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数学上册导学案10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 苏教版
苏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教案
苏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教案一. 教材分析《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是苏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的一节课。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并能够运用这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材通过丰富的图片和实例,引导学生探究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性质,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他们对长方体和正方体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部分学生可能对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理解不深刻,难以运用这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这部分学生的学习情况,通过适当的引导和辅导,帮助他们理解和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能够识别长方体和正方体,并能够运用这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
2.教学难点:长方体和正方体之间的关系,以及如何运用这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展示实物和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和操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合作学习法: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实践,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引导发现法:教师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引导学生通过思考和探究解决问题。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准备: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模型、图片、卡片等。
2.学具准备:学生每人准备一个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模型。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实物和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你们见过这样的物体吗?它们有什么特点?2.呈现(10分钟)教师呈现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定义和特征,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
3.操练(10分钟)教师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实践,让学生通过操作和交流,进一步理解和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
苏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校级公开课教学设计
苏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校级公开课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是本学期的重要内容。
本节课通过学习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使学生掌握体积的概念,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计算方法,并能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教材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为基础,从实际情境出发,引导学生探究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空间观念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对图形的认知有一定的基础。
但部分学生对体积的概念理解不深,对体积计算方法的应用还不够熟练。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引导学生建立体积的概念,通过操作活动,让学生体验体积的计算过程,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解体积的概念,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计算方法,能运用体积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探究等活动,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体积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计算方法。
2.难点:理解体积的概念,运用体积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探究教学法、合作学习法等,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讨论、交流等活动,掌握体积的概念和计算方法,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模型、图片等教学资源。
2.准备体积计算的练习题和实际问题。
3.准备黑板、粉笔等教学工具。
七.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模型、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它们的特征。
提问:“你们知道这两个图形叫什么名字吗?它们有什么特点?”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
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PPT呈现体积的概念,解释体积的意义。
提问:“你们觉得什么是体积呢?”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体积的概念。
第2课时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导学案)
课题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
课型
新授课
设计说明
1.在本节课中我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让学生贴近生活学数学,教师贴近生活教数学,并引导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去,真正体会到“学有用的数学,学有价值的数学〞,增强了学生的数学素养。
2.在引导学生推导长方体和正方体统一的体积计算公式时,以学生活动为主,让学生亲自参与探究过程,为学生创设亲自探究的情境,并引导学生观察、比拟、讨论,使他们在交流中各抒己见。让学生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计算公式进行比拟,从而推导出长方体和正方体统一的体积计算公式,为以后学习其他立体图形的体积计算奠定了根底。
〔2〕独立解答,书写时注意格式。
2.集体订正后,倾听教师小结。
四、认识底面积,统一体积公式。〔10分钟〕
1.出示长方体和正方体实物,引导学生指一指什么是它们的底面。
2.出示粉笔盒、纸巾盒等物体,让学生指出它们的底面。
3.讨论:什么是底面积?
4.提问:长方体的底面积怎么表示?正方体的底面积怎么表示?
5.引导学生观察这两个体积计算公式有什么共同之处。
师:我们用字母a表示正方体的棱长,它的字母公式怎么表示?
