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的关系

合集下载

高中历史近代史必备知识点:抗日战争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的比较

高中历史近代史必备知识点:抗日战争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的比较

▁▂▃▄▅▆▇█▉▊▋▌精诚凝聚 =^_^= 成就梦想▁▂▃▄▅▆▇█▉▊▋▌抗日战争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的比较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是抗日战争时期国共两党抗日的主战场,是中国抗战的重要特点之一。

这是由当时中国的特殊国情所决定的。

相互关系:两个战场的关系实际上是国共两党携手合作关系的一部分。

他们是相互依存的,其目标都是驱逐日本帝国主义出中国。

在战略防御阶段,国民党正面战场抗击了侵华日军的主要兵力,从战略上掩护了敌后战场的开辟。

可以说,在战略防御阶段,没有国民政府正面战场的抗战,就没有共产党在敌后战场的迅猛发展;就不会使日本“速战速决”灭亡中国的计划彻底破产;而没有敌后战场的迅猛发展,就没有战略相持阶段的迅速到来。

在战略相持阶段,正面战场仍坚持对日作战,但战略地位日益降低,敌后战场在全民族抗战中日益发挥重要作用;国共双方在战役或战斗中的配合日益减少,但两个战场仍保持着互为支持的战略配合关系。

可以说,在相持阶段,若没有正面战场的继续抵抗,就没有敌后战场反“扫荡”斗争的胜利;而没有敌后战场反“扫荡”斗争的胜利,正面战场就不可能坚持抗战到底,战略反攻也就不可能迅速到来。

从1944年4月开始,正面战场又重新成为日军战略进攻的重点,在正面战场节节败退时,敌后战场展开了仍属游击性质的局部反攻。

这时,两个战场的对立和各自的独立性更为突出,但战略上的相互配合一直维持到抗战胜利。

总之,两个战场相互配合、互为依存的关系一直贯穿整个抗战时期。

相互区别:(1)抗战路线不同:前者推行单纯依靠政府和军队的片面抗战路线,后者实行动员和依靠全民族一切力量的全面抗战路线;两条抗战路线的本质区别在于是否发动和依靠人民群众抗战,而造成这种区别的原因从根本上说是由于两党所代表的阶级利益不同。

(2)依靠的武装力量不同:前者是国民党政府的200万正规军;后者是中共领导指挥的八路军、新四军和其他抗日武装,还有民兵。

(3)战场范围不同:前者在国民党政府的统治区域划分若干战区,阻击敌人的进攻;后者是在日军占领区内创建若干抗日根据地,把敌人后方变成抗日前线。

抗战之正面与敌后战场

抗战之正面与敌后战场

① 应该尊重历史,客观地反映历史的本来面目。历史本身
是什么,样就应该怎样来表述。 ② 中华民族抗日战争是全民族参与、共同奋斗取得的胜利。
不能因为国民党在抗战中实行反共反人民的错误的片面抗
战路线就抹杀其参加抗战、坚持抗战的功绩; 也不能因为共产党及其领导的人民军队当时力量相对弱小, 在抗日根据地实行了新民主主义政策就被攻击诬蔑。这才 是历史唯物主义的态度也是尊重历史的态度。正面战场、 敌后战场是怎样就是怎样。
次重大胜利。在历时近半个月的 激战中,中国军队付出了巨大牺 牲,参战部队4.6万人,伤亡、 失踪7500人,歼灭日军1万余人。 它沉重打击了日本侵略者的凶焰, 极大地鼓舞了全国军民坚持抗战 的必胜信心。
“英军事当局,对于中国津浦线之战局极 为注意。最初中国军获胜之消息传来,各 方面尚不十分相信,但现已证明日军溃败 之讯确为事实……英人心理,渐渐转变, 都认为最后胜利当属于中国。” ——1938年4月9日伦敦路透社
之 正面战场与敌后战场的关系
抗日战争的两个战场
正面 战场
抗日 战争
敌后 战场
以国民政府为主,
抗战初期抗击了 侵华日军大部分。 执行的是片面抗 战路线,即单纯 依靠政府和军队, 而不发动广大人 民群众
1.全面抗战前 李宗仁《焦土抗
战论》( 1933): 要以坚壁清野、 游击战争,对日 进行长期消耗战。



刘桂五少将 干子 周元中将 李必蕃中将 黄启东少将 方叔洪中将 付忠贵少将 冯安邦中将 林英灿少将 王禹九少将 陈安保中将 丁炳权中将 郑作民中将 张自忠上将 湖北南瓜店
骑兵第六师师长 内蒙黄油 173师副师长 山东蒙城 23师师长 山东菏泽 23师参谋长 山东菏泽 114师师长 山东菏泽 鲁北游击司令 山东 42军军长 湖北襄阳 152师副师长 广东清远 79军参谋长 江西高安 29军军长 江西龙里 197师师长 江西武宁 2军副军长 广西昆仑 32集团军总司令

关于敌后战场与正面战场的作用大小

关于敌后战场与正面战场的作用大小

关于敌后战场与正面战场的作用大小,我个人认为,对于战争局势的节奏来说,正面战场国民党军队对日本的精锐部队的牵制和阻挡,相比与敌后战场来说,更加有意义,正面战场决定了这次战争的走向,只有当正面能足以牵制敌方,敌后部队的作用才能发挥出来。

但对于战争的结果来说,敌后战场的胜利是决定这场战争的胜败关键。

论正面力量,国民党军备力量与日军还是存在着差距的,单凭正面是无法击败日军,而敌后战场的活跃则逐步瓦解了日军的力量,最终赢得了胜利。

总得来说,诱饵和猎手对一次猎杀行动的成功都有作用,没有诱饵,猎手则没有机会,没有猎手,诱饵则无所作为,所以,我认为,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对抗日战争的胜利都有作用,二者相辅相成,唯有二者达成,才能成就胜利。

B13100135 黄涛。

如何正确认识抗日战争中的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

如何正确认识抗日战争中的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

如何正确认识抗日战争中的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1.抗日战争中的敌后战场1937年7月8日,卢沟桥事件发生的第二天,中国共产党即通电号召:“全国同胞、政府与军队团结起来,筑成民族统一战线的坚固长城,抵抗日寇的侵掠!”9日,红军将领致电蒋介石请缨抗战。

