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内科学课件 眩晕
合集下载
中医内科学__第2章第三节眩晕
4.饮食不节
嗜酒肥甘,损伤脾胃,水湿内停,积 聚成痰,上扰清窍
5.跌扑损伤
头脑外伤,瘀血停滞,阻滞经脉, 气血不能上荣头目
二、病因病机
(二)病机
1.基本病机:虚者为髓海不足或气血亏
虚,清窍失养;实者为风、火、痰、瘀扰乱 清窍
2.病位:主要在脑(清窍),与肝、脾、
肾关系密切。
3.病性:虚、实
诊断
眩晕
一、概述
(一)定义
眩是指眼花或眼前发黑;晕 是指头晕,甚或感觉自身或外界 景物旋转,二者常同时出现,统 称眩晕
轻者闭目可止,重者如坐车 船,旋转不定,站立困难,更重 者可见昏倒。
一、概述
(二)与现代医学的关系
西医学中的高血压、低血压、低 血糖、贫血梅尼埃综合征、椎-基底 动脉供血不足、神经衰弱等临床表 现以眩晕为主要症状者,可参照本 节辨证论。
及心脏情况
3. 辅助检查:
(2)、颈椎X线或颈椎CT、头颅多普勒了解椎-基 底动脉情况
(3)、电测听、脑干诱发电位,助于诊断是否为 梅尼埃综合征
(4)、血常规、血液检查,助于诊断是否为贫血
(二)病证鉴别
中风昏仆与眩晕之仆倒相似,且眩晕 可为中风病先兆,中风病以卒然昏仆, 不省人事,伴有口舌歪斜,半身不遂, 失语;或不经昏仆,仅以歪斜不遂为 特征,眩晕患者无半身不遂、昏扑不 省人事,口舌歪斜及舌强语謇等表现。
二、病因病机
(一)病因
1.情志不遂
(1)暴怒伤肝,肝阳上亢,阳升风动
(2)长期抑郁,气郁不畅,化火损伤 肝阴,肝阳上亢
(3)肝火灼津,炼液为痰,肝阳夹痰 上扰
2.年高肾亏 (1)肾精亏虚,髓海不足,无以充 盈脑 (2)体虚多病,损伤肾精肾气 (3)房劳过度,损伤肾精
中医内科学眩晕
中医内科学眩晕
15/27
(三)分证论治 1.肝阳上亢 症状:眩晕耳鸣,头痛且胀了遇募塔怒加重。腱麻震,颤。塞
壁多梦,急躁易怒,舌红苔黄,脉弦。 病机析要:肝阳上亢,扰动清窍则眩晕,头痛且胀;肝阳上亢
,心神不宁,故急躁易怒,失眠多梦;肝肾阴虚,筋脉失养, 故肢麻震颤。
中医内科学眩晕
16/27
中医内科学眩晕
23/27
5.肾精不足
症状:眩晕久发不已,视力减退,两目干涩,少寐 健忘,心烦Vl干,耳鸣,神疲乏力,腰酸膝软,遗精 。舌红苔薄,脉弦细。
病机析要:肾精不足,髓海空虚,脑失所养,故眩 晕,耳鸣,健忘;肾精不能养肝,肝阴不足,故视力 减退,两目干涩;肾精不足,故腰酸膝软,遗精;阴 虚内热,心神不安,故心烦口干,少寐。
汉代张仲景认为痰饮是眩晕发病原因之一,而且用泽泻汤及小半夏加茯苓 汤治疗。宋代以后,深入丰富了对眩晕认识。
严用和《重订严氏济生方·眩晕门》中指出:“所谓眩晕者,眼花屋转, 起则眩倒是也,由此观之,六淫外感,七情内伤,皆能造成”,首次提出 外感六淫和七情内伤致眩说。
元代朱丹溪强调“无痰不作眩”,《丹溪心法·头眩》记载:“头眩,痰 挟气虚并火,治痰为主,挟补气药及降火药。无痰不作眩,痰因火动,又 有湿痰者,有火痰者。”
中医内科学眩晕
4/27
另外,脑为元神之府与心藏神功效又亲密相关,故一 些神志异常病证须与心藏神功效失调相参,如痫病、 癫狂等。
脑系病证治疗当分虚实,虚者补之,如补肾生髓、 健脾养血、养肝潜阳等治法,实者泻之,如息风、化 痰、开窍、活血、化瘀、通络、清热等治法,临床上 可针对不一样病证,辨证施治。
学习关键点:
外感头痛与内伤头痛判别,头痛分经用药特点,分证论治;眩晕概念,无 痰不作眩,无虚;不作眩,分证论治;中风概念,诊疗,中经络与中脏腑判 别,中经络分证论治;痴呆概念,诊疗;关键点,与郁证判别,分证论治; 癫狂概念,分证论治;痫病概念,病机关键,与癫狂、中风、厥证判别,分 证论治。
中医内科学课件-眩晕
病例三
年轻女性,以阵发性眩晕为主 要症状。中药治疗取得了良好 的效果。
中医针灸治疗眩晕的原理
1
祛风定痛
针灸能调节气血循环,平衡阴阳,缓解眩晕症状。
2
理气开窍
通过刺激经络,针灸可以改善眩晕引起的疏通不畅问题。
3
调整脏腑功能
针灸可以调整五脏、六腑的功能,达到治疗眩晕的效果。
中药治疗眩晕的方剂和功效
四神汤
祛除风寒湿邪,舒筋活血,改善眩晕症状。
安宫牛黄丸
清热解毒,平肝定痛,缓解眩晕引起的头痛 症状。
保持平静心态。
预防和治疗。
晕。
眩晕的疾病防治常识注意事项
注意饮食
少食辛辣和刺激性食物,适 量摄入富含维生素的食物。
改善睡眠