小结:a×a×a也可以写作“a3〞,读作“a的立方〞,表示3个a相乘。
6.教师小结。
1.拿出准备好的学具,动手操作,用手中的小正方体摆出不同的长方体,并记录好它的长、宽、高各是多少,填写在表格里。
2.交流自己的摆法,记录所摆图形的长、宽、高,小正方体的数量及它们的体积。
2.填一填。
〔1〕长方体的体积=〔〕,一般用字母表示为〔〕。
〔2〕正方体的体积=〔〕,一般用字母表示为〔〕。
〔3〕一个正方体的棱长为5cm,它的体积是〔〕。
六年级上册数学苏教版《长方体、正方体体积计算》教案
六年级上册数学苏教版《长方体、正方体体积计算》教案一. 教材分析《长方体、正方体体积计算》是小学六年级上册数学苏教版的一节重要内容。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计算方法,理解体积的概念,并能运用体积计算解决实际问题。
教材通过生动的图片和具体的例子,引导学生探索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计算方法,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对立体图形有了一定的认识。
但是在计算体积方面,部分学生可能会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针对学生的薄弱环节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计算方法。
2.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计算公式的理解和运用。
2.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动的图片和具体的例子,引导学生探索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计算方法。
2.小组合作学习:学生分组讨论,共同解决问题,培养团队协作能力。
3.实践操作法:让学生动手操作,加深对体积计算方法的理解。
4.引导发现法:教师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总结规律,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生动有趣的课件,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体积计算方法。
2.学习材料:准备相关的学习材料,如图片、例子等。
3.教学道具:准备一些立体图形,如长方体和正方体模型。
4.练习题:准备一些练习题,用于巩固所学知识。
七.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一些生活中的实物,如水果、文具等,引导学生观察这些实物的形状,并提出问题:“你们知道这些实物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吗?”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这些实物都是长方体或正方体。
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计算。
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课件展示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应该如何计算呢?学生分组讨论,共同探索体积计算方法。
苏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第1单元《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教学设计
苏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第1单元《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第1单元《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是本册教材中的重要内容,旨在让学生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计算方法,理解体积的概念,并能够运用体积解决实际问题。
本节课的内容包括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公式推导、体积的单位及换算等。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熟练运用体积公式计算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并能够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初步的几何知识,对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有一定的了解。
但在计算体积方面,部分学生可能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学习差异,针对不同学生的需要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计算公式,能够运用体积公式计算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
2.过程与方法目标: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培养空间想象力,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生能够体验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公式的推导及运用。
2.教学难点:体积公式的灵活运用,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情境,引导学生理解体积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操作教学法: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观察、思考、总结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计算方法。
3.问题驱动法:设置问题情境,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准备: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模型、体积计算器等。
2.学具准备:学生每人一份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计算。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创设情境,如:“小明有一个长方体形状的箱子,长为10dm,宽为5dm,高为8dm,请计算这个箱子的体积。
”让学生思考如何计算长方体的体积。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展示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模型,引导学生观察其特征,并提出问题:“请大家观察这两个模型,想想如何计算它们的体积?”学生在观察和思考的基础上,总结出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计算方法。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教案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教案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这一章节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表面积的计算方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计算方法,并且能够运用体积计算方法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教材通过引入“体积”的概念,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感受体积的意义,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动手操作能力。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对于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
