眩晕的中医治疗
眩晕中医护理方案优化措施
眩晕中医护理方案优化措施一、引言眩晕是指人在保持相对静止状态下感觉自身或周围环境旋转、晃动或倾斜的一种不适感觉。
眩晕不仅对患者的日常生活产生严重影响,还会导致其工作能力下降和心理压力增加。
对于眩晕患者,中医护理方案的优化对于其康复至关重要。
本文将从中医角度探讨眩晕中的护理方案并提出相关的优化措施。
二、眩晕中医护理方案的基础原则1. 辨证论治:中医强调对眩晕症状的不同病因进行辨证施治,因此,护理方案中应加强对患者的病情分析,正确识别病因,针对性地采取相应的治疗方法。
2. 阳和平补:阳和平补即通过调整患者体内的阴阳平衡关系来缓解眩晕症状。
在护理方案中应注意患者饮食的合理搭配,遵循中医的阴阳平衡原则,鼓励患者摄入温热性食物,如姜、肉类等,以达到平补的目的。
3. 调理气血:中医护理方案中注重调理患者的气血运行,通过按摩、艾灸、针灸等方式来促进气血的顺畅流动,缓解眩晕症状。
4. 心理疏导:对于眩晕患者来说,心理因素也是引起症状加重的重要原因之一。
因此,在护理方案中应加强与患者的沟通,采取相应的心理疏导措施,如音乐疗法、沉思冥想等,帮助患者调整心态,缓解紧张情绪。
三、眩晕中医护理方案的优化措施1. 定期维持治疗眩晕是一种复杂的病症,需要长期的治疗和维护。
在护理方案中,应重视患者的定期复诊和治疗,确保病情得到稳定控制。
同时,护理人员应和医生密切合作,掌握患者的变化情况,及时调整护理方案。
2. 个性化指导每个患者的体质和眩晕症状都有所不同,因此,护理方案应根据患者的个体差异进行个性化指导。
对于贫血、肝肾不足等较为明显的体质失调的患者,可以加强饮食调理和相应的中药治疗。
对于情绪不稳定、紧张焦虑的患者,可以采取心理疏导的手段,如推拿按摩、音乐疗法等。
3. 应用中药疗法在中医护理方案中,中药疗法是一种重要的治疗手段。
可以根据患者的症状辨证施治,如采用黄芪、熟地、当归等中药来调理患者的气血,缓解眩晕症状。
此外,也可以采用中药外敷、中药浸泡等方式,来促进局部组织的血液循环,减轻眩晕的程度。
眩晕症的中医治疗
专栏眩晕症的中医治疗闵雪峰 (西南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四川泸州 646000)眩晕是头晕和目眩的总称,其中,“眩”指的是眼花、眼前发黑或者是看不清事物等症状;“晕”指的是视物旋转,或者感到天旋地转,严重的情况下甚至无法站立等症状。
由于以上两种症状通常会同时出现,所以称之为眩晕。
其实在日常生活中,可能每个人都出现过眩晕感,比如在高速旋转或者是饮酒过量等情况下,但这是在内部或外部刺激作用下暂时所产生的,一般是正常现象。
而如果在没有内部或外部刺激的情况下产生眩晕感,便可能是一种病理现象,也就是眩晕症,在患者带来痛苦的同时,对健康也会产生较大危害。
临床上,中医疗法是一种十分常用且有效的治疗眩晕症的方法。
1关于眩晕1.1 什么是眩晕眩晕的产生机理是机体在空间定位方面出现了障碍,进而让人产生了一种“自身在移动”或者是“周边事物在移动”的错觉。
1.2 眩晕的分类眩晕可分为真性眩晕和假性眩晕。
其中,真性眩晕主要是由于前庭系统、本体觉或眼部疾病所引起的,患者会具有明显的自身旋转感或外物旋转感;假性眩晕主要是由全身性系统疾病所引起的眩晕,比如神经官能症、内分泌疾病、药物中毒、尿毒症、贫血、心脑血管疾病等,患者会出现轻重不等的头晕症状,转动感不明显。
1.3 眩晕症的主要危害(1)不仅会让患者产生晕眩感,同时会引发心慌、恶心、呕吐等症状。
(2)会降低患者的平衡感,很容易跌倒或摔伤。
如果患者正在开车,则很容易出现交通事故。
(3)也可能是一些重要疾病的早期表现,比如心脏病、脑血管疾病等,如不加以重视,很容易错过最佳治疗时期。
2眩晕症的中医治疗中医学认为,眩晕主要由风、痰、湿和虚所引起,进而出现了“无风不作眩”、“无痰不作眩”以及“无虚不作眩”。
而在通过中医疗法进行眩晕症的治疗过程中,则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眩晕类型来进行辨证治疗。
2.1 风火上扰型眩晕(1)中医辨证:此类眩晕大多由于虚阳上亢或者是阳盛火旺所致;也可能是由于耗伤肝阴、气郁化火以及恼怒抑郁等所引起的风阳内动和风火上扰所致。
名老中医梁敏辉治疗眩晕的临证经验
名老中医梁敏辉治疗眩晕的临证经验摘要:“眩”是指眼花或眼前发黑,“晕”是指头晕或感觉自身与外界景物旋转。
两者常同时并见,并统称为眩晕。
该论文通过整理半夏白术天麻汤结合针灸治疗痰湿阻络型眩晕患者的临证经验,分析该类眩晕疾病的病因病机,辩证论治,理法方药,针灸疗法。
运用全国基层名老中医梁敏辉老师的学术思想选择半夏白术天麻汤及针灸扶正祛邪之法进行治疗,分析其中包含的中医临证思想。
同时查阅相关记载文献,进行总结分析,为今后治疗该类眩晕患者提供共更好的临床指导意义,从疾病本质出发,力求达到治病求本的目的。
关键词:眩晕;学术思想;针刺“眩”是指眼花或眼前发黑,“晕”是指头晕或感觉自身与外界景物旋转。
两者常同时并见,并统称为眩晕。
轻者闭目即止,重者如坐车船,旋转下定,不能站立等。
眩晕是临床一类常见多发病,其病因错综复杂,病程缠绵反复。
现代医学认为,病因主要由于前庭神经的病变。
病因多为耳石症,美尼尔综合征、良性位置性眩晕、低血糖症、高血压症、低血压症、脑动脉硬化症、贫血、急性的耳迷路炎症,还有一个主要病因就是耳毒性药物或物质所起在大量的临床实践中认识到造成眩晕的还有以下几个原因:①不注意营养保健,容易造成贫血,多数为老年人。
②高血脂,血小板增多症等均可使血液黏稠度增高,血流缓慢,以致脑部供血不足,造成眩晕。
③动脉硬化也可以造成眩晕。
④颈椎病,颈椎病变的人患眩晕症的人数极多。
⑤心脏病及血液疾病等均能引起供血不足而眩晕。
眩晕最早见于《内经》,称为“眩冒”“眩”。
中医学认为眩晕主要因为肝阳上亢,痰浊中阻,肾精不足,气血亏虚等原因。
眩晕症具有十分复杂的发病机制,与瘀、痰具有密切的关系,痰瘀互结,使得浊气无法下降,清气难以升高,气机受到阻塞,无法供养脑髓,清窍蒙蔽而诱发眩晕【1】。
诸多因素造成髓海不足,脑失所养。