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养成 良好的睡眠习惯。
避免久坐
长时间保持一个姿势容易引 发眩晕,起身活动有助于缓 解症状。
经典中医文献对眩晕的阐述
《黄帝内经》 《伤寒杂病论》 《金匮要略》
中医内科学课件-眩晕
眩晕是一种常见病症,中医内科学对其有深入的认识。本课件将介绍眩晕的 定义、症状,以及中医对眩晕的分类和治疗方法。
眩晕的病因和病机
1 内因外因共同作用
眩晕的发生常与内部病理变化和外部刺激有关。
2 气血失调
中医认为,气血不足或郁滞可导致眩晕症状的出现。
3 脏腑功能失调
五脏、六腑的不协调运作可能导致眩晕的发生。
眩晕常见病症之一,需从五脏、六腑的角度进 行分析。
将眩晕与其他热病、寒病进行比较,探讨其病 因和病机。
提出补益治法,强调调理脏腑功能对眩晕的重 要性。
眩晕的病例分析与诊断
病例一
中年女性,以头晕耳鸣、眼花 为主要症状。经过针灸治疗, 症状明显好转。
《中医内科学》眩晕 ppt课件
PPT课件
30
〔治法〕 燥湿祛痰,健脾和胃 〔方药〕 半夏白术天麻汤 半夏、白术、茯苓、陈皮、生姜 ——健脾化痰 天麻 ——平肝熄风
PPT课件
31
5、瘀血阻窍
〔症状〕 眩晕头痛,兼见健忘,失眠,心 悸,精神不振,耳鸣耳聋,面唇紫暗, 舌有瘀点或瘀斑,脉弦涩或细涩。
PPT课件
32
〔治法〕祛瘀生新,通窍活络 〔方药〕 通窍活血汤 赤芍、川芎、桃仁、红花-活血化瘀, 祛瘀通络 麝香、老葱——开窍通阳 黄酒——辛窜,以助血行 大枣——甘温益气,缓和药性,以防耗伤 气血
PPT课件 39
病案分析(1)
王某,男,50岁,2003年9月6日初诊。 有肺结核、轻度肺气肿、十二指肠球部溃 疡、胃下垂及慢性结肠炎等病史。仅一 月来,因用脑过度,头目昏眩,耳鸣, 恶心欲吐,只能闭目安睡,不能转侧起 坐,形体消瘦,进食甚少,肠鸣腹痛, 舌苔干黄,脉濡细,西医诊断为“椎基 底动脉供血不足”
PPT课件
42
第三步:可做哪些相关检查。 根据患者眩晕发作时伴耳鸣、恶心欲吐 之症,可做下述检查: 1、建议其赴五官科会诊检查已排除内耳 眩晕症。 2、可做颈椎摄片排除颈椎病引起的眩晕。 3、必要时做脑血管造影或颅脑CT、MRI 以排除颅内血管病变及颅内占位性病变。
PPT课件
43
PPT课件
49
方中:肉苁蓉、鹿茸末温肾助阳; 黄芪、白术、党参、茯苓健脾益气以实 后天; 熟地、枸杞、当归、石斛、牛奶等甘平 滋补,以“阴中求阳”,又可制前药之 燥。 全方补阳配阴,使阳得阴助生化无穷。 在温肾补火的原则下,佐以填精益髓等 血肉有情之品,资其生化之源,即所谓 “益火之源,以消阴翳”。
眩晕(中医) PPT
头晕仆倒
伴半身不遂 有不省人事 伴口眼喎斜 伴舌强语塞
相同 不同
病证鉴别
眩晕
厥证
头晕仆倒
无不省人事 有不省人事
伴四肢厥冷
短时间自醒
醒后无后遗症
临床检查
测血压、查心电图、超声心动、眼底、肾 功能,明确诊断高血压病和低血压。
查颈椎X线片,经颅多普勒诊断椎-基底动 脉供血不足、颈椎病、脑动脉硬化,必要 时作CT及核磁共振。
舌脉:舌暗有瘀斑,脉涩或细涩。 病机:瘀血阻络,气血不畅,脑失所养 治法:祛瘀生新,活血通窍。 代表方:通窍活血汤加减。
瘀血阻窍证
通窍活血汤
川芎、赤芍、桃仁、红花—活血化瘀,通窍止痛。 白芷、菖蒲、老葱—通窍理气,温经止痛。 当归—养血活血。 地龙、全蝎—善入经络,镇痉祛风。 药物加减:神疲乏力,少气自汗等,加黄芪、党
肝肾阴虚 → 阴精亏虚 → 脑海失养 阴虚阳亢 → 肝阳化风 气郁化火 → 风阳上扰 气虚清阳不展,血虚脑失所养
损伤脾胃 → 痰浊内生 → 上扰清窍
瘀血阻窍 → 脑络闭阻 → 脑失所养 气血不通
肝阳上亢
素体阳盛,恼怒过度,肝阳上亢,阳升风 动,发为眩晕。
长期忧郁恼怒,气郁化火,使肝阴暗耗, 肝阳上亢,阳升风动,上扰清空,发为眩 晕。
➢ 十二味共凑益气补血、健脾养心之功。
归脾汤
心脾同治,重在脾,脾旺气血生化有源, 名为归脾。
气血双补,重在补气,气为血之帅,气 旺血自生,心有所养。
益气养血药中用木香,理气醒脾,既复 中焦运化之权,又防大量补药滋腻碍胃, 使补药不滞,滋而不腻。
加减变化
兼气短乏力,便溏下坠,脉象无力,合用补中益气汤。 兼自汗时出,易于感冒,重用黄芪,加浮小麦益气固
《眩晕》精品课件
植物神经症状不明显
冷热水试验正常
脑干、小脑和颞、顶叶体征
