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较教育
比较教育学试题及答案
比较教育学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1. 比较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是:A. 教育现象B. 教育制度C. 教育政策D. 教育理论答案:A2. 比较教育学的研究方法主要包括:A. 文献研究B. 实证研究C. 比较研究D. 以上都是答案:D3. 比较教育学的主要目的在于:A. 揭示教育规律B. 促进教育改革C. 增进国际理解D. 以上都是答案:D4. 下列哪一项不是比较教育学的研究内容?A. 教育制度B. 教育政策C. 教育技术D. 教育哲学答案:C5. 比较教育学中“比较”的含义是:A. 比较不同国家的教育制度B. 比较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教育实践C. 比较不同时间的教育发展D. 以上都是答案:D二、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1. 比较教育学的研究方法包括:A. 文献分析B. 案例研究C. 调查研究D. 实验研究答案:ABC2. 比较教育学的研究领域包括:A. 教育政策B. 教育制度C. 教育管理D. 教育技术答案:ABC3. 比较教育学的研究意义在于:A. 促进教育改革B. 增进国际理解C. 提高教育质量D. 促进教育公平答案:ABCDA. 描述不同国家的教育现象B. 分析不同国家的教育制度C. 比较不同国家的教育政策D. 探索教育的普遍规律答案:ABCD5. 下列哪些是影响教育比较的因素?A. 政治制度B. 经济发展C. 文化传统D. 宗教信仰答案:ABCD三、判断题(每题2分,共10分)1. 比较教育学是一门新兴学科。
(对/错)答案:错2. 比较教育学的研究对象仅限于教育制度。
(对/错)答案:错3. 比较教育学的研究方法不包括实证研究。
(对/错)答案:错4. 比较教育学的研究目的在于揭示教育规律。
(对/错)答案:对5. 比较教育学的研究任务是描述不同国家的教育现象。
(对/错)答案:对四、简答题(每题5分,共20分)答案:比较教育学的研究意义在于通过比较不同国家或地区的教育现象、制度、政策等,揭示教育的普遍规律和特殊性,促进教育改革,增进国际理解,提高教育质量,促进教育公平。
比较教育学名词解释汇总
1、比较教育:是用比较分析的方法,研究当代外国教育的理论和实践,找出教育发展的共同规律和发展趋势,以作改革本国教育的借鉴。
2、租赁学校:是一种将学校的经营管理委托给非营利性的民间教育团体、个人或企业,教育当局根据合同进行管理、检查的一种体系。
3、文化联邦主义:是把教育制度有关的立法权和管理权都交给了各州,这种在文化教育领域各州拥有极大权力的现象,叫做文化联邦主义。
4、儿童中心课程:主要是以儿童的能力、兴趣及需要为中心来计划学习的活动,注重在各种社会实际活动中培养儿童的能力和个性。
又称活动课程或经验课程。
5、小队教学:一般是指3-7名不同学科的教师组成一个小队,在小队范围内,协同进行教学的一种教学组织形式。
6、发现教学法:是一种在教师指导下,学生通过对一些事实和问题进行独立探究和思考,自己发现并掌握与此事实或问题相应的原理和结论的教学方法。
1.萨德勒:萨德勒是比较教育发展的“因素分析时代”的先驱者。
萨德勒明确指出,比较教育研究的目的在于通过对国外教育状况的调查研究,来学习别国的教育经验,改进本国的教育工作。
2.比较法:是通过观察,分析,找出研究对象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它是认识事物的一种基本方法。
3.各种学校:所谓”各种学校“是实施类似学校教育的各种职业技术学校的总称。
:4.国防教育法:《国防教育法》:1958年的《国防教育法》1959—1962年拨款8亿多美元资助教育改革。
内容:联邦政府增拨大量教育经费,加强普通公立学校的数学、科学和外语教学,加强现代技术教育,资助高等学校的教学与科研,奖励科学研究,建立“国防奖学金”,培养第一流的科技人才,以增强国防能力。
5.比较四步法:比较教育的系统研究分为区域研究和比较研究。
区域研究包括:描述和解释两个阶段;而比较研究包括并置和比较两个阶段。
上述四个阶段构成了其著名的比较四步法。
1.双轨制:是一种形象的比喻,是说体制的运行有多套制度或方法。
2.公学:公学是新型的寄宿制私立文法学校,是公众团体集资兴办,培养目标以“公职”人员为主,得名公学,设备条件优越,师资水平高,学费昂贵。
《比较教育学》课件
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的专 业素养和教育创新能力。
04
05
比较教育学的前沿问题 与发展趋势
比较教育学的新研究领域
跨文化比较研究
比较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教育体系、教育理念和教育实 践,探究文化因素对教育的影响。
教育政策比较研究
