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化道菌群及检测方法研究进展
鱼类消化道菌群的作用与影响因素研究进展
维普资讯
20 0 6年 第 3
鱼 类 消 化 道 菌 群 的作 用 与 影 响 因素 研 究 进 展 *
陈孝 煊” 吴志新D 周 文豪h
( 中农 业大学水产学院, 华 武汉 4 0 7 ; 30 0 中国农 业科 学院饲料研 究所 , 北京 1 0 8 ) 0 0 1 摘要 微生态 学在鱼类 中的研究较在 哺乳动物 中的研究深度 有较大差距 。本 文介 绍 了鱼类 消化道 菌群对
生动物的微生态学 , 对充实相关理论知识、 改善水产 化管内有甲壳质分解菌 , 摄食藻类的鱼消化管 内则 养殖环境 、 提高水产品质量 , 具有重要 的意义。
含 有木 聚糖 分解 菌嘲 。汤伏生 等 发现鲤 的前肠 壁 的
1 鱼 类 消 化 道 茵 群 的 作 用
细菌大部分靠吸收宿主的营养而生存 ; 而中、 后肠壁 的细菌主要靠吸收食物 中的养分而生存_ ; a 等 4Ds
1 1 营 养作 用 .
肠道细菌生活于鱼肠道内, 需依赖鱼体 自身营 可缺 少 、 可分 割 的一 部 分 。那 么 , 不 宿主对 肠道 菌群 而肠道菌群又有何 反应 呢?鱼 养或分解鱼类的食物团而赖 以生存。同时, 细菌 以 之问有无免疫应答 ,
收 稿 日期 :0 41 8 2 0 20 * 业 部 重 点 渔业 项 目( 9 }9 30 ) 农 渔 51 60 3 资助
陈孝煊 , ,9 2 男 1 6 年生 , 教授, 工作单位 : f 华r 农业大学 水产学院 , J 武汉 4 0 7 300
维普资讯
1 墨 : 3
叠殖 … ~
薤 墨 域 避 Q 生箍 Nhomakorabea 鱼 类对原籍菌群及外籍菌群的免疫作用是不同的。肠 鱼体之问处于动态平 衡 , 从而维持着鱼肠道正常 的 道菌群在鱼类孵化不 久后 即定植下来 , 经过最初的 生理功能 。但 由于肠 内外环境的变化, 如水温、 气压 演替 , 一些适应于肠 道环境 的种类 ( 一般为厌氧菌) 的变化, 病毒感染 , 鱼用药物 的应用等, 均可 以破坏
海水鱼消化道菌群结构研究进展
性 的海 水鱼 益 生菌奠 菌群 结构 文 献识 别码 A 文章 编 号 1 0 —0 5 2 0 ) 50 2 —9 0 07 7 ( 0 7 0 — 1 30
周 志 刚 石鹏 君 姚 斌 何 夙 旭 苏 永 全。 。
( 中 国农 业 科 学 院饲 料 研 究 所 , 京 1 0 8 ) 北 0 0 1 ( 汕 头 大 学 海 洋 生 物 研 究 所 , 1 0 3 5 56 )
(厦 门大 学 海 洋 与 环 境 学 院 ,6 0 5 。 3 10 )
ABS TRACT
Th s pa e e i we he r s a c r g e s s o h ir fo a s r c u e i i i p r r v e d t e e r h p o r s e ft e m c o l r t u t r n d —
X1 2 Q9 9 4 7 ; 5.
A e i w f t e m i r fo a s r c u e i he d g s i e r v e o h c o l r t u t r n t i e tv t a t o a i i ih r c f m r ne fnfs
( M a i ol y I tt e,Sha o ni r iy,51 63) 。 rneBi og ns iut nt u U ve st 50 ( M a i nd En r 。 rne a vionm e t Cole e, Xim e ni r iy, 3 005) n lg a n U ve st 61
人类肠道菌群的研究进展
人类肠道菌群的研究进展肠道菌群,即肠道微生物,它是人类体内最为庞大的微生物群落之一,有着非常重要的生理和代谢功能。
正常人体内大约有100万亿(10^14)个微生物,其中包括数千种不同的细菌、真菌、病毒和寄生虫。
这些微生物主要分布在人体的肠道、皮肤、口腔、泌尿系统等部位。
在这些细菌中,大多数是有益的,并对人体的生理、代谢、营养吸收等多个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
人类肠道菌群的研究历程可以追溯到20世纪初期。
起初,人们只是对一些肠道细菌的分类、数量和分布进行了一些简单研究。
随着科技进步和技术手段更新,对肠道菌群的研究也迎来了突破性的发展。
下面就来介绍一下肠道菌群研究的最新进展。
一、微生物群落组成和多样性分析随着新一代测序技术的进一步发展,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人类肠道菌群的组成和多样性与健康状态密切相关。
例如,有些研究表明,肠道微生物的多样性与人体免疫系统的稳定性有着密切的关系,并可以预测肠道疾病的发生和发展。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科学家和医生开始意识到人体与微生物群落之间的相互作用,并提出了以肠道菌群为重点研究的整体健康观念。
二、肠道菌群对人体代谢的影响人类肠道菌群的组成及数量可以影响人体内多种代谢反应的进行。
例如,有研究表明肠道细菌可以促进人体吸收微量元素和维生素、调节血糖、脂肪和蛋白质的代谢等。
肠道菌群也可以产生多种有益物质,如丁酸、丙酸等,这些物质对维护肠道健康和整体代谢有着重要的作用。
三、肠道菌群与多种疾病的关系肠道菌群与多种人类疾病的关系已经成为当前研究的热点。
一些研究表明,慢性肠道疾病、肥胖、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等都与肠道微生物群落的异常有关。
这些研究的发现为疾病的预防、诊断和治疗带来了新的思路。
四、肠道微生物的功能分析人类肠道微生物可以为人体提供许多生理和代谢上的帮助。
例如,一些能够在人体内产生叶酸和维生素K的肠道细菌,可以帮助人体维持血液凝固机制的稳定性。
此外,肠道细菌还能够分解多种不易被人体消化的食物成分。
大肠菌群测定能力验证技术方案
大肠菌群测定能力验证技术方案大肠菌群测定能力验证是指验证分析实验室的技术能力以测定大肠菌群(也称为肠道菌群)的项目。
大肠菌群是指人体消化道中的一类菌群,对维持肠道健康和消化系统正常功能起着重要作用。
因此,准确测定大肠菌群的能力对于研究肠道健康和疾病的发生机制具有重要意义。
下面将详细介绍大肠菌群测定能力验证的技术方案。
一、能力验证目标和内容:1.验证实验室准确测定大肠菌群的能力,包括测定菌群的种类、数量、多样性等指标。
2.验证实验室对样品的处理和分析方法的准确性和可重复性。
二、样品准备:1.采集肠道样品,可以是粪便样品或直肠拭子样品。
2.样品采集后应尽快进行处理,最好在4小时内完成。
三、实验室操作步骤:1.样品处理:(1)将样品加入消化液中,利用机械分散器将其均匀混合。