椎基动脉供血不足,椎基动脉TIA, 颈椎病-椎动脉型, 颈性眩晕如何鉴别?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改善血循环类(1)
周围性
突然发作,性质剧烈,持续 眩晕 时间短,头部或体位改变眩
晕加剧。
发作与眩晕相平行,方向多 眼震 水平或水平加旋转,决无垂
直向。
植物 神经
严重的恶心、呕吐、出汗
前庭 功能
冷热水试验无反应或反应弱
伴随 症状
听力障碍
中枢性
性质较周围性轻,持续时 间长,头部或体位改变眩 晕加剧不明显。 持续时间长,方向为水平、 垂直和旋转。垂直性眼震 为前庭神经核损害。
冷热水试验正常
脑干、小脑和颞、顶叶体征
椎基动脉供血不足,椎基动脉TIA, 颈椎病-椎动脉型, 颈性眩晕如何鉴别?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改善血循环类(1)
周围性
突然发作,性质剧烈,持续 眩晕 时间短,头部或体位改变眩
晕加剧。
发作与眩晕相平行,方向多 眼震 水平或水平加旋转,决无垂
直向。
植物 神经
严重的恶心、呕吐、出汗
前庭 功能
冷热水试验无反应或反应弱
伴随 症状
听力障碍
中枢性
性质较周围性轻,持续时 间长,头部或体位改变眩 晕加剧不明显。 持续时间长,方向为水平、 垂直和旋转。垂直性眼震 为前庭神经核损害。
中医内科学眩晕
【预防调护】
眩晕多与饮食不节、劳倦过度、情志失调等因素有关,故保 持心情舒畅,饮食有节,注意劳逸结合,避免过度劳累,有助 于预防本病。 患者应注意劳逸结合,保证充足睡眠,保持心情愉快。饮食 以清淡易消化为宜,忌烟酒、油腻、辛辣之品。眩晕发作时应 卧床休息,重症病人要密切注意血压、呼吸、神志、脉搏等情 况,以便及时处理。
2.痰浊上蒙 症状:眩晕,头重昏蒙,视物旋转。胸闷恶心,呕吐
痰涎,食少多寐,苔白腻,脉弦滑。
病机析要:痰浊中阻,上蒙清窍,浊阴不降,清阳 不升,则眩晕,头重如蒙;痰浊中阻,气机不利,故 胸闷恶心;呕吐痰涎为痰浊内盛之象;食少多寐为脾 气虚弱表现。
治法:燥湿祛痰,健脾和胃。
方药:半夏白术天麻汤 常用半夏、陈皮燥湿化痰;茯苓、白术健脾除湿;天麻养肝 息风;甘草、生姜、大枣健脾和胃。 头晕头胀,多寐,苔腻,加藿香、佩兰、石菖蒲醒脾化湿开 窍;呕吐频繁加赭石、竹茹和胃降逆止呕;脘闷、纳呆、腹胀 ,加厚朴、白蔻仁、砂仁理气化湿健脾;耳鸣加葱白、郁金、 石菖蒲通阳开窍;痰浊郁而化热,眩晕,头目胀痛,心烦Kl苦 ,苔黄腻,脉弦滑,可用黄连温胆汤清化痰热;若素体阳虚, 痰从寒化,痰饮内停,上犯清窍者,可用苓桂术甘汤合泽泻汤 温化痰饮。
3.瘀血阻窍 症状:眩晕头痛,兼见健忘,失眠,心悸,精神不振
,耳鸣耳聋,面唇紫黯。舌瘀点或瘀斑,脉弦涩或细 涩。
病机析要:淤血阻络,气血不畅,脑失所养,故见眩
晕,健忘,耳鸣耳聋;脑络不通,故头痛;心血瘀阻 ,心神失养,故心悸失眠。
治法:活血化瘀,通窍活络。
方药:通窍活血汤
5.肾精不足
症状:眩晕久发不已,视力减退,两目干涩,少寐 健忘,心烦Vl干,耳鸣,神疲乏力,腰酸膝软,遗精 。舌红苔薄,脉弦细。 病机析要:肾精不足,髓海空虚,脑失所养,故眩 晕,耳鸣,健忘;肾精不能养肝,肝阴不足,故视力 减退,两目干涩;肾精不足,故腰酸膝软,遗精;阴 虚内热,心神不安,故心烦口干,少寐。
中医内科学眩晕
【病因病机】
眩晕的病因主要有情志、饮食、体虚年高、跌仆外 伤等方面。其病性有虚实两端,属虚者居多,如阴虚易肝 风内动,血虚则脑失所养,精亏则髓海不足,均可导致眩晕 。属实者多由于痰浊壅遏,或化火上蒙,而形成眩晕。
一、病因
1.情志不遂
忧郁恼怒太过,肝失条达,肝气郁结,气郁化火,肝阴耗伤, 风阳易动,上扰头目,发为昡晕。
4.饮食不节
嗜酒无度,过食肥甘,损伤脾胃,以致健运失司,水湿内停, 积聚生痰,痰阻中焦,清阳不升,头窍失养,故发为眩晕。
5.跌仆损伤,瘀血内阻
跌仆坠损,头脑外伤,瘀血停留,阻滞经脉,而致气血不能 上荣于头目,故眩晕时作。
二、病机
眩晕之病因虽有上述多种,但其基本病理变化,不外虚 实两端。虚者为髓海不足,或气血亏虚,清窍失养;实者 为风、火、痰、瘀扰乱清空。本病的病位主要在头窍, 其病变脏腑与肝、脾、肾三脏有关。
代表方:通窍活血汤加减。本方活血化瘀,通窍止痛,用于治疗 跌仆外伤,瘀阻头窍而导致的眩晕、头痛诸症。
常用药:川芎、赤芍、桃仁、红花活血化瘀,通窍止痛;白芷、 菖蒲、老葱通窍,温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止痛;当归养血活血;地龙、全蝎善入经络, 镇痉祛风。
