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经济学02产业组织理论
《产业经济学》第二章产业组织理论概述讲解
i 1
CRn为某行业中前n家最大企业的有关数值的 行业比重,通常取n=4或n=8。
绝对集中度指标本身也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
(2)相对集中度
相对集中度是反映产业内所有企业的规模分布的集中 度指标。
洛伦茨曲线,最初用于收入分配研究,后来被借用来 分析产业中企业规模分布的不均匀程度。
基尼系数= 对角线与洛伦茨曲线间 的面积 = A 对角线以下的三角形面 积 A B
第二章 产业组织理论概述
学习目标 读完本章,你需要了解和掌握以下内容:
1、了解“马歇尔冲突”的含义。 2、产业组织理论体系的形成过程。 3、“结构-行为-绩效”分析框架的含义和“哈佛学派” 的政策主张。 4、“芝加哥学派”的政策主张及其理论依据。 5、可竞争市场理论的含义。 6、新产业组织理论的主要特征。 7、新奥地利学派关于竞争政策和产业政策的主张。 8、市场结构、集中度、市场势力、市场绩效的衡量方 法。
2
(Xi X)
i1
在完全竞争条件下,H 指数将等于0;在完全垄 断条件下,H指数将等于1;如果市场中所有n家 企业规模都相等,H指数将等于1/n;当n=1时, H指数等于1。
一般来说,n值越大,H指数越小。
2、市场势力的衡量
(1)勒纳指数 L P MC
P
L在0-1之间变动,数值越大表明垄断势力 越大。勒纳指数实际上是计量价格偏离边 际成本的程度,价格越是高于边际成本表 明垄断势力越强。
一、“芝加哥学派” 芝加哥学派在产业组织理论上两大特点: 一是昄依新古典经济理论 二是认为政府无须干预市场机制的运作 芝加哥学派认为,即使市场中存在着某些垄断势
力或不完全竞争,只要不存在政府的进入规制, 长期的竞争均衡状态在现实中也是能够成立的。 德穆塞次等人批驳哈佛学派的“集中度一利润率” 假说 ,是“效率主义者” 。 该学派修改了由贝恩创设的进入壁垒理论。
产业经济学重点
产业经济学重点产业经济学是一门研究产业组织、产业结构、产业关联、产业发展等方面的经济学分支学科。
它对于理解经济运行、制定产业政策以及企业战略决策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以下将从几个关键方面来探讨产业经济学的重点内容。
一、产业组织理论产业组织理论主要关注企业之间的竞争和垄断关系,以及市场结构对企业行为和市场绩效的影响。
市场结构是产业组织理论的重要概念,包括市场集中度、产品差异化程度和进入退出壁垒等方面。
市场集中度反映了市场中企业规模的分布情况,高集中度往往意味着少数大企业占据主导地位,可能形成垄断势力。
产品差异化则影响着消费者的选择和企业的竞争策略。
进入退出壁垒决定了新企业进入和原有企业退出市场的难易程度。
企业行为包括价格策略、产量决策、广告投入、研发投入等。
在不同的市场结构下,企业的行为会有所不同。
例如,在完全竞争市场中,企业是价格的接受者,只能通过优化产量来实现利润最大化;而在垄断市场中,企业具有一定的定价权,可以通过控制产量和价格来获取高额利润。
市场绩效是衡量市场运行效果的指标,如资源配置效率、生产效率、技术进步等。
良好的市场结构和企业行为通常会带来较高的市场绩效。
二、产业结构理论产业结构指的是各产业之间的比例关系和相互联系。
产业结构的演变遵循一定的规律。
随着经济的发展,劳动力会从第一产业(农业)逐渐向第二产业(工业)和第三产业(服务业)转移。
同时,产业内部也会不断升级,从劳动密集型向资本密集型、技术密集型转变。