但是,学生在计算体积时可能会出现对公式记忆不牢固、应用不灵活的情况。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进行引导和帮助。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计算方法,能够运用体积计算方法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动手操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勇于探究的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计算方法。
2.难点:如何运用体积计算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引入实际问题,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掌握体积计算方法。
2.操作教学法:让学生动手操作,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动手能力。
3.合作学习法: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交流,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准备: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模型、体积计算公式卡片。
2.学具准备:学生每人准备一个长方体和正方体模型,以及计算工具。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引入实际问题,如“一个长方体水果箱的体积是多少?”引发学生的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接着,教师展示长方体和正方体模型,引导学生关注体积的概念。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讲解和展示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计算方法,让学生理解和掌握计算公式。
同时,教师可以通过举例说明,让学生明确体积计算方法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苏教版六年级上册《长方体和正方体》数学教案
苏教版六年级上册《长方体和正方体》数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概念及属性。
2.能够分类长方体和正方体。
3.掌握计算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的公式。
4.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重难点1.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概念及属性。
2.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分类方法。
3.计算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
三、教学过程1.导入环节通过一些实物或图片向学生展示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形状,让学生能够初步认识这两种几何体,引导学生思考长方体和正方体具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属性。
2.讲授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概念及属性首先通过黑板、幻灯片等教具向学生讲解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概念及属性。
同时,让学生能够了解这两种几何体的公共点和差异点。
3.分类长方体和正方体讲解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分类方法。
帮助学生学习如何根据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不同属性,将其分类,为后续的计算打下基础。
4.计算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1)计算长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公式讲解长方体如何利用公式计算表面积和体积,并围绕例题进行讲解。
(2)计算正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公式讲解正方体如何利用公式计算表面积和体积,并围绕例题进行讲解。
5.练习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计算对学生进行个人或小组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老师可以出一些练习题,在课堂上标准的讲解答案。
6.实际应用结合实际生活中的情境,让学生能够应用所学的知识,解决一些与长方体和正方体相关的问题。
例如,我们可以利用一些常见的包装箱、图书馆书架、橱柜、电视、笔记本电脑等实物作为教学案例,让学生考虑如何计算它们的表面积和体积,从而更好地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实际应用。
7.课堂总结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重要的知识点和难点,让学生对所学知识形成全面而深刻的理解。
四、课后作业1.参加课堂练习题目的解答。
2.完成教师布置的相关作业。
3.自主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五、教学反思本次课着重介绍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概念和计算方法,涵盖了丰富的实例和教材,为学生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导学案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导学案第二课时一、自主学习:1、长方形的面积公式=()×();用字母表示:S=正方形的面积公式是=()×();用字母表示:S= 2、常用的体积单位有()、()、(),可以分别写成()、()、()。
二、合作探究探究长方体的体积:1、大家动手操作,用体积1cm³的小正方体摆成不同的长方体,并将相关数据填入表中。
2、通过操作、观察你发现了什么?长方体体所含体积单位的数量,就是()。
长方体的体积正好等于()。
3 、长方体的体积=()如果用字母V表示长方体的体积,用a,b,c分别表示长方体的长,宽,高,那么,长方体的体积公式可以写成:用字母表示:V =______________________我会举一反三:a=__________ b=__________ h=___________探究正方体的体积:根据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关系,正方体的体积=()如果用字母V表示正方体的体积,用a表示正方体的棱长,那么正方体的体积公式用字母表示:V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正方体的公式一般写成:V=__________那么,a=____________三、展示交流长方体和正方体底面的面积叫做()。
长方体体积公式中的“长×宽”表示(),正方体体积公式中的“棱长×棱长”表示( ),那么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可以表示为:长方体(或正方体)的体积= _________ ×_______如果用S表示底面积,上面的公式还可以写成:用字母表示:V= ______ ×_________四、训练反馈。
1、判断正误。
(1)、一个长方体长是3米,宽是2米,高是4米,它的体积是24平方米。
()(2)、一个长方体长是8分米,宽是10厘米,高是60厘米,它的体积是8×10×60=4800立方分米。
()(3)、一个长方体,它的底面边长是4厘米的正方形,高是5厘米,它的体积是20立方厘米。
新苏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教学设计
