用历史学、政治学知识,结合工业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给人类带来的影响去理解人与人、人与社会、人的物化(异化)等问题。

3、阅读卡夫卡《变形记》的全篇以及他的其他代表作以求更多地了解卡夫卡的创作。

五、文学知识1、作者介绍弗兰茨•卡夫卡(1883-1924),奥地利小说家,与法国马塞尔•普鲁斯特、爱尔兰詹姆斯•乔伊斯等并称西方现代主义文学的先驱和大师。

他的短篇小说《变形记》等和长篇小说《审刺》《城堡》和《美国》影响很大,被誉为“20世纪最优秀的作家之一”,认为“他与我们时代的关系最最近似但丁、莎士比亚、歌德与他们时代的关系”。

卡夫卡出生在一个中产阶级家庭,父亲是犹太籍百货批发商人,专横、粗暴,是家庭的“暴君”。

卡夫卡取得法学博士后在一家意大利保险公司工作。

1917年开始患结核病,只活了41岁。

曾三次订婚,又三次主动解除婚约,一生未婚。

卡夫卡自幼喜爱文学,阅读和研究大量文学和哲学著作。

他对中国的文化怀有特殊的兴趣,有人说他是“西方唯一中国式的作家”,他钻研过中国哲学,喜爱李白、杜甫、白居易的诗歌。

2、作品特色介绍卡夫卡的作品表现了“异化”和“悖谬”的哲学命题。

变形记导学案答案

变形记导学案答案

《变形记》教案答案第一课时三、1、给下列词语注音。

偌大(ruo )重听(zhong)积攒(zan)鲁莽(mang)穹顶( qiong)挪动( nuo)寒颤( zhan)差池(cha )跺脚( duo )晦气(hui)磨蹭(ceng )愤懑( men )皱褶( zhe)蜷缩(quan)翘首( qiao)一瞥( pie)思忖( cun)撂下(liao )譬如( pi)胸脯( pu)2.成语积累:①下面短语中有两个错别字的一项是( C )A.目不转晴 B.全对 C.一愁莫展难以执信D.小心冀冀精神焕散莫明其妙四、自主探究1、文章讲了一件什么事?提示:一夜之间变成了甲虫——决定起床——艰难离床2、请说说自己对这篇文章感触最深的一点。

提示:荒诞、可笑、奇怪、难以置信。

五、合作探究1、格里高尔一夜之间变成甲虫的原因有哪些?提示:长年累月到处奔波……担心各次火车的倒换,不定时的而且低劣的饮食,而萍水相逢的人也总是泛泛之交,不可能有深厚的交情,永远不会变成知己朋友……——工作的辛苦、辛苦的低劣、友情单薄、心里烦恼人际关系:没有信任、关爱、友情如果不是为了父母情的缘故而总是谨小慎微,我早就辞职不干了,我早就会跑到老板面前,把肚子里的气出个痛快……只要等我积攒好了钱还清父母欠他的债……——还债的心理压力、受老板的气,使格里高尔生活在重压之下。

工作:太辛苦,高度紧张,巨大的债务压力(家庭:冷漠,厌弃)2、分析对格里高尔的心理描写。

(1)作者主要是通过什么描写方法来刻画格里高尔的?提示:小说用心理描写的方法刻画格里高尔这个人物。

格里高尔过去的生活、变甲虫后的思想感情和个性特点,都是通过心理描写表现出来的。

(2)这篇小说勾画人物内心世界,进行心理描写的手段有哪些?提示:小说用内心独白、回忆、联想、幻想等手法,去表现人物的心理活动。

他不断地回忆、联想过去和今后的事情,不时由于恐惧焦虑、痛苦和绝望而产生幻想、幻觉,并且在自由联想中经常出现时空倒错、逻辑混乱、思维跳跃等,具有一定的意识流特征。

《变形记》导学案(教师版)

《变形记》导学案(教师版)

