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石泉县八年级物理上册5.3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同课异构教案3

合集下载

八年级物理上册5.3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八年级物理上册5.3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理解凸透镜的成像规律,知道凸透镜所成像的虚实、倒正、大小与发光体位置的关系.2.了解实像和虚像的区别.过程与方法1.能在探究实践中初步获得提出问题的能力.2.通过探究活动,体验科学探究的全过程和方法.3.学习从物理现象中归纳科学规律的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具有对科学的求知欲,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原理.2.乐于参与观察、实验、制作等科学实践.重点难点重点1.凸透镜成像规律.2.使学生初步了解科学探究的方法.难点1.凸透镜成像的原理.2.对凸透镜成像性质的描述.教学准备投影设备,光具座,凸透镜,蜡烛,光屏,火柴.教学设计一、引入新课1.回顾上节课生活中的透镜的内容.学生回忆生活中的透镜成像知识回答:照相机、投影仪里面都有凸透镜,放大镜木身就是凸透镜,照相机能使景物在相片上成倒立缩小的像,投影仪能把小的胶片上的画面放大到屏幕上成倒立、放大的像,放大镜能成正立、放大的像等.2.问题:你们知道凸透镜在什么条件下成正立的像,什么情况下成倒立的像?什么情况下成放大的像,什么情况下成缩小的像?什么情况下能用光屏接收到像,什么情况下在光屏上不成像?什么情况下像与物在凸透镜两侧,什么情况下像与物在凸透镜的同侧?二、新课教学(一)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1.提出问题凸透镜所成像的大小、正倒跟什么因素有关?大家想一想、大胆地猜一猜.2.猜想与假设给学生几分钟时间分组讨论、猜测,并互相指出一些猜想的不可行性或不合理性.教师将有价值的猜测记录在黑板上,便于分析、整理.3.设计实验说明猜想的正确与否必须用实验来证明,实验是探究物理知识最基本的一种方法,而实验方案的制订是一个实验成功的前提.组织学生根据猜想设计实验方案:学生们分组讨论,教师巡回指导,学生举手回答本组设计的实验方案、选用的器材和器材在实验中所起的作用,其他小组学生对方案进行评估,选出最优的一到两种方案.教师根据学生所选方案进行补充说明实验注意事项.4.进行实验(1)课件展示实验指导:①凸透镜、蜡烛、光屏应该如何放置?三者的高度有何要求?②实验时,先固定透镜,然后使物距为数值,固定好蜡烛,再来回移动光屏,直到光屏上出现最清晰的像为止观察像的特点并记录物距和像距.③改变物距,重复以上过程.(2)记录数据:①当光屏上出现倒立、缩小的像时,读出物距(u)与像距(v)的值.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②当光屏上出现倒立、放大的像时,读出物距(u)与像距(v)的值.③当物体放在焦点以内时,让学生在光屏上寻找像,找不到像说明什么?那能否成虚像呢?怎样观察?分析得出结论:当u<f时成正立、放大的虚像.④观察物体在u=2f时像是怎样的呢?光屏上出现倒立、等大的实像,v=2f.⑤当物体放在焦点处,会有什么现象呢?(3)规律重现:多媒体课件展示凸透镜的成像规律与过程.(5)多媒体课件展示凸透镜成像作图.(6)讨论:①像虚实的分界点;②像大小的分界点;③前面所学的照相机、投影仪和放大镜分别应用了凸透镜成像的哪条规律?三、归纳与小结教师课件展示凸透镜的成像规律.四、布置作业教材P99“动手动脑学物理”第1~4题,板书设计第3节凸透镜成像的规律u>2f,f<v<2f 成倒立、缩小的实像照相机f<u<2f,v>2f 成倒立、放大的实像投影仪u<f 成正立、放大的虚像放大镜。

八年级物理上册 第五章 第3节 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教案3 (新版)新人教版(1)

八年级物理上册 第五章 第3节 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教案3 (新版)新人教版(1)

第3节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教学目标一、知识技能目标1.认识凸透镜的会聚作用和凹透镜的发散作用。

2.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二、方法过程目标1.观察凸透镜的成像过程,能在观察的过程中发现一些问题。

2.能简单描述所观察现象的主要特征。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领悟:初步形成爱科学的态度、愿意探究的精神、与他人协作的意识、勇于创新的精神等。

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玩小水珠:把透明胶片放到课本上面,用手指在透明胶片上滴一个水珠,观察小水珠下面的字。

揭秘“小水珠”并进行设问:你玩过这个游戏吗?能介绍一下你以前是怎么玩的吗?还有别的玩法吗?教师:我们现在用笔在纸上画一个箭头,就用我们的小水珠先离得近一些来观察箭头,然后逐渐离开,注意你在移动过程中,你看到的像发生怎样的变化?学生:一开始我看到正立的、放大的箭头,后来我把凸透镜向上移,看到箭头变小了,而且是倒像。

教师:其实小水珠相当于一个放大镜,也就是凸透镜,成放大的像,但凸透镜总能成放大的像吗?学生:不是的。

教师:的确通过上节的学习和我们刚才的小游戏知道凸透镜能成不同的像。

有时成放大的像,有时成缩小的像,有时成倒立的像,有时成正立的像。

那么凸透镜的成像的不同和什么有关系呢?凸透镜成像有什么特点呢?新课:(一)提出问题教师:同一凸透镜为什么会成大小、虚实、正倒不同的像?猜猜看:这些结果与什么因素有关?(二)猜想教师:问题提出来了,我们想想看可能与什么因素有关呢?学生:物体到凸透镜中心的距离。

教师:凸透镜到箭头的距离在变,结果看到的像就不一样。

教师:同学把焦距不同的两个凸透镜并排放着,分别通过两个凸透镜来看箭头,你会看到什么样的现象?学生:一开始我移动凸透镜看到两个箭头一起放大,再移动,小口径的凸透镜里的像是放大、倒立的,而大口径的凸透镜里的像仍然是放大、正立的。

教师:你认为这是什么原因使你看到这样的现象?学生:这可能与凸透镜的焦距有关。

教师:凸透镜成大小、虚实、正倒不同的像?原因可能是与凸透镜的焦距有关,还可能与凸透镜到物体的距离有关。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5章第3节《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5章第3节《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5章第3节《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教案一. 教材分析《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是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5章第3节的内容。

本节主要让学生掌握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理解实像和虚像的区别,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教材通过实验和实例,引导学生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内容前,已经掌握了平面镜成像的规律,对光学有一定的了解。

但凸透镜成像与平面镜成像存在较大差异,需要学生能够理解和掌握。

此外,学生需要具备一定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能够从实验中总结出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三. 教学目标1.知道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2.理解实像和虚像的区别。

