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专用】2015届高中语文全程复习方略:第一节 理解常见的文言实词、虚词(共99张PPI)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含义,那么我们就可以在读懂文章内容的基础上,把选项中加 点词语的释义代入语境,分析语意、词性、句法是否合乎要求, 进而做出选择判断。当然,在验证词语释义正确与否的过程中, 我们要充分调动自己的文言知识储备,注意从一词多义、古今 异义、词类活用、通假字等文言现象中思考解决问题。
附【译文】 李揆,字端卿,祖籍陇西成纪,后来定居于郑州,世代都 是豪门大族。李揆年少时聪敏好学,擅长写文章。开元末年, 考取进士,献文章给朝廷,皇帝下诏令派中书品评其文章,提 升为右拾遗。乾元初,兼任礼部侍郎。李揆曾经认为主管选拔 士人,大多不考察实际能力,只是严格考试风纪,索要士人的
考向一 【典例剖析】
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题1】(2013·新课标全国卷Ⅱ改造)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 成文后问题。 李揆,字端卿,陇西成纪人,而家于郑州,代为冠族。少

聪敏好学,善属文。开元末,举进士,献书阙下,诏中书试文

章,擢拜右拾遗。乾元初,兼礼部侍郎。揆尝以主司取士,多
不考实,徒峻其堤防,索其书策,深昧求贤之意也。其试进士
书策,实际上完全违背求取贤才的意图。他在应试文章中写道:
“作为大国选士的目的,只求得到真正的人才,考试时经书典 籍都在这里,请他们任意搜寻查找。”因此几个月之后,对他 好的评价传到皇上耳中。从此很受皇上的恩遇,于是被重用。
【方法归纳】 一、判定文言实词含义的六种方法 1.语境推断法 词义是不确定的,但上下文的语境是相对稳定的,我们可 以结合上下文来判断文言实词的含义。如《龙洞山记》 (2013·福建卷)“意其穴竟于是”一句中的“意”有“意图,
②辨明体裁风格。高考考查到的文言文体裁主要有三种:
传记、散文、议论文。其中传记是重中之重。不同体裁的文章 有不同的笔法,有不同的用词习惯,心中有文体概念不仅有助 于把握文意,而且便于理解词语。同时,文章的整体风格特点 也是我们解读文章、理解词语的一个重要切入点。 ③熟知文化常识。文言文中往往含有比较多的历史文化信 息,比如典章制度、官职封号、历法纪年、礼仪器物、姓字名

文章,曰:“大国选士,但务得才,经籍在此,请恣寻检。”

由是数月之间,美声上闻。自此颇承恩遇,遂蒙大用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而家于郑州,代为冠族 )

