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评价——朗读教学的“催化剂”

合集下载

浅论语文课堂朗读评价的策略

浅论语文课堂朗读评价的策略

浅论语文课堂朗读评价的策略朗读,是把文字转化为有声语言的一种创造性活动。

是一种出声的阅读方式,它是小学生完成阅读教育任务的一项重要的基本功,就语文学习而言,朗读是最重要的。

朗读是阅读的起点,是理解课文的重要手段。

它有利于发展智力,获得思想熏陶。

朗读有助于情感的传递。

朱熹要求学生从小养成正确朗读的习惯,还要求读书必须逐字逐句透彻理解,进而深入体会,反复揣摩,而且朗读中,可以让某个字突出出来,让人更加能理解读的文字的意思。

有效评价学生的朗读,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有助于提高语文课堂教学质量。

本文着力就如何评价学生朗读的策略进行简单阐述。

一、有效评价,使朗读充满活力1、针对读的层次,适时评价。

朗读一般分为三个层次的要求,即读正确、读流利、读出感情。

检查初读的评价侧重于读正确以及学生的态度、胆量等方面,学生出现错误,可以及时纠正,读得流利与否,也很容易辨别出来。

“读得是否有感情”这一层次的评价,应该在理解文章、感悟内容、品味语言时,要求学生有感情朗读时进行,这一要求难有明确标准,评价时不能凭直觉判断“不错”、“真好”,或者干脆用“你读得真有感情”来敷衍了,应该让学生在认真聆听他人朗读后,抒发自己的真切感受,结合具体的语句在自己头脑中“放电影”,谈谈听了他人的朗读,自己的眼前似乎浮现了什么,然后运用自己的语言展开评价。

2、针对读的对象,恰当评价。

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经常看到许多学生会被教师随机指名读书。

学生读书的基础与能力是各不相同的,在进行朗读评价时,积极参与评价的学生往往一个个都是伶牙俐齿,不顾情面,读书较差的学生总是会被一顿狠批。

教师此时就要发挥主导作用,进行价值引导,教会学生在朗读评价时进行纵向比较,先要肯定别人的优点,然后再提出诚恳的建议,不要只看当时的朗读现象和效果。

对基础差的学生更多的肯定,当然针对当时读的情况有时也要委婉地提出批评与希望;对应该读好而由于未认真预习读得不尽人意的学生,若学生评价未到位,教师的语气可以犀利些,表明自己不满的态度,望其有自知之明,下次勿犯同类错误;对读得不错以及明显有进步的学生,完全可以加以肯定和赞扬,让其成为学生读书的榜样,进一步树立其自信心,激发他读书的兴趣。

评价,让语文课堂朗读更加有效

评价,让语文课堂朗读更加有效

评价,让语文课堂朗读绽放光彩《语文课程标准》提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

”的确,朗读作为一种最基本的教学手段,是将书面语言转化为发音规范的有声语言的再创作活动。

它是一项重要的语文基本功,能帮助学生理解和巩固课文内容,领会文章所蕴含的思想感情,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不论哪个年级,不论哪种版本的教材,每一篇课文后面的第一项练习就是朗读课文或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中阅读是学生亲身参与阅读实践的过程,要靠自己的体验和语文基础去思考,领悟,理解的过程。

随着科学的不断发展,虽然电化手段得到广泛运用,但是始终代替不了学生主体在阅读中的读。

语文教学的一个首要任务就是培养学生的语感,而朗读是其中重要的学习方式之一。

重视朗读,加强朗读指导与训练,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是阅读教学的重要目标。

阅读教学中,指导朗读的的方法很多,经过长时间的学习、探索和实践,我在课堂采用以导促读、以问促读、以讲促读、以悟促读等方法,学生的朗读开始融入自己的感悟和真情。

而这个过程里,朗读评价起到了不可忽视的关键性作用,可以说,它是开启阅读教学大门的一把钥匙。

朗读评价,是朗读训练的重要环节。

通过评价提供反馈信息,可以不断调节朗读训练的动态过程,使其向预定的教学目标逼近。

教育心理学研究告诉我们:及时反馈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对于阅读教学而言,经常地让学生朗读是对教学的反馈,及时地对朗读情况进行评价又是对朗读的反馈评价的过程也是训练读的过程,评价语不但是朗读水平的鉴定语,也是教学过渡语,还是朗读的指导语。

朗读训练必须抓好评价环节。

课堂上,针对学生的朗读,教师评价语言设计的成功与否,直接影响学生对自己朗读情况的认识。

结合近日在秀水小学三位老师上的课,我认为在课堂上指导朗读应做到以下三点:一、注意评价主体及方法的多元性——激趣。

浅析朗读的有效性教学

浅析朗读的有效性教学

浅析朗读的有效性教学浅析朗读的有效性教学朗读,是语文阅读教学的主旋律,是培养学生语感的主阵地。

是语文教学的一种重要手段,古人朱熹曾经指出:“凡读书……只要是多读几遍自然上口,永定不忘。

”新课程标准也明确指出:阅读教学要重视朗读,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

走进我们的语文课堂,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引下,我们会发现语文老师的确重视朗读这一环节了,也在想方设法用各种朗读方式去提高教学效果,一时间课堂上书声琅琅。

可当我们静下心来仔细品味朗读有效性的时候,发现琅琅的书声背后仍存在着一些令人困惑的问题,影响了朗读教学的有效性。

朗读现状分析:1.朗读目标缺失。

新课程强调要凸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主张学生自主探究,张扬学生的个性。

所以在朗读这一环节上,教师大多改变了过去学生集体朗读的方式,采取的方式是:用自己最喜欢的方式自由朗读课文,感受文章中蕴含的感情。

表面上学生的朗读形式多样,体现了新课程解放学生个性的要求,但天马行空、漫无目的的朗读并不能使学生感受到文本内所含的意韵。

2.朗读对象单一。

在我们的课堂上,朗读课文的对象似乎永远只是课代表、班长或朗诵能力强的同学,我们也经常能听到:同学们,这篇课文语言优美,感情丰富,下面请我们班上的朗诵专家为大家朗诵,大家仔细体会;或者是老师范读。

公开课、优质课上这样的情形更是比比皆是。

为了达到所谓的教学效果,老师往往只是将目标关注在几个有朗读特长的同学身上,朗读成为了学习好的同学的展示才能的舞台,老师们完成教学任务的环节。

3.朗读缺乏情境。

学生的情感是丰富的,但他的情感流露不是随时涌现出的,而是需要慢慢地酝酿,再通过一个个触发点才能激发出学生的深情和真情。

在语文教学中光靠纯粹的朗读技巧是无法读出感情的。

只有给学生设置恰如其分的情境,才能让学生入情入境,读懂文章,读懂作者,读出感情。

在不作情感激发的铺垫下,一味地要求学生如何深情地有感情地读课文,那只能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小学语文朗读教学的有效评价 资料

小学语文朗读教学的有效评价 资料

小学语文朗读教学的有效评价《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各个年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

”要让学生在朗读中通过品味语言,体会作者及其作品中的情感态度,学习用恰当的语气语调朗读,对作者及其作品情感态度进行理解。

叶圣陶说:“语文教师是引导学生读书看书的,而不是给学生讲书的。

”由此可见,朗读教学在语文教学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核心和灵魂都应该是一个“读”字。

