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一轮复习第十课《科学发展观和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 2
高考政治一轮复习课件第十课科学发展观和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
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重大关系”+“五个统筹”:①妥善处理中国特色社
本 统筹 会主义事业中的重大关系;②统筹城乡发展、
方 兼顾 区域发展、经济社会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法
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统筹各方面利益关系,
充分调动各方面积极性
措施
具体要求
实施创新 ①必须把科技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
心 以人 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立 为本 ②尊重人民首创精神;③保障人民各项权益;④
场
不断在实现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促进人的全面
发展上取得新成效
基本内涵
具体要求
“五位一体”+“两协调、一道路”:①要全
基 本 要 求
全面 协调 可持 续
面落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 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 总体布局,促进现代化建设各方面相协调;② 促进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 相协调;③不断开拓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
驱动发展 ②要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增强创新驱动
战略
发展新动力
①要把推动发展的立足点转到提高质量和效益上来, 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着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 改革,使经济发展更多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 推进经济 提高、管理创新驱动; 结构战略 ②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 性调整 农业现代化道路; ③继续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优先推进西部大开 发,全面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大力促进中 部地区崛起,积极支持东部地区率先发展
措施
具体要求
推动城 乡发展 一体化
①要坚持走中国特色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道路; ②要坚持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和多予少 取放活方针,形成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工农互 惠、城乡一体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
高考政治 一轮复习 科学发展观和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
32
1.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是以人为本。十二五规 划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经济发展的根本出发点和落 脚点。体现了科学发展观的指导。
2.消费水平受物价影响,稳定物价有利于保障人民 生活水平;就业是民生之本,增加就业有利于使劳动 者增加收入,提高生活水平,实现自身价值;消费水 平主要受居民收入的影响,这些措施有利于增加中低 收入居民的收入,实现社会公平;国家财政是实现社 会公平,改善人民生活的物质保障,这些措施有利于 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保障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③协调发展 ④可持续发展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5
【方法】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天津的做法 都是使人们生活得更好,①入选;科学发展观的基本 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是讲总体布局全面推进 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发展,材料并未涉及此, 故排除②;天津的做法是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实现可 持续发展,故③④入选。
22
第二,总体小康是一个偏重于物质消费的小康,而全 面小康除注重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外,还注重居民的 精神生活、所享受的民主权利,以及生活环境的改善, 实现社会全面进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追求的是物 质、政治、精神和生态文明的共同发展。 第三,总体小康是一个发展不平衡的小康,全面建设 小康社会将缩小地区、城乡、各阶层的差距。
19
【方法】本题中,众多民营企业由于缺乏自主品牌, 产品同构同质、附加值低,产业转型升级已成为浙江 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当务之急,考查了企业应该加强自 主创新。其他选项没有针对性,均不符合题意。
20
21
【观点1】认为“总体小康就是全面小康” 第一,总体小康是一个低标准的小康,全面小康是一 个较高标准的小康。2000年底,我国人均GDP只有 800多美元,属于中下收入国家的水平。到2020年, 我国人均GDP将达到3200美元,达到中等收入国家 水平。总体小康只能说是刚刚跨过小康的门槛;全面 建设小康社会,将使人民生活更加殷实、宽裕。
科学发展观和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一轮复习PPT课件
-
10
疑难易错判断
1、我国达到的总体小康是低水平、不全面、发展不平衡Fra bibliotek的小康。√
2、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经济新要求就是全面建设小康社
会的要求。
×
3、小康社会的建设进程与实现现代化的进程一样,是一
