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学习主题 第2课 戊戌变法 教案(川教版八年级上)

合集下载

【预习检测+课堂笔记】川教版历史八上主题二第2课戊戌变法(无答案)

【预习检测+课堂笔记】川教版历史八上主题二第2课戊戌变法(无答案)

预习检测与课堂笔记:第2课 戊戌变法 预习检测1.随着帝国主义侵略的加剧,以 、梁启超为代表的 维新派领导的维新变法运动兴起。

2.1895年,《 》签订的消息举国震惊。

在北京参加 的1300多名来自各省的举人,联名上书 ,反对同日本议和,请求变法。

史称“”。

3. 打破了清政府长期以来规定的知识分子不得过问朝政的禁令,是资产阶级维新思潮转变为 政治运动的标志。

4.康有为、梁启超在北京创办《 》(后改名《 》),建立 。

5. 年,光绪帝颁布《 》,实行变法,史称“ ”。

新政共推行了103天,所以又称作“ ”。

6. 发动政变,囚禁光绪帝,大肆搜捕维新派人士。

、 、刘光第、杨锐、杨深秀和康广仁六人被杀害,史称“ ”。

7.戊戌变法传播了资产阶级 和自然科学知识,在社会上起了 作用。

8.甲午中日战争后,中国面临着被东西方列强瓜分的危机。

一批先进的中国知识分子认为只有进行社会改革,才能使中国富强起来。

为此他们A .兴起了维新变法运动B .掀起了洋务运动C .发动了太平天国运动D .创办了京师同文馆9.揭开了维新变法运动序幕的事件是A .组织强学会B .公车上书C .成立保国会D .形成洋务派10.1895—1898年,康有为多次上书光绪帝,主张A .禁止鸦片走私B .师夷长技以制夷C .变法图强D .师夷长技以自强11.“有心杀贼,无力回天。

死得其所,快哉!快哉!”。

此话出自A .康有为B .梁启超C .邓世昌D .谭嗣同12.下列事件按发生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①公车上书②百日维新③创办《万国公报》④组织强学会A .①②③④B .①④③②C .①③④②D .①②④③课堂笔记。

川教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6课《戊戌变法》教学设计

川教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6课《戊戌变法》教学设计

川教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6课《戊戌变法》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戊戌变法》是川教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6课的内容,主要讲述了1898年发生在中国的一次重要的政治改革——戊戌变法。

本节课主要内容有:维新变法运动的兴起,康有为、梁启超等人的活动,戊戌变法的过程和结果,以及戊戌变法的意义。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学习了鸦片战争、甲午战争等历史事件,对近代中国的民族危机有一定的了解。

同时,学生对改革和革命的概念也有所认识。

但学生对戊戌变法的具体内容、过程和意义可能了解不深,需要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来加深理解。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戊戌变法的背景、过程和意义,认识戊戌变法在中国近代史上的地位。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式,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戊戌变法的历史评价能力,认识改革与革命在中国近代史上的重要性。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戊戌变法的背景、过程、意义和在中国近代史上的地位。

2.教学难点:戊戌变法的过程和意义。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历史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戊戌变法的时代背景。

2.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自主探究戊戌变法的过程和意义。

3.合作学习法:分组讨论,共同完成对戊戌变法的认识和评价。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提前备课,熟悉教材内容,了解学生情况,设计教学活动和问题。

2.学生准备:预习教材,了解戊戌变法的背景知识,准备参与课堂讨论。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设置历史情境,如播放戊戌变法相关视频、图片等,引导学生进入戊戌变法的历史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简要介绍戊戌变法的背景,引导学生关注戊戌变法的原因和条件。

然后,详细讲述戊戌变法的过程,包括康有为、梁启超等人的活动,以及变法的主要措施。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针对戊戌变法的过程和意义,提出问题并进行解答。

初中历史川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6课《戊戌变法》优质课公开课教案教师资格证面试试讲教案