《变形记》导学案编制人:审核人:课时安排:2课时使用班级:A班班别:姓名:学号:学习小组:【预学案】一、学习目标1、能叙述大致故事情节,了解人物的性格特征。

2、学会从心理描写及细节描写等角度解读人物形象。

3、通过了解背景、分析情节去把握小说的主题。

4、细致体会表现主义的艺术特征,认识小说所揭示的西方现代社会“现代人的困惑”。

【学习重点】:从心理描写及细节描写等角度解读人物形象。

【学习难点】通过分析荒诞的情节表现社会生活的本质。

二、学法指导1、走近作者弗兰茨·卡夫卡(1883——1924),出生于布拉格一个中产阶级家庭。

他钟情创作,感情坎坷,1922年病重离职,1924年6月病逝。

卡夫卡生前默默无闻,死后却赢得世人的惊服,卡夫卡被誉为“20世纪最优秀作家之一”、“传奇英雄和圣徒式的人物”。

与马塞尔·普鲁斯特、詹姆斯·乔伊斯等并称为西方现代主义文学的先驱和大师。

1909年开始发表作品。

《变形记》创作于1912年,发表于1915年。

卡夫卡的小说具有荒诞性的特色,表现在情节与人物行为上出现违反常情与理性的情况,但其中又包含真实性,即从社会现象来看,又是正常的、可能的、现实的。

如“突变甲虫”事,既符合“突发事件”的社会现象可能性,又符合资本主义社会在机器生产生存竞争高压下,人被异化,人性异化,人际关系异化的社会现实的本质真实性。

此外,在整体的荒诞情节中,又有细节真实和心理真实的内容。

如变甲虫后行动,符合甲虫习性;而思想情感与人物相合。

代表作长篇有:《审判》《城堡》《美国》(均未完成),短篇有:《司炉工》《变形记》《判决》《饥饿艺术家》等。

2.时代背景第一次世界大战和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后,许多资本主义国家经济萧条,社会动荡,人民生活困苦。

一些思想敏锐的艺术家认为世界是混乱的、荒诞的,他们著书批判资本主义的人际关系,批判摧残人性的社会制度,现代主义文学产生了。

现代主义文学作品反映了资本主义社会的黑暗,人际关系的冷酷,人对社会的绝望,艺术上使用极夸张以至怪诞离奇的表现手法,描绘扭曲的人性,表现人的本能和无意识的主观感受,开掘个人的直觉、本能、无意识、梦幻等言行心理。

第11课 变形记(节选) 学案(含答案)

第11课 变形记(节选) 学案(含答案)

第11课变形记(节选) 学案(含答案)第11课变形记节选学习目标1.阅读课文,理解小说中细节描写和心理描写的作用。

2.赏析人物形象,探究人物命运形成的社会原因。

一.音正形准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1单音字穹顶偌大愤懑答案qinrumn2多音字攒混颤累喳答案zn/cunhn/hnchn/zhnli/li/lizh/ch2给下列形似字组词1234答案1竭力/墓碣2下坠/堕落3偌大/诺言4屹立/迄今二.词语积累1理解运用1重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2差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3殷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4穹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5萍水相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6泛泛之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7谨小慎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答案1听觉反应迟钝。

2错误;意外的事。

3深厚而急切。

4像天空那样中间隆起而四面下垂的形状。

5比喻向来不认识的人偶然相遇。

6一般的普通的友谊。

形容交情不深。

7对琐细的事情过分小心谨慎,以致流于畏缩。

对点小测判断下列加点成语的运用是否正确。

正确的打“”,错误的打“”1中学生活快结束了,同学们面临分别,恋恋不舍,大家期望能在新的校园里萍水相逢。

《变形记》导学案

《变形记》导学案

《变形记》导学案一、学习目标1、了解作者卡夫卡及其作品《变形记》的创作背景。

2、梳理小说的故事情节,把握主人公格里高尔变形后的心理变化。

3、分析小说的主题,探讨现代社会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以及人的生存困境。

二、学习重难点1、重点(1)理解格里高尔变形的象征意义。

(2)分析小说荒诞情节背后的真实社会内涵。

2、难点(1)探讨小说中人物形象的塑造与主题表达的关系。

(2)深入思考小说所反映的现代社会的精神危机。

三、知识链接1、作者简介弗兰茨·卡夫卡(1883 年 7 月 3 日—1924 年 6 月 3 日),生活于奥匈帝国统治下的捷克小说家。

他的作品大都用变形荒诞的形象和象征直觉的手法,表现被充满敌意的社会环境所包围的孤立、绝望的个人。

主要作品有小说《审判》《城堡》《美国》等。

2、作品背景《变形记》创作于 1912 年,发表于 1915 年。

当时,西方社会正处于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进程中,人们的生活节奏加快,压力增大,传统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念受到冲击。

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卡夫卡以独特的视角和敏锐的洞察力,创作了这部揭示现代人生存困境的小说。

四、预习导航1、阅读小说《变形记》,概括故事情节。

2、思考格里高尔变形的原因。

五、课堂探究1、情节梳理(1)请简要叙述格里高尔变形的经过。

(2)变形后,格里高尔的家人对他的态度发生了怎样的变化?2、人物形象(1)分析格里高尔在变形前和变形后的心理变化。

变形前,格里高尔是一个勤奋、善良、有责任感的人,他为了家庭拼命工作,承受着巨大的压力。

变形后,他一开始还想着要尽快恢复正常,去工作赚钱养家,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他逐渐适应了自己的新形态,心理也变得越来越绝望和孤独。

