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学复习资料

合集下载

财政学复习资料

财政学复习资料

第一章外部性:指的是经济主体的行为以市场价格以外的方式影响他人的福利的情形。

正外部性:正外部性的经济活动对他人产生积极的影响,无偿给他人带来利益。

负外部性:负外部性的经济活动给他人带来消极影响,对他人施加了成本,但并不因此而付出代价。

政府失灵:政府干预经济不当,未能有效克服市场失灵,或者在克服市场失灵过程中反而阻碍和限制了市场功能的正常发挥,导致经济关系扭曲,市场缺陷和混乱加重,无法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

公共产品:指的是在消费上具有非竞争性的产品。

是指可供社会成员共同消费的产品,即满足社会公共需要的产品。

非竞争性:指产品和服务一旦被提供,新增消费的额外成本为零。

非排他性:指技术上很难将那些不愿付款者排除在产品和服务的受益范围之外。

公地悲剧:当资源或财产有许多拥有者,他们每一个人都有权使用资源,但没有人有权阻止他人使用,由此导致资源的过度使用,即为“公地悲剧”。

免费搭车:是指不承担任何成本而消费或使用公共物品的行为,有这种行为的人或具有让别人付钱而自己享受公共物品收益动机的人称为免费搭车者。

一.试述市场失灵及其表现?市场经济自身所无法克服的固有的缺陷或不足,西方经济理论将它们统称为“市场失灵”(Market Failure)。

市场失灵主要表现在如下方面:1.公共产品供给不足;2.无法消除外部性;3.无法消除垄断造成的福利损失;4.市场不完全;5.信息不完全;6.收入分配差距;7.宏观经济失衡。

第二章一.财政的产生。

财政是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程度,出现了剩余产品,产生私有制,产生了阶级,继而伴随这国家的出现而产生的。

二.财政的要素。

财政分配的主体:国家(政府);财政分配的客体:一部分国民收入;财政分配的形式:有实物,力役和价值形式;财政分配的目的:满足国家实现其职能的需要。

三.什么是财政?财政是国家或政府的收支活动,它是一国政府采取某种形式(实物,力役或价值形式),以一部分国民收入为分配对象,为国家实现其职能的需要而实施的分配活动。

财政学复习资料

财政学复习资料

财政的定义国家分配论认为,财政是国家或政府的收支活动,它是一国政府采取某种形式,以一部分国民收入为分配对象,为国家实现其职能的需要而实施的分配活动。

(主题、客体、形式、目的)财政的本质从生产关系的角度看,财政是以国家或政府为主题的分配关系,这就是财政的本质。

公共产品的概念经济中存在一些不具备或不同时具备排他性和竞争性的产品和服务,即公共产品。

公共产品的特性一是竞争性,指一种产品让更多人消费会发生额外的成本,某个人已经享用的给定数量的产品无法同时被其他人享用。

二是排他性,指个人只有在支付产品价格之后,才能获得消费这些产品的权利,因此存在将那些没有支付价格的人排除在消费之外的现实手段。

公共产品与市场失灵与个人不同,政府具有征税的权力或者强迫居民交费,税收的强制性可以制止人们的搭便车行为,税收收入可以用于购买公共产品。

(由于某些产品没有排他性,因此,人们就会有一种让别人付钱而自己享用的激励,这就是所谓的搭便车问题。

)财政支出的概念财政支出,也成为政府支出或公共支出,是指政府为履行职能而消耗的一切费用的总和。

社会保险支出类型分为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

我国现行的养老保险制度及其问题三个层次一是国家强制实施的基本养老保险,实行部分积累制;二是企业年金,是在国家政策引导和扶持下,由用人单位自行决定实施的养老金计划;三是自愿性的个人储蓄养老保险,国家予与税收政策方面的优惠。

问题:1、解决养老保险隐性债务问题2、完善养老保险体系3、建立可行的养老基金管理模式财政收入的概念财政收入是政府为满足支出的需要,依据一定的权力原则,从企业和家庭那里取得的一切收入。

财政收入的类别1、按所有制划分,财政收入有来自全民所有制经济、集体所有制经济、私营经济、个体经济、外资企业、中外合资经营企业和股份制企业等的收入。

2、按部门划分,财政收入有来自农业、工业、交通运输业、商业服务等部门的收入。

3、按产业划分,财政收入有来自第一、第二、第三产业的收入。

财政学复习资料

财政学复习资料

财政学复习资料1. 私人物品:通过市场提供给个人的商品(服务)和工商企业的生产要素,叫做私人物品。

2. 为了说明政府和市场的关系,需要先从没有政府的市场系统说起,这时市场只有两个主体,即家庭和企业。

3. 累托最优状态:又称帕累托效率标准,是指这样的状态,即任何一种改变都不可能使一个人的境况变好而又不使别人的境况变坏。

这标准可以作为我们分析经济效率和财政效率的一个规范性参照标准。

4. 市场的资源配置功能不是万能的,它本身也存在固有的缺陷,称为“市场失灵”,它包括(1)垄断, (2)信息不充分和不对称, (3)外部效应和公共物品, (4)收入分配不公, (5)经济波动。

5. 资源配置:广义是指社会总产品的配置;狭义是指生产要素配置。

6. 收入分为劳动收入和非劳动收入,劳动收入包括工资、薪金、奖金、津贴等,非劳动收入包括财产收入、租金、利息、红利和企业留利等。

7. 洛伦兹曲线:根据国际惯例,一般认为,系数处于 0.3——0.4之间视为合理区间,我国的基尼系数已经接近 0.5。

8. 公共物品具有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这决定了竞争性的市场机制不适于提供纯公共物品。