分析不同国家的教育政策制定、实施和评估,探讨教 育政策对教育发展的影响。
教育政策研究:教育政 策是影响教育发展的重 要因素,比较教育学
可以加强教育政策研究 ,探究不同国家和地区 的教育政策制定和实施 过程中的经验和教训。
教育技术发展研究:随 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教 育技术也在不断进步, 比较教育学可以关注教 育技术的发展趋势,探 究不同国家和地区在教 育技术应用方面的经验 和启示。
国际教育发展趋势
国际教育发展趋势对各国教育 政策制定产生影响,各国需根 据国际教育发展动态调整本国
教育政策。
教育政策实施的效果评估
政策实施过程监测
对教育政策实施过程进行监测,确保政策得 到有效执行。
效果评估指标体系
建立科学合理的评估指标体系,对教育政策 实施效果进行客观评价。
评估结果反馈与改进
根据评估结果进行反馈和改进,不断完善教 育政策,提高实施效果。
实证比较
基于实地调查和数据分析,比较不 同国家或地区的教育实践和效果。
比较教育学的研究设计
01
文献研究
通过查阅和分析相关文献,了解 各国或地区的教育发展状况和趋 势。
实地调查
02
03
案例研究
深入各国或地区的教育现场,了 解教育实践和改革情况,收集第 一手资料。
选择具有代表性的国家或地区, 进行深入的案例分析,探究其教 育发展的经验和教训。
比较教育 名词解释
二、名词解释:1、朱利安:法国教育家,1817年出版《比较教育的研究计划与初步意见》,首次提出比较教育这一概念。
被称为“比较教育之父”。
他建议组织一个国际教育协会以问卷方式向各国收集资料,以此提出教育改革建议等。
其目的在于借鉴国外教育经验为本国服务。
他将比较教育定位于实证性科学。
2、康德尔:美国著名比较教育学家。
代表作:1933年《比较教育》,比较教育开始跻身于大学的学术探索领域。
基本主张是“比较教育是一种历史的教育,是教育史研究从过去到现在的继续。
”3、学前比较教育:是比较教育学的一个分支学科,是以比较分析的方法,研究当代世界各国学前教育的理论和实践,揭示学前教育发展的共同规律和发展趋势,以改进本国学前教育。
4、区域研究:以国家或地区为单位,对学前教育的制度和实践进行研究。
按研究内涵的大小,分为整体研究和局部研究。
5、整体研究:对某个国家或地区学前教育的各个方面进行全面的、综合的、纵横交错的研究。
既包括学前教育的制度、教学活动、教学方法、师资培训等教育现状,又追溯历史根源,展望发展前景。
6、局部研究:对某个国家或地区学前教育的某个方面进行个别的、深入的、剖面的研究。
如对日本幼儿园教学大纲的研究。
7、问题研究:对两个或以上国家或地区的学前教育制度和学前教育实践进行比较研究。
按比较内容分为专题比较和总体比较。
8、专题比较:把各个国家的同一类教育问题并列在一起进行研究,就这一类问题从比较中找出各国的不同特点和共同趋势。
如中、日、美三国幼儿教育的比较研究。
比较研究一半从专题研究开始。
9、总体比较:对世界各国学前教育的历史、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作全面的综合比较研究,揭示各国学前教育制度和实践的总的特点和发展趋势,判明学前教育发展的主要因素,如政治;探索近期和远期的发展趋势。
1. 《费舍法案》:1918年,英国国会通过,正式将保育学校纳入国民教育制度中。
把保育学校的设立和援助工作全部委托给地方教育当局,规定除伙食费和医疗费外,对保育学校学生实行免费入学,并对13所政府承认的保育学校实行国库补助。
比较教育名词解释
1.1.朱利安 1.2 .借鉴时代1.3.因素分析时代 1.4 .社会科学方法时代1.5 .比较教育 1.6 .外国教育 1.7 .国际教育1.8.教育依赖理论 1.9 .比拟教育之父2.1 .萨德勒 2.2 .康德尔 2.3 .汉斯2.4.因素分析法 2.5 .构造功能主义 2.6 .世界体系分析理论 2.7 .冲突理论2.8.新殖XX义理论 2.9 .依赖理论3.1 .比拟法 3.2 .调查法 3.3 .文献法 3.4 .分析法3.5 .比拟四步法 3.6 .科学量化法 3.7 .问题法B.?比拟教育评论? 3.9 .贝雷迪3.l0 .诺亚和艾克斯坦 3.11 .霍尔姆斯4.1 .教育国际化 4.2.国际与比拟教育 4.3.“民族主义〞 4.4 .“国际主义〞 4.5 .“普世主义〞 4.6 .“世界主义〞5.1.国防教育法 5.2.恢复根底运动 5.3 .?2061 方案? 5.4 .?美国 2000 年:教育战略?5.5 .?国家处于危机之中:教育改革势在必行? 5.6 .?2000年目标:美国教育法? 6.1 .1988年教育改革法6.2 .中等教育普通证书 6.3 .第六学级 6.4 .第三级学院 6.5 .多科技术学院7.1 .汉堡协定7.2.教育构造方案7.3 .双元制职业教育7.4 .定向阶段7.5 .专科高中7.6 .综合中学7.7 .教育总计划8.1.哈比改革法案 8.2.课时三分制8.3 .高中毕业会考8.4 .大学校8.5.教育优先区8.6 .萨瓦里法8.7.教师培训学院8.8 .高等教育改革指导法9.1 .高等专门学校9.2 .各种学校9.3.企业内职业技术教育 9.4 。