方歌:通窍全凭好麝香,桃仁大枣老葱姜, 川芎黄酒赤芍药,表里通经第一方。
眩晕的病性以虛者居多,气虚血亏、髓海空虚、肝肾 不足所导致的眩晕多属虚证;因痰浊中阻、瘀血阻络、肝 阳上亢所导致的眩晕属实证或本虚标实证。风、火、痰 、瘀是眩晕的常见病理因素。
【诊断依据】
1.头晕目眩,视物旋转,轻者闭目即止,重者如坐车船,甚 则仆倒
2.严重者可伴有头痛、项强、恶心呕吐、眼球震颤、耳 鸣耳聋、汗出、面色苍白等表现 。
酸枣木香龙眼肉,兼加姜枣益心脾。
中医内科学课件_眩晕
脾胃虚弱, 眩晕, 兼有纳呆、乏力、面色晄白等症 气血不足 状。
脾失健运, 眩晕, 兼见纳呆呕恶、头痛、苔腻诸症 痰湿中阻 。
肾精不足 眩晕,多兼有腰酸腿软、耳鸣如蝉等症。
2. 辨标本虚实
虚证 实证
病程较长, 反复发作, 遇劳即 精血不足 发, 伴两目干涩, 腰膝酸软, 或面色晄白, 神疲乏力,脉细 气血亏虚 或弱者,。
Ø 病性:以虚者居多, 气虚血亏、髓海空虚、肝肾
不足所导致的眩晕多属虚证;因痰浊中阻、瘀血阻
络、肝阳上亢所导致的眩晕属实证。
Ø转化:
气血亏虚
阴亏于下
脾胃虚弱 痰湿中阻
痰火上蒙
火盛伤阴
水不涵木 肝阳上亢
风阳
肾精不足
阴损及阳
阴阳两虚
精不化气
肾阳不足
久病入络
瘀血
中风晕厥
【诊查要点】
一、诊断依据
1. 头晕目眩, 视物旋转, 轻者闭目即止, 重者如坐车船 , 甚则仆倒。
《素问·六元正纪大论》云:“木郁之发 ……甚则耳鸣 眩转”。
5、外邪致病
《灵枢·大惑论》中说:“故邪中于项, 因逢其身之虚 ,…… 人于脑则脑转, 脑转则引目系急, 目系急则目眩 以转矣”。
6、现代认识:血瘀致眩,如跌仆损伤。
(三)治疗原则 《医学正传·眩运》言:“ 大抵人肥白而作眩者, 治宜清痰降火为先, 而兼补气之药;人黑瘦而作眩 者, 治宜滋阴降火为要, 而带抑肝之剂。” 指出眩 晕的发病有痰湿及真水亏虚之分, 治疗眩晕亦当分 别针对不同体质及证候, 辨证治之。 (四)为中风之先兆 《医学正传·眩 运》还记载了“ 眩运 , 中风之 渐也”, 认识到眩晕与中风之间有一定的内在联系 。
4. 若兼见形寒肢冷, 腹中隐痛, 脉沉者, 可酌加桂枝、 干姜以温中助阳;
脾失健运, 眩晕, 兼见纳呆呕恶、头痛、苔腻诸症 痰湿中阻 。
肾精不足 眩晕,多兼有腰酸腿软、耳鸣如蝉等症。
2. 辨标本虚实
虚证 实证
病程较长, 反复发作, 遇劳即 精血不足 发, 伴两目干涩, 腰膝酸软, 或面色晄白, 神疲乏力,脉细 气血亏虚 或弱者,。
Ø 病性:以虚者居多, 气虚血亏、髓海空虚、肝肾
不足所导致的眩晕多属虚证;因痰浊中阻、瘀血阻
络、肝阳上亢所导致的眩晕属实证。
Ø转化:
气血亏虚
阴亏于下
脾胃虚弱 痰湿中阻
痰火上蒙
火盛伤阴
水不涵木 肝阳上亢
风阳
肾精不足
阴损及阳
阴阳两虚
精不化气
肾阳不足
久病入络
瘀血
中风晕厥
【诊查要点】
一、诊断依据
1. 头晕目眩, 视物旋转, 轻者闭目即止, 重者如坐车船 , 甚则仆倒。
《素问·六元正纪大论》云:“木郁之发 ……甚则耳鸣 眩转”。
5、外邪致病
《灵枢·大惑论》中说:“故邪中于项, 因逢其身之虚 ,…… 人于脑则脑转, 脑转则引目系急, 目系急则目眩 以转矣”。
6、现代认识:血瘀致眩,如跌仆损伤。
(三)治疗原则 《医学正传·眩运》言:“ 大抵人肥白而作眩者, 治宜清痰降火为先, 而兼补气之药;人黑瘦而作眩 者, 治宜滋阴降火为要, 而带抑肝之剂。” 指出眩 晕的发病有痰湿及真水亏虚之分, 治疗眩晕亦当分 别针对不同体质及证候, 辨证治之。 (四)为中风之先兆 《医学正传·眩 运》还记载了“ 眩运 , 中风之 渐也”, 认识到眩晕与中风之间有一定的内在联系 。
4. 若兼见形寒肢冷, 腹中隐痛, 脉沉者, 可酌加桂枝、 干姜以温中助阳;
中医内科学--眩晕
病机析要:肝阳上亢,扰动清窍那么眩晕,头痛且胀;肝阳上亢, 心神不宁,故急躁易怒,失眠多梦;肝肾阴虚,筋脉失养,故肢麻 震颤。
第十六页,共27页。
治法:平肝潜阳,滋养肝肾。
方药:天麻钩藤饮。
常用天麻、钩藤、石决明平肝息风;黄芩、栀子清肝泻火;益母草 活血利水;牛膝引血下行;杜仲、桑寄生补益肝肾;茯神、夜交藤养 血安神定志。
第二十三页,共27页。
5.肾精缺乏
病症:眩晕久发不已,视力减退,两目干涩,少寐健忘,心 烦Vl干,耳鸣,神疲惫力,腰酸膝软,遗精。舌红苔薄,脉弦 细。