9.公共物品分为纯公共物品和准公共物品(或称混合公共物品)两类。

10. 公共定价:政府相关管理部门通过一定的程序和规则制定提供公共物品的价格和收费标准,即公共物品的价格和收费标准的确定,就是公共定价。

11. 财政资源配置效率和公共物品(包括准公共物品)是研究财政支出效率的两个方面。

12. 成本——效益分析法和最低成本法。

(见书 58-60)13. 公共选择理论:可以定义为非市场决策的研究,或者简单地定义为经经济法运用到政治科学。

14. 与补偿支出相对应的社会总产品价值为 C,与消费支出相对应的社会总产品价值为(V+M) 。

15. 购买性支出和转移性支出的区别购买性支出:直接表现为政府购买商品和服务的活动,包括购买日常政务活动所需的或者政府部门的投资拨款。

财政学复习资料

财政学复习资料

财政学复习资料财政的定义及一般特征?财政是国家或政府的收支活动,他是一国政府采取实物,力役或价值形式,以一部分国民收入为分配对象,为国家实现其职能的需要而实施的分配活动。

财政分配的主体:国家财政分配的对象:剩余产品或剩余价值财政分配的形式:实物,力役或价值形式财政分配的目的:满足国家实现其职能的需求西方公共财政的理论基础?提供公共产品,弥补市场失灵什么是外部性,外部性的类型?指某经济主体在从事经济活动时给他人造成损失或收益而没有承担应有的责任或取得相应报酬的一种经济现象。

正外溢性:私人成本大于社会成本,而私人收益小于社会收益。

负外溢性:私人成本小于社会成本,而私人收益大于社会收益公共产品的定义和特征?定义:公共产品是私人产品的对立物,指的是具有共同消费性质的产品和服务特征:(1)消费非排他性,即一些人想用公共物品带来的利益而不能出其他一些人同时从公共物品中受益。

原因:a.公共产品大都是在技术上不易排斥众多受益者的产品;b.某些公共产品虽然在技术上可排他,但排他成本十分昂贵,以致经济上不可行。

(2)取得方式的非竞争性{公共物品最重要的标志},消费者的增加不引起生产成本的增加,社会边际成本为零。

6. 什么是基尼系数?衡量其大小的标准是什么?洛伦茨曲线与对角线间的面积与对角线以下的总面积之比。

系数 < 1 ,系数越小,越趋于公平。

G=0 收入绝对平等0.3<G<0.4 收入合理0.4<G<0.5 收入差距较大G>0.5 收入差距悬殊G=1 收入绝对不平等0.4警戒线,我国>0.5,差距悬殊1.财政在调节居民收入分配差距方面的手段?税收:税式支出负所得税财政支出:社会救助支出社会保险支出通过公共项目支出间接影响收入分配格局政府管制:最低工资、同工同酬、房租管制等3财政在调节经济发展稳定的机制与手段①内在稳定器:累进的所得税和转移支付制度②相机抉择的财政政策总供给﹥总需求:扩大财政支出、减少税收收入、回购公债总供给﹤总需求:减少财政支出、增加税收收入、发行公债③满足非生产性公共需要④加快公共设施发展,消除”瓶颈”效应,转化产业结构财政支出效益的特殊性?1、计算效益的范围不同微观经济主体:企业自身核算范围内的直接的、有形的所费与所得财政:包括直接的有形的所费与所得,也包括长期的、间接地、无形的所费与所得2、衡量效益的标准不同微观:自身经济效益最大化财政:社会效益最大化3、成本、效益的表现形式不同微观:单一的、货币计算的价值形态财政:价值形态多样化,政治、经济、社会等等成本效益分析法的主要内容针对政府确定的建设目标,提出若干实现建设目标的备选方案,计算出每个方案的全部预算成本和预期效益的现值,通过比较分析,从中选择出最优的项目作为政府投资项目的一种方法如何计算成本和收益市场价格影子价格消费者剩余根据经济行为判断(时间价值和生命价值) 无形成本和收益的估价公共定价法的定义与类型?政府相关管理部门通过一定的程序和规则制定提供公共物品的价格和收费标准,以便提高社会资源的配置效率,使公共物品得到有效利用,提高财政支出的效益,保证居民生活水平和生活安定。

财政学复习资料

财政学复习资料

财政学复习资料1. 概述财政学是经济学的一个重要分支,研究政府如何获得和使用资源来满足社会需求。

财政学的核心内容包括财政收入、财政支出、财政预算、财政政策等。

通过学习财政学,可以了解政府在社会经济管理中的角色和作用,以及如何实现经济增长、促进社会公平等目标。

2. 财政收入2.1 税收•直接税和间接税的区别•常见的税种:所得税、消费税、增值税等•税收的功能:调节经济、分配财富、稳定金融等•税收的原则:公平原则、效率原则、便利原则2.2 非税收入•社会保险费•政府收入的其他来源3. 财政支出3.1 政府支出分类•行政支出•公共安全支出•军事支出•教育支出•卫生支出•社会保障支出•基础设施投资支出3.2 财政支出的效益评价•效益评价指标:社会经济效益、财务效益、节约效益等•政府支出的优化和调整4. 财政预算4.1 财政预算的概念•财政预算的定义和特点•财政预算的编制和执行4.2 财政预算的结构和要素•财政预算的收入部分和支出部分•关键要素:收入估计、支出安排、财政平衡、审议和决策5. 财政政策5.1 财政政策的定义和作用•宏观调控的手段之一•促进经济增长、稳定经济、促进就业等5.2 财政政策的分类•扩张性财政政策和紧缩性财政政策•主动财政政策和被动财政政策5.3 财政政策的工具和调控方式•财政支出•税收政策•债务政策•金融政策6. 财政学与实践6.1 财政学与国家治理•财政学对国家治理的影响和作用•政府部门如何发挥财政学的理论和方法6.2 财政学在经济学中的地位和作用•财政学与宏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之间的联系•财政学在经济学研究中的应用和贡献以上是财政学的复习资料的概要,详细内容请参考相关教材和课堂讲义。