影响产业结构演变的因素众多,包括需求结构的变化、技术进步、国际贸易、政府政策等。
例如,随着人们收入水平的提高,对服务业的需求会增加,推动产业结构向服务业倾斜。
技术进步会催生新的产业和改造传统产业,从而改变产业结构。
三、产业关联理论产业关联分析研究不同产业之间在投入产出方面的相互依存关系。
投入产出表是产业关联分析的重要工具,它详细展示了各产业之间的中间投入和最终需求。
通过投入产出分析,可以计算出产业的直接消耗系数和完全消耗系数,了解一个产业的发展对其他产业的带动作用和依赖程度。
产业经济学第二篇 产业组织
当然,马歇尔的近似于产业组织的“工业组织” 的概念的表述是含糊不清的。另外,马歇尔所触及的 产业组织的基本问题,只是散见于其庞大的经济学体 系中,均未作出专题理论分析。尽管如此,还是为后 来的产业组织研究给予了很有价值的启迪。西方学者 称其为产业组织理论的先驱。
三、产业组织理论主要来源于张伯伦的“垄断竞争理论”
(一)伯尔和明斯对经济力集中的实证研究
伯尔和明斯(美)于1933年发表了《近 代股份公司和私有财产》,对股份制的发展 更易使资金集中到大企业手中,造成经济力 集中、扼杀竞争、价格刚性等问题进行了实 证分析,取得了为梅森和贝恩所借鉴、吸收 的启发性成果。
(二)勒纳、卡莱基的垄断指标的探索
• 1934年,勒纳(英)依据完全竞争和垄断性市场中价格决 定机制的差异,以利润为基础来测定垄断度,得出企业的 垄断度和其产品的需求弹性倒数相等的结论。
非价格行为主要考虑如何通过开发和销售产品获得较 高的利润,包括:产品和技术开发;销售活动,包括 销售策略、网络、服务、广告等。
组织调整行为是指企业合并、兼并、联合等行为。
3.市场绩效
市场绩效是产业市场运行的效率。说明和描述 实际的市场绩效,主要侧重于以下几个方面:
资源配置效率,是反映市场绩效最重要的指标。 贝恩认为,可用产业的长期利润率是否趋于平均 化,来测量资源配置是否有效。
• 专业化,分工可以提高效率,规模越大的企 业,其分工也必然是更详细的;
• 学习效应,随着产量的增加,工人可以使熟 练程度增加,提供效率;
• 可以有效地承担研发费用等; • 运输、购买原材料等方面存在的经济性; • 价格谈判上的强势地位。
2.触及了产品差别、生产条件差异以及广告费 用等造成不完全竞争市场的垄断因素问题。
第2章 产业组织理论
三、可竞争市场理论
莫尔、帕恩查和韦利格等人在芝加哥学派产业 组织理论的基础上提出。 1982 年《可竞争市场 与产业结构理论》一书出版,标志该理论形成。 观点 认为只要不存在特别的进出市场成本,潜在的 竞争压力会使任何市场结构下的企业采取竞争
行为,包括自然垄断的高集中度的市场结构和
结构S
• 买者与卖者的数量 和规模 • 产品差异 • 进入(退出)障碍
行为C
• 定价行为 • R&D • 投资 • 广告
绩效P
• 产品质量 • 技术进步 • 利润率 • 效率
• 垂直一体化
• 多样化经营
• 竞争行为
• 购并 • 串谋
• 增长
• 股东价值
政府政策
•管制 •反垄断政策 •税收与补贴 •投资激励 •进入壁垒 •宏观经济政策
在近似完全可竞争市场中,自由放任政策比政府 规制政策更为有效。政府的竞争政策与其说重视
市场结构,不如说是重视是否存在充分的潜在竞
争压力,而确保竞争压力存在关键是尽可能降低 沉没成本。
产业经济学
26
第三节
新产业组织理论(NIO)
NIO:20世纪70年代之后出现的以分析企业策 略性行为为主旨的与以往有着根本不同的产 业组织理论。 最大贡献:理论研究方法的统一,博弈论成 为统一的研究方法。 不再高度关注公共政策,关注正统的经济理 论分析,以及对各种假设的验证。
产业经济学 19
芝加哥学派的政策主张
