敌后战场和正面战场的作用

合集下载

高中历史近代史必备知识点:抗日战争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的比较

高中历史近代史必备知识点:抗日战争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的比较

▁▂▃▄▅▆▇█▉▊▋▌精诚凝聚 =^_^= 成就梦想▁▂▃▄▅▆▇█▉▊▋▌抗日战争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的比较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是抗日战争时期国共两党抗日的主战场,是中国抗战的重要特点之一。

这是由当时中国的特殊国情所决定的。

相互关系:两个战场的关系实际上是国共两党携手合作关系的一部分。

他们是相互依存的,其目标都是驱逐日本帝国主义出中国。

在战略防御阶段,国民党正面战场抗击了侵华日军的主要兵力,从战略上掩护了敌后战场的开辟。

可以说,在战略防御阶段,没有国民政府正面战场的抗战,就没有共产党在敌后战场的迅猛发展;就不会使日本“速战速决”灭亡中国的计划彻底破产;而没有敌后战场的迅猛发展,就没有战略相持阶段的迅速到来。

在战略相持阶段,正面战场仍坚持对日作战,但战略地位日益降低,敌后战场在全民族抗战中日益发挥重要作用;国共双方在战役或战斗中的配合日益减少,但两个战场仍保持着互为支持的战略配合关系。

可以说,在相持阶段,若没有正面战场的继续抵抗,就没有敌后战场反“扫荡”斗争的胜利;而没有敌后战场反“扫荡”斗争的胜利,正面战场就不可能坚持抗战到底,战略反攻也就不可能迅速到来。

从1944年4月开始,正面战场又重新成为日军战略进攻的重点,在正面战场节节败退时,敌后战场展开了仍属游击性质的局部反攻。

这时,两个战场的对立和各自的独立性更为突出,但战略上的相互配合一直维持到抗战胜利。

总之,两个战场相互配合、互为依存的关系一直贯穿整个抗战时期。

相互区别:(1)抗战路线不同:前者推行单纯依靠政府和军队的片面抗战路线,后者实行动员和依靠全民族一切力量的全面抗战路线;两条抗战路线的本质区别在于是否发动和依靠人民群众抗战,而造成这种区别的原因从根本上说是由于两党所代表的阶级利益不同。

(2)依靠的武装力量不同:前者是国民党政府的200万正规军;后者是中共领导指挥的八路军、新四军和其他抗日武装,还有民兵。

(3)战场范围不同:前者在国民党政府的统治区域划分若干战区,阻击敌人的进攻;后者是在日军占领区内创建若干抗日根据地,把敌人后方变成抗日前线。

国民党的正面战场和共产党的敌后战场-抗日战争分析

国民党的正面战场和共产党的敌后战场-抗日战争分析

蒋介石的开场白
"如果战端一开,那就是地无分南北,年无分 老幼,无论何人,皆有守土抗战之责,皆应 抱定牺牲一切之决心。"
轰轰烈烈的正面战场
国民党的正面抗战主要分为两阶段 : 一、战略防御阶段(1937.7-1938.10武汉失守)
在战略防御阶段,国民党正面战场先后进行了忻口、淞沪、徐州和武 汉4次大规模的战略性防御战役,对于打破日本帝国主义“3个月灭亡 中国”的“速战速决”战略企图、日军兵消耗力和战争资财、迫使日 军由战略进攻转为战略防御起了决定性的作用
国民党的正面抗战
VS
共产党的敌后抗战
目录

民族危机,国难当头之时代背景
※国民党的正面抗战介绍

共产党的敌后抗战介绍
※ 评价历史,铭记历史
民族危亡之时代背景
“九一八”事变发生前,中国内战不息 “九一八”事变后,日本迅速占领东三省,东北军不抵抗① 日军对华北虎视眈眈,策划华北自治,蒋依然把矛头指向共产党,给日 军制造机会 在民族危亡的历史关头,为达成一致统一战线,张、杨毅然挺出,发动 西安事变,促成了国共第二次合作,建立了抗日统一战线,极大地鼓 舞了中国人民的抗日热情。 1937年7月7日,日军全面进攻我中华大地,以国民党开辟的正面战场和 共产党开辟的敌后战场开始了为期八年的艰苦卓绝的斗争
百团大战
作战背景:② 战役情况: 历史意义: 百团大战是抗战时期中国工农红军主动出击日军的一次最 大规模的战役,它打出了敌后抗日军民的声威,振奋了全 国人民争取抗战胜利的信心,在战略上有力地支持了国民 党正面战场。 百团大战严重地破坏了日军在华北的主要交通线,收复了 被日军占领的部分地区,粉碎了日军的“囚笼政策”,给 了侵华日军以强有力的打击,推迟了日军的南进步伐

论抗日战争中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的形成与作用.doc

论抗日战争中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的形成与作用.doc

论抗日战争中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的形成与作用【】自1931年9月开始到1945年8月,以中华民族胜利为结束的日本侵华战争,是中华民族历史上最大规模的一次反侵略战争,是中华民族所有同胞共同进行的一次神圣的民族解放战争,此次抗战有力的支援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

这次战争以中华民族的胜利而结束,全中国各族儿女都为此付出了巨大代价,同时也为锥护世界和平做出了巨大贡献。

【关键词】抗U战争正而战场敌后战场形成作用H军从1931年9月开始,不断对我国东北部地区发动袭击,而国民政府先期的不抵抗政策导致中W范围内,只有东北地区部分爱国军民参与到了抵抗日军侵略的斗争中,局部抗战就此展幵。

1937年7月7 口中口双方在中閩北平的卢沟桥发生军事冲突,这是口本蓄谋已久的挑衅,n本就此全面侵略中国,与此同吋,国共两党扪弃前嫌,停止内战,~致对外,第二次国共合作正式开始,拉开了全面抗战的序幕,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也最终形成。

因为国内形势的特殊性,在全而抗战时期,我w土地上冇两大战场并存,一是由岡民党正规军组成的正面抗日战场,二是由共产党方而组织的敌后抗□战场,两大战场虽性质不同,但都为抵抗外來侵略作出了巨大贡献。