希望本文能够对财政学的学习和复习提供一些帮助。

财政学复习

财政学复习

一.名词解释5帕累托效率:又称“帕累托最优”,是指福利经济学中资源配置的最优姿态或最有效状态。

此时,在不使任何人境况变坏的情况下,不可能再使某些人的处境变好。

拉姆齐法则:指既然无法实现对包括闲暇在內的所有商品征收不产生超额负担的总额税,则效率损失最小的条件是所有商品的边际税收负担相等。

李嘉图等价定理:在某些条件下,政府无论用债券还是税收筹资,其效果都是相同的或者等价的。

瓦格纳法则:是指随着国家职能的扩大和经济的发展就要求保证行使这些国家职能的财政支出不断增加,即随着人均收入提高财政支出相对规模相应提高。

拉弗曲线:反映税率与税收总额之间关系的曲线。

以税率为横轴,政府的税收总额为纵轴,拉弗曲线是一个向下的半圆形曲线。

拉弗曲线表示,税收总额先是随着税率的增加而增加,但税率增至一定程度后,二者即变为反射关系。

黑格—西蒙斯所得定义:指在一定时期内,个人消费能力净增加的货币价值。

这等于在此期间的实际消费额加上财富净增加额。

超额负担(无谓损失):福利损失超过所征收上来的税收收入科斯定理:是认为只要财产权是明确的,并且其交易成本为零或者很小,则无论开始时财产权的配置是怎样的,市场均衡的最终结果都是有效率的理论成本收益分析:是对经济活动方案的得失、优劣进行评价、比较以供合理决策的一种经济数量分析方法。

林达尔价格:达到林达尔均衡时相应的税收价格就是林达尔价格。

锁定效应:因对已实现资本利得征税而发生的对改变资产组合的抑制作用。

极大极小准则:极大极小准则特指社会福利等于最小个人效用这一社会福利函数所蕴含的社会目标准则。

中位选民定理:中位选民定理是关于单峰偏好之下,多数票决定的结果将反映中位数投票者的偏好的定理。

现收现付制:一种社会保障制度。

在该制度下,支付给现在的退休者的退休金,都来自现在工作人的缴款。

基金积累制:把劳动者工作期间的不分收入转移到退休期间使用的制度安排。

庇古税:实现外部性内在化的一种重要手段,其核心内容在于用税收来弥补私人成本和社会成本之间的差额横向公平与纵向公平:横向公平是指经济条件相同的人交相同的税;纵向公平指的是根据支付能力或获得收入对经济条件不同的人予以不同的对待。

财政学复习资料

财政学复习资料

财政学复习资料财政学复习资料一、名词解释1、外部效应:指一个厂商从事某项经济活动对其他人带来利益或损失的现象,即在市场经济活动中没有得到补偿的额外成本和额外收益。

2、政府干预:指在市场的基础上政府对经济活动进行的干预。

其手段包括:(1)立法和行政手段;(2)组织公共生产和提供公共物品;(3)财政手段。

3、公共定价:指公共物品价格和收费标准的确定,公共定价包括纯公共定价和管制定价或价格管制。

4、市场失灵:指的是在市场充分发挥其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的基础上,市场所具有的在某些领域或场合天然无法有效地配置或难以正常发挥作用的一种状态。

5、公共产品:具有共同消费性质的产品和服务,它是个人产品的对立物,从财政的角度看,公共产品就是政府提供的公共服务。

6、财政:是国家为维护其生存发展,凭借政治权利强制性地、无偿地参与社会产品分配而形成的分配关系。

7、损资乘数:是指每增加1元投资所引起的收入增长的倍数,乘数与边际消费倾向同方向变化,边际消费倾向越大,乘数越大,同边际消费倾向呈反方向变化。

8、转移性支出:指不通过市场交换形式无常的转拨给收益部门、单位及个人,包括补助支出、捐赠支出和债务利息支出。

其中补助支出又包括社会保障支出和财政支出。

9、社会保障制度:是指由法律规定的,按照某种确定的规则实施的社会保障政策和措施体系。

10、税收支出:是以特殊的法律条款规定的、给予特定类型的活动或纳税人以及各种税收优惠待遇而形成的收入损失或放弃的收入。

它是政府一种间接性支出,属于财政补贴性支出。

11、预算外资金:指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与履行或代行政府职能,依国家法律、法规和具有法律效力的规章而收取、提取和安排使用未纳入国家预算管理的各种财政性资金。

12、国债负担率:通常是国债发行额或国债余额占GDP的比重来表示,称为国债负担率。

13、国债依存率:国债规模受政府偿债能力的制约,中央政府用于还本付息的来源当然是中央政府的财政收入,采用当年国债发行额占财政支出的比重,表示中央支出对债务的依赖程度,称为国债依存度。

财政学重点复习资料

财政学重点复习资料

第一章导论1.政府有机论:社会是一个自然的有机体,个人是社会的一部分,政府是该有机体的心脏。

个人只有作为社会一部分才有意义,个人利益要服从整体利益,社会凌驾于个人之上。

2.政府机械论:政府不是社会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政府是个人为了更好的实现个人目标而创立的东西。

政府的存在是为了人民的利益。

第四章公共物品1.公共物品:由政府提供的、具有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的产品为公共商品2.非竞争性:一旦被提供,多一个人消费还物品的额外资源成本为零。