施蒂格勒把进入壁垒定义为新进入企业必须负担市场中的 现存企业不需负担的成本,即新企业比老企业多承担成本, 因此,在芝加哥学派看来,除了政府进入规制以外,真正 的进入壁垒在实际中几乎不存在。
产业经济学第二章PPT课件
LMC LAC
(2)
行业均衡和厂商最优规模
B P
P1
A
0
产量
2. 企业最佳生产范围的决定
企业投入要素存在多用性,生产单一产品的企业,即使在最佳规模下
组织生产,也不一定能够充分利用全部要素。
(1)规模经济:单一产品 生产成本
(2)范围经济:两种产品 生产成本
(1)新古典企业理论假定条件与现实的差距 (2)未能有效解释市场与企业的替代性问题 (3)忽视企业追求规模的非技术性需要
(一)竞争机制与市场秩序
竞争机制是能给予各种资本主义经济问题最优解的组织形式,是市场
经济条件下经济进步的最大动因,竞争活力是市场经济赖以生存和发
展的前提。
亚当·斯密,最先从体系上对竞争机制予以阐述。“看不见的手”就
是由竞争的力量来自发决定的价格体系。
不干预政策
完全自由竞争
帕雷托最优
(二)“马歇尔冲突”与不完全竞争
(2)阻止进入定价(限制性定价) ①短期限制性定价
寡头垄断市场,价格定在足于获得利润又不至于引起新企业进入。 ②动态限制性定价 ➢在长期内确定价格(或产量)来减少或消除招致新企业进入它所 在市场的动因。 ➢ 先高价,后低价
2.非定价竞争行为
(1)广告行为 广告行为对市场结构的影响: ①广告与产品差异; ②广告与进入壁垒。
完全相等; 当基尼系数趋向1时,企业的规模分布越来越不均等。 4.赫芬达尔—赫希曼指数(HHI):平方和
1.企业规模 企业自身追求规模扩展的动机 技术进步 政策和法律 2.市场容量
2.产品差异化
(1)含义
指企业在提供给顾客的产品上,通过各种方法造成足以引发顾客偏好 的特殊性,使顾客能够把它同其他竞争性企业提供的同类产品有效区别开 来,从而达到使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占据有利地位的目的。
产业经济学-产业组织理论
产业组织理论
贝恩对进 入壁垒的定义是,和潜在的进入者相比,现存厂 商所享有的有利条件,属于进入壁垒的因素,包括规模经济、 最低资本需求量和产品差异等。芝加哥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 施蒂 格勒则认为进入壁垒指新进入厂商比老厂商多负担的 成本。按照此观点,贝恩所认为的 进入壁垒因素就不被芝加 哥学派看作是进入壁垒,芝加哥学派强调人为的壁垒,即政府 的进入规制。
产业组织理论
产业组织理论
第一节 产业组织理论的形成 第二节 产业组织理论的发展 第三节 新产业组织理论的贡献 思考题
产业组织理论
第一节 产业组织理论的形成
一、 产业组织理论的萌芽 产业组织理论的思想渊源久远。柏拉图(公元前427—公 元前347年)对劳动分工的分 析,是经济学体系的一块基石。 柏拉图认为专业化会增加生产的思想可以被认为是产业组 织理论思想的一粒种子。
产业组织理论
新奥地利学派认为竞争性市场过程是分散的知识、信息 的发现和利用过程,因而他们 特别强调企业家及其创业精神 在这一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强调在竞争的市场上企业家的行 为是如何指导资源的流动以最好地满足消费者的需要。柯兹 纳充分发展了米塞尔的人类行 为概念,认为经济生活的手段 与目的关系并非一成不变,而要受有创造性的人的行为的制 约,他将这种创造性的作用定义为创业精神。它在本质上是 发现新的然而是人们希望得到 的需要,以及满足这些需要的 新资源、新技术或其他手段的能力。在要素投入价格低于最 终产品价格的市场状态下,本来就存在着获利机会。