(2)格里高尔的家人是怎样的形象?父亲:一开始对格里高尔的变形感到愤怒和厌恶,后来逐渐变得冷漠和无情。

母亲:虽然对格里高尔还有一些关心和同情,但在压力之下也变得软弱和无奈。

妹妹:最初对哥哥的遭遇感到同情和悲伤,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她的耐心逐渐消失,最终希望哥哥能够消失。

第14.2课 变形记(导学案·学生用)-【备课无忧】2022-2023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同步备课“三

第14.2课 变形记(导学案·学生用)-【备课无忧】2022-2023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同步备课“三

变形记(自读课文)导学案卡夫卡学习目标1.了解两位小说家的人生境遇与主要思想;2.从“突转”和“荒诞”的角度把握小说情节叙述的魅力;3.品味小说中精彩的细节描写,感悟两篇小说不同的语言风格;4.比较两篇小说“变形”的异同,理解其中寄寓的社会批判意味。

导入今天要学习的两篇小说,都写到了人化为虫的故事。

两个故事一中一西,一个古代文言,一个西方小说,但是仔细对读起来,又都能带给我们很深的思考。

一、了解作者弗兰兹·卡夫卡(1883-1924),生活于奥匈帝国(奥地利帝国和匈牙利组成的政合国)统治下的捷克德语小说家,本职为保险业职员。

主要作品有小说《审判》《城堡》《变形记》等。

卡夫卡与法国作家马赛尔·普鲁斯特,爱尔兰作家詹姆斯·乔伊斯并称为西方现代主义文学的先驱和大师。

他生活在奥匈帝国即将崩溃的时代,又深受尼采、柏格森哲学影响,对政治事件也一直抱旁观态度,故其作品大都用变形荒诞的形象和象征直觉的手法,表现被充满敌意的社会环境所包围的孤立、绝望的个人。

二、了解《变形记》《变形记》中主人公格里高尔·萨姆沙在一家公司任旅行推销员,长年奔波在外,辛苦支撑着整个家庭的花销。

当萨姆沙还能以微薄的薪金供养他那薄情寡义的家人时,他是家中受到尊敬的长子,父母夸奖他,妹妹爱戴他。

当有一天他变成了甲虫,丧失了劳动力,对这个家再也没有物质贡献时,家人一反之前对他的尊敬态度,逐渐显现出冷漠、嫌弃、憎恶的面孔。

父亲恶狠狠地用苹果打他,母亲吓得晕倒,妹妹厌弃他。

渐渐地,萨姆沙远离了社会,最后孤独痛苦地在饥饿中默默地死去。

三、理解“荒诞”《变形记》的情节充满荒诞感,请结合课文,看看哪些内容体现出荒诞感,并谈谈你对这种观点的理解。

(1)荒诞的开头:(2)荒诞的第一反应(3)荒诞的人生态度(4)荒诞的叙述品味细节描写原文:“我马上穿衣服,包装好样品就走。

你们,你们肯让我走吗?哦,协理先生,您看,我不是死脑筋,我高兴工作。

14.2《变形记(节选)》导学案 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14.2《变形记(节选)》导学案 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第六单元 14.2 变形记学案【学习目标】1.学习现代主义小说中心理描写的方法技巧。

2.通过变形前后家人的态度和主人公自己内心的变化对比,学生自主探究挖掘小说主题。

3.理解小说所揭露的西方现代资本主义社会中的“人的异化”现象。

【写作背景】1914年至1918年的第一次世界大战,使许多资本主义国家经济萧条,社会动荡,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

黑暗的现实,痛苦的生活,使得人们对资本主义社会失去信心,--方面寻求出路,锐意改革,--方面又陷于孤独、颓废、绝望之中。

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一些思想敏锐的艺术家认为世界是混乱的、荒谴内,他们著书立说,批判资本主义的人际关系,.批判摧残人性的社会制度。

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后和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后,现代主义文学应运而生。

现代主义文学作品反映了资本主义社会的黑暗,人和人之间关系的冷酷,人对社会的绝望。

艺术上强调使用极度夸张以至怪诞离奇的表现手法,描绘扭曲的人性,表现人的本能和无意识的主观感受,开掘个人的直觉、本能、无意识、梦幻、变态心理以至半疯狂、疯狂的言行、心理。