3.能够运用凸透镜成像的规律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4.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2.实像和虚像的区别。

五. 教学方法1.实验法:通过实验让学生观察和总结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2.实例法:通过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理解实像和虚像的区别。

3.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凸透镜、蜡烛、光屏、刻度尺等实验器材。

2.生活实例图片或视频。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复习平面镜成像的规律,引导学生思考凸透镜成像与平面镜成像的异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展示实验器材,向学生介绍实验步骤和注意事项。

然后进行实验,让学生观察凸透镜成像的过程,并记录实验数据。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验,亲自动手操作,观察并记录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4.巩固(5分钟)学生根据实验数据,总结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教师选取部分学生的总结进行点评,指出不足之处,并进行讲解。

5.拓展(5分钟)展示生活中的一些实例,让学生运用凸透镜成像的规律解释这些现象。

学生分小组讨论,并向全班分享讨论成果。

6.小结(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和实像与虚像的区别。

5.3凸透镜成像规律 同步教学教案 ( 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册)

5.3凸透镜成像规律 同步教学教案  ( 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册)

5.3凸透镜成像规律同步教学教案(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册)三维教学目标知识技能初步认识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初步认识实象、虚象的概念。

过程方法能在观察凸透镜成相的过程中发现一些问题,有初步提出问题的能力;从凸透镜成像的现象和实验中归纳简单的科学规律,有初步的分析概括能力。

情感态度具有对科学的求知欲,乐于参与观察实验。

养成实事求是,尊重自然归率的科学态度。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树立克服困难的信心和决心,能体验战胜困难,解决物理问题的喜悦。

教学重点初步认识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教学难点初步认识凸透镜成像的规律解决办法通过学生亲自动手实验的方法及透镜式教学方式教学过程设计教学内容( 教什么) 落实方式(方法与手段)设计意图(为什么这样教)一、试验导入(5分)二、研读目标(2 分)三、自主学习(10分)四、合作探究(15分) 学生用凸透镜观察近处的物体成像特点以及远处的物体的成像特点。

并思考:同样是凸透镜,怎么成的像不一样呢?学生自己阅读课本,熟悉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的工具、材料、实验方法、实验操作步骤。

教师引导学生做实验。

根据不同同学的发现学生找出问题可能的情况如下:1)什么时候成倒立缩小的像?2)什么时候成倒立放大的像?3)它只能成倒立的像吗?4)它成的像都能用白屏接住吗?学生自己通过实验观察,找到不同,产生疑问,激发学习兴趣。

熟悉实验过程,为实验做准备。

用问题作为引导,领着学生经行实验,目标性强,具有指向性。

合作探疑五、当堂检测(5分)六、小组评价与课堂小结(5分) 学生动手实验,逐一检验和证明出现这些情况的原理。

学生总结出这些问题的答案。

结论:1)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大雨二倍焦距是成倒立缩小的像2)物体到透镜的距离在二倍焦距和焦距之间时成倒立放大的像。

3)从同一侧看去,凸透镜可以成正立的像。

范围是:物体到透镜的距离小于焦距。

4)凸透镜承德像可不被光屏承接,就是成正立放大的像时。

实像和虚像的区别:学生讨论,教师补充。

人教版(2024新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五章第3节《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教案

人教版(2024新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五章第3节《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教案
3、比较分析观察到的实验现象,发现实验数据的特点,从中归纳总结出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科学态度与责任】
1、通过探究活动,体会实验探究活动在认识事物过程中的重要意义;
2、能实事求是地记录实验现象及数据,养成严谨认真的品质,认识科学的本质;
3、感受生活中处处有物理,意识到物理知识是有用的,乐于观察日常生活中的物理现象。
【引入】设置情境,提出疑问
课前学习任务:放大镜观察物体
通过完成老师课前布置的学习任务,同学们发现用放大镜观察物体会出现什么样的像呢?用放大镜观察最远的桌子,发现此时会出现一个缩小、倒立的实像,观察近一些的光源,会出现一个放大、倒立的实像,当离刻度很近时却会出现一个放大、正立的虚像,这跟什么因素有关呢?
【学习任务五】通过讲解u>2f时的凸透镜成像光路图,请学生根据示例绘制出u=2f、f<u<2f、u=f、u<f情况下的光路图,加深学生对凸透镜成像规律的理解。
【学习任务六】解决疑问,理解原理
在拍班级集体照时,发现两边的同学没有完全入镜,要怎么调整才能拍到所有人呢?
根据物远像近像会变小的规律,我们可以拿着照相机远离班级集体,这样就能拍到所有人。
(3)组装实验器材:
第一步,从左到右依次摆放光源、凸透镜和光屏;
第二步,为了使像能够呈现在光屏的中央,我们还需要调节使得光源、凸透镜和光屏的中心在同一高度上;
【学习任务二】如何进行实验?
(1)学生分组讨论,明确实验步骤;
(2)分组实验,收集实验数据;
【学习任务三】分析实验数据,并从中找出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科学思维】
1、会对收集到的实验数据和现象进行分析与论证,归纳总结出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2、能绘制出凸透镜成像的光路图;

陕西省石泉县八年级物理上册5.3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同课异构教案4(新版)新人教版

陕西省石泉县八年级物理上册5.3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同课异构教案4(新版)新人教版

凸透镜的成像规律
学生“提出问题、猜想、设计实验、进行实验、分析
讨论法、探究法
学过通过观看“蝴蝶杯显影”的神奇现象,激趣设疑,引入新课。

它们成像时,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有何不同?
【提出问题】
【引导思考】如何利用所给器材探究凸透镜成像的正倒、
跟物距的关系呢?请说出你的实验设计方案。

