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教师资格证考试复习笔记全2012(每日更新2)
河南教师资格证考试复习笔记全2012(每日更新4)
第四章教育目的1、识记教育目的、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劳动技术教育等概念;*教育目的是人们对教育活动的一种设计,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广义的教育目的是指人们对受教育者在接受教育后所产生的结果和所发生的积极变化的期望,即人们希望受教育者通过教育在身心诸方面发生什么样的变化,或产生怎样的结果。
狭义的教育目的是国家对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为什么样的人才的总的要求,是国家为培养人才而确定的质量规格和标准,它是根据一定社会的政治、经济、生产、文化科学技术发展的要求和受教育者身心发展的状况确定的。
教育目的反映了一定社会对受教育者的要求,是教育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也是确定教育内容、选择教育方法、检查和评价教育效果的主要依据。
各级各类学校无论具体培养什么领域和什么层次的人才,都必须努力使所有学生都符合国家提出的总的要求。
*教育目的的层次结构一、教育目的的层次包括:(一)国家的教育目的【国家的教育目的居于第一个层次,它是由国家提出来的,其决策要经过一定的组织程序,一般体现在国家的教育文本和教育法令中。
】(二)各级各类学校的培养目标【各级各类学校的培养目标居于第二个层次,它是根据国家的教育目的制定的某一级或某一类学校、某一专业对人才培养的具体要求,是国家教育目的在不同教育阶段、不同级别的学校、不同专业方向的具体化。
】1、各级各类学校培养目标的确立。
【根据各级各类学校的任务确定的对所培养的人的特殊要求习惯上称为培养目标。
它是由特定的社会领域和特定的社会层次的需要决定的,各级各类学校要完成各自的教育任务,必须制定各自的培养目标。
】2、教育目的与培养目标之间的关系:【教育目的与培养目标是普遍与特殊的关系。
只有明确了教育目的,各级各类学校才能制定出符合要求的培养目标;而培养目标又是教育目的的具体化。
教育目的是针对所有受教育者提出的,而培养目标是针对特定的教育对象而提出的,各级各类学校的教育对象有各自不同的特点,因此制定培养目标需要考虑各自学校学生的特点。
2012河南省教师资格证考试笔试考试技巧重点
1、有利于学生系统掌握人类所取得的经验和科学认识的课程种类是( )。
A.学科课程B.综合课程C.活动课程D.隐性课程2、施耐庵,元末明初的文学家。
( )把塑造绿林豪侠英雄作为自己的最高艺术追求,开始了小说创作从类型化人物向性格化人物的过渡。
其问世后,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尤其在社会影响方面,明清两代的农民和绿林豪杰起义,往往打出“替天行道”的旗帜。
A.《水浒传》B.《红楼梦》C.《聊斋志异》D.《西游记》3、“狼孩”的心理障碍的主要原因是( )。
A。
缺乏营养B.遗传因素C.狼的影响D.缺乏社会性刺激4、( )教学模式强调教师的指导作用,认为知识是教师到学生的一种单向传递的过程,非常注重教师的权威性。
A.传递一接受式B.加涅模式C.自学一辅导式D.范例教学模式5、现时期我国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中指出:教师职业的基本要求是( )。
A.终身学习B.爱岗敬业C.爱国守法D.热爱学生6、某学校组织活动方案设计比赛,张老师给予小红同学的评语是:你的设计方案很棒,并且在如此激烈的比赛中,你能够保持实力,在活动实施方面设计的很新颖,值得表扬,但在结束环节过于潦草,望再接再厉,取得更好的成绩。
关于张老师的评语,下列选项中不正确的是( )。
A.张老师关注学生的比赛成绩B.张老师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C.张老师关注学生的心理素质D.张老师关注学生的实践能力7、我国最早使用班级授课制是在( )年。
A.1862B.1902C.1903D.19128、我国学校一般实行( )负责制。
A.教师B.校长C.部D.地方政府9、随着时代的进步,新型的、民主的家庭气氛和父母子女关系还在形成,但随孩子的自我意识发展,很多孩子对父母的教诲听不进或当作“耳边风”,家长感到家庭教育力不从心。
为此,教师应该( )。
A.降低或放弃对家长配合自己工作的期望B.督促家长,让家长成为自己的“助教”C.尊重家长,树立家长的威信,从而一起做好教育工作D.在孩子面前嘲笑这些家长10、留白是我国古典绘画中常用的艺术手法,指作者在创作中为了更充分地表现主旨而精心留出的“空白”,以营造出“此处无物胜有物”之境。
河南教师资格证考试复习笔记全2012(每日更新7)
第七章教学(上)1、识记教学、教学的一般任务和教学过程的概念*教学的概念:教学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组成的双边活动;教学是学校进行全面发展教育的基本过程。
它包含以下几个方面:1.教学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根本目的;2.教学由教与学两方面活动组成;3.教学具有多种形态,是共性与多样性的统一。
*教学的一般任务:1、传授系统的科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2、发展学生能力、体力和创造才能【所谓智力,一般指人们的认识的能力,即认识客观事物的基本能力,是认识活动中表现出来的那些稳定的心理特征。
主要包括注意力、观察力、记忆力、思惟力和想像力,其中思惟力是核心。
体力,主要指身体的正常发育成长与身体各个器官的活动能力。