现代主义的优秀文学作品探索人的心灵,为揭示人的内心世界提供了新的艺术手法。

【作者介绍】卡夫卡,1883年出生于奥匈帝国统治时期的布拉格,父亲是一位白手起家的商人,性格暴躁,精力充沛。

卡夫卡却自幼体弱多病,爱好文学,却迫于父命攻读法律,取得法学博士学位。

后在业余工伤事故保险所任职直至病退,1924年逝世。

著有长篇小说《美国》《审判》《城堡》,短篇小说《变形记》《判决》《饥饿艺术家》。

其中《变形记》和《城堡》是其代表作。

卡夫卡的小说揭示了一种荒诞的充满非理性色彩的景象,个人式的、忧郁的、孤独的情绪,运用的是象征式的手法。

后世的许多现代主义文学流派如“荒诞派戏剧”、法国的“新小说”等都把卡夫卡奉为自己的鼻祖。

卡夫卡是一位用德语写作的业余作家,他与法国作家马赛尔·普鲁斯特,爱尔兰作家詹姆斯·乔伊斯并称为西方现代主义文学的先驱和大师。

《14.2 变形记》教案、导学案、同步练习

《14.2  变形记》教案、导学案、同步练习

《14.2 变形记》教案【教材分析】《变形记》是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中的课文,属于外国小说。

《变形记》是20 世纪现代主义的代表作,目的在于让学生全面了解当代世界文学的发展和变化,开拓视野,理解和掌握世界各民族文学的优秀成果,吸收西方现代文化的精华,尊重世界文化发展的多样性。

卡夫卡的《变形记》是表现主义的代表作,本篇课文的学习是引导学生运用一定的方法欣赏西方现代主义文学的起点,也是引导学生从课内向课外进行拓展阅读的重要桥梁。

【教学目标与核心素养】一、教学目标:1.认识小说所揭示的西方现代社会“现代人的困惑”问题。

2.领会寓真实于荒诞的隐喻表现手法,学习细节描写的真实细致。

二、核心素养:语言建构与运用:注意解决语言障碍,要注意翻译语言的特点。

思维发展与提升:品味语言,赏析小说中富有特色的人物刻画,领会寓真实于荒诞的隐喻表现手法,学习细节描写的真实细致。

审美鉴赏与创造:欣赏作品中极度夸张以及怪诞离奇的表现手法,理解小说荒诞情节和真实细节的统一。

文化传承与理解:培养高尚的审美情趣,提高欣赏外国优秀文学作品艺术美的能力,认识小说所揭示的西方现代社会“现代人的困惑”(异化)问题,思考人的生存问题。

【教学重点和难点】1. 探究鉴赏小说的主题;2.鉴赏通过荒诞的情节表现生活的真实的艺术效果。

【教学准备】学生们对于鉴赏西方现代主义作品还比较陌生,所以课前要引导学生运用讨论、探究的方法鉴赏小说的主题,鉴赏通过荒诞的情节表现生活的真实的艺术效果是本文的重点。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曹雪芹在自题《红楼梦》的绝句中写道:“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

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二、表现主义文学:表现主义是20世纪20年代盛行于西方世界的一种文艺思潮。

它首先出现在德国,盛行于奥地利,进而在瑞典、波兰、英、法、美等国广为流传。

它起源于绘画,后来在音乐、戏剧、小说、电影等整个文艺领域中获得发展。

1911年以后,表现主义从绘画界传入文学界,到了20年代获得巨大发展,在诗歌、小说,特别是戏剧领域产生了一大批有影响的作家。

《变形记(节选)》导学案

《变形记(节选)》导学案

《变形记(节选)》导学案一、知人论世1.了解作者卡夫卡,1883年出生于奥匈帝国统治时期的布拉格,父亲是一位白手起家的商人,性格暴躁,精力充沛。

卡夫卡却自幼体弱多病,爱好文学,无法达到父亲对他的期望。

迫于父命攻读法律,取得法学博士学位。

后在业余工伤事故保险所任职直至病退,1924年逝世。

主要作品有短篇小说《变形记》《判决》《司炉工》《在流放地》《乡村医生》《饥饿艺术家》等。

还有三部未完成的长篇小说《美国》《审判》和《城堡》。

其中《变形记》和《城堡》是其代表作。

2.相关背景《变形记》创作于1912年,发表于1915年。

第一次世界大战使歌舞升平的欧洲大陆变成杀声震天的战场。

许多资本主义国家经济萧条,社会动荡,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

黑暗的现实,痛苦的生活,使得人们对资本主义社会失去信心,一方面寻求出路,锐意改革,另一方面又陷于孤独、颓废、绝望。

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一些思想敏锐的艺术家认为世界是混乱的、荒诞的,便纷纷著书立说,批判资本主义的人际关系,批判摧残人性的社会制度。

3.了解卡夫卡的创作卡夫卡被认为是现代派文学的鼻祖,是表现主义文学的先驱,其作品主题曲折晦涩,情节支离破碎,思路不连贯,跳跃性很大,语言的象征意义很强,这给阅读和理解他的作品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卡夫卡的作品难读,连母语是德语的读者也觉得读懂这些作品不是件容易的事。