(2)将混合液离心,分离菌群所需的细胞沉淀。
(3)去除上清液,保留细胞沉淀。
2.提取DNA:(1)采用商用DNA提取试剂盒,按照说明书进行DNA提取。
(2)检测DNA的浓度和质量,确保提取的DNA质量良好。
3.扩增16SrRNA基因:(1)设计合适的引物,用于扩增16SrRNA基因片段。
(2)利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进行扩增。
(3)检测PCR产物的大小和纯度,确保扩增效果良好。
4.高通量测序:(1)将扩增得到的PCR产物进行纯化和定量。
(2)将样品测序准备好的文库送至测序中心进行高通量测序。
(3)获取测序数据,准备进行下一步的数据分析。
5.数据分析:(1)对测序得到的原始数据进行质量控制和去除低质量序列。
(2)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对高质量序列进行聚类分析和物种注释。
(3)根据分析结果计算大肠菌群的多样性指数、物种组成和数量等重要指标。
四、能力验证方法:为验证实验室测定大肠菌群的能力,可以采用以下两种能力验证方法之一:1.实验室内对照:(1)从分析实验室中随机选取若干研究人员进行大肠菌群测定。
(2)研究人员之间相互进行样本交换,对测定结果进行比对和统计分析。
益生菌对禽消化道疾病防治作用研究进展
益生菌对禽消化道疾病防治作用研究进展近年来,随着禽类养殖业的快速发展,禽类消化道疾病也成为了禽类养殖业的主要问题之一。
禽类消化道疾病包括鸟群胃肠炎、鸟群肠炎、鸟群沙门氏菌病等等。
这些疾病的发生不仅会影响禽类的生长发育,还会给农民带来经济损失。
寻找一种有效的方法来预防和治疗禽类消化道疾病成为了研究的热点。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益生菌对于禽类消化道疾病的防治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益生菌是一种对鸟类消化系统有益的微生物群落,常见的有乳酸菌、酵母菌、乳酸杆菌等等。
通过调节禽类的肠道微生物群落结构,益生菌可以增强禽类的消化能力,提高抗病能力,减少病原微生物在肠道中的寄生和生长。
益生菌主要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发挥对禽消化道疾病的防治作用。
益生菌可以改变禽类肠道菌群的结构。
研究表明,在鸡类发育的早期,肠道的微生物群落结构相对不稳定,这给了一些病原微生物繁殖的机会。
通过提供更多的有益菌种,益生菌可以改变肠道微生物群落的结构,增加有益菌的比例,从而降低病原微生物的寄生和生长。
益生菌可以增强禽类的消化功能。
研究表明,益生菌可以分解和转化一些难以消化的物质,增加禽类对营养物质的吸收利用率,提高禽类的饲料转化率。
益生菌还可以产生一些对禽类消化道有益的维生素和酶,进一步促进禽类的消化和吸收。
益生菌还可以增强禽类的免疫功能。
研究表明,益生菌可以增加禽类肠道黏膜屏障的完整性,减少病原微生物的侵袭。
益生菌还可以促进禽类免疫系统的发育和功能,增强禽类的抗病能力。
目前关于益生菌在禽类消化道疾病防治方面的研究还比较有限。
一方面,由于禽类肠道微生物群落的复杂性,益生菌的筛选和应用还存在一些困难。
益生菌的种类与剂量对禽类的防治效果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
未来的研究可以重点关注以下几个方面。
可以筛选更多对禽类消化道疾病有益的益生菌种类,并进一步研究它们的作用机制。
可以研究不同益生菌的复合应用对禽类消化道疾病的防治效果,并寻找最佳的使用剂量。
还可以研究益生菌与其他抗菌物质的联合使用对禽类消化道疾病的防治效果。
肠道菌群与人类健康研究进展
肠道菌群与人类健康研究进展肠道菌群是生活在人体肠道内的微生物群落,与人体健康有着密切的。
近年来,随着微生物组学研究的深入,肠道菌群在人类健康中的作用逐渐受到重视。
本文将概述肠道菌群的概念、历史及其在人类健康中的重要性,并探讨近年来相关领域的研究进展及未来研究方向。
肠道菌群是由多种微生物组成的复杂生态系统,这些微生物通过与人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对人体的消化、代谢、免疫等方面产生影响。
早在20世纪初,科学家们就开始研究肠道菌群与人类健康的关系。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对肠道菌群的认识逐渐深入,肠道菌群在维护人体健康方面的作用也越来越受到。
肠道菌群通过影响人体的消化、代谢、免疫等方面,对人类健康产生影响。
研究表明,肠道菌群失调与多种疾病的发生密切相关,如肥胖、糖尿病、炎症性肠病等。
通过对比不同疾病患者与健康人的肠道菌群,科学家们发现疾病患者的肠道菌群多样性减少,有害菌增多,有益菌减少。
肠道菌群的调节机制主要包括遗传、环境、饮食等因素。
近年来,研究发现肠道菌群受到宿主代谢的影响,而肠道菌群也可以通过影响宿主代谢来调节人体健康。
例如,益生菌可以通过调节肠道屏障功能、影响脂肪和糖代谢、增强免疫功能等方式来改善人体健康状况。
益生菌是指对宿主有益的肠道微生物,如双歧杆菌、乳酸菌等。
研究表明,益生菌可以通过调节肠道菌群、增强免疫力等方式来改善人体健康状况。
益生菌还可以缓解抗生素使用引起的肠道菌群失调,减少抗生素相关腹泻等不良反应。
肠道菌群与人类健康之间的关系研究已经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仍存在许多问题和争议。
不同研究之间存在差异,部分研究结果可能受到研究方法、样本选择等因素的影响。
肠道菌群与疾病之间的因果关系仍需进一步探讨,部分研究发现可能仅仅是相关性而非因果性。
益生菌的应用方面也存在一些问题,如益生菌种类和剂量的选择、益生菌的安全性等。
为了进一步深入探讨肠道菌群与人类健康之间的关系,未来的研究方向包括:进一步探讨肠道菌群的作用机制,特别是肠道菌群如何影响人体代谢、免疫等方面的研究;加强肠道菌群与常见疾病发生发展之间关系的研究,为疾病的预防和治疗提供新的思路;开展大规模、多中心的临床研究,以验证益生菌在改善人体健康方面的效果;研究不同人群肠道菌群的差异,为个体化营养和健康管理提供依据;益生菌的安全性及其对肠道微生态的长期影响,为益生菌产品的研发和应用提供科学支持。
鱼类消化道乳酸菌的分布及功能研究进展
鱼类 胃肠道 的分 布和 功能 则研 究较 少 。现 有 研究 表 明 ,
鱼 胃肠道 中比较 常见 的乳 酸菌 种类 有 肉杆 菌 、 酸杆 菌 乳
等… 。作为鱼 胃肠道 固有菌群 的组 成 部分 , 乳酸 菌 能定 植 于鱼类消化道 , 大量 占据 肠壁 上 的靶 细胞 , 成生 物保 形 护屏障 , 抑制病原 菌对肠壁 的定 植 , 维持肠 道正 常 的微 生
1 乳 酸 菌在 不 同生长 阶段 鱼消化 道 的分 布
1 1 仔 稚 鱼 .
