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凝血因子

合集下载

凝血七项应该如何解读周凤莲

凝血七项应该如何解读周凤莲

凝血七项应该如何解读周凤莲发布时间:2023-07-02T09:34:05.974Z 来源:《大健康》2023年5期作者:周凤莲[导读]资阳市人民医院四川资阳 641300凝血功能对我们很重要,它是血液检验中一个常见的检查项目,最让我们大家所熟知的就是在手术前、甚至拔牙前,这都是一项必须要做的检查项目;这项检查反映人体的凝血机制,能初步反映出我们体内的凝血因子水平以及人体几种凝血途径是否正常;也是部分心脏病、深静脉血栓、肺栓塞等一些需要进行抗凝药物治疗的血栓性疾病的一个监测指标,以便能及时调整药物剂量;同时也能间接反映人体肝脏的合成功能。

这个检查在我们生活如此常见,本文就简单介绍一下如何能自已看懂凝血检查结果以及做凝血检查需要注意什么1凝血七项有哪些项目,其简单意义是什么呢?1.1凝血酶原时间(PT),是最常用的外源性凝血系统筛查项目(1)正常参考范围:10-14 秒,这个范围根据不同的检测系统可能会稍微有点不同,直接看检验报告上的参考范围即可,如有异常会有提示(2)延长:>3 秒有临床意义,提示有以下疾病:①先天性因子Ⅱ、V、Ⅶ、Ⅹ缺乏症或低纤维蛋白原血症(广泛而严重的肝脏实质性损伤,如急性重症肝炎及肝硬化);②获得性见于DIC、原发性纤溶症、维生素K缺乏症、血液循环中有抗凝物质如口服抗凝剂、肝素和FDP存在。

(3)缩短则可能提示:①DIC 早期呈高凝状态;②血栓栓塞性疾病和其他血栓前状态(凝血因子和血小板活性增高及血管损伤等);③口服避孕药。

(4)监测口服抗凝剂,国人INR以1.8-2.5为宜,一般不超过3.0。

1.2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 APTT),是目前最常用的内源性凝血系统筛查项目(1)正常参考范围:20-40 秒,直接看检验报告上面的参考范围即可,如有异常会有提示(2)延长:>10 秒,表明可能存在以下情况:①因子Ⅷ、IX、Ⅺ、Ⅻ血浆水平减低,如血友病A、B及凝血因子Ⅺ、Ⅻ缺乏症;因子Ⅷ减少还见于部分血管性血友病患者;;②严重的凝血酶原、因子Ⅴ、因子Ⅹ和纤维蛋白原缺乏,如严重的肝脏疾病、阻塞性黄疸、新生儿出血病、口服抗凝剂以及纤维蛋白原缺乏血症等;③纤溶活性增强,如继发性(DIC)、原发性(后期)及循环血液中有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④血液循环中有抗凝物质,如抗因子Ⅷ、IX抗体,狼疮抗凝物质等;⑤监测普通肝素治疗,要求APTT延长是正常对照值的1.5-2.0倍(3)缩短则提示为:①高凝状态,如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的高凝血期、促凝物质进入血流以及凝血因子的活性增强等;②血栓性疾病,如心肌梗死、不稳定型心绞痛、脑血管病变、糖尿病伴血管病变、深静脉血栓、肺栓塞、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和肾病综合征以及严重灼伤等。

凝血常规7项(2014)

凝血常规7项(2014)
★ 病理产科血栓风险评估及产后大出血监测
★ 病理产科血栓风险评估及产后大出血监测 ★ 儿科疾病高凝状态监测及预后评估
★ 儿科疾病高凝状态监测及预后评估 ★ 恶性肿瘤、白血病早期识别、血栓及出血监测
★ 肝脏疾病(重症肝炎、肝硬化) ★ 恶性肿瘤、白血病 早期识别、血栓及出血监测
★ 肝脏疾病(重症肝炎、肝硬化)
② 使用INR报告PT,可纠正由于不同类仪器、不同试剂 所产生的结果差异和变化(INR=PTRISI)实现实验室间结果 的标准化和可比性。
19