3.非排他性:要阻止任何人消费这种物品,要么代价非常大,要么就是不可能。

4.课后习题10第五章外部性1.科斯定理:如果产权确立了,科斯定理说明,私人经济主体可以解决他们之间的外部性问题。

只要财产权明确的,并且交易成本为零或很小,则无论在开始时财产权的配置是怎样的,市场均衡的最终结果都是有效率的理论。

2.庇古税:对外部不经济的厂商收税以补偿收到外部不经济影响的厂商或消费者,或者对产生外部经济的厂商给予补贴,使私人成本和社会成本相等,从而改进资源配置的状况和资源利用效率。

鼓励外部经济部门的生产,并限制不经济部门的活动。

3.怎样校正外部性?方法有哪些?p77-82(1)私人对策①讨价还价与科斯定理②合并:把相关各方合成一体,从而使外部性“内部化”③社会习俗:有些社会习俗可以迫使人们考虑他们产生的外部性。

道德格言劝导人们为他人着想,从而把行为产生的外部性内部化。

(2)公共对策①税收:庇古税②补贴:对不污染行为进行补贴。

③排污税:对每单位排放而非每单位产量收庇古税。

能实现预期污染减少量,当存在不止一个污染者时,排污费还是有一定的明显优势,能以可能的最低成本实现污染减少。

④总量控制与交易制度:又称可交易污染许可证制度。

即对排放的每单位污染而发放许可证。

第6章政治经济学1.林达尔定价方法:免费搭车者问题会导致公用品的有效提供不足,这时可以采用投票的方式,选择适当税制筹资,由全体选民达成一致意见决定共用品提供的数量。

财政学复习必考知识点

财政学复习必考知识点

结合基础设施的特点分析政府对基础设施的投资
基础设施的提供方式
政府投资的主要标准
财政对农业投资的必要性及对农业投入的重点和范围
第六章
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保障制度的经济意义
财政补贴经济影响的机理及财政补贴的经济效应。
社会保障和财政补贴的区别。
第七章
合理调节财政收入规模的基本思路。
影响财政收入规模水平的主要经济因素
第八章
如何理解税收中的公平和效率
如何理解税收中性和超额负担
如何税收转嫁和归宿,转嫁机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的特征及转嫁方式和规律
第九章 根据税收经济效应分析税收的经济影响 拉弗曲线及经济意义 第十一章 我国商品税的重要税种及所得课税的特点 增值税有哪些类型,各自的特点 第十二章 什么是国债负担率和国债依存度 如何理解国债的经济功能和政策作用 第十三章 国家预算的概念 我国的预算管理体制有哪些改革,内容是什么 第十六章 财政政策的概念,财政政策的应用
财政支出按经济性质分类可分为哪两种,分类标准是什么?这样分类有
何意义?
结合财政支出增长的若干理论分析财政支出增长的原因分析
影响财政支出规模的因素
根据个人的理解,阐述改革开放以来财政支出的变化特征。
第四章
影响行政管理费的因素及有效控制
简要分析目前我国教育支出的规模和结构,简述教育支出的提供方式。
第五章
考试题型
1、不定项选择题 (10) 2、名词解释 (5)
3、问答题
(5) 4、论述题(2) 5材料分析题(2)
第一章
市场失灵原因及表现及政府干预手段
如何理解政府的经济作用
财政基本特征
财政职能的理解及运用
第二章
公共产品和私人产品特点及提供方式的选择

完整word版财政学复习资料陈共八版word文档良心出品

完整word版财政学复习资料陈共八版word文档良心出品

第一章财政的概念:财政是为了国家为了满足公共需求对剩余产品进行分配而产生的经济行为和经济现象。

财政的基本特征:阶级性与公共性;强制性与无直接偿还性;收支的对称性或平衡性。

公共产品:概念:公共消费性质的商品或服务。

特征:边际生产成本和拥挤成本为零,具有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

分类:1. 纯公共物品:具有完全的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 如国防和灯塔等, 通常采用免费提供的方式,在现实生活中并不多见。

2.准公共物品:具有有限的非竞争性和局部的排他性。

即超过一定的临界点, 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就会消失, 拥挤就会出现。

准公共物品可以分为两类:a. 公益物品,如义务教育、公共图书馆、博物馆、公园等b.公共事业物品,也称自然垄断产品。

如电信、电力、自来水、管道、煤气等。

外部效应:指在实际经济活动中,生产者或者消费者的活动对其他生产者或消费者带来的非市场性影响。

这种影响可能是有益的,也可能是有害的,有益的影响被称为外部效益, 外部经济性,或正外部性;有害的影响被称为外部成本外部不经济性,或负的外部性。

通常指厂商或个人在正常交易以外为其他厂商或个人提供的便利或施加的成本。

市场失灵的表现:1. 市场垄断:当一个行业被一个或几个企业垄断时,垄断者可能通过限制产量,抬高价格,使价格高于其边际成本,获得额外利润,从而使市场失灵。

2. 信息不充分和不对称: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生产者与消费者的生产、销售、购买都属于个人行为,掌握信息本身也成为激烈竞争的对象,二信息不充分和信息不对称也是影响公平竞争的重要因素。