(二) 芝加哥学派的主要观点 芝加哥学派在经济理论体系上信奉自由主义思想,相信 自由市场中竞争机制的作用和 “看不见的手”的自我调节 力量,认为市场竞争过程是一个适者生存、优胜劣汰的过程, 基 本理论主张是维护市场竞争机制、鼓励竞争、反对政府 干预等。
产业经济学 第二章讲解
五、产业组织理论在中国的引进和发展
• • • • 我国经济理论界对产业组织理论的研究起步较晚。 对我国产业组织现状缺乏系统研究; 对产业组织理论和产业组织政策的相关研究比较薄弱; 对流通产业和基础设施产业等的产业组织问题的研究还有许多 “空白点”; • 还没有建立符合我国实际的产业组织理论体系。
第三节 产业经济学研究领域
产业组织理论是以具体的特定产业作为研究对象的,着 重研究产业的规模经济,产业内部企业间的竞争与垄 断关系,以谋求规模经济与市场竞争活力相兼容的有 效竞争。。 “三次产业分类法”: 第一产业的属性是取自于自然,主要包括种植业、畜牧 业、狩猎业、渔业和林业,即“大农业”; 第二产业则是加工取自于自然的生产物,主要包括制造 业、建筑业,通常还包括采矿业和煤气、电力、自来 水供应等自然垄断产业; 第三产业则是创造无形财富的部门,主要包括商业、金 融保险业、运输业和服务业。。
企业的兼并行为会直接影响产业内企业的数量和规模; 企业的创新和广告活动也会提高新企业进入产业的壁垒; 企业的掠夺性订价战略行为也可用作迫使竞争者退出市场 的武器。这些都会影响原来的市场结构。
从短期(或静态)看,市场结构不会有很大变化,因 此,在特定的市场结构下就有特定的市场行为,这 种市场行为会产生一定的市场绩效,它们之间存在 因果关系。 从长期(或动态)看,市场结构、市场行为和市场绩 效都会发生变化,而且,市场结构的变化可能主要 是由市场行为和市场绩效引起的。这说明市场行为 和市场绩效对市场结构会产生反作用。
二、哈佛学派的SCP分析框架
• “ 市 场 结 构 ( structure ) - 市 场 行 为 ( conduct ) - 市 场 绩 效 (performance) • “结构-行动-绩效”分析范式 结构:企业数目、产品差异程度、成本结构等 行动:企业的定价、产出、广告、投资、研发等 绩效:利润率、价格与边际成本比率、产品多样性、创新率等 • 结构、行为、绩效之间存在着因果关系,即市场结构决定企业在市 场中的行为,而企业行为又决定市场运行的经济绩效。 • 因此,为了获得理想的市场绩效,最重要的是要通过公共政策(产业 组织政策)来调整和直接改善不合理的市场结构。
产业经济学第二章产业组织理论演变
PPT文档演模板
产业经济学第二章产业组织理论演变
•二、哈佛学派的SCP分析框架
•3.“集中度——利润率”假说
• 哈佛学派认为,在具有寡占或垄断市场结构的产业中,由 于存在着少数企业间的共谋、协调行为以及通过市场进入壁垒 限制竞争的行为,削弱了市场的竞争性,其结果往往产生超额 利润,破坏资源配置效率。
•1. SCP分析框架的内容
•(3)市场绩效:
• 指在一定市场结构和市场行为条件下市场运行的最终经济
效果。评价指标主要有:资源配置效率,利率水平,消费规模
等等。
•资源配置效率
•市场行为
•市场绩效
•利率水平
•消费规模
PPT文档演模板
产业经济学第二章产业组织理论演变
•二、哈佛学派的SCP分析框架
•2. 结构主义
PPT文档演模板
产业经济学第二章产业组织理论演变
•一、芝加哥学派
•3. 政策取向
•(1)生产日益集中在大企业手中,有利于提高规模经济效益 和生产效率,大公司的高利润完全可能是经营活动高效率的结 果而与市场垄断势力无关,因此,主张放松反托拉斯法实施和 政府规制政策。 •(2)除个别部门之外,反对政府以各种形式对市场结构干预, 反对哈佛学派所主张的对长期存在的过度集中的大企业采取分 割政策法。