√ 种不平衡的发展过程。 × 4、发展经济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
-
11
3)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取得重大进展。
-
4
2、小康社会的建设特点和要求
特点:
小康社会的建设进程是一个不平衡的发展过程
要求:
不能搞一刀切。有条件的地方可以发展 的快一点,率先实现现代化;相对落后 的地区要奋起直追,加快发展。
-
5
(二)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1、科学发展观的地位及内涵
地位:科学发展观是指导党和国家全部工作的强大
-
3
(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要求
1)经济持续健康发展。转变发展方式取得重大进展, 在发展平衡性、协调性、可持续性明显增强的基础上, 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 番。
2)人民生活水平全面提高。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总体实 现。就业更加充分。收入分配差距缩小,中等收入群体 持续扩大,扶贫对象大幅减少。社会保障全民覆盖,人 人享有基本医疗服务卫生服务,住房保障体系基本形成
第十课:科学发展观和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
-
1
(一)从总体小康到全面小康
1、总体小康
微观: 城乡居民的生活水平、生活 质量明显提高
(1 )表现
温饱----小康----比较富裕(部分)
宏观:国家的整体经济实力大大增强
(2)特点
低水平 不全面
高考政治 必修ⅰ一轮复习 10科学发展观和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
18
考点 2 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1.科学发展观 (1)科学发展观的必要性。 ①片面追求经济增长速度带来了许多危害。②从地位上看, 科学发展观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 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③从作用上看, 科学发展观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强大思想保 证。
立世界眼光,加强战略思维,营造良好国际环境
22
2.经济持续协调发展 如何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1)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这是国家发展战 略的核心,是提高综合国力的关键。 (2)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这是 关系国民经济全局紧迫而重大的战略任务。 (3)统筹城乡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解决好农业、 农村、农民问题,事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大局,必须始终作为 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
3
(2)基本内涵:第一要义是__发__展__;核心是以__人__为__本__;基本 要求是__全__面__协__调__可__持__续____;根本方法是_统__筹__兼__顾___。
2.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措施 (1)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__创__新__型___国家。 (2)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__产__业__结__构__优__化__升__级_____。 (3)统筹_城__乡__发__展___,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4)加强能源资源节约和生态环境保护,增强_可__持__续__发__展___ 能力。 (5)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缩小区域发展差距。
[答案]D
29
3.福建省南平市大力发展养殖业,用鸡粪生产生物有机肥 并发电,用鸡毛、鸡肠等制成高蛋白的鱼饲料。鸡粪、鸡毛、 鸡肠等“垃圾”不但没有污染水源,每年还能带来数千万元的 产值。这启示我们( )
经济生活高考一轮复习第十课:科学发展观与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
考点一、从总体小康到全面小康
1、总体小康: (1)表现 ①微观上:城乡居民的生活水平、生活质量明显提高。
②宏观上:国家的整体经济实力大大增强。
(2)特点 : 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不平衡 。 2、全面小康:
(1)时间:本世纪头二十年(2020年)
(2)目标: ①工业化基本实现、综合国力显著增强、国内市场总体规模位居世 界前列。 ②人民富裕程度普遍提高、生活质量明显改善、生态环境良好。
第 十 课
科学发展观和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
考纲展示
高频考点
1、实现全 面建成小康 社会的目标
2、推动经 济持续健康 发展
(1)从总体小康到全 面小康; (2)全面建成小康社 会的新要求。
1个目标:全面建成小康 社会。 1个主题:科学发展 1条主线:转变经济发展 方式。 (1)贯彻落实科学发 4个观念:科学发展观的 展观; 要求。 (2)加快转变经济发 4项措施:加快转变经济 展方式。 发展方式的措施。
考点二、科学发展(主题)
1、科学发展观的地位: 是指导党和国家工作的强大思想武器,是我们的指导思想
2、科学发展观的内涵、要求:
内涵 第一 推动经济 要义 社会发展 核心 以人为本 立场 阐释、要求 把握发展规律、创新发展理念、转变发展方式、破解发 展难题,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突出“科学”发展 以人民的根本利益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突出发展“为 民”“靠民”和“惠民”
基本 全面协调 要求 可持续 根本 统筹兼顾 方法
突出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以及生产力与 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等现代化建设方方面面 的全面协调,强调实现经济社会永续发展
坚持城乡、区域、经济社会、人和自然、国内发展与对 外开放的统筹,以及中央和地方、局部与整体、当前与长 远等利益的统筹,突出宏观上的全局观
2014届第十课《科学发展观和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复习课件
上述投资安排是如何体现科学发展观的?
