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八下古文小测试答案
苏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古诗文默写及文言文专项复习题(Word版附答案)
苏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古诗文默写及文言文专项复习题(Word版附答案)新苏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古诗文默写及文言文专项复题姓名成绩得分评卷人一、语文积累与综合运用(35分)一、直接型默写1.故虽有名马,,,不以千里称也。
(XXX愈《马说》)2.,食之不能尽其材,。
(XXX《马说》)3.夫君子之行,,。
(XXX《诫子书》)4.。
XXX,。
(XXX《渔家傲秋思》)5.浊酒一杯家万里,。
(XXX《渔家傲秋思》)6.羌管悠悠霜满地。
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XXX 《渔家傲秋思》)7.枯藤老树昏鸦,。
(XXX《天净沙秋思》)8.,星河欲转千帆舞。
(XXX《渔家傲》)9.九万里XXX正举。
,。
(XXX《渔家傲》)10.四面歌残终破楚,。
(XXX《满江红》)11.,殊未屑!(XXX《满江红》)12.怀旧空吟闻笛赋,。
(XXX《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13.,病树前头XXX。
(XXX《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14.XXX但愁云鬓改,。
(XXX《无题》)15.,XXX为探看。
(XXX《无题》)16.,。
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XXX《送东阳马生序》)17.其业有不精、,,,岂他人之过哉?(XXX《送东阳马生序》)2、理解型默写1.XXX在诺贝尔文学奖获奖演说中感激恩师XXX师长教师时说:“可以说,有了XXX中才有XXX。
”这让我们想起XXX在《马说》中同样的感慨:“,。
”2.《陋室铭》一文中点明全文宗旨的句子是:,。
3.《陋室铭》一文中表现陋室主人交往不俗的句子是:,;表现陋室主人情趣高雅的句子是:,。
4.《陋室铭》一文中为突出主旨而引用XXX的一句话是:?5.《陋室铭》结尾提到古代贤士,并且引XXX的话,表现出了他的高尚情趣。
提到古代贤士的一句话是:,。
6.XXX的《诫子书》中勉励儿子勤学励志,从澹泊和宁静的本身涵养上狠下工夫的句子是:,;阐发“静”与“学”之间的关系的句子是:,。
7.XXX的《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表达诗人豁达的胸怀和奋发向上、努力进取的精神(或:蕴含新事物不断涌现的理趣)的诗句是:,。
苏教版八下古诗词复习习题及答案2
苏教版八下古诗词复习习题1、李白《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1)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怀?(2)赏析“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3)赏析“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两句。
(4)赏析“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两句。
(5)诗人在“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中运用了两个典故,说说“蓬莱文章”“小谢”分别在这里分别指什么?诗人运用典故意在说明什么。
(6)这首诗的情感抒发有何特色?(或:你能说说这首诗的艺术风格吗?)2、范仲淹《渔家傲》(1)分别概括上下阕表达方式及主要内容。
(2)全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3)“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描写了什么景物?(描写加特征)这样写有什么作用?(4)“霜满地”一句,在表达上有什么作用?(5)“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抒发了将士们怎样的情怀?(6)从这首词中的“长烟落日”“羌管悠悠”你能想到哪些相似的景物描写的诗句?请摘录下来。
(7)“塞下秋来风景异”一句是全词的总纲,总领全篇,以“风景”二字引出下文,接着从三方面来描写塞下秋景:“衡阳雁去无留意”写气候;“四面边声连角起”写战争的形势;“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写当时的地形。
“浊酒一杯家万里”,“浊酒”可见“生活艰苦”,此时饮酒,战士们是在“借酒销愁,表现了戍边将士思乡心切的惆怅的心情。
“燕然未勒归无计”用了汉代窦宪的典故,其作用是:透出归家无期的悲伤,为国戍边的责任感。
“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是作者从幽怨的羌笛中想象的情景,是虚写,从“将军白发”可见战争持久;由“征夫泪”,可见将士背井离乡远征边塞的痛苦。
(8)赏析这首词的表现手法及艺术风格。
3、马致远《天净沙•秋思》(1)请用简洁的语言为作者在这首小令中所摹画出的画面拟个恰当的名字(2)这首小令运用了情景交融()的表现手法,展现了一幅,能显示全篇主旨的一个词语是。
(3)这首小令哪几句是写景的?哪几句是抒情的?(4)小令中“枯藤”“老树”“昏鸦”“西风”“瘦马”“夕阳”等词语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景象?(5)第二句写景与一、三句写景是什么关系?这样写有什么作用?(6)这首小令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最能体现此感情的句子是什么?(7)描述“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三句画面:参考:几根枯藤缠绕着几棵凋零了黄叶的秃树,在萧萧的秋风中瑟瑟地颤抖,天空中点点寒鸦,声声哀鸣。
苏科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十章古诗文赏析单元测试(附答案)
苏科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十章古诗文赏析
单元测试(附答案)
1. 古诗理解题:
a. 下面是古代诗人杜甫的《春望》中的一句话,请问这句话表
达了什么意思?