《灵枢·卫气》云:“上虚则眩。
”人体正气虚是眩晕的发病基础,因此扶助正气乃治疗眩晕之纲。
《景岳全书·眩晕》强调“无虚不作眩”等,都是古人所总结的眩晕发病的原因。
眩晕病中医名家经验
眩晕病中医名家经验
眩晕病,即眩晕症,是一种常见的病症,中医名家在治疗眩晕病方面有着丰富的经验。
1. 针灸疗法:中医认为,眩晕病多与脑、耳、眼等器官功能失调有关,针灸疗法可以通过调节人体气血运行,促进经络畅通,改善器官功能,达到治疗眩晕的效果。
常用的针灸穴位包括百会穴、风池穴、印堂穴等。
2. 中药治疗:中医药物治疗眩晕病主要通过调理肝风、疏肝气以及补益脾胃等方式来改善病症。
常用的中药方剂有天麻钩藤饮、四逆散等,在具体应用中根据患者的身体状况进行调整。
3. 饮食调节:中医认为,眩晕病与脾胃虚弱、气血不足等有关,因此在饮食方面需要注意调节。
推荐患者多吃易消化、富含营养的食物,如山药、红豆、黑米等,同时避免辛辣、油腻等刺激性食物。
4. 调节生活习惯:中医认为,眩晕病与情志不宁、过劳等因素有关,因此患者需要注意调节生活习惯。
保持良好的心态,避免情绪波动;合理安排工作和休息时间,避免疲劳;规律生活,注意充足的睡眠。
以上是中医名家治疗眩晕病的一些经验,但仍需要根据个体情况进行具体的诊断和治疗。
建议患者在就医前咨询专业的中医医生以获得更准确的诊断和治疗方案。
独活煮鸡蛋治疗眩晕症的方法
独活煮鸡蛋治疗眩晕症的方法
独活煮鸡蛋是一种传统的中医疗法,据说可以有效缓解眩晕症状。
下面将介绍一种独活煮鸡蛋的方法,供大家参考。
步骤一:准备材料
准备一颗新鲜的独活根,可以在中药店或者市场购买。
另外,还需要准备一颗鸡蛋和适量的清水。
步骤二:处理独活根
将独活根用清水洗净,去除表面的泥沙。
然后切成小块,以便更好地释放活性成分。
步骤三:煮鸡蛋
将鸡蛋放入锅中,加入足够的清水,水量要稍微高过鸡蛋。
大火煮沸后,转小火继续煮10分钟。
这样可以让鸡蛋煮熟。
步骤四:加入独活根
将切好的独活根放入煮熟的鸡蛋中,继续用小火煮10分钟。
这样,独活中的有效成分就会进入鸡蛋内部。
步骤五:食用
待鸡蛋冷却后,剥开蛋壳,将鸡蛋吃下。
可以一次食用完整颗鸡蛋,也可以分次食用。
建议每天食用1-2颗独活煮鸡蛋,连续食用2周,以获得更好的效果。
注意事项:
1. 如果你对独活过敏或有其他过敏史,请在使用前咨询医生的
建议。
2. 食用独活煮鸡蛋的过程中,如果出现不适症状,应立即停止使用,并就医咨询。
3. 独活煮鸡蛋仅作为辅助治疗方法,对于严重的眩晕症状,应及时就医寻求专业的医疗诊断和治疗。
眩晕症的中医认识
眩晕症的中医认识眩晕是临床上常见病、多发病,首见《内经》,称之为“眩冒”,轻则闭目即止,重则如坐舟车,旋转不定,不能站立,或伴有恶心、呕吐、汗出,甚者昏倒等症状。
可见于西医多种疾病,如高血压、低血压、贫血、脑梗塞、脑动脉硬化、后循环缺血、颈源性眩晕、前庭性眩晕、梅尼埃病、神经衰弱等,特别是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在门诊极为常见,多发于老年群体,一旦急性眩晕症病发时,患者便会天晕地转、恶心呕吐、面色苍白出冷汗、痛苦不堪,为了能够减轻这一症状,在病发时需要卧床休息,一方面能够减轻眩晕症状,另一方面为了避免晕倒给身体造成的伤害,对于这一症状的治疗。
中医普遍认为眩晕是由风、火、痰、瘀、虚引起,存在“无风则不作眩”、“无痰则不作眩”、“无虚不作眩”的说法,“眩运者,中风之渐也”,中医作为我国医学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眩晕症的治疗方面有着自己独特的疗效。
因此本文就眩晕症的中医治疗手段进行简述,希望能为我国眩晕症患者提供更多有效治疗的渠道。
一、眩晕症的诱发病因是什么?有哪些临床表现?(一)诱发病因眩晕症多发于老年群体,在老年人出现头晕乏力、面色苍白时,需及时检查,一般情况下高血压、糖尿病、高尿酸血症、高脂血症、高半胱氨酸血症等患者血黏度高,血小板凝聚会造成脑部血管内径变小脑供血不足,患者极易出现头晕乏力等问题,从而导致眩晕症状的出现,患者常伴有耳鸣、健忘、四肢发麻、经常失眠等症状;除此之外心脏病冠心病患者、血液疾病白血病等等,此外贫血的老年群体极易出现眩晕症状,而且消化不良、慢性炎症以及消化道出血等都会造成贫血症状;都属于眩晕症的病发的主要诱因。
如果患者的颈部经常出现颈部发紧且伴有手指发麻、发凉的情况,则多是由于颈椎增生挤压颈部动脉,从而造成供血不足引起的头晕,一些平时缺乏锻炼的人,本身心肺功能就较弱,这类人在突然运动的情况下都会出现头晕的症状,如果运动时间较长营养消耗过大,便会导致体内血氧浓度降低,以至于在剧烈运动的情况下呼吸心跳加快会出现供氧不足,从而诱发眩晕症。
中医药治疗眩晕的概述
1 病 因 病 机 与 相 关 因 素 探 讨
效1 6例 ( 3 5 . 5 %) , 无 效 4例 ( 8 . 9 %) , 总 有 效 率 达
中医认 为 , 眩晕病 机不外 风 、 火、 痰 、 瘀、 虚 导致 邪
仁、 炙甘 草 ) 治疗 气 血 亏虚 型低 血压 性 眩晕 5 0例 。
1 d l剂 , 分 2次 服 。1 0剂 为 1个 疗 程 。结 果 : 痊愈 2 4
扰 清空 或清 窍失养 而 出 现头 晕 、 眼花 为 主症 的本 虚 标
血 内阻型 眩晕 患者 运 用 滋 肾 益 肝 活 血 汤 随 症 加 减 治
等 将 1 8 0例眩晕 患者 随机 分 组 , 其 中对 照组 9 0例 ,
给 予抗胆 碱药 及血 管 扩 张 剂 治疗 , 治疗组 9 0例 , 给 予 自拟 生地 定 眩汤治 疗 , 5 d为 1个疗 程 , 治疗 1 5 d , 统 计 疗效 。结 果治 疗组 总有 效率 为 9 4 . 4 %, 对 照 组 总有 效 率为 7 7 . 8 %, 2组 比较 有 统 计 学 意 义 ( P <0 . 0 5 ) 。张
晕 。李晋 育等 认为 , 高 血 压病 眩 晕 的 主要 病 机 是 阴
虚 阳亢 , 痰 瘀 阻络 。王 煜坤 以补 肾 温 阳法 治 疗 老 年 性 椎 基底 动脉供 血不 足效 果 明显 。
2 治 疗 方 法 探 讨