8月25日,中共中央军委宣布红军主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由朱德、彭德怀分任正副总指挥,下辖第一一五师、一二师、一二九师,全军共4.6万余人。

12月25日,南方红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陆军新编第四军,由叶挺、项英分任正副军长,下辖4个支队,全军共1万余人。

1938年以后,共产党又先后在广东东江地区、珠江地区和海南岛地区建立了人民抗日武装。

根据抗日战争开始后变化了的外部条件,中共中央规定了我军由正规战向游击战的战略转变,决定我军的作战任务是:在敌手放手发动群众,独立自主地进行游击战争配合正面战场,开辟敌后战场,建立敌后抗日根据地。

作战方针是:“基本的游击战,但不放松有利条件下的运动战”;主动地、灵活地、有计划地执行防御战中的进攻战、持久战中的速决战、内线作战中的外线作战等游击战争原则。

这些战略思想和作战原则,对于指导八路军、新四军完成抗日作战任务,发挥了重要作用。

按照中共中央的战略方针,八路军、新四军完成改编后立即开赴抗日战场。

最初,八路军主要是配合国民党正面战场在山西作战。

9月25日平型关战役,八路军首战告捷,歼灭日军近千人。

这是全面抗战开始后中国军队的第一次大捷,有力地鼓舞了全国军民。

至11月8日太原失陷,八路军共作战100余次,歼敌1.1万余人,有力地支援了正面战场友军作战。

太原失陷后,“在华北,以国民党为主体的正规战争已经结束,以共产党为主体的游击战争进入主要地位”。

八路军各部开始了独立自主的游击战争,着手创建敌后抗日根据地。

1938年初,第一一五师开创了晋察冀抗日根据地:第一二。

师开创了晋西北抗日根据地;第一二九师开创了晋冀豫抗日根据地。

在山东由中共地方党组织抗日起义,开辟了胶东、鲁中、鲁西南、鲁南等多处抗日游击区。

抗日战争时期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的地位作用及相互关系

抗日战争时期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的地位作用及相互关系

抗日战争时期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的地位作用及相互关系抗日战争是中国人民在抵御日本帝国主义侵略时所展开的一场全面抗战。

战争期间,中国抵御了敌人的侵略,取得了伟大的胜利。

在这场战争中,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扮演了不同的角色,但彼此之间存在着密切的相互关系。

正面战场指的是中国国内主要集中的抗战战斗区,即与敌人直接对抗的战区。

正面战场通过游击战和运动战等各种战斗手段,对敌人发起有力的进攻。

正面战场在整个抗日战争中始终是抗战的主战场,它直接受到日本侵略军的进攻,每一个正面战役都与保卫中国国土的命运息息相关。

正面战场的地位和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正面战场是中国人民军队主力的集中地。

在抗日战争中,中国军队通过正面战役,有效地打击和削弱了日本侵略军的实力。

正面战场是中国反击日本侵略的主要力量,是保卫国家主权和民族尊严的堡垒。

其次,正面战场是抗日战争的宣传阵地。

通过正面战役的胜利,中国人民向世界展示了他们的战斗力和抵抗精神。

正面战场的胜利为敌后战场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和实践支持,激发了全国人民抗战热情。

再次,正面战场是吸引和容纳人民力量的地方。

随着抗战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民加入到正面战役中,成为抗战的有力支持者。

正面战场通过吸引和容纳人民的力量,形成了强大的集中力量,为抵御日本侵略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敌后战场则指的是被日本侵略军占领的中国大陆内地的城市和乡村,是中国人民通过游击战争和地下抗战等方式与敌人进行战斗的地区。

敌后战场在整个抗日战争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首先,敌后战场成为抗战力量的重要补给基地。

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形成了抗战的双翼,敌后战场通过游击战争和地下抗战等方式,给正面战场提供了坚实的后方保障。

敌后战场通过破坏敌人的后勤补给线和削弱其战斗力,有效地支持和配合了正面战场的作战。

其次,敌后战场是宣传和组织抗战的重要区域。

在敌后战场,中国共产党发起并组织了广泛的抗日民主运动,大力宣传抗日精神,并向敌占区发动游击战争。

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

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

正面战场
卢沟桥事变以后,日本军队先后在华北、 华中和华南发动全面进攻。国民党政府 在全国人民的推动下,被迫实行抗战。 这时期,国民党领导的正面战场成为抗 击日本法西斯的主战场,国民党的军队 也是牵制日军的主力。经过淞沪会战、 忻口太原会战、武汉会战等战役,国民 党军队在正面战场歼灭日军45万余,迫 使日军停止了战略进攻,对于粉碎日本 法西斯“三个月灭亡中国”战略阴谋, 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忻口会战中的敌后战场
10月上旬,国民党军放弃内长城防线,企图 集中兵力在忻口与敌决战之际,毛泽东于 10月6日致电周恩来(在太原)、朱德和彭 德怀,指示八路军要在敌之侧翼和后方积 极打击与牵制敌人,配合友军保卫忻口。 忻口会战的战役分工,也明确提出八路军 的主要任务是“截断敌人后方交通,打击 来援之敌”。据此,八路军总部从10月上 旬开始,连续发出十几封电报,指挥所属 部队积极配合正面守军作战。
我军在反“扫荡”中抓获的日军 和缴获的大量武器
冀中军区第17团一部在定安公路 北敌占区,据村落杀敌,反击敌 人的“扫荡”
虽然抗战后期正面战场表现较为消极, 但是总体来说,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 二者缺一不可。如果没有其中的任何 一方,日本侵略者就会得到喘息机会。 这两大战场的互相配合谱写了中华民 族全民抗日的壮丽篇章。
忻口会战中的正面战场
忻口会战是保卫太原的关键战役,受到蒋 介石的高度关注,10月13日,他给在忻 州城内的忻口会战总指挥卫立煌打电话, 令其严守忻口防线,规定:“军、师长 均须上火线,违者处以死刑!”国民党 军队英勇抗战,奋力杀敌,虽然阻挡住 了日军进攻的步伐,但由于实力悬殊, 自身损失也极其惨重,牺牲了多位将军, 有第九军军长郝梦龄中将、第五十四师 师长刘家骐少将、独立第五旅旅长郑廷 珍少将、第一九六旅旅长姜玉贞少将等。