中央教育审议会 9.5 .文部省 9.6 .专修学校 9.7 .?教育根本法?9.8.?学校教育法?10.1.不完全中学10.2 .专用教室制10.3 .特科学校10.4 .教学科研生产综合体名词解释题答案1.1 .朱利安: 19 世纪法国比拟教育学家,比拟教育的创始人。
比较教育
比较教育的目的论第一,提供事实,发展教育思想第二,了解教育问题在特定民族背景下的原因第三,借鉴别国经验,改善本国乃至全世界的教育比较教育的方法论民族主义(nationalism)民族性(nationalcharacter)因素和力量(factors and force)⑴民族主义如果说19世纪是一个民族主义的时代,20世纪则是民族自决的时代一种复杂因素的结合体——它过去、现在和将来都起着确保民族团结的作用。
它意味着观念、理想和信念的一致,而这种一致性必须具有两个条件才能实现——共同的领地和政府或忠诚于某一政治理想或组织。
康德尔认为民族主义与国家教育制度关系密切,民族主义决定了国家教育制度的变革,教育制度的变革产生新经验,将增强民族主义的发展二战使康德尔认识到了民族主义的另一面,民族是“一个对本民族渊源持共同的谬见及对其邻邦持共同的反感的社会”。
盲目服从于民族主义和爱国主义,致使社会进步受阻,导致对其他民族的不正确态度通过教育倡导国际主义精神⑵民族性民族性是教育制度的基础一个国家的民族特性不是偶然的,也不是某种巧合,而是长期发展中形成的特征。
必须以民族性作为鉴别和理解一种教育制度意义的重要途径滥用民族性具有一定危险性⑶因素和力量各国教育制度均由政治制度所决定,因而不同的政治制度下有不同的教育制度,但其背后的一些因素和力量却是一致的,如教育宗旨、教育系统、学校制度、教育机会等,则可能具有普遍意义,它们决定这教育制度的成败。
(三)对康德尔的评价康德尔创立了一套完整的比较教育理论,提出了系统的比较教育方法论,是最具代表性和最具权威性的比较教育学家之一。
康德尔的比较教育思想主要集中反映在他的代表作《比较教育》一书中。
《比较教育》全书共分十章,前三章着重讨论教育与民族国家、民族主义、国民性等的关系,分析决定各国教育制度的各种社会因素和力量;第四至第九章分别比较论述英国、法国、德国、意大利、美国和前苏联六国的教育制度、教育行政、各级教育和教师培养等重要教育问题;第十章是全书的结论。
比较教育
名词解释1、朱利安:19十几法国比较教育学家,比较教育的创始人。
他首次正式使用了“比较教育”这一术语,并系统的提出了比较教育研究的目的和方法,主张为改善本国的教育而研究和借鉴别国的教育制度和教学方法,后人称他为“比较教育之父”。
2、借鉴时代(1817-19世纪末):比较教育发展的第一个阶段,当时人们相信把一个国家的教育制度一直到另一个国家是完全可行的,所以各国都积极从教育先进的国家学习经验,以期为我所用,比较教育因此得以产生和发展起来。
同时也忽视了别国教育与当地社会生活之间的联系和对别国的教育经验在本国的可行性的深入探究。
3、因素分析时代(1900—二战末):比较教育发展的第二阶段,因借鉴时代比较教育研究所采用的研究和方法存在严重的局限和问题,人们并逐步认识到只有联系对象国的社会历史文化和民族特征来研究教育精神和解决教育问题的方法,才能从中获得简洁的启发。
因而,比较教育学家们在这一时期注意密切各国的社会文化和民族特征的等因素来分析研究该国的教育。
4、社会科学方法时代(二战完—现在):【发展期,高原期,反省期)比较教育发展的第三阶段,期间,注重哲学思辨向强调量化分析和重复验证的实证方法的转变,从偏重人文的历史研究方法,逐向以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实证性的科学研究方法为主的方向发展。
呈现相互交叉的倾向即“学科重心暧昧”倾向。
5、比较教育:以比较法为主要研究方法,以当代世界上不同国家、民族、地区和国际社会的教育为研究对象,在分析比较的基础上,探讨教育发展的规律和经验的教育研究领域。
6、外国教育:外国教育研究一般是以民族—国家为基本单位的,而“区域”的范围则有较大的伸缩性,大可至跨国的文化圈、地理圈、政治圈等,小也可以是一过内部的州、县等。
7、国际教育:主要是对跨国和跨文化的教育问题,以及这些教育问题对国际社会的作用与影响所做的比较教育研究.国际教育有时也特指国际理解教育活动和计划。
8、萨德勒:英国比较教育学家,“因素分析时代”比较教育发展的先驱者。
《比较教育学》(完善版)
《比较教育学》第一章导论一、比较教育:比较教育学是指以整个教育领域为研究对象,对当代不同国家或地区的教育进行跨文化比较研究,探讨教育发展规律及特定表现形式,借鉴有益经验,推动本国或本地区的教育改革和教育研究的一门科学。
二、朱利安:法国人,第一个提出比较教育的人,于1817年发表《比较教育研究计划与初步意见》提出以下建议:组建一个国际教育委员会,聘请常任公务人员承担比较教育资料的收集工作;用问卷的方式向各国收集资料,以便国际委员会能够提出适当教育改革建议;建立师范学校网,用最新的方法培训师资;发行各种语言的教育定期刊物,传播教育改革的建议。
朱利安的其他教育著作:《体育、德育和智育概论》(1808)、《裴斯泰洛齐教育方法的精髓》(1812)。