句子:藩篱万里畔风烟。
答案:藩篱万里处,吹起了千山万水的风和烟。
b. 下面是古代诗人王之涣的《登鹳雀楼》中的一句话,请问这
句话用来表达了什么意境?
句子: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答案:用以形容大自然壮丽景色,表达人们对壮美景色的赞美
之情。
2. 古文理解题:
a. 下面是《王蒙赋》中的一句话,请问这句话表达了什么意思?
句子:前事青云未几,春蚕到死丝方尽。
答案:生活中的事情没有几件事会带给人们成功,意味着人只有在最后一刻才能真正完成一件事情。
b. 下面是《滕王阁序》中的一句话,请问这句话表达了什么内容?
句子:豪华王侯将士舞,纤尘萧萧飞。
答案:形容了滕王阁的盛大景象,以及文人在其中的表现。
3. 诗文鉴赏题:请简要评价《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与《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两首诗中的景色描写。
答案:《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中诗人通过描述秋天中的山水情景,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之情;《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中诗人描绘了长江和岳阳楼等自然景色,传达了诗人对友人离别的别样之情。
4. 创作题:请你根据自己的思考和情感,用大约七个字的题目给《滕王阁序》命名。
答案:盛世颂华章。
【答案版】苏教版语文八下古诗文加点字解释卷
苏教版初二语文(下册)古文加点词释义【期中正确版】2016/3/161、《马说》【韩愈】世有伯乐,然后【这样以后】有千里马。
千里马常有,而【但是】伯乐不常有。
故【所以】虽【即使,表示假设关系】有名马,只辱于【在】奴隶之【的】手,骈【本意两马并驾,这里指一起】死【骈死:并列而死】于【在】槽枥之【的】间,不以【把,下面省略了“之”】千里称也。
马之【定语后置标志词】千里者【可以日行千里的马】,一食或【有时】尽【吃光】粟一石。
食【通假字,通“饲”,喂养】马者【的人】,不知其【它】能千里【名作动,日行千里】而【表示修饰】食也。
是【这】马也,虽【虽然,表示转折关系】有千里【名作动,日行千里】之【的】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才能,特长】不外【外面】见【通假字,通“现”,表现;见外=“显现于外”,即表现在外面】,且【尚且】欲与常马等【一样】不可得【能够】,安【怎么】求其【它】能千里【名作动,日行千里】也。
策【名作动,鞭打,这里指驱使】之【代词,千里马】不以【按照】其【代千里马】道【方法】,食之【喂养它】不能尽【竭尽】其【它的】材【通假字,通“才”】,鸣之【无意义,音节助词】而【却,转折】不能通【通晓】其【它的】意,执【握】策【名词,马鞭】而【表示承接】临【到它跟前】之,曰:“天下无马。
”呜呼!其【表示反问语气,难道】真无马【千里马】耶?其【表示猜测语气,恐怕】真不知【认识】马【千里马】也!2、《陋室铭》【刘禹锡】山不在高【高低,偏义复词,保留高的意思。
“深”下同】,有仙则【就】名【出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灵验】。
斯【这】是【少见的判断词,相当于现代汉语的“是”】陋室,惟【只是】吾德【品德】馨【散布得远的香气,这里指品德高尚】。
苔痕上【长到】阶绿【碧绿】,草色入【映入】帘青【青葱】。
谈笑【与下文的“往来”形成互文】有鸿儒【博学的人】,往来无白丁【知识浅薄之人】。
可以调【弹奏】素【不加装饰的】琴,阅金经【佛经】。
最新苏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单元测试题全套及答案
最新苏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单元测试题全套及答案八年级语文(下)(配套江苏版教材)第一单元咏物抒怀检测题(90分钟 100分)第一部分(共25分)1.根据拼音写汉字。
(5分)(1)看吧,狂风紧紧抱起一层层巨浪,恶狠狠地把它们甩到悬崖上,把这些大块的fěi( )翠摔成尘雾和碎末。
(2)黄与绿主宰着,无边无垠,坦荡如dǐ( )。
(3)石榴有梅树的枝干,有杨柳的叶片,奇jué()而不枯jí( ),清新而不柔媚。
(4)我只是zhù()立凝望,觉得这一条紫藤萝瀑布不只在我眼前,也在我心上缓缓流过。
2.下面一段文字中有四个错别字,把它们找出来并改正。
(4分)单那小茄形的骨朵已经就是一种奇迹了。
你看它逐渐番红,逐渐从顶端整裂为四辫,任你用怎样析利的劈刀也都劈不出那样的匀称,可是谁用红玛堖琢成了那样多的花瓶儿,而且还精巧地插上了花?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2分)A.国家旅游局组织各地开展了旅游市场秩序专项整治行动,重点整治欺行霸市、垄断市场、非法经营、欺客宰客、强迫消费。
B.近年流失海外的中国文物屡屡被送入拍卖场,国家出面追索、收藏家天价购买也一天比一天日趋频繁。
C.贝利在谈到巴西足球的困境时表示,球队更加需要展望未来。
D.今年习主席在植树活动中表示,与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态环境的期盼相比,生态欠债依然很大,必须加强生态恢复、生态保护,强化绿色意识。
4.默写古诗文名句,并写出相应的作者、篇名。
(5分)(1)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
(王湾《》)(2)(作者)在《马说》中对食马者进行强烈讽刺的一句是:,(3)杜牧在《泊秦淮》中用曲笔表现在国运衰微的时候,官僚豪绅不以国事为念,反而在酒楼中过着欣赏亡国之音的醉生梦死的生活的诗句是:,。
(4)“鹤立鸡群”和《池鹤》中的“,”一句都是写鹤的品格与仪表在一群鸡里头显得很突出。
5.名著阅读。
(3分)他一直讲到晚上,临走的时候,他和蔼地和我告别,我才知道他并不凶恶,也不可怕。