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的关系

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的关系

从1931年9月开始到1945年8月胜利的中华民族抗日战争,是中国人民共同进行的一次神圣的民族解放战争,也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织部分。

这次抗日战争是一个整体,全民族的各族儿女都为这场战争的胜利,也为世界和平与发展事业做出了贡献。

日本侵略东北以后,东北人民抗击侵略者的斗争就得到全国人民的支持,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的东北抗日联军更在白山黑水之间同敌人展开鏖战。

卢沟桥抗战开始后,全民族抗战掀起高潮,国民党和共产党捐弃前嫌,停止内战,一致对外。

抗日战争时期,我国并存着两个战场,一个是国民党的正面抗日战场,一个是共产党的敌后抗日战场。

两个战场在对日作战中的作用截然不同。

一是奉行的抗战路线不同。

国民党推行单纯依靠政府和军队的片面抗战路线;共产党执行依靠全民族一切力量的全面抗战路线。

二是抗战的坚决程度不同。

国民党坚持其反共反人民立场,政治态度具有两重性,抗战后期更是抵抗势头减弱,反共现象增长.共产党坚持抗战反对分裂,维护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抗战后期抗击着侵华的大部分日军和几乎全部伪军,成为抗战的中沂环氏柱。

三是依金的武装力圣不同。

国民党依靠加O万正规军,依赖美英援助;共产党领导和指挥八路军、新四军和其他抗日武装,经济上自力更生。

四是战场范围不同。

国民党把统治区域划戚若干战区.共产党在日占区创建若干抗日根据地。

五足作战规模不同。

国民党以大兵团打大会战;共产党打的是游击战和运动战。

六是战略地位不同。

国民党在战略防御阶段起主导作用,是抗战的主战场.共产党在战略相持阶段起主导作用,逐步上升为抗战的主战场。

抗日战争是一次全民族性的战争,是一次用血和肉打出来的战争,是中国人民站在一起的战争,是一次中国史上意义深刻的战争,更是我们应该铭记的一次战争。

由于第二次国共合作的特殊形式、条件以及两党不同的抗战方针,因此,在抗日战争中形成了相对独立的两个战场即由国民党军队担负的正面战场及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战场。

这两个战场虽然存在着尖锐的对立和斗争,但“相互需要,相互配合,互为协助”川的相互依存关系,始终占据主导地位,两个战场不仅从战略上看是一个有机的整体,而且在战斗战役上也曾密切配合。

论抗日战争正面战场与敌后战场

论抗日战争正面战场与敌后战场

论抗日战争正面战场与敌后战场抗战期间,国共两党虽有“兄弟阋于墙”的一面,但主要的方面还是“外御其侮”。

抗战分为正面战场与敌后战场,八路军、新四军及华南敌后抗日武装主要在敌后战场作战;国民党部队也有转入敌后战场的,但就其主体而言,则支撑着正面战场。

抗日战争是在长达5000公里的正面战场与幅员130余万平方公里的敌后战场进行的。

两个战场彼此需要,相互配合,协同作战,才最终赢得了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

正面战场与敌后战场只是抗日军队作战地域的划分,是统一的抗日战争的有机组成部分,两个战场既有统一的战略目标,又有各自的独立作战,相互依存相辅相成。

战略防御阶段,两个战场形成,正面战场为主,敌后战场为辅。

战略相持阶段,正面战场地位下降,敌后战场作用凸显,在华北等沦陷区敌后战场为主战场,在中日战线交界处正面战场仍然主战场。

战略反攻阶段,敌后战场成为主战场。

正面战场大型会战有淞沪会战、太原会战、南京会战、徐州会战、武汉会战、南昌会战、随枣会战、长沙会战、桂南会战、枣宜会战、上高会战、中条山会战、浙赣会战、鄂西会战、常德会战、豫湘桂会战等22次,此外,还有远征军两次赴缅甸作战;重要战斗1100余次,小规模战斗近5万次。

陆军伤亡、失踪达320万人,空军消耗飞机2468架,牺牲4000余人,海军几乎全军覆没。

正面战场的作战,重创了日本侵略者的狂妄气焰,粉碎了其速战速决的战略企图。

由于中国坚持抗战,使日本逐渐陷入了“中国泥潭”而不能自拔的困境。

从1938年12月到1941年12月太平洋战争爆发的3年时间里,日本内阁像走马灯一样连续更换了7任。

正面战场的顽强抵抗,对敌后战场的建立、发展起到了支援作用。

正面战场与敌后战场的协同作战,显示了中华民族的顽强意志、必胜信念和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生存能力,使国际社会刮目相看,赢得了美、苏的航空支援及太平洋战争爆发之后美、苏、英更大规模的宝贵支持,更为结成国际反法西斯同盟、直至打败法西斯阵营奠定了基础。

抗日战 争中的重要战线有哪些

抗日战 争中的重要战线有哪些

抗日战争中的重要战线有哪些抗日战争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段波澜壮阔、艰苦卓绝的历史。

在这场伟大的反侵略战争中,中国人民展现出了顽强的抵抗精神和巨大的牺牲精神,形成了多条重要的战线,共同为抗击日本侵略者、保卫祖国的尊严和领土完整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一、正面战场正面战场是抗日战争中中国军队与日军进行大规模正规作战的战场。

在抗日战争初期,国民党军队承担了主要的正面作战任务。

淞沪会战是抗日战争中的第一场大型会战。

1937 年 8 月 13 日,日军进攻上海,中国军队奋起抵抗。

淞沪会战历时三个月,虽然最终上海沦陷,但中国军队打破了日军“三个月灭亡中国”的狂妄计划,极大地鼓舞了全国人民的抗日信心。

忻口战役是抗日战争初期华北战场上规模最大、战斗最激烈的一次战役。

中国军队在忻口地区与日军展开了长达 20 多天的激烈战斗,有效地迟滞了日军的进攻。

武汉会战是抗日战争战略防御阶段规模最大、时间最长、歼敌最多的一次战役。

中国军队浴血奋战,虽然武汉最终失守,但此战使日军的战略进攻态势受到了极大的遏制,抗日战争进入战略相持阶段。

在正面战场上,中国军队虽然在装备和训练上与日军存在差距,但广大爱国将士不畏强敌、英勇作战,为抗日战争的胜利做出了重要贡献。

二、敌后战场敌后战场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等抗日武装深入敌人后方,建立抗日根据地,开展游击战争的战场。