初中历史川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6课《戊戌变法》优质课公开课教案教师资格证面试试讲教案

初中历史川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6课《戊戌变法》优质课公开课教案教师资格证面试试讲教案
初中历史川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6课《戊戌变法》优质课公开课教案教师资格证面试试讲教案
1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通过对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公车上书、百日维新、戊戌政变等基础知识。

(2)结合课文、利用图片、历史资料等培养学生分析和理解维新变法运动兴起的背景,归纳总结康、梁的主要活动;通过讨论“戊戌变法的意义”培养学生利用历史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创设情境播放音乐导入新课;通过历史剧表演对康有为上书了解康有为的爱国热情,激发学生的历史责任感,完成情感目标;
(2)通过名片介绍、记者采访、共同讨论,师生的互动探究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完成能力目标。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维新人士的进步立场和为变法图强勇于牺牲的事迹,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振兴中华的高尚情操和历史责任感,树立以天下为已任的正确人生观和价值观。

2学情分析
边远山区的学生知道的教学资源太少,故先布置生作课前了解。

3重点难点
重点:公车上书、百日维新的主要内容。

难点:戊戌变法的历史意义。

4教学过程
4.1第一学时
4.1.1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播放音乐,创设情境]。

戊戌变法 教学设计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

戊戌变法 教学设计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

戊戌变法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知道戊戌变法的主要内容(教学重点)2.了解戊戌变法内容所产生的作用(教学难点)教学过程:导入:1897年冬,德国强占胶州湾,引发了列强瓜分中国的狂潮,严重的民族危机迅速激发起高涨的维新变法运动。

过程:1.对戊戌变法的整个过程进行简单描述:1898年,以康有为为首的维新派,通过光绪帝所进行的资产阶级政治改革,遭到了以慈禧为首的顽固派的强烈反对。

1898年9月,慈禧太后等发动了政变,将光绪帝囚禁起来,梁启超、康有为等逃往日本,而谭嗣同等六人被杀害,称为“戊戌六君子”。

结果戊戌为法经过了一百零三天就失败了,因此也称为百日维新。

2.那么究竟戊戌变法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呢?提问引出戊戌为法的主要内容:1898年,戊戌变法开始了,变法的内容涉及政治、经济、军事、教育等方面。

3.在知道戊戌变法的主要内容后,为了更进一步让学生了解内容在当时产生的作用,利用不同的人物对变法的态度不同,增强了解。

政治方面:某清朝官员:康有为实施戊戌变法,弄得我现在坐卧不安,一点油水都捞不着,他让裁减冗员,我的好多同事都给一下子裁掉了,我也好险,这些人都是费了不少精力和金钱才熬到这个位置上,你说你一个改革就给他们裁掉了。

真是,变法还弄什么集思广益,准许士民上书、开放新闻自由,你这不是乱弄吗?自古以来都是我们当官的说了算,你这一下弄颠倒了。

你还按月分类列名每年收支,这样的话,我一点好处都没有,我当官做什么,气死我也。

经济方面:某商人:这下好了,有了这个戊戌变法,我就不会整天偷偷摸摸地做生意了,也不会被人瞧不起了,还是康有为有眼光,知道中国必须以工商立国,才能富国养民,谁都能够看出来,官办企业的弊病之多,只有鼓励民办企业,才能让经济有出路,政府到时会设立矿务总局、农工商总局,并在各省设分局,还会广泛开设农会,刊印农报,购买农具,订立奖励学艺,农业程序、编译外国农学书籍,采用中西各法切实开垦,我就可以随时随地学习到西方的先进经营技巧了,除此以外,我从事的贸易还会得到相关部门的保护,因为到时候各省都会设商务局,商会,保护商务,推广口岸商埠。