新苏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教学设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1)教学内容:苏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第16~17页例9、例10、“练一练”和“试一试”,练习四第1~3题。
教学目标:1、使学生经历操作、观察、猜想、验证、交流和归纳等数学活动的过程,探索并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公式,能应用公式正确计算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并能解决相关的简单实际问题。
2、使学生在活动中进一步积累探索数学问题的经验,增强空间观念,发展数学思考。
教学重点:正方体和长方体体积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长方体的体积计算公式。
教具:长、正方体模型、课件、长、正方体形状的纸盒等教学过程: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出示长方体模型,您能告诉大家这个长方体体积是多少?并说一说是怎样想的吗?教师演示,学生感知这个长方体模型的体积(每层有4个,共3层,一共是12个),这个长方体的体积就是12立方厘米。
揭示课题:对一些不可以分割的长方体,我们有没有办法计算的他体积呢?(板书: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操作探究,发现规律学生按照要求用正方体搭出四个不同的长方体并编号。
让学生观察,并作小组交流。
这些长方体的长宽高各是多少?用了几个小正方体?不数,你怎样计算小正方体的个数?长方体的体积是多少?和计算小正方体的个数的方法比一比。
根据所搭的长方体填表:(表格略)根据表格,引导分析,发现规律。
比较每一个长方体的体积,和计算小正方体个数的方法,你能得出什么结论?引导学生猜想:长方体的体积和他的长宽高有什么关系?再次探索,验证猜想出示例题10,让学生摆一摆,再数一数,看看一共用多少个小正方体。
课件演示,组织交流,摆出的长方体长宽高分别是多少?体积是多少立方厘米?这个结果与你刚才的猜想是否一致?如果让你摆一个长5厘米,宽4厘米,高3厘米的长方体,你能说出要用几个1立方厘米的小正方体吗?学生思考后回答。
引导概括,得出公式提问:通过刚才的操作,你发现了长方体的体积与它的长宽高有什么关系吗?如何求长方体的体积?交流的出结论:长方体的体积=长×宽×高如果用V表示长方体的体积,用abh分别表示长宽高,你能用字母表示长方体的体积公式吗?V=abh启发引导。
六年级上册苏教版小学数学《长方体、正方体体积计算》教学设计
六年级上册苏教版小学数学《长方体、正方体体积计算》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苏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中的《长方体、正方体体积计算》。
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长方体、正方体的特征以及表面积计算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
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计算是立体几何学习的重要内容,对于学生空间想象能力的培养和逻辑思维能力的提高具有重要意义。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对于长方体、正方体的特征和表面积计算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
但是,学生在计算体积时,容易将长、宽、高相互混淆,对于体积计算公式的理解不够深入。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帮助学生巩固长方体、正方体的特征,提高空间想象能力,加深对体积计算公式的理解。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会运用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计算公式计算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提高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过程,学生能够理解长方体、正方体体积计算的原理,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能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对数学产生兴趣,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合作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长方体、正方体体积计算公式的理解和运用。
2.教学难点:体积计算公式的推导和灵活运用。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实例和模型演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对长方体、正方体体积计算的理解。
2.启发式教学法:教师引导学生观察、思考、交流,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小组合作学习:学生分组讨论,共同完成任务,培养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六. 教学准备1.教具:长方体、正方体模型,体积计算,多媒体课件。
2.学具:学生用书,练习本,铅笔,直尺。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生活实例引入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计算,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教师可以提问:“我们知道,一个长方体的体积可以通过长、宽、高的乘积来计算,那么正方体的体积怎么计算呢?”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模型演示和多媒体课件,呈现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计算过程,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
六年级上册上册数学导学案 第一单元 长方体和正方体 苏教版
六年级上册数学导学案第一单元:长方体和正方体一、知识目标1.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概念及特征;2.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各面的名称;3.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方法;4.运用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二、思维导图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概念及特征长方体定义:6个棱面都是长方形的才叫长方体特征:3组相邻面互相垂直面数:6面名称:底面:长方形的两个对面叫底面顶面:两个对面的另外的面叫顶面侧面:除了底面和顶面的其它4个面叫侧面计算:表面积:S = 2(LW + LH + WH)体积:V = L * W * H正方体定义:6个棱面都是正方形的才叫正方体特征:3组相邻面互相垂直面数:6面名称:底面:正方形的一个面叫底面顶面:正方形的一个面叫顶面侧面:除了底面和顶面的其它4个正方形面叫侧面计算:表面积:S = 6边长²体积:V = 边长³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方法长方体的计算方法表面积:S = 2(LW + LH + WH)体积:V = L * W * H正方体的计算方法表面积:S = 6边长²体积:V = 边长³三、学习重点和难点学习重点:1.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概念和特征;2.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方法。
学习难点:1.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各面的名称;2.运用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四、课堂练习编程练习1.输入长方体的长、宽、高,输出长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2.输入正方体的边长,输出正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