晋察冀抗日根据地是中国共产党在敌后建立的第一个抗日根据地。

在聂荣臻元帅的领导下,根据地军民积极开展游击战争,多次粉碎了日军的“扫荡”,为抗日战争的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晋冀鲁豫抗日根据地是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抗日根据地之一。

根据地军民在刘伯承、邓小平的指挥下,开展了艰苦卓绝的斗争,为抗击日军、保卫祖国做出了巨大贡献。

山东抗日根据地是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抗日根据地之一。

根据地军民在罗荣桓的领导下,积极开展游击战争,有效地打击了日军的嚣张气焰。

敌后战场的抗日军民采取灵活多样的战术,如地道战、地雷战、麻雀战等,有效地消耗了日军的有生力量,牵制了日军的大量兵力,为抗日战争的胜利发挥了重要作用。

抗日战争的战场分析

抗日战争的战场分析
1938 年春天,国民党政府组织了徐州会战,中国军队的司令长官是李宗 仁。两路日军一支被阻在山东临沂,另一路被阻在山东台儿庄,双方在此展 开了激战,即著名的台儿庄战役。台儿庄战役歼敌 一万多人,取得了抗战以来,国民党正面战场的重大胜利,
国民党正面战场在抗战初期组织了多次大规模的会战。历时三个月的淞沪会战虽未保住上海,但却严重地破坏了日军速战速决的计划。规模较大的还有忻口会战、台儿庄会战、徐州 会战、武汉会战等。
日本发动全面进攻后,企图速战速决,在三个月内灭亡中国。面对日本的进攻,国民政府的抗战是比较积极的。“八·一三”事变的第二天,国 民政府发表声明:决心“实行良卫,抵抗暴力”。先后在正面战场组织了多 次大会战,抵抗侵略。主要有淞沪会战、太原会战、徐州会战、武汉会战等 淞沪会战 这是正面战场上的第一次大会战。从 8 月 13 日至 11 月 12 日历时三个月, 双方投入战斗的军队,中方 40 万,日方 20 万。战斗中广大的爱国官兵,再 次显示了他们视死如归、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涌现出了许多可歌可泣的英 雄事迹。淞沪会战,粉碎了日本要在三个月内灭 亡中国的狂妄计划。
在抗战初期的战略防御阶段,国共两党军队共同对日作战,国民党军队是战略防御作战的主体,八路军、新四军主要以游击战配合国民党军队进行防御作战,双方既有战略上的支持配合,又有战役战斗上的相互配合。这也是国共两党两军合作抗日关系最好的时期。在抗战中期的战略相持阶段,两个战场正式形成,国民党军队主要担负正面抵抗日本侵略军进攻的任务,以一套相对稳定的防御作战线,保卫着西南、西北等大片国土,作为中国坚持抗战的战略大后方。共产党领导八路军、新四军开赴敌后,发动人民群众,开展抗日游击战争,建立敌后抗日民主根据地,开辟了广大的敌后抗日战场。在这期间,由于共产党领导的抗日军队和敌后抗日民主根据地在空间上与正面战场的国民党军队处于脱离状态,双方已基本上不可能再进行战役战斗上的配合,而主要是在战略上相互策应和配合。从太平洋战争爆发后,由于国际形势的变化和国民党战场多次出现危局,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战场便成为了中国人民坚持抗战的主战场。具体表现为:如果“没有正面主力军的英勇作战,便无从顺利开展敌后的游击战争”;敌后游击战争又“钳制了大量的敌军,配合了正面主力军的作战”。抗战期间两个战场这种互为依存的关系,不但贯穿于整个抗日战争的历史过程,而且居于主导地位,是抗战时期中国抗日军事斗争的主流。抗战时期两个战场是谁也离不开谁的。单独依靠哪一个战场,都难以抗击日本侵略军的进攻,缺少了哪一个战场,中国抗日战争的坚持与发展都是不堪设想的。对于两个战场在中国抗日战争中的重要作用都不应低估。没有敌后战场,日本就可能抽出几十万机动兵力向正面战场进攻,正面战场将难以坚持;没有正面战场,敌人将其全部兵力压向敌后战场,敌后战场也难以承受”。如果“没有正面战场,敌后战场所受日军压力必定成倍增加,困难自然大得多,但依靠人民群众,抗战能够坚持下去。没有敌后战场,正面战场就无法独力维持。”

第20课 正面战场与敌后战场 课件(32张PPT)

第20课 正面战场与敌后战场 课件(32张PPT)
主要组成:政府军队 主要作战形式:直接抵抗、军团对抗
敌后战场: 又称“敌后解放区战场”、“解放区战场”。抗日战争时期由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所开辟。
主要组成:群众 主要作战形式:深入敌后、形式多样
以史为鉴 作为中学生,你如何始面对南京大屠杀、面对你的民族 曾经有过的灾难?
• 材料一 卢沟桥被绑架了/万里长城被列为战利品,作为献给岛国皇妃的项链/南京城改作靶场,划为占 领者的猎区。 ——张志民《以卢沟桥的名义》(节选) 材料二 我有一只玩具箱,丢在上海大同坊。飞机汽车件件有,还有娃娃和小床……可恨日本鬼子兵, 八月十三响炮声……几时收复失地回上海,妈妈再给我买个汽车和小人? ——《失去了的玩具箱》
创建者
聂荣臻 刘伯承 邓小平
徐向前 贺龙 关向应
陈毅
张云逸
一.敌后抗日根据地的建设
1.延安成为敌后战场的战略总后方和指挥中枢
抗日战争时期的延安
一.敌后抗日根据地的建设
2.开展人民游击战争
地道战
地雷战
麻雀战
夜袭战
一.敌后抗日根据地的建设
3.建立民主政权,实行减租减息
政治上: 建立抗日民主政权 经济上: 实行减租减息的土地政策
当堂检测
5.中国共产党与国民党两次合作的共同基础是由( A)
A.主要社会矛盾决定的
B.社会性质决定的
C.国民党的阶级性质决定的 D.两党合作的政治基础决定的
6.下列关于九一八事变与七七事变相同点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 )
A.事变后中国政府都进行了积极抵抗 B.日本推行侵略扩张政策的必然结果 C.都是日本制造借口然后发动的 D.中国内部不统一给日本提供了可乘之机
全 民 族 抗 2、战略相持阶段: 战