患者使 用 天麻 钩 藤 饮 加减 治 疗 , 1剂/ d , 水 煎 3次 , 早 中晚分 服 , 连服 1 5剂 为 1疗程 , 每 周体息 1天 。治 疗 3
泽泻汤合苓桂术甘汤加味治疗内耳眩晕症例
泽泻汤合苓桂术甘汤加味治疗内耳眩晕症例内耳眩晕是由于内耳前庭系统功能失调引起的症状,表现为头晕、眩晕、耳鸣、恶心、呕吐等症状。
该病病因复杂,目前医学界普遍认为是由于多种因素共同作用造成的。
近年来,中医治疗内耳眩晕疗效显著,被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
本文将introduce泽泻汤合苓桂术甘汤加味治疗内耳眩晕症例。
一、病例概述患者男性,50岁,于一周前出现突发性头晕、眩晕、雪盲感和恶心,体检发现前庭功能失调,初步诊断内耳眩晕。
由于病情加剧,治疗效果不佳,患者前来中医科求治。
二、中医辨证分析中医认为内耳眩晕病因不一,临床症状表现多种多样,因此需根据患者的病情进行辨证分析。
经过仔细辨证分析,本病患者属于肝肾亏虚,脾胃不和之证。
患者平时熬夜较多,饮食不规律,情志不舒畅,加上年龄较大,导致肝肾亏虚,脾胃失调,形成内耳眩晕的病症。
三、治疗方案根据中医辨证分析,本病品种采用泽泻汤合苓桂术甘汤加味方治疗。
泽泻汤是中医经典方剂,具有滋阴润燥、利水渗湿的功效,对治疗内耳眩晕、水肿、尿路感染等症效果显著。
苓桂术甘汤是治疗脾胃虚弱的方剂,可以帮助调和脾胃功能,促进消化吸收,对失眠、腹泻、胃痛等症状有显著的缓解作用。
本病在泽泻汤合苓桂术甘汤的基础上加入制何首乌、枸杞子、麦冬、阿胶等药材,以滋补肝肾、调和气血、润肺止咳等功能,形成“泽泻汤合苓桂术甘汤加味”方剂。
四、疗效评价患者经过一周的治疗,症状明显减轻,头晕、眩晕感消失,恶心、呕吐也得到了缓解。
经体检发现,前庭功能已经恢复正常,病情已经稳定。
经过治疗,患者的病情得到了很好的控制,疗效非常满意。
本病方剂治疗内耳眩晕的效果显著,为广大患者提供了一种很好的治疗方案。
五、总结内耳眩晕是近年来越来越普遍的疾病,对于这种病症的治疗,中医有很多独特的理论和方法。
泽泻汤合苓桂术甘汤加味方剂作为中医新兴的治疗方案之一,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同时也避免了副作用明显的西药治疗,让患者获得了更好的治疗效果。
眩晕症中医优势技术方案2
眩晕是高血压病肝阳上亢、阴虚阳亢证的常见症状。
一、方案处方刺络平肝方(适宜技术:放血疗法+穴位贴敷)【循经/取穴】:1)放血疗法:主穴:耳尖穴配穴:耳廓后脉络迂曲处。
2)穴位贴敷:双侧涌泉穴。
【功效工活血通络、平肝潜阳【主治】:肝阳上亢、阴虚阳亢引起的高血压病眩晕症。
主要以血压升高、 眩晕为主症。
舌红苔黄,脉弦。
【方解】:放血疗法是针刺方法的一种,即《内经》中的刺络法,是指用三 棱针、粗毫针或小尖刀等刺破络脉,通过放出少量血液,使里蕴热毒随血外 泄,具有泻火解毒、活血通络、平肝降压等作用,从而达到防病治病目的的一 种方法。
《素问•血气形志》指出:“凡治病必先去其血……泻有余,补不足J 主穴耳尖穴:中医认为少阳主风,太阳主表。
由于膀胱经上至头顶再从头 两侧至耳上,少阳经循行耳廓。
耳部是全身经络汇聚之处,耳尖穴在耳廓微经 络中为肝经所主,又是经外奇穴,点刺耳尖穴放出少量血液,具有泻火解毒、 活血通络、平肝降压之功。
穴位贴敷技术是以经络学说为指导,将药物制成一定剂型,贴敷到人体穴 位,通过刺激穴位,激发经气,从而达到相应治疗作用的一种外治方法。
涌泉 穴(足心)属足少阴肾经之井穴,也是肾经之首穴,是肾水的源泉。
《黄帝内 经》记载:“肾出于涌泉,涌泉者足心也”,它连通肾经体内体表的经脉,有滋 水涵木、潜阳熄风的作用。
吴茱萸性辛、苦、热,归肝、脾、胃、肾经,有疏肝止痛、引火下行等功 效,《素问•至真要大论篇》:“诸风掉眩,皆属于肝”,可引起肝气下降,气降 火亦降,火随气降与肾水相交,阴阳协调而平衡,从而清火熄风,收降压之 效。
吴茱萸有引心火下行至涌泉,使火归元。
醋酸具有收敛的作用,可增加药 物中生物碱的溶解度,吴茱萸加醋调制可以醋酸之收性,制约吴茱萸的辛散, 防药力耗散而提高疗效。
眩晕中医优势技术方案2本方案用于肝阳上亢、阴虚阳亢型高血压病眩晕症患者。
首先行耳尖放血疗法可泻肝胆实热、平肝降压;其次再应用吴茱萸加醋调制贴敷涌泉穴疗法则可以补阳助阴,引火下行,二者联合应用,则达到活血通络、平肝潜阳的目的。
眩晕的中医名词解释
眩晕的中医名词解释眩晕是一种常见的症状,许多人在生活中都会经历。
在中医学中,眩晕被称为“眩晕症”或“头晕症”。
眩晕指的是头部感觉不稳,伴随恶心、呕吐或失眠等不适症状。
眩晕可以由多种原因引起,包括内耳问题、颈椎病、神经系统疾病等。
中医学将眩晕分为两个主要类别:真性眩晕和假性眩晕。
真性眩晕是由于病理性原因引起的眩晕,如内耳炎、晕厥等。
而假性眩晕则是由于非病理性原因引起的眩晕,如情绪波动、失眠等。
中医学认为,眩晕是由于脏腑功能失调或气血运行不畅引起的。
根据中医学的理论,眩晕可以分为多个亚型,如头晕、目眩、耳鸣、视物模糊等。
每种亚型都有其特定的病机和治疗方法。
在中医的“四诊”中,可以通过望、闻、问、切四个方面来确定眩晕的病因。
望诊主要观察面色是否苍白,目光是否呆滞等。
闻诊则主要依靠医生的嗅觉来判断患者是否有口臭或气味异常等。
问诊则是医生会询问患者的症状、发作频率、疼痛程度等。
最后,切诊是医生通过按压患者的穴位来观察反应。
中医学中,眩晕的病因可以归类为不同的证型。
常见的证型有肝阳上亢、肾精亏损、湿热内蕴等。
肝阳上亢证型的症状主要是头晕目眩、耳鸣耳聋、脾气急躁、面红目赤等。
肾精亏损证型的症状则包括头晕、耳鸣、腰酸腿软、健忘等。
湿热内蕴证型则表现为头晕眩晕、口苦口干、大便黏滞等。
根据不同类型的证型,中医提出了相应的治疗方法。
对于肝阳上亢证型,可以使用平肝息风的方剂,如柴胡疏肝散等。
肾精亏损证型可以应用补肾养阳的方剂,如左归丸等。
对于湿热内蕴证型,可以采用清热利湿的方剂,如龙胆泻肝汤等。
在中医学的治疗方法中,除了内服中药外,还包括针灸、推拿、拔罐等。