“读”是培养学生综合性语文能力的客观要求和重要途径。

忽视“读”或“读”不到位,学生语感的培养和听说读写技能的训练便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如何在课堂上有效地指导学生进行朗读呢?笔者认为,及时进行有效、合理、恰当的评价是指导学生朗读的重要途径。

应从教师的评价语、评价的方式和评价主体、角度等方面进行研究和探索。

一、评价语言充满“语文味”课堂上,针对学生的朗读,教师评价语言设计的成功与否,直接影响学生对自身朗读情况的认识。

朗读的评价语不仅要有激励和指导作用,更要形象生动,具有诗意美感,幽默深刻,令人欢愉,能充分调动学生的朗读积极性,能真正有效地促进学生的朗读水平不断提升。

(一)结合语境评价在朗读教学中,教师应根据文本的语境对学生的朗读直接作出反馈,或者根据文本的提示语进行评价、指导。

例如在《蓝色的树叶》文章中以对话为主,并且对话前面有许多提示语。

如:学生吞吞吐吐地说:“我还没画完呢。

”皱着眉头,说:“还要画小草?”指导学生朗读时,教师可根据提示语“吞吞吐吐”“皱着眉头”对学生进行朗读指导。

在评价时,引导学生关注这些提示语,定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结合语境评价,不仅能对学生的朗读起到指导作用,还能让学生对文本内容有更深刻的理解。

(二)使用幽默语评价幽默诙谐的语言是调节课堂气氛的手段,是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添加剂。

对朗读的评价,教师可以使用幽默的语言,来调动学生的朗读积极性。

例如,教师在教学《画家和牧童》的一段朗读:“画得太像了,画得太像了,这真是绝妙之作!”“画活了,画活了,只有神笔才能画出这样的画!”学生在朗读时,语速缓慢,没有一点称赞之意。

朗读指导——情智交融的催化剂

朗读指导——情智交融的催化剂

朗读指导——情智交融的催化剂【摘要】《语文新课程标准》的“实施建议”中提出:“(阅读教学)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

”在新课程的大力倡导下,越来越多的老师们也认识到“体验”与“感悟”的重要。

课堂中老师们常常能引导学生通过文章中的语言文字来进行文本的解读,与文本进行对话,进而触摸作者的心灵。

但这一目标的实施,离不开教师对学生逐层深入解读的有效指导。

【关键词】阅读教学朗读指导实际教学中,我们发现,教师们朗读教学的指导方法较单调,机械,生硬。

常见教师在分析过程中不时会说“请同学们有感情地读这部分”,或“把这段话的语气读出来”,诸如此类隔靴搔痒的引导,导致朗读不能熔“导”“理解感悟”“读”于一体。

有的教师即使有指导却不得要领,只重声音形式,不重内心体验;只重表层的技巧,不重语言环境中的内涵。

那怎样融朗读指导与情智交融于一体呢?现结合高段语文课堂教学实例来谈谈自己的一些肤浅认识。

场景一:组织学生评价,以无痕教学促进读悟共生——《黄鹤楼送别》教学片段赏析。

(根据学生自学后的交流反馈相机出示课文片段:李白和孟浩然一会儿仰望蓝天白云,一会儿远眺江上景色,都有意不去触动藏在心底的依依惜别之情。

)师:听了小雨的朗读,你们认为她已体会到李白与孟浩然此时的心情了吗?生:没有!(不约而同齐答)师:为什么这样认为呢?生:因为她读得没有感情。

师:(含笑)是吗!那你能试着读一读吗?(指名)(该生读得声情并茂,不过片段中的两个“一会儿”读时没有强调突出。

)师:听了小敏的朗读,你们认为她已体会到李白和孟浩然此时的心情了吗?生:体会到了!(全班异口同声)师:(含笑)这么肯定,那老师又要问问为什么了?生:因为李白和孟浩然是好朋友,他们马上就要分别了,所以此时他们心里一定很难过,舍不得分开。

小敏读的时候语速较慢,声音也抑扬顿挫,这样能很好地体现李白和孟浩然当时依依惜别的心情。

师:言之有理,其他同学你们的看法呢?(其他学生纷纷赞同该学生的看法)师:其实老师也是这样想的,真是英雄所见略同呀!不过,老师有个疑问想请教你们,这儿的两个“一会儿”能不能拿掉?为什么?(教师对比范读两种句式)生:这儿的两个“一会儿”不能拿掉!因为拿掉后给人的感觉是李白和孟浩然正在兴致勃勃欣赏江边美景呢!生:我也认为这儿的两个“一会儿”不能拿掉!因为李白和孟浩然这一对好朋友马上就要分别了,他们此时哪还有心思去欣赏美景呢!用上两个“一会儿”,就体现出了他们当时的心不在焉,让人更加真实地体会到他俩的依依惜别之情。

朗读有效评价

朗读有效评价

朗读的有效评价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

由此可见朗读在语文教学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以朗读为主线,进行语言文字训练,已经成为广大教师的共识。

大家也在积极地探索和实践中。

如何有效地指导学生进行朗读呢?教师在学生朗读后,及时进行有效、合理、恰当地评价是指导朗读的一条重要途径。

一、出现的问题1.无用的“激励”。

“读得真好”、“读得不错”、“读得真捧”“读得真有感情,太让人感动了”地教师评语不断充斥于课堂教学之中。

虽然这些语言充分表现出我们语文教师逐步树立起了教学的民主意识,但同时也出现了“你好我好大家好”的“和稀泥”现象,这对于指导学生的朗读显然是空洞而乏力的,不能激荡学生的心灵,不能激发学生的热情,不能引导学生入情入境。

对于课堂上学生的朗读,不论优劣均以廉价评语进行评价,缺失了评价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2.单纯的“技巧”。

“你的语气语调把握得很准确”“你的语速要是能再快点就更好了”“你重读的地方读得很到位”“这个词读轻点”……这样过于抽象理论化的评价,纯粹是技巧性的,不生动形象,失去了语文的特色,不能激发学生朗读的兴趣,不能开发学生朗读的表现力和创造力,朗读成了一项机械的技术性操作,没有生命的活力。

3.表面的“热闹”。

指名让学生朗读,然后就采用“谁再来读”,小组读,齐读等组织手段,放手让学生朗读,而对学生的朗读不作评价,这是追求表面上的课堂热热闹闹的朗读气氛,而没有实质性的解决读书的问题。

二、出现的原因第一,新课改理念与课改实践的落差。

新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是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在课堂教学中要求转变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教师接受了这些理念,但是在将课改理念转化为课堂教学行为时在操作层面上遇到困难,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

第二,教师个人的语言功底浅薄,对作品的领悟还不到位。

第三,组织手段的单一性,追求场面的气氛,内在的提升的东西比较缺乏。

让朗读成为学生语文学习的催化剂

让朗读成为学生语文学习的催化剂

让朗读成为学生语文学习的催化剂作者:张祯来源:《语文教学之友》2012年第10期《语文课程标准》指出:朗读是促进学生积累规范语言的重要途径,是学生形成良好语感的必要条件。