贡献:提出比较教育;确实用比较的方法研究教育;为以后的研究提供了范例;提出了问卷的编制。
三、“理智的框架”:第一,规范模式(normative pattern) :影响各国教育的信仰、宗教、哲学、政治观念、道德价值等意识形态方面的资料。
第二,制度模式(institutional pattern) :有关教育制度及其组织结构,制约教育制度的政治、经济制度,政党,经济、法律组织结构和群众团体等资料。
第三,精神模式(pattern of mental state) :包括传统观念、民族意识和特性等方面的资料。
第四,自然模式(physical pattern) :包括地理、地质、气象、环境、人口等方面的资料。
四、国外比较教育的历史发展:1.学科的倡导阶段,19世纪为比较教育学研究的第一阶段,是学科的倡导阶段,方法上的特征是访问与借鉴,本阶段比较教育研究的主要目的在于介绍外国的教育经验,作为改进本国教育制度的借鉴,发展本国教育,但是缺乏严谨的科学方法对外国教育经验的借鉴停留在描述的水平,没有对形成各国教育制度的历史背景和社会背景做深入的分析,也没有揭示出教育规律。
2.学科的形成阶段:20世纪上半叶是比较教育发展的第二阶段,是比较教育学科形成阶段,方法上的特征是因素分析,这个阶段比较教育学成为高校的课程,在本阶段比较教育开始从教育学分化出来成为教育科学中一门独立的分支学科,取得了一定的发展,但是规模不够广阔,研究方法还比较单一,成果不丰富。
比较教育的概念
教育比较是指对不同教育体系、教育模式、教育政策、教育实践等进行比较研究和分析的过程。
它可以帮助人们了解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教育特点、优缺点和发展趋势,为教育改革和发展提供参考和借鉴。
教育比较的概念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教育体系比较:比较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教育体系,包括教育目标、教育内容、教育方法、教育评价等方面的差异和相似之处。
2.教育模式比较:比较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教育模式,包括传统教育模式、创新教育模式、终身教育模式等,探讨其优缺点和适用范围。
3.教育政策比较:比较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教育政策,包括教育经费投入、教育法律法规、教育改革政策等方面的差异和相似之处。
4.教育实践比较:比较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教育实践,包括教育教学方法、课程设置、教育资源配置等方面的差异和相似之处。
通过教育比较,可以发现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教育特点和优缺点,为教育改革和发展提供参考和借鉴。
同时,教育比较也可以促进不同国家和地区之间的文化交流和合作。
比较初等教育
教育政策对于国家的教育发展具有重要指导作用,是政府履行教 育职责的重要保障。
教育政策的基本特征
教育政策具有目标性、价值性、权威性、系统性和动态性等特征 。
教育政策制定过程
需求分析
收集教育需求和问题,确定需要采 取的政策措施。
制定政策目标
根据需求分析结果,明确政策要解 决的问题和目标。
03
02
挑战一
机遇二
引进优质教育资源。通过引进国际 先进的教育理念、课程和教学方法 ,促进我国教育改革和发展,提高 教育教学水平和质量。
文化差异与教育理念碰撞。不同 国家和地区的教育文化、理念和 教学方法存在差异,需要在国际 合作中加强交流和理解,促进相 互融合和发展。
04 挑战二
保障教育质量和安全。在国际合作 中,需要保障学生的受教育和安全 权益,确保学生得到优质的教育资 源和良好的教学和生活条件
比较教育还可以为政策制定者提供参考和依据,以支持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策 。
比较教育的历史与发展
比较教育起源于19世纪,当时主要是针对不同国家 的教育体系进行比较分析。
20世纪以后,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速和信息技术的 发展,比较教育的范围逐渐扩大,涉及到教育政策
、教育改革和教育质量等多个方面。
进入21世纪,比较教育开始注重跨文化交流和国 际合作,以促进全球教育的繁荣和发展。
3
教育能够提高人的素质和能力,增强其对工作 和生活的适应能力。
比较教育的目的和意义
01
比较教育的目的是通过对不同国家、地区、文化、教育体系和政策进行比较分 析,来促进教育改革与发展。
02
比较教育可以帮助人们更深入地了解不同教育体系的特点、优劣和趋势,以便 更好地借鉴和吸收先进的教育理念和经验。
比较教育学的概念
比较教育学的概念
咱来说说“比较教育学”是啥玩意儿哈。
有一回我和朋友聊天,聊到孩子的教育问题。
朋友说他在研究比较教育学呢。
我当时就懵了,啥是比较教育学呀?