抗日战争

抗日战争

抗日战争(1937年7月7日——1945年8月15日),又称第二次中日战争,是中国反抗日本侵略的一场正义的大规模战争。

但是,对于中国共产党与国民党在这场捍卫中华民族主权与领土完整的战争中所做出的贡献与所处的位置,每个人的看法却不尽相同。

下面,我以我们小组收集的大量资料及部分史实谈一谈对抗日战争中正面战场与敌后战场的认识。

首先,对于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我们需要有一些基本的认识。

由于第二次国共合作的特殊形式、条件以及两党不同的抗战方针,因此,在抗战中形成了相对独立的两个战场,即以国民党军队为主体的正面战场,担负起抗击日军战略进攻的主要任务,和为了贯彻执行全面抗战路线,由中国共产党开辟的敌后战场。

虽然,这两个战场存在着尖锐的对立和斗争,但“相互需要、相互配合、相互协助”的相互依存关系始终占据主导地位,两个战场不仅从战略上看是一个有机的整体,而且在战斗战役上也曾密切配合。

七七事变爆发后通过外交途径解决问题是蒋介石首先想到的,他要求外交部向日本驻华大使馆交涉,提出口头抗议,要张群起草讲和条件,并密派许英飞往东京,要孙科和宋子文分别拜访苏美大使馆,请求他们援助,并且立即对日抗议通电。

但外交谈判毫无结果,日本态度蛮横,一味抵赖,反要求中国严惩卢沟桥事件肇事者。

被蒋介石给予希望的英美等国,也对日本实行所谓“不干涉”的绥靖政策,一纸空文的《和平原则十六条》于7月16日被美国国务卿对六十二国发表,除了“维护和平”“信守国际协定”等空话外对日本侵华战争只字不提。

在国内外交困难的情况下,蒋介石于1937年7月17日在庐山就卢沟桥事变及中日关系问题发表谈话,表示对日应战。

在这次著名的“最后关头”演说中,国民政府对处理卢沟桥事变以及中日关系的基本原则被蒋介石阐述的很清晰,要点如下:一、任何解决不得伤害中国主权与领土之完整二、冀察行政组织,不容任何不合法之改变三、中央政府所派官员,如冀察政务委员会宋哲元等,不能受任何约束蒋介石说这三个立场是弱国外交的最低限度,并敦促日本政府设身处地的为东方民族作一个远大的打算,不想促成中日两国关系最后关头。

抗日战争国共两个战场的关系与作用

抗日战争国共两个战场的关系与作用

在抗日战争的中国军事战场上,一直存在着由中国共产党领导八路军、新四军及其他人民抗日武装开辟并坚持的敌后战场和由国民党蒋介石集团以国民政府名义统帅数百万国军承担对日作战任务的正面战场两个相互呼应又彼此相对独立的战场。

国民党正面战场和共产党敌后战场都是中华民族抗日战争不可分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的关系,是相互配合、相互支援和相互策应的关系。

在抗战初期的战略防御阶段,国共两党军队共同对日作战,国民党军队是战略防御作战的主体,八路军、新四军主要以游击战配合国民党军队进行防御作战,双方既有战略上的支持配合,又有战役战斗上的相互配合。

这也是国共两党两军合作抗日关系最好的时期。

在抗战中期的战略相持阶段,两个战场正式形成,国民党军队主要担负正面抵抗日本侵略军进攻的任务,以一套相对稳定的防御作战线,保卫着西南、西北等大片国土,作为中国坚持抗战的战略大后方。

共产党领导八路军、新四军开赴敌后,发动人民群众,开展抗日游击战争,建立敌后抗日民主根据地,开辟了广大的敌后抗日战场。

在这期间,由于共产党领导的抗日军队和敌后抗日民主根据地在空间上与正面战场的国民党军队处于脱离状态,双方已基本上不可能再进行战役战斗上的配合,而主要是在战略上相互策应和配合。

从太平洋战争爆发后,由于国际形势的变化和国民党战场多次出现危局,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战场便成为了中国人民坚持抗战的主战场。

如果“没有正面主力军的英勇作战,便无从顺利开展敌后的游击战争”;敌后游击战争又“钳制了大量的敌军,配合了正面主力军的作战”。

中国抗日战争是“整体的民族战争”,是中日两国间的战争,只能把中国看作是交战的一方,把日本看作是交战的另一方,决不能把中国的抗日战争割裂开来,看作是两国三方的战争。

正面战场与敌后战场,是在总的持久战战略方针的指导下的整体战争互相关联的有机组成部分,只是军队作战地域的划分,是不能割裂的。

这是阶级利益对立的两种力量在与共同民族敌人作战时的一种特殊合作形式。

抗日战争时期的正面战场与敌后战场

抗日战争时期的正面战场与敌后战场

抗日战争时期的正面战场与敌后战场抗日战争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段波澜壮阔、刻骨铭心的历史。

在这场全民族的抗战中,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相互配合,共同抵御了日本侵略者的疯狂进攻,为最终的胜利做出了巨大贡献。

正面战场,是指国民党领导的军队与日军进行的大规模会战和正面交锋。

在抗日战争初期,正面战场承担了抗击日军的主要任务。

淞沪会战是抗日战争中的第一场大型会战。

1937 年 8 月 13 日,日军进攻上海,中国军队奋起抵抗。

这场会战持续了三个月之久,打破了日军“三个月灭亡中国”的狂妄计划。

中国军队浴血奋战,虽然最终上海沦陷,但展现出了中国军人坚决抵抗外敌的决心和勇气。

南京保卫战,是一场悲壮的战役。

由于敌我力量悬殊,南京最终沦陷,但中国军队的抵抗依然可歌可泣。

太原会战中,国共两党军队密切配合,平型关大捷打破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极大地鼓舞了全国军民的抗战信心。