就屮国国情来看,正面与敌后两大战场的形成是历史的必然。

首先,国共两党的第二次合作,是在国难当头的情况下进行的,两党第一次合作就因各方而因素的干扰血以失败告终,两党存在着较为严重的不信任,u民党担心共产党夺取手中的政权,共产党则害怕悲剧再次上演,也担心好不容易集结起來的军队被国民党吞并,所以两军显同吋编入国民革命军,但在行军用兵方面还是各自为政,两大战场里同是抗战,但却又互不影响,有配合,但绝对不会融合。

其次,W统区地域辽阔,多Y•原,适合与H军进行平原战等大规模作战,相对于岡民党而言,共产党没宥足够的根据地,同时井不适合在现宥根据地与曰军开战,而想要打击n军的后勤部队,就必须深入敌占区,在敌占区建立自己的根据地,而且共产党方面人数较少,转移吋较为方便,故将军队分散开来,深入敌后,在村镇间宣传共产主义和抗H理念,组织广大热爱祖U的冇志之士共同抗H, 共产党的宣传为其建立了R好的群众基础,故共产党在敌后开展的抗战工作得到了广大民众的支持,显然军队只有区区5万余人,但实际参与人数要远超于此。

关于敌后战场与正面战场的作用大小

关于敌后战场与正面战场的作用大小

关于敌后战场与正面战场的作用大小,我个人认为,对于战争局势的节奏来说,正面战场国民党军队对日本的精锐部队的牵制和阻挡,相比与敌后战场来说,更加有意义,正面战场决定了这次战争的走向,只有当正面能足以牵制敌方,敌后部队的作用才能发挥出来。

但对于战争的结果来说,敌后战场的胜利是决定这场战争的胜败关键。

论正面力量,国民党军备力量与日军还是存在着差距的,单凭正面是无法击败日军,而敌后战场的活跃则逐步瓦解了日军的力量,最终赢得了胜利。

总得来说,诱饵和猎手对一次猎杀行动的成功都有作用,没有诱饵,猎手则没有机会,没有猎手,诱饵则无所作为,所以,我认为,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对抗日战争的胜利都有作用,二者相辅相成,唯有二者达成,才能成就胜利。

B13100135 黄涛。

正面战场的作用

正面战场的作用

正面战场的作用:第一、国民党正面战场是抗日的主力。

国民政府组织了一系列的大规模会战。

如淞沪战役、晋北忻口战役、徐州和武汉的战役,都给日军以沉重的打击,是中国抗日战争乃至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第二、由于正面战场的顽强抵抗,粉碎了日本帝国主义在 3个月灭亡中国的战略计划和“速战速决”的方针。

消耗了日本的军事、经济实力,使其陷入长期战争的泥坑而不能自拔。

使日军兵力分散,战线延长,为战略相持阶段的到来,起了决定性的作用。

第三、支援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解放区敌后战场的开辟,为敌后游击战争创造了有利条件;第四、国民党中爱国官兵的抗战英雄业绩,振奋了民族精神,大长了中华民族的志气,促进了全国的团结和进步,坚定了中国军民抗战必胜的信念;第五、唤起了国际舆论的同情和支持,扩大了中国抗战在国际上的影响力;第六、掩护了西南抗战基地的营建,为领导机构和沿江、沿海工厂、学校、科研机构的内迁争取了时间,为中国长期抗战创造了有利条件。

七七事变后的八年抗战中,中国国民党承担了正面战场的作战,为取得抗战的最后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是这场规模空前的全民族抗战历史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对国民党正面战场的作用予以客观的评价,对于全面深刻了解这场战争,牢记历史、开创未来、具有重要意义。

1. 在战略防御阶段(1937年7月7日—1940年)国民党政府对抗日比较积极。

1937年7月7日—1938年10月,国民党正面战场在抗战中发挥作用显著。

日军发动全面侵华战争后,原计划在短时间内灭亡中国,把攻击的矛头对准国民党军队主力和我国主要的政治经济中心地区,因此,这一阶段国民党正面战场是我国抗战的主战场。

当时的正面战场,对于打破日本帝国主义“速战速决”的战略企图,消耗日军兵力和战争资财,迫使日军由战略进攻转为战略防御起了重要的作用。

这些也在客观上为八路军、新四军等抗日武装挺进敌后,开辟抗日根据地创造了条件。

1939—1940年,国民党正面战场抗战仍较为积极。

如何正确认识抗日战争中的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

如何正确认识抗日战争中的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

如何正确认识抗日战争中的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1.抗日战争中的敌后战场1937年7月8日,卢沟桥事件发生的第二天,中国共产党即通电号召:“全国同胞、政府与军队团结起来,筑成民族统一战线的坚固长城,抵抗日寇的侵掠!”9日,红军将领致电蒋介石请缨抗战。

8月25日,中共中央军委宣布红军主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由朱德、彭德怀分任正副总指挥,下辖第一一五师、一二师、一二九师,全军共4.6万余人。

12月25日,南方红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陆军新编第四军,由叶挺、项英分任正副军长,下辖4个支队,全军共1万余人。

1938年以后,共产党又先后在广东东江地区、珠江地区和海南岛地区建立了人民抗日武装。

根据抗日战争开始后变化了的外部条件,中共中央规定了我军由正规战向游击战的战略转变,决定我军的作战任务是:在敌手放手发动群众,独立自主地进行游击战争配合正面战场,开辟敌后战场,建立敌后抗日根据地。