】3、培养社会主义道德和审美情趣,奠立科学世界观基础4、关注学生个性发展*教学过程的基本特点:一、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相结合;(1)学生以学习间接经验为主;(2)学生学习间接经验要以直接经验为基础二、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相统一;(1)掌握知识是发展智力的基础;(2)智力发展是掌握知识的重要条件;(3)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相互转化的内在机制【知识与智力的相互转化,一般来说应注意以下条件。
第一,传授给学生的知识应该是科学的规律性的知识。
只有规律性的知识,才需要理论思惟的形式。
第二,必须科学地组织教学过程。
启发学生独立思考、探索和发现,鼓励学生选择不同的学习方法和认知策略学会学习,学会创造。
第三,重视教学中学生的操作与活动,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与能力,提供学生参与实践的时间和空间。
第四,培养学生良好的个性品质,重视学生的个别差异。
】三、教学过程中知、情、意的统一;四、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能动性结合;(1)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处于组织者的地位,应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2)学生在教学过程中作为学习主体的地位,应充分发挥学生参与教学的主体活动性;(3)建立合作、友爱、民主平等的师生交往关系。
*教学过程的结构:【教学过程没有一成不变的程式,且呈现多样综合的特点。
2012年河南省特岗教师通关笔记2
2012年河南省特岗教师通关笔记2—招教钢七连51、教育为政治经济制度培养专门的政治人才,通过培养人才实现对政治经济制度的影响,是教育作用于政治经济制度的主要途径。
52、延髓直接关系到人的生命,被誉为“生命中枢”。
53、实用主义教育学代表人物有:克伯屈和杜威,克伯屈《设计教学法》,杜威《民主主义与教育》。
54、形式教育论的代表人物是英国的洛克和瑞士的裴斯泰洛齐。
实质教育论的代表人物有德国的赫尔巴特和英国的斯宾塞。
55、1902年的“壬寅学制”(未实行)“壬寅学制”以日本学制为蓝本,是我国颁布的第一个现代学制,虽然正式公布,但未实行。
1903年的“癸卯学制”(实行新学制的开端)“癸卯学制”主要承袭了日本的学制,是我国第一个实行的现代学制。
1912年的“壬子癸丑学制”明显反映资产阶级在学制方面的要求,第一次规定男女同校,第一个具有资产阶级性质的学制。
1922年的“壬戌学制”,留美派主持的全国教育联合会以美国教育为蓝本,颁布了“壬戌学制”又称新学制和六三三学制。
56、自我意识发展的第二个飞跃期是青春期。
57、初中阶段影响学生发展的主导因素是学校教育,主导因素是教师。
58、课时计划是教师为某一节课而拟定的上课计划。
他不仅包括课堂讲授的计划,还包括班级、学科名称、授课时间、课题、教学目标、课的类型和教学进程等。
59、对概念之间关系的判断属于命题学习。
60、学校应该把德育放在学校工作的首要位置。
教学是学校教育的中心工作,学校教育工作必须坚持“教学为主,全面安排”的原则。
61、教学的首要任务就是使学生掌握系统的现代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形成基本技能技巧。
62、教育的相对独立性是指教育具有自身独特的发展规律。
63、智力包括观察力、想象力、注意力、记忆力和思维力等成分,并以思维力为核心,所以,一个人的智力水平高低主要通过思维能力反映出来。
64、奥苏贝尔的有意义学习强调的是新旧知识之间有实质性的联系。
罗杰斯的有意义学习关注的是学习内容与学习者之间的关系,两者本质不一样。
河南教师资格证考试复习笔记全2012(每日更新9)
《教育心理学》第一章教育心理学概述1.识记教育心理学的定义与发展历程。
*教育心理学的概念:教育心理学是一门研究学校情境中学与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
学科性质:是应用心理学的分支学科,是心理学与教育学的交叉学科。
*教育心理学的发展概况:1、初创时期(20世纪20年代以前)【1903年,美国心理学家桑代克出版了《教育心理学》,这是西方第一本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专著。
这一著作奠定了教育心理学发展的基础,西方教育心理学的名称和体系由此确立。
】2、发展时期(20世纪20年代到50年代末)【教育心理学的学科内容得到进一步的扩充:儿童心理学、心理测验、学科心理学、个性及社会适应、生理卫生、程序教学思想等。
1924年,廖世承编写了我国第一本《教育心理学》教材。
】3、成熟时期(20世纪60年代到70年代末)已经成为一门具有独立理论体系的学科。
【西方教育心理学比较注重结合教育实践:布鲁纳在60年代发起的课程改革运动、罗杰斯关注教学中的社会心理因素的“人本主义理论”等。
】4、完善时期(20世纪80年代以后)【布鲁纳在1994年美国教育研究会上的专题报告中的归纳具有代表性:a主动性研究:研究如何使学生主动参与教与学的过程,并对自身的心理活动作更多控制;b反思性研究:从内部理解所学内容的意义;c合作性研究;d社会文化研究。
】2.理解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内容及其基本作用。
*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内容:教育心理学的具体研究范畴是围绕学与教相互作用过程而展开的。
学与教相互作用过程是一个系统过程,该系统包含学生、教师、教学内容、教学媒体和教学环境等五种要素;由学习过程、教学过程和评价/反思过程这三种活动过程交织在一起。
一、五要素①学生——学习的主体因素【其群体差异,年龄、性别等;个体差异,先前知识基础、学习方式。
影响学与教过程】②教师——教学过程的主导【教师主要是通过职业道德、专业知识、教学风格等因素影响教育教学过程。
】③教学内容——学与教的过程中有意传递的主要信息部分,表现为:教学大纲、教材、课程。
2012河南省教师资格证考试《综合素质》考试技巧重点
1、诙谐幽默,寓悲于喜,形成“含泪的微笑”的独特风格,并被誉为“美国生活幽默的百科全书”的小说家是( )。
A.莫泊桑B.杰克?伦敦C.屠格涅夫D.欧?亨利2、现代理论认为,学生在过程中处于( )地位。