徐州会战中的台儿庄战役,是中国抗日战争以来取得的最大胜利,歼灭了大量日军,打击了日军的嚣张气焰。

武汉会战,是抗日战争中时间最长、规模最大的一次会战。

虽然武汉最终失守,但中国军队的顽强抵抗消耗了日军大量的有生力量,抗日战争从此进入战略相持阶段。

在正面战场上,国民党军队的广大爱国将士表现出了英勇无畏的精神,他们在装备落后、补给困难的情况下,与装备精良的日军进行了殊死搏斗,付出了巨大的牺牲。

然而,由于国民党在抗日战争后期实行了消极抗日、积极反共的政策,导致正面战场在一些战役中失利。

敌后战场,则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等抗日武装深入敌人后方,开展游击战争,建立抗日根据地的战场。

中国共产党提出了全面抗战路线,即动员全民族一切力量,争取抗战胜利的人民战争路线。

在敌后战场,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武装广泛发动群众,开展游击战争,灵活机动地打击敌人。

晋察冀抗日根据地是中国共产党在敌后建立的第一个抗日根据地。

根据地的军民在艰苦的环境下,开展了艰苦卓绝的斗争,有效地牵制了日军的兵力。

敌后战场和正面战场的作用

敌后战场和正面战场的作用

第一阶段:从抗日暴发到武汉失守,国 民党正面战场抗击了侵华日军旳主要兵 力,从战略上掩护了敌后战场旳展开。 而敌后战场旳开辟,从战略上也牵制了 日军对正面战场旳攻打。两个战场不但 在战略上实施了比较紧密旳配合,双方 旳军队在战斗和战役中也进行过许多配 合。
第二阶段:从武汉失守到1944年春。 正面战场依然坚持作战,但战略作用
百团大战
为粉碎“囚笼政策”,1940年,八路军 在彭德怀旳指挥下,组织了100多种团 旳兵力,在华北2023多公里旳战线上, 向日寇发动大规模旳攻击。百团大战主 要目旳是破坏敌人旳交通线,毁日伪 军旳据点。历时百天旳百团大战,总共 进行了1824次大小战斗,毙伤日军2万 余人,伪军5000余人,拔除据点2900 多种,破坏铁路470余公里,公路1500 余公里。百团大战是抗日战争中,中国 军队主动出击日军旳最大规模旳战役, 它取得旳辉煌战绩予以日本帝国主义以 沉重打击,极大振奋了中国人民抗战胜 利旳信心。
中国抗日战争旳敌后战场,是指由中国共产党领导旳八路军、 新四军、民兵和人民自卫武装,开辟敌后抗日根据地,以人民 战争为总战略,以运动游击战、伏击战为主要战术,从敌人后 方给日军有力打击,与国民党真面战场形成对日军腹背夹击之 势旳抗日根据地战场与游击战场。
正面战场与敌后战场旳关系:
相互需要、相互配合、相互帮助,两者缺一不 可,两个战场是一种整体。
第三阶段:在战略反攻阶段,两个 战场在不同旳区域向日军发起攻打, 战略上旳相互配合依然维持到抗战 结束
当代大学生应辩证旳看待两个战场旳关系
大陆方面:在80年代此前,对正面战场旳研究 基本处于停滞状态,对正面战场地位和作用旳 分析简朴化、片面化。对国民政府军队作战旳 实际情况未作全方面旳论述和评价,给人造成 正面战场只是悲观应战,而且是一败涂地、罪 债累累旳形象。

抗战中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之间是什么关系?

抗战中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之间是什么关系?

抗战中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之间是什么关系?两个战场的同时并存,是中国抗战的特殊战略布局,是人类战争史上的奇观。

那么,具体来说,两个战场之间是一种什么关系呢?鉴于历史的原因,国共两党都拥有军队。

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之间的关系,实际上是国共两党军队关系在战场上的反映。

毋庸讳言,抗战期间国共双方一直存在着尖锐的矛盾和斗争,但是这种斗争始终局限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内部。

由于中日矛盾一直是主要矛盾,两个战场各自的主要任务也都是对日作战,因此两个战场“互相需要、互相配合、互相协助”的互为依存关系,始终占着主导地位。

⑴两个战场相互依存、相互配合。

在中日民族矛盾成为主要矛盾的情况下,国共两党为了抗击日寇侵略,挽救民族危亡,必须在军事上相互合作。

在出现相对独立的两个战场的情况下,这种军事上的合作体现在两个战场之间“互相需要、互相配合、互相协助”之上。

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是相互需要、相互依存的。

国民党的正面战场需要以共产党为主开辟的敌后战场,因为没有敌后战场对日军的打击、牵制和对日军战略要地的袭扰,对日军交通补给线的破坏,日军将以更加优势的兵力及武器投入正面战场,正面战场很难支撑下去。

反之,敌后战场也需要正面战场,因为没有正面主力军的英勇抗战,便无从顺利地开展敌人后方的游击战争。

在抗日战争中,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的相互配合主要体现在对日作战的战略协同上。

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战场始终以各种军事斗争方式不断支援正面战场的作战,防止其崩溃。

敌后战场对日军的打击以及共产党领导的人民武装在抗战中不断壮大,本身就对日军起到了战略牵制作用。

在整个抗战过程中,日军自始至终不得不分出相当大兵力用于后方守备,这大大减轻了正面战场的压力。

而国民党军队在正面战场上虽屡遭失败,但始终支撑着正面战场,且淞沪、武汉、太原、忻口、台儿庄等战役也予日军以重大杀伤,客观上支援了敌后战场。

在整个抗战过程中,尽管国共两党不断发生摩擦,但从总体上看,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在战略上是相互支持的。

论抗日战争时期正面战场与敌后战场的关系

论抗日战争时期正面战场与敌后战场的关系

论抗日战争时期正面战场与敌后战场的关系由于第二次国共合作的特殊形式、条件以及两党不同的抗战方针。

因此,在抗日战争中形成了相对独立的两个战场即由国民党军队担负的正面战场及由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战。