作战方针是:“基本的游击战,但不放松有利条件下的运动战”;主动地、灵活地、有计划地执行防御战中的进攻战、持久战中的速决战、内线作战中的外线作战等游击战争原则。

这些战略思想和作战原则,对于指导八路军、新四军完成抗日作战任务,发挥了重要作用。

按照中共中央的战略方针,八路军、新四军完成改编后立即开赴抗日战场。

最初,八路军主要是配合国民党正面战场在山西作战。

9月25日平型关战役,八路军首战告捷,歼灭日军近千人。

这是全面抗战开始后中国军队的第一次大捷,有力地鼓舞了全国军民。

至11月8日太原失陷,八路军共作战100余次,歼敌1.1万余人,有力地支援了正面战场友军作战。

太原失陷后,“在华北,以国民党为主体的正规战争已经结束,以共产党为主体的游击战争进入主要地位”。

八路军各部开始了独立自主的游击战争,着手创建敌后抗日根据地。

1938年初,第一一五师开创了晋察冀抗日根据地:第一二。

师开创了晋西北抗日根据地;第一二九师开创了晋冀豫抗日根据地。

在山东由中共地方党组织抗日起义,开辟了胶东、鲁中、鲁西南、鲁南等多处抗日游击区。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第三节正面战场与敌后战场的抗战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第三节正面战场与敌后战场的抗战
〔二〕战略持阶段的敌后战场
由于日军的侵略政策发生变化,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战场逐步取代了国民党的正面战场,成为中日两国交战的主战场,中国共产党也由此成为抗战的中坚力量。
百团大战
1940年8月至12月,八路军在华北调集100多个团共20万人对华北日军发动了一场大规模的进攻战役。百团大战历时三个半月,取得重大战绩,共毙伤日军20645人,伪军5155人,俘日军281人,给华北日军以沉重的打击。
二、战略相持阶段的正面战场 〔1938.10—1944.春〕
1、相持阶段到来以后的形势 〔1〕日本调整侵华政策 “速战速决、武力征服〞 “以战养战、以华制华〞 进入相持阶段后,日本对国民党采取以政治诱降为主,军事打击为辅的方针。
第三节 正面战场与敌后战场的抗战
一、国共两党不同的抗战路线和方针 国民党的片面抗战路线:只实行单纯政府和军队的抗战,不给人民以抗日所必须的民主自由权利,反对抗日战争成为人民大众的抗战。 共产党的全面抗战路线:抗战要成为全面的全民族的抗战,给人民以充分的抗日民主权利,充分动员、组织和武装民众抗战,使抗日战争成为真正的人民战争
四、中国共产党在敌后战场的作战
〔一〕战略防御阶段的敌后战场 在战略防御阶段,国民党正面战场是抗战的主战场。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那么迅速挺进华北、华中、华南的敌后,广泛开展游击战争,创建敌后抗日根据地,以配合国民党正面战场的作战。
平型关大捷:1937年9月八路军第115师在平型关伏击日军,歼敌1000余人,取得全国抗战以来中国军队的第一次重大胜利。
淞沪抗战
“一寸山河一寸血〞是曾率军参加“八一三〞淞沪抗战的国民党军师长黄维的感叹。事隔68年,可惜我们只能通过文字来记载那样一种大气磅礴的悲壮与惨烈。 作为抗日战争中国正面战场22次会战中少数规模最为庞大的战役之一,淞沪会战中,中日双方参战的兵员总数达近百万。在两个多月时间内,中国方面先后投入地面部队包括78个师、7个独立旅、3个暂编旅、财政部税警总团、中央军校教导总队、炮兵7团、宪兵1个团 ,以及上海市保安总团、上海市警察总队江苏省保安团4个团,兵力总数75万人以上。

抗日战争时期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的地位作用及相互关系

抗日战争时期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的地位作用及相互关系

抗日战争时期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的地位作用及相互关系抗日战争是中国人民在抵御日本帝国主义侵略时所展开的一场全面抗战。

战争期间,中国抵御了敌人的侵略,取得了伟大的胜利。

在这场战争中,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扮演了不同的角色,但彼此之间存在着密切的相互关系。

正面战场指的是中国国内主要集中的抗战战斗区,即与敌人直接对抗的战区。

正面战场通过游击战和运动战等各种战斗手段,对敌人发起有力的进攻。

正面战场在整个抗日战争中始终是抗战的主战场,它直接受到日本侵略军的进攻,每一个正面战役都与保卫中国国土的命运息息相关。

正面战场的地位和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正面战场是中国人民军队主力的集中地。

在抗日战争中,中国军队通过正面战役,有效地打击和削弱了日本侵略军的实力。

正面战场是中国反击日本侵略的主要力量,是保卫国家主权和民族尊严的堡垒。

其次,正面战场是抗日战争的宣传阵地。

通过正面战役的胜利,中国人民向世界展示了他们的战斗力和抵抗精神。

正面战场的胜利为敌后战场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和实践支持,激发了全国人民抗战热情。

再次,正面战场是吸引和容纳人民力量的地方。

随着抗战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民加入到正面战役中,成为抗战的有力支持者。

正面战场通过吸引和容纳人民的力量,形成了强大的集中力量,为抵御日本侵略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敌后战场则指的是被日本侵略军占领的中国大陆内地的城市和乡村,是中国人民通过游击战争和地下抗战等方式与敌人进行战斗的地区。

敌后战场在整个抗日战争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首先,敌后战场成为抗战力量的重要补给基地。

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形成了抗战的双翼,敌后战场通过游击战争和地下抗战等方式,给正面战场提供了坚实的后方保障。

敌后战场通过破坏敌人的后勤补给线和削弱其战斗力,有效地支持和配合了正面战场的作战。

其次,敌后战场是宣传和组织抗战的重要区域。

在敌后战场,中国共产党发起并组织了广泛的抗日民主运动,大力宣传抗日精神,并向敌占区发动游击战争。

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

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

正面战场
卢沟桥事变以后,日本军队先后在华北、 华中和华南发动全面进攻。国民党政府 在全国人民的推动下,被迫实行抗战。 这时期,国民党领导的正面战场成为抗 击日本法西斯的主战场,国民党的军队 也是牵制日军的主力。经过淞沪会战、 忻口太原会战、武汉会战等战役,国民 党军队在正面战场歼灭日军45万余,迫 使日军停止了战略进攻,对于粉碎日本 法西斯“三个月灭亡中国”战略阴谋, 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忻口会战中的敌后战场
10月上旬,国民党军放弃内长城防线,企图 集中兵力在忻口与敌决战之际,毛泽东于 10月6日致电周恩来(在太原)、朱德和彭 德怀,指示八路军要在敌之侧翼和后方积 极打击与牵制敌人,配合友军保卫忻口。 忻口会战的战役分工,也明确提出八路军 的主要任务是“截断敌人后方交通,打击 来援之敌”。据此,八路军总部从10月上 旬开始,连续发出十几封电报,指挥所属 部队积极配合正面守军作战。
我军在反“扫荡”中抓获的日军 和缴获的大量武器
冀中军区第17团一部在定安公路 北敌占区,据村落杀敌,反击敌 人的“扫荡”
虽然抗战后期正面战场表现较为消极, 但是总体来说,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 二者缺一不可。如果没有其中的任何 一方,日本侵略者就会得到喘息机会。 这两大战场的互相配合谱写了中华民 族全民抗日的壮丽篇章。
忻口会战中的正面战场
忻口会战是保卫太原的关键战役,受到蒋 介石的高度关注,10月13日,他给在忻 州城内的忻口会战总指挥卫立煌打电话, 令其严守忻口防线,规定:“军、师长 均须上火线,违者处以死刑!”国民党 军队英勇抗战,奋力杀敌,虽然阻挡住 了日军进攻的步伐,但由于实力悬殊, 自身损失也极其惨重,牺牲了多位将军, 有第九军军长郝梦龄中将、第五十四师 师长刘家骐少将、独立第五旅旅长郑廷 珍少将、第一九六旅旅长姜玉贞少将等。