A.从属B.被动C.主体D.主要3、“没有查出病就是健康”实质上忽视了人的( )。
A.生理健康B.生理卫生C.心理健康D.身体健康4、“狼孩”的心理障碍的主要原因是( )。
A。
缺乏营养B.遗传因素C.狼的影响D.缺乏社会性刺激5、我国最早使用班级授课制是在( )年。
A.1862B.1902C.1903D.19126、我国学校一般实行( )负责制。
A.教师B.校长C.部D.地方政府7、相传我国古代诗人自居易每次做完诗后,都会读给一位目不识丁的老太太听,白居易这样做的目的是( )。
A.检查作品的韵律是否朗朗上口B.检查作品的内容是否通俗易懂C.检查作品的主题是否符合大众趣味D.在普通大众中推广自己的作品8、我国《义务教育法》规定,义务教育的实施体制是( )。
A.国务院领导,省级人民政府统筹规划实施,县级人民政府为主管理B.省政府领导,县级人民政府统筹规划实施,乡(镇)级人民政府为主管理C.市政府领导,县级人民政府统筹规划实施,乡(镇)级人民政府为主管理D.国务院领导,市级人民政府统筹规划实施,县级人民政府为主管理9、学校应当把( )放在首位,寓德育于教育教学之中,开展与学生年龄相适应的社会实践活动,形成学校、家庭、社会相互配合的思想道德教育体系,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
A.德育B.美育C.体育D.劳动技术教育10、留白是我国古典绘画中常用的艺术手法,指作者在创作中为了更充分地表现主旨而精心留出的“空白”,以营造出“此处无物胜有物”之境。
这一理念体现在中,要求教师( )。
A.把任何道理都对学生说透、说尽B.对学生放之任之C.留给学生独立的空间,让学生有自我反省的机会D.抓紧课堂,放松课外11、据调查,教师对学生拳打脚踢的情况现在已经较少存在,取而代之的是“心罚”。
河南教师资格证考试复习笔记全2012(每日更新8)
第九章德育1.识记德育的概念、目标和内容。
*德育的概念:一般说来,德育是教育者依据特定社会要求和德育规律,对受教育者实施有目的、有计划的影响,培养他们特定的政治思想意识和道德品质的活动。
是思想教育、政治教育和道德教育的总称。
德育包括家庭德育、学校德育、社会德育等形式。
*德育的意义:1.德育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条件和保证2.德育是青少年健康成长的条件和保证3.德育是实现教育目的的条件和保证。
*高中阶段德育目标的要求:(1)思想政治方面的基本要求:正确认识社会主义建设与改革、开放的形势,具有与祖国休戚与共的感情。
有振兴中华,建设家乡的事业心和责任感,能够把个人前途与社会主义建设的需要结合起来。
进一步树立与发展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相适应的价值观念、竞争观念和改革、开放的意识。
初步运用马克思主义观点和方法观察分析社会现象。
(2)道德行为方面的基本要求:具有国家利益、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相结合的社会主义集体主义精神。
树立劳动观点,有良好的劳动习惯、较强的生活自理能力和艰苦奋斗的思想作风。
遵守公民道德,懂得现代文明的生活方式和交往礼仪。
(3)个性心理素质和能力方面的基本要:养成坚毅勇敢、不怕困难、敢于创新的品格。
对不良影响有一定的识别能力和分析能力,并具有一定的自我教育和自我管理等能力。
*德育内容【通常选择德育内容的依据有三点:一是德育目标,它决定德育内容;二是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特征,决定了德育内容的深度和广度;三是德育所面对的时代特征和学生思想实际,决定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选择德育内容还应考虑文化传统的作用。
根据1988年、1994年和1996年中共中央颁布的有关决定,我国学校德育内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政治教育【我国的政治教育主要包括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教育、阶级教育、世界观教育和社会科学教育。
现阶段主要是学习邓小平理论,学习国家政策法规,开展爱国主义教育。
我国新时期爱国主义的主要内容是:“加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争取实现包括台湾在内的祖国的统一,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
河南教师资格证考试复习笔记全2012(每日更新5)
第五章教师与学生1、识记学生的基本权利和教师应具备的专业素养;*学生的基本权利:a)人身权:身心健康权、人身自由权、人格尊严权、隐私权、名誉权、荣誉权等。
b)受教育权:学生的受教育权包括受完法定教育年限权、学习权和公正评价权。
受教育权是学生最主要的权利。
*学生的义务1、遵守法律、法规。
2、遵守学生行为规范,尊敬师长,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
3、努力学习,完成规定的学习任务。
4、遵守所在学校或者其他教育机构的管理制度。
*教师职业的性质一、教师职业是一种专门职业,教师是专业人员;二、教师是教育者,教师职业是促进个体社会化的职业*教师职业专业化的条件1、教师的学科专业素养:(1)精通所教学科的基础性知识和技能;(2)了解与该学科相关的知识;(3)了解学科的发展脉络;(4)了解该学科领域的思维方式和方法论。
2、教师的教育专业素养:(1)具有先进的教育理念;(2)具有良好的教育能力;(3)具有一定的研究能力。
2、理解学生是具有能动性的教育对象的涵义,理解教师职业具有多重角色的涵义;*学生的本质属性1、学生是处于人生阶段身心发展最迅速时期的人;(1)学生具有发展的可能性与可塑性【学生是发展中的人,中学这一时期,是一个人的生理心理发育和形成的关键时期,是一个人从不成熟到基本成熟、从不定型到基本定型的成长发育时期,也是一个人生长发育特别旺盛的时期。
对于学生来说,他们身心各个方面都潜藏着极大的发展可能性,在他们身心发展过程中所展现出的各种特征都还处在变化之中,具有极大的可塑性。