2022年高考历史总复习初高中中国近代史部分教材知识点比较

2022年高考历史总复习初高中中国近代史部分教材知识点比较

中国近代史部分初高中教材知识点比较——以初中“川教版”和高中“人民版”必修为例(一)初中中国近代史(八年级上册)第一学习主题表1 第一学习主题在初高中教材中的要点初中“川教版”要点在高中“人民版”必修中的对应部分要点八年级上册第一学习主题列强的侵略和中国人民的抗争1,鸦片战争(原因、过程、《南京条约》、影响)2,第二次鸦片战争(原因、过程、太平军抗击洋枪队)3,左宗棠收复新疆(起因、过程、结果、意义)和甲午中日战争(邓世昌在黄海战役中牺牲,《马关条约》的内容和危害,台湾人民反割台斗争)4,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义和团运动的兴起和发展,八国联军侵华的过程,必修一专题二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的一、二课必修一专题三近代中国民主革命的第一课太平天国运动1,列强入侵与民族危机(国门洞开的原因,几次侵略战争的情况简介,《南京条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侵略的危害,瓜分狂潮)2,中国军民维护国家准全的斗争(三元里抗英,左宗棠收复新疆,黄海海战与反割台斗争,义和团反帝运动)3,太平天国运动(太平天国兴起发展全盛衰败的全过程,《天朝田亩制《辛丑条约》)度》和《资政新篇》,太平天国运动的影响)表2 第一学习主题在初高中教材中的内容比较相同点(共有部分)不同点(独有部分)初中1,中国近代被侵略的根本原因;2,1840-1900年列强发动的侵华战争及危害;3,清政府签订的一系列主要的不平等条约的内容及危害(《南京条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4,三国干涉还辽事件5,瓜分狂潮与“门户开放”6,左宗棠收复新疆7,黄海海战与反割台斗争8,义和团反帝运动1,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分别的根本原因和直接原因;2,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过程3,鸦片战争的战败原因,对中国社会的影响;4,沙俄侵占中国北方大片领土;高中1,列强入侵对近代中国的总体危害;2,三国干涉还辽事件,瓜分狂潮,“门户开放”均出现在正文部分3,三元里抗英4,义和团运动出现在正文部分,详细讲述了其过程及对其的评价5,太平天国运动独立成一课,完整讲述了其背景,过程,《天朝田亩制度》,《资政新篇》,外交政策,意义,失败的原因。

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二单元 第2课 戊戌变法教案 中图版

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二单元 第2课 戊戌变法教案 中图版

第2课戊戌变法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说明戊戌变法这一爱国救亡运动发生的必然性,培养分析问题的能力。

(2)了解“百日维新”的主要内容,认识戊戌变法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提高客观评价历史事件的能力。

2、过程方法与能力(1)读、讲、议结合,通过对问题的思考,提高阅读、分析问题的能力。

(2)选播优秀影视剧的有关片段。

增强感性认识,提高学习兴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认识到戊戌变法兴起于民族危机日益深重之时,旨在救亡图存,是一场爱国的、进步的政治运动,直到了思想启蒙的作用,推动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

(2)学习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等一代知识分子勇于向先进国家学习,敢于开拓进取、创新变革的精神和高度的历史使命感、责任感。

教学重点:了解“百日维新”的主要内容,认识戊戌变法的影响。

教学难点:客观认识戊戌变法的社会影响和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

教学疑点:戊戌变法运动的性质,一说革命,一说改良。

革命,主要强调运动的社会过渡作用;改良,主要突出运动的渐进变革方式。

教学步骤:1、导入从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惨败,民族危机空前严重,促使人们进一步寻求救国救民的道路的角度课前导入。

教师可以请学生阅读引言部分,知道维新变法运动是以救国救民为宗旨的。

提问:“这场运动是如何展开的?这条道路能行得通吗?为什么?”导入“公车上书”一目。

2、讲解一、公车上书本目讲述了“公车上书”的背景、简单经过和影响,以及康有为、梁启超等维新人士为推动变法运动开展创办报刊、成立组织等活动。

背景:《马关条约》的签订,请政府割地赔款,大大加深了民族危机,促使一部分仁人志士认识到,在学习西方科技的同时,还必须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