解题思路题目一:输入长方体的长、宽、高,求长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
解题步骤:1.定义长、宽、高变量,分别输入长方体的长、宽、高值;2.分别计算出长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3.输出长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
代码实现:``` length = float(input(。
六年级上册苏教版小学数学《长方体、正方体体积计算》教案
六年级上册苏教版小学数学《长方体、正方体体积计算》教案一. 教材分析本节课的内容是六年级上册苏教版小学数学《长方体、正方体体积计算》。
教材通过详细的讲解和丰富的练习,让学生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计算方法,提高学生的空间想象力。
教材内容主要包括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体积计算公式以及体积计算的实践应用。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空间想象力,对长方体和正方体有一定的认识。
但在计算体积方面,部分学生可能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针对性地进行辅导,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体积计算方法。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计算方法。
2.提高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3.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学习习惯。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计算公式的理解和运用。
2.教学难点: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
五. 教学方法1.采用直观演示法,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
2.采用情境教学法,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在实际问题中运用体积计算方法。
3.采用合作学习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4.采用问答法,教师提问,学生回答,激发学生的思维,巩固所学知识。
六. 教学准备1.准备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模型,用于直观演示。
2.准备练习题,用于巩固所学知识。
3.准备多媒体教学资源,如PPT、视频等,用于辅助教学。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利用模型和多媒体教学资源,展示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
3.操练(10分钟)教师提出练习题,让学生动手操作,计算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4.巩固(10分钟)教师总结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计算方法,让学生口头叙述计算过程,巩固所学知识。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计算-苏教版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计算苏教版我今天要给大家讲解的是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中的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计算,这是我们学习几何知识的重要部分。
一、教学内容我们使用的教材是苏教版,今天要讲解的是第六章第二节的内容,主要是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计算方法。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希望同学们能够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计算公式,并能够运用这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计算公式的推导和应用是本节课的重点,而如何理解和掌握这些公式则是本节课的难点。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为了帮助同学们更好地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计算,我准备了一些立体模型和计算器。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我会先给大家展示一些实际生活中的长方体和正方体,如boxes,瓶子等,引导同学们观察它们的形状,并思考如何计算它们的体积。
2. 讲解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计算公式:接着,我会通过示例和讲解,引导同学们推导出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计算公式。
3. 例题讲解:然后,我会给大家讲解一些例题,帮助同学们理解和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计算方法。
4. 随堂练习:在讲解完例题后,我会给大家一些随堂练习,让大家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5. 作业布置:我会给大家布置一些作业,让大家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长方体的体积 = 底面积 x 高正方体的体积 = 底面积 x 高七、作业设计答案:60cm³答案:216cm³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发现同学们对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计算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和掌握。
但在课堂上也发现有些同学对于公式的记忆还不够熟练,需要在课后多加练习。
同学们也可以尝试自己找一些实际问题,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这样能够更好地巩固所学知识。
重点和难点解析:在上述教案中,有几个关键的细节是需要我们重点关注的。
实践情景的引入,这是为了帮助同学们将抽象的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从而更好地理解和接受。
苏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第1单元《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教案
苏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第1单元《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教案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第1单元《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是本学期开始的一个新单元。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计算方法,并且能够运用这个方法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教材通过生动的图片和实例引入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概念,然后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方式探索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计算方法,最后通过一些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基本的立体图形的知识,对长方体和正方体有一定的认识。