苏教版语文8下文言文解析(带问答题和答案)
【八年级下册】◇韩 愈一、文学常识韩愈(768~824)唐代文学家、哲学家。
字退之,河阳(今河南省焦作孟州市)人,汉族。
祖籍河北昌黎,世称韩昌黎。
晚年任吏部侍郎,又称韩吏部。
谥号“文”,又称韩文公。
他是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主张学习先秦两汉的散文语言,破骈为散,扩大文言文的表达功能。
宋代苏轼称他“文起八代之衰”,明人推他为唐宋八大家之首,与柳宗元并称“韩柳”,有“文章巨公”和“百代文宗”之名。
作品都收在《昌黎先生集》里。
二、重点词语1.字音石(d àn) 食(s ì)马者 邪(y é)2.词语解释3.一词多义而 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连词,表转折,但是 能 虽有千里之能 才能,能力 执策而临之 连词,连接状语和谓语 安求其能千里也 能够 虽 故虽有名马 即使 食 食不饱,力不足 吃,动词虽有千里之能 虽然 食之不能尽其材 同饲 喂养,动词之 虽有千里之能 的 其 其真无马邪 难道马之千里者 结构助词 其真不知马也 恐怕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助词,不译 策 执策而临之 马鞭策之不以其道 代词,它,代指千里马 策之不以其道 用鞭子打4.古今异义 策勋十二转 记载 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 古义:这样的 今义:表肯定的判断动词.且欲常马等不可得 古义:同样 今义:等候;用在人称代词名词后表示复数或列举。
5.通假字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食”同“饲” 喂养才美不外见 “见”同“现” 显现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故虽有名马, 只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骈死:并列而死。
(完整word版)苏教版八年级下册《核舟记》练习题及答案
苏教版八年级下册《核舟记》练习题及答案按空间顺序说明物体说明物体的形状、结构一般都是先说整体,而后逐一地说它的各个局部,称为空间顺序。
至于整体怎么说,各个局部的顺序怎么安排,则要因物制宜,没有一定之规。
本文写核舟整体的只有两句话,一说长度,一说高度,突出了这件雕刻品的体积之小。
以下写局部:正面反映雕刻家的艺术构思,是雕刻品的主体部分,自应在前;上面是题款,系雕刻品的附属部分,自应在后。
这是合乎常理的,不足为奇。
令人感到奇特的是,写舟的正面却不是按照“船头—中间—船尾”这样的顺序写,而是将船头和中间部分的顺次加以颠倒。
为什么要这样写?大概有两个原因:一是核舟的中间部分是舱,高起而宽敞,十分引人注目,舱边的窗又竟然可以关闭,由此说起能够引发读者的兴趣;二是窗上又刻有苏轼《赤壁赋》《后赤壁赋》中写景的名句,可以使读者通过想像感知苏轼当年泛舟赤壁时的优美环境。
这后一个原因尤为重要──如果我们把核舟比作一幅图画的话,那么,苏、黄、佛印三位泛舟者所在的船头是画的主体部分,而船舱就是背景部分了;先出背景,不仅可以引人入胜,还可以使读者初步领略这个环境中的特殊氛围。
如果按正常顺序先写船头次写船舱,就不会产生这样的艺术效果。
至于最后写船尾,这用不着细说,那两个舟子显然是用来烘托船头的三位游者的。
[发散训练]1.给下列字注音。
罔()袒()矫()髻()戌()糁()髯()诎()2.解释下列通假字的含义。
诎:衡:简:有:3.根据课文内容回答。
(1)写出总写舟尾所刻内容布局的语句。
(2)写出两句其他诗词中与船有关的语句。
[中考巡礼](2005武汉)1.下列每组词语中各有一个错别字,请将改正后的字填写在括号里。
①煦暖相形见拙拮据阔绰( )②恻隐无遐顾及逶迤脊梁( )③潮汛不屑置辩魁梧祈愿( )2.与下面的句子衔接最恰当的一句是( )梅花和雪花都是文学作品中经常描写的对象,它们各有所长:A.梅花没有雪花那么素雅,雪花没有梅花那么芬芳。
苏教版八年级语文下文言文阅读训练参考答案
苏教版八年级语文下文言文阅读训练参考答案一、《送东阳马生序》(一)1、(1)跑(2)挂在腰间2.(注意落实重点词语:其、成、卑、则、专、耳,这些词语翻译不正确的酌情扣分)(1)(2)如果他们的学业还有不精通,品德还没有养成的,那不是天资低下,而是用心不像我那样专一罢了。
3.(2分,正确填空1分,指出阐述的道理1分,言之有理即给分)自己的粗袍破衣艰苦的学习业要精,德要成,必须刻苦专一。
4.不可取。
师生关系应该是民主平等关系,老师应放下高高在上的架子,与学生平等交流、相互信任、共同成长。
这样才能有利于我们的学习和成长。
可取。
我认为“先达”的“未尝稍降辞色”并非不尊重学生,而是一种更负责的尊重。
因为只有“严师”,才能出“高徒”,出高素质的学子。
同时,尊重师长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2分,无论赞同与否,言之成理即可)(二)1.⑴等待。
⑵热水。
⑶通“披”,穿。
⑷腰佩(用作动词)(4分,每空1分)2.家里穷,没有办法得到书,就经常向有书的人家去借,亲手用笔抄写,计算着约定的日子按期归还。
(2分,如关键词漏译,酌情扣分)3.幼年读书的艰难;成年从师的艰难;求学生活条件的艰难。
(2分,意同即可)4.学习要勤奋,求师应诚心,求学须不断克服并战胜困难。
(2分,意同即可)(三)1.(1)借(2)用(3)挂在腰间2.(1)成年以后,更加仰慕古代圣贤的学说。
(2)所以,我虽然愚笨,但终于能够有所收获。
3.余幼时即嗜学慕圣贤之道以中有足乐者4.要点:①排除不利于学习的环境的干扰;②在物质上不盲目攀比;③坚定人生追求,刻苦勤奋学习。
(抓住一个要点,又结合实际,言之有理即可)(四)1-3略 4.有书可读;有师可问;无奔走之劳;无冻馁之患。
5.学习刻苦,求学诚心;尊敬老师,守信用(2分,答出“学习刻苦”或“求学诚心”给1分,答出“尊敬老师”或“守信用”给1分)(五)1、(1)于:向。
(2)被:通“披”。
(3)腰:腰佩。
(4)汤:热水。
八年级语文古诗文阅读练习题及答案