在琅琅的读书声中,课文优美的意境、象征性的意义,都能得以充分地体现。

可见,朗读是学生学好语文的必要前提,是学生感悟文本的有效途径。

试想一堂语文课,书声琅琅,无论是教学氛围,还是教学效果必定是令人满意的。

一、朗读是培养语感的重要渠道语感作为一种直觉经验,更多地表现为对语言文字的非凡的直觉能力。

读演结合的朗读训练有助于学生语感的培养。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

作为语文教师就是要在课堂上实现生本对话、生生对话、师生对话。

所谓“情动而辞发”,教师引领,学生动情,继而以有声有色的读书声充溢于课堂,感受语言文字给予自己心灵上的洗礼。

然而一些教师由于认识上的偏差,课堂教学中常常出现这样的偏向:教师讲得多,讨论对话多;学生读得少,直面文本的对话少。

教学中,我们时常看到的是学生在教师所规定的框框内,为了朗读而朗读。

《蔚蓝的王国》是一篇散文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教师提出朗读的不同要求,从读准字音到读出感情,教师提出的是朗读的一般性要求,把朗读看成是一种纯粹技术性的问题,没能从艺术性的角度给予学生相应的指导,即面对内容丰富的材料,学生朗读时应在语速、语调、表情等方面应有的变化。

这样的朗读训练收效甚微,很难促成学生语感的提高。

二、实现朗读教学的有效措施1.转变观念,树立培养学生朗读习惯的意识。

中考是一种带有选拔性质的考试,因此,教师难免会从学生能否考到高分的角度出发制定学习计划。

而对学生一系列的语文学习习惯的培养往往不够重视。

功利思想的影响,使得许多语文教师难以树立正确的人才培养意识。

《语文课程标准》特别强调要加强朗读,而且贯穿于各个学段的目标中。

中学生虽说经过小学阶段的训练,但课堂上体现出来的整体朗读水平却不尽如人意,学生未能形成良好的朗读习惯。

语文朗读教学中有效评价的实践研究

语文朗读教学中有效评价的实践研究

语文朗读教学中有效评价的实践研究引言:语文教学中的评价是促进学生学习的重要环节。

朗读是语文学习的基础和核心,对于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理解能力有着重要作用。

在语文朗读教学中,如何进行有效的评价,对于提升学生的朗读水平、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和创新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主要通过针对性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总结出了一些在朗读教学中有效评价的实践经验。

一、了解学生的朗读情况:教师需要了解学生的朗读情况,包括学生的朗读音准、语速、语调、语感等方面的情况。

可以通过两种途径了解学生的朗读情况,一种是课堂上教师进行观察和评价,另一种是通过作业、考试等形式进行评价。

通过对学生的朗读情况有一个全面的了解,教师可以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管理和评价。

二、建立多元化的评价手段:朗读是一种表达能力和语言能力的综合体现,在朗读教学中,要建立多元化的评价手段。

除了传统的书面测评外,还可以采用录音测评、观摩评价、同伴评价等形式进行评价。

在课堂上进行朗读,教师可以用录音机对学生的朗读进行录音,然后再进行评价;同学之间也可以相互进行听评,给出自己的建议和评价等。

这种多元化的评价手段可以更全面地了解学生的朗读情况,发现学生的优点和不足,更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学习和提高朗读水平。

三、针对性的评价和指导:在评价学生的朗读水平时,教师需要有针对性地进行评价和指导。

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进行差异化的评价。

有的学生可能在音准方面较差,有的学生可能在语速方面过快,有的学生可能在语调方面不够流畅,教师需要通过对学生的朗读进行分析,有针对性地进行评价和指导。

教师要给予学生具体的指导方法和技巧。

在音准方面,可以通过配合手势等方式进行指导;在语速方面,可以通过控制呼吸、放慢语速等方式进行指导;在语调方面,可以通过模仿、演示等方式进行指导。

通过针对性的评价和指导,可以更好地帮助学生发现和纠正自己的问题,提高朗读水平。

四、及时反馈和评价:在朗读教学中,教师应该及时给予学生反馈和评价。

语文朗读教学中有效评价的实践研究

语文朗读教学中有效评价的实践研究

语文朗读教学中有效评价的实践研究语文朗读教学是语文课程中的重要环节,它不仅有助于学生提高语言表达能力,还可以培养学生的语感和修养。

在语文朗读教学中,有效的评价是必不可少的,它可以帮助学生明确自己的表达水平,发现问题,并且激发学生表达的兴趣,提高表达的水平。

本文将对语文朗读教学中有效评价的实践研究进行探讨。

一、对学生朗读进行全面评价在语文朗读教学中,评价不能仅仅停留在朗读的正确与否上,而是要对学生的朗读进行全面评价。

首先是要评价学生的语音语调是否准确、自然。

语音语调准确自然是影响朗读效果的关键因素之一,如果学生的语音语调不准确或不自然,就会影响到整体的朗读效果。

其次是要评价学生的语速和停顿是否合适。

适当的语速和停顿可以使朗读更加流畅自然,而过快或过慢的语速以及不恰当的停顿则会影响到整体的朗读效果。

还要评价学生的情感表达和语言表达能力。

朗读不仅是要求学生准确地表达文字,更重要的是要求学生能够真正地理解所朗读的内容,表达出相应的情感,这就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语言表达能力。

二、制定科学合理的评价标准在语文朗读教学中,制定科学合理的评价标准是保证评价有效性的关键。

首先是要根据朗读的不同内容和目的,确定不同的评价标准。

针对古诗词的朗读,可以注重语音语调的准确性和优美度;针对现代文章的朗读,可以注重对情感和语言的表达能力。

其次是要将评价标准具体化、量化。

不具体不量化的评价标准无法指导学生的学习和提高,而具体、量化的评价标准可以使学生清晰地了解自己的表达水平,找到不足之处并加以提高。

最后是要根据学生实际情况,调整评价标准的权重。

不同水平的学生,在语音语调、语速和停顿、情感表达等方面可能存在不同程度的问题,因此在评价时需要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调整不同方面的权重,使评价更加科学合理。

三、适时进行评价和反馈在语文朗读教学中,评价和反馈的时机是非常重要的。

及时进行评价和反馈可以帮助学生及时发现问题并加以改善,提高学习效果。

语文朗读教学中有效评价的实践研究

语文朗读教学中有效评价的实践研究

语文朗读教学中有效评价的实践研究语文朗读是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的重要环节之一。