INR范围
1.5-2.5 2.0-2.5 2.0-2.8
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 腰部、股骨骨折手术 治疗深静脉血栓形成、肺栓塞和一过性脑 缺血发作 反复性深静脉血栓形成和反复性肺栓塞 心肌梗死、动脉血栓和人工瓣膜置换
低分子肝素 平均分子量4500 抗Xa大于IIa活性
戊糖 平均分子量1728 只有抗Xa活性
28
普通肝素:
有相似的抗Xa与IIa活性
低分子肝素:法安明
克塞
速碧林
抗Xa大于IIa活性
戊糖:磺达肝素钠
只有抗Xa活性
水蛭素类:比伐卢丁
只有抗IIa活性
29
1.
肝素与血液中抗凝血酶(AT)结合,催化灭活凝 血因子Ⅱa、Ⅹa、Ⅸa、Ⅺa、Ⅻa ,这是肝素抗 凝作用的主要机制。 肝素激活肝素辅因子Ⅱ而直接灭活凝血因子Ⅱa, 这是肝素抗凝的第二个机制。
IV III II I
15
III II I
I
Fibrin
16
PT结果的报告方式


秒数 百分比活性 PT 比值: 病人值 /正常参考值 INR (国际标准化比值)

凝血七项的临床意义

凝血七项的临床意义

凝血七项的临床意义目录一、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二、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三、凝血酶时间(TT)四、纤维蛋白原(FIB)五、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FDP)六、D-二聚体(D-Dimer)七、抗凝血酶Ⅲ(AT-Ⅲ)01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rothrombin time,PT)正常参考值:10-14秒,建议建立各个实验室的参考范围。

临床应用:凝血酶原时间是检查外源性凝血因子的一种过筛试验,是用来证实先天性或获得性纤维蛋白原、凝血酶原、和凝血因子Ⅴ、Ⅶ、Ⅹ的缺陷或抑制物的存在,同时用于监测口服抗凝剂的用量,是监测口服抗凝剂的首选指标。

还可作为肝脏合成蛋白质功能的检测。

延长:>3秒有临床意义。

1、广泛而严重的肝脏实质性损伤,如急性重症肝炎及肝硬化2、先天性外源凝血因子Ⅱ、V、Ⅶ、Ⅹ减少及纤维蛋白原的缺乏。

3、获得性凝血因子缺乏,如:急性DIC消耗性低凝期、原发性纤溶亢进、阻塞性黄疸、维生素K 缺乏。

4、血循环中有抗凝物质存在:如服用口服抗凝剂、肝素、FDP和香豆素等抗凝剂。

缩短:1、DIC早期呈高凝状态2、血栓栓塞性疾病和其它血栓前状态(凝血因子和血小板活性增高及血管损伤等)3、口服避孕药4、先天性凝血因子V增多INR正常参考值范围为0.8-1.5。

抗凝治疗监控:口服抗凝剂“法华林”,用药维持范围2.0-4.0。

02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ctivated partial thromboplatin time, APTT)正常参考值:20-40秒。

建议建立各个实验室的参考范围。

临床应用: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是检查内源性凝血因子的一种过筛试验,是用来证实先天性或获得性凝血因子Ⅷ、Ⅸ、Ⅺ的缺陷或是否存在它们相应的抑制物,同时,APTT也可用来凝血因子Ⅻ、激肽释放酶原和高分子量激肽释放酶原是否缺乏,由于APTT的高度敏感性和肝素的作用途径主要是内源性凝血途径,所以APTT成为监测普通肝素首选指标,前后之比1.5-2.5为佳。

凝血七项正常参考值、临床应用及诊断临床意义

凝血七项正常参考值、临床应用及诊断临床意义

血浆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凝血酶时间、纤维蛋白原、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D-二聚体、抗凝血酶Ⅲ等凝血七项正常参考值、临床应用及诊断临床意义凝血七项分别为: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IB)、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FDP)、D-二聚体(D-Dimer)、抗凝血酶Ⅲ(AT-Ⅲ)凝血酶原时间正常参考值:10-14秒,建议建立各个实验室的参考范围。

临床应用:凝血酶原时间是检查外源性凝血因子的一种过筛试验,是用来证实先天性或获得性纤维蛋白原、凝血酶原、和凝血因子Ⅴ、Ⅶ、Ⅹ的缺陷或抑制物的存在,同时用于监测口服抗凝剂的用量,是监测口服抗凝剂的首选指标。

还可作为肝脏合成蛋白质功能的检测。

延长:>3秒有临床意义。

1、广泛而严重的肝脏实质性损伤,如急性重症肝炎及肝硬化;2、先天性外源凝血因子Ⅱ、V、Ⅶ、Ⅹ减少及纤维蛋白原的缺乏。

;3、获得性凝血因子缺乏,如:急性DIC消耗性低凝期、原发性纤溶亢进、阻塞性黄疸、维生素K 缺乏;4、血循环中有抗凝物质存在:如服用口服抗凝剂、肝素、FDP 和香豆素等抗凝剂。