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的关系

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的关系

从1931年9月开始到1945年8月胜利的中华民族抗日战争,是中国人民共同进行的一次神圣的民族解放战争,也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织部分。

这次抗日战争是一个整体,全民族的各族儿女都为这场战争的胜利,也为世界和平与发展事业做出了贡献。

日本侵略东北以后,东北人民抗击侵略者的斗争就得到全国人民的支持,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的东北抗日联军更在白山黑水之间同敌人展开鏖战。

卢沟桥抗战开始后,全民族抗战掀起高潮,国民党和共产党捐弃前嫌,停止内战,一致对外。

抗日战争时期,我国并存着两个战场,一个是国民党的正面抗日战场,一个是共产党的敌后抗日战场。

两个战场在对日作战中的作用截然不同。

一是奉行的抗战路线不同。

国民党推行单纯依靠政府和军队的片面抗战路线;共产党执行依靠全民族一切力量的全面抗战路线。

二是抗战的坚决程度不同。

国民党坚持其反共反人民立场,政治态度具有两重性,抗战后期更是抵抗势头减弱,反共现象增长.共产党坚持抗战反对分裂,维护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抗战后期抗击着侵华的大部分日军和几乎全部伪军,成为抗战的中沂环氏柱。

三是依金的武装力圣不同。

国民党依靠加O万正规军,依赖美英援助;共产党领导和指挥八路军、新四军和其他抗日武装,经济上自力更生。

四是战场范围不同。

国民党把统治区域划戚若干战区.共产党在日占区创建若干抗日根据地。

五足作战规模不同。

国民党以大兵团打大会战;共产党打的是游击战和运动战。

六是战略地位不同。

国民党在战略防御阶段起主导作用,是抗战的主战场.共产党在战略相持阶段起主导作用,逐步上升为抗战的主战场。

抗日战争是一次全民族性的战争,是一次用血和肉打出来的战争,是中国人民站在一起的战争,是一次中国史上意义深刻的战争,更是我们应该铭记的一次战争。

由于第二次国共合作的特殊形式、条件以及两党不同的抗战方针,因此,在抗日战争中形成了相对独立的两个战场即由国民党军队担负的正面战场及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战场。

这两个战场虽然存在着尖锐的对立和斗争,但“相互需要,相互配合,互为协助”川的相互依存关系,始终占据主导地位,两个战场不仅从战略上看是一个有机的整体,而且在战斗战役上也曾密切配合。

正面战场与敌后战场

正面战场与敌后战场

南京保卫战

淞沪会战后,日军迅速进攻 国民政府首都南京。由于此 时国民革命军兵力凋零,退 守绝地,被迫在12月12日匆 忙突围撤退。日军进入南京 开始了长达数月,惨绝人寰 的南京大屠杀,残酷杀害中 国军民300000多人。


太原会战
1937年9月13日----11 月: 1937年9月13日,日军 占领大同后向太原进攻, 国民革命军由于指挥混 乱,布置不当,被迫从 太原突围。此战国民革 命军英勇抵抗,付出了 重大牺牲,消灭敌军 20000余人。但从此国 民革命军在华北战场的 正规战争宣告结束。
淞沪会战


1937年8月13日----11月 11日: “八一三”淞沪会战是抗 战爆发以来,中日双方规 模最大的一次会战。三个 月的战役中,双方都投入 几十万的兵力。由于国民 革命军战略不当,武器装 备落后,在付出了330000 多人的损失后,最终被迫 匆忙撤兵,并直接导致了 南京会战的失利。此战日 军伤亡50000余人。
&
正面战场

“正面战场”是中国人控制的连片国土与日 军侵华推进线上日控区对峙交战而形成的 战场。由于在这个战场上作战的中国军队 主要是国民党的军队,因此一般也称其为 国民党正面战场 。
国殇——正面战场

正面战场大型会战有淞沪会战、太原会战、南京 会战、徐州会战、武汉会战、南昌会战、随枣会 战、长沙会战、桂南会战、枣宜会战、上高会战、 中条山会战、浙赣会战、鄂西会战、常德会战、 豫湘桂会战等22次,此外,还有远征军两次赴缅 甸作战;重要战斗1100余次,小规模战斗近5万 次。陆军伤亡、失踪达320万人,空军消耗飞机 2468架,牺牲4000余人,海军几乎全军覆没。
徐州会战

1938年1月----5月21日: 日军打通了津溥线,扩 大了占领区,但未能消 灭中国军队主力。国民 革命军的防御作战和主 动转移为此后的武汉保 卫战赢得了4~5个月的 时间。其中台儿庄大捷 消灭鬼子10000多人, 极大地鼓舞了全国人民 的抗战意志。