卡夫卡笔下描写的都是生活在下层的小人物,他们在这充满矛盾、扭曲变形的世界里惶恐,不安,孤独,迷惘,遭受压迫而不敢反抗,也无力反抗,向往明天又看不到出路。

看到他为读者描绘出的一幅幅画卷我们会感到震惊和恐惧,因为他仿佛在为人类的明天敲起阵阵急促的警钟,他在为人类的未来担忧。

二、初读感悟(一)预习检查1.明确字音。

穹.顶()偌.大()晦.气( )譬.如( ) 撂.下( ) 黏.性( )思忖.( ) 呼啸.( ) 踅.( )灼.伤( ) 汩汩..( ) 强劲.( ) 佣.金()迄.今()濒.临( )2.解释词语①冥顽不化:②飞短流长:③不时之需:④食不甘味:三、文本研究【思考1】划分层次,并概括主要内容概括各层次的主要内容。

【导学案】6.14.2《变形记(节选)》

【导学案】6.14.2《变形记(节选)》

6.14.2《变形记(节选)》导学案一、知人论世1.了解作者与创作动因卡夫卡出生于奥匈帝国统治下的波希米亚(今捷克)的布拉格,父母都是讲德语的犹太人。

父亲海尔曼原为乡下屠夫的儿子,依靠艰苦创业,白手起家,成为一个百货批发商。

他由于未受过良好的文化教育,因而知识贫乏、头脑简单而务实,并且为人偏执、专横粗暴,在家庭中对妻子和孩子实行以“骂、威吓、讽刺、狞笑”为主要手段的家长式专制统治。

卡夫卡一直生活在“专制犹如暴君”般的“父亲的阴影”中。

卡夫卡36岁时,曾战战兢兢地给父亲写了一封达几十页的长信,流露出对父亲的极端恐惧心理。

在信中卡夫卡提到自己欣赏的一位犹太演员洛伊。

父亲却以不屑一顾的语气和可怕的方式将那演员比作一只甲虫。

(观看视频,对卡夫卡的一生有更深入的了解)2.创作风格——表现主义表现主义是20世纪初至30年代盛行于欧美一些国家的文学艺术流派。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在德国和奥地利流行最广。

它首先出现于美术界,后来在音乐、文学、戏剧以及电影等领域得到重大发展。

当表现主义和文学创作相结合时,便形成了表现主义文学。

其代表人物就是卡夫卡,代表性作品就是《变形记》。

具有表现主义文学风格的小说,其人物和故事都是现实生活的异乎寻常的变形或扭曲,用以揭示工业社会的异化现象和人失去自我的严重的精神危机。

表现主义文学的主要特点:①凭借主观精神进行内心体验,并将这种体验的结果化为一种激情;②舍弃细节描写,追求事物的深层“幻象”构成的内部世界;③作品中的人物常以某种类型的代表或某种抽象本质的体现代替有个性的人;④情节不连贯,发展线索不明晰;⑤均以怪诞的方式表现丑恶和私欲的“疯人院“式的人世罪孽和无穷痛苦。

二、预习1.正音穹.顶(qiónɡ)偌.大(ruò)晦.气(huì)譬.如(pì)撂.下(liào)黏.性(nián)思忖.(cǔn)呼啸.(xiào)踅.(xué)灼.伤(zhuó)汩汩..(ɡǔ)强劲.(jìnɡ)佣.金(yònɡ)迄.今(qì)濒.临(bīn)2.解释词语①冥顽不化:形容人非常顽固,不通情达理。

【统编版】第六单元 变形记 导学案二-高中语文统编版(2019)必修下册

【统编版】第六单元 变形记 导学案二-高中语文统编版(2019)必修下册

统编版《变形记》导学案二班级:姓名:【学习目标】1.分析小说主人公格里高尔的人物形象。

2.认识表现主义文学“荒诞悖谬”的艺术特色及格里高尔变形的象征意义。

【重难点】认识表现主义文学“荒诞悖谬”的艺术特色及格里高尔变形的象征意义。

【导学流程】【资料链接】《变形记》中荒诞、变形和写实的艺术手法解读①荒诞、变形的象征手法。

“荒诞”,是因为故事的整体框架是以象征手法构建起来的。

故事的框架——人变成虫的逻辑结构本身是非真实的,它只是用来隐喻人在哲理意义上的生存状态,而不是对外部生活的真实模仿。

作者不是强使人们去接受“人”变成“虫”这一本不可能客观存在的事实,而是要激发人们去体察和领悟这一超现实情节中真实的精神状态和深层的心理与情感变化,去把握荒诞中的真相。