代:世世 属:撰写 昧:冒犯 恣:任意
B.少聪敏好学,善属文

C.深昧求贤之意也
第 一 节 理解常见的文言实词、虚词
【考点精析】 一、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本考点值得注意的地方有两点: (一)“常见文言实词”,明确了考查范围,指的是文言文
中的常用词和次常用词,主要包括《新课程标准》上所举的
120个实词,还包括初高中课本及学生尚未接触到的典范著作 中经常出现的实词,其考查点多为一词多义、古今异义、通假 字、词类活用、同义复词、偏义复词等。
2013年福建卷《龙洞山记》 2012年福建卷《游龙鸣山记》 2011年福建卷《小孤山新修 一柱峰亭记》
【规律总结】 福建卷采用以主观表述题的形式融合到翻译题中考查考生 对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的理解能力。而一些自主命题省份历 年高考对文言虚词的考查,除了上述形式外,更是直接采用选
择题的形式考查具体语境中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词,家属,亲属。如“是疾易传染,遘者虽戚属,不敢同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起” (方苞《狱中杂记》)。③名词,等辈,指同一类人。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若属皆且为所虏” (司马迁《鸿门宴》)。④名词,官属,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属。如“徒属皆曰:‘敬受命。’” (司马迁《陈涉世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⑤动词,归属,隶属。如“在骨髓,司命之所属,无奈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也”(《韩非子·扁鹊见蔡桓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会、意、 慑、虞
杳、干、 延、履 次、秽、 怃、起
【规律总结】 高考对文言实词的考查,命题形式主要有两种:一是采用 客观选择题的形式考查具体语境中实词含义,二是以主观表述 题的形式融合到翻译题中考查考生对文言实词的意义和用法的
理解能力。
二、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 所谓“常见文言虚词”,指的是文言文中常见的副词、介 词、连词、助词、代词等。“而、何、乎、乃、其、且、若、
6.代入检验法 对于选择、判断类的词语解释题,最简单的方法莫过于将 所给的义项放入各自的具体语境中贯通文意,解释正确而无滞 碍之处者即为正确解释,反之即为错误解释。如《明史·马文 升传》(2013·新课标全国卷Ⅰ)“登景泰二年进士”一句中的
“登”,按动词释义为“升职”,代入句中检验发现是讲不通
的,“进士”为封建时代科举考试选拔人才的等级名称,怎么
所、为、焉、也、以、因、于、与、则、者、之”这18个文言
虚词是高考的考查范围。 所谓“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是指一个文言虚词在不同 的语言环境中,往往具有不同的意义,同时在文中的作用也不 同。
近几年福建卷对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的考查,一般采用
间接测试的方式,即不直接命题测试,而是体现在疏通语句、 把握文意和对文言语句的正确翻译的考查上。如: 考 卷 文言语句翻译题 (重点虚词) 焉、若、者、为、之 其、以、也、而 为、其、而、乎、之、以
在此应是动词,作谓语,“违背”的意思。
4.联想推断法 有些文言实词,虽然我们没有见过,但是其意义和用法在 课文中一般都能找到落脚点。因此,我们要善于利用所学过的 知识来解决试卷中的问题,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如《旧 唐书·李揆传》(2013·新课标全国卷Ⅱ),“少聪敏好学,善
属文”中的“属”,结合我们学过的“衡少善属文”(《张衡
2.结构分析法 文言文中排比句、对偶句、并列句等对举的语言现象很多,
在对偶句中,位置对称的词语一般词性相同,词义相近或相反,
这样通过对已知词语的词义、词性的分析,就可以推知未知词
语的词义、词性。如“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是对偶
句,句中的“谏”和“追”,从结构上对举分析,可推知是 “挽回”“补救”的意思。
传》)中的“属”,可以推知其应释为“撰写”,从而确定此 项释义正确。
【特别提醒】高考对于文言实词的考查,虽然“形”在课外, 但根基仍在课内。所考查的文言实词,其意义在课文中一般都 能找到落脚点。因此,我们要用好课文这块宝,善于由高考文 言语段中的实词联想到课文中意义相对应的实词,通过比照,
辨其异同,然后推断文言实词的意义。
能“升职”呢?根据文句意思释为“考中”方可讲通,由此可
知该项释义是不正确的。
二、解答文言实词类题目的四大技巧 在解答文言实词类题目时,应本着“词不离句,句不离篇” 的原则,具体来说有以下几个方面的技巧:
1.读文
理解词语是读懂文章的关键,理解文意是推断词语意义的 基础。因此,我们理解文言实词,首先要会读文言文。具体来 说,要做到: ①培养文言意识。文言文中词语的意义大多不同于现代汉 语,因此,我们要在思想上让自己进入文言情境,从而形成思 维上的文言状态。这是我们解读文言文的感性入口。
属疾不治事”(《资治通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点拨】解答本题,需要做到两点: 1.读懂内容。阅读全文,弄清文中人物、事迹、品性等要 素,把握文章大意,理解语句的意思,这是准确把握句中文言 实词含义的关键。
2.代入验证。因为本题考查的是文言实词在具体语句中的
“恣”则属次常用词。从四个实词所在的语境可以推断: A 项,可以用代入检验法,整句话的意思是“李揆,字端卿,祖 籍陇西成纪,后来定居于郑州,世代都是豪门大族”,所以
“代”解释为“世世”或“世代”是正确的;B项,可以用联 想推断法,学过的《张衡传》中就有“衡少善属文”的例子, 不难判断“属”译为“撰写”是正确的;C项,可以用语法分 析法,“昧”的后面搭配的是“求贤之意”,前有“深”来修
(二)“在文中的含义”,明确规定了考查的是文言实词的 语境含义。 文言实词是理解文言文内容的基础和关键,更是每年高考 文言文阅读的必考题目。如: 考 卷 实词词义 选择题 文言语句翻译题 (重点实词) 高阔、步、白、遣、下 飞、引、庖、时、乐 新、题、观、意、少
2013年福建卷《龙洞山 记》
2012年福建卷《游龙鸣 山记》 2011年福建卷《小孤山 新修一柱峰亭记》
心意;意义,意思;意志,愿望;神态,神情;情意,感情;
意料,料想;怀疑,猜测”等义项,根据上下文语境,可以判 定此处“料想”为其确切含义。
【特别提醒】被考查的文言实词是语言链条中的一个“元素”,
我们可以把它看作是任一代码,借助语境的“语言流”来推断 这一代码应该具有的意义。如果这一意义能使“语言流”畅通, 那么,这个意义就是正确的,否则,就是错误的。把推断的意 义与选项中的解释进行对照,然后就可以做出判断。当然,我 们也不能完全抛开词语本身的意义而做推断,而应该把自己所 掌握的该词的义项与推断的意义结合起来判断。
5.成语对应法 现代汉语中的成语,保留了大量的文言词义,我们在理解 成语的基础上,便可推知文言实词的意义和用法。如《游龙鸣 山记》(2012·福建卷),“履苍莽中”中的“履”,本义为鞋
子,此义项在句意中讲不通;对此我们可以联想到成语“如履
薄冰”中“履”的用法,推知“履”在句中应活用为动词,引
申为“践踩,走过”,由此确定此项释义错误。
3.语法分析法
句子的结构是固定的,组合是有规律的,词在句中所处的 语法位置,为我们推断词义提供了依据。主语、宾语常由名词、 代词充当,谓语大多由动词、形容词充当,状语大多由副词充 当等。如《旧唐书·李揆传》(2013·新课标全国卷Ⅱ)“深昧 求贤之意也”中的“昧”,前有副词“深” (深深地,严重地), 后有名词短语“求贤之意”(求取贤能之士的要旨),因此“昧”