病机析要:肾精缺乏,髓海空虚,脑失所养,故眩晕, 耳鸣,健忘;肾精不能养肝,肝阴缺乏,故视力减退,两 目干涩;肾精缺乏,故腰酸膝软,遗精;阴虚内热,心神 不安,故心烦口干,少寐。
头晕头胀,多寐,苔腻,加藿香、佩兰、石菖蒲醒脾化湿开窍;呕 吐频繁加赭石、竹茹和胃降逆止呕;脘闷、纳呆、腹胀,加厚朴、白 蔻仁、砂仁理气化湿健脾;耳鸣加葱白、郁金、石菖蒲通阳开窍;痰 浊郁而化热,眩晕,头目胀痛,心烦Kl苦,苔黄腻,脉弦滑,可用黄 连温胆汤清化痰热;假设素体阳虚,痰从寒化,痰饮内停,上犯清窍 者,可用苓桂术甘汤合泽泻汤温化痰饮。
汉代张仲景认为痰饮是眩晕发病的原因之一,并且用泽泻汤及小半夏加茯苓汤治疗。宋 代以后,进一步丰富了对眩晕的认识。
严用和?重订严氏济生方·眩晕门?中指出:“所谓眩晕者,眼花屋转,起那么眩倒 是也,由此观之,六淫外感,七情内伤,皆能导致〞,首次提出外感六淫和七情内 伤致眩说。
元代朱丹溪强调“无痰不作眩〞,?丹溪心法·头眩?记载:“头眩,痰挟气 虚并火,治痰为主,挟补气药及降火药。无痰不作眩,痰因火动,又有湿 痰者,有火痰者。〞
第二十四页,共27页。
治法:补肾填精。 方药:左归丸。
第十六页,共27页。
治法:平肝潜阳,滋养肝肾。
方药:天麻钩藤饮。
常用天麻、钩藤、石决明平肝息风;黄芩、栀子清肝泻火;益母草 活血利水;牛膝引血下行;杜仲、桑寄生补益肝肾;茯神、夜交藤养 血安神定志。
第二十三页,共27页。
5.肾精缺乏
病症:眩晕久发不已,视力减退,两目干涩,少寐健忘,心 烦Vl干,耳鸣,神疲惫力,腰酸膝软,遗精。舌红苔薄,脉弦 细。
病机析要:肾精缺乏,髓海空虚,脑失所养,故眩晕, 耳鸣,健忘;肾精不能养肝,肝阴缺乏,故视力减退,两 目干涩;肾精缺乏,故腰酸膝软,遗精;阴虚内热,心神 不安,故心烦口干,少寐。
头晕头胀,多寐,苔腻,加藿香、佩兰、石菖蒲醒脾化湿开窍;呕 吐频繁加赭石、竹茹和胃降逆止呕;脘闷、纳呆、腹胀,加厚朴、白 蔻仁、砂仁理气化湿健脾;耳鸣加葱白、郁金、石菖蒲通阳开窍;痰 浊郁而化热,眩晕,头目胀痛,心烦Kl苦,苔黄腻,脉弦滑,可用黄 连温胆汤清化痰热;假设素体阳虚,痰从寒化,痰饮内停,上犯清窍 者,可用苓桂术甘汤合泽泻汤温化痰饮。
汉代张仲景认为痰饮是眩晕发病的原因之一,并且用泽泻汤及小半夏加茯苓汤治疗。宋 代以后,进一步丰富了对眩晕的认识。
严用和?重订严氏济生方·眩晕门?中指出:“所谓眩晕者,眼花屋转,起那么眩倒 是也,由此观之,六淫外感,七情内伤,皆能导致〞,首次提出外感六淫和七情内 伤致眩说。
元代朱丹溪强调“无痰不作眩〞,?丹溪心法·头眩?记载:“头眩,痰挟气 虚并火,治痰为主,挟补气药及降火药。无痰不作眩,痰因火动,又有湿 痰者,有火痰者。〞
第二十四页,共27页。
治法:补肾填精。 方药:左归丸。
中医内科学——眩晕经典.ppt
最新.课件
17
二、病证鉴别 1. 眩晕与中凤
病证 相同症状
不同症状
眩晕
中风昏仆与眩晕之甚 无半身不遂及不省人事、口
者相似, 眩晕之甚者 舌歪斜诸症。
可以仆到。也有部分
中风病人, 以眩晕、
中风
头痛为其先兆表现, 卒然昏仆, 不省人事, 口舌歪
故临证当注意中风与 斜, 半身不遂, 失语, 或不经昏
眩晕的区别与联系。 仆, 仅以外僻不遂为特征。
肝胆病证 眩晕
☆概述
目录:
☆病因病机
☆诊察要点
☆辨证论治
☆预防调护
☆结语
☆临证备要
最新.课件
2
【概述】
一概念:
眩是指眼花或眼前发黑, 晕是指头晕甚或 感觉自身或外界景物旋转。二者常同时并见, 故统称为“眩晕”。
轻者闭目即止; 重者如坐车船, 旋转不 定, 不能站立, 或伴有恶心、呕吐、汗出, 甚 则昏倒等症状。
脾胃虚弱, 眩晕, 兼有纳呆、乏力、面色晄白等症 气血不足 状。
脾失健运, 眩晕, 兼见纳呆呕恶、头痛、苔腻诸症。 痰湿中阻
肾精不足 眩晕,多兼有腰酸腿软、耳鸣如蝉等症。
最新.课件
21
2. 辨标本虚实
虚证 实证
阴精亏虚
髓海空虚
脾胃虚弱
气虚清阳不升 气血乏源
血虚清窍失养
损伤脾胃
痰湿内生 痰阻中焦
清阳不升
瘀血停留 阻滞经脉 气血不能上荣
清 窍 扰 被
眩晕
清 窍 失 养
最新.课件
14
2、病机小结
➢ 病因:情志不遂、年高肾亏、病后体虚、饮食不节、 跌仆损伤
➢ 基本病理, 虚实两端。虚者为髓海不足, 或气血亏虚, 清窍失养; 实者为风、火、痰、瘀扰乱清空。
中医内科学 头痛、眩晕ppt课件
治法:祛风胜湿。 方药:羌活胜湿汤。
.