因此,人变成虫是人类精神世界遭到扭曲、异化的象征,是人与人之间的隔膜状态及由隔膜所造成的孤独、绝望情感的折射。

②客观冷静的写实手法。

“真实”是因为作者用客观冷静的写实手法,描写了主人公变形前具体的生活细节和变形后逼真的心理状态。

比如,小说写甲壳虫的行动,符合甲壳虫的习性;写甲壳虫的思想感情,符合格里高尔这个人的言行逻辑;写亲人的变化,也是符合社会常态常情的。

这就使人感到格里高尔所处的始终是一说写甲壳虫的行动,符合甲壳虫的习性;写甲壳虫的思想感情,符合格里高尔这个人的言行逻辑;写亲人的变化,也是符合社会常态常情的。

这就使人感到格里高尔所处的始终是一个真实的人间。

个真实的人间。

【重点探究】一、《变形记》中有哪几种变形?二、格里高尔是一个怎样的人?他有怎样的性格特点?形象:性格特点:三、卡夫卡让格里高尔变成了甲壳虫而不是其他,这具有深意,其中隐喻人与甲壳虫之间有许多相似点,请结合文章内容分析。

四、《变形记》这篇小说叙事方式灵活精巧,采用双重视角,即格里高尔和第三人称的全知叙事者两个视角来叙述。

采用这种双重视角有什么作用?请结合文章内容进行分析。

【课堂总结】主题归纳小说描绘了一幅小人物悲惨命运的图画:旅行推销员格里高尔·萨姆沙一觉醒来,发现自己变成了一只甲壳虫,失去了工作能力,不仅无法供养父母为他们还清债务,而且成了全家人的累赘,因而受到全家人的冷遇和折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变形记》教案【学习目标】1、能叙述大致故事情节,了解人物的性格特征。

2、学会从心理描写及细节描写等角度解读人物形象。

3、通过了解背景、分析情节去把握小说的主题。

4、细致体会表现主义的艺术特征,认识小说所揭示的西方现代社会“现代人的困惑”。

【学习重点、难点】教学重点:从心理描写及细节描写等角度解读人物形象。

教学难点:通过分析荒诞的情节表现社会生活的本质。

【学习课时】两个课时第一课时一、知识导学1.作者简介:弗兰茨·卡夫卡(1883——1924),出生于布拉格一个中产阶级家庭。

他钟情创作,感情坎坷,1922年病重离职,1924年6月病逝。

卡夫卡生前默默无闻,死后却赢得世人的惊服,卡夫卡被誉为“20世纪最优秀作家之一”、“传奇英雄和圣徒式的人物”。

与马塞尔·普鲁斯特、詹姆斯·乔伊斯等并称为西方现代主义文学的先驱和大师。

1909年开始发表作品。

《变形记》创作于1912年,发表于1915年。

卡夫卡的小说具有荒诞性的特色,表现在情节与人物行为上出现违反常情与理性的情况,但其中又包含真实性,即从社会现象来看,又是正常的、可能的、现实的。

如“突变甲虫”事,既符合“突发事件”的社会现象可能性,又符合资本主义社会在机器生产生存竞争高压下,人被异化,人性异化,人际关系异化的社会现实的本质真实性。

此外,在整体的荒诞情节中,又有细节真实和心理真实的内容。

如变甲虫后的行动,符合甲虫习性;而思想情感与人物相合。

其代表作长篇有:《审判》《城堡》《美国》(均未完成),短篇有:《司炉工》《变形记》《判决》《饥饿艺术家》等。

2.时代背景:第一次世界大战和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后,许多资本主义国家经济萧条,社会动荡,人民生活困苦。

一些思想敏锐的艺术家认为世界是混乱的、荒诞的,他们著书批判资本主义的人际关系,批判摧残人性的社会制度,现代主义文学产生了。

现代主义文学作品反映了资本主义社会的黑暗,人际关系的冷酷,人对社会的绝望,艺术上使用极夸张以至怪诞离奇的表现手法,描绘扭曲的人性,表现人的本能和无意识的主观感受,开掘个人的直觉、本能、无意识、梦幻等言行心理。

二、课文内容:1、内容结构:小说分三部分。

第1部分,写格里高尔变甲虫,惊慌而忧郁;父亲发现后大怒,把他赶回卧室。

第2部分,写格里高尔成了全家的累赘,父亲、母亲、妹妹对他改变了态度。

第3部分,写家人忍受不了格里高尔这个负担,妹妹提出把他弄走;格里高尔又饿又病,陷入绝望而死,家人开始过新生活。

课文只节选了原小说的一部分内容。

2、情节线索情节的发展由两条线索交互展开。

格里高尔的线索:变甲虫——成累赘——绝望死家人的线索:惊慌同情——厌弃憎恨——解脱喜悦三、课前预习1、给下列词语注音。

偌大()重听()积攒()鲁莽()穹顶()挪动()寒颤()差池()跺脚()晦气()磨蹭()愤懑( )皱褶()蜷缩()翘首()一瞥()思忖()撂下()譬如()胸脯()2.成语积累:①下面短语中有两个错别字的一项是()A.怒气冲冲目不转晴不由自主突如其来B.疲惫不堪引人注目不可思议气喘吁吁C.仁至义尽一愁莫展六神无主难以执信D.小心冀冀精疲力竭精神焕散莫明其妙四、自主探究1、文章讲了一件什么事?请理清线索。