抗日战争的战场分析

抗日战争的战场分析
1938 年春天,国民党政府组织了徐州会战,中国军队的司令长官是李宗 仁。两路日军一支被阻在山东临沂,另一路被阻在山东台儿庄,双方在此展 开了激战,即著名的台儿庄战役。台儿庄战役歼敌 一万多人,取得了抗战以来,国民党正面战场的重大胜利,
国民党正面战场在抗战初期组织了多次大规模的会战。历时三个月的淞沪会战虽未保住上海,但却严重地破坏了日军速战速决的计划。规模较大的还有忻口会战、台儿庄会战、徐州 会战、武汉会战等。
日本发动全面进攻后,企图速战速决,在三个月内灭亡中国。面对日本的进攻,国民政府的抗战是比较积极的。“八·一三”事变的第二天,国 民政府发表声明:决心“实行良卫,抵抗暴力”。先后在正面战场组织了多 次大会战,抵抗侵略。主要有淞沪会战、太原会战、徐州会战、武汉会战等 淞沪会战 这是正面战场上的第一次大会战。从 8 月 13 日至 11 月 12 日历时三个月, 双方投入战斗的军队,中方 40 万,日方 20 万。战斗中广大的爱国官兵,再 次显示了他们视死如归、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涌现出了许多可歌可泣的英 雄事迹。淞沪会战,粉碎了日本要在三个月内灭 亡中国的狂妄计划。
在抗战初期的战略防御阶段,国共两党军队共同对日作战,国民党军队是战略防御作战的主体,八路军、新四军主要以游击战配合国民党军队进行防御作战,双方既有战略上的支持配合,又有战役战斗上的相互配合。这也是国共两党两军合作抗日关系最好的时期。在抗战中期的战略相持阶段,两个战场正式形成,国民党军队主要担负正面抵抗日本侵略军进攻的任务,以一套相对稳定的防御作战线,保卫着西南、西北等大片国土,作为中国坚持抗战的战略大后方。共产党领导八路军、新四军开赴敌后,发动人民群众,开展抗日游击战争,建立敌后抗日民主根据地,开辟了广大的敌后抗日战场。在这期间,由于共产党领导的抗日军队和敌后抗日民主根据地在空间上与正面战场的国民党军队处于脱离状态,双方已基本上不可能再进行战役战斗上的配合,而主要是在战略上相互策应和配合。从太平洋战争爆发后,由于国际形势的变化和国民党战场多次出现危局,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战场便成为了中国人民坚持抗战的主战场。具体表现为:如果“没有正面主力军的英勇作战,便无从顺利开展敌后的游击战争”;敌后游击战争又“钳制了大量的敌军,配合了正面主力军的作战”。抗战期间两个战场这种互为依存的关系,不但贯穿于整个抗日战争的历史过程,而且居于主导地位,是抗战时期中国抗日军事斗争的主流。抗战时期两个战场是谁也离不开谁的。单独依靠哪一个战场,都难以抗击日本侵略军的进攻,缺少了哪一个战场,中国抗日战争的坚持与发展都是不堪设想的。对于两个战场在中国抗日战争中的重要作用都不应低估。没有敌后战场,日本就可能抽出几十万机动兵力向正面战场进攻,正面战场将难以坚持;没有正面战场,敌人将其全部兵力压向敌后战场,敌后战场也难以承受”。如果“没有正面战场,敌后战场所受日军压力必定成倍增加,困难自然大得多,但依靠人民群众,抗战能够坚持下去。没有敌后战场,正面战场就无法独力维持。”

敌后战场和正面战场的作用

敌后战场和正面战场的作用

第三阶段:在战略反攻阶段,两个 战场在不同的区域向日军发起进攻, 战略上的相互配合仍然维持到抗战 结束
当代大学生应辩证的看待两个战场的关系
大陆方面:在80年代以前,对正面战场的研究 基本处于停滞状态,对正面战场地位和作用的 分析简单化、片面化。对国民政府军队作战的 实际情况未作全面的叙述和评价,给人造成正 面战场只是消极应战,并且是一败涂地、罪债 累累的形象。 台湾方面:对正面战场的评价过高,对敌后战 场则根据地 晋冀豫抗日根据地 晋鲁豫抗日根据地 苏南抗日根据地 皖东抗日根据地
创建人 聂荣臻 贺龙、关向应 刘伯承 邓小平 陈毅 张云逸
部队 八 路 军
新 四 军
百团大战
为粉碎“囚笼政策”,1940年,八路军 在彭德怀的指挥下,组织了100多个团 的兵力,在华北2000多公里的战线上, 向日寇发动大规模的攻击。百团大战主 要目标是破坏敌人的交通线,摧毁日伪 军的据点。历时百天的百团大战,总共 进行了1824次大小战斗,毙伤日军2万 余人,伪军5000余人,拔除据点2900多 个,破坏铁路470余公里,公路1500余 公里。百团大战是抗日战争中,中国军 队主动出击日军的最大规模的战役,它 取得的辉煌战绩给予日本帝国主义以沉 重打击,极大振奋了中国人民抗战胜利 的信心。
正面战场与敌后战场的关系:

互相需要、互相配合、互相协助,二者缺一不 可,两个战场是一个整体。
第一阶段:从抗日爆发到武汉失守,国 民党正面战场抗击了侵华日军的主要兵 力,从战略上掩护了敌后战场的展开。 而敌后战场的开辟,从战略上也牵制了 日军对正面战场的进攻。两个战场不仅 在战略上实行了比较紧密的配合,双方 的军队在战斗和战役中也进行过许多配 合。
正面战场与敌后战场的概念

敌后战场的影响

敌后战场的影响

总:
在抗战过程中,敌后战场在战略上配合正面战场,并逐步上升为抗日重心,在后期成为主战场。

敌后战场是抗日战争胜利的坚固基石。

1.在战略防御阶段,共产党在广大乡村地区建立了抗日根据地,支
持前沿阵地,配合正面战场作战,形成可内外夹击之势。

有力地打击,削弱了日军实力,使日军无法实现“面”的占领。

并迫使日军转移大量军力进入后方阵地,推动战争进入战争相持阶段。

2.形成了敌后战场和正面战场并存的抗争局面,相互支持。

3.在战争相持阶段,敌后战场逐步上升为抗战主战场。

大量消耗,
钳制了日军。

为战略反攻创造了条件。

敌后力量的不断扩大也成为了胜利的基础。

4.敌后解放区是战略大反攻的出发地,也是抗战胜利的基地。

抗战中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之间是什么关系?

抗战中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之间是什么关系?