演示
学生调节。

如何找到像的位置?
如何能更加方便的测出物距和像距?
演示将凸透镜固定在光具座标尺的50cm处,调节蜡烛和光屏
及实验次数。

成虚像,所以焦点是实像和虚像的分界点,
一倍焦距分虚实,二倍焦距分大小,实
某同学实验时像成在了光屏的上方,要使像成在光屏中心,可以
焦距。

八年级物理上册5.3凸透镜成像的规律优秀教学案例

八年级物理上册5.3凸透镜成像的规律优秀教学案例
八年级物理上册5.3凸透镜成像的规律优秀教学案例
一、案例背景
八年级物理上册5.3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是学生对光学知识深入理解的重要部分。此章节内容涉及实像与虚像的区别、凸透镜成像的三种情况和应用,对于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操作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具有重要意义。然而,在实际教学中,学生往往对于实像与虚像的概念混淆,对成像规律的理解停留在死记硬背,缺乏深入理解和灵活应用的能力。
五、案例亮点
1.实践操作,深化理解:本案例通过引导学生进行实验操作,让学生亲身体验凸透镜成像的规律,从而深化对知识的理解。学生通过动手实践,观察实验现象,分析实验结果,使抽象的物理知识变得具体可感,提高了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2.问题导向,启发思考:本案例以问题为导向,引导学生从现象到本质,深入思考凸透镜成像的规律。通过设计一系列递进式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思考,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2.讲解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包括三种情况:u>2f、2f>u>f、u<f,以及对应的像的性质和应用。
3.结合实例,讲解实像与虚像的区别,让学生深入理解成像现象。
(三)学生小组讨论
1.教师布置探究任务:让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并记录凸透镜成像的现象。
2.学生通过实验操作,观察不同物距下的成像情况,记录实验数据。
3.小组合作,互动交流:本案例将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探究,鼓励学生互相讨论、分享,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小组合作的形式既激发了学生的竞争意识,又促进了学生的主动学习,提高了课堂的活力。
4.反思评价,促进成长:本案例注重引导学生进行反思评价,让学生总结自己在探究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提高学生的自我认知能力。同时,学生之间的互相评价和教师的反馈评价,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评价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八年级物理上册5.3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八年级物理上册5.3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第3节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第1课时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理解凸透镜的成像规律。

2.知道凸透镜成放大、缩小实像和虚像的条件。

过程与方法1.能在探究活动中,初步获得提出问题的能力。

2.通过探究活动,体验科学的全过程和方法。

3.通过对凸透镜成像现象的观察分析,总结出凸透镜成像规律,并用列表的方法归纳出凸透镜成放大或缩小、正立或倒立、实像或虚像的条件。

培养从物理现象中归纳科学规律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建立生活与物理知识的联系,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

教学重点对凸透镜成像规律的理解和认识。

教学难点指导学生在探究过程中,建立起实验与物理模型之间的必然联系。

教学用具凸透镜、蜡烛、火柴、光屏、刻度尺,光具座。

教学方法实验法、观察法、探究法、讨论法。

教学设计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设计者:)教学过程设计一、创设情景,明确目标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照相机、投影仪里面都有凸透镜,放大镜本身就是凸透镜,并且照相机能使景物在胶片上成倒立的像,所成的像比物体小,投影仪能把小的胶片上的画面放大到屏幕上,供大家观看,这就说明所成的像比物体大,是倒立的;放大镜能把小小的物体放大,使我们看清楚它们,所成的像是正立、放大的。

你们想进一步了解它们吗?板书课题5.3 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二、自主学习,指向目标1.自学教材第97页至98页。

2.请完成学生用书第一部分。

三、合作探究,达成目标探究点一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活动:请各小组同学相互合作,完成下列实验。

1.取一支蜡烛,一个焦距为10 cm的凸透镜,一个光屏,一个光具座。

从左至右依次放好蜡烛、凸透镜、光屏,点燃蜡烛,调整透镜、光屏,使它们的中心与烛焰的中心在__同一高度__。

2.分别让蜡烛与透镜的距离为80 cm、60 cm、40 cm、30 cm、25 cm,并分别调节光屏的位置,使它们每次都出现清晰的像。

在这次实验中,像相对于原物体都是__缩小__(选填“放大”或“缩小”)、__倒立__(选填“正立”或“倒立”)的实像。

八年级物理上册5.3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备课教案+练习新版

八年级物理上册5.3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备课教案+练习新版

5.3凸透镜成像的规律5.3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教案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并掌握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过程.2。

知道凸透镜成放大、缩小实像和虚像的条件.3.理解凸透镜的成像规律【过程与方法】1.能在探究活动中,初步获得提出问题的能力.2。

通过探究活动,体验科学探究的全过程和方法.3.通过对凸透镜成像现象的观察分析,总结出凸透镜成像规律,并用列表的方法归纳出凸透镜成放大或缩小、正立或倒立、实像或虚像的条件.锻炼从物理现象中归纳科学规律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通过研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以及对其成像规律的分析有意识地渗透辩证唯物主义观点.2。

通过探究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对科学的求知欲,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勇于探究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规律.3.注意培养学生参与观察、实验、制作的兴趣.教学重难点【重点】对凸透镜成像规律的理解和认识.【难点】指导学生在探究过程中,建立起实验与物理模型之间的联系.教学用具:凸透镜、蜡烛、火柴、光屏、刻度尺.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学生回忆生活中的透镜成像知识:照相机、投影仪里面都有凸透镜,放大镜本身就是凸透镜,照相机能使景物在相片上成倒立、缩小的像,投影仪能把小的胶片上的画面放大到屏幕上成倒立、放大的像,放大镜能成正立、放大的像等。

使用凸透镜产生这么多的现象,所成的像有哪些特点?成像的条件是什么呢?我们这节课就用实验来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二、讲授新课探究点凸透镜成像及其规律新器材:光具座、光具座附件、蜡烛、火柴、凸透镜说明:摆放顺序可以从左到右依次为蜡烛、凸透镜、光屏,也可从右到左依次为蜡烛、凸透镜、光屏。

使蜡烛、凸透镜、光屏放在同一直线上.调整它们的高度,使烛焰、凸透镜、光屏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

固定凸透镜,移动蜡烛和光屏进行观察实验。

固定蜡烛,移动凸透镜、光屏进行观察实验。

问题:根据设计方案需要记录哪些物理量及像的哪些特点?启发学生明确要记录:物距、像距;像的性质(放大、缩小,倒立、正立,虚、实)……强调注意事项及实验步骤:a.将凸透镜固定在光具座的中央,蜡烛和光屏在凸透镜的两侧,使烛焰、透镜、光屏的中心在同一高度b.将蜡烛放在离凸透镜的距离尽量远的位置,点燃蜡烛c.移动光屏,直到光屏上出现清晰的烛焰的像为止d.记录下蜡烛到凸透镜的距离、像到凸透镜的距离、像的大小和倒正e.将蜡烛向凸透镜移近一段距离,重复上述操作,直到不能在屏上得到烛焰的像f.继续把蜡烛向凸透镜靠近,试着用眼睛观察像在何处,像是怎样的?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探究一:在光屏上找到物体完整清晰的实像。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5.3 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同步教学设计)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5.3 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同步教学设计)

二、讲授新课知识点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1.探究实验实验1:根据教师提供的实验器材设计实验,能够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并上台展示小组内的实验方案。