如何有效地评价学生的朗读水平和进步,是语文教师面临的一个难题。

本文将探讨一种有效评价语文朗读教学的实践方法,并着重介绍评价内容、评价方式和评价标准等方面的研究。

一、评价内容:语文朗读的评价内容应包括语音、语调、语速、语感等方面。

具体来说,要评价学生的标准音发音准确与否,语音语调是否自然流畅,语速是否适中,表演是否带有感情等。

还要关注学生语音语调的修辞或叙事效果,以及对文学作品的表演力度和感染力等。

二、评价方式:评价方式可以采取个别评价和整体评价相结合的方式。

个别评价主要是指对单个学生进行逐一评价,从而发现每个学生的优点和不足之处。

整体评价则是对整个班级的朗读水平进行综合评价,通过比较各个学生的表现,找出班级整体的突出之处和需要改进之处。

三、评价标准:评价标准应具体而明确,便于教师和学生理解和操作。

可以将评价标准分为基本标准和提高标准两个层次。

基本标准包括学生是否能够正确读出文字,并保持基本的语音语调准确和流畅等。

提高标准则要求学生在基本标准的基础上,能够表现出一定的感情表达和文学艺术味道,以及一定的表演力度和感染力等。

四、评价工具:评价工具可以是评语、打分表、录音等。

在给学生评价时,教师可以用评语的形式为学生详细指出其优点和不足之处,并提出具体的改进意见。

打分表则可以用来对学生的语音、语调、语速等方面进行打分,以便更加客观地评价学生的朗读水平。

录音则可以用来记录学生的朗读情况,以便进行回放和分析。

五、评价目的:评价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帮助学生提高朗读水平和语言表达能力。

评价结果应具有导向性和操作性,能够指导学生进行改进,并且是可操作的。

评价结果还应具有正向激励和鼓励的作用,激发学生对语文朗读的兴趣和热情。

六、评价效果:评价的最终效果取决于评价方式的科学性和评价结果的准确性。

只有通过科学合理的评价方法,才能够准确评价学生的朗读水平和进步情况,为教师提供改进教学的依据,同时也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和积极性,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

语文朗读教学中有效评价的实践研究

语文朗读教学中有效评价的实践研究

语文朗读教学中有效评价的实践研究语文朗读是语文教学中重要的一环,其目的不仅在于培养学生的语音语调、语感和语言表达能力,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和情感体验。

有效的评价是语文朗读教学成功的关键之一,本文旨在探究语文朗读教学中有效评价的实践研究。

一、评价的目的评价的目的是帮助学生提高,而不是仅仅为了打分。

要想达到这一目的,评价必须精准,客观,有针对性,并且是可操作的。

语文朗读教学中的评价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1.朗读的流利度朗读时的语速、语调是否准确自然,声音是否清晰、流畅,语音语调是否符合文段语气,这些都是朗读的流利度需要评价的方面。

同时,评价时应该根据学生的年级和掌握程度来灵活地调整标准,以避免评价过高或过低,造成学生的自卑或得意。

2.情感体验的表现语文朗读教学的一个重要目标就是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情感体验。