这也是整个维新变法运动兴起的时代背景。

经过:教科书介绍了“公车上书”的时间、地点、发起人和上书的主要内容。

这次上书提出反对议和,要求变法等主张,反映了康有为、梁启超等一批先进知识分子要求抵御外侮、救亡图强的心声。

关于时间、地点、发起人,何为“公车”等,让学生了解即可。

《新文化运动》说课稿

《新文化运动》说课稿

《新文化运动》说课稿各位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课题是《新文化运动》。

下面我就从教材分析、教学理念、教学目标、学法指导、教学方法、学案设计和教学程序等几个方面,简要谈谈我对这一课内容的理解、对现有教学案的整合运用及教学思路的设计,希望在座的各位领导和评委老师给以诚恳的批评指正,在此,我首先深表谢意。

谢谢!说教材分析:《新文化运动》是川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二学习主题《近代化的起步》中的最后一课学习内容。

学生在学习本单元洋务运动、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之后,已经知道了中国近代史上在经济、政治等方面为挽救民族危亡的斗争史实。

而新文化运动正是辛亥革命在思想领域的延续,是以反思中国传统文化,引进西方新的思想为主要目标的思想探索。

它冲击了封建主义思想、道德和文化,开启了思想解放的闸门,动摇了封建统治的根基,是一场前所未有的思想解放运动。

在中国近代史上具有重要的历史地位和承前启后、承上启下的作用。

说教学理念《初中历史新课程标准》对《新文化运动》一课作了这样的要求:“列举陈独秀、胡适等新文化运动的主要代表人物,了解新文化运动在中国近代思想解放运动中的地位和作用。

”新课程理念强调要把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融为一体。

强调知识与能力的统一,注重学习的过程与方法,加强过程性和体验性目标,使学生体验学习过程,学会学习方法,提高学习能力。

根据这一理念,我设计这一课的基本理念是:在学习基础知识的过程中,教给学生历史思维的方法和原则。

在这一理念的指导下,通过对三维目标、教材的分析,再结合对现有资源的整合,我设定了如下教学目标、重难点、学法和教法。

b说课时学习目标:1.能记住新文化运动兴起的原因、时间、标志、主要代表人物、主阵地。

(重点)2.能记住新文化运动前期的口号、代表人物及其代表作。

(重点)3.能记住新文化运动的性质,会分析新文化运动在中国家的思想解放运动中的地位和作用.(重、难点)c说学法指导自主学习法、阅读法、小组合作学习法及在教师的引导下,积极主动地分析史料,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中去探究、分析并解决问题。

八年级历史上册第二单元第2课:戊戌变法导学案

八年级历史上册第二单元第2课:戊戌变法导学案
①促进农工商业的发展,编练新式陆海军, 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 ; ②准许创办报刊,开放言论,任用维新派人 士;各地开办新式学堂,北京设立京师大学 堂等有利于西方文化的传播。
【问题探究】 6、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有哪些?
①资产阶级力量弱小,维新派策略失 误,没有发动人民群众; ②光绪帝没有实权,顽固派力量过于 强大,对变法阳奉阴违;
)A.开明地主 B.民族资产阶级 C.工人阶级 D.
4.戊戌变法失败的根本原因在于( )A.资产阶级力量弱小B.光绪帝没有实权C. 顽固派对变法阳奉阴违 D维新派策略失误 5、慈禧太后等发动“戊戌政变”的根本原因是( )A、变法触动了封建顽固 派的利益 B、光绪帝借“变法”向慈禧太后夺权C、变法不利于清王朝统治 的巩固 D、变法改变了祖宗的例律 6、“戊戌变法”的实质是( )A、统治阶级内部争权夺势的斗争 B、光 绪帝为首的“帝党”与慈禧太后为首的“后党”的斗争C、民族资产阶级与封 建旧势力的斗争D、封建统治阶级与人民群众的斗争
【问题探究】
2、维新派代表人物有哪些人?他们想怎样挽救民 族危亡?
维新派代表人物有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等人; 他们想通过:组织“公车上书”,反对议和,请 求变法;创办《中外纪闻》《时务》等报刊,介 绍资本主义国家的政治经济情况,宣传维新变法 的主张;还成立了强学会等组织,形成了维新派 的政治团体;开办新式学堂,培养人才等来挽救 民族危亡。
变法运动宣告失败。这次变法共持续了103天,因此历史上又叫它“
6、戊戌变法是维新派在民族危亡之际发起的一场维护民族独立和发展资本主义的 运 动,标志着中华民族的觉醒,冲击着封建思想文化的束缚,起到了重要的 作用。
【自主学习】(看书总结知识结构)
1、康有为、梁启超、光绪,反对议和,请求变法。 “公车上书”,