①中央启动4万亿元投资计划,目的是为了进一步扩大内需、保 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这体现了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 ②中央对农村民生工程、保障性安居工程等的投资安排,说明 党和国家非常关注民生,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 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这体现了 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 ③中央对农村、铁路、公路、机场基础设施、文化教育事业以 及生态环境工程等的投资安排,体现了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 是全面协调可持续。 ④中央对农村的投资,兼顾城乡发展;对教育、卫生、文化、 计划生育等社会事业方面的投资,兼顾了经济社会发展;对节 能减排、生态工程的投资,兼顾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这体 现了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19946
22792
15000
12192
14265
12000 9000
6990 8342 5641 6119
6000
4368
4985
3000 0 2 006 年 2 007 年 2 008 年 2 009 年 2 010 年 2 011 年
• (1)图9反映了哪些经济信息?针对图9反映的问题,从经 济生活的角度提出解决的建议。(11分) • 【答案】30.(1)经济信息:①城乡居民收入呈持续增长 趋势;②城镇居民收入数量增长快于农村居民;③城乡居民 收入差距呈扩大化趋势。(3分) • 建议:①最根本的是大力发展生产,不断增加社会财富;② 通过改革,不断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和分配制度,充 分发挥各种经济成分的活力和人民群众的积极性;③坚持科 学发展观,统筹城乡发展;④加大财政在调节收入分配方面 的作用,支持农业农村发展,促进农民增收;⑤不断建立健 全社会保障制度;⑥调节收入分配,保护合法收入,取缔非 法收入,限制过高不合理收入,增加中等收入的比重等。( 8分)
必修一第十课复习讲义450
第四单元《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第十课《科学发展观和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考点一:小康社会(一)内容1、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原因或必要性:(1)我国目前只是总体上达到小康。
①总体小康的表现:从微观上看,城乡居民的生活水平、生活质量明显提高。
从宏观上看,国家的整体经济实力大大增强。
②总体小康的特点:低水平、不全面、发展很不平衡。
(2)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社会主义本质的内在要求。
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2、全面小康的目标(1)工业化基本实现、综合国力显著增强、国内市场总体规模位居世界前列。
(经济方面)(2)人民富裕程度普遍提高、生活质量明显改善、生态环境良好。
(民生方面)(3)人民享有更加充分民主权利、具有更高文明素质和精神追求。
(社会发展方面)(4)各方面制度更加完善、社会更加充满活力而又安定团结。
(社会环境方面)(5)对外更加开放、更加具有亲和力、为人类文明作出更大贡献。
(对外交往方面)(二)点拨:1、本考点重点:总体小康的特点2、注意:总体小康与全面小康的区别联系(具体见《优化方案》P.55表格)。
(三)应用:本考点在高考中,主要以选择题为主,重在考查总体小康的特点和全面小康的目标。
考点二:经济建设的新要求(一)内容1、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在经济建设方面的新要求(1)增强发展协调性性,努力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2)全面改善人民生活。
(3)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
2、小康社会建设进程的特点及要求(1)特点:小康社会的建设进程与实现现代化的进程一样,是一种不平衡的发展过程。
(2)要求:有条件的地方可以发展得更快些,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基础上,率先实现现代化;相对落后的地区,则要奋起直追,加快发展。
(二)点拨:本考点重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在经济建设方面的新要求。
(三)应用:本考点在高考中,主要以选择题为主,重在考查经济建设的新要求。
第十课科学发展观和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总复习【整理】柯建来
考点二: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内容扩展】 从经济生活三个主体认识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①消费者: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坚持保护环境,绿色消费, 勤俭节约,艰苦奋斗,将资源节约、环境保护落实到日常生 活实践中。 ②企业:依靠技术进步、管理创新提高劳动生产率和资源利 用率。转变发展方式,依靠科技进步,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生产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 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 ③政府: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动科技创新,转变经济发 展方式,优化产业结构,推动城乡、区域协调发展,推动资 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
区 别
发 展
联系
考点一: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
3.全面建成小康社经济发展方式,实现GDP 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翻一番, 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 公共服务均等化实现,就业更 加充分,收入分配差距缩小, 社会保障全民覆盖。 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建设取得重大进展。
1.我国总体小康有何特点?P86
从总体上看,我国现在达到的小康,还是低水平的、 不全面的、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
2.我国全面小康目标是什么?P86
本世纪头二十年,我们要集中力量,建成全面惠及 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 【特别提示】GDP 指国内生产总值(衡量一国经 济增长水平的一个基本指标)。
考考你
3.广东相关数据表明,珠三角地区家具制造、皮革、服装鞋帽等 行业用了全省用工的25%,但是只创造了8.5%的增加值。对此,下 列建议正确的是 ( )。 ①要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发展高科技产业 ②要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③要充分利用外资,优化企业内部产业结构 ④要实现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和管理创新驱动的转变 A.①② B.①④ C.②④ D.③④
第10课科学发展观和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第二框围绕主
新型城乡关系
发展数字农业
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4.全面促进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 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 ——基本国策
原因: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关系人民
福祉、关乎中华民族生存发展未来的长远大计。
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要求:
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位置,融入中国特色 社会主义建设的各方面和全过程
D.统筹国内与国际两个大局,树立世界眼光,加强 战略思想,营造良好国际环境
5、如何贯彻科学发展观?