实验2:探究u>2f时,凸透镜成像特点,并填写实验表格。

说明:学生在操作过程中应使烛焰的中心、凸透镜的光心、光屏的中心三者在同一高度,这样所成的像才在光屏的中心。

实验3:改变物距,像会怎么变化呢?我们接下来再分别探究一下u=2f、f<u<2f、u=f和u<f的成像情况,并填写实验表格。

学生根据老师提示进行实验并记录实验数据。

归纳总结:(1)物体离焦点越近像越大。

(2)一倍焦距分虚实,二倍焦距分大小。

2.光路图刚才我们已经探究出凸透镜成像的规律,那我们根据之前学过的内容一起来画一下凸透镜成像的光路图。

演示1:教师引导学生画出u>2f的光路图。

当u>2f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此时,f<v<2f。

演示2:教师引导学生画出u=2f的光路图。

当u=2f时,成倒立、等大的实像,此时,v=2f。

此点为成实像大小的分界点。

演示3:教师引导学生画出f<u<2f的光路图。

当f<u<2f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此时,v>2f。

演示4:教师引导学生画出u=f的光路图。

当u=f时,不成像。

此点为成像虚实的分界点。

演示5:教师引导学生画出u<f的光路图。

当u<f时,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3.根据成像情况,对数据进行分类(1)焦点是成实像和虚像的分界点,物体在焦点以外成实像,焦点以内成虚像。

即一倍焦距内外分虚实。

(2)二倍焦距是成放大和缩小像的分界点。

物体在二倍焦距以外成缩小像,在二倍焦距以内成放大像。

二。

4八年级物理上册5.3 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教案

4八年级物理上册5.3 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教案

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教学目标:1、知识和技能:理解凸透镜的成像规律。

2、过程和方法:能在探究活动中,初步获得提出问题的能力。

通过探究活动,体验科学探究的全过程和方法。

重、难点:1、试验的过程。

2、总结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教学器材:透镜、光屏、蜡烛、刻度尺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过程:一、前提测评:1、凸透镜、凹透镜对光各有什么作用?2、什么是焦点?什么叫焦距?光心有什么特点?二、导学达标:引入课题:照相机:可以成缩小、倒立的实像凸透镜投影仪:可以成倒立、放大的实像放大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思考:是什么原因影响了凸透镜所成的像?1、演示试验:物距:物体到透镜的距离,用U表示。

像距:像到透镜的距离,用V表示。

焦距:用f表示2倍焦距:用2f表示注意事项:A、蜡烛、透镜、光屏的中心在同一高度。

B、调节光屏找出最清晰的像。

结果:距离不同成的像不同像与距离有什么关系?2、学生试验:试验过程如课本示A、要找出放大、缩小的区域B、要找出倒立、正立的区域 C:要找出不成像的区域。

试验结果填入课本表格,并进行总结3、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对照电脑模拟)物距像距倒、正大、小虚、实u>2fu=2ff<u<2fu<f4、凸透镜成像的原理:(作图法)实像:真实光线汇聚而成的像,可以出现在光屏上。

虚像:讨论其特点讨论:平面镜成的是实像还是虚像?达标练习:完成物理套餐中的本节内容。

小结:根据板书,总结本节内容,明确重、难点。

课后活动:完成课本练习。

写出凸透镜成像时各种的规律。

7.1 《力》【教材分析】力是生活中常见的一种物理现象,力学是初中物理的重点知识。

学好力的概念是今后学习力学知识的基础。

【学情分析】在日常生活中,学生对力已有许多感性认识,如何将感性认识转化为理性知识是本节教学的难点。

先让学生列举一些有关力的实例,然后用不完全归纳法归纳出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再通过实验现象概括出力的作用效果是使物体发生形变或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最后通过实验,让学生体验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五章第3节《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教案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五章第3节《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教案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五章第3节《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教案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五章第三节《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是本章的重要内容,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掌握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并能够运用规律解决实际问题。

教材通过理论讲解、实验观察、问题讨论等多种方式,引导学生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学习了平面镜成像、光的折射等知识,对光学成像有一定的认识。

但凸透镜成像的规律较为抽象,需要通过实验和观察来理解。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能对凸透镜成像的动态规律理解起来较为困难,需要通过大量的实例和练习来巩固。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并能够运用规律解决实际问题。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引导学生运用科学的方法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培养科学思维。

四. 教学重难点1.凸透镜成像的规律2.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应用五. 教学方法1.实验观察:通过实验让学生直观地观察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2.问题讨论:引导学生通过讨论,总结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3.实例分析:通过实际例子,让学生运用凸透镜成像规律解决问题。

4.练习巩固:通过课后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六. 教学准备1.实验器材:凸透镜、蜡烛、光屏、光具座等。

2.教学多媒体:PPT、视频等。

七.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一个生活中的实例,如放大镜观察物体,引出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提问学生:你们观察过凸透镜成像吗?它是如何成像的?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PPT或视频,展示凸透镜成像的实验过程和结果,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同时,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并提出问题。

操练(15分钟)教师学生进行实验,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观察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在实验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注意观察物距、像距、成像大小之间的关系,并记录实验数据。

巩固(5分钟)教师通过PPT或黑板,总结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八年级物理上册 5.3 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新版)新人教版初中八年级上册物