这两个战场虽然存在着尖锐的对立和斗争,但“相互需要、相互配合、互为协助”的相互依存关系,始终占据主导地位,两个战场不仅从战略上看事一个有机的整体,而且在战斗战役上也曾密切配合。

现在从抗日战争的三个阶段,对抗日战争时期正面战场与敌后战场的关系作进一步的论述。

从1937年7月卢沟桥事变到1938年10月广州、武汉失守,是战略防御阶段。

当时,日本侵略者把国民党作为主要作战对象,所以由国民党军担负的正面战场是抗击日军进攻的主要战场。

在全国抗战初期,国民党表现了一定的抗日积极性,先后进行了平津会战、淞沪会战、忻口会战、徐州会战、太原会战、武汉会战等重要战役,并取得了台儿庄战役的胜利,阻滞了日军的推进,粉碎了日军3个月灭亡中国的狂妄企图。

但是,由于国民党在政治上实行单纯依靠政府和军队的片面抗战路线,在军事上则采取单纯防御的战略方针,所以,尽管国民党军队的许多官兵对日军的进攻进行了英勇的抵抗,但正面战场的战局仍非常不利,先后丢失了华北、华中的大片领土,国民政府亦迁都重庆。

而中国共产党代表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提出一条依靠人民群众的全面抗战的路线。

1937年8月下旬,共产党领导的红军主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开赴华北抗日前线;10月间,南方各省的红军游击队也改编为新四军,开赴华中前线。

八路军和新四军深入敌后,开辟敌后战场,主要从战略上配合国民党军作战。

第二阶段是从1938年10月至1943年12月,是战略相持阶段。

随着战局的扩大,战线的延长和长期战争的消耗,日军的财力、物力、兵力严重不足,已无力再发动大规模的战略进攻。

敌后游击战争的发展和抗日根据地的扩大,使日军在其占领区内只能控制主要交通线和一些大城市,广大农村均控制在以八路军、新四军为主的中国军队手中。

简论抗日战争国共两个战场的关系和作用

简论抗日战争国共两个战场的关系和作用

简论抗日战争国共两个战场的关系和作用摘要:从1931年“九一八事变”到1945年日本宣布投降,中国经历了十多年的抗击日本侵略的民族保卫战。

期间国共两党携起手来,一起战斗,最终取得了这次反法西斯战争的伟大胜利,两党分别作出了自己的贡献,但合作的过程中,冲突难以避免……关键字:攘外必先安内全面抗战合作与冲突距离抗日战争结束已经六十多年了,抗战是中国人民取得的伟大的胜利,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做出了巨大贡献。

期间,国共两党分别以自己的方式抗击日军,作出了自己的贡献。

那么,我们该怎样评价国共两党在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的作用呢?我们只要简明地梳理一下那段历史,就不难从中得出接近历史真相的结论。

我们可以粗略地把抗战划分为3个发展时期。

1931年9月——1937年6月为一个时期。

这一时期,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占领东三省,拉开了侵华战争的序幕。

而此时,国民政府非但不愿对日宣战,反而高呼“攘外必先安内”。

这无疑是极不负责任的做法,是置人民群众的生死于不顾。

虽然这时候也有国民党爱国将领坚决抗战,但毕竟是“一厢情愿”,没得到政府的全力支持。

反观中国共产党,第一时间表示抗战,广泛唤醒群众,倡导建立抗日统一战线。

毫无疑问,此时的国民党对共产党的敌对情绪很严重。

1937年7月——1941年春为一个时期。

这一时期,日本法西斯发动了七七卢沟桥事变,抗日战争全面爆发。

国民党领导正面战场,共产党开辟了敌后战场。

不可否认,国民党领导的正面战场成为抗击日本法西斯的主战场,对于粉碎日本法西斯“三个月灭亡中国”战略阴谋,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经过淞沪会战、忻口太原会战、武汉会战等,歼灭日军45万余,迫使日军停止了战略进攻,形成了抗战的相持阶段。

据统计,从7.7事变到1941年春,国名党军队在正面战场上先后进行重大战役22次,重要战斗3117次,小型战斗38931次,歼灭日军86万人,自身付出了322万人的重大伤亡。

特别是国民党军队中的广大爱国官兵英勇作战,不怕牺牲,表现出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

抗日战争时期的国共两党、两个战场及其相互关系

抗日战争时期的国共两党、两个战场及其相互关系

抗日战争时期的国共两党、两个战场及其相互关系抗日战争在中国近现代历史发展进程中具有特殊的地位和意义。

它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由沉沦走向复兴的一个重要转折点,也是中国共产党从小变大、由弱变强的关键时期。

第一,胡锦涛在纪念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是评价国共两党、两个战场及其关系的指南。

他指出:抗日战争是"在中国共产党倡导建立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旗帜下,以国共合作为基础",中国人民同凶恶的日本侵略者进行的"气壮山河的斗争"中国国民党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军队,分别担负着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的作战任务,形成了共同抗击日本侵略者的战略态势。

以国民党军队为主体的正面战场,组织了一系列大仗,特别是全国抗战初期的淞沪、忻口、徐州、武汉等战役,给日军以沉重打击。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战场,广泛发动群众,开展游击战争,八路军、新四军、华南游击队、东北抗日联军和其他人民抗日武装力量奋勇作战。

平型关大捷打破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百团大战振奋了全国军民争取抗战胜利的信心。

敌后战场钳制和歼灭日军大量兵力,歼灭大部分伪军,逐渐成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主战场。

第二,在抗日战争的不同阶段,两个战场的地位作用及其关系是不同的。

大体上说,在抗日战争的战略防御阶段,正面战场担负着抗击日军战略进攻的主要任务,国民党军队的抗日是比较积极的,国民政府也实行过若干有利于抗战的政策;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主要是配合正面战场的作战,敌后战场处在开辟和发展阶段;两个战场的配合和国共两党的关系都比较好,以朱德、周恩来等为代表的共产党人和八路军领导人同国民党方面的真诚合作成为历史佳话。