】(2)学生发展的可能性和可塑性转变为现实性的条件是个体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人是自然性与社会性的统一,个体的早期发展更多地体现了自然的属性,受自然属性的制约。
推动个体由自然人向社会人转变的动力,是社会环境对个体的客观要求所引起的需要与个体的发展水平之间的矛盾运动,这一矛盾运动是个体和客观现实之间相互作用的反映,是通过个体的社会实践活动实现的。
河南教师资格证考试复习笔记全2012(每日更新2)
《教育学》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1、识记:教育学的基本概念*教育是培养人的一种社会活动,是传承社会文化、传递生产经验和社会生活经验的基本途径。
广义上说,凡是增进人们的知识和技能、影响人们的思想观念的活动,都具有教育作用。
狭义的教育则指以影响人的身心发展为直接目标的社会活动,主要指学校教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通过学校教育的工作,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促使他们朝着期望方向变化的活动。
*正规教育的主要标志是:近代以学校为核心的教育制度,又称制度化教育。
*从形式上看,教育经过了从非形式化教育到形式化教育再到制度化教育的过程。
2、理解:教育和教育学发展各阶段的特点*教育发展的历程(1)不同国家古代学校教育的形态:中国:早在4000多年前的夏代,就有了学校教育的形式。
《孟子》里说夏、商、周设“痒、序、学、校”。
西周以后称“国学”与“乡学”。
六艺教育:礼、乐、射、御、书、数。
宋代以后〈〈四书〉〉〈〈五经〉〉,特别是〈〈大学〉〉〈〈中庸〉〉〈〈论语〉〉〈〈孟子〉〉被作为科举考试的依据。
一直到光绪31 年科举制度废除。
古代印度:佛教和婆罗门教是两大教派。
人分为四等,最高等级是僧侣祭司,其次是刹帝利,再次是吠舍种姓,最低是首陀罗种姓。
古代埃及:宫廷学校,设置最多的是文士学校。
“以僧为师,以(书)吏为师”古代希腊、罗马:古代雅典教育的目的是培养有文化有修养和多种才能的政治家和商人。
古代斯巴达教育的目的是教养忠于统治阶级的强悍的军人。
学习的内容主要是神学和七艺、其次是骑士教育。
教育内容首先是效忠领主的品质,然后是军事征战的本领,以及附庸风雅的素养。
古代学校教育的特征:阶级性、道统性、专制性、教育的象征性功能占主导地位、刻板性。
(2)文艺复兴后欧洲教育:人性反对神性、以科学理性反对蒙昧主义、以个性解放反对封建专制,以平等反对等级观念。
(3)近代教育:变化表现在:A、国家加强了对教育的重视和干预,公立教育崛起。
河南省教师资格证考试重点--高中版(整理版2012年考过)
中学<教育学考试大纲>纲要整理版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第一节教育的发展1、教育的本质:教育是培养人的一种社会活动。
2、狭义的教育主要指学校教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通过学校教育的工作,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促使他们朝着期望方向变化的活动。
P13、现代教育制度的发展趋势(二战以后世界各国教育制度呈现出的共同发展趋势)P4 (1)加强学前教育并重视与小学教育相衔接;(2)强化普及义务教育并延长义务教育年限;(3)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朝相互渗透的方向发展;(4).高等教育的类型日益多样化;(5).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的界限日益淡化;(6)教育制度有利于国际交流.4、不同国家古代学校教育的形态(1)●中国在夏代,就有了学校教育的形态。
●“夏曰校、殷曰序、周曰庠,学则三代共之”中"校、序、庠、学"都是学校的名称。
●中国古代社会的六艺教育P 5礼、乐、射、御、书、数。
以礼、乐为中心(2)●古代埃及教育的一大特征是:“以增为师”、“以(书)吏为师” P7(3)●古代雅典教育的目的及特点P 7培养政治家、商人为目的,注重身心和谐发展,教育内容丰富,方法灵活.(4)●古代斯巴达教育的目的及特点P7培养军人,强调军事体育与道德灌输,内容单一,方法严厉.5、古代学校教育的特征P8 阶级性、道统性、专制性、刻板性、教育的象征性功能占主导地位。
6、近代教育的特点P9(1)国家加强对教育的重视与干预,公立教育崛起;(2)初等义务教育普遍实施;(3)教育世俗化;(4)重视教育立法,以法治教.7、二战以后世界教育的新特点P10教育的终身化、全民化、民主化、多元化、教育技术的现代化。
第二节教育学的发展教育学是一门以教育现象、教育问题为研究对象,探索教育规律的科学。
P111、历史上的教育学思想(1)中国古代的教育学思想●孔子的教育教学思想P11 孔子(公元前551——479)是中国古代最伟大的教育家和教育思想家。
2012河南高校教师资格考试听课笔记-教育法规概论
教育法规概论第一章绪论1(判)教育法规的形式渊源,即教育法规的表现形式,有1)宪法2)教育法律3)教育行政法规4)教育行政规章5)地方性教育法规2(选)教育法律是教育法的最主要的渊源。
3()《中国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于1995年3月18日由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通过,1995年9月1日实行。
4()教育基本法以外的其他法律,指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制定,如《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5()《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1993年10月1日通过,1994年1月1日实行。
共9章43条。
6()教育行政法规的名称一般有三种,条列,规定,和办法。