八年级物理上册 5.3 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新版)新人教版初中八年级上册物

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理解凸透镜的成像规律.2.知道凸透镜成放大、缩小实像和虚像的条件.二、能力目标1.能在探究活动中,初步获得提出问题的能力.2.通过探究活动,体验科学的全过程和方法.3.通过对凸透镜成像现象的观察分析,总结出凸透镜成像规律,并用列表的方法归纳出凸透镜成放大或缩小、正立或倒立、实像或虚像的条件.培养从物理现象中归纳科学规律的方法.三、德育目标1.通过研究凸透镜成像的实验,以及对其成像规律的分析有意识地渗透辨证唯物主义观点.2.通过探究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具有对科学的求知欲,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勇于探究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规律.3.注意培养学生乐于参与观察、试验、制作的兴趣.4.通过照相机的教学,使学生基本掌握照相机的使用,使学生会用照相机拍自然风景,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教学重点对凸透镜成像规律的理解和认识.●教学难点指导学生在探究过程中,建立起实验与物理模型之间的必然联系.●教学方法实验法、观察法、探究法、讨论法.●教学用具凸透镜、蜡烛、火柴、光屏、刻度尺.●课时安排●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师]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照相机投影仪里面都有凸透镜,放大镜本身就是凸透镜,并且照相机能使景物在相片上成倒立的像,所成的像比物体小,投影仪能把小的胶片上的画面放大到屏幕上,供大家观看,这就说明所成的像比物体大,是倒立的;放大镜能把小小的物体放大,使我们看清楚它们,所成的像是正立、放大的.你们想进一步了解它们吗?想了解什么?[生甲]凸透镜在什么条件下成正立的像,什么情况下成倒立的像?[生乙]什么情况下成放大的像,什么情况成缩小的像?[生丙]什么情况下用光屏能收到像,什么情况下在光屏上不成像?[生丁]什么条件下像与物在凸透镜两侧,什么条件下在同侧?[师]同学们提出这么多问题,说明同学们认真思考了,这样非常好,既然提出问题,我们就要解决它.现在,我们就根据上节学的知识大胆猜测,通过实验和探究活动来解决.二、新课教学[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生甲]照相时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比投影仪上胶片到凸透镜的距离大,看来像是放大还是缩小的与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有关.[生乙]照相时底片到凸透镜的距离比投影仪的屏幕到凸透镜的距离小,看来像是放大还是缩小的与像到凸透镜的距离有关.[生丁]照相机中镜头的凸透镜比投影仪镜头小,看来像是放大还是缩小的与凸透镜的大小有关.[生戊]照相机和投影仪的物体和像在凸透镜的两侧,放大镜的像与物体在同侧.这说明像成倒立和正立与像和物在同侧还是两侧有关系.[生己]放大镜要看清物体,离物体的距离一般要比照相机、投影仪中凸透镜离物体的距离小,说明物体成正立、倒立的像与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有关.[师]同学们猜想得很好.现在逐一讨论看看有没有哪个能排除掉.[生甲]像是放大还是缩小与凸透镜的大小有关,可以排除.因为有的放大镜直径比照相机镜头直径小,也能成放大像,再有摄影师拿大焦距的镜头比投影的镜头大,成的像还是缩小的,所以可以排除掉.[学生们讨论,制定实验方案,教师巡回指导][师]现在我们桌子上有光具座(上面的座可以插蜡烛、光屏、透镜,能来回移动,从刻度尺上能观察出它们之间的距离关系)、蜡烛(做物体用)、光屏(白色的硬纸板作屏)、凸透镜(焦距在10~20 cm之间),先测出凸透镜的焦距.[生甲]让凸透镜在阳光下来回移动,找着最小、最亮的点,用刻度尺量出亮点与凸透镜的距离,这就是这个凸透镜的焦距.[生乙]也可以让凸透镜离灯光5 m以外,找亮点,测定出凸透镜的焦距.[师]好,现在测凸透镜的焦距.学生们测出焦距,开始进行探究实验.方案一:①把透镜放在光具座标尺中央,从透镜的位置开始在左右两边的标尺上用粉笔标出等于焦距和2倍焦距的位置.②点燃蜡烛,调整它们的高度,使烛焰、凸透镜、光屏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③数据记录成表.④继续把蜡烛向凸透镜靠近,观察像的变化是放大还是缩小,是正立还是倒立,蜡烛与凸透镜、凸透镜与光屏的距离测出,将数据记录成表.⑤当蜡烛到一定位置上时,光屏没有像,用眼睛直接对着凸透镜观察蜡烛的像,把蜡烛与凸透镜、像与凸透镜的距离,像是放大还是缩小的,像的正倒,填入表格.方案二:①—2所示.②点燃蜡烛,调整它们的高度,使烛焰、凸透镜、光屏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③移动蜡烛,调整光屏到透镜的距离,使烛焰在屏上成一个清晰的像,观察像的大小、正倒、测出蜡烛与凸透镜、光屏与凸透镜的距离.把数据记入表格.④继续把蜡烛向凸透镜靠近,观察像的变化,是放大、等大还是缩小,是正立还是倒立,将蜡烛与凸透镜的距离,光屏与凸透镜的距离数据记入表格.⑤当蜡烛移到透镜的焦点时,在光屏上看不到蜡烛的像,继续把蜡烛向凸透镜靠近,这时在光屏上看不到蜡烛的像,拿去光屏,用眼睛直接对着凸透镜观察蜡烛的像.把蜡烛与凸透镜的距离,像与凸透镜的距离,像是放大还是缩小、正立还是倒立的填入表格.[师]同学们的方案都可行,现在用桌子上的仪器进行实验,并记下结果,总结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学生们在认真做实验,教师巡回并进行指导,实验结束,教师组织讨论、提问、进行总结][生甲]当把蜡烛放在2倍焦距以外的位置,像在凸透镜的另一侧,成倒立、缩小的像.像与凸透镜的距离在1倍焦距和2倍焦距之间.[生乙]当把蜡烛放在2倍焦距的位置,像在凸透镜的另一侧,像的大小与物体大小相等.是倒立的,像与凸透镜的距离也等于2倍焦距.[生丙]当把蜡烛放在1倍焦距和2倍焦距之间的位置时,像在凸透镜的另一侧,成倒立放大的像,像与凸透镜的距离大于2倍焦距.[生丁]当把蜡烛放在1倍焦距的位置时,光屏不成像.[生戊]当把蜡烛放在1倍焦距之内,光屏上不成像,像与蜡烛在凸透镜同侧,成正立、放大的像.[生己]当把蜡烛放在大于凸透镜焦距的位置时,物体成倒立的像.当物体从较远处向透镜靠近时像逐渐变大,像到透镜的距离也逐渐变大.[生庚]当物体与透镜的距离小于焦距时,物体成正立、放大的像.这个像光屏上得不到.[师]同学们把规律都总结出来,总结得非常好,物体与凸透镜的距离叫物距,用u表示,像与凸透镜的距离叫像距,用v表示.一、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板书)[生甲]什么叫实像?什么叫虚像?[师]同学们能不能从我们实验中得出呢?[生甲]光屏上得到的是实像,得不到的是虚像.[生乙]光屏上承接的像是实际光线的会聚点.[生丙]虚像不能用光屏收到,只能用眼睛看到,它不是实际光线会聚点,而是它们的反向延长线的交点.[师]同学们总结得很好,看投影.二、虚像和实像(板书)由实际光线会聚成的像叫做实像.像不是由实际光线会聚成的,而是它们的反向延长线的交点成的像叫虚像.[想想议议][师]我们知道什么是实像、什么是虚像之后,请你们进一步猜测并根据上面探究所得的资料进行分析,什么情况下凸透镜成实像、什么情况下成虚像.学生们仔细分析、思考、相互讨论.[生甲]物体在1倍焦距以外时,成倒立的实像.[生乙]物体在1倍焦距内时,成正立的虚像.[生丙]照相机和投影仪能在光屏上成实像,放大镜成的像在光屏上得不到,但眼睛能看到成虚像.[生丁]像与物在凸透镜同侧成虚像,像与物在凸透镜两侧成实像.[师]我们的照相机、投影仪、放大镜都是根据凸透镜成像规律成像的,能说出它们的原理吗?[生甲]照相机的原理是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大于2倍焦距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生乙]投影仪的原理是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在2倍焦距和焦距之间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生丙]放大镜的原理是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小于焦距时,成正立、放大的虚像.[师]我们知道了照相机、投影仪、放大镜的原理.想进一步了解它们吗?我们从上节课知道照相机的镜头相当于凸透镜.胶卷相当于光屏.机壳相当于暗室.我们今天又知道,被拍照的景物到镜头的距离远远大于焦距才能在胶卷上得到倒立、缩小的实像.那么照相机中的调焦环、光圈、快门,它们有什么用处?下面看挂图和实物,还有你们的资料说出它们的作用.[生甲]照相机中调焦环是调节镜头到胶片的距离,拍摄近的景物时,镜头往前伸,离胶片远一些,拍摄远的景物时,镜头往后缩,离胶片近一些,调焦环上刻着数字,表示拍摄的景物到镜头的距离.[生乙]光圈是用来控制进入镜头的光的多少,光圈可以开大或缩小,光圈环上刻有光圈数.[生戊]快门是用来控制曝光时间的,曝光时间可以从快门上的数字知道.“傻瓜相机”.[师]同学们讲得很好.看来在下面做了不少工作,我很高兴,那么投影仪的构造呢?看挂图,根据你们收集的资料说出它的构造及作用.[生甲]投影仪的构造主要有:镜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投影片(相当于物体)、屏幕(相当于光屏)、聚光镜、光源和反光镜等部分.[生乙]光源是用来照亮投影片的.[生丙]聚光镜是由两块螺纹透镜组成,这两块螺纹透镜是用来增大聚光面积,增加投影片的亮度.[生丁]反光镜是平面镜,作用是把射向投影片的光反射到屏幕上.[师]同学们回答的非常好.现在我们分组亲自动手来使用照相机拍照和使用投影仪放大胶片.[学生们很活跃,积极主动的做,教师巡回指导]三、小结本节课我们知道了以下内容;u>2f f<v<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f<u<2fu>2f成倒立、放大的实像u<f成正立、放大的虚像四、布置作业P62动手动脑学物理.[动手动脑学物理参考答案]1.玻璃瓶相当于一个柱面透镜,根据物体与凸透镜距离小于一倍焦距,成正立、放大的虚像,离凸透镜越远,像越大.当铅笔由靠近玻璃瓶的位置向远处慢慢移动时,透过玻璃瓶会看到铅笔头逐渐变大,而形状不变.到某一位置时,根据物体与凸透镜距离大于一倍焦距,成倒立的像,铅笔尖也会突然改变方向.相同:都能反映出凸透镜成的像与物距有关.不同:玻璃瓶是一个柱面凸透镜,它的焦距比较短.2.“傻瓜相机”也有快门和光圈,只不过它们都安装在机身里面.傻瓜相机内部增加了一些电子、机械设备,可以根据光线的明暗程度自动调整光圈、快门,不需要人工调节,傻瓜相机也能自动聚焦,不需要手动调焦.五、板书设计。