2、读完文章后,请说说自己对这篇文章感触最深的一点。

五、合作探究1、格里高尔一夜之间变成甲虫的原因有哪些?试从社会、工作、家庭等方面进行分析。

2、分析对格里高尔的心理描写。

(1)作者主要是通过什么描写方法来刻画格里高尔的?(2)这篇小说勾画人物内心世界,进行心理描写的运用的手段有哪些?(3)这篇小说心理描写的重点是什么?作者主要表现人物怎样的性格?3、文中除了心理描写外,还有动作描写,请找出来加以分析。

4、课堂小结。

课后作业:完成《新课程》课后巩固1——10题。

第二课时教学重点:1、体会作品中揭示的资本主义社会的人际关系。

2、欣赏作品中夸张以及怪诞离奇的表现手法。

3、分析荒诞的情节表现的社会生活本质。

一、情节赏析1、与传统小说相比,本文的情节处理有什么不同的地方?(1)情节荒诞:(2)情节淡化:2、选文中只是小说的第一部分,补充完整小说的第二、第三部分情节。

二、文本探究3、小说题为《变形记》,此处“变形”都包含哪些内容?4、作者为何把主人公异化为如此难看的“甲虫”?这两者间有何相同点和不同点?5、认真想一想、说一说在读过的文学作品或现实生活中有哪些“变形人”?三、主题鉴赏6、小组展开讨论,这篇小说的主题是什么?、四、艺术手法探析7、有人评论说“小说描述了一个真实而荒诞的世界”,怎样理解“真实”与“荒诞”?五、全文小结在人与人之间还没有取得和谐关系的世界里,人的变形是一种象征,一切倒霉人的象征:人一旦遭遇不幸(丧失工作能力的疾病、伤残、政治袭击等),他就不再被社会承认,从而失去作为人的价值的“自我”,成为无异于低等动物的“非人”。

象征了人与人之间命定的相互厌恶与敌视。

存在的都是合理的吗?我们正生存在所谓的现代文明社会之中,从卡夫卡的《变形记》中你读出了一些可怕的东西了吗?卡夫卡的伟大之处也许就在于他那对人类刻骨的体验和骇人的预见性。

六、作业布置:1、完成同步练习。

2、课外阅读卡夫卡的《饥饿艺术家》。

《变形记》教案答案第一课时三、1、给下列词语注音。

偌大(ruo )重听(zhong)积攒(zan)鲁莽(mang)穹顶( qiong)挪动( nuo)寒颤( zhan)差池(cha )跺脚( duo )晦气(hui)磨蹭(ceng )愤懑( men )皱褶( zhe)蜷缩(quan)翘首( qiao)一瞥( pie)思忖( cun)撂下(liao )譬如( pi)胸脯( pu)2.成语积累:①下面短语中有两个错别字的一项是( C )A.目不转晴B.全对 C.一愁莫展难以执信D.小心冀冀精神焕散莫明其妙四、自主探究3、文章讲了一件什么事?提示:一夜之间变成了甲虫——决定起床——艰难离床2、请说说自己对这篇文章感触最深的一点。

提示:荒诞、可笑、奇怪、难以置信。

六、合作探究4、格里高尔一夜之间变成甲虫的原因有哪些?提示:长年累月到处奔波……担心各次火车的倒换,不定时的而且低劣的饮食,而萍水相逢的人也总是泛泛之交,不可能有深厚的交情,永远不会变成知己朋友……——工作的辛苦、辛苦的低劣、友情单薄、心里烦恼人际关系:没有信任、关爱、友情如果不是为了父母情的缘故而总是谨小慎微,我早就辞职不干了,我早就会跑到老板面前,把肚子里的气出个痛快……只要等我积攒好了钱还清父母欠他的债……——还债的心理压力、受老板的气,使格里高尔生活在重压之下。