八年级戊戌变法教案

八年级戊戌变法教案

八年级戊戌变法教案课题:八年级戊戌变法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并理解中国晚清时期的戊戌变法运动;2. 掌握戊戌变法的背景、内容和影响;3. 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和分析能力;4. 提高学生的文献阅读、信息搜集和整理能力。

教学重点:1. 掌握戊戌变法的背景和内容;2. 分析戊戌变法的原因和影响;3. 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和分析能力。

教学难点:1. 分析戊戌变法对中国近代化进程的意义;2. 提高学生的文献阅读和分析能力。

教学准备:1. 教学投影仪、计算机和投影幕布;2. 多媒体课件和相关资料;3. 学生课本和笔记。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通过图片和视频,引导学生回顾中国晚清时期的社会状况和国家危机感;2. 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需要进行变法?二、知识讲解(15分钟)1. 通过多媒体课件,讲解戊戌变法的背景、内容和目标;2. 引导学生思考,戊戌变法为何以失败告终?三、小组合作(15分钟)1.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分配一段关于戊戌变法的文献资料,要求学生阅读并记录关键信息;2. 学生进行讨论,总结戊戌变法的原因和影响。

四、知识梳理(10分钟)1. 整理小组讨论的结果,学生代表向全班汇报;2. 教师对学生的回答进行点评和补充,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五、拓展应用(15分钟)1. 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展开自主研究,找寻相关资料,了解近代中国变法运动的其他代表性事件;2. 学生展示研究成果,让其他同学了解更多的变法运动。

六、归纳总结(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戊戌变法的意义和不足之处;2. 学生进行个人思考,写下对戊戌变法的认识和看法。

七、作业布置(5分钟)要求学生利用多种资源进一步研究戊戌变法,写一份关于戊戌变法的报告,并附上相关图片或图表。

教学反思:本课通过多媒体课件、小组合作和自主研究的方式,培养了学生的历史思维和分析能力,提高了学生的文献阅读和信息整理能力。

同时,通过学生的个人思考和讨论,激发了学生对历史事件的兴趣和思考,达到了教学目标。

川教版历史八上戊戌变法word教案1

川教版历史八上戊戌变法word教案1

第六课戊戌变法【学习目的】基础知识了解公车上书、百日维新、戊戌政变、戊戌六君子等历史基础知识掌握1895~1898年中国维新变法运动的重大事件名称和顺序能力训练过程方法搜集整理资料从课文和插图中搜集历史证据,探索“公车上书”的时代背景及其所产生的社会影响比较分析理性说明社会各界对于戊戌变法的不同反映,了解新旧势力关系紧张的具体表现,理解变法失败的原因讨论探索变法法令内容在政治方面的局限性和经济、文化、思想方面的进步作用(由此理解变法性质属于资产阶级改革)情感态度价值观爱国情感谭嗣同等人不惜牺牲生命,希望通过变法改变中国积贫积弱的局面,符合当时的历史发展潮流,值得后人景仰和怀念思想意识充分理解维新变法人士的进步立场,陶冶爱国爱民族的高尚情操,增强新时代青年振兴中华的历史责任感【学习重点】公车上书、百日维新【学习难点】戊戌变法的性质及其历史意义【学习进程】1.布置学生预习依照《学案》让学生分组完成,小组能够讨论进行。