比较教育学呢,简单来说就是把不同国家或者地区的教育放在一起比一比。
就像你去超市买东西,得货比三家,看看哪个好。
教育也一样,通过比较不同地方的教育,我们可以发现各自的优点和不足。
比如说,有的国家很重视孩子的创造力培养,课堂上老师会鼓励学生大胆发言,提出自己的想法。
而有的国家可能更注重知识的传授,学生们主要是死记硬背。
通过比较,我们就能知道哪种教育方式可能更适合我们的孩子。
我记得有一次,我看了一个关于国外教育的纪录片。
那里的学校有很多实践活动,学生们可以去农场干活、去博物馆参观。
我就想,我们的教育是不是也可以多一些这样的活动呢?这其实就是比较教育学给我们的启发。
所以啊,比较教育学就是让我们打开眼界,看看别人的教育是怎么做的,然后取长补短,让我们的教育变得更好。
下次你听到比较教
育学这个词,就知道它是在帮我们找到更好的教育方法呢。
名词解释 比较教育
名词解释比较教育
比较教育学是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和方法,综合利用有关的新科学和新技术,研究当前世界不同国家、民族和地区的教育;在探讨其各自的经济、政治、哲学和民族传统特点的基础上,研究教育的某些共同特点、发展规律及其总的趋势,并进行科学预测。
以便根据本国的民族特点和其他的具体条件,取长补短充分发挥教育的最佳作用,为提高教育质量和人民的文化科学水平服务。
法国著名教育家。
在1817 年发表的《比较教育研究计划与初步意见》-文中,第一次提出比较教育的概念。
后人称誉朱利安为“比较教育之父”。
《比较教育学》课件
教育实践的比较研究
总结词
教育实践的比较研究关注不同国家和地 区的教育实践方式、方法和效果,探究 其优劣和适用性。
跨文化比较研究
强调在不同文化背景下进行教育比较,探究文化对 教育的影响和作用。
比较教育政策分析
研究不同国家的教育政策及其制定、实施和评估过 程,分析政策背后的社会、政治和经济因素。
全球视野下的教育发展
关注全球范围内的教育发展趋势和问题,探究国际 组织、跨国公司和全球治理对教育的影响。
比较教育学在全球化背景下的挑战与机遇
特点
中国教育体系注重基础知识和应 试能力,强调集体主义和纪律性 。学校类型包括公立学校和私立 学校等,教育资源丰富。
挑战
中国教育体系面临教育资源不均 衡和学生学业压力大的问题。此 外,教育体制僵化、创新不足也 是当前面临的挑战。
日本教育体系的特点与挑战
特点
日本教育体系注重全面性和个性化,强调集体主义和纪律性 。学校类型包括公立学校和私立学校等,教育资源丰富。
比较教育学的研究对 象
比较教育学的研究对象包括不同国家 、地区和民族的教育体系、教育政策 、教育实践和教育文化,以及这些因 素之间的相互关系和影响。
比较教育学的研究方 法
比较教育学的研究方法主要包括文献 研究、实证研究和比较研究等。文献 研究主要通过查阅相关文献资料来了 解不同国家、地区和民族的教育发展 情况;实证研究主要通过实地调查、 观察和实验等方法来收集数据并进行 分析;比较研究则是对不同国家、地 区和民族的教育进行比较分析,探究 其异同点和发展趋势。
简述比较教育的特征
简述比较教育的特征比较教育是研究不同国家或地区教育制度及其运作方式,旨在通过比较分析,发现其异同之处,从而为改进和提升本国教育提供有益参考和借鉴。
比较教育的特征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涉及多个教育系统或国家/地区比较教育的核心在于比较,它必然涉及不止一个教育系统或国家/地区。
比较教育需要对各个国家/地区教育制度与现状进行全面分析和研究,以发现和描述它们的差异和共性。
二、面向多学科视角比较教育跨越了多个领域,需要涵盖不同学科视角的比较分析。
它不仅需要了解教育制度,还需要结合教育哲学、心理学、社会学、经济学、人类学等学科进行比较研究。
三、注重深度和广度比较教育的研究既要有深度,也要有广度。
它需要关注一些典型的案例,通过具体的比较来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还要涉及到较多的国家和地区,通过广度的比较来充实研究内容。
四、强调理论联系实践比较教育是一项理论与实践密接结合的工作。
它不仅要具有创新性和科学性,还要有实践性。
比较研究理论要关注到实践,要关注到现实,要对实际情况进行考量,从而有助于改善本国教育。
五、反映时代潮流比较教育是一项动态的研究,它反映了国际教育发展的最新动态和时代潮流。
比较教育需要全球视野和世界眼光,将国际国内的时代背景和教育状况相结合,用新的思路和视野来解决教育发展问题。
六、重视实证和方法比较教育必须建立在实证和方法之上。
因为教育的实证研究是比较教育的重要依据和支撑,所以比较教育重视实证,具有科学性。
它拥有多种研究方法,包括文献研究、案例分析、问卷调查、实地考察等。
七、注重可操作性和可推广性比较教育不仅需要充分分析研究,还需要将研究结果具有可操作性和可推广性。
毕竟,他的研究目标是为了更好地改进本国教育,为学校和政府的决策提供有益参考。
在研究的基础上,比较教育应该提出可操作性建议,并将其推广到实际工作中。
比较教育是一项复杂的研究,需要全面、深入的综合研究分析,具有科学性、可操作性和可推广性。
它旨在为提升和改进本国教育提供参考和建议,并为不同国家/地区的教育制度提供宝贵的比较研究成果。
比较教育
第一章概论(适合出填空、名词解释和选择题等)1、比较教育的概念:比较教育是以比较法为主要研究方法,以当代世界上不同国家、名族和地区以及国际社会的教育为研究对象,在分析比较的基础上,探讨教育发展的规律和经验的教育研究领域。