3. 外部效应与公共物品:外部效应是指在市场活动中没有得到补偿的额外成本和额外收益,典型例子是“那公共物品” 。

当出现正的外部效应时,生产者的成本大于收益,利益外溢,得不到应有的效益补偿;当出现负的外部效应时,受损者得不到损失补偿,因而市场竞争就不可能形成理想的效益配置。

4. 收入分配不公:市场机制效率是以充分竞争为前提的,而激烈的竞争不可能自发的解决收入分配公平问题。

财政学复习 - 最终版

财政学复习 - 最终版

财政学复习资料一、单项选择题1.政府相同数量的购买性支出和转移性支出对社会总需求的影响是( C )A、相同的B、前者小于后者C、前者大于后者D、以上都不正确2.“建设-经营-转让”方式是指( B)A、TOTF 方式B、BOT方式C、ABS方式D、BOOT方式3.下列属于准公共物品的是( D )A、基础教育B、国防C、卫生防疫D、医疗4.反映征税广度的是( C )A、税源B、税率(深度)C、税目D、税基5.标志着财政学诞生的著作是( B )A、《资本论》B、《公共选择论》C、《国富论》D、《货币、就业和利息通论》6.公共财政与之相对应的经济体制类型是( A )A、计划经济B、市场经济C、自然经济D、混合经济7.从市场的角度看,公共财政的特征是( A )A、弥补市场失灵B、提供公平服务C、非营利D、法制化8.对于国防这种带有纯粹性质的公共产品来说,其生产方式和提供方式的组合是( B )A、私人生产、公共提供B、公共生产,公共提供C、公共生产、私人提供D、私人生产、私人提供9.目前我国政府采购的主要采购方式是( A )A、公共招标B、邀请招标C、竞争性谈判D、单一来源采购10.最终承担税收负担的人是( B )A、纳税人B、负税人C、代扣代缴义务人D、代征代缴义务人11.我国分税制把增值税划为( C )A、中央税B、地方税C、中央地方共享税D、直接税12.把税收与税率联系起来的曲线是( D )A、税收曲线B、洛伦兹曲线C、收益曲线D、拉弗曲线13.在下列预算年度中,属于历年制的是( D )A、当年的4月1日至次年的3月31日B、当年1月1日至12月1日C、当年10月1日至次年9月30日D、当年1月1 日至12月31日14.一种税区别于另一种税的主要标志是( B )A、纳税人不同B、课税对象不同C、纳税环节不同D、税率不同15.国家净发行的债券统一售与银行,再由银行自行发售的方法,称为( D )A、公募招标方式B、委托出售方式C、行政分配方式D、承购包销方式16.财政收支指标的确定只以社会经济的预算发展为依据,不考虑以前财政收支计划指标的确定,这叫( C )A、增量预算B、单式预算C、零基预算D、复式预算17.国债发行率/财政支出*100%=( C )A、国债负担率B、偿债率C、国债依存度D、借债率18.反映国家以社会管理者的身份取得的收入和用于维护政府公共活动、保障国家安全和社会秩序以及发展社会各项公益事业支出的预算是( A )A、经常预算B、资本预算C、社会保障预算D、其他预算19.( A )是财政政策发挥内在稳定器效应的途径。

财政学复习资料

财政学复习资料

第一章 导论1、实证分析:旨在描述各种经济因素的存在与经济运行的过程,并试图在各种 经济变量或政策手段之间建立起联系。

(主要涉及事实判断,重在回答研究对象“是什么” 、“会怎样”的问题。

比如, 2003 年中央政府发行了多少国债?经济增长与物价水平之间的关系如何?开征 利息税对居民的储蓄行为有什么影响?等等。

)2 、规范分析: 是对经济行为或政策手段的后果加以优劣好坏评判的研究方法; 它能够提出实现何种经济目标的政策建议; 它基于基本的价值判断, 并非客观的 方法;较多受到人们的立场、感情、信念等因素的影响。

(如: 电信资费是否偏高?对汽油消费是实行收费为好还是征税为好?增加国债 发行是利还是弊?)3 、判断规范和实证。

(1)实行累进的个人所得税对中等收入家庭是不公平的。

规范(2)如果限制小汽车进口,国内消费者就需要支付更高的价格。

实证(3)治理通货膨胀比增加就业更重要。

规范(4)利率上升有利于增加储蓄。

实证(5)经济发展过程中出现收入差距扩大是正常的。

实证(因为没有提到对错)第二章 财政的目标与评价标准1 、帕累托效率: 指资源配置达到一种状态,这种状态下不可能通过资源的重新 配置,达到使某个人的境况变好、而不使其他任何人境况变差的结果。

2 、帕累托改善: 指可以通过资源的重新配置,达到使某个人的境况变好、而不 使其他任何人的境况变差的结果。

(帕累托效率意味着所有的帕累托改善都不可 能。

)3、生产效率 : 在现有资源和技术条件的约束下,使产出最大的不同资源组合。

4、产品组合效率:在产出给定的条件下, 能够最大限度满足社会的要求和愿望的 产品组合。

5、交换效率:在产出给定的条件下, 不同的产品被最合理地为各个人所利用。

(实 现帕累托效率的三大条件:一般均衡分析 生产效率、 产品组合效率、 交换效率)6、生产契约曲线 : 是指在埃奇沃斯图形中, 不同生产者的等产量线切点的轨迹。

生产契约曲线说明生产者如何通过对生产中使用的劳动与资本的配合比例的调 整,实现其利润最大化,即实现生产的最优境界。

财政学复习资料-标准版

财政学复习资料-标准版

财政学复习资料一、单项选择(将正确答案的标号填在题干前面的括号内。

每小题1分)1、()决定了财政收入的规模A、财政基本需求率B、财政集中率C、劳动生产率2、()国债的功能之一是A、弥补财政赤字B、扩大外贸规模C、削减行政管理费3、()我国国库券流通转让的试点工作始于A、1988年B、1989年C、1990年4、()公共产品的核心特征是A、效用的不可分割性和受益的非排他性B、受益的非排他性和取得方式的非竞争性C、取得方式的非竞争性和提供目的的非盈利性5、()在封建社会末期所产生的财政范畴是A、捐税B、国家预算C、公债6、()企业固定资产基本折旧基金的支配主体是A、国家B、企业C、个人7、()财政是一个A、经济范畴B、历史范畴C、历史范畴和经济范畴8、()财政收入的绝大部分来自A、CB、VC、M9、( )财政分配包括A、组织收入B、安排支出C、组织收入和安排支出10、()各国政府偿还国债的基本手段是A、设立偿债基金B、依靠财政盈余C、举借新债11、价格的变动全影响企业的( ),进而影响财政收入。