陕西省石泉县八年级物理上册 5.3 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同课异构教案3 (新版)新人教版

陕西省石泉县八年级物理上册 5.3 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同课异构教案3 (新版)新人教版

凸透镜成像规律课题 5.3凸透镜成像规律授课类型新授一、教材分析本节内容是本章的核心,它是学生在学习第1节“透镜”,对生活中常用的透镜及对其成像情况获得丰富、具体的感性认识的基础上,带着问题,用探究的方法研究本节的内容。

本节的主要内容,就是让学生通过科学探究的活动,找出凸透镜成像的规律,使学生在全过程中自主探究,体验科学探究的全过程,从而激发学生探究成像规律的兴趣,使学生能够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与方法。

新教材以探究凸透镜成像情况与物距关系有关为主线,安排了学生“提出问题、猜想、设计实验、进行实验、分析与结论”等教学过程,让学生经历产生兴趣、发现问题、激发矛盾、进一步解决问题的过程。

很好地体现了新教材让学生在体验知识的形成、发展过程中,主动获取知识的精神。

活教材这样处理,体现了课标“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思想。

这样加深学生对凸透镜规律,又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生活中的透镜的成像原理。

教材这样处理,体现了课标“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思想。

二、学情分析学生刚接触物理学习三个月,能够初步感受到物理的学习方法和探究思想,对于学习物理的方法——实验法也比较熟悉,但是学生有计划的实验、有目的的观察的能力还没有形成,而通过观察到的现象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能力还需要进一步训练。

所以本节课的教学需要帮学生澄清探究目的和操作技巧,让学生经历观察、动手、记录、分析的过程,通过正确的引导使学生学会有目的操作和观察,并将观察的现象和数据记录出来。

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①理解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②知道凸透镜成放大、缩小实像和虚像的条件。

2.过程和方法①能在探究活动中,初步获得猜想与假设的能力。

②通过探究活动,体验科学探究的全过程和方法。

③学习从物理现象中归纳科学规律的方法。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①培养学生具有对科学的求知欲,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

②乐于参与观察、实验、制作等科学实践活动。

八年级物理上册 5.3 凸透镜的成像规律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新版)新人教版初中八年级上册物理教

八年级物理上册 5.3 凸透镜的成像规律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新版)新人教版初中八年级上册物理教
10分钟
回顾生活中照相机、投影仪、放大镜的成像特点;引导学生发现凸透镜成像的特点不同,为新课的顺利展开做好铺垫。
首先通过演示实验,提出了问题,也为学生的科学猜想提供铺垫的作用,因为科学猜想需要一定的事实为基础;然后再通过小组合作、讨论、交流使学生初步了解凸透镜成像特点不同的原因,使学生明确由于物距不同而引起了凸透镜成像特点的不同,即明确了探究的主题
(2)、交流评估,总结规律
①摆放。固定凸透镜,调整烛焰、透镜、光屏的中心在同一高度
②找像。缓慢地由远到近移动蜡烛,确定了蜡烛的位置,来回移动光屏,直到屏上的像最清晰,这才是像的位置。
③虚像。光屏上看不到虚像,只能透过凸透镜向蜡烛的方向才能看得见。
④记录。可以简单的记录物像的位置,为交流和下面实验做准备。
板书设计
三、凸透镜成像规律
1、实验器材
2、实验步骤
3、实验数据,表格
4、凸透镜成像规律
练习设计
1、在使用投影仪展示图片时,发现屏幕上的图案太大了,要想使图片小一点需要怎么操作呢?
2、在使用放大镜看报纸的时候,看大的“字”有点小,为了看大更大一点的字应该怎么办呢?片看起来都差不多,镜框也完全一样。怎样区分哪一付是谁的?
教学环节设计
教师活动设计
学生活动设计
用时
(分)
设计意图
二、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三、远视眼的特点、成因、及矫正
(一)各小组清点器材并介绍器材,练习使用器材,寻找倒立缩小的实像、倒立放大的实像、正立放大的虚像,学会观察像。
(二)、在交流怎样找到了像过程中,进一步提问:凸透镜分别成不同的像时候,是在一个位置,还是在一定的X围?从而进一步明确探究的主题——要想成不同的像,物距得满足什么样的条件?