2.教师进一步检查学生预习的情形,辅导学生重点问题、难点问题。

3.学生展现《学案》,教师适当进行补充,夸奖学生,对各组展现的情形进行评判。

【预习提纲】一.维新变法运动的兴起1.公车上书-----揭开维新变法的序幕(1)背景:1895年春,《_____》的签定。

(2)通过:_____、梁启超联合在北京参加会试的举人上书光绪,反对议和,请求变法。

(3)阻碍:是资产阶级维新思潮转变成爱国救亡政治运动的标志。

2.开办报刊:开办《_____》(后更名为《中外纪闻》),宣传维新变法。

3.组织集体:联合朝廷中具有维新思想的官员,成立强学会。

二.“百日维新”1.背景:1897年,德国派军舰强占胶州湾,帝国主义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

2.时刻:1898年6月1日~9月21日。

3.标志:光绪帝公布《_____》。

4.内容:(1)政治:广开言路,裁撤冗官,精简机构。

(2)经济:提倡____,奖励发明制造,改革财政。

初中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二学习主题 第2课 戊戌变法名师教案 川教版

初中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二学习主题 第2课 戊戌变法名师教案 川教版

第6课戊戌变法教学目标:一、识记和理解了解维新变法运动兴起的历史背景,记住维新派的主要代表人物、“公车上书”的时间、内容和戊戌变法的时间,知道维新派创办的主要刊物、建立的政治团体和戊戌六君子,理解戊戌变法的内容、历史意义。

二、能力和方法通过对康有为、梁启超维新变法思想与维新变法活动的分析,使学生学会以历史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实事求是地评价历史人物的方法。

通过对维新变法背景、内容、历史意义以及变法失败原因等一系列知识的学习、探究,学会全面地、辩证地认识历史事件的方法。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公车上书”、“谭嗣同从容就义”等史实的学习,激发学生“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历史使命感和历史责任感。

对比袁世凯出卖维新派的卑鄙行径,对学生进行人生观、价值观的自我教育,并作出正确的人生价值选择,从而树立崇高的理想与追求。

通过对维新变法失败原因的分析,使学生认识到任何改革都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培养学生的挫折意识,使学生学会总结失败教训,努力开创成功之路。

教学重点和难点一、重点:公车上书,百日维新。

二、难点:维新变法运动失败的原因课型:新课。

教学准备:教师制作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袁世凯等头像图片,收集维新派创办的主要刊物、成立的学会、建立的学堂的资料和“公车上书”、“戊戌变法”的多媒体影像资料制成多媒体课件,绘制维新变法运动板书设计图表。

学生预习课本,课外阅读并收集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等历史人物的资料简介。

教学方法:读书指导法、图表法、谈话法、材料分析法、讨论法。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具:图片、图表、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多媒体展示谭嗣同像,请一位同学介绍图片人物)在学生介绍的基础上教师指出:谭嗣同是近代中国资产阶级改良思想家,维新变法的代表人物之一,是为挽救民族危亡、为维新变法运动而喋血北京菜市口的“戊戌六君子”之一。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谭嗣同为之英勇献身的维新变法运动——戊戌变法。

学习新课:一、维新变法运动的兴起1.维新变法兴起的背景(指导学生阅读)思考:维新变法运动兴起的背景是什么?肯定学生的回答后进一步提问:甲午战争后帝国主义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国面临怎样的局面?进而启发学生认识维新变法的根本原因、阶级基础(或社会条件)及资产阶级维新派的主要代表人物。

初中八年级历史上册:第二课《戊戌变法》名师教案川教版

初中八年级历史上册:第二课《戊戌变法》名师教案川教版

第二课戊戌变法戊戌变法·教学目标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了解公车上书、百日维新、戊戌政变和戊戌六君子等历史基础知识。