7()高等教育法,1998年8月29日通过,1999年1月1日实行。
8(选)教育法律关系由教育法律关系的主体、教育法律关系的客体和教育法律关系的内三个要素组成。
9()教育法律的特征1)教育法律关系是依教育法形成的社会关系2)由国家强制力保证执行的社会关系3)以现行的教育法律规范存在为前提。
10()教育法律关系分类1)教育内部的法律关系和教育外部的法律关系2)隶属型教育法律关系和平权型教育法律关系3)调整性教育法律关系和保护性教育法律关系。
11()教育法实施的监督制度1)国家权力机关的监督2)国家行政机关的监督3)国家司法机关的监督4)社会力量的监督。
第四章学校12()学校的法律地位是指学校作为实施教育教学活动的社会组织和机构,在法律上所享有的权力能力、行为能力和责任能力。
学校具备法人的条件,依法取得法人资格。
13()学校法律地位的特点1)办学自主性2)财产独立性3)机构公益性4)14()学校的法律地位决定了学校享有办学自主权,这是学校区别于其他法人的最重要特征。
15()学校不承担债权和债务方面的连带责任。
16()学校法人的三大特征:办学的自主权、财产的独立性、机构的公益性。
17()我国对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设立、变更和终止的管理,分别实行登记注册制度和审批制度18()登记制度适用于幼儿园等教育机构;19()审批制度一般适用于各级各类正规学校、独立设置的职业培训机构等,包括审核、批准和备案。
2012中学版河南教师资格证教育学考前复习材料(直接打印出来就是小抄)
2012中学版河南教师资格证教育学考前辅导材料(直接打印出来就是小抄)河南专用1、什么是教育、教育学、学校教育?教育就其定义来说,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教育是指增进人们的知识、技能和身体健康,影响人们的思想观念的所有活动.狭义的教育,主要指学校教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促使他们朝着期望方向变化的活动.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理象和教育问题,揭示教育规律的科学.2.教育的构成要素有哪些?简述教育各构成要素在教育活动中的地位.学校教育的构成要素主要有教育者、受教育者和教育影响三个基本要素.教育者是从事学校教育活动的人,包括学校教师、教育管理人员以及参加教育活动的其他人员,其中教师是学校教育者的主体,是直接的教育者.教师在教育过程中发挥着主导作用.受教育者是接受教育的人,即各级各类学校的学生,他是教育实践活动的对象.教育影响是教育内容、教育方法和教育手段及其联系的总和.它是教育实践活动的工具,是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相互作用的中介.3、什么是学校教育制度?学校教育制度即学制,是指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学校教育系统,它规定着各级各类学校的性质、任务、入学条件、修业年限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4.简述学校教育制度的基本类型.由于历史和传统的不同,学校教育制度在发展过程中形成了双轨制学制,单轨制学制和分支制学制三种典型的学制类型。
5.试述现代学校教育制度的发展趋势(1加强学前教育并重视与小学教育的衔接.(2)强化普及义务教育、延长义务教育年限.( 3)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朝着相互渗透的方向发展.(4)高等教育的类型日益多样化.(5)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的界艰逐渐淡化.(6)教育制度有利于国际交流.6.什么是普通教育?什么是职业教育?普通教育主要是以生学为目标、以基础科学知识为主要教学内容的学校教育.职业教育是以就业为目标、以从事某种职业或生产劳动的知识和技能为主要教学内客与学校教育。
2012河南教师资格证重点 缩小版 亲自总结 打印版 考试必考
教育心理学1.如何因材施教?创设适应学生认知差异的教学组织形式;教学方式,努力使教学方式个别化;运用适应认知差异的教学手段。
2.学习动机的培养与激发。
培养:利用学习动机与学习效果的互动关系培养学习动机;利用直接发生途径和间接转化途径培养学习动机。
激发:创设问题情境,实施启发教学;根据作业难度,恰当控制动机水平;充分利用反馈信息,妥善进行奖惩;正确指导结果归因,促使学生继续努力。
3.影响迁移的主要因素。
相似性;原有的认知结构;学习的心向与定势4.促进迁移的教学。
精选教材;合理编排教学内容;合理安排教学程序;教授学习策略,提高意识的迁移性。
5.如何提高知识的直观的效果。
灵活选用实物直观和模像直观;加强词与形象的配合;运用感知规律(强度率;差异率;活动率;组合率),突出直观对象的特点);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让学生充分参与直观过程。
6.如何有效进行知识概括。
配合运用正例和反例;正确运用变式;科学的进行比较;启发学生进行自觉概括;充分调动学生思维。
7.如何运用记忆规律,促进知识的保持?深度加工材料;有效运用记忆术;进行组块化编码;适当过度学习;合理进行复习8.如何进行合理的复习。
及时复习;分散复习;反复阅读结合尝试背诵。
9.操作技能的培训要求。
准确的示范与讲解;必要而适当的练习;充分而有效的反馈;建立稳定而清晰的动觉。
10.心智技能的培养要求。
定义:通过而形成的合法则的方式。
激发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注意原型的完备性,独立性和概括性;适应培养的阶段特征,正确使用语言。
11.学习策略的原则和方法。
原则:主体性、内化性、特定性、生成性、有效的监控、个人自我效能感;方法:指导教学模式,程序化训练模式,完型训练模式,交互式教学模式,合作学习模式。
12.问题解决的过程。
发现问题(问题解决的首要条件)理解问题(形成问题的表征,在头脑中形成问题空间)提出假设(提出问题解决的可能途径与方案,选择恰当的解决问题的操作步骤)检验假设(确定假设是否合乎实际,是否符合科学原理)13.影响问题解决的主要因素。