抗战中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之间是什么关系?两个战场的同时并存,是中国抗战的特殊战略布局,是人类战争史上的奇观。

那么,具体来说,两个战场之间是一种什么关系呢?鉴于历史的原因,国共两党都拥有军队。

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之间的关系,实际上是国共两党军队关系在战场上的反映。

毋庸讳言,抗战期间国共双方一直存在着尖锐的矛盾和斗争,但是这种斗争始终局限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内部。

由于中日矛盾一直是主要矛盾,两个战场各自的主要任务也都是对日作战,因此两个战场“互相需要、互相配合、互相协助”的互为依存关系,始终占着主导地位。

⑴两个战场相互依存、相互配合。

在中日民族矛盾成为主要矛盾的情况下,国共两党为了抗击日寇侵略,挽救民族危亡,必须在军事上相互合作。

在出现相对独立的两个战场的情况下,这种军事上的合作体现在两个战场之间“互相需要、互相配合、互相协助”之上。

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是相互需要、相互依存的。

国民党的正面战场需要以共产党为主开辟的敌后战场,因为没有敌后战场对日军的打击、牵制和对日军战略要地的袭扰,对日军交通补给线的破坏,日军将以更加优势的兵力及武器投入正面战场,正面战场很难支撑下去。

反之,敌后战场也需要正面战场,因为没有正面主力军的英勇抗战,便无从顺利地开展敌人后方的游击战争。

在抗日战争中,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的相互配合主要体现在对日作战的战略协同上。

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战场始终以各种军事斗争方式不断支援正面战场的作战,防止其崩溃。

敌后战场对日军的打击以及共产党领导的人民武装在抗战中不断壮大,本身就对日军起到了战略牵制作用。

在整个抗战过程中,日军自始至终不得不分出相当大兵力用于后方守备,这大大减轻了正面战场的压力。

而国民党军队在正面战场上虽屡遭失败,但始终支撑着正面战场,且淞沪、武汉、太原、忻口、台儿庄等战役也予日军以重大杀伤,客观上支援了敌后战场。

在整个抗战过程中,尽管国共两党不断发生摩擦,但从总体上看,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在战略上是相互支持的。

论抗日战争时期正面战场与敌后战场的关系

论抗日战争时期正面战场与敌后战场的关系

论抗日战争时期正面战场与敌后战场的关系由于第二次国共合作的特殊形式、条件以及两党不同的抗战方针。

因此,在抗日战争中形成了相对独立的两个战场即由国民党军队担负的正面战场及由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战。

这两个战场虽然存在着尖锐的对立和斗争,但“相互需要、相互配合、互为协助”的相互依存关系,始终占据主导地位,两个战场不仅从战略上看事一个有机的整体,而且在战斗战役上也曾密切配合。

现在从抗日战争的三个阶段,对抗日战争时期正面战场与敌后战场的关系作进一步的论述。

从1937年7月卢沟桥事变到1938年10月广州、武汉失守,是战略防御阶段。

当时,日本侵略者把国民党作为主要作战对象,所以由国民党军担负的正面战场是抗击日军进攻的主要战场。

在全国抗战初期,国民党表现了一定的抗日积极性,先后进行了平津会战、淞沪会战、忻口会战、徐州会战、太原会战、武汉会战等重要战役,并取得了台儿庄战役的胜利,阻滞了日军的推进,粉碎了日军3个月灭亡中国的狂妄企图。

但是,由于国民党在政治上实行单纯依靠政府和军队的片面抗战路线,在军事上则采取单纯防御的战略方针,所以,尽管国民党军队的许多官兵对日军的进攻进行了英勇的抵抗,但正面战场的战局仍非常不利,先后丢失了华北、华中的大片领土,国民政府亦迁都重庆。

而中国共产党代表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提出一条依靠人民群众的全面抗战的路线。

1937年8月下旬,共产党领导的红军主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开赴华北抗日前线;10月间,南方各省的红军游击队也改编为新四军,开赴华中前线。

八路军和新四军深入敌后,开辟敌后战场,主要从战略上配合国民党军作战。

第二阶段是从1938年10月至1943年12月,是战略相持阶段。

随着战局的扩大,战线的延长和长期战争的消耗,日军的财力、物力、兵力严重不足,已无力再发动大规模的战略进攻。

敌后游击战争的发展和抗日根据地的扩大,使日军在其占领区内只能控制主要交通线和一些大城市,广大农村均控制在以八路军、新四军为主的中国军队手中。

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合作抗战是中国的制胜法宝

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合作抗战是中国的制胜法宝

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合作抗战是中国的制胜法宝作者:中央党史研究室第一研究部《光明日报》(2015年09月19日11版)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的根本保证,而国共合作则是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基础,国共分别主导的正面战场与敌后战场的相互配合又是国共合作的主要内容和基本形式。

中国的抗日战争之所以出现国民党领导的正面战场与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战场既相区别又互为依存,形成共同对敌的态势,首先是在20世纪三四十年代抗日战争的特定历史条件下的特殊产物,是由中日的国情和双方的力量对比所决定的。

其次,国共两党的因势利导和主观努力不可或缺,特别是中共方面的积极倡导和艰苦实践。

此外,1927年大革命失败以来在国共双方政治军事力量较量中所形成的历史特点,也对两个战场的出现和共存产生重要的影响。

对于两个战场互为依存的关系,毛泽东当年就有清醒的认识,认为是“互相需要、互相配合、互相协助”(《战争和战略问题》《毛泽东军事文集》,军事科学出版社、中央文献出版社1993年版,第2卷第427页)。

1943年7月,中共中央发表《为纪念抗战六周年宣言》进一步指出:“整个中国战场上,六年来的作战,实际上是被划分为正面与敌后两大战场,这两大战场的作用,是互相援助的,缺少一个,在目前就不能制止法西斯野兽的奔窜,在将来就不能驱逐这个野兽出中国,因此必须增强这两个战场互相援助的作用。

”正是由于两个战场都歼灭和牵制了大量日军,所以才能共撑抗战大局,才能保证抗日战争由相持阶段向战略反攻阶段转化。

两个战场共同抗敌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克敌制胜的最佳形式,是国共合作的结晶,是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最重要的成就。