陕西石泉八年级物理上册5透镜及其应用集体备课同课异构教案新人教版

陕西石泉八年级物理上册5透镜及其应用集体备课同课异构教案新人教版
5、了解眼镜是怎样矫正视力的。 6、了解显微镜、望远镜的基本结构。
1、实例, 结 合理论知识来学习光现象。
难点
理解凸透镜的成像规律
1、从基础概念入手。
2、强化记忆不多的两三个实例。
五、课时安排
第一节透镜-----------------------------------1课时
二、学情分析
本章介绍了一些光的初步知识,这些知识与生活、生产实际联系密切,学生有一些基础、但对“光的色散现象及物体的颜色、红外线和紫外线”的知识知之甚少、对“光的直线传播和光的反射规律”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不太熟悉,本章在学生已有知识的基础上,对光现象有进一 步的了解和认识。
三、教学目标
1、知道透镜及透镜对光线的作用。
第二节生活中的透镜-----------------------------------------1课时
第三节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2课时
第四节眼睛和眼镜-----------------------------------1课时
2 、理解凸透镜的成像规律。
3、知道照相机、幻灯机、放大镜的工作原理及使用。
4、了解近视眼与远视眼的成因及矫正。
5、了解显微镜、望远镜的原理。
四、教学重点难点
应对措施和思路
教学重点
1、了解透镜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2、能简单描述凸透镜成实像和虚像的主要特征。
3、理解凸透镜的成像规律
4、了解 眼睛的构造,知道眼睛是怎样看见物体的。
第五节显微镜和望远镜-----------------------------------1课时
复习和提高------------------------------ -------------------1课时

陕西省石泉县八年级物理上册 5 透镜及其应用集体备课

陕西省石泉县八年级物理上册 5 透镜及其应用集体备课
第五章透镜及其应用
标题
第五章透镜及其应用
中心发言人
成员
一、课标要求
1、认识凸透镜的会聚作用和凹透镜的发散作用。探究并知道凸透镜成像规律。了解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应用。
2、了解人类探索太阳系及宇宙的历程,知道对宇宙的探索将不断深入,关注探索宇 宙的一些重大活动。
二、教材分析
本章主要讲述透镜的初步知识和透镜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是上一章“光的折射”知识的延伸。本章教材核心内容是第三节“凸透镜成像规律’.教学中要让学生经历科学研究的过程,在探究 过程中培养科学研究方法。形成较为清晰的对凸透镜成像规律的认识。第一节和第二节知识是为第三节的学习做必 要的知识准备,第四节和第五节作为透镜成像规律的应用,进一步巩固了所学知识。
2、能简单描述凸透镜成实像和虚像的主要特征。
3、通过实验探究并了解凸透镜成像规律,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和基本研究方法。
4、了解眼睛的构造,通过分析近视和远视形成的原因,了解眼睛是怎样矫正视力的。知道用眼常识,并形成爱护眼睛的意识。
5、了解显微镜、望远镜的基本构造。
五、教学重点难 点
应对措施和思路
教学重点
三、学情分析
通过对上一章的学习,学生对光现象有了进一 步的了解,知 道光的反射 和折射规律,为本章知识的学习做了一定的知识储备。
课标要求“探究并知道凸透镜成像规律。 ,既有过程性要求,也有终结性要求,教学难点比 较集中,学习难度大。
四、教学目标
(结合课标)
1、认识凸透镜和凹透镜,了解透镜的焦点,焦距, 观察透镜对光的作用。
应用:
(1)眼睛和眼镜
(2)显微镜和望远镜
七、其它补充
透镜对光的作用,凸透镜成像规律。
重视实验教 学,发挥多媒体在教学中的作用。

八年级物理上册 5.3 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同课异构教案2 新人教版(2021年整理)

八年级物理上册 5.3 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同课异构教案2 新人教版(2021年整理)

陕西省石泉县八年级物理上册5.3 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同课异构教案2 (新版)新人教版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陕西省石泉县八年级物理上册5.3 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同课异构教案2 (新版)新人教版)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陕西省石泉县八年级物理上册5.3 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同课异构教案2 (新版)新人教版的全部内容。

凸透镜成像规律课题第五章透镜及其应用第三节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授课类型新授课一、教材分析本节是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五章第三节的内容.它既是第一节透和第二节生活中透镜知识的延伸与升华又是第四节眼睛和第五节显微镜和望远镜的理论基础,是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因此它在本章起至关重要的作用二、学情分析初中八年级的学生正处于发育、成长阶段,他们思维活跃,求知欲旺盛,具有强烈的操作兴趣,处于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时期。

但是刚接触物理,对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掌握欠缺,且在他们的逻辑思维还需要经验支持。

因此应以学生身边现象引入知识,逐步让学生理解和应用科学知识.三、教学目标一)知识和技能1 理解凸透镜的成像规律2 练习光具座的使用,培养光学实验研究的基本技能二)过程和方法1 能在探究活动中,初步获得提出问题的能力.2 在具体的探究情景中,锻炼自行设计方法解决克服困难的能力3 通过探究活动,体验科学探究的全过程和方法。

4 学习从物理现象中归纳科学规律的方法。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1 具有对科学的求知欲,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勇于探究日常用品中的物理学原理。

2 乐于参与观察、试验、制作等科学实践.3 树立在纷繁复杂的情形中,抓住主要矛盾,理清思路,正确实施就一定能解决问题的信念。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5章第3节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教案新人教版(2021年整理)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5章第3节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教案新人教版(2021年整理)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5章第3节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教案(新版)新人教版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八年级物理上册第5章第3节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教案(新版)新人教版)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八年级物理上册第5章第3节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教案(新版)新人教版的全部内容。