河南教师资格证考试复习笔记全2012(每日更新6)
第六章课程1、识记有关课程的基本概念及类型;*课程的基本概念:广义的课程是指学生在校期间所学内容的总和及进程安排。
狭义的课程特指某一门学科。
我们所研究的课程是广义的,是各级各类学校为实现培养目标而规定的学习科目及其进程的总和。
1.是某一类学校中所要进行的德、智、体全部教育内容的总和。
2.不仅包括各门学科,课内教学,也包括课外活动、家庭作业和社会实践活动。
3.课程兼有计划、途径、标准的含义。
不仅规定了各门学科的目的、内容及要求,而且规定了各门学科设置的程序和课时分配,学年编制和学周的安排。
*在我国,课程具体表现为教学计划、教学大纲和教科书。
课程,作为构成教学活动的基本要素,同样体现教育为社会发展服务,教育与个体发展相适应的基本原理,是实现学校教育目标的蓝图,对保证学校教育功能的实现有其特殊的价值和意义。
课程是学校教育的基础,课程理论是教育科学体系中的重要分支。
课程改革是教育改革的核心,课程研究与教学研究同样重要。
*课程的分类:一.根据课程任务可分为:基础型课程、拓展型课程、研究型课程基础型课程【注重学生基础学力的培养,即培养学生作为一个公民所必须的“三基”(读、写、算)为中心的基础教养,是中小学课程的主要组成部分。
基础型课程的要求最基本,适应范围大,并可以作为生长点,在此基础上拓展。
基础型课程是必修的、共同的课程,无论哪个学生都要学习。
基础型课程要求很严格,必须有严格的考试。
基础型课程的内容是不断发展的,它随学段的不同而有所不同。
】拓展型课程【注重拓展学生知识与能力,开阔学生的知识视野,发展学生各种不同的特殊能力,并迁移到其他方面的学习。
拓展型课程常常以选修课的形式出现,比起基础型课程来有较大的灵活性。
】研究型课程【注重培养学生的探究态度与能力。
这类课程可以提供一定的目标,一定的结论,而获得结论的过程和方法则由学生自己组织,自己探索、研究,引导他们形成研究能力与创新精神;也可以不提供目标和结论,由学生自己确立目标、得出结论。
河南教师资格证考试复习笔记全2012(每日更新11)
第五章学习的迁移1.识记迁移、正迁移与负迁移、垂直迁移与水平迁移、顺向迁移与逆向迁移、一般迁移与具体迁移、定势等基本概念。
*学习迁移的概念:学习迁移也称训练迁移,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或习得的经验对完成其他活动的影响。
分正迁移和负迁移、水平和垂直迁移、一般和具体迁移、同化、顺应与重组。
*迁移的种类:(一)正迁移与负迁移(根据性质不同)正迁移:一种学习对另一种更学习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负迁移:两种学习之间的相互干扰、阻碍。
(二)水平迁移与垂直迁移(根据迁移内容的不同抽象和概括水平)水平迁移:又称横向迁移,是指处于同一概括水平的经验之间的相互影响垂直迁移:又称纵向迁移,是指处于不同概括水平的经验之间的相互影(三)一般迁移和具体迁移(根据迁移内容不同)一般迁移:又称普遍迁移、非特殊迁移,是指将一种学习中习得的一般原理、方法、策略和态度等迁移到另一种学习中去具体迁移:又称特殊迁移,是指一种学习中习得的具体的、特殊的经验直接迁移到另一种学习中去,或经过某种要素重新组合,以迁移到新情境中去(四)同化性迁移、顺应迁移与重组性迁移(根据内在心理机制不同)同化性迁移:是指不改变原有的认知结构,直接将原有的认知经验应用到本质特征相同的一类事物中去。
原有认知结构在迁移过程中不发生实质性的改变,只是得到某种充实。
平时我们所讲的举一反三、闻一知十等都属于同化性迁移。
顺应性迁移:指将原有认知经验应用于新情境中时,需调整原有的经验或对新旧经验加以概括,形成一种能包容新旧经验的更高一级的认知结构,以适应外界的变化。
重组性迁移:指重新组合原有认知系统中某些构成要素或成分,调整各成分间的关系或建立新的联系,从而应用于新情境。
*迁移的作用:①迁移对于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直接的促进作用;②迁移是习得的经验得以概括化、系统化的有效途径,是能力与品德形成关键环节;③迁移对于学习者、教育工作者以及有关的培训人员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重点整理河南省高校教师资格证理论考试复习资料——电子版
重点整理河南省高校教师资格证理论考试复习资料——电子版河南省高校教师资格理论考试复习资料(2013版)《心理学》第一章心理学概论1.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活动及其规律的科学。
心理活动又称心理现象,简称心理2.个体心理可以分为心理动力、心理过程、心理状态和心理特征四个方面3.心理动力系统主要包括动机、需要、兴趣和世界观等心理成分4.需要是个体进行活动的基本动力,是个体积极性的源泉。
5. 多选:人的心理是一种动态的活动过程,包括认知过程、情绪过程、和意志过程6.多选:认知过程是个体获取知识和运用知识的过程,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思维和言语7.情绪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自己的需要而产生的态度体验。
8.客观事物是情绪体验的客观来源,而人的需要是情绪产生的主观原因。
9.多选:心理特征主要包括能力、气质和性格10.能力是人顺利地完成某种活动多必须具备的心理特征11气质和性格有时统称人格12人的心理活动与其行为反应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通过对行为的直接观察与科学分析,可以间接地推断人的心理活动的性质与水平13心理通过行为得以表现,行为在很大程度上是内部心理活动的外部表现,心理是支配和调节行为的精神活动14人的心理除有意识外,还有无意识现象。
15德国著名心理学家冯特1879年在德国莱比锡大学创建了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这是心理学成为一门独立学科的标志16.构造主义的奠基人为冯特,著名的代表人物为铁欣纳。
17.机能主义的创始人是美国心理学家詹姆士,其代表人物还有杜威等,机能主义主张研究意识。