D.经籍在此,请恣寻检

【解题点拨】本题考查考生对文言实词在具体语境中的含义的 理解把握能力。对多义实词的理解判断,一方面依靠积累,另 一方面需要臵入语境、观照搭配,这样才能准确判断其含义。 常用的方法有语境推断、代入检验、联想推断等。本题四个选
项中有三个实词“代”“属”“昧”是常见常用的多义词,
饰,因此如把“昧”释为“冒犯”,根本讲不通,应理解为动
词“违背”;D项,可以用语境推断法,整句话的意思是“经 书典籍都在这里,请他们任意搜寻查找”,“恣”解释为“任 意”字通句顺,合情合理。 答案:C。
【一线穿珠】
B项中的文言实词“属”为动词(读zhǔ),撰写,缀辑。除此之 外,“属”在文言文中常见的义项及用法如下: ①名词,类、族、种类。如“土地平旷,屋 1.读音为shǔ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陶渊明《桃花源记》)。②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读音为zhǔ时:①动词,连接,跟随。如“平原君使者冠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相属于魏” (司马迁《信陵君窃符救赵》)。②通“嘱”,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词,托付,嘱咐。如“属予作文以记之” (范仲淹《岳阳楼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记》 )。③动词,继续,互相衔接。如“亡国破家相随属”(司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马迁《屈原列传》 )。④动词,推托,借口。如“(房法乘)常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