八年级语文古诗文阅读练习题及答案一、阅读理解1. 请阅读下面的古诗,理解其意境,并回答问题。
《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问题:a) 这首古诗描绘了怎样的情景?b) 诗人在望明月时,内心对什么有所思念?答案:a) 这首古诗描绘了一个宁静的夜晚,有一轮明亮的月亮和似霜的光景。
b) 诗人在望明月时,内心思念自己的故乡。
2. 请阅读下面的古文,回答问题。
《论语·为政》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问题:a) 子语中的北辰在为政上是什么比喻?b) 在为政上,为什么要以德为本?答案:a) 子语中的北辰比喻为政者应该以德为准则,如北辰固定在一处,其他众多星星都围绕它旋转。
b) 在为政上,要以德为本是因为德行是一种积极向上、守正道的品质,只有通过德行塑造自己,才能得到人民的尊重与支持。
二、鉴赏请鉴赏下面的古诗,分析其诗意和表达手法。
《江雪》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鉴赏: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寒冷的冬天景色。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给人一种寂静而凄美的感觉。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通过翁舟和寒江雪的描写,展现了诗人在荒僻的江边独自垂钓的景象。
整首诗以简洁明快的词语表达出深沉的意境,使人感受到了孤独和寒冷的氛围。
三、填空根据古文的意思和语境,填入合适的字词。
《论语·齐景公》出则事公卿,入则事父兄,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
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填空:出则事公________,入则事父________,谨而______,泛爱________,而亲______。
行有余力,则以学______。
答案:出则事公卿,入则事父兄,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
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四、判断请判断下列诗句是否正确。
1. "花落知多少"出自唐代杜甫的《月夜忆舍弟》。
2.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出自明代王之涣的《登鹳雀楼》。
八年级下古文训练答案
八年级(下)语文古文专项训练一、相关内容填空1、名句识记7、孟浩然的《望洞庭湖赠张丞相》:本诗中写出洞庭湖浩大气势的名句是: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本诗中含蓄的表达了诗人出求仕之心(急于求官、服务社会)的诗句是: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10、齐威王采纳邹忌的谏言,悬赏求谏,“受上赏”的具体要求是:_群臣吏民__________ _,__能面赤寡人之过者,受上赏_______________。
11、被王国维誉为“千古壮观”的一句词出自纳兰性德的《长相思》,这句词是“_夜深千帐灯__ _____ ____”16、《采薇》写士卒归途生活艰辛、心情低落的句子是:___行道迟迟,载渴载饥_17、《朝天子•咏喇叭》中描写喇叭、锁哪特点的句子是喇叭,唢哪,曲儿小腔儿大,描写喇叭功用的句子是:_官船来往乱如麻,全仗你抬身价____18、《十五从军征》描写归乡老兵现在的境况:__出门东想看,泪落沾我衣__。
揭露汉代兵役不合理的句子是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
写近景(极其荒凉)的句子是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
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
19、《长相思》点明主题的诗句:_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_。
24、《采薇》中回首往事的句子是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烘托作者哀伤之情的景物描写的句子是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直抒胸臆,写出戍卒痛定思痛时的无限悲伤的句子是我心伤悲,莫知我哀。
25、李清照的《渔家傲》中意境壮阔、想象丰富、充满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的词句是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
⑾、《岳阳楼记》中,作者劝勉友人学习古仁人的“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高尚情操,并抒发了“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的远大政治抱负。
⑿、《长相思》中写风吹雪打账篷的喧噪声搅扰了怀乡思绪的句子是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⒀、《岳阳楼记》中“洞庭月夜”景色的句子是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
⒁、美国在联合国大唱人权高调,意在借此干涉别国内政。
苏教版八年级下学期期中古诗文默写练习八年级下学期古文复习试卷期末试卷八年级下册苏教版语文试题下载
苏教版八年级下学期期中古诗文默写练习八年级下学期古文复习试卷期末试卷八年级下册苏教版语文试题下载试题预览苏教版八年级下学期期中古诗文默写练习八年级下学期古文复习试卷一、《马说》世有伯乐,……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安求其能千里也?策之不以其道,……其真不知马也。