产业经济学第二章产业 组织理论演变
PPT文档演模板
2020/11/8
产业经济学第二章产业组织理论演变
•一、产业组织的定义
•1. 经济学的组织概念:
• 经济学的组织概念是有英国经济学家马歇尔首先提出的。 他把组织列为一种新的生产要素,把组织看成是一种能够强化 知识作用的要素。
•2. 产业组织的概念:
• SCP根据所依据的微观经济理论,将完全竞争和垄断作为 两极,将现实的市场置于中间进行分析的。 • 这一分析将市场中企业效益的多寡作为相对效率的改善程 度的判定标准,认为随着企业数的增加,完全竞争状况接近基 本就能实现较为理想的资源配置效率。由于哈佛大学将市场结 构作为产业组织理论分析的重点,因而信奉哈佛的人被称为 “结构主义者”。
产业经济学02理论演变(经济学10级)
产业组织理论是产业经济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主 要研究产业内企业之间的竞争与垄断关系。该理 论对于理解市场结构、企业行为和绩效等方面具 有重要意义。
产业关联理论主要研究产业之间的相互依存和关 联关系,包括前向关联、后向关联和旁侧关联等 。该理论对于制定产业发展战略和优化产业链具 有指导作用。
对未来研究的展望
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共同应 对全球性产业经济发展问题, 推动构建开放型世界经济体系 。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产业经济学的重要性
产业经济学对于理解市场经济运行、制 定有效的产业政策和推动产业发展具有 重要意义,有助于提高资源配置效率、 促进经济发展和提高国家竞争力。
产业经济学的研究范围
产业组织
研究产业内部企业的市场行为、竞争 策略和组织结构,包括市场结构、企 业行为和绩效等。
产业结构
分析产业之间的关联、演变和相互影 响,探讨产业结构优化和升级的路径。
产业结构演变规律
研究产业结构的演变规律,包括产业兴衰、 产业转移等。
产业政策
分析政府如何通过产业政策影响产业结构, 推动产业发展。
04 产业政策理论
产业政策理论概述
产业政策理论是研究政府如何通过政策手段对产业进行干预,以促进产业 发展、优化产业结构、提高产业效率和竞争力的经济学理论。
产业政策理论的核心是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即政府在产业发展中的作用和 角色。
产业结构理论概述
1
产业结构理论是研究产业之间相互关系及其发展 规律的学说。
2
它主要探讨产业结构的演变规律及其影响因素, 为政府制定产业政策提供理论依据。
3
产业结构理论是产业经济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 于经济发展和产业升级具有重要意义。
《产业经济学》第二章产业组织理论概述讲解
第一节 竞争机制与产业组织理论的形成 第二节 产业组织理论的发展 第三节 市场结构、市场势力和市场绩效 的衡量
第一节 竞争机制与产业组织理论的形成
一、竞争机制与“马歇尔冲突”
产业组织是指同一产业内部企业间的组织结构或 者市场关系。产业是指生产同一类或具有高度替 代性产品的企业的集合 ,组织专指产业“组成部 分之间的关系”。 新古典学派马歇尔把产业组织概念引入经济学。 “马歇尔冲突” 竞争活力与规模经济的关系是现代产业组织理论 的核心问题。
对角线与洛伦茨曲线间 的面积 A 基尼系数= = 对角线以下的三角形面 积 A B
基尼系数的值在0到1之间。基尼系数越大,企业占有 份额分布越不均匀。如果企业规模分布完全相等,则 基尼系数等于0,如果独家企业垄断整个产业,则基尼 系数为1。