缩短:1、DIC早期呈高凝状态;2、血栓栓塞性疾病和其它血栓前状态(凝血因子和血小板活性增高及血管损伤等);3、口服避孕药;4、先天性凝血因子V增多。

INR正常参考值范围为0.8-1.5;抗凝治疗监控:口服抗凝剂“法华林”,用药维持范围2.0-4.0。

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正常参考值:20-40秒。

建议建立各个实验室的参考范围。

临床应用: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是检查内源性凝血因子的一种过筛试验,是用来证实先天性或获得性凝血因子Ⅷ、Ⅸ、Ⅺ的缺陷或是否存在它们相应的抑制物,同时,APTT也可用来凝血因子Ⅻ、激肽释放酶原和高分子量激肽释放酶原是否缺乏,由于APTT 的高度敏感性和肝素的作用途径主要是内源性凝血途径,所以APTT 成为监测普通肝素首选指标,前后之比1.5-2.5为佳。

凝血血栓抗凝

凝血血栓抗凝

二、蛋白C活性—PC:A
PC:肝合成,依赖VK,糖蛋白。 PC 凝血酶+TM APC (活化蛋白C)
EPCR
APC的主要作用: 1)灭活FVa和FⅧa,但需要磷脂和Ca++的参与。
2)抑制FXa 与血小板膜磷脂的结合。 3)通过灭活PAI-1,激活纤溶系统。 4)增强AT与凝血酶的结合。
PC临床意义:
具有结合Ca++的能力,并借助于Ca++ 与磷脂膜结合,Ca++起“搭桥”作用。
II、VII
γ -羧基谷氨酸
IX、X VK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Ca++
磷脂膜
在肝合成必须依赖VK,否则无凝血活性
VK缺乏可导致新生儿出血或获得性成人出血性疾病
肝脏疾病的凝血障碍
出血是肝脏疾病的常见症状,且出血的严重程度与肝功能呈正相关。 出血的原因甚为复杂, 但主要与以下几个方面有关:
七、凝血因子检测的应用
结果 出血待查
PT
>120”
APTT
>180”
TT 17.1”/17.0”
FIB
3.12 g/L
PLT
204x109/L
常见于误食老鼠药
分析: 肝素? 标本稀释? 采集原因?
处理: 联系临床询问病史 检测凝血因子活性
II、VII、IX、X
依赖维生素K凝血因子
包括FII、VII、IX、X,其共同特点--氨基末端含有数量不等的 γ -羧基谷氨酸
引起凝血系统异常。
在临床上更为重要的是它的“促凝”作用, 在体内可抑制抗凝血过程,促进血栓形成。
LAC抗凝机制
表面接触
FXIIa

凝血7项的常规检查与解读

凝血7项的常规检查与解读

凝血 7项的常规检查与解读伴随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升,生活方式及饮食结构的变化,使各类疾病发生概率增加,特别为出血性疾病、血栓性疾病患病率呈上升趋势。

我国医疗水平提升,凝血由四项转变至七项检测,为临床医生提供更多可靠的信息,对凝血抗凝纤溶全过程观察及了解,有效预防临床出血性以及血栓疾病预防。

下面带大家详细了解凝血检测指标,分析其在临床结果实际意义。

1.凝血7项常规检查内容针对凝血检查而言,由传统四项检查转变为7项,其主要包含的项目为: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IB)、纤维蛋白降解产物(FDP)、D-二聚体(D-Dimer)、抗凝血酶III(AT-III),临床凝血指标推荐上述七个指标,核心不仅涵盖三大系统,即血液凝固系统、抗凝系统、纤溶系统,为临床提供患者血栓与止血功能的基础信息,而且可实现自动化快速检测,成本价格低廉,便于普及。

将七项指标联合应用检测,主要可实现三个目标,将患者凝血、抗凝、纤溶状况掌握,不仅可达到筛查的全面性,而且相互间具有较强的关联性,互相应正。

一般临床上PT、APTT、AT、TT均呈上升趋势,Fg、FDP、D-Dimer均升高,表明处于高凝状态;Fg处于下降,其他指标均呈上升趋势,表明为低凝状态。

1.凝血7项常规检查内容解读2.1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通常在临床上正常参考值为10-14秒,凝血酶原时间主要为一类筛查试验,核心为检查外源性凝血因子,主要验证先天性或凝血酶原、凝血因子V、VII、X 缺陷的存在,同时运用于对口服抗凝药物使用剂量的监测,为监测口服抗凝剂首选指标。

该项指标时间延长超过3秒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体现在以下几方面:①广泛而严重的肝脏实质性损伤,如急性严重肝硬化;②纤维蛋白原缺乏;③先天性外源凝血因子II、V、X减少;④获得性凝血因子缺乏,如原发性纤溶亢进;⑤血循环中存在抗凝物质,如肝素。