A、所得B、营业额C、财务D、会计核算12、()是财政分配结构的中心环节。

A、税收收入B、税收支出C、财政收入D、财政收支13、()有可能成为财政收入的源泉。

A、CB、VC、mD、V+C14、财政收入的数量界限即财政收入占国民收入比重,该界限的确定具有()A、主观性B、重要性C、客观性D、现实性15、()的职能是指借助合适的财政政策克服高的失业率和通胀。

A、监督B、收入分配C、聚财D、稳定经济16、1953年的所得税是指()A、国营企业所得税B、私营企业所得税C、个人所得税D、以上均不正确17、国家通过法律程序规定的税种称为()A、正税B、附加C、税法D、税制18、征税活动的各种规定即()A、税制B、准则C、税法D、条例19、现行营业税征税范围主要局限于()A、工业B商业C、第三产业D、农业20、免税法可分为全额免税和()免税。

财政学复习资料

财政学复习资料
1.财政
财政是国家(政府)为了实现其职能的需要,凭借公共权力权力直接参与一部分社会产品或国民收入分配的活动,包括组织收支活动、调节控制活动和监督管理活动等。
2.试述财政的起源。P3-P4
财政是一个经济范畴,又是一个历史范畴,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它是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程度,出现了剩余产品,产生了私有制,产生了阶级,继而伴随着国家的出现而产生的。
6.什么是财政职能?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财政的基本职能有哪些?
财政职能是指财政活动所固有的客观功能或潜在能力。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财政的基本职能:(1)资源配置职能:通过资金——财力的分配,引导人力和物力的流向,最后形成一定的资产结构、产业结构和技术结构的功能。(2)收入分配职能:通过分配调整各分配主体的物质利益关系的功能。(3)调控经济职能:通过分配稳定经济并有适当增长的功能。(4)监督管理职能:通过分配维护国家机器存在和发展的功能。(5)监督管理职能:通过参与国民收入的分配,再分配过程所具有的对财政收支活动以及对经济活动的制约,反映监督与管理的功能。
4.什么是公共财政?公共财政具有哪些特征?P22-P24
所谓公共财政,是指国家(政府)以公共权力行使者身份,为市场提供公共服务的收支活动或分配行为,它是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一种财政模式或类型。
特征:(1)公共财政是弥补市场失灵的财政;(2)公共财政是为市场活动提供一视同仁服务的财政;(3)公共财政是非营利性的财政;(4)公共财政是法治化的财政。
7.公共产品P35或P41
指的是一类具有共同消费性质的物品,比如国防、路灯等物品。
8.什么是市场失灵?具体体现在哪些方面?P35-P37
市场经济自身所无法克服的固有的缺陷或不足,西方经济理论将它们统称为“市场失灵”。市场失灵问题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公共产品(2)外部性(3)垄断(4)不完全市场(5)不完全信息(6)分配不公(7)宏观经济失衡。

财政学复习资料(完整版)

财政学复习资料(完整版)

财政学复习资料一、判断题1.完整的市场体系是由家庭、企业、和政府三个相对独立的主体组成的,政府可以通过法律、行政和经济等手段,“凌驾”于市场之上,介入和干预市场。

T2.由于市场失灵的存在,政府对经济的干预越多越好。

F3.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几乎不可避免地会产生由于滥用权力而发生的寻租行为。

T4.国防作为公共物品主要体现在它的非竞争性上。

F5.一项政策当且仅当表现出帕累托改进时才能提高社会福利。

F6.收入分配的核心问题是实现公平分配,因而财政的收入分配职能所要研究的问题主要是确定显示公平分配的标准和财政收入分配的特色机制与手段。

T 7.由于公平与效率具有统一性,因此,在财政政策的实施过程中,应将两者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来考虑。

F8.若有一产品具有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则认为该产品只能由政府来提供和生产。

T9.在政府为保证公共物品提供管理而选用公共定价时,选用平均成本定价法可以实现最大利润。

F10在成本—效益分析法中,NPV的求解公式中的折现率采用的是社会折现率。

T 10.在成本—效益分析法中,公共项目的投入、产出物的价格应该采用市场平均价格。

F11.所有的公共项目在实施前都应采用成本—效益分析法进行评价判断,从而根据所的结论进行决策。

F12.税收的特征包括强制性、无偿性和灵活性。

F13.当今中国政府不断加大对教育的投入和支出,而教育产品既具有私人产品的性质又具有公共物品的性质。

F14.公共物品的最优效率提供水平发生的条件是,每一社会成员对最后一单位的评价都有相同的水平。

T15.如果一种物品具有非竞争性和排他性,则它绝不会由私人部门来生产,而必须由政府部门负责生产。

T16.俱乐部产品因其自身所具有的特征使其在任何时候都具有非竞争性。

F17.严格意义上说,只有利益外溢的产品才可称为准公共物品。

18.财政支出按经济性质可分为转移性支出和购买性支出。

19.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我国财政支出占GDP的比重不断提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财政学复习资料1、市场失灵的表现及原因有哪些?原因:市场的资源配置功能不是万能的,市场机制本身也存在固有的不可克服的缺陷。