10
【辨证论治】肝阳头痛
内伤头痛
1、肝阳头痛
(1)辨证依据: ①主症:头胀痛,或抽掣而痛,头痛多为两侧; ②兼次症:头晕目眩,心烦易怒,面红目赤,口苦胁
痛,失眠多梦; ③舌象:舌质红,苔薄黄,或少苔; ④脉象:脉弦或弦细数。
治法:平肝潜阳。
方药:天麻钩藤饮。
.
治法:燥湿化痰,降逆止痛。 方药:半夏白术天麻汤。
.
13
【辨证论治】肾虚头痛
4、肾虚头痛
(1)辨证依据: ①主症:头痛而空; ②兼次症:腰膝酸软,眩晕耳鸣,健忘,遗精带下,神 疲乏力;偏肾阳虚则见畏寒肢冷;偏肾阴虚则见面色潮 红,五心烦热,盗汗; ③舌象:舌淡胖,或舌红,苔薄白,或少苔、剥苔; ④脉象:脉沉细无力或细数。
11
【辨证论治】血虚头痛
2、血虚头痛
(1)辨证依据: ①主症:头痛隐隐,缠绵不休; ②兼次症:面色少华,头晕,心悸怔忡,失眠多梦; ③舌象:舌质淡,苔薄白; ④脉象:脉细或细弱。
治法:滋阴养血。 方药:加味四物汤。
.
12
【辨证论治】痰浊头痛
3、痰浊头痛
(1)辨证依据: ①主症:头痛昏蒙重坠; ②兼次症:胸脘痞闷,纳呆呕恶,眩晕,倦怠无力; ③舌象:舌淡红,苔白腻; ④脉象:脉滑或弦滑。
1.以头痛为主症,或全头痛,或局部疼痛,头痛性质可为剧痛、隐痛、 胀痛、搏动痛等。 2.外感头痛者当兼有外感证候,且起病较急,病程较短暂,内伤头痛 者则兼有内伤证候,且起病缓慢,呈反复发作。 3.血常规、脑脊液检查,测血压及经颅多普勒、脑电图、头颅CT或 MRI等检查有助于诊断。
.
6
【诊断】
(二)鉴别诊断
.
10
【辨证论治】肝阳头痛
内伤头痛
1、肝阳头痛
(1)辨证依据: ①主症:头胀痛,或抽掣而痛,头痛多为两侧; ②兼次症:头晕目眩,心烦易怒,面红目赤,口苦胁
痛,失眠多梦; ③舌象:舌质红,苔薄黄,或少苔; ④脉象:脉弦或弦细数。
治法:平肝潜阳。
方药:天麻钩藤饮。
.
治法:燥湿化痰,降逆止痛。 方药:半夏白术天麻汤。
.
13
【辨证论治】肾虚头痛
4、肾虚头痛
(1)辨证依据: ①主症:头痛而空; ②兼次症:腰膝酸软,眩晕耳鸣,健忘,遗精带下,神 疲乏力;偏肾阳虚则见畏寒肢冷;偏肾阴虚则见面色潮 红,五心烦热,盗汗; ③舌象:舌淡胖,或舌红,苔薄白,或少苔、剥苔; ④脉象:脉沉细无力或细数。
11
【辨证论治】血虚头痛
2、血虚头痛
(1)辨证依据: ①主症:头痛隐隐,缠绵不休; ②兼次症:面色少华,头晕,心悸怔忡,失眠多梦; ③舌象:舌质淡,苔薄白; ④脉象:脉细或细弱。
治法:滋阴养血。 方药:加味四物汤。
.
12
【辨证论治】痰浊头痛
3、痰浊头痛
(1)辨证依据: ①主症:头痛昏蒙重坠; ②兼次症:胸脘痞闷,纳呆呕恶,眩晕,倦怠无力; ③舌象:舌淡红,苔白腻; ④脉象:脉滑或弦滑。
1.以头痛为主症,或全头痛,或局部疼痛,头痛性质可为剧痛、隐痛、 胀痛、搏动痛等。 2.外感头痛者当兼有外感证候,且起病较急,病程较短暂,内伤头痛 者则兼有内伤证候,且起病缓慢,呈反复发作。 3.血常规、脑脊液检查,测血压及经颅多普勒、脑电图、头颅CT或 MRI等检查有助于诊断。
.