该项指标时间缩短主要表明,血栓栓塞疾病前状态、DIC初期呈高凝状态。

凝血七项临床意义

凝血七项临床意义
凝血酶原时间是监测华法林等抗 凝药物治疗的重要指标,通过监 测凝血酶原时间,可以评估抗凝 药物的效果和调整药物剂量。
诊断血栓性疾病
凝血酶原时间缩短有助于诊断血 栓性疾病,如深静脉血栓形成和 肺栓塞等。
PT的异常处理
凝血酶原时间延长
需要补充凝血因子或调整抗凝药物的剂量,以恢复正常的凝 血功能。
凝血酶原时间缩短
诊断疾病
APTT是诊断血友病等内源性凝血途 径异常的常用指标,也是筛查外源性 凝血途径异常的过筛试验。
监测治疗
APTT可用于监测患者的凝血状态,指 导临床治疗,如手术前评估患者的凝 血功能,以及肝素治疗时的监测。
APTT的异常处理
APTT延长
对于APTT延长的情况,需要进一步检 查以明确病因,如血友病等,并采取 相应的治疗措施,如补充凝血因子等 。
05
凝血酶时间(TT)
TT的正常值
正常参考值:16-20秒
临床意义:凝血酶时间延长常见于低纤维蛋白原血症、异常纤维蛋白原血症、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增多等情况;凝血酶时间 缩短则无临床意义。
TT的临床意义
要点一
监测抗凝药物治疗
如应用肝素治疗时,凝血酶时间可能延长。通过监测凝血 酶时间,可调整肝素剂量,防止出血并发症。
凝血七项临床意义
目 录
• 凝血七项简介 • 凝血酶原时间(PT) • 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
) • 纤维蛋白原(FIB) • 凝血酶时间(TT) • 血浆D-二聚体(D-Dimer) • 血小板聚集率(PAgT)
01
凝血七项简介
凝血七项的组成
凝血酶原时间(PT):反映外源性凝血途径的 指标。
D-二聚体水平降低可见于 各种原因引起的凝血功能 障碍、出血性疾病等。

凝血七项的临床意义

凝血七项的临床意义

凝血七项的临床意义凝血七项分别为:一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二、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三、凝血酶时间(TT)四、纤维蛋白原(FIB)五、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FDP)六、D-二聚体(D-Dimer)七、抗凝血酶Ⅲ(AT-Ⅲ)一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rothrombin time,PT)正常参考值:10-14秒,建议建立各个实验室的参考范围。

临床应用:凝血酶原时间是检查外源性凝血因子的一种过筛试验,是用来证实先天性或获得性纤维蛋白原、凝血酶原、和凝血因子Ⅴ、Ⅶ、Ⅹ的缺陷或抑制物的存在,同时用于监测口服抗凝剂的用量,是监测口服抗凝剂的首选指标。

还可作为肝脏合成蛋白质功能的检测。

延长:>3秒有临床意义。

1、广泛而严重的肝脏实质性损伤,如急性重症肝炎及肝硬化2、先天性外源凝血因子Ⅱ、V、Ⅶ、Ⅹ减少及纤维蛋白原的缺乏。

3、获得性凝血因子缺乏,如:急性DIC消耗性低凝期、原发性纤溶亢进、阻塞性黄疸、维生素K 缺乏。

4、血循环中有抗凝物质存在:如服用口服抗凝剂、肝素、FDP和香豆素等抗凝剂。

缩短:1、DIC早期呈高凝状态2、血栓栓塞性疾病和其它血栓前状态(凝血因子和血小板活性增高及血管损伤等)3、口服避孕药4、先天性凝血因子V增多INR正常参考值范围为0.8-1.5。

抗凝治疗监控:口服抗凝剂“法华林”,用药维持范围2.0-4.0。

二、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ctivated partial thromboplatin time, APTT)正常参考值:20-40秒。

建议建立各个实验室的参考范围。

临床应用: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是检查内源性凝血因子的一种过筛试验,是用来证实先天性或获得性凝血因子Ⅷ、Ⅸ、Ⅺ的缺陷或是否存在它们相应的抑制物,同时,APTT也可用来凝血因子Ⅻ、激肽释放酶原和高分子量激肽释放酶原是否缺乏,由于APTT的高度敏感性和肝素的作用途径主要是内源性凝血途径,所以APTT成为监测普通肝素首选指标,前后之比1.5-2.5为佳。