2、比较教育的发展经历了哪几个发展阶段答:比较教育产生于19世纪初,在至今180多年的历史中,比较教育的发展进程经历了“借鉴时代”、“因素分析时代”和“社会科学方法时代”三个发展阶段。
比较教育作为一门学科或专门的研究领域开始的标志:朱利安1817年《关于比较教育的工作纲要和初步意见》借鉴时代另外几位比较重要的比较教育学者3、比较教育“因素分析时代”的标志:是以1900年英国比较教育学家萨德勒发表论文《我们从对别国教育制度的研究中究竟能学到什么有价值的东西?》为标志的。
4、“因素分析时代”的其他代表人物:美国比较教育学家康德尔、德国的施耐德和英国的汉斯。
5、康德尔是比较教育史上第一个系统阐述比较教育的理论与方法的学者萨德勒和汉斯主要强调教育以外的因素对教育的影响,因此有人将他们的研究方法叫做“外部因素分析法”;而施奈德在强调外部因素的同时,还特别强调教育的内部因素在国民佳偶制度形成中的影响,因此有人将其研究方法称为“辩证法的因素分析法”6、1898年,罗素首次在美国哥伦比亚大学讲授比较教育;在我国,1930年燕京大学也开始在文学院教育学系开设比较教育课程。
7、“社会科学方法时代”分为几个发展时期:“发展期”、“高原期”、“反省期”和“扩展期”。
8、关于比较教育学科性质的几种观点答:康德尔认为,“比较教育的研究是教育史研究的继续,它把教育史研究延伸到现在,以阐明教育和多种文化形式之间必然存在的密切联系”,这种教育历史研究是一种“以现行的实况为基础而不以理论为基础来比较各国教育制度的原理”,而“研究外国制度就意味着分析、评价本国的教育制度,从而更清楚地分析对比本国教育制度的背景和基础”。
比较教育的学科体系
比较教育是对不同国家、民族和地区的教育进行比较研究,以促进教育改革和发 展的一门学科。
它旨在通过对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教育制度、政策和实践进行深入的比较和分析, 为教育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起源和发展
比较教育起源于19世纪中叶, 当时欧洲各国开始对其他国家 的教育制度产生兴趣,以借鉴 其教育经验和模式。
20世纪以后,随着全球化进程 加速,比较教育逐渐成为一门 独立的学科,并得到广泛的应 用和发展。
各国教育制度比较研究
各国教育制度比较研究是对不同国家和地区教育制 度的形成、演变和特点进行比较研究的领域。
研究内容包括各国教育管理体制、教育财政制度、 教育教学制度等,以及这些制度之间的相互关系和 影响。
研究方法包括实地调查、访谈、问卷调查等,旨在 深入了解各国教育制度的优缺点,为教育改革和发 展提供借鉴和启示。
04
比较教育学科体系的核心领域
国际教育政策比较研究
国际教育政策比较研究是探究不同国家和地区教育政策的发展、演变及其影响因素的比较教育研究领 域。
研究内容包括各国教育政策制定、实施和评价的过程,以及教育政策与政治、经济、文化等因素的相互 关系。
研究方法包括文献分析、案例研究、比较分析等,旨在揭示各国教育政策的共性和差异,为国际教育交 流与合作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教育全球化与本土化的比较研究
教育全球化与本土化的比较研究是探究 全球化背景下教育的共性和差异、教育 的本土特色和全球发展趋势的比较教育 研究领域。
研究内容包括全球教育发展趋势、各国教育 改革与创新、国际教育组织与合作等,以及 这些因素之间的相互关系和影响。
研究方法包括文献分析、国际比较、 实地调查等,旨在促进教育的国际 交流与合作,推动教育的全球化和 本土化发展。
论述比较教育的基本特征
论述比较教育的基本特征
教育是一种系统化的过程,其基本特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传授知识和技能:教育的首要任务是向学生传授知识和技能,使其能够理解和应用所学的内容。
这包括学科知识、实际技能和社会经验等。
2. 培养思维能力:教育不仅仅是灌输知识,还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通过教育,学生能够发展思维方式、逻辑思维能力和创造力,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3. 个性发展和终身学习:教育应该注重个体的综合发展,尊重每个学生的个性和特点。
并且,教育应该是一个终身学习的过程,使人们能够持续地学习和适应不断变化的社会环境。
4. 价值观教育:教育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价值观念和道德观念,使其具备正确的价值判断力和社会责任感。
教育应该促使学生明辨是非,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5. 社会化和文化传承:教育是社会化的过程,目的在于将社会文化传承给下一代并使其融入社会。
教育不仅仅是课堂上的知识,还应该包括社会交往、道德规范和文化传统等方面的教育。
总的来说,教育的基本特征是传授知识和技能、培养思维能力、个性发展和终身学习、价值观教育、社会化和文化传承。