针灸是一种通过刺激穴位来调节气血运行的疗法。
推拿则是通过按摩肌肉和经络来调节脏腑功能。
拔罐则是通过在特定穴位上使用负压来促进血液循环。
中医学在治疗眩晕中也注重饮食调理。
根据中医的理论,可以通过调整饮食来改善眩晕的症状。
一些有益的食物包括黄豆、黑豆、黑芝麻、核桃等滋补品。
独活煮鸡蛋治疗眩晕症的方法
独活煮鸡蛋治疗眩晕症的方法眩晕症是一种常见的症状,给患者带来了不适和困扰。
有些人在患有眩晕症时会选择用药治疗,但是药物治疗可能会带来一些副作用。
其实,我们可以通过一些简单的方法来缓解眩晕症状,比如煮鸡蛋。
煮鸡蛋是一种传统的中医疗法,被认为可以帮助缓解眩晕症。
煮鸡蛋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和营养物质,对于改善身体状况有一定的帮助。
下面我们来介绍一下煮鸡蛋治疗眩晕症的方法。
首先,准备好一些新鲜的鸡蛋。
新鲜的鸡蛋含有更多的营养成分,对于治疗眩晕症更为有效。
将鸡蛋放入锅中,加入适量的水,然后用大火煮沸。
待水煮沸后,改用小火煮10分钟左右,让鸡蛋完全煮熟。
煮鸡蛋的方法非常简单,但是在治疗眩晕症时,我们需要注意一些细节。
首先,煮鸡蛋的时间不宜过长,否则会导致蛋黄过熟,影响营养成分的吸收。
其次,煮鸡蛋时要保持锅盖盖严,避免营养物质的流失。
煮好的鸡蛋可以直接食用,也可以加入一些调料,比如盐、胡椒粉等,增加口感和味道。
每天食用1-2个煮鸡蛋,可以帮助缓解眩晕症状。
当然,煮鸡蛋治疗眩晕症并不是一劳永逸的方法,患者还需要结合其他治疗方法,比如按摩、针灸等,来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
除了食用煮鸡蛋外,我们还可以将煮鸡蛋剥壳后,放入一些盐和醋中浸泡一段时间,然后将鸡蛋切成片状,放入酱油中腌制一段时间,这样制作出来的鸡蛋片也可以帮助缓解眩晕症状。
总的来说,煮鸡蛋治疗眩晕症是一种简单而有效的方法。
通过食用煮鸡蛋,可以补充身体所需的营养物质,改善眩晕症状。
当然,煮鸡蛋治疗眩晕症并不是万能的,患者在食用煮鸡蛋的同时,还需要结合其他治疗方法,比如药物治疗、按摩、针灸等,来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
希望大家可以通过本文介绍的方法,有效缓解眩晕症状,恢复健康。
中医治疗眩晕症的方法
中医治疗眩晕症的方法
中医治疗眩晕症的方法主要是从病因入手,通过调理身体的阴阳平衡和气血运行来改善症状。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中医治疗方法:
1. 艾灸疗法:艾灸可以刺激穴位,调节气血循环,缓解眩晕症状。
通常在头部、颈部、足三里等穴位进行艾灸。
2. 针灸疗法:针灸可以通过刺激经络和穴位,调节气血运行,改善眩晕症状。
常用的穴位有风池、印堂、足三里等。
3. 中药治疗:根据不同的病因,中医会使用不同的中药方剂来调理身体。
常用的中药有白术、黄芪、当归、川芎等,可以改善气血不足、肝肾阴虚等症状。
4. 饮食调理:中医认为食物具有药性,通过调理饮食可以改善眩晕症状。
常见的饮食调理方法有少食辛辣刺激食物、多吃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如粥、汤等。
此外,中医还会根据具体情况综合运用其他方法,如推拿按摩、气功、理疗等,以达到调节身体功能,改善眩晕症状的目的。
值得注意的是,中医治疗眩晕症的方法必须根据个体情况进行针对性的调理,因此最好咨询专业中医医师的指导。
中医专长陈述眩晕范文
中医专长陈述眩晕范文头晕在生活中是很多见的一种身体上的症状,有的时候头部眩晕感会导致人们工作以及学习受到很大的影响。
甚至头晕比较严重的时候,可能都无法自己行走。
不过,在中医以及西医当中,对于头晕的定义是不同的,就拿近年来比较受重视的中医来说,头晕中医辨证是什么呢?眩晕是目眩与头晕的总称。
目眩即眼花或眼前发黑,视物模糊。
头晕即感觉自身或外界景物旋转,站立不稳。
二者常同时并见,故统称“眩晕”。
眩晕多属肝的病变,可由风、火、痰、虚等多种原因引起。
笔者根据多年临床经验,总结出治疗眩晕很有效的方法,现分述如下:1、养血熄风法肝藏血,血虚不能养肝则肝阳暴亢,虚风内动。
叶天士谓:“肝为风木之脏,全赖肾水以滋之,肝血以濡之”。
今血不养肝,感阳化风,眩晕作矣。
治取养血熄风,方选当归地黄饮加减。
刘xx.女,38岁。
患高血压病8年,眩晕2年,头晕时痛,手足颤动,身软乏力,口苦失眠心中烦躁,纳差咽干,舌红少苔,脉弦细。
血压26/16kPa。
辨证为血虚,肝阳上亢,治以养血熄风位法。
药用当归12g,熟地15g,生地15g,白芍20g,何首乌18g,女贞子20g,山药15 g,龙骨25g(先煎),石决明25g(先煎),怀牛膝15g,甘草6g。
水煎服药9剂,头昏止,心烦除,能食口和,手足颤动大减,血压降至17/11kPa。
后予成药杞菊地黄丸调理巩固。
2、滋水涵木法肾水不足,厥阴化风,上扰清窍致眩晕。
叶天士谓:“水亏不能涵木,厥阴化风鼓动,烦劳阳升,病期发矣”。
治当滋水涵木,使风阳潜藏,自无升动之意。
常选枸菊地黄汤加减。
张xx.女,64岁。
眩晕8年,近因家事不和引发。
诊见面色潮红,眩晕欲倒,头重足轻,腰膝酸软,心烦失眠,手足心热,舌红少苔,脉细数。
证为肾阴亏虚,水不涵木,木火内动,治当滋水涵木,柔肝熄风。
药用熟地30q,山药15q,茯苓15q,山茱萸12q菊花12g,玄参15 g,知母10g,白芍15g,怀牛膝15g,钩藤15g,甘草6g。
中医眩晕分型
中医眩晕分型
中医内科的眩晕症可以分为以下五种类型:
1、肝阳上亢:患者会出现眩晕、耳鸣、头目胀痛、口苦、失眠多梦、烦劳郁怒而加重,甚则仆倒、颜面潮红、急躁易怒、肢麻震颤、舌红苔黄等症状。
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天麻钩藤饮、镇肝熄风汤等药物治疗。
2、气血亏虚:患者会出现眩晕动则加剧、劳累即发、面色淡白、神疲乏力、倦怠懒言、发色不泽、心悸少寐、纳少腹胀、舌淡苔薄白,脉细弱等症状。