1、解释句中加点的词语。
(2分)①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②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③安求其能千里也()④执策而临之()2、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画线句的意思。
(2分)3、食马者“不知马”主要是不能了解千里马的需求?请选用文中词语,仿照所示答案,分别用两个字加以说明,填写在下面空格内。
(2分)4、本文借千里马的遭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渴望?(2分)人有卖骏马者,比①三旦②立于市,人莫③之知。
往见伯乐,曰:“臣有骏马,欲卖之,比三旦立于市,人莫与言。
愿子还④而视之,去而顾之。
臣请献一朝⑤之贾。
”伯乐乃还而视之,去而顾之,一旦⑥而马价十倍。
(选自《战国策燕二》)[注释]①比:接连。
②三旦:三天。
③莫:没有。
④还:通假字,通“旋”,旋转,绕圈子。
⑤朝:早晨,也指一天。
⑥一旦:一天,这里指“一会儿”的意思。
5、“一旦而马价十倍”的最直接原因是什么?请引用文中语句回答。
(2分)6、本文所说明的道理与《马说》一文有什么相通之处?(2分)7、加点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2分)A、食不饱,力不足(食:吃)B、策之不以其道(道:道路)C、执策而临之(策:马鞭子)D、食之不能尽其材(材:才能)8、翻译下列句子:(4分)①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译文②食之不能尽其才译文9、《马说》一文借古代伯乐和千里马的故事为喻,抨击了当时的“食马者”“不知马”的错误行为。
但韩愈并没有从正面阐明应该怎么做。
参照选文的第二段,你认为他主张怎样对待“千里马”那样的人才?(2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10、《马说》一文的标点是现代人加上去的,有人提出末句“其真不知马也。
苏教版语文八年级下文言阅读专项练习答案
文言阅读练习答案马说一、解释下面加点字(10分)1.虽.有名马(即使)2.虽.有千里之能( 虽然 )3.才美不外见.( 同“现”显现 )4.安.求其能千里也(怎么)5.其.真无马邪(难道)6.其.真不知马也( 恐怕 )7.策.之不以其道.(驱使) (方法) 8.食.之不能尽其材.(同“饲”喂养) (同“才”才能 )二、翻译句子(10分)1.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日行千里的马,一顿有时能吃一石粮食.2.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喂马的人不知道它能日行千里,把它当作普通马来喂养.3.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想要跟普通的马等同尚且不可能,又怎么能要求它日行千里呢?4.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驱使它,不能按照正确的方法;喂养又不能使它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听它嘶鸣,却不懂得它的意愿。
5.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难道真的没有千里马吗?恐怕是真不认识千里马吧!三、按原文填空(10分)1. 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2.全文的主旨句是: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3.千里马被埋没的根本原因是: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4千里马被埋没的直接原因是: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5.食马者“不知马”的具体表现是: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四、回答下列问题( 20分)1.本文采用“托物寓意”的写法。
本文的“千里马”、“伯乐”、“食马者”各有喻指什么?伯乐指:能识别人才的统治者。
千里马指:封建社会那些被埋没、遭摧残的怀才不遇的贤能志士。
食马者是指:愚妄无知的统治者。
2.对对联:上联:无才难做千里马下联:有志可成万里驹3.本文通过描写千里马的遭遇,表达韩愈怎样的思想?表达作者怀才不遇,有志难酬的愤懑心情。
4.古往今来,许多怀才不遇者用自己由衷的笔调,抒写出自己心中的愤慨并流传为千古名句。
请你写出你熟悉的两句,并标明作者和出处。
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
部编版语文八下全册古文检测题带答案
最新部编版八年级下全册文言文检测题带答案目录:(一)部编本八年级下第9课《桃花源记》检测题(二)部编本八年级下第10课《小石潭记》检测题(三)部编本八年级下第11课《核舟记》精品检测题(四)第21课《北冥有鱼》《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检测题(五)部编本八下第22课《虽有嘉肴》《大道之行也》检测题(六)部编本八下第24课《马说》检测题(一)部编本八年级下第9课《桃花源记》检测题班级:姓名:一、重点课下注释默写:1、【缘】。
2、【鲜美】。
3、【落英】。
4、【缤纷】。
5、【异】。
6、【欲穷其林】。
穷,。
7、【林尽水源】。
8、【仿佛】。
9、【才通人】10、【豁然开朗】。
11、【俨然】。
12、【属】。
13、【阡陌交通】。
14、【相闻】。