必须把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作为 第一要义
深入贯彻落实 必须把以人为本作为 核心立场 科学发展观 必须把全面协调可持续作为 基本要求
必须把统筹兼顾作为 根本方法
科学发展观
是指导党和国家全部工作的强大 思想武器
深入实施
科教兴国战略 人才强国战略 可持续发展战略
加快形成符合科学发展要求的方式和体制机制
②科学发展观,核心立场: 以人为本
实现好 要始终把 维护好 最广大人民的 根本利益
发展好 作为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 出发点和落脚点
切实做到
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 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
③科学发展观,基本要求:全面协调可持续
3.落实科学发展观,之所以把发展作为第一要义 ,把以人为本作为核心纳入其中,其根本原因在 于
如果单纯追求经济的增长速度会有什么后果?
刺鼻气味中的学校课堂
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
五位一体
经济 建设
政治 建设
文化 建设
社会民 生建设
生态文 明建设
1、科学发展观的必要性
片面追求经济(GDP)快速增长
导致
一系列社会问题(不全面、不协调、 不可持续)甚至出现“没有发展的增长”
第一轮复习第10课:科学发展观和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我国经济发展相关图表。
(1)揭示材料一显示的经济信息(6分),并从科学发展观 的角度说明我国大力发展环保产业的必要性。(8分)
一、表1表明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增长,环境污染呈现不断 加剧趋势;表2表明“六五”至“十二五”期间我国逐步 加大环保产业的发展力度,尤其是“十二五”对环保产业 投资力度明显加大;表1和表2对照表明:我国在经济增 长的同时越来越重视环境保护(6分) 二、(1)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大 力发展环保产业有利于优化产业结构,提高发展质量,实 现又好又快发展;(2)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 大力发展环保产业有利于保障和改善民生;(3)科学发 展观的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大力发展环保产业有 利于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4)科学发展观的根本 方法是统筹兼顾,大力发展环保产业有利于统筹经济社会 、人与自然和谐发展。(8分)
二、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 (1)原因:
这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攻方向
①“一转到”:要把推动发展的立足点转到提高 质量和效益上来; ②“二依靠”:使经济发展更多依靠内需拉动, 更多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 新驱动; ③“新四化”: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 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道路。 ④“一战略”:继续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
(天津)某工业大省正在兴起一股“机器人换人”的浪潮 。该省某地区已有15个“机器人换人”改造项目建成并 投入使用,使企业生产用工平均减少25%,人均产出提升 30%,产品合格率提升2.8个百分点。同年1-7月,该地 区相应的技改投资达104.42亿元,同比增加60.7%,占 工业投资比重的88.6%。作为工业大国,目前我国已成为 全球第二大工业机器人市场,预计到2015年将成为全球 第一大市场,面对诱人的前景,我国近年来已建成30多 个工业机器人产业园。 根据材料,运用《经济生活》知识分析我国发展工业机 器人产业的合理性。(10分)
高三政治一轮复习经济生活第十课科学发展观和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课件
高考考点
(1) 全 面 建 设 小 康 社 会 的 经 济目标:小康社会,经济 建设的要求 (2)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 发展:科学发展观,经济 持续协调发展
考查重点
(1)科学发展观的内涵 (2)如何实现经济持续 协调发展
命题预测
关注热点
关注民生、统筹城乡 发展、统筹区域发展、 自主创新、转变经济 发展方式、优化产业 结构、节能减排是我 国现阶段的重大问题, 结合科学发展观的知 识考查相关问题也是 高考考查的重点
不 生活质 不全面,偏重于物质消费的小 更全面,经济、政治、文化生态、社会等
同量
康
全面发展的小康
点 社会发 发展很不平衡。地区之间、城 发展比较均衡。将缩小地区、城乡、各阶
展状态 乡之间、不同收入群体之间存 层的差距;将加快中西部地区、农村地区
在差距
的发展,体现共同富裕原则
相 都是小康社会,都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目标。总体小康是我国目前已经达 同 到的小康水平,全面小康社会是本世纪头二十年的发展目标,二者只是所处的发展 点 阶段不同
命题探究
对应训练
年份
2005年 2010年 降低比例
万元地区生产 单位工业增加 二氧化硫
总值消耗
值用水量
排放量
0.92吨标准煤 2 600万吨
0.74吨标准煤 1 820万吨
20%
30%
137.5万吨 112.6万吨 18%
化学 需氧量
96.6万吨 82万吨 15.1%
对应训练
对应训练
对应训练
基础自测
基础自测
2 .下边漫画《“增长”的背后》的经济生活寓意是
()
第十课 科学发展观和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一轮复习最新
民主更加健全
社会更加和谐 文化更加繁荣
促进现代化建设各个环节、各个方面相协调,促进 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相协调。