6
【诊断】
(二)鉴别诊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1
中医内科——眩晕
12
【病因病机】 一病因 1.情志不遂:忧郁恼怒太过 2.年高肾亏:年高、多病、体虚、房 劳过度 3.病后体虚:久病体虚、忧思劳倦、 失血 4.饮食不节:嗜酒无度、过食肥甘、 5.跌仆损伤,瘀血内阻:跌仆坠损、 头脑外伤
中医内科——眩晕 13
二.病机
情志不遂: 肝气郁结
肝阴耗伤 气郁化火 风阳易动 清 窍 扰 被
加减: 1.若中气不足, 清阳不升, 兼见气短乏力, 纳少神疲, 便 清下坠, 脉象无力者, 可合用补中益气汤; 2.若自汗时出, 易于感冒, 当重用黄芪, 加防风、浮小麦 益气固表敛汗; 3.若脾虚湿盛 , 腹泻或便溏, 腹胀纳呆, 舌淡舌胖, 边有 齿痕, 可酌加薏苡仁、炒扁豆、泽泻等, 当归宜炒用; 4. 若兼见形寒肢冷, 腹中隐痛, 脉沉者, 可酌加桂枝、 干姜以温中助阳; 5.若血虚较甚, 面色晄白, 唇舌色淡者, 可加阿胶、紫河 车粉( 冲服 ); 6.兼见心悸怔忡, 少寐健忘者, 可加柏子仁、合欢皮、夜 交藤养心安神。 中医内科——眩晕 27
4. 痰湿中阻证
主证:眩晕, 头重昏蒙, 或伴视物旋转, 兼证:胸闷恶心, 呕吐痰诞, 食少多寐, 舌脉: 舌苔白腻, 脉濡滑。 证机概要: 痰浊中阻, 上蒙清窍, 清阳不升。 治法: 化痰袪湿 , 健脾和胃。 代表方: 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本方燥湿化痰, 平肝 熄风, 用于治疗脾虚湿盛, 风痰上扰之眩晕。 常用药: 半夏、陈皮健脾燥湿化痰; 白术、苡仁、 茯苓健脾化湿; 天麻化痰熄风 , 止头眩。
斑; 肝阳风火,眩晕、面赤、 烦躁、口苦、肢麻震颤、 甚则昏仆,脉弦有力。
中医内科——眩晕Biblioteka 22二、治疗原则眩晕的治疗原则是:补虚泻实, 调整阴阳。 虚者:滋养肝肾, 补益气血, 填精生髓。 实证:平肝潜阳 , 清肝泻火 , 化痰行瘀。
中医内科——眩晕
23
三、证治分类 1、 肝阳上亢证
主证:眩晕, 耳鸣, 头目胀痛, 兼证:口苦, 失眠多梦, 遇烦劳郁怒而加重, 甚则 仆倒, 颜面潮红,急躁易怒, 肢麻震颤, 舌脉: 舌红苔黄, 脉弦或数。 证机概要: 肝阳风火, 上扰清窍。 治法: 平肝潜阳, 清火熄风。 代表方: 天麻钩藤饮加减。本方功用平肝潜阳, 清火熄风, 可用于肝阳偏亢, 风阳上扰而导致的 眩晕。
3、 痰饮有关 汉代张仲景认为, 痰饮是眩晕的重要致病 因素之一, 《金匮要略· 痰饮咳嗽病脉证并 治 》说 :“心下有支饮, 其人苦冒眩, 泽泻 汤主之”。 而《丹溪心法· 头眩》中则强调“无痰则 不作眩”, 提出了痰水致眩学说。
中医内科——眩晕
5
3、从风火立论
《素问玄机原病式· 五运主病》中言:“ 所谓风气甚, 而头目眩运者, 由风木旺, 必是金衰不能制木, 而木复 生火, 风火皆属阳, 多为兼化, 阳主乎动, 两动相搏, 则 为之旋转。” 主张眩晕的病机应从风火立论。
18
2、眩晕与晕厥
病证 症状
表现, 但眩晕病人无昏迷、不省人 事的表现。
眩晕 眩晕严重者也有欲仆或晕旋仆倒的
晕厥 厥证以突然昏仆, 不省人事, 四肢
厥冷为特征, 发作后可在短时间内 苏醒。严重者可一厥不复而死亡。
中医内科——眩晕
19
三、相关检查
• 测血压、查心电图、超声心动、检查眼底、肾 功能等, 有助于明确诊断高血压病及高血压危 象和低血压。 • 查颈椎 X 线片, 经颅多普勒检查有助于诊断椎 -基底动脉供血不足、颈椎病、脑动脉硬化, 必 要时作CT 及MRI以进一步明确诊断。 • 检查电测听、脑干诱发电位等, 有助于诊断梅 尼埃综合征。检查血常规及血液系统检验有助 于诊断贫血。
16
【诊查要点】
一、诊断依据
1. 头晕目眩, 视物旋转, 轻者闭目即止, 重者如坐车船 , 甚则仆倒。 2. 严重者可伴有头痛、项强、恶心呕 吐、眼球震颤、耳鸣耳聋、汗出、 面色苍白等表现晕厥的可能。 3.多有情志不遂、年高体虚、跌仆损 伤等病史。
中医内科——眩晕
17
二、病证鉴别 1. 眩晕与中凤 病证 相同症状
2. 气血亏虚证
主证:眩晕动则加剧, 劳累即发, 兼证: 面色晄白, 神疲乏力, 倦怠懒言, 唇甲不 华, 发色不 泽, 心悸少寐, 纳少腹胀, 舌脉: 舌淡苔薄白, 脉细弱。 证机概要: 气血亏虚, 清阳不展, 脑失所养。 治法: 补益气血, 调养心脾。 代表方: 归脾汤加减。本方功用补益气血, 健脾养心 , 主治因心脾两虚, 气血不足而导致的眩晕等。 常用药: 党参、白术、黄芪益气健脾; 当归、熟地、龙 眼肉、大枣补血生血养心; 茯苓、炒扁豆补中健脾; 远志、枣仁养血安神。 中医内科——眩晕 26
中医内科——眩晕
30
加减:
若眩晕较甚, 呕吐频作, 视物旋转, 可酌加代赭石、 竹茹、生姜、旋覆花以镇逆止呕; 若脘闷纳呆, 加砂仁、白寇仁等芳香和胃; 若兼见耳鸣重听, 可酌加郁金、菖蒲、葱白以通阳 开窍; 若痰郁化火, 头痛头胀, 心烦口苦, 渴不欲饮, 舌红苔黄腻, 脉弦滑者 , 宜用黄连温胆汤清化痰 热。