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归脾汤、八珍汤等药物治疗。
3、肾精不足:患者会出现眩晕日久不愈、精神萎靡、腰酸膝软、少寐多梦、健忘、两目干涩、视力减退,或遗精滑泄、耳鸣齿摇,或颧红咽干、五心烦热、舌红少苔、脉细数等症状。
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左归丸、六味地黄丸等药物进行治疗。
4、痰湿中阻:患者会出现眩晕、头重昏蒙,或伴视物旋转、胸闷恶心、呕吐痰涎、食少多寐、舌苔白腻等症状。
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半夏白术天麻汤、半夏厚朴汤等药物进行治疗。
5、瘀血阻窍:患者会出现眩晕时头痛如刺、兼见健忘、失眠、心悸、精神等症状。
眩晕症 中医辨证及治疗
眩晕症中医辨证及治疗
眩晕症中医辨证及治疗
简介
眩晕症是一种常见的病症,其主要特征是头晕、眼花、恶心等症状。
中医学认为,眩晕症可以通过辨证施治来达到治疗的目的。
本文将介绍眩晕症的中医辨证方法以及常用的中医治疗方案。
根据中医辨证的方法进行治疗
中医辨证是通过观察患者的症状、体征和舌象等信息,来确定病症的性质和原因,从而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
辨别眩晕症的类型
眩晕症可以分为内源性和外源性两种类型。
内源性眩晕症多与脏腑功能失调有关,而外源性眩晕症则与外界刺激、情绪等因素有关。
辨证施治
- 内源性眩晕症治疗:中医常采用调整脏腑功能的方案,例如调理肝脾胃经络,舒肝解郁,健脾和胃等。
同时,草药中的某些成分也能起到疏肝解郁的作用,进一步缓解眩晕症状。
- 外源性眩晕症治疗:中医常通过改变环境、舒缓压力、调节情绪等方法进行治疗。
同时,也可以使用一些具有镇定作用的中草药来缓解症状。
常用的中医治疗方案
根据辨证的结果,中医常采用以下治疗方案来治疗眩晕症:
- 穴位按摩:通过按摩特定的穴位,来调节气血流通,缓解眩晕症状。
- 中药煎剂:根据辨证结果,中医可以开出适合患者的中药煎剂,以调理脏腑功能,缓解眩晕症状。
- 针灸疗法:利用针刺和刺激穴位的方法,来调节人体气血运行,缓解眩晕症状。
结论
眩晕症是一种常见病症,中医辨证施治是治疗眩晕症的常用方法。
通过针对不同的眩晕症状,进行辨别和采取相应的治疗方案,
可以有效地缓解患者的不适症状。
然而,具体的治疗方案还需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而定,建议患者在就医前咨询经验丰富的中医师。
眩晕症的最好治疗方法
眩晕症的最好治疗方法眩晕症是一种常见的症状,指的是人体出现头晕、眼花、站立不稳等现象。
眩晕症状严重影响了人们的生活和工作,甚至会引起恐惧、抑郁等心理问题。
因此,寻找最好的眩晕症治疗方法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最好的眩晕症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物理治疗、心理治疗和中医治疗等。
一、药物治疗1. 全国药物治疗是目前眩晕症的主要方法之一。
常用的药物包括:镇静剂、抗组胺剂、去甲肾上腺素类药物等。
其中,镇静剂可以通过降低大脑的兴奋性来减轻眩晕症状;抗组胺剂可以抑制组织中的过敏反应,从而减轻眩晕症状;去甲肾上腺素类药物可以通过减少血管扩张来减轻眩晕症状。
值得注意的是,药物治疗应当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不应随意用药。
同时,不同的药物对于不同类型的眩晕症状也有不同的效果,应根据具体情况选择。
2. 美国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已经批准了一种新的眩晕症治疗药物“Betahistine”,该药可以调节内耳水平的压力,从而减轻眩晕症状。
该药物在欧洲等地也被广泛使用,被认为是一种安全、有效的眩晕症治疗药物。
二、物理治疗物理治疗是一种不依赖药物的眩晕症治疗方法。
常用的物理治疗方法包括:1. 物理疗法物理疗法可以通过温湿敷、电疗、按摩等方法刺激身体的血液循环,从而缓解眩晕症状。
其中,温湿敷可以促进头部肌肉的松弛,减轻头部的压力;电疗可以促进神经的传导,帮助病人恢复平衡;按摩可以缓解肌肉紧张和疼痛,促进身体的舒适感。
2. 物理疗法康复训练也是一种常见的物理治疗方法。
病人通过进行平衡训练、眼球运动训练、颈部肌肉锻炼等,可以提高身体的平衡能力和协调能力,从而减轻眩晕症状。
三、心理治疗心理治疗是针对眩晕症的神经系统特点而开展的疗法,可以改善持续眩晕症患者的生活质量。
1. 心理治疗认知行为治疗(CBT)是一种常见的心理治疗方法。
通过对持续眩晕症患者的思维和情绪进行调节和改变,帮助其更好地应对眩晕症状,从而改善生活质量。
其中,认知治疗可以帮助病人了解眩晕症的病因和机制,从而减轻恐惧或害怕情绪;行为治疗可以通过行为改变来减轻眩晕症状,例如增加身体锻炼、调节睡眠等。
中医药物治疗眩晕:传统疗法与现代研究进展
中医药物治疗眩晕:传统疗法与现代研究进展眩晕,又称头晕,是一种常见的临床症状,表现为周围环境旋转或自身旋转感,伴随恶心、呕吐等不适症状。
在中医理论中,眩晕常与人体的脏腑功能失调、气血不畅等问题相关。
以下将介绍中医药物治疗眩晕的传统疗法以及现代研究进展。
1.眩晕症在生活的某些瞬间,你是否曾感觉周围的世界开始旋转,仿佛一切失去了稳定?这种感觉被称为眩晕,它是一种常见的症状,可能伴随着恶心、呕吐、头痛等不适感。
眩晕虽然并非独立的疾病,却是众多疾病和情况的共同症状之一,它在我们的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眩晕,以其特有的旋转或不稳定感,常常使人感到身处一片混乱之中。
它可能由多种原因引起,其中最常见的原因之一是与内耳问题相关,如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