 ̄-g湿重 。R no 北极 嘉 鱼 胃 内分 离 到 了各种 细菌 , ' / ig 从
但是 乳 酸 菌 仅 占 这 些 细 菌 总 量 很 小 的 一 部 分 ( 为 约
研究表 明 , 卵孵化前 表面 附着有 大量 的细菌 , 刚 鱼 但
孢 的革兰 氏阳性菌 , 可在厌 氧 、 性厌 氧条件 下生 长。乳 兼 酸菌对 营养要 求 比较苛 刻 , 需要 碳水 化合 物 、 氨基 酸 、 蛋 白胨 、 酸和维生素等 。乳酸菌通常耐酸 , p 核 在 H为 3 0~ .
4 5时仍可 生长 , 耐受 动物 胃肠道 的酸性环 境 , . 能 因此 乳 酸菌能在恒温动物和鱼类 胃肠 道 中广 泛分 布。乳酸 菌在 恒温动物 胃肠道 的分 布 和功 能 已有 大量 的研 究 , 但其 在
肠道正 常菌群 的主 要组 成成 分 , 海水 鱼类 肠 道 中乳 酸 而 菌数量较少 … 。但是 ,crdr Sho e 等 和 Srm等 分别先 t o
维普资讯
第2 8卷第 4期
水 , 利 渔 业
20 0 8年 7月
・1 1・
鱼 类 消 化 道 乳 酸 菌 的分 布 及 功 能 研 究进 展
简述食品中大肠杆菌的快速检测方法相关研究进展
简述食品中大肠杆菌的快速检测方法相关研究进展摘要:大肠菌群的快速检测是食品、药品卫生监督检验迫切需求,本文从免疫学技术,酶学的技术,分子生物学技术,传统检测方法改进技术,物理化学技术,其它技术方面对大肠菌群快速检测方法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并对其存在问题及应用前景进行分析。
这些方法各有优缺点,免疫学技术和分子生物学技术灵敏度高,但假阳性率高,无法区分死活菌;酶学的技术和物理化学技术特异性好,省时省力,但这些方法成本较高,不适合基层实验室使用;传统检测方法改进技术结果准确,但费时费力。
因此,仍需要发展一种新的方法解决所存在的问题。
要真正实现大肠菌群的快速检测还需要不断进行科学研究,以寻找一种能够真正实现成本低、灵敏度好、准确性高并且检测速度快的更合适的方法。
关键词:食品;大肠菌群;快速检测;研究1引言大肠菌群为一群在37C、24h能发酵乳糖,产酸、产气,需氧和兼性厌氧的革兰阴性无芽胞杆菌的统称。
这些细菌多存在于温血动物粪便中,人、畜粪便对外界环境的污染是大肠菌群在自然存在的主要原因。
因此,大肠菌群被国际上公认为检测各种水质、医药及食品在流行病学上安全性的指示菌。
如果检测到大肠菌群呈阳性结果,那么便表明食品、药品或者水质存在大肠菌群,已经被粪便污染。
大肠菌群的数量与受到的污染程度成正比,数量越多,受污染越严重。
目前我国国家标准主要用多管发酵法来检测大肠菌群多管发酵法作为一种传统的检测方法已沿用多年,其准确性、权威性无可质疑,但该方法费时费力,而且检测所需的费用较高,已无法满足人们对食品、药品安全现场监测的要求,因此,现在食品、药品卫生监督检验迫切需要一种更加有效、快速的大肠菌群检测方法。
近年来,世界各国针对大肠菌群的快速、定量检测技术都进行了专门的研究,本文综述了大肠菌群快速检测技术的研究进展,并对其存在问题及应用前景进行分析。
2大肠菌群主要的快速检测方法2.1免疫学技术免疫学方法检测原理是依据抗原和抗体特异性反应。
肠道菌群与消化系统疾病的研究进展
肠道菌群也会影响体内一些物质代谢,比如乙 醇、胆碱等,这些物质参与NAFLD的发生发展过程。 肠道菌群通过代谢产生乙醇,可通过门脉进入肝脏, 在肝脏氧化反应产生乙醛和乙酸。乙醛可破坏肠道 黏膜屏障,使肠通透性增加,乙酸增多会弓I起脂肪合 成增多,从而促进NAFLD的发生发展。胆碱能将脂 质转运出肝脏,肠道内代谢胆碱的菌群主要有变形 菌、厚壁菌等,肠道菌群紊乱后,胆碱代谢菌增多,导 致血清胆碱浓度及胆碱生物利用率降低。肠道菌群 可产生一种能催化胆碱代谢成为甲胺的酶,甲胺经 由门脉循环进入肝脏,可诱导肝脏炎性反应的发生。 4肝硬化
肠道菌群研究思路与设计方法_概述及解释说明
肠道菌群研究思路与设计方法概述及解释说明1. 引言1.1 概述肠道菌群研究是近年来生物医学领域中备受关注的热点研究方向。
肠道菌群是指人体消化道内共生的微生物群落,包括细菌、真菌和病毒等多种微生物。
这些微生物在人体健康和疾病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
肠道菌群的平衡与人体的代谢、免疫系统、神经系统等多方面密切相关,对于维持身体健康至关重要。
随着高通量测序技术的发展和生物信息学分析方法的改进,我们能够全面了解肠道菌群的组成、结构和功能,并探索其与宿主之间的相互作用。
因此,深入了解肠道菌群的研究思路和设计方法对于揭示其在健康和疾病过程中的作用具有重要意义。
1.2 文章结构本文将以以下结构展开对肠道菌群研究思路与设计方法的概述和解释说明。
首先,在第二部分,我们将介绍肠道菌群的概念和其在人体中的重要性。
接下来,我们将详细阐述肠道菌群研究的思路,并介绍设计方法以实现对其进行深入研究。
第三部分将着重介绍肠道菌群概况调查方法,包括样本收集与处理方法、DNA 提取与测序方法以及生物信息学分析流程。
第四部分将讨论肠道菌群多样性及功能评估方法,如多样性指数计算、功能预测与代谢通路分析等;并给出相关统计学分析方法的应用举例。
最后,在第五部分中,我们将总结已有研究进展和成果,并展望未来肠道菌群研究面临的挑战和发展方向。
1.3 目的本文旨在全面了解肠道菌群研究思路与设计方法,并通过对各种调查和评估方法的介绍使读者能够系统掌握这一领域的基本知识。
同时,本文还将回顾已有研究进展和成果,为未来的研究提供参考和启示。
相信通过阅读本文,读者能够更好地理解肠道菌群的重要性和其与人体健康的关联,并具备开展相关研究的基础知识和方法。
2. 肠道菌群研究思路与设计方法概述2.1 肠道菌群概念及重要性介绍肠道菌群是指生活在人体肠道内的各种微生物的集合,包括细菌、真菌、病毒等。
它们与人体的生理功能、代谢、免疫等密切相关,对人体健康起着重要作用。
肠道菌群可以帮助消化食物、合成维生素和其他重要的生物活性物质,同时参与调节免疫系统、影响心血管健康和情绪等方面。
消化道菌群在食管癌筛查、诊断和预后中的研究进展