(3)赫芬因德指数
赫芬因德指数(Herfindal Index)是赫芬因德提 出的反映产业集中度的综合指数,记为H。 计算公式为 2 n
在SCP分析框架中,作为市场结构指标 之一的集中度和作为市场绩效标准之一 的利润率之间的关系的研究处于重要的 核心地位。 哈佛学派在分析框架上突出市场结构, 在研究方法上偏重实证研究。 结构主义者
返回
第二节 产业组织理论的发展
一、“芝加哥学派”
芝加哥学派在产业组织理论上两大特点: 一是昄依新古典经济理论 二是认为政府无须干预市场机制的运作 芝加哥学派认为,即使市场中存在着某些垄断势 力或不完全竞争,只要不存在政府的进入规制, 长期的竞争均衡状态在现实中也是能够成立的。 德穆塞次等人批驳哈佛学派的“集中度一利润率” 假说 ,是“效率主义者” 。 该学派修改了由贝恩创设的进入壁垒理论。
《产业经济学第二章》课件
生物技术
生物技术产业在医疗、农业、环保 等领域的应用不断深化,未来有望 成为新兴产业的领头羊。
新能源
随着环保意识的提高和能源结构的 调整,新能源产业呈现出蓬勃发展 的趋势,未来市场潜力巨大。
传统产业发展趋势
制造业
传统制造业在转型升级的推动下,正在向智能化、绿色化、服 务化方向发展,但仍需面对成本上升、技术更新换代等挑战。
导产业之一。
绿色经济
随着环保意识的不断提高和 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深入人心 ,绿色经济产业在未来将得 到更多的关注和发展机会。
共享经济
共享经济模式在未来仍有很 大的发展空间,特别是在交 通、住宿、办公等领域,未 来有望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 。
THANKS
感谢观看
。
产业结构优化的措施
包括政策引导、技术创新、市场培育 等方面。
产业结构升级
通过技术进步和创新,推动产业从低 附加值向高附加值转变,提升产业整 体竞争力。
产业结构升级的途径
包括自主研发、技术引进、品牌建设 等方面。
03
产业政策
产业政策概述
产业政策定义
产业政策是国家制定的,引导国家产业发展方向、引导推动产业结构升级、协调国家产 业结构、使国民经济健康可持续发展的政策。
产业布局的优化与调整
产业布局优化的意义
产业布局的优化与调整对于促进区域经济发展、优化资源配置和提高产业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合理的产业布局 ,可以更好地发挥地域优势和产业优势,提高产业的集聚效应和规模效应。
产业布局调整的策略
政府可以通过制定相关政策和规划,引导产业的合理布局和调整。同时,企业也需要根据市场变化和自身发展需要, 灵活调整自身的产业布局,以适应不断变化的市场环境。
产业组织理论重点整理
第一章导论一、概念1、产业经济学:就是研究产业组织、产业结构、产业发展、产业布局及产业政策等得新兴学科。
2、产业:具有某种同类属性得经济活动得集合或系统。
3、主导产业:能够依靠科技进步或技术创新获得新得生产函数,能够通过快于其她产品得“不合比例增长”得作用,有效地带动其她产业发展得产业或产业群。
4、先导产业:在国民经济体系中占有重要得战略地位,并且在国民经济中先行发展,以引导其她产业朝某一战略目标发展得产业或产业群。
5、支柱产业:在国民经济体系中占有重要得战略地位,其产业规模在国民经济中占有较大份额,并起支撑作用得产业或产业群。
5、生产要素分类法:按照劳动、资本、知识等生产要素得比重或对各生产要素得依赖程度对产业进行分类得方法。