内耳是人体平衡的重要器官,当其中的感受器受到刺激或受损时,就会产生旋转、晃动或失衡的错觉。
此外,中枢神经系统的问题也可能导致眩晕。
脑部损伤、中风等情况可能影响大脑的平衡中枢,从而造成眩晕。
颈椎问题也是一个常见的眩晕原因,因为颈椎的问题可以影响血液供应和神经传导,从而导致眩晕症状。
药物副作用、血压异常、情绪压力等也可能导致眩晕。
药物中一些成分可能干扰平衡系统的正常功能,导致眩晕。
血压异常,如低血压,可能导致脑部供血不足,引发眩晕。
情绪压力和焦虑也可能对神经系统产生影响,进而引起眩晕。
对于那些频繁出现眩晕症状的人,尤其是伴随其他严重症状时,寻求医疗诊断和治疗至关重要。
医生通常会通过详细的病史采集、全面的身体检查以及必要的实验室或影像学检查来确定眩晕的具体原因。
这种个性化的诊断方法有助于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以便更好地缓解症状。
治疗方法因病因而异,但通常包括药物治疗、物理疗法和康复训练等。
药物可以用来减轻症状,物理疗法如针灸、推拿按摩可以通过调节神经和气血流动来缓解眩晕。
康复训练可以帮助恢复平衡和协调功能,从而减少眩晕的发作。
1.传统疗法针灸作为中医传统疗法的重要组成部分,自古以来就在治疗眩晕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天麻钩藤饮加减治眩晕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名老中医坐诊
●本期坐诊老中医 吴金莲
吴金莲 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内科主任医师,从事临床和教学工作40年。擅长治疗慢 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风湿性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高血压病、冠心病、脑动脉硬化、头 痛、中风后遗症、失眠、更年期(已改称围绝经期)综合征、慢性胃炎、胃十二指肠溃疡、慢性 肠炎、甲亢、月经失调、妇科炎症、皮肤病等,尤其是对相关疑难杂症的治疗,经验丰富。曾作 为国家医疗队专家组成员派驻俄罗斯从事医疗工作,深受俄方赞誉。
47 Copyright©博看网 . All Rights Reserved.
天麻钩藤饮加减治眩晕
眩晕症,顾名思义,眩就是 眼花,晕就是头晕,因为这两个 症状一般是同时出现,所以叫眩 晕症。本病的发生及治疗方法, 历代医家有很多论述,比如《素 问·至真要大论篇》有“诸风掉 眩,皆属于肝”,医家认为其元 凶在肝;《丹溪心法·头眩》则 认为主要在于痰,有“无痰则不 作眩”的说法。所以很多原因都 可以引起眩晕,但按现代医学来 说,高血压病是造成“眩晕”的 主要原因之一。
天麻钩藤饮出自《杂病诊治 新义》一书,由11味药组成。其 中,天麻味甘,微温,归于肝 经,功效息风镇痉,止头晕痛 为君药;钩藤味甘,微寒,入 肝、心包经,有清热平肝止痉的 作用;生石决明味咸,微寒,入 肝,功效清肝潜阳、明目;川牛 膝味酸,性平,入肝、肾经,生 用破血通经、消肿下胎、通利关 节、经血下行,熟用补肝肾、强 腰膝;桑寄生味苦,性平,入肝 肾经,有补肝肾、除风湿、强筋 骨、益血安胎等作用;杜仲味 甘、性温,入肝、肾经,能补肝 肾、壮筋骨;山栀味苦,性寒, 入心、肝、肺、胃经,能泻火除 烦、泄热利湿;黄芩味苦,性 寒,入心、肺、胆、小肠、大肠 经,有清热燥湿、止血安胎作 用;益母草味辛,微苦、性寒, 入心、肝经,功效行血祛淤、 消肿解毒;茯神味甘、性平,入 心、肺、脾、胃、肾经,功效宁 心安神;夜交藤味甘、性平,入 心、肝经,功效养心安神。
《眩晕》症治疗经验小结
《眩晕》症治疗经验小结内容提要:运用自拟“舒心消头汤”为主临症加减治疗《眩晕》证,疗效满意。
收集的36病例中痊愈17例,好转15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达%。
关键词:眩晕症,舒心汤,治验。
“眩”是眼花,“晕”是头晕,二者常同时并见;故统称“眩晕”。
是一种较为常见的反复发作的内科疾患。
祖国医学对于本病早有描述,如:《金匮要略·痰饮咳嗽病》有“心下有痰饮,胸胁支满,目眩”的记载。
它在现代医学中,包括内耳性眩晕、脑动脉硬化、高血压、贫血、神经衰弱,以及某些脑部疾患等。
笔者从事眩晕症的中医治疗已20余年,积累了一定经验,现将采用自拟舒心清头汤治疗经验小结,介绍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36例中,男性12例,女性24例,年龄20-69岁,以50岁左右居多。
本组病例根据病史,临床症状及CT检查为诊断依据,其中内耳内耳性眩晕7例,脑动脉硬化5例,高血压8例,贫血4例,神经衰弱9例,脑部疾患3例。
2、治疗方法:舒心清头汤:柴胡10g,党参15g,法夏15 g,陈皮15 g ,茯苓15 g,竹茹10 g,枳实10 g,紫丹参15 g,郁金冲15 g,甘草5 g。
加减:分五个证型进加减。
(1)肝阳上亢型:症见眩晕耳鸣,头痛且胀,每因烦劳或恼怒而头晕,头痛增剧,两颊潮红,急燥易怒,少寐多梦,口苦,舌红,苔薄黄,脉眩数。
舒心清头汤加钩藤15 g,石决明15 g,淮牛夕15 g,杜仲15 g,便秘加槐角30 g,便溏则加炒谷芽30 g。
(2)痰湿中阴型:症见眩晕,头重,胸脘痞闷,泛泛欲呕,少食多寐,舌白腻,脉濡滑。
舒心清头汤去柴胡、黄芩、党参,加香附15 g,黄连10 g,砂仁5 g,石菖蒲12 g。
眩晕较甚,呕吐频作者,如代赭石以镇逆;若见头目胀痛,心烦而悸,口苦,尿赤,舌苔黄腻,脉弦滑者为“痰浊化火”,舒心清头汤去黄芩加百部15 g,黄连10 g。
(3)肾虚型:症见眩晕,神疲健忘,腰膝酸软,遗精耳鸣(或带下腰酸),失眠多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 1 风 阳上扰 .