表现:○1垄断○2信息不充分和不对称○3外部效应与公共物品○4收入分配不公○5经济波动2、政府对市场失灵的干预手段有哪些?○1立法和行政手段。

制定市场法规,规范市场行为,实行公共管理制。

○2组织公共生产和提供公共物品。

○3财政手段。

通过征税和收费为政府各部门提供公共物品和组织公共生产筹集经费和资金。

3、如何理解政府的经济作用(国家、政府、财政的理解)。

○1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要求政府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应用的作用,弥补市场失灵,主要是提供具有外部效应的公共物品。

○2进行社会主义宏观调控,针对市场机制本身存在的缺陷,通过宏观调控政策协调国民经济健康、稳定运行。

4、财政职能的理解及运用(收入分配职能、资源配置、经济稳定和发展)。

□1资源配置职能。

为满足人们需要,将有限的资源在各种可能的用途空间范围内进行分配和组合,并形成一定的资产结构、产业结构、技术结构、消费结构和地区结构。

内容:○1调节资源在政府部门和非政府部门之间的配置。

○2政府部门内部的合理配置。

○3不同地区间的配置。

○4产业各部门之间的配置。

□2收入分配职能。

内容:○1调节部门及产业之间的收入分配。

○2调节企业之间的收入分配。

○3调节地区之间的收入分配。

○4调节个人之间的收入分配。

实现方式:○1合理界定市场分配和财政分配的界限和范围。

○2改进和完善行政和事业单位职工工资制度。

○3加强税收调节。

○4改进和完善财政转移性支出制度。

□3经济稳定与发展职能。

经济稳定是宏观经济运行的一种理想状态,包括充分就业、物价稳定和国际收支平衡多重含义。

实现机制和手段:○1经济稳定的目标集中体现为社会总供给和社会总需求的大体平衡。

○2在财政实践中,可以通过一种制度性安排,发挥某种“自动稳定”作用。

○3通过投资、补贴和税收等多方面安排,消除经济增长中的“瓶颈”。

○4切实保证非生产性的、社会的公共需要。

5、治理垄断的措施。

○1制定反垄断法。

○2实行公共管理制。

○3政府规定价格或收益率。

○4矫正竞争垄断,对垄断厂商直接干预:拆分、限产、限价等。

○5矫正自然垄断,建立公共企业,创造可竞争市场。

6、理解公共物品的内涵。

私人物品与公共物品的区别与联系。

公共物品是指能够满足社会公共需要的商品服务。

具有非竞争性、非排他性、外部效应和不可分割性。

私人物品是指能够满足个人需求的商品服务。

具有排他性、竞争性,不具有外部效应、可分割。

7、如果理解财政支出的效率和公平。

效率是生产力范畴,公平是分配范畴。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公平和效率总体上是一种既统一又矛盾的关系。

统一表现在,一方面公平本身就包含着效率,因为按要素贡献分配可以促进人们劳动和投资的积极性,可以促进财富的增长;另一方面,效率也内含着社会公平原则。

但是,在两种实现的过程中又不可避免的会出现矛盾。

8、财政支出的影响因素。

宏观因素:○1经济性因素。

经济发展水平、经济体制以及中长期发展规律和经济政策等。

○2政治性因素。

政局是否稳定,政体结构和行政效率,政府干预政策。

○3社会性因素。

人口、就业、医疗卫生、社会救济、社会保障以及城镇化等。

微观因素:公共部门产出水平的决定,环境对公共物品的影响,公共产品质量的影响,公共部门投入价格的影响等。

9、纯公共物品的提供因素。

政府主要通过强制征税来提供纯公共物品。

10、瓦格纳法则的内容。

运用财政支出增长理论分析财政支出增长的必要性。

内容:随着人均收入的提高,财政支出占GDP的比重也相应提高。

早期阶段:政府大量投资于基础设施,追求效率。

中期阶段:政府继续投资,但开始向社会公平转移。

成熟阶段:政府支出大量用于提高生活质量和社会公平方面。

11、财政支出的分类(购买性支出和转移性支出,补偿性支出、消费性支出和积累性支出)。

○1按功能分:类、款、项三级科目。

○2按支出产生效应的时间分:经常性支出、资本性支出、净贷款。

○3按支出的经济性质分:购买性支出和转移性支出。

○4按支出的用途分:补偿性支出、积累性支出和消费性支出。

○5国际分类方法。

12、社会保障资金的运筹方式、主要来源。

运筹方式:现收现付制和基金制两种模式,基金制又包括完全基金制和部分基金制。

主要来源:主要来自社会保险税。

13、影响我国行政管理费用的因素及行政管理费用的有效控制。

影响因素:○1政府职能○2机构设置○3行政效率○4管理费用使用效率○5经济总体增长水平○6财政支出规模有效控制:○1明确政府职能,消减政府机构。

○2加强行政方面的法律建设。

○3加速政治体制改革。

○4增强行政性公共物品提供过程的透明度。

14、行政管理支出的具体内容。

○1公共服务。

○2公共安全。

○3外交。

按要素区发:人员经费和公共经费两大类。

15、结合基础设施的特点分析政府对基础设施投资的必要性。

特点:○1基础设施为整个生产过程提供“公共生产条件”。

○2是处在“上游”的生产部门。

○3大都属于资本密集型行业。

必要性:一国的基础设施越发达,该国的国民经济运行就越顺畅、越有效,人民的生活也越便利,生活质量相对来说也就越高。

16、基础设施的提供方式有哪些?○1政府筹资建设,或免费提供,或收取使用费。

○2私人出资、定期收费补偿成本并适当盈利,或地方主管部门筹资。

○3政府与民间共同投资的提供方式。

○4政府投资,法人团体经营运作。

○5建设—经营—转让投资方式。

(BOT投资方式)17、政府对农业投资的必要性及提供范围。

必要性:○1农业收入是财政收入的源泉。

○2支持农业的发展是政府和财政的一项基本职责。

○3提高农业生产率的必要条件之一。

○4农业生产的特点所决定的。

○5盈利率低,金融机构不可能投入大量资金。

提供范围:主要投资于水利为核心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农业科技推广、农村教育和培训等方面。