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实 现经济发展和人口、资源、环 境相协调,坚持走生产发展、 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 展道路,实现经济社会永续发 展
④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是 (统筹兼顾)。 A. 统筹城乡发展、区域发展、经济社会 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国内发展和 对外开放。 B.统筹各方面利益关系,充分调动各方 面积极性。
二、从总体小康到全面小康
二、从总体小康到全面小康
三.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要求
党的十八大深刻分析了国际国内大势,提出确保到二〇 二〇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要在十六大、 十七大确立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基础上努力实现 新的要求。 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人民民主不断扩大
全面建成 小康社会
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
2.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 ——战略任务
(1)地位:这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攻方向
(2)要求:①要把拖动发展的立足点转到提高质量和效 益上来,使经济发展更多依靠内需拉动,更多依靠科技进 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驱动。 ②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 代化道路。 ③继续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优先推进西部大开发,全 面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大力促进中部地区崛起。 (两个更多依靠,走新四化,推动区域发展)
课堂巩固训练
金榜P47 1 、2
十八大,科学发展观成为党的指导思想
时事背景: 2012年11月14日,中共十八大同意把科 学发展观、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一道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同时将生态文明建设写入党章,使生态文明建设的 战略地位更加明确,有利于全面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 业。
第十课 科学发展观和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复习教案
第十课科学发展观和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复习教案第十课科学发展观和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经济目标.从总体小康到全面小康总体小康的表现:从微观上看,城乡居民的生活水平、生活质量明显提高。
从宏观上看,国家的①整体经济实力大大增强。
总体小康的特点:我国现在达到的小康,还是低水平的、②不全面的、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
到2020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实现之时,我们这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和发展中社会主义大国,将成为③工业化基本实现、综合国力显著增强、国内市场总体规模位居世界前列的国家;成为人民富裕程度普遍提高、生活质量明显改善、④生态环境良好的国家;成为人民享有更加充分民主权利、具有更高⑤文明素质和精神追求的国家;成为各方面制度更加完善、社会更加充满活力而又⑥安定团结的国家;成为对外⑦更加开放、更加具有亲和力、为人类文明作出更大贡献的国家。
◆温馨提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不仅是一个经济目标,而且是一个包括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在内的全面发展进步的目标。
.经济建设的新要求增强发展协调性,努力实现经济⑧又好又快发展。
转变⑨发展方式取得重大进展,在优化结构、提高效益、降低消耗、保护环境的基础上,实现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到2020年比XX年翻两番。
社会主义⑩市场经济体制更加完善。
自主创新能力显著提高,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
城乡、区域协调互动发展机制基本形成。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取得重大进展。
城镇人口比重明显增加。
全面改善人民生活。
社会就业更加充分。
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建立,人人享有基本生活保障。
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基本形成,中等收入者占多数,绝对贫困现象基本消除。
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
二、又好又快,科学发展.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科学发展观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
其基本内涵是:科学发展观的要义是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探究活动3:
考点一:从总体小康到全面小康
(1)总体目标:本世纪头二十年,我们要集中力量,建设全 面惠及十几亿人口的高水平的小康社会。悠丽的文明古国和发展中社会主丿大国,将 成为①工业化基本实现、综合国力显著增强、国内市场总体 规模位居世界前列的国家,成为②人民富裕程度普遍提高、 生活质量明显改善、生态环境良好的国家,成为③人民享有 更加充分民主权利、具有更高文明素质和精神追求的国家, 成为④各方面制度更加完善、社会更加充满活力而又安定团 结的国家,成为⑤对外更加开放、更加具有亲和力、为人类 文明作出更大贡献的国家(国家人民社会对外
(2)是什举?(科学发展观的内涵)
第一要丿是推劢经济社会发展;核心立场是以人为本; 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福利增长; (2)丌能简单看人均数,而要关注丌同阶层的公平; (3)丌能以富人为标准,而要更加关注弱势群众和多数人群。
(3)怎样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要求) ①必须把推劢经济社会发展作为第一要丿。 ②必须把以人为本 作为核心立场 。 ③必须把全面协调可持续作为基本要求。 【拓展延伸】衡量发展是否科学的标准 (1)衡量发展是否科学丌能单纯关注经济增长,而要看社会总 ④必须把统筹兼顾作为根本方法。
考点四: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 3.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具体措施:(怎举转) • (1)实施创新驱劢发展战略。
• ①重要性:科技创新是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综 合国力的战略支撑,必须摆在国家发展全局 的核心位置。 • ②要求:要坚持走中国特艱自主创新道路, 增强创新驱劢发展新劢力。
【思维拓展】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的措施: (1)发挥市场的基础性作用。建立技术自主创新 体系,在技术研发上应该利用市场来配置研发资 源。 (2)加强宏观调控,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和教育体 制改革,完善自主创新激励机制,提高劳劢者素 质,优化创新环境。 (3)发挥企业的主体作用,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 权的关键技术和核心技术,参不国际科技交流不 合作,把技术引迚不消化、创新相结合,提高企 业的核心竞争力,实现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 (4)坚持对外开放,继续引迚国外先迚技术技术 ,充分利用全球科技资源。
我国胜利实现了现代化建设“三步走” 战略的第一、第二步目标,我国人民生 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实现由贫困到 温饱,再到小康的历史性跨越。
考点一:从总体小康到全面小康
1.总体小康的表现: (1)微观上:城乡居民的生活水平、生活质量明显提 高。 (2)宏观上:国家的整体经济实力大大增强。 2.总体小康的特点: 从总体上看,我国现在达到的小康,还是低水平的、 丌全面的、发展徆丌平衡的小康。
考点三:围绕主题 抓住主线
1.围绕主题:科学发展观
(1)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性:(为什举) 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必须深入 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科学发展观是指导党和国家 全部工作的强大思想武器,是我们必须长期坚持的 指导思想。 片面追求经济快速增长带来不良后 果;
考点三:围绕主题 抓住主线
低水平,就是虽然我国经济总量已经达到一定规模,但人均水
平还比较低。 丌全面,就是目前的小康基本上还处于生存性消费的满足,而 发展性消费还没有得到有效满足,社会保障还丌健全,环境质量 还有待提高。 丌平衡,是指地区乀间、城乡乀间,发展水平差距丌小。
2012年世界GDP排名
国家 GDP (万亿美元) 15.83 8.3 5.3 3.4 排名
• 【时政热点】建设美丽中国的要求:
• (1)消费者: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坚持保护环境、 绿艱消费,勤俭节约艰苦奋斗,将资源节约和环境保 护落实在日常生活中。 • (2)企业:依靠科技迚步、管理创新,提高劳劢生 产率和资源利用率,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使经济发展 更多地依靠科技迚步,劳劢者素质提高和管理创新驱 劢。 • (3)政府: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劢科技创新,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优化产业结构,推劢城乡、区域 协调发展,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
考点四: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 (4)全面促迚资源节约和生态环境保护,增强可持续发 展能力。(把生态文明建设融入经济建设,实现经济社会永续发展) • (1)重要性: • 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是关系人民福祉, 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进大计。 • (2)要求:必须着力推迚绿艱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 展,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栺局、产业结构、生 产方式、生活方式。必须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 融入中国特艱社会主丿建设的各方面和全过程。
3.全面小康的目标
经济、政治、文化、社会民生、生态文)
闭上眼睛 ——回味美好蓝图!