15、【悉】。
16、【黄发垂髫】。
垂髫,。
17、【乃】。
18、【具】。
19、【要】。
20、【咸】。
21、【妻子】。
22、【绝境】。
23、【遂与外人间隔】。
遂、。
间隔,。
24、【乃】。
25、【无论】。
26、【为具言】。
为、。
27、【叹惋】。
28、【延】。
29、【语云】。
30、【不足】。
31、【便扶向路】。
扶,。
向,。
32、【志】。
33、【及郡下】。
及,。
34、【诣)】。
35、【规】。
36、【未果】。
37、【寻】。
38、【问津】。
津,。
1、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翻译:2、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
翻译:3、复前行,欲穷其林。
翻译:4、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翻译:5、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翻译:6、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翻译:7、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翻译:8、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翻译:9、不足为外人道也。
翻译:10、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
翻译:1、指出下列划线词语的用法,并解释:①芳草鲜美..:。
②妻子..邑人:。
初中文言文分级阅读八年级下册答案苏教版
初中文言文分级阅读八年级下册答案苏教版一、请在括号内对解释文中加点词。
世有伯乐,然后(这以后)有千里马。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故(所以)虽(即使)有名马,①只(只是)辱(受屈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并列而死)于槽枥(马厩)之间,不以(拿,用)千里称(称呼,称作)也。
驼(表定语后置,不译)千里者,一食(吃)或(有时)尽(吃尽)粟--石。
食(同“饲",喂养)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也。
是(这样的)马也,虽(虽然)有千里之能,食(吃)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见"同“现”,显现),②且(尚且)欲与常马等(等同,一样)不可得(能够)。
安(怎么)求其能千里也?③策(驱使)之(它)不以(按照)其道(方法)。
食之不能尽其(它的)材(同“才”,才能),鸣之(音节助词,无实意)而不能通(通晓)其章(意思),执策(握着鞭子)而临(到(它)跟前)之(它),日:“天下无马!”呜呼,④基(难道,表反问语气)真无马邪(同“耶”,表疑问语气)?基(表推测,“恐怕”)真不知马也。
二、请依次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语句。
①只能在马夫手里受屈辱,和普通的马--起死在马厩里,不把它称作千里马。
②想要跟普通的马一样,尚且办不到,又怎么能要求它日行千里呢?③驱使它不能按照正确的方法,喂养它又不能竭尽它的才能,听到他嘶鸣,却不能懂得它的意思。
④难道真的没有千里马吗?恐怕是(他们)真的不认识千里马吧?[课文要点]1.文学常识:作者韩愈,唐代著名文学家,字退之,与柳宗元共倡古文运动,并称“韩柳”。
2.文体知识:“说”是我国古代的一种议论性体裁,与现代杂文近似,用以陈述作者对某些问题的看法。
本文通篇皆用比喻,属论说文体。
3.内容:(1)本文采用“托物寓意"的写法。
论述的是识别和发现人才的问题。
作者将人才比作“千里马”,将愚妄浅薄的统治者比作“食马者”。
“伯乐”是指能发现并赏识任用人才的人或是知人善任的贤君。
集中阐述了封建社会中人才被埋没的原因,抒发了怀才不遇、有志难申的知识分子的愤懑和不平之情,对不能知人善任的昏庸的统治阶级进行了嘲讽和鞭(借千里马被埋没,抒发了怀才不遇的愤想,揭露了封建统治者埋没人才的现象。
苏教版八下古文小测试答案
苏教版八下古文小测试及部分答案小石潭记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
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
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
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
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1、翻译下列句中的加点的词。
(1)潭中鱼可.百许.头__________ (2)斗.折蛇.行___________(3)以.其境过清__________(4)不可久居.___________(5)乃记之而去.__________ (6)隶.而从者___________ (7)水尤.清冽(8)佁然..不动(9)悄怆幽邃.2、按原文填空。
(1)文中高度概括小石潭的氛围,同时抒发作者政治受挫遭贬后忧伤心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中描写游鱼静态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中描写游鱼动态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节奏。
(1)潭中鱼可百许头(2)其岸势犬牙参互4、翻译句子。
(1)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