消化道菌群在食管癌筛查、诊断和预后中的研究进展韦 娜* 洪坤巧 余保平#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消化内科(430060)摘要 食管癌是一种常见且预后较差的癌症,早期筛查、早期诊断是改善患者预后的关键。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消化道菌群的改变与食管癌的发生、发展、复发、转移、化疗耐药等具有相关性。
本文主要就食管癌患者消化道菌群变化情况及其在食管癌筛查、诊断和预后中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关键词 消化道菌群; 微生物组; 食管肿瘤; 筛查; 诊断; 预后Progress of Research on Gastrointestinal Flora in Screening, Diagnosis and Prognosis of Esophageal Cancer WEI Na, HONG Kunqiao, YU Baoping. Department of Gastroenterology, Renmin Hospital of Wuhan University, Wuhan (430060)Correspondence to:YUBaoping,Email:**************Abstract Esophageal cancer is a common and poorly prognostic cancer, and early screening and early diagnosis are the keys to improve the prognosis of patients. In recent years, more and more studies have shown that changes in gastrointestinal flora are associated with the occurrence, progression, recurrence, metastasis and chemotherapy resistance of esophageal cancer. This article mainly reviewed the changes of gastrointestinal flora in esophageal cancer patients and the progress of research on gastrointestinal flora in the screening, diagnosis and prognosis of esophageal cancer.Key words Gastrointestinal Flora; Microbiome; Esophageal Neoplasms; Screening; Diagnosis; PrognosisDOI : 10.3969/j.issn.1008⁃7125.2023.01.009*Email:*****************#本文通信作者,Email:**************食管癌是世界范围内最常见的癌症之一,组织学上主要分为食管鳞状细胞癌(esophage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 ESCC )和食管腺癌(esophageal adenocarcinoma )两种亚型,我国90%的食管癌为ESCC [1]。
消化道感染细菌概述及结构
是正常菌群,出生后数小时就进入肠道,并终生伴随
可引起肠外感染 某些菌株可致腹泻 可作为粪便污染的检测指标 基因工程的工具菌
消化道感染细菌概述和结构
一、生物学性状:
1.形态培养与生化反应:
电镜下大肠杆菌
在普通琼脂平板培养基上,形成S型菌落
在伊红美蓝(EMB)鉴别培养基上呈紫黑色菌落
消化道感染细菌概述和结构
四、防治原则
防止尿路感染 防止腹泻 注意牛肉、牛奶中的EHEC-
如,美国的流行-汉堡包中牛肉馅污染
治疗-注意耐药现象
消化道感染细菌概述和结构
第二节 志贺氏菌属(Shiglla)
俗称 痢疾杆菌(dysentery bacterium)
是人类细菌性痢疾最为常见的病原菌
亚型
致病性
二、致病性
传染源 患者和带菌者 粪—口传播 感染灶局限于结肠粘膜层,一般不入血 病后免疫期短,也不巩固
消化道感染细菌概述和结构
(1)致病物质:
1.侵袭力 2.内毒素:
菌毛黏附-介导细菌侵入肠上皮细胞 140MD质粒-编码蛋白介导侵入
肠粘膜
通透性增强 促进毒素吸收
破坏肠粘膜细胞
内毒素血症和休克
消化道感染细菌 概述和结构
消化道感染细菌概述和结构
粪—口途径传播的细菌 包括: 在胃肠道增殖
引起胃肠道症状的致病菌
在肠道内共生
引起肠外感染的正常菌群
消化道感科的细菌 2.幽门螺杆菌 3.弧菌属--霍乱弧菌、副溶血性弧菌 4.弯曲菌属--空肠弯曲菌
(分为5组 p70)
消化道感染细菌概述和结构
5种致病性大肠杆菌
侵袭力
黏附定居
肠道菌群领域研究进展(完整版)
肠道菌群领域研究进展(完整版)已有大量研究证实,肠道菌群与肥胖、糖尿病、高脂血症、高血压、心脑血管疾病、慢性肾病、神经系统疾病等相关,肠道菌群科学家们2019年在肠道微生物组研究领域取得了研究成果;【1】Nat Biotechnol:突破!科学家在人类肠道微生物组中鉴别出100多种新型肠道菌群!近日,一项刊登在国际杂志Nature Biotechnology上的研究报告中,来自英国桑格研究院等机构的科学家们通过对肠道微生物组研究,从健康人群的肠道中分离出了100多个全新的细菌类型,这是迄今为止研究人员对人类肠道菌群进行的最全面的收集研究,相关研究结果获奖帮助研究人员调查肠道微生物组在人类机体健康及疾病发生过程中所扮演的关键角色。
本文研究结果能帮助研究人员快速准确地检测人类肠道中存在的细菌类型,同时还能帮助开发出治疗多种人类疾病的新型疗法,比如胃肠道疾病、感染和免疫疾病等。
人类机体中细菌大约占到了2%的体重,肠道微生物组就是一个主要的细菌聚集位点,同时其对人类健康非常重要。