结合课文,利用新闻报道、文件奏折、宣传画照片等各种历史资料培养学生的历史想象能力和分析能力,能从中找出维新变法运动发生的社会原因、政治原因以及经济原因。

此外,就康有为、梁启超变法一事对比社会各界的反应,加深对变法运动失败的理解。

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能解释维新变法人士的进步立场,激发其热爱祖国、振兴中华的高尚情操和历史责任感。

戊戌变法·重点难点本课简要介绍了戊戌变法运动从开展到失败的艰难历程,重点叙述了变法过程中的几个典型事件。

本课的重点之一是公车上书和维新变法运动的展开。

维新变法作为一次大规模的政治活动是从“公车上书”开始的,此前康梁虽著书立说,宣传维新思想,但在社会上影响不大。

本课的又一个重点是“百日维新”,它是这次大规模政治运动的高潮。

维新派的政治主张在变法法令的内容中有集中体现。

尽管这些改革措施带有不少局限性,但维新派希望通过变法改变中国积贫积弱的局面,是符合当时历史潮流的。

本课的难点是戊戌变法的历史意义,只有在逐项分析变法法令的基础上才能理解变法的资产阶级改革性质和其爱国、进步的历史意义。

变法在社会上所起的思想启蒙作用,对后来的资产阶级革命也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戊戌变法·学法指导1.指导学生观察课文插图,收集历史证据,探索公车上书所产生的社会影响。

提示一些观察问题的角度和搜集整理史料的方法,培养学生研究历史的兴趣和能力。

2.指导学生运用对比方法,了解社会各界对变法的不同反应,从而理解变法的失败。

中学生由于学习能力的限制,容易停留在现象上比较、低层次上比较,或在枝节上比较,难以切入事物本质。

因此教师应事先指明比较的目的和方向(“理解变法的失败”)、比较的对象(“社会各界的反应”)等等。

解决为什么比较和在哪方面比较的问题,找出历史现象的异同,促进新思想观点的产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主备人
用案人
授课时间
年月
总第课时
课题
第2课 戊戌变法
课型
新授课
教学目标
了解公车上书、百日维新、戊戌政变和戊戌六君子等历史基础知识。
重点
“公车上书”和百日维新
难点
戊戌变法意义和戊戌变法主张不能实现原因的认识。
教法及教具




教学内容
个案调整
教师主导活动
学生主体活动
引入新课:
(教师设问引导)甲午中日战争后,中国面临什么形势?
文化
军事
三、戊戌六君子
学生看书,想一想以慈禧为首的顽固派在做什么?戊戌变法的命运如何?维新派是如何应对?结果如何?
教师引导学生试着总结变法失败的主要原因,之后师生共同归纳总结,并板书如下:
1、中国封建顽固势力非常强大,竭力阻碍变法;
2、中国资产阶级维新派力量弱小,只依靠一个没有实权的皇帝,不敢发动群众。
教师引导学生讨论变法的影响,之后共同归纳总结,并板书如下:
1、戊戌变法是一次资产阶级的爱国政治运动,加快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
2、维新派在帝国主义侵略日益加深的紧要关头,要求挽救民族危亡,发展资本主义,具有爱国和进步的意义。
3、这次变法广泛传播了资产阶级政治学说和自然科学知识,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作用。
一、维新变法运动的兴起
引导学生看书分析维新变法运动的背景
请同学们阅读“维新变法运动的兴起”,思考:康、梁等维新派为变法做了哪些准备?
二、百日维新
请同学们带着问题阅读“百日维新”,思考:戊戌变法的直接背景是什么?时间是哪年?为什么称为百日维新?主要内容?结果?性质?影响?
戊戌变法内容简表
类别
内容
政治
经济
4、戊戌变法失败的血的教训,促使资产阶级堂作业
课外作业
教学札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