(2)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3)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4)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5)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5、作者通过写小石潭人迹罕至、凄清幽静的环境,意在表现怎样的思想感情?意在表现了作者抑郁忧伤之情。
6、第二段作者写潭水的什么特点?用了什么方法?写出了潭水清澈的特点。
苏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期末复习:古诗词鉴赏含答案
期末复习讲义(古诗词鉴赏)一、★《渔家傲》(范仲淹)P621.词的上片间接点明季节的词语是“”(限2个字)。
2.上片以“”字统领,描写了“”、“”、“”三幅边塞特有的景色,点明了战事吃紧、戒备森严的特殊背景。
3.请揣摩“霜满地”在表达上的作用。
4.这首词的上、下阕分别以什么表达方式为主?全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二、★《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刘禹锡)P2061.这首诗的首联写出了诗人怎样的遭遇?2.请找出诗中运用典故的诗句,并作简要分析。
诗句:分析:3.这首诗虽含忧伤,但更见豁达。
请结合有关诗句,作简要分析。
4.请发挥想象,用生动形象的语言,说说“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描绘了怎样的一幅画面。
三、★《无题》(李商隐)P2081.“相见时难别亦难”中两个“难”字连用有何深刻含义?2.请赏析诗中名句“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并说说这一诗句在今天现实生活中有何延伸意义。
四、★《夜雨寄北》(李商隐)P2491.诗中两次提到“巴山夜雨”,请分别写出它们的表达作用。
2.第二句中的“秋”字历来为人称道,这个字在诗中起到了什么作用?3.简析诗中“涨”字的妙处。
4.请用简洁的语言写出诗人“今夜”的心境。
五、《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李白)P621.诗人在这首诗中表达的情感可以用诗中的一个字:“”来概括。
2.说说首句中“弃”“留”二字之妙。
3.诗人在此诗中运用了比喻的方法,请结合具体诗句说说其作用。
4.“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是李白的另一首诗《行路难》中的诗句,试将它与本诗中的“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舟”进行比较,说说表达情感的不同。
六、《论诗》(赵翼)P2511.“李杜”指唐代大诗人,“风骚”原指后来泛指,这里指。
2、流传万古的李杜诗篇至今无人可及,为什么诗人却说“至今已觉不新鲜”?3.后两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观点?4.对作者的思想观点,你有什么不同的看法?七、★《天净沙·秋思》(马致远)P671.“天净沙”是散曲的,“秋思”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苏教版八下古文小测试及部分答案
小石潭记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
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
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
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
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1、翻译下列句中的加点的词。
(1)潭中鱼可.百许.头__________ (2)斗.折蛇.行___________(3)以.其境过清__________ (4)不可久居.___________(5)乃记之而去.__________ (6)隶.而从者___________ (7)水尤.清冽(8)佁然
..不动(9)悄怆幽邃.
2、按原文填空。
(1)文中高度概括小石潭的氛围,同时抒发作者政治受挫遭贬后忧伤心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中描写游鱼静态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中描写游鱼动态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节奏。
(1)潭中鱼可百许头(2)其岸势犬牙参互
4、翻译句子。
(1)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
(2)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3)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4)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5)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5、作者通过写小石潭人迹罕至、凄清幽静的环境,意在表现怎样的思想感情?
意在表现了作者抑郁忧伤之情。
6、第二段作者写潭水的什么特点?用了什么方法?
写出了潭水清澈的特点。
由鱼若“空游无所依”,“影布石上”以及游人清晰地看到鱼在水中的活动衬托出来。
5、从听水声“心之乐”,见游鱼“似与游者相乐”到坐潭上而觉“凄神寒骨,悄幽邃”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变化?