这些特征旨在为学生提供全面的发展和成长,使其成为有思想、有道德、有能力的社会成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绪论1、比较学前教育是对当代世界各国、各地区的学前教育进行跨文化比较研究,揭示影响学前教育发展的主要因素及其相互之间的关系,探索学前教育发展的规律及其发展趋势,以促进学前教育的国际交流与合作,改进本国、本地区学前教育的一门科学。
2、比较学前教育的研究对象:研究领域、研究时间、研究范围、研究深度。
3比较学前教育的目的:①借鉴国际学前教育经验;②探讨学前教育发展规律;③促进本国学前教育的发展。
4、比较学前教育的意义:①扩大学习者的眼界和视野,加深对学前教育的认识;②推动本国学前教育的变革与发展;③帮助世界各国、各地区制定学前教育政策;④促进国际学前教育的交流与合作。
5、比较学前教育的研究类型①横向比较研究是指同一时期不同国家、不同地区学前教育的比较研究。
②纵向比较研究是指同一国家、同一地区不同发展阶段学前教育的比较研究、③综合比较研究综合了横向比较研究和纵向比较角研究,一般是指对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国家、地区不同发展阶段学前教育的比较研究。
④平行比较研究是指两个或多个被假设为互无影响的国家、地区的学前教育进行比较的研究。
⑤影响比较研究是指对两个或多个在社会经济文化,尤其是在学前教育方面相互影响较大的国家、地区的学前教育进行的比较研究。
⑥专题比较研究是把各国、各地区同一类学前教育问题放在一起进行比较分析,从中找出各国、各地区学前教育特点和共同趋势的研究方法。
⑦总体比较研究是对国际学前教育的现状和趋势进行全面、综合的比较研究。
⑧定性比较研究主要指从各方面揭示和把握学前教育的本质,利用各种技术和手段阐述学前教育现象、问题的性质和程度的研究。
⑨定量比较研究主要指运用量化理论,着重利用统计测量手段和数据分析方法,对学前教育中的各种数据进行统计处理,以此推断学前教育的发展状况,并进行比较分析的研究。
⑩宏观比较研究是指对学前教育系统或其与外部关系的整体研。
⑩①究微观比较研究是指对学前教育系统内部具体的、局部的研究。
⑩②区域比较研究是指按地理区域、社会制度、民族传统、政治背景、经济状况、语言习惯等不同标准,把世界不同国家、不同地区分成不同的国家群、区域群,然后再对他们之间的学前教育进行总体比较的研究。
⑩③问题比较研究也称个案比较研究或命题比较研究,主要是把不同国家、不同地区的学前教育理论或实践按问题分类,进行相应比较分析的研究。
6、学前比较学前教育的研究方法:调查法、文献法、比较法、分析法。
第二章美国学前教育1、开端计划是美国政府从1965年开始在全国实行的一项重要的学前教育计划,目的是对低收入家庭的儿童进行补偿教育,打破贫困循环,实现教育公平。
开端计划是一项旨在为来自低收入家庭的孩子及其家长提供全面的幼儿早期教育、健康、营养和父母培训的早期教育方案;开端计划的总体目标是提高低收入家庭儿童的学习认知能力和社会性;开端计划的服务项目具有多样性,包括教育服务、健康服务、社会服务及家长参与;开端计划由美国政府专项拨款以保障其实施。
2、开关计划的作用:①主要体现在促进公平教育;②促进少数民族文化发展;③提高家长及儿童素质。
3、幼儿智力开发运动是美国以科学教育改革为核心,旨在加强早期教育在儿童智力开发中的作用的教育改革运动,以提高中小学教育的质量,以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和布鲁纳的结构主义教育理论为基础的科学教育运动。
3、芝麻街是美国幼儿智力开发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个专门针对儿童智力开发而设计的一档具有教育性的电视节目,1996年10月在美国电视台播出,节目的内容结合了教育和娱乐,首创了木偶和真人同台表演的形式,融合了动画、喜剧、纪录片等多种风格,也加入了很多流行的文化元素,节目生动活泼、趣味横生,适合儿童发展水平,深受儿童喜爱,全国各地教育电视台纷纷播放。
4、发展适宜性实践是全美幼儿教育协会于1987年针对早期教育质量提升而颁布的一个文件,是在尊重儿童的基础上促进儿童学习与发展的一套教育哲学、理论框架、行动指南和评估标准,发展适宜性实践活动对美国乃至全世界的学前教育都产生了重要影响。
5、教师的作用:①要求教师要用各种方法让儿童通过有意义的学习来发展语言和读写、数学、科学、社会性学习、健康以及其他领域方面的概念和技能。
②指出教师的作用在于努力创建一种关怀儿童成长的环境,明确定位促进儿童学习与发展的教育目的,精心策划一套能够实现教学目的的课程,积极建构可以评价儿童学习和发展的标准,持续搭建与家庭建立互惠关系的家园合作桥梁等方面;③教师知识的核心应该是关于儿童学习与发展的知识、儿童个体的知识、儿童社会文化背景的知识。
6、发展适宜性的内涵主要包括:年龄适宜性、个体适宜性、文化适宜性。
7、《早期学习标准》是1994年美国国会通过的从幼儿园到12年级各科课程标准,它规定了从学前班到12年级的学生在每个阶段结束时应该达到的学习结果。
8、0——5岁教育计划是奥巴马政府在2009年为使弱势儿童做好入学准备而提出的教育计划。
该计划将重点放在幼儿的早期保育和教育方面,强调为儿童进入机构接受教育做好相应的准备。
9、0——5岁教育计划的内容:(简述0——5岁教育计划内容)①全面提升“开端计划”与“早期开端计划”;②设立幼儿早期教育挑战经费;③支持亲子计划;④调整儿童保育发展拨款计划;⑤实施幼儿园普及计划;⑥实行子女和抚养人照管税收优惠政策;⑦设立“总统早期学习咨询委员会”。