在战略相持阶段,国民党及其正面战场的情况比较复杂,需要作具体分析。

一方面,国民党的抗战积极性远不如防御阶段,同共产党的关系有所恶化,制造了多次反共摩擦事件,正面战场在抗日战争中的地位和作用明显下降;另一方面,蒋介石及国民党最高当局面对日本的政治诱降,有过动摇,但是,鉴于国际和国内形势最终没有投降日本,坚持了抗战,并在相持阶段继续组织了一些大的战役,取得了一些胜利, 特别是太平洋战争爆发后,中国战区的设立以及中国远征军进入缅甸对日作战,明显提升了中国抗日战争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地位。

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的关系

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的关系

一、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的关系:互相配合、互相需要、互相协助、二者缺一不可,两个战场是一个整体二、第一阶段:从抗日爆发到武汉失守,国民党正面战场抗击了侵华日军的主要兵力,从战略上掩护了敌后战场的展开。

而敌后战场的开辟,从战略上也牵制了日军对正面战场的进攻。

两个战场不仅在战略上实行了比较紧密的配合,双方的军队在战斗和战役中也进行过许多配合三、第二阶段:从武汉失守到1944年春。

正面战场仍然坚持作战,但战略作用日益降低,敌后战场在全民族的抗战中日益发挥出重要的战略作用。

因国共双方的斗争日益尖锐,双方的军队在战斗减少,但两个战场战略配合关系紧密四、第三阶段:在战略反攻阶段,两个战场在不同的区域向日军发起进攻,战略上的相互配合仍然维持到抗战结束。

五、国民党正面战场与共产党敌后战场的作用与地位的分析: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爆发),日本发动了全面侵华战争。

在中华名族处于生死存亡的危急关头,国共两党实现了第二次合作,开始共同抗日在当时国民党军队,拥有着大部份人力、物力、财力和地区,有200多万正规军担负正面战场的作战任务,主要进行正规作战;而共产党军队数量少、装备差,抗战开始时,仅4万多人,担负敌后战场的作战任务,主要进行游击战。

六、国民党的正面战场:以国民党军队为主体的正面战场,担负了抗击日军战略进攻的主要任务。

在抗战初期,可是说国民党在正面战场上是积极抗战的。

国民党军队组织了淞沪、忻口、徐州、武汉会战等一系列大战役。

在这些战役中,国民党军队的爱国将士,表现了空前的名族义愤和抗战热情,共歼灭日军45万余。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在1938年3月李宗仁等部实施的台儿庄战役中,国民党取得大捷,歼灭日军1万余人。

但当抗战进入相持阶段之后,日本对国民党政府采取以政治诱降为主、军事打击为辅的方针。

国民党对内对外政策发生重大变化,采取消极对敌,积极反共的态度,使得正面战场形势恶化,正面战场的地位逐步下降到次要位置七、当代大学生应辩证的看待两个战场的关系:总的来说,国民党的正面战场在抗战初期起到了积极的作用,是抗日的主战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的关系:
互相配合、互相需要、互相协助、二者缺一不可,两个战场是一个整体
二、第一阶段:
从抗日爆发到武汉失守,国民党正面战场抗击了侵华日军的主要兵力,从战略上掩护了敌后战场的展开。

而敌后战场的开辟,从战略上也牵制了日军对正面战场的进攻。

两个战场不仅在战略上实行了比较紧密的配合,双方的军队在战斗和战役中也进行过许多配合
三、第二阶段:
从武汉失守到1944年春。

正面战场仍然坚持作战,但战略作用日益降低,敌后战场在全民族的抗战中日益发挥出重要的战略作用。

因国共双方的斗争日益尖锐,双方的军队在战斗减少,但两个战场战略配合关系紧密
四、第三阶段:
在战略反攻阶段,两个战场在不同的区域向日军发起进攻,战略上的相互配合仍然维持到抗战结束。

五、国民党正面战场与共产党敌后战场的作用与地位的分析:
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爆发),日本发动了全面侵华战争。

在中华名族处于生死存亡的危急关头,国共两党
实现了第二次合作,开始共同抗日
在当时国民党军队,拥有着大部份人力、物力、财力和地区,有200多万正规军担负正面战场的作战任务,主要进行正规作战;而共产党军队数量少、装备差,抗战开始时,仅4万多人,担负敌后战场的作战任务,主要进行游击战。

六、国民党的正面战场:
以国民党军队为主体的正面战场,担负了抗击日军战略进攻的主要任务。

在抗战初期,可是说国民党在正面战场上是积极抗战的。

国民党军队组织了淞沪、忻口、徐州、武汉会战等一系列大战役。

在这些战役中,国民党军队的爱国将士,表现了空前的名族义愤和抗战热情,共歼灭日军45万余。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在1938年3月李宗仁等部实施的台儿庄战役中,国民党取得大捷,歼灭日军1万余人。

但当抗战进入相持阶段之后,日本对国民党政府采取以政治诱降为主、军事打击为辅的方针。

国民党对内对外政策发生重大变化,采取消极对敌,积极反共的态度,使得正面战场形势恶化,正面战场的地位逐步下降到次要位置
七、当代大学生应辩证的看待两个战场的关系:
总的来说,国民党的正面战场在抗战初期起到了积极的作用,是抗日的主战场。

但由于国民党推行片面抗战路线,在战略战术上只是消极防御,后期更是采取了消极对敌,积极反共的态度,使得其一
再失利,处处被动,形成溃败。

总的来说,从建立统一战线到抗战结束,中国共产党在一系列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的指导下,一直积极配合国民党,坚定地与日军作战,最终领导着广大人民取得胜利。

战略防御阶段,没有国民政府的正面战场的积极抵抗,就没有共产党在敌后战场的迅猛发展;而没有敌后战场的迅猛发展,就没有战略相持阶段的迅速到来。

在战略相持阶段,若没有正面战场的继续抵抗,就没有敌后战场反“扫荡”的胜利;而没有敌后反“扫荡”的胜利,正面战场就不可能坚持抗战到底,战略反攻也就不可能到来。

虽然国共之间有着很多矛盾,但他们驱逐日寇的总目标是是一致的,两者是相互联系,相互支援,缺一不可,相互不可取代,具有同等的重大作用的。

都值得我们后人铭记与敬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