工作:太辛苦,高度紧张,巨大的债务压力(家庭:冷漠,厌弃)5、分析对格里高尔的心理描写。

(1)作者主要是通过什么描写方法来刻画格里高尔的?提示:小说用心理描写的方法刻画格里高尔这个人物。

格里高尔过去的生活、变甲虫后的思想感情和个性特点,都是通过心理描写表现出来的。

(2)这篇小说勾画人物内心世界,进行心理描写的手段有哪些?提示:小说用内心独白、回忆、联想、幻想等手法,去表现人物的心理活动。

他不断地回忆、联想过去和今后的事情,不时由于恐惧焦虑、痛苦和绝望而产生幻想、幻觉,并且在自由联想中经常出现时空倒错、逻辑混乱、思维跳跃等,具有一定的意识流特征。

(3)这篇小说心理描写的重点是什么?作者主要要表现人物怎样的性格?提示:小说用许多笔墨写了变形后格里高尔悲哀凄苦的内心世界,格里高尔虽然变成了甲虫,但他的心理始终保持着人的状态,他突然发现自己变成大甲虫时的惊慌、忧郁,他考虑家庭经济状况时的焦虑、自责,无不展示了一个善良、忠厚、富有责任感的小人物渴望人的理解和接受的心理。

只是这种愿望终于被彻底的绝望所代替,弥漫在人物心头的是无边的孤独、冷漠与悲凉。

6、提示:主要是写甲虫的活动,如进门的艰难,爬墙壁等,突出主人公的痛苦与命运的悲惨,也引起读者的同情。

4、提示:格里高尔,一个可怜的人。

他是一个勤奋的旅行推销员,日复一日滴处于旅途之中,奔波劳累,极力想通过自己的努力让父母、让妹妹过上幸福的生活,他是一个善良、忠厚而又富有责任感的人。

5、人变甲虫是人类精神世界扭曲、异化的象征,是人与人之间的隔膜状态以及由隔膜所造成的孤独、绝望情感的折射。

卡夫卡撕破了温情脉脉的面纱,揭示了触目惊心的社会本质。

第二课时一、情节赏析二、与传统小说相比,本文的情节处理有什么不同的地方?提示:(1)情节荒诞:人一夜之间变虫。

3、(2)情节淡化:几乎找不到具体情节,有的只是大段心理描写以及一些琐屑的细节4、选文中只是小说的第一部分,补充完整小说的第二、第三部分情节。

提示:第一部分:写格里高尔发现自己变成了一只“巨大的甲虫”,惊慌而又忧郁、家人惊慌失措又同情,父亲大怒,把他赶出自己的卧室。

第二部分:写格里高尔的甲虫习性,以及逐渐成为全家的累赘。

而父亲、母亲和妹妹也对他逐渐憎恨。

第三部分:写家人为了生存只得打工挣钱,并把格里高尔赶出家门。

格里高尔又饿又病,最终绝望地死去。

二、文本探究3、小说题为《变形记》,此处“变形”你认为包含哪些内容?提示:(1)小说主人公格里高尔生理上的变形——虫形而人心;(2)当时社会人们心理的变形——人形而“虫”心;(3)卡夫卡一反传统的艺术手法。

4、作者为何把主人公异化为如此难看的“甲虫”?这两者间有何相同点和不同点?提示:甲虫的特点:爬行慢——而现实生活节奏快,繁忙(起床那么早、会使人变傻的、人是需要睡觉的、闹钟明明是拨到四点钟的)。

有厚重的壳——背负着沉重的压力生存/虚伪的外套和面具/如人与人之间重重的隔膜。

外形丑陋——作者眼中,生活就是丑陋的。

变成其他:如梁祝化蝶、焦刘化成鸳鸯等,寄寓的是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浪漫主义的写法。

5、认真想一想、说一说在读过的文学作品或现实生活中有哪些“变形人”?孔乙己、范进;装在套子里的人(别里科夫);马家爵;变成了分数的奴隶,唯分是求的学生;不择手段追求例如,抛弃亲情、爱情、友情甚至感情的商人;大难临头各自飞的夫妻……7、这篇小说的主题是什么?★作者通过格里高尔自始至终关心家庭、怀念亲人与亲人无动于衷最终抛弃了他的人情反差的描写,揭示了当时社会生活对人的异化,致使亲情淡薄,人性扭曲。

★表现人对自己命运的无能为力,人失去自我就处于绝境。

★格里高尔变成甲虫,无利于人,自行死亡;一家人重新工作,走向新生活;存在就是合理,生活规律是无情的。

小说深刻揭示了现代人的生存困境,即人在现代社会激烈的生存竞争之下,渐渐丧失了自我,以致无法把握自己的命运的问题(由格里高尔变形后的孤独无助。

焦虑痛苦的心理和他对自己变形前生活及工作的有关回忆可见),人与人之间日趋冷漠。

五、艺术手法探析有人评论说“小说描述了一个真实而荒诞的世界”,怎样理解“真实”与“荒诞”?提示:“真实”是因为作者用客观冷静的写实手法,描写了主人公变形前具体的生活细节和变形后逼真的心理状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