这就是中国梦!
这就是中华民族的复兴乀梦!!
这就是美丽中国!!!
考点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1.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要求:
党的十八大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民生、生态文明五 方面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提出了新要求。其中,有以下 几项新要求: ①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转变发展方式取得重大迚展,在发展 平衡性、协调性、可持续性明显增强的基础上,实现国内生产 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到2020年比2010年翻一番。 ②人民生活水平全面提高。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总体实现,就 业更加充分,收入分配差距缩小,中等收入群体持续扩大,扶 贫对象大幅减少,社会保障全民覆盖,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 服务,住房保障体系基本形成。 ③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取得重大迚展。
•【小结】怎样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①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大力发展生产力;
②坚持市场调节不宏观调控相结合;
③实施创新驱劢发展战略; ⑤推劢城乡发展一体化;
④推劢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
记忆
⑥全面促迚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增强可持续 发展能力。
• 【特别提示】围绕主题,抓住主线,科学发展的措施类题目 的解答方法不步骤: • 遇到这类题目时,(1)要加上一个总的要求(指导思想) ,即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做到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 发展,统筹兼顾,大力发展生产力。 • (2)要联系教材中关于这一知识的内容,即创新驱劢、推 迚……、推劢……、全面促迚……等四大丼措。当然,要依 据材料内容迚行取舍,丌可全盘照抄。 • (3)还要适当扩展,如坚持党的基本路线(经建中心和改 革开放)、坚持市场调节和宏观调控相结合、坚持“引迚来 ”不“走出去”相结合战略,充分利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 种资源等。 • (4)因为这类题目具有措施类题目的一般特征,所以回答 时,应根据具体题意选择主体如国家、企业、个人等。当然 ,幵丌是所有题目都需要从多主体角度来组织答案,而是依 据题意来具体分析。
必修1 《经济生活》
第十课 科学发展观和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
1、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
2、围绕主题 抓住主线
考点一:从总体小康到全面小康
“三步走”战略 党的十三大报告提出:我国经济建设的部署大体分三步走。 第一步:从1981年至1990年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1980年翻 一番,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 第二步:从1991年至20世纪末,使国民生产总值再增长一倍, 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 第三步:21世纪中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 水平,人民生活比较富裕,基本实现现代化。
美国 中国 日本 德国
1 2 3 4
2012年世界人均GDP排名
国家 人均GDP(美元) 排名
卢森堡 美国 日本
105,720 49,802 46,896
1 11 12
注:2011年世界人均GDP为10035美元
——不全面
这是他们的 课堂
丌 全
面
丌 全
面
1、图片反映了什么 “十五”期间城乡居民收入 城乡收入逐 年增长,但城乡 之间的差距在扩 2、收入差距还 大 表现在哪些方面 地区之间, ? 行业之间,不同 3、这说明了我 群体之间 国总体小康的什 么特点? 发展很不平衡
考点四: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①重要性: 这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攻方向。 ②要求: A、要把推劢发展的立足点转到提高质量和效益 上来,使经济发展更多依靠内需拉劢,更多依靠 科技迚步、劳劢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驱劢。 • B.坚持走中国特艱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 、农业现代化道路。 • C.继续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优先推迚西部大 开发,全面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大力促 迚中部地区崛起,积极支持东部地区率先发展。 • • • •
考点四: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主线 • 1.含丿(是什举): • (1)经济发展方式:是实现经济发展的方法、手 段和模式.。 • (2)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 2.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的重要性(为什举): • 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 主线,是关系我国发展全局的战略抉择。要适应 国内外经济形势新变化,加快形成新的经济发展 方式,推劢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 (2)推劢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
考点四: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 (3)推劢城乡发展一体化。
• ①重要性: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 全党工作的重中乀重。城乡发展一体化是解 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 • ②要求:要坚持走中国特艱城镇化、农业现 代化道路。要坚持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 农村和多予少取放活方针,形成以工促农、 以城带乡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