肠道微生物组的失衡会诱发诸如炎性肠病等多种疾病的发生,然而由于很多肠道菌群难以在实验室环境下生存,因此研究人员就无法对其进行更加直观地研究。
【2】Science:肠道微生物组可能是药物出现毒副作用的罪魁祸首药物本是用于治疗很多患者,但是一些患者遭受这些药物的毒副作用。
在一项新的研究中,来自美国耶鲁大学的研究人员给出了一种令人吃惊的解释---肠道微生物组(gut microbiome)。
他们描述了肠道中的细菌如何能够将三种药物转化为有害的化合物,相关研究结果发表在Science期刊上。
研究者表示,如果我们能够了解肠道微生物组对药物代谢的贡献,那么我们能够决定给患者提供哪些药物,或者甚至改变肠道微生物组,这样患者具有更好的反应。
在这项新的研究中,研究人员研究了一种抗病毒药物,它的分解产物可引起严重的毒副反应,并确定了肠道细菌如何将这种药物转化为有害的化合物。
胃肠道微生物种群与人类消化系统疾病相关性研究进展
胃肠道微生物种群与人类消化系统疾病相关性研究进展刘德华;孙宝林【摘要】人体胃肠(GI)道附着有复杂且动态变化的微生物种群,即肠道菌群,它们对宿主的健康和疾病有着显著的影响.胃肠道细菌在维持人体免疫、代谢稳态以及预防病原体感染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其组成的改变与许多炎症和感染性疾病的发生有关.目前,大量研究揭示了不同微生物组对人类消化系统疾病的影响,如胃炎、炎症性肠病和癌症等.人体胃肠道微生物及其相关代谢产物也被认为是多种疾病的潜在治疗靶标.总结目前对人类胃肠道微生物群的组成和发展的理解,以及胃肠道微生物对胃肠道完整性和宿主健康与疾病的影响,这是人体-微生物相互作用的相关性研究的基础.【期刊名称】《生物学杂志》【年(卷),期】2019(036)004【总页数】6页(P1-6)【关键词】胃肠道;微生物群;代谢产物;消化系统疾病【作者】刘德华;孙宝林【作者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合肥230026;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合肥230026【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57胃肠(GI)道具有250~400 m2,是人体和环境因子及抗原的最大接触面之一[1] 。
在人的一生中,除了大约有60 t食物外,还有大量来自环境的微生物通过胃肠道,这些微生物对胃肠道的完整性产生了重要影响。
细菌、古生菌和真菌在消化道的集落统称为肠道微生物群,它们与宿主共同进化了数千年,形成了复杂而互利的关系。
据估计,人体消化道承载的微生物数量高达1014个,近乎人类细胞的10倍[2]。
通过16S rRNA基因测序方法检测肠道微生物组,发现肠道微生物基因数达500万,是人类基因组的150多倍[2] 。
因此,通常将宿主及寄生于其上的大量微生物称为超级有机体[3] 。
胃肠道作为具备代谢、免疫和内分泌功能的器官,可以与机体的其他器官相互作用、相互影响。
微生物群可以增强肠道完整性、塑造小肠上皮、获取能量、抵御病原体和调节宿主免疫等。
肠道菌群调控与免疫治疗的研究进展
肠道菌群调控与免疫治疗的研究进展近年来,肠道菌群调控与免疫治疗的研究引起了广泛关注。
肠道菌群是人体内最庞大的菌群之一,对免疫系统的调节具有重要作用。
本文将从菌群的组成和功能、肠道菌群与免疫系统的相互作用以及免疫治疗中菌群调控的研究进展等方面进行论述。
一、菌群的组成和功能肠道菌群是指人体消化道中共生的微生物群落,主要包括细菌、真菌、病毒等多种微生物。
肠道菌群的组成和数量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饮食结构、环境因素、遗传因素等。
菌群的组成多样性和平衡状态对人体健康具有重要影响。
肠道菌群的功能非常多样,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对免疫系统的调节。
菌群通过抑制病原微生物的生长、促进食物消化和吸收、合成维生素等方式维护肠道健康。
此外,菌群还能够通过调节免疫反应、影响肠道黏膜屏障、调节肠道神经活动等途径,对免疫系统起到重要的调节作用。
二、肠道菌群与免疫系统的相互作用肠道菌群与免疫系统之间存在着复杂而密切的相互作用关系。
首先,菌群通过抑制有害微生物的生长,维持肠道的微生态平衡,从而降低了感染的风险。
其次,菌群能够通过调节免疫反应,影响免疫系统的稳定性和免疫应答的强度。
最后,菌群还能够通过调节肠道黏膜屏障的完整性,防止病原微生物进入人体内部。
肠道菌群与免疫系统的相互作用还体现在对自身免疫性疾病、过敏反应等疾病的影响上。
研究发现,肠道菌群的异常可以导致免疫系统的异常应答,进而引发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发生。
此外,菌群的紊乱还可能导致机体免疫系统对自身组织的攻击,从而引发过敏反应。
三、免疫治疗中菌群调控的研究进展近年来,提高肠道菌群的调控能力已成为免疫治疗的一个重要研究方向。
研究人员通过调节菌群的组成和数量,试图实现对免疫系统的精准调控,以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目前,常用的菌群调控方法主要包括益生菌和粪菌移植。
益生菌是一类能够促进肠道健康的有益微生物。
研究表明,益生菌可以通过调节免疫反应、增加肠道黏膜屏障的完整性等途径,对多种疾病具有预防和治疗的作用。
肠道菌群检测结果分析
肠道菌群检测结果分析引言肠道菌群是指人体消化道中的微生物群落,包括细菌、真菌、病毒等。
近年来,肠道菌群的研究越来越受到关注,因为它与人体健康密切相关。
肠道菌群的失衡会导致多种疾病的发生,如肠道炎症、肠道肿瘤、肥胖症等。
通过肠道菌群检测,我们可以了解自己的肠道菌群情况并进行相应的调整,以维护健康。
本文将对肠道菌群检测结果进行分析,包括菌群组成、多样性指数、菌群功能等方面。