第3节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共2课时第一课时凸透镜成像的实验【知识与技能】1.了解并掌握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过程.2.知道凸透镜成放大、缩小实像和虚像的条件.【过程与方法】1.能在探究活动中,初步获得提出问题的能力.2.通过探究活动,体验科学探究的全过程和方法.3.通过对凸透镜成像现象的观察分析,总结出凸透镜成像规律,并用列表的方法归纳出凸透镜成放大或缩小、正立或倒立、实像或虚像的条件.锻炼从物理现象中归纳科学规律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研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以及对其成像规律的分析有意识地渗透辩证唯物主义观点.2.通过探究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对科学的求知欲,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勇于探究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规律.3.注意培养学生参与观察、实验、制作的兴趣.【重点】对凸透镜成像规律的理解和认识.【难点】指导学生在探究过程中,建立起实验与物理模型之间的联系.知识点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自主学习】阅读课本P97-98,完成以下问题:1.物体成倒立缩小实像的条件是:物距在2倍焦距以外的范围,像距在一倍焦距与两倍焦距之间的范围.2.取一支蜡烛,一个焦距为10 cm的凸透镜,一个光屏,一个光具座.从左至右依次放好蜡烛、凸透镜、光屏,点燃蜡烛,调整透镜、光屏,使它们的中心与烛焰的中心在同一高度.3.分别让蜡烛与透镜的距离为18 cm、15 cm、13 cm、11 cm,并分别调节光屏的位置,使它们每次都出现清晰的像.在这几次实验中,像相对于原物体都是放大(选填“放大"或“缩小”)、倒立(选填“正立”或“倒立”)的实像.物距的共同点是在f与2f之间,像距的共同点是大于2f,说明物体成倒立、放大实像的条件是:物体在凸透镜的一倍焦距与2倍焦距之间.4.物体成正立、放大虚像的条件是:物距在一倍焦距以内的范围.【合作探究】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1.所需实验器材有哪些?答:光具座(带刻度尺)、蜡烛、火柴、凸透镜、光屏.2.实验器材的安装规则是什么?答:摆放顺序可以从左到右依次为蜡烛、凸透镜、光屏,也可从右到左依次为蜡烛、凸透镜、光屏.使蜡烛、凸透镜、光屏放在同一直线上.调整它们的高度,使烛焰、凸透镜、光屏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3.固定凸透镜,移动蜡烛和光屏进行观察实验,或固定蜡烛,移动凸透镜、光屏进行观察实验.根据设计方案需要记录哪些物理量及像的哪些特点?答:需要记录物距、像距及像的性质(放大、缩小,倒立、正立,虚、实)……4.实验步骤及注意事项是什么?答:(1)将凸透镜固定在光具座的中央,蜡烛和光屏在凸透镜的两侧,使烛焰、透镜、光屏的中心在同一高度.(2)将蜡烛放在离凸透镜的距离尽量远的位置,点燃蜡烛.(3)移动光屏,直到光屏上出现清晰的烛焰的像为止.(4)记录下蜡烛到凸透镜的距离、像到凸透镜的距离、像的大小和倒正.(5)将蜡烛向凸透镜移近一段距离,重复上述操作,直到不能在屏上得到烛焰的像.(6)继续把蜡烛向凸透镜靠近,试着用眼睛观察像在何处以及像的特点.【教师点拨】实验过程中在光屏上找不到像的原因有:(1)烛焰、凸透镜、光屏三者中心不在同一高度.(2)当物体在焦点外侧处于靠近焦点处时,物体成像很远,超过了光具座的范围,光屏接收不到像.(3)烛焰正好在焦点上,凸透镜不能成像.(4)当烛焰在焦点以内时,虚像不能用光屏承接到.【跟进训练】小明用凸透镜、蜡烛、光屏和刻度尺等器材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1)如图所示,为了测出凸透镜的焦距,小明同学将凸透镜正对着太阳光,再把光屏放在它的另一侧,改变凸透镜与光屏的距离,直到光屏上出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就可以测出该凸透镜的焦距为10。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学情分析
学生刚接触物理学习三个月,能够初步感受到物理的学习方法和探究思想,对于学习物理的方法——实验法也比较熟悉,但是学生有计划的实验、有目的的观察的能力还没有形成,而通过观察到的现象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能力还需要进一步训练。所以本节课的教学需要帮学生澄清探究目的和操作技巧,让学生经历观察、动手、记录、分 析的过程,通过正确的引导使学生学会有目的操作和观察,并将观察的现象和数据记录出来。
四、学生汇报展示:
3、6、8
五、数据分析:
1、在 实验中,你能发现实像和虚像的分界点在什么位置吗?
2、在实验中,你能发现放大的像和缩小的像的分界点在什么位置吗?
3、什么情况下像和物体在凸透镜两 侧?什么情况下像和物体在凸透镜同侧?
4、当凸透镜成实像时,随着物距的减少,像距是怎样变化的?
由上述4个问题进行归纳分析。
凸透镜成像规律
课题
5.3凸透镜成像规律
授课类型
新授
一、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是本章的核心,它是学生在学习第1节“透镜”,对生活中常 用的透镜及对其成像情况获得丰富、具体的感性认识的基础上,带着问题,用探究的方法研究本节的内容。本节的主要内容,就是让学生通过科学探究的活动,找出凸透镜成像的规律,使学生在全过程中自主探究,体验科学探究的全过程,从而激发学生探究成像规律的兴趣,使学生能够体 验科学探究的过程与方法。新教材以探究凸透镜成像情况与物距关系有关为主线,安排了学生“提出问题、猜想、设计实验 、进行实验、分析题、激发矛盾、进一步解决问题的过程。很好地体现了新教材让学生在体验知识的形成、发展过程中,主动获取知识的精神。活教材这样处理,体现了课标“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思想。这样加深学生对凸透镜规律,又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生活中的透镜的成像原理。教材这样处理,体现了课标“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 向社会”的思想。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①理解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②知道凸透镜成放大、缩小实像和虚像的条件。
2.过程和方法
①能在探究活动中,初步获得猜想与假设的能力。
②通过探究活动 ,体验科学探究的全过程和方法。
③学习从物理现象中归纳科学规律的方法。
3.情感、态度 和价值观
①培养学生具有对科学的求知欲,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
二、实验准备工作:
1、学生完成《实验报告册》上本节P43的内容,作为本节的铺垫。
2、个别学生回答,教师验收。
3、物距、像距的定义及在记录上的填写。
4、演示第一个(P44 3)。
三、学生实验(15min)
学生进行实验,教师巡视指导。
要求:优秀学生可以按《实验报告册》上依次完成,基础较薄弱的学生可以只完成3、6、8三个
5、当成实像时,如用手挡住透镜的上半部,猜一猜,光屏上的像可能有什么变化?
六、小结:
七、作业:
六、练习及检测题
七、作业设计
实验报告册:P45 基础练习1-7题
②乐于参与观察、实验、制作等科学实践活动。
四、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①理解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②知道凸透镜成放大、缩小实像和虚像的条件。
难点
①理解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②知道凸透镜成放大、缩小实像和虚像的条件 。
五、教学过程设计
一、复习引入
出示照相机、投影仪、放大镜成像原理图片,学生回顾物距、像距及成像 特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