因此,评价时应该注重学生对文学作品的情感体验是否到位,以及学生表现的感情是否与朗读内容相符合。

而这些标准是需要教师有自己的审美标准和品味,以此来引导学生产生情感体验。

3.音、形、义的准确性语文朗读的音、形、义三者是不可分割的,因此,在评价时需要全面考虑这三个方面。

音的准确性是指语音和语调的正确发音;形的准确性是指文段的文体、修辞和语言特点等是否表现到位;义的准确性是指学生是否理解了文段的语言目的,表达出正确的语言效果。

4.提高学生自我评价的能力在语文朗读教学中,评价必须具有可操作性,可操作性的目的之一就是使学生能够自我评价。

因此,教师在评价时需要允许学生参与,让学生自己评估自己的朗读水平,从而加强他们对自身水平的认识,以及提高自我评价的能力。

二、评价的方法评价不是简单的数字打分,而是一个深入的讨论过程,教师需要科学的方法来进行评价,以确保评价有意义和准确。

1.录音评价将学生的朗读录下来,教师可以多次听,查找问题点,帮助学生纠正错误、改善表现。

学生自己也可以听自己的录音,自我评价。

2.多向评价教师评价学生的朗读水平应该是全方位、多向度的。

如何利用有效评价为小学语文朗读教学插上翅膀

如何利用有效评价为小学语文朗读教学插上翅膀

如何利用有效评价为小学语文朗读教学插上翅膀鲍 路(贵州省贵阳市观山湖区会展城小学 贵州 贵阳 550000)ʌ摘要ɔ 在小学语文的教学中,朗读教学占据了十分重要的地位,并且与阅读教学是并驾齐驱的㊂由此就需要教师有更高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技巧㊂而且小学语文的朗读教学具有较强的互动性,所以,在进行朗读教学时,教师除了要注重教学方式,同时还要注要数学评价体系的形成,注意评价语言和方式,让学生在阅读和朗读之中得到能力的全范围提高㊂这样才能让朗读教学更具效果㊂ʌ关键词ɔ 朗读教学;小学语文;有效评价;插上翅膀ʌ中图分类号ɔG 632.4 ʌ文献标识码ɔA ʌ文章编号ɔ1672-7851(2021)02-0024-01在小学义务教育阶段,新课标对小学生朗读水平的要求正在逐渐提高㊂新课标不仅仅是要求学生们朗读正确㊁口音不突兀,还需要教师们培养学生学会有感情地朗读,并且在朗读过程中得到对文本更深刻的理解以及体会㊂最终达到提升语感,提高语文学习能力的目的㊂下文,本人基于实际教学情况,对如何利用有效评价为语文朗读教学增光添彩进行讨论与探究,希望能给其它教师带来一些帮助㊂1 有效评价以鼓励为主在进行朗读教育的过程中,教师进行有效的评价是非常重要的,也是提高小学生朗读能力的关键性教学步骤㊂那么,在开展评价的过程中,教师首先要确立的一个核心态度便是以鼓励为主㊂事实上,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教授学生的不仅仅只有知识,而更多的是激发他们的潜力,给予他们更多的动力去坚持㊂而要给予学生们这一动力,从长远来看,采用鞭策的方式是远远达不到目标的,他只会让小学生们逐渐失去信心,并对自己产生怀疑的态度㊂而教师采用鼓励式的评价,在一定程度上是可以增强小学生们的自信心的,在肯定之中得到更大的进步,最终实现学习能力质的飞跃㊂在朗读过程中,勇于开口是非常重要的一步,学生们要勇于开口朗读,才能在实践之中进行学习,从而产生进步㊂因此,教师要积极推动学生们开口进行朗读,给予每一个学生朗读的机会㊂在同学朗读之后给予鼓励式的评价㊂例如:在学生朗读比较小声时,教师要先鼓励他们朗读得很好,但要强调一下老师想听得更清楚一点,希望同学能放声朗读;而对于朗读差,从而不敢朗读的同学,教师要鼓励他们没有人是会固定在一个点止步不前的,只要放声朗读出来,总有一天你会不再惧怕朗读㊂在评价时,教师要注意,一定要对他们的进步给予肯定,在进行纠错㊂与此同时,教师还要给学生们创造更多的朗读机会,借此去训练他们,并给予积极的评价,让他们对朗读更有信心㊂在这其中,教师还要重点关注朗读能力差的同学,帮助他们进行拼音标注,或是其他的辅助方法,进行重点帮扶,使其增加朗读的自信心和能力㊂2 评价立竿见影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对于学生的评价是学生获知自己不足,从而进行再次学习的一个重要途径㊂因此,教师在评价过程中要注意言语的简练㊁阐述问题要到位,充分解答学生们的问题,给予学生最直接㊁最正确的反馈信息㊂例如,教师在教授到‘雷锋叔叔,你在哪里?“这一篇文章时,教师开始教授学生朗读诗歌㊂该篇课文属于儿童诗,内容并不难理解,但在朗读时,情感是由迷惑到豁然开朗的一种递进方式,而这就是教师要教授小学生进行更好朗读的重点部分㊂教师在让小学生朗读 雷锋叔叔,你在哪里,你在哪里? 这句话时,当小学生平铺直叙地朗读,教师就要开始指正,要让小学生们朗读出困惑的语句㊂那么困惑的语句怎么表达呢?教师可以让朗读的小学生说一句 我的橡皮擦呢? 然后寻找这个语句的感觉,再将课文朗读一遍㊂由此,教师的讲述和评价也就不是浮于表面的好,或是差㊂而是教授到了小学生把握情绪的一个正确途径,并能够加以实现㊂由此,教师在朗读教学中的的评价教学也就更落到实处㊂3 评价依据学生性格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更好地实现有效评价,关注到每一个学生则是评价的一个重点部分,也是行之有效的一个策略㊂每一个孩子的性格不同,学习优势和长处也不同,教师要进行评价时,更应该以学生为主体,依据他们的实际情况和朗读内容进行评价,灵活变通㊂例如,教师可以给拼音学习能力或是认字能力不强的同学,就可以在评价时多多关注于这一方面,教授他们更好的学习方式,并且纠正他的读音;而对于认字没问题的同学,教师就应该更关注于朗读时情感的表达和诠释方面的评价;对于自信心不够的同学,教师要多加表扬和鼓励;而对于太过自负的学生,教师也需要适时地给他们 浇一盆水 让他们不要太过于骄傲自满㊂在教师依据学生的特点进行教学评价时,会使得课堂的的评价更加有针对性和确定性㊂学生们在教师的评价中也会收获到更多针对性强的改善方法,这能在很大程度上促成小学生们朗读水平的大幅度提高㊂教师的评价工作也更加见成效㊂4 评价方式多样化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创建多样化的评价方式,在增加课堂评价的趣味性的同时,还能够为课堂注入活力,淡化评价的严肃性,从而增加评价的功能性㊂由此完成一个更好的课堂评价㊂例如,教师可以采用同学之间互评的方式来进行课堂上同学们的朗读评价㊂通过同学之间的相互评价,让学生们能够更直观地看到自己朗读的优点与缺点,还可以借此来调动同学们的好奇心,满足他们知晓周围同学对自己评价的好奇之心㊂教师还可以将评价的等级抽象化,例如:以水果㊁汽车牌子㊁颜色㊁诗人㊁学者等来划分等级㊂在这样的情况下,教师对于学生的朗读评价就只是合适与不合适,不存在着等级高低之分,这样学生在朗读时心理压力也会减少,并且对于评价也更加好奇,从而更为期待㊂比如,教师可以给一个同学评等级为红色,因为他的朗读热情似火,诸如此类的㊂5 总结综上,朗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中不可缺少的一环,而有效的评价是能够为朗读教学这一互动式教学添砖加瓦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有效评价在课堂之中的使用,是小学语文课堂迸发出新的魅力㊂参考文献[1] 蒋伟.方法指导为基,科学评价为辅 小学语文朗读教学有效策略之浅见[J ].教师,2020(15):26-27.[2] 付欢欢.小学语文朗读教学的现状及对策研究[D ].鲁东大学,2018.[3] 陈莉.小学语文朗读教学的有效评价[J ].教师博览(科研版),2015(06):44-45.[4] 唐敬萍.有效的朗读让语文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 提高农村小学语文朗读的有效指导和评价策略[J ].启迪与智慧(下),2020(07):44-45.[5] 王南屏.基于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朗读能力的培养分析[J ].课外语文,2019(16):68-69.42。

语文朗读教学中有效评价的实践研究

语文朗读教学中有效评价的实践研究

语文朗读教学中有效评价的实践研究语文朗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朗读能够提高学生的语感和语音准确度,增强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审美情感。

在语文朗读教学中,如何有效地评价学生的朗读表现,是教师需要面对的问题之一。

本文将对语文朗读教学中有效评价的实践进行研究,旨在探讨如何通过有效的评价方式,促进学生朗读能力的提升。

一、有效评价的重要性1. 多维度评价在语文朗读教学中,评价不能仅仅局限于朗读音质的好坏,还应该从语音、语调、语速、语感等多个维度对学生的朗读表现进行全面评价。

教师可以针对学生的朗读内容、文学作品的表现力等方面进行评价,从而提高评价的准确性和有效性。

2. 鼓励性评价在评价学生的朗读表现时,教师应当注重鼓励性评价,即在指出学生存在问题的要及时给予学生相关的鼓励和肯定,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在轻松、自信的氛围中更好地发挥自己的潜能。

3. 及时反馈及时反馈对学生的学习至关重要,教师在评价学生的朗读表现时,要求给出及时的反馈,让学生及时了解自己的不足之处,有针对性地进行调整和改进,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朗读是一种表达情感、展现意境的语言活动,因此在评价学生的朗读表现时,要注重赏析性评价,即对学生的朗读内容、情感表达等方面进行认真分析和评价,让学生了解自己的朗读表现是否符合文章的意境和情感要求,从而不断提高朗读的表现能力。

三、有效评价的实践研究为了更好地帮助学生提高朗读能力,促进语文朗读教学的有效开展,本文进行了一次有效评价的实践研究。

研究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选择合适的朗读材料在语文朗读教学中,选择合适的朗读材料是非常重要的。

研究中,我们选择了一些富有情感、丰富意境的文学作品作为学生的朗读材料,这些文学作品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情感表达,还可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章的意境和情感内涵,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朗读表现能力。

通过一次有效评价的实践研究,我们发现,多维度评价、鼓励性评价、及时反馈和赏析性评价等评价策略对学生的朗读表现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促进学生语文能力的全面提升。

语文朗读教学中有效评价的实践研究

语文朗读教学中有效评价的实践研究

语文朗读教学中有效评价的实践研究语文朗读教学是语文教学中的重要一环,而有效的评价则是教学的关键。

本文旨在通过实践研究,探讨语文朗读教学中有效评价的方法和策略,以期为语文教学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一、语文朗读教学的重要性语文朗读是指学生在朗读课文或文章时,通过正确的语音、语调、停顿等方式,使文字更加生动、有感情地表达出来。

语文朗读教学的重要性在于,通过朗读,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课文内容,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培养语感和语音语调的正确性,使学生的语文素养得到全面的提升。

1. 口语表达评价在语文朗读教学中,口语表达是一个重要的评价方面。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朗读内容、语音语调、语速以及情感表达等方面进行评价。