体外诊断试剂目录

体外诊断试剂目录

体外诊断试剂分类目录(征求意见稿)按医疗器械受理和审评的体外诊断试剂一、临床血液学和体液学检验试剂1.1血液学检验试剂(盒)1.1.1血液一般检验试剂(盒)1.1.2溶血试验试剂(盒)1.1.3血栓与止血检验试剂(盒)1.2组织配型类试剂(盒)1.3尿液检验试剂(盒)、试纸1.4粪便检验试剂(盒)、试纸1.5其他体液及排泄物检验试剂(盒)二、临床化学检验试剂2.1无机离子检验试剂(盒)2.2蛋白质检验试剂(盒)2.3糖类检验试剂(盒)、试纸2.4酶类检验试剂(盒)2.4.1肝脏疾病诊断试剂(盒)2.4.2肾脏疾病诊断试剂(盒)2.4.3心肌疾病诊断试剂(盒)2.4.4体液和其他酶测定试剂(盒)2.5非蛋白含氮类化合物检测试剂(盒)2.6脂类检验试剂(盒)2.7血气与电解质分析试剂(盒)2.8内分泌检验试剂(盒)2.8.1下丘脑垂体激素测定试剂(盒)2.8.2甲状腺激素测定试剂(盒)2.8.3肾上腺激素测定试剂(盒)2.8.4性腺激素测定试剂(盒)2.8.5胰腺和肠胃激素测定试剂(盒)2.8.6其他激素测定试剂(盒)2.9维生素和药物及代谢物类检验试剂(盒)2.9.1维生素测定类试剂(盒)2.9.2药物和药物代谢物检测试剂(盒)三、临床免疫学检验试剂3.1传染病免疫学诊断检验试剂(盒)3.1.1肝炎病毒血清学标志物检验试剂(盒)3.1.2其他病毒血清学标志物检验试剂(盒)3.1.3细菌血清学检验试剂(盒)3.1.4其他微生物血清学检验试剂(盒)3.2肿瘤标志物类试剂(盒)3.3细胞免疫检验测定试剂(盒)四、微生物学检验试剂4.1培养基4.2微生物学检验类试剂(盒)4.3微生物抗原、抗体及核酸检测类试剂(盒)4.4药敏试剂4.5生化鉴定培养基4.6染色液五、组织细胞学检验试剂5.1细胞、组织化学染色剂类试剂5.2免疫组化与人体组织细胞类试剂(盒)六、变态反应、自身免疫诊断检验试剂(盒)七、遗传性疾病检验试剂八、分子生物学检验试剂8.1分子诊断试剂(盒)8.1.1分子杂交诊断试剂(盒)8.1.2PCR 试剂(盒)8.2人类基因检测类试剂(盒)8.3生物芯片类试剂(盒)8.3.1基因芯片类检测试剂(盒)8.3.2蛋白质芯片类检测试剂(盒)8.3.3其他生物芯片类检测试剂(盒)九、其它检验试剂(盒)按药品受理和审评的体外诊断试剂*1.ABO血型定型试剂(盒)*2.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试剂(盒)*3.丙型肝炎病毒(HCV)抗体试剂(盒)*4.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 (1 + 2型)抗体试剂(盒)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抗原/抗体诊断试剂(盒)*5.梅毒螺旋体抗体试剂(盒)6.放免试剂(盒)注:以上带*号的五个品种,预期用途为血源筛查时按药品受理和审评,为临床诊断时,按第三类医疗器械进行管理。

使用重组活化的第七凝血因子(rFVIIa)在第三级儿童医学中解析

使用重组活化的第七凝血因子(rFVIIa)在第三级儿童医学中解析

使用重組活化的第七凝血因子(rFVIIa)在第三級兒童醫學中心的全面回顧高雄長庚紀念醫院小兒血液腫瘤科蕭志誠醫師背景:重組活化的第七凝血因子是為了治療血友病合併抗體的患者而研發的一種血液凝固製劑,但陸續有不少的病例報告確立了它在非血友病患者的治療角色。

然而,這些個案報告不能明確規範重組活化第七凝血因子使用的適應症範圍,因此我們統計我們醫院這六年中(2000-2005)使用重組活化第七凝血因子的臨床經驗。

方法:在多倫多病童醫院,凡是使用重組活化第七凝血因子,都必須經由輸血部門作電腦登錄,因此可由病人名單中得知當時使用重組活化第七凝血因子的適應症及臨床數據。

結果:這六年中共有111人共使用了7,016,400 ug的重組活化第七凝血因子,其中23人是先天性出血性疾病,包括10位血友病患者合併抗體,平均用量每人每天的用量為24945 ug,平均使用11天,最主要使用於肌肉骨骼出血、顱內出血及開刀前後的出血問題;7位先天性第7因子缺乏症,6位血小板功能異常者(5位Glanzmann’s thrombathenia,1位Bernard Soulier Syndrome)。