但是,他们可能对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计算方法还不够理解,需要通过实际操作和思考来进一步理解和掌握。
此外,学生的学习习惯和思维方式可能各不相同,需要教师在教学中进行引导和调整。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计算方法。
2.培养学生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的能力。
3.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计算方法的推导和理解。
2.如何运用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计算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1.引导探究法:教师通过提问、引导、操作等方式引导学生探索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计算方法。
2.合作交流法:学生分组进行操作和讨论,分享自己的方法和思路,共同解决问题。
3.实例教学法:教师通过一些实际的例子,让学生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计算方法的应用。
六. 教学准备1.教具: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模型、卡片、幻灯片等。
2.学具:学生分组准备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模型、卡片等。
七.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一些生活中的实例,如礼物盒、水果箱等,引入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概念,让学生观察和描述这些物体的特征。
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幻灯片或者实物展示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模型,让学生观察和描述它们的特征。
然后,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应该如何计算。
操练(15分钟)教师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准备一个长方体或正方体的模型。
苏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1.7《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教案
苏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1.7《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教案一. 教材分析《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是苏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第1章第7节的内容。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计算方法,理解体积的概念,并能运用体积解决实际问题。
教材通过生动的图片和直观的立体图形,引导学生探究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公式,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数学思维能力。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计算方法,对立体图形有一定的认识。
但学生在计算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时,容易与面积混淆。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帮助学生明确体积和面积的概念,引导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和探究活动,掌握体积的计算方法。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概念,掌握体积的计算方法,能运用体积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探究等活动,培养空间观念和数学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培养对数学的兴趣,增强自信心。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生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计算方法。
2.难点:学生能运用体积解决实际问题,明确体积和面积的概念。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动的场景和直观的立体图形,引导学生理解体积的概念。
2.探究教学法: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和小组讨论,探究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计算方法。
3.案例教学法:教师出示实际问题,学生运用体积知识解决。
六. 教学准备1.教具: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模型、体积计算公式卡片。
2.学具:学生用书、练习本、直尺、圆规。
七.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教师出示一个长方体和一个正方体模型,引导学生观察它们的特征。
提问:“同学们,你们能说出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点吗?”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长方体有6个面,12条棱,8个顶点;正方体有6个面,12条棱,8个顶点。
接着,教师提问:“你们知道长方体和正方体有什么共同的特征吗?”学生可能回答:它们都有体积。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体积是什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
小学数学六年级《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优质课导学案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学案良教利华小学马明卿学习内容:苏教版六年级上册第25-26页的例9、例10以及相应的“试一试”,完成随后的“练一练”和练习六的第1~3题。
学习目标: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计算公式,会运用公式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学习重点: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计算方法。
课前准备:1立方厘米的小正方体若干、长方体实物、实验报告单。
学习流程:一、忆一忆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叫做物体的体积。
2、求一个物体的体积,就是看这个物体含有多少个___________。
二、学一学1、任意拿出一些课前准备好的1立方厘米的小方块摆出4个不同的长方体,填完表格后讨论:(1)、摆出的每个长方体的体积与所用小正方体的个数有什么关系?(2)、这个长方体的体积跟它的长、宽、高有关系吗?我的发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从上面填表的过程中发现长方体的体积与它的长、宽、高之间的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长方体的体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用()表示长方体的体积,用()表示长方体的长,用()表示长方体的宽,用()表示长方体的高,长方体的体积用字母可写成_______________。