可以评价学生的发音纯正与否、语音语调的运用是否得当、停顿的适当与否以及情感表达的生动与否等方面。

语感是指学生在朗读时能否准确捕捉到课文的语言特点和风格,以及能否表达出文章的情感和意境。

语感评价可以通过学生朗读后的感觉体验来衡量,包括词语的抑扬顿挫、句子的起伏有致、段落的连贯流畅等方面。

朗读教学的一个重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表达情感能力。

教师在评价学生的朗读时,可以注重学生是否能够准确把握文章的情感色彩,并通过朗读使之表达出来。

学生在朗读时是否能够表现出文章的轻松愉悦、沉郁忧伤等情感。

1. 制定明确的评价标准在语文朗读教学中,教师应该事先制定明确的评价标准,以便能够客观、公正地对学生的朗读进行评价。

评价标准可以包括语音语调准确性、词语语感表达、情感表达等方面,以及每个方面的评分标准和具体表现要求。

2. 多样化的评价方式在进行朗读教学的评价时,教师可以采用多样化的评价方式。

可以结合教师的评价和同学的互评,通过听力评价和书面评价相结合等方式,使评价更加全面、灵活。

3. 及时反馈在进行朗读教学的评价过程中,及时的反馈是非常重要的。

教师应该在学生朗读之后及时给予评价,指出学生的优点和不足,并提出改进建议。

及时的反馈可以使学生更好地理解评价标准,及时调整自己的朗读方式,进一步提高语文朗读水平。

语文朗读教学中有效评价的实践研究

语文朗读教学中有效评价的实践研究

语文朗读教学中有效评价的实践研究语文朗读是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提高语文素养的重要环节。

在语文朗读教学中,如何有效评价学生的朗读水平和表达能力,是提高教学效果的关键。

本文旨在探讨语文朗读教学中有效评价的实践研究。

一、朗读评价的目标朗读评价主要是评价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语音语调准确性、表达逻辑和感情真实性等方面。

基于此,朗读评价应关注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 语音语调准确性。

学生朗读时应注意语音语调的正确运用,包括声、调、速、音等方面的准确性。

3. 表达逻辑性。

学生朗读时应注意表达的逻辑性,即把握好文章的结构,将文章的意思进行有机地连接和表述。

4. 感情真实性。

学生朗读时应注意情感的真实性,即通过正确的语音语调和表情,体现出文章所要表达的感情。

朗读评价方法多种多样,常用的方法有自评、互评和教师评价。

1. 自评。

自评是学生对自己朗读水平进行评价,可以通过学生自己录音、反思和总结,准确地评价自己的朗读效果。

2. 互评。

互评是学生之间相互评价朗读水平,可以通过小组合作、互相演示、互相评价等形式进行。

针对语文朗读评价的实践研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 制定评价标准。

根据上述朗读评价目标,制定具体可行的评价标准,例如声调准确性、协调性和感情真实性等方面的评价标准。

2. 创设评价环境。

为了让学生能够积极参与评价活动,创设良好的评价环境是必要的。

在课堂中设置专门的朗读评价环节,让学生互相演示并进行评价。

3. 引导学生反思。

在朗读评价过程中,给予学生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进行反思,让他们自觉地发现自身的不足之处,并通过自我纠正和进一步学习提高。

4. 多样化评价方式。

通过录音、表演、写评语等多种形式进行评价,让学生具有一定的自主性和选择性,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朗读评价对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语文素养具有重要意义。

1.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通过积极参与朗读评价活动,学生可以对自己的朗读能力有一个准确的认识,激发他们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和热情。

语文朗读教学中有效评价的实践研究

语文朗读教学中有效评价的实践研究

语文朗读教学中有效评价的实践研究语文朗读在语文教学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它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提高语音语调,增加词汇量,还能够培养学生的语感和修养。

在语文朗读教学中,如何进行有效的评价一直是教师和教育工作者们面临的难题。

本文将结合实际教学情况,探讨语文朗读教学中有效评价的实践研究。

一、语文朗读教学中的评价方式语文朗读教学中的评价方式主要包括两种,一种是定性评价,另一种是定量评价。

定性评价主要是指通过语音语调、停顿、情感表达等方面来评价学生的朗读水平,这种评价方式主要关注于朗读的表现形式。

而定量评价则是通过对朗读速度、流利程度、发音准确度等方面进行具体的计量评价,这种评价方式更加客观和具体。

在实际的语文朗读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灵活运用这两种评价方式,结合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全面地评价学生的朗读水平。

教师还可以通过对学生的朗读内容、角色扮演、情感表达等方面进行评价,来提高朗读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1. 提高评价的科学性2. 关注评价的及时性及时的评价可以及时发现学生的问题,并及时给予指导和帮助。

在语文朗读教学中,教师可以及时对学生的朗读进行评价,提出具体的改进意见,并鼓励学生进行反复练习。

教师还可以通过课堂讨论、小组分享等方式,让学生对彼此进行互评,以促进朗读教学的交流和互动。

每个学生的朗读水平和特点各不相同,因此在评价学生的朗读时,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个性化评价。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朗读特点和问题,进行针对性的指导和辅导,使每个学生都能够得到适合自己的评价和帮助。

教师还可以根据学生的不同需求,采用不同的评价方式和手段,以提高评价的个性化和差异化。

通过对语文朗读教学中有效评价的实践研究,我们可以发现,有效的评价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在实际教学中,通过对学生的朗读进行及时、科学、个性化的评价,学生可以更加清楚自己的不足之处,有针对性地进行练习和提高,从而提高学习的效果和水平。

有效评价为朗读教学插上翅膀

有效评价为朗读教学插上翅膀

小学语文教学·园地2020.02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曾说过:“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

”教师的评价语言有着激励、唤醒和鼓励作用,这对于活泼好动、注意力持续时间短的小学生来说尤其重要。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是重要教学目标之一,朗读教学更是教无定法、贵在得法。

教师在朗读教学中,恰当、巧妙运用个性化评价语,能调动学生朗读的热情,提高教学效率,从而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

一、激励与肯定为先学生乐于接受鼓励与赞赏的语言,肯定型的评价会让学生易于接受教师的建议。

所以教师在评价学生朗读时,要用欣赏的眼光看待学生,仔细聆听学生的朗读,找到学生朗读中的闪光点,不时地给予鼓励,这将有助于激发学生的读书兴趣,让学生树立朗读的自信心,从而提高朗读水平。

如在教学《哪吒闹海》一课时,一位学生将“他跳进大海里,取下混天绫在水里一摆,便掀起滔天巨浪,连东海龙王的水晶宫也摇晃起来”读得惟妙惟肖,特别注意到了句子中描写哪吒动作的词语。

师相机表扬:“你读得很轻快,真像一位身手矫健的哪吒!尤其是这些动作读得就似乎为我们呈现了哪吒打斗的场景。

”学生一听可起劲了,知道读这段文字时要注意动词,必要的时候还可以加上动作,语速可以适当快一点。

学生在教师的评价语中得知读书的要领,同时也渴望得到教师的鼓励,便纷纷举起手来。

再如《黄山奇石》中有这样的句子:“在一座陡峭的山峰上,有一只‘猴子’。

它两只胳膊抱着腿,一动不动地蹲在山头,望着翻滚的云海。

这就是有趣的‘猴子观海’。

”学生读后,教师露出神往的表情,说道:“听了你的朗读,我仿佛看到了双手抱腿的石猴,你口中的黄山奇石可真有趣。

下次我去黄山,可要邀请你做小导游!”课堂中不妨给读得好的学生一些好听的称号,比如:“你真是个读书高手!”“你的声音就像播音员一样好听。

”“你声音洪亮,我叫你小喇叭好不好?”教师的一句句鼓励会在学生心中埋下美好的种子,自会让学生朝着更好的朗读方向发展。

有效评价为小学语文朗读教学插上翅膀

有效评价为小学语文朗读教学插上翅膀

有效评价为小学语文朗读教学插上翅膀摘要】众所周知,小学生在学习语文时,课文学习是非常重要的一项,而在课文学习过程中中尤其关键的方式,就是朗读。

毫无疑问,在阅读中,它是起点,理解课文,它也是不可或缺的一种手段。

学生首先要熟悉课文才可以学习课文,因此让学生对文本的全文进行带入感情的朗读,无疑是一种合适的方式,而在学生进行朗读之后,教师对学生朗读的评价是否有效并且准确,就显得尤为重要。