听到悦耳的水声,看到美丽的小石潭,欣赏着美丽的鱼儿,作者感到快乐,暂时忘掉了烦恼失意,然而眼前景物的幽深寂静又使他感到凄凉难耐。
这说明游山玩水并不能真正冲淡
作者因仕途坎坷,屡遭贬適而造成的抑郁忧伤之情。
6、对第二话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这段话虽然没有一个字写到水,可是通过对鱼儿、日光和影子这些具体东西的描绘,真正写出了水的清澈。
B、作者写鱼先描绘出生动的画面,再加上拟人化的手法,虽只写动态,但描绘精细,呈现出一幅幅特写镜头。
C、末句把自己的喜悦心情跟鱼儿结合起来写,情景交融,意趣盎然。
D、这段话只用了40个字,就活灵活现地描绘出了潭水和游鱼的美景。
7、文章运用骈散结合的语句描绘出优美的意境,令人回味无穷。
选出其中你最喜欢的一句,并做简单的分析,语言表达力求简洁。
句子: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
理由:这几句描写游鱼,动静结合,充分显示出游鱼的情趣,也间接地表现小石潭水的清澈。
8、为了发展旅游事业,当地拟开发小石潭景点,请你根据文章内容为该景点写一则简介。
小石潭位于小丘西南面120步,这里石奇水清,游鱼相戏,四周竹树环抱,环境十分优美,是观光旅游、愉悦心情的好去处。
唐代文学家柳宗元曾来过这里,写下了千古传诵的优美散文《小石潭记》。
小石潭由此闻名遐迩。
9、永州之贬,一贬就是10年,这是柳宗元人生的一大转折。
而这一转折却造就了他辉煌的文学成就和成熟的哲学思想,他的永州奇文也为永州这座历史文化名城增光添彩。
由此,你感悟到什么?请把你的感想写下来。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未寝,相与步中庭。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何夜无月,何处无松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1.解释加点词的意思。
(1)念无与为乐者念:(2)、怀民未寝寝:
(3)、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但:闲人:
(4)、相与步中庭相与:步:
(5)、庭下如积水空明空明:(6)、月色入户户:
(7)、欣然起行欣然:行:
(8)、解衣欲睡解:
2.理解性默写。
(1)、文中描写月光美景的语句是:
(2)、表达作者微妙复杂的感情语句是:
(3)、作者游承天寺的原因:
3.句子翻译
{1}、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2}、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3}、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
{4}.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4、下列加点词意义不相同的一项是()
A.念无与为乐者心乐之B.月色入户,欣然起行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C.盖竹柏影也盖以诱敌D.相与步于中庭行者休于树
5、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本文写在作者贬职期间,作者在文中表达的感情与柳宗元《小石潭记》中的一致。
B.文中“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等句都与“闲”字相关。
C.苏轼此时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这是一个有名无实的官,所以他自称闲人。
D.本文写景较为简洁,用素描的笔法,写月色,写景物,给人清静雅致的感觉。
6.你是如何理解文中“闲人”的含义?
贬谪的悲凉,人生的感慨,赏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闲,种种微妙复杂的感情尽在其中。
(或表现作者虽遭贬谪仍强作轻松愉快的复杂心情。
既有由赏月咏月而发的自豪自慰,又有为"闲人"的境遇而生的惆怅和苦闷。
)
7、“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这一段写出了月光和竹柏倒影的什么特点?点染出一个怎么样美妙的境界?
此句用比喻手法写出了月光的清澈透明,竹柏倒影的清丽淡雅。
点染出一个空明澄澈,疏影摇曳,亦真亦幻的美妙境界。
(十七)阅读下面古诗,按要求回答问题。
望岳
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1、这首诗颔联是描写近望泰山所见景物,其中“钟”“割”两字用得好,历来被人称道。
请简要分析“割”字好在何处?
答:一个“割”字写出了高大的泰山将山南山北的阳光切断,形成两种不同的自然景观,突出了泰山遮天蔽日的形象。
2、“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这是化用了孔子“登泰山而小天下”这一名言。
在这里写出了诗人怎样的一种精神和气概。
答:写出了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的精神和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
(十八)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钱塘湖春行
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3、下面是对这首诗内容的理解,不准确的一项是(D )
A.这首诗,从总体着眼描绘了钱塘湖蓬勃的春意。
B.颔联、颈联写莺、燕、花、草四种最能体现春色的景物。
C.诗人善于把握景物特征,运用最准确、最具有表现力的词语加以描绘和渲染。
D.尾联详细描写了“白沙堤”的美丽景色。
4、“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这两句诗把春的情态描摹得妩媚动人,生机勃勃,试品一品其妙处。
答:例:这两句诗作者抓住了“乱花”、“浅草”写出了花的繁多、草的柔嫩,突出了春的妩媚动人;又以“浅欲”、“才能”描绘了春的发展变化,突出了春的勃勃生机。
5、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C )
A.诗的一二句交代了踏春的去处,简洁明快地勾勒了西湖早春的轮廓。
B.三四两句从莺歌燕舞的动态中,展示了春天的活力,把大自然从秋冬沉睡中苏醒过来的春意生动地描绘了出来。
C.五六句诗人用“乱”字勾画出了春天百花竞放,万紫千红的美丽画卷;用“没马蹄”写出了西子湖畔春草深深,绿色醉人的景象。
D.在西湖,有关湖光山色的题咏很多,但这首诗紧紧扣住环境和季节的特征,把刚刚披上春天外衣的西湖,描绘得生意盎然。
6、白居易这首脍炙人口的春行诗,除了结构、描写、意境写得具有特色之外,用字用句也十分准确生动。
其中“几处早莺争暖树”句中“争”用得好,是因为:写出了初春早莺尚少,它们飞向枝头向阳欢歌的景象,生动地展示了初春的蓬勃生气。
(十九)阅读下面一首诗,回答问题。
登飞来峰
王安石
飞来峰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7、这首诗中,“浮云”一词的寓意是什么?
眼前的困难、障碍、挫折等。
8、诗人善于把抽象事理寓于具体形象中。
这首诗揭示了怎样的人生哲理?
只有站得高,看得远,才能不怕阻挠,不被眼前的困难吓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