這23位病人重組活化第七凝血因子的總使用量占總量的79.9%.。

而其餘88人無先天性出血性疾病,包括10位骨髓移植患者,皆因肝功能異常及INR延長,而造成的腸胃道出血及手術出血,且對傳統血液製劑(platelets, fresh frozen plasma, cryoprecipitate)治療無效者;13位血小板低下症患者,其血小板低於2萬,對輸血及免疫治療無效,而正在出血的病人;15位因猛爆性肝臟衰竭而必須做肝臟移植的病人,其中9位只於開刀當日給予,另6位使用於開刀前後多日,最常者10天;37位病人是在做心肺繞道手術或ECMO當日給予少量重組活化第七凝血因子;11位INR延長(1.2<INR<3)對FFP或維他命K無效;1位原因不明的硬腦膜下出血,1位白血病兒童因antiphospholipid抗體而造成的APTT延長,為了執行脊髓鞘穿刺而給予;和1位Wilms’ 腫瘤合併後天性V on Willebrand’s疾病而造成的APTT延長,為了執行腎臟切片而給予。

第七章 凝血系统的基础生理

第七章 凝血系统的基础生理

第七章凝血系统基础生理第一节血液的物理性能一.血液的功能:血液是在心脏和血管内循环的一种流体组织。

主要功能:(一)运输首先是运输各种营养物质;机体在代谢过程中所产生的二氧化碳、尿素、肌酐等代谢产物以及过多水分也要通过血液经皮肤、肾、呼吸器官及肠道排出体外。

(二)维持酸碱平衡(三)营养(四)形成胶体渗透压(五)防御(六)参与凝血与抗凝血功能(七)分泌部分多肽生长因子参与调节细胞的增殖与分化二.血小板在止血和凝血中的作用血小板的首要功能是参与止血血栓的形成,其他功能还有参与凝血和维持血管壁的完整性。

血小板激活后可释放多种凝血有关的物质,首先是凝血因子的释放,如凝血因子Ⅱ、Ⅴ、Ⅵ、Ⅶ等;释放的vWF作为因子Ⅷ的辅因子,与Ⅷ结合,防止其被降解,大大延长了其在体内的半衰期。

其次,为凝血提供了活性表面,如Ⅹ因子酶复合物和凝血酶原复合物必须在含有磷脂的细胞膜表面组成,而这种膜表面的最主要来源是活化的血小板。

这些复合物在磷脂表面一方面使其活性大大增强,又免被其他酶破坏,另一方面也有助于凝血局限化,使凝血发生于血管损伤处被活化的血小板表面。

第二节凝血系统的基础生理凝血是指流动的液态血液变成不流动的凝块,其实质就是呈液态(水溶)的纤维蛋白原转变为固态(不溶于水)的纤维蛋白的生化过程。

这一过程有一系列酶(大部分为丝氨基酸蛋白酶)和辅因子催化。

平时它们以无活性的前体形式存在于血液内,一旦一种因子被激活,即作用于另一个或一些特定因子前体,将之部分水解,而使之激活,进而出现凝血酶,使纤维蛋白原形成纤维蛋白,并聚合成网状结构,血细胞黏附其上,形成牢固的红色血栓。

一.凝血因子(一)Ⅻ因子Ⅻ因子启动内源性凝血系统。

Ⅻ因子是一个单链糖蛋白分子,其本身是一个无活性的丝氨酸蛋白水解酶,可以被带负电荷的表面所吸附,被多种因子激活,包括激肽释放酶、Ⅻa、Ⅺa和纤维蛋白溶解酶。

在内源性接触激活过程中,Ⅻ因子的激活主要靠激肽释放酶。

Ⅻ因子激活后生成Ⅻa因子,从而启动内源性凝血系统。

凝血机制七项的临床意义

凝血机制七项的临床意义

凝血机制七项的临床意义一、抗凝血酶Ⅲ(AT-Ⅲ)抗凝血酶Ⅲ(antithrombin,AT-Ⅲ)是由肝脏、血管内皮细胞、巨核细胞等合成依赖肝素的丝氨酸蛋白酶抑制剂,是人体内主要的血浆抗凝物质,对凝血酶的灭活能力占所有抗凝蛋白的70%~80%,还能抑制活化的凝血因子Ⅹa、Ⅸa、Ⅺa、Ⅻa以及纤溶酶、胰蛋白酶、激肽释放酶等。

临床意义:1、遗传性AT-Ⅲ缺乏是一种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疾病,患病率约1/5000,发病多在19-25岁,患者常在手术、创伤、感染、妊娠或产后发生静脉血栓,并可在多处反复发生血栓。