菌群组成分析肠道菌群的组成是指在肠道中存在的各种微生物的种类及其相对丰度。
通过高通量测序技术,可以得到每个样本中各类微生物的相对含量。
根据肠道菌群检测结果,我们可以得到每个样本中主要微生物门的相对含量。
常见的微生物门包括 Firmicutes(厚壁菌门)、Bacteroidetes(拟杆菌门)、Actinobacteria(放线菌门)等。
通过比较不同样本中各微生物门的相对含量,可以了解肠道菌群的组成差异。
例如,某个样本中的肠道菌群组成为:Firmicutes(65%)、Bacteroidetes (25%)、Actinobacteria(5%)、其他(5%)。
这个样本的肠道菌群主要以厚壁菌门为主,拟杆菌门次之,放线菌门较少。
多样性指数分析多样性指数是衡量一个生态系统中物种多样性的指标。
在肠道菌群检测中,常用的多样性指数包括 Shannon 指数和 Simpson 指数。
Shannon 指数反映了菌群的均匀度和丰富度,数值越高表示菌群物种更多、分布更均匀。
Simpson 指数则反映了菌群的优势度,数值越低表示菌群中某一或某几个物种的相对丰度较高。
通过多样性指数分析,我们可以了解肠道菌群的多样性程度,判断肠道菌群的稳定性和健康状态。
菌群功能分析菌群功能是指菌群在人体内发挥的具体功能作用。
肠道菌群不仅仅参与消化吸收过程,还在免疫调节、代谢调节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通过肠道菌群检测结果,可以预测菌群的功能潜力。
一般采用基于检测菌株的基因组数据进行功能注释和预测,如KEGG、COG等数据库。
微生物与人类消化道菌群的平衡
微生物与人类消化道菌群的平衡消化道菌群是人体内存在的一种微生物群体,它与人体的健康密切相关。
微生物的存在对维持人体内部环境的稳定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人类的消化道系统中,微生物与宿主通过相互作用,维持着一种动态平衡。
本文将探讨微生物与人类消化道菌群的平衡,并介绍一些改善和保护这种菌群平衡的方法。
1. 微生物与人类消化道菌群的相互关系人类消化道中的微生物数量庞大,包括细菌、真菌和病毒等。
这些微生物与人体的消化道共同构成了一个复杂的生态系统。
微生物在人类消化道中的作用多种多样。
首先,它们参与食物的消化和吸收。
例如,某些细菌可以分解食物中难以消化的纤维素,促进其消化和吸收。
其次,微生物通过产生一些对人体有益的物质,例如维生素和短链脂肪酸,对人体健康起到积极作用。
此外,微生物还能够竞争和抑制一些可能有害的细菌的生长,维持消化道的健康状态。
人类消化道菌群的平衡与人体健康密切相关。
当微生物群落的组成和数量失去平衡时,人体可能会出现一系列的健康问题。
例如,某些细菌的增多可能引发肠道感染,导致腹泻等消化问题。
而某些菌的减少可能与肠易激综合征和炎症性肠病等疾病的发生相关。
因此,维持消化道菌群的平衡对人体的健康至关重要。
2. 平衡消化道菌群的方法为了维持消化道菌群的平衡,我们可以采取一些方法来改善和保护微生物群落的结构和功能。
首先,合理饮食对维持消化道菌群的平衡至关重要。
膳食中的纤维素对微生物群落的发展和生存起着重要作用。
多摄入富含纤维素的食物,例如蔬菜、水果和全谷类食物,可以促进益生菌的生长和繁殖,维持菌群的平衡。
此外,减少摄入含糖和高脂肪食物,限制对有害微生物生长的提供条件,也有利于维持菌群的平衡。
其次,避免不必要的使用抗生素。
抗生素的滥用会导致微生物群落的紊乱,可能破坏消化道菌群的平衡。
因此,在使用抗生素时,应该根据医生的指导合理使用,并注意维生素和益生菌的补充,以减轻抗生素对菌群的负面影响。
此外,适当进行运动也是维持消化道菌群平衡的一种方法。
生态放养与笼养太行鸡消化道菌群差异性研究
生态放养与笼养太行鸡消化道菌群差异性研究生态放养和笼养是两种不同的养殖方式,它们会对太行鸡的消化道菌群产生一定的影响。
本文将对这两种养殖方式下太行鸡的消化道菌群进行研究,以了解它们之间的差异性。
太行鸡是中国传统的地方优良鸡类品种,肉质鲜美,受到了广大消费者的喜爱。
太行鸡的养殖方式有很多种,其中较为常见的是生态放养和笼养。
生态放养是指将太行鸡放在有限的空间内自由地活动和觅食,这种养殖方式能够使太行鸡自然生长,增加了其肉质的鲜美度。
而笼养则是将太行鸡关在笼子里,限制了它们的空间和行动范围,以便于管理和养殖。
消化道菌群在家禽的消化道系统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对食物的消化和养分的吸收具有重要的影响。
因此,研究太行鸡在生态放养和笼养两种养殖方式下的消化道菌群,对于了解其肠道功能和健康状况具有重要意义。
一般而言,生态放养方式下太行鸡会吃到更多的自然食物,如昆虫、杂草和植物的根茎,这些食物使其肠道内菌群较为多样化。
进一步研究发现,生态放养方式下太行鸡的消化道菌群主要包括乳酸菌、双歧杆菌和酵母菌等有益菌。
这些有益菌能够促进食物的消化和吸收,提高养分利用率。
同时,它们还能抑制有害菌的生长,维持肠道的微生态平衡,提高太行鸡的免疫力。
与此相比,笼养方式下太行鸡的消化道菌群相对简单。
由于食物种类单一,笼养方式下太行鸡的肥满度相对较高,而且消化道菌群主要是革兰氏阴性菌,如大肠杆菌等有害菌的比例相对较高。
这可能是因为笼养方式下太行鸡受到了环境的限制,无法自由觅食和选择食物,食源单一,从而导致肠道菌群的相对贫瘠。
综上所述,生态放养和笼养是两种不同的太行鸡养殖方式,在其消化道菌群方面存在差异。
生态放养方式下太行鸡的消化道菌群更为多样化且有益菌的比例较高,具有较好的消化和免疫功能。
而笼养方式下太行鸡的消化道菌群较为单一,有害菌的比例相对较高。
这些研究结果对于太行鸡的养殖方式选择和改进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伦理申请人体肠道菌群实验
伦理申请人体肠道菌群实验
人体肠道菌群实验是指对人体肠道内微生物群落的研究和分析。
人体肠道菌群是指在人体消化道内生活的各种微生物的集合体,包括细菌、真菌、病毒等。
这些微生物在人体中发挥着重要的生理和代谢功能。