18.行为主义的创始人是美国心理学家华生,后期的主要代表人物是斯金纳。
主张心理学只研究人的行为。
19.格式塔心理学的创始人是韦特海默,考夫卡和苛勒。
格式塔的德文意思是整体,它代表了这个学派的基本精神和宗旨。
主张把心理作为一个整体组织来研究。
20.精神分析学派的代表人物是弗洛伊德。
强调心理学应该研究无意识现象。
21. 1967年,美国心理学家奈塞尔发表知心理学》一书,认知心理学把人看成是一信息加工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育学》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1、识记:教育学的基本概念*教育是培养人的一种社会活动,是传承社会文化、传递生产经验和社会生活经验的基本途径。
广义上说,凡是增进人们的知识和技能、影响人们的思想观念的活动,都具有教育作用。
狭义的教育则指以影响人的身心发展为直接目标的社会活动,主要指学校教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通过学校教育的工作,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促使他们朝着期望方向变化的活动。
*正规教育的主要标志是:近代以学校为核心的教育制度,又称制度化教育。
*从形式上看,教育经过了从非形式化教育到形式化教育再到制度化教育的过程。
2、理解:教育和教育学发展各阶段的特点*教育发展的历程(1)不同国家古代学校教育的形态:中国:早在4000多年前的夏代,就有了学校教育的形式。
《孟子》里说夏、商、周设“痒、序、学、校”。
西周以后称“国学”与“乡学”。
六艺教育:礼、乐、射、御、书、数。
宋代以后〈〈四书〉〉〈〈五经〉〉,特别是〈〈大学〉〉〈〈中庸〉〉〈〈论语〉〉〈〈孟子〉〉被作为科举考试的依据。
一直到光绪31 年科举制度废除。
古代印度:佛教和婆罗门教是两大教派。
人分为四等,最高等级是僧侣祭司,其次是刹帝利,再次是吠舍种姓,最低是首陀罗种姓。
古代埃及:宫廷学校,设置最多的是文士学校。
“以僧为师,以(书)吏为师”古代希腊、罗马:古代雅典教育的目的是培养有文化有修养和多种才能的政治家和商人。
古代斯巴达教育的目的是教养忠于统治阶级的强悍的军人。
学习的内容主要是神学和七艺、其次是骑士教育。
教育内容首先是效忠领主的品质,然后是军事征战的本领,以及附庸风雅的素养。
古代学校教育的特征:阶级性、道统性、专制性、教育的象征性功能占主导地位、刻板性。
(2)文艺复兴后欧洲教育:人性反对神性、以科学理性反对蒙昧主义、以个性解放反对封建专制,以平等反对等级观念。
(3)近代教育:变化表现在:A、国家加强了对教育的重视和干预,公立教育崛起。
B、教育的世俗化 C、初等义务教育的普遍实施。
D、重视教育立法,以法治教。
(4)20世纪以后的教育:①教育的终身化:终身教育思想强调职前教育与职后教育的一体化,青少年教育与成人教育的一体化。
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的一体化;把终身教育等同于成人教育或职业教育是片面的。
②教育的全民化:所有人都受到教育,特别是使适龄儿童受到完全的小学教育和使中青年脱盲。
③教育的民主化:教育民主化首无是指教育机会均等,包括入学机会牟均等,教育过程中享有教育资源机会的均等和教育结果的均等,其次是指师生关系的民主化,再次是指教育活动、教育方式、教育内容等民主化,为学生提供更多的自由选择的机会。
④教育的多元化:教育的多元化。
教育目标、办学模式、教学形式、评价标准等的多元化,它是社会生活多元化的人的个性化要求在教育上的反映⑤教育技术的现代化:教育技术的现代化,教育设备,教育手段,以及工艺,程序方法等的现代化。
3、应用教育学理论分析教育现象散点归纳:1.在我国,最早把“教”和“育”连在一起使用的人是孟子。
2.广义的教育包括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学校教育。
3.学校教育的构成要素: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影响。
4.学校教育制度的类型:双轨制学制、单轨制学制、分支制学制。
5.1902年我国颁布了第一个近代学制“壬寅学制”即《钦定学堂章程》;1903年颁布并正式实施了“癸卯学制”即《奏定学堂章程》;1922年颁布实施了“壬戌学制”即现在的“六三三”学制,沿用至今。
6.中国早在四千多年的夏代就有了学校教育的形态。
7.西周就有了“国学”与“乡学”之分。
形成了以礼乐为中心的文武兼备的六艺教育(礼、乐、射、御、书、数),其典型特征:“学在官府”和“政教合一”。
8.春秋战国时期,孔子私学的规模最大。
9.汉代,董仲舒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
10.隋唐以后盛行科举制度。
11.宋代以后,程朱理学成为国学,“四书”、“五经”被作为教学的基本教材和科举考试的依据。
(北宋的程颢、程颐和南宋的朱熹)12.现代学校教育萌芽于文艺复兴时期。
13.明代以后,八股文被规定为考科举的固模式。
14.1905年,清政府下令废科举,兴学堂。
这是中国近代制度化教育兴起的标志。
15.古代埃及设置最多的是文士学校;“学为文士”成为一般奴隶主阶级追求的目标。
“以僧为师”、“以(书)吏为师”成为古代埃及教育的一大特征。
16.古代印度宗教权威至高无上,教育控制在婆罗门教和佛教手中。
17.古希腊的教育是西方教育的源泉,其城邦国斯巴达和雅典的教育则成为两类不同教育的典型代表。
18.西欧中世纪主要学校类型教会学校,分为僧院学校、大主教学校、教区学校。
19.骑士教育是一种融宗教精神和尚武精神于一体的特殊的家庭教育形式;宫廷学校是设在宫廷之内专门为王族子弟提供教育的学校。
20.孔子是中国最伟大的教育家和教育思想家,儒家文化。
孔子的教育思想集中反映在《论语》中。
教育主张“有教无类”希望把人培养成“贤人”和“君子”。
教育内容上教授的基本科目是《诗》《书》《礼》《乐》《易》《春》《秋》。
教学上强调“学而知之”,提出了因材施教、启发诱导、学思并重、博约结合、学以致用等教育教学原则21.资本主义制度下的国民教育体系建立的主要措施:国家建立公立教育系统、实施义务教育、重视教育立法。