第一,正面战场进行的会战、战役和大小战斗,是中华民族抗日战争乃至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

由于国民党掌握着中央政权,有几百万正规军,可以调动全国的资源和人力,在全国抗战爆发之后自然居于抗战的主导地位。

我们必须看到正面战场在战略防御阶段是中国抗战的主战场,国民党军队作为主力军的英勇抵抗,粉碎了日本侵略者“三个月灭亡中国”的妄想,不仅为经营西南、西北大后方争取了时间,而且为八路军、新四军等深入敌后开展游击战争,开辟敌后战场,创造了有利条件,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必须看到进入相持阶段后,正面战场的主战场地位已逐渐被敌后战场替代,但是其在抗击和牵制并最终战胜日本侵略者,以及继续给予敌后战场以战略支持等方面所发挥的重要作用;必须看到在1943年以前战斗在敌后战场的几十万国民党军队,在配合中共领导的抗日武装全面开辟敌后战场、牵制和抗击日军方面发挥的积极作用;必须看到正面战场在极其困难的情况下,国民政府两度派遣主力军队深入缅甸对日作战,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重要贡献……在整个全民族抗战时期,数以百万计的国民党军将士英勇杀敌,甚至壮烈牺牲,涌现出佟麟阁、赵登禹、张自忠、戴安澜等著名的抗日英烈和“八百壮士守四行”那样的英雄群体。

简论抗日战争国共两个战场的关系和作用

简论抗日战争国共两个战场的关系和作用

简论抗日战争国共两个战场的关系和作用摘要:从1931年“九一八事变”到1945年日本宣布投降,中国经历了十多年的抗击日本侵略的民族保卫战。

期间国共两党携起手来,一起战斗,最终取得了这次反法西斯战争的伟大胜利,两党分别作出了自己的贡献,但合作的过程中,冲突难以避免……关键字:攘外必先安内全面抗战合作与冲突距离抗日战争结束已经六十多年了,抗战是中国人民取得的伟大的胜利,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做出了巨大贡献。

期间,国共两党分别以自己的方式抗击日军,作出了自己的贡献。

那么,我们该怎样评价国共两党在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的作用呢?我们只要简明地梳理一下那段历史,就不难从中得出接近历史真相的结论。

我们可以粗略地把抗战划分为3个发展时期。

1931年9月——1937年6月为一个时期。

这一时期,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占领东三省,拉开了侵华战争的序幕。

而此时,国民政府非但不愿对日宣战,反而高呼“攘外必先安内”。

这无疑是极不负责任的做法,是置人民群众的生死于不顾。

虽然这时候也有国民党爱国将领坚决抗战,但毕竟是“一厢情愿”,没得到政府的全力支持。

反观中国共产党,第一时间表示抗战,广泛唤醒群众,倡导建立抗日统一战线。

毫无疑问,此时的国民党对共产党的敌对情绪很严重。

1937年7月——1941年春为一个时期。

这一时期,日本法西斯发动了七七卢沟桥事变,抗日战争全面爆发。

国民党领导正面战场,共产党开辟了敌后战场。

不可否认,国民党领导的正面战场成为抗击日本法西斯的主战场,对于粉碎日本法西斯“三个月灭亡中国”战略阴谋,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经过淞沪会战、忻口太原会战、武汉会战等,歼灭日军45万余,迫使日军停止了战略进攻,形成了抗战的相持阶段。

据统计,从7.7事变到1941年春,国名党军队在正面战场上先后进行重大战役22次,重要战斗3117次,小型战斗38931次,歼灭日军86万人,自身付出了322万人的重大伤亡。

特别是国民党军队中的广大爱国官兵英勇作战,不怕牺牲,表现出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

抗日战争时期国共两党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的抗战

抗日战争时期国共两党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的抗战

抗日战争时期国共两党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的抗战抗日战争时期国共两党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的抗战史学家把抗日战争时期国共两党领导的抗日斗争划分为两个战场: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

国难当头,国民党军队纷纷开赴抗日前线,从正面抗击日军;中国共产党领导八路军、新四军奔赴敌后,开展游击战争。

不同版本的历史教科书总是或集中或分散的把两个战场的理论转达给我们。

作为教师理解两个战场的理论以及真实存在没有问题,关键是学生。

根据以往教学的经验,只要两个战场理论一出台,学生的问题一个接一个地抛出来:“都是打日本的战场,怎么会出来两个?”“敌后是什么意思?是敌人的背后,还是战场的背后,指躲起来不参加抗日?”“共产党领导的军队向来英勇顽强,勇挑重担,为什么不去正面对敌,而要跑到后方?”学生的这些疑问确是初中历史这部分教材教学的难点,也恰好是教师处理好这部分教材内容的切入点,只有帮助学生弄清楚这些问题才有可能突破“两个战场”这个难点。

一、敌后战场的概念对于正面战场的概念,同学们的理解一般没有问题。

而“敌后战场”到底是什么意思,对于初中阶段的学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

敌后战场是指在被日军已经占领的地方开辟出来的战场,由共产党领导,以开展游击战争为主要形式打击日伪军。

所谓敌后,我从字面理解其含义是“沦陷给敌人以后”。

这是抗战形势的需要,也是中国军事落后,正面战场失利造成的一种必然的结果。

敌后战场与正面战场相互配合共同夹击日军是国共两党合作的基本形式,抗日的战场被分配为正面和敌后两个战场体现着中国人民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即使正面抗战失利,中国人民也不会甘心亡国而放弃斗争。

存在两个抗日的战场是历史的必然。

二、共产党军队主要担任敌后作战的原因共产党军队担任敌后抗战任务是由历史原因造成的。

在十年内战时期共产党实力弱小,与国民党军队作战就采取了毛泽东制定的游击战术。

由于一段时间采用王明的“左”倾错误路线,使红军被迫长征。

共产党的主力部队转移到了陕甘宁边区,主力分散于国民党统治薄弱的边远农村,中国的大城市和沿海地区都由国民党严密控制。

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的关系

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的关系

一、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的关系:互相配合、互相需要、互相协助、二者缺一不可,两个战场是一个整体二、第一阶段:从抗日爆发到武汉失守,国民党正面战场抗击了侵华日军的主要兵力,从战略上掩护了敌后战场的展开。