此病可分为两型:CRM-型:即抗原与活性均下降;CRM+型,即抗原正常,活性下降。

共同表现是对肝素的亲和力降低,从而对凝血酶的灭活能力明显减弱。

2、获得性AT-Ⅲ缺乏AT-Ⅲ合成降低,见于严重的肝脏疾病,如重症肝炎、肝硬化、肝癌晚期,可伴发血栓形成。

AT-Ⅲ丢失增加,见于肾病综合症。

AT-Ⅲ消耗增加,见于血栓前期和血栓性疾病,如心绞痛、心肌梗死、脑血管疾病、DIC 高凝期、外科手术后、口服避孕药、深静脉血栓形成、肺栓塞、妊高症等。

3、AT-Ⅲ水平增高表明血液抗凝活性增强,见于血友病甲和血友病乙、口服抗凝药物、使用黄体酮类药物等。

4、肝素治疗与AT-Ⅲ监测肝素作为辅因子,作用于AT-Ⅲ的赖氨酸残基,可使AT-Ⅲ灭活凝血酶作用大大增强(1000~2000倍),促进AT-Ⅲ与凝血酶结合更快、更稳定,使凝血酶立即失活。

当AT-Ⅲ活性降低时,肝素的抗凝活性明显降低或失去活性,所以在肝素的治疗监测中,须了解AT-Ⅲ的水平,以防不必要的大剂量的肝素治疗及治疗无效。

(1)AT-Ⅲ活性<70%,肝素抗凝效果降低;(2)AT-Ⅲ活性<50%,肝素抗凝作用明显下降;(3)AT-Ⅲ活性<30%,肝素抗凝无效。

二、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FDP)临床意义:FDP是纤溶酶作用于纤维蛋白(原)后产生的分子大小结构不同的降解产物的总称。

凝血7项临床意义

凝血7项临床意义
血栓与止血常规七项检测
凝血7项临床意义
什么是血栓与止血常规七项
PT、APTT、Fg、 TT、AT、 FDP、D-Dimer
凝血7项临床意义
为什么选择这七项
➢ 疾病谱的改变 ➢ 临床的需求 ➢ 含盖 血液凝固系统、抗凝系统和
纤溶系统 ➢ 能实现自动化快速检测 ➢ 成本较低
凝血7项临床意义
疾病谱的变化
2007年中华医学会组织专家在全国500家医 凝血7项临床意义
临床的需求
出血性疾病的筛查和确诊 重点关注血栓栓塞性疾病 血栓性疾病与血栓前状态的检查和预测 抗凝治疗和溶栓治疗用药指导和预后估计
凝血7项临床意义
血栓栓塞与疾病
普通外科
血管外科
妇产科
骨科
创伤外科
神经外科 泌尿外科 心胸外科
ICU 儿科
血栓
动脉科 神经科
心脏科
肿瘤科
内分泌
老年科
血液科 肾病科
凝血7项临床意义
常用的血栓与止血检测项目
血小板计数、血小板功能检测
PT、APTT、Fbg、TT
各种凝血因子、vWF
AT、PC、PS
FDP、D-D、α2-PI、PLG
狼疮抗凝物
凝血7项临床意义
现状
目前已通过FDA认证的血栓与止血项目有156种。 发达国家血栓与止血项目占常规试验的三分之一 我国差距非常明显,大多数医院仍只开展出凝血4项 血栓与止血的筛查试验并未完全普及 检测方法学的改进,自动化检测技术的不断提高,
使得大标本、多项目的快速检测成为可能。
凝血7项临床意义
常规七项检测的临床应用
提示高凝状态
PT ,APTT ,TT N/ ,Fg AT ,FDP ,D-Dimer

凝血七项的临床意义

凝血七项的临床意义
• 使用肝素,血液循环中存在凝血酶原、因子Ⅴ、因子VII 、因子Ⅹ及纤维蛋白原的抗体,也可以造成 PT 延长。
• 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缩短主要见于:
• 口服避孕药 • 血先天性 V 因子增多症 • 栓塞性疾病 • 高凝状态
• 口服抗凝剂的监测:
• 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国际标准化比值(INR)是 评价体内凝血功能的指标,也是临床调整如华法林这类 抗凝药剂量的依据。
• 凝血酶时间(TT):
• TT是指在血浆中加入标准化的凝血酶后血液凝固的时间 。
• 在共同凝血途径中,所生成的凝血酶使纤维蛋白原转变 为纤维蛋白,可用TT来反映。
• 由于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FDP)能使TT延长,TT 也可以作为纤溶系统的筛选试验。
• 凝血酶时间(TT)延长主要见于:
• 肝素增多或类肝素抗凝物质存在 • 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增多及 DIC • 低(无)纤维蛋白原血症
• 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 • D-二聚体是目前诊断 DIC 最有价值的指标之一。 • D-二聚体可作为反应DIC过程中凝血酶过度生成及纤 溶的监测指标。若 D-二聚体含量 > 0.5mg/L,对 DIC 高危患者有极高的预测价值。 • 在DIC的诊断中,D-二聚体的变化(持续升高)比其 绝对值更重要。
• 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
• 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是反映内源凝血途径凝 血因子缺陷的过筛试验,如因子 Ⅺ、Ⅷ、Ⅸ。
• 同时也可用于检测狼疮抗凝物、出血疾病的初筛诊断以 及肝素抗凝治疗的实验室监测。
• 正常参考值为:23 ~ 37s。
• 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延长主要见于:
• 纤维蛋白原(FIB)增高见于:
• 糖尿病