10、学前教育机构的类型:①保育学校:保育学校主要招收两岁半到五岁的儿童,一般以三四岁儿童为主,目的是通过游戏、音乐、绘画等活动促进儿童各方面的发展。
②幼儿园;③日托中心。
11、学前教育课程的内容:①社会情感发展;②语言发展;③早期读写能力的发展;④早期数学能力的发展;⑤获得有关技术和科学的初步知识;⑥理解自身、社区和世界;⑦对艺术的创造性表达和欣赏;⑧体能和技能发展。
12、学前教育课程的实施:①创设丰富的学习环境;②营造学习的关爱社区;③保证时间,运用不同教学方式实现学习目标;④使儿童的学习有意义;⑤运用策略以儿童发展儿童的理解、知识和技能。
13、学前教育课程模式:①银行街早期儿童教育方案;②高瞻课程:高瞻课程又称海伊斯科普课程是由韦卡特和他的同事在1962年创建的课程,是美国开端计划中通过的帮助处境不利儿童摆脱贫困的早期教育方案,并在20世纪80年代末以后,逐渐成为美国被运用得最为广泛的课程。
③直接教学模式;④光谱方案14、银行街早期儿童教育方案中教师的作用:①在儿童认知发展方面,教师的职责是评量儿童的思维,使其将想法变成行动,或将其想法进行概括和转换,引导幼儿概念的发展,培养幼儿的直觉性和联结性思维,提出问题以发展儿童的归纳性思维,②在儿童社会情感发展方面,教师首先要能保护儿童,使儿童能克服焦虑,解决离开父母而面临的心理冲突,从而较好的适应社会,其次,教师要培养儿童自我的发展和心理健康,即教师应具备称职的母亲和心理治疗师应有的许多特点,还具有儿童完全信任的权威性。
15、直接教学模式中教师的作用:①教师是幼儿行为的训练者和强化者;②教师是主动的教育影响的实施者,儿童是被动的接受者。
16、直接教学模式运用于实践教学具有五个突出的特征:第一、快步前进;第二、与任务无关的行为被最小化;第三、非常强调言语反应;第四、对那些精心安排的、小步伐的教学单位进行持续的反馈;第五、课程需要儿童肩负承重的学业负担。
17、光谱方案的目标:①让儿童见识和接触广泛的学习领域;②在丰富的学习环境中发现儿童的强项;③发展儿童的强项;④把强项迁移到其他领域和学业表现中去。
18、光谱方案的实施:一、在教室里设立学习中心;二、与社区如儿童博物馆联合;三、实行导师制。
19、光谱方案中教师的作用:①教师的职责是深入细微观察儿童的学习,并通过提供各种活动材料发现儿童在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并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发现儿童的强项,最终促成儿童以各种方式尤其是自己擅长的方式去学习,从而发现儿童的强项;②教师是鼓励儿童并未儿童创造机会,使儿童能够在自己感到困难的领域中直接或间接地利用自己的优势,扬长避短,以达到全面发展的目的。
20幼儿教师专业标准:知识和能力核心标准、普通知识标准、道德行为标准。
21、美国学前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发展趋势:一、存在的问题:①课程过于强调学业技能学习;1、早期学习标准的颁布给早已进行的综合教育课程和生成课程带了挑战。
2、教师的关注点由原来的儿童发展适应性转向课程的学业性,幼儿园区别于初等学校的特征日渐消退,课程集中性增强,学前教育机构越来越重视为小学教育做准备。
②教师资历和待遇差异显著;1、美国五岁以下学前教育机构的幼儿教师资格证书制度并不健全,教师资历和待遇差异显著。
2、美国幼儿教师的待遇与社会地位不高。
③早期学习标准与“发展适宜性”教育的冲突1、从理论层面来看:一是社会本位与个人本位的价值选择冲突;二是有关早期学习理解方面的冲突;三是学业准备与全面发展的导向冲突。
2、从教育实践层面来看:一是游戏和自主探索与针对早期学习标准中有关指标的练习性方法的冲突;二是个性化教育与“一刀切”的教育模式的冲突;三是真实性评价和与标准相关的测试性评价的冲突。
二、发展趋势:①政府加大投入,满足不同教育需求;②立足于儿童的全面发展,增强课程的综合性;③早期学习教育与“发展适应性”教育的有效融合;④提升教师资格,提高教师地位和待遇。
第三章日本学前教育1、天使计划:日本文部省、厚生省、劳动省和建设省于1994年联合制定并颁布了《关于今后为了支援育子而进行施策的基本方向》,天使计划是日本针对少子化现象做出的紧急对策,在实施过程中,政府采取多种措施解决养育子女与妇女参加工作之间的矛盾,力图动员全社会的力量,共同建构起全社会对育子进行有效支援的网络与系统工作。
2、天使计划的基本方向及其施策重点:①提供资源以缓解家长育子与工作之间的矛盾;②支援家庭育子;③改善育子家庭的住宅以及生活环境;④实现宽松式的教育,促使人才的健全育成;⑤减轻育子的费用。
3、日本学前教育机构类型:幼儿园、保育所、认定儿童园。
4、日本学前教育存在的问题与发展趋势:一、存在的问题:①少子化给学前教育发展带来不利影响;②学前教育机构二元化体制的弊端凸显。
二、发展趋势:①积极推动幼保一元化改革;②加强学前教育机构与家庭、社区合作;③重视提高学前教育师资质量。
第四章俄罗斯学前教育1、《幼儿园教育大纲》:托儿所——幼儿园联合体配套的统一的教育大纲,于1962年公布。
《幼儿园教育大纲》将原来婴幼儿和学前儿童互相分离的教育内容系统化、一元化。
在此大纲中,将出生后2个月到7周岁的儿童,按年龄阶段安排教学内容,分为七个班,更注重游戏的作用,对于游戏的指导及其组织形式都作了具体指示和规定,并教育方法从教育内容中分离出来,专门规定了教育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