肝为 风木之 脏 ,内寄 相火 ,体 因而 用 阳,
其性刚 ,主动主升 。若 长期 精神 紧张 ,忧 思郁怒 ,皆可 使 肝气郁结 ,横逆潜越 ,肝 阳上亢而血 压升高 。多 见于 1 、2 级高血压患者 ,以收缩 压为主 。表 现为 眩晕耳 鸣 ,头痛 且 胀 ,遇劳 、怒加重 ,肢 体震 颤 ,失 眠多 梦 ,腰膝 酸 软 ,或
清窍 ,清窍失 养而发 本病 。多 见于 高血压伴 动脉 硬化 ,冠
医 疗 论 撼
Me i il Tr a me t o u d c a e t n F r m
中 国 民 族 民 间 医 药
C iee ju lo tnmeiiea d e np amay hn s oma feh o dcn n t oh r c h ・9 ・ 3
3 中 医证 候 分 型
4 1 精神饮食调养及禁忌 . ( )超重者 ( 重指数 B >2 k/T )应减 轻体 重 ; 1 体 MI 5 g I I ( )限制钠盐 :每 日氯化 钠摄入 <6 。患 高血 压病 尤 2 g
其是合并有心 、肾功能不全者则应减量 ,一般每 日3~ g 4; ( )适量饮酒 :以红酒为佳 ; 3 ( )适量运动 ,如快步行 走 、慢 跑 、骑 自行 车或游 泳 4 等 ,每 次 2 3 0~ 0分钟 ,每周不少 于 3次 ; ( )戒烟 ; 5
阳易亢 ,病情复发或加重 。
挟痰浊上逆阻蒙而 发本病 。本症多 见于肥 胖型 高血压病 患 者 。表现 为 头重 如 裹 ,视 物旋 转 ,胸 闷作 恶 ,呕 吐 痰 涎 , 苔 白腻 ,脉弦数 。 3 3 气 血亏虚 久病损伤气 血 ,血 虚不能养肝 ,则 肝阳无 . 以制 约 ,阳动化风 ,虚 风内动而 发本病 。本症 多见 于 2 、3
5 %葡 萄糖 注射 液 2 0 l 0 r +醒脑 静注 射液 1 5 m 一5 O l a 0—2 m 0l 静点 。 4 5 其他疗法 . 4 5 1 针灸治疗 .. 选穴 :百会 、曲池 、太 冲、太溪 、内关 、三 阴交 。 随证配穴 :头晕 甚者 配风 池 针刺 ,百会 、曲池 、太 冲用 泻法 ,太 溪用 补 法 ,每 日1次 ,每次 留针 3 m n 0次为一疗程 。 0 i,1
级高血压 患者。表 现 为头 晕 目眩 ,动 则加 剧 ,遇 劳 则 发 ,
( )舒 畅情 志 ,避免情绪强烈变化 。 7 4 2 辨证治疗方案 . ( )风阳上 扰 :治以平肝潜 阳,方 选天 麻钩 藤饮 。天 1 麻 、钩藤 、石 决 明 、杜 仲、牛 膝 、桑 寄 生 、栀 子 、黄 芩 、 益母草 、茯神 、夜交藤 。若 阴虚较 甚 ,舌 红少 苔 ,脉 弦 细 数者加生地 、麦 冬 ;若肝 火亢盛 ,舌红 苔黄 燥 ,脉 弦数 者 加菊花 、夏枯草 、丹皮 ;便秘 者加 大 黄 、芒 硝 ;阳动 化 风 者加珍珠母 、生龙牡 、羚羊角 。 ( )痰浊上蒙 :治以燥湿 去痰 ,健 脾 和 胃,方选 半 夏 2 白术天 麻汤 。半 夏 、白术 、天 麻 、茯苓 、陈皮 、生姜 、大
面色苍 白 ,神疲乏力 ,心悸少寐 ,舌淡苔薄 白,脉 细弱 。 34 肝 肾阴虚 年老体衰 ,肾阴不足 ,“ . 乙癸 同源 ” ,故 肾 阴亦 亏 ,厥 阳化风 ,上扰 清空 而发本病 。本 症多 见 于中老 年阴虚体 瘦患者 ,以 2级高血 压为 主。表 现为 眩晕久 发不 已 ,视力 减退 ,两 目干 涩 ,少 寐 健 忘 ,心 烦 口干 ,耳 鸣 , 神疲乏力 ,腰 膝酸软 ,舌红苔薄 ,脉弦细 。 3 5 瘀 血阻窍 . 久病 气虚无力推动血行 ,血 流滞缓 ,阻塞
颜面潮红 ,舌红苔黄 ,脉弦细数 。 32 痰浊上蒙 素为肥胖痰湿 之体 ,或喜食肥甘厚 味 ,多 . 静少动之人 ,兼 之肝气 郁滞 ,阴阳失 调 ,火动 风生 ,肝 风
( )食宜清淡 ,少食 肥甘 ,对饮 食 的基本要 求是 以清 6 淡素食 为主 ,少食肥 甘油 腻 ,饮食 合理 搭 配。此外 ,还需 了解三点 :① 宜 以豆类及 谷类 为主食 ,如 黄豆 、大 麦 、小
选穴 :主穴 :交感 、神 门、肝 、脾 、 胃、皮 质 下、 中 小动脉毛细血管 。
配穴 :耳背沟下 、耳尖 、前列腺交替使用 。
方法 :毫针刺 ,中等 刺激 强度 ,每 日 1次 ,每 次 留针 3 ri;用王不 留行籽贴压 :在选好 的穴位上 ,常规消毒 后 0 n a 贴牢 固,按压 3~ 5分钟 。每 3天更 换一次粘 贴物 ,每天上
2 2 西 医 诊 断 .