注重农业科研活动,推动农业技术进步。

18、基础产业的内容。

基础产业是指让社会经济活动所依赖的基础设施与基础工业。

基础设施包括各类交通设施,水利设施,通讯设施及城市公共事业。

基础工业主要指能源工业和基本原材料工业。

19、财政补贴和税收支出基本含义。

财政补贴:是国家为了一定的政治经济目的,无偿的对经济组织和城乡居民所实施的财政补助支出。

税收支出:以特殊法律条款规定的、给予特定类型的活动或纳税人以各种税收优惠待遇而形成的收入损失或放弃的收入。

20、财政补贴的分类、机理和效应。

分类:○1禁止性补贴。

(红箱)○2可诉补贴。

(黄箱)○3不可诉补贴。

(绿箱)机理:○1财政补贴可以改变需求结构。

○2财政补贴可以改变供给结构。

○3将外部效应内在化。

○4财政补贴运用的限度经济。

效应:○1有利于贯穿国家的经济政策。

○2以少量的财政资金带动社会资金,扩充财政资金的经济效应。

○3加大技术改造力度,推动产业升级。

○4消除“排挤效应”。

○5社会经济稳定的效应。

21、我国社会保障现状及未来。

现状:○1国家财政对社会保障投入的力度不断加大,并且持续快速增长。

○2在社会保障制度建设上仅农村居民社会保障与福利制度建设得到很大提高。

一是农村五保户实现了由以前的农民供养变成由国家财政供养。

二是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到2010年农村合作医疗覆盖率达到80%以上。

三是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探索在各地方的进展明显加快。

○3其他社会保障制度建设也在同步加快,例如国民教育福利。

○4社会保障的法制建设的步伐明显加快。

未来:○1效率优先,兼顾公平。

○2政企分开,各尽其职。

○3完善立法。

○4不断进行制度改革。

○5加大财政对社会保障的投入。

22、影响财政收入的因素有哪些?○1经济发展水平和生产技术水平。

包括经济发展水平、生产技术水平、收入分配体制、价格水平等。

○2分配政策和分配制度。

○3价格对收入的影响。

包括价格总水平升降的影响、现行税制因素和产品比价关系变动。

23、税收中的公平与效率的理解。

○1税收应以公平为主。

注重公平原则,通过普遍征税和平等征税的方式提高公平程度。

○2税收必须考虑效率的要求。

注重效率原则,讲求效率坚持效率优先思想,包括行政效率和经济效率。

○3税收的公平与效率是密切相关的,从总体上讲,税收公平与效率是相互促进,互为条件的统一体。

24、税收的基本概念(税源、税率、税目、税基)的理解。

税收的特性(“三性”)。

课税对象:税法规定的征税的目的物,是征税的依据。

课税标准:是国家征税时的实际依据或课税依据。

税率:对课税对象征税的比率。

税目:课税对象的具体项目或划分。

税源:征收课税的经济源泉。

课税基础:简称税基,是指建立某种税或一种税制的经济基础或依据。

税收努力:税务当局征收全部法定应纳税额的程度,或者说是税收能力被利用的程度。

起征点:税法规定的对课税对象开始征税的最低界限。

免征额:税法规定的课税对象全部数额中免予征税的税额。

征税能力:应当能征收上来的税收数额,包括纳税能力和征税能力。

特性:强制性、无偿性、固定性25、纳税人和负税人的基本含义。

纳税人:又称纳税主体,是指税法规定的负有纳税义务的单位和个人。

负税人:是指最终负担税款的单位和个人。

26、税负转嫁机制的特征,转嫁方式以及转嫁条件。

特征:○1与价格升降直接联系,价格升降由税负转移引起。

○2各经济主体之间税负的再分配,即经济利益再分配,必然会导致纳税人与负税人的不一致。

○3税负转嫁是纳税人的一般经济行为,是纳税人的主动行为。

方式:○1前转方式。

抬高销售价格转嫁税负。

○2后转方式。

降低进货价格转嫁税负。

○3其他转嫁方式。

混转或散转。

消转。

提高工艺水平或生产效率进行消化税款。

条件:○1价格自由变动是基本前提条件。

○2商品供求弹性是税负转嫁程度的约束条件。

27、税负不易转嫁的税种。

○1商品课税较易转嫁,所得课税一般不易转嫁。

○2供求弹性大,需求弹性小的商品易转嫁;供求弹性小,需求弹性大的商品不易转嫁。

○3课税范围广的商品易转嫁,课税范围狭窄的商品不易转嫁。

○4垄断性商品容易转嫁,对竞争性商品课征的税较难转嫁。

○5从价课税容易转嫁,从量课税不易转嫁。

28、税收原则(公平类税收原则、效率类税收原则)。

公平类税收原则:收益原则、能力原则。

效率类税收原则:○1促进经济发展原则。

○2征税费用最小化原则。

○3确实简化原则。

29、税收经济效应分析税收有哪些经济影响(对劳动供给、对储蓄、对投资等)。

收入效应:税收将纳税人的一部分收入转移到政府手中,使纳税人的收入下降。

替代效应:当某种税影响相对价格或相对效应时,人们就选择某种消费或活动来代替另一种消费或活动。

税收对劳动供给的影响:收入效应:征税后减少了个人可支配收入,人们为维持稳定的收入消费水平,从而减少或放弃闲暇时间,增加工作时间。

替代效应:征税使劳动和闲暇的相对价格变化,劳动收入下降,闲暇的相对价格降低,促使人们选择闲暇以替代工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