22.现代教育与古代教育的根本标志: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23.1965年,法国教育家保罗·朗格郎提出了终身教育理论。
24.实现终身教育基本条件:学习化社会的建立。
25.世界教育改革趋势:教育终身化、教育全民化、教育民主化、教育多元化和教育技术现代化。
26.教育多元化表现为:培养目标多元化、办学形式多元化、管理模式多元化、教学内容多元化、评价标准多元化等。
27.我国最早论述教育问题的著作是战果后期出现的《学记》。
其中教学相长、启发教学、师严而道尊等思想至今仍然具有积极意义。
28.夸美纽斯是使教育学走上独立发展道路的第一人。
1632年出版的《大教学论》被看作教育学走上独立发展道路的标志。
教育学作为一门对立的学科萌芽于夸美纽斯(捷克教育家)的《大教学论》。
29.卢梭和裴思泰洛齐等人继承并发展了夸美纽斯的自然教育思想。
卢梭是法国启蒙注意思想家和教育家,他在《爱弥儿》中提出了自然与自由教育的思想。
他人为人的本性是善良的,人最可贵的是自由。
瑞士平民教育家裴思泰洛齐则认为教育目的在于按照自然的法则全面地、和谐地发展儿童地一切天赋力量,教育应做到智育、德育和体育地一体化,使头、和心和手得到发展。
30.英国哲学家洛克提出了“白板说”,“人类之所以千差万别,便是由于教育之故”。
主张:①取消封建等级教育,人人都可以接受教育。
②认为绅士教育使最重要的,甚至反对资产阶级的子弟同劳动人民的子弟共同在学校礼接受教育,主张绅士教育应该在家庭中实施。
洛克的思想反映在他的代表作《教育漫话》当中。
31.规范教学的形成,以德国赫尔巴特的代表作《普通教育学》的出版为标志;美国哲学家和教育家杜威对规范教育学的发展则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
32.教育学作为一门课程在大学里讲授,最早始于康德,但对后世影响最大、最明确地建构教育学体系的是赫尔巴特,第一个提出要使教育学成为科学,必须把论理学和心理学作为教育学的理论基础;教育目的:培养真正善良的人。
四段教学法:了解、联想、系统、方法。
后来他的学生把了解分为预备和提示两部分1809-1833年间,赫尔巴特一直在科尼斯堡大学继续康德的哲学讲座,讲授教育学。
1835年,他又出版了《教育学讲授纲要》。
他第一个提出要是教育学成为科学,并认为应以伦理学和心理学作为教育学的理论基础。
赫尔巴特的贡献在于把教学理论建立在心理学的基础上,把教育联合会的理论建立在伦理学基础上,可以说是奠定了科学教育的基础。
提出教学的四个形式阶段,明了、联想、系统、方法。
强调道德教育是教育的首要任务,而且道德教育就是强迫的教育,纪律和管理是教育的主要手段。
对后世影响最大。
33.赫尔巴特的教育思想是传统教育学的代表。
34.杜威是实用主义教育学的创立者,是现代教育理论的首要代表。
教育的本质“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经验的改造与改组”。
教育观点“做中学”,强调教法与教材的统一、目的与活动的统一、智慧与探究的统一。
“儿童中心“、“活动课程”、“做中学”的教学思想。
35.美国教育家布鲁纳《教育过程》中强调学习学科的基本结构,提出了早期学习和发展学习的理论。
36.苏联教育家赞可夫《教学与发展》中以一般发展为出发点,提出了“高难度教学”、“高速度教学”、“理论知识起知道作用”、“理解学习过程”和“使所有学生包括差生都得到发展”的五大教学原则。
37.美国教育家布鲁姆认为,教学应该以掌握学习为指导思想,以教育目标为导向,以教育评价为调控手段,形成了完整的掌握学习理论体系。
38.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帕夫雷什中学》中系统论述了他的全面和谐教育思想。
被称为“活的教育学”。
第二章:教育与社会的发展1、识记:政治经济制度、生产力与教育的基本关系*政治经济制度与教育的关系一、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的制约:1、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的领导权;【具体说来,统治阶级主要是从这样几个方面来实现这种领导权的:(1)利用国家政权的力量来掌握教育的领导权。
(2)利用经济力量来掌握教育的领导权。
(3)以意识形态上的优势力量来影响和控制教育。
】2、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受教育的权利;3、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教育目的;4、教育相对独立于政治经济制度二、教育对政治经济制度的影晌1、教育为政治经济制度培养所需要的人才【具体而言这种人才培养又分为两个方面:(1)培养人才,使其具有一定的思想意识,在维护和巩固一定的政治经济制度中发挥积极作用;(2)学校在培养人才时,不仅使他们形成一定的思想观点,而且还向他们传授社会长期积累下来的经验、知识及技能,以使他们能直接作用于政治经济制度。
】2、教育是一种影响政治经济的舆论力量;3、教育可以促进民主【这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在不民主的社会中,教育能传播科学知识,启迪人的民主观念。
第二,在比较民主的社会中,民主的教育可以保持并推动政治民主化。
】*教育与生产力一、生产力对教育的决定作用1、生产力水平决定着教育的规模和速度;2、生产力水平制约着教育结构的变化【教育结构通常是指包括基础教育、职业技术教育、高等教育、成人教育在内的各种不同类型和层次的学校组合和比例构成。
】3、生产力发展水平制约着教育发展的内容和手段;4、教育相对独立于生产力的发展水平二、教育对生产力的促进作用1、教育对生产力的促进作用主要通过两方面来实现:教育再生产劳动力,教育再生产科学知识。
2、人力资本理论【人力资本理论的核心概念是“人力资本”,它指的是人所拥有的诸如知识、技能及其他类似的可以影响从事生产性工作的能力,他是资本的形态,因为它是未来薪水和资本的源泉;他是人的资本形态,因为他体现在人身上,属于人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