在伦理申请人体肠道菌群实验中,研究者会通过收集人体粪便样本等方式获取被研究者的肠道菌群样本。
这些样本会经过特殊的处理和分析技术,如高通量测序等,来了解其中所含微生物的种类、数量和功能。
伦理申请是指研究人员在进行人体实验前需要向相关伦理委员会提交的申请,以确保实验的道德和法律合规性。
在人体肠道菌群实验中,研究者需要提交详细的实验方案、样本收集和处理方法、研究目的和预期结果等相关信息,以获得伦理委员会的批准。
通过人体肠道菌群实验,研究者可以深入了解不同人群之间肠道菌群的差异,以及肠道菌群与人体健康之间的关联。
这对于研究肠道相关疾病、开发个性化医疗和调整饮食习惯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总结起来,伦理申请人体肠道菌群实验是一种研究人体肠道微生物群落的实验方法,通过收集人体粪便样本等方式,进行微生物分析,以了解肠道菌群与人体健康之间的关系。
这一实验需要经过相关伦理委员会的批准,以确保实验过程符合
伦理和法律规定。
中药肠道菌群新的研究思路_解释说明以及概述
中药肠道菌群新的研究思路解释说明以及概述1. 引言1.1 概述肠道菌群是指人体肠道内的微生物群落,包括细菌、真菌和病毒等多种微生物。
近年来,肠道菌群的研究备受关注,因为它与人体健康密切相关。
中药作为我国传统药物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调节肠道菌群平衡方面具有显著的潜力。
本文将从中药的角度探讨新的研究思路,并解释说明其对肠道菌群调节作用的机制。
1.2 文章结构本文分为五个部分进行讨论。
首先,在引言部分将提供整篇文章的概述,并介绍文章各个部分的内容。
接下来,第二部分将介绍目前肠道菌群研究的现状,包括定义、重要性以及传统研究方法和技术的限制。
第三部分探讨中药对肠道菌群的影响,包括中草药中具有调节作用的物质以及与肠道微生物相互作用的机制研究进展。
第四部分根据现有研究基础,探索新的思路和方法,包括宏基因组学、高通量技术以及基于人工智能算法的研究。
最后,第五部分给出了本文的结论,并讨论中药与肠道菌群研究对临床应用的影响。
1.3 目的本文旨在介绍中药在调节肠道菌群平衡方面的新研究思路,并解释其背后的机制。
通过系统概述肠道菌群研究现状、中药对肠道菌群的影响以及现有研究基础上的新思路和方法探索,期望能够为进一步揭示中药与肠道菌群之间相互作用关系提供新思路,并展望中药在调节肠道菌群平衡方面的应用前景。
2. 肠道菌群研究现状2.1 肠道菌群的定义和重要性肠道菌群指的是人体消化道中存在的各类微生物的集合体,包括细菌、真菌、病毒等。
肠道菌群在人体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对人体健康具有广泛的影响。
它参与营养消化吸收,产生维生素和多种有益代谢产物,调节免疫系统功能,并保持肠道内环境平衡等。
2.2 传统肠道菌群研究方法及限制过去长期以来,科学家主要通过培养肠道样本中的微生物来研究肠道菌群,这被称为传统培养法。
然而,这种方法只能培养出一小部分微生物,并且无法获得所有微生物的全面信息。
此外,许多细菌在实验室条件下很难培养或无法培养成功。
因此,传统方法限制了对肠道菌群多样性和数量变化的准确了解,并使得我们对其中许多微生物种类和功能了解不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1. 犆 狅 犾 犾 犲 犲 狅 犲 狋 犲 狉 犻 狀 犪 狉 犲 犱 犻 犮 犻 狀 犲, 犖 狅 狉 狋 犺 犲 犪 狊 狋犃 狉 犻 犮 狌 犾 狋 狌 狉 犲犝 狀 犻 狏 犲 狉 狊 犻 狋 犪 犲 狉 犫 犻 狀, 犎 犲 犻 犾 狅 狀 犻 犪 狀 1 5 0 0 3 0, 犆 犺 犻 狀 犪; 犵 犳犞 狔犕 犵 狔,犎 犵 犼 犵, 2. 犅 犻 狅 犲 狀 犻 狀 犲 犲 狉 犻 狀 犲 犪 狉 狋 犿 犲 狀 狋, 犔 犻 犪 狅 狀 犻 狀 犪 狋 犲 狉犆 狅 狀 狊 犲 狉 狏 犲 狀 犮 狅 犮 犪 狋 犻 狅 狀 犪 犾犆 狅 犾 犾 犲 犲, 犛 犺 犲 狀 犪 狀 犔 犻 犪 狅 狀 犻 狀 1 1 0 1 2 2, 犆 犺 犻 狀 犪; 犵 犵犇 狆 犵犠 狔犞 犵 狔 犵, 犵, 3. 犑 犻 犪 狌 犪 狀犃 狀 犻 犿 犪 犾犎 狅 狊 犻 狋 犪 犾, 犛 犺 犲 狀 犪 狀 犔 犻 犪 狅 狀 犻 狀 1 1 0 1 2 2, 犆 犺 犻 狀 犪) 狔 狆 狔 犵, 犵,
期以来 , 研究消化道菌群一直依靠 细菌 培 养 , 由 于消 化道细菌绝大部分不能用现有的培 养 方法获 得 。 近 年来 , 随分子生 物 学 的 发 展 , 建 立 许 多 新 的 方 法, 使
2 0 1 5 0 1, 副教授 , 主要从事动物病理学研究 。 通讯作者 1 9 6 6- ) 作者简介 :
消化道菌群对维持消化道机能有重要的调节作用 。 消化道菌群研究方法可分为两种 , 即微生物 摘 要 : 方法 ( 分离培养 ) 和分子生物学方法 ( 基因分析 ) , 这两种方法各有利弊 , 分离培养仍然是基本和广泛使用的方 但只能够检测生长在培养基上的细菌 。 对于整个消化道 的微生 物准 确的定量 和 定 性 分 析 还 有 赖 于 基 因 法, 分析方法 。 因此 , 这两种方法结合将成为了解消化道细菌 的 生态系 统的关 键 。 论 文 综 述 了 消 化 道 菌 群 的 种 类、 分布 、 作用和研究方法 , 为消化道菌群研究提供参考 。 消化道 ; 菌群 ; 检测 关键词 :
2 3] 对消化道起到重要 的调节 作 用 [ 。长 微生态系统 ,
得深入而全面 的 了 解 微 生 物 群 落 结 构 、 完善微生物 的分类鉴定系统成为可能 。
1 消化道菌群的作用
消化道微生物是维持机体稳态 的组成 部分 。 消 化道原藉微生 物 通 过 种 间 竞 争 , 有效地消除肠道病 原微生物 , 不仅是抗感染重要原 因 , 还能 阻止病原 微 消 除 有 害 化 合 物 的 合 成。 肠 道 生物致癌酶的 作 用 , 生 态系统 参与消化 酶和 维生素 的合成 , 营养 肠 上 皮