【关键词】小学语文;朗读评价;课文学习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672-1128(2020)05-048-01朗读在小学生阅读教育中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就语文中的课文学习而言,朗读是阅读课文的起点,是理解课文的一种已被证实的非常有效的方式,而有感情地对课文进行朗读,从而让学生深刻体会课文语句中蕴含的感情,有助于让学生对课文所表达的含义和抒发的情感有更深层次的理解。

那么教师还如何运用有效评价呢?一、反映学生水平对于朗读评价的标准,总体来说有三个,正确、流利、有感情,这三点也是教师在进行朗读评价时的总体标准。

例如,在阅读小学课文《狼牙山五壮士》时,评价时就应注意,学生朗读不仅要考虑发音、停顿等问题,同时也要注意情感的表达是否到位,“打倒日本帝国主义!”“中国共产党万岁!”等句时是否表达出先辈们英勇赴死时的大无畏的气势。

具体来说,正确,指的是朗读过程中文本内容的准确,以及汉字发音的准确,流利,是要求可以顺畅的读下全部内容,且在两句或两段之间注意停顿,读得自然。

有感情,是指能学习发掘出文章中语句蕴含的情感,并将这些情感完整的表达出来。

教师需准确点明,以此才能让学生的朗读更加符合朗读的三个标准,从而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

二、使学生正视优缺点教书育人,不仅教书,还需育人。

因此,每一个教师都需要时时牢记,在作为教师传授知识的同时,也要做一个教育家,学会育人,以育人为主任,教书次之。

在课堂上进行朗读训练时,不一样的学生,有着不同的语文基础,因此他们的朗读水平自然不尽相同。

语文朗读教学中有效评价的实践研究

语文朗读教学中有效评价的实践研究

语文朗读教学中有效评价的实践研究语文朗读教学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和语言表达能力的重要途径。

而对于学生的语文朗读表现进行有效的评价,对于帮助学生提高朗读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至关重要。

本文将结合语文朗读教学的实践,探讨如何进行有效的评价,并提出一些实践研究的建议。

一、语文朗读教学中的评价意义1. 定性评价定性评价是通过教师的听觉、视觉、感觉等多种途径,综合评判学生朗读的表现。

这种评价方法更注重学生的整体表现,包括音质、语调、声音、气息等因素,并且能够及时纠正学生的不足之处。

在朗读教学中,定性评价是十分重要的,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朗读表现,进行全面地分析和评价,及时给予学生针对性的指导和帮助。

定量评价是通过朗读成绩、具体评分等方式,对学生的朗读表现进行量化评价。

这种评价方法相对更客观、更直观,能够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自己的朗读能力,也能够为教师提供具体的数据支持。

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录音设备对学生朗读进行录音,然后根据朗读的内容、流畅度、准确度等方面进行评分,从而得到学生的朗读成绩。

这种评价方法能够为教师提供更多客观的数据支持,并且能够让学生更清楚地了解自己的朗读水平。

1. 流畅度流畅度是评价学生朗读表现的重要指标之一。

在朗读教学中,学生的朗读应该要有一定的语言韵律,语言节奏要自然流畅。

教师可以通过听觉、视觉等多种方式来评判学生的朗读流畅度,及时给予学生指导和帮助。

2. 准确度3. 情感表达语文朗读不仅仅是单纯地读出文字,更重要的是要读出文字背后的内在情感。

在朗读教学中,学生要通过朗读来表达文字所蕴含的情感,要通过语音语调的变化来传递作者的意境。

教师可以通过情感、语调等方面来评判学生的朗读表现,及时给予学生指导和帮助。

教师在进行语文朗读评价时,应该注重鼓励性评价。

鼓励性评价可以让学生更有自信心,更有动力去进行朗读,也能够让学生更好地接受教师的指导和帮助。

在朗读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定性评价的方式,及时称赞学生的优点和进步之处,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让学生更积极地参与到朗读教学中。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有效评价——朗读教学的“催化剂”
朗读是语文教学中的重要一环,教学中要从“读”出发,把“读”贯穿教学全过程,把引导学生钻研文本作为阅读教学的根本。

在指导学生朗读时,要帮助学生凭借想象走进作品所描述的那个看得见、摸得着,能闻其味、听其言、辨其色的活生生的具体形象的世界。

搞好朗读教学,有助于学生加深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情感的体验,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和语言能力的一种重要手段。

“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是《语文课程标准》朗读教学的明确要求。

因此,我们对学生的朗读评价也总是围绕着“正确、流利、感情”这六字来做文章,例如:你读得很正确,没有一个错别字!你读得非常流利,对课文很熟悉。

读得真有感情,太让人感动了……这些评价是我们在课堂常常听到和用到的,但它们对于指导学生的朗读显然是空洞而乏力的,不能激荡学生的心灵,不能激发学生的热情,不能引导学生入情入境。

还有些教师的评价过于抽象理论化,深奥难懂,不生动形象,失去了语文的特色,不能激发学生朗读的兴趣,不能开发学生朗读的表现力和创造力,朗读成了一项呆板的机械的技术性操作,没有生命的活力。

例:你的语气语调把握得很准确;你的语速要是能再快点就更好了;你重读的地方,读得很到位…… 学生的朗读能力如何提高,怎样让学生走进文本、感悟文本,方法指导固然重要,但是教师的评价语言更能对学生的朗读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使学生对文本的感悟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怎样巧妙地评价并激发学生的情感,使学生读得入情入境、有滋有味呢?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四方面着手:
一、评价语言“有效”
学生在朗读文本后,多么期待老师能给他一个肯定啊!“你读得好”、“你读得很棒”等这样的评价语言已让学生充耳不闻。

但是亲切、真挚的语言会对学生的朗读水平产生深远的影响,如:“你的心里想着鸟妈妈,真是好孩子!”“你们的朗读告诉我伯洛多么舍不得卡罗尔呀,她们构成了一幅人和动物和谐相处的一幅图,请你再读,好吗?” “老师们都被你打动了,你们朗读把我带入了一个凄凉的夜晚。

”这样的话语像春风一样滋润孩子的心,使孩子在呵护、关爱、鼓励中对文本有更深层次的理解。

二、评价对象“有效”
老师的评价不能简单地针对单个的学生,不能把学生只当作教学对象评价,而是把评价对象变成文本中的人物,给学生一个贴近文本的真实情境。

如:在教学《要下雨了》一课时,一个孩子将“小白兔大声喊:‘燕子,燕子,你为什么飞得这么低呀?’”这句话读得很轻,教师这样鼓励学生:“这只小白兔的声音很美,燕子可惜没有听清楚,如果小白兔的声音再洪亮些就更好了!”学生在老师的激励中产生了自信,声音清脆地读了起来。