凝血七项报告单解读

凝血七项报告单解读
配、移植排斥
DIC的实验室诊断:
没有单一的检验可确立或除外DIC的诊断,需对临床表现和检验结果作全面评估。临床 疑似应得到可靠的实验检验的支持。DIC是极度的动态状况,应作动态检验跟踪。
FDP与D-二聚体联合检测的意义
诊断DIC中应用
敏感性(%) 特异性(%) 诊断效率(%)
单用FDPs
100
67
TXA2
内源性凝血系统激活 FⅫ
PF3
启动凝血系统
凝血活酶
神经相 血管相 PLT相
凝血酶
凝血酶原
纤纤维维蛋蛋白白形形成成
纤维蛋白原
止止血血
凝血功能报告单项目
• PT:凝血酶原时间 • INR:国际标准化比值 • APT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 • FIB:纤维蛋白原 • TT:凝血酶时间
• AT-Ⅲ :抗凝血酶-Ⅲ
INR范围 1.5~2.5 2.0~2.5 2.0~2.8
2.5~3.0 2.5~3.0
14
APTT对肝素治疗的监测
□肝素通常采用APTT监测,以判断疗效,该值一般 应维持于正常值的1.5~2.5倍。
□不同设备与试剂APTT参考值略有不同。
□即使APTT在治疗范围内,也可出现严重的出血并 发症。
(三)TT
方法:在受检和对照血浆中加入“标准化”凝血酶溶液,观察血浆凝固所需时 间(S)
参考范围:16~18S,检测值>正常对照值3S以上作为延长。
TT对下列情况敏感:肝素和类肝素物质(SLE、肝肾病)、Fg↓(1.0g/L)和异 常纤维蛋白原血症, FDP水平↑(DIC、溶血栓治疗), 监测水蛭素/直接凝血 酶抑制剂。TT对UFH敏感,但对LMWH不敏感。肝素和FDP使TT延长呈浓度 依赖性。新生儿TT与成年人不同,因为新生儿体内存在胎儿纤维蛋白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七凝血因子
记者近日从无锡市科技局获悉,兰诺生物技术无锡有限公司科研人员成功将人类重组第七凝血因子的基因植入家兔基因组,培育出含有第七凝血因子的转基因兔,并从转基因母兔的乳汁中分泌出大量人源性第七凝血因子。

该成果一旦通过相关风险评估,将能批量生产,替代用于创伤性出血与常见血液疾病治疗的进口药品。

生产人源性第七凝血因子,是国际上一门尖端的生物制药技术。

目前我国每年第七凝血因子需求量为300克,全部依赖进口,市场上高达140万美元/克的昂贵价格,导致很多车祸创伤、手术性出血、颅内出血的伤者和脑溢血、血友病患者因买不到药、买不起药而失去生命。

欧美国家主要使用牛、羊作为提取第七凝血因子转基因药物的载体,与家兔相比,同样的产量需要数倍的繁衍周期,成本昂贵。

兰诺公司使用家兔作为载体,不仅产量有保证,成本也很低。

这些种子兔从外表看与普通家兔几乎一模一样,它们体内的重组人源性第七凝血因子基因,可通过繁殖将基因遗传给下一代转基因仔兔。

“目前,通过种子兔已经成功繁殖出携带该基因的第三代,成功率达18%,远远超过国际工业化生产5%的比例。

因此,投入批量生产后,更多的中国老百姓可以买得到、用得起创伤性出血的‘救命药’。

”兰诺公司总裁杜福良称。

经国家有关机构检测显示,兰诺公司所培育出的这种转基因兔的泌乳中,第七凝血因子产量高达0.5毫克/毫升。

也就是说,只要100—150只转基因兔,就能满足国内每年对第七凝血因子产品的需求。

该项研究技术已达国际先进水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