肝乃风木之脏, 其性主动主升, 若肝肾阴亏, 水不涵术, 阴 不维阳, 阳亢于上, 或气火暴升, 上扰头目, 则发为眩晕。 脾为后天之本, 气血生化之源, 若脾胃虚弱, 气血亏虚, 清 窍失养, 或脾失健运, 痰浊中阻, 或风阳夹痰, 上扰清空, 均可 发为眩晕。 肾主骨生髓, 脑为髓海, 肾精亏虚, 髓海失充, 亦可发为眩 晕。 中医内科——眩晕 15
年高肾亏:
病后体虚: 饮食不节:
阴精亏虚
脾胃虚弱 损伤脾胃
髓海空虚
气血乏源 痰湿内生 痰阻中焦 清阳不升 气虚清阳不升 血虚清窍失养
眩晕
清 窍 失 养
跌仆坠损 头脑外伤
瘀血停留
阻滞经脉
气血不能上荣
中医内科——眩晕
14
2、病机小结
病因:情志不遂、年高肾亏、病后体虚、饮食不节 、跌仆损伤 基本病理, 虚实两端。虚者为髓海不足, 或气血亏虚, 清窍失养; 实者为风、火、痰、瘀扰乱清空。 病理因素:风、火、痰、瘀。 病位:头窍, 病变脏腑:与肝、脾、肾三脏相关。
中医内科——眩晕
7
三:讨论范围:
眩晕是临床常见症状, 可见于西医的多种疾病。 梅尼埃综合征、 高血压病、 低血压、 脑动脉硬化、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 贫血、 临床表现以眩晕 为主症者, 均可 参考本节有关内 容辨证论治。
神经衰弱等,
中医内科——眩晕
8
中医内科——眩晕
9
中医内科——眩晕
10
中医内科——眩晕
中医内科——眩晕
20
【辨证论治】
一、辨证要点
1、 辨相关脏腑 肝阳上亢 眩晕兼见头胀痛、面色潮红、急躁易怒 、口苦脉弦等症状。 脾胃虚弱, 眩晕, 兼有纳呆、乏力、面色晄白等症 气血不足 状。 脾失健运, 眩晕, 兼见纳呆呕恶、头痛、苔腻诸症 痰湿中阻 。
肾精不足
眩晕,多兼有腰酸腿软、耳鸣如蝉等症。
中医内科——眩晕
31
5. 瘀血阻窍证
主证:眩晕, 头痛, 兼证:健忘, 失眠, 心悸, 精神不振, 耳鸣耳聋, 面唇紫 暗, 舌脉:舌暗有瘀斑,脉涩或细涩 。 证机概要: 瘀血阻络, 气血不畅, 脑失所养。 治法: 祛瘀生新, 活血通窍。 代表方: 通窍活血汤加减。本方活血化瘀, 通窍止痛, 用于治疗跌仆外伤,瘀阻头窍而导致的眩晕、头痛 诸症。 常用药:川芎、赤芍、桃仁、红花活血化瘀, 通 窍止痛; 白芷、菖蒲、老葱通窍理气,温经止痛; 当归养血活血; 地龙、全蝎善入经络, 镇痉祛风。
不同症状
无半身不遂及不省人事、口 舌歪斜诸症。 卒然昏仆, 不省人事, 口舌歪 斜, 半身不遂, 失语, 或不经昏 仆, 仅以外僻不遂为特征。
眩晕 中风
中风昏仆与眩晕之甚 者相似, 眩晕之甚者 可以仆到。也有部分 中风病人, 以眩晕、 头痛为其先兆表现, 故临证当注意中风与 眩晕的区别与联系。
中医内科——眩晕
第四章:肝胆病证
第六节:眩晕
中医内科——眩晕
1
目录:
☆概述
☆病因病机 ☆诊察要点 ☆辨证论治 ☆预防调护
☆结语
☆临证备要
中医内科——眩晕 2
【概述】
一概念:
眩是指眼花或眼前发黑, 晕是指头晕甚或 感觉自身或外界景物旋转。二者常同时并见, 故统称为“眩晕”。
轻者闭目即止; 重者如坐车船, 旋转不 定, 不能站立, 或伴有恶心、呕吐、汗出, 甚 则昏倒等症状。
中医内科——眩晕
3
二文献摘要:
(一)病名 眩晕最早见于《黄帝内经, 称之为“眩冒”。
(二)病因病机
1、属肝所主 如《素问· 至真要大论》云“ 诸风掉眩, 皆属于肝”。 2、因虚致病:与髓海不足、血虚因素有关 《灵枢· 海论》曰:“ 髓海不足, 则脑转耳鸣, 胫酸眩冒”。《灵 枢· 卫气》说:“上虚则眩”。 《景岳全书· 眩运》篇中指出:“眩运一证, 虚者居其八九, 而兼 火兼痰者, 不过十中一二耳。” 强调指出“无虚不能作眩。” 中医内科——眩晕 4
加减:
若阴虚火旺, 症见五心烦热, 潮热额红, 舌红少苔, 脉细数 者, 可加鳖甲、知母、黄柏、丹皮、地骨皮等; 若肾失封藏固摄, 遗精滑泄者, 可酌加芡实、莲须、桑螵 蛸等; 如失眠, 多梦, 健忘诸症, 加阿胶、鸡子黄、酸枣仁、柏 子仁等交通心肾, 养心安神。 若阴损及阳, 肾阳虚明显, 表现为四肢不温, 形寒怕冷, 精 神萎靡, 舌淡脉沉者, 或予右归丸温补肾阳, 填精补髓, 或 酌配巴载天、仙灵脾、肉桂。 若兼见下肢浮肿, 尿少等症可加桂枝、茯苓、泽泻等温肾利 水; 若兼见便糖, 腹胀少食,可加白术、茯苓以健脾止泻。 中医内科——眩晕 29
3. 肾精不足证
主证:眩晕日久不愈, 精神萎靡, 腰酸膝软, 兼证:少寐多梦, 健忘, 两目干涩, 视力减退;或遗精滑 泄, 耳鸣齿摇; 或颧红咽干, 五心烦热;或面色恍白, 形 寒肢冷, 舌脉:舌红少苔, 脉细数; 舌淡嫩, 苔白, 脉弱尺甚。 证机概要 : 肾精不足, 髓海空虚, 脑失所养。 治法 : 滋养肝肾 , 益精填髓。 代表方 : 左归丸加减。本方滋阴补肾, 填精补髓, 主治因肾 精不足, 髓海失养而导致的眩晕。 常用药 : 熟地、山萸肉、山药滋阴补肾; 龟板、鹿 角胶、紫河车滋肾助阳, 益精填髓;杜仲、枸杞子、菟 丝子补益肝肾; 牛膝强肾益精。 中医内科——眩晕 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