二、简答1、产业经济学得研究对象就是什么?产业经济学得研究对象,一方面,包括各个具体产业内部企业之间得关系,通常涉及市场结构、市场行为、市场绩效;另一方面,又包括具体产业之间得相互关系。
2、如何理解产业?(产业内涵就是什么?)(1)产业就是社会分工得产物,随社会分工而产生发展。
(2)产业就是社会生产力发展得必然结果。
(3)产业就是具有某种同类属性得企业经济活动得集合。
(4)产业就是介于宏观经济学与微观经济学之间得中间经济学。
(5)产业有多层含义,不仅包含生产、还包括服务、流通领域。
(6)产业内涵随社会生产力提高不断提升,外沿不断扩大。
3、评述三次产业分类法(就是什么+评价)三次产业分类法就是以经济活动与自然界得关系为标准将产业划分为三大类得方法。
第一产业:广义得农业——直接获取自然资源。
包括种植业、渔业、牧业、狩猎等;第二产业:广义得工业——对获取得自然资源进行加工与再加工。
包括制造业、采掘业、矿业、电力、供水等;第三产业:广义得服务业——从第一、二产业衍生出来得非物质生产部门。
包括运输、教育、通讯、国防等。
1、有些产业得归类尚存在争议。
(例如采掘业、矿业就是直接依赖于自然得;电力、供水归类于第三产业也可以)2、第三产业得内容过于繁杂,难以科学地总结她们得特点及规律,难以为指导生产提供建议。
产业组织理论重点整理
第一章导论一、概念1、产业经济学:就是研究产业组织、产业结构、产业发展、产业布局及产业政策等得新兴学科。
2、产业:具有某种同类属性得经济活动得集合或系统。
3、主导产业:能够依靠科技进步或技术创新获得新得生产函数,能够通过快于其她产品得“不合比例增长”得作用,有效地带动其她产业发展得产业或产业群。
4、先导产业:在国民经济体系中占有重要得战略地位,并且在国民经济中先行发展,以引导其她产业朝某一战略目标发展得产业或产业群。
5、支柱产业:在国民经济体系中占有重要得战略地位,其产业规模在国民经济中占有较大份额,并起支撑作用得产业或产业群。
5、生产要素分类法:按照劳动、资本、知识等生产要素得比重或对各生产要素得依赖程度对产业进行分类得方法。
二、简答1、产业经济学得研究对象就是什么?产业经济学得研究对象,一方面,包括各个具体产业内部企业之间得关系,通常涉及市场结构、市场行为、市场绩效;另一方面,又包括具体产业之间得相互关系。
2、如何理解产业?(产业内涵就是什么?)(1)产业就是社会分工得产物,随社会分工而产生发展。
(2)产业就是社会生产力发展得必然结果。
(3)产业就是具有某种同类属性得企业经济活动得集合。
(4)产业就是介于宏观经济学与微观经济学之间得中间经济学。
(5)产业有多层含义,不仅包含生产、还包括服务、流通领域。
(6)产业内涵随社会生产力提高不断提升,外沿不断扩大。
3、评述三次产业分类法(就是什么+评价)三次产业分类法就是以经济活动与自然界得关系为标准将产业划分为三大类得方法。
第一产业:广义得农业——直接获取自然资源。
包括种植业、渔业、牧业、狩猎等;第二产业:广义得工业——对获取得自然资源进行加工与再加工。
包括制造业、采掘业、矿业、电力、供水等;第三产业:广义得服务业——从第一、二产业衍生出来得非物质生产部门。
包括运输、教育、通讯、国防等。
1、有些产业得归类尚存在争议。
(例如采掘业、矿业就是直接依赖于自然得;电力、供水归类于第三产业也可以)2、第三产业得内容过于繁杂,难以科学地总结她们得特点及规律,难以为指导生产提供建议。
产业经济学产业组织理论
产业经济学产业组织理论引言产业经济学是研究经济中的产业结构和产业组织的学科。
在产业经济学中,产业组织理论是其中一个重要的理论分支。
产业组织理论主要研究市场结构、企业行为和市场绩效之间的关系,旨在揭示企业在各种市场结构下的竞争策略和市场绩效的变化。
产业组织理论的起源与发展产业组织理论的起源可以追溯到20世纪30年代初,由贝尔曼、简森、刘易斯等学者提出。