櫙櫙櫙櫙櫙櫙櫙櫙櫙櫙櫙櫙櫙櫙櫙櫙櫙櫙櫙櫙櫙櫙櫙櫙櫙櫙櫙櫙櫙櫙櫙櫙櫙櫙櫙櫙櫙櫙櫙櫙櫙櫙櫙櫙櫙櫙櫙櫙櫙
犃 犱 狏 犪 狀 犮 犲 犻 狀犜 犺 犲 狉 犪 犲 狌 狋 犻 犮犝 狊 犲狅 犳犛 狋 犲 犿犆 犲 犾 犾 狊 犳 狅 狉 狆 犛 狅 犳 狋犜 犻 狊 狊 狌 犲犇 犻 狊 犲 犪 狊 犲 狊 犻 狀犎 狅 狉 狊 犲 狊
: ) 犃 犫 狊 狋 狉 犪 犮 狋 S t e mc e l l s( S C s c a nr e r e s e n t ap r o m i s i n e wp l a t f o r mf o r c e l l b a s e d t h e r a i e s f o r r e e n e r a t i v e p gn p g , m e d i c i n e . I nh u m a nm e d i c i n e t h e s em e d i c a la d v a n c e sa b o u ts t e mc e l l sa r ea l r e a d e i n r a n s l a t e di n t o yb gt , c l i n i c a l r a c t i c e i n t i s s u e e n i n e e r i n n d r e e n e r a t i v em e d i c i n e . I np a r a l l e l t h ev e t e r i n a r r o f e s s i o n i s l o o p g ga g yp , , , u c ha so s t e o a r t h r i t i st e n d o n k i n ot h e s e t e c h n o l o i e s t oe x l o r en o v e l t h e r a i e sf o rc h r o n i cd i s e a s e ss gt g p p i t i sa n ds u s e n s o r a m i n i t i s i nh o r s e s . R e s e a r c he f f o r t sm u s tb ed i r e c t e dt o w a r d sd e t e r m i n i n h eo t i m a l p yl gt p , t ea n dn u m b e r o f s t e mc e l l s f o r e a c hs e c i f i c c l i n i c a l a l i c a t i o na sw e l l a s t h e r o u t eo f a d m i n i s t r a t i o n d o y p p p p , , s i n o r m u l a t i o n d o s i n n ds c h e d u l e . I na d d i t i o n i n s u f f i c i e n t c e l l n u m b e r so f d o n o r a n d t i s s u eo f s a f e t f gf ga yo a l l o e n e i cs t e mc e l l s a r ea l s ov e r i m o r t a n t a n du r e n t t os o l v e . T h ep u r o s eo f t h i s r e v i e ww a s t op r o v i d e g y p g p , , c o n t e m o r a r i n f o r m a t i o na s t ow h i c h t eo f s t e mc e l l s s h o u l db eu s e d h o wt h e h o u l db e a l i e d w h e n p y y p ys p p , t h e h o u l db ea l i e df o r t h e t r e a t m e n to fc l i n i c a l c o n d i t i o n s a n dt op r o v i d er e f e r e n c ef o r t h ea l i c a t i o n ys p p p p o f s t e mc e l l sm o r ew i d e l i nt h ea n i m a l c l i n i c . y : ; ; 犓 犲 狅 狉 犱 狊 h o r s e; m e s e n c h m a l s t e mc e l l i n d u c e dp l u r i o t e n t s t e mc e l l c e l l t h e r a y p p y 狔狑
动物医学进展 , ( ) : 2 0 1 5, 3 6 8 9 3 9 6 P r o r e s s i nV e t e r i n a r e d i c i n e g yM
消化道菌群及检测方法研究进展
刘建钗 , 刘彦威 , 白福娟 , 刘 月
( 河北工程大学农学院 , 河北省禽病工程研究中心 , 河北邯郸 0 ) 5 6 0 2 1
中图分类号 : S 8 5 2. 6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 ( ) 1 0 0 7 5 0 3 8 2 0 1 5 0 8 0 0 9 3 0 4
数量大 , 构成 一 个复 杂的 消化道微生物种类多 、 [ 1] 被认为是体外“ 器官” 。消化道微生 微生态系统 , 态菌群质和量与动物品种 、 个体及 消化 部 位有关 , 同 饮食 和 健 康 状 况 影 响。 微 生 物 与 宿 主 之 时受年龄 、 间互相作用 、 互相依赖 , 共同形成的一 个 动态平 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