在不同时间测量 三次 血压 均高压 ≥10 H 4 mm g和 ( ) 或 低压  ̄9 mm g 0 H 。对偶测血压超 出正 常范 围者 ,宜定期重 复
测量以确诊。临床 上最重 要 的检 查步骤 是寻 找高血 压 的原 因 ,即排 除继 发性 高血压 。但 注意 :临床上对高血 压病人 , 除了应详 细的寻问病史 外 ,要详 细进行 中医四诊 和全面 的 体格检查 ,并 进行实 验室辅 助检查 ,其 目的是为 了进行 准 确的 中医辨证分型 ,排 除继发性 高血压 。
①反复发作的头晕 、头胀痛 ,遇劳累 、情绪激动发作。 ②常伴有 心悸 、眼花 、失眠 、乏力 、水肿等症。 ③不同时间测 量三次血压高压 ≥10 m g或 ( 4m H 和)低
压  ̄9 mm g > 0 H 。
液 。年老 肾阳虚 衰 ,或素 体 阳虚误用 吐下损 伤 阳气 ,脾 阳 虚则无 以运化 水湿 ,肾阳虚则 无 以气 化水 液 ,以致 水湿 内 停 而发本病 。本症多见于 3级高血压 患者或素体 阳虚患者 ,
次 ,口服 。全天麻 胶囊每 次 6 ,每 日2次 , 口服 。脑 立清 g 每次 1 0~1 ,每 日2— 5粒 3次 ,口服 。 ( ) 阴阳两虚 型 :选用 金 匮 肾气 丸 每次 8丸 ,每 日 3 2
次 , 口服 。
足部为三阴经 之起点 ,又是 三 阳经 的终 点 ,经 络穴 位 起着 沟通 表里 内外 ,调节 十二 经气 血阴 阳的作用 ,药物 能 通过 经络与穴位 途径 ,达 到治疗 的 目的。现代 药理研 究 表 明 ,浸洗 皮肤 的药液中的某些成 分可经皮肤 、汗腺 、毛囊 、 吸收 ,渗 透进 入体 内 ,而产 生药 效。其 过程有 二 :① 药 物 经皮肤表 面结 构角质层 和表 面进 入组织 外 间质 。② 药物分 子透过皮肤微循 环从 细胞外 液迅 速弥 散进入 血液循 环 。此 外 ,某些 中药 也具 有一定 的透 皮吸 收作用 。例如 , 日本对
本症多见 于更 年期 高血 压 患者 ,以血 压波 动较 大 为特 点 。
表现为头晕耳鸣 ,心烦少寐 ,惊悸 多梦 ,健忘 ,腰膝 酸软 ,
五心烦热 ,或潮 热盗 汗 ,口咽 干燥 ,舌 红少 苔或 无苔 ,脉 细数 。 37 阳虚水停 . 脾居 中焦 ,职司运化 ,肾居 下焦 ,蒸化水
( )肝 肾阴虚 :治 以滋 养肝 肾、养 阴添 精 ,方选 左 归 4
丸。熟地 、山萸 肉、山药 、枸 杞 子 、菟 丝 子、鹿 角胶 、牛 膝 、龟板。阴虚 内热 者加 知母 、黄柏 、丹 皮 ;心 肾不 交 者
加阿胶 、酸枣仁 。 ( )瘀 血阻窍 :治以去瘀 生 新 ,通 窍 活络 ,方选 通 窍 5 活血汤 。麝 香 、赤 芍 、川 芎 、桃 仁 、红 花 、老 葱 、生 姜 。 I
谢 玉 强
河南省商丘医学高等专科 学校 ,河南 【 摘 商丘 4 6 0 7 10
要 】 眩晕其病理变化不外虚实两端 。虚者为髓海不足 ,或气血 亏虚 ,清窍失养 ;实者为风 、火、痰 、瘀扰乱清空 。
【 关键词 】 眩晕 ;证候分型 ;中医治疗 【 中图分类号 】R 4. + 797 9 1 概 念 【 文献标识码】A 【 文章编号】10 8 1 (02 3— 02 0 07— 57 2 1)1 09 — 2
心病患者 。表现为 眩晕 头 痛 ,兼见 健 忘 ,失 眠,心悸 ,精 神不振 ,耳鸣耳 聋 ,面唇 紫暗 ,舌 有瘀 点或瘀 斑 ,脉弦 涩 或细涩 。
36 心 肾不交 年老 体 衰 ,肾精 亏虚 ,肾 阴不 能制 约 心 . 火 ,心火上炎 ,水火不济 ,升降失调 ,气 机紊乱而发 本病 。
眩是指眼花或眼前 发黑 ,晕是 指头晕 甚或感 觉 自身或 外界景物 旋转 。两者常 同时并见 ,故统称为 “ 眩晕 ” 。轻者 闭 目即止 ;重 者如 坐车船 ,旋 转不定 ,不能 站立 ,或 伴有 恶心 、呕吐 、汗出 ,甚 则 昏倒等症 状。相 当于西 医 的高血
压病。 2 诊断依据及诊断标准 2 1 中医诊断标 准 .
中 国 民 族 民 间 医 药
・
医 疗 论 坛
Me ii l T t n o u d ca ha me t F r m
92 ・
C ieeju lo tn m dc e ad e np am c hn s oma feho e in n t oh ray i h
眩晕 的 中 医治 疗
4 5 2 耳 针 法 ..
( )气 血亏虚 :治 以养 血熄 风 ,方 选归 脾汤 加减 。人 3 参 、黄芪 、自术 、 茯苓 、酸枣仁 、龙 眼肉 、木 香 、当归 、远
志 、生姜 、大枣 。气虚 自汗 者加 防 风 、浮 小麦 ;泄泻 便 溏 者加薏苡仁 、炒扁豆 ;心悸怔 仲者加柏 子仁 。
米 、玉米 、小麦 、高梁等 ,以 白莱 、芹菜 、西红柿 、豆芽、
菠菜 、萝 卜、海 带等 为 主要 蔬 菜 ;多 食 新 鲜水 果 如 柑 橘 、 山楂 、苹果 等。② 少食 或不食 动物 脂肪 ,而 以植 物油 如豆 油 、棉油 、糠 油等为 主 ;少食含 胆 固醇高 的食 物 如动 物 内 脏 、蛋黄 、螃蟹 、带 鱼 、鱼 子 等。③少 食 发物 如雄 鸡 、猪 头 肉、狗 肉、鹿茸等 ,因这一 类发物 均 易耗损 肝 阴 ,使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