4、练习:用1立方厘米的正方体摆成下面的长方体。
(1)长方体的长、宽、高各是多少?(5分)(2)它们的体积各是多少?(10分)5、探究正方体的体积公式(1)自学教材第26页的内容。
(2)正方体的体积=______________。
用()表示正方体的棱长,正方体的体积可表示为:________________。
a3读作(),表示()。
5练习(1)计算(5分)(2)算出下面两个包装盒的体积各是多少立方厘米。
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的导学案
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的导学案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的导学案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了解体积的意义,知道常用的体积单位:立方米、立方分米、立方厘米。
2、知道计量一个物体的体积有多大,要看它包含多少个体积单位。
学习重点:1、知道体积概念。
2、认识体积单位。
学习过程:一、回忆:乌鸦喝水的故事,聪明的乌鸦是怎么喝到水的?这其中有什么道理?二、探究:1、体积的意义。
(1)、准备:我们也来做一个实验,取两个同样大小的玻璃杯。
先往一个杯子里倒满水;取一块鹅卵石放入另一个杯子,再把第一个杯子里的水倒到第二个杯子里,会出现什么情况?为什么?这说明了什么?(2)、每一个物体都占有一定的空间。
比较电视机、影碟机和手机,哪个所占的空间大?〔3〕、概括:体积的概念。
(4)、巩固:用学生手中的文具比。
谁的体积大?谁的体积小?2、体积单位:(1)、测量长度要用长度单位,测量面积要用面积单位,测量体积要用()。
常用的体积单位有:()。
可以分别写成()。
( 2)、认识立方厘米:观察:棱长是1厘米的正方体,量一量它的棱长是多少?说明:它的体积是1立方厘米。
谁的体积近似的接近1立方厘米?(3)、认识立方分米:(4)、认识立方米:小结:常用的体积单位有哪些?哪个体积单位大?哪个体积单位小?体积单位的用途是什么?巩固练习:(1)、选择恰当的单位:橡皮的体积用(),火车的体积用(),书包的体积用()。
(2)、比一比:到现在为止,我们都了学哪些测量单位?它们的区别是什么?攀登高峰:①说一说:测量篮球场的大小用()单位。
测量学校旗杆的高度用()单位测量一只木箱的体积要用()单位。
②、一个正方体的棱长是1(),表面积是(),体积是()。
(你想怎样填?)③、判断:一只长方体纸箱,表面积是52平方分米,体积是24立方分米,它的表面积大。
()3、体积初步认识:①决定体积大小,是看它含有体积单位的个数。
A 、演示:用棱长1厘米的4个正方体,拼一个长方体,说出它的体积是多少?B、说出下面物体的体积(3个体积单位,4个体积单位,)C 、摆一摆:请你也摆出一个体积是3立方厘米的物体。
六年级上册数学苏教版《长方体、正方体体积计算》教案(定稿)
《长方体、正方体体积计算》教案教学目标:1.使学生经历观察、操作、归纳、猜想、验证和交流等数学活动的过程,探索并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计算公式,了解一个数的立方的含义与表示方法;能应用公式正确计算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并能解决一些相关的实际问题。
2.使学生在探索长主体、正方体体积计算公式中,进一步积累探索数学知识的经验,感受归纳的思想方法,增强空间观念。
3.使学生在参与数学活动过程中,逐步养成善于思考、勤于实践的学习品质,培养他人合作的意识,激发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教学过程:一、导入师:最近我们学习了关于长方体与正方体的知识,老师也带来了生活中的2个物体。
目测谁的体积大一些?生:纯牛奶的包装盒体积大一些?师:什么叫体积呢?生:一个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叫作这个物体的体积。
师:那我们学过哪些体积单位呢?生:1立方厘米,1立方分米,1立方米。
师:这些单位都是计量物体体积时用的体积单位。
师:还记得我们之前学过的长度单位么? (出示PPT)师:怎么计量这条线段的长度的?生:这条线段长5厘米。
师:说说你的想法。
生:这条线段有5个1厘米。
师:这是一个面积单位,还记得怎样用这个面积单位来测量这个长方体的面积吗?师:怎么用这个面积单位来计量这个长方形的面积呢?生:摆一摆,看这个长方形里有多少个这样的面积单位。
师:怎么摆?生:沿着长摆4个,沿着宽摆3个。
一共摆了12个,它的面积是12立方分米。
师:思路很清晰,说的真好。
师:这个是体积单位,摆出这个不规则物体体积是多少呢?生:6立方厘米。
师:你怎么想的?生:因为这个不规则物体里有6个1立方厘米的小正方体。
生:。
师:我可以稍微动一下,:这样看一下,一共有多少个小正方体更容易些。
师:要看这个物体体积有多大,就得看看它里面含有多少个体积单位。
师:由不规则的物体图形转化为规则物体图形更方方便圩我们的观察与研究。
但是我们生活中的大多数的物体是不好用数体积单位方法。
来得到物体的体积大小的,那怎么办呢?看来,我们得找到一些更好的方法来解决这样体积问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计算
教学目标:
1.经过操作、观察、猜想、验证、交流和归纳等数学活动的过程,探索并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公式,能应用公式正确计算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并能解决相关的简单实际问题。
2.在活动中进一步积累探索数学问题的经验,增强空间观念,发展数学思考。
教学重点:
经过操作、观察、猜想、验证、交流和归纳等数学活动的过程,探索并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公式,能应用公式正确计算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并能解决相关的简单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探索并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公式。
一、预习方向标——“仙”人一步!
⒈阅读课本P 25页例9,若用12个1cm 3的正方体摆出4种不同的长方体 ⑴
⑵
⑶ ⑷
直 击 教材魂
我发现:不管怎么拼,尽管它们的长、宽、高不完全相同,但是它们的体积都是 ,因为它们都是由 个小正方体拼成的,占有的空间是一样的。
⒉阅读课本P 25页例10
图1 图2 图3
我分析:⑴图2与图1的 和 都相等,但图2的 是图1的______倍,所以图2的体积是图1的 倍。
⑵图3与图2的 和 都相等,但图3的 是图2的 ______倍,所以图3的体积是图2的 倍。
我分析:长方体的体积大小与它的 和 都有直接关系。
我猜想:长方体的体积大小还与它的 有直接关系。
⒊结合上面的1和2,我总结 长方体的体积= × × 字母公式是V 长=
我推理:正方体的体积= × × 字母公式是V 正= =
二、与课堂同行——“圣”人一绝!
⒋计算下面各图形的体积(单位:cm 3)
⒌计算下面各图形的体积(每个小立方体的体积都是1dm 3
)
25
10
12.5
⒍⑴一个长方体的长是5 cm,宽是4 cm,高是2.2 cm,体积是多少?
⑵一个长方体的长与宽的乘积是20cm2,高是2.2 cm,体积是多少?
⑶一个长方体的底面积是20cm2,高是2.2 cm,体积是多少?
我发现:其实这三题是一样的,因此我推理出新一种求长方体体积的方法:
×
我推理:正方体的体积=棱长×棱长×棱长= ×
我统一: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公式,都可以统一为
V= ,字母公式为V=
三、当日练兵场——“快”人一刻!
⒎⑴一个长方体形状的铁块,长是7cm,宽是5cm,高是6cm。
体积是多少?
⑵一个长方体形状的铁块,底面是周长为24cm的正方形,高是6cm。
体积是多少?
⑶一个长方体形状的铁块,底面是周长为24cm、长为7cm的长方形,高是6cm。
体积是多少?
⒏
四、挑战华罗庚——“悠”进一步!
⒐⑴一个正方体的棱长总和是48dm,它的体积是多少?
⑵一个正方体的表面积是150dm2,它的体积是多少?
⒑把一块棱长是80cm的正方体铁块,现在要把它熔铸成一个横截面面积是20cm2的长方体,长方体的长是多少厘米?(横截面面积=宽×高)
⒒一个长8dm,宽4dm,高5dm的长方体盒子,可以放多少个棱长为2dm的小正方体?
⒓一个长50cm、宽40cm的玻璃缸中,完全浸入一个棱长为10cm的正方体铁块,这时水深为20cm。
如果把铁块从水中取出,水面下降多少厘米?
⒔如图,一个底面是边长为2dm的正方形的长方体被截去一
段,求剩下部分的体积?。