而敌后战场的开辟,从战略上也牵制了日军对正面战场的进攻。

两个战场不仅在战略上实行了比较紧密的配合,双方的军队在战斗和战役中也进行过许多配合三、第二阶段:从武汉失守到1944年春。

正面战场仍然坚持作战,但战略作用日益降低,敌后战场在全民族的抗战中日益发挥出重要的战略作用。

因国共双方的斗争日益尖锐,双方的军队在战斗减少,但两个战场战略配合关系紧密四、第三阶段:在战略反攻阶段,两个战场在不同的区域向日军发起进攻,战略上的相互配合仍然维持到抗战结束。

五、国民党正面战场与共产党敌后战场的作用与地位的分析: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爆发),日本发动了全面侵华战争。

在中华名族处于生死存亡的危急关头,国共两党实现了第二次合作,开始共同抗日在当时国民党军队,拥有着大部份人力、物力、财力和地区,有200多万正规军担负正面战场的作战任务,主要进行正规作战;而共产党军队数量少、装备差,抗战开始时,仅4万多人,担负敌后战场的作战任务,主要进行游击战。

六、国民党的正面战场:以国民党军队为主体的正面战场,担负了抗击日军战略进攻的主要任务。

在抗战初期,可是说国民党在正面战场上是积极抗战的。

国民党军队组织了淞沪、忻口、徐州、武汉会战等一系列大战役。

在这些战役中,国民党军队的爱国将士,表现了空前的名族义愤和抗战热情,共歼灭日军45万余。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在1938年3月李宗仁等部实施的台儿庄战役中,国民党取得大捷,歼灭日军1万余人。

但当抗战进入相持阶段之后,日本对国民党政府采取以政治诱降为主、军事打击为辅的方针。

国民党对内对外政策发生重大变化,采取消极对敌,积极反共的态度,使得正面战场形势恶化,正面战场的地位逐步下降到次要位置七、当代大学生应辩证的看待两个战场的关系:总的来说,国民党的正面战场在抗战初期起到了积极的作用,是抗日的主战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阶段:在战略反攻阶段,两个 战场在不同的区域向日军发起进攻, 战略上的相互配合仍然维持到抗战 结束
当代大学生应辩证的看待两个战场的关系
大陆方面:在80年代以前,对正面战场的研究 基本处于停滞状态,对正面战场地位和作用的 分析简单化、片面化。对国民政府军队作战的 实际情况未作全面的叙述和评价,给人造成正 面战场只是消极应战,并且是一败涂地、罪债 累累的形象。 台湾方面:对正面战场的评价过高,对敌后战 场则是一笔抹杀。
正面战场与敌后战场的概念

一般认为,中国抗日战争的正面战场,是指由国民党领导的武 装部队为主力、以大规模兵团阵地会战为主要作战方式,对侵 华日军主力部队军事进攻进行正面防御作战或展开展开战略攻 势的军事战场 。从作战区域上来讲,正面战场主要分布于国民 政府统治区域内,由国民党最高统治当局根据战争需要划成若 干战区,分别由各战区所配备的国民政府正规军担负对日作战。 中国抗日战争的敌后战场,是指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 新四军、民兵和人民自卫武装,开辟敌后抗日根据地,以人民 战争为总战略,以运动游击战、伏击战为主要战术,从敌人后 方给日军有力打击,与国民党真面战场形成对日军腹背夹击之 势的抗日根据地战场与游击战场。
正面战场与敌后战场的关系:

互相需要、互相配合、互相协助,二者缺一不 可,两个战场是一个整体。
第一阶段:从抗日爆发到武汉失守,国 民党正面战场抗击了侵华日军的主要兵 力,从战略上掩护了敌后战场的展开。 而敌后战场的开辟,从战略上也牵制了 日军对正面战场的进攻。两个战场不仅 在战略上实行了比较紧密的配合,双方 的军队在战斗和战役中也进行过许多配 合。
第二阶段:从武汉失守到1944年春。 正面战场仍然坚持作战,但战略作用
日益降低,敌后战场在全民族的抗战中 日益发挥出重要的战略作用。因国共双 方的斗争日益尖锐,双方的军队在战斗 和战役中的配合日益减少,但两个战场 还保持着互为需要的战略配合关系。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随着战局的扩大,战线的延长和长期战争 的消耗,日军的财力、物力、兵力严重不 足,已无力再发动大规模的战略进攻。敌 后游击战争的发展和抗日根据地的扩大, 使日军在其占领区内只能控制主要交通线 和一些大城市,广大农村均控制在以八路 军、新四军为主的中国军队手中。 1938年9月,中国共产党召开了六届六中 全会,毛泽东提出了中国共产党在民族战 争中的地位问题,批判和克服了王明的右 倾机会主义路线,坚持了独立自主的原则, 保证了抗日战争的胜利进行。 在此阶段,日本的侵华方针有了重大变化: 逐渐将其主要兵力用于打击在敌后战场的 八路军和新四军,而对国民党政府则采取 以政治诱降为主的方针。日本侵略军集中 了大部分兵力和几乎全部伪军,对中国共 产党领导的敌后抗日根据地进行了残酷的 “大扫荡”。
名称 晋察冀抗日根据地 晋绥抗日根据地 晋冀豫抗日根据地 晋鲁豫抗日根据地 苏南抗日根据地 皖东抗日根据地
创建人 聂荣臻 贺龙、关向应 刘伯承 邓小平 陈毅 张云逸
部队 八 路 军
新 四 军
百团大战
为粉碎“囚笼政策”,1940年,八路军 在彭德怀的指挥下,组织了100多个团 的兵力,在华北2000多公里的战线上, 向日寇发动大规模的攻击。百团大战主 要目标是破坏敌人的交通线,摧毁日伪 军的据点。历时百天的百团大战,总共 进行了1824次大小战斗,毙伤日军2万 余人,伪军5000余人,拔除据点2900多 个,破坏铁路470余公里,公路1500余 公里。百团大战是抗日战争中,中国军 队主动出击日军的最大规模的战役,它 取得的辉煌战绩给予日本帝国主义以沉 重打击,极大振奋了中国人民抗战胜利 的信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