再如:《荷叶圆圆》一课中“小青蛙蹲在荷叶上,呱呱地放声歌唱”学生有声有色朗读后,教师模仿青蛙的叫声进行评价:“呱呱呱,我看到了欢快的一只青蛙。

”全班同学在老师的评价语中再次朗读,与其说孩子们在朗读课文,不如说他们在与荷叶亲切对话。

三、评价切入要“有效”
朗读的“感悟”是学生凭借对语言及其语境的直感,获得某种印象或意义的心理过程,是一种意念,因而感悟不是通过教师的讲解就能获得的,只有让学生潜心读书,自己咀嚼出语言文字的滋味才能实现,也才能在教学中体验到语言文章包含的情感,老师可以紧紧抓住重点词句作文朗读的指导点。

如:《两只鸟蛋》一课中,我小心地捧着鸟蛋,连忙走到树林边,轻轻地把鸟蛋送还。

要抓住“小心、连忙、轻轻”这个切入口:“你为什么要小心捧、轻轻放呢?” 、“你连忙走过去,不慢慢来吗?”有效地评价、点拨,才能使学生在对话中自然而然地流露真情,读得入情入境。

如:《触摸春天》一文第三自然段,学生读后,笔者的一组评价是:你读得真好,安静眼睛看不见却能抓住会飞的蝴蝶,从你的语气中,老师知道你一定非常佩服这个活泼聪慧而又神奇的小姑娘;听了你的朗读,老师也和你一样,不禁要赞叹这位身残志坚的小姑娘,她是多么热爱春天、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呀!这些评价是围绕着文中的人物特点来展开的,它不仅肯定了学生朗读的感情到位,而且肯定了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如果没有理解文章的内容,任何所谓的有感情都是空洞的、虚假的。

因此,以上的评价是具体而中肯的,不仅能让学生欣然接受,还能让其体验到成功的快乐,为进一步学习提供指导作用。

四、评价目的要“有效”
教师在朗读过程中的评价不应该只针对某一位学生或者某一段朗读,而是要将评价纳入到整堂课的教学中,在课堂整体效果的构架中去安排和使用“评价”这一工具。

这就要求评价在教学中的作用提升到与教学的其它环节同等的地位。

通过评价,不但要指出学生在朗读中的成功之处和不足的地方,更要要求教师充分利用“评价”这一个工具进一步引导学生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和对语言的自如运用,通过评价加强对学生语言能力的指导,达到“针对性强、拓展性好、认知度高”的目标。

如:《“精彩极了”与“糟糕透了”》一文,笔者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来读“精彩极了”与“糟糕透了”这两个词。

当学生读完“精彩极了”,笔者的评价是:哦,听了你的表扬,老师心里真是乐开了花。

谢谢你!当学生读完“糟糕透了”时的评价是:哦,你太严厉了,听了你的批评,老师无地自容,老师真的那么糟糕吗?这组评价就是根据课文中的对比手法来创作的,这样的评价用语生动幽默,也采用了对比的手法,效果非常强烈地告诉了学生,你这样读得非常好。

朗读的评价用语与作品对话是真正把握语文教育特点的教学,是真正引领学生去读懂课文,提高阅读能力的教学。

“让每个孩子充满自信地坐回到座位上”,这是朗读教学的和谐追求,教师利用催化剂般巧妙有效的评价语言可以激发出孩子的信心,巧妙有效的评价会成为课堂的一道风景。

只有有效地进行朗读教学,让学生在充分地读中深入领会文章情感、品味意境、培养语感、提升认识,语文课堂才会成为亮丽的生命性课堂。

一、巧妙导入,激发写作欲望
《新课程标准》强调“快乐学习、快乐作文”。

为了让学生乐意写作文,教师不妨以一种轻松、愉快的方式让学生接受你的话题。

如谈话的形式,把社会焦点、家庭人物、事物变化或学校新风等作为一个话题拿出来,让学生自己去谈论:这件事怎样讲才能使人信服?对这样的人做这样的事有怎样的看法?对这样的情景有什么感受……也就是在教师潜移默化的引导下,学生自觉进入角色,产生不吐不快的激情。

教师在适当的时候,拟定话题,自然引入。

在一次作文课上,我设置了这样的情境:以前我教过一名从小学习成绩一直很好且很懂事的学生,从来不随便旷课,可是上了初中,反而经常不想上学,他是一个没有父亲的孩子,他这么做,母亲会不会伤心?同学们会不会瞧不起他?你怎样看这个问题?问题一提出,同学们就纷纷议论,当同学们议论到高潮时,我在黑板上写上几个题目《他为什么不想上学》《他的故事给了我启示》《我谈厌学》,让同学选择其一形成作文。

因为有了议论作基础,调动了学生的主观情绪,激发了写作欲望,学生非常乐意动笔。

就连平时写作最困难的学生在一个小时内也能写出七百字左右的文章,而且还能非常流利的表达自己的想法。

二、自主写作,获得倾诉满足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作文教学“要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


在一次自主习作中,我要求学生写一封信,写信对象自己选择,班上有一个男同学,平时作文比较差,每次作文就写一两百个字,有时甚至不写。

但在这次的自主作文中,这位男同学给一位女同学写了一封近两千字的情书。

我读了几句,大吃一惊。

读完全信,不但文从字顺,且层次、意境、表达的分寸、情感的抒发、结尾的意味深长,都十分周到、得体、到位,而且情真意切,打动人心,表现出了高超的语言能力和表达技巧。

当时我怀疑是抄的,但所写的人、事,都是班上的,不可能是抄的。

一个作文水平比较差的同学,怎么书信能写得如此棒呢?既然有这么好的文字功底,那平时作文怎么那么糟呢?原来,这些内容是来自学生的现实生活,学生可以自由表达,可以有感而发,很吸引人。

可见,教师经常为学生创造畅所欲言的机会,让学生能够自主表达,减少对他们的束缚,学生的写作就能登上一个自由驰骋的舞台,尽情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

三、阅读积累,获取文化滋养
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新课程标准》指出:“广泛阅读各种类型的读物,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260万字,每学年阅读两三部名著。

”而农村学生生活范围狭窄,生活经验有限,阅读面更小,写作时普遍感到无话可说,无事可写。

为此,我班成立了“爱心图书”俱乐部,学生把自己所拥有的课外读物都捐献出来,成了班内所有同学的公共读物,让学生尽可能涉猎多方面的知识。

为了让学生扩大阅读面,我还结合古诗文教学向学生介绍古今中外名著,鼓励学生去阅读古诗词、经典名著、现代优秀诗文等。

这样,作文时自然就会思如泉涌,水到渠成。

学生也就自然会爱上写作,并感受到作文的快乐。

总之,农村高中的写作教学,需要教师依据《新课程标准》,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创设有利于作文教学的各种环境,做到让学生从怕写作文到愿写作文,达到让学生主动去写、喜欢去写、更能轻松地完成写作的任务,从而让他们在提高写作水平的同时充分享受到写作带来的乐趣.
10029青海省西宁市城西区刘家寨小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