随着时间的推移,产业组织理论逐渐得到完善。
20世纪70年代起,产业组织理论开始引入博弈论的研究方法,对市场竞争和企业行为进行更深入的分析。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产业组织理论在实证研究方面取得了更大的进展。
产业组织理论的基本假设产业组织理论的研究基于一些基本假设,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1. 市场竞争是基于理性的企业行为进行的,企业目标是追求利润最大化。
2. 企业的生产技术和成本结构是已知的,企业能够做出最优生产决策。
3. 企业的行为受到法律和制度环境的约束。
市场结构与企业行为产业组织理论主要研究市场结构和企业行为之间的关系。
市场结构是指市场中所有企业的数量、规模和市场份额的分布,而企业行为则是指企业在不同市场结构下所采取的竞争策略和决策。
根据市场结构的不同,企业行为也会发生变化。
在垄断市场中,企业通常会通过垄断定价来获得最大的利润;而在寡头垄断市场中,企业则会通过价格战和非价格竞争来争夺市场份额;在完全竞争市场中,企业只能通过提高生产效率来降低成本,从而获取利润。
市场绩效的评价产业组织理论通过对市场绩效的研究,评价不同市场结构下市场的效率和公平性。
市场绩效可以通过市场的效率和市场的公平性来衡量。
市场效率是指市场能够有效配置资源和实现生产者和消费者的最大福利,而市场公平性是指市场中各方在交易中获得的收益是否公平合理。
产业组织理论的实证研究产业组织理论在实证研究方面取得了重要的进展。
通过对不同行业和市场进行观察和数据分析,研究者可以验证产业组织理论中的假设,并对市场的结构和企业行为进行深入分析。
第2章 产业组织理论概述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第2章 产业组织理论概述
第1 节 第2 节 第3 节 竞争机制与产业组织理论的形成 产业组织理论的发展 市场结构,市场势力和
市场绩效的衡量(重点)
本章主要内容
• • • • • • • 1、“马歇尔冲突”的含义 2、产业组织理论体系的形成过程 3、哈佛学派和芝加哥学派的政策主张 4、可竞争市场理论的内容 5、新奥地利学派的政策主张 6、新产业组织理论的主要特征 7、市场结构,市场势力,市场绩效的衡量
哈佛学派(贝恩)的“SCP”范式
• 市场结构(Market Structure) • 市场行为(Market Conduct) • 市场绩效(Market Performance)
因果关系
市场结构 (Structure)
市场行为 (Conduct)
市场绩效 (Performance)
√ 市场结构:指对产业内竞争程度及价格形成等产 生战略性影响的市场组织的特征 *决定市场结构的因素:市场集中程度、产品差别 化程度和进入壁垒的高低。 √ 市场行为:是指企业在充分考虑市场的供求条件 和其他企业的关系的基础上,所采取的各种决策行 为。具体包括企业确定价格的策略、产品与广告策 略、排挤竞争对手的行为等。 √ 市场绩效:是指在一定的市场结构和市场行为条 件下市场运行的最终经济效果 。
“芝加哥学派”产业组织理论1
※在理论上继承了奈特以来芝加哥传统的
自由主义经济思想,信奉自由市场经济中竞争机 制的作用,强调新古典学派价格理论在产业活动 分析中的适用性,坚持认为产业组织及公共政策 问题仍然应该通过价格理论的视角来研究,力图 重新把价格理论中完全竞争和垄断这两个传统概 念作为剖析产业组织问题的基本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